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

2024-07-19

食品化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1篇

“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由于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和法律法规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例如苏丹红、甲醛啤酒、瘦肉精、蔬菜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另外由于人们食品安全知识匮乏,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诸如食用河豚鱼、半熟扁豆、毒蘑菇而中毒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虽然有些不安全因素并非是消费者本身可以控制的,但是如果在消费食品的过程中我们拥有足够的食品安全素养,那么我们就能加强自我保护,从而将食品风险降到最低。

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公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民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获取食品安全知识。而在日本和美国,食品安全教育早已经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中都有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1]。因而在我国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特别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加强对未来公民的食品安全教育。而我们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会发现新课标内容标准中含有大量的食品安全教育素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2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 与新化学课程理念一致

现在教育界谈论最多的就是“化学为大众”,“国民的化学要解决国民的问题”这一命题。今日世界各国的化学教育,尤其是基础化学教育都十分关注每个公民每天都接触到的营养和食物、环境保护、水资源和能源、材料和资源等诸多所谓的“公民问题”[2]。我国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也将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做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需要,让学生都具备生活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食品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是公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因素,甚至是保障公民生命与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食品安全素养也应该是公民必备的一种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

2.2 化学课程含有大量食品安全教育素材

食品安全的隐患源主要是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3] 。物理性因素主要是指动植物食品原料在收获或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杂质、杂物。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食源性致病菌、毒素等。如禾豆科植物中的氢氰酸、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碱、畜产品中的肝脏毒素。化学因素主要指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添加剂等。如植物的除草剂、杀虫剂,动物的生长过程中的生长调节剂( 如盐酸克伦特罗, 俗称瘦肉精)等等。英国学者Fisher对当代发达和较发达国家提出的一张饮食风险清单,包括了11项饮食风险,六大类问题(见表1) [4] 。从表中可以看出,化学因素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我国新的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含有18个二级主题,其中“化学物质与健康”主题就是针对食品安全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化学与健康”是“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的三个主题之一。具体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见表2。当然,中学化学新课标中涉及食品安全的内容标准远不只这些。很多食品安全的知识都隐含在各个内容标准之中。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饮用水”“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常见的化合物食盐、纯碱、小苏打”等都涉及食品安全知识。另外,因为环境污染是饮食风险的六大类问题之一,很多环境保护的知识也都隐含着食品安全知识,如 “绿色食品”往往与环境绿色化联系在一起。

3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建议

3.1 充分利用好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并且从表2可以看出,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六大类饮食风险所涉及的知识,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意义非常大。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化学物质与健康”主题为教师提供5条学习情景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相应的辅助资料如人教网为初中化学课程提供的大量相应的素材,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主题(http://www.pep.com.cn/czhx/kxjsh/ )包括“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健康”、“化学与材料”四个专题,“化学与健康”专题中介绍了很多化学与食品健康的知识,如铝、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氯化钠与人体健康、油炸食物不宜多吃等等。另外网上有大量可供食品安全教育的素材,如中国食品安全资源网(http://www.fsr.org.cn/)有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食品安全事件集和最新食品安全信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也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网站。

3.2注重联系实际生活

如今中学化学教育注重“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对于化学中的食品安全教育来说,这一理念也非常重要。食品安全教育应注重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如在讲到亚硝酸盐时,可以从我们吃的蔬菜引入课题。蔬菜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由于土壤化学成份的缘故,使某些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卷心菜、莴苣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特别是在腌制不透或腐烂变质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更高。硝酸盐本身对人体毒性不大,但它在人体中经肠道细菌还原为致毒的物质——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如香肠等的生产中使用可保持肉制品的亮红色泽,抑菌和增强风味。但摄入量有严格限制。因为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使血细胞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氧功能,致使组织缺氧而中毒。另外,亚硝酸盐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能转化为具有致癌作用亚硝酸胺。学生学完该知识后,就能将这些知识应用生活中。如在生活中不食色泽异常的肉制品,变质陈腐的蔬菜和腌制不透的咸菜,多吃新鲜的食品。

联系生活实际还包括联系社会热点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大头娃娃、甲醛啤酒、瘦肉精、孔雀石绿浸泡鲜鱼等事件。虽然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一定能明白这些事件背后的化学知识,但可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都是有益的。

4 结束语

食品安全知识是国民知识结构中的最适用、应用最广泛的科学知识之一。对它的掌握、重视的程度直接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的健康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平均寿命。且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素养对食品行业具有导向和督促作用,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健康的发展。因此加强国民食品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食品安全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备的今天,在基础化学教育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现实意义很大,这应该引起我们基础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彭海兰,刘 伟.食品安全教育的中外比较[J].世界农业,2006,(11):56-59.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

[3]白艳红,赵电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06,(4):56-58.

[4]宋思养,刘光明,林陈荣.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与安全管理[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增刊2):33-36.

食品化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2篇

摘要 对陕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详细叙述,以期使该实验教学中心发挥其更广泛的示范作用。实践证明,这些改革能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实践;探索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ZHANG Qingan, YANG Xingbin, ZHAO Wuqi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Nutritional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119)

Key words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xperimental teaching;Practice;Exploration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 实验教学因其直观性、实践性、科研性及综合性等特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水平与运行状态直接影响该培养目标的实现。作为陕西师范大学为数不多的工科学院之一,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近年来也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与完善实验教学中心,配备了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有力保证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工作的需要。同时,学院也针对目前在实验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的知识陈旧、实验手段和方法落后、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实验管理比较落后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整改,尤其是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笔者将介绍实验中心在实验教学理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以供交流。

1 教学理念

实验中心结合学院特色提出了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工作核心,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1-3]。

1.1 学生主体发展理念 在强化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融合的基础上,促兴趣、扬特长,开展实验教学,兼顾学生的共性化和个性化协同发展。

1.2 区位资源利用理念 紧密围绕陕西特色林果资源(苹果、猕猴桃、核桃、石榴、红枣)、荞燕麦杂粮资源和秦巴山区药食两用资源,乃至西部地区优势农副产品资源的加工增值、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开展实验教学,突出食品学科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培养学生服务地方的意识和责任感。

1.3 注重工程实训理念 充分利用学院现代化的食品中试实验室,创新性盘活、启动运营各条生产线或操作单元,在此过程中,将学生编排班组穿插其中进行常态化、工厂化的工程实训;此外,还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工程实践锻炼,视工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通过实施工程实践教学,使学生既掌握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熟知现代技术、工艺和设备,从而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创造性地解决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

1.4 创业创新驱动理念 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纲要,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共建国际食品科研联合中心;以创业为载体、创新为驱动力,设计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和国际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推进实验教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强化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

2 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中心以上述4个理念为宗旨,以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纲要和目标,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和总结完善,确立了富有特色的“三模块、三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2.1 实验教学体系“三模块”

2.1.1 课程实验教学模块。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基本型实验(验证型实验、演示型实验,占40%)、综合设计型实验(35%)和创新研究型实验(25%)3个层次。

2.1.1.1 基本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以加深学生对课本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基本實验技能的掌握为主要培养目标,使学生牢固掌握分析、化验、创制食品所需的基本仪器操作方法、规范和技能,为后期顺利开展第二、三层次实验奠定基础。

2.1.1.2

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针对二、三年级本科学生,其特点是现实化和综合化;实验内容来自现实生活中消费者最关注的食品安全或营养等热点问题,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对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尝试运用现代分析仪器手段进行探究和验证,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1.1.3 创新研究型实验。主要针对三、四年级本科学生,其特点是依托实验中心教师所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挑战杯”竞赛、勤工助学科研项目,以及学生兴趣驱使自主设计课题等多种形式项目,开展自主个性化实验研究。由于这些项目都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撰写提交可行性申请报告,甚至要接受现场答辩竞争,因此,该类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2.1.2 校内实践教学模块。要由食品学院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分析测试平台(750 m2)、食品工程中试实验室(2 500 m2,由浓缩果汁中试生产线、植物功能成分提取中试生产线、纯净水制取中试生产线、酸奶中试生产线、食品焙烤中试生产线等近10条独立单元操作模块构成)、挂靠在学院的2个省部级食品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果蔬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中俄食品与健康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学院组建的6个科研团队(食品绿色制造与安全控制研究团队、果品加工及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团队、食品物理场加工技术创新研究团队、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团队、特色粮豆食品创新团队和乳品科学创新研究团队)所在的专业实验室组成,主要用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训[3]。

2.1.3 校外实践教学模块。主要依托学院与省内外食品企业、研究院所合作共建的教学实习基地开展;目前,学院已与中国海升果汁控股有限公司、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陕西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陕富面业有限公司、陕西长安酒厂、陕西美力源乳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建成20余个教学实践基地。

2.2 实验教学体系“三结合”

教学内容上体现学生基本要求培养与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形式上体现实验室内课程实验教学与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条件上体现先进的实验设备硬件与高水平的专兼职实验教学队伍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合理衔接,实验课与理论课内容融汇贯通,避免课程间内容上的脱节或重复现象。

通过以上“三模块、三结合”体系的实施,形成了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综合能力优秀、创新能力卓越的渐次递进的富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4]。

3 教学方式方法

实验教学中心秉承“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求创新”的实验教学宗旨和人才培养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使基础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工程意识根植、综合素质提高四者相协调,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实验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基本技术、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递进式五融合”实验教学方法[5]。

3.1 在基础性实验中融合专业性实验内容

基础性实验主要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内容涉及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等课程实验。由于这个阶段的实验内容与食品关联性较小,所以学生对该类实验的兴趣不够浓厚。鉴于此,在实验课内容设置方面有意识地引入了食品相关实验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在有机化学层析实验中,用不同等级茶叶等食品原料代替原来的树叶等原料[6]。

3.2 在专业性实验中融合综合性实验内容

专业性实验主要指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果品蔬菜加工学、粮油食品加工学等课程中相关实验;内容涉及食品中各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实验主要针对二、三年级本科学生,其特点是“菜单式”,即按照实验操作指南或步骤进行;学生在实验中的角色更多的是简单的执行者,而且这些基本操作或技能已在基础性实验中熟练掌握,所以学生往往有走过场、应付差事之嫌。

为此,在专业性实验中加入综合性食品内容,这些实验内容来自现实生活中消费者最关注的食品安全或营养等热点问题,如假奶粉、假蜂蜜、假调味品(酱油、醋)等,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对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测定蛋白质、蔗糖、还原糖等),并尝试运用现代分析仪器手段进行探究和验证,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3 在综合性实验中融合创新性实验内容

综合性实验主要是指功能食品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软饮料工艺学等课程相关实验内容,其特点是现实化和综合化,主要针对三年级及部分四年级本科学生。该类实验主要考察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一般可以在相关专业参考书目中查到实验方法或思路,对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敏于动手的学生不具挑战性。

为了合理实现分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倡学生自主选题,积极申请学校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挑战杯”竞赛、勤工助学科研等项目,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个性化实验研究。由于这些项目都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撰写提交可行性申请报告,甚至要接受现场答辩竞争,因此,通过该类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3.4 在创新实验中融合科研项目实验内容

由于选题等种种原因,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或团队都可以申请到学校相关部门的科创项目,因此鼓励学生积极与中心承担有科研项目的教师结成帮扶小组。由学生根据项目书中相关内容设计实验内容和方案,跟随教师科研项目子课题进行创新性自主化个性实验研究。或者由学院牵线搭桥,引入愿意支持学生科研团队进行产品创新开发的企业,以项目形式资助,进而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培养其项目管理、组织实施等能力。

3.5 在科研项目实验中融合工程实训内容

科研项目实验主要针对大四学生,其特点是学生经过3年的系统学习和锻炼,已经能够在实验室独立开展部分科研项目内容研究。由于所有科研项目成果最终都面临产业应用问题,因此实验室成果的放大或中试实验必不可少,而这一部分恰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为此,鼓励学生将所得实验室成果补充完善并整合成一个产业化操作单元或模块,然后带着设计方案或图纸到学院中试实验室或相关实习基地,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成果放大化工程实训实验。通过实施工程实训实验,学生除掌握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又熟知现代技术、工艺和设备,从而掌握从事实际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创造性地解决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同时,学生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为产品,研究的兴趣也极大提高。

4 结语

总之,经过不懈努力,陕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和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正努力将中心建设成办学特色鲜明和示范引领作用较强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期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清安.食品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农产品加工, 2016(1):72-73.

[2] 赵风珠,张清安,胡菡.食品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探讨: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农产品加工, 2016(2):77-78.

[3] 胡菡,张清安,赵风珠.食品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农产品加工, 2016(1):69-71.

[4] 武书彬,杨丽,高建华,等.轻工与食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8):311-315.

[5] 范丽霞.高素质应用型食品專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轻工科技,2011,27(2):123-124.

[6] 阳晖,张敏,韩宗光.创新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32):187-189.

食品化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3篇

摘 要: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及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农学类、园林类、食品生物类等各专业教育中备受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优化及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探索,旨在为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实验优化 教学方法 创新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及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生物化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农学类、园林类、动科类、食品生物类等各专业的最基础的学科在大学教育中备受重视。然而由于生物化学发展迅速,科技成果更新快,仅仅局限在原有的教学课本知识层面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如何与时代同步,而又能提高高校生物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与世界教育水平接轨成为很多学者关心地问题。本文就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入手,从教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优化和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旨在为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1 生物化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以课本知识的理解和重复记忆为基本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早已不在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特别是高职高专的生物化学教学。由于生物化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要点及定义繁杂、知识体系庞大等特点使得学生学习生物化学时常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2)大学基础教学课时越变越少,使得原本繁多难学的生物化学教学更加难以保证质量;再次学生和老师的这对主体矛盾一直是教学改革的一大制约因素;(3)姜萍,杨振宁等人在研究和分析了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后提出:目前我国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解部分比重过大,而且其教学内容及思维方式局限于一板一眼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出现知识断层,无法和飞速发展的生物科技相结合。

2 教学内容整合改革

2.1 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及结构,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学计划的调整,生物化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逐年减少。如何能够合理的调整教学课程内容和课时之间的矛盾就成为老师普遍关注的话题,教学内容整合改革刻不容缓。如课堂内的教学,可以研究把糖酵解章节与三大营养物质结合起来,联系到蛋白质、脂类、糖类在糖酵解过程中的相关联系和互相之间的相互转化,由此延伸出糖酵解与三大代谢间的相互联系。由于教学大纲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宽泛且具有普遍性,不能具体的深入的体现出学习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老师的积极能动性,在原有大纲指导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体系,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的先后和内容重组,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调整三羧酸循环与磷酸化的课堂内容前于糖酵解的课堂内容,可以更好的对学习和理解糖酵解体系有更多的帮助,更加促进和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更替,有关生物化学方面的新内容和新发现都层出不穷,因此对生物化学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要时时进行更新和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以前的课本中在DNA修复章节中并没有提到基因沉默等内容,而目前研究比较热的反义核酸技术、基因芯片技术、miRNA等内容也在基础的生物化学课本中涉及的较少。

2.2 设立章节知识框架体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突出重点,进而突破难点

在每一章节讲授前,言简意赅的提出本节课要讲授的知识架构并指出学习中应注意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兴趣,进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也可以在布置课前预习课本内容时,给学生列出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如通过提出发酵作用的定义和实例引出糖酵解途径,之后再由此提出磷酸戊糖途径和电子传递链,最后再联系到糖代谢。课堂内容由浅入深再到浅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多媒体辅助参与教学

(1)由于生物化学的内容相对较深,且内容涉及的学科较广,因此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硬件设施来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感染力就受到好多老师的推崇。生物化学是从分子即微观水平来阐述生命现象,因此很难讲授和认知。正因为如此,生物化学存在的一大缺陷是教学内容抽象性强而直观性差,学生难以理解;(2)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及逻辑性强,很难使学生理清思维路线。运用多媒体辅助参与教学,不仅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而且还使得教学场景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多媒体课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从枯燥变得有声有色。不仅如此,多媒体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学习时间得以充分利用。

3.2 多种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

多种教学方法的大胆应用,其目的还是在于转变教学主体,平衡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老师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充分的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和学习才能更加有效率。如罗永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提出了问题式教学法,从问题的精心设计到更加联系实际生活,从问题的生动形象化到实验中探究,强调提问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如夏新奎等人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提出了任务驱动法,他以设置具体的任务为核心,主张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倡导更为开放的课堂环境,更加强调“在做中学”的理念。根据生物化学如概念较多、理论知识抽象、内容枯燥、代谢途径繁杂等的基本特点,何文胜在《在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概念图的尝试》中提到,新课改教学中利用构建概念图可以有效的组织教学,还提出概念图的三要素:概念、连线、关联词。概念图教学法可以创建一种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因此,该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该受到重视和关注。

4 优化实验教学改革

4.1 实验课内容和结构的调整优化

生物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是生物化学实验内容。高职高专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更加注重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等多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无疑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在新课改下,优化实验内容及结构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意义重大,特别是在逐渐减少大学基础课时的情况下,实验课就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最直接的方式。如有关“蛋白质的电泳”实验,由于耗时较长且影响因素较多的原因,有必要对教材中实验安排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拿琼脂糖凝胶电泳、聚苯烯酰胺凝胶电泳、毛细血管电泳等进行课堂演示及分析,和学生共同探讨可能出现的问题,之后让学生自行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电泳方法进行试验,在试验中引导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试验中提出问题,如温度对电泳的影响,电压的控制、电泳的时间,条带的宽窄及明亮程度等。

4.2 提倡实践教学及课后温习

生物化学的实践教学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学习动力,而传统的实验课一般都是依瓢画葫芦,整个实验过程按部就班,很难让人产生实验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现状,打开思想的束缚,让实践教学真正走进大学的门襟,这才是大学教育与高中等其他教育体系不同的体现。首先在实验课上结合上课内容鼓励同学们进行独立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设计,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其次把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生物化学实验相结合,使实验课更加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再次学校应该对一些基础实验室进行开放,为爱好实验、实验失败或未做实验的学生提供再次动手的机会。而实验过后的课外温习也是加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要提高学生课后实验总结报告的质量,还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刘雪珠等人在《优化普通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讨》中提到的那样,要重视课后习题,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1)优化和精炼习题内容,同时结合网络课件进行相关内容拓展;(2)鼓励同学相信自己的质疑能力,杜绝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对学生的不同的答案认真对待,并对其原因认真对待;(3)做好师生交流,如运用网络的论坛和留言平台和学生进行知识、实验等学习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5 生物化学创新教育模式改革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创新教育模式改革在当今的新课改大环境下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就必须依赖于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来进行改变。金虎平通过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同学和老师之间和谐的学与教关系是创新的基础,而打破原有的学与教的观念,确立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课本实验教材及方法的更新是创新教育的精髓。从创新的视角考虑,通过创新教育来营造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学习压力,目的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或有所得,进而促进和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冬招.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02):41—42.

[2] 刘雪珠,石戈,王健鑫.优化普通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讨[J].科技文化(下半刊),2007(6).

[3] 姚慧,陈斯东,罗艳.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体会[J].健康研究,2009(4):320—323.

[4] 陈命,赵慧.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5):57—58.

[5] 闫位娟,李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J].医学教育探索,2007(9):802—803.

[6] 安丽欣,张春阳.生物化学教学中“学生无问题现象”剖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3):61—63.

[7] 任峻峨.探究意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2):80.

[8] 邵红英.关于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41—2643.

[9] 马生健,蓝海婷.影响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的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5,22(1):10.

[10] 姜萍,杨振宁.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104—106.

食品化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4篇

1 结合教学实际, 深入教学研究, 改革实验内容

教学内容的调整, 要本着整体优化指导局部的原则, 既要适应学科自身的发展, 又要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用新概念、新理论和新的思想方法给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注入生机和活力。

应减少基础性实验的比例, 增大综合性、探索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创新的精神。验证性实验一般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是基础实验技术和现代生化技术的综合应用;设计性实验具有课题的特性, 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或对已开出的课题提出改革性方案。对基础实验学生应熟练掌握, 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可由学生选做, 尽量做到内容广泛、方法新颖, 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样, 会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注重设计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为达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实际科研能力的目的, 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安排科研设计实验, 以引导学生的科研入门, 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素质的目的。根据选定的科研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电子资源检索文献, 如何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 如何选出重要的方面并作相应的文献总结, 写出调研报告, 提出改进之处, 并设计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 教师组织同学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不断修正实验方案。在整个实验设计过程中, 真正实现了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老师辅助指导的活跃科研氛围。

2 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改革

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是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就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式的教学模式;注重运用现代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提供具有设计性和创造性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创造意识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具有引导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教学模式;强调民主平等和相互讨论以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以及能够接受信息和具有传递信息能力的教学模式。同时, 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要大力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构建。在教学中, 注重突出预先讲解或提供有关实验资料帮助学生解读, 突出营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敢于置疑批判和大胆尝试新方法的环境, 鼓励他们坚持己见, 增强善于论证总结的能力。

3 强化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强化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极具典型性的实验教学工作。一切实验思想和实验行为全部都体现在这一方面, 实验教学工作突出的作用也正是在此得到了发挥表现。不仅如此, 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基础性塑造和锻造。在教学中, 为强化这些方面的训练, 教师要在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 不仅为学生提供多种可能的备选实验方案和介绍多种可能的实验创新方法, 而且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宽松的实验教学环境并提供一定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通过强化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在温故、模仿、反复、熟练的基础上, 能够思考研究、总结提炼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4 指导学生预习, 提高预习质量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切实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验中, 课前我们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方法、操作规则认真预习, 同时布置思考题, 使学生对一些实验疑点和不正常的实验现象的处置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实践证明, 做好预习对实验成功至关重要, 它能够减少操作的失误, 由于有目的的预习, 使学生在实验时能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客观地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5 加强对实验课的教学指导

在实验课之前, 教师先做预备实验, 检查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实验课上的讲解应力求简短, 重点突出, 并指出注意事项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学生做实验时, 教师应始终和学生在一起, 随时纠正、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检查学生的操作方法和实验记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需要给予启发的问题及时指点讲授, 让学生自己解决, 遇到异常结果时, 及时启发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 真正作到教学相长。

6 改革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创新

实验考核由平时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为促进学生学习, 切实提高学生实验水平, 特别加大了平时的考核力度, 对实验的出勤率、预习报告、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等进行考核。实验操作考核要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劳动卫生纪律联系起来, 全面考核学生。考查内容要涉及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及数据处理, 并要求当场交实验报告, 最后综合实验报告确定学生的成绩。

以上探索和改革措施的应用, 有力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改革, 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摘要:食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根据食品工业发展的要求和食品化学的教育教学目标, 针对以往实验教学的不足, 改革实验内容, 提高实验操作和教学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并注重开展设计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 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

食品化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5篇

2、林悦明:妙用生物技术,将绿色饮食进行到底

3、《食品生物技术》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案的探索和实践

4、提高应用型本科《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

5、安全海鲜高密度冷链运输和存养技术应用

6、基于“智慧树”的混合式教学在“食品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7、食品检测中生物检测技术的方法与应用

8、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

9、食品生物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10、食品生物技术高效教学方法探索

11、环境影响的IPAT模型再认识

12、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反思

13、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

14、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5、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6、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应用分析

17、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应用简议

18、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9、食品安全中生物检测技术的方法与应用

20、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法再探

21、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22、生物技术行业调查与生科类专业教育改革

23、浅谈我国生物技术及其未来发展策略

24、政府推广与供应链组织对农户生物防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25、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三二分段应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践

26、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27、围绕技能培养核心全面开展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整合改革与探索

28、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9、食品检验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30、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31、2021高招政策亮点直击

32、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33、高职专业品牌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探索

34、《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35、关于构建食品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究

36、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信息化教学研究

37、食品学科“生物化学”核心课程数字化建设

38、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和培养目标定位

39、高职《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40、我国转基因生物、食品规制体系完善研究

41、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实际应用

42、生物检测技术在现代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探讨

43、江苏高校实力“大比拼”

44、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45、远洋渔业船载加工装备与技术研究进展

46、关于我国高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新探索

47、现代食品工业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48、中职教育中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

49、“微课”应用于高等教育《食品生物技术》的初步探究

食品化学论文题目参考范文第6篇

2、食品科学与工程最新进展与新技术应用

3、财经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4、坚持粮油食品专业特色办学的一点体会

5、科研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作用

6、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保藏原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7、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演变特征分析

8、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9、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厂设计》 课程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改革方法

10、民族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1、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

12、转型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13、“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实践

14、“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蔗制糖行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15、基于“卓越计划”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3+1”四段式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

16、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17、中医药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综合实训管理体系探析

18、浅谈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工程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19、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

21、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初探

22、“粮油加工工艺学”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24、《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25、基于实习实训改革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案例

26、浅谈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的改革与构建

27、基于合理性评价机制的培养目标修订对提升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的研究

28、《食品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创新改革

29、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讨

30、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探索

3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32、独立学院转型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33、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34、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35、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三创”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探索

36、关于“吃”的那件小事

37、“双万计划”背景下食品工厂设计课程“金课”建设探索

38、民族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39、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40、“食品工厂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4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42、食品科学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43、食品科学与工程:美味情缘

44、药学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创课题选题思路探索

45、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46、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探索

47、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48、基于新工科视角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改革研究

49、新工科与工程认证背景下“功能性食品”的改革实践

上一篇:机械论文题目参考范文下一篇:省情论文的题目怎么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