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

2023-09-17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 外科常见感染分类

1.1 非特异性感染

非特异性感染的主要共同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 肌能障碍和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全身化脓性感染是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 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 体温高达40~41°C, 头疼、头晕、甚至淡漠, 脉搏细速, 白细胞明显升高, 代谢失调和肝肾损害。化脓性感染的病人的护理诊断有焦虑、体温过高、疼痛、营养失调, 潜在的并发症有脓血症、感染性休克。护理措施包括:做好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全身疗法的护理等。

1.2 特异性感染

特异性感染主要包括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生长繁殖, 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 病人开始出现张口困难, 随后牙关紧闭, 面部表情肌收缩出现“苦笑面容”颈部肌群收缩出现颈项强直, 背部肌群收缩出现“角弓反张”主要的护理诊断为:吞咽困难、营养失调, 潜在的并发症有肺炎和肺不张。护理措施:安置病人于特定的环境, 遵医嘱给药, 做好病情观察, 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指导。气性坏疽是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组织坏死或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起病急、愈后差。主要的护理诊断为:疼痛、组织的完整性受损、体温过高、营养失调等。护理措施: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 做好病情观察, 做好伤口和疼痛的护理, 做好营养支持的护理。

2 外科常见感染及其临床护理

2.1 获得性肺炎

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在医院感染中占首位, 常见于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患者。钱火红等综述认为其相关因素与外科手术引起的口咽部细菌定植、误吸、胃酸浓度降低、气管切开、插管以及各种外源性污染有关。护理患者时, 主要着重于减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吸入及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1) 减少口咽部细菌的吸入保持口腔的清洁, 特别是双颊及咽部, 及时吸除口咽部分泌物, 并根据口腔pH值选用合适的清洗液 (生理盐水、双氧水、2碳酸氢钠、2硼酸等) ;鼻饲时患者取半卧位, 同时, 选用小号胃管持续喂养或将胃管插入空肠以避免对胃液的碱化作用, 控制胃内容物反流。

(2) 切断外源性感染传播途径除注意各项侵入性操作时的无菌要求外, 现更强调对呼吸机环路的管理。美国医疗保健机构感染控制实施咨询委员会 (health 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rices advisory committee, HICPAC) 推荐, 至少48 h更换1次管道, 如已发生下呼吸道的感染则应增加更换管道的频率;呼吸机湿化液温度应维持在5O℃左右, 较高温度可抑制病原菌在湿化液中的定植生长;呼吸机集水瓶应置于呼吸管道的最低位置, 防止冷凝液流入下呼吸道。

(3) 支气管肺泡灌洗 (bronch0alveolar lavage, BAL) 治疗。肺炎的护理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 是1cU治疗顽固性肺部感染的常用操作, 实际上起到了外科清创、局部引流排脓的作用, 促进炎症消失, 提高局部有效抗生素的浓度, 缩短疗程的作用。护理上我们须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 主要是熟悉病史, 做好心理护理, 备好抢救及监护仪器设备药品, 灌洗时注意液体温度须加温至37℃, 术后加强监护和排痰的护理等。

2.2 尿路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尿路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危险因素主要有:长时间留置导尿、未全身使用抗生素和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不良。临床实践证明, 全身使用抗生素, 使导尿后4~5d内UTIc发生率降低, 但由于细菌耐药、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费的增加限制了常规长期使用抗生素。有作者提出预防腔外途径感染对减少留置导尿感染是首要的, 预防的主要环节是防止尿道口细菌的定植, 而0.5PVP-碘对常见外阴污染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有人认为, 将消毒海绵持续置于尿道外口, 可有效地减少UTIc的发生。肝素作为一种高效抗凝剂, 用于预防UTIc作用较其他抗凝剂持久, 但不能用于治疗。选择尿管材料时, 实验证明, 导管表面镀银或导管材料中掺合银离子可以减少或延迟UTIc的发生。

2.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2.3.1 预防输液系统来源的感染。

使用一体化输液系统, 减少连接部, 减少污染机会。

2.3.2 预防导管感染

首先是预防导管皮肤入口处的微生物侵入。选择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 应用皮下隧道, 使用无菌透明敷料覆盖, 及时换药, 如出现红肿、分泌物时可局部使用抗生素, 或拔除管道重新置管。使用生理盐水、肝素稀释液等冲洗导管, 保持管道通畅, 可减少导管尖端细菌生长。研究表明, 使用肝素稀释液冲管与生理盐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使用导管过程中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 如须长期使用, 应定时更换导管。现认为使用导丝拔除导管, 在原置管位置置管较重新选择置管部位置管的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另外, 减少导管感染的关键是无菌操作。

2.4 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与患者机体抵抗力、病室空气物品的污染、围术期的不当处理及患者自身固有菌群有关。

2.4.1 重视空气消毒的效果

空气消毒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病房常用的空气消毒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及联合消毒法。研究表明, 紫外线和臭氧对空气消毒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但紫外线具有穿透力差的缺点, 而臭氧气味难于接受, 有文献建议采用联合消毒方法, 即紫外线加二氧化氯和换气方法, 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100。

2.4.2 得当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处理中备皮关系到术后创口愈合快慢和切口是否感染, 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备皮方法有剃毛备皮法、脱毛剂备皮法、推毛备皮法、不剃毛备皮法。对手术部位毛发不超过1cm、不涉及患者头发、腋毛、阴毛时, 没有必要剃毛。国内对剃毛与不剃毛备皮研究表明, 不剃毛备皮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如必须剃毛的部位, 尽量采取减毛法、电动剃毛刀或使用化学脱毛剂。研究表明化学脱毛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有抗菌作用, 但使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备皮时间与手术时间越接近越好。手术室备皮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对于术后手术切口的护理, 有报道指出, 术后不使用腹带组和术后使用腹带组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0和5.0, 表明腹带可使切口处温度升高、潮湿、易污染, 为细菌滋生繁殖提供温床。因此, 术后不使用腹带, 可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率。

2.4.3 其他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避免外源性感染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改善局部和全身状况以及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一观点与SARS理论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 护理人员了解感染理论及外科常见感染的临床护理进展, 对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有显著的作用。

摘要:外科感染是由Tilney提出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的概念, 及20世纪90年代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mecin 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理论, 近百年来, 在诊治护理外科感染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仅将近几年外科常见感染的诊疗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外科感染,临床护理,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蓓雯, 李和姐, 钱黎明, 等.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9) :34~36.

[2] 张耀圣.临床中常见的外科感染[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10, 17 (12) :3~4.

[3] 袁玉峰.普通外科常见院内感染菌及其耐药性[J].中外医疗, 2009, 28 (4) :41~42.

[4] 安春兰.外科门诊感染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09, (7) :87.

[5] 时书库, 孔庆斌.腹腔引流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杂志, 2008, l0 (1) :60.

[6] 高劲谋.损伤控制外科的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 2007, 22 (5) :324~326.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当前,微创外科手术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术领域获得了革命性的成功,成为全球外科发展的主流。本文就培养外科学研究生微创技能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与思索。

关键词:外科学研究生 微创外科手术 微创技能培养

外科学研究生本质是临床应用型(有别于实验型)人才,因此突出应用及培养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能力是对外科学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随着现代医学观念的改变,外科手术和器械、设备不断改进及医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减少创伤、外科微创化的观念已逐步渗透到外科学的各个方面,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手术技术应运而生,微创化外科观念得以迅速建立、传播和发展。当前,微创外科手术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术领域获得了革命性的成功,成为全球外科发展的主流。现行的针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硕士阶段)的外科教学中,没有正式将微创外科技术纳入教材及实践教育当中,这与日益增长的对微创外科技术人才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如何在研究生阶段的外科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微创意识,培养学生的微创技能,值得我们研究生教育者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1 外科学研究生微创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1.1微创技术自身的特点要求临床医学研究生必须具备微创意识

手术是外科医生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但同时意味着造成创伤。创伤对生命是一种恶性刺激,它直接影响个体的生存。微创是指在外科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机体创伤,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是外科操作技术的灵魂,伴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而存在于外科领域的每一环节。1987年法国的普通外科及妇产科医生PhillipMouret在腹腔镜下完成了首例胆囊切除术,奠定了腹腔镜外科学的基础,推动了微创外科学的发展。微创观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科界出现的整体治疗观念,又推动了腔镜外科学浪潮的兴起。微创是外科学发展的方向,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外科操作可能被微创的准确的器械操作所代替,其趋势是从“巨创”到“微创”的发展。所以,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必须树立或强化微创观念,培养其外科手术操作向规范化、标准化、微创化目标的实现。

1.2病患者的需求是促进外科学研究生掌握微创技能的原动力

强烈的创伤之后,患者虽然可以暂时生存,但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这成为限制重大手术实施的“瓶颈”。从患者的需求来看,微创外科手术具有和传统手术相同的效果,同时还具有创伤小、对内脏功能干扰轻、病人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感染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也成为肿瘤患者早期诊断提供理想的检查手段,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以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微创手术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手术期药物的应用,从而降低了患者总的医疗费用,同时也增加了医院病床周转率,这正符合目前全面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的要求。因此随着病患者对微创技术认识的加深,对微创技术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成为推动临床医学研究生掌握微创技能的原动力。

1.3对现代化先进医院的衡量标准使培养微创技术人才成为必需

当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一所医院要跻身先进行列并参与竞争的必备条件是:①能否连续成功地完成复杂的器官移植手术;②能否开展多种微创手术并具备多种微创诊治技能。因此,培养合格的微创外科医师成为必需。

2 对外科学研究生微创技能培养的思考

2.1确定外科学研究生微创技能的培养标准。

21世纪的外科医生的培养更应注重以病人为中心,循证为依据,微创为方向,强化微创整体观和微创技术的培养。那么,在外科学实践教学中对微创技能培养可确定如下标准:

(1)良好的传统手术基本功;

(2)具有分析決策适应症的能力;

(3)熟悉各种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和设备医师应当熟悉电子显像和传送系统,各种腹腔镜、内镜、超声刀、安全性气腹针、穿刺器、单发及一次性连发施夹器、腔内直线形切割吻合器、腔内圆形吻合器、修补缝合器、组织牵开器、圈套器及各种造影器械等的使用。

2.2建立规范化的微创外科手术教学理论。

当前,有关外科学研究生的培养教材偏于科研能力培养,为提高其临床技能及微创技能,必须选择和编写合适的培养教材。笔者所在学院近年来为培养现代化的外科人才,已编写出有关微创技能教育的教材及实习指导书,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2.3灵活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微创意识培养,具体有:(1)基础理论与教学录相相结合;(2)手术观摩与示教教学相结合;(3)组织讨论,加深巩固理解;(4)临床病例讨论会、研讨会、专题讲座和读书报告会等。

实践教学体系传统与现代结合,既要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又要使其了解熟悉现代科学技术。

(1)强化传统外科学训练

微创外科不是独立于其他专业之外的单一学科,它以传统外科为基础,因此,外科学研究生必须在严格系统的传统外科技术之上,进一步学习微创技术,不过分强调和依赖器械、仪器的作用。

(2)完善微创基本技术培训体系

微创外科是新理念指导下的外科新技术,微创外科技术必将成为传统外科的一部分。目前,微创外科手术教学还未在基础教学中开展,仅限于通过临床熟练医师在实际操作中手把手地教,学习者通过观看和参与担当助手等逐步摸索和体会。因学习均通过实际手术中进行,故存在许多问题,如风险性较大、学习耗时较长、技术操作和理论指导欠统一规范等。因此研究生阶段的微创手术基本技术训练可由动物模拟手术、计算机模拟手术、练习微创手术基本操作等环节组成,使其熟悉微创手术技术,为将来进入临床打下基础。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胸外科已经分化为普通胸外科、心脏外科、大血管外科以及小儿心脏外科等,这不仅对胸外科医师专业知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对有关实际操作的技能方面也增添了更丰富的考核内容。胸外科医师必须熟悉掌握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技能,才能让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

关键词:胸外科医师;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

1 我国胸外科的发展历史

胸外科这个学科的建立在很久之前,其形成和发展大约经历了一百年,经过前人孜孜不倦的探索,不断对相关知识的扩充,以及长年累月不曾间断的临床经验的积累,现在的胸外科已经在医学方面独树一帜,在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之上,又与其他各个学科本身保持着联系性。随着胸外科的不断发展,现代胸外科医师根据前人留下的诸多失败教训中,总结经验,并进行更深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胸外科的基础理论。

我国胸外科专科开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在这之前,以王大同为首的几位杰出的胸外科专家已经跃然于胸外科领域。1937年,一名年轻、确患有支气管扩张的女性患者来到北京协和医院,王大同医生使用止血带处理肺门的先进方法为她进行了左下肺叶切除术,并取得了成功。

2 胸外科室理论

心脏、肺脏这些与生命息息相关的脏器,在胸外科领域中发病率非常高。因此,这为相应疾病的治疗造成了一些影响。因此,胸外科医师在对相应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具有敏锐的头脑,及时考虑到治疗过程中机器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认识到重要脏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尽可能做好准备排除危险因素。最大可能的保护好诸如此类重要脏器的功能,从而保证病人术后的生活能正常進行。

面对一些多种脏器的复杂疾病时,治疗工作变得复杂和艰难。因此,这也对胸外科医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从而更合理的完成诊治任务,达到治愈的效果。

3 临床资料

这天,村上的费老汉左胸的疼痛感强烈到让他不得不去了村上的医院进行检查,由于当地医疗体制不够完善,加上医生的医术有限,他的病痛并没有得到好的改善。随后费老汉来到县医院继续做检查,在做了专业的身体检查之后,双侧肺大泡这个沉重的事实像个炸弹种种砸在他的心上。对于家庭条件一般,没有过多文化和经济来源的费老汉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然而事实上,他并没有走到绝境。

王强医生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胸外科专家,他凭借自己长年累月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储备,为费老汉实施了手术。肺大泡切开缝合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他别出心裁地将肺大泡逐个切开,将没用的泡壁切掉,留下一部分泡壁充当垫托儿,随即手工缝合所有的泡壁。这样不仅有效防止了肺萎缩而干瘪,而且也有利于肺部的扩张和更好地恢复肺功能,继而让病人术后依旧能正常生活。

4 现代医师要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为一名现代胸外科医师,应该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储备,这是基础。其次,一个领域的发展必定与其他领域息息相关,所以,为了本学科的发展,还应适当了解一些其他的相关信息。例如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以及卫生经济学基础等。而后还要有一份创新精神,和他人较强的合作交流能力。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每一位胸外科医师都应与时俱进,树立良好的意识,秉承对每一名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去从事自己的职业。在日常的训练中,积极配合别人,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深入浅出的理解和传授。

胸外科医师的培养和训练,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除此之外,医疗临床实践必不可少。在实践的全过程,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胸外科医师有其不同的学习内容,水平越高的医师要掌握的技能相应要比初级的高很多。不同层次的医师也要虚心相互学习,这样,温故知新,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好的进行扩充,从而使理论真正变成现实的指挥官。胸外科领域的知识博大精深,跟其他学科之间的发展并驾齐驱,相互交流渗透的越来越深入。因此,每位胸外科医师都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勇于创新,学而不厌,向更高更精的方向发展。

中国胸外科医师培训始终遵循了一个主要原则,在的普通外科训练的基础上再进入胸外科专科训练。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近十年来,我国已培养具有一流的临床实践技能和有创造性的、具有敏锐的科研头脑的胸外科医师。

5 尊重患者权益

医生的任何诊治决策都应与患者进行商讨,并得到患者的同意方可实施。如此,才更有可能取得预想的效果。病人拥有人权和其他一些正当权益,每一位胸外科医师都赢给予尊重。关爱病人,并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更能使有效的诊治措施得以实行,从而产生最佳效果,并从根本上造福患者。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坚持以患者利益为根本,兼顾患者的意愿及经济承受能力,做出最让患者满意的方案。

总之,一个胸外科医师,也应该是一位艰巨爱与责任的人。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充实自己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做到尊重、关爱每一位患者。

现代胸外科医师了解胸外科的基础知识和各种疾病的处理过方法,并不困难。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在多次的临床实践中,去探索、去挖掘新的信息,培养自己更多的技能,是每位胸外科医师必不可少的训练途径。

参考文献

[1] 陶军,杨天德,刘禹莲等.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9):549-551

[2] 秦孝智,关立克.循证医学理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9):1314-1320

[3] 王正兵,严晓萍,贾筱琴.应用循证医学理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2004,1:37-38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产科是现代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产科母婴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产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产科风险的不可预见性,产科护理中有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对这些不安全因素的管理,采用预见性防护护理措施,不断改善服务,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住院风险。

关键词:风险管理;产科护理;安全;应用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企业、个人、家庭)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采用必要而且可行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对风险加以处理,以一定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 [1]。产科是高风险、高责任的科室,是医疗领域的特殊地带,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婴二人的安危。任何不安全因素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不但造成产妇及其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招致医院的社会信誉下降、产妇群体的安全感丧失[2]。根据研究报道,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频率高居各科室首位,这与产科的护理特点是分不开的。因此,有必要引用风险管理加强对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结合我院实际及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对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报告如下。

1 产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1.1 专科系统的风险:产科专科的特点决定了产科风险的不可预见性,护理安全除了以其它科室共有的风险如:坠床、滑倒、意外损伤、护理差错等之外,还可能有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大出血,晕倒、子痫舌咬伤、新生儿窒息,婴儿丢失,婴儿性别错误等等。

1.2 护理人员的因素: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理文书书写马虎、潦草、涂改、医护内容记录不一致或者记录不及时、准确、真实;违反遵守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或工作不细致是导致医疗差错的主要原因;有些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较差,病情观察不细致和病情记录不详细,执行医嘱不认真,不能及时发现母婴出现异常,如先兆或产程停滞等[3],都是安全隐患的常见因素;专科护理人员流动性过大,护理经验不足,专科技术不熟练,应急抢救和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较差,不能充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问题而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实践中往往使一些简单的问题更加复杂化,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4];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源有限,护士工作压力过大,在为产妇提供的服务过程中力不从心;同时,由于缺乏与产妇家属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护患之间沟通不畅,容易造成相互误解,导致相关投诉和纠纷。

1.3 产妇的不安全因素:分娩对产妇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产妇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神经调节和内分泌,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常常由于心理障碍形成多种不安全的行为因素,如:产后抑郁、新生儿性别歧视带来的失落感等,不仅危害了自身健康,还会影响新生儿的发育,新生儿的监护不力等。此外,产妇及家属的文化水平、风俗习惯、期望过高、孕产妇及其家属的依从性不够等导致护患间不配合,如产妇自行外出、回家等都有可能造成意外的发生。

2 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2.1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产科管理人员要为护理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体现人文关怀,降低护士的负性情绪和工作压力。根据人员的实际情况实行弹性排班。①分组排班:不增加护理人力投入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满足考试、学习、个人特殊需求等,进行弹性排班制度,提前1周将班次排好。将产科护士进行分组,由经验丰富、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长,带领1名年资较低的护士。改过去的8h固定排班模式,每周工作40h,各班次每天工作8~12h。根据每天患者数、护理工作量、难易程度增减上班时数,护士长上行政班,护士每天两个白“8-8”班和夜“8-8”班[5],每日保证有1名二线护士上白班,一名二线护士上全夜班,11∶00、17∶00主班有半小时的就餐时间。②弹性应班工作制:建立排班留言卡,贴在排班本首页,有需要调班的护士可将调班申请写于卡上,护士长排班时会酌情调整班次。其次护士长每晚还另外排2名一线护士分别担任上、下夜的后备班,当患者数量增加或病情重当班人员出现短缺,后备班需要上班,如工作量少后备班可在家休息。

2.2 采用责任包干制:采取护士长总负责,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划分责任小组。将产科所有床位进行分组,根据护理入员的年龄、学历、职称、实际工作能力、性格特征等,分为若干个责任小组,由责任小组直接对产妇负责,设立组长一名由高年资护师担任,每个护士负责3~5个患者,做到岗位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制定三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一级护士休息时由二级护士代理责任组长,履行职责。二级护士和三级护士参加病区晚夜班轮转,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护理组长由护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由年资相对较低的责任护士负责,责任组长负责对同班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业务指导[6]。

2.3 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护理案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近期工作中常遇到的易產生纠纷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讨论总结出防范措施。每月由护士长组织护理质控小组进行查房,加强对孕产妇体征、婴儿情况的观察,集中回答有关护理难题。提高护士识别风险的能力,落实安全健康教育工作及陪护措施,进行护理质量反馈,固定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完整的持续性服务[7]。

2.4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及操作技术培训,特别是专科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专科操作技术水平及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加强考核,不断提高专科应急能力。

2.5 提高护患沟通技巧: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尊重患者,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帮助新入院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探视制度,利用挂图、板报、健康教育手册、温馨提示语等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加强病房巡视,耐心回答产妇及家属的问题。产时指导合理用力,帮助尽快娩出胎儿,预防窒息。产后指导产妇产后个人卫生,指导母乳喂养,做好饮食休息指导、产后的健康指导、产后婴儿安全监护、教会产妇如何进行婴儿护理知识等[8,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6 加强质量控制,重视环节質量管理:建立“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控制组织,明确 “安全第一,病人第一”的工作理念,从管理中要质量,明确各项关键控制点的质量要求,严格按照规程办事。环节质量包括:处理医嘱、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重症监护、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等。完善量化考核细则,护士长根据绩效考核了解护士的工作成效,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作。

2.7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完善护理核心制度,不断规范护理行为。

2.8 建立纠纷管理规范:为产妇提供畅通的投诉渠道,发生护患纠纷时,管理者要认真、负责地解释相关的事实并做好记录,同时对产妇进行安抚和宽慰。对确实的责任部分给予相应责任人批评教育或经济惩罚,防范纠纷的再次发生[9]。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产妇住院期间护理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专科系统的风险、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产妇的不安全因素是产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护理不安全因素,所采取的措施有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采用责任包干制、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建立纠纷管理规范等措施,规章制度的健全,使整个护理规程有章可循,有效监督。风险管理的前提是正确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事件。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强化护士风险意识,提高护士抗风险能力,使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责任包干制的实施提高了自觉性,增强了责任感[10]。由于分工明确,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满足患者的需求,弹性排班通过合理调配和利用现有的护理资源,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有利于低年资护士急救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缓解低年资护士工作的心理压力[11]。同时,减少了交接班次数,避免了由于交接不清而出现的疏漏,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观察和整体护理,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12]。安全风险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护士识别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护理管理的依从性[12]。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业务水平的提升。纠纷管理规范更有利于促进护患和谐。总之,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实施有利于最大限度的规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孕产妇的住院安全。

参考文献

[1] 杜丽辉.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河北医药 ,2008,30(11):1818-1819

[2] 赵化林.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19):143-144

[3] 赵友芬.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J].贵州医药,2010,34(1):94-95

[4] 罗春.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8,21(3):171-173

[5] 李静,曹全英,邓红梅.产科患者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B):27-29

[6] 陶慧.风险管理在产科病区新生儿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4):32-33

[7] 王丽.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77-78

[8] 田瑞华,王金凤,王瑞莲,等.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39-441

[9] 杨玉霞.风险管理对临床胸外科护理工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7-9

[10] 李晓惠,牛耿.国内外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65-66

[11] 余江,徐剑铖,王振维.风险管理理论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重庆医学,2010,39(10):1310-1316

[12] 夏旭峰.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66-67

[13] 杨新雅.风险管理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66-67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P B L教学法在肝胆外科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实践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按照问题设计、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和总结的步骤进行实施。例如在原发性肝癌的教学中, 我们选择了如下病例, 并设计了相关问题。

第一步:问题设计

病史:4 5岁男性, 因右上腹隐痛一月余, 检查发现肝占位入院, 乙肝病毒携带病史l0年, 每年定期复查肝功均正常, 家族史中有一兄死于肝癌。

问题: (1) 该病病史特征是什么? (2) 肝癌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体格检查:患者皮肤巩膜无黄染, 腹部检查肝肋下未及, 脾肋下3厘米, 移动性浊音 (-) 。辅助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HBs Ag, HBe Ab, HBc Ab三项阳性, AFP>400ug/L, 肝功能正常, 余化验检查无特殊。上腹部CT提示:右肝巨大占位, 最大直径为15厘米, 动脉期不均匀强化, 门脉期造影剂快速退出, 脾大。

问题: (3) 如何诊断原发性肝癌? (4) 下一步的治疗是什么?

治疗和预后:手术治疗, 术后3年死于肿瘤复发。

问题: (5) 从这一病例我们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第二步:小组学习

在教学前,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各小组针对病例和问题进行学习, 确定学习该病例和解决相关问题已具备哪些知识, 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 初步提出问题的解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 提出新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如文献检索方法、网络资源等, 使学生尽快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

第三步:小组讨论

经过学习后, 学生按小组对病例进行充分的讨论, 讨论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 使其不偏离教学目标。学生在讨论时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 比如学生在分析发病原因时提出为什么患者定期复查肝功均正常, 还会发生肝癌。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自己寻找答案。由于受学时的限制, 必要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帮助, 进行简要的点拨, 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查找有关资料进行学习。

第四步:总结

小组讨论结束后, 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小结并发言5分钟, 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等问题进行回答。教师在听取学生汇报发言后, 给每组点评, 特别是对各小组在独立学习、获取和筛选信息、小组讨论、小组协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提出改进的建议,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端正学习态度。如有必要, 还可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或者留下供学习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以巩固学习效果。

2 PBL教学法的优点

我们发现, PBL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有以下优点: (1) 提高了教学效果。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学习过程将学生置于贴近临床真实情景的状态, 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 学习技巧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2) 锻炼了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 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 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3) 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PBL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俗语说:“要给人一杯水, 自己需有一桶水”。要对问题进行良好的设计,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作出评价, 除了应该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能力情况外, 老师还需要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PBL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处理好问题和系统课程之间的关系, 促使教师不断汲取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3]。

3 发展P B L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学生的差异问题。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 水平能力和性格特点一定存在着差别。有少数基础差的学生不适应PBL教学, 更习惯于传统授课形式;PBL要求学生查找和研究大量的参考文献, 一些学生面对大量陌生的信息时, 有时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 还有的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小组讨论时消极参加, 不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在实施PBL教学法时应注意对基础不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 在问题准备阶段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在问题讨论阶段要更多的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讨论, 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从始至终真正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受益[4]。

(2) PBL教学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弹性的课间安排。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们必须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 这对学校的信息资源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传统图书馆内的纸质资料, 将越来越多的依赖网络信息资源, 开展PBL教学的场地、设施对教学结果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因此对相关设施的要求比较高。在现行教学体制中, 学时的安排往往固定, 而PBL教学一方面把大量的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掌握。另一方面在分组讨论阶段, 由于大课时间限定,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同学和老师都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由此可见, PBL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求课时的安排具有更多的弹性[5]。

PBL模式以培养合格的、有能力的临床医生为明确目的, 强调学生面对不同的患者能迅速、准确地对病情作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处理, 随着PBL教学模式的探索逐渐深入, 必将大大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摘要:在肝胆外科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PBL,肝胆外科,临床教学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我校肝胆外科的发展和体会[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 (2) :117~119.

[2] Capiow J A, Donaldson J F, Kardash C, et a1.Learning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dical Curriculum:students conceptions.Med Educ, 1997, 31 (6) :440~447.

[3] 黄定, 马依彤, 王朝霞.浅谈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7) :911~912.

[4] 蔡雅谷.PBL教学法在外科教学中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18) :2253~2254.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收治时间在2013 年2 月—2014 年2月期间, 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80 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有患者40 例。

实验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37~76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2.09±5.68) 岁, 男性患者数量和女性患者数量的分布比值为26:14,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糖尿病, 平均空腹血糖为 (9.12±2.35) mmol/L, 病程在1~20 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 (6.79±1.36) 年, 其中有胸外科手术患者23 例,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7 例。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36~77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3.27±5.73) 岁, 男性患者数量和女性患者数量的分布比值为27:13,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糖尿病, 平均空腹血糖为 (10.16±2.59) mmol/L, 病程在1~20 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 (6.50±1.88) 年, 其中有胸外科手术患者25 例,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5 例。 经确认,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糖水平、外科手术类型、糖尿病病程等研究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的数据资料可用于研究对比中。

1.2 方法

1.2.1 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对照组护理人员谨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或者为患者进行药物注射, 并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如发现异常, 立即告知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做好常规护理, 定时对病房进行打扫和消毒, 开窗通风, 确保室内的空气流畅, 最大程度地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1.2.2 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 成立临床护理小组, 并由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小组长, 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手术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计划;根据护理计划, 进行临床护理, 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及心理变化;对当天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 了解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并提出改进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经不同临床护理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及术后焦虑评分进行观察。 血糖水平、 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越低, 表示护理效果越好。 护理满意度使用选项法进行评定, 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项, 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护理总满意率越高, 表示护理效果越好。 焦虑评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 总分在0~100 分之间, 以50分为临界值, >50 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心理, 得分越高, 表示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对经不同临床护理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及术后焦虑评分使用SPSS18.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95%作为可信区间, 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 采用 χ2检验, 血糖水平、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焦虑评分使用计量资料表示, 采用t检验, 若两组数据间的P<0.05, 代表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该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的空腹血糖为 (7.05±5.64) mmol/L, 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为 (8.09±5.14) mmol/L, 实验组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

该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较, *P<0.05。

2.3 并发症发生率

该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 (3/40) , 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5.00% (10/40) ,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护理总满意率

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 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 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5.00%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较, *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 机体耐受能力较差, 如不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将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给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3]。 糖尿病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心血管意外, 导致其术后伤口愈合不良, 具有较大的手术风险性, 因此, 给予糖尿病外科手术患者全面有效的临床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减少患者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4]。

传统的护理模式具有较强的机械性和被动性, 护理人员仅在医生的指示下对患者进行护理, 护理措施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预后效果十分不利, 大大延长了患者的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5]。 除此之外, 在传统护理中,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主诉, 导致护患关系十分紧张, 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护患纠纷, 给医院的良好形象和口碑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 传统的护理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患者的护理需求, 具有较大的应用局限性, 应及时进行改革和优化[6]。

临床护理路径在近几年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自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了众多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7]。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导护理工作、 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 是为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制定的标准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线路图, 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护理人员判断患者的预后, 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指导, 确保患者的诊疗、护理可有序进行, 最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目前临床护理路径被广泛用于专科护理领域中[8]。 该研究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40例患者其空腹血糖水平、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焦虑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加快患者的愈合速度;另一方面,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 促进护患和谐。

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措施包括[9,10,11,12,13,14]: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为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医院的规章制度, 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及重要性;手术开始前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机制, 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案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

2心理护理: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告知患者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并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 给予患者正向暗示,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3血糖控制护理:手术前后, 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密切的监测, 三餐前为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 在手术前将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7 mmol/L左右, 并在手术开始前, 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复查, 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确保患者可顺利进行手术。

4预防并发症护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 易出现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因此, 术后应对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的监测, 及时对患者的被褥及贴身衣物进行消毒, 定时帮助患者翻身, 并按摩患者背部、足部等受压处, 做好保暖御寒措施, 以进一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排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帮助患者排痰、排便, 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仔细观察患者的切口是否存在渗血、渗液情况, 并及时更换敷料。

综上所述, 给予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减少患者的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 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护患关系, 进一步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 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有患者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护理后, 对比其血糖水平、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及术后焦虑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 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5.00%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给予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减少患者的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 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护患关系, 进一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糖尿病,外科手术,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月华, 李晓华.国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Meta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 (9) :996-999.

[2] Tastan, S.Hatipoglu, S, Iyigun, E.et al.Implementation of a clinical pathwa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breast surgery[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the official journal of European Oncology Nursing Society, 2012, 16 (4) :368-374.

[3] 张艳, 于兰贞.自发性气胸外科手术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28) :3384-3386.

[4] 李静.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1) :127-128.

[5] 张敏.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胸外科手术术后深静脉置管创优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 (7下旬刊) :4126.

[6] 林意, 严秋雁, 周铨梅,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头颈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22) :3764-3765.

[7] 刘丽红, 岳秋菊, 张蓉,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人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11) :1741-1742.

[8] Allen J, Annells M, Nunn R et al.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and satisfaction outcomes of a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and referral clinical pathway for community nursing care[J].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 2011, 18 (5) :375-385.

[9] 徐冬梅, 韦海霞.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4) :32-33.

[10] 胡英, 王凤娟, 李燕梅, 等.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2) :19-20.

[11] 吴江贵, 李慧珍, 张杨, 等.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 (3) :469-470.

[12] 梁育梅.临床护理路径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19) :2283-2284.

[13] 张谊群.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3, 11 (1) :297.

上一篇:社区儿保医生论文范文下一篇:人机界面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