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战略范文

2023-09-19

科技发展战略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加剧了企业之间竞争。为了能够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应科学构建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多个层级构成,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整个企业战略重要内容,只有结合企业战略,构建人力资源规划方案,才能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健康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我国进行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有效调整公司内部人员的分配问题,使员工的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能保证在公司以最少的支出前提下,收获到最大的利润。所以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员工能更好地为公司服务。而在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通常是通过人力资源部门的相应经验来对人员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大数据的思维。所以需要要求管理人员具有大数据意识,从而能够对人才进行更好的管理。其次还需要研究一些有关数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而如今企业对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缺少。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需要对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良好的保护,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需要对这方面进行一定的关注,增加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规划构建

0引言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通常就是通过对员工们所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组织和管理,从而能够让员工的工作效率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以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的发展规划与目标。人力资源的管理具有可调节以及激励的基本特点,而从医院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外在环境因素及内部因素容易影响人力资源的管理。从整体发展角度分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对其进行可行性建设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1战略人力资源的特点分析

與平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比较,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它将人力资源同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能够帮助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具备更完善的思路。在具体应用上,战略人力资源的职能比较多元,在战略的制定和决策的实施上,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特征上,首先,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具有战略性的特点。当开展工作的时候,具备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的策略和定位,从而打破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这种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方式,具有十足的战略性;其次,是系统性。在执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时候,会从管理的本身进行分析,会将企业各类的子系统纳入其中,对这些子系统统筹管理,淡化各个业务间的边界,从而对企业的全局性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2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之间关联性

2.1人力资源规划给企业战略制定提供保证

企业需要明确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缺少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源规划不合理,都会让企业陷入风险危机中,影响自身发展。企业发展战略实施,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在制定企业战略中,人力资源在其中承担重要职责,对企业战略中各项工作肩负使命。并且,人力资源质量、结构和人员工作态度都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人力资源高质量、合理组织结构及积极工作态度在无形之间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快速落实。反之,将会起到制约效果。基于此,人力资源规划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2企业战略决定人力资源规划方向

在市场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制定规范、合理的企业战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这也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发展,企业战略目标将会发生变化,而企业战略改变是造成企业目标变化的核心要素。想要顺利落实企业战略,应该确保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充分结合。大部分情况下,良好的组织结构设计可以确保企业实现高效运行。要想减少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确保组织结构设计合理的情况下,企业需要科学分配人员,尽可能实现人尽其职,保证人力资源相关工作有序进行,防止人力资源大量消耗。作为人力资源中核心内容,人力资源规划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两者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3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构建

3.1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员工谋福利

一方面,需要充分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医院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地对相应工作制度进行完善、做好战略部署、丰厚职工薪酬、做好工作环境改善等手段来开展优秀人才引进的工作,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良好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优秀人才的良好分配;另一方面,医院等事业单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到不断去注重人才的培养,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员工感到工作的满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员工有着更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研究出具有医院自身特色的先进技术,最终实现医院的良好发展。此外,还要不断地实践出有效的创新型管理模式,遵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也让员工们能够感受到其在医院的良好经营发展过程当中具有的意义,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员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优势,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根据上述情况可以发现,医院单位需要不断地去大力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以及模式,找到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医院可以达到相应的管理目的。

3.2企业文化在育人阶段的关联性

在育人阶段,为了进一步深化战略人力资源的价值,应该以企业文化为指导,重在营造人才培育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在人才的培训与开发过程中,要强调以企业文化为发展战略的理念,根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做到长远规划和实际微调相结合,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让员工对企业文化拥有更高的认同感。在企业的人才培育和发展中,技能和能力的提升是相对容易的,最难的是营造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氛围和环境,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打造学习型组织,就是在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员工在大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首先有了学习的意识,再进行技能能力提升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人才晋升和发展角度,除了业绩、能力和技能方面的考量,同时也需要考虑晋升人员的价值理念。不同的管理者会造成不同的亚文化,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其风格和价值理念是会直接影响一个团队的发展,因此选拔高度认同企业价值理念的管理人才,才有可能打造一支目标一致、价值观一致的人才梯队,也才能够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

3.3强化企业激励管理

首先,企业需要科学构建奖罚制度,明确奖罚要求和标准,加强对职工日常管理,对职工工作表现综合评估,及时公布评估结果,真正实现公正、公开。在实施日常管理时,应该强调量化管理。其次,强化进取思想理念,注意精神激励,调动职工工作潜力,明确工作职责,树立良好工作意识,让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工作氛围。再次,培养职工良好的竞争意识。竞争作为挖掘职工潜力,实现人力资源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根据公开性原则,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竞争,让职工感受一定工作压力,并在压力带动下,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最后,定期开展再培训工作,并把其当作一种激励手段。在知识背景下,社会更新效率不断加快,只有加强对职工专业培训,才能保证职工不被社会所淘汰,更好迎合社会发展,给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3.4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在企业管理中,个体是最小的单位,但也是最关键的组成,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除了及时满足各部门的人员需求,还应该在人才合理开发、充分使用上,建立有效而长久的管理机制。首先,为了确保新员工可以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可以根据人才的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融入措施,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工作内容,在工作中挖掘他们的擅长点,扬长避短、量才使用,帮助新员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其次,在人才管理工作中,上级主管人员不应表现得过于专制,施以包容、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让员工在了解企业整体发展机制的同时,有机会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或疑问,将这种机制作为企业多元性文化的一种载体,不仅仅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加全面了解企业文化的推广,从而产生更富有成效的思路,也可以更深刻地提升新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3.5设立健全的培训晋升制度。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的培训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效益。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讲,要做到持续的开发和培训才能满足在社会发展的需求,培训就是提升人才能力的最好方法。对于员工来说,不只希望能按时拿到酬劳,还希望在此基础上学到更多的技能和经验,进行内在的提升。培训不但可以让企业的人力资源提升价值,还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在工作中更加依赖企业,信任企业。所以,企业认识培训的作用越早,就能够越早的得到回报,利用增加培训资源的投入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4結语

综上所述,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创新,能够最大限度地强化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这对于国有企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有企业承担了更沉重的发展任务,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充分正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所带来的巨大价值,积极促成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式发展,为推动国有企业步入良性轨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红.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人才资源开发,2019(16):55-56.

[2]王琳.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1):208+207.

[3]张林林.试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77.

[4]崔彬.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2014(18):25+20.

作者简介:

徐苏媛,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科技发展战略范文第2篇

是以网络终端为支付结算网点、专门为数字网络厂商、经销商和网络终端提供线上产品采购、销售于一体、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创的B2B2C模式电子商务代收费平台。

 面向对象:具有网络基础的线下终端用户、涵盖的终端类型包括网吧、电话亭、电脑城等

 产品特点: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分销及代收费渠道,是国内首家为网络终端量身定做的“零库存”、“一站式”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

 产品类别:除了为网络终端提供各类完善的技术平台之外,并提供数字媒体、在线游戏、手机应用、社交网络、网络教育、网上售票、电影音乐、虚拟游戏装备等各种互联网数字电子产品,是全国面向终端用户、产品最齐全、服务范围最广泛的电子商务平台

 产品现状:截止2012年3月,“天下加油站”遍布全国31个省,283个地级市和374个县级市。拥有全国1200多家合作代理、注册加盟网络线下终端用户已超过30万。覆盖全国,平台月交易额稳定在2亿以上,稳居行业第一

2. 天下通

于2008年8月8日推出,是一个为个人用户开拓B2C模式、同时为所有数字产品厂商和个人用户带来全新的营销概念与推广体系,共享资源庞大的电子商务体系。

 面向对象:线下终端用户以及个人用户,业务所涵盖的终端类型包括网吧、电话亭、报刊亭、电脑城、书店、文具店、玩具店、连锁便利店、超市等  产品特点:基于互联网的线下分销及线下代收费渠道,购买便利、充值快捷、产品齐全的消费体验,实现了“天下通,一卡通天下”的服务宗旨,成为多家大型主流游戏官方指定唯一实体充值卡,同时也成为了众多玩家首选的游戏充值产品

 产品类别:发展至今,“天下通”已能够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市面上所有网络游戏、杀毒软件、网络电话卡、影视产品、学习教育卡等电子产品的充值服务

 产品现状:截止2012年3月,“天下通”数字产品通用充值卡,月销售额达到9000万元以上,月发卡量已突破800万张。为合作伙伴提供庞大的物流,分销渠道的同时,结合线上产品包装展示、线下主题终端包装以及专属“天下通”卡面设计等全方位服务,为产品推广提供最全面,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 合作支持:“天下通”建立了健全的实体卡销售推广渠道,在全国各地拥有便利店、报刊亭、软件店、网吧、书店,玩具店等近十万家销售终端点,

获得了数百家网游厂商联合推荐。同时,为保障销售的及时性,公司建立了完整的物流、信息传播体系,使得“天下通”所有合作伙伴的产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上场进行销售

3. 91卡

91KA平台致力于数字商品网上销售,为消费者打造了一个产品齐全、价格优惠、服务优质于一体的B2C电子商务平台。

 面向对象:线上个人用户

 产品特点:91KA平台秉承着“为消费者节约每一分钱”的理念,利用新泛

联数码现有的资源优势,把优惠带给每一个用户

 产品类别:目前为用户提供的产品主要有各种游戏充值卡、游戏金币、游

戏周边、在线话费直充、网络电话充值卡、音乐电影卡、软件充值卡、教育充值卡、交友充值卡、娱乐充值卡等。未来还将不断扩展产品种类,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 产品现状:截至2012年已拥有会员超过35万

 合作支持:除了为广大用户提供数字产品销售服务以外,91KA平台也为各

大商户提供多元化的第三方代收费服务,目前接入商户已有数十家,同时也是各大中小型平台数字产品充值卡、充值服务的货源提供商,在业内获得商户的一致好评

科技发展战略范文第3篇

本报讯:2012年,资阳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服务民生,各项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充分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以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科技创新环境更加优化 党政重视是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2012年,资阳市科技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不但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领导小组,还落实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政策优惠作扶持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保障体系,并把加强科技自主创新首次纳入了对各县(市、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目前,“党政重视、科技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科技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2012年,资阳市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创建市”。

以“项目带动”战略为统揽,科技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项目是科技工作的“牛鼻子”。2012年,资阳市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指导,强力推动项目的包装、申报、实施等工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科技项目工作推进会,全年分别以工业、医药、农业科技项目为主题召开了3次现场会,共组织申报国、省重点项目63个,争取到位资金近2800万元。其中省级战略性新兴产品生物医药发展专项项目3个,到位资金1050余万元,位居全省前列;全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个,居全省第3位;培育创新型企业46户,居全省第7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8户,居全省第8位;全年新增专利实施项目46项,新增产值11.38亿元;新增科技转化项目10项,到位资金900万元。国、省项目资金撬动地方科技创新投入6.4亿元,带动产值35.29亿元,创历史新高,有力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引领,农业科技含量大幅提高 科技兴农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2012年,资阳市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大科技支农、科技兴农力度,为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是在继续抓好雁江生猪、简阳山羊、安岳柠檬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同时,新启动了简阳晚白桃等首批10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二是实施的“山羊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取得显著成效。简州大耳羊已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专委会的现场审定。经省科技厅批准,项目牵头单位简阳大哥大牧业有限公司建立了省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通过精心挑选的158名科技特派员分别派驻全市53个乡(镇)和18个农业企业及示范基地。作为资阳市喜迎十八大的献礼片,制作了电视专题节目《幸福资阳,科技特派员在行动》7期、《迎接十八大,科技特派员在基层》5期,社会反响良好。

以开放合作为载体,国际科技合作成绩斐然

科技发展战略范文第4篇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开创我区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人是第一要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人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就会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显著提升我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强区提供坚强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区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人才数量大幅度增加。到去年底,我区党政机关现有工作人员910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898人,占98.7%;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5104名,按学历层次分,大专以上学历2992人,占58.6%;按专业技术职务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832人,占35.9%;企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837名,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840人,占45.7%;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共1997人。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年龄、学历、知识结构得到改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普遍增强。三是人才环境明显优化。全社会的人才意识不断增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日趋浓厚,人才的创业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才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大力推进,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全区的改革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人才工作还有较大差距,人才队伍状况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短缺,经济一线人才严重不足;人才工作体制不够理顺,机制有待完善,环境不够宽松,人才流失和浪费问题比较突出,等等。应当看到,当前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发展态势和竞争局面。我们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着人才竞争的巨大压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加快培养和引进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和省市会议精神上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和人人可以成才的科学人才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人才大区、人才强区,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要不拘一格,切实抓好急需人才的引进。引进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最快捷、最经济的途径。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创业环境,大规模引进人才,为加快发展服务。一是坚持高起点引才。要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引进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金融、贸易、法律、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企业、产业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要充分利用海外留学人员趋向归国创业的有利时机,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坊子创业或以各种方式为我区服务。二是坚持引才与引智并举。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引进人才和智力。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发挥用人主体作用,采取业余兼职、短期聘用、人才租赁、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国内外智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人才密集区设立研发机构,借脑借力发展。要研究制定更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区进行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入股,自办或合办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制企业。三是坚持引才与引资相结合。引进一个人才,往往能够引来项目,带来技术和资金。从这一意义上讲,招才引智也是招商引资,并且是高层次的招商引资。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招商引资中,既注重引进资金和项目,又要花大气力引进人才和智力,努力实现人、财双丰收。

(三)要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各类人才的使用。坚决破除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等陈旧观念,坚持德才兼备,重品德、知识和能力;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坚持在干事创业中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党政人才要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好人”之中选“能人”。要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扩大民主,加强监督,改进经常性考核考察办法,规范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以及选任、委任、考任、聘任等制度,及时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坚持市场和出资人认可,“能人”之中选“好人”。要以推进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积极探索组织推荐、社会招聘、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选聘制度,积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经营绩效、年薪制、考核奖惩、职务职称“四位一体”,以经营业绩定升降、定奖惩、定去留。专业技术人才要坚持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标准,鼓励和支持其大胆创新,自主创业。要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开竞争、合同管理和单位自主择人、人才自主择业的双向选择办法,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三、加快机制创新,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创造人才优势,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加快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一是要尊重、支持、关心人才。要在全区上下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风气,鼓励探索,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爱护人才。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都应当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要把尊重人才体现到具体行动上,工作分工要改变重职务轻业务的观念,使各类专业人才愉快地从事专业研究;重大决策要广泛征求和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在工资、职称等方面要向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为各类人才创造性劳动提供优质服务。要放手支持人才干事创业,在其工作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多帮助;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失误,要勇于为其承担责任。要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依法保障人才在科技研发、项目承包、创业、兼职、流动等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使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安心创业,顺利发展。

二是要统筹规划。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统筹人才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抓紧研究制定各自人才队伍建设的近期工作计划和长远规划,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尽快建立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激励等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各项制度,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正确处理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既要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又要善于通过市场调节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正确处理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的关系,坚持依法行政,做到依法管理人才,依法保护人才,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三是要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人才队伍现状,找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切入点。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新鲜经验,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法和手段。要切实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社会力量和企事业单位也要结合实际,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对优秀人才进行奖励。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组织人才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按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因工作不力导致高层次人才流失的,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排挤压制人才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科技发展战略范文第5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能否顺利解决这一矛盾,不仅将影响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还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协同推进相关工作。其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是解决这一矛盾和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力的重要工具。

一、“不平衡不充分”及其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不平衡方面,目前还存在着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构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不平衡、区域发展间的不平衡五大问题;在发展不充分方面,目前还存在着产业发展效率与效益不够高、城市空间的使用和产出效率不高、劳动力要素的生产率不够高等问题。

可以发现,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涉及多个不同领域。之所以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在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过程中长期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战略,作为各种经济活动的载体,空间均衡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是否均衡、产业结构布局是否均衡、城乡发展是否均衡,甚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均衡也会受到区域间均衡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规模经济、分工经济、网络经济的存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能够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产生1+1>2的结果。考虑到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高区域发展效率与效益势在必行。

十九大报告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1)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2)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3)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4)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5)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6)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7)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8)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9)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上述内容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对象不同而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的个体层面,包括1、5、7、8,该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强调个体区域的发展,主要包括强调个体区域的快速发展比如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强调个体区域的创新发展比如雄安新区;强调个体区域的转型发展比如资源型地区;强调个体区域的安全发展比如边疆地区。

第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层面,包括2、3、4、6、9,该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多个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比如京津冀地区、城市群地区;强调多个区域间的统筹发展比如沿海地区;强调多个区域的均衡发展比如东中西及东北四大区域。

第三,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层面,包括上述所有内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层面实际上指的就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根据发展战略目标的不同,区域发展战略可以分为追求效率的发展战略和追求平等的发展战略,不同的发展战略直接反映一个政党的执政方针与指导思想。十九大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反映了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同富裕目标的坚定决心。

其中,区域经济发展的个体层面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不充分问题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层面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密切相关,而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层面的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力、感召力以及塑造力密切相关。下面将分别分析区域发展个体视角、关系视角、整体视角与我国当前主要矛盾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

二、从区域发展的个体视角,看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

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不充分,意味着各种经济要素资源的产出效率还不高,体现在城市经济发展上,就是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仍然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与世界上的重要城市相比,其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和世界影响力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未来仍然需要稳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从国内比较看,我国的城市体系多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如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或者接近20000亿元,2016年地區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元的城市有12个,而经济实力较弱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可能只有百亿元甚至更低,这也表明我国部分城市需要加快发展速度。

发展不充分与单个区域发展之间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后者为解决前者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实现单个城市的发展必须做到如下三点:首先需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只有坚持了正确的新发展理念,才能避免传统发展模式的各种弊端,才能培育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次需要瞄准高质量的产业结构,各个城市应该根据世界、国内产业结构发展情况以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单个区域或者城市都是完整的行政单位,党和政府要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基石般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要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与拓宽市场配置资源的程度与领域,不断提高政府服务、寻找、培育、扩大市场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

三、从区域发展的关系视角,看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方面,十九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依然较大,这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区域间的不平衡是其他类型不平衡的基础,区域间不平衡不仅会导致其他类型不平衡程度的加剧,而且还会对其他类型的不平衡的缩小产生阻碍作用,某种程度上,区域间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区域关系的协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坚定不移推动四大区域的发展。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是我国典型的四大经济区域,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要素禀赋各不相同。针对这些不同,党中央制定出包括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等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同时,针对四大区域的发展战略目标不同,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在强化举措上下功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需要深入改革,中部地区需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东部地区必须坚持走创新引领的道路。这种地区与发展战略双重“因地制宜”的思路,既能够极大地满足不同区域内部不同省份的发展需求,也能够在四大区域间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实现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化。

第二,重视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城市群是一种包含多种不同类型区域关系的区域类型,也是未来世界区域经济竞争的主要参与者,对区域经济和整个国家的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应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共赢发展。

第三,对重点区域的发展战略提出不同要求。十九大报告中,对京津冀地区提出协同发展的要求,对长江经济带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对沿海地区提出陆海统筹发展的要求。

四、从区域发展的整体视角,看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将指导我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三大目标,还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这一思想的经济发展部分,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已经在全世界各国尤其是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在实现共同富裕最终目标上的优越性。与世界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我国始终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共同发展的理念,每年数以万亿计的财政转移支付,在交通、电信、医疗、教育领域中的巨额投资,全面脱贫攻坚计划无不表明我国对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视。

第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速度与成就令人羡慕。从世界经济近代史看,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速度与所取得的成就是极为惊人的,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在部分高端制造产业、互联网经济行业、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弯道超车,迅速成为世界第一,这对绝大多数仍然处于欠发达的国家与地区而言,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学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一股重要潮流。

第三,我國区域经济发展所取得成就充分证明了一个稳定强大的执政党对于国家命运与人民利益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只有共产党才能够率领中国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展伟大工程、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种政治经济结构与关系对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确立,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我们必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个区域和城市的发展潜力,提高区域间经济发展均衡程度,既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奠定基础,也为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供动力。

科技发展战略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会计发展;以会计人员为本;会计发展要求;会计发展目标;特色会计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战略思想,指导会计学的发展。

一、发展核心:以会计人员为本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会计发展。什么是会计发展?会计发展是会计事物运动过程中前进的变化。发展的特征是:发展是永恒的,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静止是相对的;联系是发展的前提,由于相互联系从而形成的相互作用才引起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方向性的,发展的方向是上升性和前进性;发展是量到质的转化,发展呈现渐进性和曲折性,按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发展的原因在事物的内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统一和斗争,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发展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会计历史分析,会计从萌芽、产生到发展,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会计发展源于客观的需要,有了各种需要,才开始按照需要进行相应的工作,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发展是工作结果所表现的成就,不是在工作之始为发展而发展。

会计发展核心是以会计人员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需要有全面的认识。以人为本的人就是人民、人民大众,各行各业的人;本就是“事物根基或主体。” ①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主体。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和达到其要求,或其涵义包括哪些内容,各方面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在认识上和实践上有所不同。如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他部门,如“以人为本,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以人为本,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以人为本,全面育人”“以人为本,以运动员为核心”“以人为本,尊重战士,关心战士”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观众为本,以读者为本”“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等等。还有的认为,“以人为本,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人的本质特征是创新性劳动,人不仅仅是提供劳动力,而人的价值在于能进行“创新”性的劳动,以人的创新性劳动为出发点,去探索经济的发展规律。也有人认为:“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生活条件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其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把人作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从总体说,尊重人大致包涵以下10种含义:一是尊重人的生命;二是尊重人的利益;三是尊重人的劳动;四是尊重人的价值;五是尊重人的权利;六是尊重人的人格;七是尊重人的创造和创新;八是尊重人的个性;九是尊重人的自由;十是尊重人的能力。 ② 有人对“以人为本”进行了历史考察,认为“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重民。肯定民众在社会生活、国家政治中的基础性作用。(2)爱民。爱护民众。(3)养民。保障庶众物质生活丰裕。(4)从民。重视民众的呼声,遵从民众的意愿。(5)同民。在情感性上与老百姓同忧乐。(6)信民。取信于民。中国古代形成的“以民为本”的思想,作为一种“历史智慧”,对今天有着重要的启示。③ 尊重人不是消极地尊重人没有正确目标的自发的发展,而是与关心人相联系,使人在一定环境下,有正确的目标而不断提高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尊重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因此,以人为本不只是以人为出发点,考虑人在物质、文化、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正当需要,还要以满足人在这些方面的正当需要为目标;更是以人为主体,促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得到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在会计领域就是以会计人员为本。会计发展要以会计人员为本,包括以下内容:

会计发展要依靠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包括会计研究人员、会计教育人员和会计职业人员。会计发展体现在会计理论发展、会计实务发展和会计教育的发展。以会计人员为本,要坚持把会计人员放在首位,要尊重会计人员人的理念,尊重会计人员的品质,尊重会计人员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计发展的主体是会计人员,因为会计发展的基础是会计实践,会计实践是会计发展的源泉。会计人员以会计实践为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握会计实践的源泉作用,对会计实践进行全面、深入地认识,捕捉会计实践中形成的新的需要、新的条件、新的萌芽、新的雏型和其他新的因素,揭示会计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拓展会计理论、方法与实务,促进会计的发展。

会计发展要为了会计人员。以会计人员为本,要尊重会计人员人的工作,尊重会计人员的权利,尊重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发展是为了会计人员更好地工作,要考虑和满足会计人员的需要。会计人员的需要是会计人员为维持自身的延续和发展而对外界各方面的要求。会计人员有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需要形成会计人员内在的动机,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前提和动力;通过会计创新和会计改革,为会计发展营造和谐的会计条件和环境。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通过改革对会计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创新会计体制,对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内容创新会计管理、会计方法和会计理论,实现和维护好会计发展。

会计发展要促进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实现和维护好会计发展相应要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创新会计人才。创新会计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创新精神,是具有为事业的发展而不怕风险、坚韧不拔、永攀高峰的精神;创新思维,是运用一定的新思维方式对客观事物提出新认识的过程;创新能力,是把创新的观念、思想、理论和方法转化为现实有用的、可操作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际能力。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新精神是灵魂,指导创新的方向;创新思维是基础,解决怎样去创新的路径;创新能力是保证,为创新的实践创造实施的条件。培养创新会计人才既要在学校培养,又要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只有培养创新的会计人才,才能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会计

会计发展包括会计各个方面的发展。在会计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如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引进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会计与环境的关系,会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与地方会计制度的关系,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关系,会计基础与会计运用的关系,会计稳定与会计改革的关系,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的关系等。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才能有利于会计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

(一)会计全面发展

会计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会计各个方面的发展。会计是一个系统,是由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会计系统是多样性统一的系统,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揭示这个会计系统的全面发展。

1. 会计领域各要素全面发展。会计系统内容的范围是会计领域。会计领域就是会计的范围,这里会计的范围要比传统上仅指会计工作的范围要大得多,会计工作是其基础,此外还包括其他内容,也就是以会计工作为基础的会计内容在扩大。一是会计工作本身的内容在扩大,如企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多种经营的内容使会计工作的内容在扩大;企业以产品经营为主发展为资本经营,其他资本经营内容使会计工作的内容在扩大;企业经营形式从厂店经营发展到网上经营,网上经营使会计工作的内容在扩大。二是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内容在扩大,为适应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促进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相应要运用创新金融工具,建立和健全会计规范体系;与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一体化的加强,与业务管理相结合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等,使会计工作的内容在扩大。所以,扩大了内容的会计领域所包括的会计工作、会计市场、会计研究、会计思想和会计教育等各要素都要得到发展。

2. 会计两大部类全面发展。会计领域所包括的内容按其是否计量可以分为两大部类(大的分类),即计量会计部类和非计量会计部类。(1)会计第一部类:计量会计。计量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经济业务),采用货币形式,运用数学方法,使用计算工具,以数字为语言,描述会计事项、财务收支活动、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会计计量的方法包括数学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管理方法。计量会计按其内容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会计基础、企业会计、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个体经济会计和专门会计。(2)会计第二部类:非计量会计。非计量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的相关质的方面,它不直接涉及资金运动,而是涉及与资金运动相关的质的方面,如表现为会计人员与资金运动相关的思想方面,会计人员与资金运动相关的行为方面。非计量会计的方法是定性方法,主要有搜集资料获取经验知识的方法,分析资料获取理论知识的方法等。非计量会计按其内容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会计人才、会计机制和专门会计。会计领域两大部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都需要得到全面发展。

3. 会计理论全面发展。会计领域所体现的会计理论是一个体系,它是各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理论要素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会计理论体系按内容的作用,可分为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开发理论。会计基础理论是以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运用其他科学知识,阐述会计领域会计运行规律的理论。会计应用理论是以会计基础理论为基础,运用其他科学知识,阐述会计基础理论在会计实践中创造性运用的技术基础性理论。会计开发理论是运用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和其他科学知识,阐述创造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理论。会计理论体系按内容的作用,还可以分为会计核算理论、会计管理理论和会计体制理论。在会计理论全面发展中也需要注意会计理论发展的重点,即发展基础理论、企业会计理论、热点和前沿会计理论。会计理论发展的平台,是建设会计学科,相应需要建设会计学、会计类学科和会计分支学科,从而建设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学科体系。

(二)会计协调发展

会计协调发展就是要与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发展。会计发展受一定历史条件下会计所处客观环境的制约,会计协调发展反映了会计与客观环境相互联系而与之相适应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促使会计各要素之间处于有序联系和协调一致,从而使会计发展保持良性的活力和生机。

1. 会计发展与会计环境发展协调。会计所处的环境是会计周围的情况和条件,它呈现为各种环境。会计所处的各种环境是一个系统即会计环境系统。会计环境系统是各种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与会计相关的环境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法律环境和管理环境等,从而形成会计环境系统。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实际上集中体现在会计环境对会计内容(对象)的影响,是通过会计对象各方面的具体内容而发挥各种影响。要适应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发展要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法律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发展相协调,去相应发展会计内容,完善会计体系。

2. 会计发展与外部其他方面发展相协调。会计系统是相关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在相关的大系统中会计系统与其他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相互影响。因此,会计发展要与大系统中其他方面的发展相协调。这包括:(1)会计与单位外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如会计发展与银行发展协调,会计发展与税务发展协调,会计发展与审计发展协调,会计发展与工商管理发展协调,会计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协调等。(2)会计与单位内部其他方面协调发展,如会计发展与管理体制发展协调,会计发展与业务发展协调,会计发展与审计发展协调,会计发展与统计发展协调,会计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协调。

3. 会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协调发展。会计领域是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会计领域按其主体范围不同使其构成要素有所不同。宏观会计构成要素,即会计工作、会计市场、会计研究、会计思想和会计教育等各要素之间要协调发展。微观会计如企业会计,会计对象要素即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之间的协调发展;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之间的协调发展;会计管理要素即预测、决策、计划(预算)、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之间的协调发展,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与利润管理之间的协调发展,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之间的协调发展;会计组织、会计人员、会计机制、会计制度之间的协调发展。只有会计各构成要素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会计整体的健康发展。

(三)会计可持续发展

会计可持续发展,就是会计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静止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因而会计的发展也是永恒的,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前进过程。要使会计得到持续发展,其动因在于:

1. 夯实基础。夯实基础是要加强会计基础理论建设。会计基础理论对于认识客观会计事物的本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促进建立与发展一般会计理论、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方法体系,指导会计实际工作,推动会计教育,预测未来会计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个方面需要重视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会计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为会计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会计发展。可谓,理论之树长青,会计发展之路长存。

2.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陈旧观念、习惯势力、主观偏见和僵化教条的束缚,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破除迷信和盲目崇拜,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思想不解放,脱离实际,迷信洋教条,只会使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解放思想,从各种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焕发青春,振奋精神,永葆创新活力。

3. 创新发展。会计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会计发展的灵魂,创新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管理现代化,需要会计创新。中国会计发展的历史是创新发展的历史,会计创新发展是客观的必然。会计创新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会计创新包括各个方面的创新。会计创新要提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坚持会计创新是会计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4. 与时俱进。会计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发展,是同时代同步的发展。与时俱进的“时”,是客观形势和社会实践,与时俱进是跟着时代发展而全面一起前进,与时俱进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会计面临发展变化的时代,要与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实践的发展相适应,把握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和重大的社会变革实践,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会计,推进会计的国际化。

三、发展目标:建设中国特色会计

(一)特色会计

会计发展的目标是要建设中国特色会计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会计的发展,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会计。

特色会计是研究反映中国实际情况并具有特殊性的会计理论的知识体系。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④ 中国特色会计是研究中国会计实际问题,与其他国家会计相比较具有独特的色彩和风格,并逐渐形成的会计理论的知识体系。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个体的、具体的,都有其矛盾特殊性,各有其特点和特殊的本质。特色会计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和发展的,有其特点和特殊的本质。中国特色会计既是指导思想,又有具体表现。中国特色会计从宏观考察是指导思想,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去建设中国特色会计,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认真地探索和开创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而不是全盘照搬、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同时,中国特色会计从微观考察又有具体表现和内容,是从中国会计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与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对其具体表述,明确认识,以便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中国特色的会计特色,是会计具有的特殊性质。我国会计特色就是指会计具有中国特色。会计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国的特殊会计环境。在中国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环境下,会计受环境的影响使会计具有中国特色。会计特色具体体现在:会计理论特色;会计工作特色;会计体制特色;会计人员管理特色;会计法规体系特色;会计监管特色;会计模式特色;会计文化特色;会计教育特色;会计方法特色;会计现代化特色。这些特色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特色会计的基本情况。会计特色的具体内容,一般说,在我国会计学科的建设中,各种会计学科都有其中国特色。

(二)会计特色的先进性与发展性

中国特色会计不是某些人所说是中国会计落后的方面,而是具有先进性和发展性的特殊性质,通过会计工作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1. 会计特色先进性。会计特色先进性是会计特色具有引领作用的性质。中国会计特色内容的先进性体现在:从中国国情出发,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依据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标准,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反映会计的本质和规律,能起指导作用,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2. 会计特色发展性。会计特色发展性是会计特色具有积极变化不断升华的性质。随着会计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体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科技进步和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会计特色也在发生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会计特色内容的发展性体现在:(1)会计特色不断完善和健全,对不全面的和不确切的内容,经过补充和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和健全;(2)会计特色不断丰富,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充实、增加厚度,使其更加丰富;(3)会计特色不断提高,及时总结会计实践经验,更广泛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会计理论与方法水平,发挥的作用在增强;(4)会计特色不断扩大,随着会计内容的变化,会计特色的范围在扩大;(5)会计特色不断更新,对不适应和不反映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的会计特色内容,以新的内容淘汰旧的内容;(6)会计特色不断改革,对影响会计工作、经济发展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会计特色内容进行改革,促进其会计理论性更准确,会计方法更科学,与信息化结合更紧密;(7)会计特色不断创新,在会计实践中,通过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细化、综合和交叉的发展,增加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再创新,使会计特色不断创新。

(三)会计特色的普遍性

中国会计具有特色,也不是说其他国家的会计不具有本国的特色。实际上,会计特色是具有普遍性的,各个国家的会计都具有各不相同的特殊性质。各个国家的会计所处的客观存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因而使其会计各有特色。中国会计有特色,其他国家的会计也各具有自己的特色。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会计都有其特色,从其会计模式的不同就表明各有会计的特色。诸如:美国会计模式亦称“公认会计原则”模式,其基本目标是保护投资者,特别是购买股票的潜在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基本要求是通过制定使财务数据最大公开的“公认会计原则”,来达到基本目标,为此,美国职业团体相继制定“公认会计原则”和“公认审计准则”。英国会计模式亦称“真实与公允”会计模式,其基本目标是保持债券持有者、一般债权人和优先股票持有者等固定收入者的利益,基本要求是围绕证实财务报表的“真实与公允”。法国会计模式亦称“税务定向会计”模式,其基本目标是保证国家税收,基本要求是审计师证明财务报告,一般要与税务法规相一致,对工业进行严格管理,以增进赋税的收入,但公司则想尽办法逃避交税,采用过分的稳健,如在收益中借故列支过额准备、列支特别高的折旧、不公正的压低存货价值,将收益移入下一年。德国会计模式亦称“公司定向会计”模式,其基本目标是面向公司并保护公司的利益,“只要求公司给予最低限度的揭示”“允许公司建立秘密储备”,基本要求是审计报表一般应用的术语,有“依照可靠的会计实务”“依照法规”“依照公认会计原则”和“依照谨慎的实务”等。会计的统一性是这一模式的传统,各种法律在规范会计实务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日本会计模式亦称“财政主导型”会计模式,其基本目标是强调为国民经济宏观服务,基本要求是通过“三法(商法、证券交易法和税法)”制定的会计制度和以官方为主结合民间制定的会计原则(含会计准则)来达到基本目标。为此,日本现行的会计制度由会计原则(含会计准则)、“三法”方面的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方面的会计制度构成。以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的会计模式,各有其自身特点,说明美国会计、英国会计、法国会计、德国会计和日本会计各具特色。

(四)会计特色的国际性

中国会计具有特色并不是要独树一帜,与世隔绝,而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会计。在世界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会计特色同时具有国际性。会计特色国际性是会计特色具有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协调的性质。会计特色具有国际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具有特色的会计内容随着不断完善和健全,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并有广泛的实用性而被国际上所认同,使其具有国际性;二是具有特色的会计内容通过与各国和国际会计职业性组织进行相互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随之不断完善和健全而逐步迈向国际化,使其与国际通行会计规则融合而具有国际性。

【参考文献】

[1] 庞元正. 什么是发展观所说的“发展”?[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4).

[2] 本报评论员. 发展比黄金更重要—— 三论在危机中把握机遇推动科学发展[N]. 天津日报,2008-11-10.

[3] 亢安毅. 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N]. 大众日报,2003-10-27.

[4]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执笔人:冯天瑜). 关于“以民为本”的历史思考[N]. 光明日报[N].2003-11-20.

上一篇:母校演讲稿范文下一篇:桥梁施工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