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艺术范文

2023-09-20

媒体艺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数字媒体 艺术 发展 应用

1 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文化巨大发展则遭遇了西方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沖击,跨文化传播体系中又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发出了召唤。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新媒体艺术形式就应运而生了,并且因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新科技的支持,随着摄影、电影、影视、录音技术在20世纪初期的出现,许多新兴的艺术形式也应运而生。尤其是计算机与互联网在70年代出现后,艺术家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表达自己的创意,比如利用计算机绘画作品。成功的案例就是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电子版“清明上河图”的视频投影数码艺术作品。另外,现在一些国外艺术节上备受青睐的3D建筑投影艺术,就是将视频投影与建筑结合,从而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

2 数字媒体艺术研究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它的外延所涵盖的范围还不够明朗,它的内涵也存在争议。但是,依然不妨碍它将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因为整个人类社会都逐步正在进入“数字化生产”的时代。

因此,我们需要分析数字媒体艺术产生发展的原因,探讨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受时代生产力、数字信息技术、新媒体的渗透这些因素影响的程度。研究整理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构成、分类、特征以及它的具体呈现形式,分析其与传统艺术和传统美学的关系。数字媒体艺术,就像一枚三棱镜,观察者的观察角度不同,折射出的光芒也会不同。在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的时候,特定的社会环境、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专业角度这些是必要条件,从而进行纵向的探索性研究。为了更有效的对这一新型的艺术设计形式做出系统而严谨的整理、归纳,并揭示其艺术特色与发展规律。应该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异同,进行横向的交叉与整合。利用市场与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对一些典型个案进行分析并融合艺术设计的共同规律进行综合性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基础上,把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一种新艺术形式。它由艺术层、科技层、媒体层、应用层相互交叉构成,包括广泛的商业设计和大众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具有作品呈现的多态性、创作工具的数字化、表现题材的广泛性、作品展示的交互性特征。其具体的呈现为:影视艺术、合成艺术、网络艺术等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并通过与网络媒体的结合迅速广泛的传播;最后与智能软件结合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的进步和观念的创新,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主流将是创意产业和信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将带来艺术创新的新思维和新视野。

3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3的媒体正在使用数字策略,在硬件方面开发了移动端App应用程序,在软件方面制定了数字新闻发布政策,例如在第一时间通过数字渠道优先发布突发性新闻,以及要求记者针对同一则新闻准备不同的版本,以便在不同平台上发布。另外,有超过1/5的记者会经常在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Youtube、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寻找新闻线索。

易思闻思公共关系咨询副总监Kelvin Chen表示,“如果数字化趋势持续加速发展,那么我们至少会看到以下两方面的变革。首先,移动设备上的触屏界面让媒体和传播行业不得不思考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来呈现故事,例如对图片、大数据和文字重新编排,让他们更具有交互性,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其次,新闻生产将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在移动屏幕上的‘短快频’发布和转发,确保实时消息的及时性,另一方面通过传统的新闻发布渠道,例如纸媒、电视和门户网站进行深入报道。”

数字媒体的优势是,通过彼此间技术和服务的互联,能够低价、高效、简易地满足使用者即时即地享受所需信息的要求。在新媒介具有了这种植入消费者日常工作生活的技术优势之下,广告行业必然就以这种特性作为其经营理念,才能最大程度上顺应媒介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而获得发展。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模式也在随之转化。

广告公司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经营应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的信息需求。在这种广告理念下,广告公司的经营模式变得多元化。UGA(User Generated Ads)成为广告未来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UGA的传播形式多样,传播的渗透性强。在SNS网站兴起的当下,社群好友间的病毒式传播、媒体口碑传播的优势,是传统媒介远远无法企及的。用户的高卷入度和高参与度,使得品牌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拉近,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以视频网站为例,虽然当下盈利模式不被业界看好,但是视频网站无疑被视为富有前景的广告空间,硅谷分析师认为在未来的五年内,视频网站的传播价值会被彻底开发,其盈利当量将完全超过当前任何一种数字化媒体。视频网站这种媒体具备媒介终端的逆向生产功能,以及作为内容生产者的受众所创造出来的内容空间具有了聚集注意力的功效,成为潜在的广告空间,所以受到众多资本新贵的青睐。此类视频上传网络充分调动了融合终端的内容逆向生产能力,广告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独到的内容资源,拓宽自身优秀广告作品获取渠道,坚持广告产品创作和发布的模式优化转型,获得竞争优势。

4 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播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是任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产生的必要条件。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的基础上,把人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为一体,在一开始就表现出魅人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庞大的数字内容产业,凭借科学技术,图像、影像、互动的媒体内容正在取代过去以文字为中心的媒体内容。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数字信息传媒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这种跨媒体的具有独特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现今这个世界,信息化程度如此之高,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这个世界,而艺术和网络的结合就衍生出来了数字媒体艺术。从很早开始,日本就以低廉的价格将经典动漫片贩卖至我国,一批日本动漫影像占据着我国儿童片大半市场,比如铁臂阿童木、一休、花仙子、机器猫等。这些动画片中夹杂着大量日本文化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是非善恶标准,通过动画片的方式在我国得到大量的普及。也可以这样说,我国的小孩从小就开始被“洗脑”,所以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有许多的“哈日族”。

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虽然近几年有了一些进步,慢慢的开始占据一点市场,但还是离可以传播中华文化有很远的距离。而且我国的动漫片也很难进入海外市场,除了自身技术水平的缺陷外,作品的创意能力也不尽人意,进驻海外市场注定是一场艰难的路程。即使如此,数字媒体艺术依然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对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翠.浅析数字技术在电影上的应用[J].剧作家,2011(04).

[2]程家星.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3]于明刚.论数字技术与雕塑艺术的关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8).

[4]颜纯钧.从数字技术到数字美学?[J].电影艺术,2011(04).

[5]李然.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浙中地区的发展思路[J].大众文艺,2011(12).

[6]陈慧云.数字化背景下的装饰艺术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1(14).

[7]张梦晓.数字技术与影视创作观念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13).

[8]郑良斌,程明智,刘华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探讨[A].第一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洪艳.审美与媒介——影象媒介下的诗意生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聞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邱晓岩,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媒体艺术范文第2篇

一、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概述

精准把握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的概念, 是促进环境艺术与新媒体艺术融合的前提条件, 也只有把握两者的概念, 才能实现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的高度融合。

(一) 新媒体艺术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艺术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词汇, 它有机融合进多个领域中, 并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持、以基本语言为主的新兴艺术学科。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领域较为广泛, 涵盖录像、光盘、网络等多个电子领域。新媒体艺术是对传统媒体艺术的突破, 它创造出暂新的视觉效果, 从而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新型的媒体艺术效果, 它利用现代媒体设备, 如电脑、智能手机等, 对获得的素材进行创造, 从而创造出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作品。

(二) 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与新媒体艺术存在很大差异, 它相对复杂, 而且具有更广泛的知识面, 影响力巨大, 影响到生活中的多个领域。环境艺术是绿色的艺术与科学, 它是创造和谐与持久的艺术与科学, 绿色、和谐、环境、艺术是环境艺术的核心词汇, 它涵盖的领域与空间跨度大, 既包括室内设计, 又包括室外设计, 如城市建设与规划, 建筑设计、场所设计等。

二、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的融合

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的有机融合需要我们抓住融合点, 从观念层面、工具层面、可持续发展层面进行有机的融合。

(一) 观念的有机融合

在大众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人们的需求水平也不断攀升, 这就对新媒体艺术提出更高要求, 也促进了新媒体艺术的新发展。在新媒体的推动下, 传统媒体艺术进行着艰难而快速的蜕变,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突出地表现在审美价值取向的转变, 这一转变将对其他艺术形态产生重要的影响。

环境艺术在与新媒体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形态互动过程中, 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也在潜在地发生变化, 在多元艺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的互动与交流将更加广泛。因此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的融合具有观念融合的可能性, 两者观念的融合将促进彼此审美取向、艺术理论、艺术效果等多方面的提升与发展。两者理念的融合, 将有效提升自身的艺术魅力, 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艺术需求。

(二) 工具的有机融合

无论是新媒体艺术的实现, 还是环境艺术的实现, 都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在新媒体艺术中, 它需要应用适当的工具, 从而提升艺术表现力, 激发设计者的艺术灵感, 而新媒体艺术所应用的工具是新媒体, 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 更是一种生产力, 迎合人们的艺术需求。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要通过工具层面的融合, 不断利用新技术手段, 从而提升两者艺术表现力, 并且较好地传递设计者的设计理念, 突出表现的重点。

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在工具上的融合, 要注重借助应用工具, 促进所应用工具与设计理念的高度融合, 这样才能发挥应用工具的应有价值, 进而提升新媒体环境与环境艺术的艺术表现力, 使两者不断顺应时代发展, 在不断融合中向新的高度发展。

(三) 可持续发展的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 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新媒体艺术, 还是环境艺术, 在注重艺术内涵发展时, 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基本价值追求, 在注重技术手段应用的同时, 融入感性内涵, 在技术与情感的融合中实现环境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寻求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与人的和谐、平衡发展。

基于上述理念, 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的融合要紧紧围绕人与环境、艺术、技术的和谐、平衡, 从而开创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多元化发展格局, 使新媒体艺术成果、环境艺术成果有机渗透进城乡服务体系中, 有机融入城乡人们的生活中, 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艺术需求、精神需求与文化需求等, 从而赋予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以人文内涵。

三、结语

总之, 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的融合是可行的, 两者的融合也必将促进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的新发展。我们要基于融合发展理念, 积极转变思想理念, 根据时代发展与人们艺术需求、精神需求, 不断寻求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融合的路径, 实现两者共同发展, 使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基于两者融合的可行性, 尝试从理念、应用工具与可持续发展等层面, 推动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的有机融合, 使两者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艺术与文化等多元化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融合

参考文献

[1] 刘德志.浅述当代景观设计与新媒体艺术的交互融合[J].新闻爱好者, 2018 (5) :89-90.

[2] 汤池明.新媒体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评《环境艺术设计》[J].新闻战线, 2017 (12) :56.

媒体艺术范文第3篇

交互设计, 又称为互动设计, 考虑的是人、环境与设备的关系和行为, 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元素的设计。移动互动时代悄然来临, 主流的应用产品已经从PC端逐渐移到移动设备上。于此同时, 包括纸质印刷在内的传统川普平台也逐渐被取代, 传统的动画、媒体等传统艺术样式的阐述特征, 这种特征变现为狭小、固定、局限性的单线特征, 而数字媒体设计的交互语言则具备及其广阔的容乃性, 艺术作品当中的细微内容, 无法对观看者产生对其的思维、行为的改变从而无法影响到观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交互应孕而生, 因此更加需要观者实时的动作、不同的方式来完成, 不同的动作, 不同的抉择、不同的操作, 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房展方向。从来打破了艺术家和观看、参与者的艺术界限, 赋予了艺术家创造的作品不同的情节发展方向以及艺术交互的不同的结局形式。进而按照观赏者本身的特性、兴趣、操作特点、自由个性的叙事方式组合, 而这些不同的选择打散重组则会带来多重性的交互布局形式。

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的应用前景:

人算机人机交互:从人与人的互动, 发展到人与自然的互动, 科技的发展机械的出现, 人与机械互动增加, 伴随着人的感觉的思索维度的不断的增加、扩大, 其想要操作道到的空间、方式、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如果说传统艺术形式主要是艺术家对作品进行控制与操作, 表达个人的情感, 那么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则在一定的成度上通过参与者、观看者更深层次上的操作生成作品。人与计算机之间互相的进行信息的交换传递称之为人机交互。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人体交互比特基因特性进行比特基因语言是构成新的数字媒体艺术特征的基础要素, 它是将数字媒体和艺术形态的本质内容得以表现新的特性。传统的艺术形态是简单的进行观赏, 观赏者与艺术作品属于隔离的状态, 数字媒体艺术通过人机交互艺术语言, 将艺术作品与参与者紧密联合在一起, 参与者通过新的数字交互触发数字媒体艺术的内容的展开、延伸。这种艺术形态的体现在数字游戏等艺术类作品中能够极好的体现。这种带入感能够给参与者带来兴趣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实现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介入到艺术作品的互动中、引发参与好奇心与探索欲的效果, 促进参与者积极的与艺术作品内容发生交互。目前, 数字媒体艺术主体与受众之前的交互还是浅层次的形式,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技术壁垒被逐渐打破, 受众参与艺术在创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对艺术作品的再创作不在仅仅停留在大脑中, 能够更加实质性的介入。艺术作品能够吸收操作者对它所传达的信息和意愿, 本身主动做出反馈和改变, 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虚拟现实交互的应用:从虚拟现实的简单观看在到虚拟世界的真实参与, 这种参与感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更具有真实感和带入感, 这种真实的感受是通过计算机实时性的信息生成完成的, 这种实时性构成了数字媒体艺术又一重要语言——实时生成。这种虚拟现实实时生成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能够使观者深刻体验到数字媒体艺术的逼真感与当下感中。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实时性生成离不开参与者的及时性参与, 从人机简单操作到实时生成, 数字媒体作品中的时间和参与者现实时间统一起来, 凝聚在此时此刻, 完成新艺术作品新的转变。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作品内容由创作者创作完成, 通过数据库进行存储, 根据受众互动参与的具体变化, 有计算机进行实时计算, 从而进行效应的效果和反馈, 形成丰富多变的艺术效果。参与者对数字媒体交互作品的虚拟操作, 不断的再各种情景中穿梭变换, 形成了作品信息与内容不断生成新的数据信息, 不断进行交流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参与者的不同创作被及时激发, 个人的不同主观艺术被投射到了虚拟世界之中, 现实和虚拟的交互连接点、触发点, 此时艺术作品成为参与者感受体验艺术家不同感受, 不同体验情感表达艺术创作综合体。创作者对参与者拟像操作时生成的条件与内容进行预先设计与编排, 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语言的重要创作技巧。也推动着数字媒体艺术向着多元化、形象化、交互化的艺术语言转换, 各种艺术门类在数字媒体影响下也正在加快着艺术语言的借鉴与融合的过程。

结束语: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语言体系的形成与不断成熟, 数字媒体艺术逐渐摆脱了传统艺术的依附性, 不仅极大提升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效率, 更为艺术家门提供了无尽可能的数字表现手段。呈现出区别于传统艺术的独特艺术语言、表现形式与欣赏方式, 它不是传统艺术形式依靠数字化手段的重现, 而是遵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规律的全新的艺术形态, 也完善丰富了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体系。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创作手段不断更迭, 艺术创作手段革新使得新的艺术形式孕育出新的艺术语言, 传统的语言无法满足人物对日益增长的艺术形态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与观者进行“交流”, 吸引更多的观者, “交互”应孕而生。

关键词:数字媒体,交互,人机交互,虚拟现实

参考文献

[1] VR与AR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董璐茜西安美术学院2016

媒体艺术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不断出现,伴随数字媒体发展而来的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独特崭新的艺术形式被广泛用于影视创作中。在现代影视创作中,将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影视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观众的审美能力。本文从数字媒体艺术以及数字媒体艺术下的影视创作的概述入手,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对影视创作的影响,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形式,并分析了如何促进数字媒体艺术和影视创作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创作;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也促使了人们艺术追求的改变。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的融合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审美享受,促进了影视剧的更快更好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影视作品所产生的效果是传统拍摄技术无法实现的。在影片的制作和拍摄中,两者相互促进。更好地传播了数字媒体技术,也为影视创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并增强了影视的艺术表现力。那么数字媒体艺术对影视创作有哪些影响?与影视创作怎样融合,就是本文以下探讨的内容。

1. 数字媒体艺术以及数字媒体艺术下影视创作的概述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将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以创新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当前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数字影视、多媒体与网页设计、网络游戏、电脑动画、虚拟仿真、卡通动漫、视频短片、数字设计、数字特效及数字音乐等。而影视创作是是对文化、 技术和艺术的有效结合, 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不仅为影视作品的播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而且由于其互动性、时效性、整合性、融合性、 延展性和分众性较强的特点,也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下,影视作品从内容到外延,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影视创作获得了新原料,有效推动了影视产业的发展,也为影视的各方面发展带来了可能,但随之而来的也有许多的挑战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相关内容加强研究,将其中的冲突有效解决, 并推动两者的交融,实现影视的全面发展。

2. 数字媒体艺术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数字媒体艺术促进了影视作品叙事方式的改进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大大改进了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主要取决于影视作品的结构。传统的影视创作中,大部分的影视作品都是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因此,在叙事方式上大都沿袭了小说的叙事方式;当前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已在影视作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作品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人们更倾向于融合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逐渐从二维时空叙事过渡到三维时空叙事。三维时空叙事手法为影视作品带来了新的机遇。

2.1.2 数字媒体艺术增强了观众观影的真实感受

将数字媒体艺术融入影视作品中,就有可能呈现出那些从未出现或曾经出现在文学作品的描述中但却埋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画面。通过对光影、场景、声音、色彩、色调等等的处理,再加上超现实主义的镜头视角展示,使得观众真正沉浸在作品呈现的世界中。

2.1.3 数字媒体艺术促使了影视创作主体的变化

数字媒体艺术不仅可以补充影视制作中的一些场景,也可以使其更加充实,还可以对拍摄的画面进行再创造,使其呈现无与伦比的美,增强镜头的表现力。最为重要的是,数字媒体艺术也可以呈现虚拟现实的场景。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可以再现过去的历史,实现时空的转换,使摄影师摆脱传统思维的约束。

2. 消极影响

2.1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弱化了影视作品的人文情怀

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现代影视创作呈现出对数字媒体技术的依赖趋势。以至于在影视创作中,往往依靠计算机设计的创造的角色形象取代真实演员的表演,虽然创作效率提高了,但是却削弱了影视作品的人文情怀。特别是,观众对于影视特效等技术的追求,远远高于对影视作品内容的追求,这样影视作品的真正价值不能得以实现。影视创作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多么先进手段的运用,而在于影视作品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人文情怀。

2.2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淡化了影视艺术的道德价值

虽然在影视创作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能够促使影视作品给观众带来不同寻常的视觉体验,调动观众多种感官的参与;但是在具体的影视创作中,有些创作者,往往过于强调影视作品的娱乐性,而忽略了影视艺术原有的价值追求,使得影视艺术的道德教育价值大大削弱,更有甚者,有些创作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受众群体,在影视艺术作品也掺杂了一些不良因素,这就大大降低了影视艺术的思想价值。

3. 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形式

3.1 补充融合

补充融合是指如果影视作品的实际成本太高,或者如果作品中一些无法进行实拍的画面,为了使情节更加连贯,最终的画面更加饱满和丰富,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对已经拍摄的画面进行整合和补充,拍摄这种类型的影视作品时,最主要的是依靠演员的想象力,这是在镜头上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用计算机中的各种视频和图像处理软件,将真实场景与想象中产生的人物、场景或其他图像材料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镜头。补充融合的融合是数字媒体尚未发展成型时应用最广泛的形式。

3.2 创造融合

创造融合,是指在计算机中使用各种视频和图像处理软件,根据作品需要构建虚拟角色或场景,然后将其與实拍画面融合。当构建虚拟角色或场景时,角色的动作和移动轨迹需要适当地调整。之后,达到与真实镜头高度一致的效果。创造融合的融合形式经常被用来构建虚拟人物或场景。

3.3 特殊融合

特殊融合,是指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对实际镜头进行特殊处理,以增强镜头的表现力。这种类型的融合通常在需要呈现回忆过去的场景时使用。有时,当要求相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角色时,会应用这种类型的融合。特殊的融合不需要一幅特别真实和迷人的画面,而是一种特殊的技术融合,将观众带到文学作品中。这种特殊的融合是对演员表演技巧的考验。

4. 如何促进数字媒体艺术和影视创作的融合发展

4.1 加强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在本质和审美意义方面的交融

在影视创作中,数字媒体艺术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利用計算机来重组和建构数字化形式,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视觉虚拟场景,将观众带入虚拟世界,从而在思维或者说是视觉画面上给观众一种特殊艺术享受。它模糊了现实世界和虚拟实践之间的界限。传统的影视创作手段仅仅依靠拍摄,虚拟内容的展示相对缺乏。例如,拍摄科幻作品时,传统的影视艺术非常具有挑战性。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将先进的数字媒体手段与传统的影视创作相结合,使影视作品得到更好的呈现。例如,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使得影视作品的范围更加广泛,虚拟场景更加逼真。

4.2 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艺术人文精神内涵的结合

对影视作品质量的评价,主要在于它所表达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否能够有效地与欣赏者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进而通过感官体验将动机和感动信息传递给观众。这种影视作品的独特魅力正是人文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的体现。虽然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在人文精神方面却存在欠缺。譬如,数字媒体艺术下的一些影视创作中,其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进行虚拟的数字人物,人物的个性以及情感都不能得到很好展现。只有将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技术有效结合,才能达到影视作品的艺术与内涵的完美融合。

4.3 注重借鉴先进影视作品经验教训

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目前还没有太多的经验,因此有必要在成功的影视作品中广泛积蓄数字媒体技术的使用技巧,以了解它们在作品中的表现。在充分了解之后,然后把它融入到具体的影视创作中。也就是说,在使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习和探索的态度看待优秀作品,通过研究案例的心态来审视案例的作品。在此基础上,积累影视作品的经验教训,为后期的不断探索,夯实实践基础。

5. 结语

在当前数字媒体时代, 数字化艺术的发展给影视作品的创作带来了许多的影响和更多新颖的创作理念,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影视创作的进步。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有机融合,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因此,在探索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融合之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传统影视创作为基础,在确保艺术表达与内涵呈现无缝衔接的过程中,结合作品的实际,大胆创新,实现影视创作的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推动影视艺术向着更高层次迈进,从而为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明明.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性探究[J].科技传播,2018,(17).

[2]郝巍东.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性探究[J].中国电视,2016,(12).

[3]刘 和海,饶红.我国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

[4]刘雨晴.谈传统影视艺术与数字媒体的交融[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

[5】段雨欣. 数字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分析[J]. 出国与就业(就 业 版 ),2012,(06):207.

【6】丁 蕾 .数字媒体 语境 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 南京 :南京艺术学院 , 2013.

[7]王小琦,郑楠,李东升 . 传统水墨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研究[ J] . 青年文学家, 2015( 5): 55.

[8] 马欣,连小青,李婧. 互联网大数据对影视创 作影响分析[J] . 西部广播电视, 2017(9): 101.

媒体艺术范文第5篇

基金项目: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新媒体艺术实践及批评研究”(11YJC760052)阶段性成果

摘要:新媒体是我国社会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新媒体概念的考察,总结新媒体的共同特征。新媒体的独特性和新技术手段,影响艺术的革故鼎新,导致新艺术形态的出现。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对新媒体艺术概念作出新的厘定。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特征;新媒体艺术

1 新媒体及其特征

新媒体,又称新媒介,是极富争议性的概念。从传播史角度看,新媒体是一个时代范畴,其最终指向“当代”。麦克卢汉指出:“我们的时代所得到的信息不是新旧媒体的前后相继……是新旧媒介的共存,共存的基础是了解每一种媒介独特的外形所固有的力量和讯息。”[1]新媒体指向传统媒介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但现代意义上的新媒体诞生于何时,仍是一个在学术界悬而未解,争议四起的难题。毋庸质疑,新媒体的诞生,使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并广泛地影响甚至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日常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媒体”成为目前我国社会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但对于新媒体的定义远未统一。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2]在线媒体顾问、资深媒体分析师Vin Crosbie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与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3]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对“被动的旧媒体”和“互动的新媒体”作了精彩论述,他把互动性看作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4]美国当代新媒体理论家曼诺维奇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媒体革命的关键阶段,计算机媒体革命影响所有媒体类型,他指出新媒体的五个原理(特征):一、数值化再现(Numerical Representation)。二、模块化(Modularity)。三、自动化(Automation)。四、流体化(Variability)。五、译码/转码(Transcoding)。[5]熊澄宇教授指出:“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6]熊澄宇侧重于考察其历时过程性,旨在赋予“新媒体”以符合其本质特征的时代内涵和真实意义。刘自力则将出现于现代媒体,如广播、电影、电视之后的数字媒体技术称作新媒体,包括电脑和一切运用微处理器、数码、镭射、互联网技术设备、电子娱乐产品、用于生产和消费的多媒体系统、高科技视频系统、遥感系统以及通过数字手段生产的艺术品、仿生信息产品和各种含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有电子内容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等等。[7]

考察目前各国学者对新媒体的概念厘定,可见出其鲜明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新媒体是相对宽泛的概念,是新技术的产物,以采用新技术为特征,具有鲜明时代性特征。新媒体产生往往是依靠旧媒体而后才逐步衍生出自身媒体形态,它经历一个从物象(具象)到影像(像素)再到虚拟现实影像(数字化)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特征对新媒体艺术产生重要影响,它导致新媒体艺术创作媒材的“非物质化倾向”:即从“物象化”到“影像化”再到“数字化”的艺术创作媒材变化。

第二,许多学者认为互动性和开放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提出的“被动的旧媒体”和“互动的新媒体”观念影响深远。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彻底颠覆传播者对传播过程的垄断控制,使新媒体内容和传播模式呈现出多根网状。普通受众从单向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向加入/参与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输过程,受众具有之前从未有过的主动性,自由的与传播者或受众进行互动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是实时性的,参与各方都能快速得到反馈信息。新媒体这一优势特征,被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实验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们应用于艺术创作,为新艺术类型/样式的诞生提供契机,形成新的传播和接受方式,导致审美标准、审美范式/审美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根本性转换。

第三、当代新媒体呈现出一种融合/整合化趋势。新传播技术在新媒介平台上不仅可把传统媒体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复合起来,而且能把各种新媒体表现形式综合起来,形成多媒体融合的表现形式。各种媒体技术形成新融合,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正如廖祥忠所预言:“未来的新媒体将是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融合、融合、再融合”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三网融合、有线网与无线宽带网融合。[8]这为多媒体艺术和综合艺术的出现提供技术支持和艺术灵感。借助于新媒体“融合、融合、再融合”的整合性特征,艺术家创作出集文字、图片、音频、影像文本、表演与互动性为一体的多种媒介融合的综合艺术,创作出将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融合一体的新艺术类型和艺术样式。

新媒介的出现影响艺术的革故鼎新,导致艺术生产方式和接受方式变化,马歇尔·麦克卢汉敏锐的洞悉电子媒介时代由媒介变化而在艺术界引起的一系列影响。他指出,媒介差异形成艺术种类的不同,新旧艺术的不同,建立在媒介不同和差异的基础上,现代艺术即是由电子媒介的出现而出现。[9]科技飞速发展,不断提供媒介革命的可能性,影响艺术形态之变化和艺术理论之创新。新媒介必然带来一系列艺术理论和审美理论的变化,“私有化的主体,艺术家所使用的媒介并不是静态的,媒介的变化导致了艺术变化和艺术家的观念变化”。[10]新媒体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手段,改变艺术家对于世界的认识,影响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和审美观念。正是借助于新媒体的独特性和新技术手段,艺术家得以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类个人经验/体验通过新媒介表达出来,运用新媒介去探索艺术世界的各种可能性,创作出不同于传统艺术类型和样式的新艺术形态。

2 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厘定

对新媒体艺术的定义经历了映像艺术、视像艺术、录像艺术、新媒介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命名过程。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如媒介方式、审美特征、表现方式、形态分类等对新媒体艺术进行概念界定,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对新媒体艺术的一个普遍认识是,新媒体艺术是先进技术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用最新科技成果来表达艺术的方式,具有技术性和实验性双重品格。但这远远不够。厘清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及其内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关系到我们对新媒体艺术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新媒体艺术深深扎根于媒介艺术和传统艺术之中,它在自身品质和表现形态上与传统媒介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朝晖指出:“媒介艺术(Media Art)也称为综合媒介,即艺术家用传统绘画、雕塑以外的一切工业、商业和技术材料所从事的艺术创作和探索,诸如拼接、装置等。”[12]媒介艺术实际上是现代艺术实践的一个缩影,它包括技术化运动即动态艺术中光和运动因素的使用、各种工业原料的选择和使用,“机器美学”的机械性运动、电子性艺术以及激浪运动倡导的综合行为、舞台、绘画、音乐、身体的媒介艺术以及观念艺术等,它表现艺术家在技术和机械化的工业文明背景下积极探索艺术表现新的可能性、新的艺术空间和感知世界的新方式的不懈努力。这些艺术行为和艺术实践影响新媒体艺术实践,为当代艺术家

提供思考艺术新方法以及灵感,表现出打破传统艺术范式和艺术思想不断开拓艺术疆域的雄心壮志。新媒体艺术正是在继承现代艺术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的实验精神之基础上发展起来。苏珊·阿科瑞特把新媒体艺术界定为非常宽泛的词汇,其主要特征是先进技术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这些技术包括电脑、互联网、视频技术创造出的网上虚拟艺术、视像艺术以及多媒体装置艺术与行为。[13]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把新媒体艺术看作主要是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14]王端廷在《美术观察》中指出:“新媒介艺术……指的是那些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作品。”[15]许鹏认为“新媒体艺术就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传播、鉴赏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16]

令人遗憾的是,上述研究几乎忽略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媒材问题。新媒体艺术之“新”,不仅在于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段,还表现在对已出现和将要出现的各种新材料的创造性运用。因此,在借鉴已有成果基础上,笔者认为新媒体艺术是指那些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手段,以电子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支撑,在艺术创作、艺术承载、艺术传播与接受和艺术批评等行为方式上对艺术进行全面探索,进而在艺术观念、艺术思维、艺术审美感觉和审美体验以及美学和文化层面上产生深刻影响的与传统艺术相异的新的艺术形态。这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发展、新媒材的创造性运用,新媒体艺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新媒体艺术的类型和形态,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品格都将不断增加和更新变换。

参考文献:

[1] 马歇尔·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如是说[M].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2] 胡昱晖.新媒体的泡沫经济[J].广告人,2007(12).

[3] 郑治.新媒体是什么.http:∥blog.sina.com.en/s/bolg591eeecd0100085r.html.

[4] 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2005:192.

[5] Lev Manovich.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Cambrige Mass:Mit Press,2001:2747.

[6] 熊澄宇.新媒体与文化产业.Http:∥media.people.com.cn/archived/263.html.

[7] 刘自力.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J].文史哲,2004(05).

[8] 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05).

[9] 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326329.

[10] 朱其.Video:20世纪后期的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

[11] 马凌燕.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研究[D].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 张朝晖.什么是新媒介艺术[J].美术观察,2001(10).

[13] 张朝晖,徐翎.新媒体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14] 罗伊·阿斯科特.新媒体艺术专栏[EB].http:∥arts.tom.com/zhuanti/1112_04/index.html.

[15] 王端廷.《域外观——什么是新媒介艺术》主持人语[J].美术观察,2001(10).

[16] 许鹏.新媒体艺术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作者简介:刘世文(1980—),男,广东韶关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媒体艺术范文第6篇

摘要:舞蹈是一种表达人们思想感情且具有目的性的综合行为艺术,它聚集了时间、空间等多种形态。舞蹈来源于生活,随着时代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舞蹈也加入越来越多的现代因素,其表现手法更是多种多样。本文就新媒体舞蹈与传统舞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 时代 思想情感

一、引言

舞蹈是表现人内心思想,展现人类情感的一种行为艺术。在上古时期,舞蹈一般有社交、求偶、祭祀、祈福等用途,其性质更为实用,带有强烈的目的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如今不仅仅作为人们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时的一种方式,更是作为培养孩子气质、礼仪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课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为舞蹈艺术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与表现形式。尤其在疫情期间,网络以接力形式表现出的励志舞蹈对鼓舞士气、振奋精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传统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借自然之物来模拟人物形象,展现内心美好的追求

在上古时期,舞蹈作为人们劳动、社交、求偶、祭祀、祈祷等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其主要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目的性极强:求子嗣、求丰收、求战役胜利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提高,舞蹈不再只局限于表面的交流与表演,反而更多地表现人们的内心与精神世界。逐渐由外在到内在、生活到精神、群体性到个体性过渡。在舞蹈的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舞蹈编创手法与表现形式便是模仿和道具的运用。通过舞蹈中心思想的构建,舞蹈的编排会将动植物的形象、壁画古物中的形态,通过舞蹈采用的编创手法、中心思想的确立、舞者的自我表现、服装设计、舞台背景、音乐等等,赋予其舞蹈艺术实体化,借此用来表现人们内心关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例如舞蹈《爱莲说》《空谷幽兰》等都是运用依托拟物法,将舞蹈动作与古诗词相结合,既展现诗词中诗人的清雅淡逸,与世无争的向往与追求,也赋予舞蹈与众不同的精神意义,支撑了舞蹈主题里的中心思想。

(二)通過动作对比来表达中心思想

通过表演者舞蹈动作中的呼吸、舞姿的变换、方位的转变、呼吸时身体的高低起伏、动作快慢来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舞蹈的表现力、加强作品的感染力,使得整个舞蹈作品框架严谨、内容丰实、连接紧密、引人入胜,突显舞蹈的中心思想与构建的舞蹈形象。作品前期可以通过缓慢优雅的舞蹈动作,温和舒适的背景音乐来呈现故事前奏,烘托气氛;中期通过背景音乐的渲染与动作的结合,将作品推向高潮;高潮中,通过快速的旋转,跳跃等舞蹈动作以及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将整个作品的矛盾与发展渲染到顶点,给观众带来更深的视觉与听觉冲击;结局再辗转回温和缓慢,与之前高潮部分产生强烈对比,同时也为作品画上完整的句号。舞蹈中动作的发展进程与节奏、段落的强烈对比可以有效地向观众传达编导与舞剧的中心思想,同时可以使舞蹈的故事脉络更加清晰,观众的视觉冲击与体验感也更加强烈。

(三)利用舞台的调动来展现情感内容

舞蹈作品除了有舞者的肢体语言之外,还需要背景音乐与灯光舞美的配合,合理地利用舞台空间组织舞蹈画面,是每一位舞蹈编创者与舞蹈演员的必备能力。随着舞者的移动,舞台背景的切换,舞蹈道具的使用,来展现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内容以及中心思想。以大型舞台剧《天鹅湖》为例,通过故事的发展、交响乐的配合、舞者的情绪转换、舞台背景与灯光舞美的切换,将整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形象、思想、情感完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依靠舞蹈表演者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使得舞蹈的整体思想显得更加形象立体,人们可以通过舞者的动作与情绪甚至服装道具的设计来展开想象,为作品情感的爆发拓宽渠道。

三、新媒体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

随着人类文明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出现为舞蹈艺术带来了不一样的活力与色彩。想要了解新媒体舞蹈,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新媒体,一般来说,新媒体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将舞蹈艺术与类似于影像技术、声光舞美等多媒体技术互相结合,利用光影的变化,配合舞蹈演员的动作,营造更为立体、生动的故事背景与人物形象。它的出现,意味着单纯的舞蹈艺术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人的艺术追求与审美,科技的提升带动了人们更高的艺术品位。以杨丽萍的《云南印象》为例,运用各种高科技机械技术、媒体技术来展现该地区的地域自然、风景文化、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内容。通过光影、背景与舞者的配合,真实完整地还原出了云南的风土人情,依托自然,体现自然。新媒体舞蹈不仅将传统舞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更满足了观众对艺术的品质追求,新媒体可以使舞蹈更加的立体、更加的具象化。新媒体的出现还弥补了传统舞蹈的不足,加强了舞蹈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更深一步从精神层面立足于舞蹈的发展与创新。

(一)视听美学与舞蹈艺术相融合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将舞蹈艺术更好更真实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通过影视视角的特殊角度,将舞蹈动作的特写镜头重复组接,以及交代环境的运用,使得舞蹈不再像传统舞蹈一样呈现单一的表达形式,着重突出了舞蹈的视觉形象,配合背景音乐,将视觉美感与听觉美感相互结合一同带给观众。

(二)影像技术与舞蹈动作的完美结合

近些年随着全息影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跨领域与科技相互结合,舞蹈也不例外。在近些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影像舞蹈越来越科技化、形象化。在2016年辽宁卫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金猴闹春》的节目中,六小龄童在美猴王的角色扮演中,利用全息影像技术,与虚拟出来的金箍棒、小猴子、筋斗云等虚拟影像进行了深度的互动,使得六小龄童饰演的美猴王的形象更加突出,更加真实,突显了新媒体舞蹈的整体性、交互性。但如此的影像舞蹈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新媒体舞蹈过于依赖科技等电子产品,通过网络观看效果事半功倍,但是现场观看的效果却会略显枯燥。

四、新媒体舞蹈与传统舞蹈艺术的对比

(一)表达方式的差异

虽然新媒体舞蹈是以传统舞蹈为依托,通过现代技术带给观众更好的视听享受与视觉冲击。但是新媒体舞蹈依然更多依靠现代科技,通过技术合成、背景转化、光影变幻,配合舞者的肢体语言来呈现舞台效果,弥补传统舞蹈所带给观众视觉上的扁平感。传统舞蹈更多地通过舞者的肢体形态来表现传达中心思想。通过舞蹈技巧与舞者情感的表现、一颦一笑来反映作品内涵的情感,或喜或悲、是善是恶、人生的大起大落等等。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表达舞蹈的张力、展现自我、追求更加真实完美的方面有着跨时代的贡献。但有时又过于依赖现代科技,从而忽略了舞蹈本身所带有的传统美感与技巧性,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而传统舞蹈艺术的核心在于中心思想的表达,依靠舞者的肢体来传达无声的语言,来呈现不同的情感思想。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技巧是一部作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物情感的基础表达,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

新媒体技术与舞蹈的结合,可以使人们不再局限于舞台,填补传统舞蹈的视觉空白,利用现代科技更加完整地表达舞蹈作品的背景、情感、思想等等。

(二)寄托情感的差异

人们借由舞蹈,通过网络的传播,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一些正能量的思想、情怀。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大家在网上跟随专业舞者一起学习舞蹈知识、开阔眼界;观看优秀网络舞蹈节目,传播中国优秀艺术文化;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带领患者一起跳舞;由网络发起的抗疫舞蹈《我不怕》,为工作在一线的抗疫工作者加油打气。

新媒体舞蹈的特质更多在于视觉与听觉的冲击,通过特殊的科技手段,尽可能完整地还原场景,使人一目了然,可更容易将人带入作品之中,更加直观地反映舞蹈作品的内涵。而传统舞蹈更多的在于情感的表达,通过舞蹈动作以及舞者面部表情的变化来反映不同的情绪,或喜或悲、或善或恶。新媒体舞蹈与传统舞蹈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空白。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虽然无声,却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五、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舞蹈与新媒体的跨行业合作是成功的。如今,新媒体舞蹈越来越被广大观众所熟知,这不仅仅是舞蹈艺术创作中的里程碑,更是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相融合的一种交互性领域。新媒体舞蹈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舞蹈对于一些抽象化的事物无法表现的难题,通过科技手段将以往无法完美呈现的背景环境、人物特点更加形象更加实体化地带到观众眼前。它使得舞者的动作不再受到局限,利用空间与背景、光影的结合,用新的艺术形式去诠释舞蹈背后所营造的意境,使得舞蹈不再枯燥,增添了更多的视觉效果。舞蹈与新媒体都是一个作品里面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整部作品的失败,这也体现出了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之间的互补性与关联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飞速发展,网络遍布全球的经济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其效果广受好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媒体舞蹈作为一类新兴的视听艺术,除了舞蹈类电视节目还在很多大型音乐歌舞剧中被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跨行业结合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舞台表现的形式之一,新媒体与舞蹈都为对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从整体来看,有了新媒体技术的加持,舞蹈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人物情感、风土人情都得到了更好更清晰的呈现,观众在欣赏节目的时候仿佛身临其境,对优秀舞蹈的传播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而新媒体技术有了舞蹈艺术的支撑,会带给人们更加深刻的视觉冲击,也更加驱使人们开发其他领域之间的合作关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科技领域都对彼此做出了更有意义的贡献。

新媒体舞蹈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科技发展、艺术发展、舞蹈创新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舞蹈艺术的发展方向。新媒体舞蹈的发展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好,在继承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舞蹈作品的创新性,完成同其他领域的结合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锦峰.新媒体舞蹈艺术源流与特质探析[J].黄河之声,2017(03):23-27.

[2]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徐先玲,李相状.主编.舞蹈艺术百科[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4]万春.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认知和解读[J].舞蹈,2017(01):10-14.

(作者簡介:梁金晶,女,硕士研究生,郑州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上一篇:保安公司总结范文下一篇:学校研修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