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的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0

法学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残疾人家庭教育中德、法思想互动树人研究

3、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责任承担体系

4、新时期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探析

5、高职学生诚信现状及缺失原因分析

6、简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7、拿什么拯救你,留守儿童

8、对孩子的教育:向东?还是向西?

9、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对策初探

10、云南彝族留守青少年的需求及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11、中国“虎妈”唱响家教“战歌”

12、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标本兼治

13、别让孩子钻“民主”的空子

14、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反思

1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应筑牢防线

16、用专业与细节打造“英德模式”

17、加强民主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8、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探析

19、万宁“开房案”背后我国性教育和性法律相关思考

20、关于汉服爱好者及非爱好者的群体特征及社会意义调查研究报告

21、小学生托教现象的策略性思考

22、当前青少年团伙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23、试论尊重保护家庭教育权

24、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基本依据及立法规范

25、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

26、浅析农村教育现状及立法完善

27、浅论留守少年犯罪的现状与预防

28、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9、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

30、中西家庭教育比较与文化自信

31、马克思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动机

32、法治教育中学生法律概念确立研究探讨

33、从《虎妈战歌》看现代中美家庭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34、从《三字经》中悟教育理念

35、五个加强推进基础教育法治建设

36、从《虎妈战歌》探究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37、试析父母素质对青少年异常行为的影响

38、试析我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

39、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的引导对策

40、晏红:家庭教育的 最大“杀器”是急功近利

41、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与防范对策

42、走出“虎妈怪圈”让孩子“睡好觉”

43、浅议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44、“两法”施行背景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45、校园暴力问题的法律反思

46、尊重:教育的起点与终点

47、2017年中国十大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新闻

48、家庭教育学在教育学科中的地位分析

49、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效性路径研究

法学的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创新方法之TRIZ理论的成人培训特性与应对策略的初探

3、养老保险融资机制的法律反思

4、论我国法学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路

5、基于公立医院运营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6、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

7、浅析民办高校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策略

8、法学本科生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法探析

9、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战略意义

10、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1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探讨

12、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3、从国外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发展看我国高职改革

14、现代学徒制实践中一些现实问题的探讨

15、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和发展路径选择

16、基于行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路径探讨

17、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学研结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18、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19、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技术研究

20、法与金融理论视阈下的上海金融法院:逻辑起点和创新难点

21、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探究

22、诉讼法学混合式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探析

23、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4、后MOOC时代成人法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25、云南人民出版社等123种重图书

26、高等院校MPA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探析

27、行政管理专业考核方式系统化改革理论与实践

28、校外资源在中学生职业兴趣培养中的应用

2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与探讨

30、区域性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念与实践

31、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2、改进、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问题探究

33、民办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多学科分析

34、成都地区和谐企业文化建构的劳动法思考

35、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36、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论述

37、中国劳动关系的十字路口

38、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操作实践性研究

39、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40、论法学专业研究型教学中的教师

41、诊所式教育在医事法学中的运用研究

42、“法院—社会调解”模式的基础与制度建构

43、高职多媒体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44、“工学结合”模式下顶岗实习生身份确认定位研究

45、广西国际航贸法律人才培养刍议

46、论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

47、试论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模式变革

48、共享经济视域下竞争政策的完善路径

49、福建省畜牧兽医学科发展报告

法学的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个体工商户在税法中的法律规制

3、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税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4、新一轮税制改革背景下本科《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5、新个人所得税法下的工资薪酬结构探讨

6、资源税法来了!绿色税制拉起“保护网”

7、项目驱动下税法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8、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家庭课税的考量和路径分析

9、论“十四五”时期个税法的完善

10、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及协调问题研究

11、从税制简化改革到税法简化原则:理论拓补与法治完善

12、会计与税法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深度契合

13、浅谈税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倾斜保护

14、《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15、浅谈新个税法及相关建议

16、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影响研究

17、基于新税法的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18、论新个人所得税法下的税务筹划

19、用语境策略研读《印花税法》

20、新个人所得税法下的年终奖个税计算探讨

21、新税法背景下的企业纳税筹划及其风险管理

22、《税法》课程中的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23、新个人所得税法下的税收筹划空间探索

24、“三全育人”视域下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25、课程思政在税法课程中的应用及进阶路径探析

26、“税法”课程思政化元素提取与效果保障实施研究

27、《税法》课程在线教学实施方案

28、手续费及佣金的会计核算与税法差异的协调

29、从税法公平原则谈个人所得税法修改的得失

30、税法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实证分析

31、商业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中会计与税法差异探析

32、由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引发的思考

33、税法教育“从娃娃抓起”青少年税法知识读本闪亮税宣月

34、新媒体融入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诚信教育的 教学策略

35、税法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36、碳交易所得的税法界定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路径探析

37、新个人所得税法下员工薪酬纳税筹划浅析

38、刍议财务会计与税法对企业成本费用的不同界定

39、新《个税法》下综合所得预扣预缴及汇算清缴

40、“1+X”证书制度试点下“会计”课程与“税法”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研究

41、新税法下公立医院个人所得税管理路径探索

42、新购置税法即将施行 买车贵了还是便宜了

43、新个税法下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与方法研究

44、基于税务仿真实训平台的税法课程改革

45、新个税法下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分析研究

46、浅谈税制改革背景下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47、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对应企业纳税所得额的影响研究

48、新旧个人所得税法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49、新税法下个税的纳税筹划研究

法学的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3、我院民法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

4、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评价改革的几点建议

5、专升本护生基础医学课程中人文教育的守正创新

6、北大方正提供343种电子书书目

7、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是高校培养卓越法律本科人才的核心任务

8、职业技术本科发展定位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9、龚祥瑞:他是盲人奥里翁

10、中国民办高校法学教育思考

11、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探讨

12、河北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学科一体化建设研究

13、“嵌入式”教学法在《监察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4、论数字音乐网络传播授权模式转变的困境及出路

15、江平:为宪政和法治呼喊

16、专升本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17、基于生源多元化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思考

18、北大方正提供361种电子书书目

19、《民事案例分析》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20、从就业难,看我国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困境及对策

21、我国政法教育的变迁与展望

22、高职专升本生源减少原因分析

23、新中国法理学七十年:变化与成长

24、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分析

25、论清末法律教育的改革

26、“一带一路”版权输出长效发展模式探究

27、地方性理工院校法学特色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

28、5年每天学14小时!高职“励志哥”逆袭复旦硕士

29、新文科背景下“八共合作”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30、关于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名称及教学方法的思考

31、中国学子赴意留学路加宽等

32、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解读

33、报考专科,还有出路吗?

34、我国本科阶段知识产权专业的现状及对策

35、辉煌与隐忧:法律史学六十年评述

36、山西工商学院经济法课程改革研究

37、2010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

38、高职法律教育多元化培养模式初探

39、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

40、合并后的“专升本”高校图书馆科研现状与提高对策

41、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42、读高职专业,也可以“上本科大学”

43、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专业教育发展的考察

44、分类培养视角下高职外语类专业学生专升本困境及对策

45、民办本科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及培养策略

46、编辑加工通用技术要诀

47、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48、高职法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49、浅谈我国法学高等教育的新思路

法学的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行政磋商协议的性质

3、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若干基本问题——系统论方法的分析与检视

4、两型社会建设与高校“环境法学”教学改革

5、34所自划线院校调剂名录

6、浅析构建我国的生态税制

7、政府环境责任的规则变迁及深层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8、国际法视域下的环境权与国家主权

9、我国环境犯罪过失危险犯探讨

10、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的理念更新与制度完善

11、面向环资审判的培训体系与培训能力建设

12、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

13、中外环境补偿制度比较分析

1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15、试论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

16、敬重黄河生命 倡导河流伦理

17、论环境损害为环境法学的逻辑起点

18、协商民主视阈下我国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疏失与更新

19、环境风险类型化视角下环境标准的差异化研究

20、“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在台州防汛实践中的应用

21、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角色定位与制度构建

22、案例教学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中的应用

23、环境法调整对象与生态整体主义的融合

24、环境资源法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25、省级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制度困境与规范路径

26、论环境犯罪的伦理特征及其刑法控制基础

27、基于演化博弈的京津冀雾霾治理环境规制政策研究

28、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林业“三定”

29、环境公众参与原则理论基础初探

30、中国古代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立法初探

31、环境教育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

32、对生态文明是“第四大文明”论的几点质疑

33、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34、公平正义控制下:环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模式之探究

35、雾霾政治与环境政治学的崛起

36、论生态文明建设中刑法与环境法的协调

37、试论我国公众环境行为及其培育

38、论环境资源法的优化整合

39、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农村环境治理法治成本检视

40、我国生态农业政策面临的挑战

41、国家环境治理任务的证成与变迁

42、环境信息法与绿色原则:关联性考察及修法建议

43、法学CSSCI来源期刊刊用环境法论文:特点与启示

44、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45、海水养殖内源性污染损害的索赔主体探究

46、“生态系统服务”与“环境服务”法律概念辨析

47、人格权法中是否存在环境人格权之问

48、环境类专业环境法学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49、我国生态环境监管规范体系化之疏失与完善

法学的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法律文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法律文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运用能力和法律文书写作能力。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法律文书教学存在弊端,难以实现法律文书的教学目的。文章提出有必要对法律文书教学进行改革,改革的途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革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法律文书 教学改革 实践

[作者简介]玉梅(1959- ),女,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语言学、法律文书写作。(广西南宁530023)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法律文书对法律正确实施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法律文书是法律实施的载体,其制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法律的正确实施。然而,纵观我国高校法律文书教学,教学理念不明,教学模式单一,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学而不能致用,教学资源并未能发挥其最大效用。笔者认为,法律文书教学应以致用为原则,培养学生能“思”,能“写”,能“说”。“思”即法律思维;“写”即法律写作;“说”即法律论辩,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能力、论辩能力,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达到“教”“学”到“实践”(社会服务)有效连接的目的。

一、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①”教学理念是指导人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教学理念不明确,教学活动就会打折扣。

传统的法律文书课教学,把“格式+写法”作为法律文书教学的重点,以致学生对法律文书的认识很肤浅,认为写作法律文书,只要掌握法律知识和法律文书的格式、写法,就能写出一篇合格的法律文书。事实上,法律文书的写作,是法律适用的结果。例如,同是故意杀人案,但作案的动机、目的、情节、手段、社会后果是不一样的,处理结果也就因案而异。特别是民事、经济案件的法律文书,写作时仅仅运用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是不够的,还要体现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精神,把“公平”“正义”作为法律适用的指路明灯。因此,笔者认为法律文书教学,只是按部就班介绍法律文书的格式,每一部分的写法是远远不够的。法律文书写作是写作者对法律的认识、解释、适用。因此,作为高校法律文书课,不仅要告诉学生法律文书“是什么”,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让学生学会法律思维,明白法律文书背后的法律制度、法律精髓。

法律文书的内涵充盈着法律的精神,法律文书写作要从法律的层面来考量,以追求法律的需要、欲望、目的为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法律文书所表现的司法裁判的具体结果,不仅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制,并能与蕴涵在法律中的价值判断形成一致。具体是指,行使司法权的法律适用者必须根据法律的指引,选择恰当、得体、理性的语言,评述案件事实、判断案件的是非曲直。同时通过对法律的解释,使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具体,变得实际有效,从而揭示法律内涵与实际的案件事实之间所产生的一种必然的、直观的联系,使案件“是”与“非”一目了然。而法律适用者在进行法律解释时,既要阐述现行法律的内涵,同时还要运用自己深厚的法学理论、科学的思维方式、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作出分析判断,揭示尚未被发现的法律含义,以弥补法律存在的局限。这种弥补局限的法律解释,主要是通过对法律的公理或法律的教义、信条进行阐述,以体现法律适用的正义性。如果说法律规则、法律制度的正义性是一个内隐的、静态的理想追求,那么法律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的正义性,就是动态的、看得见的法律裁决过程所蕴涵的正义价值判断。因此说,法律文书教学理念,应以法律思维、法律理念作为教学的指路明灯,从更深层次指引法律文书写作,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思辨能力、法律运用能力和法律写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最大化地实现法律文书的教学目的。

二、创新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主要是指教学的设想、构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如果没有符合本课的教学实际、教学特点的设想、构思,教学目的就难以达到。法律文书课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操作性的专业基础课。法律文书集法学与写作学为一体,在法学与写作学的关系中,以法学为主,写作学为用,法学起主导作用,写作学帮助实现法律目的。法律文书教学,是提高学生法学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法律文书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作为教学思路的出发点,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的法律操作能力、健康的法律人格。

1.教学设计切实可行。教学设计到位,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其一,纸介教材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纸介教材是主干,是基础,要选择版本新、内容正确、具有权威性的教材;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校园网平台进行,它是对纸介教材的深化、扩展和补充。

其二,针对性与实践性交融。法律文书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安排适合其层次的教学内容;根据法律文书具有交叉学的特点,采用相应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按照法律文书的教学目标,突出其实用性特点,不仅要侧重法律文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教学,更要重视学生实际写作能力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在学理论中,学会解决社会中的法律问题。

其三,法律思维与教学目的相统一。法律文书写作与其他的公文写作不同,它是在法律的指引之下,解决社会的法律问题,是法律适用的结果。因此,法律文书教学应以法律思维为向度,实现教学目的。

2.教学目标明确、清晰。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它指引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和运行轨迹。法律文书教学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是法律文书教学的终期目标,包括法律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它贯穿于法律文书教学的整个过程,是法律文书教学的生命之本;近期目标,就是每节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所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它是实现远期目标不可缺或少的环节。因此,进行法律文书教学时,应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内容,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步骤和方法。

3.精选案例。案例是法律文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环节,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法律文书教学使用的案例,包括具体个案、成品文书、半成品文书。具体个案选择不仅要具有典型性、新颖性,还要切合学生实际水平,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层层递进,做到事半功倍;成品文书,要选择内容上分析到位、格式上正确的文书,以便学生欣赏、借鉴、提高;半成品文书,要选择在实践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并且错误率较高的文书,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曲直。

三、革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是组织化和结构化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②”法律文书的法律性、写作性、实践性特点,要求法律文书教学模式必须多样性,目前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远远满足不了法律文书教学的需要。因此,法律文书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1.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具有条理清楚、印象深刻、灵活性强的特点,既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节奏,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沟通和教学互动。板书教学的最大不足,就是信息量小,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活跃思维。多媒体教学以其崭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大量相关的信息,并以丰富多彩的情景画面,把学生拉近生活,给人亲切感,活跃课堂气氛。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多媒体教学活动,虽然具有板书教学难以拥有的优势,但也存在不便于教学互动、展开的不足。多媒体教学,由于事先就设计好课件,每节课只能按部就班逐一放映,难以就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增加或减少教学环节,整个课堂程序性虽强,但却生硬、呆板,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沟通被教学媒体阻隔着。

从上述对传统的板书教学及新型的多媒体教学的分析,可见两种教学模式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听”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过程。法律文书教学应把板书运用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改变目前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法律文书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信息,并运用板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诉讼要求,解剖案情,完成法律文书的写作。让学生在教师的谆谆讲授中,既获得了专业知识,也获得了思想上的陶冶及情感上的熏陶。

2.案例教学与司法实践接轨。“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③”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讲台为教师独有的做法,以案例为媒介,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教与学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思考、论证、写作来完成,有效调动起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法律文书案例教学的步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分析案情材料。针对具体个案,教师不必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析案件发生的背景、环境、条件以及有关法律的界定,让学生澄清与问题有关的事实与前提,进一步思考问题背后有什么事实和包含什么样的观点,并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评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

其二,职业角色训练。在学生对案情有较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后,要求学生站在相应诉讼角色的立场,根据案情和诉讼阶段的不同要求、法律规定、当事人诉求、司法机关的职能,制作相应的并具有一定质量的法律文书。通过角色训练,学生既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也对法律文书写作过程、作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组织材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其三,摆擂台评讲。针对学生担任的角色和完成的习作,教师不必包揽评判,而是由学生自讲、自评。针对学生的自讲、自评,要求学生发言要言之有物,论证有据,结论扎实。教师作最后的总结评讲。教师的评讲要有针对性,既表扬学生文书写得好的地方,写得好的原因和依据,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在文书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学生容易忽视、遗漏或挖掘不深的问题,教师讲评一定要透彻、明白。教师通过总结讲评,不仅进一步升华所授知识的理性,对已学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将案例中所蕴涵的理论告知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

3.实践性教学与司法实务融合。案例教学虽然也属于实践性教学的范畴,但和本节所要阐述的实践性教学在表现手段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在课堂上运用的,案例由教师选择,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写作,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完成整个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法,一般是在课堂外进行,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角,把学生置于真实或近乎真实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主要是起到把握全局、修正错误及引导作用,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实践性教学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进行:

其一,感性认知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法律文书包括诉讼文书和非诉讼文书,部门涉及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律师事务所、监狱部门、国家安全机关、公证机关、仲裁机关。法律文书种类繁多,涉及部门的面广,各部门由于职能不同,对案子的处理、文书写作要求都不同。要写出一份符合规范且有一定水平的法律文书,除了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写作功底,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而高校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法学专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法律知识,但社会经验的欠缺却是其最大的不足。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法律文书时,能吃透法律精神,恰如其分写出符合社会要求、法律要求、有一定水准的法律文书,教师就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深入司法实务部门,通过社会调查、阅查案卷、观摩审判活动等,使学生对司法实务部门的工作从理性认知上升到感性认知,并从自身行为中获得真知,增加实务部门的工作经验,从而为写作法律文书打下扎实的认知基础。这种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与司法实务部门建立沟通关系或实习基地,为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提供保证。

其二,实践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主要形式是开展模拟审判活动、法律咨询活动、法律诊所式活动等。步骤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在开展活动中所有必须获取的材料、证据以及必须写作的法律文书,都应由学生自己完成。该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正确运用,合理解决社会的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职业技能。

其三,协会型实践性教学活动。通过成立学生法律文书协会,并以此为平台,开展法律文书写作活动。活动内容分两个部分:一是相互探讨法律文书的写作技巧、相互批改习作;二是为需要法律服务的人提供法律文书写作服务,如对需要写诉状的人帮助写作相关的诉状。活动形式有小组讨论、写作竞赛、知识答卷等;活动场所可以是教室、校园网等。该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将实践教学活动融入法律实务中去,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法律实务人才,改变那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到实务部门不会写文书的状况。

综上所述,法律文书教学改革,其目的在于改变落后、不能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法律思维,以及法律运用、法律文书写作的实战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的需要,最大化地实现法律文书的教学目的。

[注释]

①孙亚玲,傅淳.教学理念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4):134.

②杨开城,李文光.现代教学体系的理论体系构想[EB/OL].http://www.edu.cn/20020416/3025055.shtml,2002-04-16.

③张新平.案例教学法的内涵[J].云南教育,2002(10):5.

上一篇:旅游方面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社会福利方面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