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概论范文

2023-09-19

毕业设计概论范文第1篇

2、情感体验在办公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传统书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基于传统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探讨

5、抽象艺术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6、基于三本院校艺术设计概论教学模式的探讨

7、电脑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点分析

8、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的类型研究

9、系统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0、包豪斯时期艺术在椅子中的表现

11、当代家具设计的审美变迁新趋势—以椅子为例

12、墨学思想对当代工业设计的伦理启示

13、技术与艺术交织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4、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

15、大数据时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刍议

16、基于岗位群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新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调查报告

17、论设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8、移动媒体发展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19、浅谈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20、一次性筷子在高中美术立体构成课程中的创意与实践

21、浅析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特征

22、荆楚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运用

23、江南文化崇文尚学特质与上海设计文化底蕴研究

24、论设计思想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25、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实践

26、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基于家用垃圾桶的生态设计应用研究

28、浅析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29、对设计类组织之管理重要性的思考

30、基于系统性思维的智能家居设计

3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32、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研究

33、平面设计专业的开发与建设

34、传统手工艺对后现代设计的启示

35、论产品设计中的技术要素

36、《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7、浅谈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38、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研究

39、时尚创意茶包设计新思考

40、浅谈封面设计中的空白效应

41、可穿戴式智能产品中的情感化交互设计研究

42、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43、用科学的眼界诠释媒体与艺术

44、论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45、大数据时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思路的转变

46、浅谈仿生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7、中国当代设计教育思考

48、数字图像在舞台演出中的形式风格

49、吉祥纹样在现代平面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毕业设计概论范文第2篇

1“概论课”教学目标的确立

“概论课”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 述毛泽东 思想、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确立: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立场、观点、方法,使学生接触和体验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社会现象,体验理论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形成较为合理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结构。

能力目标: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素质目标:让学生在教学与实践中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接受教育、学会做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各种问题,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 ,怎样成为这样的人”等问题。

2“概论课”教学内容的设立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2013年修订版)共十二章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高职院大学生学习需求及学习特点,把“概论课”理论教学设计成12个专题,具体如下: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1章);第二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第三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第四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4章);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第5、6、7);第六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8章); 第七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8章 ); 第八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第8章 ); 第九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8章);第十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第8章);第十一讲祖国统一和外交策略(第9、10章);第十二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第11、12章)。

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后,主题鲜明 ,内容充实 ,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有利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把握,有利于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中的深层次问题。

3“概论课”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高职生实际,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做到三点:第一,以专题讲授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结合学生学习、实践需要,采用专题教学法,设计十二个教学专题,增强针对性。第二,以任务驱动组织课堂教学。按任务驱动组织教学,以专题研讨等方式带动学生预习和课外实践,引发学生对理论的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以项目实践组织课外教学。根据职业岗位素质要求,对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

鉴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案例教学法。把课程理论浓缩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 引导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并在对案例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 (2)情景教学法。或将音频、视频、图片等融入课堂之中,或设计模拟法庭,或模拟学生真实生活场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吸收和掌握。(3)项目教学法。每个专题作为一个项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 (4)互动教学法。以学生关注的思想热点问题为平台,有针对性地选择系列案例、精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在分析与讨论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获得启迪。(5)启发教学法。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从教室的案例中独立思考、领悟道理,得出结论,是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4“概论课”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教”与“学”的评价。对“教”的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态度、教学管理等方面,由教务、督导部门、系部依据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和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进行评价。有学生通过评教系统对教室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有任课教师采取平时考核、阶段测试、社会调查、集中考试等方法进行考核测评。

摘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文章主要探讨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毕业设计概论范文第3篇

工业设计概论是专业的核心课程, 开设于专业教学初期, 属于理论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启蒙与引导课程, 课程的内容丰富, 知识量大, 包括工业设计的概念、工业设计简史、工业设计的特征与原则、工业设计的三大原则 (人化、物化、环境) 、工业设计与环境等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有一个较为科学和全面的了解, 培养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明确工业设计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后续学习, 如果此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那么为后续的专业课程也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工业设计概论的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传统授课方式教条僵化

工业设计概论作为基础理论课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讲授式, 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为听众, 教师讲得多, 学生思考的少, 学生在课堂上一味地听, 容易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 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那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教师的授课则变成了单方面的信息输出, 学生对于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却无法保证, 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降低学习的质量。

2、选用教材相对陈旧

由于设计专业的特殊性, 工业设计的发展速度较快, 设计思想及优秀设计案例层出不穷, 但是对于工业设计概论的教材选择却相对匮乏及局限。现有市面上的教材内容陈旧, 设计案例已与时代脱节, 无法在教学中更好的呈现给学生学习, 对他们知识内容体系的形成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有力的指引与阐释。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工业设计概论作为一门设计理论课, 目前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极易造成学生考前死记硬背, 对于知识点的渗透流于表面, 无法在试卷上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在工业设计概论的教学中, 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使学生具备科学的设计思维,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式思维与创新思维。但是在闭卷考核中却很难对其进行考核与体现, 解决考核方式单一化, 实现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也是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之一。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1、知识内容专题化

同学们可能觉得工业设计概论只是一系列设计史料的罗列, 只能死记硬背, 对当时的年代及设计风格存在距离感, 无法真切深入的感知, 自然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与全面, 同时面对一些综合性问题的分析感到无从下手。

教学专题化则是把授课的内容以一个“专题”的形式来呈现, 将以前的线性结构知识点打散重组成平行、独立且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与讨论的小课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

例如在课程中, 要求学生们分析“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特点与区别, 题目一出很多同学感到困惑, 不知其二者的特点与区别分别是什么, 只好照搬书上文字, 对其知识点的掌握一知半解, 有时甚至更加迷惑, 这是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适时地引导和启发。例如可以在班级中将学生们分为两大流派, 分别是“工艺美术流派”与“新艺术流派”, 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与书籍等方式搜集与梳理其流派的特点, 在课堂上以视频、图片、文字、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充分介绍其流派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 一方面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会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是起着一个服务学生、引导学生的作业;另一方面,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2. 具体案例形象化

设计专业的学生视觉思维能力较强, 但是工业设计概论的知识内容抽象度高, 理论性强, 对于擅长视觉思维的设计专业学生来说, 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设置在本科一年级, 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从高中毕业, 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对所学的专业及知识结构一无所知, 缺乏充分的设计实践, 因此无法将直观生动有趣的设计实践运用到抽象的理论概论中, 无法实行实践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 需要突出重点, 更要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运用到大量中外艺术优秀作品案例, 呈现的方式也尽可能的多元化、形象化、可视化。例如可选用图形、图表或视频等,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它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多种功能器官的协同运作, 得到更优异的教学效果。既让教师在课程讲解中知识内容丰富,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通过对理论知识形象化的学习, 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设计意识, 并且能够自主的感受与思考设计的美感, 提高审美能力,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 为了让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有更深入与全面的理解, 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需要教师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 将每章节抽象的、高度结构化的理论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可视化案例教学进行讲解, 将理论讲授与形象化教学二者有机的结合, 保证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工业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及思考, 对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从中发现问题, 讨论问题, 解决问题, 着重从“知识内容专题化+具体案例形象化”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达到工业设计概论的教学目的, 为工业设计概论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对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工业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 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手段缺乏良好互动性与反馈有效性。本文基于工业设计概论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思考, 将“知识内容专题化+具体案例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工业设计概论教学中, 创造新型、灵活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工业设计概论,教学方法,知识内容专题化,具体案例形象化

参考文献

[1] 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 史丽.工业设计教育中“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J].科教文汇, 2010.

[3] 袁翔何人可.基于反思学习的《工业设计史》教学研究[J].装饰, 2013.

毕业设计概论范文第4篇

一、活动背景:

为了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品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建造“书香校园”。特制定《读书活动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广泛开展课外读书学习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读书学习,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为一生的成长奠基。

为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我校通过各项读书活动,大力加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及“书香青年”建设,努力营造全校读书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让师生与好书做伴,与大师对话,读写结合,为师生个性和谐发展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活动主题:书香润泽校园,阅读幸福人生

四、活动宣传口号:

1、与书籍为伍,与名家对话,与智慧同行。

2、读书改变我们的生活;读书放飞我们的梦想;读书启迪我们的心灵。

3、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4、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5.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五、活动目的:

1、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达到从“阅读”到“悦读”的境界,引导学生书香相伴成长。

2、开辟学习的更广阔的天地,提高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构建最理想的成长文化生态。

六、活动时间:2017年9月4日—2018年1月13日

七、活动地点:东明镇第一初级中学

八、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九、活动流程: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7年9月4日—11日):

1、国旗下讲话——《最是书香能致远》。

2、营造氛围:挂条幅,出“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

3、捐献图书,建班级图书角并开展图书展览。

4、优秀图书推荐,荐书台:我荐你读活动 5. 纪念新中国成立65周年华诞主题征文活动

(二)活动实施阶段(2017年9月22日—12月30日):

1.课前诵读经典(各班主任负责落实,语文老师协助) 2.主题班会:我和我读的书

负责:教务处、各班主任

3.书友会:全校

七、

八、九年级学生代表

4.读书笔记比赛:每班抽取5份优秀笔记参加评比,评选“读书之星” 5.读书知识竞赛(竞赛题目附后)

(三)评比表彰阶段(2018年1月7日-13日):

1、评比 “读书之星”

2、表彰奖励读书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获得者

十、注意事项:

1、要提高对本次“读书月”活动的认识,要把它作为营造“书香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2、校园宣传栏、广播室等宣传工具要为读书节服务,各宣传员要及时报道信息,使读书节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3、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用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读书节期间,每位老师精读名著,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教育随笔。

4、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好配合工作,任课老师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班级读书活动。各班要在学校读书节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制定班级“读书月”方案,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的形式各异的班级活动。

5、由相关负责人制订具体活动方案。

2017-2018学年上期读书活动总结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我校按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激发师生读书热情,活跃校园文化,树立正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教师在读书中提升自我,丰富内涵,指导工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营造清风缕缕满园书香的氛围。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读书活动有序开展

学校为提高办学品质,打造“书香校园”,让孩子们“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学校读书工作室。由教研组长杨晓武老师负责。

活动伊始,学校教导处、语文教研组共同商议,确定了读书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对于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制订了关于读书活动的相关计划和措施,并由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活动开展不久,全校便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创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读书

要想要学生爱读书,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我校老师利用中午的时间和学生同读,加强学习。本学期为各教研组教师购买了自己喜欢的图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交到各教研组,读书体会、感受累计达50余篇。

三、营造阅读氛围

学校利用展板、班级园地等,营造了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积极开展评选举办“校园文化墙知识竞赛”比赛活动,语文教师还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主阵地,开展演讲交流、古诗诵读、课文故事演说等。学生分别谈到了开展活动以来阅读的收获,并向大家推荐怎样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怎样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并介绍了自己在家庭中是怎样带动父母阅读的实际行动。学生间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开展征文比赛,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了征文比赛:如《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等。各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1、开放学校阅览室: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

2、布置美化书香校园

学校加强校园阅读氛围的创设,精心布置美化校园,使校园也具有“书香气”。 从绿地到一石一草,从校园主体墙到走廊楼道,无不传递着大量的阅读信息,传承文化。学校定期开展各类读书竞赛活动,举行各类阅读之星评比。上好每天的晨诵、午读,以保证学生“会读”。办好校刊,每月一期,发表教师和学生的优秀文章,鼓励师生阅读,体现阅读成果。

四、借助各种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学校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班级、学校三个层面设计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形成激励机制,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1、个人活动:全校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

2、班级活动:在班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全班汇报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开展“班级读书小博士”的评选。

以上是我校开展读书活动的工作回顾。学生与书相伴一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做一个爱祖国、有追求,讲文明,有毅力,善于拼搏,不断进取的人。我想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会有内涵、有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抓好读书活动,让其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盛开出更艳丽芬芳的花朵,结出更大更香甜的硕果。

东明镇第一初级中学

毕业设计概论范文第5篇

摘 要: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网络传播概论》是学校网络系网络工程专业电子商务与网络传播方向的基础必修课。课程的理论性强,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分析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学生分组协作为前提,对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互动式案例教学、辩论赛、课程设计任务书等进行详细的设计,探索更适合本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传播;电子商务;互动式案例教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3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网民生活全面“网络化”,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上网比例,移动互联网带动整体互联网发展,支付类应用领涨,推动电商基因渗透更多线下消费场景[1]。电商市场对兼具网络新媒体、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急需的。市场化促进高校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同时要求开设的课程要与时俱进。《网络传播概论》是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电子商务与网络传播方向的基础必修课。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新闻传播类专业一样,理论性强,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更好地体现专业特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传播概论》课程建设现状

电子商务与网络传播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从事与企业商务网站设计相关的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络传播与推广等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看,课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的专业特色不突出

《网络传播概论》课程的内容包括实务和理论两部分。实务部分主要包括网络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网络新闻编辑、网络营销等知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网络的传播形态与形式、传播者、受众、网络传播的效果和社会影响等知识。

随着网购、网上支付等网络应用的广泛使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它和网络传播越来越相互依赖与促进。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课程内容没有突出电子商务中网络传播理念的应用,专业特色不明显。

(二)课程知识点庞杂,教学案例相对老旧

《网络传播概论》的内容庞杂,如复杂的媒介理论、纷繁的传播效果等,整学期的学习停留在介绍层面,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没有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有关网络传播的案例较为老旧,教师应当争取把最新的、典型的热点传播案例拉入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讨论兴趣。如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网络工具的风靡,传统的社交网络前景不容乐观,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这些传播方式对用户的“使用与满足”,效果会更好。

(三)课程师资水平待提高

课程师资需要既懂得网站建设技术,又懂得电子商务与网络传播知识,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参加会议交流等方式,提高自身水平。

二、《网络传播概论》的课程优化设计

(一)教学的内容优化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网络传播概论》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共17周。

在网络传播实务部分,大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有《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基础》等。学生对网络知识和网页制作技术等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程度,这部分课时缩减,重点讲述互联网的应用形式和发展走向,网站设计中的构思等。网络新闻编辑部分讲述新闻的加工整合,网站信息的编辑技巧,阐述新闻专题的应用,以此提高学生的编辑应用能力,这部分课时要增加。网络营销在后续课程《网络营销与推广》会详细讲述,这部分通过案例简要介绍。此外,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要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可以选取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分析讲解如何将传播概念、传播手段运用到其运营的各个环节,以达到预期传播效果。

在网络传播理论部分,依照拉斯韦尔的传播学构架——5W理论开展教学。5W即“Who says what to whom in which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传播者通过哪些媒介渠道,对受众传播了什么内容,从而达到了什么样的传播效果[2]。这是我们认识网络传播的5个要素。课程从这5个要素出发,通过案例展开教学。

(二)考核方式的优化

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考勤(10%)、课堂表现(5%)和综合设计大作业(15%)组成,其中综合设计大作业的成果为课程设计任务书,其侧重对学生网络传播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和传播效果的分析能力培养。期末考试成绩以开卷笔试方式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的过程设计

1.教学进度及任务安排。第1周教学安排有:一是介绍课程,包括课程地位和作用、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等。二是做调查,分析学生的上网习惯、知识结构、兴趣话题等,确定教学案例。将设计调查问卷和教师课余和学生面谈两种方式结合,可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分组布置任务,任务有辩论赛和课程设计任务书。四是介绍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状况。

第2~7周为实务部分教学共14课时。第8周为辩论赛。第9-16周为理论部分教学共16课时。实务部分和理论部分都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方式。17周对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点评,同时对课程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2.关键教学环节设计。(1)互动式案例教学。好的教学案例容易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它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的选取可以从五个方面判断:首先,理论联系实践。案例能够升华到较高的理论层次。如网络文化案例,关注亚文化发展中的黑客、恶搞等现象,深化到提高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的高度。其次,高关注度[3]。案例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三,对比性。如网络新闻案例,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各种传播方式及达到的效果比较等,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传播技能。第四,交叉性。案例在知识点上有一定的交叉性,引导学生较为全面的看待问题。最后,前景性。案例要能反映未来的发展前景。如微博和微信每个大学生都在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两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比较两种传播方式的发展前景、同时将传播方式和电子商务联系起来,探讨未来的发展走向。互动式案例教学分五个步骤:第一步,一次课堂结束时,教师给出下节课案例,方便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要求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熟知程度,在讨论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步,教师介绍本节教学任务和目标,讲解基础知识后,简要介绍案例并提出2~3个问题,这些问题之间要层层递进、逐步升华。第三步,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第四步,每小组对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教师对讨论进行评析和总结。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参与到某些小组中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平等、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讨论思路,提高教学效果。课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和微博等工具,将讨论结果共享,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对案例进行延伸提问,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心理,使学生自主自觉深入挖掘自己感兴趣的知识。(2)辩论赛。辩论赛的辩题要起到“承上启下”连接实践和理论的作用,如微博营销微信营销之比较、社交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亲近还是疏远、网络传播中的道德自律与法律约束哪个更有效等。这些辩题可以将热点的网络应用和传播效果紧密连接起来。辩论双方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素材,为辩论赛做准备。其余小组的任务是当评委,每小组在赛后提问并点评。这就要求评委小组在赛前对辩论题目进行深入理解,以便进行精要点评。最后由老师对辩论双方表现和评委组表现做出总结。此外,由学生自荐主持人,主持整个辩论赛。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对专题知识的理解会更充分。(3)课程任务书。课程任务书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效果的验收,它贯穿教学的始终。课程任务书要求学生在某个项目驱动下,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一个合理的网络传播策划方案,分步实施且能对传播的效果从相关的角度进行评价,能够对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课程任务书首先要确定所做项目,项目要求学生参考网络传播中的热点事件或校园热点事件,通过每组学生的真人秀做一个5~7分钟的短剧。短剧要求选题切入点好、观点新颖及传播正能量。以做好的短剧为项目主题,通过合适的渠道传播,以两个月为期限,对传播的效果进行评价,最终形成一篇文档。在写作任务书的过程当中,有几个环节需要老师适时做出指导。一是项目主题的设定,项目主题是前提,关乎到传播的渠道方式选定、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传播效果。前期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做好项目主题定位。二是能够对受众群的结构、心理、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传播,这是达到预期传播效果的关键。这一环节,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三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帮助指导学生。四是在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价时,要求学生分析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给出一些合理的评价标准,避免盲目性。

以上三个关键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看出,整个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性很强,学生间的联系更是密切,团结协作的关系会延伸到课程结束至更久。

三、结 语

《网络传播概论》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辩论赛教学、课外课程任务书指导等实践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理论—实践—验证—升华理论”这一不断攀升的螺旋中,提高学生的收集、分析、挖掘、创新等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受益良多,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2](美)哈罗德·拉斯韦尔.展江,何道宽译.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3]黄秋尘.网络传播概论课的专题式教学研究[J].今传媒,2011(7).

[责任编辑:思涵]

毕业设计概论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概论;教学方法;创新

农业概论是一门为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入门科学。教学内容包括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地理与区划、农业资源及环境、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农业科学体系与农业科技革命、现代农业建设、农业调查研究方法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起源与发展的脉络和农业系统的发展状况,掌握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日后更好地学习农业经济管理知识打下基础。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我们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加之课程本身的实践性非常强,要更求我们在教学中采取更多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

一、教学方法创新

1.互动式研讨型教学。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而言,只是被动接受,违背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学习效果。农业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这不仅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究方法与技巧,也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互动式、研讨性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过程注重利用多种教学媒介,采取课堂讲授、启发思考、提问回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全面交流和学习。教师通过案例引导、问题提出、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集体学习、分工合作等,推动学生间信息和知识的流动,鼓励学生互动学习;除了基本教材、讲义外,教师通过引入补充资料、视频文件、教学卡片等教学材料和器材,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推动人与物、情景的互动。师生互动促进了教学相长和课程教学的创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动力得到了激发,课堂参与、互动研讨、课外自主学习等方面表现突出。当然,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备课、注意案例素材的积累,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程度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来设计和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与实践中规定的任务和目标。

2.多媒体教学。农业概论设计的内容很多,既有国内农业发展的介绍,也有国外农业发展的介绍。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入电子元素。多媒体教学通过把图片、声音、文字等多媒体信息经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一目了然地表达了传统板书所不能体现的知识,节约了教师书写板书时耗费的时间。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加教学容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而对于在传统教学中很难体现的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地理区划等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既直观,又生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弥补了教学条件的不足。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讲解时一味依靠多媒体,使得课堂气氛不理想,教师失去了主导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结合起来。

3.实践教学。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来源大部分来自教材,课外书和教师的讲解。而对于农业概论的教学来说,其涉及的内容既有农业生产过程,又有农业经营过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利用学校周边的农业研究院、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通过参观、调研,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同层次、结构的农业设施特点;另一方面,也可带领学生深入蔬菜大棚,山间林地,田间地头,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取最新数据,弥补教材老化与区域不同带来的问题。根据贵州省农业生产实际,可在茶园、林地、烟草和中药材种植区设立长期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充分了解我省农业生产的特色和优势,进而学习更为实用的生产技能。此外,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完成对农业概论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3]。

4.其他教学方式。除上课时,使用传统讲课方式和多媒体教学外还应该采取其他的教学方式,因时制宜,因内容而变,教师在深入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多样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问引学、以玩教学、课程讲座等。以问教学指教师备课时,对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后,总结出几个概括性问题。在课堂开始前就以提问的方式来对本节的内容做一个引导,让学生带有目的的去听,这样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在课堂结束前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课堂效率,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又可以对上课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玩教学是在理论性知识较少而实践性知识较多、又不能同时提供实践基地条件的时候,教师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课程讲座则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邀请行业专家、农业推广人员、其他专业教师等举办相关讲座,以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良好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鼓励学生举办讲座,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题,通过查阅资料、拜访专家学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讲座内容,向同学们进行课程讲座,这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对良好学风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对于课程作业的改革。在以往的教学中,课程作业教师多是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书面做答后提交,但是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更是不能保证作业的独立完成。随着教学模式的改进,课程作业也必须创新,教师可根据农业概论课程理论性较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适当地将课程作业改为辩论赛、演讲或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如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农产品安全、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内容可采取以上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领域的最新技术、生产方法、最新成果。而类似于转基因农产品、食品安全、农业信息技术等这些讨论的比较广泛的话题,通过辩论等形式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这比单纯的上几节课收获大得多,而且通过这些方法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在实践基地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将课程中所拍摄的照片、视频,做的笔记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做一个PPT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基地学习时带有目的性,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督促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反思与提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二、提高农业概论教学质量的建议

1.结合本土特色,自编讲义。现有的农业概论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概论》和刘巽浩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概论》等。这些教材都有各自的体系,但无论是哪本教材结合到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授课时,都显得不够贴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专业的需要,参考各种版本的《农业概论》教材,量身裁定教学内容。考虑到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生产活动穿插到课堂中,如茶叶、烟草的种植与加工;山地农业及其机械化等。其次,在讲义中应该特别突出农业生产的三个层次(技术层次、经济层次、生态层次)的效果,使讲义更能够接近生产实践,增强其实用性。

2.善于利用各类教学条件。在教学条件上,农业概论课程可以使用的教学设施较多,如学院现有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农产品物流实验室、园林实验室和经济管理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都配有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数据分析软件,学生可在实验室里学习知识和实用技能,对强化农业概论课程的学习有很好的作用。

3.利用现代传媒,广泛收集各种农业生产经营案例。现代农业发展日新月异,课本上的知识点已过时或不够全面。为了拓宽教学内容,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收集各类相关信息。如央视二套的《生财有道》、七套的《致富经》、九套的农业纪录片、十套的很多农业科教节目,都是以农业种植、养殖、农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科学技术等内容为主,生动直观地为我们讲述现实中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应当注意收集,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丰富专业知识。

4.注重培育服务“三农”的执着精神理念。农业概论课程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而且是专业基础课,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实地调研、参观、讲座、讨论、参与农业生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热爱农业、服务“三农”的理念,激发学生对农业问题研究的兴趣,培育学生服务“三农”的执着精神理念。

参考文献:

[1]官春云.农业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张会新.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03).

[3]张学林,张小全.基于实证调查的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

[4]邢丹英,金明珠.改进《设施农业》教学方法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08,(5).

上一篇:岑参简介范文下一篇:初中教学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