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2023-09-22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1篇

语文园地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大自然,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周围事物,感悟大自然春天的美丽,体会邓小平植树的认真态度和美好心愿,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语文园地二: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的情感,并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语文园地三:懂得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激发形式对地球大家园的热爱,意识到肩负的环保责任。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语文园地四:体会夏天的美好,领悟助人为乐的精神美,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向往,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语文园地五:了解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到的乌鸦,知道古时候有位沉着冷静、当机立断的司马光,认识善于思考、想出称象妙法的曹冲。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乐,则是一种创造,引导形式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创造。让智慧的火花点燃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语文园地六:感受生活的甜美和幸福,知道祖国的春天是革命前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热爱珍视美好的今天,同时要快快乐乐地拥抱更美好的明天,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激发他们热爱自己家乡的热情。

语文园地七:学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懂得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 9月开学了!--学校德育工作材料必备

学校工作班主任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管理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教育孩子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语文园地八: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科学的欲望。音乐德育渗透计划

张珊珊

1、《春天》这一单元渗透环保教育及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放牧》《草原就是我的家》渗透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对大草原的美好向往。

3、通过《长鼻子》《咯咯哒》《汪汪与咪咪》渗透学生保护动物的教育,让学生保护身边的动物。

4、《手拉手》这一单元中渗透团结友爱的教育。

5、《幸福生活》《跳起舞》渗透生活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6、《巧巧手》这一单元教育学生用自己的一双小手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采取有效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重要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旨在引导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下有效实现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尤为重要。针对该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性分析与探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德育渗透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渗透;策略;综合素养;人文素养

高中生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接班人,要想更好地继承社会主义事业,单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具备较为科学的思维,正确的三观,因此做好德育意义重大。而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涵盖了思想、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在德育方面具有十分大的优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德育知识进行学习十分重要。那么在新课程下到底应当如何实现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全面性探究提出具体化的渗透策略。

一、新课程下有效实现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适应历史教学的重要需求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了解,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此学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思维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明确每一个时期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变化,更科学地学习和掌握历史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历史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态度、情感等进行培养。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如此才能够满足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也才能够符合历史教学发展的变化。

2.增强学生民族使命感的重要途径

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通过在历史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内容,能够让学生对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进行学习,这就能够促进学生民族使命感的不断提升。同时,历史课程所涵盖的范围较广,有古代史、现代史、近现代史等,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化学习,能够对国家的发展变化、各个时期的文化风俗等都进行详细化了解,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全面感知,从而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就能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促进学生发奋图强,为将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这对于国际竞争更为激烈的当前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且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也是十分珍贵的。

3.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当前的时代是知识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学生要想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必须要掌握先进的技能,拥有先进的思维和正确的三观,只有如此才能够应对各种竞争,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而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三观的重要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历史学科所发挥的作用不亚于语数外,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其对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而言要比其他学科更具有优势,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紧抓学科优势,积极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的灌输,如此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二、新课程下有效实现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的策略是比较多的,为了推动高中历史课堂德育知识的良好渗透,教师必须要做好自身德育水平的提升,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符合的渗透方式,如此才能够使渗透效果更为理想。具体来看,在新课程下有效实现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的策略笔者总结为如下。

1.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水平

教师是德育渗透的指导者,也是德育知识传授的主体,因此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德育水平,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才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更为全面的德育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这就要求学校应当采取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德育水平,比如,可以定期为教师培训德育方面的知识,让教师对德育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断充实自身、丰富自身的德育技能。还可以定期组织高中历史教师开座谈会,大家共同就德育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究,共同对该方面的知识进行分享,或者就德育知识渗透的方法、模式等进行分享,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思维,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而且还能够促进教师的共同进步,为德育内容的更好渗透做好基础。另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进行德育知识的自主学习,定期对教师的德育渗透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提升教师德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德育渗透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2.合理引入多媒體有效渗透德育内容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逐渐普及,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能够将历史内容更为清晰、生动地呈现出来,这就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历史内容进行学习,对于增强学生的正义感,推动德育内容的良好渗透都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方面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火烧圆明园、与鸦片战争有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对国难国耻进行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发奋图强、不忘国耻的决心。视频讲解往往要比纯文字讲解更具有魅力,更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情,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将多媒体引入进来,促进德育渗透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充分发挥其爱国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对近代伟人事迹进行更加清晰的了解,推动德育渗透更加高效。比如,在讲解贺龙领导南昌起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其领导人民反抗的场面呈现出来,如此更容易将那种情感激发出来,学生会情不自禁留下热泪,在心中形成更大爱国的情怀。

3.有效组织实践活动推动德育渗透更加高效

高中的课程往往较为紧张,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很多学生为了节省时间而不愿意参与实践,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精神方面的放松,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为了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德育知识,增强渗透效果,应当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德育知识进行更加科学的体会和学习。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展览馆,让学生对各个年代的珍藏品进行了解,推动学生对不同时代的发展变化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如此能够促进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具有十分大的好处。再比如,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历史时代性较强的公园,让学生在参观公园的过程中对“民族从屈辱到复兴、革命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进行深刻感知。可以引导学生参观黄遵宪故居、叶帅故居等,对伟人事迹进行了解,这要比按照教材空洞地说教更为生动形象,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和震撼,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德育效果的全面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中山陵”,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近代伟人孙中山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与德育有关,教師为了更好地提升德育教学的效果,应当对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进行深刻的挖掘,并寻找合适的方法对这些内容进行利用,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为增强学生的德育学习效果做好贡献。比如,可以通过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等杰出人物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还可以通过讲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激发学生为国家奉献的精神等。高中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是比较多的,不同的内容所起到的德育效果不同,教师应当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对德育内容进行挖掘,做到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新课程下实现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应当注意的事项

1.注意把握好度,避免渗透过于频繁

高中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对各项事情都比较好奇,同时也极具叛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全面分析学生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渗透。如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不注意度,渗透过于频繁,那么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从而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倦,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而如果教师德育渗透过于宽松,那么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德育效果,所以教师应当注意度,合理对渗透的情况进行把握,详细化分析学生的情况以及历史课程内容,推动德育渗透更加科学。

2.注意进行渗透方法的变更,尽量多元化渗透方法

德育知识的渗透属于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教师需要循序渐进进行渗透,且渗透的时间较长,短期内很难取得明显成效。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渗透方法的选择,定期对渗透方法进行变更,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推动德育渗透更加全面、科学。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渗透、实践活动渗透、小组探讨交流渗透等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有效运用和探索,通过详细化探索发现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3.对渗透内容进行科学化选择

高中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是比较多的,不同的内容所蕴含的德育知识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渗透内容的选择,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教材中的伟人事迹进行渗透,让学生通过伟人事迹的学习,了解伟人博大的情怀,奋斗的精神等,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而为了促进学生对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了解,教师则可以有意或者无意地对文化内容进行引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更多的文化内容。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教师在渗透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全面性分析,不仅要确保所选择的渗透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还要体现时代精神,如此才能够推动德育渗透更加科学、高效。本文列举了几个德育渗透的方法,希望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师更好地渗透德育内容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俊红.浅谈如何实现历史课堂上的德育渗透[A].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2017.

[2]郭小华.高中历史课堂的德育渗透[J].江西教育,2014(8).

[3]周伟云.弘扬学科主旋律 夯实德育主阵地: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9).

编辑 冯志强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3篇

1 中职德育内容、目标与学科课堂教学渗透

1) 中职学校德育内容与德育目标。教育部2004年制定并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提出,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 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 确立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 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 勤奋学习, 勇于创造, 大胆实践, 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2) 中职学科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 就是根据中职学生认知规律, 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施学科教学过程中, 将德育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德育知识和专业知识上获得双丰收, 从而实现教师“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和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2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

1) 认为德育是德育课或德育老师 (包括班主任) 的事, 与专业课程或专业教师无关。一方面, 在学生出现行为习惯或学习习惯有问题时, 任课教师责怪班主任, 或班主任责怪任课教师。另一方面, 当谈到要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 很多老师无从下手, 甚至有很多怨言, 或者应付了事。

2) 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 只有在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或错误后, 才批评教育。忽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道德水平、个人心理素质和沟通协调、诚信守纪、人生观、价值观、环境意识、创新意识等的培养。

3) 割裂德育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 认为学生是来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不是学政治知识的。事实上, 在实施学科教学的过程中, 渗透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特殊关系。先有正确的世界观, 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 有了正确的人生观, 才有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动力, 才能避免“有才无德”现象。

4) 德育内容空洞, 德育方式单一。不管是德育课还是其他学科, 很多德育都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说教式”上, 老师没有讲活, 学生不理解、不接受, 甚至反感。所以德育效果不好。

3 中职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1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

学科教材中都蕴含有德育因素。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职业教育最终是就业教育, 中职教材与生产和工程实际结合紧密, 因此, 教师应在研究教材总的教学目标、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基础上,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目标, 并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德育融会贯通。

3.2 创新德育模式, 提高德育实效性

如重庆渝北职教中心制订的“423”德育模式。即开展四个主题 (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在四个学期分别重点开展) , 搞好两个结合 (德育与特色活动结合;德育与自我发展相结合) , 实施“三个工程”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实施德育制度建设工程;实施校园案例管理工程) 。重庆梁平职教中心开展的《有序教育大课堂》, 本着“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道理, 通过有序行为的反复训练, 将那些浮躁的、叛逆的、野性的以及自卑的无序心理, 转化为有序的心理。当这种有序的心理在学生身上被固化成一种有序的习惯时, 学生就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面对简单、重复、枯燥的工作时, 不仅能坚持做下去, 而且会将这种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这正是当今企业和公司梦寐以求的员工职业素养!重庆市工业学校开展的“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 即在每次上课开始后和结束前, 分别用5分钟和1分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我们实施“课前‘5S’管理”模式。过去, 我们的老师到教室就开始讲课, 不管学生、教室环境等, 两节课一完就走人。现在, 要求教师在讲课前, 首先把学生和教室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环节抓起来。教室地面、门窗、黑板、讲台不清洁的, 和学生一起做清洁;桌椅板凳和书本摆放不整齐的, 指导学生摆放整齐;衣冠不整精神不振的, 指导学生审美;没带书、笔、作业本的, 督促学生拿出来;对迟到、未到的学生, 作好考勤记载并课后联系班主任等。这些管理的实施, 一方面在听课评价指标中体现 (同时在备课中也要体现) , 另一方面, 在教师月绩效考核指标中体现。

3.3 教师在课程教学实施上, 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如在综合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上, 可推行“系部大课堂”模式, 既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又让学生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了团结协作、沟通交流、文明交往、良性竞争等要求。在专业技能模块的教学上, 采取“项目教学法”, 按照某一项目 (岗位任务) 将不同课程的内容综合呈现,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用赏识的眼光期待着学生的点滴进步, 注重教学语言的人文化, 注重教态与手语的得体表达等。这些个人素质修养方面的影响将使学生极力模仿, 积极参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渴望受尊重与享受成功的欲望等将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养成或满足。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加之社会对中职学校的偏见, 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上、心理上、行动上、素质上与普通高中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仅仅通过40分钟的德育课堂, 远远无法达到真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的宗旨, 更无法在短暂的课堂教育中快速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中职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课等课堂教学, 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 也只有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水平、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 进而提高中职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为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以及实现中职学校“人人德育、事事德育、时时德育”的德育环境和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而实施学科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 张春华.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 2013 (23) .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庭、学校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许多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中职生除了学习成绩较差外,还存在行为习惯差、道德水平偏低的特点,这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育人先育心”,教好这些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他们。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的德育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中职生德育教育现状

新形势下,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表现为:(1)学校教育不健全。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现行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了将道德教育贯穿到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致使对中职生的道德教育“孤军奋战”,达不到预期的目的。(2)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导致孩子滋生任性、骄横的心理和性格: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导致孩子要么性格孤僻、不易与人沟通,要么走上极端。(3)社会教育薄弱。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形式的多样化,一方面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手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有些传媒和出版商由于利益的驱使,向青少年传播和兜售充斥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也有的商家通过网络向青少年传播不良的信息,给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载体,语文不仅是一种技能,还是德育教育的载体。古人讲究“文以载道”,并要求“文道统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强调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教育修养和审美情趣”,并最终落实在“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上面。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谨遵“文以载道”的理念,与德育渗透的出发和立足点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德育渗透的方式与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以教材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使其有血有肉,学生容易接受,乐意接受,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从教材出发,寻找德育渗透的钥匙

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利用单元导语都进行了德育方面的指引。例如职业模块第一单元安排的是自知与自强的话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度愈高,上进心愈强,自知之明正是君子进取的不竭动力;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顺境时勿忘自知,逆境时更须自强。如果我们从教材出发,贴切的选取德育渗透的角度,相信一定会真正的感召学生,切实发挥德育渗透的作用。

2、运用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受到教育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欣赏戏剧,要了解戏剧冲突,把握戏剧的情节和语言,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性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育。例如在讲《雷雨》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提前分组准备,组织排练,上课时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基本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分析时代背景理解人物性格产生的原因,进而理解阶级矛盾的本质,认清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中职生谈恋爱在学校是明令禁止的,作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疏导,而不能谈之色变。在学习《致橡树》时,针对社会上“学的好不如嫁的好”的言论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不能依靠别人,要有独立的经济基础”。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提问:怎样才能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学生回答,努力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通过讨论,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又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杜绝因盲目恋爱而荒废了学业。

4、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走上职场做好必要的语文能力准备外,还有必要在思想、意识等方面培养他们,使其能尽快适应职业生涯。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教育他们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通过学习《那一年,面包飘香》,引导学生明白:即使人生多坎坷,但成才的道路是宽广的,只要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自暴自弃,踏实上进,学得一门技术,立志创业,一定能获得社会和人们的赞誉。

总之,中职语文教师除“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是“传道”。只有先把学生教育“成人”,才有可能让其“成才”。组织课堂教学和管理学生是件颇伤脑筋的事情,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在完成《大纲》要求的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完成好德育目标的任务,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1.6.

[2]倪文锦.语文[职业模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崇雁.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东方青年教师,2013,(10).

[4]李莹.略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青春岁月,2013,(15).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5篇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小学英语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在小学英语中进行德育教育,本学期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适宜渗透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我努力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例如,在学"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ow are you?""Hello! / Hi! " "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我就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懂得、早上遇见同学和老师要学会说" Good morning";做错事情时要学会说 "Sorry";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说"Thank you"。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等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我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德育渗透的载体,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适时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我在教学歌曲Father and Mother时,发现学生唱得感情丰富,唱得非常投入,便即时让学生说说句子love。学生对此反应积极,争先恐后地说"I love my mother. I love my teacher. Grandpa and grandma love me. I love China·····",一个个充满爱意的句子,使全班都沉浸在爱的海洋里。为了把这种爱的基调推向高潮,我最后让学生选择刚学的句型,按照歌曲"Father and Mother"的旋律进行哼唱。教育学生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再如教学night一词,当学生说到Good night,我立刻引导学生复习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并让学生将这三个句型,结合生活进行表演。即时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这时歌曲的教唱、单词的教学时宜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我相信,只要像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

三、适度渗透

小学英语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每一节英语课给学生布置一个难度适当的任务,并在任务设计中巧妙地和德育渗透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操练、巩固、连贯和提高,使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加强,又使他们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习惯得到培养、道德品质受到影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6篇

德育渗透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学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蜻蜓的美。

3、掌握创作的基本方法并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蜻蜓的结构及绘画方法。

2、结合不同的材料,大胆的表现画面。 德育渗透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保护益虫的习惯。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蜻蜓观赏VCD、标本、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

2、 学生准备彩色笔、油画棒、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昆虫世界去认识一个朋友。”播放蜻蜓观赏VCD。

2、小朋友来说说这个朋友长着什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小朋友想不想了解这个新朋友的更多秘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家吧!

4、揭示课题:蜻蜓飞飞

三、发展阶段

1、展示蜻蜓标本。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蜻蜓分为: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

2、让学生自由提问,还想了解蜻蜓的哪些问题,师引导作答。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蜻蜓生活习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3、请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蜻蜓是美丽的,那你们觉得它美在哪呢?

4、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美呢?”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进行现场绘画。

5、欣赏书本范图及线描的蜻蜓绘画作品,自由讨论:“看看其他小朋友跟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们好在哪,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

四、作业设计

1、作业:请小朋友来为蜻蜓画一个故事,看看谁画的故事最特别,最好。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结合不同的材料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

五、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六、收拾与整理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蜻蜓分为: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蜻蜓生活习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2、检查作业: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给蜻蜓画了一个什么故事。

3、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

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大家都来说说,最成功的画和还需努力的地方。(师生互议)

四、课后拓展

上一篇:中小企业贷款范文下一篇:环境污染的成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