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理念优化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2024-07-21

培训理念优化人力资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身体健康。因此社区医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社区医院体系当中,人力资源是其核心,同时是保证社区医院高质量服务居民的基础。社区医院的义务就是为附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做好疾病预防工作,让社区居民能够摆脱疾病的困扰,并且在服务过程中还能提供有效的康复建议,保证社区居民能够健康的工作和生活。但是目前社区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 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社区医院本质上是为附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现如今,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为群众看病提供了便捷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就医需求,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从目前建设情况来看,社区医院人力资源支持力度不足,而想要缓解人们看病难的问题,社区医院必须要加大人力资源支持和管理。目前社区医院的管理工作还依旧采取着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而如今在医疗技术快速进步发展的时代,这样的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所以必须要针对目前社区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以此来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一、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的相关概述

从本质上分析,人力资源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的工作具体表现出来,体现人们生产和工作的劳动量。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下,人力资源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人力资源本身就是以将自我管理作为主体,将资源的利用程度最大化。作为社区医院,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是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有效分配人力资源是社区医院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如何让人力分配和物力分配达到一个平衡点,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指导,来提高社区医院医疗工作人员的协调能力等,这些都是在符合实际工作方法下,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社区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缺乏理论支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较晚,并且缺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现如今,我国社区医院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支持,导致了管理方式十分落后,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依旧保持着陈旧的思想观念,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在很多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没有规范的流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1]。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但是缺少实证研究方法的分析。大部分学者在对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符合我国特色的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使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得到保障。

(二)缺少足够的专业水平

现如今,我国社区医院存在着人力资源短缺的弊端,大部分社区医院缺少全科类的医生,甚至部分社区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与此同时,多方面原因下紧张的医患关系,也导致一部分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做出了改行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区医院流失了大量的医学人才。

(三)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从目前我国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结构来看,整体医护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很多社区医院医护工作人员认为,社区医院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必要的时候还要上门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而且收入较低[2]。社区医院医护工作人员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在为居民服务过程中缺少足够的热情,这是由于社区医院医护工作人员不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缺少主动向居民提供服务的行动。

(四)社区医院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社区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不成熟导致社区醫院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给社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受传统单位管理体制的影响,在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在社区医院医疗工作中,上级部门过多干涉人力资源工作,导致很多方案难以审核通过,对待问题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才出现了各种问题。同时,在绩效评估工作中,都是采取事业单位的考核评估制度,没有对专业和层次进行划分,所有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都是一致的,而且绩效评估的内容十分简单,无法全面考核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另外,考核过程十分形式化,并不能满足社区医院工作的考核要求,没有考虑到社区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缺乏科学性。在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合理的指导思想,社区医院机构得不到科学的人力分配[3]。

三、社区医院卫生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的。在社区卫生发展过程中,政府积极开展了大规模的医疗安全安全卫生活动,这也为药物短缺和医疗技术相对落后的农村提供了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一些行政部门也成立了公费的社区医疗场所以及医疗医院,这些医疗单位的建设,不但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健康安全意识,同时也保证了居民的身体健康,逐渐完善的社区医院医疗服务体系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由此可见,社区医院的卫生管理工作在社区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社区卫生除了要重点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之外,作为我国重要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医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今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且短缺的情况下,对社区医院医疗服务进行升级、加强卫生管理是解决现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任务[4]。结合目前国内的社区医院卫生管理来看,很多地区的社区医院设施建设十分落后,缺少专业的人才队伍等资源紧缺问题,导致了社区医院无法为民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自身的价值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从对社区医院自身发展来看,人民群众是否能够选择社区医院,决定着社区医院在群众当中的认可程度,社区医院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也是取得群众信任的关键。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大部分群众对社区医院的认可程度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地方发展的落后,导致社区医院没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地方的医疗服务水平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导致社区医院在部分地区没有形成良好的口碑。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优化医疗资源成为社区医院良好发展的必要任务。如果一个区域的社区医院没有完善的晋升机制,那么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无法提高。除此之外,社区医疗工人员的工作量十分大,伴随而来的还有职业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医院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四、导致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工作问题是由多方面造成的,比如缺乏完善的资源管理、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等。社区医院的工作岗位各有不同,代表着相应的考核标准也应有所差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区医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度[5]。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很多社区医院的管理水平低下,医疗服务不高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区医院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导致了大部分人员流失,缺乏主动为居民服务的意识。

五、优化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绩效评估观念

社区卫生传统的考核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社区医疗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考核评估的重要性,只是将考核作为获取奖励的手段,这样的消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医院考核机制的全面落实,也对其他方面的作用发挥造成了影响[6]。所以,在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首先就是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观念,让所有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都能清楚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责任,认识到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完成这一目标,作为社区医院内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并且收集所有工作人员的绩效信息,让他们了解各种绩效考核的标准,找到实现绩效的有效途径。当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清楚了解绩效管理模式之后,不仅可以拥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还能够让他们保持一颗平常心,用更加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职责,从而避免医疗工作人员只关注自己的物质奖励,而忘记了医疗服务工作的本质,忽略了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在绩效评估环节落实过程中,必须要让医疗工作者清楚地认识到绩效考核就是提高工作人员效率、素养以及质量的一种手段,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社区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其发展。

(二)创新社区医院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可以体现出一个社区医院内部的运作情况。因此,在解决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过程中,必须要创新社区医院内部管理机制。对此首先要将社区医院的建设作为中心指导思想,以此来完善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加强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率,确切了解社区医院所服务的对象。各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社区医院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管理,建设单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管理工作制度化、系统化。此外社区医院还要在完善自身管理制度的同时,对工作中的问题查缺补漏,提高医疗服务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强医护人员的临场应对能力,这样才能够快速解决社区医院医疗卫生冲突事件,保证附近社区居民的健康安全,最终优化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三)营造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要想为社区医疗工作人员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事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有人才的推动,稳定优秀的人才也同样需要事业来吸引。人的需求程度是不断提高的,有才华的高素质医疗人员,他们的需求不单停留在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所以,社区医院领导一定要为人才搭建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其次,只有社区医院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才能够留住人才。如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夺人才的重要手段就是经济待遇和环境待遇。在医疗卫生工作环境中,经济待遇不足时会造成医疗人才流失,这是社区医院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所以,社区医院一定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物质待遇,为员工分担生活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由此可见,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最后,社区医院要根据不同的岗位来设计薪酬标准,对于那些为社区医院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将科室核算作为前提,通過绩效考核评估的方式,来进行合理分配。不同的工作岗位也要对应着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薪资待遇。从而在人力资源分配过程中,实现一岗一薪制。彻底打破社区医院以往绩效统一评估的局面和分配模式。

(四)优化社区医院医疗资源配置

社区医院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导思想十分模糊,因此,必须要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分配。首先要完善社区医院的网络建设,对服务体系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其次是要保证社区医院的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健全管理制度。适当地调整社区医院的资源结构,让人力资源的发展能够与社区医院的发展目标相吻合。针对情况不同的社区医院,要结合实际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完善社区医院的运行机制,最终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配置。

六、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医院是直接为附近居民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与社区医院的建设发展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社区医院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研究方式也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资源和人才的短缺也导致了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分配十分不均衡。工作人员长期保持落后的思想观念。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及时作出改革,能够有效加强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能够拥有更好的工作热情,确保地区提高医疗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卫生健康委关于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工作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1):34-36.

[2]顾国丽,蔡爱琴.基层社区医院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7):189-190.

[3]许春.我国将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工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0,40(08):582.

[4]张丽芳,李欣芳,秦江梅,张艳春,林春梅,孟业清.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进展与发展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1):3895-3899.

[5]张燕.优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 提高人才资源利用水平[J].人力资源,2020(02):141.

[6]张少阳.关于社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2):135-136.

培训理念优化人力资源论文范文第2篇

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是水利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内容, 贯穿项目的整个过程, 因此面对新环境, 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不仅落实了人本原则, 贯彻了战略性发展的理念, 创新管理模式, 也在制度的建设上基本实现了人性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从而营造了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 对工程的整体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依据我国目前的工程现状来看, 人力资源配还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而远远达不到工程建设的要求, 满足不了现阶段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水利工程企业要针对行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以及企业内部自身的缺陷而做出调整, 将人力资源配置放在与生产经营同等重要的位置, 不断地创新, 以此提高管理水平,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营造和谐氛围。

2 水利工程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水利项目具有不定性、周期长和专业性特点, 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的配置都会随着项目的进程而不断地变化, 同时也会在工程建设中根据技术专业的不同而进行合理、科学的调岗等。另外, 企业吸收了很多年轻有为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并将其与企业的重要项目挂钩, 成为重点培养的骨干, 为企业职工的自我成长、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因此总体来看, 水利工程人力资源配置已经在与世界轨道接轨的征途中迈进了一大步。但由于新旧管理模式的融合还不完善, 各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还不成熟, 企业的管理理念也停留在传统的认知上, 将人具有多大价值、能否为企业提供多大效益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而忽视了职工内在的质的提高、培训以及与所配置的岗位种类是否符合等管理内容, 在发展的前景中还得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3 水利工程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3.1 理念滞后

受传统经营体制的限制, 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并不全面, 缺乏全面性、综合性和对世界经济模式的准确分析, 脱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 忽视了职工潜在能力的发掘、培养和规划, 同时又将学历和经验作为任用人员考核的唯一标准, 缺少了公平性。

3.2 机制失灵

企业没有将职工个人能力和贡献作为出发点, 使得职工无法晋升或嘉奖, 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而在一线的技术骨干或职工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励, 在薪资分配和绩效考核上也存在偏差。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多数采取的是直接面试, 回答问题, 提出未来的一些畅想等传统的模式, 而现代人才需要的不仅是智力、能力, 还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情景模拟、心理测试等一些关乎人的本能的一些主观性的面试措施少之又少, 造就出的人员队伍往往也缺乏新鲜和时代性。

3.3 培训低效

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企业的行政部门, 流动性较小, 人员的配置多数也是固定的, 不具备现代人力管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以及对事态发展的预测评估能力, 而“现用现招”现象普遍存在, 只有岗位空缺了才会进行相应的培训, 这些都导致人员知识和技能的更新缓慢, 无法全面而准确地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 人力资源活力不足, 也就阻碍了人才的输入和企业的长效发展。

4 水利工程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法和路径

4.1 完善配置体系

首先, 根据项目特点、规模设置人力资源配置管理部门, 并针对项目的进度、工期等对人员进行安排, 让人员的数量与工作强度成正比, 并随时监测配置情况, 定期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其次, 制定科学合理的聘用激励制度, 有能力者居高, 无能力者淘汰, 实现竞争淘汰。再次, 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从战略的高度加强制度化建设, 推行量化考核, 将业绩与工资挂钩, 打破传统的薪资制度, 平衡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心理变化, 辅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2 强化人员素质

要结合现代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技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和范围, 在工作中寻找机会为自己补充能量, 学习各种管理技巧并以业绩为导向, 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且通过良好的品行和严于律己的奉献精神, 增加说服力和感召力。另外企业也要做好保障工作, 在财力和物力上提供支持, 定期举办各种活动, 进行职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加强, 从而让管理人员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实现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目的。

4.3 加强对外围人员的管理

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力量是与企业有合同关系的、流动性较大的外围人员, 若是忽视了对这部分群体的管理, 则会造成人力资源配置与现实的脱节。因此, 企业在开展工作中要合理引入竞争机制, 根据项目需求和人员本身的能力来树立、提高公正、公平的竞争意识, 同时要求提供劳动力的机构做好他们的培训工作, 实现劳动力的优化和组合,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5 结语

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企业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理顺人员开发和培养与企业生产发展的战略关系, 加强对工作的重视, 并通过相应的制度优化队伍, 提升队伍素质, 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人才优势, 促进企业的发展。

摘要: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优化主要目的在于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 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推动社会和组织的迅速发展, 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性、全面性的人才, 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缓解劳资矛盾, 从而实现职企双赢。但在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无法满足当前对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

关键词:人力资源,现状,问题,方法和路径

参考文献

[1] 曾凯.水利工程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 (3) .

[2] 樊梅华.水利工程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 2015 (21) .

培训理念优化人力资源论文范文第3篇

一是率先垂范, 争做育人为本的名师。自觉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牢记党的宗旨, 育人为本, 坚定信念, 开拓创新,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二是争做品质高尚的仁师。进一步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爱国荣校, 顾全大局;乐教敬业, 无私奉献;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三是争做教艺精湛的高师。严谨笃学, 博览群书;更新理念, 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精益求精;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善于总结和借鉴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 最终使每个学生获得主动创新、全面发展的机会, 提高自身发展的能力。四是争做德艺双馨的名师。作为教师, 既要志从高远, 又要求真务实;既要谈泊名利, 又要甘为人梯;既要严以律己, 又要诚实守信, 关爱学生。通过师德建设, 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榜样和社会公德建设的楷模。

2 学科渗透教书育人

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活动之中。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要求科任老师在落实教学目标时, 挖掘各学科的德育思想内容, 积极寻求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通过教材内容、情景的衬托, 以强化德育感染力。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思想品质教育。语文课中描绘祖国河山、家乡的优美景色, 以激发学生爱国爱民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思品与社会课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关心集体、团结同学、诚实守信;法制、环境、安全、健康等综合课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做具有社会公德、勤俭节约、保护环境、关爱健康、珍惜生命的合格公民。通过各科教学, 教师自觉履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既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 又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达到教书育人。

3 寓教于乐活动育人

(1) 在学生中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养成教育, 不断提升小学学生的道德素养, 把贯彻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经常性工作, 熟知《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内容, 做到牢记心中, 并付诸与行动。事无巨细, 大到人生目标的确定, 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小到言谈举止, 如随地乱扔垃圾、排队放学、日常安全、爱护公物、文明用语、禁止零食进校等, 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惜成果、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将《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学习实施的内容纳入班级日常考核, 严格值日检查, 坚持日记载、周总结, 及时进行优胜表彰, 不仅使学生的日常行为得到了规范, 而且学生受到了激励, 学会了做人, 达到了活动育人。 (2) 利用重大纪念日和重大时事教育为契机,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升旗仪式, 国旗下讲话, 营造出肃穆、庄严的氛围, 以唤醒学生的爱国激情。利用简单易操作的主题中队会, 寓德育教育于其中。

4 创新校园文化环境育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文明校园”。让健康、向上、优美的校园环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创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中发挥重要作用, 突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构造校园文化建设中, 大力开展“三说话”活动, 在宣传栏中书写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 让“校园”说话;在楼道墙壁上悬挂各种警示牌和学生美术作品, 让“墙壁”说话;在教研室、办公室里悬挂学校各类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制度文化, 教室墙壁上设置的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 争章园地、“我能行”展示台、图书角和绽放的各种花卉, 让“教室”说话;在校园甬道两边设立的大型宣传栏, 图文并茂, 宣传素质教育, 展示师生风采, 求真、进取、务实、创新的奋斗目标, 教学楼前高耸的松树、花池成对称图案;夏日, 五彩缤纷, 冬天, 松柏碧绿, 相映生辉。教学楼的合理布局, 这都是以校园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物质文化, 实现了让“行为”说话, 他们与师生朝夕相伴, 时时刻刻, 事事处处警戒师生。宣传栏内容丰富, 定期更换, 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以此激励着师生健康成长。

5 参与社会活动实践育人

让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每年三月开展的“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以班级为单位, 组成助人为乐小组, 手拉手对子, 帮助双差生、贫困学生, 给他们赠送衣物、学习用具, 把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利用地球日、环境日等大型纪念日, 大力宣传环保意义,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并将此项活动拓宽到社区, 开展“红领巾进社区植树、护绿活动”。定期组织少先队员到敬老院帮助洗衣、打扫卫生、慰问演出, 使他们明白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对典型人物、好人好事表彰鼓励, 正确引导, 使学生眼前有榜样, 赶超有方向。

6 营造氛围社会育人

(1) 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学校师德队伍建设的水平。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其一言一行都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身正, 其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因此, 大力提倡教师用榜样的力量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处处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成为学生的榜样, 充分发挥榜样在德育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如教师节, 大张旗鼓的表彰“十佳教师”、“优秀园丁”、“优秀班主任”、“十佳德育标兵”、“优秀德育工作者”以及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 其目的就在于鼓励和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校兴我荣, 校衰我耻”的责任感、使命感, 以此激励他们积极进取。 (2)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 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 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提醒家长做合格父母, 培养合格人才。吸收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教育的行列, 为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形成提供全程服务, 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 建立校外教育网点, 把学校德育教育向校外延伸。加强依法治校, 进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 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4) 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 大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了解道路安全标示, 学生个个学做小交警操, 人人争当小民警, 强化自我安全意识, 做到我不伤人, 我不被人伤, 为他人着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总之, 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但只要我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理念, 善于利用身边的德育资源, 拓宽育人途径, 抓住一切育人的契机, 尽一份责, 出一份力, 就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学校整体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适应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需求的实际, 坚持以人为本, 依法管理, 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 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任务,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为重点, 切实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训理念优化人力资源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国家人才战略的提出,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普遍提高,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社会各界的教育资源的丰富化和整合化。近年来随着幼儿园竞争越发激烈,各幼儿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抢占幼儿发展的“多通道”,开通家庭和社会渠道丰富幼儿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幼儿教育质量。

一 整合各种幼儿教育资源的渠道

1.多主体、全方位的互动资源

第一,开发与家庭互动的资源。当今时代的教育不仅关注学校教育的革新,更加关注家庭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和贯彻性,因此现代幼儿园打破了传统上的封闭性和单一性,把家长这一因素引入幼儿园教育中,以期与家长建立一种新型的家园合作关系,也使幼儿园的教育在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下更加通畅。比如普遍流行的幼儿园亲子活动、幼儿园家长参观日、家庭展示园地等。

第二,开发与社会互动的资源。幼儿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理应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而现代教育应注重发挥社会实践对幼儿教育的积极意义,也通过幼儿园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比如敬老院献爱心活动、绿色环保捡垃圾活动等。

2.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第一,社区显性资源的有效利用。大自然是孩子的乐园,研究证明,孩子多接触自然环境能够使其性格更加开朗、乐观。社区的自然环境是进行幼儿教育的最好资源,其他一些人文环境,如建筑、雕塑、艺术品等,都可以加以利用发展成孩子们的社会教育资源,孩子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能获得更加具体、丰富的教育素材,从而为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社区潜在教育资源的挖掘。社区的风俗人情等是需要教师用心挖掘的潜在资源,会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给孩子一定的社会规则与理念,如广场舞的参与、社会服务的参与等,都能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孩子社会信息的刺激,对锻炼孩子心智的健全发展与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优化幼儿园内的教育资源

1.拓展、丰富幼儿活动空间

幼儿园内孩子的活动环境一般包括教室和室外活动环境两个部分。一般幼儿教育理念只重视室外活动环境的建设,而忽略了室内环境这一重要因素。教室是孩子园内学习与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应加强室内环境建设,通过以温馨和舒适为主体,制作家庭温馨墙、宝宝风采展示墙、童话故事书角等。而室外活动环境的建设,则应以游戏和自然为主题,既要有多个活动设备供孩子们游乐玩耍,也要提供自然的绿化环境,让孩子在大自然环境的陶冶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很多幼儿园由于场地的限制,不能提供给孩子们完整、丰富的室外活动场所,因此结合社会活动环境,挖掘室外活动资源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主题。比如组织春游活动,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中,接受自然的教育;还有公园、游乐场所等场地的利用,既可以用来组织亲子活动,也可以用来开发节日庆典活动,使孩子们在丰富的环境中获得足够的新鲜刺激,促进心智的健全发展与思维的开阔。

2.丰富幼儿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实施按年龄分教育阶段、分班的教育制度,比如目前幼儿教育大致分为小班、中班、大班三个教育段,每个教育段又具体分为不同的班级。由于上课、室外活动全部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各个班级的小朋友之间相互并没有交集。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儿童也将面临一个更加丰富开放、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化的社会,如何在幼儿阶段就培养孩子的开阔性思维、开放的视野、广阔的心胸与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主题。因此,幼儿园教育应避免分班教学对孩子发展的限制,通过实行“混班制”的活动为小朋友打开交际圈,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一起交往与活动。比如在晨间活动、室外活动、艺术特长教学等方面,都可以把不同班级的小朋友集中在一起,实行“混班制”的活动或教学。

加强城乡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交流。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教育资源与理念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一方面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教育的另一种潜在资源。通过加强城市与农村教育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城乡之间的孩子互相交往,互相进入彼此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这对孩子是另一种丰富、新鲜的信息刺激,使孩子认识到社会的丰富多彩,认识到自己成长的环境之外还另有广阔的天地。比如开展“城乡娃娃手拉手”的交流活动,邀请农村的孩子来城市幼儿园做客,让小朋友模拟社会待客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社会性能力;而农村的孩子则通过带来自己家乡的照片、礼物,讲述自己在农村生活的见闻等,丰富城市孩子的视野,还可以通过农村孩子邀请城市孩子去做客的方式,增加城市孩子的见闻,丰富孩子的视野。城乡幼儿园的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孩子视野的开阔与社会性的发展,对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大有好处,通过借鉴不同幼儿园的管理与教育理念,促进自己园内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三 优化课程教育技术资源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资源也应该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运用,以便提高幼儿的课程质量。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内涵有以下几点:

第一,信息技术是教学的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当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时,也要注意应

发挥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不要使信息技术喧宾夺主。很多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课堂变得花哨而内容不足,干扰学生的注意力,这都是过分注重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不知不觉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中心的,所有教学手段都应围绕这一教学中心展开。那种为了突出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生怕自己的课堂没了信息技术就无法出彩,就难以进行教学活动,很多教师甚至为了片面追求课件的精美、华丽,使用复杂的技术,而导致形式大于内容、教学华而不实的结果。教师应以自己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其服务于教学目的,切实促进课堂的具体性、有趣性,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第二,改变对幼儿教育的狭隘认识。很多人提到幼儿教育就会把其等同于幼儿园之内的教师对幼儿进行的教育。这种认识是非常狭隘的,不仅没有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也浪费了社会上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幼儿虽然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度过,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应该放在广义的教育环境背景下,充分认识到社会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这样不仅利于教师充分搜集有用的教学材料,利用丰富多样的资源进行教学;还能使教师与家庭、社会建立合作关系,用贯通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使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比如,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父母课堂、教师进行家访等。此外,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并不是单纯的混合使用,而是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融合,在该用信息技术的地方应用,使其促进课堂教学。

随着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成为当下教育的热点。幼儿园应不断开通教育渠道、挖掘各种显性与隐性资源,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庞远燕〕

培训理念优化人力资源论文范文第5篇

一.优化思想理念, 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管理理念落后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档案作用的发挥程度。

首先, 从思想上优化思想理念, 正确认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管理”和“服务”并重,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服务到位, 管理才会更顺畅;管理清晰, 服务才会更有针对性。档案工作的特点是繁琐、重复, 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内容, 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做, 你会发现每天都是不一样的, 你每天都会收获进步的喜悦, 如果仅因“要我为人民服务”而服务, 而没有从心底里形成“我要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这样的“服务”, 自然不会让别人感到你的真情实感, 只有做到“管理”和“服务”双给力, 服务工作才能做实做好。

其次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因为这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前提。一是档案管理制度化。建立健全档案材料的归档制度, 自觉执行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 使每项工作都制度化, 保证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二是档案管理规范化。提高档案案卷的内在质量, 严格按照各类档案整理《标准》认真细致地做好对每一份文件的鉴别、收集、分类、整理, 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 达到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目清楚、排列系统, 方便利用的要求。三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在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档案数据库, 建立档案资料查阅平台, 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四是档案管理效益化。在工作中注重实效, 在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的前提下, 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坚持热情、主动服务, 利用必要手段和途径, 为档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实现档案价值由静态服务转为动态服务。五是档案管理人本化。档案利用与保密从根本上说, 既对立又统一, 二者之间是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保存档案的目的, 是为了提供档案给需求者使用, 但并不是说可以无条件地借阅利用, 而是在保护档案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上, 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地利用。对哪些档案要保密, 哪些档案不保密, 保密期限的长短等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实现利用与保密二者协调地管理, 准确地掌握, 有效地保密, 充分地利用。

二.优化服务理念, 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档案工作服务功能与生俱来, 服务功能随时代而变。新常态下的档案服务工作必须进一步优化服务理念, 树立开放意识、超前意识、参与意识和跟踪意识, 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不断适时调整, 把服务工作做实做好。

(一) 坚持原则。档案管理需要很强的原则性。管理的过程就是履行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在这些刚性政策、法规与制度面前, 必须做到以制度为准绳, 忠于职守, 坚持原则。

(二) 提高业务能力。档案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但要适应新常态, 实现新作为, 胜任档案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增强学习的内在自觉性, 除了加强档案业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学习外, 还要掌握网络新技术、计算机新知识、文秘写作、安全保密等知识, 使自身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对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疑问, 要勤于思考, 善于学习, 对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疑问, 不断提升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路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端正工作态度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正确认识档案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态度决定行为, 因此优质的服务首先是态度问题, 要求我们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增强服务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 对工作表现出热情、尊重和关注。责任感是一个人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可或缺的品质。要切实增强自身的政治责任感和职责使命感, 以强烈的事业心、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处理好每一项事务, 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二是热爱自己的岗位, 热爱本职工作, 具备做好服务的强烈愿望和主动精神, 不断增强事前、事后服务意识, 本着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 遵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服务态度不仅要勤、要诚, 还要灵活”的要求, 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四) 提升工作效率。档案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效率, 减少漏洞。档案文件资料纷繁复杂, 程序日复一日, 单调重复, 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 在工作中做到整理规范、存放规范、借阅规范, 把工作落实到档案保管运行所涉及的重点部位、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上, 分清层次、认真思考、厘清轻重缓急, 积极探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努力提升工作效率。

三.优化创新理念, 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档案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档案管理正处于传统手段和现代技术交替重叠当中, 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手工操作和科技含量不高等一系列体制、模式、理论与现代信息化管理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 仅靠几种目录、几间库房就可包容的档案管理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时代给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档案工作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和提升创新理念, 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一是观念创新。思想观念的创新是工作内容创新的前提, 管理创新必须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 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 把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 逐步改变以往“重藏轻用”的落后观念。突出强化两种意识:一是要有积极的信息转化意识。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档案利用的效率意识。

二是管理创新。按档案管理规律建立一套符合本单位需要的科学的档案组织管理制度, 其含义是指按档案工作一般规律要建立健全文件归档制度、档案整理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等, 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

三是方法创新。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创新, 其内容就是要扩大档案工作的外延, 深化档案工作的内涵, 把过去只是单一管理档案的档案室扩大为集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等为一体的“档案信息中心”。从单纯的档案资料管理机制向档案、情报、信息、科技一体化管理机制转换, 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信息支撑作用。

四是服务创新。信息化时代, 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式、内容, 与传统档案利用服务相比,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 档案管理人员要面向用户, 走向用户, 想用户之所想, 急用户之所急, 有针对性地策划、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和范围、形式, 对电子文件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加工和转化、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甚至超前服务, 促进档案管理由静态服务转为动态服务。

摘要: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处于传统手段和现代技术交替叠加之中的档案服务工作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 以优化档案服务的思想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为切入点, 探讨提升档案服务水平的途径和思路。

关键词:优化,提升,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艳翠.浅谈如何构建创新型档案服务体系[J].卷宗, 2014 (12) :20~20.

[2] 王崇, 高洪波, 杨帆.信息时代网络媒介对档案服务的影响研究[J].兰台世界 (中旬) , 2014 (11) :24~25.

[3] 郭凤艳.浅谈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服务工作[J].黑龙江档案, 2014 (2) :48~48.

培训理念优化人力资源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对策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学生党支部委员①,学院团委、学生会干部,以及班级学生干部。他们是学生中学习成绩好、威信较高、充满活力的基层学生骨干,是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是沟通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高校的校团委十分重视对校级会干部的培训,而对二级学院学生干部的培训却较为欠缺,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对加强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素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学生干部培训的必要性

1、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006年6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做出重要批示: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情。要注意总结各地行之有效的经验,引导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健康成长。[1]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优秀的学生干部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有很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干部,有助于引导广大同学向这些先进榜样学习,积极上进,健康成长。

2、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

面对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繁杂,任务重的工作现状,学生工作人员工作可以说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2001年来,由于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校的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明显不足。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又是广大学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学校一些决策和任务在学生中的组织执行者。学生工作人员通过学生干部实现学生日常管理中的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中要求高校要“按照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有些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与辅导员之比高达400:1,甚至更高。因此,学生干部队伍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成为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力量。所以,培训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精,工作积极、敢于开拓创新的学生干部队伍,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健康发展。

3、解决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新选拔和任用的学生干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准干部”,一般还存在素质不够齐整、作风不够硬朗、方法不够科学、工作艺术不够灵活等问题。很多高校注重学生干部挑选而不注重培训,导致学生干部在协助学生工作人员时工作不统一、不协调、不平衡。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才干,发挥优势。另外,有些学生干部(骨干)缺乏魄力,个人影响力不够,工作中不能发动周围的同学。通过培训,可以使其注意品行修炼,提高自身的威信,增强工作魄力,具备优良的品德、过硬的特长、优秀的学业、良好的人缘、创新的精神等综合素质,不但要成为学生的“工作领袖”,而且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

4、保证正确的学生政治思想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干部是基层党、团和学生组织的兼职带头人,学生干部被赋予并承担着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施者的重任,发挥着骨干、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我们党对青年大学生寄予殷切的希望,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大学生群体,投向学生干部。他们的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要培养新一代青年,需要高等教育全过程育人,育人过程中需要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需要大批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干部思想的正确、政治坚定,将通过其言行的表率作用对身边同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大学生的整体政治素质。所以,学生干部培训关系到广大学生的整体政治素质。

二、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针对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问题,笔者通过2009年12月对湛江三所高校(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师范学院、广东医学院)22个二级学院及广州某些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调查发现,二级学院在学生干部培训方面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二级学院对学生干部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学生干部培训是学生干部培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二级学院往往对学生干部是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教育,忽视了学生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二级学院对学生干部培训的思想认识不够,使得学生干部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3]。培训一般是由学院团委书记负责组织,学院领导很少过问,而学院团委书记多数是兼职的②,很难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干部培训上。即使是上级要求开展的学生干部培训工作,学院也大多应付了事,有的学院还将团学工作的其他活动列入学生干部培训中。在被调查的22个二级学院中,均没有对团支委、班委(班长、团支部书记除外)一级的委员进行过专门的培训;2009年,对新加入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干事组织过专门培训的有15个学院;对班长、团支部书记进行专门培训的有8个学院,占被调查学院总数的36.36%。不少学生干部也认为无须参加培训,因为培训学不到东西,培训没有多大用处,因而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甚至还有抵触情绪。

2、既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也没有专项培训经费

大多数高校的二级学院并没有把学生干部培训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并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不搞培训,学生工作同样能够照常运转,搞培训则费时费力,培训对学生考研率、就业率等的至关重要的工作促进很小。2009年,湛江3所高校22个二级学院只有40.9%的二级学院对新加入团委、学生会新成员进行培训。很多二级学院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的老师大多是随机选择,培训工作有很大的随意性。即使是同一所高校不同的学院,培训的内容、时间、形式也有很大差别。有的学院采取讲座形式,有的采用会议形式;有的重在解决当前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有的重在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如2009年12月12日晚,华南师范大学校团委举办了“责任体现自我,和谐造就团队”团体培训,旨在增强校团委新干事的团队合作意识,建立团队信任感,进而营造团委内部的融洽氛围。但这种培训的覆盖面很小,学院级团委、学生会、班长书记等干部能参与培训的机会很少。

3、培训的方法与方式不够科学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目前学生干部培训大多以“室内讲授法”或“课堂理论教学法”为主。教师讲,学生干部听,而学生干部听没听、听懂多少却很难确定;实践锻炼少、案例分析少、调查研究少。说教式或“填鸭式”的培训方法,仅在课堂听、读、写,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灌输式的培训,方法单一,质量不高,缺乏应用性、科学性、灵活性,致使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4、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缺乏实操能力培养

这是学生干部培训出现问题最多的方面。目前,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普遍存在几种情况:一般性的培训,把班长书记与团委、学生会干部、党支部委员等一起进行集中培训,讲解对学生干部的最基本要求,忽视将学生干部分层次、分类别、按需求进行培训;多开展课堂授课式的大众化理论培训,忽视岗位知识和岗位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培训的实践性较差,针对性不强,培训与使用相脱节。这些致使培训失去了具体的方向、缺少了动力,造成学非所用的现象。据调查,二级学院培训的标准、内容和形式不一,学生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干部综合素质,整体工作效率不够理想。

三、解决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学院充分重视学生干部培训

第一,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达的社会,处在这种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变得复杂而又微妙,新时代学生群体特征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新挑战。第二,二级学院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干部的主体,人数和比例远远大于校级学生干部,如广东海洋大学校团委、学生会干部共计178人,点全校学生干部比例7.45%,的而17个二级学院的学生干部(主要是党支委、团委和学生会,不含班委和团支委)共计2210人,占全校学生干部的92.55%,可见学院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力量。院学生干部素质的优劣、工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在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第三,二级学院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干部是校园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是学校育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层中坚力量,是良好学风和校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二级学院学生干部的培训,对学生干部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引导,提升学生干部素质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2、完善培训体系

学生干部培训是弥补高校教育实用性不足的重要措施,应该建立从上至下的完备培训体系,即:校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学院党委书记→学院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干部培训要制定整体规划,把学生干部培训纳入学院年度工作要点,确立本年度学生干部培训的内容,有组织、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并以一定的经费确保培训落到实处。

3、规范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工作

只有规范才有序,有序才有效,要从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考核以及培训总结等方面,规范二级学院的学生干部培训,提高培训成效。第一,制定学生干部培训制度,使培训制度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干部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和方式。规范培训工作的每个环节,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确保培训效果。第二,采用系统的讲义和培训教材。根据培训目标选编教材,应该遵循思想性和教育性、创新性与科学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3]。第三,加强培训考核和总结。合理有效的考核,有利于促进提高培训质量。考核既是检查参训学生干部在培训过程中实际效果,也是对培训工作本身的检验。考核的方式要科学,根据不同的培训可采取案例分析、抽样答问、笔试等多种方式考核。可给考核优秀者发荣誉证书(如优秀学员),综合测评加分、通报表扬、记入档案等,激励优秀学员。培训后要进行认真总结,每一次的培训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培训制度本身也需不断完善,如能及时总结每一个培训项目,总结出其亮点、缺点和特色,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培训制度,对培训效果的持续提高是十分有益的,可以为以今后的培训打下基础。第四,学生干部培训考核后,可加学生干部创新学分作为鼓励。如广东海洋大学团委[2009]18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工作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第一课堂已算课程学分除外),每参加一次学术讲座计0.1学分,由组织单位考勤认定,报校团委备案。

4、培训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教育

人是社会的人,要完成某工作,团队合作精神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增强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方面的能力,带领广大同学,把学生工作做细、做精,更好地服务广大同学,对学生干部进行团队精神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一般的学生干部培训往往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讲座形式的培训很难与现实的操作联系起来。如培训时间允许,可安排拓展训练,分组让学生干部亲身参加,相互协作,并及时交流实际感受,将培训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提高培训效果。比如:管理游戏、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学生干部只有在互动互助、相互合作前提下才能解决设计的实际问题,在主要训练学生干部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分享参加训练心得中进一步巩固训练实效,提高团队精神。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干部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工作中的牺牲精神,要能够贡献出自己的智慧,维护团队的工作成果和荣誉,在团队中体现自身价值。

5、整合培训资源,成立专门的培训基地

学校应当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长效机制——成立专门的培训基地。近年来,二级学院多数培训内容是对学生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工作技巧和方法,以及当学生干部的意义的教育等,针对如何当好一名学习委员、班长、团支书、学生会正副主席、团委书记的专项培训开展极少。如果学校成立专门的培训基地,系统地针对不同职位予以专项培训,将更有利于提高二级学院学生干部的整体水平。如聘请专家对二级团委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专场,二级学院科创部③专场、助学信贷部④、网络宣传部专场等。干部参与培训后,可按有关规定获得创新学分。通过集中培训、任务前培训提高基本素质,可以利用日常会议、工作的时间进行相关培训和某一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交流,这样培训针对性强,学生干部更容易接受。

高校学生干部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二级学院注重对其进行培养,培养方略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分阶段、有重点实施。培养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将学生个人发展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是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以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只要认识这点,在学生干部培训时才不会舍本逐末。

注释:

①这里的支部委员是指二级学院下各系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担任,高年级党支部设在班里的,一般是学生担任支部委员。

②广东海洋大学二级团委书记都是由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本身要负责管理100—400不等的学生。

③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大学生课外学术、课外设计、职业规划等比赛工作的学生干部。

④配合辅导员做好贫困学生认定、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安排勤工俭学等工作的学生干部。

参考文献

[1]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宗彪,张晓华,刁志强.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4):69-71.

[3]汤宗礼.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20:12-13.

课题来源:广东海洋大学“三能” 人才课题研究项目“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翟周(1971—),男,硕士,助理研究员,职业指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含硫化氢单井生产工艺论文范文下一篇:满族音乐传承文化保护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