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特点范文

2023-09-18

初中教育特点范文第1篇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初 探新 经济 时代 下企 业文化 的新特 点

杨君

( 洲坝 集 团第五 工程 有 限公 司 湖 北宜昌 4 3 0 ) 葛4 0 2摘要面 对知 识 经 济 初 见 端倪 的新 态 势 . 业 文化 建设 对 企 业发 展 、 营 业绩 所起 的作 用越 来 越 显 著 ; 企 经 企

业 文化 要 适 应 “ 盟 取 胜 、 赢模 式 ” 战 略 发 展 的 要 求 ; 结 双 新 融入 创 建 学 习 型 组 织 的 新 思 维 ; 提 炼 价 值 观 、 营理要 经 念 、 营 宗 旨等 无 形 资 产 。 经

关 键 词新 经 济 时 代企 业 文 化经 营 理 念经 营 宗 旨中 图分 类号

F720

文 献 标 识码

A

进 入 2 世 纪 . 对 知 识 经 济 初 见端 倪1 面 的新 态 势 . 业 文 化 建 设 对 企 业 发 展 、 营企 经

双 型 企 “ 作竞争 、 盟 取胜 、 协 结 双赢 模 式 ” 是胜 、 赢 模 式 ” 的 企业 文 化 , 业 才 能 更. 凝种 适 应 新 经 济 时代 需要 的 网 络 型 的 新 战具 生 命 力 、 聚力 和竞 争 力 。

其 通 业 绩 所 起 的 作 用越 来 越 显 著 : 企业 文 化 对略特 点 是 优 势 企 业 抱 成 一 团 . 过 团 结形 成 企 业 内 部凝 聚力 和外 部竞 争 力所 起 的协 作 . 取 市 场 竞 争 中 的优 势 地 位 . 获 占取 更作用 . 越来 越受 到人 们 的 重 视 而 企 业 文 化多 的市 场 份 额 , 现 互 利 互 惠 , 现 利 润 的 实 实所 面l 种 种 冲击 与 变革 .又 迫使 人 们 去最 大 化然 其 责 权 关 系 是 宽 约束 , 从 本临的 虽 但

2 企 业 文 化 要 融 入 创 建 学 习 型 组

织的 新思维

古人云 : 生而有涯 , 知也无涯。 当 吾 而

思 考 该 如 何 进行 企业 文 化 的创 新本 文 对质 上讲 .它 是企 业 界 组 织 制 度 和 经 营 机 制今 时代 , 界 在 飞 速 变 化 , 情 况 、 问 题世 新 新 自 0世 纪 8 0年 代 以来 , 种层 出不 穷 。知 识 更 新 的 速 度 大 大 加 快 。2这 新 知 识 经 济 时代 下 的企 业 文化 新 特 点 进 行的 一种 创 新 。 2 0 初 步 的 探 索

战 略 从 形 式 到 内容 都 发 生 了 巨 大 变 化 . 结世 纪 末 最 成 功 的 企 业 是 学 习 型 组 织学 习

1 企 业 文化 要 适应 “ 盟 取胜 、 结 双

盟 、 并 、 管 的 事 例 层 出不 穷 , 是 经 济型 组 织 , 仅 仅 被 视 为 业 绩 最 佳 、 争力 最兼 接 这 不 竞

发 展及 经 济全 球 化 的必 然 结 果

赢 模式 ” 战 略发展 的 要求新

强 、 命 力 最 强 、 具 活 力 , 重 要 的是 使生 最 更

这 种 新 的战 略 关 系 的形 成 .也 必 然 给人 们 在 学 习 的过 程 中 .逐 渐 在 心 灵 上潜 移

个企 业 要 成 功 .首 要 一 点 就 是 一 定企业 文 化 的创 新 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即企 业默 化 .实 现 心灵 的 根 本 变 化 .升华 人 的 价

要 坚信 “ 有 利 益 . 没 有 生存 的意 义 ” 没 就不重 组 后 企 业 文 化 怎 样 融 合 的问 题因为 企值 、 的生 命 意 义人

兼 不 可 否认 的是 . 润是 企业 生成 的初 始 动 力 . 业 联 合 、 并 的过 程 中 . 能 只 从 经 济 和 财利企业 文 化 建 设 一 定 要 适应 不 断发 展 变也 是企 业 实 现 其 他 非 经 济 目标 的 平 台和 基力 方 面 考 虑 问 题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注 重 文 化化 的 客 观世 界 .必 须 使 员 工树 立 终 身 学 习数 因此 . 业 必 须 以 获得 最 大 化 利 润 为 根方 面 的差 异 。 般 来 说 . 个 企 业 都 有 各 自 企 一 各的 意识 .把 学 习从 单 纯 的求 知 变 为 行 动 的

本 目标 但 是 . 业 的 最大 化 利 润 目标 必 须的文 化 特 征 , 业 历 史 、 展 目标 、 营 理能力 . 力 提 升 学 习 的 能 力 . 企 业 不断 注企 创 发 经 努 为 所 队 所 通 过 合 理 利 润 或 满 意 利 润 的 方 式 才 能 实念 、 处 环 境 、 伍 素 质 等 各 有 不 同 . 形入新 鲜 的血 液 和 源 源 不 断 的活 力正 如 美现 .这 就 需 要 企 业 经 营 者 们 必 须 具 备 一 种成 的企 业 文 化 也 必 然 各 具 特 色 、 有 差 异 。 国 通 用 电 气 公 司 的 C 0 韦 尔 奇 所 说 . 最互E “ 所 谓的“ 略家风 范” 战 的方 式 . 争 蝇 头 小如 果 没 有 企 业 文 化 的 融 合 . 会 出 现 “ 合终 的竞 争 优 势 在 于 一 个 企 业 的学 习能 力 以 不 就 貌利 .而 是 拥 有 战 略 家 的 眼 光 和 战 略 性 的 理神 离 , 连 心 不 连 ” 形 现象 。 以 . 所 只有 做 到 取及 将 其 迅 速 转 化 为 行 动 的能 力 ” 可 见 .学

性 思 考

长补短 、 优避劣 、 扬 达成 共 识 , 成 “ 盟 取习对 组 织 的 持 续 发 展 至 关 重 要 .新 经 济 环形 结

5 培 育 创 新 意 识

部 变 革速 度 , 有 被 淘 汰 的 危 险 . 有 事 务下 , 断鞭 策 、 励 自己 . 强 地 生 存 , 极就 只 不 激 顽 积 所 文 化建 设 的创 新 意识 才是 永 远 属 于 自己地 发 展 。

参 考 文 献

创新 是 事 务 所 发 展 永 恒 的主 题创 新的 财 富 . 会 被 别人 偷 走 。 不包 括 对现 有 的束 缚 事 务 所 发 展 的 机 制 进 行

改革 , 括 改变 事 务 所 的用 人 方 式 . 括 拓包 包

6 培 育危 机意 识

市场竞争如大浪淘沙。 天 . 今 事务 所 面

l 项 文 明.浅谈 我 国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 J 经济 人 ,0 7 4】 20 ( ) 邱 庆 月. 计 师 事 务 所 文化 建设 及 作 用 【. 会 J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o 6 72o () 黄 跃 辉.关 于 企 业人 力 资 源管 理 与 人 文建 设

宽 服务 领 域 .包 括 在 事 务 所 经 营 管 理 中不

断总 结 提 高 等新 无 止 境 . 功 的 创 新 会临 的 竞 争 更 加 激烈 ,

内事 务 所 各 显 神 通 . 。 创 成 国

为事 务 所 带 来 无 限 的 生 机 和 活 力我 们 处都 在 尽 力 扩 大 市 场 份 额 ,而 国外 的事 务 所在一 个 变 化 的 时代 . 此 。 须 主 动地 去适巨头 亦 在 虎 视 眈 眈 . 步 打 人 中国 市 场 优因 必 逐 应这 个 历 史 的 变 革 . 须 看 到 变 的 快 速 、 必 变胜 劣 汰 是 市 场 经 济 的 规 律 .事 务 所 及 其 员

[. 济 与 管 理研 究 ,o 5 1 ) J经 】 2 o ( 1

( 任 编辑 责

钧)

的跳 跃 、 的复 杂 。 务所 应 该 培 养 学 习 速工 切 勿 小 进 即 安 、 富 即满 . 始 终 有 一 种变 事 小 要 度 和 应 变 能 力 .内 部 变 革速 度假 如 小 于 外生 存 的危 机 感 、 展 的紧 迫 感 . 忧 患 意 识发 在

收 稿 日期 :o 9 O — 2 2 o 一 3 0

Pl oNEE NG W l H SCI NCE & TE RITE CHNOL OGY M oNT _ ⅣD.2 OHL Y 5 0 9 81

初探 新经 济时代 下企业 文化 的新 特 点

境 下 最 成 功 的企 业 仍 然 会 是 学 习 型组 织 .学 习 型组 织 在 企业 文 化 建 设 中将 进 一 步 受

到关注。

3 企业 文化要 注意提炼 无形 资产

优 秀的 企业 文化 虽然 不 能 直 接 创 造 经

表 达 .更是 对 企 业 未 来 发 展 的理 性 思 考 和睿 智 追求经 营 宗 旨是 企 业 经 营 发 展 的 终 极 目

f) 1 企业 文 化 建 设 的 最 终 目的是 “ 人济 效 益 , 它 通 过 价 值 观 、 营理 念 、 营标 如北 汽 福 田公 司 的经 营宗 旨是 “ 福亿以 但 经 经 造

为 本 ” 创 建 学 习 型组 织 的根 本 意 图 也 是 为宗 旨等领 域 对 内 对外 的彰 显 和 影 响 .就 形万 百 姓 ” . 。企业 道 德 是 企 业 对 自身理 念 、 行了谋求 人 的发 展要 最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员 工成 具有 品牌 效 应 的 无 形 资产这 种 无 形 资为 和形 象 的 善 与 恶 、 与 非 、 与 丑 、 与是 美 荣 们 爱 岗敬 业 的 精神 .企 业 经 营 者 应 建 立 一产 有 强 大 的生 命 力 和 扩 张力 .能 成 为 企 业耻 的 内 在评 价比如 双 鹤 药业 的企 业 道 德个 鼓 励和 开 放 的学 习环 境创 立 学 习 论 坛的 核心 竞 争 力 .给企 业带 来 良好 的 经 济 效是 “ 实 守 信 . 善 亲 和 ” 业 作 风是 企 业诚 忠企 就 是 一种 简 单 而 有 效 的交 流 方 式① 策 略益 。性 回顾 。 究变 动 的 竞 争环 境 . 时 反 思 和研 及

度 检 讨也 就 是进 一步 强 化 企 业 的 管 理 制在 长 期 生 产 经 营 过 程 中形 成 的 独 特 风 格

价 值 观 是 企 业 文 化 的核 心 .提 炼 价 值比如 双 鹤药 业 的 企 业 作 风是 “ 厉 风行 . 雷 敢个 企业 的社 会 追 求 和远 大理 想 .代 表 着

企 业精 神 也 是 企 业 文 化 中不 可忽 视 的无 形 资 产拥 有 中国 “ 王 ” 鞋 之称 的森 达 集

为 人 先 ”总 结 企业 的战 略 、 术 和 市 场 地 位等 : 制观 是 企业 文

化 建 设 的 重 点价 值 观 反 映 了 技 ② 。

度例 如施 工 企 业 的在 建 工 程 项 目管 理 体企 业 对 事 物是 非 曲 折 的 判 断 标 准 和 原 则

制 . 在 实 践 中得 到 进 一 步 的研 究 和完 善 : 核 心 价值 观 是 经 营 理 念 、行 为 准 则 等 的 基团 .“ 今 天为 落 后 ”要把 视 的哲 学 理 念 . 化 为深

③ 内部 标 竿 学 习报 告选 择 先 进 的 典 型 进础 企 业 要努 力培 育 “ 死 与 共 ” 价值 观 . 蓬 勃 向 上 的企 业 精 神企业 家不 可沉 湎 于生 的行 经 验 交 流 , 阔 视野 、 展 思 维 . 到 1培 养员 工 忠 诚 企 业 的 信念 .使 企 业 全 体 员过 去 或 现有 的成 功 . 须 不 断 地 忘 掉过 去 . 开 拓 得 + 必能 同 展 建 1 2的 良好 效应 . 升 组 织 内的 学 习 能 力 . 工 增强 主人 翁 意识 . 与 企业 同 呼 吸 、 成超 越 自我 、 望未 来 . 立新 的企 业 价 值 观> 提

同发 展 、 生 死 . 到 企 业 精 神 与 企 业和 企 业 文化 。只 有 坚 持 创新 、 毁 自我 、 共 做 摧 改增 强 企业 内部 的凝 聚力 : 研 究 调研 组 派长 、 ④

优 秀 的员 工 到 一 流组 织 学 习 和 培 训 .深 入价 值 观 的人 格 化 . 现 “ 企 合 一 ” 比 如 。 造 自己 、追 求 卓 越 才 是 企业 的新 文 化 革命实 人 。了解 全球 动 态 、 界 最 先 进 的 思 想 、 业 的联 想 集 团 的核 心 价 值 观是 “ 务 客 户 、 准和 文 化 力 的力 量 源 泉 例 如 . 经 铸造 辉 煌世 企 服 精 曾 绩 效 管 理 以 及 特 殊 的 专 业 技 能 等 诸 多 方求 实 、 信共 享 、 诚 创业 创 新 ” 炼价 值 观 必的健 力 宝 集 团 总 裁 李 经 纬 的 翻 身 落 马 .提 其

面; ⑤举办座谈会 、 研讨会等 , 享想法 、 分 相须 从企 业 的实 际 出 发 . 有 时 代 特 征 . 有中部 分 原 因就 源 于 他 未 能 真 正 地从 家 族 管具 既互 学 习 、 进 交流 。 增

很 高 境 界 . 符合 行 业 特 性 与 企 业 定 位 , 又 真理 中提 炼 出企 业 精 神 .多 次 与体 制 的改 革

失 之 交 臂提 炼经 营理 念 .主 要 阐 明 企业 的愿 景

( ) 助 员工 进 行 职业 生 涯 设计 。 企正 能 在 员工 中引 起 共 鸣2帮 对 业 而 言 . 先 确立 一 个 共 同愿 景 . 个 共 同要 这

新 时 期 富有 竞 争 力 的 现 代 企 业文 化 的

愿 景 是 企 业 凭 着 实 力 可 以实 现 的 长 远 目和 使命 . 现 企业 精 神 企 业 愿 景是 企 业 未重 要 特 征是 : 应 现代 企 业 战 略 需 要 , 文体 适 人 一环 境 良好 和 谐 . 化 核 心 特色 鲜 明 。因 此 , 文标 . 会 引 起 广 大员 工 共 鸣 的 、 舞 人 心 的来 可 以成 就 的 具 有 挑 战 性 的 远 景 描 绘 . 是 鼓

目标然后 根 据 企 业 的 实 际情 况 确 立近 中个 可 能 和希 望 实 现 的 未 来 蓝 图企 业 使 命现代 企 业 文 化建 设 必 须 与 时 代 接 轨 ,面对远 期 目标 . 企 业做 项 目管 理 定 位 . 能 把是 企 业 业 务 、服 务 目标 或 企 业 存在 的 目的激 烈 的市 场 竞争 .不 仅 要 对 优 秀 企 业 的先给 才

吸收 、 鉴 , 要 与 时 俱借 更 员工的理想与利益提升到企业 的发展 . 把和意 义 .有 些 企 业 的使 命 陈 述 还包 括对 企进 企 业 文 化 引进 、

不 根 经 员工 对 企 业高 度 的 责 任 心 、创 造 力 转 化 为业 优 势 的 说

明 企 业 精 神 是 企 业 的灵 魂 和进 、 断 创 新 . 据 自 己企 业 的特 点 、 营进 探 企业 对 员 工 的高 度 负 责 与 利 益 回报 :对 员精 神 支 柱 .是根 据 核 心 价 值 观 营 造 的 企业环境 . 行具 体 的设 计 定 位 , 索 形 成 有企

意志 状 况 、 想境 界业 特色 的 、 强 大 生 命 力 的 企业 文 化 , 而思 有 从 工个 人 而 言 .要 充 分 认 识 到 每一 个 员 工 的员 工 共 同 的 内心 态 度 、

及 葛增 强企 业 的竞 争 力个性 . 充分 发 挥 员 工 的专 长 和技 能 。 者认和理 想 追 求 . 相 应 的 精神 氛 围 。 比如 , 笔 为 .设 计 员工 的职 业 生 涯 可 从 以 下几 个 方洲 坝 集 团 成 功 修 建 了 万里 长 江 第 一 坝— —由此 而 闻 名葛 州 坝 人经 过 3 O多面考虑实施 :①认 清 自我——组织员工对葛洲 坝 . ( 任编 辑 责 杨 柳)

其 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进行认识 :② 自我职年 的艰 苦 创 业 .谱 写 了一 曲 曲可 歌 可 泣 的

业规 划— — 让员 工 谈 自己在 企 业 的 岗 位 定水 电乐 章 .刷新 了一 项 项 彪 炳 千 秋 的 世 界也 具 位 和 努 力 的 方 向 :③ 分 析现 实— — 企 业分纪 录 . 孕 育 出 了 比较 完 整 成 熟 的 、 有 葛

析组 织 因素 与 社会 因素 .使 员工 清楚 对企洲 坝特 色 的企 业 文 化— — 丰碑 文 化其 核业 的 认识 以及 社 会 职业 的现 实 状 况 .制 定心 包 括 “ 企 富 民 ” 企业 宗 旨 . 创 世 界 品 强 “企 业 对员 工 的 职 业 规划 .并 争 取 与 员 工 的牌 . 世 纪 丰 碑 ” 业 精 神 .一 型三 化 大 强铸 企 “想法达成一致 : ④鼓励员工——企业要给员富 ” 展 战 略 .依 法 、 严 、 细 ” 企 方发 “ 从 精 治

“ 好 发 以及工 以信心 .鼓 励 员 工 通 过 努 力 将 职 业 生 涯针 . 又 好 又 快 , 中求 快 ” 展 理 念 ,

质 安 环 丰 设计转变为现实 :⑤协商实现过程——与经 营 、 量 、 全 、 保 等 企 业 理 念 。 “ 碑记 凸 员 工 协商 达成 职 业 生 涯 设 计 的 途 径 、 方法 、 文 化 ” 录 了葛 洲 坝人 艰 苦 创 业 历 程 . 现

措施 : ⑥学习融人整个过程——通过学习不了葛 洲 坝人 崇 高美 好 追 求 .彰 显 了 葛洲 坝

丰碑 ” 命 名 来断增进与员工的沟通和思想交流 ;⑦ 系统人 成 就 基 业 长青 的意 志用 “ 思 考 和 不 断更 新— — 对 员 工 的 职 业 生 涯 设企 业 文 化 . 对 葛 洲 坝 人夙 心夜 寐 、 心 沥是 呕

计 进 行 阶 段性 评 估 与 反 馈 .以采 取 相 关 调血 经 营 丰 碑 工程 的 充 分 肯 定 .也 是 对 葛洲

整 措 施

坝 人 追 求 卓越 、造 福 社 会 价 值 取 向 的 准 确

82

科技 创业 月刊

初中教育特点范文第2篇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民众为摆脱内忧外困,在本地及外来有识之士的领导下兴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运动。这场运动波及社会各个领域,不同群体从不同方面采取系统全面的建设措施,促进抗战时期四川地区的社会发展,推动了该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阐述民国四川乡村建设运动的概况,总结其基本经验,为现今“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国;四川;乡村建设

引言

20世纪20年代,中国乡村出现了破产趋势,为拯救乡村、建设乡村,各阶层兴起了一场规模大、时间长、区域广、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最著名的有梁漱溟的山东邹平实验、晏阳初的河北定县实验、卢作孚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黄炎培的徐公桥实验等。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团体数量较多,建设实验区的模式也多种多样。民国四川乡村建设运动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运动相比,具有起步早、持续时间长,从一而终的特点[1]。抗日战争爆发前,四川地区就涌现出一批乡村建设者和团体,如:卢作孚开创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高显鉴在江津白沙成立的四川平民教育促进会,建立了江津平民教育实验区;川东师范学校筹办的乡村建设学院和中心农场。许多乡村教育家到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和省立四川教育学院任职,如陶行知的学生张宗麟、好友邵鹤亭,梁漱溟的学生张俶知、赖钧伯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些乡村教育家和团体迁入大后方——四川,以晏阳初、傅葆琛、陶行知、黄炎培、梁漱溟等为代表,使得四川的乡村建设运动更加如火如荼。当时“乡村建设三杰”(卢作孚、晏阳初、梁漱溟)汇聚四川,晏阳初代表的平教会直接参与和指导了四川的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也或多或少影响到四川的乡村建设运动,曾两次到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讲学,到北碚考察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2]纵观历史,民国时期四川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部分,在我国乡村建设运动史上独树一帜,堪称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绝响”。[3]

一、民国四川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背景

1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

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帝国主义实行经济侵略,向中国大量倾销农产品、工业品,沉重打击民族工业,导致许多中国工厂倒闭。由此减少了民族工业对农产品原料和劳动力的需求,进而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帝国主义还施以政治压迫,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占领了东北地区,并试图占领整个中国。近代的中国处于民族危亡,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的时代背景下,为探索救国之道,有志青年纷纷崛起。他们决定从帝国主义控制薄弱的农村入手,通过建设乡村的方式,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实现国家的复兴。四川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积极进行乡村建设运动,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人才、团体纷纷迁入四川,给四川乡村建设运动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四川成为抗战爆发后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独树一帜的区域。四川省政府顺应时势,加速推动四川乡村建设运动,与晏阳初领导的平教会合作设置实验县,实行政教合一、普及教育。

2复兴衰败的农村经济

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落后的农村治理模式也受到质疑。农业的歉收或丰产不丰收导致农村经济衰败,进而引发社会动荡。民国时期的乡村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还有国内兵匪祸乱、灾害连天的影响,导致农村与农业日趋衰败。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列强向中国出口更多的农副产品,物美价廉的洋货冲击使中国的农村衰落。郑大华在其专著《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中概括了农村经济衰败的八大表现:土地高度集中、农产品价格低落、农民购买力锐减、农民绝对贫困化等,并将原因归纳为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统治者掠夺和天灾人祸三个方面。由于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生存压力加重,推行乡村建设运动,复兴农村经济迫在眉睫。

3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

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和国内的一些知识分子为挽救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农村经济,积极实践乡村建设运动,以期实现民族复兴。1920年,留美归国的晏阳初主持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平民教育科”刊行《平民千字课》,先后在长沙、烟台、嘉兴等地从事平民识字教育活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于1923年8月在北京成立。其宗旨是“除文盲,作新民”,晏阳初担任总干事长。1926年选定河北定县翟城为乡村教育实验区,从事乡村建设活动。1927年,梁漱溟提出“乡治”,次年在广州成立“乡治讲习所”。1929年1月,梁漱溟担任《村治》月刊主编,之后参加筹办“河南村治学院”任教务长,真正开始乡村建设运动。1930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由民众教育院和劳农学院合并在无锡正式成立,其宗旨是研究实验民众教育并训练农村服务人才等。国民政府曾一度阻碍乡村建设运动的开展,但由于农村不稳加剧社会动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左右提出“复兴乡村”的口号,组建“农村复兴委员会”,以官方的姿态支持或直接从事乡村建设运动。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以及南京大学、中华职业教育社、齐鲁大学等一些教育团体和机构为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中,从而形成全国规模的乡村建设运动。

二、四川乡村建设运动实施的措施

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许多乡村建设的人员和团体迁入四川,他们采用的乡村建设模式也多种多样,使得民国时期四川乡村建设运动几乎囊括了全国所出现的各种乡村建设模式。包括由经济支撑的乡村建设实验,以整顿教育为主的乡村建设,还有政教合一的县政改革等。

1经济支撑的乡村建设

四川地区以经济作为支撑建设乡村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卢作孚所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卢作孚是重庆合川人,中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曾被譽为“中国船王”,与晏阳初、梁漱溟并称为“民国乡建三杰”。1925年,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从此走上创办实业与兴办文化事业相结合的新的救国之路。1927年卢作孚担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团务局局长,积极清剿匪患,并在嘉陵江三峡地区开始推行乡村建设运动。将实业和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民生公司为乡村建设提供必要支撑。实施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①以民生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煤炭、纺织、石灰和水泥等产业,如创办天府煤矿公司、三峡染织厂和合川水电厂等,并建立北碚农村银行,流通农村金融。②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修建博物馆、图书馆,兴办各类职业院校,建立西部研究院,积极弘扬现代科学与文化。③大力发展现代交通通信、医疗卫生、文教体育设施,如开通合川—北碚—重庆嘉陵江航线,修筑北川铁路,修建北温泉公园、北碚公园和北碚街心花园,修建地方医院,建造体育场馆等④倡导并积极主持成立“北碚里(市)民代表大会”,市民代表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培养民众的自治意识与民主精神。[4]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经历了北碚峡防团务局、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北碚管理局三个时期。从1927年一直到1949年前后,整整23年,不但是四川省最早的乡村建设实验,而且是民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乡村建设运动,有着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最完整的历史记录。卢作孚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坚持以实业为支撑,以经济建设为主,具有务实开拓的风格,取得了极大成就。使北碚从交通闭塞、盗匪猖獗的偏僻乡村建设为“具有现代化雏形”的美丽城市。

2整顿教育的乡村建设

1932年,江津县县长高显鉴成立四川平民教育促进会,这是四川省最早的乡村建设实验机构。建立江津平民教育实验区,任曾在定县实验区工作的吴太仁为江津实验区干事长,在江津开展平民教育运动。1932年7月,川东师范学校筹办乡村建设学院和中心农场,目的是培养一批懂教育懂农业的专业人才,将来分配到防区各县建设乡村。1933年7月,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正式成立,由川东师范学校的乡村师范专修科、农事试验场两部分组成。1936年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高显鉴任院长。他大力推行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活动,致力于培养乡村建设人才,促进地方乡村建设。

晏阳初领导的平民教育促进会对四川的乡村建设运动起到巨大影响。与国民政府合作设立四川省设计委员会,开展全省调查工作,协助新都实验县工作,创建华西实验区,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等。1940年10月28日,乡村建设育才院在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成立,使中国首次有了全国性培养乡村改造人才的高等学府,被認为是中国教育史上“学术的新纪元”。[5]育才院的特色之处在于院内学生又是先生,由于教育对象年龄跨度较大,儿童、成人皆有,便形成高年级教低年级,识字的教不识字的现象。育才院秉承学习与实践并重的理念,重视调查、研究、实习;崇尚自由民主的思想,制定课外师生自由交谈制度,图书馆还可以借阅进步书刊,由学生“四自会”(自习、自给、自强、自治)管理。晏阳初的办学,诚如黄绍竑所写《五十回忆》中所说:“完全站在教育的观点上来从事乡村改造的。”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办学方式,为抗战时期的四川教育带来新气象。之后在教育所郭鸿銮、杨伯钦等人的支持下,各所学校普遍办识字班,街道也开办平民夜校,为四川民智的提高和抗战救国意识的增强做出巨大贡献。

3政教合一的县政改革

新都县政改革是晏阳初领导的平教会在四川成立的第一个乡村建设运动实验区,借鉴河北定县实验改革的经验,但不尽相同的是新都实验县的设立并非是平教会主动提出,而是由国民政府和社团共同推动与之合作。1936年,在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邀请下,晏阳初协助四川的乡村建设工作,与省政府合作成立“四川省设计委员会”,并推荐陈开泗为委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调查工作。1937年4月,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四川省政府成立新都实验县。由于陈开泗曾担任浙江金华、湖北黄冈两个实验县的县长,具有丰富的县政改革经验,省政府便任命其担任新都实验县县长。[6]新都实验县的目标是“革新县政机构,促进地方建设”。县政改革的实行措施如下:①调整新都各级行政组织。以“减少小单位、充实大单位”为改革原则,裁局设科,使全县事权集中于县政府;改设乡(镇)公所,实行县、乡(镇)两级管理;改组县咨询委员会,由地方各保甲长推举代表审议县政兴革计划、县预算决算、税捐征收等,充分体现民意。②整顿公安,清丈土地。设立县警卫处,划分警卫区,将县中学毕业生作为机动武力,一旦有土匪,立刻封锁交通要道,缉拿盗匪。整理田籍赋籍,革除积弊,增加了新都县的田赋收入。③调整乡村学校区划,建立卫生保健制度。各保须设立一所初级小学,每乡(镇)设立一所高级小学,县城设立一所中学。初级小学不收学费和书本费,提升了全县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与华西大学医学院合作,创设卫生院,分设卫生所,各保设卫生员,置保健箱,贫苦农民住院治疗费由县救济院支付。县政府每年支出的卫生经费仅次于公安与教育经费。④普遍设立农民讲习班,设县农场和家畜保育场,与川大农业改进所、金陵大学农学院合作,改良农业种植品种。以上各项措施的推行使得新都县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迅速发展,“人才既美满,经费又充足,而权力又复集中,当时之新政,颇觉可观”。[7]不幸的是,新都实验县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触及到当地哥老会及豪绅的利益特权,遭受他们的顽强抵制。并与1938年11月10日,利用刘湘逝世后省政府动荡的契机,发动团丁围城事件。新都县政改革也走到尽头,实验县被取消。

三、民国四川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定位

1对四川的影响

经济方面,民国四川乡村建设运动以实业为支撑,开办多家民族企业发展经济,修建铁路、公路,开办航运,大力发展交通建设,倡导改良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四川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文化方面,民国四川乡村建设运动重视发展平民教育,在实验区开办识字班、小学、平民夜校等,以此丰富民众的业余生活,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的进步。普及乡村教育意味着向现代文明跨出了重要一步。政治方面,民国四川乡村建设运动较早认识到政治力量的重要性,与政府合作,增强了乡村建设的力度和效果。乡村建设运动的开展促使民众抗日救亡意识的崛起和增强,为抗战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做出贡献。

2对世界各国平民教育的影响

民国四川乡村建设运动不仅推进了四川地区的历史进程,而且其影响深入全世界各地,尤其是叙利亚、哥伦比亚、墨西哥、泰国、巴基斯坦等亚非拉国家。1943年5月24日,晏阳初在“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集会”上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由此,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开始走向世界。1950年以后,晏阳初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先后到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黎巴嫩、委内瑞拉、波多黎各、加纳等亚非拉国家进行考察,指导各国的平民教育运动,为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1967年5月,晏阳初在菲律宾创立国际乡村建设学院,亚非拉大多数国家选派优秀领袖人才前往该学院进行培训。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一批乡村建设人才,成为世界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中心。

3对当下“乡村振兴”的若干启示

民国四川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有着非凡的意义,也对当今解决“三农问题”,开展“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以工业带动农业。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农民的自治意识与民主精神,保证农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参与自治创新。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民国时期四川乡村建设运动与高校合作,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举办农业讲习会,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现今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得到极大提升,但是部分地区农民的耕作方式较为传统,生产力较为低下,必须要广泛传播农业生产技术,以此提高农业的基础发展,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3]刘秀峰,廖其发. 论民国时期四川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3(004):58-60.

[2]杨孝容.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念及其在重庆的影响[J]. 重庆社会科学,2008,(11):88-92.

[4]毛赢. 民国乡村建设试验的探索与实践[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0):1.

[5]祝彦. 救活中国——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回眸[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86.

[6]熊贤君. 晏阳初画传[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207.

[7]新都县政府统计室. 《四川新都县概况》[M]. 国家图书馆藏书,1943,12.

初中教育特点范文第3篇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玛利亚 ·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1952 年 5 月 6 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 岁。

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教育理念

概述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她特制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 儿童发展观

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是她全部教育学说的基础。过去许多人批评她在这个问题上纯属遗传决定论,其实并不尽然。纵观蒙台梭利的全部学说,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1949年英文版,第97页)。蒙台梭利肯定,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及早进行教育,丰富儿童的经验,可以消除和防止智力落后的现象。

具体地说,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他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对儿童来讲,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在身体方面,导致骨骼畸形;在心理方面,教师为了把零碎干瘪的知识塞进儿童的头脑,用奖励和惩罚诱逼儿童集中注意和缄默不动。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

蒙台梭利又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设置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较大的花园,学生可自由进出;轻巧的桌椅,4岁儿童便能随意搬动;教室里放有长排矮柜,儿童可任意取用放在里面的各种教具。这样的环境设置明显地是服务于儿童的自由活动的。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第27页)。而在童年期,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例如,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正是很多低能儿童之所以低能的主要原因。因此,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又是举足轻重的。蒙台梭利说,环境问题在她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台梭利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应该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我们认为,蒙台梭利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未能正确阐明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她的全部学说的基点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自发冲动,把教育看作仅仅是儿童潜能(本能)的展现,虽然她也注意到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但总的说来只把它们放在从属于遗传的地位,因而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蒙台梭利多少看到了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证明了教育可以纠正智力落后,更能使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提倡早期教育,这比当时那种认为“智力固定不变”,否认儿童早期认识发展必要性的流行看法要接近真理。她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不适当地妨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注意到儿童活动的智力价值和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意义,这些都有合理之外。至于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更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承认。蒙台梭利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是与她对儿童心理有一定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

初级教学法

适用范围

蒙特梭利的初级教学法适用于3~6岁的儿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体育(筋肉练习)

为了促使幼儿生理的正常发展,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动作熟练化,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肌肉练习,她除了顺其自然,让幼儿通过坐、起、走、穿衣、脱衣、取物、照料动植物等行为得到良好的体育练习外,还发明了种种器具,如螺旋梯、摇椅等等,帮助幼儿进行训练,还编制了体操乃至于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别练习。? 感官教育

这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下文将予重点述评。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教育

结合感官训练,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谈话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实际生活练习

如穿衣、个人卫生、室内整理等,使儿童不需别人帮助而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项,培养其独立性。不难看出,蒙台梭利上述做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至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还须作进一步的分析。 五大领域:

1、日常生活领域

培养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组织能力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把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脱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帮助别人,照顾环境,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为将来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2、感官领域

培养幼儿视、听、嗅、味、触五觉敏锐程度的感官能力,使幼儿的每一项感觉都是灵敏全面发展。为学习数学及其他领域做准备,争强对于社会及知识的感知,培养初步的序列、分列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数学领域

培养数的概念,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关系,会做10000以内的加减乘除,会做简单的测量工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语言领域

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书写和阅读,使幼儿在童年时期就形成良好的阅读与书写习惯,培养喜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听力与阅读能力,提高书写能力。

5、科学文化领域

增长幼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及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幼儿从小就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了解基本的动植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知识。

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但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铃木镇一教育

发展背景

铃木镇一(Shinichi Suzuki 1898-1998) 出身于日本音乐世家,父亲拥有当时日本最大的小提琴制造工厂。 他二十三岁留学德国,跟随克林葛(Karl Klinger)学习小提琴,无论是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或对音乐的态度,都深受克林葛影响。后来,他返回日本和兄弟组弦乐四重奏到处演奏,并且从事小提琴教学。 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他发现了学习和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体会出年龄和学习小提琴的关系,领悟了音乐和语言妙不可分的关联。 1958年他在日本东京发表了母语学习的概念,他在"才能教育"书中,表示音乐教育只是手段,高超人格和伟大理想的培育,才是音乐教育的最后目标。 他主张以音乐启发儿童单纯的心灵,透过音乐培养儿童伟大的情操和人生的理想,创造人类更完美的下一代,为人类谋福祉(Suzuki,1969; Kendall,1973) 。 铃木镇一透过音乐教学实践其理想,强调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须经由后天培育, 以正确的教育方法,优良的师资,配合适当的学习年龄,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同成就才能教育的理想。铃木镇一并发现人类学习语言的天赋能力,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模式,称之为"母语教学法"。 不只在日本很多学生因铃木镇一而及早受到音乐栽培,1964 年,铃木镇一带领十位小朋友受邀在美国全美音乐教师协会演出,引起重视随之兴起一股铃木教学法风潮,在美国陆续有铃木提琴教学的推广机构,嘉惠学子不可细数。在日本,至1966止,就约有120位铃木小提琴教师和6000小提琴学生分散在各地。 铃木镇一不但创造了学习小提琴的新模式,打破了演自欧洲传统的小提琴学习方式。

生平轰动事迹

你可曾看到过3000人同时进行小提琴演奏的情形吗?在日本,从全国汇集而来的学生,按照从500人到1000人、1500人、2000人的规模,逐渐递增,最后达到3000人的大演奏,把表演大会推向了最高潮。你又能相信这些演奏者多半是少儿,甚至很多是三四岁的幼儿,并且完全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吗?恐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演奏会了。这些无法言喻的精彩演奏使与会的所有听众都深受感动,很多人都是边听边流泪——对如此众多年幼的孩子出色的演奏而惊讶,被那高超优美的音乐所感动。同样的情形也曾感染了著名的音乐大师们。

1955年的某一个晚上,日本松本音乐学院等待着世界著名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合唱团的到来。在一个合唱队员无法置信,甚至怀疑是否走错地方的家庭宿舍式的小楼里,30名幼儿和小学生用小提琴拉起了巴赫创作的《落第协奏曲》。刹那间,合唱团的所有成员都显露出了非常惊讶的神色,他们万万没想到,竟会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操作的小提琴中发出巴赫创作的难演奏的曲子,而且声音如此优雅。惊奇突然变成了强烈的感动。接着,孩子们又合奏了两三个曲子。然后,合唱团的指挥者达皮特教授说:“奇迹!真是令人难以想像的事,这回我想听一听前排小孩子们的独奏。”被点的孩子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拉了巴赫创作的协奏曲《协奏曲第一号E短调》,拉得非常出色。接着又点了第二个人的名字,是其中最年幼的一个。她拉了维瓦特创作的《G·莫尔协奏曲》,同样精彩。合唱团的成员们对孩子们的演奏都感到无限的喜悦和激动。他们与指挥者都并排站在钢琴的旁边说:“让我们一起唱吧。”着装美丽的合唱队和优美的伴奏声使松本音乐学院的破旧大厅顿时变成了盛大的家庭音乐会。

另一个场景。1961年4月16日,在东京文京公会堂的舞台上,400名5至12岁的孩子手持小提琴,整齐地排好了队。他们在等待着20世纪诞生的最伟大的艺术家之

一、大提琴演奏家卡扎斯先生的到来。卡扎斯先生刚一进入会堂,当看见舞台上排列着的400个孩子,他就激动地一面高高地挥着手,一面就座。与此同时,舞台上一齐奏起了《闪闪星星变奏曲》。“好!——好!”这位年迈的巨匠一面惊叹地睁大眼睛观看,一面连连不断地流露出赞叹之声。当孩子们演奏起波巴鲁德和巴赫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时,他的激动之情达到了顶点。老先生被感动得哭了,眼里充满了泪水,话都说不出来了。演奏结束后,他给孩子们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这是自己“亲眼见到的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激动的场面„„”人数众多的、年幼孩子们的合奏,简直如同一人独奏的那样和谐。这些孩子既不是精选出来的尖子,也没有经过其他什么特殊的训练。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个令全世界关注的奇迹呢?他就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先生。

基本理念是: 音乐好比一种语言,要掌握一种语言,最好是从小开始学,开始得越早越能把语言掌握得像母语一样。只要孩子们稍有掌握某种乐器的能力,就可以让他们学。

在教小孩子的时候,铃木教学法都不教他们看乐谱(Music Score)或任何音乐理论上的知识(Music Theory),因为那就等如在一个正常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之前,便教他写字和语言文法,那是违反自然的。

铃木教学法强调让小孩子先听音乐。孩子每学一乐曲之前,无论多简单的旋律,都必先重复听其录音。而听的方法也很讲究,不是全神贯注坐在那里对着录音机听,是在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下听,如吃饭、嬉戏、入睡前各种休息或半休息的状态等。

总之,就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像听家人谈话那样听他要学习的音乐。

但试想一想,如果要孩子在家里经常听到的是他学习的乐曲,而不是电视机或收音机播放的广告歌曲、流行曲,那就必须家长通力合作,不厌其烦地在适当情况下为孩子播放音乐,并且也要牺牲许多自己的时间和娱乐。

所以铃木教学法对家长的要求可说是颇高呢。

教学效果

铃木教学法透过潜移默化的方法使孩子在下意识间熟习一首乐曲之后,就让他在老师指导下凭记忆把乐曲在乐器上奏出,完全不用看乐谱或学乐理,整个过程由听到模仿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

等到拿起乐器要学那首乐曲的时候,孩子基本上只是学怎样以最舒适的方法把脑海中的乐曲奏出,而不是学那首乐曲的本身,故往往事半功倍。同时,因为孩子脑海中的乐曲是由名家演奏的,所以他在设法把脑海中的乐曲奏出时,其实是在设法达到他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演奏效果。

铃木教学法训练出来的孩子程度不一。事实上,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铃木教学法。有不少孩子费尽脑力也无法把听了无数遍的乐曲完整记住。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时下常用的那种先看谱后听音的乐器教学法,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训练出的学生表现差异也很大。有不少孩子因看谱能力较弱,在学乐器的初期便被看谱一事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吸取铃木教学法的精神,不用乐谱而先让孩子多听所学习的乐曲,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理论基础

铃木音乐教学法,无法以简单的文字叙述清楚,幸好铃木镇一在才能教育中提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概念,由这些概念我们可窥知其理论基础,例如,爱的口号、才能不是天生的、没有失败的学习、学习自零岁起、能讲话就能学音乐、强调父母亲在子女学习乐器过程中角色的重要性,以下简要的摘其精要. 才能并非天赋论

铃木镇一所指的才能,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天才",而是教育理论的一种“行为”而已,例如走路、跑步、写字等„。 他认为人类唯一的天赋是学习的本能。 人类如果能把握这一天赋,充分的加以发展,学习任何东西应该都可达到相当的水准以上。音乐能力也是人类及有待开发的能力之一,只要父母用心安排,老师费心指导,人人都可学好音乐,有希望成为音乐家。

铃木认为如果一位父母都能注意到每位儿童的本能,而且能提供一理想的环境,所有的儿童都将获得并且发展出一系列非常突出能力,这理论适用于全世界的儿童,没有例外 (Suzuki,1981)。 他并举例,生在热带的儿童,送到寒带去生长,照样会产生御寒能力; 生在台湾的儿童,送到美国生长,英语就成了他的母语。 例子就证明人类的能力系由于环境培育,而非天生俱来,所以铃木强调人是环境之子。

母语式的教学

铃木因为和他的侄子生活在一起一阵子而顿悟语言学习,他的教学法也被称为母语教学法。他认为音乐和语言一样,都是人和人沟通方法之一,语言这么复杂的系统人人都可学会,音乐也一样可以学好。 语言的学习的过程,先听很长的一段时间,然后模仿或反应说出简单的音来,再发展成词或句子,进度缓慢,并经过反复的练习,得到父母的鼓励,再继续更进一步练习,这一理论成了他音乐教学的重要哲学基础之一。 教育自零岁起

铃木先生在他的"才能教育自零岁起"书中极力主张学习要愈早愈好,幼儿的阶段影响一生深远。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出生的那天起,而不是自上学的第一天。根据人类经验的原则,旧经验帮助新学习,及早学习可提供丰富的经验,做为新学习的基础。

没有失败的教育

铃木先生问:"您见过生理上没缺陷而学不会说话的吗?"。 语言的学习如此复杂,都没有失败的例子,其他的学习当然也不会失败,可见只有失败的教学或老师,没有失败的学生。 能力滋养能力

铃木镇一认为,新的能力是由旧的能力累积发展而来的,所以他在小提琴教学中,要求学生经常要反复练习旧曲子,借此不仅增强已有的技术,同时也产生新的能力,这和教育理论中的练习理论不谋而合。

杰立卡脑力开发

专家认为0-6岁是脑部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生的智力、创意以及人格是否乐观、自信、有道德感,都决定于这关键的时期。而0~6岁这个过程,决定了一生的脑力开发状况,甚至是智商,情商等等。人的0~6岁是人类大脑开发非常关键的时期。

人的大脑潜能开发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递减的。根据人类脑部生理学显示,人脑伴随着人类身体成长而成长,但是最主要的生长期却是在六岁之前的阶段;人脑的成长在满三岁时已完成人类脑型、脑神经功能的60﹪,到八岁时则已完成了90﹪。8~10岁是剩下的10%。根据专家指出人类在幼儿时,最珍贵的α学习脑波,在六岁之前是最为活跃的阶段。决定人类脑部发展最重要的脑神经元,经由α学习脑波的刺激而日益增多,这将使人类的智能超越,将来孩子在任何学习的过程都能极为顺利,不再因能力不足饱受挫折及压力甚至因而停止学习。若等到孩子的α学习脑波已趋于平缓再汲汲于让孩子学习,将会多花1倍甚至

2、3倍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很多家长往往忽视,或者没有合适的方法和合适的产品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程、教材,所以才导致大多数孩子长大后都是庸人、平常人,没有达到家长望子成龙或者望子成才的期望值的原因。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只重视在左脑所主导的认知上,而忽略主导创造力和思考力的右脑训练 聪明宝宝要脑力开发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后,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百克,已经占了成人脑重量(约一千五百公克)的四分之一强;到了一岁脑重量约九百公克;到三岁时脑重量便已发育到60%强,到了六岁大约重1200公克,逐渐接近成人的脑重了。

可见得0-3岁是人一生中脑部发展的重要黄金期,也深切影响着未来智力潜能的发展,如何把握这段黄金期,施予婴幼儿早期教育,促进脑细胞的增加分化与脑神经的突触紧密连结,是非常重要的。

脑力刺激的实证

曾有名为巴甫洛夫的专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同时生下来且同样体重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放于较大、光线充足的空间,提供丰富的声响、有滚筒、滑梯等玩具,让小白鼠自由追逐玩耍;另一组小白鼠,则关于没有光线的笼子里,没有玩具、没有同伴,虽然提供同样的食物营养,不过经过19天的测试,智力的表现却是大相迳庭的。

结果显示:前一组小白鼠机敏灵活,人抓不住它们。后一组小白鼠,则呆滞迟缓,即使人去抓它们,也不知逃跑。抽样解剖发现,前一组小白鼠因常接受丰富的信息刺激,它们的大脑生出了许多突触发展出紧密的连结;而后一组小白鼠则因少受刺激,脑组织竟呈现萎缩状态,脑重量及体积也相对变小。

巴甫洛夫这个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用来映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错过了生长发育期的发展,脑组织结构就会趋于定型,潜能发展也将受到限制,即使拥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智力潜能

根据大陆方面的研究专家表示:智力潜能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许多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所以,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拥有特殊能力和专长,例如,只会读书而缺乏生活应变的能力,这样都不等于拥有真正的智力。

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就如,孩子如果缺乏注意力及观察力,就无法正确的认知;没有记忆力,就无法将吸收的知识保存下来转为己有;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的体会、无法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缺乏想象力,自然就没办法创新。 寓教于乐开发脑力

“杰立卡”教学课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教学模式,它对平衡地开发孩子的左右脑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专家介绍,人大脑的结构分为左脑及右脑,左脑倾向于语言逻辑思维,右脑则倾向于感觉形象思维。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因此,左脑主宰右耳、右视野,最大的特征在于具有语言中枢,掌管说话、领会文字、数字、作文、逻辑、判断、分析、直线,因此被称为“知性脑”,它能够把复杂的事物分析为单纯的要素,比较偏向理性思考。右脑与左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因此,左耳、左视野的主宰是右脑。右脑掌管图像、感觉,具有鉴赏绘画、音乐等能力,被称为“艺术脑”。它具有韵律、想像、颜色、大小、形态、空间、创造力,它负担较多情绪处理,特点是比较偏向直觉思考。

谈及左右脑的合作,以及“杰立卡”课程对脑力开发的意义,专家告诉大家,左右脑的运作流程是由左脑透过语言收集信息,把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也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五感,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语言,再传到右脑加以印象化,接着传回给左脑逻辑处理,再由右脑显现创意或灵感,最后教给左脑,进行语言处理。

“杰立卡”课程通过各种不同颜色的教具,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各种教具,由孩子观察准备、酝酿思考、自我检查、到豁然开朗循序渐进的学习阶段,可调动孩子左右脑的全方面发展。

专家指出,大脑不用则废,用则进。培养孩子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应从幼儿抓起,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条件开发孩子的全脑,激发孩子的潜能。 脑力开发的定义

所谓脑力开发就是重视幼童左右脑平衡发展的一项重要课程。主要的学习目标不在增加孩子的解题技巧,而是在于提升孩子的学习潜能与习惯主动思考的模式建立,以应付未来多变的环境需要。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上课模式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上课是经由孩子自行操作教具,以教具所设计出来的各式题本,藉由观察准备、酝酿思考、自我检查、到豁然开朗的循环学习阶段,达到真正具备『自学』的效果。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课程内容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课程内容包括六大学习领域、59项学习概念以及450个完全操作的自学宝盒,可以提供4~6岁的学龄前幼童三年完整的学习内容。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上课时间

一般来说,杰立卡脑力开发并不完全限制孩子的上课时间,但为顾及孩子的专注力与学习兴趣,通常我们会建议一个星期两次课,每次课程30 ~ 50分钟之间,可自行操作 1 ~ 2 个宝盒。

杰立卡脑力开发与蒙特梭利教学的异同点

蒙特梭利教学强调透过感官学习、从操作中去体会以及尊重彼此的人际关系训练、秩序感的建立,都是杰立卡脑力开发课程的教育目标,然而杰立卡脑力开发更提供了循序渐进的自我学习课程,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以及自我检测与立即鼓励回馈的机制,是极具有培养未来领导人物特质的优质课程。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六大领域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六大领域包含有智能启发、数理演绎、组合思考、生活技能、语言表达与美感创造六大学习领域。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教师研习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教师均需要经过完整的课程研习,才可以指导上课。研习内容包括:杰立卡脑力开发课程的设计原理、对脑力开发的概念讲述,教学演练与课程内容研讨,并不定期的举办教学观摩及成长课程。 杰立卡脑力开发与传统幼儿教育课程的不同点

传统的幼儿教育大多以教导幼儿许多的认知,以模仿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得许多事情。而杰立卡脑力开发却是藉由题目的设计与运用,将孩子已学习到的认知概念作整合,并加以发挥作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简单的说,不是重在学习,而是重在学习后的解决问题。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重要性

「脑力即国力,三岁定一生」现在是讲求知识经济的时代,有效的脑力开发课程可提升幼儿创意思考能力与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孩子真正具备『带着走的能力』,以因应未来的挑战。

如何了解孩子的潜在智慧与能力

藉由多种不同领域的题本操作演练,教师容易观察出孩子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并且藉由阶梯式难易度的铺排,让孩子自我挑战,自然就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 右脑开发的学习重点

右脑发展好的孩子学习特点是在光线上喜欢较温和的色系,对空间及颜色较具敏感性,富有创造力,学习是以「块状」方式处理。因此右脑学习的孩子多给予赞美与鼓励、多听音乐、多运动,学习效果自然会比较好。 左脑开发的学习重点

左脑发展好的孩子学习特点是有责任感、有耐性,喜欢明亮,喜欢独自学习,学习是以「线型」方式处理。

脑力开发课程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

根据人类脑部生理学显示,人脑伴随着人类身体成长而成长,但是最主要的生长期却是在六岁之前的阶段;人脑的成长在满一岁时已完成人类脑型的80﹪,到六岁时则已完成了90﹪。根据专家指出人类在幼儿时,最珍贵的α学习脑波,在六岁之前是最为活跃的阶段。决定人类脑部发展最重要的脑神经元,经由α学习脑波的刺激而日益增多,这将使人类的智能超越,将来孩子在任何学习的过程都能极为顺利,不再因能力不足饱受挫折及压力甚至因而停止学习。若等到孩子的α学习脑波已趋于平缓再汲汲于让孩子学习,将会多花1倍甚至

2、3倍的时间与精力。

人类脑部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学者及专家指出,人类大脑的结构分为左脑及右脑,而跟随着左右脑的发展不同,有的左脑发达,有的右脑发达,因此个人的特质与表现亦有所不同。如何了解孩子的特质与肯定孩子的优点,对于孩子较未启发的部份做有效的引导,让孩子大脑平衡发展,有效学习更成为现今最重要的课题。教导孩子知识与技能已经不是教育的重点,让孩子知道如何学习,确定孩子俱有分辨是非的判断力(Judgement Quotient),鼓励及培养孩子正面的情绪管理(Emotion Quotient),训练孩子逻辑思考(Logic Quotient),拥有解决问题的智慧与技巧(Intelligence Quotient),发挥创意(CreativityQuotient)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教育目标

一、透过感官来学习新事物。

二、从做中去体会真意。

三、发现探索世界的乐趣。

四、给予诚心的赞美和乐趣。

五、懂得尊重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五个坚持

一、坚持“自发性”学习。

二、坚持教师只是个“引导者”。

三、坚持“动手做”是学习最重要的指导方针。

四、坚持有系统的编序课程与掌握学习进度的个别化教学。

五、坚持安静有秩序的学习过程。

杰立卡主要知识点

小班:

形色辨别(基本颜色、形状的辨认知和初级组合)

空间概念及示意图 (上下、左右、里外的空间概念及示意图)

度量关系(长短、多少的拼组及比较)

英文字母 (基本字母及单词的认知)

造型组合 (数块不同造型的堆叠)

平面对应(位置、形色的组合对应)

几何铺排 (基本几何图形的拼组)

空间定位 (泡棉上对应孔的判断)

中班:

特性合成及分解(颜色、形状二维空间的对应)

同形嵌合、异形比较(泡棉嵌合、图形差异比较)

推理穿线(穿线泡棉的隐性推理)

循环概念(图形的交替排列)

二维序列 (大嘴鸟由左至右二维位置序列对应)

集合概念(示意图中的分类计数)

方位推论 (图形移动后的位置及图形判断)

对应计数

大班:

乘法概念 (数量分堆)

代数合计及整数分割(数字卡与熊头卡的数量合成与分配)

时间认知 (钟表时间认知) 除法分解 (数量分堆)

特性组合 (颜色、图形、数字的组合判断) 坐标(二维坐标数字空间对应)

认识及换算钱币(币值认识及大小换算)

初中教育特点范文第4篇

1.角色游戏的特点

(1)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 演医生,用听诊器给人看病,往往并不能正确地使用听诊器,会出现病人说头痛则听头,说肚子痛则听肚子,说脚痛则听脚;有时幼儿还会病人哪里痛就给哪里打 针;也有的幼儿会一边打针一边说:“小朋友,别害怕,阿姨轻轻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 经验。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2)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角 色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创造性想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游戏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如扮演妈妈、老师、司机、经理等幼儿生 活中熟悉的人物。幼儿运用“各种材料,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识与体验。二是对游戏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常 常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还能一物多用。如用纸条当“面条”,用小积塑片当“饭”,用冰棒棍当“筷子”等。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游戏中可以充当不同的东西, 如积塑条可以是老爷爷的“拐杖”,可以是火车的“铁轨”,可以是护士的“注射器”,还可以是警察叔叔的“警棍”等。三是对游戏情景的假想(情景转换)。幼 儿常常通过一个或几个动作和想象,将游戏情景进行浓缩或转换,如玩娃娃家,妈妈一摸孩子额头,“呀!小孩发烧了,送医院吧。”结果抱着孩子在院子里走一圈 回来了,说打针了,孩子病好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最为浓厚,幼儿玩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也十分多样与新颖。

2.角色游戏的指导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幼儿对外界的事物有了较丰富而深刻的印象,为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创造性提供了条件。否则组织游戏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例如:某幼儿园小班,教师提供幼儿制作糕点的材料,试图引发“糕点厂’’的游戏,教师费了很大的力气,试图让幼儿能用橡皮泥制作糕点,并放进“电烤炉” 烤制,结果幼儿根本不予理睬,糕点厂的游戏也没玩起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幼儿不知道“糕点厂”、“电烤炉”为何物,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脱离了幼 儿的生活实际。

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家庭、社会、幼儿园、图书及影视等方面。教师应有计划地、经常组织幼儿参观了解成人的各种劳动,丰富 印象。如外出游览和参观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交通警察是怎样指挥交通的,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等等。只有在生活中观察得细致,感 性认识越丰富,在游戏中的反映才越逼真。

教师也可要求家长配合,经常带孩子散步、参观、听故事、看电影,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或外出旅游,扩大幼儿的眼界。“见多识广”,开展各种角色游戏就有了基础。

(2)加强对游戏过程的具体指导。

对于小班幼儿,应着重在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教师应以游戏的口吻经常提醒;对于中班应注重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 的发展。中 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

初中教育特点范文第5篇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质。"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新编教材的特点,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修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欣赏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1.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自然美、社会美, 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陆广智《基础美学》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作用。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

二、三岁至十

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少年时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步入青年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2.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合中学美育的任务,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2.1 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 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2.2 审美情趣的培养。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3.欣赏是审美教育的核心

中学的美术教育不是让学生人人都成为大画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掌握必要的审美知识来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如今的新课标下的教材也增加了美术欣赏的部分内容,从古今中外、抽象、具象美术作品及雕塑、建筑艺术作品都选了不少进来,但因许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他们不明白怎样才算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地欣赏美、认识美、感受美。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美,就必须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赏析,使学生了解美的本质和美的现象的关系,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获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加之新课程改革后,中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心灵。因而,美术教育要在重技能的同时更重审美发展,在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时,更要注重美术的思想、情感,使知识传授与审美教育二者紧密结合。旧观念的教学活动衡量美术课的教学效果没有重视审美教育,而是看重学生作业技能技巧如何。新课程改革后,认为中学美术教学是一种高文化层次的情感丰富的审美导向活动。

4.欣赏技巧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作为视觉造型的艺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艺术的审美形式即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语言形式,诸如笔墨、线条、色彩、造型、肌理、质感等。对审美形式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现代中学美术教学中,只有将特定的审美形式与素描、速写、水粉、水彩等各种技法训练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加强对审美形式的认识,才能获得最好的、美的解读。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是其独有的绘画语言。笔墨的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快慢、顿挫、刚柔,构成了画面的变幻莫测、气象万千。如果脱离了对中国绘画的临摹、写生等来谈笔墨,就形如纸上谈兵,流于形式。没有对审美形式更深入的认识,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审美活动就无法进行。美术欣赏课不应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可让学生进行临摹,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因此,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初中教育特点范文第6篇

概括地讲, 这些“问题小孩”主要有以下共同特点。

(1) 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 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 身体不好, 文盲的比例较高, 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 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 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 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 在留守儿童中, 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 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 不会管, 外出父母则管不到, 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 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 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 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 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 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 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 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 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 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 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 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 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 使用自由度提高, 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由此可见, “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 已迫在眉捷, 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也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笔者已经是有十五教龄的一线教育工作者, 现结合“留守子女”的现状特点, 就如何做好“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 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 慈母的心, 真挚的爱

“留守生”普遍有这样的心理特点, 他们听的多的是批评指责, 因而他们对教师的语言比较敏感, 甚至对老师怀有敌意, 他们总认为教师和同学都瞧不起自己, 所以就干脆破罐子破摔, 表现得粗暴无理,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 这颗自尊心如果一旦受到训斥或伤害, 单纯的说服教育和冷若冰霜的批评都会使他们的思想僵化, 感觉麻木。这时只有精心培养, 耐心说服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尤如一盆花经过养花人的精心养护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这就要求当教师的在有一颗慈母般的心和一种真挚的爱才能做好。也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学生觉得“良药”并不苦口, “忠言”并不逆耳。

2 恰当表扬激发斗志

哲学家说:“使人前进最大的刺激物是一种成功的感觉, 做了一点事的人, 无论事大事小, 只要他尝到了一点成功的快乐, 便会渴望再次成功的光荣”。作为留守生来说, 他们听到的批评多, 指责多, 而表扬少, 教师单纯的批评学生会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他们常常对表扬非常渴望, 当他们认为自己有所成就时, 就渴求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 教师就是最好的见证人。因此, 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细微进步, 既使是进步甚微, 及时的表扬会激励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斗志。他们会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 无药可救, 就会顺势求得更大的进步, 以获得更多的表扬。因此, 他们就会慢慢地改正自己的陋习, 重新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

3 要求得当, 正确引导

留守生学习普遍较差, 有的是目的不明确, 有的是不好学, 有的则是养成了一些坏习惯,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操之过急, 相反要要求得当, 循序渐进。这就像科学家做的大猩猩吃香蕉的实验一样, 如果把香蕉举到一定高度时, 大猩猩就会利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去拿到它, 吃掉它。如果举的过高的话, 它选择的不是吃而是放弃, 这个实验说明, 目标过高则无法实现。作为人也一样, 如果你对他的要求得当, 他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克服客观困难并实现它, 如果要求过高的话, 那么他就会觉得目标无法实现而灰心放弃。这样不但得不到教育的效果, 且适得其反。学生往往会自暴自弃, 为所欲为, 会对班级的管理造成更大的障碍。而教师对学生要求得当, 正确引导, 他们就会健康成长, 不断进步。

4 家校互动, 齐抓共管

教师在想方设法教育的同时, 也要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功能。要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教师每月认真如实填写家校联系手册, 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动态;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沟通, 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为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教育奠定基础;同时, 为了外出务工的学生家长能方便与“留守子女”取得经常性联系, 相互沟通、交流感情, 教师将自己的号码或学校的号码提供给他们, 让他们能随时和老师及其子女取得联系, 让其“留守子女”接听父母的电话, 通过这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感受浓浓的亲情, 快乐成长。

总之, 做好“留守子女”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 只要我们针对他们的缺点、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并投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就一定能使这些将要枯萎的树苗茁壮成长, 重新成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摘要: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 造成“留守子女”的大量出现。“留守子女”有着学习较差, 性格有缺陷, 心理有障碍及价值观扭曲等共同特点, “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 已迫在眉捷, 做好“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 笔者认为教育者首先要有慈母的心, 真挚的爱, 找其闪光点, 恰当表扬, 得当地要求, 激发其自信心, 其次是家校互动, 齐抓共管, 另外教育好“留守子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教师和家长还要持之以恒, 循循善诱。

上一篇:煤化工范文下一篇:希腊签证所需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