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品牌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上海新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朋股份)——国际知名的专业机电产品零部件制造商,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协力生产商,专业为客户开发、生产各种规格和用途的专用标准或非标准金属机电零部件,拥有包括钣金类零件的精密冲压、数控冲裁及折弯、激光切割等加工手段以及金属零部件的三维数控加工、精密线切割加工以及常规车、铣、钻、磨等丰富的金属加工成形能力,尤其擅长于各种模具的设计制造以及以“硬模”冲压和钣金工艺生产各种复杂的金属零部件。

与世界知名企业合作迅速拓展应用领域

公司客户已从成立之初的富士施乐发展到美国百得、日本松下、美国APC、日本牧田、LG电子、本特勒、诺基亚、德国博世、威伯科、英提尔、科尼卡、美能达、佰威斯、开和、惠而浦、德国宝适、西班牙FICOSA等二十多家著名跨国公司。

公司产品等离子电视屏散热板主要为日本松下供货,2008年占日本松下全球采购量的52%,占全球等离子电视屏散热板的市场份额达23%;通信机柜与3G基站机箱:公司为美国APC公司提供通信机柜,2008年占其AR3100系列机柜全球采购量的50%左右,公司是诺基亚的三大3G基站机箱供应商之一,2008年占其全球采购量的70%;电动工具及微型电机:公司为全球著名电动工具制造商美国百得提供OEM,是国内唯一一家为其“得伟”牌专业电动工具提供微型电机的供应商(其国内独资除外);汽车零部件:目前公司主要是为德国本特勒公司提供零部件,为其提供的产品已经用于奔驰E级、保时捷卡宴等国际品牌的中高档轿车。

具有国际水准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

在金属零部件制造领域,公司的研发制造能力突出,公司已经独立开发出全球先进的用于制造精密冲压零部件的多工位级进模,并已成功用于汽车零部件和平板电视机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公司开发出的“等离子电视屏散热板铆轴模”、“超级网孔门穿孔模”、“DW28700型材切割机底座与支架冲压模”等模具均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公司开发的VOLVO车门内板模具是开发难度最高的汽车门内板模具之一。

在专业电动工具的电机生产工艺方面,公司凭借生产过程中的绕线、滴漆、换向器点焊、动平衡、精车等关键工序的独特技术和工艺,使之成为能够生产“垒球最先进的专业电动工具电机”的厂商之一。公司所研制的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定子环氧途复、转子二次包封”工艺技术,有效增加了线包强度,进一步提高了电机使用寿命。

核心业务架构推动经营业绩持续稳步增长

2006、2007、200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实现106,465,61、109,362,04、138,543,7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实现9,505.53、10,854.20、11,389.34万元,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我们认为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两个:一是公司在模具设计、工艺创新、质量保证、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使得公司客户群体不断增加二是公司持续改进的技术、制造和管理水平使公司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了以平板电视机及其他电子产品零部件、通信设备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和微型电机为核心的业务架构,这些产品均因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而具有较好的成长空间。

募资项目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助力企业全面进入汽车零部件业

公司此次公开发行7500万股A股,募投项目包括:“等离子电视屏散热板及复印机架等冲压件生产线技改项目”、“功能型精密通信机柜生产线技改项目”、“汽车模具及冲压件生产线项目”。

公司募投项目均基于目前客户意向性订单的增长而投资,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其中最大一部份资金投向汽车模具及冲压件生产线项目。我们认为募资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全面提升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有效解决公司产能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能使公司长达10年的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耕耘进入一个实质性的收获阶段,公司将全面进入发展潜力巨大的汽车零部件业,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迎来持续快速提升。

品牌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假冒伪劣医药产品的特点

假冒伪劣医药产品种类繁多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因为人们度高档次、高价医药产品的信赖,使得犯罪分子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医药产品的种类日益增多、涉案医药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大,价值也越来越高。

犯罪团伙化 制售形成产业链

制假售假分子制定了严密的计划及销售渠道,组织分工极其明确。当前,制售假冒伪劣医药用品的犯罪已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犯罪产业链条,且地域特点明显,同乡之间通过亲属关系互相“帮助”逐渐发展;各制售假冒伪劣医药产品犯罪团伙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在制售假冒伪劣医药产品相关资源、价格上做到信息共享。

犯罪手段多样化现代化

科技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制假售假的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先进的技术。为了以假乱真,犯罪分子在制作假冒伪劣医药产品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重点对国内高利润、高附加值的国内知名品牌的药品进行仿制,使得假冒伪劣医药产品在外观包装上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目前假冒伪劣医药产品的销售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销售,尤其是通过这次疫情的犯罪案例来看,犯罪分子主要抓住了大多数人“病急乱投医”的心理,鼓吹自己的产品质量高、效果好,让很多缺乏医疗常识的群众无辜被骗。

犯罪手段隐蔽性强

为了逃避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医药产品的犯罪分子利用现代交通、通讯、网络、邮政等工具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在空间和时间上寻找薄弱环节伺机作案,从而逃避监管。假冒伪劣医药产品制作和销售分离,跨地区进行生产和销售,给公安机关及行政部门的监管和管理帶来了严重的阻碍,因此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控制假冒伪劣医药产品的销售渠道成为了当前打击假冒伪劣医药产品案件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

假冒伪劣医药产品的危害

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具有伤害性

在疫情期间,假冒伪劣的医药产品主要指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等医药物资。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飞沫传播,因此对于口罩的要求一定要货真价实,因为假冒伪劣的口罩不仅不能起到防疫的作用,而且很有可能因为制作口罩的原材料不合格且制作环境不具备安全性导致中毒的现象发生。

社会危害性严重

品牌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体现着报纸的“思想力”和“引导力”。县市区域报面对受众、市场和报业的竞争,如何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需要正确定位,不断创新,在亲民性、服务性、可读性上下功夫,为市民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服务,使受众感到亲切和温暖。因此,让县市区域报评论发挥更强的传播力,是当前区域报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和努力的方向。笔者结合新闻实践,对此作了一番粗浅的探索。

县市区域报评论的定位

与省地大报、都市报相比,县市区域报的版面较少,容量有限,一些时政类新闻,如上级领导到基层考察活动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和重大政治、经济活动,各地的工作亮点、涉及老百姓的民生生活都必须在报纸上出现。这样的报道格局势必造成评论类报道被迫让路,评论在报纸上的分量就显得轻了许多。但是,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和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动向、新问题,需要当地媒体及时加以引导和释疑解惑。县市报评论如果在报纸上没有一席之地,或只是空洞说教、泛泛而谈显然已不适时宜了,也难以收到良好的引导效果。因此,县市区域报的评论也要顺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进行价值转型,重新定位。以笔者供职的余姚日报为例,近年来,余姚日报在评论报道的定位和内涵转型上进行了探索实践。

价值定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相较于之前的评论,转型后余姚日报的评论定位为实用性、导向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其评论取舍的标准紧贴党和政府要解决的问题,找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着力点、关注点,聚焦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紧紧结合自身实际,把问题看准、抓准、说透,使文章与时代共振,与受众共鸣,产生较强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内容定位——植根区域,立足本土,体现地域接近性,贴近实际、贴近民生,思想深刻。努力为受众提供更多指导性、思想性、前瞻性的信息,实现评论的“给力”和“有用”。

体裁定位——不以高大全为评论标准,小角度、多元化、大容量、短精深。既有本报评论员文章,也有署名评论专栏 “姚江平”,更有小言论 “龙山晨议”、“公众网吧”和微评论 “江畔微评”,百花齐放,打造成为区域报最强势品牌,成为引导和疏通当地百姓诉求的主要平台,形成“党委、政府满意、广大读者爱看、受到市场欢迎”的三赢局面。

读者定位——县市区域报的评论的受众读者主要定位为以下三类:一是全天候读者,主要包括一些热爱新闻的人员和一些退休人员,通常会把通篇报纸阅读完;二是“蜻蜓点水式”读者,主要包括一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些读者通常会对头版的重大时政、重要评论和主题报道进行关注;三是“走马观花式”读者,主要包括一些民营企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这类读者喜欢获取各类信息,喜欢从小言论和微评论中获取了解一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信息。

强化创新县市区域报评论的途径

县市区域报虽然规模较小,但却拥有良好的区域信息资源、区域文化资源、区域人脉关系和区域读者资源等优势资源。因此,县市报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通过創新评论形式、载体和内容,更好地引导读者,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重大主题,深刻而不深奥

重大主题报道是县市区域报综合实力之体现,深厚底蕴之薄发,办报思想之彰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就某一重大主题展开系列评论,这是县市区域报必须担当的职责。如何使重大主题评论做得不同凡响,深入人心,就要因时而变,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知晓度。余姚日报于去年初首次推出了个人署名“姚江平”评论专栏,这一专栏是本报评论员的延伸和补充,定位为政治性时评,从选题到行文都围绕地方党委中心工作展开,文风活泼、生动,但不失严谨和端庄。

作为浙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余姚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十强之列,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余姚市委2011年初作出了构筑大平台、发展大产业、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由此,2011年2月份,余姚日报赴江苏、浙江先进地区和渤海湾地区进行了异地采访,并在报纸上推出了10多篇系列经验报道。随后,又在“姚江平”专栏上,发表了《发展恰如春潮,跨越未有穷期》、《作风犹如春风,服务永无止境》、《激情就像春雷,赶超正是时机》3篇走出余姚看发展启示系列评论。

一般来说,当地党委、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和战略部署,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之于民,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这是媒体需要策划的问题。如果用文件的形式见报,未免枯燥乏味,也给人以发号施令的感觉,不仅起不到好的宣传效果,反而占据了大量版面。为此,我们跳出文件做评论,从文件背景与读者关注的信息切入做评论。如2011年余姚市先后作出了加快中国塑料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重要决策,配合这两个重要决策,“姚江平”把握时代主题,发出了《中国塑料城:转型升级正当时》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幸福余姚》的评论,这些评论联系实际,层层推进,使文章无论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还是在论据的广度上和语言的流畅上都达到较高层次。最让人欣慰的是,“姚江平”虽然篇幅较长,但波连浪接,一环扣一环,扣动读者的心弦,无论是机关读者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读下去,都愿意读下去。

立足本土,增强评论的亲民力

在信息来源趋同化的今天,立足本土,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独家评论或许已成为区域报与大报竞争的标志之一。

与消息、通讯等新闻作品相比,评论作品的读者无疑是小众化的,这就要求报纸的评论能够紧扣时政和民生,从当地百姓所关注和发生的身边事、身边人进行一事一议的述评,这就要求编辑在稿件取舍上寻找着力点。县市报因为在接近群众上已经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小评论将其关注的视角面向平民百姓,站在百姓立场上,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从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件中找出论点,提出高眼界的观点,这是比较难做到的。因此我们要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目光去看待百姓生活,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弱势群体,以群众的关切,用群众的语言,以小见大,分析事理,循循善诱。

近年来,余姚日报的评论就比较注重地方特色,不是炒作市外发生的人和事,而是选取本市经济建设、日常市民生活图像、民生事件进行聚焦。其立意、内容彰显“三贴近”,这样,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有共鸣。这些评论形成广泛的导向作用和引领作用,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如倡导低碳生活的《拒绝过度包装》《重用热水瓶》《月饼盒换节能灯的启示》;引导家庭教育的《与孩子一起阅读》《教育平等,民心所向》《让家长会开得丰富些》;弘扬社会文明道德的《雨天考量社会公德》《小节见大节》《别忘了添加诚信》等,入耳入心,愉心悦目。

增强时效性,微新闻与微评论联动

微博的出现对县市区域报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微博以其言简意赅的特性深受大众喜欢,通过简短的文字就能获取信息。面对这样的新媒体,余姚日报抓住机遇,根据微博所创造的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取微博之所长,开创了一种新的新闻评论传播体载——“江畔微评”。

“江畔微评”于2011年初推出,每篇最长不超过250字,最短为100字左右,每周3次,每次两条,发在地方新闻版,作者均为本报记者。它不同于边栏小稿,而是用最简短的文字来作阐述,用微博体的形式呈现报端,成为了一种新新闻文体。更为独特的是,这一微评论不是单独而设,而是与“民声直通车”专栏连在一起,从平民视角观照现实,以某一民生事件为切口,缘事而发,因势利导,既增强时效性,又实现民生微新闻与微评论联动,通过温暖、温情、温馨的评论为基层百姓带去了人文关怀。

“江畔微评”的标题、语言、内容都体现了个性化、生活化、零碎化的特色,如在标题上,都是以二、三字为主,如护绿、广告牌、习惯、减速带、天气、路灯、取暖等,简短、直接、一目了然。在内容上,更是从生活中来,从“民生直通车”中来。比如2011年12月12日余姚日报 “民生直通车”所发布的一条民生快递:游泳馆更衣室需要取暖设备 (市民王女士来电:我的女儿每天都去市全民健身中心游泳。进入冬季,游泳馆的更衣室内仍没有取暖设备,这对前去健身的市民来说太不方便了。)

在“民生快递”的下方,配发了一条微评论,题目为“取暖”:“气温直线下降,人们充分感受到了冬天的威力。在这样的天气里,在没有取暖设备的游泳馆更衣室更衣,确实考验人们的体力和意志力。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反映了工作人员的疏忽,更反映出工作人员在日常服务上存在缺陷。当前,最有效的改进措施,除了及时添置取暖设备外,更要举一反三,仔细检查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短短50余字的市民来电和百来多字的微评,不仅为百姓排忧解难,而且增强了时效性和互动性,抓住了老百姓和生活的关注点。

把新闻写短、写精,是目前“走、转、改”中的改“文风”中的题中之义,倡导短评论也是如此。也许有人会说,短评论因篇幅有限,承载不了重大题材。但笔者以为,评论的引导力、思想力是同文章的长短甚至事件的大小没有绝对的关联,关键是评论的取舍标准要以市民的关注程度为依据,凡是市民关心的、希望知道的、盼望解决的,包括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食品安全及其他各种相关问题都可以成为微评论聚焦的新闻点。反映民声,体恤民情,表达民意,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种创新的评论形式,微评论为余姚日报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活力,也是今后县市区域报评论发展的一个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报业集团余姚日报)

品牌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现实困境,阐明了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的管理干部队伍,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 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季凌燕(1976-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组织部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理论。(江苏南通226019)

高校管理干部肩负着对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决策、指挥、协调、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任务,是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运转,构建和谐校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和发展统领全局,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和谐、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不断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为加快高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管理干部缺乏构建和谐校园的使命感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部分高校管理干部没有深刻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缺乏构建和谐校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未能明确和谐管理目标、贯彻执行和谐管理理念,未能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高等教育学、管理学理论等,缺乏管理业务知识和管理技巧,处理公共事务的手段落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潜心于管理工作的深层次研究和思考。这些均影响了高校管理水平、管理效益的提高,影响了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高校管理干部职责不清晰,人际关系不和谐,管理效率亟待提高

部分高校管理干部职责不清晰,习惯于按规章办事,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工作创新的活力和竞争的激情。部分管理干部与教师、其他管理干部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表面上和睦相处,内心却相互抵触,遇到问题时相互扯皮、推脱,存在“隐性缺失”现象。“隐性缺失”指从职数配备上看人员配置齐全,但实际工作中却因种种原因在人力或精力上投入不足而延误工作的现象。部分管理干部尤其是“双肩挑”或“一肩多职”的干部缺乏管理经验,社会兼职过多,管理工作只能处于疲于应付的被动状态。这些现状制约着高校行政管理部门指挥、组织、协调功能的发挥,影响了高校管理工作的运行效益,對构建和谐校园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高校党政管理干部的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适合高校党政管理干部具体情况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与学校教师、教辅人员相比较,高校党政管理干部的工作对象、方式、手段不同,岗位工作难以量化,考核指标难以做到科学和易于操作,考核结论在评聘职称、职务晋级、确定津贴标准等使用上缺乏可比性和科学性。而许多高校在领导岗位聘任过程中,强调选拔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但高校管理干部工作任务具体而烦琐,很少有精力从事教学和管理研究,难以出科研成果,竞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不仅严重挫伤了管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直接影响到管理干部队伍的稳定。

(四)管理干部待遇偏低,缺乏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

高校将教学、科研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在教师进修培训、岗位津贴制度等政策制定时向教学科研人员倾斜,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但部分高校把管理工作当做一般事务性工作,没有形成对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对管理干部队伍缺乏应有的关注。与同等年龄、学历、资历的教学科研人员相比,管理干部在相关待遇方面有着不小的差距;与公务员比较,管理干部主要是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做好服务工作,他们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或职务,却没有相应的“权力”。这些实际情况导致管理干部出现明显的角色落差,他们渴望成就事业,但实现价值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迷惘和失望心理,对构建和谐校园缺乏热情,对管理工作产生职业倦怠,缺乏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性

建设和谐校园,向社会传递和谐的校园文化,向社会输送具有和谐理念的高素质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管理干部是高校领导、教师、学生间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织保障。高校管理干部的管理思想、管理水平、管理效能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推动下,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加快,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和管理程序逐步调整,对传统教育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化的现代管理必将代替粗放式的传统管理,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具有专业性、专职性、稳定性的特点,有助于克服“双肩挑”干部模式的弊端,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关系;有助于提高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办事效率,增强管理干部的岗位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实现高校的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增强高校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加快高校事业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构建和谐校园。

因此,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和谐、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创造师生健康发展、自我实现的和谐环境,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组织保障

(一)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引导管理干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

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 引导管理干部树立和谐管理理念,增强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首先,高校管理干部要树立构建和谐校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高校应在管理干部中开展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教育活动,引导高校管理干部充分认识到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增强管理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观和构建和谐校园的自觉性,提高管理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其次,高校管理干部要树立和谐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高校的管理目标是以人为本,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各高校应定期举行管理干部培训活动,对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阶段目标和重大改革等问题进行学习研讨。通过各种培训和实践锻炼,引导高校管理干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明确高校管理目标,把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高校的管理目标,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开拓型管理转变,不断提升高校管理水平。①最后,引导高校管理干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心理素质。高校引导管理干部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找准职业定位,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要加强管理干部的心理素质教育,引导管理干部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抗挫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管理干部的内心和谐。

(二)加强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组织保障

1.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努力构建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干部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重要性,根据高校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服务对象的数量、范围等,制定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对高校内部有关组织和层次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努力克服管理干部队伍庞杂、协调性差、人际关系不和谐等现象,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②同时,高校在积极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积极推进教育职员制度,推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为主要特点的聘任合同制,适当控制“双肩挑”干部职数,实现“身份管理”“过程管理”向“岗位管理”“目标管理”“和谐管理”的转变。

2.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构建和谐、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高校要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规定要求,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推行干部公平竞争与党组织考察任命相结合的聘任制,继续推行干部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在选拔管理干部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竞争理念③,坚持并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需要选人,真正把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的人才充实到管理干部隊伍中来,努力构建和谐、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组织保障;要打破管理干部岗位之间相对封闭的状态,实行合理流动,完善岗位交流和轮换制,坚持实行学校内部机关与基层、党务与行政之间的交流轮岗,增强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健全动态管理考核机制,加强有效管理和监督。加强有效管理和监督,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是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管理干部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各高校要加强对管理干部的任期目标管理,明确各管理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动态管理考核机制,创新评价考核体系,对管理干部进行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评和监督,并将干部职务的升降、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与考核结果挂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构建和谐校园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标准,采取组织评价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对管理干部进行全面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准确、可靠。同时,高校要遵循“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如任前廉政谈话制度、重大事项向党组织汇报制度、收入申报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以及教代会定期评议领导干部制度等,促使高校管理干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4.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管理干部的全面发展。高校应为管理干部的发展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如健康的人文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便利的生活环境等,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干部,激发管理干部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结合起来,关注管理干部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津贴分配等方面的问题,逐步缩小乃至消除他们与同等条件的教学、科研人员之间在上述方面的差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管理干部的进取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职业归属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满足管理干部自我实现的合理要求,促进管理干部的全面发展。

高校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管理干部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加强对管理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和有效监督管理,努力建设和谐、高素质、结构合理的职业化管理干部队伍,不断提升高校管理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注释]

①许洪顺.和谐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44.

②石祥.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07(5):29.

③余雪华,王冬梅.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128.

品牌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竞争日益加剧,需要各学校客观分析自身实际,大胆引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去经营管理学校,建立相应的机制和体系,确保人才质量的提高和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经营理念;高职;办学运用

作者简介:罗忠诚(1964-),男,四川阆中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事业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和教育资源得到扩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和高考生源数量的下降,新时期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高职院校的竞争日益凸出,需要各学校及时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借鉴企业先进管理理念,使其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办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积累了不少办学经验,但各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受诸多因素影响制约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职院校办学基础薄弱,制约改革与发展

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是中职升格、合并而来,教学设施、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都薄弱,管理层观念滞后,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求,影响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经费不足,使用管理不到位,致使学校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制约学校发展。

(二)专业结构体系缺乏特色,竞争力低下

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专业盲目跟进,人才需求论证分析不够,与产业、行业、企业协作培养力度不够,专业同质化严重,培养人才无特色。同时不注重职业教育的区域性特点,不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就业质量下降。

(三)办学理念不先进,管理理念落后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既不了解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又不了解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趋势,缺乏服务意识,处于传统的封闭式办学状态,学校管理长期受制于行政管理,缺乏竞争意识、成本意识、品质意识,制约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二、企业经营理念概述

经营是组织的一种有目的活动,其目的是对拥有的或可以控制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运作的效益。经营是组织为实现其根本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筹划、营谋活动,通过对经营环境进行分析、确立经营思想和目标、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和操作方式,以达到期望的效益。

所谓企业经营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是顾客、竞争者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不论是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不论是企业,还是机关团体、学校,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一套经营理念,才能使团体发挥极大的效能。

三、高职院校运用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社会产业经济的调整,高职院校不得不面临生源、人才需求等多种竞争,面对所存在的危机,有必要借助企业经理管理理念来经营管理学校,其意义在于:

一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下放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等,这给高职院校办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需要确立新的办学理念,统筹兼顾,协调好内部管理,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加强竞争对手分析,准确定位办学目标、特色,经营好学校。

国家、地方为了支持和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了国家级、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和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从政策导向上促使高职院校抓好内涵建设,转变观念,科学经营管理学校,优化教学资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得学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二是适应新形势,院校竞争的客观需要。随着规模扩张的结束,各高职院校为了自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纷纷转向内涵发展,隐藏在院校之间的生源、人才供应市场竞争日益凸显出来,这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借助企业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去办学,使得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在教育市场下,学生、家庭、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报读学校和专业,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就自然形成,必须改变经营策略来吸引学生和企业。而学校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产品——人才培养质量。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创新,根据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调整布局专业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配置资源、严格执行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实施科学管理和营销策略,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些都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和实施。

四、高职院校办学中运用企业经营理念的体系架构

面对教育市场的竞争,高职院校的经营管理要向企业学习,借用企业管理理念,建立完整的运行体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一)转变观念,树立经营管理理念

在教育市场客观存在、学生生源逐年的下降情况下,学校必须重新思考办学思路,破除传统观念,大胆经营管理理念。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必须从思想上、认识上根除行政管理观念,主动融入教育市场,适应竞争,树立“专业人才是产品,学校是工厂”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善于经营管理,形成市场经济理念、品质(品牌)理念、成本效益理念等。

1.市场经济理念。为了培养更多适合教育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需要将市场经济的理念和运行机制渗透到学校办学中,使学校成为人才培养的“工厂”,使高职教育成为重要的、特殊的产业,教育市场、教育融资也随之而产生。学校提供教育服务,供学生、家长、企业自我选择,形成了供求,产生了市场。

在经营管理学校中,需要树立市场经济理念,把握市场经济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提高面向市场办学的能力。需要学校做好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加强与行业、企业、社会的协作,构建灵活机动的专业体系结构、人才培养体系等,最大限度地生产出符合需要规格的人力产品,逐步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种特殊的产品。

2.品质(品牌)理念。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可持续发展之本,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树立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品牌。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消费群体对产品品质越加关注,在市场经济中产品要想获取市场,需要具有很好的质量保障和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支撑。因此在学校人才培养中,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分析与研究,优化配置资源建立特色专业,以质量促发展,以特色促改革,树立学校的品牌。

3.成本效益理念。许多学校对办学成本的观念淡薄,认为学校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不需要核算办学成本,觉得有国家投入,自己只管使用,结果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达不到预期目标和效益,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有效提高,学校无名气,严重制约学校发展。因此需要有成本效益理念。

成本与效益是经营的最基本理念与出发点,要善于自主经营、合理配置资源,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高校发展虽不以赢利为目的,但在经费、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科学核算教学成本,注重人均成本定额管理、效益目标考核等,合理配置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出最好的效益,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共赢的局面,培育出所需求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二)构建经营管理学校的运行机制

为了更好地借鉴运用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需要运用相关机制调动管理者、教职工的积极性,共同实现学校效益目标。

1.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为了应对办学中所遇见的各种内外环境,避免办学方向错误,需要实施科学决策,保障学校正常发展。在每项决策中,必须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形成可行性论证报告,提交会议集体决策。

2.积极融入市场机制。高职院校未来的的生存和发展要依靠教育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要敢于、积极进入市场中去拼搏、检验,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竞争,将自己提供的教育服务产品及时地“推销”出去,从而取得竞争胜利。因此,需要建立市场调研制度,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状况和竞争对手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市场营销制度,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名优工程(名学生、名企业、名专业)争取更多的教育市场。

3.加快引入竞争机制。高职院校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要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分层次开展竞聘上岗,待遇与聘任的岗位挂钩。改变过去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坚持按需设岗、择优聘任、责酬一致的原则,把人员待遇与岗位职责与目标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引进企业人工成本核算,实行按劳取酬,优劳优酬、通过竞争,形成压力和动力机制,把所有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和潜能都发挥出来,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4.大力推行创新机制。高职院校的经营管理,离不开创新机制的建立,创新能使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过程、人才培养等发生变革,增强学校的竞争实力。创新就是抓住市场潜在的机会,对学校的各种资源重新整合,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运作体系的过程。学校的管理重要的是观念创新,可以对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超越和自我超越,才能使得管理目标、模式、过程的创新得以实现。可以结合竞争机制、科学决策机制等,运用激励手段推动创新,促进学校发展。

5.实施资源配置机制。高职院校一旦进入市场,就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资源配置,来满足市场需求。比如学校的生源数和质量发生了变化,就需要调整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借助成本核算理念,打破资源使用终身权,统一调配、资源共享,减少闲置和浪费,充分发挥资源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

6.建立健全运营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机制。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还是高职院校的经营,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都是提高投入产出比的重要手段。所谓的成本控制,就是指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考核和监督,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偏差,使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在高职院校的经营管理中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严格学校财务审批制度,编制和执行好财务预算;强化岗位责任制,控制人员成本的随意增加;进行科学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正确处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硬件投入的关系,协调各项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等。

(三)借用企业经营理念实施高职院校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

高职院校在办学中要善于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思想,建立适合各自的理念和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经营管理学校,促使高职院校得以健康发展。

1.更新观念,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办学能否运用企业经营理念关键在观念的转变。高层管理者要转变思想、积极、主动地进行管理改革,学习和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敢于实施管理改革,借助有效机制,实现效益目标考核管理,确保办学目标实现。学校其他管理者和教职员工要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转变角色,支持学校办学理念的改革,共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2.把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同样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要建立配套的质量标准和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确保人才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质量的过程,就是对社会群体需求接受教育提供服务,必须以好的质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得到社会群体的认可。

3.依据市场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与企业经营一样,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按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和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办学,不能闭门造车。学生就业质量就是对学校在市场占有率最好的证明。学校的各项工作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市场人才和教育需求,并据此改革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想读、企业想要。

4.打造品牌,注重特色,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不能把企业品牌战略简单移植到学校管理中,需要从教育规律及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来确定品牌战略。

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市场化下院校间竞争加剧,能提供独有的特色人才的学校最具有竞争实力。品牌和特色应是一种比较优势,需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强、你强我优”在办学中培养人才需要创新,需要确立自己的竞争战略,确保学校核心竞争力增强。

5.提高投入产出比,实现效益最大化。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学校经营的最终目标。追求社会效益,就是要建立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社会信誉,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熏陶,提高其思想素质、道德水平、敬业精神、创新能力以及优良学风。同时,还要通过教师的社会服务、学生的就业反响,提高办学社会效益。要有成本观念,善于核算,要改变长期以来不计成本、效益不高的状况,要像企业的产品一样,把每一项投入或耗费都计入直接成本,控制好成本,切实提高办学效益。

总之,高职院校的竞争客观存在,在办学中需要转变观念,借鉴企业先进经理管理理念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学校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夏暎,池云霞.试述从管理学校走向经营学校[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2]徐同文.借用企业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益[J].教育研究,2005(06).

[3]沈继民.学校管理中引入经营理念的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05).

责任编辑 刘扬军

品牌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因为传统体制及思想影响,民营影视企业对于品牌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完善,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方法单一,导致出现品牌侵权、管理混乱及品牌价值不突出等问题。对此,企业应该针对问题,提高认识、改变思想、创新方法,以法律法规为基础,构建品牌管理体系,进行现代化品牌管理。

关键词:民营;影视企业;品牌管理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放宽对于文化行业的管制,包括影视企业等一大批文化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对于民营影视企业而言,其发展时间相对于国外影视企业发展时间短,虽然短时间内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在企业管理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如对于品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品牌管理混乱,管理效果不突出等。

一、民营影视企业品牌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民营影视企业是中国特有的影视企业形式,最初从“小作坊式”的运营管理发展到当前的多元化运营,并逐渐在影视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市场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在传统的“小作坊式”管理中,企业依赖产品发展,大多数公司都没有认识到品牌的价值,甚至很多公司没有形成独立的品牌形象与品牌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民营影视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品牌管理,但是分析其管理方式,仍旧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

品牌意识不健全,侵权现象多发。我国民营影视企业品牌管理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侵权现象多发,一些民营影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因为前期发展中缺乏足够的认识,品牌规划不足,以知名度比較高的作品人品人物名称、影视人物名称等作为公司品牌,这的确能够帮助公司客户迅速记住公司品牌。但是当公司发展壮大后,公司品牌侵权的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面对相关方的侵权控告,民营影视企业在不得不改变品牌名称,导致前期的品牌打造与宣传功亏一篑。

造成民营影视企业品牌侵权问题,与影视企业所有者以及品牌管理者的意识不健全具有直接关系,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者对于市场竞争模式不熟悉,对于品牌重要性认识不高,随意确定企业品牌。在企业发展中,仍旧没有认识到侵权问题,或者一些管理者认识到侵权问题,但是抱着侥幸心理不主动寻求解决方案,一直到被控后不得不改变品牌。

品牌管理思想落后,品牌管理混乱。一些民营影视企业仍旧按照传统的“小作坊式”方式进行管理,企业工作人员少,每个人身兼数职,并没有专业的人员以及专门的部门对于企业品牌进行管理。企业品牌管理往往体现在遭遇形象危机后,通过紧急公关等方式进行短期的品牌危机管理,平时对于品牌管理的关注度不足,管理缺乏系统性[2]。

民营影视企业品牌管理的关键在于人才,但是当前很多企业人才集中在影视产品制作人、经纪人等层面,专业品牌管理人才不足,导致品牌管理随意性大,系统性不足。

品牌管理方法单一,品牌营销宣传效果不佳。在市场经济时代下,企业品牌对于企业的运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影视行业正是繁荣发展时期,民营影视企业发展的空加大、发展机遇多,同时发展面临的竞争大。可以说,哪一个企业具有更好的品牌价值,具有更多的客户认可度,其就已经抢占了市场先机。但是分析当前民营影视企业品牌管理情况,大部分以危机管理作为主要管理内容,日常管理不足,品牌管理中,注重负面新闻的应对而忽视品牌正面形象的主动营销与宣传。即使一些企业认识到品牌宣传的重要性,也仅仅是使用传统的作品宣传、户外广告等方式进行宣传,未充分借鉴新媒体的便利性为自身品牌宣传推广出力。

总之,因为很多民营影视企业对于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品牌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方法单一,导致品牌管理混乱,管理效果不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针对相关问题与原因,分别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二、完善中国民营影视企业品牌管理策略

完善品牌意识,杜绝侵权现象。民营影视企业发展中,无论规模大小,其发展的先决条件都是遵纪守法,在国家加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任何依赖侵权行为发展起来的企业都不可逃避法律的制裁[3]。为了保证企业具有长期发展的可能,民营影视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品牌意识,明确品牌的作用以及我国品牌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品牌构建之处就避免侵权;已经成立的企业积极自检,一旦发现侵权现象立刻整改,并向相关产权所有者做出合理赔偿,以充分承担文化影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出良好的表率[4]。

提高品牌管理思想,构建品牌管理系统。品牌管理应该是一个完成的系统,从品牌成立、宣传到形象维护都需要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有条理的管理[5]。因此,民营影视企业所有者及全体人员都应该提高品牌管理思想,在认识到品牌及品牌管理的重要性以后,进行系统的管理。首先,确定专人管理制度,或者成立独立的品牌管理部门,以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其次,品牌管理中,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确定管理思想、原则及目标,并选择符合企业的品牌管理方法,进行全过程、动态的品牌管理;最后,品牌管理中,根据影视企业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方案,以保证管理方法与实际情况的吻合。

创新品牌管理方法,实现多媒体营销。品牌营销是现代企业品牌管理的重要内容。民营影视企业品牌管理中,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企业的品牌营销方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的营销手段。如在新媒体营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民营影视企业可以在传统的作品、户外营销基础上,加入新媒体营销,充分利用公司网站、朋友圈、艺人自媒体账户等实现自主营销;利用行业网站、作品宣传页面、影视作品网站等实现联合营销,以提高营销范围,扩大受众群体,最终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6]。

三、结语

我国民营影视企业发展时间短,企业品牌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品牌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企业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出于落后局面。对比,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借鉴其他企业经验,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品牌管理策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琦.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策略[J].中国电影市场,2016(12).

[2]刘婧.聚焦“一带一路”与互联网时代 探索中国电影海外传播新思路——“一带一路”与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电影高端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成果发布会综述[J].当代电影,2016(12).

[3]孙健.从云南影视基地的运营探究其影视产业发展前景[J].电影评介,2013(19).

[4]任琦.基于消费者理论的企业品牌文化分析[J].企业导报,2015(04).

[5]乔宇.品牌文化营销的多维度构建与实践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5(18).

[6]郭艳艳.浅析“90后”消费行为特点及其营销策略[J].现代交际,2014(03).

作者简介:圣洁(1985—),女,湖南长沙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管理。

上一篇:建筑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艺术导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