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范文

2023-09-18

自我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或存在某些缺点、不良习惯等,长期生活在批评指责甚至歧视当中,因而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的感情,渴望表现自我价值,但又缺乏集体观念,在集体中往往表现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充分发展的阶段,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变被动教育为自觉接受教育、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能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从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让学生在师长的教育引导下,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心理、人格特征正常、健康地发展,智慧潜能和才干才会在有计划、有步骤的挖掘下得以发挥,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得到逐步提高,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自我教育的实施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一、充分相信和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

我校全面推行干部竞聘制,候选团委、学生会干部由各班推选产生。他们要认真准备竞选演讲稿,向政教处教务处领导公开述职,最后由学校任命,因而选拔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拔出的学生干部素质也普遍较高。我们大胆放手让他们分工负责各项管理工作,并对五项常规(出勤、纪律、卫生、午间操、晚休)情况记录、张榜公布开展班级竞赛,且将各类材料及时上报政教处、教务处。我们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考察他们工作的得失,并且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进行褒扬,表扬有物质奖励,更注重精神激励。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工作。实践证明,他们逐渐形成了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具体到各班,班主任同样通过竞聘在本班学生中产生班委会,由学生自我选择、竞选参加,班委会在班主任指导下、在校团委、学生会带动下开展相应的工作。这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形成了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局面。

同样,激励教育也适用于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其实,“优等生”和“后进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我们首先肯定他们的优点或进步,让他们真诚感受老师的关心。由他们自己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肯定他们的潜在智慧和能力,激励他们改正缺点弥补不足,用行动关心他们,对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进行表扬。其次,大胆重用他们,让他们负责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学生感到老师既尊重他们,又信任他们,明白了老师是在尽力塑造他们,他们就会加强对自我的约束,逐渐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形成一些好习惯。“自我教育”,使“后进生”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被人认可、被人尊重的感觉,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于是积极主动改过,从而最终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变。

二、开展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班级主题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己各种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的交流架起了桥梁,使他们能很好地相容、互助,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劲头。在自主活动中,他们的人格受到了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活动本身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可以极大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实现教育者所设定的教育目标。我们指导学生开展《自信心的重要性》、《青春畅想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爱我学校爱我专业》、《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活动,通过“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学生受到了教育,提升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构建职校自我管理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依法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管理,严格校风校纪,使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是活生生的、独具个性的,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必须把制度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能力再强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是单枪匹马,想把独具个性的学生管理好,是很困难的,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学校自我管理模式。任何教育和管理的成败,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相对轻松,不需要事必躬亲;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和积极性,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实施。

我们已经制定了《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管理制度》、《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借书制度》、《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胸卡佩戴方案》、《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公寓卫生检查及奖励条例》、《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细则》、《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会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条例》、《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奖罚条例》、《南郑县职教中心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德育量化考评细则》等规章制度。这使许多方面的工作有章可循,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学生自觉地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四、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类竞赛,在比赛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

我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十佳歌手选拔赛、“五四”文艺汇演、秋季田径运动会、元旦书画展、专业技能展示等大型竞赛活动,同时,广泛开展学生单项体育竞赛、百科知识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专业技能比武等各类比赛活动,并且,把各项竞赛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让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强化校纪观念和规范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持续开展的“活动”,赋予了学生强大的、持久的、内在的自我发展动力与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达到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预防、自我矫治的目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得到增强,自我教育达到了目的。

通过实践,我校常规管理逐渐显现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养成了自我教育的习惯,培养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在终生教育的历程中迈出了可喜可贺的一步,这对于推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我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预备党员,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提高觉悟,加强党性的自我修养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加强自我党性修养,是必要的,是必须的。如何加强自我党性修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只有提高了这六个方面,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共产党员。本次论文,主要论述如何加强自我党性修养,从多个方面探讨本次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党员 党性修养

人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动人心弦,最引人深思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生的思考,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理想,人生最求和人生道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国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这个时代赋予了当代大学生广阔的舞台。选择了入党,既是选择了光荣,更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一种崇高的历史使命。他要求选择入党的大学生必须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党的宗旨,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入党,是当代大学生的最佳政治选择,是报效祖国,报答人民的最好方式。但是没有具备较高的党性,既是侥幸入党,也是会成为党的蛀虫,国家的败类,人民的罪人。所以,加强自我党性修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是大学生在入党乃至余生中,必不可少的课程。

首先,要加强对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深刻揭示,对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通过学习经典著作,了解和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是理论天才和科学巨匠,但他们的研究工作,同样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他们的一些个别论断往往为基本原理所替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可以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之类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描述,随着马克思恩格斯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让步于更加科学的理论原则。这说明,基本原理体现的是规律性原则,其生命力是长久的。学习经典著作,还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一些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人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把特定场景下针对具体对象的个别论断,脱离其具体历史情境,与具有普遍性的基本原理等同。这种做法,离开个别论断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思想理论背景,难以准确理解原著的本意,就可能读不出其中固有的思想,而“读”出其中本来没有的思想,变成了“误读”和“歪曲”。一段时期以来,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被用来论证培育和发展所谓中国的“市民社会”,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是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遵循。马克思早期所说的市民社会,其存在的基础就是私有制,可以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后来马克思

对市民社会的论述则着重从生产关系、交往关系上考虑。这与其新的历史观——唯物史观的形成有直接关系。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理解为经济关系,就是要说明政治意义、法权意义上的“资产阶级社会”存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结构之中。因而,马克思市民社会的思想,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追求人类的解放的价值目标。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党的理论之源。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4]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充分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揭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认真学习经典著作,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代相结合、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伟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大业,使经典著作所彰显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充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得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在提高理论修养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思想道德修养和组织纪律修养,保持党的纯洁性!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思想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坚持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作为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同各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作斗争。党的思想纯洁性是保持党保证党的政治、组织、作风各项纯洁性的基础,表现在:党的思想纯洁性是党的政治纯洁性的前提。党的纯洁性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执行党的纲领、章程和路线方针政策。然而,党的纲领、章程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在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形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纲领、章程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在实事就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修改、制定的,因此邓小平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间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党的思想纯洁性是组织纯洁性的基础和保证。党的纯洁性体现在组织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的要求,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坚持党章所规定的共产党员标准和领导干部条件发展党员、提拔干部等等。然而,组织纯洁性这些要求,无论哪一项都需要以党的思想纯洁为基础和保证。如贯彻党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的要求是建立在思想认识和党性原则的基础上;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在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团结统一;发展党员、提拔干部更是要符合党章所内含的思想原则。党的思想纯洁性是作风纯洁性的根本。党的纯洁性体现在作风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坚持贯彻党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坚决反对各种不正之风。党的作风纯洁性是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党的作风纯洁性直接取决于党的思想纯洁性。新时期,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考”的是党的纯洁性;党所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

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危”的是党的纯洁性。“四个危险”、“四个考验”从根本上讲,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所面临的考验和危险。应对“四个考验”,化解“四个危险”,我们党需要加强党的政治、组织、作风以及反腐倡廉等纯洁性建设等外,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是根本,应继续把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放在首位。党员的思想纯洁性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要坚持发扬我们党注重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最重要的是保持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与“以人文本”理念是内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中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观点与邓小平理论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我们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观点是一脉相承的,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本价值观念。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一直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根本动因。什么是利益,如何对待利益,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教育党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要辩证地看待党员个人的利益,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尊重党员正当的合法的个人利益。党员并不是脱离凡世,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党员也有血肉之躯。共产党员也有获得个体生命存在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有养家糊口的需要和人际交往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有人性特征中共有的个人利益诉求。毛泽东批评那些轻视物质利益中的人是“中了董仲舒们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些唯心的骗人的腐话之毒”,因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其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或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刘少奇指出:“在我们党内,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为了党的利益,还要求党员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党内,不承认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抹煞党员的个人利益,要消灭党员的个性。”邓小平也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因此我们不能漠视党员拥有普通人性的一面,有自己正当的需要和愿望,有“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因此,对党员的要求,不能脱离实际,无限拔高。第二,党员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或人民利益需要个人利益作出牺牲时,党员要自觉率先牺牲个人利益。“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与“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一方面,党员是群众的一员,是因为党员来源于群众。党员永远要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同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不能脱离群众。党员不是高人一等,党员正当的合法的个人利益也不是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特殊的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党员是先进分子,

不能混同一般的群众。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不能混同于普通群众,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如果说党员的个人利益有其特殊性的的话,就在于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产生冲突时,党员要自觉率先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毛泽东在论及全党怎样为实现党的事业而奋斗时说:“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因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四、思想纯洁性教育人本原则下的认识路径对党员进行思想纯洁性教育,就是要使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仰,根本上是思想观念范畴。形成并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念,需要认识主体不断学习实践和不断反思升华。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对共产党员进行纯洁性教育,就要坚持党员本人在认识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仅仅认为是被教育被管理的客体。党的组织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提供各种素材组织党员学习实践,从而引导党员反思升华,但不是也不可能越俎代庖。

加强党性修养,是树立远大理想的前提,是提高共产主义觉悟的基础,是成为合格共产党员的开端,是将自我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先决条件。认真学习各类经典著作,是加强党性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党性觉悟的有利行动。《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哺育了一大批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党员干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是《共产党宣言》等3部经典著作建立起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表示:“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当前,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要学习和领会这些经典著作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剖析、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系统论述等。特别是要联系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为此,应牢牢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共产主义理论的提出源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不管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什么错综复杂的情况,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在全世界最终实现的历史大趋势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不是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奋斗,需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邓小平同志曾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依靠群众。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夯实基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始终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广大党员应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共产主义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才能最终实现。广大党员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坚持最低纲领与坚持最高纲领结合起来,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

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学习时报》2010年10月25日. 魏长领 《道德信仰与自我超越》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5

李源潮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学习时报 2012.3.12

自我管理范文第3篇

1 目前学生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公寓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加大了公寓管理的难度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的迅速增加,给现有的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以我校为例,每幢公寓楼配备了2位辅导员和多位楼委干部,负责值班处理楼内学生的各方面事宜。每幢公寓楼平均有800名学生入住,要对学生的公寓安全、卫生、纪律方面进行检查和教育,又要坚持走访寝室、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要将这些耗时耗力的工作落到实处,单凭这样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很难确保每件工作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1.2 由于采取义务劳动的工作方式,楼委干部为同学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楼委干部的选拔一般采用自愿报名,经过面试后由公寓辅导员决定人选。主要负责楼内安全检查、卫生检查、活动宣传、以及与寝室长沟通等工作。这些工作强度较大,每天需要在楼里值班,熄灯后也经常要跟着辅导员一起检查,在工作中偶尔也会和个别寝室同学发生小的冲突。所以在面对困难或学习任务重时,在没有工作报酬的情况下,一些楼委干部就会选择偷工减料,不把楼委工作当作一件实事去看待,认为这是自己的义务劳动,可由自己选择做与不做,缺少了一份责任心。

1.3 党员学生、学生干部、寝室长在公寓内未能很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支部在吸收新党员时,大多考察的是学生在校区、课堂、公益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公寓表现仅作为考察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很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平时在校园里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学习上、工作上都能对班级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回到公寓中,很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公寓管理中同样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要积极参与学生宿舍公寓的管理和服务,协助辅导员、宿舍管理员排解矛盾。

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每天在校区里工作积极主动,通常能以身作则,任劳任怨,顾全大局。但在公寓里,他们完全把这当作休息和娱乐的场所,监督作用有所削弱,服务意识淡薄起来。这种心态往往导致学校在了解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方面渠道不畅,往往等事情发展较严重后,才反映到院系或公寓辅导员那,这就错过了及时教育与管理的良机。

由同学推选或班主任选定的寝室长就更加缺乏责任心。很多寝室长经常包庇室友的一些违纪违规行为,向辅导员欺瞒夜不归宿的现象,在寝室卫生方面也没有很好的负起责任。他们缺乏寝室的集体荣誉感,缺乏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更重视个人得失与荣誉。

1.4 缺少一支有组织、有经验的志愿者队伍,参与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公寓内随时随地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绝大部分学生都从未接受过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的培训,碰到时经常是手足无措,只能求助于辅导员、学校医务人员或拨打120,但有时会因为天气状况、交通状况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处理,因此很可能铸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 实行自我管理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必要性

2.1 以“学生为本”的自我管理,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思想

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应该是我们管理工作的主体。帮助学生处理好“自我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公寓管理中来,从而起到学生在公寓管理中的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作用,让他们真正把公寓当作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公寓的主人。

2.2 提高学生“三自”意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协助公寓管理部门和学校做好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为公寓辅导员反馈意见,提供建议,这便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自身的需求、意愿和思想动态,能够科学合理地做好公寓管理决策,找到工作的侧重面和着手点,使公寓管理事半功倍。

2.3 培养学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精神,为公寓管理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帮助学生在管理自我,服务他人中体会到乐趣,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培养学生参与公寓管理的热情,使同学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也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公寓管理队伍的存在,感受到公寓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拉近了管理部门和公寓学生之间的距离。

3 按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能的不同来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

3.1 以勤工助学的方式组织楼委干部,负责做好楼内日常管理的工作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提供体力或脑力劳动获得报酬的一种活动。它即可以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提炼心灵、锻炼能力。目前,我校已给很多贫困的同学提供了一些勤工助学的机会。其实楼委干部的工作开展也可以采取勤工助学的方式,楼委干部值班可以得到一定经费的补助,这样会使他们有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公寓管理,避免楼委干部选拔时报名人数少、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现象。

3.2 以党员示范的方式建立党员负责制,负责做好楼内党员管理的工作

党员负责制的建立,既可以时刻提醒党员同学在公寓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可以提高普通学生对党的认识,严格要求自己,并做好对党员的监督工作。第一,本班党员负责联系本班入党积极分子,按照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比例进行分配,定期向公寓辅导员汇报这些同学的思想动态;第二,入党积极分子带动普通同学共同进步。可设立一个党员读书室,普通同学对党的知识认识较少,对如何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程序也不是很了解,大家可以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提高对党的认识。还可以充分认真详细的学习党性知识,党组织的组织关系,以及如何在组织上从一名普通的学生跃变成一名光荣的学生党员的具体步骤等等,从而使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学生形成一种凝聚力,也便于对学习、生活、心理问题的解决。第三,以公寓为阵地开展多种党员活动。如开展“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文明寝室评比”、“党员公益活动日”等活动,抓好公寓的精神文明建设。

3.3 以干部带头的方式组织学生干部,负责做好监督本班同学的工作

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在公寓内的人数较多,这是一支相对较庞大的队伍,除了楼委干部、党员学生外,我们还要充分调动这些学生干部的力量。一方面我们可以建立学生干部库,实行干部包干制。按比例分配一名干部负责一个寝室或几个寝室,向公寓辅导员或楼委干部反馈各个寝室的情况或意见;另外,还可以定期召开学生干部、寝室长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将同学反映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与答复,集思广益,尽量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反映的每个问题,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需要。

3.4 以志愿者的形式建立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做好楼内紧急情况的处理工作

学生公寓属于人员密集居住的重要场所,很可能发生恶性或紧急事故,比如失火、急病、失窃等情况。为了保证学生人身、财产安全,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公寓内建立一支由热心公益事业、工作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的应急处理小组非常有必要。我们可以通过自荐和推荐的形式选拔人员,组成一支10人左右的应急小组,进行急救常识的培训,并学习如何处理火险、水险、地震、失窃、斗殴等事件的知识,每一学期都进行一次实战演习,熟悉应急措施中的各项环节。

4 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配合做好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

4.1 调动专职组织员的力量,加强与辅导员的配合

目前每个系部都配备了一名负责党建工作的专职组织员,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组织员的上班时间、工作地点,把组织员的工作转入社区,在公寓内设立“组织员谈心室”,上班时间改为晚上6点到10点,与辅导员共同负责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组织发展工作,规划、指导公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细致。这样既能方便学生与组织员谈话,也能解决公寓值班人员紧缺的难题,更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起到监督作用。

4.2 增加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引入一些新型的科技设备来帮助管理也很有必要比如电子监控系统、消防检测系统、电子档案查询系统等。这可以使我们做到及时掌控学生公寓内的情况,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随时查询学生在公寓的生活档案,便于了解和掌握学生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自我管理做好服务工作。

构建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的学生公寓自我管理体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公寓的管理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在公寓中自立自强,自助助人,是对公寓管理新模式的一种探索与思考,希望这种探索与思考可以使我们的公寓管理更上一层楼,为学生今后具备更强的自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矛盾。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新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寓管理服务工作,本文对相应问题作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怀宇.沪、浙、深高教园(大学城)建设:经验与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

[2] 上海大学生研究中心.新型学生公寓的学生工作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 徐瀛.高校学生公寓动作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3.

自我管理范文第4篇

心灵自治,一般是指从人的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意识的觉醒,这应该是班主任最高的治班育人智慧。面对学生相对自我、自主管理能力弱、存在着矛盾冲突、不易形成凝聚力、尚未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诸多疑难困惑,班主任该采用何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手段,去建设一个学生能自治自主的班集体,是我始终深入思考的问题。NLP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式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技术,是一套可以快速改变人类行为和心灵的特定模式,为班级管理提供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我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尝试探索将NLP技术应用于班级管理之中,通过目标管理、团队建设、时间管理、教练技术等这些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技术手段,以心灵自治引导学生的行为自治,有效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让我意识到这很有可能会成为现代班级管理的有效方略。

一、“目标管理”凝聚班集体

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团结协作的程度。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是班级战胜一切困难的利器,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带的班级,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个性突出,自我中心,班集体很难形成合力。在这样的班级管理中,我困于缺乏着力点,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引导费时吃力,面对眼前的状况,NLP“目标管理”技术手段,成了我治班育人的一把利器。

以往班级管理的手段多数是通过班会活动,教师告诉学生团队对个人与集体有多重要,但学生并没有亲身体验到团队的组建过程、存在的价值以及个人与集体目标缺失会给团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班级管理效果自然不佳。根据NLP“目标管理”技术的操作程序,我改变了主题班会模式,以NLP各种体验式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参与“齐眉棍”“不倒翁”“两人三足”等通过听、说、看、悟的体验活动,逐步渗透团队合作的“五要素”,即共同的目標、一致的承诺、相互的担当、良好的沟通和互补的技能等。学生在这些有趣的体验活动中深刻感悟到团队的重要性,班级强大的凝聚力逐渐形成,各项工作越来越畅通无阻。

我还发现,班级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的制定常常存有很大差异,NLP“目标管理”技术手段——SMART原则和具体可操作的“每天六件事”,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目标,进而将个人目标凝聚为班级团队目标,在形成班级向心力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据此,我引导学生制定“具体明确的、能够衡量的、可以达到的、平衡关联的、设定期限的”个人目标,并结合自己的个人目标将每天所需要做的六件重要事情逐一完成,同时形成自我评价表。

运用NLP“目标管理”技术手段——SMART原则和具体可操作的“每天六件事”,学生不仅能知道班级团队的重要性和班级目标的确立方法,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保障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学生个体的积极性,达成师生目标合一,凝心聚力,班级呈现出理想局面。

二、“时间管理”促进自主管理

一般班主任都会追求班级的自主管理,渴望像魏书生老师带班一样,班主任连续多日不在场,班级都保持良好运转状态。自主管理在本质上是对组织基层充分授权,从而激发基层组织和个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准确地说,这是一种管理思想,强调管理全过程充分注重人性要素,注重人潜能的发挥和成员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统一,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对班级建设及学生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自主管理如何落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NLP“时间管理” 技术手段,为班级自主管理的真正实现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可操作的路径。

班级自主管理的最大障碍是学生缺乏时间的自主管理。据我观察,学生由于受到以往的学习习惯和家庭教育方式等多重影响,时间观念特别淡薄,缺少时间管理意识和具体的方法以及坚定的意志,导致自己对时间的管理是低效的、无计划的和缺乏方略的,这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生涯都是非常不利的。

NLP“时间管理”技术手段,提出了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即将事件按照紧急与重要的程度进行划分,利用坐标形式形成“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四个象限。针对学生时间自主管理的缺失现状,我依据“四象限法”的基本操作步骤,耐心引导学生列举与整理出每一天的事件,依次按照四象限中的要求进行归类,结合自己成长发展的目标进行微调,从而将每一天的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逐步形成自主管理的行为模式。

日后,我将“列举与整理出每一天的事件,依次按照四象限中的要求进行归类,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微调,从而将每一天的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这件事固定在每日班级晨会的时间进行,逐渐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日复一日,便成为了学生目标管理的行为习惯。

看到学生行为的诸多变化,让我不断印证了NLP“时间管理”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快速辨别时间管理的核心——事件管理提供前提,让学生能够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做出适时调整,提升时间使用率,充分调动学生心灵深处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意识的提升,最终实现时间管理上的行为自治。

三、“教练技术”解决矛盾冲突

我刚接手的班级,学生在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有很大差距,情绪上也多有躁动,动不动就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冲突,让我焦虑不安,束手无策。我仔细剖析这些矛盾冲突,发现学生往往只是因为一句话就情绪失控了,有时一个眼神也会使其恶语相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引来大打出手,有时是一个玩笑开过了头,追逐打闹误伤了人而激愤起来……虽然孩子间并不怎么记仇,冲突一般都是一时的,可是此起彼伏地发生,就会显得班里很乱。谁当班主任也都会不甘心自己带出一个乱班来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成为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突破的一个难题。

观察分析表明,学生面对矛盾冲突时,往往采取的手段不科学、不理智,冲突发生后主动承担后果的意识不强,对于发生的事实真相察觉不清,日后在处理同样问题时依旧会不知所措,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而我又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导致效果总是不理想。这让我意识到,要去追溯学生矛盾冲突的本源,并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矛盾冲突的方法才行。在NLP“教练技术”中,我找到一些答案,如“肯定一个人的行为或表现所产生的良性改变,要比批判、否定、矫正一个人的行为或表现要好得多”,这为我有效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指明了方向,我从中领悟到,要通过改善矛盾冲突双方的心智模式,来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和提升管理效率。该技术能有效地引领人的行为呈现出三方面的良好效果:一是觉察事实;二是承担责任;三是优化行为。

青春的躁动需要用爱引导、用爱抚平,但也需要辅之以科学的技术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青春的记忆美好而鲜活。我开始尝试利用NLP“教练技术”,引导学生阐述事实,询问感受,找出事实发生的真相,如何在冲突中减少影响或危害,日后面对同样的事情时如何选择。通过一步步地询问,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内省力,使他们认识矛盾冲突的本质和掌握相应的应对措施,有用、有效地解决矛盾冲突。当学生再次与他人产生矛盾时,能快速察觉事实,承担责任,优化行为。

两年来,我运用NLP“教练技术”解决了许多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缔造了温馨、和谐、有爱的班级氛围。通过“教练技术”,我发现学生比较有效地明白了矛盾冲突的本质和正确的应对措施,班级内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自然地缓解了,人际氛围也渐渐和谐起来。

四、“理解层次”引领积极人生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具有明显的学科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则更侧重于对人思想的改造、人格的塑造。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来看,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大多沉湎于理论灌输,收效始终不是很理想。而NLP“理解层次”技术手段,则在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新的可操作方略。

NLP“理解层次” 技术手段,将大脑处理事情分为六个层次,由高到低分别为:灵性(精神层面)、自我认同(自我意识)、信念(价值观)、能力、行为(情绪)和环境。其中,环境、行为和能力为理解的下三层,由意识主导,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而信念、自我认同和灵性是理解的上三层,由潜意识主导,我们很少刻意去思考。学生在看待人和事件的过程中,往往受能力、行为(情绪)和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忽略了信念、自我认同和灵性对人和事件的重要作用。

在面对学生专业学习困难时,我从环境、行为和能力三个层次,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班级他人对自己学习的影响、学生自己的学习态度、准备的充分度和专业学习的能力水平以及悟性,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在学生面对家庭关系不和谐而困扰时,从环境和行为两个层次,引导学生分析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和自己能为父母所做的事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有效解决了学生家庭成员之间和亲子之间的冲突。当学生干部出现领导力缺失、执行力不强等问题时,我从信念、自我認同两个层次入手,帮助学生干部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班级管理中来,班级管理水平与日俱增。这些从不同理解层次出发的教育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和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资深“课改校长”任永生在解读陈宝生部长在今年教师节前提出的关于“掀起‘课堂革命’”这句话时指出:“课改不论你说多少话,你思考多少问题,如果我们抓住以上的四个关键,即心灵革命、观念革命、技术革命、行为革命,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就会大踏步的前进。”我觉得这也适于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班级管理,更需要进行“心灵革命、观念革命、技术革命、行为革命”,我的进一步解读即是:“治班育人要从观念革命开始,进而辅之以新的技术手段,用心灵自治引行为自治。”实践表明,NLP技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认识与个性发展,也加强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两年NLP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运用,班级呈现出明显变化:团队凝聚力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学生看待问题更加阳光、积极,同学之间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实现了从心灵自治到行为自治的升华。

我终于发现,很多的外部机制并不具有左右学生行为的力量,而NLP技术的运用,可以让班主任在面对班级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时, 有了更多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而由其引发的心灵自治,能激发出学生的行为潜能,是治班育人可以尝试的有效方法。

自我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企业所面临的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迫切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精通市场竞争游戏规则的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这也给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作为职业经理人如何利用如此良好的机遇与企业及股东合作来拓展自己的执业空间,得到企业、社会、公众、与员工的认可?本文试图从职业经理人之诚信价值取向来分析探讨职业经理人在与企业的合作时应该把握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职业经理人 诚信 价值取向

职业经理人(Professional Executive)是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人,他们掌握着或在很大程度上行使着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对所有者负责。相对于企业的股东或所有者而言,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或拥有专业技能、精通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是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长期生存与发展,谋求相对竞争优势而聘用的管理专家。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出现,是企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企业管理高度专业化的结果,是企业管理成熟的标志。

职业经理人诞生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职业经理人是伴随着企业制度的变迁而产生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职业经理人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它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引发的所有权与企业控制权(资产控制权)分离的必然结果。

由于职业经理人是管理分工的结果,企业的所有者将资本交给职业经理人去运作,而运作结果的好坏既不能完全预知,又不能完全控制。由于经营本身既存在着各种客观风险如政治、经济、市场、技术风险等;同时还有各种主观风险如职业经理人的能力、道德风险等,所以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矛盾和冲突,即委托与代理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能力冲突、利益冲突、道德冲突和信念冲突。这些冲突既可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也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职业经理人具备系统的管理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职业经理人不但要立足全局,承担风险;而且还要聚才如技术专家、营销里手、管理精英等各种人才,与他们共同的努力,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自我生存和发展。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成熟的、专业的职业经理人逐渐为企业所青睐,且资源奇缺。他们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然面,近年来在中国频频出现职业经理人与原企业的纠纷,造成企业经营大起大落,突显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躁动与诚信的价值取向。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方职业经理人自由流动中的涛声不惊、平稳交接。

职业经理人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他们是经济人不是神仙,他们在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有所回报,也会追求本身价值的最大化。但他们更是社会人,在追求经济的物资享受的同时应关注其社会价值,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和环境的责任,亦即职业经理人的诚信价值取向。

一、恪尽职守,忠诚企业

恪尽职守就是要求职业经理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尽职尽责。在职业经理人与企业(企业所有者)的职业性管理关系(或称委托——代理关系)确立之后,职业经理人就应以企业主人翁的形象出现,在企业授权的权力范围内自主独立地、不受干扰地行使经理人的职权。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是具有一定弹性,其职责边际也无法精确地定义,其业绩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需要时间来评价,企业所有者只能关注到结果,而很难把握过程,因此敬业精神就成了职业经理人的首要素质或行为准则。

职业经理人从执掌企业开始,其决策和管理行为左右着企业的命运,是企业的灵魂和领军人物。因而职业经理人应对企业负责,应该诚信于他所服务的企业,充分体现应有的敬业精神,尽自己的全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维护企业利益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既要考量公司的短期成果,也要考虑公司的长远利益。

企业所有者聘用职业经理人的目的是利用职业经理人拥有的专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职业化的管理行为,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的赢利能力。因此职业经理人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要为股东创造价值。但职业经理人在努力维护股东正常权益与利益的时,应该掌握道德责任、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的界限和尺度。不得利用职务之便或股东的信任去反对股东,也不得直接利用去职前在职业经理人位置上获得的各种便利如公司的秘密文件和技术资料去培养、扶植或另立山头与原企业相抗衡或损害公司声誉。

二、信于员工,信于社会

诚信是基于人类理性所产生的一种普遍性行为规范,它是个人的内在品质的体现,市场经济越成熟对人的诚信要求越高。职业经理人作为社会一员应当诚信于与之交往的自然人,包括企业的员工;诚信于商业人(即客户)与社会。只有取信于人,取信于社会,才能同他人正常的交往,得到他人与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企业的正常运营需要所有员工的配合与支持。职业经理人应与员工坦诚沟通,向员工公开企业的运营情况,取得员工的信任与支持,维护员工的合理权益,企业员工才能心情舒畅的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智慧与创造力,激发他们的高度负责和自我控制的责任心理,产生蓬勃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有利于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发挥与施政方针的贯彻执行。与此相对应的是不论社会还是企业都需要榜样的力量,在企业中经理和主管决定着企业政策方向,并被员工视作行为的榜样,职业经理人的诚信价值直接影响着员工的道德水平。

诚信是人类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商品经济更是建立在诚实和信用基础上的商品交换经济,所有经济活动从诚信开始。由于市场经济的内在特殊的潜规则,每一个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独立、自主的权利主体,有着对等的权利义务,人们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公平交易,有约必践。这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伦理价值,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价值要求。职业经理人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市场行为个体,承担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秩序,更应该遵循诚信价值规范,包括维护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国家利益,自然环境保护等。

三、德高于利,行之由衷

诚信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要求,作为企业法人群体的领路人承担着一些特殊的道德义务,不仅仅是承担个体的道德责任。一方面,职业经理人作为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在所承接的企业,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承担实现企业目标的责任,忠诚于职业角色,捍卫企业所定的道德规范,以诚信为原则,维护企业及相关者的利益,抵制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要为自己所有的决策所造就的结果负责,这也是职业道德规范诚信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还要作为行业的一员承担整个行业的道德责任,这个行业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并维护社会包括公众以及其专业领域中的客户——雇用企业的权益。基于不同的职业的经理人有着不同的特殊义务。亦即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会有某些特殊的道德义务要去遵循。职业经理人的诚信价值要求也是基于其所从事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义务。

职业经理人在其所执掌的企业中,一个小的决策失误或一个自利性的举动,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如果职业经理人违背职业道德,而做出的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则有可能会使企业所有者丧失企业的全部资产。这种行为也会极大的毁损其个人信誉、地位以及个人财产损失。这两者相比职业经理人的损失应该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职业经理人作为道德主体在遵循一般的伦理道德即一般义务的同时,对其所从事的具体职业应该要遵循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并且应该是自身自主自觉的行为。选择从事专业化职业,实际上等于选择承担更多的职责。

四、融合利益,诚信执业

现代企业一拟形成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职业经理人是拥有专门的企业管理知识与管理经验的职业化的企业管理执业者,他们与企业或企业拥有者的目标与利益祈求是不一样的,尽管许多雇用者会将企业利益与被雇用者利益挂钩,这也是职业经理人所追求的利益之一。但他们之间仍然还是存在矛盾和不一致的方面。

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主要是以投资收益形式对企业利润的最终占有,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资本收益最大化;而职业经理人作为企业的代理人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追求的目标是个人效用的最大化。由于存在不同的目标与利益,在现代公司制的运营中潜藏着职业经理人背弃或侵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可能性。同时,职业经理人的个人信念与企业所有者的价值观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有时会发生信念冲突。冲突是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不同的价值观与所处地位的不同所造成的。这种冲突往往是深层次的,会反映在双方所追求的目标差异中,与利益冲突交织在一起。

当职业经理人与企业所有者之间发生冲突时,诚实守信,对自己的职业负责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位对其的重要要求。职业经理人要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相融合,既关注企业短期利益,也关注企业长远发展,不能将企业的目标和利益与自身目标和利益割裂开来。只有企业得到发展,职业经理人自身的追求才能得到实现,才能有良好的口碑在业界传颂。在出现冲突和差异时应适时找到弥合和缓解的方式方法。极端性行为不仅有损企业利益,对职业经理人的执业生涯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在陆强华案中,陆强华率创维部分员工转投另一家电企业的行为。他背弃了作为代理人经营管理企业、为企业谋利,即使离开也不应投奔竞争对手损害原企业利益的职业角色定位,其职业道德操守令人质疑。

因此,职业经理人必须要把握自己的诚信价值取向,对自己的职位负责,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企业忠诚。

五、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现代社会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社会、公众、环境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应在在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公平、正当、理性的手段,以自己创造性思维、独树一帜的经营来追求企业与经营者个人在经济上的利益最大化,社会与公众效益的广泛性,环境上的可持续性,以创造企业、个人、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应该以自己的才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支付,在社会认可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前提下,赢取企业、社会、公众、员工的信赖,并使自己及委托自己的企业或企业所有者获得回报,由此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总之,在中国特殊社会与经济环境下,中国职业经理人这一行业还不成熟,缺乏健全的基本行业保障与管理制度的制约,职业经理人为共同净化职业经理人环境、培育行业自律精神,应该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进取意识、风险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自我管理等素质。自觉地以现行的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以诚信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做一个恪尽职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职业道德,值得社会、公众、企业(或企业所有者)、员工信赖的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参考文献:

[1]李新平:论经理的职业道德及其信誉基础[J].北方经贸,2002(9):17-18

[2]张维迎:质疑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J].中外管理导报,2001(1):4-6

[3]赵波:中国职业经理人生态报告[N].中华工商时报,2003-10-9(2)

[4]徐嘉:诚信建设与道德导向[J].道德与文明.2003(6):26-29

[5]霍爱玲:我国职业经理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4):91-93

自我管理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通过解读西方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自我管理”理论,探讨了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地方高校 青年教师 自我管理

随着地方新建高校持续增长,为了弥补师资匮乏问题,各高校在短时期内引进大量年轻教师,统计数据证明在我国二百多所高校中,青年教师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青年教师的管理问题,但是学校方面的管理属于“他律”,治标不治本,并且主要是针对工作业绩考核等硬性指标管理,最终起决定影响的是青年教师的“自律”,即自我管理,也就是将理念内在化、行动化,准确定位工作职责,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真正做到“传到授业解惑”。在此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自我管理”思想可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 彼得·德鲁克“自我管理”思想解读

在很多西方管理学家仍将管理焦点聚焦在管理别人的时候,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在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却提出了“管理自我”,认为管理不只是管理别人,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对于组织的管理者,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属于知识型员工,可以说是典型的“自我管理”代表。如果青年教师都可以从中吸取精华,转化为实际行动,必将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从而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同时学校可以节约管理资源,学生更是从老师的言谈举止和教学中受益匪浅,用战略眼光来说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才会越来越醇厚,精神文明才能更上一层楼。

2 德鲁克“自我管理”和青年教师的有机融合

2.1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通过自我管理增强职业认同感

德鲁克提出的自我管理必须先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是谁?”在德鲁克看来,看清自己是成功迈出“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只有看清自己,知识工作者才能适才其所,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更好地自我发展。求职者之所以选择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是出于对这个职业的热爱,但不可否认有很多人是迫于就业压力而进入,加上制度政策原因,出口不畅,所以职业认同感不强,价值观很迷茫,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认可度不高。这是一种普遍而严峻的问题,而德鲁克的自我管理对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青年教师首先就是要认清“我是谁?”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既然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就要深刻领会其职业道德规范,发觉自身优势和潜能,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言谈举止都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不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谓。也就是当你站在三尺讲台之上,你就比其它的职业更多一份责任和尊敬。如果青年教师都有这样的职业认同感,都这样进行自我管理,工作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成绩也会随之显现。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发现自身长处的自我管理途径就是“反馈分析法”,即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进行比较。青年教师完全可以按照学校教学安排把一学期或者一学年当作一个计划周期,记录下自己要在教学效果、科研目标等方面的预期,最后盘点总结,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优势所在。如果继续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学习或更新知识等手段提升教学技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对于自己的短处,尽可能少浪费精力去改善。通过这样几年的自我管理模式训练,必能增强教学效果和职业认同感。

2.2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通过自我管理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

德鲁克提出的自我管理的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是“我属于哪里?”和“我能做出什么贡献?”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很有天赋的人,至少要过了二十五六岁才知道他们将身属何处。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准备把握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青年教师一般也是从一个高校毕业进入另一个高校,社会经验积累较少,面对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大量正面和负面信息报道,在个人归属感和责任感认定方面普遍存在或长或短的迷茫彷徨时期,也就是对所属高校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较低,经过自我思考和工作体验,如果能够很清晰的认定:我属于高校教师,我只有通过组织这个平台孜孜不倦的努力来展现自己的才华,让我所教授过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依然感恩于高校老师的教诲,才是我最大的价值体现。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的自我管理方式可以用暗示激励和榜样激励法。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人潜意识的心理能量是极大的。我们对自己的期许和信心久而久之就会真实地影响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使我们的人生轨迹朝着自我所期许的方向发展。正确的心理暗示是建立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基础之上的,它能產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它可以使人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目标而不是放在挫折上,放在成功的希望而不是失败的恐惧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榜样的确定,青年教师可以从朋友、同事中找到值得学习的榜样,也可以从历史故事、名人自传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比如老一辈教育家那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念。青年教师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一旦认同和增强了自己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就会热爱和忠诚于自己的教育事业,从而也达到自己事业的高峰。

2.3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通过自我管理学会沟通和共赢

德鲁克提出的第四个问题是“我如何对维系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在现代社会不管是组织成员还是个体职业者,大多数人都要与别人进行合作,并且是有效的合作,很少有人是靠自己单枪匹马而取得成果的。要实现自我管理,你需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起责任。这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是要接受别人是和你一样的个体这个事实。也就是说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做事方式和自己的价值观。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须知道共事者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以利用他们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这个道理听起来很容易明白,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会去注意。其次是沟通责任。组织大部分冲突都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他们又是采取怎样的工作方式,专注于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而这些人不了解情况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去问,结果也就不得而知。现在大多数人都与承担着不同任务和责任的人一到工作,为了取得积极成效,迫使人们要积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全方位沟通。组织已不再建立在强权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彼此喜欢对方,而是意味着彼此了解。因此,人们绝对有必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

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要面临学校、院级、教研室、同事、所教学生等多层人际关系的沟通交流,如果按管理学的简单分类即分为对上级、平级和对下级的沟通。在这个自我管理过程中青年教师对上级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去沟通,让领导明白你的优势特长,从而知人善任。因为领导面对众多下属,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明察秋毫,从而有可能导致人岗不匹配等人才浪费问题,对平级的同事来说应该是尊重和互动式的切磋交流,从而汲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对下级也就是学生更应改采取多种方式的双向及时沟通,把问题尽量消灭在萌芽阶段,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认识到高校这种组织的人际关系相对还是简单的,所以只要有意识的积极沟通,一般都会取得共赢的结果。

德鲁克在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出的“自我管理”思想可以说掀起了一场管理革命,作为自我管理典型代表的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应该抓住机遇,深刻领会其要领,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认同感、价值观、归属感、责任感、沟通和共赢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合理定位,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著,许是祥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9-01.

上一篇: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下一篇:教师定级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