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设的园林工程论文范文

2024-07-30

园林建设的园林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虽然只占总成本的3%-5%,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已经成为开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如何在设定的投资造价范围内做出最为理想的景观效果,设计定位控制,质量效果控制和施工成本控制越来越受到房地产公司的重视,本文从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特点和难点入手,论述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各个要素及提高房地产景观工程过程管理的性价比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房地产;景观工程;性价比控制;质量控制;效果控制;成本控制

一、前言

景观工程把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主要用来提升项目的品质,是促销的有力手段,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作用,但是其成本控制却是房地产成本管控的难点。本文阐述了房地产景观工程成本管控及突出“性价比”控制的必要性,对景观工程造价报价混乱、虚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加强房地产景观工程成本管理的性价比控制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性价比控制的必要性

根据项目定位,设立合理的成本投资额度,确定房地产景观工程项目性价比控制,功能性配置,美观性控制,创造营销卖点和溢价点,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景观功能效果的价值最大化。

效果好、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综合性价比控制目标是房地产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成本管控的目标。

三、景观工程成本构成及特点

1.景观工程成本的构成

景观工程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

(1)直接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辅助材料费等。其中材料费中的种植土方费、绿化苗木费弹性较大,是成本管控难点。

(2)工程间接成本。与项目相关的其它费用(工程保修费、工程排污费等),现场管理费用及企业与项目有关的管理费用。

2.景观工程成本构成特点

第一,工程涉及面广泛,其中施工过程中涉及多工种,多专业大交叉,采用的材料品种繁多,材料的名称不规范,给主材询价提出严峻挑战;

第二,计价过程中专业定额的选取多样性,相当部分子目可参照市政专业、土建或装饰专业进行计价,计价参考的区别给定价带来争议;

第三,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较小,子目繁多,容易出现标底清单漏项的现象;

第四,绿化苗木无精确衡量标准并且施工有季节性因素,市场价格差异较大。

这些存在的特点,单独或共同的影响下,从设计到工程结算的过程中,左右着园林景观工程成本的起伏变动,成为所有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难点。

四、景观工程造价成本控制难点

1.设计因素成本控制难点

(1)园林定位不符合实际,方案设计时造成 “软景”和“硬景”配置失衡。方案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可达到70%的成本控制效果,而错误定位,不合宜的方案,为后期施工和养护提出很多挑战,甚至由于销售及使用情况发生改造升级而追加工程造价。

(2)图纸出图质量不高,考虑不足造成细节的忽略。景观设计与资源控制脱节,建设方和施工方的资源采购和加工能力脱节,导致在施工前期,成本很难做好预算;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得不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和替换。

(3)忽略景观工程的过程管理,室外空间是丰富多变的,独立而又相互渗透,植物用材的艺术性很难做到标准化控制,所以园林施工除了需要在图纸上推敲效果,更需要到现场推敲效果。

(4)设计概算控制执行不到位。一种是未编制设计概算,未确定成本控制大方向。第二种是编制不科学,给出的成本控制目标毫无参与意义。

2.招标过程成本控制难点

(1)招标范围界定不准确,造成后期收口、衔接等处理带来大量签证。最常见的问题为景观施工与市政施工交叉范围不明确,衔接工程相互推委,这样不但增加了成本,同时影响了材料的组织到场,造成工期顺延。因此,招标文件必须载明项目信息如:工程地址、现场条件、状况、工程概要、工程发包形式、质量要求、计价依据等等,作为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必须要清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2)清单编制工作的不细致造成签证。园林景观工程的特点容易造成清单漏项或项目描述混淆。不同的部位做法或许大同小异,但实际过程中,这小部分的不同,往往增加采用了一些材料或施工工艺造成前后的价格出入。为此把“项目特征描述”作为清单强制性条款,其准确性由招标单位进行负责。

五、景观工程过程管理的成本控制的措施

1.建立景观工程事前控制机制

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在整个项目中建立预控管理机制,设立效果管理目标,质量管理目标和成本管理目标,实行管理责任到人。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责任人质量成本管理进行监控,进行考核评定,达到预期管控目标,实现60%问题在事前解决。

2.建立景观工程过程管理机制

建设方必须配备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担起总协调的角色。景观地形营造的不确定性,植物材料不确定性,植物群落营造的不确定性要求专业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工程计划,设置施工过程控制停滞点,质量效果控制的重点和敏感点。做到过程控制有的放矢,实现30%问题在事中解决。

选择有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要求责任心强,仔细考察现场后进行方案设计,施工过程中有设计人员现场跟踪,及时调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矛盾。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许可资质,当然项目经理自身的管理水平、成本概念也要高。最好聘请监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理,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3.建立景观工程事后评估机制

设计失误、范围交叉、进度太赶等多方面的原因,经常导致工程变更,从而使成本发生变化,现场管理人员应及时联系设计和上级管理人员,使所有问题尽可能在事后第一时间暴露、处理解决,把10%的问题事后第一时间解决,杜绝由于拖拉造成的成本提高。在工程完工之后要及时做好事后项目后评估,为后续工程的事前控制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靳洪滦.浅谈园林工程建设在房地产中的作用.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2,2月(下):152

[2]刘桂兴.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房地产园林工程的成本控制.科技资讯[J].2009(11):130

[3]戴日军,唐波,韦明新.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中国园艺[J].2009(8):92-93

[4]贾致.浅谈工程招标中的成本控制管理[J].项目管理者联盟,2012,(11).

园林建设的园林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进了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本文就着重分析了加强浙江园林绿化建设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园林绿化;建设措施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丰衣足食,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完美舒适的生活,就像浙江正在建设高标准的小康社会,而小康社会实现以后还要过上富裕的生活一样。但是,绿化问题给人们的这些希望带来了挑战,因此,相关部门和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园林绿化建设问题。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不仅是国家相关部门和园林绿化工作者的任务和工作,它更需要人们有自觉保护意识与参与的想法。

1、建设园林绿化的意义分析

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对于城市建设及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已有数据统计揭示,诸多工业型城市每年降尘量为500t/km2左右,部分城市甚至可达千吨以上,而园林绿化植物可对空气中的灰尘发挥有效过滤、吸附及滞留作用,可降低城市粉尘污染程度。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可有效阻断噪音、部分有害气体及烟尘,且可对池沼、湖泊及河川中的水体予以净化,发挥保护坡地、减少水土流失的效果。另外,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可将建筑物及四周风景有效协调,构建成城市整体景观,可对人们的视觉疲劳予以缓解,给予人美的感受,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因此,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十分重要。

2、园林绿化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园林施工中缺乏专业的园林工作人员

现如今,浙江省从事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工作人员不多,尤其是专业的工作人员极其缺乏,如绿化监理人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与我国的高校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高校里设置有园林园艺管理、农林等专业的很少,再加上,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对这个专业有一定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该专业没有前景或觉得从事园林工作就不用大学毕业,这个问题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国家没有对该行业引起重视。从事园林绿化建设的工作人员又很少有懂得林学、园林艺术设计、色彩搭配、花草栽培等专业知识或技能。

2.2园林遭到人为破坏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地方人大没有加强园林的法制建设;其次还存在一些人缺乏素质,对园林不加爱护,反而糟蹋;最后的一点就是人们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园林绿化对自身的重要作用。这几个主要的原因造成了园林遭到人为的破坏,直接对园林绿化工作进程造成了阻碍。

2.3人口增长压力,绿化建设总量不足

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浙江总人口是5477万人,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土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再加上如今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就给环境和绿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现在的一个现状和问题就是,园林绿化建设和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不相匹配,人口增长速度大于绿化建设工作的速度,因此造成了绿化面积总量不足和人均占有绿化面积很少,再加之绿化工作的效果也随之降低,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3、园林绿化建设措施分析

3.1加强宣传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城市所有居民的共同努力。为此,需要提高全民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意识,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们的爱护公共环境意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宣传教育,让全民参与其中,更快、更好的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3.2要继续加大投入,拓宽投资渠道,确保绿化建设资金的需要

城市绿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绿化建设资金,在建设资金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在确保政府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要积极拓展绿化多元化投资渠道。在城市建设计划中,继续加大绿化建设资金投入,保证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城市各类建设项目都应将绿化费用纳入投资预算,并按规定建设绿地。对新建工程项目,严格执行绿化审批、验收制度。对不能按要求建设绿地或建设绿地面积未达到标准的单位,要依照城市绿化法规有关规定,责令其补建并达到规定面积,确保绿化建设。加强对义务植树的宣传力度,通过推出对城市公共绿地、树苗的认养等方法形式,增强全民绿化的意识;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加快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园林化建设,要在全省广泛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小区”的评选活动,开展全民建绿活动。

3.3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植物的品种。

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过程中,绿化植物的选择和种植,需要因地制宜。园林绿化种植的植物,并不是越珍贵、价格越高就越好,而是要因地制宜,适合种植场地的土壤、气候。随着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园林绿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想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必须合理规划绿化植物的种植,以达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目的和效果。

3.4实行科学种绿,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取决于园林绿化施工后形成的包括地形、水体、园林建筑小品等景观在内的生物生息环境的优劣,而不是单纯的植物种类与品种展现。所以绿地建设要保持植物的多样性,又要根据各种植物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和环境的适应性科学地进行配置,充分利用乡土树种,结合不同植物种类合理搭配,利用不同植物的色相差异产生“春花、夏绿、秋彩、冬暖”的效果,防止片面求大、求洋,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优先培育和种植在市区适应性强、体现本地特色的树、花、草种类。荟萃一部分生态性、观赏性均好的品种进行繁殖推广。同时要根据市区缺水的实际情况,坚持节约用水原则,鼓励种植节水植物,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推广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地被植物为底的高、中、低的多重垂直绿化,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3.5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的管理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在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应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管理体系,保证绿化植物可以良好的生长。城市园林绿化是一个反复性的长期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加强绿化植物的养护,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质量。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管理,是城市生态发展、建设的需求,也是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关注度的一种措施。

3.6加强园林绿化人才建设,引进激励机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城市园林建设离不开园林专业人才建设,引进城市绿化高层次专业人才,调整现有队伍的专业和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同时着眼于搞好现有干部职工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队伍素质。在重点实施、投入资金大的绿化项目中,可尝试在全市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对选中者实行经济奖励,促使好的方案脱颖而出。开展优秀园林绿化项目的评选工作,有选择性地进行年度评选,激励出精品工程。要将评选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使之成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升级实力依据和获得荣誉条件。要鼓励园林设计、施工单位投入一部分精力从事园林科研工作。探索既公平公正又能出精品的园林绿化招标制度。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及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渐提高背景下,人们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及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于城市建设及城市形象维护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应对城市绿地面积及绿地生态予以合理布置,重视绿地规划及设计工作,选取合适的苗木并展开合理组合,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及质量,从而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稳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福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126-127.

[2]周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与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64-65.

[3]张凤菊.浅谈园林绿化养护的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104.

园林建设的园林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生态学获得了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被瓦解,关于新型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关于“海绵城市”这一新理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的综合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缓解城市水生态问题。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追求建设目标的开发工程项目,而是综合了城市水生态修复、城市水环境改善、城市水安全保障等的生态工程,其建设是对新型城市发展理念的实践,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方式的转型。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水生态;海绵体

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也日趋深入,与城市建设相关的风景园林生态学也不断发展,在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海绵城市理念源于2012年,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1]。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并非要建立全新的城市,而是将城市的功能用全新的理念进行武装,让城市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弹性应对能力,提升雨水吸水、儲水、净水等功能,并实现对雨水的综合利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等问题[2]。城市园林对于调节雨水的下渗、调蓄洪峰、蓄存水源、调节局部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具有十分深远的实践意义。

一、海绵城市理论内涵

所谓的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将城市赋予海绵的特征,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或者城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海绵城市就会表现出该有的“弹性”。同时,海绵城市可以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收集和综合利用[3]。目前,海绵城市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为了验证海绵城市的实际应用效果,已经在镇江、济南、重庆等地进行试点建设,从而实现对降水的有效利用和消纳。随着海绵城市的顺利建成,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几类问题:

1.能够实现对原有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城市范围内的自然河流、湖泊、草地、林地等均可以称为海绵体[4],通过对海绵体的保护,能够促进城市涵养水源能力的提升,为维持开发前的水文循环做出贡献。

2.能够修复城市生态环境。一直以来,城市的建设都是按照传统方式开展的,这种以牺牲资源为前提的城市建设给海绵体带来了毁灭性打击。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海绵体的修复,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3.能够实现对新海绵体的构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借助LID技术(低影响开发技术)实现对新海绵体的构建,并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强度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有效降低城市不透水面积,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原有水环境的最低扰动[5]。

二、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

实践研究证明,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环境的提升,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活品质。首先,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让市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宜居”。通过海绵城市的构建,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城市热岛效应,降低浮尘、扬尘、雾霾等不良天气状况的发生几率,有效降低噪音污染。其次,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安全”。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完善,城市防洪、防涝、防旱的能力不断增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遭受旱涝灾害的风险。随着城市海绵体的完善,地面塌陷的问题也会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6]。此外,海绵城市下水污染的问题也将得到有效控制。第三,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让广大市民的生活变得“更节能”。在海绵城市下,社区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协调、合理,随着局部小气候的改善,空调的使用频次也会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节能减排”。第四,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让城市变得“更生态”。在海绵城市下,实现了对城市生境的营造,实现了对生态系统的有效调节,促进了城市多样化、功能化绿化水平的提升。

三、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

在历史长河中,波茨坦广场默默承载了东西柏林分裂而遗留的历史创伤,但是,其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却始终有其容光焕发的方面。广场设计以水作为主题,雨水可以卫生间用水和灌溉用水,建设阶段不降低地下水位,收集雨水,补充附近运河,设计符合生态需求,为节省水资源的消耗,地块内19幢建筑都设置了专门系统,收集大约5万平方米的屋顶上接纳的雨水,用于建筑内部卫生洁具的冲洗、绿化植物的浇灌以及补充室外水池的用水。据估计,光这一项每年即可节约两千万升饮用水[7]。特别是玛琳·黛德丽广场水体设计,主体部分流向流动阶梯,体现强烈的波形韵律美,在毗邻广场的地方水体换换移动穿过线形水阶,与建筑体形态相呼应,最终水体流入狭窄水渠。在这种设计下,水质得到较好保持,对于降雨表现出一定的缓冲能力,节约建筑物内部净水消耗,体现出明显的城市水特性,是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典型。在具体实践中,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园林道路规划设计,必须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根本主题开展设计和规划,在具体实践中,要将理论与实际的地形地貌相结合来开展工作。在规划设计中,可以采用环状路网设计,使得道路面积得到缩减,增加间隔绿化带的设计面积,满足排水需求。在道路行道树的设计中,摒弃一贯排列整齐的风格,要用分散、连续、高密度的绿化植被进行替换。路面材料设计应该遵循海绵城市理论,以符合要求的渗透材料为最佳,特别是具有能够改善雨水水质和消纳雨水径流量功能的材料。另外,嵌草路面、草皮砖、疏松粒料、多孔混凝土等透水性生态铺装材料也要大量使用,保证优越的透水性能。在园林道路优化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凸”字形绿化带的修建降低道路面积,达到降低径流速率的目的[8]。

(二)园林水景规划设计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河道、人工湖、溪流等水景的设计随处可见,尤其在雨水存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设计中,池壁、池底固化十分常见,池塘封闭,虽然管理上的便捷度大大提升,但是池塘水体却不能与外界水体实现自然交换和渗透,当进入旱季后,降水量低,为了满足园林的用水需求,还需要额外引入自来水,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在海绵城市理论下,园林水景的规划设计一改以往的设计和管理弊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的地形因素,选择低洼地实施设计规划,让雨水主动汇集,进而实现园林水面[9]。同时,在水岸或水底要尽可能保留全部或部分的渗水功能,通过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河岸的建设,保持水体的自净能力,这也是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实践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在风景园林水体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正确处理雨水存储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风景园林景观的景观效益,同时也发挥出海绵城市理论下风景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三)公园建筑物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風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应用,赋予公园建筑物“海绵”特性并得以充分发挥,需要对建筑物的规划布局以及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地膜进行全面分析和掌握,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建设。通过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建筑内部设置暗渠,完成对雨水的收集。在雨季,降水丰沛,大量的雨水被建筑物各处的暗渠收集进入环形滤水槽,在滤水槽内放置砾石等材料,对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随后直接进入蓄水池。最后经过不同的汇水管连接到绿化植被的种植槽,实现对绿色植物的雨水灌溉。另外,在建筑物的屋顶,设置雨水的回收利用装置也是海绵城市理论应用的重要体现。屋顶建设的花坛可以实现雨水的下渗,最终雨水会通过管道与道路雨水汇合,流入低洼绿地、浅沟。如果雨势持续加大,雨水还会通过下渗渠继续下渗。

(四)园林绿地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论家的指导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不需要过多改变原有的地形起伏状况,反而可以通过对这些起伏的灵活运用和处理,将低洼之处设计成小型蓄水池或者排水区域。比如,在实践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根系分布,合理规划设计集水坑塘,并围绕集水坑塘进行乔木、灌木、草植等的合理配置[10]。因此,在风景园林绿地规划的实践中,需要对地下管网以及对应排水口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并结合景观设计合理规划低洼地的流水通道。在这样的设计下,园林绿地的基本排水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同时,还保留了绿地的起伏变化,增加了绿地景观的趣味性和观赏价值。在具体实践中,植被种类、人工湿地都是强效的水质净化因子,直接关系到水质自我净化的效果,必须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五)人工湿地规划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论下,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离不开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存在,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均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在生物圈,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对于调节环境、净化水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强化人工湿地的设计,从而改善局部的水体环境,净化水源,为人们提供宜居的生态城市环境。

四、展望

海绵城市的理念一直都受追捧,但是用辩证的角度看问题,不难会有疑问,海绵城市的提出是否真的好呢?真正实施建设是否容易实现呢?海绵城市的理念是否对于所有的城市都适用呢?而答案绝对不是唯一的。如今,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对干旱的地区效果较为明显,在雨量较多的城市的效果并不是很乐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福建福州,台风暴雨是家常便饭,福建的年降雨量大于1500mm,而在这种地区海绵城市的设计方向并不适合“蓄”,“排”则成了重头戏。对于理念所述的大量使用透水性生态铺装材料,即使在道路上都运用了此类型的材料,也解决不了淹水的问题,这里不仅除了地面铺装的材质问题,还要考虑到地下土壤的渗透问题,土壤的种类与密度是否会影响排水的速率等。除了土壤,地下排水设施的设计与实际施工,对于现已建好的城市来说,将道路全部拆除并重新整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只注重在铺装这种细节来对雨水进行治理,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再者说,雨水花园的提出,通过植物沙土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渗入土壤,要求内部系统与外部大环境处于一个相对隔离的状态,而这种只适合小领域的单独设计,在城市大面积的建设中的生态效益并没有那么高。顾全大局,由点及面,把握细节是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要注重的。

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设计的突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是城市建设方式的转型。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宜居、节能、生态的城市空间。在具体实践中,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海绵城市理论和风景园林规划的知识,还要结合水土保持等相关理论研究,重视多者结合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不断完善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风景园林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畅.构建“海绵城市”——让城市水资源“活”起来.国际人才交流,2016,(04).

〔2〕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03):128-131.

〔3〕张韬.浅析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06):129.

〔4〕刘书影.园林生态学研究进展——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技服务,2016,(05):248.

〔5〕田云柯.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223-224, 237.

〔6〕罗晓玉.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为例[J].中国林业产业,2016,(07):69.

〔7〕赵力.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的城市设计[J].时代建筑,2004,(03):118-123.

〔8〕陈倩云.园林生态学研究进展——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06):57.

〔9〕吴书惠,林明明.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13):121-123.

〔10〕郭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7):30-31.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园林建设的园林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广东民办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主要是基于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指标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要求的相关指标,结合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相关数据,主要从年龄结构、生师比、专兼职结构、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四个方面对当前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要从科学合理规划、创新培训方式、创新激励机制、优化双师结构、建立教学工厂、提升研发水平等六个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其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则是影响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高低最为关键的、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一、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指标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要求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该指标对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五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有两项涉及师资队伍建设,一项是生师比要求达到18:1;另一项是高学历教师比要求达到30%。而在具体的七项“监测办学条件指标”中,高职称专任教师比要求达到20%。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报表还对“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本文主要分析了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和问题,同时研究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文中所涉及的数据分析均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下文简称“我院”)的相关数据为基础。

二、当前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1.在年龄结构方面,青年教师比例过大,教学经验不足。据我院2013年1月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6.85%,35~45 岁的教师占12.64%。这样的年龄结构,既没有了“老中青”的合理梯队,也失去了“传帮带”的持续力度。在3年内,学校会感到教师的职称晋升和培养培训方面的压力太大,从长远看,还会严重影响学校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在生师比方面,生师比偏大,“双师型”教师不足,影响实践教学质量。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1]”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型”教师,必须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相当熟悉,必须及时掌握行业最前沿的新动向、新技术。目前我院的“双师素质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5.31%, 2011年、2012年下企业(行业)锻炼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41.29%。因为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过重,脱产进修的培训没有了时间保障。高昂的培训费用,对民办院校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教师对行业、企业最前沿的最新动向和实际情况不够了解,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难以得到提高,这也是民办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型”教师匮乏的重要原因。

3.在专兼职结构方面,兼职教师比例仍不合理。一般的民办高职院校,通过聘请兼职教师解决师资短缺已成为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特色。但因我院地处边远的从化,聘请兼职教师的难度加大,每学期到校兼课教师的比例保持在10%左右,远远低于周边民办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比例。

4.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教师科研水平偏低,社会服务意识薄弱。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和技术攻关的能力普遍欠缺,导致高职院校自身价值无法彰显,校企合作中的吸引力被大打折扣。我院也不例外。在2011年之前社会服务工作一片空白,在启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之后,我院才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工作,起步较晚,服务面窄,并且服务力度还不够大,这是以后我院师资建设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三、当前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 明确高职定位,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合理规划。高职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是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学校在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时,要有宏观的把握,对学院教师数量、专业、层次、结构也有详尽的规划,细节还应包括教师的理论素养要求,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附近高校可提供的兼职教师数量,附近行业、企业可提供的“能工巧匠”的数量等等。在充分考虑教师人才的供需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 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创新培养和培训方式,建设学习型师资队伍。学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打造技术过硬的专业教学团队,在原来 “老中青”一对一“传帮带”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创新,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团队“传帮带”,全面带动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和迅速成长,为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打下重要的基础。另外,在培训方面,学院还可以通过调查了解教职员工的不同需要、不同规格,制订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真正实现集体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从而使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效提升。

3. 创新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自筹经费的民办高职院校,一定要确立“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激励政策在向一线教师倾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向有突出贡献者倾斜,向做出实绩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倾斜,以便留住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在全面深入了解优秀人才最渴望解决的问题之后,作出对教师最有激励意义的措施。如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和培训,提高学历水平,提高职称,参加“中青年教师国内访学项目”、“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都是对在职优秀教师最好的激励措施。如果是新引进的优秀教师,可以是提供住房、解决配偶工作、提供科研启动资金、提供博士或教授津贴等。总之,激励的措施力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4. 严格执行和落实教师下企业(行业)锻炼制度,全面优化“双师”教师结构。高职院校一定要从制定总体规划、实施激励政策等方面着手,为专业教师创造客观条件,并提供下企业、行业一线实践、锻炼和提高的机会,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一线实践锻炼。通过利用校企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校企人才共享机制。即在大力提倡和积极鼓励学校教师到企业、科研院所兼职的同时,也聘请行业的能工巧匠、企业的资深专家到校兼职授课或交流。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可以为学校的专业教师,提供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了解企业前沿新技术、了解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机会,从而让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都得到提高,这是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5. 通过“校中厂”办学模式,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校中厂”的主要目的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真实环境和工作流程引入到学校教学实际中来,实现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最紧密的融合,从而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把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工作的实际流程相结合起来,从而更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院目前的教学工厂主要有管理系的“广州华天地通讯服务有限公司”、服装系的“广州朵朵骄儿服饰有限公司”、建筑工程系的“广州成宏园林绿化公司”、管理系的“圆通电子商务物流实训基地”等等,这些都是经工商注册、独立运作的实体公司,完全融企业标准于课堂教学中,非常经典地实现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最紧密的融合,平时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均是“项目双向参与”的教学机制。

6. 通过技术研发,提升教师项目开发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高职教育的模式要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培养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而师资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决定培养工作的高度。通过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可以紧跟专业发展方向,了解企业、行业需求,并使参与人员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资金资助,充分发挥参与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新技术、新知识、新领域的研究与探索,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可以极大地促进专业教师项目开发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其相互影响的关系如图1所示。

近年来,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结合专业特点与教师实际水平,成立电子信息研究所,并根据专业方向,成立软件开发工作室、多迪南洋网络工作室、数码影像工作室、计算机硬件维修工作室、中国电信大学生IT孵化基地等多个开发团队,各开发团队已承接多项开发任务和教研教改项目并取得成果。

总之,民办高职院校要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或拓展办学的规模,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那就必须坚定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特别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这是当前整个民办高职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如何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凝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是广东民办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09/content_3755770.htm, 2005-11-9/2013-3-29.

作者简介:

饶足辉(1981-),女,广东梅州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人事处师资专员,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薛慧丽(1976-),女,河南漯河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

园林建设的园林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是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传统化石能源日渐匮乏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风景园林建设的新思路,它有望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概念、产生背景以及发展趋势的初步探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尝试概括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其营造要则,旨在推广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理念。

低碳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为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也开始重视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控制。2003年英国政府将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写进政府能源白皮书,其后,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的“巴厘岛路线图”,2009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及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作出了明确承诺。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园林中最主要的碳汇必然成为低碳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地系统具有固碳释氧、降低园林热岛效应、雨洪控制,同时它也将成为重要的低碳教育与展示基地。如何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这些重要功能,是向低碳城市目标发展的重要保障。

低碳概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不仅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其建设应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退化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地环境防护体系;目标在于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从而改善生态与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类型可分为挖潜、保土、节水、节能、节材几类。

城市园林绿地还可以作为低碳教育与展示基地。园林绿地系统本身有着巨大的固碳减排的作用,可以通过科普展示的方式,将其通过简单易懂、富有趣味的方式展现在游人面前。将生态固碳和绿化、美化的主导思想贯穿于园林城市建设的整个体系当中。在绿化建设上坚持因地制宜,体现规划的实践性、操作性。在绿化层次上追求错落有致,力求实现造绿敞开化、景观化、花园化、艺术化,提高城市整体绿化水平。在树种选择上,以固碳能力强、抗污染性好的树种为主;在部局搭配上坚持乔、灌、花、草合理布置,突出自然景色,体现地方风格,做到层次搭配、品种搭配、色彩搭配。

低碳园林的技术措施

1.低碳园林设计原则

如果说生产的首要原则是安全第一,那么设计的首要原则应当是生态第一。设计师应当将理念转向“生态化”,不断探索“生态化”的设计方法和形式,在此提出对设计师的几点建议:

(1)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尊重原有地形为本,适当构造微地形。设计中形成低碳的思想,随处考虑通风、采光以便于节能。

(2)善于使用新能源、新技术:在适当的地方例如指示牌、照明系统等根据可操作性选取可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的设计。要保持对新技术的敏锐度,体现新时代设计师与时俱进的时尚视角。

(3)适当控制硬景、加强软景设计。不盲目追求大场面高档次的铺装和过分奢华的硬景效果,适当加强对软景的设计,尤其是绿化设计。在软景设计中发散思维,不断探索软景设计新形式。

(4)挖掘民族和地方特色,将本土文化渗透到设计中。布雷·马克思说:“一个好的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件艺术品,对比、结构、尺度和比例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首先它必须要有思想。”这个思想就立足于对场地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瑰宝,并且富于地域特色的景观才是更易于为本地人接受、也是更易于吸引各地游人的。设计师应当充分传承和发扬我国文化精髓,创造新时期世界性的中国式低碳园林。

(5)城市人均绿地指标尤其是中心城区较低。对既有的绿地尤其是已经成林的绿地严加保护,保护好现有绿化成果是最大的节约。对城市现有绿化成果的毁坏,特别是对大树、古树的砍伐或移植是最大的浪费。要推行立体绿化、庭院绿化,尽最大可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量。

2.植物的设计

园林是一种人工模拟自然的形式,是生态、艺术、实用三大功能的统一,园林规划过程中,合理开发自然和利用资源,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是园林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充分挖掘绿地资源的生态效益。一是要实现所有可绿化用地的充分绿化,见缝插绿,这是对土地资源的最大的节约。二是要以种树为主,科学配置植物材料,以绿为主,乔木为主,植物造景,生态优先,改变园林绿化建设中一些工程过度人工化的倾向。三是在绿地规划设计中,在合理的原则下,尽量缩小纯草坪性的开敞空间,加大林下活动空间的比例,尽最大可能增加绿地的绿量。下面分为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1)合理选择植物资源,优化植物配置

植物种植设计是现代园林绿地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植物品种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的建立等内容,其中,对乡土植物的大量选择利用是植物品种选择的一项基本原则。国家颁布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暂行标准中,对于当地物种应用的基本指标也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由于有些建设方的盲目跟风、攀比、猎奇等心理加上设计、施工方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因素,导致当前很多城市绿化中仍存在忽视乡土树种,大量引进外来树种、特别是国外观赏品种的现象,从而直接造成建设和养护成本的大量增加。对于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由于乡土植物不仅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当地特色明显等先天性的独特自然优势,同时乡土植物对环境和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少有病虫害,具有可靠的生态安全性,而且节约水资源,有些仅依靠降雨就能生存良好,从而减少灌溉、施肥等养护成本。

(2)合理的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

园林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园林的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根据自然的地理条件,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尽量减少对原始地形地貌的破坏,既可以节约大量的建设费用,又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这是园林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节约型园林的基本原则之一。尤其是对水景的开发,在没有自然水源的地方,硬要建设水景,美观固然美观了,但要依靠大量的人工补水来维持的话,就不是节约型园林所提倡的了。

园林之美在于他的各具特色,盲目以洋风作为潮流,肆意将舞台道具搬入园林,以玩酷充当超前,或追求“奢侈”和“豪华”,既不能表现园林的特色,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合理的利用本地资源,保护原有绿地,开发地方材料、乡土材料,经过巧妙的设计和精心的构思,既经济又能表现地域文化,还能创作有特色的园林。

(3)种植设计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优先使用乡土植物,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推广自然植物群落的做法。根据乡土植物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相对于其他植物材料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养护成本低,也有利于营造城市自然和谐的风貌的特点,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坚持使用乡土植物材料。同时,做好乡土植物品种选优工作,积极引进适合当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节水耐旱型的新优植物材料,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景观效果。

一般地方植被群落经过长期演替竞争,逐渐形成地方的优势植物品种以及由优势植物品种组合形成的地方优势种群群落结构。这些优势植物种群和群落结构都是自然界长期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的产物,对当地的环境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基于此,美国生态学家、景观规划师麦克哈格提出了“设计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这种遵从自然演替规律、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进行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观设计,较传统的只注重景观性的植物配置具有更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目前,这种设计理念已经在国内外很多生态园林建设中被广泛认同和应用。

探索利用野生植被建设园林绿地。野生植被是最符合生态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合理利用野生植被可以大大降低养护管理成本,节约水资源。要在城市的河道两岸绿化中,在一些位置合适的道路绿化中,在一些城市边缘地带的绿化中,甚至在城市中心钢筋水泥建筑密集区域的绿化中,都应该充分利用野生植被。园林绿化部门要积极探索利用野生植被营造生态型的、具有郊野气息的绿化景观,要研究针对野生植被的管理维护标准、办法和机制。

(4)绿化模式以复层式群落为主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层以及层间植物所构成的复层式混交群落绿化模式是实现园林绿地景观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传统的绿化模式更注重观赏效果,而对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位以及群落结构与配置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城市绿地人工群落多数种间配置单一化和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的现象很严重,同时为了强调观赏效果,大量使用草坪、人工修剪的模纹植坛以及大量摆放一年生草花等。这种过多运用规则式的配置手法,造成单位面积内的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层次趋于简单,导致部分群落结构单一抗逆性差,最终植物生长不良直至死亡。实验表明,乔、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得多。另外,在园林绿地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一年生草花的集中摆放,虽然可以短时间获得强烈的“展示”效应,但短暂的花期过后,则出现景观上的断层与空白。这些做法都是非节约型的,均应在今后绿化建设中加以改正,应该强调多年生宿根花卉的利用,构建乔—灌—花(草)复层式植物生态群落。

(5)合理的选择材料,建设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园林

植物的选择是降低养护成本的关键。植物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植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园林“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园林设计中,以丰富的植物种类相搭配的绿地,较单一植物种类组合的绿地而言,不仅是景观效果上有差异,在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方面也占有明显优势,所以,植物多样性的选择,是降低园林绿地管理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地被植物是园林中用量最大的材料,也是管理中投入资金和精力最大的项目之一,所以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当认真的考虑,才能有效的控制后期管理成本,实现节约型园林的目的。

园林硬质景观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包括园林中的道路、广场、园林建筑、园林小品、雕塑等,在规划设计时应当注重其使用率、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等几个方面。使用率方面,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多少和需求量来考虑其建设的规模和数量;在建设成本上重点应考虑材料的价格和园林建设上的实际需求,不必追求豪华,而应考虑经济、实用、美观,尤其应注重地方材料的选择;维护成本上应从建设材料和施工工艺上来考虑,增加其耐久性,减少使用过程的维护次数和维护量。

严格控制雕塑设置和园林小品建设。在绿地中设置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会直接提高工程造价,因此,绿地中的硬质景观要分布合理。确实有必要设置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的,要根据该绿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来综合考虑,建设精品、经典、能够传世的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保证其与周边总体环境相和谐。杜绝低俗粗劣的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尤其是在古典园林周边和在历史遗迹上建设的绿地中,更要严加控制。

(6)重视园林的使用功能,建设人性化的园林

园林归根结底还是满足人们户外生活(运动、游憩)所设立的场所,是使用的艺术,因此园林的规则设计应建立在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需求上。

3.施工与养护

建设节约型园林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入手,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导则和施工养护及运营管理规范,集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能源。在园林施工阶段,必须实现标准化施工与管理,以避免重复操作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及能耗;对于植物的养护,应注意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规范作业,以达到节约与环保的目的。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型或环境破坏型园林绿化模式的盛行,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由于全球气候问题和世界石化能源的日益短缺,低碳园林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模式。现今,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有悖于低碳原则的设计值得所有的设计师警惕。过分追求精致化的园林导致园林景观的高维护率,植物种植时过于追求其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性;大量兴起湿地公园的建设,却只关注于其游览观赏性而忽略其真正的生态价值;不合理的材料使用,导致现在的园林使用年限远低于设计预期。这些无疑都降低城市园林绿地作为“碳汇”的功能,有时甚至使其成为“碳源”。希望通过更多的关于低碳设计的探索,使低碳的概念成为每个设计师设计时的一把标尺,真正地将低碳落实到实际设计中。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金珠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建设的园林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我国园林事业在近几年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培养出适应我国园林事业发展的专用型设计人才是每个园林设计专业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对提高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保证学校输出高质量的设计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园林设计 教学改革 解决对策

我国发展中的园林事业对高校的教育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高校要对园林设计类课程实施有效改革,改变以往脱离实际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园林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1 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园林设计类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由于部分学校的园林专业的开办时间不长,对园林类的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学校安排了较多的生态类、植物类的课程,而对与园林设计类的课程安排较少。对园林设计类课程中的一些基础设计课程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学习设计时没有开阔的视野和扎实的基本功,难以适应未来园林行业的发展需要。另外,由于部分高校过分注重计算机绘图,忽略了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导致学校培养出的學生在脱离计算机后没有一个良好的表达自己设计方案的能力,且设计的作品没有文化底蕴,流于形式,没有创新。

(2) 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学生没有良好的动手能力。由于部分高校园林专业缺乏必要的办学经验和师资力量,导致园林类教学缺乏体制性,对于理论的教导尚有不足之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更加捉襟见肘。学校的实践教学没有合理的结构,没有自己的实践教育教学计划,对于非艺术类生源没有绘图、制图等基本功底的强化培训,导致学生的设计能力大大被减弱,不能通过绘图这种设计的基本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设计思想,更加无从谈起成为园林设计人才。缺乏实践教学是目前大多数园林设计类专业的缺陷,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专业发展问题。

(3) 对园林设计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园林专业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学科的内容和知识不断在更新,所以园林设计专业必须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的不断变化接轨。这就要求园林设计专业的教师不断进行学习,对专业知识更新的内容进行补充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以更好的教导学生。但是目前高校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针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体制,导致现在教学仅仅是传授固定的课堂理论和传统的学科内容,教师教案长久不更新,教学过程是不断重复的内容,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另外,部分园林设计类老师是从其他专业调配过来,没有专业的设计眼光,教学过程不够专业。

2 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1) 合理设置教学课程。首先,保证园林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的合理设置。对园林美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史以及其他有关园林设计的原理和构造的课程要保证足够的课时。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科基础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设计方案有充足的文化底蕴,学生的设计思路才有可能出现创新。其次,对生态类和植物类的课程进行适当缩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园林设计的基础理论。在缩减生态类和植物类的课程时,学校要注意如何让生态学和植物学与园林设计相融合,让学生有开放的视野和综合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选择合适的专业选修课让学生更好的完善自身的设计能力。设置一些可以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课程,可更好的保证学生的设计方案的文化底蕴。中国古典文学、插花艺术、盆景等课程都是不错的选择。

学生手绘能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学生具有扎实的手绘能力,可以最快的、最准确的描绘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还可以保证学生创作的灵感不被浪费。这是计算机绘图远远不能做到的一点。所以,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对学生手绘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实际安排教学时,可在开始的两年内不进行计算机制图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在开设计算机绘图教学后,也要不间断的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

(2) 推进学校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学校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在每个学期都安排合适的实践内容,对课程中的实践单元,安排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钻研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解决园林设计问题的能力。首先,对实践内容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保证实践教学跟上时代的脚步。现代园林设计的实践教学应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满足城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中心展开,通过对不同课程设计要求的分析理解,为各个课程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重点。其次,对课题设计进行重视。合理设计园林的课题,对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的应用途径可以进行强化,巩固学生设计的技能和技巧,有效保证园林专业的教学质量。第三,对设计类课程的现场教学进行加强。注重园林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课程,加强设计类课程的现场教学,可对学生设计时的构思能力、对空间表达能力以及对设计方案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有所增强。现场教学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理论知识,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保证学校的园林设计专业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园林设计人员。

(3) 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并建设园林设计类专业师资队伍。改革目前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考试内容,加入对绘图设计的考核。传统的考试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容易压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影响其设计能力。对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采用新的考核方法势在必行。新的考核方法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课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为前提,适当的设计考核方案。在对方案成果进行审核时,不仅要对其设计内容的合理性和艺术性进行考察,也要对其主题的立意角度是否新颖进行判断,并要求学生写出设计说明书。这种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考核方式,必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园林设计能力。同时,学校要加快园林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本校的老师,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补充教师的专业课程理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园林设计行业出现的新的知识内容和设计理念进行关注,不断的将行业新知识传输给教师,保证园林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社会发展接轨。另外,学校可定期邀请有丰富园林设计经验的设计师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吴雪飞.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3,(09).

[2] 陈盛彬.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

[3] 彭敏.现代园林教学理应开设园林模型设计制作课程[J].惠州学院学报,2001,(04).

[4] 韩鹏,董君.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与课程建设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5] 潘远智,陈其兵.园林学科建设坚持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J].中国林业教育,2002,(05).

上一篇:司法鉴定制特征探析论文范文下一篇:硬化剂地面施工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