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论文范文

2023-09-16

智能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一个成熟的、有效的、使用方便的楼宇节能管理信息系统整体管控解决方案;建立一套先进的、可靠的、安全的楼宇节能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操作和管理平台。

关键词:楼宇用电 智能用电管理系统

从管理层面看,最大的节电潜力和最大的供、用电系统安全运行保障应来自加强管理。通过加强管理,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可及时发现设施、设备的安全隐患。

建设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在提高企业运行、管理效率的同时,找到生产工艺能源消耗最佳工艺数据,为企业提供一个成熟的、有效的、使用方便的楼宇节能管理信息系统整体管控解决方案;建立一套先进的、可靠的、安全的楼宇节能管理信息系统 运行、操作和管理平台。

1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介绍

楼宇智能电能管理是对智能楼宇的照明、动力、通风、空调、电梯、安防等系统进行协调监控及管理,综合使用智能测量、楼宇配电自动化和分布式能源监控等技术,对用户供能系统、用能设备、楼宇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等进行监控、分析、控制及评估,以用户能源管理为核心,实现合理充分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用户的能源使用效率。

楼宇智能用電综合管理系统把分散的能源信息(信息孤岛),利用各种能源计量设备(水、汽、风、电、煤、油、液位等计量设备)、无线网络技术、有线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工业控制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能源信息的统一的汇总、计算、分析,科学得出的节能操作指导报告;科学的挖掘出节能潜力;客观的得出班组和部门的节能绩效考核报告;科学的提供领导决策依据等等。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根据分析节能成果的数据,实现主观和客观控制的节能,最终帮助企业实现能源管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智能测量是对楼宇的用能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为其它系统提供基础的信息支撑。楼宇配电自动化系统完成楼宇配电系统的智能开关设备、公共用电设施监测控制、故障自动检测与故障隔离、电能质量控制等,实现楼宇低压回路多电源供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停电响应的及时性,满足高质量的用电需求。

2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优点

对比原有的手工管理方式,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具备优势。

(1)实时的用能监控:透过客户端软件提供的楼宇配电系统单线图,可以轻松地查询各台变压器、各个设备的详细情况。通过单线图线路颜色的区分可以得出设备的停止启用状态,通过线路上箭头的流向及闪烁速度的快慢可以了解到电流的大小以及方向。直接双击设备可以得到实时的设备的用电情况,便于管理者直观而轻松的了解当前的用电状况。通过配电系统单线图的看到电能的输入、传输、消耗的全过程,管理者可以安全、高效的管理好楼宇配电网及运行。

(2)直观的历史用能分析:系统平台可以完成各种电参量的数据统计功能(可选择按日、月或年进行统计分析)。可生成历史用能报表,方便用户查询比较。

(3)可对潜在的事故进行预报警和记录,同时可动态实现各种实时电量参数的越限越位报警措施,便于及时应对各种可能的事故和隐患的出现。减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通过对各种电力参数的历史记录,可随时掌握各个时间段的负载特性及负荷变化情况,为系统内优化能耗分配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依据。

(4)快速、准确掌握楼宇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门禁信号、远程录波(异常录波、电能质量录波、波形召测)、电能质量,如谐波的分析、电压电流的不平衡度、电压波动与闪变、供电可靠性、断流断压起止时间及持续时间等,管理软件除具备一般的数据查询记录外,还提供大量的统计分析工具,帮助企业实现可靠性统计、电能质量合格率统计、各类越限报警、故障追溯、偷盗预警等。

3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结构

智能楼宇电能管理系统由电信息采集单元、网络、监控服务器及Web服务器等主要部分构成。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具有丰富的实时数据采集、定时召测电信息采集单元数据功能和分析统计及报警功能。

智能楼宇电能管理系统设计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系统自上而下共分三层:监控管理层、通信层、现场设备层。

在系统的分层结构中,监控管理层通过Web访问用电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各个电信息采集单元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并可为用户输出各种类型的报表。

通信层将完成现场设备层和监控管理层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设备层和监控管理层之间通讯数据的上行和下达。同时数据采集服务器本身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功能,采集数据通过公网上传至数据服务器,实现各种数据处理。

现场设备层是指分布于高低压配电柜中的各类信息采集终端等设备。低压配电综合智能管理系统的现场设备层是整个系统的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源,设计清晰合理的现场设备层是低压配电综合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的基础。各装置、仪表和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各自完成测量、监测、通讯等功能。

4 结语

楼宇智能用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正是用电管理者能用来全面、实时、连续、准确地掌握企业供、用电信息及对信息自动进行分析统计的强有力的智能化工具,该系统的应用将在节电、降低用电费用和确保供、用电系统、设备安全运行和用电管理和节电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冰若.智能用电能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华东电力,2010.

[2] 吴疆.浅谈对智能电网若干基础性问题的思考[J].

智能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智能广告是广告在市场与技术的双重驱动催生的新兴广告形态。在此运行逻辑下,智能广告面临数据孤岛、隐私安全、消费者被入侵心理不适感的问题。为了智能广告的继续优化发展,值的探索的路径包括:发展区块链技术归权数据主体、健全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数据脱敏与数据共享深化数据价值、叙述性广告降低心理入侵感。

【关键词】智能广告;运行逻辑;数据孤岛;数据脱敏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的是用人工的方式创造出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以延伸机器可操作的能力范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媒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人工智能正在解构传统的传播形态,传播走入了人机共存的新阶段。智能化将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要素,一切的信息传播形态、产业必将发生内生性的变革,都将嵌入智能的基因。

广告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形态,也不可避免地走入了智能广告的新阶段,从逻辑层次上看,智能广告是智能传播的一个二级分支,智能广告具有智能传播的共性,也具有广告这一特定信息形态的个性。共性表现为智能化信息传播的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个性表现为广告传播的转化率,其中包括公益广告的道德转化与商业广告的商业转化(以下论述更加侧重于商业广告)。关于何为智能广告,目前学界尚未形成具有公认的、一致性的概念,但大多聚焦于智能化技术赋能下的新兴广告形态。

笔者比较认同学者易龙提出的,智能广告“信息最优化自动整合”和“信息高效合理化沟通”的观点[1],据此结合其他学者的既有研究,笔者对智能广告的理解是:智能广告是以大数据为原料,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说服性信息与消费者需求之间,高效合理沟通和最优自动整合的信息传播活动。按照此定义逻辑,本文拟探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智能广告运行的逻辑;二是智能广告发展的堵点并提出策略建议。

一、智能广告的运行逻辑

智能广告的运行逻辑指向两个维度,一个是智能,另一个是广告。前者继而指向技术层面的人工智能,以大数据为驱动原材料,运用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不断发展的“人性化”演变趋势的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后运用算法推荐,实现信息的精准匹配;后者继而指向市场层面的用户需求。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智能广告的不断运行。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现实市场逻辑:用户需求

广告的本质是搭建商品或服务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以最大程度刺激消費者的消费欲,将其转化为企业盈利。因而挖掘和满足消费需求,对消费者画像的精准描摹,是广告传播的前提。发现消费者的既有需求和隐藏需求,并将其运用于广告创意、广告制作之中,可以使得广告传播效率最大化,即消费者洞察。

限于技术条件的不成熟,传统获取消费者需求的手段主要为市场问卷调查或消费者小组访谈,消费者画像较为模糊、消费需求反馈较为滞后,无法实现精准传播也无法即时应对消费市场的变动。

现实的矛盾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海量广告信息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也就是智能广告运行的市场逻辑轮之一。需求侧的广阔市场,刺激资本市场关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催生智能广告的出现。

(二)技术发展逻辑:算法推荐

市场逻辑轮并不仅仅存在于智能广告阶段,而是在广告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可以窥见市场因素的影子。而将广告带入智能广告阶段的重要动力来源,则来自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原本广阔而模糊的市场,变得清晰而广阔。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依靠调查问卷和小组访谈进行市场调查的现状,依托大数据消费者洞察,在很大程度还原了客观现实,展现了消费者的真实转态;数据的动态更新,则助力了消费者洞察的数据时效性。真实性和时效性的双重加持,保证了以大数据为驱动原材料的算法计算,可以立体化、多角度的解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基于多维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到精准的消费者画像,这种画像甚至会描摹比现实更加立体真实的消费者画像,实现前台画像与幕后画像的精准融合。

大数据助力消费者画像的精准呈现,算法推荐技术则助力广告的精准投放。智能广告算法推荐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方将适合的广告信息推荐给适合的消费者,提高广告曝光率和转化率。算法推荐整合消费者既有购买行为、网络足迹、软件数据,运用程序化投放工具优化广告投放媒体组合,将个性化广告内容进行直达用户的广告投放,形成“千人千面”的智能广告投放。

二、智能广告运行的困境

智能广告运行的原材料就是大数据,没有数据也就无法描摹出精准的消费者画像,也就无法实现精准化传播,广告就无法实现最大转化率。数据成为智能广告运行的关键问题,目前智能广告发展的困境也就集中在数据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壁垒难以打破,针对同一消费者出现多个数据孤岛;二是由数据泄露带来的,心理上被入侵的心理感。

(一)数据孤岛:模糊的用户画像

大数据的价值就在于容量大(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率(velocity)、价值大(value)。大数据不仅仅是一个智能化技术,更是信息社会智能广告公司发展的富矿,是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时代,用户大数据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成为决定智能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2]掌握数据资源丰富的智能广告公司就可从数据的富矿中挖掘、分析、描摹出精准的消费者画像,就可针对异构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进行“千人千面”的广告投放。掌握消费者大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与智能化广告投放准确到达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并出现“马太效应”。

除却技术发展的更新迭代,数据孤岛成为制约智能广告发展的首要问题。数据孤岛具体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各数据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造成的数据孤岛;二是平台内部各组织机构之间独立运作造成的数据孤岛。数据孤岛使得原本具有巨大潜能价值的数据,成为数据熵。一方面,互联网巨头BAT垄断着消费者的头部数据,小数据平台虽然掌握一定的数据,但无法撼动头部数据的垄断地位,形成“二八”格局;另一方面,数据平台内容各组织机构之间零散化的管理方式,造成了数据库之间的组织壁垒。对于同一消费者数据,各数据库成为了松散浮游的原子化结构,各数据库之间的缺乏关联性,也就使得数据的价值无法发挥最大化。

不论是智能广告还是大数据营销,只有在获得多元场景的行为数据之后进行数据交叉分析才能立体化、多角度解读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3]数据孤岛造成了数据之间的区隔,封闭的数据会使得丰富立体的消费者画像变得模糊化、片面化,继而影响智能广告投放的精准度。

(二)隐私忧虑:被入侵的心理不适

人工智能时代,广告传播进入“无数据,不传播”的数据驱动阶段,数据成为智能广告时代的底层原材料,成为智能广告公司重要的的商业资产[4],数据来源成为智能广告时代的核心问题。而现状是,作为数据贡献主体的数据提供者在数据权力场域中却处于弱势地位,数据平台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压榨式的窃取数据主体的数据,严重侵犯数据主体的隐私权。

智能广告的数据与隐私问题具体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数据缺乏有效监管,消费者隐私保护困难;二是智能广告投放过程中,精准投放带给消费者心理上被入侵的不适感。数据安全问题就越发引起消费者的担心忧虑,依托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的算法推荐却将消费者自身困于“圆形监狱”之中,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砌监狱的数据砖块交于数据平台。关于数据安全的问题的三个维度也就浮出水面,一是如何切实保障数据主体的数据授予权;二是如何有效监管数据平台的数据安全问题;三是如何权衡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大数据使用之间的矛盾。概言之,即三个关键词——保障、监管、权衡。

第一层次指涉的是数据安全的实体层面,第二层次则指涉的智能广告投放的心理层次。基于消费者画像的算法推荐智能广告投放,在实现了“合适时间、合适地点、合适广告投放给合适消费者”的精准投放上,却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被入侵的心理不适。所谓“被入侵的心理不适”指的是由于接受超低时延推荐广告,造成消费者心理上的被冒犯、被入侵。入侵感是广告自身商业属性携带的一体两面,说服性信息无法避免带给消费者的入侵感,甚至会引发消费者的反感。而智能广告在实现精准投放的同时,也变成了“精准打击”。时空距离被智能技术极致压缩,心理层面上被入侵的不适感被放大,甚至转变为消费者对于广告、对于产品、对于品牌的反感,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三、智能广告的破局对策

数据的的便捷使用及数据安全与消费者隐私保护之间存在着零和博弈[5],寻找到二者之間的博弈点,需要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也需要相关法制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健全。针对本文第二部分指出的困境,笔者提出发展区块链技术归权数据主体、健全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数据脱敏与数据共享深化数据价值、叙述性广告降低心理入侵感,四条对策以推动智能广告突破发展瓶颈。

(一)发展区块链技术归权数据主体

在数据产业生态系统中,数据垄断方、数据生产者和数据使用者之间权利不对等是导致数据难以开放和共享的主要成因。[6]消费者作为数据主体——数据的生产者却无法掌握数据的主动权,还要承担数据泄露的造成的隐私风险,是当前隐私数据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症结提供了技术可能性,通过分布式账本的存储方式,在技术上实现了数据安全的账本记录,每一次的数据变动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并通过账本的复制实现全域更新,数据被完整的保留在区块链上。运用区块链技术、通过消费者用户协议,将数据授予权归还数据主体,在技术层面已无障碍。

普及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障碍就在于,协同式的账本存储方式在赋予每个数据独一无二的无可复制地位和高难度修改的同时,对终端设备的存储能力和网络信道的传输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发展区块链技术归权数据主体的障碍就转化为底层逻辑的物质问题,即发展更小体积更大存储能力的终端设备和提升网络信道的传输效率并最大程度降低二者的设备成本。只有满足以上的物质条件,区块链技术才能真正得大规模普及化运用,惠及普通的消费者数据主体。

(二)数据脱敏与数据共享深化数据价值

数据脱敏[7]指的就是剔除出数据中的敏感部分,以满足数据生态系统的继续发展。在实现数据脱敏的基础上,搭载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维护消费者数据主体的隐私安全。在这一层级上,建立科学的数据共享机制、数据交易机制,就可以实现单点触媒的累积与关联,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但是智能广告行业作为涉及敏感信息的行业之一,数据的过度脱敏又可能无法定位广告的消费者,也就无法实现智能广告的精准投放。

数据脱敏与智能广告投放似乎在逻辑上存在对立,但是只有寻到到二者的博弈平衡点,才能实现隐私安全保护与智能广告发展的双赢发展。根据不同的数据使用需求,建立适配层级的数据脱敏机制,在不影响广告投放的前提下,数据尽可能不指定于特定的消费者数据主体;其次,建立消费者推荐退出机制,将数据被遗忘权贯彻落地;再次,建立脱与不脱、脱哪里、脱多少、怎么脱的动态脱敏机制。

(三)健全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

2018年5月,欧盟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对数据搜集、传输、保留和处理设置了法律上的规定;2021年1月1日,我国实行的《民法典》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也对个人信息的相关事项制定了法律规定。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为消费者数据主体的隐私数据安全提供了最低和最坚强的保护。数据可携带权、数据被遗忘权等新兴权利的设置,赋予了消费者数据主体保护个人隐私的主动性。[8]

成文法律的制定和修订都有一定周期,与实践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因而,行业内部的自律就成为法律法规的重要帮手。强化智能广告行业内部的自律,建立智能广告行业内部的纲领性准则,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具体行业准则。对于行业内部出现的严重问题,从业者全体排斥,让破坏规则的人承担责任。同时,将卓有成效的行业内部准则,通过立法途径报送立法机关,转化为成文法律法规。法律与自律的结合,为推动智能广告健康发展,提供除技术外的另一重保障。

(四)叙事性广告降低心理入侵感

破除智能广告精准投放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上被入侵感的关键节点就在广告文本维度上,广告文本维度具体可划分为广告形式层面和广告内容层面。

广告形式层面而言,智能广告的发展已经探索出一些新的形态。如信息流广告和植入式广告,前者通过将广告伪装成消费者浏览信息的一部分,破除硬广告直接介入的强入侵感;后者通过与其他文本形式的结合,将广告植入其中,通过“广告尾题”的巧妙设置,使得消费者在低排斥感的情境中接收广告。针对两者的问题,信息流广告需要在算法优化提升的加持下,更加精准地匹配信息流广告的主客体;植入式广告则需深耕创意,以更具创意、更加讨巧的方式是植入其他文本。

广告内容层面而言,陈述性广告直白式的广而告之,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而叙述性广告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将商品、服务的广告信息放进了故事情节中,在叙事的过程中进行广告信息传播,可以降低消费者心理上的入侵感。智能广告在广告内容上要大力创新广告的表达形式,将叙事性基因融入广告创作的过程之中。甚至要故意设置悬念、打破常规的叙事逻辑,创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效果,加深消费者对于广告信息的感知,设置消费者符码解读的意图定点。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基本完成了在广告行业的布局[9],市场与技术的双重逻辑轮驱动智能广告的发展。数据孤岛、数据隐私安全、消费者被入侵的心理不适等问题的解决是智能广告继续优化发展的关键。这些关键问题既是广告业在新时代的机遇也是挑战,区块链技术的入场与相关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或将助力智能广告突破瓶颈实现涅槃。

【参考文献】

[1] 易龙.智能广告初论[J].新闻界,2008(04):170-172.

[2] 廖秉宜.优化与重构:中国智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J].当代传播,2017(04):97-101+110

[3] 姚曦,李斐飞.精准·互动——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公司业务模式的重构[J].新闻大学,2017(01):116-124+152.

[4] 段淳林,宋成.用户需求、算法推荐与场景匹配:智能广告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8):119-128.

[5] 姜智彬,马欣.领域、困境与对策:人工智能重構下的广告运作[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3):56-63.

[6] 周茂君,潘宁.赋权与重构:区块链技术对数据孤岛的破解[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71(05):58-67.

[7] 郭嘉凯.数据脱敏:敏感数据的安全卫士[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4(02):66-67.

[8] 百度百科.通用数据保护条例.[EB/OL].(2021-03-01).http://baike.baidu.com/item/通用数据保护条例/22616576?fr=aladdin

[9] 秦雪冰,姜智彬.人工智能驱动下广告公司的业务流程重组[J].当代传播,2019(02):93-96.

智能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北欧设计 明代家具 环保理念 文化特色

提及家具行业的发展,不得不谈及北欧家具与中国古典家具精粹的明代家具。

北欧家具尽管与明式家具有很大的时空差距,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值得我们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点:北欧家具与明式家具都试图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最多的内容。北欧与明清家具都崇尚自然,选用原木做材料,注重材料的纹理色彩和装饰作用。它们都讲究结构精巧,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与北欧家具中采用的连接结构都有重要的实用功能,它们均体现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以人为本。北欧家具以人体舒适度为衡量家具的标准之一,明清家具以家具的造型和装饰来体现家具主人的身份与地位象征。

关于两者相异性的比较分析,我们将在接下来逐步展开。

一、多角度比较北欧家具与明清家具

任何家具的外观造型和表现形式都要通过家具的原材料来体现它的形态特征。原材料选用是构成家具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材料根据它自身的科学性、审美性和经济性等特点,主动发挥积极作用为家具的造型和结构服务。例如,在北欧简约家具设计中,不仅是以材料的原始质感和色彩作为装饰,而且与空间搭配相吻合,使乍看上去形体简单的家具外表有了微妙丰富的递进变化,并以此来体现简洁中富于变化的特点。

(一)北欧家具设计的材料选用

提起北欧家具设计的原材料,松木发挥了重要作用。松木最早在北欧广泛运用,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欧洲松木家具的销售量占到实木家具销售总量的60%。松木质地的家具造型大方简单、透气性能好、弹性好、质感朴实、色泽清亮、实用性很强、很耐用,被联合国人文部认定为环保类家具。而且,松木家具板式拆装设计,运输、安装十分便利。

松木家具具有很多优点,这也正是北欧人喜欢选用松木的重要因素。首先,北欧松木家具选用的松木属于针叶林种,因为北欧五国森林覆盖率高,几乎所有的松木都没有经过人工修剪,这样使得松木在加工处理后,枝节部位留有自然生长的痕迹,在制成家具成品后,更能体现原材料的真实、厚重和自然美感。其次,松木家具雕饰很少,线条饱满,具有朴实的质感,体现出栩栩如生的纹理。现代的北欧家具经常结合布艺和金属搭配,讲究功能与美感并存,努力营造一种家的舒适之感。第三,松木家具在色泽上很夺目,清纯亮丽的色泽,保持原木本色,将家具空间装点得十分素雅,融入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第四,松木价格实惠,而且环保无污染。第五,松木家具大多不上颜色,表面油漆使用亚光漆,这样能够完整地保留松木天然的纹理和清香。用了独特的“齿接”技术——把两块木板的边缘切成齿状,拼在一起可以咬合,很像借鉴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入榫工艺。

北欧家具所选用的材料丰富多样,但它们之间的结合点设计都很牢固美观,体现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技术美学观。高档次高质量的枫木、橡木、云杉、松木和白桦也都是制作各类典型家具的重要材料,因为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天然纹理、细密质感、柔和色调很容易自然地融入到家具设计之中,给人眼前展现出一种朴素、清新的原始之美,代表着当地独到的北欧专属的家具设计风格特点。

不同的材料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木材、竹藤、棉麻所具有的自然朴素的质感给人带来温暖柔和、真诚的亲近感,而金属、玻璃等给人带来的是干练、严肃、很强的秩序感。现代北欧设计师往往会根据所选材料的物理属性来提炼出所要设计的家具的物质形态和所要表达的产品语言。

(二)明代家具设计的材料选用

明代家具所用木材多产自热带,质地坚硬,色泽纹理优美,可分为硬木和非硬木两类。紫檀、花梨、鸡翅木、铁力木、红木、乌木等属硬木,楠木、榉木、樟木、黄杨木等为非硬木。

在用材上,明代家具主要使用的材料有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梨木及榉木等五个主要品种,其中制造考究的家具首选原木材料便是黄花梨。但黄花梨的名贵和稀有,导致其受众群体太受限制,家具制造成本过高,难以广泛流传。

(三)北欧家具结构与装饰特点

北欧家具结构型装饰简单大方,色调明快,具有很浓的后现代主义特色,注重流畅的线条设计,体现了现代时尚。北欧家具通常都具有多功能、可拆装折叠、可随意组合的特点。这一点很符合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上班族们的需要,因为它结构的便于拆卸,决定了它可以在狭小空间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北欧家具设计结构属于功能性为主的,但是又不失柔性,设计处处体现对人的关爱。北欧家具结构显示了设计师们对手工艺传统和天然材料的尊重与偏爱;它在形式上更为柔和与有机,因而富有浓厚的人情味;它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推崇标准化生产的功能主义的国际风格大不相同。

北欧家具很重视与空间比例、色彩、线条的搭配。反映在室内设计上,就是室内空间的三大界面——墙面、地面、天花,经常使用几何线条或者色块来区分点缀,而放弃纹样和图案装饰。这种设计风格折射在家具装饰上,就产生了完全不使用雕花、纹饰的北欧家具效果。使用不同规格的人造板材,又与硬件连接的板式家具,可以变幻出千变万化的图案和造型,优雅的色彩和非凡的质感,向消费者传达美感。

(四)明清家具结构与装饰特点

明代家具在结构造型上追求合理的功能和简练优美的外观造型。明代家具设计讲究严密的比例关系和适宜的尺度,在此基础上与使用功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力求达到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明代家具在造型中充分利用曲线的特征,无论是大曲率的着力构件还是小曲率的装饰线脚、花纹、牙板,大多简洁挺劲,圆润流畅,毫无矫饰。

在装饰手法上,明代家具在细部刻画方面技巧和手法多种多样,主要有雕刻、髹饰、镶嵌三大技法。明代家具的一个重要装饰特点就是对附属配件的使用。它通常指镶入凳、桌、案面心及门框、床围子的各种纹石,用藤丝纺织成的软屉,铜铁叶片在柜子、箱子、椅子等上面的裹饰家具及作为拉手、合页的多种饰件。它们根据功能要求配置附件,尤其是铜饰件,既起到保护家具的作用,又具有增强家具装饰性的功能。

(五)北欧家具制作工艺

北欧的家具设计闻名于世,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北欧家具的弯木生产工艺。北欧设计师特别注意木材的加工处理,这被称之为“有机功能主义”。北欧的弯曲木家具从二战后一直到现在都很受世人青睐,因为它具有特有的简练、流畅风格,符合大众的需求。北欧的“弯曲木”家具主要是指采用二十多层的纯木薄片,经涂胶后热夺、切割、抛光,制成家具的组件,组装后再经多次抛光和油漆而成的家具。

(六)明清家具制作工艺

明家具在制作工艺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家具制作上产生了极其精密科学的榫卯结构。无论家具的尺度、线条和设计如何的漂亮,其结合方式都是简单的槽接,榫卯及木销,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家具制作的精髓,令世人瞩目。榫卯结构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高峰。家具匠师们能够把复杂而巧妙的榫卯按照特定的意图制造出来。构件之间,不用金属钉,只凭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面面俱到。其工艺的精准、接合的严密,令人赞叹不已。明代家具在发展过程中,其制作工艺也有所改变。例如,明代的座椅背面由棕和藤皮编成,在边抹上穿孔装镶,扶手和直枨交接处有一个简朴的托角牙子,一方面是为了美观而作,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家具舒适度大大增强。家具除直足之外,有鼓腿膨牙、三万腿等向内或向外兜转的腿足,线条自然流畅。

明代家具在家具制作工艺的雕刻手法上,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

二、明代家具与北欧家具对中国家具设计的借鉴

首先是现代国内家具艺术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采用中国文化,借鉴西方的生产工艺思考理念。例如联邦集团的“简约”系列,西式产品的线条、结构、用材、加工制造工艺,但装饰要素和装饰节点却是中国的,产品整体造型风格样式在简约现代中透露出坚挺的东方情韵。

其次,早些年在家具外观造型上的模仿借鉴。明家具代表中国古典实木家具发展的最高峰,它的设计中折射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造型简单纯朴,尺度科学精密,在装饰雕花和对称上有充分的科学研究,各个部件都做得饱满、含蓄、耐人寻味,看上去给人轻快舒适之感,取原木材质之本,博其质地之长。清朝宫内许多大件家具都是见证中西合璧的家具典范。

第三,目前的中国家具市场已经进入相对比较稳定的家具时尚时期。真正的设计艺术、空间、想象是极其广阔的。我们可从创意中学到不少东西。时尚潮流终于逐步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港湾:避免矛盾尖锐的冲突,将现代元素与中国古老文化艺术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既有现代的智能化和概念设计,又不失华夏儿女文化传统的沉静与思考,中华民族深邃古老文化的元素所有的神秘力量给我们带来宁静与平和,体现在家具设计中,会深入人心。

总之,要想对于家具产品设计得到有用的实践理论依据,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大胆创新,能够传承中国古典家具的精髓和借鉴北欧的设计理念,发挥出本国家具特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马颖,强墨.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及其现代化趋势[J].包装工程,2007(07)

[2] 彭亮.现代世界著名家具设计学派与品牌的形成机制——北欧设计学派与著名家具品牌[EB/OL].

[3] 吴晨,任文营,杨海波.明式家具与北欧设计[J].大家,2010(12)

[4] 方海. 北欧学派的旗帜[J]. 装饰,1999(04)

[5] 张杨,王逢瑚,叶方.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符号初探 [EB/OL]

[6] 金曹林.明式家具与北欧家具设计的简约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8

[7] 谢穗坚.中国家具设计本土化研究与实践[D].中南林学院,2005

作者简介:

白莹,咸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史论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史论。

智能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中学语文 单项智力作业设计

1 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001年新课改开始启动,迄今为止已有10个年头了,但在这期间大家似乎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教学上,而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的作业设计,却遭到了大家的冷落。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学生形成能力、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业设计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但目前中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作业设计盲目、无差异,形式刻板,内容乏味重复,评价单一等等。因此,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促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到语文作业设计中,恰恰能解决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这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出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单项智能作业,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

2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人除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六种智能,即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1]

3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单项智能作业设计

3.1 语言智能作业

语言智能就是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思维能力。[2]教师应该精心地设计每一课、每一单元,甚至是每本书的作业,为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的语言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例如,在讲授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人生之路漫长曲折,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假如经时光隧道重返唐朝,恰逢小石潭边柳子厚,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这一形式,与作者展开对话。

当下,穿越剧是比较流行的,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完了这篇课文,趁此机会也让学生穿越一回,感受其中的奥妙。这种作业形式比较新颖的,在引起学生写的兴趣、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灵活地运用各种写作手法。

3.2 音乐智能作业

音乐智能是对音质、音量、音色、旋律、节奏等具有敏感性,具有成功运用这些要素的思维能力。音乐信息对学生的刺激、反应要比语言信息对学生的刺激、反应强烈得多,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音乐的这一优势,用艺术的感染力和魅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吟唱诗文的作业: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或李煜的《相见欢》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学唱作业。

在学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和节奏中感受词的语言美,词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的和谐发展。

3.3 肢体—运动智能作业

肢体—运动智能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者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者制造产品的思维能力。这一能力的发展,表演是其最好的途径。表演强调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在“做中学”,通过表演提高学生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

例如,在学完了魏学洢的《核舟记》后可以进行这样的作业设计: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表演船头部分三个人物,即苏轼、黄庭坚、佛印的表情和动作。

这样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在角色表演中感受文中对这三个人物生动的描写,体会细致的观察对人物描写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巧妙的布局。这样的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3.4 人际关系智能作业

人际关系智能是理解他人,并善于处理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思维能力。而发展这种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学习方式来设计语文作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诸葛亮的《出师表》之后,因为《出师表》中判断句和倒装句很多,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作业:

作业要求:查找课文中的判断句和倒装句,并加以解释,小组合作完成。

作业步骤:(1)教师发放关于判断句和倒装句的资料。(2)教师将班级分成10个小组,每组4人,每组同学将课文中的判断句和倒装句标记出来。(3)每组的组长将本组的劳动成果整理,总结课文中的判断句和倒装句。(4)小组合作,总结判断句及倒装句的标志。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解释判断句和倒装句的标志,其他同学给予点评,如果学生存在疑问,教师给予讲解。最后教师总结。

这一活动是以生生合作为主、师生合作为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判断句”和“倒装句”,而教师的总结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判断句”和“倒装句”。

4 结论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单项智力作业设计强调,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的差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和展示智力的平台,将多种智能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陶西平.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智能论文范文第5篇

“现在试用的进口高端自动化设备,一台20万元,过去操作一台机器两班8个人,现在只要4个人就行,直接节省4个人的劳动力成本,按照普通工人年薪5万元算,智能化投资一年就赚回来了。”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月其说,过去企业依靠机器“换”工人,现在可以让机器人做“柔性工作”,代替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操作。“人比较情绪化,对产品质量稳定性有影响,因此我们能够用工装的就不用人工,比如过去有些部件的漆膜很容易被工人碰伤,使用机器人后很少发生这样的情况。”沈月其表示,经过测算,引入智能化制造,主材报废率降低了60%,车间劳动力生产效率提升了60%。

在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的新一代面板生产智能车间,工业机器人使用规模更大。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投入14.9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车间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300台,每台设备都配置一台控制电脑,通过网络实现自动化控制。由于面板生产的特殊要求,企业在智能监控上做足了文章。据介绍,龙腾光电的智能车间系统内含热感、烟感、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检测,通过无线数传设备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进行集中判断处理。智能制造业让企业产能得到提升,产品缺陷率降低18%。

苏州市经信委投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工业经济总量大、体系较为完善,具有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同时苏州市已进入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严峻挑战。这些都迫切要求企业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为此,苏州市2015年推进“智能车间”建设,经初审及专家组评审,有16家企业的智能车间获得“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称号,示范智能车间数位列全省第一。16家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智能化改造完成投资约20亿元,车间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共约900台。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提高智能制造水平重点是要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而以推进智能装备广泛应用、车间设备实现联网、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物料配送实现自动化、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车间环境实现智能监控、资源能源消耗实现智能监控、设计开发与生产实现联动协同、售后服务实现智能化为重点的“智能车间建设”工作是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必由之路。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认为,当下在冶金、机械、电子等行业已经凸显工业机器人应用价值,未来在生物医药、微纳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也将广泛使用智能化设备,机器人将参与企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

“智能制造”市场广阔,让苏州高校产学研的成果与企业的智能改造需求一拍即合。近期,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自主研发的自动导引车就在当地一家大型外资企业中试用,自动导引车研发项目负责人王应海教授介绍,只要在一台平板电脑屏幕显示的工作区示意图上随机点击一个工作站点,自动导引车就准确跑到了指定地点。

“其实不管什么品牌的平板电脑或者台式电脑,只要安装了软件都能远程控制。”王应海表示,用电脑控制只是满足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的特殊运输需要,而常规性的运输工作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导引车会根据地面安置的反光胶条进行移动。该自动导引车主自主研发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融入大规模可编程芯片,实现了指令的快速传递。这款自动导引车所有的程序设计、传感器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等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性价比与国外大型同类产品设计厂商相比更胜一筹。

苏州工业园区有大量以制造生产环节为核心业务的企业,随着制造业升级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有着大规模机器替代人工的迫切需求,也为机器人产学研合作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北人机器人系统(苏州)有限公司专注于机器人系统和自动化焊接系统的集成研发。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焊接、切割、涂胶、搬运、激光技术等领域,涉及行业包括了汽车制造、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公司成立3年来,销售额年年翻番。目前,工业园区已经聚集起了像苏州北人、华兴源创、江苏汇博、苏州铂电等一批特色机器人产业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工业园区的机器人产业相关公司已经形成产值超30亿元的产业规模。

苏州市经信委日前公布了这个市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囊括了56家智能设备制造商和技术服务商。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苏州地区自动化集成商已经超过200家,产业集群发展优势逐渐形成,机器人产业区域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机器人产业竞争力逐步提升,“智能制造”正为苏州工业输送着新动能。

智能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智能制造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建设策略

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of Teaching Reform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ZHENG Mengdong

(Chongqing Aerospace Polytechnic, Chongqing, 400021 China)

1 智能制造背景下進行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1)中国的大多数高职学院是从中等职业学院升级而来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设施远远达不到现阶段的教学要求。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增加了对教育设施的投资,硬件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培训教育体系仍在保持比较传统的水平阶段。存在非常严重的辅助工作色,无法充分利用硬件设施的潜力。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智能制造专业而言,在完善教育硬件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重构实际教育教学体系是提高人才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

(2)如今,随着智能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一些原始的智能制造设备变得越来越流行,甚至一些原始的非常复杂的设备也变得非常普遍,一些小公司也可以购买和使用它。对职员的需求在增长,对高职院校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完善智能制造的专业培训体系是满足企业需求的现实需要。

(3)由于过去20年中高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师资和培训设备培训的不断提高,中国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型制造设备的不断出现,对高职业人才的需求质量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调整和升级机械制造专业教育和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已成为提高人才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1]。

2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现状

2.1 资源建设深度和设计架构的丰富性有待提升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信息化,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促进教学资源共享,高职院校智能制造团队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同时,学校网络平台作为信息资源披露的媒介,有效地促进了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家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许多高职院校在这一过程中通常缺乏深层次的资源建设和使用单一的设计结构。学校网络平台上发布的相关资源一旦通过相应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大部分学校将不再有专职人员对平台上的资源进行补充,更新和维护,资源建设缺乏连续性。从设计结构来看,许多职业院校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部分资源建设都是在专业教师的努力下完成的。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对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不足,导致职业教育的偏差,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长期发展[2]。

2.2 缺乏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师团队

(1)师资队伍结构缺乏足够的合理性。研究表明,目前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家队伍的年龄结构往往不合理。青年教师的比例相对较高,他们热情饱满,精力充沛,但没有足够的教育经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其次,就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而言,缺乏专业学科带头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标题结构不能形成单一完整的层次结构,不仅影响教学的正常发展,而且与科研的发展背道而驰。 最后,在大多数高校中,女性教师在智能制造专业团队教师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存在着团队中性别不平衡的问题。

(2)现有的教师不能完全满足教育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但在发展的高峰期,高等职业教师团队已经渐渐吸收了许多高层次人才。学生还像其他具有高学历的老师一样执行繁重的教育任务。鉴于该领域教师的教育背景,这些教师中的大多数来自普通大学,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知之甚少,许多教师将普通大学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实践教育。教师的整体水平不仅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而且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3)教师需要提高教学观念。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团队应致力于人才培养发展中的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入社会工作。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实际课程中的初级生产任务,教师必须强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理论教育,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却较少重视。有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求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

2.3 资源的管理介质和存储介质有待改善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的智能制造教育中,多数教师将教育资源作为学校的内部管理资源,与其他高校缺乏沟通,资源共享效率低。在一些学校官方主页上登载教育资料后,只有学校内的教师和学生才能访问,外部的人无法访问。随着学校资源的增加,在学校寻找资源变得困难起来。因此,这不仅会提高学校资源的管理难度,还会给学校资源的存储媒体带来更大的负担。另外,由于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家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师资管理标准,学校的师资非常丰富,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师资都不是系统性的,而且整体教学水平偏低。在进行教育资源管理和存储任务的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都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在学生需要大量使用学习资源时会导致网络硬件故障。限制了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如果存储介质损坏,如果不备份资源,则会发生资源丢失问题,这在改善资源共享方面非常不利[3]。

3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改革适应性建设策略

3.1 整合专业教学资源,丰富专业建设内涵

以开放的心态发展智能制造专业,通过双赢合作整合教育资源,丰富专业建设的内涵,培养高技能人才。该专业以双赢为导向,专注于方法创新,并解决了有关谁构建专业培训资源,如何构建它们,如何使用它们以及如何管理它们的一系列问题。优质的服务包括“服务平台”的创建,透明管理的实施,开放共享渠道的形成,政府,银行,企业,学校联合建设和共享方法,各种服务项目的开发,社会培训和技术建筑开发与服务项目教育资源库,为高职院校的類似专业,公司和政府部门以及本地学院和大学提供了出色的相关服务。目前,智能制造专业拥有由教授、医生、管理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混合教授团队,已开发了多项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并拥有成千上万种PPT、照片、动画、视频。专业教育资源库,微课程和其他信息库存储了该专业自身研究和校企联合研究开发实例。通过开发教育资源,将公司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并引入优质的海外资源,它丰富了专业建设的意义,并为智能制造专业形成了良好的影响力[4]。

3.2 提高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师团队建设

(1)调整教学团队组织结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师可以相互补充,例如职称、年龄、技能、学历、性别和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匹配团队中的教师并介绍公司的技术专家。技术专家等加入老师团队,使学校的专职老师和兼职老师可以互相合作,并从整体上提高老师团队的稳定性。同时,有必要合理地控制教师队伍的规模。原则上智能制造专家组的教师人数应控制在12人左右,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团队的整体效率,但也要考虑相关人员。根据教学任务的难度,教学团队的教师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2)促进教学团队整体实践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带头引进技术型教师,以大幅度提高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组师资队伍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满足实际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制定相关政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机会,指导学生获得与企业特定生产环节相对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老师应该完全熟悉公司的运行机制,并对行业的最新发展有更深刻的了解,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便教师可以从特定的实践培训中学到更多。它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引导教师主动转变教学观念: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国家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人员的重要培养任务,而且还承担着重要的技术研究任务[5-7]。因此,在实践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观念,使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并在毕业后通过对理论人才的培训,在实践中解决生产问题。尤其是在一群智能制造专家的教育中,由于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会进入高科技行业,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改变教学观念,以真正满足实际的教育需求,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8-9]。

4 结语

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仍在继续。想要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满足高标准的严格要求,并为学生提供最专业的指导。科学研究和设备指导的优势都是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则依赖于这些外部设备和内部决定因素。开放的网络平台对提高智能制造专业人员的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核心课程教育系统的创新和重组也是师资队伍重组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广泛的创新和优化,智能制造专业培训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质量水平,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智能制造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重构与提升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7):130-131,134.

[2] 李晓宏,于波.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资源共享性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20,4(1):197-198.

[3] 石磊.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4):90-91.

[4] 黄苏.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9(36):227-228.

[5] 李晓光,陈松,孟文静,等.高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3):237-239.

[6] 刘洪翔.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7] 张慧. 习近平青年观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8] 杨志刚. 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研究[C]. 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四).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217-228.

[9] 高晓松,薛富,陈建华. 《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结题报告[C].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北京中教创新软件发展研究院,2010:431-466.

[10] 张秀莲.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机械制造类课程中的应用[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516-521.

上一篇:外商投资论文范文下一篇:临床药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