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广告评析范文

2023-09-18

平面广告评析范文第1篇

[摘要]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文章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入手,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现状,基于现阶段税收政策进行评析,提出了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研究

The Tax Policies on the Circular Economy

Wang Quanlu

(Hebi Colleg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Hebi, Henan 458030)

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 tax policies; research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循环经济”一词以来,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实施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政府近几年也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一种发展,也就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例如,通过煤矸石发电、粉煤灰生产建材等,不仅消减了废物的产生和排放,而且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循环经济的运行过程来看,除宏观调控原则外,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始终遵循着“3R”的原则,即“减量化、再循环和再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尤其是税收政策,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起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重要政策手段,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无疑有着特殊的功能。我国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税收存在以下问题。

(一)税收政策手段单一,激励税收优惠政策太少,缺乏弹性

现行税收政策以鼓励类为主,主要是通过减免鼓励发展、通过征收限制消费,而在限制低能效类产品和产业发展方面基本处于空白。政策手段单一,没有利用政策的组合效果支持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在税收优惠政策上,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政策,基本上只采用税收减免这个单一措施,对国际上通用的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其它财税政策手段没有采用,缺少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门税种,显示了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税政策缺失。

(二)对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对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投入不仅仅表现为以往政府习惯的财政出资建设几个示范项目以及完成若干技改,或者对某些项目进行某种税收优惠。截至目前,国家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相关循环经济产业的投入分散在企业技改资金和高新技术发展创新项目资金中,使政府在循环经济投入上处于相当不稳定的状态。而且,政府的直接投入只局限于研发和生产(技改)领域,在循环经济产品销售、使用、服务、回收、信息传播等方面几乎是空白。

(三)税收政策考虑环保不够

1.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太少。目前的税种中只有资源税和所得税涉及环保问题,其他主体税种如增值税对综合利用“三废”生产的项目没有优惠政策,消费税对汽油消费没有什么限制功能。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现有涉及环保的税收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来说,税率过低,各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起不到调节作用。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由于资源税收入大部分归地方所有,在执行过程中又因为是对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盐等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征税,往往起到了鼓励地方对资源过度开发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3.对排放污染项目缺乏制约作用。有些税种对环保项目本身免税,却对排污项目没有限制作用。同时,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无污染的产品和清洁生产,又没有享受到优惠的税收政策。

(四)税种设计不科学,对资源消耗调节不力

如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使用税应该是对资源节约起调剂作用的税种,通过征税,增加原生资源的开采成本,促进企业厉行节约,但我国现行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使用税实际上是一种级差地租,履行的是所得税的功能;消费税本来应该是配合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对限制发展的行业和资源消费等起调节作用的征税政策,但我国的消费税主要调节的是人们对奢侈消费品的消费。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对策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一)用好现行税收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环保产业等,一直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我国目前的发展循环经济税收政策较多,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2.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1)增值税方面。从2009年1月1日起,对销售再生水、以废旧轮胎为全部生产原料生产的胶粉、翻新轮胎、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从2009年1月1日起,对污水处理劳务免征增值税。对销售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以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的页岩油、以不低于30%的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以及采用旋窑法工艺生产并且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水泥(包括水泥熟料)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2)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

3.对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

4.对技术进步、成果转让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为循环经济税收政策提供法律依据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和若干专项法规,从而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在其中可以直接明确税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而且还为发展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的制订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200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专设一章,对激励政策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主要包括: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活动给予税收优惠;资源节约项目的投资倾斜政策;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收费和押金等制度,政府采购和表彰奖励制度等。

(三)开征发展循环经济的新税种

税收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开征若干发展循环经济的新税种。开征的目的就是要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来发展经济。

1.开征原生材料税。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们少用原生材料,多进行再循环。诚然,原生材料税不同于已有的资源税。资源税征收范围狭小,原生材料主要指第一次投入生产等环节的材料,如原木、棉花等。

2.征收生态税。指对汽油、电能等产品和大气污染、污染源、噪音等征收。对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征收。

3.征收填埋和焚烧税。循环经济也是一种垃圾经济。虽然填埋、焚烧与生态有关,但又与对其征收生态税不同,因为征收填埋和焚烧税主要是鼓励再循环和再利用。比如麦杆的焚烧,既浪费又污染环境,可征税。

4.建立“绿色关税”体系。一般讲,绿色关税体系包括出口税和进口税,从进口税收方面,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在合理数量范围内,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直接用于生产节能产品的设备、环境监测仪器以及环境无害化技术,减征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二是对一些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是限制其进口。从出口税收方面来看,应当考虑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导向,针对原材料、初级产品、半成品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通过降低乃至取消部分资源性产品的退税率来控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建立绿色关税体系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保护国内稀缺性资源;改善我国的出口结构,鼓励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提高进口产品质量,减少污染产品的进口。

5.开征垃圾税或垃圾收费。也就是单位和个人扔垃圾要付费。

6.改革现行资源税。改革内容主要是提高部分资源产品资源税税负,改进和完善资源产品的计税依据和计税办法,完善资源税税率(税额)有效调整机制,扩大征税范围等。

7.独立型环境税。独立型环境税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专门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等行为课征的独立税种。

(四)逐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

1.不同时期开发的资源税,使一些低品位的、难以开发的资源具有开采价值。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目前的资源税征收范围太窄,只涉及矿产、煤、油等,但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角度看,很多资源都应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有必要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将森林、草原、滩涂、海洋和淡水等自然资源纳入征税范围,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效率。二是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角度看,目前资源税计税依据太低,因此建议由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适当提高单位税额,可考虑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三是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水资源费等也并入资源税,变费为税,进一步规范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2.完善循环经济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政策工具。(1)加大对节能设备和产品研发费用的税前抵扣比例。如可规定企业当年发生的用于节能设备、产品的研发费用可以在所得税前据实列支,并可按已发生费用的一定比例在所得税前增列。同时建立研发专项基金,用于以后企业节能设备、产品的开发与研制。(2)对单位和个人为生产节能产品服务的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可予以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3)企业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对于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实行税收抵扣;对企业为减少污染而购入的环保节能设备实行加速折旧或在一定幅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购买的防治污染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允许一次摊销。(4)企业用于环保及环境美化方面的捐赠,可享受与普通捐赠相同的税收优惠待遇。

增值税。因为增值税的内在机制是排斥免税的,所以要求增值税免税应尽可能的少,尽量避免最终环节以外的税收优惠。可见,利用增值税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示范的意义将大于实际上的经济意义。(1)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在环保和节能等固定资产的购置上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迫切需要,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技术支撑体系。(2)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首先,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如垃圾电厂、废旧电池处理厂)从外部购入或无偿取得的废渣等原材料、循环利用的内部废物等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中,在核实购入量、使用量等数据基础上准予抵扣,从而降低企业税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其次,以合理拉开利用再生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与原生资源之间的税负差距为目标,通过提高进项税抵扣的办法,实现循环经济的税收优势。如允许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在取得废旧轮胎时按10% (或更高)抵扣进项税,翻新轮胎实行13%(或更低)的低税率。(3)取消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免征增值税规定,以免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产生不良影响。

消费税。在消费税方面,对国家批准的4家定点企业生产销售的变性燃料乙醇实行免征消费税政策。自2008年9月1日起,降低1.0升(含)排气量以下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提高3.0升以上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等。

营业税。从营业税的免税范围来看,对从事节能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可以免征营业税等。

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关税。一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先进节能技术、设备进口,另一方面控制耗能高、污染重产品出口。

(五)完善税收分配体制

将资源税划为中央、地方收入共享,由国税部门征税。将环境税化为地方政府的收入,由地税部门征收。在环境保护税收入分成方面,地方可掌握75%,其余25%上交中央财政,由中央在各地区之间调剂适用,以利于全国范围内的循环经济的协调一致发展。

循环经济在中国刚起步,还需要国家财政和税收的支持。有关税收方面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德敏.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2):12-15.

[2]蔡林.我国垃圾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财税政策调整问题[J].环境保护,2003,(6):38-41.

[3]刘文仲.实施循环经济的思考[J].天津科技,2004,(1):39-40.

[4]计金标.生态税收论[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5]循环经济在河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6]郑云虹,武 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J].经济纵横,2003,(10):25-27.

[责任编辑:汤伟山]

平面广告评析范文第2篇

历史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这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作出客观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全国各地的历史试题中,有大量的评价型试题,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以主观题居多,考查考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评价”的内涵和特点

评价,就是衡量、评定价值。评价类问题通常以“评价”“评论”“评述”“评析”“认识”“看法”等提示语设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定,其关键在于要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揭示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

二、高考评价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价

具体而言,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评价,要根据以下几个原则:

(1)历史背景原则。根据要求,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结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注意设问所要求评价问题的角度。

例1评价商鞅变法时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

【参考答案】它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商鞅积极推行农战方针,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保证了兵源(商人不能当兵),从而促进了秦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汉初期实行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使之失去了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2)分阶段评价原则。由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不同,同一历史事件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对其不同阶段的评价也会有差异甚至完全相反。

例2(2011·广东·39节选)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分析】本题为外延式问题,实际是评价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在解题时,可以迁移苏联模式的影响,并运用分阶段分析法进行分析。新中国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是必要的,有利于初步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后来,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压制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得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一边倒”,学习苏联;底子薄。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3)一分为二评价原则。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价,应该坚持两点论,不能一点论,也就是说,评价历史事件要全面,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意义),又要认识其消极影响(局限性)。如2013年全国卷新课标Ⅱ文综第40题,要求“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这是典型的评价型试题,适合运用一分为二法进行分析。既要看到中国知识界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的进步性,又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指出他们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在西方文明内涵理解方面的缺陷。再如:

例3评价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参考答案】积极作用:它引起商业革命,加快国际经济贸易交流,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引起价格革命,瓦解欧洲封建制度,加速资本主义发展;证明地圆学说,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打破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区域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推动整体世界形成。消极作用:它推动了西、葡、英、荷、法等国的殖民扩张,促进殖民制度的形成,给亚非拉等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4)主客观评价原则。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两个方面评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历史价值。

例4(2013·浙江·38节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材料,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分析】本题属于分析影响类评价题,适合运用主客观评价法来分析。要从“侵略”“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两个层面,从客观进步性和主观消极性两个角度,分析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双重影响。

【参考答案】(主观上)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客观上)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2.历史人物的评价

具体而言,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历史背景原则。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个人的思想和活动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因此,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发现历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

譬如,评价秦始皇时,怎样认识他残暴统治的原因?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就会发现他的残暴统治是秦统一六国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是权力过分集中于君主一人的结果。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容易把他的残暴归结为单纯的个人品德问题,这样的认识不仅流于肤浅,而且还有很大危害——让人们把由根本制度带来的问题误认为是皇帝个人的品质问题,避重就轻,从而掩盖了历史真相。在评价唐太宗、康熙帝、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物时,也必须如此。

(2)阶级属性原则。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其所处的特定的民族关系环境,实质上是要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

譬如,评价商鞅就需运用阶级属性的分析方法,对他的主要活动,特别是变法措施逐条剖析,从而看到他的主要目的在于削弱和限制奴隶主贵族势力,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经济和掌握政权的愿望,最后得出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的正确结论。

(3)史论结合原则。在评价人物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历史人物作出恰如其分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必须有相关史实作支撑,这就是史论结合地评价历史人物。

譬如,评价美国“国父”华盛顿。评价方式大致如下:他是美国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被委任为大陆军的总司令,负责组建大陆军,开展抗英斗争(史实),为美国独立和统一作出巨大贡献(评论)。1787年他主持制定《美国宪法》,拒绝推行君主制(史实),奠定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基础(评论)。1789年,他当选为美国第一总统,坚持“三权分立”的思想,领导美国建立政权机构,主动放弃第3届美国总统的竞选(史实),他的民主精神在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主动让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评论)。华盛顿是一位杰出的、德才兼备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不愧于美国“国父”的称号(总评)。

(4)分期评价原则。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分期评价的主要特点是:结论较为科学和符合实际;特别适用于对前后变化较大、差异明显的历史人物的评价;能有效防止评价人物笼统化、简单化的毛病,对历史人物既不因功掩过,也不因过抹杀其功。

例5(2011·新课标·48节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清朝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唯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常、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常、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唯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礼经谈》(1919年2月12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分析】本题为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材料一中,钱玄同全面肯定传统文化,但新文化运动中,他却全面否定传统文化,要运用分阶段评价法进行评价。在辛亥革命时期,为了推翻满族贵族的腐朽统治,需要借用儒家传统文化来反对清朝专制统治,此时全面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发动广大民众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由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封建残余势力还很强大,袁世凯甚至利用“尊孔复古”等传统文化来复辟帝制,企图代表民主共和制度。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力弘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批判传统旧道德,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但对中西方文化采取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做法和态度,对后来影响深远,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分阶段分析法是解这道题最佳的方式。

【参考答案】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

(5)全面评价原则。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评价人物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特别适合活动范围广泛,活动内容复杂繁多的历史人物。譬如对唐太宗进行评价,应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6)史观评价原则。要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把历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去认识,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如2013年江苏历史卷第24题,要求分析克伦威尔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实际上是评价其行为的历史影响,适合运用文明史观和主客观评价法进行评价:既冲击了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主观价值),也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客观价值)。

三、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应把握的核心标准

评价是分析的升华,是判断历史事件优劣的标准,只有全面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才能进行正确评价,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评价的核心标准有以下几个:

1.生产力的标准。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改造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的是物质生产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本身没有阶级性。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是评价历史现象的标准。

譬如,评价15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圈地运动”时,应当看到,在“圈地”过程中,被圈地区的村庄房屋被毁灭,农民破产沦为流浪者,或在法律的压迫下成为雇佣劳动者,所以从人道的角度看,它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对英国农业的一次资本主义改造,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的传播,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阶级和物质上的准备,也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总之,推动了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实践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时,也要坚持实践的原则,坚持“不唯书”“不唯上”。

譬如,评价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启迪了人们的思维,引导人们去关注世界,去探索强国御侮之道;对后来洋务运动及“中体西用”思潮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同时,它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且对日本明治维新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魏源以及倡导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家们并没有进行社会实践,《海国图志》虽然具有新时代的特色,可带有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当时影响极其有限。

3.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标准。微观研究方法是从比较小的角度,即从相对的局部意义上去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宏观研究方法是从较大的角度,即从相对的整体意义上去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

譬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教育、社会习俗等方面,大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跳出章节的微观镜头,从国际视野的宏观角度观之,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是亚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折。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标准。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问题和视角的变化而变化。

譬如,评价牛顿力学体系。如从牛顿力学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角度,其成就无可厚非,但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相比,其研究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的局限性就表现出来了,加之牛顿晚年对宗教的厚爱,也表现了牛顿科学思想的变形。

综上所述,在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之时,应该把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用好标准,灵活运用方法,这样,同学们的评价能力必然会有新的提升。

平面广告评析范文第3篇

摘 要: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方面一直存在诸多问题,不少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出了富有借鉴意义的解决办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种种看法作出了评析,同时指出,无论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切合教学实际,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直观化

“语言学概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必修课。就学科体系来看,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很不乐观,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喜欢学。学界对这门课程的教学非常关注,要求改革的声音此起彼伏,而争论最多的是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不少学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了很多有益见解,颇有借鉴意义。但批评归批评,问题照样存在,这种现状令人深思。我们的改革是否脱离了实际?带着这一质疑,我们对学界提出的种种改革措施和建议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内容方面的问题评析

教材内容方面的首要问题是“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课程的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这方面批判的声音较多。[1][2]比如:按目前通行的教材,“现代汉语”是以语言结构要素来编排的,除绪论外,分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或语用)等五章,而“语言学概论”也有语音、文字、语义、语法、语用等内容。另外,不少现代汉语教材为了提高理论意识,大量地介绍普通语言学理论。所以,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再开设“语言学概论”课。能不能用“现代汉语”取代“语言学概论”?该如何看待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呢?

当然,现代汉语事实的分析需要运用一些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我们在向中国学生介绍普通语言学理论时也离不开汉语事实,甚至主要用汉语事实去解释说明一般语言学理论。另外,两门学科都属于语言学,都要讲语言的结构要素,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两门课程应有所侧重,“现代汉语”侧重应用,“语言学概论”侧重理论。“语言学概论”课程中涉及汉语,事实是为普通语言理论服务的,比如语音学这一章,重点应放在国际音标和音位学理论上。汉语普通话中的元音和辅音,学生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学习过,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先领着学生复习一遍,重点讲述汉语中没有的音素的发音要领,如辅音中的齿间音和舌叶音等。“现代汉语”课程重点是分析汉语事实,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比如语音学这一章,可以重点讲汉语拼音方案中各音素的发音方法和音节拼写规则、语音规范、普通话推广等问题,而不必讲音位理论。教材编写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好两门课程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回避相关内容。但遗憾的是,两门课程的教材编写往往缺乏协调性。[3]教学实践证明,个别内容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由于“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比较抽象,概念多,理论多,初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内容虽然“现代汉语”中讲过了,但很多学生往往一知半解,理解不深刻,所以,“语言学概论”中虽然重复但学生并没有感到多余,不同角度的讲解有利于理解巩固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内容方面的第二个问题是理论框架的问题,目前通用教材理论主要局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框架内。有些学者认为这跟当代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极不相称,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最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语言学理论没有被及时吸纳到教材中去。跟语言学相关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介绍得也很不充分。[1][2][4][5]我们认为这种批判脱离了教学实际,当代语言学理论确实很重要,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但这门课程在各高校学时都很少,多者50个左右,少者30个左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事无巨细地把语言学的各个理论都讲清楚根本做不到。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转变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文秘”“公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应用型课程的建设。在这一大背景下,增加学时很不现实。与其把上述理论都拉来急匆匆地蜻蜓点水式地讲,还不如集中时间讲清楚某一理论。而结构主义是当代语言学理论的基础,着力讲结构主义也符合教学大纲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要求,所以无可厚非。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根据条件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语言学概论”一门课程包揽不了这么多内容。

另外,关于教材语料选用问题也颇有争议,有人批判教材选用的语料主要局限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上。[3]但实际上,就国内中文系讲授这门课程的一线教师和学生来看,懂多种外语的人很少,大多以英语为主。如果以一种授课者和听课者都不懂的语言为例来讲解抽象的理论,没有感性的认识,必然理解不深刻,其效果可想而知。并且,我们学习的语言学理论从结构主义到转换生成到功能语言学,都主要以英语为研究对象,通过跟其他语言对比,验证总结出来的理论,以汉英语料为主是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科自身实际的。汉语中有的语言现象重点讲汉语,然后推及英语,因为相对于外语,可能汉语(包括方言)更符合学生和教师的语感,容易获得感性认识,比如讲到形态,学生比较难理解,因为普通话缺乏形态变化,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很多方言里有形态变化,如果把这些汉语方言的语料吸收进教材,能够加深学生关于什么是形态的认识。

教材的发展永远跟不上学术研究和社会的发展。教材只是教师上课的蓝本,不等于课程体系,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在把握系统性、科学性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体系,这一体系与教材有联系又不完全一样。既要反映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要适时地穿插反映该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学术动态。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关系,不能推卸责任,也不能什么都包揽。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而又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评析

为了提高“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師在批判反思传统的靠教师一张嘴讲到底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许多富有借鉴意义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趣味性教学法等。[5](P82-83)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运用这些方法能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看其是否适合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实际。

讨论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究,自主获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是“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比较抽象,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听懂就不错了。另外,中文系的学生绝大多数喜欢文学,读读文学作品觉得很有趣,容易融入其中。而相比之下,语言学则显得生硬、枯燥,平时上课举几个有趣的例子学生还比较爱听,但一涉及到理论问题,很多学生就懵了。加之扩招之后,学生的素质普遍不如从前,要想让他们跟着课程看点参考书,多数学生做不到。由于学生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少,纯粹的讨论课根本展不开。但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讨论,比如把一些有争议问题的不同观点告诉学生,启发他们思考,然后让他们说说哪种说法更有道理,最后教师总结并表明自己的看法。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最终要走向实践。教学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语言学概论”也不例外。其实践式教学主要体现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语言调查,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语言生活,用语言学理论解释和规范我们的日常用语。比如在讲授“地域方言”时,可以鼓励学生比较自己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差异。讲授“语言规划”时,安排学生调查校园中不规范的用语现象。讲授“语言的演变”时,安排学生调查近两年出现的新词语或校园流行语,使其真正感受到语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也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安排实践的,另外,开展语言调查前,教师要设计好调查的内容,明确集中训练的知识点,最后才好驾驭,这样的训练才有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中文系的学生喜欢文学不喜欢语言学的原因是语言学没有文学有趣。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语言学与文学属于不同的学科,没有可比性,但把差别如此大的两个学科放在一起教给学生时,他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去比较。为什么学生不会把物理、数学拿来跟文学相比?因为学生心里很清楚它们与文学属于不同的专业。所以近年来有学者呼吁把语言学从中文系独立出来,这无论对语言学科的教学还是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在现有的体制下,使这门学科能够吸引学生的关键还是靠趣味性,每节课都要有能够吸引学生的亮点,比如可以通过有趣的例子来说明某个抽象的概念或者理论,最好以学生身边的语言现象或者有趣的相声小品的语言作为分析对象,多举一些反映时代信息的例子。例如在讲语言的演变时,不妨举出一些流行词语,有的是新产生的词语,有些以前有但语义发生了变化,如“小姐、美女”等,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语言的变化。但不是每一部分内容都能找到有贴切而又有趣的例子,对某个知识点的周密推演,思辨式的评述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点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在充分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多开动脑筋,把学生吸引到课程中来。

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要联系实际有选择地运用,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要为了追求方法的新颖而忽视了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和训练。

三、结语

“语言学概论”作为一门抽象的基础理论课,教材内容的编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围绕一个目的,那就是切合教学实际,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

教材内容的编排要切合教学实际,不要故意回避某些“现代汉语”中讲过的内容,也不要什么都包揽。对于重复的内容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导。由已知到未知,符合认知的规律。例如教语音的发音原理时,可以先让学生发“现代汉语”中讲过的汉语普通话的音,复习这些音的发音原理,在此基础上推及汉语普通话中没有但方言中有的音,再推及英语和其他外语中常见的音,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语料选择的优先序列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英语>其他语言,这样更符合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语感,更直观。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切合教学实际,能使所讲授的内容直观化。讨论和实践都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语言生活,并且学会由熟悉的语言现象概括或推导出抽象的理论。趣味教学法是通过有趣的例子形象化地阐释抽象的理论。都是为了把理论就跟鲜活的语言事实联系起来,使其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不同角度的讲解和各种类型的语言事实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的博大精深。

(本研究得到了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语言学概论’教学中问题导入研究”和“河南大学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的资助。特此申谢!)

参考文献:

[1]王健.《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常熟理工学

院学报,2005,(5):102-103.

[2]曾毅平.“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1,(1):71.

[3]彭泽润、陈长旭、吴葵.“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协

调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7,(4):136-137.

[4]刘丽丽.“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教学创新尝试

[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7):139.

[5]许晋、李树新.高等院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探析[J].内蒙

古師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5):112-113.

[6]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咸宁学院学报,

2010,(2).

(董秀英 河南开封 河南大学文学院 475001;程波涛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475001)

平面广告评析范文第4篇

前不久,武汉市一名初中学生上书市长,坦言自己对当前学习、生活现状感到的困惑,并请市长关心中学生的成长。市长被这封朴实的来信深深感动,当即作出批示:这是中学生心声的真实表露,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中学生上书市长表露心声并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对自己成长和自我生命的一种善待之举。善待自己,其实就是好好对待自己。它是一种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请以“善待自己”为话题,写出你自身的经历、体验或者认识、思考。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题 解】这是一道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孩子心理成长、心理健康的话题作文题。 题目从一则新闻引发话题,既自然也巧妙。提示语共两段,第一段概述新闻,第二段紧承上文,阐释、评论、引申,用来引出话题。在对那位中学生的上书行为进行褒奖、赞扬的同时,指出其作法的实质,是“寻求帮助的行为,是对自己成长和自我生命的一种善待之举”。进而引出作文的话题“善待自己”。这一段是文题的重点。它不但向我们提示了选材立意的指向、重点、人称、范围,而且还用一“……”有意省略,给我们选材立意以极大的自由和纵横驰骋的空间。如果你在“善待自己”的经历和思索中还一时找不到有个性,有见地,感人至深的素材,那么,你完全可以在“……”的那座宝山中去选矿淘金,那里蕴藏着选材立意的无尽宝藏。你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善待自己”时的反省、哲思、观赏、完善、论辩,甚至竞争等方面,做一番认真地审视与淘洗,找出那最具个性、最富灵性、最显机智,最能打动读者的人或事,情或景,感或悟,理或趣,把它写得活灵活现,情趣盎然,真情感人。

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其重点在宾语上。写作时,你一定要认真把握好。一定要写自己,不要让自己游离于文章之外,而去重点写他人。同时,在写作技巧上,你一定要注意化大为小,抓住生活中“善待自己”时的一颦一笑,一花一草,一事一景,深入挖掘,尺水兴波。同时,努力调动一切语言因素,努力打造自己的语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

文题的第三段公布话题,提出拟题、定旨、文体、字数及隐秘等方面的要求,热情地启迪考生的思维,并用着重号警示考生作文的重点。这些,都表现了命题老师对考生的热情关怀和悉心呵护,作文时,千万别忽视。

【考场佳作展示及评析之一】

善 待 自 己

武汉市一考生

看到本文的题目,或许有人会发笑:谁不知道好好地对待自己?难道谁还会亏待自己不成?可是,朋友,你可别忘了,善待自己并非放纵自己,也不是拥有奢华的生活条件就行了,更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这么说来,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亏待自己的人呢?

善待自己是一种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那么,怎样才算是善待自己呢?我认为有三个评判标准:

第一、善待自己的人,必定在行为上约束自己,在思想上放飞自己。放纵行为,破坏秩序,必然受到生活的惩罚。君不见杨永明置法规于不顾,肆意妄为,骗取体彩大奖,结果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其教训发人深思。只有按照法律和道德准则来约束个人行为,才能与人共享平安和谐、坦然自在地生活。在思想上放飞自己,以满腔的热情开阔眼界,挖掘潜能,启迪智慧,品味美好,升华平凡,岂不快哉?

第二,善待自己的人,必定懂得如何充实自我,笑对生活。庸人用物质享受麻木自我,智者用精神追求支撑生活。在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里,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在追名逐利的凡俗夫子旁,智者全然不见自己生活的清贫,全然不见自己遇到的挫折,而是以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头扎进工作和学习中,充实着自己的每一天。他们的人生,在追求中升华,在乐观中显彩。这,才是善待自己、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好方式。

第三、善待自己的人必定会善待别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斤斤计较于一已之私,常常苛求他人、严责他人。因此很难得到他人的关怀,很难拥有真正的朋友。亏待他人,最终受伤害的肯家会是你自己。马加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容不下同学的一个玩笑,认为那是在贬损自己。竟然狠心杀掉了四位同学,当然也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如果他能善待同学,怎么会演出震惊全中国的悲剧?把他人当作自己,一样宽容,一样尊重,就会收获他人的宽容和尊重。人们常说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朋友,生命可贵,青春难再,成长不易,请善待你自己,善待每一天,让生命之树缀满香甜的果实,让成长的路上开满艳丽的鲜花!

【评析】这位作者很聪明,他在拟题时就充分尊重了文题,他没有在拟题想不出一个更好的题目时,去难为自己,干脆就用话题作标题,这也是一种“善待自己”的聪明之举!

按照当今著名作家王蒙的说法,写作时要“机智”。作者是“机智”的,他紧扣一些人的心理,在巧解“善待自己”“并非放纵自己,也不是拥有奢华的生活条件就行了,更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中,用一个设问句,机智地展开话题,使文章既有针对性也有亲和力。

然后,作者亮出观点,以解说“善待自己”的标准的方法,层次井然,雄辩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主张。作者用“第一”“第二”“第三”,不是愚蠢地拾起“八股”的牙慧,而是显示一种思维,一种逻辑层次;同时,间隔反复“善待自己”,不仅强化突出了自己的主张,而且使文章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作者非常留心生活,象扬永明,马如爵这些反面教材,他信手拈来,使论辩有力,为文章添彩。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灵活自如。

结尾,用呼告,用排比,用拟人,用比喻,将文意推向高峰,别具韵味。

【考场佳作展示及评析之二】

勒着青藤成长

武汉市一考生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跳跃,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这样茁壮地成长?走过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的被青藤勒出的伤痕。在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入土中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原来是生命的支柱 ;原以为那是瓜们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

常常会反感于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然而,离开它们,生活真是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果真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所取代。徘徊于人生岔路口时,我们仍然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如果不顾那些规矩和原则,扭曲自己的人生,就不是对自己的善待。

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那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能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诱惑时,及时地悬岸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仍然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不舒服,不自在,有时甚至会感到伤痛,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中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决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

【评析】谁说小事无哲思,谁说小事不能文?作者抓住夏天黄瓜勒着青藤成长这一常人不经意的自然现象,慧眼识珠,哲理思考,以小见大,写出了一篇漂亮的满分作文。

作者没有囿于叙事,而是将叙事作为引子,然而直奔主题。律人律己,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黄瓜勒着青藤才能茁壮成长的现象联想到人的成长,联想到人的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如青藤一样的规矩、原则。这些规矩、原则是不能任性地违背和舍弃的,否则,你的成长就会出现麻烦。善待自己,就要遵守这些规矩和原则,要“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成长中这些如青藤般的规矩、原则的束缚、制约,或是你与之产生的碰撞、矛盾,会给你的心理勒出道道伤痕,但这“决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文章通篇比喻说理,形象而生动,浅出而深刻。

平面广告评析范文第5篇

作为幼教岗位上的新手,我深知自己幼教理论知识肤浅,所以我利用寒假读了陈晓芳撰写《幼儿教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及案例评析》,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明确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幼儿为本”,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需要来决定和调整教师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灵活的安排和组织幼儿的活动,使幼儿真正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此书的教育活动是以幼儿活动兴趣为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为关键;如何促进幼儿获取学习方法、经验、技能。教育我们广大教师在选择内容上要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内容;选择来自儿童文化及儿童精神世界的内容;选择更适应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经验的活动内容。从中使我更加深刻了解了在选择内容上要谨慎,切勿拿来主义,要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好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设计活动方案,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活动生成的价值,对活动内容的延伸之后,还要进行反思研讨和总结,以便来提升孩子的兴趣和自身的发展。因此,在实施主题教学时有的放矢,对一些好的主题可以“预设”和“生成”一些活动,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孩子会更有主见,更有机会去体会不同有价值的事物,孩子们在生成活动后会更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会一直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作为教师,可以去组织不同形式的课程,去引导他们如何完成一件件、一个个有趣的活动,孩子们天生是活动的,好奇的,他们的想象力绝对比大人们来的更丰富,更天真。

我认为其中最能帮助指导幼儿教师开展教育实践工作的是实践篇“活动案例及策略分析”这一内容,以易懂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来让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就是教师为促进幼儿发展,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特定的指导方式、方法,是教育活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境和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具体方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即该如何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除了以上感受,我还有一下几点体会:

1.要使幼儿喜欢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调动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设计教案时,应注意如何去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包括教学活动开始时,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吸引幼儿对即将学习课题的注意,并让他们知道要学什么,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如用一些较悬念的问题来进行引导,他们就会认真地去听去想。

2.在设计教案时,应计划好如何在活动结束时,给幼儿一些与课题内容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或尝试自己找出答案,以保持幼儿对课题的兴趣,这样激发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又让幼儿尝到成功的乐趣,引发下次再玩的兴趣。

1 3.努力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幼儿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一起活动,让他们去想像,去创造,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一起学习,既学到知识,又不感觉厌倦。

4.让幼儿参与活动,自然角总是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或是瞧一瞧而已,并没有激起幼儿的多大兴趣,分析原因:大部分是老师存放进去,告诉幼儿。由于没有可操作性,他们也就不大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大都让幼儿参与讨论要放些什么,如谁给花浇水,给鱼喂食等,每天由谁负责, 幼儿一次又一次的参与、搜集资科、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平面广告评析范文第6篇

(2)投保平安险,保险公司就负责赔偿,因为平安险承保共同海损;对于本案中的单独海损,是由于搁浅和失火意外事故导致的,意外事过导致的部分损失属于平安险承保范围。

(二) 某货轮从天津新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共同安全,往舱内灌水,火被扑灭。但主机受损,无法航行,船长雇用拖轮将船拖回新港修理,修好后重新驶往新加坡。损失共有:1)1000箱货被火烧毁;2)600箱货被水浇湿;3)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4)拖轮费用;

5)额外增加的燃料和船上人员的工资。问:(1)从损失的性质看,上述损失各属何种损失?为什么?(2)根据CIC条款规定,在投保何种险别时(最小险别)保险公司应负责赔偿上述损失?

评析: 1.(2)(4)(5)属于共同海损,因为以上损失是为了对抗危及船货各方共同安全的风险而导致的损失;(1)(3)属于单独海损,因为该损失是风险本身所导致的后果。

2.在投保平安险时,保险公司即予以赔偿,因为平安险承保共同海损,以及意外事故导致的部分损失。

(三)某外贸公司按CIF术语出口一批货物,装运前已向保险公司按发票总值

110%投保平安险, 6月初货物装受顺利开航。载货船舶于6月13日在海上遇到暴风雨,致使一部分货物受到水渍,损失价值2100美元。数日后,该轮又突然触礁,致使该批货物又遭到部分损失,价值为8000美元。问: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的损失是否赔偿?为什么? 评析:应该赔偿。因为在海上遇到暴风雨,致使一部分货物受到水渍,损失价值2100美元,属于自然灾害引起的部分损失;该轮触礁,致使8000美元货物损失属于意外事故引起的部分损失。

本案投保的平安险承保范围中包括:运输工具如发生搁浅、触礁、沉没、焚毁四种意外事故,在此前后,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的损失应该赔偿。

案1:1994年2月,中国某纺织进出口公司与大连某海运公司签订了运输1000件丝绸衬衫到马赛的协议。合同签订后,进出口公司又向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的运输投保了平安险。2月20日,该批货物装船完毕后启航,2月25日,装载该批货物的轮船在海上突遇罕见大风暴,船体严重受损,于2月26日沉没,3月20日。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向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索赔,保险公司以该批货物由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为由拒绝赔偿,于是,进出口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偿付保险金。问题:本案中保险公司是否应负赔偿责任

保险公司应负赔偿责任。根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的规定,海运货物保险的险别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两大类,基本险是可以单独投保的险种.主要承保海上风险造成的货物损失,包括平安险、水渍险与一般险。平安险对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一般不予负责,除非运输途中曾发生搁浅,触礁、沉没及焚毁等意外事故。平安险虽然对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不负赔偿责任,但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全部损失应负赔偿责任,本案中,进出口公司投保的是平安险,而所保的货物在船因风暴沉没时全部灭失,发生了实际全损,故保险公司应负赔偿责任,其提出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案例3:某外贸公司进口散装化肥一批,曾向保险公司投保海运一切险。货抵目的港后,全部卸至港务公司仓库。在卸货过程中,外贸公司与装卸公司签订了一份灌装协议,并立即开始灌装。某日,由装卸公司根据协议将已灌装成包的半数货物堆放在港区内铁路边堆场,等待铁路转运至他地以交付不同买主。另一半留在仓库尚待灌装的散货,因受台风袭击,遭受严重湿损。外贸企业逐就遭受湿损部分向保险公司索赔,被保险公司拒绝。对此,试予以评论。

保险公司不需赔偿,因为根据保险责任起讫条款,保险责任在货物到达目的地进入指定

仓库时终止,而本案中的货损发生在仓库内,所以不属于保险公司责任范围。因为海运保险是保海水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损失的,这批货已经到了目的港的仓库,是在陆地上损失的,所以不能赔付。 另外,保单的条款里面都有注明,在遭受不可抗力的时候不赔付。台风,地震,战争,都是不可抗力,所以造成损失都不能赔付。

案例4:某远洋运输公司的“东风”号轮在4月28日满载货物起航,出公海后由于风浪过大偏离航线而触礁,船底划破长2米的裂缝,海水不断渗入。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船长下令抛掉一部分货物并组织人员抢修裂缝。船只修复以后继续航行。不久,又遇船舱失火,船长下令灌水灭火。在火被扑灭后发现2000箱货物中一部分被火烧毁,一部分被水浸湿。在船抵达目的港后清点共有以下损失:(1)抛入海中的200箱货物;(2)组织抢修船只而外支付的人员工资;(3)被火烧毁的500箱货物;(4)船只部分船体被火烧毁;(5)被水浸湿的100箱货物。试问:

(1)以上的损失各属什么性质的损失?说明原因。

(2)投保什么险别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给予赔偿?为什么?(指CIC的最小险别)

1.(1)抛入海中的200箱货物;(2)组织抢修船只而外支付的人员工资;(5)被水浸湿的100箱货物,属于共同海损,因为以上损失是为了对抗危及船货各方共同安全的风险而导致的损失;(3)被火烧毁的500箱货物;(4)船只部分船体被火烧毁,属于单独海损,因为该损失是风险本身所导致的后果。

2.在投保平安险时,保险公司即予以赔偿,因为平安险承保共同海损,以及意外事故导致的部分损失。

案例5:我某外贸公司进口一批货物,卖方向我国保险公司按CIC条款办理了货运保险。载货船舶经苏伊士运河曾一度搁浅,后经拖轮施救时又遭遇暴风巨浪,导致卖方交运的2,000箱货物中有400箱货物遭不同程度的海水浸湿。试问:(1)拖轮费用和400箱货损属于何种损失?(2)在投保何种险别时,保险公司才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3)如果在苏伊士运河未发生搁浅,在投保何种险别时,保险公司才对暴风巨浪导致的损失负责赔偿?为什么?(指CIC的最小险别)

(1)拖轮费用,属于共同海损,因为以上损失是为了对抗危及船货各方共同安全的风险而导致的损失;400箱货损,自然灾害导致的部分损失,属于单独海损,因为该损失是风险本身所导致的后果。

(2)在投保平安险时,保险公司即予以赔偿,因为平安险承保共同海损,以及运输工具如发

生搁浅、触礁、沉没、焚毁四种意外事故,在此前后,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

(3)如果在苏伊士运河未发生搁浅,在投保水渍险时,保险公司才对马六甲海峡发生的损失负责赔偿。因为水渍险承保自然灾害的部分损失。

例6:某外贸公司出口货物,目的地美国纽约,双方同意保险加成率10%,保险险别为一切险,该批货运抵美国纽约卸下时,发现部分货物发生损失,损毁率达到30%,经检验确认原因是途中货物受潮受热导致。问保险公司对损失是否应予赔偿?

损失原因为受潮受热,这属于海运一切险的责任范围,保险公司对此损失应予赔偿。

案例7:某出口公司出口一批货物,向保险公司投保水渍险,货物在转船过程中遇到大雨,货到目的港后,收货人发现货物有明显的雨水浸渍,损失达70%,因而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问:我方能接受吗?

上一篇:秘书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工程进度管理的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