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2023-09-21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管理;课程变革;综合课程

【作者简介】曲新陵(1962-),女,山东荣成人,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李旭(1967-),男,安徽蚌埠人,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教科室主任,幼儿园中级教师。

课程管理是幼儿园管理者及全体教师对课程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其中既包括行政指令、课程实施规章与保障服务等管理手段,又包括课程研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范围和内容,它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重建幼儿园课程管理文化,引导教职工成为课程建设、发展与实施的参与者,是课程管理文化重建的重要追求。我园的综合教育主题活动课程追求和谐统一、自主创新的课程管理文化。伴随着对综合课程文化的再认识和再建构,我们进一步明晰综合课程管理的理念和责任,重塑课程管理者角色,理顺综合课程相适应的多维关系,重新构建协调高效的综合课程管理文化。

一、课程管理走向权力分享

管理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程管理也不例外。我园课程管理以积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作为课程实践者的最高信念,在管理文化中不断追求以儿童发展为本。明确以教师成长为先、以管理者素养为重、以群体协作共进为主的理念。幼儿园课程管理不应简单地被看成是园长的个人决定,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课程管理中来,重视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明确课程管理职责、分享课程管理空间,这是实现协调高效的综合课程管理的必然选择。

(一)园长从课程管理控制到课程管理合作

园长是课程管理的领导者,但领导并不意味着控制。在以往的课程管理中,园长基本处于控制者地位,课程的内容、方式和调整都需经园长同意。高控制的课程管理虽然能够实现园长的课程管理目标,但对于推动课程改革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教师在课程管理中没有参与权,就会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被动的执行者。因此,园长必须转变课程管理观念和角色意识,让自己成为有合作意识的课程管理领导者。除了处理好日常的行政事务,园长更应在广泛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积极做好课程实施、评价和规划工作,将课程管理权限分解到各部门,并协调各部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好常规管理、日常教研和质量掌控等工作。

(二)年级组长从课程管理传达到课程管理建构

在园长高控制课程管理模式下,年级组长只能成为传话筒,成为园长课程管理目标的执行者。而在课程变革中,年级组长应当成为课程建构的设计师和课程实施的工程师,成为以人为本理念下课程管理的协调者,成为联系同长和教师的桥梁和通道。因此,我园的教科室成员和年级组长在课程计划指导下,认真组织好各种类型的课程研究和课程质量评价工作,积极落实课程审议制度,在日常质量监控和课程实施者反馈的基础上,调整和明晰课程实施方案,落实课程目标。

(三)教师由课程管理的对象到课程管理的参与者

在园长高控制的课程管理模式下。教师只是课程管理的对象,只有执行权而没有参与权。在综合课程文化再建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班组长和班级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是课程的管理者。课程计划与目标的落实要顺应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水平,教师应智慧地制定和执行教育方案,灵活调动各种资源,将课程目标落实在幼儿身上,实现各具特色的班本化课程。团长应赋予教师课程管理的职责,给予教师课程管理空间,调动教师参与课程管理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后勤从课程管理局外人到课程管理保障力量

行政后勤人员是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幼儿园课程管理研究中我们认识到,保育老师、保健老师、会计、炊事人员、总务人员及资料管理、电教管理等行政后勤人员同样是课程管理不可缺少的角色。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必需的服务保障、有力的信息平台等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课程资源。这些对于有效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二、课程管理趋向平等对话交流

在课程管理过程中,由于参与者的多元化,带来了不同的声音。课程管理者应当承认不同意见的存在,允许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这是有效沟通与交流的手段,也为改变单一呆板的课程管理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一)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保障课程实践的创新

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节并控制影响因素,完善课程内容及实施途径,顺利实现课程目标是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应为教师搭建交流对话的平台,积极鼓励他们充分表达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思考感悟,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促进他们从问题出发,找出问题存在原因并积极寻求调整的策略。我园综合课程实践中的年级课程审议组、教学研究组、名师工作坊、特级教师工作室等都是课程实施者对话交流的有效平台。

(二)园长与教师问平等对话,实现园本课程管理的宏观调控

园长直接与教师面对面沟通交流,参与课程审议、课题研究、教学研究、教育质量监控等各种形式的课程管理活动,是实现园本课程宏观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平等对话中,园长才能了解到教师的所思所想,发现教师的劳动创造与智慧火花,体察教师的疑难与困惑;在平等对话中,园长才能集众家所言,审视课程管理理念与行为是否一致;同长与教师间的平等对话,有助于聚集体智慧。实现课程管理的宏观调控。为此,园长应保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沟通渠道的畅通,拉近课程决策者与课程实施者的距离,使双方互动起来,相互为对方以及课程管理的发展注入活力,从而让课程管理走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园长、教师与家长交流,助课程实施一臂之力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力量。要想获得家长正面力量的积极支持,必须与家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倾听家长对课程的看法与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的负面消极行为,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有效实施,甚至成为一种阻碍。为此,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进行平等对话交流是实现课程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对活动的想法,及时调整、修正活动方案,让家长成为课程实施的有力支持者。

三、课程管理迈向科学决策

为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课程管理需建立在扎实的课程研究基础之上。在新一轮综合课程文化建设中,我们反思过去的课程管理行为.努力在课程管理权力分享的基础上,在平等对话交流的共识中,实现课程管理的科学决策。

(一)课程研究从部分教师参与到全体教师参与

综合课程目标的落实与幼儿发展目标的实现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在以往的课程研究中我们只重视骨干教师的参与,希望他们能在研究中出成果、出成绩,而忽略了促进幼儿更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新一轮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明晰了课程管理的理念,即“以儿童发展为本,构建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管理文化”,积极调整课程研究的思路。目前,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研究、参与课程管理逐渐成为我园适应课程变革的有力举措。在课题研究现场、教研组活动、年级组备课时,处处可以看到老中青教师、园长、专家们的积极互动交流。以教师成长为先,培养有课程研究与实施能力的教师,相信教师的潜力,支持不同能力、特长、个性教师的发展,综合课程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课程研究从脱离现场到回归真实情景

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幼儿常被教师带到专门的活动室上“教学研究课”,这一现象说明,“以儿童为本”的观念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未真正落实在行动中。在专门的活动室里上课,教师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安排丰富的教学具、挑选能力较强的幼儿,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但这样的研究结果却是脱离日常教学活动的。以幼儿为主体的研究,应让课程研究现场回归到真实的情景中,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为前提,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准备教具为基础,研究课程、研究幼儿、研究教学行为,这样才能科学地把握课程研究方向。经过实践探索,如今我园的研究现场和观摩活动,更多地出现在幼儿的活动室里、户外运动场上、幼儿游戏区域中和种植园地里,教师的课程研究也回到了真实的教育情景当中。这种回归真实情景的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决策,大大提升了课程管理的质量。

(三)课程研究从感性散点状态到理性聚焦模式

在以往的课程研究中,上课教师辛辛苦苦准备,听课教师现场即兴点评,专家悉心指点,看似过程流畅,但散点式的点评,往往导致我们的研究停留在技术、方法和方式层面上。课程研究浅表化、简单化、形式化,使得课程改革效果甚微。在这一过程中,“研究”只是装点门面、应付领导的手段,“研究”未真正成为教师文化自觉中的一部分,“研究”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尚未成为教师文化成长中的重要观念。因此,我们从规范研究人手,积极开展“学术沙龙式的研讨活动”,变教师“盲目被动的消极应付”为“明确积极的主动参与”;以“问题”为导向,变教师“无备的现场即兴点评”为“有备的全程深度探讨”;变“简单的工作记录”为“聚焦关键问题、汇集集体智慧”的“课程研究简报”。在课程研究改革中,引导教师思考“我为什么这样做(课程观、课程行为)”“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儿童观、教育观)”“我的困惑”等问题。研究者更多地从课程建构的中观和宏观层面认识和研究课程文化的建构问题,教师课程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研究从课题研究走向日常研究

如何使课程管理理念转化为教师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转化为文化品质,需要让课程研究从课题研究走向日常研究,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与完善年级组课程审议机制,进一步明确年级组课程审议内容和基本形式,使课程审议不再是形式上的年级组备课,而贯穿于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课程。专职年级组长的设立,也使得课程研究和课程管理更脚踏实地。年级组长积极负责课程实施计划的检查、课程目标的落实、课程班本化的实现、课程质量的评估等,逐渐成为推动课题研究走向日常研究的有力助手,成为理顺课程研究和课程实施的重要角色。

四、课程管理重在服务管理

简单的发号施令已经成为落后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扼杀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以人为本的文化落实在课程管理上,就是要为课程实践者和课程受益者提供各种及时、全面的服务。在综合课程文化再建构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理解“以课程管理者素养为重,群体协作服务”的课程管理理念。

(一)明确管理服务理念,根植于教师文化之中

教师的文化自觉,需经过对教师文化的自知自醒到自信自行,最终达到自新自强。课程管理者如果没有深刻理解管理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们的管理行为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幼儿园教育是集体劳动形式的体现,需要全园各岗位人员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缺少任何部门和岗位的配合。幼儿园将无法正常运行。只满足于低水平的合作,幼儿园就会失去竞争力,影响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的环境。因此,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将其渗透到每个人心里,是以人为本文化落实在课程管理上的需要,更是实现协调高效课程管理文化的必然。

(二)搭建专业成长平台,提升教育服务的品质

虽然幼儿园各岗位人员就职前都接受过专业学习和培训,但随着教育改革与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从业人员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园从各个方面搭建学习、研究和展示交流的平台,成就教职工的专业成长愿望。我们邀请专家教授来园讲课、指导教学研究,请特色园的教师来园上示范课;为教师提供参加各类专题培训、参加省市区教研组、旁听高校学术沙龙、走访规程试点园考察学习、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集体和个人课题,研究并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成立青年教师教研组、名师工作坊、特级教师工作室等,让不同教学经历的教师在各研究小组中共同反思、学习,解决实践中的困惑问题。正是依托这些专业发展平台,我园在省内外幼儿园中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搜集同行的反馈意见,审视课程的研究成果,调整活动改进方案,提升教师的应变能力,检验课程的适宜性。

(三)健全优质的服务网络,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幼儿园的行政、后勤、教学等各部门之间形成了连环效应。因此,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健全优质服务的管理网络,才能保障综合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通过理顺组织职能,明确岗位职责,让大家重视自己的工作、认识到自己工作对他人的影响、了解到自己工作离不开他人的支持,从而逐渐形成健全的服务网络。保健老师服务于教师、保育老师、厨师和全体幼儿,为他们提供科学保育、营养膳食的技术支持和健康保健服务;保育老师服务于教师和幼儿,为教师教育活动开展和幼儿一日活动提供教育配合与生活护理;总务人员服务于全园人员,保障幼儿园各部门水电气的正常供给和设施设备的供给与完好使用;电教员和资料员服务于教师和教研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和课程物质支持;财会人员服务于全园各项工作的经费保障。这种立体的、全方位的服务网络在课程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转变课程管理理念,改变课程管理行为,是综合课程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综合教育课程不断建构发展的需要。我们将伴随着幼儿园成长的脚步,在不断的文化自觉中,自知自醒、自信自行,实现从理念到行为自新自强的转变,实现幼儿、教师、家长与幼儿园管理者的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 罗嘉君)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2篇

转眼间,四年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毕业的钟声将要敲响。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成为毕业生们必经的道路。带着老师的忠告,2012年2月28日我有幸来到潍坊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会计部实习。潍坊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潍坊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有着50多年的施工历史。公司拥有市政施工总承包壹级、城市园林绿化贰级、公路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及测绘、检测等资质,注册资本金2.05亿元,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主营项目为市政建设、公路工程、园林绿化、房地产开发、混凝土制品、沥青材料加工等,公司正以主业为核心沿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拓展,是潍坊地区城市建设方面综合性的大型企业。企业的核心理念是“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发展是硬道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公司把“品质、差异、文化”作为新的工作标准和经营理念。目前公司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发展全局,向着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和“城市综合运营商”方向奋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上班第一天领导就派给我个师父,让他对我的实习进行全程指导。刚上班时让我熟悉公司工作的流程,暂时没有分配什么工作给我。而我身为一个会计实习者,首先接触的应该是如何融入工作,该公司处理基本工作业务的流程是:

1、建账。根据资料的期初余额建账

2、审核填制记账凭证。基本要求有:记帐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记帐凭证应该连续编号,记帐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记帐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帐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帐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该重新填制,记帐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3、登明细帐。其中具体包括:三栏式明细帐、数量金额式、多栏式。

4、运用“T”形账户编制科目会总表。这是为登总账所做的准备,它能反应这期间业务发生进有哪几个会计科目,并且能清楚的看到其借贷所发生的余额以及最后余额。

5利用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按照科目汇总表中各科目依次登帐。 6,期末结账。

7、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等

通过老师的指导,以潍坊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实习企业,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训,我基本上可以灵活的把所学的会计知识运用到会计实训当中。能够熟练的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和月初余额的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1

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编制报表等。能够按计划完成指定工作。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在潍坊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习马上要接近尾声了。通过这六周的实习,我接触到了真正的工作,亲手进行了会计业务的处理,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地了解了现实业务处理的流程,认真观摩了前辈们针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处理,使我对一个公司的运行模式的认识从纯理性的上升到实践,从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是理论,和实际很脱轨,但是在四年大学生活中学到的点点滴滴很多都能代入工作过程中。譬如如何与人相处、真诚对人,譬如不论干什么都需要本着踏实的态度不断学习,此刻在实习中我才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实际的工作能力是书本上没有办法教授给我们的,必须要通过实际工作来积累与强化。

六周实习满后,我带着学满的知识离开了潍坊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从那里,我学会了下面几点找工作的心态: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意志。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实际上,实习只是接触社会的一个过程,大学生实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日后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累计工作经验,然后帮助找到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而已。

在实习中,我严格按照实习规程进行操作。做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普通大学生,我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希望用自己一开始的学习热情来对待日后的每一项任务工作。

2

在这次毕业实习期间,虽然经常感到很苦,很累,但苦中有乐,累中有趣,也都表现的非常地积极努力认真。

现在,实习已经结束,这次实习内容主要就是文员工作,时间虽然只有六周,但我获益不浅,感慨良多。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1.通过本次实习,让我对会计整个流程的操作有了较好的认识,我学会了会计中各个环节的操作,以及更加懂得了细心、谨慎和责任对于一个会计来说是那么的重要。在这些会计模拟实训中,对于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通过这一次实习让我们系统地进行了一番实践。通过这次的实习使我加强了对基础会计各方面知识的记忆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是这一次实训一大收获。在实习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在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这次是通过自己对企业发生的业务审核并亲自填写记账凭证, 登记明细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登总账等一系统的操作。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除了问老师自己也意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够真正掌握这门知识,我想这也是这次实训的真正目的吧。

2.在这一次的实训中我,除了对会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取得实效的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比如自己不够细心,经常抄错数字或借贷写反,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编制分录方面还不够熟练,今后还得加强练习, 熟悉课本知识。总而言之,这次的会计实训让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经验,在实践中巩固了知识,也为我们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基础的知识非常的重要,其实这一次实训我清楚的了解到自己还有很多基础知识不牢固特别是一些计算问题,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的知识模糊不清楚。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在发现有很多问题自己不知如何下手,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训功过了, 在课堂上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够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3.在记帐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通过对症下药 ,采用错帐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三种,而不是填补、挖改。 这是我在作帐时要注意的一点 。在实训中 我也学会了原始凭证与证帐凭证、各明细帐与总帐核对等。这是非常繁琐,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功亏一篑,徒劳无功。在实习中最能体会的是累、烦!不过,最终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想这也是我负责、用心表现吧!

这就是我本次实习的所感所想,再次感谢潍坊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学校老师

3

对我们人生路上的帮助。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3篇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对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要求, 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等,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该课程的学习乐趣、学习知识的意义。无庸置疑, 一门优质课程应该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即“课程智慧”与“教学智慧”的完美统一结合。

1“课程标准”的开发

课程标准实际上就是一种“课程智慧”, 所涉及的是对该课程内容所进行的筛选与设计。现行的《财务管理》教材针对不同层次学历的学生有很多教材的版本, 难易程度各有不同, 而真正符合中职学生的教材版本却一书难求, 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目标任务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生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上重点掌握财务管理学科中基础、实用的知识内容, 以能够达到更好得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服务, 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 实行模块教学设计, 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分成几个模块, 每一模块根据内容特点设立学习内容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达到目标要求, 掌握知识的运用。二, “课程标准”具体模块设计。

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在模块设计中, 遵循中职教学目标的要求, 根据财务管理的内容, 结合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习能力, 以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重点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将该课程内容设计为几个模块, 实行模块教学, 全课程分为五大项目模块。

1.1 资金时间价值模块

该模块中通过对资金时间价值中单利终值与现值、复利终值与现值、年金终值与现值的计算与运用, 树立学生理财的意识, 重点培养学生理财的能力, 学会在生活中基本的理财能力。

1.2 筹资管理模块

该模块内容包括筹集资金的渠道与方式, 最佳资本结构的分析与判断, 如何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选择最佳的资金筹集的方式。通过该模块的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的能力。

1.3 投资管理模块

该模块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行性投资, 怎样才是最佳投资方式, 通过理性分析方法选择正确的投资方案, 为将来能够自己创业打下一定的财务能力基础。

1.4 营运资金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对流动资金的管理上有更科学的方法, 知道无论是现金、还是应收账款以及存货在管理上都不是盲目的, 它们都有最佳的持有量, 学会对以上资产最佳持有量的确定方法, 从而科学管理资产。

1.5 财务分析模块

该模块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学会怎样通过会计报表的数据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在每一个模块内容设计上, 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以及每一个模块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实际案例为导入, 完成每一个模块所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 完成每一个模块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标准”的设计

教学标准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 要让“课程智慧”得到更好的体现, 就必须有配套的“教学智慧”来配合, “教学智慧”所反映的是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让你传授的知识通过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并更好得掌握, 所以“课堂智慧”的具体的体现是指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实验中如:“自学辅导教学法”、“异步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概括他们中的共同点都有通过学生的操作要求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都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本课程的“教学智慧”方面, 通过“整体教学”加“自我学习”加“及时反馈”来实现每一个教学模块的目标。

3“教学标准”的实施

3.1“整体教学”

要求学生在学习每一个模块之前需要了解这一模块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目标的实现需要哪些知识才能完成, 就如同需要画一幅某个城市的交通地图, 要成功得画出来首先要画出这个城市的框架, 它的主干道, 然后才能够画出非主干道乃至一些小的巷道, 没有整体概念作为前提就完成不了任务, 所以在模块学习中教师要整体地教, 学生要整体地学, 在整体学习的目标前提下才可以让细节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3.2“自我学习”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的老师在课堂上唱“主角”的特点, 老师少讲, 学生多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多动、多想、多做, 重点突出课堂上的互动性, 培养学生的互助性, 每一模块通过对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案例的采集, 案例的分析等环节, 通过学生的“课程搜集”、“自我阅读”、“小组分工合作”等多种形式完成任务, 如在案例分析法引进分组讨论完成的方式要求学生按兴趣自由组成一定规模的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内部合理分工, 在课后利用各种工具查询相关的案例资料, 各小组根据分析讨论的结果形成书面结果报告上交, 同时每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在课堂上阐述本小组案例分析的结果, 通过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 锻炼学生的互相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概括问题能力、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3.3 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总结学生自我练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 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做一个简短而概括性的阐述, 重点是对学生的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以利于学生对目标任务更准确的掌握。

教学改革需要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恰当的教学方法的同步进行, 课程教学中既需要“课程智慧”也需要“教学智慧”只有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技能性、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中职教育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上有与之相配套的措施。《财务管理实务》是财会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培养有一定理财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是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 本文主要从课程标准与教学标准两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设计, 旨在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置

一、引言

1998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从而由原来的“理财学”课程成为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大类下的一门二级学科。在十年的学科建设中,如何构建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直是高等院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关注的课题,特别是在国家教育部对高等本科院校实施分类管理,形成了以教学型、科研型、应用型为主要大类的高校办学体系,从而如何优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成为了财务管理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攀枝花学院是一所以开展应用性教育,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该校会计学专业已有近二十年的办学历史,自2006年新增了财务管理专业以来,较为成熟的会计办学经验为开设财务管理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经验较少,对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定位还不太明确。该校也处于这样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还存在着亟待完善的部分。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从该校以及同类地方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分析主要由以下几类构成:公共基础课由数学、英语、政治和体育四大类课程组成;专业公共课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课包括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企业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学、项目管理、保险学、经济法、税法、国际金融、金融工程等。专业选修课包括:资产评估学、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税务筹划、公司价值评估、保险规划等。从课程体系设置所涵盖的学科和出发点来看,基础课程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经济规律,以培养学生逐步适应后续专业教育的能力和素质。专业课程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较为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相关辅助课程在于拓宽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应变能力。

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对会计、管理、金融等学科的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几门课程的拼凑,容易给学生造成财务管理专业不过是一门偏向“会计”的“金融学”专业,或者是偏向“金融”的“会计学”专业的印象。

(二)课程大纲趋同化

大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办学优势,盲目地跟风。没能处理好“应该”开什么课和“能够”开什么课的问题,财务管理教师大多从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转入财务管理专业,因人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教材选用随意性

相关教材的种类和名目繁多,虽然国家也推出了“十一五”规划系列教材,但大多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对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未能准确把握,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培养。例如对《投资学》和《证券投资学》两本教材能否作为同一门课程的选用值得思考。

(四)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大纲强调了对理论课的考察,对实践课的要求相对较弱,“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课堂和理论。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安排在时间上混乱,没有注意到相关课程的衔接性。

(五)忽视了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形式上安排“阶段式”检查,缺乏真实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评价体系普遍存在。

(六)实践教学软件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不高

例如,大多地方高校的财务管理实验课程已经普及使用“ERP”系统,但软件版本和企业实际使用的网络版操作系统并不一致,使学生所学与企业实际操作相对滞后。

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和思路

(一)课程设置改革原则

1.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下,培养服务地方企事业单位的人才。2.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方针,重视“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二)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1.形成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虽然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会计、金融、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但不能忽视其自身特色。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要结合地方的资源和环境,以服务对象为基本内容,以公司财务管理筹资、投资、资本运作和资本收益分配为核心内容来构建课程体系框架。

2.围绕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和岗位需求来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市场上高级技工的需求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校模式化培养与社会选择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本科教育已经转化为“普及教育”,本科大学生已逐步成为一般性的专业人才。因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应该定位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同时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3.保持课程体系设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综合化和课程多样化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共性,要善于找出各门课程之间的结合点,用协同增益的观点处理课程设置,以解决财务管理学科日益综合与课程过分分化之间的矛盾,达到“1+1>2”的系统化效果,以有限的课程涵盖更加广阔的知识领域。

4.重视个性教育,培养创新意识,鼓励自主创业。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具备长期发展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样重要,如何让学生把课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创业教育应当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5.体现课程设置的阶段性和衔接性。学财务管理的学生常常认为专业理论不如金融学的深厚,操作实务不如会计专业的扎实,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地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从宏观上应该立足于金融和财政,微观上应该把企业财务和个人理财作为研究的重点。从本科专业层次培养目标来看,财务管理内部应该定位于资金的控制,管理的连续性;外部应该面向资本市场、资产管理、资本运营等综合性的管理,全面把握市场经济下社会对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结构的需求和期望。课程设置要体现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层次的要求。具体包括:第一阶段为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作为社会关系参与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基本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一般应安排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期;第二阶段为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和投资学相关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作为经济生活参与主体的基本经济理念和管理素质的课程,一般应安排在第一学年下期和第二学年;第三阶段为专业核心课,包括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收筹划等,主要培养学生作为职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理财理念和基本理财技能,一般应安排在第二、三、四学年,其中第二、三学年的课程比重可以适当增大。同时还可以加入文体艺术类的素质选修课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6.教学方法合理搭配。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应当匹配,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可以采用:(1)互动式教学模式。具体方案可涉及以下几个环节:1)课程核心内容讨论。对课程中重点难点内容以小组的方式讨论,让学生从讨论中理清学习的思路。2)开展小组间的竞争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竞争中找出自身学习的问题。(2)推广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应当集中于基本的财务观念培养和基本财务管理技能的训练。其中可将以下几方面内容作为重点在案例教学中推广:1)风险收益价值观。案例中要重视风险收益价值观的培养,甄选案例结合专业课程中的相关理论,做到边学边练。2)重视资本成本的重要性。比如教材中对企业和投资者双方在资本成本的切入点上并未有所重点区分,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企业和投资者分别视资本成本为“最低报酬率”和“要求报酬率”。两者间的目的不同,操作实务也有所区别,这些问题都应该在案例教学中很好的把握。3)树立“现金流量”配套价值观。比如针对全面预算的观点把握,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的要求不是计划,也不是成本控制的工具,应该从现金流量观点出发由内而外地审视整个企业流程,用一种动态的观点控制企业的价值活动。

7.教学评价及时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的设置是课程设置的延续,对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评价应该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检查式”的教学评价观点应该更新,在要求课程设置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同时,作为最重要的效果反馈同样也应该用全面质量控制的观点去设计。例如,针对青年教师授课技巧还有待提高的问题,就应该提供相关的培训体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才是教学评价的宗旨。

8.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目标是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因此作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将实验教学目标设定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业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这个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会计实验。会计实验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2)“沙盘”对抗实验。财务管理“沙盘”演示教学法就是以独特直观的“沙盘”来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全过程。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从事筹资、投资、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将“沙盘”对抗和“沙盘”演示教学法移植到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领域中来,使其在实训教学环节发挥独特的作用。(3)典型软件系统的操作。“ERP”系统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已经得到学生的认可,应用型高校可以推广。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全国每年举行的“ERP”综合管理系统大赛中均有斩获,说明学生对系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都有提高。同时针对个人理财类的软件使用也应该加强,比如股票模拟操作系统,期货、对冲基金的操作系统这对于财务管理类学生来说,这是理论和实践的衔接点。(4)校外实习。包括课程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课程实习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管理流程。比如该校开设的《攀钢认知实习课程》教学效果就很好。专业实习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实践,此类的岗前练兵,属于综合性练习,其内容可以包括财管、会计、税收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5)就业和创业指导。在实践体系中加入就业和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定位, 打开学生的职业通路,结合学生爱好和个性帮助其适应社会的选择,这正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的落脚点。

五、课程设置方案

地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以设置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和实训课四个大类。其中专业课程可以根据课程衔接的层次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课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经费和学生接收能力开设实践必修课和实践选修课。相关课程体系方案具体如表1。

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索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结合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和自身的办学优势,才能更符合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应地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郑秀芳.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和产业,2009(3):112-113.

[2] 李锋.关于我国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6):111-113.

[3] 朱博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亟待完善[J].中国市场,2008(5):136-137.

[4] 卢新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08(3):81-82.

[5] 秦少卿,罗爱群.新观念培养财务管理新人[J].会计之友,2008(7):60-62.

[6] 张亚连.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及实施设想[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58-59.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5篇

首先幼儿园课程与课程管理培训活动不仅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在培训学习过程中,使我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教师专业,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如何去进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们以后开展教师培养和自身培养方面指明了方向。

再次,课程的培训,改变了我们的育儿观念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育儿方法,学会从幼儿的心理去分析幼儿的行为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引导,以更科学的开展幼儿园的相关教育,使我们收益匪浅。使我们意识到幼儿园的发展与幼儿、教师的密切关系,就如何提高幼儿园的发展效率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明确的方法。《课程》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幼儿教师是一个

引领幼儿成长成才的人,我们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幼儿教师。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定位及教学内容与其职业能力需求衔接存在的问题,依托高职毕业生就业企业及代表性区域企业,调研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专门设置的财务管理机构和人员素质能力要求等内容,探索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构建与职业能力对应的“分层项目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理财能力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财务管理 职业能力 课程定位 分层项目化

业教育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与建设,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处于整个教学改革的中心地位。因此,探索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一些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与其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缺乏衔接,毕业生很难适应职业能力要求,难以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本文针对我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中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做一些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分析的课程设计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会计、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也可以作为高职其他财经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财务管理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首先要对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调研,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总结岗位能力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在对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深层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改革与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终培养出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一)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形式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研总结得出,财务管理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包括:筹资与投资管理能力、营运资金与收益分配管理能力、财务预算与控制分析能力、财务监督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等。具体职业能力要求如下:

1.专业能力:建立和评价财务管理目标能力;财务估价的基本能力;资金筹集的预测与调度能力;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能力;现金流的管理能力;信用政策管理与协调能力;投资评价与运作能力;收益分配的管理与实施能力;财务控制与风险预警能力;财务指标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2.方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整合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软件应用能力。

3.社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素质;金融关系能力;创新探究能力;组织调控能力;一定的理财能力。

(二)明确课程定位,梳理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财务管理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像财务、税法、金融、经营管理、项目投资、统计分析、风险预警等。因此,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必须要以管理学基础、基础会计实务、出纳操作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和纳税申报与筹划等课程学习为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审计实务、ERP沙盘对抗、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奠定基础,在整个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应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确立“重在实际应用、贵在能力素质”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遵循“校企(行)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邀请企业财务专家全程参与课程设计,紧贴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财务管理真实项目为载体,以教学做合一为形式,按照本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来开发设计《财务管理》课程。首先,细分财务管理岗位,分解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其次,确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能力标准;再次,整合序化教学项目,确定学习性工作任务;最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操作和工作任务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实现课程能力标准,达到职业能力要求。

二、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分层项目化”课程内容

围绕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基于企业理财工作过程设置“分层项目化”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在对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深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职业岗位能力相结合,基于财务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围绕企业理财流程所涉及的相应工作项目和具体任务重构与职业核心能力对应的“分层项目化”课程内容,见右表。

这种重构的教学内容打破了财务管理原有的教学模式,按照工作项目与任务重新整合,以解决理财工作任务为主线,把财务管理知识点演变成解决每一个项目与任务的工具,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一个连贯的业务操作流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每个理财项目由若干个工作任务构成,每个任务包括案例导入、任务安排、知识准备、任务实施(职业判断、业务操作)和能力训练五个环节,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和相关任务的决策方法,借助财务管理实训和真实案例分析,将理财项目、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与学习情境,将学习课堂变成工作场所,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能力训练,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场感性体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使课程教学内容实现项目化、任务化和实践化,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重构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实现。在教学模式设计中,以强化学生理财技能、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采取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工学交替、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突出了企业背景再现、理财职场模拟、理实学做一体、能力训练递进、考核动态弹性等教学特色,将知识准备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能力训练与理财实践相结合,将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课堂集中学习与资源库自主学习相结合,将任务测试与调研报告、财务分析和专业论文相结合。通过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仿真感悟,真实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增强了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财务管理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四、改进实操技能培养模式,实现理财能力递进

针对课程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为依据,立足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色,做到学做一体、理实融通,实现理财人员的能力递进,创建 “感知实训、案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训”四位一体的实操技能培养模式。(1)感知实训,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国家对财务人员的管理方式等。一般由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训,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者社会调查,开展主题班会进行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相关实训活动。(2)案例实训,这一阶段由老师精选国内外理财项目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主要是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项目实训,本阶段主要是针对每个项目下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实训,尤其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紧密的理财互动,如买房购车的资金如何筹资,多余的资金如何投资,赚了钱怎么分配,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财价值最大化等等,由此锻炼了学生的专项理财能力。(4)企业实训,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企业,感受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的方法,明确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进程。企业实训结束后,组织企业财务经理、会计人员与学生间相互交流,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疑惑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通过递进式的分层训练、渐次提升,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掌握了财务管理的方法,体验了真实的理财环境,提高了学生理财能力,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从理论到实际和教学做一体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构建以财务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分层项目化”课程内容,灵活运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岗位认知、案例分析、项目模拟和职场实战,创建“四位一体”的实操技能培养模式,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实现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课程改革能有效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并且促使教改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Z

参考文献:

[1]封晔.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定位及内容改革研究——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及人才需求问卷调查[J].商业会计,2014,(23)

[2]蔡清龙,高捷.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5,(02).

上一篇:迎接巡察工作方案范文下一篇:宽带营销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