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规范中医基础论文范文

2024-05-19

学术规范中医基础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课;混合式学习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述

“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中医基础理论课》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只有将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化学习结合起来,才是最佳的教学模式。

二、职业教育中医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

中医类高职院校应适应医疗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进行批量生产,采取“理论知识+技能”的简单叠加的方法,侧重于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和效果评价往往流于形式,造成了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普遍较低,严重制约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发展,不能适应新时代下卫生职业教育的目的。“混合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是新时代的需求,为高职高专中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混合式学习”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使学生的认知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具体到教学就是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递方式解决问题,而且这种解决方式的目的就是要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混合式学习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1)完善网络系统。研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网站,网站有教案、讲稿、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试题库、微课、优质课视频、校讲课比赛视频。业余时间,学生可以通过中医基础理论网站,查询相关知识及获取需要的资料, 学生也可以做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其中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题库、多媒体教学设施、电子邮件、校园论坛等网络系统,教室、图书馆、宿舍等校园实现免费3G无线网络,实现数字化的校园建设。 目前学校正在智慧家园网络建设之中。在网络学习的基础之上,课下通过WiFi或智能手机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学习, 将实时交互功能有机的融入,学生、老师建立“QQ学习群”、“微博群”、“微信群”等,学生学习中如果有疑问,“QQ学习群、微信群”进行课后实时互动。中医基础理论是一门基础课,进行课后实时互动,可以弥补学时的不足。这种模式简便易行。

(2)重点是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是要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活动探究。学习任务的完成。课堂外临床诊治教学方法:教学直接转化为临床,中医实训室临床诊治,学生正常的课程不耽误,遵守纪律在教室上课。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中医实训室。老师为校内的任课专业老师,老师主要传授内容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临床实践知识,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然后将学生带至教学医院,选择合适的病例,老师演示接诊病人的流程,学生在旁边观看,听讲和记录。使其熟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了解看病的过程和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胃痛中医分为几个证型:寒邪犯胃、饮食积滞、肝气郁结、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如何区分证型,辨证要点记住。

在没有患者就诊的闲暇时间,练习病史采集,学生先把所叙述的病史读懂,把该病的病名搞明白(一般显而易见),然后根据该病的具体表现看该问些什么东西,一般的内容各病都要问,特殊的病要着重问些特殊内容。其实各病采集病史仅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按照这个提纲回答。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操作和实际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完善考核系统。实行“6、3、1”考核系统,打破以往的期末成绩“一次定终身”。成绩有多部分组成。其中“6、3、1”理论课考试占60%,实训课占30%,加强了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平时成绩占10%,学生也注重自己的平时表现,平时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提问、作业、模拟考试。实训课练习临床操作技术:“中医实训室”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按照中医执业医师的操作考试来进行模拟练习,穴位操作、推拿操作、针灸操作、拔罐操作,推拿操作。中医实训室1为穴位操作,有模型人或者电子发光仿真模型人,老师带领学生操作练习。中医实训室2为拔罐刮痧操作,有玻璃罐、抽气罐、竹罐,老师带领学生操作练习。中医实训室3为推拿操作,学生两两结合,老师演示完后,学生互相结合操作。中医实训室4为辨证操作,病例可以是生病的学生教师。让他们早见习、早临床、早就业。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四、结语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承担着基础医药卫生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医学专业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基础医药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育更应该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混合学习多种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提升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课堂的教学品质,建立高效的中医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基本操作得到提高,成为优秀的医务人员。

参考文献:

[1]麻尔光.混合学习在中等卫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 (9):217-218.

[2]彭艳妮,刘清堂,李世强,等.混合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4:57-60.

[3]刘焕兰.内经网络课程建没及教学改革试验之研究[J].中医教育,2005,24(1): 32- 34.

[4]孙立.中医诊断学互动式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11):103--104.

作者简介:

杨金枝(1980~),女,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药学教育。

周开(1981~),男,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学教育。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课》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编号:Wjlx2015206)。

学术规范中医基础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高职高专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时代高职高专医学生新的需要。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亟需采取科学的改革措施进行解决,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1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是中医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涉及到大量医学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的课程,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加上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畏难情绪,但是这门课又是学好中医专业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提升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水平,教师就必须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

2当前我国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系

从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当中都处于绝对主导性的地位,学生往往都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囫囵吞枣的学习,导致很多理论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被理解。学习本来是一个主动性的过程,对于这种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主动性的发挥,但是在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系,教师不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已学知识,而学生也不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就容易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丧失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效率非常低。

2.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时,如果对其感兴趣的话,那么学习效率自然就上升了,所以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过程当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但是从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身的潜能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对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这样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只是照本宣科,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参与性不够,积极性不高,自然也就对这门课程丧失了学习兴趣。

2.3教学方法单一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来说,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重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理论性比较强,而且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如果仅仅采取口头讲授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其理论内涵,并且对知识的记忆会比较慢,这样以来就使得整个的课堂非常僵化,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很多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提高教学效率。

3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3.1增强师生双向交流互动

高效化的课堂往往是师生之间有着良好双向交流互动的课堂,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教师应该将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及时传达给学生,而学生遇到课堂上没有理解的问题,应该及时的向老师提出。双向互动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促进学习的高效率,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能够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在互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那些学科基础偏弱的学生,教师要调动他们在课堂互动环节当中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踊跃的参与进来。

3.2提升学习兴趣

如何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保持主动性,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愉快教学就可以保障学生在情景交融当中主动以及愉快地学习。在教学观念上,愉快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独立意识以及独立人格,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个体,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储存以及接受知识的容器。它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可以促使学生具备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以一种非常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当中,最终做学习的主人。

3.3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按照每个章节内容具备的特点,使用不同教学方法来保障课堂气氛的活跃,给学生以直接以及新颖的感觉。在教学当中,可以使用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典故,辅助其理解中医理论当中的精髓部分。比如在讲“望诊”的过程中,可以引用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来进行讲明望色存在的重要意义,这种讲授方式非常生动以及形象,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当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日常中从细节入手,进而找出疾病出现的具体病因,掌握六淫致病的特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我国高職高专院校中医理论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系。学生对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以及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等多个方面,教师对于这些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以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之间增强双向互动交流,以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红玲.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课程PBL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2).

[2]刘名波.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学导式教学模式效果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06)

[3]吴菊英.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心理学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9(20).

[4]张丽娟.高职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25).

学术规范中医基础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的投入的加大,新疆依托矿产资源大省的优势,在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会计工作也在进行着不断地完善。会计电算化方式应用,有效地为地勘单位的内部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帮助。对此,本文针对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析,为单位的继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电算化;相互促进

地质勘查工作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市场的需要及技术知识的不断更新,促进了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地勘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内部会计基础工作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的出现及运用,也促进了各地勘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持续有效地向前开展。

1 我局会计电算化进程

新疆地矿局在1999年开始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达标验收工作,并要求逐步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从规范基础工作及建章立制两方面入手为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到2010年全局三十多个单位全部实现了机制账代替手工账的甩账验收工作。2012年与用友公司合作全面开始使用会计核算集中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以下简称NC)替代原有的用友U8系统,在全疆范围内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管理。

第三地质大队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早,但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直接影响了电算化进程缓慢。2010年在局全面指导下,第三地质大队电算化工作也顺利通过了验收。2012年NC系统的运用,使我队的财务管理工作更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电算化的相互促进

2. 1 规范会计科目的设置及使用

在会计工作当中,会计科目体系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整个会计核算系统都是以会计科目体系为基础建立的。会计科目的设置不规范及随意性,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取数的准确性及合理性。手工账时期受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的影响,对会计科目使用比较随意,导致账务处理错误,影响到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例如在地勘财务制度中“地勘生产”科目是为归集各类项目成本费用的,包括财政性资金和社会自筹资金。而我单位在手工账核算时期,人为地将社会自筹资金项目的成本费用通过“经营成本”科目归集,这实际上是对“经营成本”科目的错误运用,从而导致“地勘生产”归集项目成本费用数据不完整。而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会计科目准确使用的问题,因为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会计准则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例如我局所属单位性质为事业单位,行业为地质勘查业,在NC系统初始化时就参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及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设置了会计科目,这样就为能够准确的生成预算单位决算报表及地勘单位会计报表奠定了基础。这为会计人员在提高专业知识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增强了会计人员对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理解,会计核算也更加准确真实,从而提高了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促使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

2. 2 二者在处理账务程序上的互相促进

电算化的方式应用到会计工作当中以后,对单位的现有账务处理程序也进行了规范,避免了传统的会计实务的业务操作流程的随意性。手工账时期,由于月末工作量大,会计人员在月末将本月数据科目汇总试算平衡后,在没有时间登记明细账的情况下,就匆忙登记总账并编制财务报表,等到登记明细账时,经常会发现科目汇总错误,导致明细账与总账数据不一致,次月还要对错误数据进行调账,这样既影响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又无法做到会计核算“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的基本要求。有的单位还会出现凭证的制单及审核到编制会计报表全部由同一人完成,不符合内部牵制制度要求。而在电算化工作中会计人员只需根据准确无误的原始凭证在系统中编制会计分录后,数据就会直接在会计账簿及报表中反映出来,由于系统中设置了牵制功能,经过机制审核、记账、对账、结账等一系列自动核对功能后,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也得到了进一步考核和验证,这既提高了会计信息时效性和准确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又促进了单位账务处理程序操作流程按规范有序的进行。

2. 3 二者的相互作用有效的促进会计报表质量的提高

如果电算化工作只是通过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基础规范,减少核算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真实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情况转化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为决策者提供日常经营管理与决策依据,这样大量而系统化的财务管理数据在手工账时期无论如何在短期内都能实现。电算化工作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将会计核算与现代的科学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软件中自定义报表功能来定义报表的格式和数据来源,将单位所需的大量数据按管理要求自动、快速、准确生成各类报表,通过分析、对比数据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以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降低单位的经营风险。为逐步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向会计管理电算化的迈进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规范化过程,简化了财务人员的核算职能,强化了监督职能,从而促进了单位整体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

2. 4 从根本上促进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电算化之前,记账、算账、报账,都是通过手工完成,因此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低。电算化方式的出现,为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能够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并熟悉会计软件;其次,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电算化初始化及后期运行中,将按会计基础规范整理后的手工业务数据在电算化环境下准确地核算并有序地进行推进;最后,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利用数据资源合理地进行会计预测、计划、控制、分析,以期达到节约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财务人员通过电算化工作促进了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及落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 结 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单位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方法。很显然,在科学和社会经济普遍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代经营管理的需要,不仅要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而且还要将电算化的方式不断地引入进来。通过二者在会计工作中的结合,可以互相完善,互相推进,使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廷. 企业会计制度. 中国特色及国际惯例的协调[J].会计研究,2007(1).

[2]张丰君. 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化. [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报,2008(8).

[3]郑维. 浅析会计基础工作与电算化. [J]会计.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7).

[4]张伟清.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中国市场,2014(25).

学术规范中医基础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详细分析了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惩戒不力、科研量化评价模式存在弊端、科研经费的拨付和管理存在漏洞、社会转型期功利和浮躁风气的影响以及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

[关键词]高校教师 学术道德失范

[作者简介]丁海波(1972-),男,河南范县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河南新乡453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高校教师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24004407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078-02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较为普遍。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并且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许多高校也对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制定了相应的惩处规则,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笔者认为,治理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学术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本文将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惩戒不力

1.鲜有教师因学术道德失范而受到处罚。例如,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沈履伟剽窃案被揭露后,沈某以损害名誉罪起诉揭露其剽窃行为的天津市语言学会,结果是天津市河西区法院判决沈某胜诉。在媒体曝光的大量抄袭、剽窃案中,除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胡黎明、暨南大学教授金建、北京大学副教授黄宗英被取消学位、职称和职务外,很少有当事人被降职、革职或主动辞职的消息,风平浪静之后,当事人依然稳坐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在内的大学教授的位子。① 2.缺乏学术批评和监督机制。这就导致一些高校教师为了自身利益铤而走险,置学术道德于不顾。韩国首尔大学黄禹锡教授干细胞造假案和我国上海交通大学陈进教授“汉芯一号”造假案作相比,前者被迫辞职以谢国人,媒体将这一事件定位为“韩国国家丑闻”,韩国民众也对此进行了反思;而对后者,公众却难闻其详,更不用说引起学术界的反思。

3.立法不足。首先,在民事责任上,我国现有的法律无法产生威慑作用。虽然我国已经有《专利法》《商标法》和《着作权法》等法律,但这三大知识产权法很少涉及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除了《着作权法》对署名、发表和剽窃问题的规定,《专利法》对侵犯非职务专利申请权及其他权益的规定外,基本没有涉及其他诸如学术贿赂、权学交易和钱学交易等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再加上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处罚力度偏轻,其法律责任仅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这与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其次,在行政责任上,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惩戒力度不够。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被揭露后,仍然可以申报课题、领取经费,这样的惩戒力度根本无法控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最后,在刑事责任上,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基本无法约束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以侵犯着作权犯罪为例,刑法规定这种犯罪行为必须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即使高校教师有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只要没有大额的赢利,就不会构成犯罪。但学术道德失范带来的经济收益基本上都是间接的,很少有以营利为直接目的的。刑事制裁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失效,无疑是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纵容。我国刑事立法在惩治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方面,应该向韩国学习。韩国法律规定对学历造假者要施以重刑,韩国东国大学申贞娥伪造学历案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据新华社2008年3月27日报道,申贞娥2005年被东国大学聘任为艺术助教后,被怀疑伪造美国堪萨斯大学学士及硕士学位以及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韩国东国大学核实其学历系伪造后,将申贞娥解雇。此后,韩国检方因申贞娥伪造行为,将其逮捕。

二、现行的科研量化评价模式存在弊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重点(关键)岗位聘任、科研基金与项目评审、成果鉴定与评奖、年度业绩考核等方面,构建和实施了量化的学术评价体系。高校的实力与发表论文的情况挂钩,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由其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的规格决定。而过分强调发表论文的数量,导致很多高校教师避开挑战性强的课题,选择容易出成果的内容进行研究。

量化评价模式是一种片面的学术管理模式,会造成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这有悖于学术管理的规律,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助长了学术不端的风气。现在多数高校将科研成果与办学水平、领导政绩挂钩,有些学校在重点岗位聘任中,甚至明确要求教师发表文章和科研项目的数量。虽然量化评价模式对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推动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该评价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个人业绩和学术成果,而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重要性体现不足,这种以功利性和实用性为主的政策导向会驱使教师更多地关注结果,较少地审视自己在获得成果的过程中是否坚持诚信,是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三、科研经费的拨付方式和管理存在漏洞

1.科研经费的拨付方式存在漏洞。现行的科研经费拨付方式是根据项目拨钱,由课题组负责专款专用。这种方式表面上程序周密,实际上弹性很大,不容易区分真伪。据山东省公布的2006年对所辖10所高校265个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报告发现,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费用开支仅占40.5%,而管理费用、人员经费开支等占近六成。②由此可见,将科研经费转化成为个人消费的现象在高校中比较严重。

2.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漏洞。首先,部分高校未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科研经费到账后,学校按规定比例提取管理费用后,其余经费由科研负责人自由支配。尽管许多高校制定了详细的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但由于科研经费种类繁多、资金来源多元,学校不易监督和控制科研经费的使用。高校科研项目资金来源主要由纵向、横向和学校自筹专项三部分组成,纵向科研资金和学校自筹专项资金按规定已纳入教育事业管理范畴,而横向科研经费来源多样,大部分要以科技服务或科研成果作为投资回报,学校不易控制。例如,有的课题组在校外设立公司,科研经费不入学校财务账而直接转入公司账;有的将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科研资金以各种名义转移至校外;还有的利用学校资源接受校外科研项目试验等,造成科研资金直接或隐性流失。其次,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2004年审计署的审计发现,有13所高等院校共一万七千多个科研项目结题,但却没有按规定结账,结存资金达3.69亿元。再如,某高校2009年对本单位科研项目进行清查,清出结题项目305个,结存资金一千一百多万元,平均资金闲置率36.3%。嘬后,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意识不强的现象,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的审计和效益分析。

总之,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容易导致学术上的“权钱交易”,给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创造了物质基础。在这种政策导向下,一些教师就把争取经费当成目标,而无法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长此下去,必将影响科研水平,导致学术上的不正之风。

四、社会转型期功利和浮躁风气的影响

在经济转型时期,功利和浮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态。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难免会有一些高校教师依靠所谓的“学术名人”头衔赚取物质利益。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在市场经济侵入教育领域的情况下,有些人把学术变成了可以转化为名利的产物,不择手段地用学术换取金钱、住房、职称、官位、奖品、名声……他们抛弃了社会科学改造社会、净化人格的崇高使命,把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仅仅转化为商品的价格。有些人就因为只看到了这种价格,便在出卖学术的同时也出卖了自己。”

五、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

1.高校教师在学生阶段没有受到良好的学术道德教育也是造成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科协2008年9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分别有39%和23%的博士认为是“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的。这充分说明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仍是高校德育的盲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教务处处长沈召前调查发现,硕士生和博士生大多没有上过学术写作规范课程,有的教育学专业研究生也是在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时才涉及一些基本的写作规范,因此他们很难区分合理引用和抄袭剽窃。

高校教师在接受本科教育时的课程,小论文和学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对他们继续深造和学术研究的影响很大。但如今,本科生的论文写作极其不规范。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逐渐凸显。高校教师在接受研究生教育时对学术研究的态度和对学术规范的遵守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学术道德的高低。但许多高校的研究生却连基本的学术形式训练都没有接受过。

大学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学术性,因此,学术道德教育应列入大学德育范畴。正如唐纳德·肯尼迪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所说:“我觉得我们在培养年轻的学术接班人时偏重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却忽视了那些让他们成为成功的负责任的学术公民所必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很多高校开设的学科研究方法等人门课程缺少学术道德教育基本内容的系统介绍。这就导致高校教师在接受大学教育期间,不了解学术行为的有关概念,不清楚抄袭和合理引用的界线以及违反学术道德的社会后果,对于科学研究中的着、译、署名、引据等概念模糊不清。

2.高校德育内容空洞,缺乏道德底线教育。如果仅从高校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来看,国家和高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层次“倒置”的现象,追求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公民教育。如果一个大学生尚未具备一个合格公民的素质,他又如何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 3.忽视学术素养和学术诚信的内化。高校教师学术素养的形成须借助于求学期间的系统训练,使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内化为基本的学术信念,使学术诚信转化为具体的学术行为。大学生未来将在各行各业承担起建设社会的责任,特别是部分硕士和博士将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果他们不能在求学阶段树立学术规范意识、形成学术诚信品质,就必定会对其今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学术规范中医基础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烟草行业的不断发展,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提升,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烟草企业控费用、调结构、增收益的压力却越来越大,这就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的规范化是财务管理的基石。本文就如何优化烟草商业企业会计基础规范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基础  规范  环境  财务管理

1 烟草商业企业会计基础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1 财务管理理念陈旧,缺乏科学性,财务人员思想松懈。

由于对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可抓可不抓,思想出现松懈,对一些基础性工作容易忽略,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习惯成自然,总是廷续以前的工作方式,忽略了会计基础工作的不断更新完善。

1.2 会计规范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缺失,会计基础工作被弱化。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够强,特别是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整,財务岗位职责不明确,内部管理松驰,工作图简单,不断降低工作标准,造成记帐随意,手续不全,会计资料散失,财务信息安全存隐患。

1.3 财务管理流程复杂,监管不到位,财务内控松散。

财务管理流程没有及时梳理,手续复杂,不便于操作管理。财务审核把关不严谨,对凭证审核不严,个别单位还有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金额不符,甚至出现虚报冒领现象,明细科目记载不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1.4 财务软件没有良好的通用性,信息化水平不足,财务工作效率低。

财务软件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系统之间相对独立,缺乏信息沟通。同时,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单位和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资格要求管理不严,出现了不少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不熟练,导致财务工作效率低下。

2 基于“三线三化”的会计规范化措施

在工作实践中,烟草企业应该坚持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盘工作发展,要围绕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需求,架设“保障线”、把握“控制线”、提升“支撑线”,形成财务制度管理体系化、流程管理标准化、应用管理信息化的“三线三化”良好运行格局,会计基础和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2.1 架设保障线,致力于推进制度管理体系化。

随着形势的发展,原有的一些制度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已经不相适应。必须从工作实情出发,加强制度管理体系化建设,为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是健全基本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清理现有财务制度,重点是货币资金管理、大额采购、基建项目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基础制度,以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特别是会计档案规范管理上,做到制度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制订档案保管制度、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移交制度,规范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各项工作程序,以明确责任,防范风险。

二是完善岗责管理制度。根据财务岗位设置编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手册和岗位工作职责,制定各项财务工作的标准化流程,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细化各岗位的分工和工作职责。就手册中岗位设置和标准化工作流程在全公司做好宣传,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三是落实考核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涵盖会计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档案管理、内部会计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涉及会计规范化八个大项的考核办法。在考核中坚持“三个到位”原则。坚持检查考核到位,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坚持辅导到位,创新考核检查方式,做到“边检查、边辅导”,召开考核点评会和业务交流会议,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辅导,剖析不足,形成会计风险防范的共识。坚持典型总结推介到位。根据年度考核,选定管理先进的单位为标杆单位,以点带面,典型引路。

2.2 把握控制线,致力于推进流程管理标准化。

在整个会计基础管理上,流程管理是会计处理的核心。为此,流程标准化作为提升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主要抓手。在会计处理实践中,主要抓好“三式管理法”。

一是无缝式关口管理。把好会计稽核、核算和复核关口,实现管理无缝式覆盖,标准化处理。把好“报账稽核关口”,财务设置专职稽核岗位,将稽核程序放在报帐流程的第一关,财务稽核之后再交相关领导审核,对不合法、不合规的票据坚决不予核报,把各种不规范行为控制在源头。把好“会计核算关口”。认真填制原始凭证,精确计算数据,完整登记资产,分环节、分部门的分类归集数据,真实反映核算内容。把好“凭证复核关口”。把会计复核工作作为会计规范工作的重点,由财务部门负责人或者会计师对本系统的所有会计凭证进行复核,建立长期的会计凭证复核机制。

二是链条式流程再造。按照“简化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原则,再造财务工作流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形成链条式、标准化管理机制。结合业务需求和实际,修订报账流程,全面统一各类经济业务资金支付的审批单,设计个性化审批单据,让所有费用的审批流程在审批单上一目了然,既便于员工理解和操作,又简化费用的审批流程。将行业“两项工作”监管平台与财务审批程序相结合,完善控管流程。

三是交互式服务前移。优化服务流程作为推进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着力点,财务部门要始终注重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互动交流,突出服务前移,形成标准化服务机制。将工作方法由财务事后会计处理向事前的财务参谋指导前移,及时将财税法规、行业规范要求通过不同途径、不同场合进行政策辅导,让大家都能理解、支持和重视财务工作。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有效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2.3 提升支撑线,致力于推进应用管理信息化。

会计基础规范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为此,烟草商业企业应不断提升和完善系统功能,加大用友预算系统、用友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应用力度,积极提升三大系统的应用水平,主要是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软件应用。在预算管理系统方面,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并将每一个预算指标在系统中对应到科目和环节,使财务核算系统与预算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由预算系统直接生成会计凭证,实现预算、核算和决算“三算合一”,资产卡片与用友卡片一一对应,将资产管理系统和核算系统紧密连接起来,使资产帐帐、帐实相符。

二是强化数据处理。按照及时、完整、真实和规范的原则,制定严密有效的数据采集制度。规范数据的采集、录入、审核、维护、分析运行和管理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杜绝会计基础工作违规操作,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财务管理的约束职能。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针对财务人员操作水平不熟练,必须组织系统操作培训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各部门预算管理员、报账员、资产管理员等人员培训,以提高财务人员对管理系统的了解和把握,会计处理才会更加准确,才能提升会计基础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企业经营成果和管理成效,为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良好的支撑作用。

3 结束语

我们深知会计基础规范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烟草商业企业会计规范工作在理论和实务工作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立足规范,创新管理,夯实基础,才能实现烟草商业的平稳发展,为保障国家税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周.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创新和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

[2]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操作指南[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

[3]刘陶伟.优化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措施浅析[J].现代营销,2014.4.

作者简介:

蒋秦(1980-),男,湖南岳阳人,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学术规范中医基础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介绍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核内容设置与实践,并通过总结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限的解决办法,发挥考核效能,提高住培质量。

关键词:住院医师;出科考核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如何对住院医师进行客观有效的培训考核评估,一直是医院医学教育探究的问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以过程考核为重点。过程考核是对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临床能力水平与素质的动态评价,主要包括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内容涉及医德医风、临床职业素养、出勤情况、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指标完成情况和参加业务学习情况等方面。

我院通过多年住培工作实践,始终强调培训过程的质量控制,合理发挥过程考核的督促作用,从而确保学员培训质量,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项目标落在实处。现将我院出科考核内容设置与实践情况总结于下,以供分享与探讨。

1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核加以规范的重要性

出科考核是指住院医师按培训标准规定完成各科室轮转培训后,由相应学科按照培训考核要求组织的考核。通过出科考核可以及时获得住院医师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不足并及时弥补。同时出科考核对学员具有很好的督促作用,使学员始终保持在被监管的状态下,学习更为积极主动。目前,医院每年会将出科考核的成绩作为年度评先评优和申请结业考核的依据,以将住院医师的学习工作热情激发和调动起来,促进住院医师培训整体质量的提高,创造出一个公平、合理及有序的竞争环境。规范和有效的出科考核在住院医师的培训过程中发挥了导向、监督、调整及选拔的作用。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核标准

出科考核标准的建立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考核实施办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以及《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为基础,制定了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核实施细则》,将出科考核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体系的内容并制度化。同时,要求各专业基地建立适合本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与考核实施方案,要求在满足国家培养方案基础上提出切合本专业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出科考核标准与要求,提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組备案,作为后期工作的指导与监察依据。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核内容

3.1考核组织管理

医院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由教学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专业基地主任及教学秘书担任成员,主要职责包括: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方案进行制定,对各专业基地及轮转科室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等。定期召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会议,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促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持续改进。科教科设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组(以下简称“住培项目组”),由科教科住培项目组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的日常管理工作。各轮转科室成立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应包括考核小组组长(1名,至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和成员(2名,至少主治医师及以上),由考核小组负责实施和审核各轮转科室的出科考核。

3.2日常考核

日常考核主要由轮转科室带教老师及教学秘书负责,包括胜任力表现的评估、出勤情况、规定病种/规定操作完成率和医疗日志登记完成情况、病历书写质量、科室教学活动参与情况等。

胜任力表现包括患者诊治能力、人际交流团结协作、专业精神、自我问题导向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决策能力等方面。胜任力表现通过住院医师自我评价、带教老师评价、护理部门评价、患者评价、高年级住院医师评价等多角度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持续记录并每半年更新分值累及和胜任力维度发展进行评价。

充足轮转科室培训时间是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的必要条件。各轮转科室负责考勤和登记,每月上报。住培项目组不定期对住院医师在岗情况进行督查,发现住院医师未执行请假流程不在岗,及时反馈至相关科室及送培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多次不在岗则年度考核不合格。

住院医师根据培训细则要求完成规定病种/规定操作,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登记。带教老师在规培管理系统审核住院医师完成情况和登记情况。管理病例数应达标,病种和操作完成率达到80%为合格。分层分级轮转住院医师应在最后专科轮转完成前累计完成率到达80%视为合格。

完整而规范的病历,是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在各科室轮转的住院医师,必须使用自身工号书写并完成相应病历。住培项目组定期对运行病历进行检查,包含“质”的评价和“量”的考量,对于运行病历“质”的检查主要为抽查,检查首程记录、住院医师查房记录等应由住院医师书写的内容,检查病历书写的时限及书写的内容质量等。对于运行病历的“量”的检查为通过住院医师工号统计每个月所完成的病历数,完成不同轮转科室的病历书写份数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同时学员在临床医疗科室轮转期间,带教老师需对学员的病历(至少一份)进行打分,90分以上为合格。

科室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查房、小讲课、疑难病例讨论等。科室教学活动到课率达到80%为合格。日常考核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各项考核指标均合格,日常考核为合格。日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出科考试。

3.3出科考核

主要考核住院医师在轮转科室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医学知识能力,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等。出科考核原则上应当在培训对象出科前完成,一般安排在科室轮转最后一个星期内完成。根据各专业培训大纲对本专业和非本专业、不同轮转年级有所区别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以试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在各专业基地以及轮转科室协助下,建立住院医师出科理论考核试题库,题库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细则要求的本轮转科室的病种与操作;题型包括以病历为引导的客观选择题、以病历为引导的分析题、问答题等。依托在线考试软件,各轮转科室从各科题库中随机选题生成试卷。理论考核满分100分,大于60分为合格。

临床实践能力考核项目包括Mini-Cex评估、临床病例分析、外科术式口试和各专业培训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技能操作项目等,轮转科室任选一项进行考核。可以由带教老师在轮转过程中进行考核,考核小组审核;或者科室考核小组统一组织面试等形式进行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大于80分为合格。

出科考核成绩分合格与不合格。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均合格,出科考核为合格,考核合格者认定完成该科培训。出科考核不合格者有1次出科考核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者需重新进入科室补轮转1月,并且再次进行考核。

各轮转科室教学秘书必须在考核之前将考核计划表上报住培项目组,住培项目组管理人员将予以随机督查。考核结束后,由科室教学秘书负责将考核成绩上报住培项目组备案。住培项目组在统计汇总后将出科考核成绩以及督查情况及时上报规培领导小组,并向各专业基地主任反馈,以不断促进各专业基地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视与持续改进。

3.4出科考核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临床工作繁忙,带教老师在完成日常临床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学员的带教指导工作,出科考核容易流于形式;考核模式主观评断重于客观评断,存在人情分,导致住院医师与带教老师对考试感觉淡化,重视程度不够;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临床教学组织实施存有随机性,不同考评者对考核维度的意义及权重认识不同等,亦会使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出科考核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环节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

为确保出科考核有序高质量完成,我院建立规培领导小组—科教科住培项目组—专业基地三级管理网,层层管控,环环相扣,严格落实培训和考核工作。同时成立规培工作督导小组,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进行督导。

建立住院医师带教老师培训认证和考核机制,强化对带教老师的系统培训和资格确认,提高其带教意识和带教能力,建立专业的住院医师培训指导教师队伍。同时利用在线实时评价系统对带教老师开展定期评估,对不符合条件的带教老师定期更换,对优秀的带教老师给予奖励,进一步构建带教老师培训的平台,形成一套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

制定《教学项目监测审查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绩效考核方案》等,科学量化临床带教工作,逐步推行教学工作与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相挂钩的绩效管理,营造医教相长的工作氛围,稳定师资队伍,稳步提高带教质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核在培训中占有重要地位,奠定了培训优良效果的基础。近年来,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核制度得以建立,并逐步完善,让住院医师扎实地掌握了医学理论知识,对医学常规技能也能熟练操作,促进了住院医师临床各项能力的提高。考核評价是住院医师培养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一个先进的、合理的、适合国情的、不断完善的住院医师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是住院医师成长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内外医学教育界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维晴,吴驻林,彭立生.2010—2016年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文献回顾及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2017,21(6):78-80.

[2]余情,郑玉英,王葆青.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出科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16):370-371.

[3]张博,汪卓赟.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9):48-50.

[4]董美丽.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现状与借鉴[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25-26.

上一篇:体育舞蹈教学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我国高职声乐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