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方式范文

2023-11-12

运营管理方式范文第1篇

思 考

乡镇纪委是我们党和政府最基层的纪检监察机构,是整个纪检监察系统延伸出来的脉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对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处理方面,乡镇纪委的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如何才能发挥乡镇纪委的作用,使纪委监察工作能够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函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一观点阐明了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在改革开放、科技发达的今天,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实现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互动双赢,就必须创造性地履行好纪检监察职能。因此,纪检监察工作要注重创新。

创新理念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驱动力。理念决定行动,创新推动发展。当前,有少数纪检监察干部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安于现状,墨守成规,遇到问题后,习惯于按老套路 “出牌” ,工作上很难形成“亮点”,严重影响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强化学习,深刻认识到党和人民对反腐倡廉的新要求、新期盼,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树立反腐败就是促进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统筹兼顾,自觉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三是树立改革创新理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从建立有利于激发广大干部学习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和用人导向等制度入手,增强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创新就是能力、创新就是政绩、创新就是发展的理念。

创新方法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力。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手段日益隐蔽,如果还简单地把查案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全部,就难以胜任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要开创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就要在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使纪检监察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是创新教育方式。坚持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廉洁教育与情感熏陶相结合,党内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大宣教”格局,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部门优势,以丰富的活动载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把反腐倡廉教育、廉洁从政教育贯穿到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到机关、社区、农村、企业、家庭和学校。二是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纠建结合重在建设原则,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的责任机制,以制约权力为核心的监督机制、以提高素质为基础的保障机制、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等,通过强化刚性约束,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三是创新监督方法。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经济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和监督措施,努力做到关口前移,强化事前、事中监督。

创新环境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感召力。如果没有一个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工作环境,就难以激发纪检监察干部的创新激情,因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优化创新环境,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提供创新的实践平台。首先,要优化用人环境,大力培养创新型队伍。其次,要优化实践环境,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再次,要优化发展环境,创新考核评价体系。要把创新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形成自上而下、逐层推进的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在工作考核中不仅要鼓励支持创新,而且对勇于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而出现失误的纪检监察干部同志,要坚持以人为本、宽严相济,形成让改革者有前途、干事者有地位、失足者有机会的良好创新氛围。下面我仅就自身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与经验,浅谈一下我对创新纪检检查工作的思路及方法。

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现状

1、队伍素质不高,力量薄弱。队伍素质是搞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纪检监察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客现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然而在现实中,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素质问题久久没有得到解决。主要体现是:一是人员少,变动多。乡镇虽设有纪检监察部门,但人员配备几乎全为兼职干部,同时因干部轮岗交流等原因而经常变动,不但造成工作脱节,而且易使干部产生消极思想,不愿钻研业务以提高自身素质。二是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参加专业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是搞好工作的必要前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经常变动,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较少,导致理论水平、工作思路、方法举措都相对滞后。

2、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由于缺乏较高的理论水平,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没了底气,总感到自己在与领导、同事“作对”,怕这怕那。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得罪领导,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察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察同级怕妨碍团结,监察下级怕伤和气,丢选票,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事件就不敢查。

3、办案力量不强。乡镇纪委书记都是乡镇领导班子骨干,除了有其它各种分管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很多阶段性,临时性的工作,对纪检监察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各乡镇都明确了一名纪委副书记,各村有一名纪检小组长,但都是兼职的,他们自身的工作也很多。象这样的机构形式,一旦执行上级纪委交付的重大工作任务时,他们都常常以工作繁忙,没时间为借口,不愿参与纪检的各项中心工作。特别是遇到乡镇自办案件抽人,他们怕得罪人,都以各种理由设法回避,导致基层纪委工作全部落在纪委书记和纪委副书记头上,如果纪委副书记也有名无实,一切工作的具体实施最终都落在纪委书记一个人头上,纪委书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履行职能困难重重。乡镇纪委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生活和战斗在第一线的党员和干部,在认真履行“保护、监督、教育、惩处”四级职责的同时,担负着兴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纪检工作打不开局面,迈不开步子,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工作力量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在现行体制下,乡镇纪委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案件查办工作难以开展。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一般都是象征性地完成一两个案件,没有真正做到有案必查。由于案件查办不力,就起不到对违纪违法者的震慑效果。二是工作时间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由于乡镇纪委班子成员都是兼职,都有其他工作任务,加之个别党政主要领导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乡镇纪检工作是务虚的,存在重视不够,支持不够,把大量纪检干部的工作时间安排在包村工作、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当中。一年到头,乡镇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除了到县里开纪检会,办一两件案件外,其余大多时间被挪作他用了。三是经费保障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目前乡镇财力普遍不足,乡镇纪检部门要履行执纪职能,经费得不到保障。现在乡镇纪委虽然按照“七有”标准配臵了一些辅助办案设施,但办公条件还不够,专门的工作经费还没有在财政的预算之内,确实很难把工作做得很好。四是工作热情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现在是虽然对纪检干部管理有所改革,但乡镇纪检干部的福利、提拔重用、组织人事关系等大部分还在乡镇,造成部分乡镇纪检干部存在思想顾虑,工作热情不高,担心得罪人,特别是查处镇直部门和村两委的主要负责人时,担心民主测评不好,影响今后自身的发展前途,致使案件查处工作到头来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立足现实,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机制

针对目前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摆脱当前这种现状,努力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就必须对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切实提高乡镇纪委履行职责的能力和威信,真正做到为地区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1、加强业务培训,弥补力量不足。违纪案件要得到有效查处,没有足够的力量是不行的。但要解决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就要加强对现有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和培训,促进纪检监察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跟班学习的方式,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际经验的获取,使纪检监察干部尽快拓宽知识面,掌握查办案件的方法和技巧;二是要创新查案工作的组织形势,采取异地抽调和联合办案的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既可以保证办案的力量,又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三是可以抽调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到上级纪委挂职锻炼,多在实践中学习办案方法、技巧和经验,达到提高办案水平的目的。

2、建立符合乡镇实际的工作体制,提高纪检干部工作原动力。现行的乡镇纪委接受双重领导的体制和工作机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创新乡镇纪委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使乡镇纪委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纪检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乡镇纪委在实际工作中时时处于受制于人,监察无力的尴尬局面,纪检干部思想上难免存在一些顾虑和工作压力,造成工作很难打开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乡镇纪委干部的人事任免权、工资和考核等全部收归县纪委统一管理,从而给乡镇纪委较强的监察同级党委和下级组织的权力,乡镇纪委直接对上级纪委负责和执行,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乡镇纪委在干群心目中的威信,有利于纪检监察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大胆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避免乡镇纪委办案的顾虑,切实提高乡镇纪委的监察权和办案效果,同时提高乡镇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考核力度,提高队伍战斗力。乡镇纪检工作任务繁重,同群众直接接触多,直接面对各类复杂情况和问题,对乡镇纪检干部的素质要求极高,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齐配强乡镇纪委班子,完善“能上能下”的约束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占其位不谋其事和不敢得罪人的局面。通过拓宽培训领域,切实解决乡镇纪委干部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工作前瞻性不强等问题。加大对乡镇纪检干部业务能力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综合考核力度。对乡镇纪委及纪检干部的考核以上级纪委为主,以增强乡镇纪委干部主抓纪检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减轻乡镇纪检干部的心理压力,使其放手大胆地开展纪检工作,以调动乡镇纪检干部的积极性,从而打造出一批年富力强、素质过硬、锐意进取的纪检干部队伍,真正让乡镇纪委有为、有位、有威,切实提高乡镇纪委的工作能力。

4、实行纪检监察干部异地交流,提高队伍活力。实行异地交流是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办案效率的有效方式。当前城乡纪检监察干部中,进行城乡交流、镇乡交流使用还不够,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多年,甚至十几年,这种交流不畅的状况对乡镇纪检监察工作造成了一些弊端。例如在工作中创新意识差,受到干扰因素较多,容易被人情困扰,甚至产生惰性等,而实行纪检监察干部城乡交流和异地交流有利于纪检监察干部避免人情和关系,大力阔斧地开展工作,使纪检监察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运营管理方式范文第2篇

【摘要】:不同于过去传统教学环境,现代课堂师生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学生不再单纯是“学”的主体,教师也更不仅仅是“教”的主体。基于这种环境特殊性的考量,网络教学资源在实际课堂中的落实就要求我们对两部分主体、两种不同的教与学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期实现研究的高效性、现实可能性。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资源 教学改革

一、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转变教师学习方式,转变教师陈旧思想意识是关键。面对新时代新型学习方式,教师“既要注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又要防止将其绝对化、片面化、庸俗化。”这是影响教师学习方式转变的个人因素,而这个个人是成年人,他不同于学生群体,早在美国成人教育理论家诺尔斯的经典理论中就曾表明,成人学习有以下特点:(1)具有独立的自我概念,能够指导自己的学习;(2)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其后继学习的资源;(3)具有学习需要,这些需要与改变自我的社会角色密切相关;(4)以问题为中心,希望能立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5)学习为内在动机所驱动,而非外在因素。而教师这一特殊的成人群体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就更成为关键之关键。

现时代的教师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应由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设疑三步骤开启思索,而其中“为什么”便是教师把握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转变的思想总指导。研究者指出“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要转变陈旧思想,转变教师学习方式,只有其对教师职业具有高度的理解与认同,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浓厚的教育情意,进而才能将国家对教育事业和对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动机驱动,才能主动的转变学习方式。

其次,转变教师学习方式,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本质特征是保证。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教师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与成人转变学习方式特征相一致的,学习群体转变学习方式,也需要体现出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特征。教师自身做到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表率,以身作则,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就游刃有余了。

第三,转变教师学习方式,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多方面发展是基本途径。一个新时代的教师绝不仅仅体现在课上的那四十分钟,因为新时代教师不单纯是一个表演者,他更是自己生活、工作的总导演,他要求彰显出的是一名教师的品质、灵魂。正像笔者一直以来给学生们指导思想:安全,然后才是品质,最后才是学习。当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追求着高尚的品质,便能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学习好就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我们作为教师又何尝不是呢,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走向校外、走向实践、走向信息化未来,这才是教师摆脱“唯学习而学习,唯实践而学习,唯急需而学习,摆脱急功近利的短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基本途径,也是绝不可绕过的必经之路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相结合,构建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也是笔者研究的重点。新型学习方式其实并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或几种方式的综合,从本质上讲,他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性系统,只要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都是可以为教学改革者们所利用的。

王义全教授也在其文《学习方式转变的理性反思》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特征之一,但这些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示我们需要澄清以下几个问题:它们不是学习的程式,而是学习的基本特征;它们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也是学习的任务之一;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简单的替换,而是多元学习方式的整合。面对学习方式转变的困难,我们需要把学习方式转变作为不屑追求的理想,并通过教师学习方式转变和学校文化建设等为转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基于此,笔者在前面内容中首先对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做了深入的研究,继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展开了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因此,在传统学式的基础上,转变并构建新型学习方式,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已迫在眉睫。

一方面,从具体学习方式方法来讲,新时代,我们不断创新出了多种综合方式,如注入式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情感价值观;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唤醒、挖掘、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等等。上述这些新型学习方式都在体现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共同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无论单一的还是综合的学习方式,要想在网络教学资源环境下适应新时代要求、符合教学改革方向、体现学生主人翁地位等,最主要的还是要刺激学生群体主体意识的醒觉。那么,这个问题又回到了刚才探究教师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怎样转变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自觉的将学习视为自我发展提升的充要条件,需要教师做出积极的引导。

另一方面,从学生学习空间来讲,转变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课堂上,更体现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始终无法彻底实现自主性、独立性,依然需要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讲授,学生还是需要跟上老师的思维,这种自主学习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我看来,注重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能力才是研究的重点,也是帮助学生转化学习方式、提升能力的真正關键点,课余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在已接受知识引导的经验基础上,在没有教师的监管和引导下,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在借助多媒体网络找出解决方法,最终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解决问题。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学生两大主体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哪一群体,都无法绕过对主体转变意识、转变方式方法、转变条件、转变环境等的内外因素的综合考量,这也正是“教学相长”原则题中应有之义。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基础上,教师应着手实际教学的应用落实,为能够给学生在网络教学资源环境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网络教学资源环境下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于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教育研究,2004,(11).

[2]陶西平.研究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的独特价值[J].人民教育,2010,(05).

[3]李继秀.教师学习方式转变:动力结构分析及其建构.教师教育研究,2014,(03).

[4]王义全.学习方式转变的理性反思.课程与教学管理,2009,(05).

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2ZJG102。

运营管理方式范文第3篇

我们上面也说到了企业的精益生产可以解决企业的库存问题,下面我来具体说一下,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库存问题。现在很多企业都面对着这样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很多企业这些年来,一直存在着大量的库存问题,他们也想办法去解决了,但是一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也让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很难受,他们也想尽快的解决这样的问题,企业出现库存积压的问题,企业也是有很大原因的,传统的生产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的需求,这就导致了盲目生产,库存积压,造成企业的活动资金的积压,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精益生产却可以很好的把握市场,按需求进行生产,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企业存在的库存问题,减轻了企业的压力,也发展了企业。

精益生产的确给企业解决了库存问题,也受到了很多企业老板的信赖,很多企业也纷纷开始了精益生产之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要记住,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完全的去复制别人的,我们要加进去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精益生产很好的解决了企业的库存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的浪费问题,我们都知道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存在浪费现象,企业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浪费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的增加,价格高的产品在市场中是不会得到客户的喜爱的,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很多方面的话,是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的,比如原材料,人力的浪费等等为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做的,我们要通过精益生产来解决企业存在的浪费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效益。

运营管理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私营企业;人本管理;政策对策

一、我国私营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法律不健全,缺乏对私营经济产权的有效保护。为保障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界定、规范私营经济中经济当事人的各种权利关系,如私营企业最基本的财产权关系(财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让渡权等)、知识产权关系、劳资关系(如雇工最低工资、劳动保护、福利)以及私营企业中合伙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等。这些都是保障私营企业规范发展,减少经济纠纷,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所必须的法律规范。而目前对私营企业的这些规范尚未建立健全起来,致使经济当事人无法明确产权关系,容易产生经济纠纷;产生纠纷后,又无法定的行为准则来予以调和,即无法可依。

2.劳动人事制度落后,给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设置了障碍。我国私营企业没有管理员工档案的权力,员工的工作经历、表现不能如实记入档案,给员工的晋级、职称评定等带来诸多困难;同时,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大中专学生毕业,原则上户口要拨回生源地,这给异地就业设置了障碍;而且我国未制订对私营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鼓励政策,对私营企业而言,缴纳保险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缴纳保险的积极性不高。这些人事制度的弊端给私营企业引进人才、管理人才制造了众多障碍,造成私营企业人才难进也难留。

3.劳动力的买方市场抑制了业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由于就业竞争激烈,员工不得不妥协于只满足企业单方面利益的协议,甚至无协议可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业主会主观地认为“激励”是多余的。

(二)企业内部环境因素

1.管理制度落后制约了激励机制的形成。(1)权力过于集中,员工参与程度低。2002年的私营企业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资本高度集中于企业主本人,老板“决定一切”是一种普遍现象。(2)家族企业的天然封闭性,使管理者与员工间沟通困难,缺乏凝聚力。私营企业内,企业即家业,老板即家长。企业管理核心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近亲组成,形成了一个天然封闭的屏障,外人难以介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仅仅是通过契约关系联系在一起,缺乏感情交流,员工“打短工”意识浓厚。(3)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使私营企业很难超越简单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任人唯亲;由于家长式的权威,“人治”取代“法制”,机构设置如同摆设;用人没有长远规划,只使用不培训,使企业人才匮乏,员工的素质和技能难以提高。

2.业主、员工素质低。近年来,私营企业主的文化水平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正在越来越多地加入私营企业行列。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私营企业主

的文化层次较低,素质较差,观念落后,管理能力有限。调查表明,当前在我国私营企业主群体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仅占10%强,近7%为小学以下文化。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他们往往把员工视为机器的附属物,不尊重员工,员工的个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即使工资较高,也难留住人才。同时,私营企业中有近80%的员工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这些人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企盼也低。打工挣钱,追求物资享受是他们的最大乐趣和满足。在企业中,业主和员工之间是互动关系,有了业主的诱发,才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有了员工的强烈动机,才有业主的积极支持。如果二者都没有这方面的动机,人本管理就无从谈起。这是私营企业导入人本管理的直接制约因素。

二、我国私营企业导入人本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外部环境改善模式

外部环境改善模式,也可以称为“政府引导辅助模式”。即政府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通过政策引导及法律规范,合理解决私营企业的自利性难题;通过教育优先发展的方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总体素质;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就业难题。从而在舆论上、政策上、行动上给以扶助,为私营企业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1.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政府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能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转变,为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出谋划策,提供服务。一是废除人为的身份等级制,建立以能为本的用人机制。打破工人、农民、干部的身份界限,通过建立完善的评聘考核制度使能者上、庸者下。二是加快人事部门的职能转变,尽快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中介机构,实施对人力资源的培训、评价、流动、就业指导、人才交流、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的管理。三是加快培育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建立企业经营者人才库,将企业家的经历、得失、品行等资料贮存起来,使私营企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聘任经营者,同时也使企业家队伍得以发展壮大。

2.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功能。“人本管理”理念在我国是一种新生事物,它要求业主不要过多考虑近期利益,以获得远期利益为目的,需要媒体的广泛宣传和诱导以获得业主的认可。因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通过追踪报道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树立企业品牌,使其产生利益驱动作用,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导航。同时政府对于率先推行人本管理的企业要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或物资奖励,补偿其前期的开支,利用私营业主自利性的特点来实施人本管理。

3.实施雇主培训工程。政府应采取措施,对私营企业主进行职业培训,并将其纳入各地区、各级政府的培训计划。使业主由被市场牵着走的经营变为懂法律、知规则、有管理能力的主动经营;使重信誉、守契约变成企业主的自觉行动。从而使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由一时的冲劲变成永久的后劲,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4.完善法律等社会规则体系。一是制订《私营企业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法制经济”、“政策经济”。当前,私营经济得以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改善执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针对当前我国对私营经济的产权界定保护主体不明确等现状,建议抓紧制定“私营企业法”,以建立健全私营经济的财产法律制度、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行为法律制度、市场保障法律制度。二是修改《公司法》。目前我国《公司法》存在只对公司的整体行为有约束而对主要的利益主体没有约束的缺陷。同时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也应该有相应的条款来保护和约束其行为,对人力资本进行立法已经

成为一项很紧迫的任务。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教育是立国之本,通过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我国要真正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应从国情出发,要求社会各界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各种投入。一是继续增加科研与教育经费投入,解决教育与科研后劲不足的问题;二是建立一套在职人员轮回受训体系,使在职人员的主动受训与被动受训结合起来;三是建立全员参与培训、支持培训的激励机制,如建立义务培训专家队伍,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培训资源等。

6.建立创业基金,扶助创业者。国家及大中专学校应采取鼓励措施,通过资金扶持等手段积极引导有一技之长的人创业,扭转我国就业难的局面。

(二)企业内部治理模式

1.健全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一是调整人力资源部门的机构设置。建立人力资源开发部门,配备专业人才,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缺乏独立性的附庸地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为实施人本管理打下基础。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如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民主建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奖励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完善评聘、考核、晋升、激励制度,设立制度实施保证体系,善于分权授权,从根本上改变“人治”的局面。

2.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物质激励制度。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企业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股权、分红、实物分配及福利待遇等,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工龄、业绩决定其薪酬的内容和数量,实行有差别的薪酬制度。其次,通过福利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业主应注意加强福利项目建设,如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助等,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员工的福利项目。再次,重视对团队的奖励。建立团队奖励,如节约成本奖、分享利润奖、工作目标奖等。二是完善精神激励机制。首先,确立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经常反复地灌输给企业员工,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为公司发展而拼搏的奉献精神。其次,建立企业员工“嘉奖制”与管理人员“晋升制”的组合机制,使“能人”因有机会晋升而拼搏,使“好人”(未必具有领导素质,但爱岗尽责的员工)因有晋级机会而投入。再次,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如在企业的公共场所、办公楼、车间、生活区等设立宣传栏,围绕公司的经营理念,开展宣传工作,倡导企业精神。最后,要疏通沟通渠道,完善沟通方式,如建立“建议制度”、“厂长接待日制度”、“企业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投诉信箱”、“民主会议”、“领导走访制度”等方式加强沟通。

3.开展职业培训,营造学习氛围。培训对于员工来说是最大的福利,同时这也是提高员工素质、实现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员工的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如日本三井物产采用“一帮一”方式,让调入公司的新员工与工作10年以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工结成对子,在工作中老职员带新职员,帮助新职员尽快熟悉业务。

运营管理方式范文第5篇

[摘要]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额已达9411.15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面对高额外汇储备,本文提出,一方面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和运用;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防范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关键词]巨额外汇储备 管理 运用 防范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额已达9411.15亿美元。预计很快将突破1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一方面来源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顺差,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以及近几年“热钱”的进入;另一方面我国强制结售汇的外汇管理制度和长期实行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都集中到管理当局,这也是造成我国官方外汇储备不断聚积,增长迅速的重要原因。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既有持有超额外汇储备带来的巨大机会成本,也有储备资产自身面临贬值风险的损失,同时还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干扰货币政策的实施,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甚至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因此,研究应对巨额外汇储备的对就很有必要。笔者认为,面对巨额外汇储备,一方面要进行科学管理,创新运用方式和渠道,为其找到合适的出路,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防范外汇储备继续过快增长,力争保持适度的规模。

运营管理方式范文第6篇

一、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组织谈话,是组织上从关心爱护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出发,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沟通,核实问题,提醒劝勉,限期改正缺点错误的制度,是促进班子和加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组织谈话,按人事管理权限组织实施。谈话的重点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

三、组织谈话按层次进行。副总级以上领导,由公司党政正职谈话;其他中层管理人员,由公司主管领导谈话,也可由党委干部部负责人谈话;当进行班子考核时,可由考核组负责人谈话。

四、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应进行谈话:

1、职务或岗位变动时;

2、试用期满继续任职时;

3、退休时;

4、受到奖励或处分时;

5、群众有不良反映时;

6、组织考核反馈意见时;

7、工作和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时;

8、本人请求领导和组织谈话时。

五、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进行组织谈话: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决定不力,造成消及后果和不良影响的;

2、缺乏事业心责任感,不能很好履行岗位职责,完不成任期责任目标或因失职渎职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一定损失的;

3、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在重大问题上态度暧昧,传播错误言论,或因官僚主义和工作失职,导致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不良影响的;

4、不按民主集中制办事,在班子内闹无原则纠纷,影响团结,重大问题上搞个人说了算,导致决策失误的;

5、在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廉洁自律、选人用人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且举报线索清楚的;

6、干部考察、考核及职工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达20%以上,或经考察、考核确认存在一定问题的。

六、组织谈话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干部部根据掌握情况和工作需要,可每年研究确定一次组织谈话的对象和内容。对涉及重大问题的,需报公司党委同意后进行。组织谈话一般由公司党政领导或干部部负责人担任谈话人。

2、在谈话对象上,要防止只愿意同得到提升的、受到奖励的人员谈话,而不愿与被诫勉的、受处分的、缺点较多和犯错误的人员谈话。

3、谈话前,干部部应向谈话人提供素材,并预先通知谈话对象及其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谈话中,谈话对象要实事求是地回答谈话人提出的问题,属于核实问题进行谈话的,要专人做好记录;谈话结束后,谈话人应将谈话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对谈话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干部部和纪委应认真进行跟踪了解。

七、对组织谈话中的问题,属于一般性的,谈话人应及时对谈话对象进行批评帮助,提醒注意;属于反映失实的,谈话对象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引以为戒。必要时组织可在一定范围内对反映失实的问题予以澄清。

八、组织谈话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对一”个别谈话或“二对一”共同谈话的方式进行。

九、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组织谈话应与班子考察、班子民主生活会、职工民主测评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公司党政正职与副职谈话,每年至少一次;公司副总以上领导同所主管单位班子成员谈话,每年至少一次。

十、组织谈话要坚持党性原则。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规定,不得有悖于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生活准则;不得随意乱说,搞个人许愿;不能谈论组织对人事有关问题的研究情况,不准向谈话对象泄露举报人,更不准将举报信交给谈话对象阅看。对谈话对象中的错误言论和无理要求,要给予批评教育。

十一、组织谈话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和情况,确定谈话方式和内容,因人而宜,有的放失,切

实找准谈话对象存在的问题,摸清思想脉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谈话对象的功过是非,认真询问、核实有关情况,提高谈话质量,增强谈话效果,力戒隔靴搔痒,防止走形式。

十二、要认真倾听谈话对象本人的意见。同谈话对象谈话时,既要向谈话对象谈看法讲要求,又要认真听取谈话对象的申辩和所提意见,力戒主观武断,对谈话中谈话对象暴露的思想问题,要注意为谈话对象保密,通过谈话使谈话对象心悦诚服,取得成效。

上一篇:因为爱所以爱范文下一篇:勇于担当党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