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问卷范文

2024-08-24

公共文化服务问卷范文第1篇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功能。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和资金支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投资了1530多万元,为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级文化室、民间文艺团队、农民文化户等配备电脑、音响、乐器等设备,彻底解决了部分文化站 “空壳” 的问题;新建农家书屋133家,配备电脑48台,图书18.5万册,电子音响制品1XX余盘、报纸期刊3120份,在全市率先实现了 “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新建优秀农民文艺团队、农民文化户等民间文艺团队20家;新建篮球场87个,为基层配备健身路径600多件;争取“乡镇健身工程”4个,分别建设了XX平米带看台的灯光球场,群众健身娱乐条件明显改善。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活动亮点频频闪现。

坚持按照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成功举办系列文化活动,XX之区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一是品牌活动影响深远。成功举办了XXXXX文化旅游节,本届文化旅游节历时2个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等6项活动,为XX区群众奉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二是民俗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在元旦、春节期间,共组织民间社火队开展社火巡演大拜年65场次;积极组团参加省社火大赛,荣获全省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社火大赛金、银、铜奖;成功举办了XX区首届元宵节花灯展,参展花灯达140盏,参观人数达10万人;开展“XXXXX”等民俗节庆活动为传统的民俗文化增添新的内涵。三是广场文化异彩纷呈。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喜迎十八大等重大节庆活动,组队参加了XX市红歌大赛,荣获一等奖和最佳风尚奖;依托居民文化大舞台,定期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专场演出,把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开展了以“展XX风采,建XX之区”、“歌颂党、展风采”、“红歌嘹亮 畅想青春”、 “生命畅想、和谐家园”等为主题的系列广场文化活动620多场次,一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幸福生活的精品文艺节目脱颖而出。四是基层文化活动覆盖面广。支持鼓励民间文艺团队建设,大力加强基层文体骨干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目前全区有各类民间文 艺团队50余支,队员1000余人,

一、

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18名,成为我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认真实施“ 2131” 工程, 农村电影覆盖率达到100%;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农村实用知识竞赛等活动,累计送科普资料3万余份,图书10000余册,文艺演出100多场次,电影下乡近4000场次,通过各类活动的举办,城乡群众学文化、增知识、提技能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精心筹办体育赛事,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把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以筹办体育赛事为载体,强化工作措施,有序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精选XXXX、XX、武术等比赛项目,参加省第七届民族运动会,摘得1金2银2铜,取得奖牌总数位居全市第一的好成绩;组织45名运动员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荣获 “体育道德风尚奖”,并赢得15.5金、15银、4铜和总分211.5分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了XXX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和首届运动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裁判员达3000多名,有力地推动了XX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圆满承办了XX市首届和谐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来自20多个社区XX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以“百乡千村农民体育活动”为契机,连续3年在13个乡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比赛,累计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3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30多万人次。

几年来,我区文化体育工作先后获得省文化厅XX、XX文化工作考核先进市县二等奖,“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先进集体,XX市XX年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先进集体,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XX区党委政府XX目标责任考核二等奖、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农村社区全覆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再接再厉,奋力开创文体工作新局面

一是抓项目,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有新突破。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逐步完成未达标乡镇综合文体站改造建设任务,做好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继续争取乡 “XXXX”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加快基层文艺团队建设,加大生态移民点、社区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设备配置,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

二是抓精品,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有新举措。全力打造XXXX文化旅游节等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极具亮点品牌文化;紧紧围绕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系列文体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XX之区的热情;高质量举办社火展演、元宵节花灯展等春节民俗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展演展览活动深入挖掘回乡文化内涵;多元化举办体育赛事,展现利通区各族群众精神面貌和风采。

公共文化服务问卷范文第2篇

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县加强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致力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投资和关注,通过置换、购置和改扩建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农村文化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改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受到应有重视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和自治

区、地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切实提高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二是充分考虑、科学规划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政府投入、资产置换、资源整合等办法,新建、改建和扩建公益性文化设施。三是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四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健全监控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巡查活动,加强对农村文艺活动的监管,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各乡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借助县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乡镇文广站建设的投入和“农家书屋”建设的扶持力度。1月12日下午,县文体局“农家书屋”揭牌仪式在叶尔特斯村隆重举行,此次全县共开设两家“农家书屋”,捐赠图书1500余册。乡

镇文广站和“农家书屋”成为了农民群众休闲娱乐、文艺活动和汲取农业科技知识的好去处,有效解决了农村实用科技图书少、致富信息匮乏的难题,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支撑。

三、农村主体文化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一是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图书配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二是按照“文化主导、部门联姻、广泛参与”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仅就精心组织广场文化活动80多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三是从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出发,开展好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的“三送”活动,精心编排形式活泼、贴近实际的节目,让农民群众在欣赏、娱乐的过程中懂政策、受教育、学知识,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县文化部门共组织县艺术团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开展“送戏”演出230场次。立足服务“三农”和群众

脱贫致富,与地区、县相关部门一同累计送科普书籍、实用技术图书?余册。开展进社区、下乡村、到学校“送电影”356场次。四是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得到加强。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综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县级和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认真核对登记保存,并设立专题博物馆妥善保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其传承人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在民族聚集村落和特定区域,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合理有度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优秀民

间文化艺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 全面部署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举办多期培训班,聘请自治区、地区有关专家讲课。经全面普查,全县各乡共查明民间艺术30多项,经甄别后整理上报3项,纳吾尔孜节,转场,花毡子制做。这些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制作手法,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广泛流传。

四、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发展和管理情况 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始建于1992年4月,股级事业单位,核编人员3人,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执法职能逐步明确,原办公室的具体职能得到调整,到了5月,我县又增设了文化市场稽查队,配大队长1人,与文管办合属办公,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也同样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发

展,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求文思乐的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方针,以“支持健康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淫秽反动的”管理准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经过近十六年的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镇乡延伸,经营项目日臻多样化、现代化,已基本形成演出、娱乐、音像、电影、文物、艺术品、网络以及出版物在内的八大门类的综合性市场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监督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以建章立制为重点,规范文化市场执法行为;二是以明确审批程序和加强证照管理为切入点,规范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准入行为;三是以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为重点,严厉查处文化市场违法行为。到目前为止,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共出动500多人次,对娱乐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进行了重点整治,共查缴非法音像

制品1000片,查处盗版图书70册,取缔非法经营游戏厅1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文化经营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我县文化市场。

五、农村文化队伍情况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城乡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构建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农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作保障。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是关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一是队伍保障。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农村文化队伍专兼职人员;二严把文化人员进入关,确保专业文化人才队伍门类全,学历高、专业齐、职称有、素质好,使

进入文化专业队伍的人员都能独立的高标准的从事业务工作。三加强现有文化专业队伍培训学习,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以及乡镇文化站人员对广大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进行辅导,聘请地区专业人士对全县各乡镇、村文化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促进文化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升。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农民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全县乡镇文化专兼职干部达到18名,其中大学以上学历8人,涌现出民间艺人45名。

六、农村文化机构提供文化服务情况 几年来,县图书馆在阵地服务基础上,面向乡镇、村两级开展图书借阅、住处咨询等服务;文化馆、文化站根据实际不断拓展社会教育职能,面向农民开展文化知识培训,针对农村文化人才匮乏、文化资源短缺的现状况,县立足实际,大力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加大了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力度,将文化人才培训列入

公共文化服务问卷范文第3篇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公共文化服务问卷范文第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获嘉县城关镇党委、政府,对省、市及各县(市、区)领导莅临我镇指导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全镇计划生育整体工作,特别是人口文化大院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我镇位于获嘉县城中心,下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2万人。

多年来,我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市、县业务部门帮助指导和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注重抓载体夯基础,抓管理堵漏洞,抓服务上水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全镇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我镇连续16年被市、县评定为“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多项工作受到省、市、县人口计生委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一是高度重视,确保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

我镇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经常研究和听取计划生育专题汇报,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计划生育

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坚持每年开展多种活动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不断满足群众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渴望身心健康、优生优育、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愿望,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今年,全镇开展了“关爱女孩”、“关爱老人”及“7.11人口宣传日”、计生宣传月等宣传活动,并抽调医务人员,聘请专家对全镇110多名50周岁以上奖扶特扶对象、独生子女户进行了分类免费健康检查。每月组织一次计生宣传队到城关镇敬老院进行表演。

2010年,全镇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镇级达280万元,村级达130万元,社会各界捐助17万元,市驻洛纣社区工作组帮助解决资金30万元。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有效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稳步发展。

二是注重宣传,组织形式多样的计生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镇坚持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作为突破口,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活动中转变婚育观念,以活动促工作,以活动带工作,尤其是注重抓好宣传阵地建设。目前,全镇共建成高标准村室8个,人口文化大院7个,计生文艺宣传队12个,大型计生宣传版面18个。其中,小洛纣村人口文化大院在全镇乃至全县都起到示范作用,不但为群众跳舞、健身、球类活动、戏曲等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场所,而且为全村红、白喜事提供了场地,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不但使

本村群众从中受益,而且覆盖了社区周边8个村。我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融入到活动之中,真正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教育面达3.2万人次,其中包括老、中、青不同年龄段人群。今年,我县第二届“巾帼杯”羽毛球、乒乓球赛在我镇小洛村人口文化大院成功举办,为全县体育活动提供了场地和平台。

三是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机制体制建设。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广大群众思想健康向上,身体得到了锻炼,学文化学技术的人多了,通过劳动发家致富的人多了,优生优育的人多了,执行计划生育的人多了,关心热爱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多了,尊老爱幼的人多了,爱集体爱和谐的人多了。我们深刻认识到,村级人口文化大院应当持久发展下去,必须建立完善的、规范的制度。小洛纣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人口文化大院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逐步使村级人口文化大院迈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的路子,由此在全镇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在村级人口文化大院建设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得益于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恳切希望各位领导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今后,我镇党委、政府仍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计划生育工作,充

分利用村级人口文化大院,培养群众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继续争创“优质服务先进乡镇”,使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公共文化服务问卷范文第5篇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局党委等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越秀公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期间举办了多场花卉展、书画展、摄影展等专题展览,并且在每年的春节举办广州园林博览会,在国庆黄金周举办“与游客同乐”大型文艺演出等。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我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健全,服务能力快速提高。现将近几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经验介绍如下:

一、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游客喜爱的生态公园

针对不同游客的文化活动需求,公园近几年兴建了多个文化亭廊、表演场和小舞台,在踏趣园、鲤鱼头、老人山增设了文体活动设施,并重点维护好韩国园、成语寓言园等专题文化园,为游客打造舒适的文化活动场所。

另外,园内设有有三大游乐场及两大游艇部,包括金印游乐场、东秀儿童乐园、北秀游乐场以及东秀北秀游艇部,大大满足了不同游客玩乐的需求。

二、着力提升公园文化内涵,为广大游客奉献精品大餐 公园每年都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尤其利用节假日、重大纪念日等举办多项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涉及层面广,让广大市民游客都能感受到公园的文化气息。

(一)展览方面,近几年来,公园举办了“哥德堡号扇艺展”、“南雪金石书画作品展”、“越秀墨韵书画展”、“迎亚运书画展”、“叶建强跑街摄影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和谐越秀图片展”、“鸟语花香,给力羊城摄影展”、“新加坡陶艺家烧陶个展”等展览。

(二)演出方面,公园以往每年邀请专业演出团队于春节或国庆黄金周期间为游客奉上精彩的演出节目,有歌舞表演、魔术表演、变脸表演,还有杂技表演等。现在,公园更创新形式,与园内游客合作,邀请常在公园表演的多个游客团体同乐演出,举办了多场“越秀公园与游客同乐演唱会”,更是广州公园首次举办此类活动,受到了游客的高度评价。

(三)兰文化方面,围绕兰花的生长特性,结合春节、五

一、国庆、元旦公共假期举办特色兰花专题展览。并积极开展兰文化宣传活动,向市民展示灿烂悠久的兰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兰花名品,让广大游客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兰花以及兰文化。在兰圃的兰文化知识长廊内有各式各类、内容丰富的兰文化和兰花知识介绍,使人们在观赏兰花的同时,亦进一步加深对兰花的了解。

(四)文化科学方面。不定期举办花卉专业知识讲座,吸引了大批花卉爱好者前来听课。

三、抓重点,求突破,积极开展示范性文化品牌建设

(一)传承广州园林博览会这一知名品牌,不但举办艺术园圃、大型公共景点、植物造景、艺术插花、元宵灯会等园林艺术精品展览,还精心打造了多姿多彩的游览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游客的节日生活。尤其是第十六届园博会,在公园免费开放、收入递减的情况下,为给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我园识大体,顾大局,不讲价钱,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上下齐心,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园博会的工作,为公园免费开放后最受市民关注的第十六届园博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结合科技活动周,认真组织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集中精力,利用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等资源,重点打造扁颅蝠保护区,桫椤保护区等区域。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一方面以公共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文化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综合利用、共建共享。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理论政策和制度设计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我园实际、符合文化发展特点和公园发展规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人才,努力提高原有人员文化知识构架,培养了一大批文化有特色、业务有专长的高素质人才。

“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今后我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公园党委、全体干部职工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

目前我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文化专业人才缺乏、培训不够、经费缺乏等。今后将针对薄弱环节加强人才建设、体制建设,着力提升人员素质,打造一支具有越秀公园自身特色的高精尖服务队伍。

今年,我园将结合建党90周年以及辛亥革命100周年契机,举办相关的历史图片展览等。选定兰圃几处层次丰富,品种多样、较有特色的植物区作为科普植物区,详细介绍该区的品种和搭配特色,并增加科普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认树种、摄影、绘画场地。

公共文化服务问卷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既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看报纸、看电视、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及鉴赏等文化权益的体现,也是提高人民整体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文化战略,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也成为了国家发展中的关注焦点。

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通常人们在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做出衡量时,会直接考量其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分布、服务及数量等公共文化服务情况。我国是一个拥有13.7亿人口和8.5亿农民的国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所面临的困难更加复杂,因此,对富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模式的探索尤为必要。自党的十六大顺利召开后,我国日益关注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进一步加强,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开展了各项惠民工程,不断健全相关基础设施,创新服务的供给手段,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更是明确指出要建设结构合理、实用高效、功能完善且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引领国家文化民生

为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更好发展,我国财政部与文化部在遵循基本性、均等性、公益性与便利性的基础上采取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一创新举措,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创建了一系列结构合理、网络健全的示范区,起到了良好的领头作用。2011年5月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31个名单正式公布,各级党委政府优先考虑与重点推进相应体制、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通过撬动地方加大投入、促进设施建设、解决突出矛盾和加强课题研究等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飞速发展。到2013年9月,第一批示范区成功验收并展开了32个第二批示范城市的建设,带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热潮。

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发展困惑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政府的热情能否持久。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示范区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引领者也是文化民生执政效能的体现者,然而偏重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经济效益较低,政府一般在刚性约束下不得不为之买单,若强制性约束消失,示范区政府的重视度是否还能持续。

(二)历史性遗留问题能否得到根本解决。从第一批与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建设过程来看,一些基层政府往往因绩效观不正而不够重视文化建设与文化投入,经费的不足拉大了区域、城乡差距,运行不力、结构欠妥等问题层出不穷。此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的缺失、资源的匮乏、法规的不完善等都是示范区建设的难点。

(三)公共文化服务是否能升级为响应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要经过制度设计成果验收、第三方调查机构测评群众满意情况、中期督导考核、实地组织验收、负责人集中汇报评审后才能创建,示范区政府在考核督导和舆论关注下组织公共文化服务并广泛动员文化资源。考虑到各阶层人群文化需求的差异,传统的无差别供给无法适应个性化、针对性响应型诉求的要求。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

(一)完善公共文化建设制度

国家应当重视公共文化的立法,在地方政府的考核内容中加入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健全示范区的相关通报、督办等制度法规,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文化设施管理等一系列法律规章。由各级政府共同编制真正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规划中的长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以超出财政收入增长率的比例投入公共财政,借助项目补贴、特许经营等手段引导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端先进人才,确保收入分配、人才流动等机制与当下市场相适应,借助柔性引才等方式努力吸引高级文化专业人才,倡导以项目形式同高端人才进行合作。另一方面,要对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做出升华,组织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并构建相关志愿者档案、注册系统、数据库等,让服务对象、项目和志愿者三者间进行有效的交互,利用科学的激励体系吸引文化志愿者。此外,还应着力健全本土培养人才机制,设立示范区高校、社科联等的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给公共文化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通过企事业单位学习资源的互联来建立开放性学习系统。

(三)加大公共文化资源供给

首先,要种送群众文化活动及文化精品,借助国家或省级评奖全力打造富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文学、影视、戏剧等方面的精品,让图书馆、文化馆等发挥基层阵地作用来建立文化分队与流动文化车,展开流动培训、电影和演出等,丰富群众的公共文化活动形式,增强其凝聚力。其次,要强化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具有宣传教育、书报阅读、文艺演出等功能的乡镇基层文化站,将城乡共建原则落实到城市文化队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中。再次,要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与现有信息技术资源的灵活应用,全面调动科技馆、展览馆、青少年宫等的文化资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在地域、领域、部门上的跨越,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活用先进网络、数字、计算机技术,做好优秀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例如可以构建网上音乐厅、图书馆等。最后,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利益,通过政府补贴、采购、文化消费券分发等方式保证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和失业、退休人员的文化权益,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权益保障机制。

五、讨论

综上所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是对中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战略的全面贯彻,是统筹我国城乡间的文化发展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完善的先进代表。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仍存在文化投入不足、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社会力量支撑等问题,需从制度、人才、资源供给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确保示范区的顺利构建,确保示范区领头作用的真正发挥。(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智锋,杨乘虎. 免费开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创新[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139-146+161.

[2]高福安,刘亮.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6:1-5.

[3]齐勇锋,李平凡.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01:64-72.

[4]白雪华. 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 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概述[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03:32-40.

上一篇:骨干教师学习计划范文下一篇:攻坚克难全力以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