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范文

2023-09-18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范文第1篇

1 研究方法

1.1 系统结构

社区管理数据库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两部分。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易扩展性和共享性。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提高获取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基本操作有查询、统计、修改等。

1.2 数据来源

通过文县统计局、武都区统计局及相关部门查阅原始数据收集资料。通过保护区开展的项目 (如GEF项目、WWF项目等) 和基层保护站在日常巡护及监测工作中取得的本辖区社会经济状况、野生动植物活动情况以及林政案件情况来收集资料。通过开展专题调查 (如社区调查等) 收集数据资料。

1.3 数据内容

社会经济方面:包括人口、产业、资源利用消耗、公益事业分布、居民点、社区产值等, 具体反映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生产生活、文教卫生、民族宗教等方面的信息。其他方面:包括野生动植物种类、分布、生境、形态以及林政案件等方面的信息。

1.4 系统设计

将上述收集来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形成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数据库。数据库设计具体步骤是:首先, 建立典型村情况调查数据库。包括编号 (BH、字符型、10) 、县名 (XIAN、字符型、6) 、乡镇 (XIANG、字符型、6) 、村名 (CUN、字符型、6) 、耕地面积 (GDMJ、数值型、6、公顷) 、林地面积 (LDMJ、数值型、6、公顷) 、薪炭数量 (XTSL、数值型、6、千克) 、主要农作物 (NZW、字符型、4) 、主要牲畜家禽 (CQ、字符型、2) 等28项, 涉及生活情况、生产情况、保护管理、家畜饲养和野外采集等5个方面。其次, 建立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库。包括编号、乡镇、村名、户主 (HZ、字符型、6) 、家庭成员 (CY、字符型、6) 、主要农作物、主要牲畜家禽、家庭收入来源 (SR、字符型、20) 和家庭主要开支 (KZ、字符型、20) 等54项, 涉及农业经济及社会经济需求评估、保护区内外的现有资源利用情况、对保护区内外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及资源利用、有关减少开发保护区的社区建议和问题解决等6个方面。另外, 还有与保护区、社区有关的监测巡护数据库、动植物数据库、林政案件数据库等。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进行设计, 层次清晰, 使用方便。

2 应用

白水江保护区社区数据库的应用主要包括存储数据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数据库是一组数据的集合, 而且是有用数据的集合。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库存入其中, 使得该数据的保存变得更加安全可靠。数据库对数据的处理包括很多方面, 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以“查询”、“数据的导入、链接和导出”以及“报表”等三个方面为例简述数据库的应用。

2.1 查询

查询的功能有筛选记录、整理数据、执行计算等。类型包括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操作查询、参数查询等。查询就是根据某种条件, 从表中选择所需要的数据, 以白水江保护区社区为例, 如要了解某村的基本情况, 这时就要使用“查询”功能。在“查询”窗口“按村名查询”中输入村名, 比如“李子坝”, 这时在“按村名查询”窗口中出现的内容即为李子坝村的基本情况。

2.2 数据的导入、链接和导出

在输入数据时, 如果想要利用其他人已经建立好的表或者让其他人使用自己创建的表, 就可以利用数据库的导入或导出功能达到这一目的。另外, 为了节省磁盘空间, 也可以使用“链接”的方式来使用其他数据库中的表。导入的数据格式为文本文件和Excel文件等;导出的数据格式也可以为文本文件、Excel文件或者其他的Access数据库等。在上述导出操作的基础上, 可从“导出”的Excel工作簿中制作历年人口变化统计图。

2.3 报表

报表的种类分别为“纵栏式报表”、“表格式报表”、“图表式报表”和“标签式报表”四种;模式包括“报表设计”、“打印预览”和“版面预览”三种, 可谓是集数据保存、打印、输出于一体的专用数据输出工具, 与“查询”一起是应用最广泛的两个数据库对象, 可以进行保存、输出、预览或打印等工作。

3 结论

白水江保护区社区管理数据库的应用, 对于有效减少数据资源管理的劳动强度和及时掌握社区社情动态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区社区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 是开展社区工作的基本保障, 由于本系统查询快速便捷、统计准确省时、数据清楚明晰, 对有效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 提高保护区整体管理水平, 加快以社区共管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示范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而成为提高保护区社区数据管理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摘要:本文阐述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及应用情况。通过数据库处理繁杂的社区数据, 为保护区社区决策管理快速准确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数据库,保护区,社区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信彦.ACCESS2002中文版入门与提高实用教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范文第2篇

【摘要】新时期的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正不断的朝向智能化、节能化发展,智能化楼宇也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建筑中的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建筑;智能控制;监控;电气;安保;消防

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内现代化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在节能环保低碳的经济发展理念下,新时期的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正不断的朝向智能化、节能化发展,智能化楼宇也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建筑中的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发展前景。

1、智能建筑的优势

所谓“智能建筑”,实际上是指在各种高科技的控制技术下,实现对楼宇通讯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管理的优化,从而提供给使用者一个高效舒适的环境。相较于传统的建筑物,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1.1 节能

智能建筑充分利用了自然能源来进行能源供给,例如自然光能、热能,通过节能技术实现利用自然能源来调节室内的温度、亮度,降低对电能的消耗,起到了较好的节能效应。

1.2 功能多样化

传统普通的建筑主要功能在于居住,智能建筑的功能十分多样化,能够针对用户不同的需求而提供不同的使用功能。在智能建筑物内,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络能够为许多企业机构提供可靠的通信环境,让商务谈判发生在任何时候,这也是智能建筑受到现代企业或者机构竞争的主要原因。

1.3 可靠安全的环境

在传统建筑中,中央空调独立于其他的控制系统,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例如感冒病毒的传播等等。在智能建筑内,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对建筑物内的空气污染物的水平做出实时的监测,并且通过高度集成的控制,实现自动消毒。由此可见,智能建筑内环境的安全性、可靠性是要远远高出传统建筑的。

2、楼宇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楼宇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BAS 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系统、 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 CAS 通信自动化系统和scs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等主系统。

2.1 BAS 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

现代建筑中的电气设备日益增多,楼宇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建筑物内多种电气设备的集中的自动化控制和操作。现代智能楼宇中,BAS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是核心部分,通过BAS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楼宇内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温度、湿度、空气污染指数的实时监测,并进行智能的调整,确保相关参数能够为使用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还能够实现对楼宇的照明体系的智能控制,当自然光源充足的时候,照明系统会自动适应环境来降低电能消耗,当自然光源不充足的时候,则会加大输出,还会根据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来调整照明的数量。

BAS 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体系包括管理层、自动化层以及现场层。管理层内置一个数据库,是整个电子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实现与其他管理终端的数据交换,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管理和调控操作。自动化层主要实现管理层所发出的各种自动化操作指令的监控,现场层则是对指令的实践操作。

2.2 安保系统

智能建筑能够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其主要应用的智能控制技术为智能安保系统。

智能安保系统的应用对于楼宇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消除传统建筑中由人工安保中人员素质不稳定带来的不可控风险,同时通过智能化的监控实现对资料的数据化保存,实现了对现场图像的保存和展开,为安保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现代安保系统主要由门禁、 防盗系统以及电视监控三部分构成。

门禁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出入建筑物的人员、车辆的身份认证,继而消除人员、车辆带来的安保风险。门禁系统主要由:辨别装置、 可视对讲设备,智能遥控器,计算机三个部分构成,进入楼宇的人员或者车辆在经过门禁时,辨别系统会对其进行身份的识别,然后通过遥控系统将信息传递到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系统在确定进入楼宇者的身份后,由计算机发出允许进入的指令。

监控系统是安保系统的核心,通常情况下,在智能建筑的公共场地都会设置监控设备,尤其是出入口、楼道、走廊、安全通道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其监控灵敏度更高,警惕性更高,主要用来对智能建筑内的各个场地的现场进行监控和记录,以方便查找相应的图像信息。

防盗系统主要由报警装置完成,但防盗报警的自动化往往是与监控系统相互关联的。监控中心发出异常的指令,报警装置就会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自动警报操作。

2.3 消防系统

目前我国的智能楼宇主要集中在高层建筑和各地宾馆,人员比较多,因此消防设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旦高层发生火灾那么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智能消防控制系统是现代化消防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该控制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等等,实现对建筑物内的火情的实时监控。

智能消防控制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主要由电子传感器、报警装置构成,电子传感器能够灵敏的测量到环境内的温度、湿度、CO浓度等,通过数据中心的数据分析,联合监控画面来得出火灾的实际情况,发出报警指令,报警系统迅速响应。

(1) 智能物业管理技术

随着现代智能建筑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不断深入,基于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技术将会将物业信息集成起来,实现智能物业管理。通过将物业管理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转换,为建筑提供智能化、科学的、实时的、动态的物业管理,提升建筑管理水平。

(2) 智能节能控制技术

随着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实现建筑物的智能节能控制技术也将会是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建筑节能控制系统是现代IT技术,智能楼宇控制技术和现代建筑节能技术相结合,采用开放式的TCP/IP通信协议BORRY专利技术-通用网络控制器(NDDC)为核心机械和电网络设备和创新的方式来建立,它结合了节能控制系统,自动化及能源管理网络。

結语:

楼宇智能化技术,在逐步完善过程中,将呈现出应用多元化特点,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来丰富智能建筑的功能,从最初的智能管理扩展到人性化服务,并且可有效满足各种环境要求。相信随着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结合实践,我国将会实现大范围内的智能化建筑建设,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巩玉国.建筑智能化过程中的电气节能问题与措施研究[J].四川建化,2013,(04):26

[2]第二届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节能技术发展论坛暨影响中国只能建筑电气行业2013年度优秀品牌评选颁奖典礼盛况[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3,(06):1-4

[3]梅春燕.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中关键技术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拉,2013,(14):178-179.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范文第3篇

摘 要:以Landsat-8卫星影像和Google Earth 影像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考察,提取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信息。通过连续3年对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变化的研究表明: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斑块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保护区主要的人类活动是池塘和围网养殖。本文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对策。

关键词:洪湖;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斑块;保护对策

长期以来,生活在湿地周边的人类对湿地资源进行了长期持续的开发,忽略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致使湿地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湿地资源不能得到正常的修养生息。洪湖湿地是我国乃至国际的重要湿地,为研究洪湖湿地周围人为活动的状况,本文对2013~2015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人类活动做了比较研究,并提出洪湖湿地的保护对策。

1 研究区域概况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江汉平原荆州市所辖的洪湖市和监利县境内的长江中游北岸,系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的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2′28″~113°28′49″,北纬29°41′40″~29°58′01″,自然保护区以洪湖围堤为界,地跨洪湖市和监利县,现规划总面积41412.069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2851hm2,缓冲区面积4336hm2,实验区面积24225.069hm2[1]。

2 材料与方法

2.1 遥感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遥感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http://www.gscloud.cn/)下载的Landsat-8遥感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为30m,可以满足研究空间分辨率的要求。遥感影像接收时间分别是2013年9月、2014年9月和2015年9月。数据总体质量较好,影像清晰,无云层遮盖,且处于不同年份的相同时间段,影像解译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2 研究方法

根据ENVI5.0专业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结合野外实地考察,提取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信息,主要有农田、鱼塘、围网养殖、居民点和旅游用地5类。利用ArcGIS专业软件,对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以及实地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对数据进行分析[2,3],如图1所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人为干扰活动监测结果

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及现场实地考察验证结果,统计出保护区人类活动斑块面积信息,因面积变化趋势相对于整个自然保护区很小,肉眼难以看出变化,仅以2014年为例,如图2、表1所示。

3.2 人为干扰活动变化趋势分析[4]

根据遥感监测和实地考察的结果,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主要有鱼塘、农田、居民点、围网养殖和旅游用地5类,主要的人类活动是围网养殖和鱼塘,其中农田仅在实验区有分布;洪湖的渔民房屋大都在保护区的外围,只有北部半岛有少量农田和居民点分布,因而居民点斑块面积较小;围网养殖大多分布于远陆地,实验区最多;旅游用地有2处,1处位于实验区,1处位于实验区和缓冲区的边缘;保护区存在大量鱼塘和围网养殖,面积之和在保护区总面积50%以上。

根据遥感解译结果,2013~2015年3年间,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人类活动斑块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70%以上,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尤其以围网养殖增长最快。保护区存在大量鱼塘和围网养殖,而旅游用地占地较少,而且旅游用地面积变化较缓,表明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现状较落后,保护区内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渔业养殖。这是导致保护区人类活动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长期任其发展,将会导致湿地退化,湿地面积逐渐减少。

4 湿地保护对策

4.1 建立健全洪湖湿地保护条例,有法可依

对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应制定具体的保护规划和可行的保护措施,建议颁布《洪湖湿地保护区条例》,使洪湖湿地的保护、利用都有法可依。目前洪湖湿地管理局已经成立,在保护区管理局的指导下已经组织开展相关的洪湖拆围、渔民安置工作,制定《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可以为今后依法管理增加助力。

4.2 加大保护区管理力度,健全管理体系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应加大管理力度,健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到位,合理布局,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扩大管理队伍,严格管理。

4.3 推广高效养殖模式

洪湖渔民的主要收入依靠渔业养殖,且“各自为政”,大面积围网养殖,布局混乱,占地广而产量低、效益差。调整养殖结构已经刻不容缓,应由水产专业进行调研考察,推广高效的养殖模式,将过去高密度、高投入、低质量的水产品经营方式转变为低密度、粗放型、优质水产品的经营方式,使整个区域的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遏制当前大面积围网养殖的态势,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

4.4 合理发展生态旅游

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发展滞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目前国家提倡、各阶层普遍认同、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潮流的湿地主导政策,包括“保护”与“合理利用”两个不可分割的目标。发展旅游业,寻找人文景观和湖光水色的结合,实现洪湖独特的旅游风貌,这是洪湖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合理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使渔民顺利“转业”,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促进洪湖拆围、渔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葛继稳,王虚谷.湖北自然保护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7.

[2]袁涛.基于遥感影像的梁子湖湖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陈佑平,蒋仕伟,赵联军,等.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活动趋势及管理对策[J].四川动物,2003,22(4):51-54.

[4]印红.中国湿地保护战略[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5,1(1):10-13.

(作者单位:1.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3.中国地质大学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研究所)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范文第4篇

摘要: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先进的国家一般都是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在探索科学的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上,经历的时间也比我们要长,很多经验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关键词:森林经营 资源管理 可持续发展 永续利用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各国林业发展思路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各国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在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问题上:①总原则是要在满足当代人对森林多种功能需求的同时,又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利益;②核心思想是要改变人与自然对立关系为和谐的关系;③可持续的涵义包括生态不断改善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在林业工作中,可持续发展坚持了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以生态为主的原则。

下面来分析几个主要国家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的情况。

1 俄罗斯的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

俄罗斯是世界第1森林资源大国,俄罗斯的森林面积为7.635亿hm2,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2%;森林蓄积为807亿m3,约占世界森林蓄积的22%,俄罗斯森林资源大部分分布在远东,特别是西伯利亚人口稀少地区。

俄罗斯森林经营的模式采用的是原苏联森林经营模式,依据的理论是森林调整利用理论,森林永续均衡利用的原则是这一理论的基础,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特征:即根据森林资源本身的状况确定森林利用量,方法是正确调查森林的质量指标和经济指标,质量指标重要内容之一是林龄结构,经济指标则根据森林资源地理分布、地区人口密度和需材量确定。并依据森林利用潜力的评价和利用现状的分析,以及森林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调整和利用森林的安排及森林經营方案。

俄罗斯的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实行3级管理,中央设立俄罗斯林务局;州、边区或自治共和国设立林业管理局(或称为森林委员会、林业部),为地方林业管理单位;再向下,根据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的需要设若干林管区(或称林场)。俄罗斯地方级林业管理机构直接归属中央林务局领导并开展工作,其经费由中央林务局和所在地区共同负责。

2 美国的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

美国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全国森林面积3.0亿hm2,森林覆盖率为33%,占世界森林面积的7%,在全世界排第4位;森林蓄积为213.9亿m3,人均占有森林蓄积70多m3,是中国人均占有森林蓄积的8倍。在森林面积中,天然林约占森林面积的84%,人工林约占森林面积的16%。按森林权属划分,国有林地为1.03亿多h m2,占全国森林面积的34%,非国有林地(包括州有林地和私有林地)为1.97亿h m2,占全国森林面积的66%。

美国实行的是森林分类经营,将其森林划分为商品用材林和非用材林两大类,非用材林包括自然保护林、暂缓采伐林和其它公益性森林。商品用材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66%,非用材林占森林总面积的33%。从商品用材林的经营看,美国森林培育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上个世纪20年代,森林年生长量仅为年采伐量的一半;到40年代,国家、企业和个人大力营造商品用材林,并不断提高商品用材林的经营水平,森林年生长量实现了与森林采伐量持平;进入50年代商品用材林年生长量开始超过年采伐量,到上个世纪末,商品用材林年生长量已是年采伐量的1.42倍,是上个世纪20年代森林生长量的3.8倍。

美国在森林经营中以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1985年开始制定林区生态管理规划,并实行目标管理,并于1986年,投入资金,实施了 3000多个保护野生动植物项目,不但使很多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还使林区水质得到改善,森林生长能力也得到改善;1993年国家又通过项目实施形式,为485个社区的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提供支持,不但促进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减轻了对森林的依赖。美国在森林经营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如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林地经营、森林健康经营等,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美国在森林经营中,重视可持续高集约经营的实践,将可持续高集约的理念贯穿于森林经营的全过程,包括种子生产基地化、育苗生产工厂化、造林整地标准化、森林经营集约化、采伐生产机械化、森林保护现代化,尤其是以大公司为依托的工业原料林经营水平更高。

美国森林资源分成两大类,即公有林和私有林。公有林又分为联邦林务局管辖的国有林和联邦部门和州政府部门管辖的森林,私有林包括私营企业的森林和小私有者的森林。美国林地权属清晰,私有林由森林经营者按联邦政府和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自主经营和管理;公有林中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管辖的地方森林其经营和管理也要执行联邦政府的法律法规。美国是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政府在农业部下设联邦林务局,林务局内部设有行政管理司、国会关系与企划司、国有林管理司、研宄与发展司、州有林及私有林管理司和国际关系司等六个司。林务局不但是管理林地的机构,也是管理公共草地和水域湿地的机构,还是国家最大的林业研宄组织,为国有林和私有林业提供技术和经济帮助。

3 加拿大的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

加拿大对森林实行分类经营,有43.8%的森林划为生态公益性森林,实行严格的保护;有56.2%的森林划为商品用材林,可以进行商业性采伐利用。森林分类经营的区划主要是以森林功能的侧重需要为原则,例如,加拿大政府会依据以下侧重需要进行森林区划:包括山形、地势、景观保护以及林分状况和物种繁衍等并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对于未成熟林和景观林实行的是限制采伐的办法;对于高山陆坡以及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相对脆弱地区的森林实行的则是永久性保护的办法;而己达到成熟林的则可以开展采伐利用,同时规定,不得采伐每公顷蓄积量小于150m3的森林以及不能盈利或盈利不多的森林。

加拿大的森林资源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森林占加拿大森林总面积的94%,私有森林仅占加拿大森林总面积的6%。公有制森林又主要分为省级政府所有的地方林,占公有制森林的71%,联邦政府所有的国有林主要分布在国家公园、保护区和其它生态地位非常重要的区域,其森林面积仅占公有制森林面积的29%。

4 瑞典的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

瑞典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森林。瑞典的森林面积是2710万hm2,森林覆盖率为6%,森林蓄积为30亿m3。按林权划分,在瑞典的森林面积中,林主私有林占51%,公司私有林占25%,国有林占17%,其它公共组织的森林占瑞典森林面积的7%。

林业产业一直是瑞典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从上发展个世纪初到90年代之前,《森林法》经5次修改,虽然一直没有摆脱以森林采伐为中心的束缚,但是大大推动了瑞典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森林经营与管理的水平,实现了森林的永续利用。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针对联合国提出的森林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森林经营的多目标,于1994年瑞典再次修改《森林法》,才使瑞典林业走向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森林多目标的现代林业之路。现在,瑞典森林经营的状况是:①以实现森林多功能为目标,强调不仅要提高森林生长量和质量,还把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栖息生存地以及保护高山森林、湿地森林、选留并鼓励种植有较高价值的树种列为重要内容,同时,还要保护森林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并把它列为与森林经济价值同等重要的地位;②森林采伐需要经过批准,采伐后必须及时进行采伐后更新,林地用途不得改变,森林的釆伐量要小于森林生长量。③森林的经营高度重视采用和推广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的育林和管理,为此,国家不但注意林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还在全国配备了足够的林业工作人员,据统计,瑞典每15名国家工作人员和雇员中,就有1人从事林业工作。④开展了一系列森林清查,建立了完整的森林资源档案和森林的多用途清查体系,森林资源数字可以做到每10年更新1次。瑞典通过森林的高集约经营,不但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林业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瑞典的森林工业产值占GDP的4%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12%,占出口贸易额的15%,林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6%。

5 日本的森林经营与资源管理

日本是林业发达的国家,其森林面积为2510万hm2,森林覆盖率接近70%。按森林权属划分,国家所有森林面积(国有林)为784万hm2,占日本森林总面积的31%;地方所有森林面积(公有林)为280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11%;个人或公司所有森林面积(私有林)为1448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58%。

日本对公有林和私有林的经营与管理,主要是通过各级政府的行政机构进行的,这里不作为重点介绍。对国有林则是由中央政府建立垂直的机构,直接进行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入全面复建时期,以后又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迅速增加,当时,国有林作为日本木材的重要生产基地发挥过重要作用,国家曾于1961年制定了《木材增产计划》,扩大国有林森林采伐量,致使森林采伐量远远超过了森林增长量。以后,随着国内民众对木材需求结构的变化,进口木材大幅度增加以及国内森林资源数量减少的制约,国内森林采伐幵始下降。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对森林功能需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为此,日本曾多次对全国开展森林作用的民意调查,调查显示,民众对森林作用的期望变化主要表现在,对森林生态改善的需求,如防止全球变暖、防止自然灾害、增强水源涵养、净化空气、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成为民众的主要需求,而木材生产和提供林产品成为次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以生态建设为主成为日本森林经营的战略取向。

为了有效地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针对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国有林管理试行的森林资源管理与木材采伐企业合一的体制弊端,在1984年和1999年两次对这一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行森林资源管理与森林采伐管理分离,现在新设立的森林管理局、森林管理署主要职责是对所辖林区履行森林清查、森林经营、森林保护以及森林经营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财产管理职责,不再承担木材生产的具体活动。在森林经营工作中,将木材采伐、造林营林、林道修建等具体任务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承包单位,并对其实行监督管理;同时,还以分成造林、出租国有林地等形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参与国有林区各种森林经营活动。日本国有林实施这一系列改革后,使国有林管理机构摆脱了大量的生产经营活动,森林资源管理和监督能力大大加强。■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外国有林管理与改革现状研究报告[R].2005

[2]景彥勤.德国近自然林业经营与管理模式[J].广东林业科技,2006,16(4).

[3]李星.日本关于森林保险制度的讨论和研究方向[J].世界林业动态,2012,(3)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范文第5篇

一、资源资产基本情况

根据XX县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68%;园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林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99%;草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5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6%;其它土地面积xx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2%。XX县矿产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共发现各类矿产53种,矿床(矿点)400多处,探明储量并列入省储量表的主要矿种有煤炭、铁矿、锰矿、金矿、磷矿、硅灰石、高岭土、玻璃用石英岩、膨润土、珍珠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石料(凝灰岩)、建筑用白云岩、砖瓦用粘土、玄武岩、萤石、花岗岩17种,产地350处。

二、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

(一)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一是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写入近年来历次党代会报告、县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采取有针对性举措予以推进。二是强化制度建设。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2017—2019年,共出台12个有关生态环境方面文件,对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方位部署、全社会发动、全领域治理。三是突出工作重点。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围绕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锅炉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大力开展攻坚战;突出水污染治理,实施牤牛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突出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突出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大力实施生态廊道、村镇绿化、防沙治沙等林业生态工程,打造天然环保屏障。四是强化责任落实。坚决履行主体责任,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亲自督办中央环保督察和省市反馈的环保方面问题,全力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短板,确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二)依法行政,严格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是严格遵守土地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耕地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切实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土地批、供、用和矿业权审批等各环节工作,确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依法依规开展,未出现违规征地、违规供地和违规批准设立矿业权等行为。二是严格遵守森林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森林法》,重点整顿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对全县矿山企业、农业及畜牧业项目和毁林开荒等占地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建立翔实档案,随时对占地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发现违法占地行为及时查处。三是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积极开展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执行双随机抽查工作,对50家企业进行双随机抽查,责令存在问题企业限期整改。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小型屠宰场点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膨润土企业治理、危化品企业检查等工作,严格督促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

(三)主动作为,全力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落实。一是强化耕地保护责任。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严格用地准入和矿业权设置。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状》,确保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严格落实。二是认真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决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有效控制水资源用水总量,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编制完成《XX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和“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确定各级河(段)长489人,设立河长制公示牌275个,严格落实河长责任。三是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加强木材采伐和经营加工、运输监管。严格审批征占林业用地手续,对违法占用林业用地行为进行依法查处。完善集体林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林业综合服务窗口,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和经营活动。加强外来有害生物检疫防范和防治力度,有力减少检疫性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造成侵害。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建立森林防火机制,确保无森林火灾发生。四是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管监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试点建设工作以及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

(四)强化落实,顺利完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一是扎实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目前全县耕地保有量为xx公顷,基本农田面积xx公顷。2016年以来,共治理生产矿山9座,面积xx公顷,圆满完成了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同时,扎实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目前正在实施XX公园第2地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3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017年以来,治理证外废弃毛堆、采坑500余亩。二是严格水资源管理。近年来,全社会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意识大为增强,用水总量得到控制。2017年全县水资源用水量xx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达到4%以上,2018年,全县用水量xx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达4%以上。三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2017年以来,全县森林、林木采伐量控制在年采伐限额之内。2017年,共完成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2018年,共完成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2019年截至目前,共完成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四是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力推动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7年,完成10吨以上燃煤供暖锅炉提标改造10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700台;环境空气指数二级和优于二级天数达320天,县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均有下降,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要求。2018年,淘汰建成区10吨以下锅炉62台;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5年分别下降467.6吨、23.14吨、432.69吨、539.91吨。2019年,确定8台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的承压燃煤锅炉为淘汰重点任务;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5年分别下降8.1%、10%、12%、10%。

(五)主动担当,扎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一是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巡查力度,严格执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国土资源协管员制度,对9个一级巡查区域进行重点巡查。扎实开展多次涉地涉矿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全县用地、采矿行为,有效地遏制了土地矿业违法违规行为发生。2017、2018、2019年分别立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36件、39件、32件。二是严厉查处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拳出击,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2017、2018、2019年,县林业局林政稽查大队分别查处各类行政案件37起、30起、19起,形成了有力震慑,有效遏制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规违法行为。2017年,全县共清理环保违规建设项目68个;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12家企业下达责令整改决定。2018年,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53件;严格日常环境监管,下达责改通知45份,核发排污许可证11家,责令停建并拆除水源地违建1家。2019年,对全县“散乱污”企业进行全面排查,采取“先停后治”原则,对工业园区11家陶瓷企业进行重点整治。

(六)严格程序,切实加强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项目监管。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重大项目,工程开工前,均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对项目施工实行全过程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和工程竣工验收关。对于占用耕地的,严格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征收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耕地闲置费的通知》要求,收取耕地开垦费。对于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要求,收取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同时,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方案》规定标准,对到期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用地单位严格征收土地复垦费。此外,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和《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规定标准,对矿山企业征收采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使用费。

三、今后工作目标

尽管我们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全县人民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监控体系不健全、林地管理难度增加、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资源管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妥善化解供需矛盾,扎实做好土地规划修编,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行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取水总量控制,建立健全水资源考核和监控体系,加强水资源日常监管。依法加强林地管理,加大乡土树种造林力度,杜绝超范围使用林地、未批先建等行为。

(二)强化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围绕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燃煤锅炉、加油站、黄标车、老旧车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深化大气污染专项治理。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突出抓好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水污染治理。不断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切实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管监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范文第6篇

[摘 要]目前高校学生管理者运用经验法、观察法和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进行学生个体及群体的个性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靶向性不强、滞后性明显等较难克服的问题。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兴起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在高校建立起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将推动学生个性化管理由经验模式向科学模式变革,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转变,由依赖点数据向全貌数据转换,从而提高学生个性化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教育大数据;个性化管理;分析

Key words:educational big data;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analysis

近年来,大数据不断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推动着人类思维与实践的大变革。同样,其力量也强烈地冲击着整个教育系统,正在成为推动教育系统创新与变革的颠覆性力量。教育大数据是大数据的一个子集,特指教育领域的大数据,是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以及根据教育需要采集到的,一切用于教育发展并可创造巨大潜在价值的数据集合[1]。教育大数据的所谓“大”并非只单纯指数量之大,更是指其应用及研究价值之大,即能从繁杂的教育数据中挖掘相关关系、诊判现存问题、评估预测发展趋势。应充分发挥教育大数据在提高教育管理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管理、优化配置部门资源、辅助高校科学化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生个性化管理是尊重学生个体独特价值,发掘个体潜在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促进学生个体自由科学发展的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2]。推进高校学生个性化管理则是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的重要内容。目前的学生管理者基本采用经验法、观察法和简单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实行个性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靶向性不强、滞后性明显等较难克服的问题。如何实现精准的因材施教,的确成为现阶段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一道难题。教育大数据的兴起为高校实现个性化的学生管理提供了契机。

一、教育大数据在高校的集成

教育活动既包含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及服务等正式活动,也包含家庭沟通、社会教育等非正式活动;既包括线下的现场教育,也包括线上的视听教育。这些都是教育大数据产生的环境。环境的营造者是“主体”与“教育大数据管理平台”,二者也是教育大数据产生的源头。“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学生工作者、学校行政管理者,“教育大数据管理平台”包括基础信息系统、动态采集处理系统、教务系统、学生事务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各类教育管理装备。教育大数据要求各系统打破藩篱,除必要涉密信息外,要做到互联互通。在各类教育活动中,由“主体”产生并与“教育大数据管理平台”交互录刻的海量数据,经过充分挖掘、连接与整合,则集成可应用于教学管理的教育大数据(见图1)。

高校的一切行为主体都在产生动态数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留下数字碎片,如课程选擇、网络社交行为、党团学活动的参与、图书馆的出入、成绩动态、校园卡的使用等,均可借助人工智能和云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充分挖掘、整合与分析,将碎片化数据转化为知识性信息。一方面,这能使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在学生管理服务领域为学生工作者及行政管理者及时提供预测和调整的信息。可见,依托数据实证的学生管理研究正逐步冲破经验管理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实实在在、有数据支撑的研究范式。吉姆· 格雷提出数据密集型科研“第四范式”,将大数据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种科研范式[3]。因而,教育大数据必将引发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方法的变革。

二、教育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与方法的变革

当下,立足于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来变革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现在及将来高校发展的必选项之一。在教育大数据支持下开展学生管理活动与传统管理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将在变革大学生个性化管理实践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由经验模式向科学模式变革

目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进行个性化管理仍然以经验模式为主导,一方面依靠个人管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依靠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而传统教育数据的采集往往是节点性的,多在非自然状态下(用户知情)进行,数据分析的手段主要采用简单的汇总统计和横纵对比分析,着力点是学生的群体特征。并且,因数据的单薄、孤立与静态,缺少足够的数据源和可供预测、分析、判断、评估教育行为的依据,使得学生管理者对个体的关注常陷于经验性的推测,一方面导致工作量的繁杂,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忽视与误判的产生。因而,经验模式主导下的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效果并不佳。

科学的学生个性化管理学性主要体现在:1.管理者真正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历史、家庭情况、生活轨迹、学习动态、性格偏好、兴趣、风格、能力缺陷、发展目标等;2.可提供最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平台、资源、工具与服务等外部条件。而教育大数据是管理者全面、主动认识每个学生客体真实情况的重要工具,管理者通过教育大数据这个具有数据海量化、更新动态化、途径多元化、挖掘深度化等特点的有效工具对学生动态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合适的管理与服务,从而弥补传统经验模式的不足,推动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变革。

(二)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转变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数据往往选择在阶段性节点进行采集,动态性不足,同时由于数据壁垒的存在,导致数据联动性欠佳。如涉及学生健康的数据,主要是入学体检、重大疫情统一体检、毕业体检等,其时间跨度比较大,又囿于我国基础教育大数据正在探索建立阶段,因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对每位学生的以往疫病数据并不了解,对学生平日的医院问诊、取药情况的动态数据也不掌握,导致不能及时介入学生健康管理,因而常会出现学生因未能及时接受正规和系统的治疗而无奈休学或退学,甚至病情扩散的情况。

在教育大数据的支持下,学生工作者能够更高效地关注每位学生,记录其学习活动与生活轨迹,分析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诊断其管理服务需求。通过大样本与实时动态监测个体、结构群体的日常学习生活过程,根据其状态波动制订相应管理预案并调整当下管理策略,保障学生的稳定成长。一方面,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学校层面的行政管理者可对内外部环境中可能影响管理服务秩序的各种动态因素做出预警和预判,推动内部秩序保障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学生事务管理者掌控学生的发展状态,关注大学生内部情况,对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和实时介入反馈,从而建立个性化的管理环境。

(三)由依赖点数据向获取全貌数据转换

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转变便是从求证因果关系转向关注相关关系,要从高频巨量的数据中发掘出某种相关关系,不再单纯从事实片段中寻求原因。教育大数据与自然科学数据相比,具有高速流动性的特点,海量的学生数据均在动态中涌出,实时整体掌握这些数据尤为重要。数据还具有非结构性强的特点,教育大数据具有巨大的价值,但价值密度却低,要从这些数据中寻找相关关系,无异于“沙里澄金”。为了提高“含金量”就需要管理者转变思维,从寻求确切的点数据转向获得全貌性数据。

通过挖掘全貌整体的学生数据背后的规律,能够为个性化分析提供科学智能手段,真正实现个性化管理从群体到个体,再从学生个体个性化到学生群体个性化,在群体关注与个体指导之间找到新的交融点。另外,全貌性数据能够帮助学生管理者实现育人的根本目的,实现不仅“知其然”,更能够“知其所以然”,有利于洞察到管理中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之道。

三、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高校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

根据前文探讨发现,在教育大数据帮助下的高校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能够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因此有必要研究对传统的个性化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推动建立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高校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工作者逐步由管理者转变为帮助学生个体和群体个性化发展的服务者。传统的校园系统将升级为智慧校园平台,持续刻录个体的行为数据,并进行智能存储、整合和转码,依据挖掘及分析工具准确诊断、评价个体及群体的状态及问题,形成可视化的分析报告,并在管理者和学生均进行矫正改进后制定个性化管理服务方案,帮助学生们成长成才。据以上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高校學生个性化管理模式(见图2)。

(一)教育大数据的采集

与传统的教育数据采集不同的是,教育大数据的采集来源更加多样化,包括服务平台内部数据、互联网数据、动态感知数据与物联网数据等,数量庞大繁杂,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并存。对于结构性的数据,通过链接不断更新的高校的基础信息系统、教务系统、学生事务系统等现有系统,能够满足采集的需要。而对于非结构性、多源异构的数据,则因其动态性和不规则性,现有系统难以采集,必须采用最新的采集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初步处理。这些采集技术主要包括物联感知类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可穿戴设备技术和校园一卡通技术)、视频录制类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智能录播技术与情感识别技术)、图像识别类技术(网评网阅技术、点阵数码笔技术)和平台采集类技术(日志搜索分析技术、在线学习与管理平台技术、网络爬虫采集技术与移动 APP 技术)等[4]。

为了保证教育数据的有效与可用,要在数据的采集环节把好标准关、质量关,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原始数据点到高质量可用信息的初步转化,尤其是促使非结构性数据的转化,以便于教育数据的存储、整合与分析。目前能较好实现数据初步处理的技术主要有:高质量原数据的采集方法、数据清洗的方法、数据的溯源管理、多源数据的解析方法等。

(二)数据仓储及初处理

在前期的数据采集及初步处理后,经过传输进入数据仓储及初处理这一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存储。整合是指通过精确的数据整合方法,对传输来的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处理,在尽可能保留数据意义的情况下去粗取精、消除干扰元素,从整合的高度保证数据具有统计分析的价值;数据存储是数据的存放池,主要用来存放各种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历史数据、预测数据、经过汇总的数据及需要共享的数据等。采集到的数据在经过整合存储之后才真正具备了统计数据的意义,达到可操作使用的级别。这为提取学生个体群体数据带来了便利,也让接下来的数据深度分析成为了可能。学生教育管理各个环节有比较强的灵活性,所以要辨别教育数据的类别和相应的分析目标,灵活选用处理数据的算法模型。

(三)学生个体群体数据分析

经过前期的数据整合存储后,我们就拥有了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整合后的数据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学生个体特征或者群体特征。因此后续的数据分析则将给予这种特征以科学性的证明。学生个体群体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数据挖掘是将原始数据和初步整合处理的数据真正转化为可用信息的复杂过程,所谓可用即通过显式的数学模型运算后达到为学生管理者、学生、管理研究人员及系统开发人员所利用的程度;学习分析则是通过网络分析法、话语分析法、滞后序列分析法[5]及内容分析法等充分运用分析决策模型、工具和算法对可用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经过学习分析后,利用现有的可视化技术,将相关的分析结果按照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标准呈现给受众,这样利于管理者及时纠正管理失误、填补漏洞,也利于学生及时对自身不足进行矫正,实现高效能处理教育数据与数据应用的最大价值。如管理者在处理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时,在整合挖掘学生基础信息、一卡通信息数据及日常动态消费数据后,在数据保密及安全的情况下,建立显式数学分析模型测算学生的实际困难程度,为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从而有利于扭转当前评定基本依靠主观印象的工作方式所带来的非议和困境。

(四)个性化管理服务方案的制定

个性化管理服务方案的制定立足于学生管理的宗旨和目标,依据学生个体及群体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判和对症管理,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管理服务建议方案,最终服务学生个体及群体的良性发展。个性化管理服务方案应该包括基于全样本的科学研究报告、全面而精准的发展评价报告、科学管理建议报告、个性化指导服务报告、学生发展建议报告等五个板块,服务于学生事务管理者和学生等用户。

个性化服务管理方案制定后,可以辅助管理者们进行更科学的管理决策,更精准地调整和改进各项管理服务方法,提高管理和服务的靶向性,通过相应的干预渠道调节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个性化的自我提升路径及资源,充分发挥教育大数据技术的优越性,实现大数据应用的最大价值。

四、个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保障建议

2015年国家大数据战略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出,为大数据理念与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渗透和应用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可以说,教育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其在高校学生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已可以预见。为促使该应用的顺利研究和实施,则需要将相应的保障措施考虑在前。

(一)人员与组织保障

谋划筹建一支信息化、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高校学生管理团队是做好学生个性化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高校决策层应支持教育大数据研究与使用人员的引进与培训。在教学及辅助人员招聘条件允许时,争取引进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专业的人才。另外,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开展统计学、网络技术等专业知识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管理工作者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6]。在学校及学院学生管理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形成用数据记录、用数据发现、让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的组织文化,将数据真正转化成学生个性化管理的工具,获取对学生个性化管理的基本认知、内核认知和未来认知,为个性化管理提供科学理性的行动支持。

(二)系统构建保障

构建强大的集采集、传输、仓储、整合、挖掘、分析及报告为一体的高校大数据系统,是实现教育大数据时代学生个性化管理的关键硬件。较为完善的高校大数据系统将大大提升管理的效率。构建这一系统的前提是要打破管理部门的组织壁垒,实现现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必要的保密信息除外),为高校大数据系统的建立节约成本,也避免结构性信息采集的重复。

建立完整的教育大数据治理模式,指导教育数据的获取、归档、保存、互换以及重复利用,是实现教育大数据时代学生个性化管理的关键软件。制定教育基础数据采集和质量管理标准,形成清晰的数据治理机制、流程与质量管理办法。研究建立教育数据集的归档与保存的机制和方法,实现教育数据库、教育资源平台、教育服务平台等产生的数据合规汇集与共享,形成系统性的教育大数据中心。

(三)信息安全保障

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关于大数据安全的管理办法,但大数据应用已迅速在教育领域扩张。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敏感性与特殊性,高校部门应该尽早考虑从机制、技术、方法、应用等多个层面制定数据管理细则。建立教育大数据的保密等级,确定数据公开的级别与范围,按保密等级规定采取相关的保障措施,明確各负责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切实保障学生个体及群体的教育数据安全。另外,加快研发高校专用的教育大数据仓储系统,提供性能灵活、可靠安全的存储服务。与此同时,要实时监控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动态,对侵犯用户隐私、违法应用数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管制。

[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资讯.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5).[EB/OL].[2016-04-18].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U4MDM0MA==&mid=2650852426&idx=2&sn=b8fcfbb6252a25ccf05796beb662de92&scene=2&srcid=0418CdcJGgZEkHHkiBlZ8KEy&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EB/OL]. [2016-07-29].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杨德广.杨德广教育文选:第1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邢蓓蓓,杨现民,李勤生.教育大数据的来源与采集技术[J].现代教育技术,2016(1):5-11.

Yang X M, Li J H, Guo X S. Group interactive network and behavioral patterns in online English-to-Chinesecooperative translation activity[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5(25):28-36.

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3-67.

[责任编辑 张桂霞]

上一篇: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下一篇: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