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

2023-09-21

初中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1篇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本学期我虚心地听课并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一、坚持课后反思和教学随笔。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二、及时参与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在李校长的带领下,我先后听取了十七中学的八节观摩课,在每次观摩后都认真地撰写教学反思,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然后每个听课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经验交流,在交流中,我更加拓宽了事业,发现课堂中更多的亮点,这样更有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在应用中的意义:

1、认识和改变自己。

集体反思学习最终就是要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和性格。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有意识到潜意识和下意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认知、理解、学习、行动、习惯的过程。集体反思学习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个过程,让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2、培养良好思维模式。

集体探讨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局限的有效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有其局限性,这是我们的成长、教育、经验、学习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且一旦拥有就会固化从而变得根深蒂固。

3、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4、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反思作为哲人们的工作方法,越来越被我们普通人来使用,特别是管理者。反思是经验学习的工具,经历必须经过反思,才能升华为经验知识。

三、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

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2、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第二、教学过程方面:

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三、教学策略方面:

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

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

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

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四、教学反思写些什么。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初中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2篇

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猜谜语、做游戏、读儿歌和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如教学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计算全年的天数和闰年、平年的判断时,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摆正了师生的关系。

从课的结构和个别环节看,逻辑严密,有条理。但从课的内容上来看,量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40分钟内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和判断方法,会计算全年天数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可将重难点分散开,将一课的量分两课时完成。我曾在三年级两个班做过对比实验,一分为二进行教学,学生负担轻,掌握的效果较好。可见,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的容量,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欠缺考虑。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年月日教学反思

张日凤

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这节课中学生课前为查找、收集年、月、日的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年、月、日的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从而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去发现规律,在方法上、过程上与科学研究很相似,连情感体验也很相似。遇到障碍时的苦思冥想,有了进展时的喜悦,结论概括的逐步完整性,都很像科学家有过的经历。这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与科学研究迈出了可喜一步。

课前的资料调查为学生课中的探索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乐此不疲去发现,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年、月、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年、月、日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从获得年、月、日知识的方法中受到的启发确是无穷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年月日课后反思

我们年组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启发下自主的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成功的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整个教学的过程有预设也有生成,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体来说,我个人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新课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在导入环节,我采用让学生看重要历史时刻的图片,尤其是北京申奥成功和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这两张图片,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说出今天这个高兴的日子,学生自己就用上了年月日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也对下面的学习做了有效的铺垫。

二、尊重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新课导入之前,我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而是让学生说说对年月日的了解。三年级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设计,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学生自然的将已有的认识同新知识联系起来,为下一步的自学打下了基础。

三、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自主探索中得到强化。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有了前面的铺垫,接下来,我直接让学生按老师的提示小组合作观察年历卡中的规律。这样学生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比较和发现,自己总结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手中是不同年份的年历卡,他们很容易对不同月份的天数产生疑问,所以我在学习提示中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的经历,问题很容易产生。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12个月的天数各不相同?二月的天数怎么那么少?不同年份中二月的天数为什么不一样等等。这些问题正好是这节课的重点。由学生是自己提出的,教师没有强加给学生,所以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还不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没有达到井然有序。在后面学习平年闰年的判断过程中,由于过多的考虑教学时间问题,导致我引导的多,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改变观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年月日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特点:

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的年、月、日的知识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地方,但是为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首先让学生来说说自己出生的日子,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的认识,再让学生观察年历,结合已有的知识发现年、月、日的知识。既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借助素材,探索年月日的规律。

在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的规律时,我选择了不同年份的年历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规律。并且在记忆大月小月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发挥,想出一种记忆大小月的方法,然后我再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记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口诀记忆法,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拳头记忆法,形象又直观。让他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借助媒体,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科学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好几次利用网络调出万年历,让学生借助万年历来探究知识。如在探究2月份的特殊性时,调出万年历,让学生借助万年历来了解二月份的特殊性,而不是把某些年份的二月份天数直接展示给学生的,学生很快知道了二月份有28天或29天的。又如在判断1900年是不是闰年时,学生用4去除1900是可以整除的,于是就认为1900年也是闰年,我没多说,就调出万年历,找到1900年的二月份,学生很快发现,二月份只有28天,是平年,于是很自然的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判断整百年是不是闰年的方法。使学生知道所探究的知识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几点思考:

目标的定位问题。闰年和平年的知识,该让学生了解到哪个程度,是否该让学生学会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四位数除以一位数课本虽未出现过,但经我的调查学生是会算的,而把400作为被除数让学生去判断整百年份显然是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范畴的。另外,是否该让学生知道平闰年形成的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在组织学生观察年历卡,去发现关于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时,有没有必要让学生4人小组去探究?计算一年有多少天,让同桌合作有没有必要?在借助二月份的天数统计表探究平闰年的判断方法时,是同桌合作好还是4人小组合作好些?

几点不足:

时间的把握上,学生观察年历表探究发现新知识时,学生的困难超出我的意料之外,原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学生却困难重重,找大小月,找错了、找丢了很多,所以在这里花的时间稍多了,以至最后预设的几个练习都没来得及做。

媒体的运用上,有些单调,在介绍平闰年的产生原因时,若配上有声的语言和有关天体的运动动画就显得更加形象了。

年月日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观察年历,结合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知识。既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尊重独立的思维,体验探究的乐趣

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识。例如:课堂上我让学生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还有我让学生判断整百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时候,通过观察——思考——看书等环节揭开了谜底。

探索的基础是发现。发现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学生们众说纷纭,无拘无束,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首先,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听、说、交往等各项技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必正襟危坐,而是处于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中,这种放松着的思考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欲的状态。] 思路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变了,学生就会变得好学、乐学、会学,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新的生机!

现在课上完了,下午教研员也对我作了点评。说了几点共同好的地方,也说了几点教案中各自的不足。

较好:教材基本理解了、目标定位也较准确、目标也达到了、总体上各个教学环节也不错。

对于我上的这一节不足的地方是:

第一个地方:当学生说自己的日期时,教师应该写出来那么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年月日。而在过渡到新课时,应该用这样的语言:关于年月日,你都已经知道了什么?(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该扶和放结合,而在这里是该放,那么就该放手)。

第二个地方:在引出大小月的时候应该尝试让学生说,也许学生能说出这些知识,那么过渡就很自然了;而不是老师直接很硬邦邦的出示让学生观察表,然后回答答题纸。如果学生没有出现那么可以做适当的引,教师是个引导者。

第三个地方:拳头出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试试看,而不是教师领着他们走。

第四个地方:练习的层次有问题。对于后来的判断题和填空,应该先判断再填空。

以上是教研员对我的设计的评价。在反思他的话,我也对自己的这节课做了一些总结:

首先:我认为自己没有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我没有当好自己是引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其次:我没有处理好一些过渡语言和总结性的语言。而这些都是一节课的重要部分,好的过渡会使你的课不会那么枯燥和无趣。

再次:我没有学会预设问题,没有根据学生现状进行教学调整,这样只会让人觉得这课太按套路走了。

这次公开课不但带给我许多收获,对我而言,整个备课过程就是一次学习过程,作为一名刚刚工作的新教师,学习如何深入教材进行理解分析,如何围绕重难点进行教学环节设计,一次次的修改教案到最后终于确定方案,期间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上好一堂课是多么的不容易,我想,教海无涯,学无止境,不管这次我的课上的怎样,过程是最最重要,这经历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年月日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原教材安排的是通过对2005年年历的观察和学习,得出每个月的天数和2005年全年的天数。这样由于年份比较单一,学生只能知道2005年的2月是28天及全年天数365天,而对于闰年的特殊性,学生一概不知,可能会对学生后继学习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将2005年年历卡换成了从1996年~2007年不同年份,通过对不同年份的观察,让学生体会到2月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29天。

儿童认知的发展中有两种水平,原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儿童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中我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不必再讲,模糊的、有争议的知识有待讨论,未知的内容需要重点研究。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先让学生说说已经了解的“年月日”的知识。呈现本课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接着让学生讨论应该先研究哪个问题,为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看年历片)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年历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一段时间后,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发现的规律。这样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带着解决问题的明确目的,认真观察、思考,群体讨论与交流,终于得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十分重视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并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能及时对合作得好的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比如,学生小组活动时,先讨论应该怎样填才能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哪几个是大月,哪几个是小月,再填写,最后请小组代表发言,说对的小组大家用掌声鼓励。这样的合作是有意义的合作。再如:在计算“一年有多少天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算法,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得到“资源互补”,从而使各自“零散”的想法相互“凑合”、相互“碰撞”,使之趋于完整、合理、可行„„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整理出更多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学生都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创造思维能力的锻炼。

戴老师在关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年历卡,在学生观察发现,找出大月、小月和2月特殊月份,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另外,认识平、闰年后,在寻找平年、闰年出现的规律这一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知道了每隔3 年就会出现1个闰年,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戴老师能抓住教材特点,层层深入,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重点突出。通过交流、练习、游戏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表达。平年、闰年的判断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应该先让学生来计算验证一下判断的方法,可能效果会更好。其实判断的方法除了除以4或400外,还可以借助许多方法。(1)通常每四年中有三个平年。如:知道2000年是闰年,可以快速地推算与之相近的年份,即200

1、200

2、2003年都是平年,或199

9、199

初中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3篇

1初中历史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规则

初中生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在思维模式上开始出现发散性思维,而想象力方面也变得更加丰富。 所以,在实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时候,在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挑选方面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推动学生的成长。 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历史学科的特征,在此前提下制定目标明确的教学规划,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运用教学办法和形式,推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教师还要全面考察初中历史知识的开放性,把上面的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指导教师进行历史教学设计,完善初中历史教学各环节的工作。

2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方案

2.1 指引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引,激发学生对历史相关知识的兴趣,逐渐形成自主思索的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 比如,悬念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的内容充满探究的兴趣;而故事性教学法则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对接下来要学的内容充满兴趣。 如此一来,借助这些教学办法就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充满期待,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 需要指出的是,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建议和看法。

比如,初中历史在讲解初一“社会变革和国家产生”的内容时,教师应该使用自主式教学办法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何谓孝?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富含很多哲理的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感人肺腑的孝顺故事;之后教师利用历史典故“不到黄泉不复相见”的故事,向学生讲述郑庄公挖掘黄泉见母亲的故事,让学生对历史内容加深印象的同时,也受到孝义的教育。[2]这是一种一举两得的策略。

2.2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取得情感体验是关系着初中历史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抗日战争历史的时候,可以提前给学生留下课后作业,让他们搜集和整理和上课有关的资料和图片等。 到上课的时候,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分享这些资料,让学生明白抗日战争的真相,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此外,让学生往深处进行研究,找出抗日战争爆发的根源所在, 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解释此战争的根由这样既能够把历史解释清楚,也能让学生养成从不同层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 从这里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2.3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 能不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能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 所以,教师在讲述我国当前的发展与繁荣的时候,假如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把过往历史的一些发展的图片和资料整理起来,制作为幻灯片给学生播放出来,这样就能很好地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宋、元、明、清时期,我国都经历过繁荣和落魄,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考虑中国从繁荣到衰败的原因, 并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整理学过的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观点。

3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尽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探究性学习的办法可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限制了初中了历史教学效果的改善。 详细地分析,其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3.1 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占据着主体位置,假如在教师方式和教学理念上不能常常更新, 那么就会限制这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照常开展,更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构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就难以完成。

3.2 难以平衡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之间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是对以往接受性学习的调整。 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接受性学习方式还占据很大的比例。

3.3 校外资源使用不当

在目前使用的探究性学习中, 部分教师并没有恰当使用校外资源,让课内外的资源达到很好的融合,这直接导致我国初中历史当前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要彻底变革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 从网络上多找一些和教学主题有关的知识和材料;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等校外资源,丰富学生的个人知识。

4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 是培养学生民族情感的重点。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是每个学生必修的科目,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对初中历史教师办法和形式加以变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过上文的讨论,我们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影响, 提出广大历史教师要对这一教学模式加以关注,并在使用过程中,按照上文提及的规则,不断调整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推动初中生历史素养的提高。

摘要:历史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史实资料,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教学对初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必须重视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本文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遵守的规则作了简要的分析,对实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以及结果进行了反思,期望可以以此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4篇

本期学生成绩:

本次期末考试260人参考,其中及格人数206人,占79.2%;优秀人数154人,占59.23%;特优人数45人,占17.23%;不及格人数为56人,平均分77.04。

从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初二年级成绩贫富差距较大,除了优生就是差生,及格至优秀之间25分的分数内竟然只有50人。本人有幸监考了初二年级的期末考试,在最后两个考场上的学生基本上不怎么答题,甚至第五考场很多人在英语考试时,英语听力还没放就已经全部填好答案了,然后趴桌子上睡觉,推及到其他科目去,这样的学习态度肯定不可能考出一个高分。

一学期下来总有些收获或启示,教学总结贵在总结经验与启示,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奠定基础。

1、成绩或经验

针对期中考试惨遭滑铁卢,本人在下半期调整了教学思路。我们有句话叫做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尤其是面对历史这种对识记要求较高的科目。因而在每节课新课之前我都会抽5到10分钟带着学生一起回顾下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以回顾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增强学生的记忆性。

同时我还调整了教学进度,加强了对学生的答题技能的指导。从期中考试后到期末考试的半个学期里面,初二各班一共做了四套试卷,并且每套试卷我都进行了逐一的讲解,因而到了期末考试,年级均分确实比期中提高了12分,并且学生在复习时也比期中复习更加从容淡定,更加有把握。

2、应该改进的地方

经常阅读学习新课标和教学专业知识,体会其中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转变教学观念。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营造师生平等、互助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氛围。认真创设历史情境,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4)历史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历史书籍。

3、关心、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本期通过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加强师生沟通,开展赏识教育。及时反馈信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积极引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不断进步。

4、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如投影机、幻灯片展示台等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兴趣。

5、积极开展活动课教学,通过活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开展了学唱和欣赏历史歌曲,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小论文写作、改革开放后家乡的新变化调查活动、寻访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观看历史题材影片等历史外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5篇

笔者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 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笔者深深体会到历史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着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笔者所教教班级学生的特点,笔者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 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 ,却似是而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从教学内容来看, 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 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 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 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笔者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 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4通过阅读教育专着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着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着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6篇

初中化学基础性的知识比较多,需要学生记忆和掌握的特别多,学生记忆会感到乏味无趣,甚至失去化学学习的兴趣,下面是一些知识点的记忆方法和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提炼要点”法记忆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特别是一些概念,内容很长,而考试只是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是概念的内容。例如这些概念: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不用死记硬背这些内容,为了同学们会应用,我也用了同人们用的常规方法,提要点: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站位置;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伙伴。抓住特征要点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了。再如:化学实验步骤是很复杂的,特别是刚学化学的同学,易丢步骤,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就有7步,为了便于记忆,我也用了提炼要点的法记忆:如用查、庄、定、点、收、离、熄,就记住了所有的内容和顺序,难点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还有催化剂的概念: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这一催化剂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要点的字来记忆。还有初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中的四要素:用要点“温度”“百克剂”“饱和”“单位克”就可以应用了。用七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一先一后看现象”来记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这种方法化繁为简,使学生抓要点,有纲可循,学生易接受,教师教起来难度也小了很多,好的方法受益终生。

上一篇:绿色消费观范文下一篇:护理辞职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