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赏析论文范文

2023-09-16

数学文化赏析论文范文第1篇

数学文化赏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数学文化是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教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数学文化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和科学领域,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而发展,为今天的生活发展奠定基础,为生活增添辉煌。

[关键词]数学文化 数学教学 实践与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向学生传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概念、命题等。注重的是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和解题的演练,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体系、文化内涵的认识。数学在学生心中只是一堆数字和公式,它抽象、深奥甚至神秘。是“一种符号的游戏”,给学生造成了数学课程是枯燥的,使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导致数学素质教育不能全面、正确的贯彻落实。

随着人们对数学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数学教育应具有‘文化素质教育’与‘数学技术教育’的双重功能”,“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然而,如果这种认识仅仅停留在学术的、理论的层面上。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就只有潜在的意义,不能自然而然的成为一种教育效果而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关于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正如张莫宙教授所强调的那样,“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和世俗的人情味”。将数学教育提升到数学文化教育的层面上去。

一、数学文化的涵义

文化从字面上理解,即为文治与教化,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具有的书本知识。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也有些学者认为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数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最新定义:“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就是说。“数学的对象绝非物质世界的自然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由此可知数学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数学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由美国著名的数学史学家M·克莱因在其三本著作《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和《数学——确定性的喪失》中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刻的阐述。美国学者怀尔德在其著作《数学是一个文化体系》中提到数学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并可被认为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数学教育家黄秦安也认为“数学文化可以表达为以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知识、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精神与物质功能的动态系统。其基本要素是数学各个分支领域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对象、各门自然科学、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广泛的社会生活”;郑毓信认为“数学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张奠宙认为“数学文化应当‘文而化之’”。数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包括数据的历史、应用及趋势,体现了数学的社会需要及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

二、数学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结晶,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以及高度的概括性,是人类特有的智慧的一个表现。数学源于实践、源于社会。

在数学和实践的关系上,中国的古代数学,多半以“管理数学”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丈量田亩、兴修水利、分配劳力、计算税收、运输粮食等国家管理的实用目标。从古代的甲骨文中就可以看到,已经使用了十进制计数方法;为适应农业的需要,将“十干”和“十二支”配成六十甲子,用以记年、月、日、几千年的历史说明这种日历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因此,从文化意义上看,中国数学可以说是“管理数学”和“木匠数学”,存在的形式则是官方的文书。古希腊的文化时尚,是追求精神上享受,以获得对大自然的理解为最高目标。数学是“人的精神的自由创造”,数学的一切发展都不同程度的归结为实际的需要。数学家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必定会在问题的提出、方法的选择、结论的提示等多方面受到实践的指引。脱离了实践,数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森木。

数学在实践的应用中受到实践的推动,获得一种动力,这种动力超出直接应用的界限使数学又得到发展,再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人类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把自然界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发展规律,用数字、公式和图像简捷明快的表现出来,给人一种独特、对称、严谨以及和谐的美。古代许多著名建筑物的造型均由数学中的不同曲线组成,我国赵州石拱桥就是以抛物线为基础建筑而成,由于跨度大,弧形平缓,桥面坡度小,车辆通行方便。它的体形轮廓雄奇壮观,构筑出流传百世的艺术之作。旧金山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所用的双曲抛物面设计,一个双曲抛物面是抛物面(一条抛物线绕它的对称轴旋转)和一种三维的双曲线的结合。

高科技的发展对数学的需要非常强烈,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学习数学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认识自然和社会,更好更快地适应日常生活与工作,理解并适应周围世界,利用数学可以准确、迅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去创新,服务于社会,发展于社会”。学习数学不止是为了求真、求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数学,能够不断地塑造自己,使自己成为更高尚、更丰富、也更有力量的人。

三、数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是由音符,图像以及大大小小的、形形色色的物质组成。我们要创造合理的世界图像,去获得日常生活中的安定和谐,“认识宇宙也是认识人类自己”,宇宙是合理的、简单的、有规律的,是可以认识的。数学正是不断追求最简单、最深层次的宇宙的根本。用简捷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复杂的事物、理解变化的客观规律已经随处可见。数学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这种思维方式是数学的外在表现。而实质上,它也与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领域一样,其自身的发展受到不同时代的精神、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思维,影响一个民族文化的进步。从刀耕火种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四大发明到宇宙载人飞船、从祖冲之的圆周率到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从中国人喜欢的吉祥数字6、8、9到黄金分割0.618,从柴米油盐到高科技领域,无处不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数学领域发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数学建模活动,是以数学知识和方法为基础,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安排,其内容取材于实际,方法结合于实际,结果应用于实际。建立数学模型过程的实质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将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通过信息的截取、分析、综合,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表述出来,然后

对该问题进行目标辨识与定位,对全局与局部的系统思维,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求解得到的结果返回到实际对象的问题中去,作出恰当决策,指导经济工作、生产活动等。

数学和文学的思考方法往往是相通的。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小说里有多少真实,有多少虚构?这里不去评论,而引导小说展开的一条主线则是数学。年迈的馆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自己摆成达·芬奇名画《维特鲁威人》中的五角星形的样子,这种五角星形,正是从古代希腊流传下来的“神圣几何学”的一种标志;馆长蘸着自己的鲜血写下的一组数字“13-3-2-21-1-1-8-5”,经过重新排序正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这个数列揭示了大自然中许多数学奥秘,如花瓣的瓣数、向日葵的花盘、鹦鹉螺的螺旋形躯壳等等;而且这个数列又引出了著名的黄金比例0.61 8 1数学有“对称”,文学有“对仗”。对称是一种变换,变过去了却有些性质保持不变。对仗无非是上联变成下联,但是字词句的某些特性不变。王维诗云:“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明”对“清”,“月”对“泉”,都是自然景物,词性不变。变化中的不变性质,在文化中、数学中,都广泛存在着。数学中的“对偶理论”,拓扑学的变与不变,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作为一位数学家,M·克莱因对数学有着列深的理解,他感受到“在人类文明中,数学如果脱离了其丰富的文化基础,就会简化成一系列的技巧,它的形象也就被完全歪曲了。总之,数学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思想解放,提高和丰富了人类的整个精神文明水平。因此,数学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著名数学家霍格本曾经说:“数学史实际上是与人类的各种发明与发现、人类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人类的信仰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数学家庞加莱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要想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割裂历史来研究数学是不可想象的。

四、数学文化要渗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著名数学家李大潜院士指出:“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数学文化积淀的主要阵地是教学。把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把数学文化知识生硬地加到数学课中,而是使其与数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1.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数学文化观

教师的数學文化素养是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数学看成是数学知识的汇集,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数学知识的教学,传统数学观念只重视数学的实用价值、形式训练的价值,而忽视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我们应当更新数学教育观念,把数学看成一种文化系统,把数学教育看成数学文化教育,把数学课程放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现代的数学文化观念,进而将数学文化带到实际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去。这种全新的数学教育观念更注重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注意从生活的例子中找回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和观念,从而适当地降低“硬数学”(数学知识、数学技巧、数学能力等)的要求,提高对“软数学”(数学思想、数学观念等)的要求。因此,数学文化教育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更宽广的知识面,应该熟悉数学史、数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数学文化观。

2.优化数学课程内容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应对其内容的选取进行改革。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某些数学史料和有关数学家的生平与创造性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都是在成功与失败、认识与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发展起来的,科学上的每一步都是科学家刻苦钻研、不懈努力的结果,这对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大有好处的。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只注重知识、能力,而忽视文化价值。例如,非欧几何的发现是数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可以看成是现代数学的开始,它的建立打破了欧氏几何关于空间的绝对真理的神话,是人类理性精神的伟大胜利,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数学内容的选取应当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结合日常生活的普遍文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文化、提高数学文化素质。数学教育只有建立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数学才能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化。因此,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生活、社会与科学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不仅要反映数学自身内在的知识价值,还要反映出数学作为方法、思想、思维、精神、语言、工具的文化,重视数学史料的教学,强调从日常活动中引出数学内容,删除那些与社会需要相脱节、与科学发展相背离、与实现有效的智力活动相冲突的内容;同时,在突出思想方法、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下,增加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则、图论、运筹等知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值得借鉴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数学教育的改革目标和内容,强调数学交流,把数学作为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的交流信息的手段;强调数学发展人的一般能力的价值;大多数国家倾向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那些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如实验、猜测、模型化、合情推理、系统分析等。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以数学文化关怀人,以数学精神培养人”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本质涵义在于数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数学文化下的数学教学应着力于数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倡导探索型和发展型的教学,学生也应改变那些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应积极地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进日常生活,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可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决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真体会数学知识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总之,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

数学文化赏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欣赏教育;实践探究

素质教育始终是我国的根本教育方针,并围绕这个教育思路来进行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改后高中数学学习通过欣赏教育方式的引入,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揭示数学科学的知识,并通过这种欣赏教育的实践来实现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教学目的。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纳入数学欣赏教育的有效实践,将有效促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一、加强对课堂教学中数学欣赏教育的渗透力

一般情况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学习场所是课堂,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践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并在课堂上对数学欣赏教育进行渗透和教学,适时地将数学欣赏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渗透融入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来,尤其一些较为抽象和理论化的数学定论,将其与之进行有效的关联性融合,而且可穿插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典故或是故事来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有趣性。例如,在讲函数时,教师可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渗透笛卡尔进行心形函数的故事来给学生讲解,克丽丝汀收到笛卡尔的信没多久就解出来了,用的就是直角坐标图。当θ=0°时,r=a(1-0)=a……A点;当θ=90°时,r=a(1-1)=0……B点;当θ=180°时,r=a(1-0)=a……C点;当θ=270°时,r=a(1+1)=2a……D点。然后,将这四个点用弧线连接起来,就形成一条有名的心脏线。这个过程通过渗透这种具有典型函数相关的知识性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有趣性,促进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欣赏教学

教育的根离不开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联系,并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意识到数学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价值。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欣赏教育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并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来做好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教学,让数学的抽象性学习转化为与学生贴近的生活化。比如学习双曲线这一课的内容时,老师先通过课前学生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知识介绍,然后让学生知道双曲线性质和有关定义,然后老师要善于结合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关双曲线的事物来进行引导,例如在广场的两边各放一个喇叭,若其中一人站在广场的中间,当其听到第一句喇叭声传至耳朵后,0.5 s后听到下一句,这是由于两个喇叭之间的距离与耳朵位置有间隔,所以形成时间差,老师在此时提出质疑,问:广场中间这个点是否是唯一的?如果变换位置,是否还会得到相类似的情况?这样就结合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来与书上的知识进行渗透结合,有助于教学获取良好效果,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增加学生参与到数学中学习的积极性。

三、适当而有效地开展数学欣赏课

开展数学欣赏课能有效地让数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抽象知识更加具象化,能让学生不断在数学学习中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有趣性,并不断开发自己数学学习的潜能,并不断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兴趣和爱好,观察并与学生交流,然后结合其他学科和实际学生数学学习掌握的情况来开展数学欣赏课。例如,数学教师了解每个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将数学教材知识中的具体知识内容与极具趣味性的学习资料进行科学整合,并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数学欣赏课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和掌握更多数学学习的技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探索和创新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并让学生意识到高中数学学习的有趣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充分体现高中数学欣赏教育实施的价值和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龙生.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欣赏教育的实践[J].教师,2014.

[2]周翔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欣赏教育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

注: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专项课题(渝教规办[2015]6号)《人教版初高中数学课标教材中旁白的功能价值与教学应用研究》(2015-JC-041)。

数学文化赏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文化;融入

一、關于数学文化

数学是文化这一学术观点,最早是美国数学家怀德尔在他的著作《数学概念的进化》与《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中进行阐述。他认为:数学是由内驱力和外驱力共同相互融合作用,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文化体系。数学文化既具有文化的共同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数学本身独特的特性。数学文化内容涵盖两方面,首先,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所研究的内容是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数学文化与整个人类社会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数学本身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它必然研究数学本身的发展过程,以及数学本身内部结构等问题。[1]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它发展变化不断丰富着人类文化的内涵,促进人类文化继续向前发展。同时,人类文化也为数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丰富的内容,促进数学发展不断上新台阶。数学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它反映的是人类一种不断探索精神。人类的现代文化离不开现代数学文化,一个不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民族。[2]数学如此重要的文化价值,长期以来,我们数学教师对此却认识不足,往往将数学教学束缚在单纯的数学学科狭小的圈子里,把数学教育等同于数学知识传授,在现实数学课堂教学中缺乏文化观念,有的甚至将数学与文化对立起来,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一)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快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是当代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如果我们的教育一味强调科学素质教育,忽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教育就会沦为职业培训班,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技术的机器人,而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对国家建设有能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就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数学对人类的发展不仅仅具有实用的工具性价值,还具有促进人类发展所需的文化价值。正是数学这一真善美的特性,使得个体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可能。所以,数学教学就要坚持数学学科教育和数学文化教育两手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对学生完美人格形成,综合素质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现代社会所需求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个体在整个教育中突出的主体性,激发个体的创新性和自主性,把社会文化内化为个体的主体结构的内容,他们要有新思想,会求知、会创造、会生活、会生存,教育要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有创新价值的全面发展人,这是当今教育的主要目标。积极倡导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充分融合,重视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会贯通。进一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不仅使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更要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丰富的情感。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強调数学文化价值,要求从文化层面来理解数学的存在、影响和教育作用,数学教学过程要体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应渗透数学文化,体现人文精神,坚持数学科学教育和数学文化教育并重,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科学价值的同时,探寻数学的人文价值,懂得数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使学生在数学科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知识融会贯通的宽阔视野下,开启心智,养成求真务实、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习惯和精确严密的科学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这才是数学教学终极目标的关键所在,这一教育目标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三)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数学文化蕴含着比数学知识更丰富、更深邃的内涵和价值,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是纯粹的数学知识所无法比拟的。数学文化的核心灵魂是数学精神,包括严谨的办事风格、缜密的思维习惯、理性的协调能力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除了接受数学专业知识与科学教育之外,还要拥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教师要把数学文化与数学精神融合统一于数学教学中,在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数学所特有的严谨自律、理性求是、开拓创新等数学人文精神以及数学兼有哲学的崇高、美学的优美,用智慧和激情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中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体会数学本质的真、善、美,用理性严谨的数学推理,发现蕴含在生活中的数学文化的美学魅力,用务实创新的数学精神,诠释数学文化的艺术真谛,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推崇数学严谨理性精神与独具特色的文化气质,从而让学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去审视社会、思考人生,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无疑将起重大作用。数学教育既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教育,又是一种人格的教育,它能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坚忍不拔、百折不饶的拼搏精神;坚持真理、不懈追求真理的执着的意志;以及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社会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育,学校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能否实现数学专业教育与数学文化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对人才的文化素养、全方面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文化教育的群体,他们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无疑是社会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大学生的培养及其发展必须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高等教育最高的要求。他们文化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潜力。现代社会数学技术的触角已经敏锐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要不断提高数学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数学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融合创新,促进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数学文化与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将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强有力的助推器。只有加强大学生全面文化素养的培养,才能担负起国家昌盛繁荣的重担,成为现代社会优秀发展的建设者,成为现代社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有力保障。

二、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目标片面

在当今现实社会背景下,功利主义、工具主义思想在数学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师在片面追求数学知识掌握目标的过程中,在教学设计时更多的考虑,选择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利用怎样的传播方式等来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才会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目前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重视旧知识的复习引入,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传授新知识,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单一,课堂结构呆板。这基本模式,也是大多数教师在学生时代学习数学的模式,这模式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牢固掌握,但由于过分重视数学知识学习,过分强调数学的工具作用,往往忽视数学文化传授,教学应以培养有数学素养的人的这一目标,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被架空、被弱化,使得数学文化长期以来成了一种看不见的文化。

(二)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考试是目前数学教学唯一的评价体系,而书面考试只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却无法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素养等方面,也不能全面反映一名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数学教学的评价体系不能单一化,而应当多元化。数学教学评价既要重视考试结果,又要重视学习过程,还要重视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各方面综合因素。数学教学正确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对现行数学教材的评价;其次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再次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最后是对学生在社会上适应度的评价。

(三)教师数学文化素养欠缺

由于长期过细的专业划分,使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狭隘,数学文化素养匮乏。因此,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教师对数学学科发展对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对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对数学的美学价值、对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以及数学的社会需求等数学文化价值认识不足、挖掘不深。尤其对数学课堂具体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文化价值缺乏深刻剖析,数学知识传授与数学文化教育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感到空洞,对数学文化的价值感觉得可有可无。另外,数学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法,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系统性、实践性,很难联系数学文化的社会实际进行探讨和讲解,使得数学讲授没有吸引力,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文化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四)数学文化教学经验不足

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在课堂有机融合,这对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整合知识能力,还需要教师有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的教学技巧。目前,数学教师教学水平还未能达到这一高度,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但目前的教育培训,还是采用传统的专题讲座的理论教授方式进行,缺乏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在课堂有机融合的具体的实践操作范例,无法让教师形成感性认识的经验体验。另外,教材史料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数学文化教材史料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在数学文化内容的介绍上,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对国外数学知识、数学史、数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数学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等方面介绍不多,而且缺乏系统性,而且呈现方式单一,以专题内容介绍、纯文字描述等形式呈现居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少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现代教育技术途径,无法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教学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数学文化的教育理念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引导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对学生数学文化教育引起高度重视,明确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不仅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学校教师必须矫正目前盛行的急功近利教育观,旗帜鲜明地倡导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并重、数学知识传授与数学文化提升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数学教育思想、教育目标、评估等方面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做法。在教育目标上,由原来只注重提高学生数学专业知识的单一目标,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在教育内容上,把传授数学科学知识和认识数学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掌握必要扎实的数学知识,而且提高学生良好综合数学素养。

(二)建立科学的数学文化教育体系

科学的数学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学生数学文化全面提升的关健。数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资源优势等,加强数学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构建科学合理数学课程体系。在培养目标上,要充分考虑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将数学文化教育纳入学科培养目标,在正常的数学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构建多样化数学文化教育课程體系。在数学学科建设上,要实现多层次的结合,要和专业结合、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要和社会生活结合。发展数学科学与数学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新教学模式,注重数学科学与数学文化两种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教材建设方面,组织数学专家学者编写数学科学和数学文化相结合,适应当前数学教育需求的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编写富有特色的数学文化校本教材。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建立相关数学文化教育网站,设置数学文化栏目,制作数学文化多媒体光盘、光碟及视频等,实现数学文化开放性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数学学科和数学文化相互融合的教学规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探讨交流中,自我构建数学学科与数学文化相融合的知识体系;在教育实践方面,教师应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的理解和内化。建立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数学教育的评价方式,把数学课堂考察、实践调查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真正的数学文化教育的评价机制。

(三)营造浓厚的数学文化教育氛围

学校环境对学生数学文化的养成、全面素质塑造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数学教科书无法取代的。加强校园数学文化建设,注重数学文化的积淀与数学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建设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着力于校园整体布局的同时,把数学文化宣传加入其中,精心设计和布置具有浓厚数学文化环境,让数学文化精神、数学文化价值蕴含其中,使学生在充满数学文化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启迪和同化,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养。图书馆增加数学文化类书籍的数量,举办高质量的数学文化学术讲座,开阔视野,贯通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四)提升教师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教育要全面实施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的有机融合,首要条件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坚持自身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要建立数学教师队伍培训制度,设立专项数学教师培训资金,用于教师培训,有计划地进修深造,以实现数学师资队伍的高素质化。另外,要加强数学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的科学合理构建,根据数学学科建设、数学课程建设的需要,引进一批来自不同学校,接受过不同的数学文化熏陶,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的高素质教师,在同一学校逐渐融合生成,形成混合数学文化教育优势,产生一种深厚独特的数学文化教育精神,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数学文化培养,使他们具良好的数学文化素质,提高他们数学文化的践行能力,把数学文化教育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活动中,用自身的数学文化精神去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M·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张祖贵,译.上海:复旦学校出版社,2004,4.

[2]齐民友.数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2-13.

数学文化赏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新课改在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数学文化,进而让学生掌握和明确数学文化.本文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分析了数学文化渗透的策略,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文化,策略

一、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渗透的情况

(一)新课改促进了数学文化渗透

新课改是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一部分,数学文化是经过长期积累和归纳总结而产生的数学品质和思考[1].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更好地体现数学内在含义.新课标对数学文化的价值进行了明确,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历史、趣味内容、数学家故事等对数学文化含义进行体现.也就是具体的数学教学时,展现数学文化,拓展思维,提高学生整体能力.

(二)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情况

21世纪,很多国家都以数学文化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制订课程标准.我国对其很关注,可因数学文化概念进行清晰界定比较烦琐,数学教师也无法准确把握,只有比较浅显的了解,不能有效把握具体教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课堂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数学文化.所以,教学时,数学教师关注数学基础知识讲授,不重视数学文化内涵,导致数学教学欠缺文化教学内容.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对其有效渗透具有促进数学教学的作用.这样的教学,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文化韵味,可以体现数学文化内涵,这是现代数学教学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有效渗透数学文化方法和策略

(一)根据数学史了解知识形成过程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其中,数学历史是能更好地实现文化渗透的媒介.数学史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进行数学文化渗透,对学生合理指导,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含义.数学教学结合数学史实施教学有很多实际例子,如,教学“分数的产生”知识时,教师探寻古代数学知识,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人测量石块的图形,教师进行讲解介绍,古人用结绳方式进行长度测量,石块的长度通过绳子结数计算,不够一结时,不是整数,就用分数表示[2].再例如,学习“角的度量”知识时,教师组织学生,把自己当作研究者,研究度量的产生,选择相应的度量工具,接着对度量标准实施统一,再进行度量工具创造.这样,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文化具有的含义和魅力.

(二)强化思维锻炼,体会文化含义

数学史有关内容可以帮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渗透,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媒介可以实现这样的目的.数学史属于数学文化,但是数学文化不全都是数学史.发生相应的数学问题,以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和解决,这种思考方式包含正确思想,蕴含高尚品格,这些都属于数学文化.所以渗透数学文化的过程中进行了数学思维锻炼.例如,数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思想是重要思维方式,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能够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和学习中更好地体现出来,同时,也是数学文化的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知识点进行有效点拨和引导.比如,习题“1+2+3+…+9”的计算,可以和梯形相结合,研究相应的计算方式,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时,可以用长方形纸进行绘画和涂抹,研究相应计算方法……每个教学环节实施相关思维渗透,使数学课堂具有趣味性和文化性.

(三)以数学情感显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在研究数学知识时形成的人格品质、思想情感等都是很好的数学文化形式.例如,小学数学教材当中的“你知道吗”的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实施引领,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对生活的益处,明确数学知识奥妙,了解数学大师所做的数学研究贡献,进而调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创新等,这些更好地体现了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所以,教师要有耐心,要对相关知识精心设计并进行实际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文化魅力.教师要组织学生亲自操作和训练,明确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有效把握数學知识和技能,以数学情感和品格作为教学重点,进而显示数学文化魅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文化的渗透不能仅仅是在一些特定课节进行,还要重视在数学模式和风格当中进行有效体现.数学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修养,深入分析和研究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含义,学习和掌握其含义,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对数学知识充分理解,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增加数学课堂的文化性

【参考文献】

[1]张秀华.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96.

[2]张峰,靳燕鹏.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以负数的认识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7(5):138-142.

数学文化赏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指出高职院校的数学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对高职院校数学文化建设中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笔者的亲身经验,对高职院校的数学文化建设之课程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职院校课程教学

文化可以揭示数学的本质,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也被一般人知晓,但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多数人并不了解。数学需要借助文化的翅膀进行普及。[1] 现今的高职院校“重专业,轻基础”,大部分的基础课程没有被重视起来,而数学只是其中一员。要让大家认识数学并将数学的作用发挥出来,需要借助数学文化。

未涉及数学文化的高职数学课程过于枯燥,传统的高职数学课程重点介绍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等,很少涉及数学文化,让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太少,距离太远。当学生发现数学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他们不是不爱数学,而是不知道学了这个有什么用,對学习的目的是迷茫的。而一旦了解了其中的作用,他们的兴趣也就有了,动力也就由内而外的产生了。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这个有什么用,而是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发现其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融入数学文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学独特性使得融入数学文化的数学课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辅助人文学科的教学,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提供一些有益的补充。[2]

现今高职院校的数学文化建设之课程教学主体的现状:

1.教师:现行的高职数学教材体系中忽略了数学文化的渗透,迫使一线教师除了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外,还要不断查找渗透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无形中增加了教师教学的任务和难度。调查发现,部分高职数学教师实质上也想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但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紧张的课时安排,使得他们根本无暇思考,只能不断的向前追赶教学进度。因此,很大一批一线教师不愿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2.学生: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大多数学生所学内容完全是以考试为中心,其他的漠不关心,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而高职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只注重解题与题型练习,缺乏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也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热情。这种被动式的学习,不但不能让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价值,更不会主动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总而言之,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无用的。[3]

即使认识到数学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就其现状而言,高职院校的数学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将数学文化引入到高职数学教育中,也伴随着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该如何丰富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如何调整现有的教学安排?引入多少数学文化合适?如何恰当的引入数学文化才不会与教学大纲相违背?这些问题都必须合理的解决,才能让数学文化建设顺利的在高职数学教育中开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的数学文化建设之课程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介绍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将数学文化教育融入常规的高等数学课程,注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改革,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4] 基于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1、在教师的培养上渗透数学文化素养。即师范院校的课程中开设渗透数学文化的相关课程。使一线教师在自身的学习生涯中有数学文化的熏陶,在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中也渗透数学文化相关内容,及时提高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化底蕴直接决定了其驾驭课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能力。

2、教师要发现并收集生活中与数学文化相关的事或物。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在课堂上适当地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以后生活中常用到的工具,更是一种逻辑思维培养的有效载体。

3、融入数学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深度,通过介绍与分析相关数学领域杰出人物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之美。

4. 开设“数学文化赏析”课,将学生多年来学习的数学知识上升到观点、精神、方法、思想的层次上,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反观数学发展中的规律。

5.数学建模是目前的高职学生所接触到数学最直接的应用,高职院校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用一节课给学生介绍了某一年的数学建模竞赛题目,学生都不可思议数学竟能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积极性较以往大大提高。

高职院校的数学文化建设离不开课程教学,而数学文化要想恰当融入课程教学中不是由教师随心所欲,要遵循以下原则:(1)自然性原则。教师要对数学知识理解透彻,要能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不断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文化,才能在教学安排中游刃有余,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2)选择性原则。在数学文化内容的安排上要选择在数学发展史和数学思想方法上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不能无选择的全盘照搬。(3)客观性原则。所选用的数学文化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4)多样性原则。数学文化融入的过程中,融入的方式要灵活多变,不能拘泥于形式。

数学不只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还是一种思维工具,数学文化更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前的高职数学教育理念要全面的认识数学教育的功能與价值,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数学文化的融入。

参考文献

[1]王青建,于清华,关于数学文化的几点断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9

[2]熊晟欣,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渗透探讨[J],职教论坛,2013.20.

[3]朱江蓓,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有效融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

[4]顾莹燕,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文化教育的探讨[J],黑河学刊,2015.11

上一篇:中职班主任论文范文下一篇:计算机考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