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范文

2024-07-31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不断发展,许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能否管好人、用好人是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

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

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源。在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当中, 企业是以事为中心,始终强调个人服从组织需要,很少考虑 个人的需要,而以人为本是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 性和创造性的主要要素。同时用人方面要注意能力性质、特 点的差异和能力水平的差异。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 这是一个基本原则。要承认人与人之间能力水平上的差异,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差异原理指的是:具有能力层次的人, 应安排在要求相应能力层次的职位上,并赋予该职位应有的 权力和责任,使我们个人的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企业人力资源问题往往牵涉文化、制度与个人三个层面。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观强调职业管理者应成为人力资源管

理专家。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其各项职责 如招聘、绩效管理、员工保留、培训规划等都需要各主管的

贯彻配合和直接参与。

二、发挥人力资源要把握的重点环节

为了使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人力资源战略同企业竞争战略做到一致

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

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 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

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把员工培训作为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方法

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口

制度。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 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 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 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

业精神。

3、创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运作成本

从而增加了企业收益;二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外提

供有偿服务,逐步演化为利润中心。

4、提高福利

给予员工的福利与待遇、为员工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

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表现机会。

5、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的建 立以及机制的完善。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 确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 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 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激励雇员工作的积极性、主 动性、创造性、挑战性,满足其成就感,营造雇员和企业共 同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旨在使雇员更有效

地进行工作,帮助企业成功地实现战略目标。

6、理解、关爱员工

关爱自己的员工是经营者之本。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只 有做到了让职工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他们具备了充 足的自信之后,才可能与职工们产生内心的共鸣,事业才能 发展;理解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一种欲望,人一旦得到理解, 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更会不惜付出各种代价;人最大的愿 望是自己能得到真诚的关心和重视。笔者认为关心员工要从

两方面:一是关心员工的家庭;二是关心员工本身。

三、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但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尤其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 差距。如何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 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每一个企业所要 面临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几

点建议:

1、首先企业应该要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将人力资

源管理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

2、企业要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地扬弃

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3、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建立多种形 式的系统化的激励机制,重视精神激励。目标设定方面不仅 要体现企业目标的要求,还必须要满足职工个人发展的需求。 物质鼓励是基础,精神鼓励是根本,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使

企业真正留住人才。

4、要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服务。在 我国企业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背景下, 我国企业更应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层次,采取

积极行动,减少人才流失的损失。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1.1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就是将树苗栽种在土里,但在栽种之前要先挖合适的穴坑,把树苗栽种在里面,要充分考虑木苗的直径大小,要使得挖的穴坑能完全容纳树苗的根茎。因此树苗本身带有重量,在栽种后重量会沉下去,导致土壤一定程度的下沉,因此,在挖穴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把穴坑挖的深一点,完全没过茎叶。如果把茎叶露在外面会使得茎叶得不到充分的水分的吸收,但如果把茎叶完全移植在土地里又会阻挡呼吸新鲜的空气,所以要找好适当地位置。根据这几点要求,适合深栽的地方都是土壤比较干旱的,适合浅栽的地方都是土壤比较湿润的。在挖掘穴坑的时候要根据茎叶的大小,边放茎叶边挖穴坑,这样才能找到最合理的土壤深浅程度。在挖掘土壤的过程中要把表面的土壤填充进去,使表层土壤充满湿度。在填土到三分之二的时候要把土壤压的结实些,然后再将土填满,这样做就有效的避免了水土流失。

1.2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将树苗中营养吸收最好的生长最迅速的树苗来进行单独培育。大多数进行培育的地方都是根部,因为树根是传送营养物质的植物器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较少树苗的培育时间,降低培育树苗的生产成本。而且分殖造林法操作是很简单的,只要选择优质的树苗进行培育,那么长出的树木自然也是繁茂的。树苗在最开始生长的时候所需要的养分含量很高,因此要选择好的土壤,土壤选择非常重要。由于这种造林方法所需要的树木质量比较高,因此这类树木的数量也是极少的。要保证在有效的环境下长出最优质的树苗,土壤选择和根茎的选择上都要严格把关。

1.3 枝干造林法

枝干造林法是比较节省成本的造林方法,是把枝干肢解接到土壤中,枝干有顽强的生命力,会自然存活下去。这种方法存活率极高,枝干的自身强大的作用可以使得从母体中带的养分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成长迅速。枝干造林法的运用成本是极低的,大大减少了培育的繁杂,此方法使得造林依靠树木本身的力量得以成长。

2 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2.1 强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为降低生产成本,要尽量减少土地的利用面积,做到在少量的土地上得到大量的树木,合理利用资源。并且在适宜的生长周期条件下,尽可能多的缩短树木的培育周期,这样才能从时间上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选择树苗时候,要选择优质树苗,以利于提高树苗的存活率,从根本上解决树苗的生长问题。

2.2 把树苗推向市场

树种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好的树种,再好的环境也无法培育出参天大树。因此,为了使林业发展更加迅速,应大规模培育优良树种,在林地的选择上,应选择最适合、最恰当的林地。要改变传统的一个小型林地只播种固定树种数量的造林方式,要优化生产结构。市场价值是林业发展的表现,使得多种竞争方式并存,有利于林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营林生产的有序管理。[1]

2.3 加强营林的抚育管理工作

树木幼苗在开始生长时是极其脆弱的,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差。因此,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栽培环境,重视幼苗的抚育管理工作。造林后应对其进行及时的检查,查看是否有折断的树枝压到幼苗而阻碍其正常生长。另外,树木生长会受到病虫草害的危害,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现代林业造林方法也得到了提到和改善,本文主要从播种方法、营林生产管理等方面来详细的说明了现代造林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有些简单有些复杂,对于国家林业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林业的发展,只有增加森林的覆盖率,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雾霾、沙尘暴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要重视林业的发展,运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林业发展水平。

摘要:城市建设离不开林业,为了实现林业的效益发展,提高林业的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必须要把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和营林生产管理进行系统优化。交通道路的建设离不开林业的支持,城市的建设也依靠林业的发展。尤其是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林业造林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完善现代林业造林方法管理,使得林业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都对林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林业的质量不断增强。

关键词:现代林业,造林方法,营林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 黎志华.试论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11):99.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一、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

(1) 经济效益逼迫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不断地对目标加以优化, 从传统的单纯降低成本, 到将成本与效益加以优化组合, 这是需要企业管理者必须从根本上树立成本效益观念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企业管理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高功能全的产品,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来达到获得企业利润的目的。市场的管理, 企业的管理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 就要采取全新的成本效益观念来加以管控, 这是成本控制领域里的首要问题。采用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的价值,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方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增加企业成本管理范围, 建立系统的观念。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产品的技术库存销售, 维修处置, 生产成本都要进行严格的管控, 将这些成本管理作为系统工程加以研究, 全方位的研究成本管理的内容方法等等。产品在企业中的具有的能力, 是有助于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成本管理的内涵, 由物质成本扩展到非物质成本, 包括人力资源环境时间成本等等。

(3) 建立多成本动因观念, 成本动因产生在1987年, 关于产品成本的理论研究, 是针对企业的成本动因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的根本因素。在成本动因中, 通过数量动因批次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和产品动因等等, 进行归类, 分析出各种成本动因的基础, 寻找成本控制的途径, 以此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目标。

(4) 建立零缺陷的全面质量管理观念。质量管理的范围相对来说较为狭隘。在传统的质量管理观念中, 对于生产产品的产质量加以重视, 但是对于产后的销售服务质量容易进行忽略。质量管理观念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遵循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 对于质量标准不断变化的特征加以重视, 进行必要的定期的质量检验, 通过检验能够保证质量, 专业的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检验工作, 并且通过自检和互检的方式进行检验的工作, 将产品的缺陷在设计阶段及早发现, 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保证质量管理, 达到零缺陷。这种观念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观念。它采用全过程全员的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从产品设计到研发, 再到最终生产出来, 产品的缺陷是被消灭在最初的萌芽阶段的, 不必等到产品结束生产后, 发现了问题, 再重新返工了。

二、成本控制的改进方法

传统成本控制方法是以产品为中心, 而采用现代化成本控制方法, 要将成本管理作为关键, 应用标准成本制度, 在标准成本制度下, 满足标准成本的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管理人员要将实际绩效和标准绩效差异进行区分, 得到的数据可以作为奖惩人员的重要依据。通过技术的更新, 标准成本制度的控制功能还存在着。但是在此基础上, 必须要从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符合社会需求多样化等角度, 对生产方法加以改进, 贯彻标准成本的重要条件, 就是注重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批量化, 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相应的改变后, 要与现代成本管理相对应, 现代化成本管理模式, 方法包括:

(一) 价值链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在1985年由波特教授提出, 价值链指的是企业职能的系列功能, 作用在产品和服务中, 从研究开发到设计生产, 再到营销分销顾客服务, 一系列的企业价值链的基本价值活动, 都体现出产品的价值来。企业的作业流程, 必须以价值链为中心进行改造, 强调企业的内外部顾客关系, 协调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关系, 强化各种作业, 各种生产销售环节, 消除作业列中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 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

(二) 成本动因分析方法

对于成本动因进行分析, 是传统的企业作业观念基础上进行的微观层次的执行性成本动因和整体成本定位的结构性成本动因的改进, 包括每项生产经营活动中, 作业动因和最终产出的动因, 把资源成本分配到经营生产活动中, 进行资源动因和作业的基本数据的分析, 反应和改进作业效率, 分析资源动因, 进行结构性成本动因的分析, 体现在具体的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规模经济学习, 生产能力利用联系整合自主政策制定等结构性成本动因, 可以从深层次上, 对企业的经济运行影响。

(三) 产品生产周期成本法

这种方法使得整个产品从研究开发, 一直到产品废弃, 全链条的成本和生产周期成本的计算。产品生产者为了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必须要促进社会价值链的持续改进和优化。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强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社会进步。

三、结语

现代企业的生产者必须经过研究和开发, 将各个阶段加以开拓和创新, 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生产者对于成本的控制增强了, 产品的功能提高了, 使用者的满意度也增强了。产品生产者得到了成倍的效益, 全面提高经济优势, 而且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改善了生产过程中劳动条件, 减少了环境污染, 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者用较高的生产技术可以生产出更为先进的产品, 而且最终提高了产品的社会效益, 促进社会进步。

摘要: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策略亟待加以深入研究。由于企业在竞争方面愈演愈烈, 通过成本控制的方法加强成本管控, 需要企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优化。对于企业自身来说, 这也是发展必然要具备的能力。本文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 希望对于强化企业现代化管理, 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许良书.探究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方法[J].时代金融 (中旬) , 2016 (8) .

[2] 冯亚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刍议[J].时代金融 (下旬) , 2016 (2) .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职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2、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

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

3、对工人和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同

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

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4、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5、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二、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1、人员。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2、设备。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

3、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4、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怒、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5、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6、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三、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1、抓干部的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干部要把研究本单位(部门)安全生产基本特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2、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

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

3、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1)方针:“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2)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3)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

4、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1)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在化工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

(2)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3)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2个子系统,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

(4)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5)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企业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6)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四、结论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范文第5篇

税收筹划在国外并不鲜见,对此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了。而在我国由于法律法规政策的滞后性和人们认识程度限制性等原因,则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内容体系尚不成熟,只是近几年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了解实践和关注。

1 税收筹划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税收筹划也称为纳税筹划、纳税计划、税收策划、税务计划。在西方发达国家,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而在我国,税收筹划仍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人们对税收筹划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需求,但也存在着一些疑虑和顾忌。对税收筹划的概念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税收筹划的内容既包括节税也包括避税和税负转嫁;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筹划仅仅包括节税。通常把只包括节税的税收筹划称为狭义的税收筹划,把既包括节税,也包括避税和税负转嫁在内的税收筹划称为广义的税收筹划。但在税收筹划的实务操作中,节税与避税难以严格划分,因此狭义的税收筹划与广义的税收筹划并没有显著的界限。另外,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遵循合法原则、有效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这是税收筹划取得成功的墓本前提。

1.1 合法原则

税收筹划必须遵守税收法律和政策,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保证所设计的经济活动、纳税方案为税收主管部门所认可,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并承担法律责任。例如,财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法为准,这不但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而且中国税法也是这样规定的,纳税人必须遵守。

1.2 有效原则

纳税人对有关交易行为所进行的税收筹划,一定要达到预期的经济目的,同时优化税收,节约税款。这就要求决策者具有税收筹划意识,对日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安排保持机敏的判断。另外,有效原则还要求所进行的税收筹划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不是为了筹划而筹划,当税收目标与企业目的发生冲突时,应以企业目的作为首要选择,这样也易于被税务主管部门所认可。

1.3 成本效益原则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理财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接受和运用。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即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也就是说,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一个企业一旦从事了生产经营必然要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如果向他提供一份筹划方案,可以让他免予缴纳任何税款,只要他把经营业绩控制在起征点下就可以了,但这项税收筹划方案是合理的吗?当然不是。这个企业的税收负担虽然为零,但其收益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种方案自然不是令人满意的筹划方案。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换取税收负担的降低明显是不可取的。可见,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税收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

2 企业财务管理下税收筹划的方法

税收筹划是一项实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业务,涉及财务决策、会计核算、投融资、生产、经营以及法律等多个领域,如果脱离具体的实际情况谈税收筹划,显然是行不通的。但是,具体的实际情况需要理论的指导,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有必要对税收筹划的方法作一些了解。

调整成本法。调整成本法是指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合理调整,抵减收益、减少应税所得额以减轻企业税负的节税方法。成本的调整应根据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适当处理,决不能乱摊成本,乱计费用。调整成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存货计价法、折旧计算法和费用列支法。

收入控制法。收入控制法是通过对收入的合理控制,相应减少所得,减轻或拖延纳税义务以减轻企业税负的节税方法。这里必须明确,收入控制是根据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的合理财务技术处理,主要由以下途径来实现:利用公允的会计方法或准则设定收入时点;利用税收优惠,控制所得实现时间;控制应税所得额,以合法降低累进税率条件下得应纳税额。

运用低税环境进行税收筹划。选择低税区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技术开发区。低税区税收优惠政策之一是降低税率,减少纳税环节,优化税收环境。不仅给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条件,而且为企业创造了税收筹划的便利。此外,产业倾斜政策也给企业投资提供了政策选择和税收筹划的机会。

3 企业财务管理下税收筹划的应用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下税收筹划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筹资的税收筹划、企业投资的税收筹划、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和企业利润分配的税收筹划等方面,以下将对企业筹资的税收筹划进行详细介绍并举例说明。

企业筹资可以选择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两种方式,两种不同筹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后果。筹资时影响税收成本的是筹资费用在计征所得税前的扣除问题,即两种筹资方式各自的资金成本率在计算所得税时的反映是不同的:借入资金要按照规定到期还本付息,但其支付的固定利息在税前列支,从而达到抵税的作用。权益资金具有长期性、安全性,不需要支付固定利息,它是以股息形式从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中支付的,不具有抵税的作用,这样就使得权益筹资的成本一般会比负债筹资的成本较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下的税务筹划,企业的税务筹划欲望在不断增强筹划意识也在提高,而且随着我国税收环境的日渐改善和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增强,税收筹划更被一些有识之士和专业税务代理机构看好,不少机构己开始介入企业理财中的税务筹划活动。目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减免税政策仍然有操作空间,即使现有的减免税政策也没有完全到位,没有利用好,这是当前企业理财中税收筹划的最主要部分,也是最大的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下的税收筹划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明显。

摘要:税收筹划是指这样一种经济活动,即纳税人通过对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等事项的预先安排和策划,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达到税收负担最小化。本文先从税收筹划的产生和发展谈起,并进一步阐释了税收筹划和企业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而后文章用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税收筹划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活动及利润分配等财物管理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最后,论文根据我国财务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若干税收筹划应该注意的问题。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范文第6篇

1、 企业系统的基本资源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和信息。

2、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3、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 为限

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4、 控制的类型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5、 战略的四个构成要素: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6、 要判别一种能力是否是核心竞争力,只需要看期是否满足四个标准,即它是有价值的、稀

有的、难以模仿的及不可替代的。

7、 经营战略也称为一般竞争战略,共分为三种,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

略。

8、 市场营销观念先后有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9、 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导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10、 生产过程的特性主要有:生产技术特性、生产过程特性和产品、工艺的标准化程度。

11、

12、 企业的产品组合具有一定的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性。 长期筹资方式主要有:投入资本筹资、股票筹资、债券筹资、长期借款和融资租赁。

二、多选

1、 P3 企业应具备的条件:(1)企业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有自己的名称、办公和经营场

所、组织章程等要素。(2)企业应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3)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等领域。

2、 P7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 P19 按照企业内部生产力各要素所占比重,企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

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4、 P163 一般来说,企业的战略可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战略、经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

略。

5、 P165 企业的宏观环境分析采用PEST分析法,即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与

自然因素以及技术因素。

6、 P167 企业的行业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

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7、 P201企业目标市场选择的五种模式:单一市场集中化、选择性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市

场专业化和全面进入。

8、 P273现代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1)生产流程表,规定各种产品或业务的工作程

序,由原材料投入起至产成品出产为止,对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详细情形加以确定。(2)生产时间表,记录各种工作的必需时间,制成成品所需的时间。(3)生产指令,根据生产时间表,向各部门及各机器分配工作的命令。

9、 P308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运转方式和科学的工作程序。(1)计划阶

段P,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和措施方案的阶段。(2)实施阶段Do,根据预计目标和措施计划,组织计划的执行和实现。(3)检查阶段Check,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将结果与目标衡量,找出不足。(4)处理阶段Action,针对执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处理问题.

10、 P365 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有:(1)以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2)以利润最大

化为目标(3)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4)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三、名词解释

上一篇:巡察整改工作综合汇报范文下一篇:乡村振兴推进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