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论文范文

2024-07-29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检测结果;因素

1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意义

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为保证符合要求,提升材料的精准度为其根本性措施,要求把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材料对品质来检测,掌握其相关性能,如此就会在较大程度上促使建筑工程在施工中高质结束施工。对建筑工程应用的材料检验之时,应该同该方面的规范来检验,根据其标准,实现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精准性。从这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中,要求对相关建筑所影响到的材料认真检测,会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逐渐提升,也会在较大的程度上促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所保证。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建筑材料实验检验效果和预期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根源在于制度可行性不符合具体工程情况,检测制度制定中往往应用着通用的标准,在工程实际中对检测指标划分不够精细,除了材料检测发展到无序状态中,也给了材料造价行为提供了可能性。

2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2.1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在检查建筑材料过程中,检测人员是直接参与检验工作的作业人员,基于此,检测人员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材料检测结果。就我国目前建筑工程具体情况而言,材料检测人员专业素养普遍较低,在进行检测作业过程中,不能做到高度重视现场温度和湿度。与此同时,在应用相关材料檢测设备时专业技能普遍不足,没有办法最大程度发挥材料质量。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发检测机构不能对检测人员加强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参与作业的专业性。

2.2温度湿度

如果建筑材料被存放在室外环境当中,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周围环境温度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材料的质量与性能产生相应影响,最终影响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以水泥胶砂为例,在对该建筑材料进行强度检测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要求材料成型时的温度需要至少达到18℃,但不允许超过22℃,如果检测时环境温度达到25℃甚至更高,则将会使得水泥胶砂的强度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影响材料的整体强度性能。因此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检测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有效控制。

2.3检测设备

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各种各样先进的精密检测仪器设备,一旦检测仪器设备本身存在质量缺陷或是精确度不足的情况,势必会影响最终的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另外,虽然检测仪器本身拥有较高的质量水平,但是在长时间的运行中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运维管理,或者检测人员在使用检测仪器设备之前并没有对其进行校准和检定,则同样也会对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精准度产生相应的不良影响。

3提升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精准性的建议

3.1对检测标准进行统一

在建筑材料试验检测中标准不一,选择同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规范来进行衡量。在建筑材料试验检测中应该对逐一完成样品的抽取、估算、存储等工作。以样品数据作为基础,选择了最科学的检测方法,统一检测标准。如此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检测结果精度,也可以未来建筑材料管理和应用奠定基础。从目前的发展实际来分析,应该制定同施工工程具体情况的检测标准,保证检测的质量,提升检测员工的专业素质,实现检测项目的分析,使得其可以较好稳步推进检测项目的质量。

3.2严格控制环境温度

由于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精准性直接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效控制环境温度也是确保检测材料检测结果真实有效的举措之一。如果需要对室外存放的建筑材料进行取样检测,则需要首先对材料存放的温湿度环境进行相应调整,使其可以满足规定采样标准,从而避免对最终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干扰影响。譬如检测水泥胶砂材料强度时,根据规定要求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8℃到22℃范围内,保障湿度至少为50%。而在检测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时,则需要保障环境温度不超过25℃,否则容易影响材料真实的防水效果。对于混凝土材料,检测人员应当切实遵循相关标准要求,在将环境温度严格控制在15℃到25℃之后,将混凝土材料至少存放48h之后再进行养护。

3.3完善施工现场设备维护

在建筑材料检测时,由于检测设备的长期搁置或者是在日常应用中缺乏维护,会在一定程度的降低设备灵敏度和精确度。部分工作人员在应用完相关设备之后,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维护和调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检测结果,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进而使其试验结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在进行材料检测水平提升时,必须对其材料设备更换加强重视。在对建筑材料检测设备加强重视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通过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对其材料检测设备进行不断更新,同时还需要定期检修相应设备。

3.4提升检测人员专业素养

一方面,检测人员自身需要树立起较高的自我提升意识,通过利用互联网或是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主动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和检测理念,将其灵活运用在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当中。另一方面,检测单位也需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绩效考核,将检测人员的核心素养纳入到考核指标当中,重点对检测人员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能否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等进行科学考量,从而在不断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基础上,为保障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精准有效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在目前建筑材料市场的发展变化下,为了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有着一些不合格材料的存在,将这些材料使用到建筑工程中,那么就会出现较差的社会效益,并且也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做好每一个工程细节,也可以促进余下的工序可以得到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J].袁晓东.江西建材.2018(04).

[2]浅谈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J].柯翔.建材与装饰.2018(33).

[3]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研究[J].赵宇晗.建材与装饰.2018(18).

(作者单位:天津建质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既是控制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又能为建设工程项目验收提供合法、科学、公正、真实、准确数检测报告,以使工程验收量化。因此,提高检测水平,加强质量监测管理,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就此进行论述,希望与业内同行共同进步。

【关键词】检测;建筑;质量

引 言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应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前和转变中的探索中,作为整个行业来讲面对的不仅仅是行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更应清醒的认识到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在入世后的转变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更大,但是检测行业应该积极应对,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我国的检测行业才能适应将来的国际竞争,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1、质量检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我国建筑市场在整体上逐渐完善的这个事实,质量检测工作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具体来说,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专业人员相对缺乏,同时,该行业对检测人员的要求也较高,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有的检测人员在某一方面能够达到要求,但是在面对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能妥善的开展检测工作。人员的因素,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顺利进行,阻碍了其向着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1.2质量检测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不够明确

质量检测中心是具有政府职能的仲裁机构,从整体上对工程质量进行技术管理,其地位和作用与企业内部的质检部门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在利益的驱使下,质量检测中心更多的是对具体的待检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而不是进行全方面的检测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企业内部质监部门的工作,使得自己更像是某个企业之中的一个部门,受企业的管理,从而使得自己主动丧失了政府部门的职责,检测工作受制于相关的企业,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对建设工程质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的长期延续,还会使企业对质量检测中心产生强烈的依赖,忽视了企业内部质检部门检测技术的提升,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此外,这在无形中给检测中心增加了工作量,多数情况下由企业选样去送检,而不是主动去抽查取样,这也为企业的舞弊提供了机会,导致一些质量不合格建筑工程的出现,无形之中为一些非法工程提供了便利。同时质量检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是上级机构对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的根据,但其地位和作用的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质量评定的结果。

1.3检测中心的工作商业性较强

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检测中心依靠其与质量监督部门的关系,可能只对某些提供高价格检测费用的建筑工程进行检测,或受到利益的驱使,在某些没有检测条件和技术的情况下,强行进行检测,使检测的质量受到了影响。更有甚者,直接不通过检测便开具假的合格报告和证明,和某些企业一起徇私舞弊,共同欺骗质量监督部门。此外,不能对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的认识,为了经济利益,搞独自经营,不仅影响了检测工作的质量,还引起了社会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部门的不满。

1.4质量检测工作没能和质量监督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质量检测部门作为质量监督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对建设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但是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质量检测工作没能和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检测结果很难及时传送给监督部门,导致其实际作用受到影响。检测中心往往把精力投入到了某个项目中去,进行单独的检测,其工作范围不能覆盖到所有的建设工程中,使得检测不够完善和全面,这样不能为监督部门提供客观、科学、有力的数据,影响了监督部门的质量评级工作,使得建设工程的质量等级失去了公正性和可靠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质量监督部门的印象。

1.5对于检测不过关的材料处理不当

例如在对钢筋进行检测后,发现其不合格,有关的监管部门只是做到将这些不合格钢筋清理到施工现场之外。但是对钢筋的去处基本不采取监督和看管,这使得这些有问题的钢筋又重新流入到生产建设中去,对建设工程的质量仍然存在威胁。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

2.1运行检测质量体系

以建立一流实验室为目标,以《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为依据,对构成质量体系的各个要素进行认真严格的有效控制,抓好组织机构职能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扩大检测项目数据自动采集比率,建立试验室网络监控系统,规范检测工作流程,减少检测工作的主观因素影响,不断完善并有效运行检测质量体系,确保检测工作质量,推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水平不断提高。

2.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信息化管理

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要加强对质量检测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综合管理,有助于质量检测工作的客观公正性的提高。

2.3树立服务观念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以往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所以必须改变观念,要将检测工作定位就是服务,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要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不能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2.4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协会的建设

协会的建立,能够更好的维护本行业利益,规范协会成员的行为。利用协会的力量,形成行业中某种执行标准,监督会员的日常行为,有利于质量检测行业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有效的避免一些不规范的质量检测行为。此外,协会的建立,还能够把相关专业人员集中起来,更好的促进技术的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

2.5提高有关质量检测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提供专业的质量检测服务。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有关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要特别重视对检测人员素质的提高,从人员的选拔到现有人员的培训两方面入手,真正建立一直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质量检测人员,对于不能达到要求的人员进行淘汰。

2.6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一旦检测行业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检测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结束语

质量检测中心不同于企业内部的质检部门,要做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 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因此,促进工程检测规范化对于完善我国建筑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建筑质量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敏吾.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其发展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7).

[2]王秀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概况及发展对策[J].山西建筑,2011,(06 ).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材料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保证其质量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建筑材料的选用、运输、储存以及加工诸方面,最重要的是使所用建筑材料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并合理、经济地满足建筑工程上的各种要求。因此,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的前提。

一、掌握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掌握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了解建筑材料基本知识

建筑材料质量标准是衡量建筑材料质量的尺度,也是作为验收、检验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不同的建筑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对于常用的工程建筑材料,准确、熟练掌握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便于准确可靠地控制建筑材料和工程的质量。以水泥为例,水泥的质量标准有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强度、体积安定性等。水泥颗粒越细,水化作用越充分,强度就越高;初凝时间太短,不能满足施工有足够的操作时间,初凝时间太长,又会影响施工进度;安定性不良会引起水泥石开裂,造成质量事故;强度达不到标号要求,直接危害结构的安全。因此,对水泥的质量控制,就是检验水泥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二)建筑材料进场后应妥善保管,避免质量发生变化

加强建筑材料运输、仓库、保管工作,加强建筑材料管理和发放工作,健全现场建筑材料管理制度,避免建筑材料损失、变质,确保建筑材料质量,节约建筑材料。例如,水泥在运输和保管期间,不得受潮和混入杂质,不同品种和标号的水泥应分别存运,不得混杂。袋装水泥堆放高度一般不应超过10袋。存放期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超过6个月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才能使用。又如,混凝土的养护,依其控制温湿的措施常用的有蒸汽养护与自然养护两种方法。自然养护在现浇混凝土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覆盖物要采用吸水和保水能力较好的建筑材料如草帘、麻袋。为保证混凝土养护期间内的湿润状态,应每天不断的浇水,只有强度达设计要求强度70%以上,方可停止养护。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失水严重,在浇筑后2—3天内应加强养护。

(三)优选供货厂家,合理地组织建筑材料供应,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掌握建筑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好的供货厂家,以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建筑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合理地、科学地组织建筑材料的采购、加工、储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体系,加快建筑材料的周转,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使供应效应得到提高,确保正常施工。

二、严把材料采购关,加强建筑材料进场质量验收

(一)对建筑材料外观、尺寸、性状、数量等进行检查

对材料外观等进行检查。例如,对袋装水泥每袋实际重量的检查,避免短少现象;对砖外观及尺寸的检查,包括尺寸偏差、裂纹长度、颜色等指标。

(二)检查进场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

实物的外观检查虽然重要,但材料的内在质量更加重要。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果仅凭外观是难以查清的,生产厂家应该对所生产的建筑材料的产品质量负责。进场建筑材料必须有生产厂出具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例如,施工现场时常遇到进场材料没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或证明文件填写不清,未注明材料的性能指標、生产日期、采用标准、代表批量等主要参数,这些情况均应视为不符合要求。建筑材料进场时,质量不仅应该达到规范规定的合格标准,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即还应对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三、控制建筑材料的见证取样和检验

近年来,随着工程质量管理的深化,对工程建筑材料试验的公正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制度规定对混凝土试块、钢筋、外加剂等建筑工程材料必须实行有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具体做法是:对部分重要建筑材料试样的取样、送检过程,由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到场见证,确认取样符合有关规定后,予以签认,同时将试样封存,直至送达试验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见证取样制度,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效地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当然,各地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试验环节加以控制管理。例如,北京市规定,见证取样送检的比例,应该占试验总数的30%以上,承担见证取样送检的试验室,必须是有相应资格的第三方。

(一)建筑材料的取样方法

质量检验的取样必须有代表性,即所采取样品的质量要能代表该批材料的质量,在采取试样时,必须按规定的部位、数量及采样的操作要求进行。例如,防水卷材(油毡、油纸)取样单位以500卷为一批,不足者也按一批;取样数量为2%但不少于2卷检查外观;取样方法为从外观检查合格的1卷卷材,距端头1.0米以外处截取1.5米长一段作材性试验。

(二)建筑材料的检(试)验项目

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目地,是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将所取得的建筑材料数据与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相比较,借以判断建筑材料质量的可靠性,能否使用于工程,并同时掌握建筑材料信息。对不同的建筑材料,有不同的检验项目和不同的检验标准,而检验标准则是用于判断建筑材料是否合格的依据。例如,对直径小于25mm的冷拉Ⅱ级钢筋,在一般检验项目中有拉力和冷弯试验。抗拉试验标准:屈服点为450N/mm2,抗拉强度为510N/mm2,伸长率为10%;冷弯试验标准:当弯曲角为900时,弯曲直径d为3a(a为钢筋直径),无断裂、起层。如果试验结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则说明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不能用于工程施工。

试验项目一般分为“一般试验项目”和“其他试验项目”。前者指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常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后者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必要时应当进行的试验项目。例如,对水泥而言,一般应进行标准稠度、凝结时间、抗压和抗折强度试验,但是如果进场水泥是小窑水泥,则应增做安定性试验。

四、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了解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根据建筑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慎重地来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例如,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因水化热大,适宜于冬季施工,而不适宜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矿渣水泥适用于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和耐热混凝土,但具有泌水性大的特点,易降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抗渗性,施工时必须加以注意。

五、掌握新材料的使用原则

新材料通常指新研制成功或新生产出来的未曾在工程上使用过的材料。建筑工程使用新材料时,因为缺乏相对成熟的使用经验,且对新材料的的某些性能还不太熟悉,因此必须贯彻“严格”、“稳妥”的原则,同时,应经过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认可并办理书面认可手续。

(一)新材料必须是合格的正式产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任何的新材料,生产研制单位除了应有开发研制的各种技术资料外,还必须具有产品标准,同时材料的质量,应当达到合格等级。没有质量标准的材料或是不能证明质量达到合格的新材料,坚决不允许在建筑工程上使用。

(二)新材料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

新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通过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试验确定。为了确保新材料的的可靠性与耐久性,在新材料用于工程前,还要通过一定级别的技术论证与鉴定。如果涉及到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及环境保护、防火性能以及影响重要建筑功能的材料,应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

总之,建筑工程产品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会受到人、机械、建筑材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不可避免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波动,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就应对包括建筑建筑材料在内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验,形成一个监督检验、施工自检、社会监理三方面结合的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等级。

参考文献:

[1]高琼英,建筑材料[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3

[2]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师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

[3]王春阳,建筑材料(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不断地被应用到房屋建筑施工,极大地提高了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房屋建筑工程规模持续扩大,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一定要加大检测和监管力度,因此就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检测和监管的技术有很大的要求,与此同时,工程质量问题备受关注,质量检测技术逐步完善,在保障房屋结构安全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为监管提供了便利的方法,更进一步保障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监管策略

1.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标准体系

通常,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体系从整体上主要分为两大种类,分别为总体系和分体系。对于总体系来说,探究的方案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检测标准,这个标准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适用于不同的施工项目,还能够为具体的检测体系提供基础指导。其次是房建工程技术检测标准,能够保障各种检测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建筑工程,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技术检测体系是房建检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是房建工程方法检测体系,通过具体的检测工具和方法来对于施工进行有效的检测。

2.房建质量检测技术要点

2.1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

结合房建检测体系未来发展实际分析,混凝土结构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对其检测包含两类,局部破损检测和非破损检测。非破损检测技术具有独自优势,体现在能够大范围进行连续性的检测,且不会对结构造成影响,既能够对内部构件的完整性进行检测,还能够检测出其参数。所以,此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此技术包括回弹法与超声法。超声法指的是检测过程中,不对其使用性能造成损坏,可以直接进行检测,并决定其强度与缺,检验过程方便且效果好。而回弹法虽然方便检测,但是,却具有较大的离散性。一般来说,特殊情况下,也会使用超声与回弹综合法,降低各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弥补各自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升精确度。

2.2砌筑结构和钢结构的检测技术

目前,砌筑结构检测技术取得较好发展,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强度检测包含现场检测与间接检测两类,间接检测是对砂浆与砖材料强度进行的检测,并把检测结果与当前标准规范进行对比,以确定强度等级。在检测过程中,钢结构占比较小,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检测人员对钢结构检测时,要从力学与材料角度进行分析,对缝隙间的结构是否稳定以及衔接程度进行检测,并选出质量达标的钢结构材料,确保所有参数能够应用到施工中,以提升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某机构在对工程钢结构检测时,应用渗透检测法,这种方法简便、费用低,一次便能够发现每一个方向的问题,且不会受到形状与体积的影响,在没水没电以及高空状态下,都能够检测。

3.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与监管所存在的问题

3.1房屋建筑工程现状

建筑工程检测机构一直依照传统的模式进行发展墨守成规,因此建筑工程检测机构一直没有较大的提高,在西方的先进国家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发展良好,有许多我国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缺少在国际上与其他先进国家的交流,所以导致我國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止步不前。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检测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现状,然而我国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主要依赖着国家政府,大的检测机构每年手上既有稳定的政府项目,又对市场上的其他的一些检测项目存在一定的垄断地位,小的检测机构为了能够竞争就恶意压低检测费用,这样既扰乱的市场公平竞争又影响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其中部分检测机构因为种种原因,例如配合委托方出具虚假报告、违规操作等导致检测机构无法良性发展,最终无法适应市场以失败告终。

3.2内部管理、工作员工有待提升

部分建筑工程检测机构没有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从而导致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内部管理混乱,这样只会影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的工作有效性和准确性,阻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的发展。在日常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专业,前期准备不够充足,现场检测敷衍了事,对重要问题避重就轻等,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检测机构内部的管理力度不够,既无法保障施工质量,又影响检测单位的行业信誉。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是需要绝对的专业性及严谨性,现在的检测人员技术能力不足,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检测人员学历过低从业时间较短,缺乏牢固的理论知识和足够的实践经验,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影响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不仅仅是对建设单位的监管,也要对房屋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和检测仪器进行监管。

3.3缺乏有效的监管

检测人员在抽检材料时,如果未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就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没有结合材料要求,正确抽取样品数量,缺乏有效监管。不准确的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另外,有的会将需检测材料加工以后再进行检测,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

4.提高房屋建筑质量检测和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4.1实施动态化监管机制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由于项目质量监管模式较为僵化,缺乏突发问题应变能力,部分企业为应付远程质量监管,选择刻意伪造工程质量检测合格报告,以此控制工程造价成本,实现偷工减料目标。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转变工作理念,实施动态化监管机制,不定期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过程、检测人员到位情况、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进行抽样检查。同时,持续对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如果出现不规范行为,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惩处。在必要情况下,重新开展房屋建筑质量检测工作,对照分析多次质量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明显偏差,以此巩固工程质量检测成果,杜绝检测结果造假现象出现。

4.2提高房屋建筑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房屋建筑监管人员的素质是保障房屋建筑质量监管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地做好房屋建筑质量监管工作,各个单位需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监管队伍。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于房屋建筑监管人员的培养力度,使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通过传帮带机制更好地帮助新员工成长,更好地掌握监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经验。另外还需要帮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尤其是掌握信息化处理技术,更好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房屋建筑质量监管当中,进而提高房屋建筑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4.3增强对检测市场的监督

想要提升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和监管水平,就要从市场入手,提升监管水平。第一,提升政府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提升现场监管水平,结合工程实际规模的大小,制定监督小组,并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然后制定相关制度。一旦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就要责令其整改。第二,房建企业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协调企业内部和工程实际,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管办法,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就要及时找到原因,并制定可行的策略,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工。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质量检测和监督工作,能够更好地对房建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在监管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加强施工过程监理工作,以更好地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相关问题,促使施工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与此同时,正视传统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落实质量监管优化策略,优化改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J].刘耀平.工程技术研究.2020(09)

[2]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思考[J].徐波.中外建筑.2018(10)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日渐提升,在这种快节奏的发展进程下,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实质效果逐渐弱化,企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施工效率上,无法保障建筑的整体质量。深入挖掘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科学完善的解决对策并将其落实,对优化建筑主体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質量检测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建筑行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地增强,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标准和结构质量要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促使检测要求不断提升。文章对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式以及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概述

质量检查首先检查砂浆、支撑板,最后按照我国施工质量检查中的规定检查壳体和钢筋保护层。检查建筑场地的建筑结构时,应识别主梁的混凝土结构,并详细计算钢筋间距和钢筋直径,以确保施工安全。如果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厚度在检测过程中不符合要求,则应及时加强主体以避免系统项目中出现问题。例如,梁板的钢筋保护层不符合要求,并且技术主体存在暴露的钢筋、墙分隔缝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建筑项目主体结构的承重力,并显着降低建筑的抗御能力和稳定性。因此,在对建筑场地进行质量检查时,应完善检查项目,不断改进质量检查,以便对建筑综合体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问题

2.1相应的制度不够完善

健全的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最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效果,同时,这样也可以高效地保证最终的质量水平。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要结合相应的工作需求来开展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切实地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对大量的实际进行研究发现,很多建筑单位有关质量检测的制度不够完善,这样导致了有关人员不能及时地发现检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忽视了这些因素对于最终效果的影响,再加上相应的监督部门没有做好相应的职责,每一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很容易使得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同时也会给质量问题带来一定的隐患。

2.2没有准确把握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要点

当前,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中,相关部门没有充分认识质量检测工作的要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施工人员没有充分认识检测工作要点,搞不清楚哪些检测工作是重点哪些是次要的,延误了一些重要检测工作,却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无关检测的工作。此种情况下无法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项目整体施工进度与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2.3缺乏质量控制意识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但就当前的情况看来,部分地区的建筑工程仍然缺乏质量控制意识,使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当前建筑工程参与的企业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为工程后期的主体质量检测埋下了安全隐患。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仍然存在漏洞,导致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普遍较低,无法及时发现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从而导致了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明显提高。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

3.1完善工作管理制度

想要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激烈市场竞争形势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完善质量检测工作管理制度能发挥决定性作用,相关企业应将这项工作快速落实,为开展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对于工作制度、检测标准等的设计和制定,应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工作方式、检测技术等,及时更新有关制度上的内容,确保其能为实践工作提供便利,切实符合我国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推动质量检测工作顺利、规范的开展。此外,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根据建筑行业当下的发展特征、检测工作情况以及技术建设水平,对相关要求予以相应的调整、补充和优化,为实践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3.2明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重点

建筑项目施工中,进行质量检测工作前,要根据项目主体结构设计方案、法律规范与技术标准等为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制定有效的方案,向施工企业做好充分交底,以此明确质量检测工作要点、工作顺序与人员工作范围职责。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要严格把控质量检测方向,明确工作要点。日常工作中将梁板钢筋保护层以及梁柱混凝土强度等检测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还要做好钢筋间距、砂浆以及板厚等方面质量检测工作。若项目主体结构某一部位质量出现问题,要及时与施工企业沟通交流,并监督其及时整改。因项目功能与使用呈现个性与多元化需求,当前建筑项目主体有复杂的结构,从而使得质量检测工作更加复杂,因而检测单位要合理规划、科学分配且明确主次,有序进行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总体来讲,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应采用科学方案指导检测工作,基于检测方案明确工作侧重点,从根本上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全面保障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质量。

3.3采用先进设备和有效的检测方法

首先,需要建立标准的检测实验室,企业应加大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检测工作覆盖的面积,尽量扩大使用多种型号、多功能的新型检测设备,确保检测工作能够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以此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需要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在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会有一定的消耗,所以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进行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时需要配备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最后,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智能化分析装置,以此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度,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抽样检测的方式对主体结构的构件进行抽查,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确定好抽样的数量,确保在同类构件中其质量相差较大,选择的样本需要具有代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随机抽检工作的需求。

3.4做好质量检测的管理工作

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一些项目以及原材料的精度和尺寸都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在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比较精密的仪器对一些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检测,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最终检测的结果。此外,在实际的质量检测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大对检测的监督力度。可以成立相应的监督小组,对监督的每一项工作进行相应的监察,从而也可以高效地保障最终的检测结果。监督小组的成立不仅仅可以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还可以顺利地保证施工项目在施工周期内完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开展相应的质量检测时,对样本的选择通常是随机的,样本的选择也会对最终的结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样本时,需要有关人员经过慎重思考之后再做选择,同时还需要对样本进行多次的检测,这样可以很好地保证最终的结果。

结语:

综上所述,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应明确检测重点、检测方向,并以科学化的检测路径开展实践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斌.如何更好的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J].四川水泥,2019(12):298-299.

[2]赵争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218.

[3]郑晓红.建筑主体结构检测常用方法的探析[J].四川水泥,2019(11):163.

[4]刘艳.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探究[J].智能城市,2019,5(21):20-21.

[5]陈杏.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0):21.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功能越来越多,整个施工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在技术的推动下,将计算机智能技术、BIM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中,能够对工程现场进行整体感知并及时作出评估,从而优化现场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智慧建造环境下的重大工程现场管理措施。

关键词:智慧建造环境;重大工程;现场管理措施

引言

所谓智慧建造指的是将智能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中,从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以及工程设计中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提升项目的可视化操作水平,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优化。应用智慧建造的理念,有利于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将绿色生态理念贯彻落实到日常管理中,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重大工程现场管理的智慧建造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增加,整个施工的流程和工期都有了一定的变化,这种规模的项目借助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强改进。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投资规模比较大、施工比较复杂的工程,尤其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大型公共项目,称之为重大工程。具体包括重大工程工程、地铁的建造以及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区域的水利工程修建。

相对于传统的工程项目,重大项目不管是结构主体还是周边环境以及总体的施工方案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因此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一旦出现失误,造造成的后续不良影响将会更加严重,甚至会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造成威胁。由于重大工程的系统性非常强,因此在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需要在项目建设的决策、治理以及组织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控制,并结合当前的市场信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推进我国重大工程系项目事业的健康发展。

2、智慧制造环境下的重大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策略

2.1加强智慧建造下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第一,“互联网+”下的施工质量管理平台建设。对于重大工程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而言,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使用移动端的数据收集工具,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期整改,同时还应该在这种基础上按照施工工作方案的责任分工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从而保证现场施工质量的效率。借助“互联网+”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可以更加直观地获取信息,这对于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共欧中,“互联网+”下的现场管理系统,能够突破距离上的限制,不仅可以快速反应,还能降低现场管理的成本。

第二,充分发挥BIM+VR体验系统的功能,更好地控制人力成本,提升现场的管理效率。对于BIM技术而言,从二维到多维,可以完成信息的收集过度和处理,并借助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功能,构建新的模型体系,对现场的情况进行管理。重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需要使用微软工程软件,通过输入相应的程序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参数,可以利用软件的便利性,快速生产施工建设进度的横道图以及网络进度表,通过与施工方案的情况对比,可以了解当前的施工情况是否顺利,并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对当前的施工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有效控制施工的进度。

而BIM虚拟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整个施工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快速确定施工的关键路线,通过合理分工,统筹资源情况,合理控制施工环节,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BIM虚拟技术的应用,还能将实时监控收集到的数据与施工方案的预设情况进行对比,从而及时发现当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整个施工进度和施工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管控。另一方面,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中,信息的传递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是沟通协调的重要基础。当前引入BIM虚拟技术,可以借助视频、图像等多种方式,真实地反映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并利用软件的优势,对相关的复杂的施工过程进行演示分解,从而提升施工流程的直观性,这种管理系统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智慧建造环境下的重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第一,充分利用人员智能化系统,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在重大工程项目管理中,工作人员作为管理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充分考虑其灵活性和能动性的特征,从而采用人性化的有效措施对整个施工情况进行约束。通常情况下,重大工程项目由于涉及到的施工内容较多,因此施工量非常大,在日常管理中采用傳统的手工记录信息方式难以实现高效的管理。因此在智慧建造环境下,可以对进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库,从而掌握员工的基本信息和施工或活动,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能够快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更新,从而提升人员管理的可控性。

第二,在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配合监控做好管理工作。在重大工程项目的施工中,需要充分利用脚手架以及各种起重设备完成施工操作,这种高危作业,需要严格保证现场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坍塌导致安全事故。在智慧建筑环境下,可以利用智能化收集设备,全面记录人工操作以及设备的运行数据,并科学设定预警范围,这对于进一步提升现场的管理效率,快速捕捉异常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VR安全培训和教育系统的应用。在重大工程项目中,现场施工情况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对施工的环节和施工的具体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对于一线工作人员而言,需要严格要求其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操作,以免由于失误造成事故。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还应该建设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系统。比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重大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优化模拟,管理人员通过VR眼镜,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施工流程,通过虚拟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提升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在虚拟环境感受各种不安全的要素,从而及时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智能安全帽、手环以及眼睛的应用,对施工人员的危险行为进行约束,对施工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控制。

由于重大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与各类要素的应用有直接关系。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完善重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的目的在于划分工作职责,并根据划分情况进行执行,从而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可靠性。这种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需要注重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的匹配关系。并在监管部门的作用下,保证能够将工作落到实处。

对于重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而言,科学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安全管理任务能够高效完成。要在人员选拔上提升门槛标准,保证员工队伍的水平。及时向员工普及相关的知识,从而降低各类安全隐患的同时,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对相关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加以引导,令其能够对质量重要性拥有更深层次理解,对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系统性且严格的质量意识提升培训,如若现场有建筑工作人员,也需对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以令不同岗位相关工作人员规范自身行为,为各项质量指标与相关标准相匹配提供保证。

2.3 合理利用BIM技术

2.3.1 材料管理合理利用BIM技术

对工程数据模型进行跟踪与管理,一旦出现数据方面变化要及时输入到模型中,实现高效率的建筑材料管理。通过模拟数据信息,大幅度提升设计方案得个行性,同时,实施全程跟踪管理,包装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对借助个部件进行设计,可以实现动态管理的目的,一定程度提升工程建设效益。

BIM软件可以对建筑空间属性进行保存记录,可以对比不同时期的设计方案,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实现材料管理的高效率运转,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与材料耗损。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增加单位效益,实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此外,利用BIM软件技术进行材料管理时,要及时将材料价格、材料变动情况输入到模型中,提升材料管理的实效性。

2.3.2 协调进度、成本与工期的关系

工程施工时,进度,成本,质量及三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要求施工单位合理衡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最低的施工成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实现降低施工单位经济负担以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借助BIM软件的优势,搭建施工成本进度与质量三者的模型,掌握一者变化对其他两者的影响,有效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工程实际操作中落实情况不是很良好,经常存在為了赶进度忽略施工质量的情况,或是出现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出现工程成本超支的情况,直接对施工单位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控制管理措施,保证三者之间的平衡。同时 BIM 软件自带的干涉碰撞效果,能在建筑主体设计图纸完成后,由项目专人根据图纸建立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再次校准钢筋体积、预埋钢筋之间,预埋钢筋与建筑主体钢筋、通风口等位置的最佳距离并进行实时调整,避免位置冲突。

2.3.3 编制进度计划

对于整个施工阶段而言,想要对其编制进度达到有效的控制。首先,就需要根据工程时间安排提前编制好施工进度计划表,其中包含工程的总进度计划和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在传统思想中,一直认为项目进度控制最合理的方法是遵循施工合同所约定的竣工日期并在期限内完成施工计划。

而项目进度控制的总目标设置需要按照相关管理要求对整个工程进度进行分解,单位施工进度则是在具体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提前规定好的施工日期以及施工现场所提供的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按照施工质量要求和成本控制原理,对施工单位各分部、分项工程按照施工工艺、施工顺利以及起止时间安排等的条件要求,保证各方衔接合理,开展顺利。另外,通过BIM技术开展模型编制进度计划,不仅有效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对于编制方法、形式的束缚,同时针对传统编制模式进行有效优化,节约时间的基础上使整个编制的进度计划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2.3.4 进度控制与纠偏

对于施工项目而言,其不仅整体工作量大,而且项目本身设计、构建比较复杂,需要耗费的时间周期较长。同时,它的外部环境变化莫测,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施工隐患。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像施工进度计划那样可以进行提前回避和调整,它会对实际施工进程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进度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这就需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保证工作人员针对进度计划对现场实际施工状况进行全程监视和追踪,针对现场实际状况分析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和进度发展相关的工程数据,同时针对这些数据和实际进度计划安排进行对比,综合分析,找出两组数据间的异同点,针对其中偏差及时纠正,避免问题扩大化从而对整个工程进度产生严重影响,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和实施,直至竣工。另外,利用BIM模式技术来完成上述内容,不仅能够实现对工程进度的有效控制,同时有效节约时间,保证进度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效实现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监控。

3、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建造环境下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在信息技术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管理,并做好动态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现场的管理效率。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智慧建造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施工成本等因素,因此加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才能快速提升我国建筑工程中智能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金申,武科,朱小六.智慧建造环境下的重大工程现场管理创新[J].智能城市,2020,6(01):97-98.

[2]于红祥.重大工程规范化管理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83-84.

[3]王红卫.智慧建造环境下的重大工程现场管理创新[A]. 中国自动化学会.2015年中国自动化大会摘要集[C].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2015:1.

重庆璧山现代服务业发展区管理委员会

上一篇:省科技馆建筑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节能思考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