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2023-09-23

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

2005年8月7日,美国广播公司王牌新闻主播彼得·詹宁斯(Peter Jennings)在宣布罹患肺癌后走完了他67岁的人生旅程,作为曾经影响了无数美国电视观众的三大主播之一,詹宁斯不仅有着传奇的人生,其在主播位置上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也鲜有人能够企及。2007年,一本由詹宁斯基金会编纂的《彼得·詹宁斯——一个记者的生活》经纽约公共事务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了包括克朗凯特、沃尔特斯等名主播及詹宁斯亲朋好友在内等许多人对詹宁斯的回忆和评价。书中不仅全方位地展示了詹宁斯作为儿子、丈夫、父亲、朋友、同事等不同角色的完美人生,而且突出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记者、主播的追求过程,尤其是他在主播岗位上的卓越表現更堪称电视新闻主播素质的经典标版。

成为优秀记者

“主播”(ANCHOR)一词的发明者,CBS的天才制片人唐·休伊特曾说:“要想成为一个好主播,你必须先是一名好记者。”詹宁斯自身对此做了精彩地诠释。从詹宁斯几十年的主播实践看来,要想成为一名好记者,首先意味着能准确判断和发掘新闻的价值,用他的话说,“如果你只是基于人们已告诉你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而努力做报道或发布新闻的话,那么你就完全误解了记者的角色。记者应该能分辨出重要的事情并加以报道。只有你这方面做好了,人们才会关注。”

成为一名好记者,同时也意味着在报道新闻时有自己独特的角度,能够将新闻事实放在更宏大的社会语境下加以剖析。据詹宁斯同事回忆:“作为一名记者,彼得深爱的一件事情就是去报道那些被其他人所忽略的东西,而这正是所有人类经历核心部分的关键问题所在。”而在詹宁斯自己看来,“在美国我们并不是人们获得新闻和信息的唯一源泉。所以,我们必须要使我们有价值,使我们与众不同。我发现使我们与众不同和使我们有价值的方法之一是给人们某种语境感,即世界一直是在某个特定时刻运行。”

成为一名优秀记者,还意味着当有重要的新闻发生时必须身在现场。作为记者和主播,詹宁斯的足迹几乎走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无论哪里,只要有重大新闻发生,人们都能在现场看到他的身影,而这几乎成了詹宁斯的职业道德。据他的同事记忆,如果有什么重要的国际新闻,詹宁斯总会带着“主播台”上路,这样他就可以继续从事他最爱的工作:从现场发回报道。

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又意味着在突如其来的重大新闻面前保持清醒和克制。尽管詹宁斯是一个“即使是在电视直播当中,一想起地球上那些最为脆弱的生命,他又常常忍不住落泪”(INTRODUCTION)的性情中人,但无论怎样,他的同情不会影响他用全部智慧来缜密思考。“9·11”发生后,当他在没有任何文稿的条件下主持节目60小时,并以他的冷静和镇定赢得了全国观众的爱戴。

永远充满好奇

作为优秀的新闻主播,更是优秀的新闻记者,好奇而充满求知欲也是詹宁斯得以成功的一大法宝,是他揭示新闻事实的不竭动力。“他有着永不知足的好奇心,喜欢采访从出租车司机到各国的领导等各种不同的人群。他一直都在研究他的报道对象,总在不停地阅读。”“彼得非常非常好奇,正如每个人所说,他称得上好奇方面的博士。”由于对任何人和事物总是充满好奇,詹宁斯在采访和主持节目时总不缺少问题,也总能提出好的问题。据他的同事介绍,“他有着巨大的好奇心,所以他的问题总都是好问题,在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之后,他总能回到先前他想到却没有问到的问题。”当然,詹宁斯的关于提问还不仅仅是他能够总有问题可问,总能提出好的问题,还在于他提问题的方式,“他总是非常非常善于提问。他从不以某种攻击性的方式来提出他的问题,尽管如此,他也会锲而不舍。”这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詹宁斯在采访和提问时常常会穷追不舍,但却没有丝毫咄咄逼人的感觉,因为“他又用自己的魅力让人们自己给出答案”。也是因此,在一直受詹宁斯耳濡目染的青年记者看来,“他教会了我很多,他教会我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即当你成为一个真正喜欢他人的记者时人们也才会喜欢你。我想那正是彼得的标志之一。他从不以攻击性或令人不快的方式提问,他总能与采访对象和睦相处。”

时刻不忘学习

詹宁斯因为高中没有毕业就到加拿大的一家电台去主持节目,因此他常常又称“高中辍学主播”。虽然不曾有过骄人的学历,但詹宁斯所具有的知识绝不比任何一个主播少,关键就在于他非常善于学习。据他的同事回忆,当詹宁斯年纪轻轻便被美国广播公司(ABC)聘为主播,派去报道美国某一党的全国会议时,他仅有的知识让他非常害怕,甚至不敢说话。“我知道的东西有限,我真的不了解美国的政治体系,我真的不了解美国的国会体系。我只用了四个晚上来了解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情况,而且我也不够聪明。”但是詹宁斯很快就找到了他能找到的每一个聪明人,并从他们身上学习。“以后,在我们每次做直播之前,他都会花很长时间做采访准备,从专家的头脑中提取事实并把它们整理清楚。”詹宁斯的同事对他这种随时随地学习的能力非常钦佩,“彼得会将24小时都用来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甚至不能相信,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彼得都能告诉我们一些在这个国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刻和活动。他在瞬间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地点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深度参与节目

虽然身为闻名全国的三大电视网主播,且其主持的《世界新闻》多年来屡居三大电视网晚间新闻收视榜首,但詹宁斯从不以名主播自居,也不因为自己的声望和成绩而对工作有任何马虎,他总是“比其他人都起得早、睡得晚,把醒着的每一分钟都用来在他所做的报道中寻找新东西”。作为拥有节目主导权的主播,詹宁斯总是对节目有新鲜的想法,并乐于去通过指导栏目内其他记者、编辑来实现他的新闻理念之外,“他每天早上都会脑子里装满了该报道什么、如何报道,坦白说,是不应该报道什么的新想法走进办公室。他不会不好意思表达这些意见,更会用一天的时间来兴致勃勃地实现它们,直到节目播出时间来临。”詹宁斯更会毫不犹豫地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去,据ABC与詹宁斯同在一个栏目的编辑回忆:“彼得不仅参与选择我们要播出的报道,而且在记者连线时还要参与文字稿的编辑,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在片子播出前进行审看,提出修改意见,他总会逐字逐句、一帧画面一帧画面地参与到节目中非常细微的地方。”

绝不突出自己

虽然彼得有着超级模特一样的外表,虽然他从年轻时代就已经相当出名,虽然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结交很多朋友,并立即成为人们注意力聚焦的中心,但作为主播,但詹宁斯却从不有意突出自己,在他看来,只有报道才是第一位的。用主播一词的发明者唐·休伊特的话说:彼得看起来不像是那种想自己引起他人注意的人。他只想让人们注意他所讲述的东西,这样的人太少了。电视台有很多记者,他们中有许多人出外景时非常出色,但要成为一名主播,还得有某种特殊的天分。而他的同事也一致认为,“他不是那种夸夸其谈的人。尽管他知道得很多,但他不会向你证明他知道一切。他会让报道自己说话。”“他从不迎合,他也从不像别人那样使出一些小伎俩或小表演,他从不有意让自己比报道还重要,在很多时候,他和报道一样重要,因为是他在场。但那并不是他有意为之,他从不图谋自己要比报道重要,他始终认为报道才是最重要的,他要做的就是发现故事并巧妙地将其描绘出来。那才是他最伟大的遗产。”

而在詹宁斯更多的同事看来,真正让彼得作为一名主播与众不同的不是他的技巧和他的领导才能,而是他对那些谈话者们的深度尊敬。他相信,只要你奉献了一个好报道,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就会看,就会关注,就能理解。由于对事实、对报道的突出,詹宁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道风格:聚焦于人而平铺直叙。

心中常怀观众

詹宁斯自己常说:“我成年后的所有时间都是在当记者,当我每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甚至即使是我第15次到这个地方,我都想知道有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我假定观众中有人想知道有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而不仅仅是想听听已经发生了什么……我只想帮助我们的观众更好地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从中不难发现观众在他心中的地位,而他的同事则回忆说:“彼得是电视直播的主人,他把摄像机视作朋友。当你对着摄像机讲话时,就好像你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是在向你的姨妈、你的姐妹或是你的邻居在讲述着什么。”

詹宁斯心中常有观众还体现在他对观众的充分尊重和信任。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回忆:“我从未遇到过其他像彼得一样受到观众尊敬的记者。他从不居高临下地讲话,他从未想把事情搞得比其本身更简单。他从不认为他们无法解决复杂条件下的新闻事实。事实上,我甚至想说,问题越复杂,他越想向他的观众讲清楚。如果你说因为观众不关心或不理解而不应该做某篇报道的话,彼得一定会非常生气,他会对此非常愤怒。”

因为充分理解和尊重观众,詹宁斯也以他的工作赢得了观众的充分信赖。當“9·11”灾难发生的时候,一时间惊愕不定的观众所能想到的就是打开自家的电视机,在詹宁斯的建议下拿起电话向亲友互致问候。詹宁斯自己说:“我想我们能起的作用之一就是以一种平静的、适度理性的方式给人们提供一些信息和剖析。电视有时是一种非常有煽动性的媒体,同时,它又必须保持克制。当我们遭遇国难时,我们都会打开电视机,通过电视寻求一种生活的慰藉。我当时既然有权坐到了时代中心,我就非常清楚我不想把我的情绪、我的观点、我的分析,我对此事为何要发生的感觉强加给他人,我真的不喜欢将自己的情绪加给他人。我想重要的是要将人们聚在一起,如果我们不在危机时刻将人们聚集起来,又有谁会这么做呢?”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我们不去教堂,我们也不去帐篷,我们要来到我们的电视机前,彼得·詹宁斯这帮人会让我们安心,会为我们指引方向。”足见观众对他的信任。

参考文献:

《彼得·詹宁斯——一个记者的生活》(Peter Jennings: a reporter’s life Edited by Kate Darnton, Kayce Freed Jennings Lynn Sherr. Publicaffairs New York. Copyright 2007 by the peter Jennings foundation)。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

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2篇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保持实事求是作风, 是每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针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现状, 以及新时期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和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应当发扬新闻职业精神,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肩负新闻社会责任, 深入新闻理论学习,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等, 让广大新闻记者进一步树立良好形象, 切实肩负新闻传播重任,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一) 肩负新闻社会责任

努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把握和反映社会本质主流, 是记者的职业属性, 也是道德建设的要求, 这就需要广大记者发扬新闻职业精神, 肩负新闻社会责任。一方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 记者要坚守诚实公正、廉洁自律的底线,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 以强烈社会责任感衡量和考虑新闻报道社会效果, 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锻炼素质能力, 加强报道公信力, 真正在实践中找到定位, 扬长避短, 不断发挥新闻记者的独特作用和魅力。

另一方面, “没有规矩, 无以成方圆”, 要建立激励机制, 对细致周密、避免漏洞、遵守职业的记者给予激励, 引导大家肩负社会责任。同时, 推动记者社会责任建设步入正规的轨道, 在新闻行业中建立良好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 包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等, 为新闻记者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保驾护航”。

(二)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党的十九大对新闻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记者只有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 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和精神。因此,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能更好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在理论和业务学习方面要重视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 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且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立场, 促使新闻知识和业务的熟练和更新, 展现新时期的记者全新形象。在此基础上, 记者要学习政治知识和新闻理论, 避免原则性错误, 提高政治责任感和新闻敏锐性, 并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和和谐有序的现实环境。

二、提高职业素养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新闻记者有自身的职业特点, 对于职业素养有着特别要求和规定, 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等, 都是记者职业素养的体现和要求。如果一名记者的职业素养低下、个人修为不足等, 势必影响新闻报道和消息传播。

(一)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要切实提高记者职业素养, 必须要清醒认准自身的定位, 坚定自己是一名记者的信念, 在采访中明白报道对象、报道方向等, 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将实事求是的原则落到实处。

为此, 要以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工作态度做好采访和撰写, 并且要设身处地为采访对象和单位考虑, 明辨是非、准确判断, 保证深入新闻采访和调查细致深入, 按质按量地完成新闻任务和采访目标, 推动新闻工作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如果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报道原则, 好大喜功、自以为是、不以为然、沾沾自喜……只能让职业素养越来越低下、新闻报道越来越虚假, 最终导致报道失实、害人又害己, 更不必说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新闻记者。

(二) 新闻纪律挺在前面

提高记者道德素养, 必须要把新闻纪律挺在前面, 因为外因对内因的影响和作用不容小觑。记者坚持新闻理想、摆正采访心态、切实做好稿件, 必须坚持真实、客观原则, 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 深入地挖掘新闻素材和有效解决问题, 切实维护新闻和报道的真实性, 真正做到对群众负责, 对社会负责。

同时, 要健全和完善新闻采访和报道纪律的长效机制, 促进记者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素养的制度化, 包括建立健全采访制度、报道纪律、奖惩机制等等, 避免新闻记者不能明辨是非、不能坚持原则, 从而误入歧途、错误行事。再者, 新闻记者要在坚持新闻纪律的基础上,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及时了解社情民意, 关注群众焦点难点, 对所采写的稿件和开展的新闻报道负责, 保障报道的客观真实。

加强职业道德, 提升新闻素养,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小事, 也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职业道德和新闻素养, 是广大记者的生命所在, 也是新闻采访的力量源泉。如果没有职业道德和新闻素养, 记者无法生存, 新闻无所依托。正因如此, 广大新闻记者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新闻素养, 才能从讲政治、识大局的角度和高度出发, 切实增强业务素质能力, 更好肩负新闻社会责任, 不断树立良好自身形象, 为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乃至经济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摘要:记者是新闻传播的重要肩负者,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代,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 我党的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对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笔者尝试从记者职业道德和新闻素养出发, 分析记者职业道德现状, 并努力探索记者职业精神和新闻素养, 以期更好地让新闻记者肩负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以及反映群众的意见、诉求的重要任务, 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记者,职业道德,新闻素养

参考文献

[1] 姜英姬.论新闻记者的素养与社会责任[J].商业文化 (上半月) , 2011 (8) .

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以电视编辑为主要内容,基于现代电视新闻内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编辑素养提升措施,选取最为适合的几项素养提升建议措施进行相应分析,丰富电视新闻内容和结构,增强其存在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创新性,进一步促进电视新闻内容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素养

一、增强自我学习,丰富新闻内容

一般人们常看见的电视新闻都是经过编辑重新编写的,即以真实事件为基础重新对其进行勾画描写,使得人们既能够了解明白事件起始结尾、来龙去脉,又能够从中感悟思想、文化等内容。因此,电视新闻内容质量直接影响着阅读者的思想感受,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自身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编辑经验,才能够严格把控电视新闻内容的审核,根据编辑内容的不同,积极拓展各个种类知识内容的涉及和学习,增强自我知识“资源数据库”,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有效筛选具有正能量、真实性的优质新闻保障新闻内容质量的同时,对电视新闻内容的诠释便会有更多的新想法、新观点,丰富了电视新闻内容,也拓展了人们被局限了的思想范围,带动阅读者阅读思考和兴趣性,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其传输了正能量信息。

二、增强创新意识和新闻互动性

电视新闻种类分为很多种,具有着不同的内容风格,但是在实际新闻编辑中却往往出现重复性排版、夸大性内容,要知道新闻群体对新闻内容需求是不一样的,只是少数能够接受一成不变的新闻格式,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既要保障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还应当从大多数电视新闻群体角度进行新闻编辑和优化,不能因为方便而重复性利用同一个新闻版式,要明确电视新闻内容和格式应当随时俱进、应当具有创新性,利用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来取代过于传统单一化新闻内容、排版,既让人眼前一亮,也能够获取信息。并积极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与品质,多多接触各个传媒平台中的新闻内容和模式,一则是学习其中优质的新闻编辑内容,增强电视新闻编辑所缺少的内容,二则是可以将多种传媒平台和社交软件与电视新闻进行组合和融入,让观众参与到电视新闻中,强化新闻内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增强网络观念,吸引更多群体

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网络传媒技术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性阅读途径的同时,还为人们增加了信息交流的评论功能,使得新闻阅读群体逐渐从被动接受地位转变为主动监督地位,电视新闻单一化的新闻内容显然无法满足群体需要。因此,新闻编辑要明确网络传媒技术引入的重要性,打破原有的电视新闻制作方式,将网络技术和平台应用到电视新闻模式中,即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传输平台,一则可以实时更新和预告每一次电视新闻的内容,没有看到新闻的观众群体可以再次观看,而看过的观众群体可以看预告是否是自身感兴趣的内容,来选择性地观看电视新闻内容,再则还可利用独特的评论平台,转变单一化的新闻采集途径,征集观众群体对电视新闻的想法和观点,丰富电视新闻内容、种类,使其内容更加与观众群体实际生活相关联。

四、实地采集新闻素材

相较于记者一类能够同新闻内容直接接触的新闻工作者,编辑就是属于电视新闻的幕后工作人员,因为长期处于幕后工作,常常出现新闻内容修改会以自身思维方式和编辑经验为基础,而与记者思维方式出现矛盾,造成新闻内容混乱、虎头蛇尾。这种情况下,编辑人员便不能再局限于幕后工作中,要积极参与到实际采集新聞素材中,一方面同记者等一线人员进行新闻内容的交流,明确电视新闻中内容具体数据,以及该则新闻中所要表达的态度和观点,有效避免编辑人员惯性思维带来的工作习惯,优化新闻初稿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事件真实性等内容的破坏;另一方面,想要真正摆脱长久工作带来的惯性思维,除了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以外,还要亲自加入到新闻素材采集工作中,没有什么比亲身经历更能够了解新闻内容,保障新闻编辑过程最大程度减少对主体的破坏,并拓展了编辑人员的思维方式种类,有效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的素养水平。

五、结语

电视新闻编者人员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水平和知识资源涉及量,保障新闻内容和排版质量的同时,也保障电视新闻本身的公正性和趣味性,强化电视新闻与观众群体之间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 职业意识 职业素养 培育 策略

职业素养是影响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往往能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得比较顺利,更容易得到提升,幸福指数也相对较高。良好的职业素养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积累、沉淀和升华才能达成。当前,企业不但注重员工的技能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员工在职业进程中的动机、品质、能力等职业素养因素。因此,职业院校学生除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富有开拓进取、敢于担当、有责任、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能够较好处理上下级关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等。本文探索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一、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内涵

(一)职业意识。所谓职业意识,就是人脑对职业的反应,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应。它来自具体的职业实践,是职业人通过对职业实践的总结分析形成的本职业约定俗成的职业认知和主要观点,它包括目标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岗位意识等,通俗地说就是对各种职业行为的认知程度和反应程度,对职业生涯中各要素关系的总体反应。

(二)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可看作职业活动中的“公序良俗”,具体到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工作岗位的热爱程度、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程度以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最基本的要求是员工要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企业有认同感,能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希望员工热爱本职的岗位工作,能够关心企业的发展,与同事的关系融洽友好团结互助,有一定的钻研进取精神,能给企业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最终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当中,同舟共济共命运。职业素养与职业意识密不可分,职业素养包含职业意识。

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

当前,职业学校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逐渐重视,探索建立多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在职业技能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每年举办的技能大赛,包括市赛、区赛和国赛,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技能选手。但是,如何系统有效地去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在时间的安排上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相对不足。

(一)部分学生的陋习难改,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没能较好地培养起来。当前,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在扩大,导致生源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中职学生,由于采用注册入学,学生素养整体有所下滑。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上课玩手机或睡觉,实训课看网络小说、聊QQ、发微信。在生活中,有的学生为小事争执打架,如在饭堂吃饭不排队而动粗等;为小挫折无病呻吟;乱丢垃圾、损坏公物等。部分学生创新有限、守旧有余,好猎奇、喜刺激,格调不高。在团体活动中,部分学生沟通不畅通、团队合作意识差,拉帮结派、恃强凌弱。有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少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只讲工资待遇,不图长远发展,频频“跳槽”。同时,部分职业学校还存在着“技能至上”、“能力越位”和片面追求“零距离上岗”的倾向,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比较而言没能做到系统化。

(二)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偏重显性职业素养,轻视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比较容易显现出来的素质,易于通过教学过程来提高、出成果。职业学校将大部分教育资源用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上,当然容易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态度等起关键性作用的隐性职业素养,学校则相对忽视,缺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缺乏规范,体系不健全。在提升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方面,学校的教育工作系统性不强,组织构架不明确,设计意图不明显,主要有三大缺失:一是无组织制度保障,无领导、层级设置,无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无人员保障,教育工作者本身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恐难以胜任这方面工作;三是缺乏提炼,学校学生教育活动囊括了主题教育、文娱、体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全方位、多角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其中也包含了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但没有设置为专项工作,与考核脱节,资源分散,无经费预算,活动主题不突出,目的不明确,特色不鲜明,形式守旧,内容单薄。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步骤应该是环环相扣、逻辑紧密的,而不是有远大目标,却缺乏操作性。

(四)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校企合作力度不够。由于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因此职业学校大多采取“2+1”或“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学生在校时间短,因而教学部门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尽量完成必修课,而忽视了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像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能不开就不开,而职业道德、礼仪等课程的课时也是一再压缩,得不到足够重视。学生最后一年大多是离开学校进行顶岗实习,但往往监控不到位,或存在假实习现象。再者,学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很少,导致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缺失。

三、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以入学教育为起点,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职业准备阶段,让学生明白自己进入职校不仅仅是学习一技之长,还要学会如何做人,培育和提高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与技能。特别是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挫折”感往往让其进入到职校后也没能较好地定位自己,因此在入学的前阶段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其职业位置是技术工人的岗位,学校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并及早做好准备、做好计划。可以组织学生到有较多较集中顶岗实习生的企业去参观,看看师兄学姐们在企业工作的情况,从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新生入校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状况,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意识。入学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军训、参观、听讲座等教育方式,使学生更直观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通过不同形式的专业教育,学生有了较充分的思想准备、明确的职业动机,初步树立职业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专业老师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脑海深处,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贯穿到他们的行为中去,使学生逐步喜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更热爱自己的职业。

(二)以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德育管理,使学生养成职业习惯。有了正确的职业意识,并不等于有了良好的职业习惯。相对来说,职业学校的学生行为习惯比较差。学生中染发、留长发,说脏话、痞话,乱扔垃圾、抽烟、没礼貌甚至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和习惯较为突出。帮助学生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是,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以及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改革。课程体系方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要将“职业道德、人文教育”放在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同等位置上,融入整个学习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注重个体与整体相结合、技能和素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政课和专业课相结合。德育上,一方面,要制订符合学生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并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反复强调,常抓不懈,利用各种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各种行为规范,如打饭就餐、内务整理、仪容仪表、文明礼貌等,各个方面对自己要有严要求并作为学习生活的基本准则,为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出台学生在校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量化成分数,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或自行开发的系统进行相应管理,在执行到位的情况下能够较大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行“7S”管理活动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所谓“7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速度/节约(Speed/Saving)这7个词的缩写,与企业广为推行的“5S”管理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学生和员工的角色不同及企业把安全放第一位做单独强调,可以说推行“7S”管理活动是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重要方式之一,也比较容易建立起培养体系。

(三)推进教学改革,拓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各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改革,比如较流行的项目教学法、引导文件教学法、角色办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对教学质量的提升的确是传统教学方法不能相比的,但关键在于实施的过程不能新瓶装旧酒,换个名称算是教学改革。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育也是企业所需要的。针对不同的课程,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法都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更吻合。但也不要拘泥于以上提到的一些教学方法,如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的汽车维护课程采用“12221”教学模式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到4S店汽车维护工作马上就能上岗,因为课程的项目设置与4S店的工作任务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学生在4S店做的操作内容在学校实训室已做过,而且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在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的元素,把职业素养的培育也贯穿其中。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对各种爱好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在活动中无形地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学校开办业余团校和党校,培养学生骨干,积极推动“讲文明、树新风”、“创优良学风、校风”等文明评比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模拟求职大赛、书法比赛、演讲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团队精神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应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如有的学校开展醒狮队和舞龙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全校性的学生技能节和文化艺术节,如某职校开展的创业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活动,能体现各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德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舞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学校只有把职业素养培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才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

(五)以实习实训为突破,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人们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也是职业人奉献社会、服务企业的生存之本。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实训,不仅能训练和提高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技能训练的各项规范要求无疑是在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的管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技能比武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有利条件。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严格按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要求进行考核,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职业课程教学之中,将常规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实习实训是实现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途径,工学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故应真正落实好、抓好学生顶岗实习这一环节,及时做好跟踪、巡点和回访工作,以稳定学生的在岗实习。

(六)加大学校与企业合作力度,有效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在校企联办的企业里实习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联合办学,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岗位需要来制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通过订单办学能使学生较早了解到企业文化,懂得提高自己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和宣传等文化载体,宣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传播企业文化,缩小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在校园开设联合办学企业宣传园地,制作宣传板,使学生和家长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企业情况。对于校企合作,很多职业学校都比较重视,有些做得较好,但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一边热一边冷,企业的热情度并不高。这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或许企业经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阵痛后会有所改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提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鼓励企业加强与学校合作配套政策的制订等,这会给深化校企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综上,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是靠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来共同完成的。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应让学生明白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使学生在往后就业中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工作上能较快地融入企业当中,适应企业的文化和工作要求,进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顺利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明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17)

[2]石秀珠.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研究,2010(18)

[3]刘伟.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

[4]汪涛,郭宁.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5]麦克斯研究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叶文海(1969— ),男,广西平南人,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汽车工程专业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师,高级讲师,工程师,汽车维修高级技师。

(责编 刘 影)

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临床护士; 职业伤害; 职业防护; 调查分析

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在我国,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问题仍力度不够。下面是对乌鲁木齐市5所医院2009~2010年临床护士职业危害及职业防护的调查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5所医院的300名临床护士,其中三甲医院2所,护士100人;二甲医院3所,护士200人。均为女性,年龄21~50岁,平均31岁。工龄3~30年,平均15年。中专学历98人,占32.7%;大专学历142人,占47.3% 本科学历60人,占20%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由参与问卷设计的5名不同医院的护士完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00名临床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防护知识和行为进行自愿接受答卷的调查方法。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3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包括学历层次、工作中的各种防护措施、针刺伤情况以及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各种防护措施的实施 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戴手套、戴口罩、洗手等防护措施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见表1。

表1 护士日常防护情况[n,n(%)]

作者单位:83009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李清华,韩杰);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史爱玲);乌鲁木齐市红十字急救中心(李莉);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王燕)

通讯作者:李清华

2.2 职业危害的常见主要类型 见表2。

2.3 护士掌握和应用护理防护知识技能的情况 见表3。

2.4 统计学分析

2.4.1 护士日常防护情况 手上有伤口时戴防护手套的情况按学历层次比较,P<0.01;接触化疗药物戴防护口罩、手套的情况按学历层次比较,P<0.01;护理操作后每次都洗手的情况按学历层次比较,P<0.01;更换床上用物时戴口罩的情况按学历层次比较,P<0.05;接种乙肝疫苗情况的情况按

表2 护士常见主要的职业伤害类型(n,%)

表3 护士掌握和应用护理防护知识技能的情况(n300)

学历层次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各种防护行为中,本科学历的护士防护意识均低于中专和大专生;仅在对血液传播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上优于其他学历层次的护士。

2.4.2 针刺伤情况 300名临床护士有237人被医用针头伤害、安瓿割伤及其他锐器损伤过,发生率为79.0%;有199人次是被污染针头、刀片或其他锐器损伤,占刺伤人数的66.3%。每次都将针头帽回套污染针头108人,占36.0%,经常回套者37人,占12.3%,偶尔回套者43人,占14.3%,不回套者112人,占37.4%。

2.4.3 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您认为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哪些是经由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问题的回答中,全部答对者只有53人,占17.7%。其中中专11人,占11.2%;大专9人,占6.3%;本科20人,占3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生对相关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大专生和中专生。

3 讨论

3.1 职业防护知识缺乏,医院管理层防护意识淡薄 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对普遍性预防的原则了解不够。调查表明,国内护士学校普遍未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也没有相应教材【sup】[1]【/sup】。陶新学等【sup】[2]【/sup】调查显示,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的培训,有97.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徐辉等【sup】[3]【/sup】调查26所护士学院校发现,98.6%护士上岗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针刺伤的防护培训教育。护理人员在被针刺伤的当时,约86%的人采取一般的消毒措施(碘酒加酒精),能较规范处理的仅占4%左右,有0.33%的护士未做任何处理【sup】[4]【/sup】;毛秀英等【sup】[5]【/sup】调查临床护士针刺伤后向上级汇报的仅为10.2%;调查报道显示【sup】[6]【/sup】,40.36%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因没有使用防护用品所致。护士防护知识的缺乏是影响护士防护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不难看出,护士只要平时养成严格按章操作的好习惯就会防患于未然。笔者认为养成好习惯,应做好以下几点。

3.2.1 护士要知晓本职业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强章法观念和按规定操作的自觉性。其次,护士要熟知安全防护知识和规范操作要领,养成按章操作的习惯。第三,根据职业特点,护理部和科里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勤督促、勤检查、勤总结,努力营造一切都按规范操作的良好氛围。第四,对每年新补充的护士,科内要安排专人负责,认真做好传帮带教工作,从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他们良好的工作作风。第五,护理部要定期开展群众性的职业防范知识竞赛和规范操作比赛等活动,着力提高护理从业人员职业防护能力,建立健全防护管理制度。

3.2.2 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和科学规范管理是减轻职业危害的基础。目前对医务工作者进行教育被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上岗前必须对护士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等岗前培训,强调“不怕脏,不怕累”理念在今天已过时;工作后护士应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强化安全防护意识。管理上要加强督察力度,积极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合理配置人力,减少非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各相关科室要建立健全有科室特色和针对性的防护制度,不能片面地为了节约科室成本,透支护士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徐辉,毛秀英,盖小荣,等.针刺伤防护教育的效果评价.护理研究,2003,17(9):1039-1040.

[2] 陶新学,章晓云.临床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护理研究,2005,19(5):857-858.

[3] 徐辉,毛秀英,盖小荣.毕业实习护生针头刺伤的受伤环节探讨: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现代护理,2003,9(8):637-638.

[4] 任小英,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58-260.

[5] 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6] 程雯,唐敏霞.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能力调查.现代实用医学,2006,18(7):511-512.

(收稿日期:2011-02-25)

(本文编辑:王春芸)

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科技高速、蓬勃发展,便利的交通和电信技术的进步缩短了国内外的沟通交流距离,信息化开始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新媒体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在它高速发展的今天,带给我国的新闻行业新的起点和机遇。本文讨论新媒体时代对新闻编辑者的工作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以及探究新闻编辑者应该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从而让新闻行业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当代生活的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媒介素养

一、新媒体时代影响下新闻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新闻编辑不再直接控制新闻的传播

在旧时代媒体中,新闻信息主要由新闻编辑者采集,加工,传播,其占有主要地位,掌握有效资源。但随着社会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个人化、双向沟通模式的出现,导致大众可以直接利用微博对感兴趣的新闻信息进行讨论,朋友圈转发或分享等形式来传播信息内容,从而让新闻信息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自由化、便利化。信息逐渐成为公众化的资源,势必弱化了新闻编辑对新闻信息发布的直接垄断,并且削弱了其对新闻信息的控制权力。

(二)消解新闻编辑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传播的最终效果主要在于:一是大众有权知晓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二是所发布的新闻会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与正能量的引导。在新媒体时代影响下,大量信息的出现,不仅无法促使大众直接获得清晰、可靠的新闻信息,而且交错复杂的新闻信息对社会进步有误导的作用。例如大肆报道关于恐怖主义、地质灾难等破坏性的新闻事件,不具有真实性的虚假内容,负能量消极事件,会使大众变得越来越迷茫、压抑,会使得社会变得浮躁,进而导致犯罪、恐怖事件频发。所以,基于大众可任意评论、传播新闻,新闻编辑不再直接控制新闻传播,这使得新闻编辑者的社会责任不断被消解。

二、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

(一)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力

在新闻信息获取的过程中,要对新闻事件的本质价值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才可以在繁杂新闻信息中排除干扰,筛选正确的富有内涵的信息。在收集、整理这些信息的同时,要时刻保持与社会大众沟通,了解社会大众真实、实际的需求,从而为自身新闻价值判断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有效创新,最大程度保证提取到的信息具有真实、可靠及完整性,能真实客观地对新闻事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如实报道,拒绝传播虚假新闻信息带给社会的不良风气,要积极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信息,这样才能为有效推动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增添一份力量。

(二)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

传统模式的新闻信息报道已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这带给新闻从业人员新的起点与挑战。所以新闻编辑人员除了要提高自身对基础新闻编辑与应用能力的储备,要改变自己对待新闻编辑的整体概念和想法,改变编辑工作的传统常规模式,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编辑不仅要积极利用相关知识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构建水平,同时也要投身去了解社会市场,获取新闻读者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使得新闻行业的发展满足当代社会进步的需求。新闻编辑应结合现阶段工作的需求,将自身已有的专业知识与生活中获得的工作经验进行有机结合。

(三)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感

当下新闻信息来源广泛、内容繁杂丰富,错误报道概率较高,而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是新闻编辑的最主要责任。所以,新闻编辑者必需要摒弃传统单一、呆板的新闻传播形式。根据社会的需求,要进行互动、双向的新闻传播。因此,新闻编辑者需明确,大众具有知晓权,新闻编辑者要主动承担自身在大众新闻舆论引导方面的责任。要从幕后走向台前,与社会群众切身交流,结合现实的生活体验,以真实性、完整性为原则,进行新闻解析及整合,促使社会充满正能量,这样才能使得新闻价值、作用有良好的呈现,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社会氛围。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闻内容的传播形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新媒体的发展将带给新闻行业新的起点、机遇和挑战。所以要想成为优秀的新闻编辑者,必须转变自己的常规思路,要有一颗时刻肩负社会大众责任的心,严格按照专业的新闻编辑素养精神要求自我,深刻意識到身为新闻媒体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必备的职业道德,要确保努力为社会大众提供完整全面、可靠真实、富有内涵价值的新闻报道,提高新闻传播的威信力和影响力,有效引领新闻行业在新媒体时代下健康蓬勃发展。

上一篇:对外贸易谈判技巧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安院校养成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