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论文范文

2024-07-27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先是简单讲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容、表现特征和产生原因,继而又关于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进行思考,提出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加大会计监督力度等方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相关问题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容。财务风险伴随着单位财务活动而产生存在,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涉及面广,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在不同业务层面财务风险都客观存在着,其中包括预算业务管理风险、收支业务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政府采购业务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等等,风险的存在为单位的正常经营发展带来一定威胁。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特征。财务风险的表现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以及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四方面。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伴随单位财务活动而产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客观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更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等措施来降低风险,却不能完全消除。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不确定性主要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范围、程度等是不确定的。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低收益也就越低。

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一是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欠缺。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特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大多也只是按预算对财政资金进行收支管理,即使存在财务风险也不用自己承担,觉得风险管理完全是与已无关的工作,风险意识非常淡薄。二是内部控制不完善。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仅停留在理论基础之上,内控建设不能包括单位全部业务部门和下属单位,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方案设计上往往与信息系统功能不能相互衔接,造成授权审批、流程控制、议事决策等方法脱离于信息系统中,很难实现自动控制。 三是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在资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权责利不明确,增加许多财务风险,还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安全无法保证,从而加大单位财务风险的产生。四是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屡禁不止,导致决策失误时有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五是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不科学、超预算支出严重、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没有预算决算分析等因素也是造成财务风险累积并爆发的重要原因。

三、关于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思考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应摆脱经济制度的影响,上至领导,下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责任,特别是单位管理层,应当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直接参与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过程,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不但是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者,也是单位员工的榜样,必须带头防范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风险防范和责任意识,努力降低单位经营风险。

(二)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应统筹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力量,做好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工作,及时纠正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及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负责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作用。监督部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和检查工作,把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单位相关部门也应积极配合单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实施内部控制监督,加强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控制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证行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审计查实的问题,进行审计督办,要跟踪检查审计报告中要求被审计单位纠正、整改的问题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整改、落实。

(三)从制度上建立风险防范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明确权责利关系,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标准,增强部门的自我约束力,强化员工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为了充分达到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都可以进行有效预测及量化的目的,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通过各种指标所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量化,以便对财务风险进行一个较准确的估测。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重视财务数据的信息传递链条,通过制度建设提高资金管理安全和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在资金上要加大对业务控信息系统的建设的投入,对现有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评估,并加以不断的改进,进而在技术上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还要寻找风险控制点,并对重点区域和节点进行重点风险监控,以规避可能发生的操作性风险,保障风险管理的有效及监控措施到位。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直接影响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增强对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意识,并适时的提高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的能力;同时,还应当切实加强员工业务培训还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开始,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为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提供保障。

(五)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事前评估和预警机制,保持预警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如果在风险发生前就发现问题并进行很好的监管,能大大降低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经营活动中要做:一,对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尚未被发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估,对财务活动日常工作各环节的经常性监控,形成点面结合、动态监督的新形式,加强对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的关键环节的控制,如对财务决策权的制约、对资金收支的监督等。二,善于运用专业的技术和现代化的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充分合理的衡量与检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适合本单位财务特点且行之有效的预警指标体系,不断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能反映问题的新指标,以保持预警系统的有用性和先进性,构建符合本单位事业发展的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三,提高财务人员在处理一般风险事项和意外风险事项时的应变能力,并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的方法及手段,以达到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的要求。此外,还可通过定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单位提供现金可用度的预警信号,或是根据单位财务报表计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照标准对指标结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识别财务风险水平,采取预防性控制,防止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几点思考.时代经贸 2014.10

[2] 欧秀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建立的探讨.现代商业.2014年03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内部审计与主要由当地审计员进行的外部审计相比是一個概念。进行内部审计可以提高单位管理的效力,并与外部审计合作进行全面审计。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预算监测。单位审计系统根据对预算系统数据的读取情况,将预算数据与财务数据、预算指标和财务指标进行比较,详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将预算绩效定义为多级警告信号。第二:项目资金的监测。系统会根据设定的专案资金比率总和与支出总和之间的比率来检查专案资金,并分析任何溢位、字串及不符标准品计算。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创新策略

我国的行政事业的发展速度飞快,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有极强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拥有独到的见解,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得到优化,因此,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创新进行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意义

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审计的认知不足,对于这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审计的作用不过是单纯的管理财务资金的记录,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时,会出现资金管理问题,而财务审计人员的作用因为长时间不受重视而被弱化,无法在资金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制定补救措施,而行政事业单位想要更好的发展,对于资金的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更多重视起财务审计工作,从而让财务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

2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理论知识学习

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时,部分人员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未认识到其涉及到的各类问题,仍将审计工作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到各项财务工作中。除此以外,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也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直接影响到行政单位的审计效率。

2.2  审计意识不先进

国内部分的行政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没有提高对财务审计的重视,未能够充分地意识到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多数单位的领导认为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单位内部的资金运行正常。通常多数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认为审计不能够有效地提升单位经营效率,认为审计工作只是形式,因而审计人员不能够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同时,国内也有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审计知识结构,进而导致实际的财务工作地下无法有效地落实。国家要求在推行国内事业单位的改革中,由于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业务技能不足,进而限制了事业单位改革步伐。

2.3  缺少审计创新思想

尽管国家审计部门始终关注提升审计质量,但因为缺乏创新思想,使财务审计转型之路十分艰难。首先,对数据化时代不了解。中国已步入大数据时代,会计分录、银行回单与增值税票据等均通过数字化呈现。但数字化并不是数据化,数据化是数字化的更高阶层,有的审计机构并未认识到这点,单纯地认为数字化的功能在于分享及阅读,尚未了解到创建信息库的关键性以及采取大数据推动财务审计的作用,甚至有些机关根本不清楚数据化的概念,自然不会将大数据用于财务审计方面。其次,财务审计缺乏创造性思维。实际工作中,审计机构已察觉数据化时代的出现以及数据化时代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但是,部分审计机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思想上不愿意主动创新,具体工作上表现为不作为。另外,在有作为的审计部门中,存在创新观念不足的情况,简单觉得创新是转变审计方式,该种想法比较片面,使财务审计工作不能顺应数据化时代的发展潮流。

2.4  业务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对审计专业性提出较高要求,但是当前,多数人员缺乏专业技能,也无法根据工作实际,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业务技能水平有限,无法对各类因素及时做好协调,对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一定阻碍。

2.5  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几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一把手”虽然对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有所重视,但还是基于表面,走个过场,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务中来。一遇到审计局的审计、巡查组的巡查、纪委的检查,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的领导人对本单位财务内控缺乏全面的认识,不知道会被查出什么问题。一些被查出问题的单位也往往都是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不够,漏洞出现没有及时补救,最后到不可挽回的局面。一个单位的领导不重视财务内控制度,中层干部和经办人更加不会重视。在企业,财务部门是单位的核心,围绕着钱展开所有经营活动;但在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它的特殊性,很多领导会觉得财务部门只是一个“钱袋子”,只负责向上申请拨款和负责开支,不需要考虑太多问题,这就导致财务部门缺乏一定的发言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缺乏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6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

内部审计由单位自行组织专职人员、设立独立部门来开展。但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更侧重于社会效益的获取,重视公共服务,相对忽视内部建设,导致其自身组织结构依旧以传统模式为主。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的公益性,单位管理层和内部人员都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甚至部分单位将审计工作并入监督部门;部分单位存在同一管理者同时领导财务工作和审计工作,导致审计工作难以从客观、公允的角度来分析单位财务状况,审计报告也缺乏有效性。而且不切合实际、虚假的审计报告也增加了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给单位运营埋下隐患

3新形势下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策略

3.1  完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力度

第一,在传统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基础上,主要审计其他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了解其单位资金拨付明细,明确各类财政情况,将其真实性当作工作重点,并处理好收支与管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第二,为了有效提升预算执行力度,就要对其他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完善,结合执行实际,做好其他单位抽查工作,以更好的提升执行质量。第三,通过对其他单位的财政审计,保证预算工作的规范化以及有效性,进而提升资金使用率。结合其他单位收支实际,完善预算执行审计,并及时对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处理,以更好的完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

3.2  科学定位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当中,提高内部职工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来贯彻落实审计制度,以及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此外,单位的高层领导人员要充分地重视整体单位运营管理中审计的地位,给内部审计工作科学的定位,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够全面地提升单位内部的财务审计的专业水平。所以,在单位内部可以通过监督、宣传以及开展政府审计的方式,来推动单位内部职工对财务审计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在单位的深化改革阶段中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并应用多种实际方法,例如可以应用复合审计法、环境影响审计法开展实际审计工作。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给单位的经营带来许多风险。单位的业务经营风险会传導到财务方面,进而会给整个财务的管理工作和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注重对于整个财务管理风险的识别,并应用先进的审计方法来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对给予财务工作的风险防范,以此来提高单位财务的风险规避能力。要定期给予财务工作者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根据财务工作者具体的培训需求,来设计科学的培训课程。

3.3  完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提高综合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审计外,部分工作也需要审计人员按照自身经验来做出判断,审计结果受审计人员主观认知的影响,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繁琐、时间跨度较长,对审计人员的抗压能力、专业能力以及问题处理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限制了其判断对错、识别风险的能力,而人员的职业道德限制了审计报告的公平性,当人员综合能力达不到实际要求,审计质量将得不到保障,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必然会增加。

3.4  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

在当前行政单位的运营管理当中,通过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建立审计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并将制度落实到单位内部的业务层面。此外,单位建立的内控机制必须包含对财务资金的管控以及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审计部门定期披露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有助于预防单位内部腐败问题的发生。

3.5强化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监督

强化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监督需要采用内外结合全方位的方式,才能真正确保内控制度更有效的执行,才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带来更大的益处。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自身监督工作的落实,不单单是财务内部的自身监督,还包含了单位的各个部门横向监督、纵向监督以及交叉监督,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审计机构,独立于财务部门,对资金、资产的管理和使用部门进行监督,定期开展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联动,确保内控制度监管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让单位的内控在动态中运行。

4结束语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创新策略,完善预算执行审计力度,增强领导人员责任意识,规范化进行运作,建立建设审计平台,对审计重点进行明确,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捷.探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现状及创新策略[J].商讯,2019(27):25+27.

[2] 石方莹.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3(14):63-64.

[3] 陈冬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13(18):108+111.

[4] 周敏.新形势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主要策略探究[J].纳税,2019,13(10):74+77.

[5] 谢东霞.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实施探讨[J].财会学习,2019(01):189-190.

[6] 周雪芬.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现状及创新措施[J].现代国企研究,2018(22):185.

[7] 毛爱平,赖厚彪.探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现状及创新策略[J].财会学习,2018(30):140+142.

作者简介:

黄晓敏,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2013年国家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5年实施新的预算法,基于新会计制度所带来的诸多变化,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财务工作人员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影响作为切入点,阐述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创新

一、引言

財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基本公共职能、服务社会的重要保障工作,基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2013年国家颁布了新的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如何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思想,也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二、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相比旧会计制度而言,新会计制度具有以下创新与突破:增加了两个“补助收入”科目、加强了会计核算投入资金、强化了对各种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的核算以及加强了对入账和计价的管理等等。面对新会计制度的诸多变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新会计制度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通过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强化了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管理,明确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具体准则,例如要求事业单位要做好“三全”政策,这样大大提高了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其次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效率,有效的遏制腐败问题。资金管理效率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通过新会计制度的运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事业单位采取权责发生制,提高了对资产的监管力度,规范了单位的经济业务。

三、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结合相关工作经验,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会计核算工作滞后突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是新会计制度的突出特点,然而基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影响,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日常财务管理相脱节,影响会计核算职能的发挥。新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基于此种制度的要求,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工作存在偏差,例如有些部门的财务人员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属于核算中心的工作,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严格遵照会计核算制度,而核算中心认为自己是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不是会计主体,因此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不高;二是会计核算与预算编制相脱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往往忽视预算编制,结果导致预算编制简单,偏离事业单位实际业务,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财务腐败的重要举措,将“权力关进笼子里”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主要目的,然而在新会计制度实施运行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健全: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支笔”现象突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较差。基于特殊的因素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在财务管理中往往充当“独裁”的作用,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实际执行效果比较差。例如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融入到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违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二是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高效运行的重要举措,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成效不高,虽然审计部门会对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但是由于外部审计具有滞后性,再加上审计对象比较多,因此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当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也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现象。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能力较差。基于经济新常态以及会计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采取各种财务活动,例如颁布政府债权等方式进行基建,然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经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风险比较大:一方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例如今年发生在河北省某市的招商投资活动,当地政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引进韩国某知名企业,结果被虚假企业所骗,最终导致巨额财政资金损失;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对市场风险的评估考核,导致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

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基于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所产生的影响,立足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1.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能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强化会计核算能力: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对会计核算内容的拓展,积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相关科目进行核算,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准确反映;另一方面提高会计核算与日常会计工作的融合程度,实现会计核算的目的。

2.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 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其次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实施。坚持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明确内控重点,把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资金收入与费用支出、经费审批等环节工作作为自控的重点,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认相关职能关系,划分部门责任权限,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办法,做到因岗设人,授权清晰、责任到位、权责对等;三是不断更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技术手段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管。

3.加强预算管理,降低财务风险。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所有部门的预算编制由本部门进行编写,相关部门充分配合,再由财政部门审核,最后由同级人大审批。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将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范围内,经审定后才能下达批复预算;其次严格规范预算执行,强化预算责任,尤其是要强化对下属单位预算及财务收支的管理,并且建立动态预算数据库,实现对预算的动态管理;最后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当然还需要加强审计制度,提高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能力;在强化外部审计的同时,还要建立内审工作机制,配足配好内部审计人员,转变审计模式,将财务审计关口前移。

4.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基于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所产生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例如单位要针对新会计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组织高校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深入到单位内部开展教育培训,并且就实际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其次作为财务工作人员也要加强自我学习,积极学习各种会计知识,以此满足会计工作;最后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廉政意识和风险意识,杜绝做出尤为法律法规的行为,规范自己的工作。

总之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仅仅围绕新会计制度要求进行深化调整,通过积极的改进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以此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水平,更好的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赵迎春,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管理2012(24).

[2]涂淑娟.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会计之友,2014(35).

[3]张金文,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财会学习 2017(7).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就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等方面结合学习和工作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形势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创新 问题 分析研究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经济结构的调整阶段,属于经济转型期,发展速度有所放缓,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由生产要素驱动、投资扩张驱动向经济发展创新、产品高科技含量驱动方向转变,这种经济发展速度和要求是一种经济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要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和完善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创新。

一、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呈现多渠道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的社会管理部门和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机构,单位所使用的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样性,大部分单位是以财政拨款和财政补助收入为主要方式,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还会有上级单位的补助收入、单位的经营收入、行政事业收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附属单位的上缴收入。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多,财务管理工作是比较复杂的,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和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活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在宏观经济发展放缓、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经济驱动因素创新的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断更新管理和思维观念,进一步抓住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发挥好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开拓公共服务范围,加大本单位的改革力度,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是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针对性更加突出,与时俱进适应经济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多元化

经济新常态条件下,市场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比较强,有其特殊的要求,单位应该不断调整财务管理模式,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向着多元化方面发展。在进行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严格控制单位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种业务收费和支出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财务管理的多元化特征,建立和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单位资金的安全完整。

二、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方面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大多数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强,管理的理念是相对落后的,没有树立起财务管理的创新意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者没有创新的理念,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意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表面上做的好,深层次方面财务管理的效率是比较低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必须更新财务管理知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愿望不高,对财务管理创新的态度不积极,认为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会带来单位的改革,引发许多不确定因素,风险比较大,大多数不愿意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二)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认识不足,对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方面没有很好地分析研究单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不够科学,影響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对单位的风险意识认识不够,没有形成一整套风险评估方法指标体系,在单位编制财务支出计划时,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对相关支出项目存在的风险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单位不计算财务风险,忽视了风险评估工作,也没有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三)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创新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相对滞后,在编制单位的财务预算过程中,多采用传统方法编制财务预算,即使采用了现代财务预算方法,由于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也没有完全按照科学方法编制财务预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金浪费现象。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采用了计算机处理相关业务,在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等方面采用了相关的财务管理系统和管理软件。计算机化后有些单位在财务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创新能力弱,更新不及时,没有充分发挥出现代化设备的作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偏低,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发展。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环节薄弱

就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来说,普遍存在着质量不高方面的问题,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大多数单位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编制,预算编制的时间相对较短,对财务预算支出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质量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际与预算不相符。在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项目支出只重视总量控制,不重视项目构成控制,预算编制过程中支出项目结构缺乏理性,导致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偏低,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监督环节薄弱,在财务预算的监督考核过程中,没有健全完善的财务监督指标体系和规范的监督管理体系,单位的财务监督薄弱,使得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得不到有效地约束和激励,违反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质量。

三、新形势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应该提高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学习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新的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在新形势下,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于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以进一步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要准确地把握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研究新的经济模式下经济运行的规律,从思想理念、工作方法方面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进一步优化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在新形势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贯彻执行。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相关单位内部各职能处室的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法规,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的认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中各部门要加强执行力管理。加强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建立科学的内部考核指标体系,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

在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创建一个好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环境,进一步提高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搞好财务预测工作,确定先进可行的预算指标,对支出项目进行细化,明确各个项目的预算金额,合理分配预算资金,编制出科学可行的财务预算。加强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财务控制,将财务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加强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保证单位完成预算指标,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机制,对单位的各项经费使用情况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用措施解决问题,制定单位统一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规范,实现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目标。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工作

新形势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财务管理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学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应积极创造学习条件,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采用外出学习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使单位的财务人才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国玉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5).

[2]魏常鸿.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預算管理问题的探讨[J].管理者,2017(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主要任务、特征;然后阐述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以促进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的方面发展。

关键词 行政单位 财务管理 预算执行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单位的部门预算收入,在预算、分配、调剂和使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其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增加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与行政单位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特征:(1)行政单位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财政拨款或上级部门拨款,提供者并不期望按其所提供的资金比例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2)行政单位一般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的问题,资金提供者不会分享单位剩余价值,所以也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国家管理部门等资金提供者,需明确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行政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或限制,这是其必须履行的特殊责任。

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根据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行政单位必须根据发展的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是很关键的,但实际上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编制与考评都是财务部门一手完成,其他部门参与不足。

(二)预算编制方法欠科学。多年来,行政单位预算编制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并没有充分考虑行政单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没有认真评价所提供的服务与效益,只是简单地采用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的增量预算法。

(三)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使预算缺乏严肃性。由于时间比较短,在编制预算时极易造成基本数据调查不清,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论证不充分使得预算安排先天不足,使预算目的不够明确。

(四)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一是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造成浪费。部门预算费用支出缺乏计划与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五)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1.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对照预算,认真检查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将尽可能实现的收入完全列入本年度,将本年度的支出,尽可能清理净化,以真实全面地反映收支情况;2.不及时清理资产与负债,清理检查各项资产的盘盈盘亏及资产的运行质量;清理检查各项往来款的情况及使用质量,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行政单位经费支出管理与效益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整体上来看,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此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

三、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转变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观念。首先,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单位管理,提高单位行政、办事效益。其次,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再次,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是全面贯彻《预算法》的要求。

(二)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全面落实“零基预算”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方法。“零基预算”的具体做法是: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有前瞻性的预算。它不仅能压缩经费开支,而且能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

(三)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三是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四是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五是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六是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强化开支计划性,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经费。各部门必须按照下达的预算执行,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开支,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计划制定后,还必须严格执行,保证计划的有效性。对项目支出不仅要控制总额,而且还要细化控制到每一个费用明细,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使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随时把握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克服经费使用中的盲目性,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相互挤占和超支现象。

(五)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预算执行完毕后,要分析预算从编制到执行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情况与预算不相符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对预算层层分解执行过程中,明确责任中心,将由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发的责任落实到人。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下一轮的预算编制工作,对预算编制执行工作合理、高效完成的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提高他们在以后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不能认为按照预算将有关的资金支付了,预算执行任务就完成了,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一是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单靠单位财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制定相应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让单位监察、审计、业务主办部门等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二是对资金使用效益,尤其是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评价,是对预算编制水平的检验,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就应考虑调整预算编制的标准、方法;另一方面,效益评价应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审,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追踪问效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个行政单位的“管家”,得当与否关系行政单位的盛衰、富贫和宽窘,特别在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探究财务管理对策尤显。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收支为前提,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使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相关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自COSO内部控制框架颁布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条例用于辅助其发展。然而,COSO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之初,主要为针对企业的发展而设定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是否营利方面与企业单位有着本质性的差异。因此,我国出台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是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适用,成为了社会上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来探讨一下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该如何发展。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一、理论概述

为了保证COSO新框架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推广与施行,国家相继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基本组建完成。《指引》的颁布使得《规范》的内容更加丰富,尤其是对企业风险的关注方面。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使得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可以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贯彻与执行。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机构,而基于COSO内控新框架而颁布的《规范》,只是鼓励其他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所以,《规范》及其《指引》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是否适用,便成为了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之间的关系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存在着区别,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来看,风险管理在发展中逐渐产生了取代内部控制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控制范围方面,风险管理控制的范围更大,内部控制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必将受到风险管理发展的影响,不断被细致的划分开来。第二,内部控制的关注点主要在与企业的财务报告方面,而风险管理会在此基础上对非财务报告也进行关注。第三,财务风险管理的出现,使得原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中的要素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并创造出了以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与应用管理等四个部分构成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开发的较晚,导致了我国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始终处在不断探索、谋求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必要为了内部控制中存在着的缺陷而放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在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二者之间的差异就将其区分对待,还要注意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促进二者之间的结合。由此可见,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以内部控制为依托展开的,内部控制的目标则是通过控制风险来体现自身价值的。所以,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预算资金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并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构架来看待。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构建的方法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创造社会公共价值,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建设方面的空间与企业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而且其内容也并不简单。而《规范》与《指引》在颁布的时候虽然也可以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但是其内容主要还是针对企业。因此在建设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优化内控环境,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内控意识不仅是内控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内控制度健全实施的重要保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发挥的空间并不充足,很容易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代表。因此,要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就必须注重其内部软环境的建设。上到机关领导,下到基层员工,都要将增强风险意识,以增加风险管理的凝聚力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更为有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培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知识的培训,使风险管理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文化,建立良好的氛围。

(2)要明确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签订工作责任状,一旦因风险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对单位内部造成了损失,应当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并对相关人员施行追加处罚。

(3)为了保证国家公共财产的安全不受损失,应当将行政单位的预算资金风险管理纳入机关目标考核的管理项目中。

2.在内控制度中,设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

明确预算资金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内部控制的存在可以使预算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有效,避免了预算资金发生不必要的浪费与流失。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的使用上与企业单位有着本质的区别,行政事业单位是为了追求预算资金的社会效用最大化,而企业更加看重企业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在设计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除了要将预算资金的合理性纳入目标以外,还必须要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和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免由于疏忽管理造成的损失,而且要注重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浪费。

四、结论

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虽然存在着许多区别与差异,但是二者是可以相互结合,互为指导的。因此,在工作当中,我们应该以预算资金风险管理为核心,有效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嚴格的财务预算控制管理体系,强化内控制度,提高办事效益,要保持财务风险管理的制约性与内部控制的监督性,使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协同,共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和职业素养,提高单位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 孙璐.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01).

[2] 盛长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策略的研究[J].中国经贸,2016(10).

上一篇:我国电视文化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流星花园剧情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