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物理实验论文范文

2024-07-14

合作学习物理实验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观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的重要课程,因此更应当加强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更应当是物理教师重点关注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素质教育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与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比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知识存在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特点,自身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物理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模式,以有效地解决物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尽管新课程改革在稳步进行,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应试教育下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师主体地位的强化禁锢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弱化,学生学习兴趣减退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

1.教师主导模式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很多教师仍然秉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课本中。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同时,传统的教学思维极容易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在限制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还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教学手段仍然单一枯燥,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不但没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影响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产生了厌烦心理,更加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高中物理合作学习问题的解决策略

1.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物理实验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合作就是极好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好好利用,加以补充与发挥使小组合作学习上升一个层次,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组实验中,学生探究完所有成像规律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如何改变像的亮度?怎样可以让像在光屏上下左右移动?如何准确确定像的位置等等,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实验已有所了解,这样的探究学习有的放矢,学生交流合作气氛相当热烈,不仅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发现了新的问题。例如物体靠近透镜,像会远离透镜,像会变大,且亮度变亮;反之则相反等。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都有促进作用。

2.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的不理解,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高中物理实验的学习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是无聊而枯燥的,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案就可以将这一问题轻松解决。学生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发表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然后对实验进行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深度,达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可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应用下能够提高学生做实验的速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得也更加快速、有效。

3.激励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每一步的操作都要进行监督,指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充分体现出来,不断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例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四个影响因素:导体材料,导体长度,导体横截面积,导体温度。本实验将班级学生分成8个小组,两个小组探究同一个因素,抽签决定,进行比赛。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萌生一些对知识理解的不同看法。合作学习的好处就在于人的思路广,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也会更加方便。

4.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小组的學习情况也是千差万别。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评价要因不同小组而异,多采取鼓励性评价,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小孔成像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对不同小组提出不同要求,能力强的小组,要求探究出小孔成像的亮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大小是否有关?小孔成像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是否有关?这样三个有难度的探究;而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小组只要求探究:小孔成像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什么关系?这样三个难度小一些的探究;在探究完同样三个问题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后,全班大组交流,讨论实验的关键与结论的合理性,对好的教师及时表扬和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合作学习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学习和探究,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合,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效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台兰臣,刘良书.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2012(4).

[2]刘清华.心理学规律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8).

[3]贾圣芳.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第三中学417000)

合作学习物理实验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较为繁琐和抽象,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才能够将其彻底的掌握。但在当前教学之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并不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导致学生的核心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實践经验,纠正偏颇实验教学观念,注重实验教学导入、积极开展探究实验以及小组合作实验四个方面进行教学策略的转变,以期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实验;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物理核心素养

正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可以教会学生理解知识点,但需要学生经过大量的训练以及思考探究。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重现实验情境,避免为了理解某一问题而重复实验,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点,并且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难、繁、枯燥无味的念头,甚至学生产生放弃学习物理的念头,实验教学之中学生是通过发现错误来及时的纠正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的坚持时间更长,并且学生在不断犯错,但却依然坚持的过程中,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无法达到的功能。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物理实验重视程度

现阶段,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果。为了节省时间,一部分教师并不注重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而是依赖视频观摩的方式替代实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通过体验实验过程来理解知识的形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纠正了现今的偏颇的教学观念,接纳原有的实验教学观念。现阶段大部分教师会提高学生的自由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一点和实验教学是不谋而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能依靠自身对于知识点的了解情况进行判断、尝试,如果发现问题,学生需要及时的将其解决,才能够得到一个成功的实验结果。

例如,教师在教授“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去操场上进行相关的实验。这一章节知识点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机械运动的概念很好理解,而参照物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有些模糊,教师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创设来辅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在操场中进行参照物实验的模拟,随即选出三个学生,分别以学生A、学生B、学生C作为代号。其中,学生B以2米每秒的速度匀速前进,学生A在学生B的身后以5米美妙的速度前进,学生C先以10米美妙的速度前进,在超过学生A的时候何其并排前进。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在不同时间段,学生A、B、C在其余两人眼中分别处在什么运动状态。虽然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有所了解,但庞大的数据量还是会影响学生的判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切身体会参照物变化对观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影响,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学生还是无法彻底理解的话,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进行实验测试,在亲身的体会中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验的教学导入,激发兴趣

实验教学也需要通过一定的导入手段,让学生沉浸到实验之中,因为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在进实验室无法将实验完成,那他对实验的兴趣会大幅度下降,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准备一定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先对实验步骤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尝试着将实验步骤记录下来。之后让学生进行自发的实验,如果学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教师不一定需要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将重点放到引导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

三、积极开展探究实验,培养意识

教师也需要积极的开展探究实验,因为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探究性,如果教师只引导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那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教师需要将实验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科学实践意识都会得到显著的培养。当然教师需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更高的自由度和实验难度,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培养科学实验意识。

四、小组合作实验,重视能力培养

小组合作实验的开展也是有必要的,因为有一部分实验的难度较高,依靠学生一个人是很难将你解决的,需要几个人协作才能完成,而小组合作实验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进入大学迈向社会,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交流、合作能力,才能够在社会上进行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不妨在现阶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较强的合作意识,也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之中进行适当的交流,锻炼自己的达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是一件必行之事,教师需要端正自身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实验,通过实验来彻底的掌握知识点,当然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尝试着借助微课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入实验之中,以此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着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小组合作实验的开展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对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帮助。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春芳.非指导性教学观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学苑教育,2022(03):42-43+46.

[2]潘如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2,18(01):62-63.

合作学习物理实验论文范文第3篇

1.1 在让学生在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同时 , 不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看,学优生与学困生在盲点上是迥然不同的。那么,基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通过传统“一刀切”的模式进行授教,那么必然会出现学困生吃不消、学优生吃不饱的现象,这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言,都是不利的[1]。而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 ,学生通过小组的建立,能够在小组中与同学一起探讨自己的疑问,这必然将使学习的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很多学困生之所以物理学不好,其有可能是对某一个物理问题没能理解清楚,也可能是没有明确某一个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那么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通过“学优生指导学困生”的模式,这些细小但极为关键的知识点必然将在小组的讨论中得到解释。而学优生在帮助学困生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加深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1.2 让学生在学习积极主动的同时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从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角度来看, 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必然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小组内的成员必然将为学习的目标而共同奋斗,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将学生“主体”的身份充分的体现出来,其也作为一种由内而外的动力时刻督促着学生不断前进。另外,合作学习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自己的交际能力必然能够得到增强,而性格也将变得越来越开朗。而通过小组的讨论,学生也会逐渐的学会如何去倾听别人的想法、观点、意见。

1.3 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通过多渠道获取知识

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将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逐渐的产生认知冲突,这必然将有利于学生对自身知识网络的完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于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共同探讨都无法得到解决的问题将更加的好奇,更加想去解决它。那么,学生在请教教师的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得更加的专注,对于老师的思考方法与解题方法都会更用心的听取。另外,作为一种小范围合作模式,小组中的讨论不会让学生错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遭到笑话,从而学生不会产生胆怯的心理,这对于那些物理学习困难(尤其是女生)来说,必然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法。

2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通过多样化的实施方式来体现 “合 作学习 ”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内容都主要以“教师解题、学生模仿解题”为主。 这样的方法虽然能够有效的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流程的时间利用率。但是,这必然会让学生逐渐的养成对教师的依赖,很难形成主动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其对于问题探究的兴趣与激情也将逐渐消失,而长期下来,学生会慢慢的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那么,要想在习题教学当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充分的调动出来,就必须通过习题教学的“一题多解”入手,而其关键之处则在于对合作学习模式学习特点的突破[2]。例如 :在“滑轮组”这节公开课中,如果学生对滑轮组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提前的预习(或是在生活当中观察过类似的现象),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对“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教师可以让学生提炼出关于滑轮组的问题(如滑轮组是否省力? 能省多少力? 等),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之内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并将小组的讨论成果以屏幕投影、现场试验、黑板绘图等多种形式介绍给全班同学及教师,通过全班同学的评价、教师的点评与指导,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认识与掌握必然将更加的牢固。

2.2 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来体现 “合 作学习 ”

在试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辅助来有效的提高试验教学的实效性, 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最佳平台。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不但能巩固有效的解决学生实践能力较低的问题, 还能够弥补一些学校试验教学设备不足的缺陷, 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实现能力的互补。具体而言,以小组为单位,教师让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通过合作来完成特定的实验任务。学生在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其他同学实验操作过程的借鉴与学习,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物理综合素质。比如,在“电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电路实验课,让学生自主的应用电池组、电压表、电阻表等设备进行一个完整的电路实验。通过教师的指导,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有序的分工合作,然后将整个小组的实验过程撰写成实验报告与总结,上交到教师处。显然,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小组的成员在分工合作之下都参与到了实验当中, 小组成员之间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讨论相关问题(如下一个实验步骤是什么? ),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帮助与指导。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但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也将让每一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3结 语

总之,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针对于物理习题的教学而言,教师不但需要牢固的掌握合作学习相关要素,也需要对课程的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学生也需要具有彼此合作、乐于探讨的学习精神。在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下, 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必然将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摘要:作为一个现代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目前,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在我国各中学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初中物理习题课为研究的对象,详细地阐述了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引入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并通过系统的分析与探究提出了其应用的有效策略。

合作学习物理实验论文范文第4篇

2003年, 我们借助合作学习理论和最优化策略, 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但由于未能系统掌握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较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合作学习的泛化, 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 组织形式单一, 活动形式简单, 小组研究的问题缺乏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 (2) 合作学习的异化, 仅仅把合作学习当成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 在操作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堂秩序混乱; (3) 合作学习的神化, 把合作学习当成是保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用于任何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我们根据上级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结合自身实际,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与研究, 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设想, 期望通过优化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 构建一个“自主、高效、互动”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 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空间,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研究的主要目标

(1) 四个“有效性”。即组织实施的有效性;合作时机的有效性;研讨问题的有效性;学生评价的有效性。 (2) 四个“提高”。即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3 研究的效果

该教学模式实施以来, 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该课题实验的实施,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协作能力增强, 竞争意识得到培养, 学会了辨证地、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如下 (见表1) :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改善了学生的认知前提,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度。

(2)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课题实验开始后, 我们通过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来检测试验的效果。从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 短短的两年时间, 实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优秀人数大量涌现, 学困生人数不断减少 (见表2) 。

(3) 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记、练, 而是自主建构、合作交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各抒己见。走进课堂, 看到的是学生自主建构、合作探究的热闹场面;听到的是学生充满激情的陈述、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感受到的是学生自信的态度、乐观的情绪, 教室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乐土、激情燃烧的热土、播种希望的沃土。

(4) 教师的教学思想明显转变。通过课题研究, 实验教师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 以全面和谐、民主科学、以人为本、建构学习、合理评价为特点的新课程理念逐步确立,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点的课堂教学理念也逐步形成, 教师的说课、作课、讲课水平大大提高, 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5) 模式构建初见成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归纳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四步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讨论质疑——问题交流, 展示提升——拓展训练, 反馈矫正”。

在这一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引领者, 每节课点拨、指导、讲解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质疑、探究创新, 完成了经验重建和新意义生成, 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性模式。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强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组织实施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首先根据教材的内容, 对是否需要进行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 学生能自主学习的, 就让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有困难的, 就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增强了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当学生合作学习出现困难时, 教师就深入学习小组, 及时调控, 巧妙引导,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

合作时机的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合作的时机、找准合作的切入点, 时机把握得准确如否, 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在:破解重点难点时、知识拓展深化时、规律总结归纳时、见解产生分歧时、思维出现低谷时。

研讨问题的有效性。我们应该根据量力性、层次性、目的性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学生又力所能及的问题, 让学生去合作探究, 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评价的有效性。我们依据“不求个个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的评价理念, 把评价的着力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上, 做到个人评价与全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4 反思与体会

通过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切实改变了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弊端。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继续进行实践与探索, 以求取得更大的教学效益, 要突出做好以下几点: (1) 问题设计要体现引导性、启发性、科学性、逻辑性。问题的质量, 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2) 对问题的探究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 而要注重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要合理科学、能有效激励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参与学习。

摘要: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大都是外在形式的合作, 有效性较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泛化合作学习;二是异化合作学习;三是神化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组织实施的有效性、合作时机的有效性、讨论问题的有效性、学生评价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物理实验论文范文第5篇

一、导入课题, 引发兴趣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利用演示实验自主进行课题的导入, 以此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因为物理演示实验通常具有较强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新奇性, 能让学生感到兴致勃发, 同时可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 学生在学习动量定理这一知识的时候, 就可以自主进行如下演示实验:先拿一个生鸡蛋, 用棉线在其上面环绕一圈, 再拿透明胶把棉线打结的地方牢牢粘住。之后将线的一端绕过铁架台上面的钩子, 让鸡蛋慢慢地升起, 直到处于铁钩下方。这时候松开棉线, 让鸡蛋自高处自由下落, 在落地的位置铺一层泡沫垫。学生可以看到, 当自己放手以后, 鸡蛋落下并反弹起来, 并未摔坏。这时学生再拿鸡蛋朝桌面一磕, 蛋液就会流出来。根据这一实验, 学生可以看到, 鸡蛋从高处落下后并没有摔碎, 但只是在桌边轻轻一磕, 便碎裂开来。由此, 学生便能掌握动量定理的相关知识, 并提高自身对物理的学习兴趣。[1]

二、提供素材, 认识规律

在学习高中物理时, 学生需要一些感性方面的素材, 以此帮助自己建立起清晰的概念, 并认识到物理的相关规律。对此, 学生可以利用演示实验, 让自己清楚地看到物理的现象及其变化过程, 由此获取丰富的感性认知。有的现象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少看到的, 也有的甚至和学生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因此, 借助演示实验有利于构建起鲜明的表象,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为物理认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比如, 物体之间的弹力都是随着形变而生成的, 但是坚硬的物体形变非常小, 学生难以发觉。所以有的学生会认为, 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对此, 学生可以进行演示实验, 帮助自己建立对形变的正确认识。可以拿一个装满水的大墨水瓶, 在其中加入一根直径2毫米的玻璃管。这样一来, 墨水瓶极小的形变都能被显示出来。由于使用的是椭圆截面的大号墨水瓶, 因此朝着短轴方向往里挤压时, 就能够发现玻璃管内的液体开始增加。而朝着长轴方向往里挤压时, 则能看见玻璃管内的液体开始减少。由此, 学生便能认识到, 所有物体都会产生形变。[2]

三、训练思维, 巩固知识

妥善运用演示实验, 能够让学生获得思维方面的训练, 并巩固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演示实验具有较好的可控性特点, 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自主挑选并设计实验内容及过程, 然后将相应的物理现象展示出来。所以, 演示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训练, 还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出来。比如, 学生可以利用电学黑箱进行演示实验。黑箱盖子上存在2个接线柱, 箱子内部有2个电学元件。一个是大容量电解电容器, 还有一个则是数千欧姆的电阻, 二者处于并联状态。学生采用欧姆表的欧姆档位展开测试, 然后仔细观察, 判断其元件的种类, 并说出其连接的形式。虽然只有2个元件, 但是学生也要认真观察。不但要掌握好电流变化的阶段性特点, 即先大后小, 同时还要思考终态电流的情况, 如此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3]由此可见, 学生利用演示实验进行学习, 可以完成思维训练, 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 并且还能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

四、提供示范, 创造条件

将物理演示实验运用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 还能够起到示范的作用。经由演示实验操作, 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实验将要用到的仪器、设备, 并掌握具体的实验方法、流程、技巧等。并且, 学生在演示实验过程中, 还能够培养自己实事求是的意识, 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 一丝不苟地完成实验。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进而为学生实操技能的提升创造理想条件。比如, 学习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时, 学生可以拿一个形状像小锤子的玻璃器皿, 里面掺有紫色小颗粒, 即碘的固态颗粒。然后学生用酒精灯加热器皿, 就会看见玻璃器皿中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汽。这时, 学生再把器皿放置于窗台边, 把窗户打开, 让外面的风吹进来。不一会, 就看到紫色蒸汽又变成了固态碘, 这便是凝华现象。经过这样的演示实验, 学生便能够知晓实验需要用到的装置, 获得正确的示范, 并且还能为自己实验技能的提升创造条件。

五、结束语

由上可知, 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运用演示实验,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因此, 高中生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 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以此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实际例子, 分析了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指出学生要利用演示实验激发自身兴趣, 认识物理规律, 巩固物理知识。希望能以此为广大高中学生提供参考, 优化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演示实验,高中物理,学习作用

参考文献

[1] 汲润宪.浅谈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 2016, (02) :134.

[2] 张立杰.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浅谈[J].生物技术世界, 2016, (02) :226.

合作学习物理实验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论述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学会利用演示实验、探究实验,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掌握物理知识,达到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演示实验    物理    教师     作用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创新成果都源自于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实验是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所具有的直观有效、形象生动的特点,使之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物理演示实验的探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实验技巧、提高创新能力。因此,鉴于演示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实验的内容选择、构思设计、演示过程及学生的参与程度等进行研究,将是深化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教师确立演示实验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区别于讲课、习题课和普通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

1.引发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物理演示实验项目是利用物理学基本原理结合创造性思维设计制作出来的,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些实验项目与自然界中存在的实验现象,以及人类的生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既有古老的经典演示实验,如高压静电、海市蜃楼等,又有融合多种现代科学技术的演示探索实验,如3D 影视、超导磁悬浮等,所开设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组织设计的,实验本身对学生有强烈的吸收力,将精彩的演示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2.启发学生认知能力,联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一个人观察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他认识客观事物的现象或过程的准确程度和广泛程度。一个人只有准确而广泛地了解客观世界,才有可能进行正确的思维和想象,才有可能创新。要使学生对物理的所有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认识清楚,理解准确,掌握牢固,往往单靠抽象的讲解是办不到的,这就要借助于有说服力的实验。而演示实验恰能提供丰富的感性内容,变抽象为形象,正确地再现物理过程、现象及规律,纠正不正确、不合理的错误概念和思想,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降低思维的难度,扫除思维障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二,教师在课堂上用PPT课件详细解释了静电屏蔽的电学原理,并启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现象。学生想到了高压线圈外的铁架,还有同学想到如果将易发生雷电地区的房屋装上这些具有屏蔽作用的笼网,可以保护人身安全。这样的演示实验体现出的物理原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物理世界的奥秘。

3.加深学生记忆,巩固理论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跟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教师讲授之后,能够记住10%-20%的知识;学生亲自看到的实物或实际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听教师讲,又看到了实物或实验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了实物或实验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住70%。可见,教师或师生一起进行实验,并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便记得更牢固。如在学习互感时,讲到互感系数这个物理量时,教师强调互感系数只与线圈的形状、线圈大小、相对位置及周围的磁介质有关,与线圈中的电流无关,学生往往不能彻底地理解;而通过演示实验,分别改变线圈的形状、线圈大小、相对位置及插入磁介质的情况,观察感生电流,能明显看到感生电流的改变,使学生理解了互感系数这个物理量的属性,并留下较深印象。

二、教师在演示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要利用演示实验,对实验的内容选择、构思设计、演示过程及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加以探索,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实验的物理本质。

1.突出演示实验目的,引入重点知识

演示实验本身,无疑能使学生深刻地领会知识和技术,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有利途径。但是,有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相互交织;有的好比闪电,瞬间即逝;有的因果关系现象不明显,只靠演示实验本身难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演示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看新鲜,求好奇,光看不想,演示实验就会只流于形式,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自然不利。因此,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重要的职责是把演示实验中的关键问题,物理演示实验的科学观点和思想方法向学生讲清楚。

2.注重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引导观察能力:有资料表明,人从外界所接受的信息,有90%是通过视觉通道输入的,也就是说,人的大量知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首先要提高观察能力。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过程,分清主次,明确观察目的与对象,善于透过一些表面现象或干扰因素,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认识现象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尤其是对一些极快或极慢的动态现象进行观察,如驻波实验、简谐振动的观察。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时预测后续的现象和结果,从而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实验过程中,充分感知、及时发现问题。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观察演示实验,可激发学生去思考实验发生的条件、原因及规律等。

演示实验的效果既直观又有效,既鲜明生动又富有吸引力,既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又能升华到理性认识,既开拓了思路又培养了能力。

3.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自觉发挥主动学习意识

传统演示实验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其显著标志就是学生积极动脑、动手,感受、理解、参与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动手,在探索中动脑,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多角度地激励,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创造发挥自己潜能的条件。

4.结合教学实际及所学专业,研究可行实验,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培育创新意识与潜能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能够演示物理学原理或现象的实验装置。此项活动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仪器的模拟制作,如自制角动量守恒演示仪、范德格拉夫起电机、法拉第起电机;一类是自主设计制作创新性实验仪器,这类问题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5.合理运用多媒体,创新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演示物理现象和展现规律时要把握时机,要找准切入点,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并经深入思考建立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物理图景后,再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比较、检验,使之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如在波动实验中,可利用多媒体实验将某一时刻“定格”,观察每一质点的运动情况、大小和方向变化的全过程,安全逼真。学生直观地看到,每一质点并没有“随波逐流”,只在原来的位置上下做振动,从而理解波动不是质点在传播,而是波形的传播,能量的传播。

总之,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及探究,能展示生动而具体的实验现象,对于建立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学习和领悟蕴涵于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对教师的教而言,不仅要以传授物理学家已经建立的物理知识为教学目的,还应该把物理学家们探索和认识物质世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情景和探究,重现物理学家们探索物质世界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达到培养学生物理学思想和物理学方法及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物理学(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美)罗伯特·在埃里希.物理演示实验集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行政问责救济制度论文范文下一篇:乡镇初中物理实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