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护理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阐述了形体教育可以使护生形成良好的形体气质,增强护生体质,还可以提高护生与病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护生坚定的意志,锻炼护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提高护生的职业自信心,使其能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形体教育;护生;职业素养

近年来整体护理理论已被引进护理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整体护理要求护校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加之现在的就业形势较为复杂,难度加大,所以对从业者各方面的要求均有所提高。而且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职业教育也是提高职教水平的发展方向。

从以往重点学生的培养经历和就业后的表现来看,形体教育与学生社会表现相关系数很大,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就本人在多年的中专生形体教育中积累的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形体教育可以使护生形成良好的形体气质

优美的形体是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所向往和追求的,而形体教育是对人的身体在大脑和运动神经支配下,完成站、坐、卧、走、跑、跳、支撑等动作形象的训练和培养,能有效地促进体态正常发展,增进运动肌体的柔韧与灵活性,发展肌体的表现力,提高肌体的可塑性和形态美。由此不难看出护理专业学生接受形体教育的重要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护生只有认真系统地学习形体知识,经常参加形体锻炼,才能养成良好的形体气质,才能在职业生涯中通过美的形象感染患者的情绪,舒缓患者的压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无疑会对病人的康复起到帮助作用。

二、形体教育可以锻炼护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从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来看,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形体教育同样遵循这样的教育方针。例如,在有些静力性练习过程中,身体肌肉要承受的压力往往使人头晕眼花、心跳加快、肌肉发抖、浑身冒汗,但只要你用理想或者追求坚持到一定程度,那么,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加强和意志品质的提高。包括许多形体方面的练习,都能使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体验到痛苦、彷徨、矛盾、渴望、向往、信念、坚持等心理感受,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等教学手段,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甚至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和教育。

三、形体教育可以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形体学习是一种互助的学习过程,与教师、同学、场地器材管理者、音乐创作者、网络资源等都有密切联系,护生要完成此类学习,必然要接触到一系列的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加上教师刻意地引导学生锻炼综合能力的教学,护生在整个过程中从发现美到拥有美,从发现难题到解决难题,从发现美妙音乐到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特定音乐,从发现合作的意义到完成美妙的合作等,都是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合作的锻炼。这种学习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活中对事件做到提前预知,遇到问题少走弯路,积极寻求最佳沟通方式,高效完成本职工作。

四、形体教育可以增加护生的职业自信心

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曾告诫人们:“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 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形体教育对护生形体美的塑造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提高,可使护生重新认知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进而产生职业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在工作岗位上经常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旺盛的精力,不惧于“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

综上所述,形体教育用塑造美的方式服务于专业课教育,着眼于护生职业生涯发展,致力于培养护生综合素养,以此来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效果,提高护生就业率,提高护生社会价值,这些也充分体现了形体教育对护生职业素养形成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王玲,叶明志,韩自力,等.自信与医学生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关系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53—54.

黄宽柔,等.形体健美与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卫生学校)

护理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2、高职护理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和实践路径研究

3、护理礼仪教学方法的探讨

4、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5、护理人文关怀发展现状研究

6、浅析护理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7、SWOT分析广西某中医院校在读本科护生科研素养

8、浅谈影响男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及对策

9、自贡市老年护理预防服务模式的构建①

10、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11、高职护生护理领导力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2、护理专业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探索

13、“三导向”国际化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质量提升

14、广西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15、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16、家庭环境、人格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

17、当代护理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研究及解决措施

18、“南丁格尔”精神在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19、心理护理干预对在校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研究

20、提高护理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体会

21、日语护理人才就业趋向分析

22、1258例苏南大学生青春期青春痘的治疗和护理调查

23、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探讨

24、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

25、关于大学生的心理护理策略

26、新媒体时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 调查与分析

27、现代大学生患者护理体会

28、护理专业专科大学生对护士职业认可度的调查

29、38例大学生自发性气胸的护理分析

30、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干预研究

31、新进护士出现护理差错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32、中职《内科护理学》知识模块价值分级

33、澍青医专护理专业女大学生针对原发性痛经的非药物性措施研究

34、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比较

35、临床优质护理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心理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36、护理干预对减少大学生体检时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价值探究

37、对大学生水痘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探讨

38、浅析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39、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民办高校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40、当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医德浅析

41、以护理技能大赛促进护理专业护理教学改革的探讨

42、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研究

43、“3+4”中职—本科护理专业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44、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5、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的能效

46、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培养现状

47、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调查研究

48、大学生门诊注射晕厥原因与护理方法

49、高职护生心理护理能力提升模式探索

护理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护理专业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必不可少。只有发挥思政学科政治引领优势,使其与护理专业教学相融合,以政治思想的科学指导,落实好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才能使得护理专业学生真正成为品德高尚、技能突出的高质量人才。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力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引导,而落实在中职护理教学中则要求实现价值引领、技能培养的统筹,发挥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功能,使得学生专业学习与思政觉悟的提升同向同行。本文主要就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就其具体的实施举措进行详细分析,以增强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真正发挥思政引领价值,实现综合性护理专业人才的输出。

关键词: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策略;实施

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长期性的过程,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只有多措并举,才能确保思政建设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落地。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推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以三全育人理念带来课程思政实践的深化,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格局。专业课教师应秉承课程思政实施要求,做好教学规划与设计,确保专业课程中有思政的渗透,实现人人讲教育。对于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来说,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思政育人之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及时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护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中,带动育人目标的调整、教学模式的优化,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技术精湛、品德高尚的高质量护理人才,并让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

一、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不足

(一)内容笼统,效果不佳

多数中职院校已着手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抓住三全育人教育契机,让护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积极拓宽两者的教育领域。但目前两者融合过程中依然停留在使用较为融通的课程书面教学层面,室内理论教学应用局限明显,中职教育中的思政教育漂浮无根,无法真正扎根于护理专业课程建设。而且长期以来,思政教学课程采用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关联性不大,理论教学为主,更强调国家思政方针的宣讲,不利于思政教育指导价值的发挥。学生也无法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思政学习普遍兴趣不高。更谈不上护理专业课程学习中思政理念、理论的自觉贯彻。

(二)缺少评估,水平偏低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应关注时代变化,与时俱进。而对时代变化的关注也包括对政治、政策纲领变化的关注,对政治形势的关注,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做出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护理专业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保证教学的专业度是关键。因此,教学评估更强调对学生专业学习情况的评估,恰恰忽略了思政教育渗透的评估。多数中职院校缺乏质量评估的经验,导致思政教学缺乏推动力和约束力。

(三)缺乏反馈,方法陈旧

教育的实施需要教育学的双向互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也不例外。作为重点职业教育项目,应关注教学反馈。但现阶段护理专业思政教学实施中教学反馈明显不足,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产生隔阂,多数教学机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缺乏完善的反馈机制,单向教学模式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导致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抵触性。

二、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做好岗位调研与解读

在学校教务、教研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由专业的教研团队进行护理专业岗位调研,评估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剖析既有问题,并基于市场岗位人才要求,明确护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思政素养,以思政素养的明确指导护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调整。在大量的调研之后发现,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团队配合能力,具有穩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健康的体质、健全的人格。

(二)善于挖掘思政素材

护理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深化展开需要思政元素给予素材支持。在理论教学模块,应突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情感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科学观教育、安全教育、法律教育等,让护理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产生护理职业的奉献意识,产生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绪论”部分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了解南丁格尔护理学贡献的基础上,拓展阅读,获取我国南丁格尔获奖者的信息,使得学生获得正向价值观教育。再如,在护理学发展历程的学习时,应引导护理专业的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具有良好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三)积极创新教学形式

护理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也应关注教学方式的创新。思政教育价值的发挥往往以隐性方式进行,其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也属于隐形渗透方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与为参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巧妙利用案例教学、情境创设、项目探究、小组互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强化教学实践,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感知体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思政价值观。例如护理安全问题阐述时,引入鲜活的案例,以血的教训引导学生探讨,从而自觉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时刻将责任心放在第一位。

结束语:

思想政治是国家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课程,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职高专、中职中专等,都需要将思政教学融入专业课程中,中职护理专业也不例外。做好思政在教育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工作,需要中职教师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周飞,肖宗志. 南丁格尔精神在中职护理教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的应用[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21,44(03):221-224.

[2]陈红静,王瑜.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调查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3):129-130.

[3]彭爱霞,卢庆晖,罗秋婷,彭靖. 基于《孝经》的“课程思政”在中职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2020,17(07):625-629.

[4]陈河盛,温晓华. 课程思政在中职护理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21(45):22-23.

[5]韦玉欢. 思政元素融入中职护理技术教学实践途径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1(51):14-15.

作者简介:张莉玲,女,汉族,江西省抚州市人,本科,中级讲师,景德镇市卫生学校,333000,研究方向:护理教育,课题: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

护理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在关联度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两种教育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上的类似性,从教师之间的交流,实践环节的融合,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两种教育关联度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护理;大学生;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

一、引言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这种多元化的思想通过网络、手机等信息平台不断输送到大学之中,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一些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大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实现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护理专业的大学生今后是要从事高级护理工作的,他们直接面对患者,在急症、输液室等地,他们需要一线的操作,这样实际的操作都是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具有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这都是需要在校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树立护理专业大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敬畏,换句话说,就是有效的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自我职业操守的思想教育基础。因此,其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存在难度

高校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校的时候与临床等医疗主体专业的学生高考成绩差不多[1]。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到了实习阶段之后,他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其工作的强度也是不同的,这样就给护理专业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多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转变成他们对护理专业的思想抵触情绪,这时候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接受程度将大大降低,思政教育的难度将不断增大,同时在专业的思想教育中,由于他们对护理工作本身就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对于护理职业的积极性教育也就自然变得很困难。另外护理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进入这一专业的动机不是喜欢这一职业,而是被动的一种选择。因此在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很难听进去,例如职业操守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等都是没有讲解的基础,因为他们对护士这一行业根本不感兴趣。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缺少比较的关联度

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师与专业思想教育的教师在知识的交流上存在真空,他们基本上没有交集,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基本都是专业哲学专业的高材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群众路线的必要性、“三严三实”的主要含义等思政基本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些党的最新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然而这种讲解只是思政的基本理论教育,列举的事例也都只是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对护理专业的涉及不是很多,或者设说基本上没有涉及,这样的思政教育虽然可以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对其专业思想教育涉及不是很多,两者教育的关联度相对比较薄弱。

三、两种教育的相似性

(一)教育目的相对统一

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所谓的人生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一种思想理念,道德规范等,这种基本的思想理念需要通过相关的教育实现,从学生时代不断养成高尚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专业思想的教育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构建对待某一专业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换句话说,这就是一种职业操守。在不断了解本专业相关职业理念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的认识护理专业的从业道德底线和标准,由此可见两种教育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具有相似性。

(二)教育的内容存在交集

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涉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对于社会问题的道德底线。护理专业的思想教育主要是涉及到本专业的主要护理理论实践知识教学,学生通过这些护理理念的认识,不断构建出自己今后从事护理行业的一定职业准则,这种职业准则就是属于社会问题的一种道德底线的认识。因此,两种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相互之间的交集。

(三)两种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存在类似性

不管是思政教育,还是专业思想教育,都是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两种教育思想都是属于一种人生理念教育,一个更加宽泛、一个更加具体,两者都是属于思想教育,是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两种教育在教学方法都可以采用一些案例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构建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性的提升,同时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学等都是可以应用到这两种教育之中,在教学形式上,两种教育具有相似性。

四、构建思政教育与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的措施

(一)实现两类课程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单纯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营造为主要目的,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在单纯思政教育理论相对比较精通,但是针对护理专业的一些专业思想认识缺少专业知识。他们在给护理专业大学生讲授思政理论的时候,缺少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不断构建思政教育的教师在业余时间与护理专业的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只有多接触、多了解,才能实现思政教师在思想不断构建护理教育思想,同时在护理专业的教师心中也不断构建更多的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思政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方向。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融入对象领域的教学案例,实现两种教育的相互交融。

(二)实践环节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

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专业思想教育,都是需要进一步构建学生参与教学的实践。因为只有开展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才能保证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被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两种教育都是存在实践环节,换句话说,两种教育的结合点之一就是实践环节。教学过程通过实践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联系,更好地实现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提升,实现学生职业道德的升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两类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实践时间的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可以保证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同时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不能太孤立,需要选择具有护理专业道德操守的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实现学生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两种教育质量的提升

由于两者教育目的、内容、形式上存在类似性[3]。在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具有类似性,引入更多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在案例选择方面更多的融入护理专业的实践内容,这样可以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融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更多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育、微课教学等都是可以实现这两种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这些手段的灵活应用。

五、结语

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构建全方位人生价值观的同时,更加需要构建护理工作的从业操守,换句话说,对于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中需要整合更多的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理念,同时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中也需要贯穿更多人生价值观的营造,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杨坤蓉,文霞,欧阳寒雪,王羽,艾玉萍,王大刚,等.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初探——以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学生为例[A].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2015,12:169-170.

[2]贾荣圣,常康,徐志成,等.倡导美德善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以泰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路径选择为例[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2014,11:159-160.

[3]王莹,于丹,井欢,王哲,高原,潘茜,刘春英,等.结合临床护理特点开展护理专业病理教学改革[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5:172-173.

护理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阐述中职教学中师生冲突的表现、原因和影响,以及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探讨情感教育的开展思路及做法。

【关键词】师生冲突 内科护理学 情感教育 中职

中职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是师生在交往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合作或合作不佳或交往矛盾的现象。师生冲突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也给课程教学带来消极的效果。因此,笔者从分析中职教学中师生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入手,寻求化解矛盾冲突的良策,通过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做法,探索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中职教学中师生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一)师生冲突的表现

师生冲突形态多样,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言语过激甚至侮辱学生人格,态度冷漠或恶劣,责骂或体罚学生,放任自流;学生上课睡觉、讲话、吃东西、玩手机、上网,东张西望,对老师的提问拒不回答,或旷课、迟到、早退、逃学,顶撞老师,严重者与老师发生对骂、肢体冲突,甚至发生校园内追打或弑师等恶性事件。

(二)师生冲突的原因

师生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职生16~17岁年龄段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如独立性及表现欲强,存在好奇及对立或偏激心理,喜欢标新立异、吸引他人注意等因素,又有中职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幼受到家庭溺爱,养成了独断专行、唯我独尊、放任自流、言不守信的习惯,以及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等家庭因素,更有来自学校或教师的因素,诸如学校惩罚过多过严或赏罚不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以人为本、教学态度不端正及方式方法不合理,对学生评价不公平公正等。

(三)师生冲突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师生冲突使中职教育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师生之间缺乏和谐的氛围,教师无心教学,学生不努力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尊重父母,不懂得感恩;不尊重教师的情感和劳动,不接受教师的教育,不会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不尊重同学,与同学不能平等、和睦相处;不懂得尊重他人尤其是病人;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二、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

师生冲突给中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努力改变这种不良影响。对此,可考虑在内科护理学等课程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它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凡的价值。情感教学是融情感教育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体现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相互渗透交融,能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创设和谐、民主与合作气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师生平等,这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可促使师生的情感共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建立学习自信心,学生乐意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二)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教育教学中,教师情感的灌输,使教学过程中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交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对陶治学生情操,增强学生道德感、责任感等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教学活动又是认知与情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积极向上、愉快乐观的情感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深刻透彻,记忆牢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思路及做法

(一)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思路

1.改变教学观念,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前提,它能促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作适当引导,启发、点拨、鼓励学生去动手、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获得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变被动接受“灌输”知识者为积极学习知识的探究者。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关系,要用平和的语气与学生沟通、交流,用一颗理解和宽容的心去温暖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亲近、喜欢教师,把教师当做良师益友,进而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将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

2.以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中职学生多数基础差,不爱学、不会学、听不懂而厌学之特点,教师对他们不能有过多的责备,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不厌其“烦”、其“差”、其“慢”,用教师对他们特有的真爱与理解“唤醒”他们的自觉,改掉各种毛病,带他们走上奋发向上的求学之路,并因材施教,用充满爱、有生命的课堂让他们学到真本领,圆他们的理想之梦。

3.以情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情感是教学的灵魂,教师除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外,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感情的投入,这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充满激情地走上讲台,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堂课,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会感染到每一位学生,调节他们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使他们处于快乐和兴趣状态,为课堂的情感交流奠定基础,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价值。

4.强化尊重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更新和整体护理的实施,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日渐提高。因此,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护理学生的尊重教育。因为护理专业学生服务对象是人,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尊重自己、学会自立的同时,尊重父母,感恩亲情;尊重教师,严谨治学;尊重社会,重视护士法规,学会自我保护;尊重自然,强调和谐,为创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尽心尽力。同时,教育学生要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切为了病人的生命健康着想,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可让护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病人的痛苦,教师再适时引导,唤起护生对病人的同情。

5.强化情感教育。护士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责任,在他们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治疗、护理,对心理健康进行引导等过程中,情感护理非常重要,它可以缓解病痛,安抚患者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与疾病抗争的坚强决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教师应站在专业的角度,对护理专业学生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受和认识生命的珍贵,从而使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胸怀,真心投入到救死扶伤之中去。

(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做法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的观念,放下架子,“潜”到学生中去,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对话,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足够的人格尊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师生之间弹奏出和谐的音符。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解开师生冲突之锁的“金钥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一个“面子”的问题。根据当前中职生的特点,教师应有一个全新的科学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对学生抱有全纳的教育观,接纳学生的不足或缺点,把学生的不足与缺点视为特点,给学生更多的宽容。如果一味地扼杀学生的个性,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对“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学生,由于他们已形成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态,教师应打破教育常规,将一味地对学生的狠狠批评改为无声的教育,如通过一丝微笑、一些动作或眼神等来暗示、启发、告诫学生,将语言的交流转变成情感的交流,心与心的交流。由于教师主动维护了学生的“面子”,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将心存感激之情,将原本为了维护自己面子顶撞老师的想法转化为改正错误、纠正缺点的动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师能够放下“面子”,降低“调子”,改掉“急性子”,调整心态,在学生犯错时,给他们多一些宽容,在学生受挫时,给他们多一些鼓励,有利于使师生冲突这“干戈”化为师生和谐的“玉帛”。

3.亲近、尊重、热爱学生,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好服务员的角色,在课前课后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亲和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学生的错误,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横加指责、恶语侮辱、挖苦及讽刺、粗暴征服,应善于倾听,与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及情感上的沟通,并积极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之所在,鼓励他们改正缺点,纠正错误,以增进师生之情谊。关爱学生,视学生如弟妹或儿女,扮演好亲人的角色。当他们生病或遇上烦心苦恼之事时,向他们伸出温暖之手,替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渡过难关,使教师对学生的爱成为师生关系和谐的黏合剂,师生感情笃深的润滑剂。

4.树立教师的威信。大凡能使学生一入师门终身不忘者,必是以德感人,以能服人者。所以,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第一,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自身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有机统一体,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关心体贴和爱护学生,为党的教育事业倾尽全力,呕心沥血,这样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及尊重。第二,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只有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才能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出神入化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人们对他的赞誉中逐渐具有较高的威信。

具体而言,教师要树立威信,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对待学生。教师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注意自身的形象,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先去做。如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文明用语,以礼待人,以理服人。通过自己文明得体的言行举止,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树起一座丰碑,使学生耳濡目染,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感化。同时,教师应做到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管其家庭背景如何,不管其成绩好坏,不管其亲疏远近,也不管其是否班团干,都要一律公平对待,他们都有平等受表扬或受批评的待遇。无论是谁,只要他做得好做得对,当表扬则表扬,当奖则奖;只要他违纪违规,当处理则处理,当罚则罚,毫不例外。二是把握批评的分寸及艺术。对违纪违规的学生当堂、当众训斥,横加指责,只会极大地挫伤其自尊心。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应在事后或在大家心情都比较愉悦时私下找学生交谈、沟通,批评要含蓄委婉,把握分寸,点到为止,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受到教育,从而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三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人人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作为教师,应善于发掘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相信每位学生都能成才。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他们鼓励,少一点批评,肯定他们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做事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跨越各种各样的难关,使原本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与冲突。

四、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效果

笔者对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实验组(情感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学生进行考试情况评分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师生的冲突不利于中职教育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可使师生间的情感产生共鸣,促进和谐课堂气氛形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乐黛去.“情”在中国[J].文艺争鸣,2005(4)

[2]王卫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论教师的机制[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3]赵鹤齡,姜君.教育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4]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吴飞盈,廖海涛,韦义萍.在护生教育中增加生活护理教育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1(1)

(责编 王 一)

护理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在论述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基础上,从抓好医学职业学生素質教育的几个环节方面探讨了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重点论述了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医学职业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我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是医务工作者适应我国社区医院“病人选择医生”发展趋势的需要。

[关键词]医学职业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作者简介]曾庆兰(1975- ),女,湖北天门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医学教育管理;李爱兵(1971- ),男,湖北荆州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人体解剖学、卫生教育管理。(湖北荆州434020)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与特点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一旧一新,壁垒分明。具体来说,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实践中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内容方面轻视德育和体育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又对智育做了片面的理解。应试教育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极为不利。而素质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我国近二十年来研究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教育体系。素质教育的灵魂是马克思个性全面发展学说,即促进人的本性完善和发展的学说。离开了个性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素质教育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以至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是完善教育自身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需要,是适应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产物。21世纪,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及应用。以知识推动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信息也就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商品和竞争要素。经济的竞争与发展将给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也给教育提供发展机遇。我国学者彭坤明曾指出,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期,教育的功能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其显著特点就是它的经济功能体现得越来越充分,以使之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持因素。知识的进步总是体现着教育的发展,在近代社会尤其是当代社会更是如此,随着知识的科学化及其程度的提高,教育就成为知识进步的重要手段。教育和知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可表述为知识是教育化的知识,教育是知识化的教育,这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更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进步,也就是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即知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这明确指出了知识、经济、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赋予教育新的使命,即教育必须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加大改革的力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走创新教育之路,使之成为知识经济的坚实基础。

二、加强医学职业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医学院校,加强对医学职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医学教育中必须抓好几个主要环节:学前思想教育环节、基础医学教育环节、专业课教育环节、临床实习教育环节和毕业教育环节。必须充实更新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强传统医德、廉洁行医、无私奉献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道德。“大医必大儒”,要做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理想,不仅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要正直坦率、助人为乐。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医患、医护以及同事间的关系,还应具有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

2.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也是医学职业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工作者经常面对疾病与死亡,也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如在“非典”重大疫情面前,医务工作者不但要不畏惧死亡,还要安慰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病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开展工作的。

3.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是医务工作者素质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学认为,人格是指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是个体内心稳定性的表现,是人生渐进而成的心理要素的总和。个性、性格、气质、兴趣组成人格,是形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构架的催化剂,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铸就健康的心理。

4.人际协调与沟通能力。医生不仅要医治疾病,而且要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特别对重症病人,医生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情绪,这种情绪又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向社会宣传医疗知识是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医务工作者必须及时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医疗、卫生知识,消除民众内心的恐慌。这些都需要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具备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5.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既是教育成果的最高价值,也是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医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科,在医学领域里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对人体的结构、功能尚存在很多认识空白,很多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医学职业学生只有具备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突破前人的认识,打开科学的盲区,探讨医学的奥秘,攻克各种疑难杂症。

6.学习能力。医学职业学生作为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人,不仅要具备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医学法学等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形成优化的知识结构,开拓宽阔的视野和培养创新的能力,从而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能够对某些新的医学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7.执行能力。医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医学职业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一是医疗能力,熟练掌握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治疗技能,能够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解除病人的痛苦,使其尽快地痊愈;二是科研能力, 具有较强的科研设计、科研实施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使医疗科研项目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三、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是培养新型医学类专业拔尖人才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医学模式基本完成了由传统的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重要工程已全面展开,这就对医学职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等特点,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文、理、医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医学职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此外,医学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唯有创新,才能不断推动医学技术的革新,医学技术才会有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在医学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把校内教学与基地教学、社区教学相结合,强化医学职业学生的基本训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随着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学生慢慢习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所必需的各种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逐步培养医学职业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创新精神,使个性得到发展。只有这样医学技术才会不断革新,才会有质的飞跃。

2.是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區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泛,因为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还包括精神上的,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社区中常见疾病、疾患、心理与行为问题,家族健康问题和社区卫生问题等。在社区中遇到这些问题时,首先要了解问题的性质和流行病学特征,其次再分析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服务能力和在社区中的优势,最后才能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要清楚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和生物遗传因素等,这些知识不是仅仅在医学临床过程中就能学到的。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还要掌握社区常见病,主要包括常见急症的处理,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协助社区医疗机构控制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各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在医学教育中,只有加强医学职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医学职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才能为他们更好地开展这些社区健康教育打下基础。

在医学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务人员,是我国广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就是把社区医学的观念、流行病学的方法与为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的日常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服务形式。从个人服务到家庭服务,再扩大到社区服务,维持社区的健康,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是健康人、病人及其他需要医疗服务的家庭和个人。服务的内容包括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对服务的对象主要通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诊疗,总之,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指导,以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社区的所有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区的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协调性的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全面的医学服务。目前在医学院校,通过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医学教育改革,注重学生“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具有综合素质的全科医务人员能够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去。

因此,作为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工作人员必须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社区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医务工作人员身上并不是简单的集合,而是要将这些知识横向联系并融会贯通。这就要求医学教育的管理者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医学职业学生在接受医学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顺利进行。

3.是适应我国社区医院“病人选择医生”的发展趋势。目前有些地区的综合性医院(国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已经实现了病人公开选择医生就医,医院在门诊宣传栏上将一周内坐诊医生的基本情况、具体就诊时间等内容公布于众,便于病人选择医生。在住院病房也实行了三级医生制,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分别为一级医生、二级医生和三级医生,上级对下级在医疗技术上负责,住院医师直接管理病床,住院病人可以通过选择一级医生来选择二级医生或三级医生所管病床。在医院,这种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务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适应当前的这种形势。

综上,在医学教育中,必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医学职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走上社会后能更快地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陶学忠.创造创新能力训练[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周冠生.形象思维与创新素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华.社区卫生服务[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上一篇:教育管理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保护生态环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