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高校声乐教育论文范文

2024-05-20

俄罗斯高校声乐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1 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简析

1996年, “全国高师声乐教学研讨会”和1998年“全国高等师范声乐集体课教学研讨会”上, 遇会专家针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会上针对声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实质性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实质上的意见。回顾历史,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主要采用“一对一”授课的教学模式, 即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教学方式。尽管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优点, 并培养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声乐演唱人才。但是, 这种教学模式避免不了自身的缺陷, 如它解决不了学生如何进行教学的关键性问题、教学成本较高等。因此, 这种教学方法偏离了我国声乐教育教学的初衷。

2001年,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出台, 标志着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崭新的一码。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为审美体验为中心, 要求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重视学生参与性和音乐的实践性, 提倡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树立多元的文化理念等。这些为高校声乐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和要求。与此同时, 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了音乐课程内容, 其中包括音乐表演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的感受与欣赏、识读乐谱能力等。要求音乐教育要体现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校声乐教学的首要目标。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学理念中体现《标准》的具体要求,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

2 声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注重学生技术训练, 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 必须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中, 声乐教学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性教学, 注重的是学生的声乐技能学习。这导致许多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比较薄弱, 如个别学生德育素质不高, 不思进去;由于扩大生源, 许多学生本身文化素质低, 学习能力较差, 致使教师在讲解声乐作品时, 注重的如何教, 而忽略了学生的如何学。除此之外, 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 在舞台上常常出现忘词、走调等问题, 使得演唱水平不高。因此, 这些现象的出现, 说明了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2.2 忽视对学生师范素质的培养

高师声乐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师范性技能培养和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不仅要具备唱的能力, 而且也应强调学生具备教的能力。然而, 从实际情况看, 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唱轻教”的问题。尽管教育系统在不断强调音乐教育专业和声育教学过程中的“师范性”。但事实上, 在学科的建立上和教学上, 仍然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上。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演唱技能教授, 在发声及演唱相关的音质、共鸣、声音统一等方面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但是对歌曲所蕴含的声乐文化知识、时代背景、风格特点等方面的讲解和传授却相对匮乏和忽略。

2.3 声乐教学内容单一, 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传统的声乐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匮乏。在我国声乐教育最开始, 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基本上沿袭的是西方音乐为中心的价值体系, 而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 形成了“重西轻中”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声乐文化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一些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 不会说课、不会分析教材, 甚至不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等。同时, 在参与教学研究的能力较低, 教学实践的能力的培养问题变成了声乐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3 声乐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3.1 加强声乐教材的建设

声乐曲目教材的选用, 决定着声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声乐教学中教材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要, 但现行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如曲目难度与学生程度不适合, 曲目与学生声种不适合等。因此, 首先, 选择有适合曲目的声乐曲选集。曲目要适合学生学习的程度, 符合大纲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其次, 教材内容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注重中西教材与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最后, 把曲谱教材、声响教材、文献教材三个方面相结合, 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表达情感, 从而提高学生演唱水平。

3.2 加强声乐理论教学内容

近几年来,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很多学生缺乏对发声器官和发声原理的了解, 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课堂上只能用“好像”等词语来向学生解释有些专有名词, 这给学习者造成一种不信任感。单纯的声乐技能课已经不能胜任声乐的学习的需要, 因此必须要充实理论, 声乐理论课的建设是势在必得。首先, 增加生理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应该了解最基本的怎样保护自己的嗓子;在什么情况下演唱, 对嗓子是一种损害, 怎样调节身体机能, 达到最好的演唱状态;声区的定义、对音区的不同解释、歌唱的共鸣体、男女的变声期、发声气官和发声原理等最基本的常识。其次, 增加声乐心理学教学内容。在声乐教学中, 往往注重学生嗓音技巧方面的训练, 而忽视了歌唱心理学对演唱的重要性。歌唱者除掌握发声、咬字、唱腔、旋律、表现等技巧基本功外, 还应该培养健康而稳定的情绪。因此, 在声乐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上将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为主, 来克服演唱中出现的心里紧张。除此之外, 设增声乐理论课程。学习声乐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来积淀, 要具备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素质就必须开设声乐作品分析、中外声乐史、中外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声声乐艺术美学、声乐学基础等相关课程。

3.3 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多方面技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实践环节的基础之上, 没有艺术实践活动的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声乐教学, 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在他人面前演唱和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学生演唱、组织、编导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师范类的声乐专业的实践不仅仅在与技能的实践活动, 而且实践活动同样重要。因此, 教师要把学生平时的训练当成日后的课堂。

定期组织学生观摩教师的课程, 加强实习环节建设, 积极开展教师职业技能比赛。

学生通过教学实践, 检测自己是否是合格的教师、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3.4 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声乐教学要求学生拥有全面的素质和知识含量, 这不仅是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 还包括文化知识。这要求学生改变学习观念, 学习多方面知识, 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探究性学习是以人为本的学习, 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主要的活动方式,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特长, 要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 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个人和体验的的作用。在声乐教学的课堂上, 学生通过讨论设计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对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5 改变教师声乐教学观念

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转换以往的老师的主导位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而老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协助者, 和学生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应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人格尊严、意见和见解、想象力、创造力等。除此之外,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合作学习的指导理念。音乐学科的学习是一门综合艺术, 不仅需要学生自身感官相配合, 且需要学生集体的智慧来完成。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共同、开放、包容的状态下共同协商和讨论, 其最后的结果不但活跃了课堂上的气氛, 并且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能力。

摘要:新课程改革形势下, 随着高校声乐教育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深入,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目标相背离。本文分析了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对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声乐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声乐教学,教学观念,思考

参考文献

[1] 许讲真.民族声乐教学50年的辉煌历程[J].中国声乐教学, 2000, 2.

[2] 李晓亮.我国当代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及其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 2002.

[3] 邹长海.声乐教学艺术心理学[M].人民声乐教学出版社, 2000, 8.

[4] 薛良.歌唱方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

俄罗斯高校声乐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模式也有着日新月异的改变,而一般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互联网教学以其独具特色的构建模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和传道授业解惑的新的学习方式。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的学习模式一直独立于其他学科,普通学校教育所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适合于高校美声声乐教学,不管是一对一的声乐教学,还是多对一的视唱、合唱、音乐欣赏课教学,都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声情并茂地进行音乐的教学。在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热爱音乐的人没有条件学习音乐,但“互联网+”的出现,正好为所有热爱音乐以及想要学习音乐的人提供了机会,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基于“互联网+”,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推广的尝试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美声声乐教学;课程推广;网络平台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在教育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美声声乐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教学法为主,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使高校美声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产生了重大转变。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高校美声声乐教学开始了新的尝试,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了补充和改进,这是高校美声声乐教学的一大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推广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高校学生自主学习

近年来,高校不断实行扩招制度,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教师数量却不能满足如今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的教师数量较少,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另一方面,由于扩招制度的推行,学生的成绩高低不一,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因此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课堂效率也大大降低。对于学生而言,大量的练习虽然可以强化熟练程度,但是没有章法的练习是无法获得实质进展的。因此,课后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基于“互联网+”的声乐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自主训练,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可以摆脱课堂的限制,随时进行学习和练习。[LL]

(二)有助于高校学生提高演唱素质

高校美声声乐教学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不是一个公式或一个练习题就可以理解的,音乐学科自身就比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就更为复杂。美声音乐课有固定的课时,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学习是无法快速进步的,并且有些发声和技巧是无法在课堂上准确体会的。而网络音乐教学改变了这一现状,网络上的声乐名师可以进行一对一地指导,学生可以在课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学习和练习,掌握发声的技巧,提升自己的技巧和能力。[1]

(三)有助于高校學生突破时空限制

美声声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科性质比较特殊,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学生的嗓音条件和声音特点都会影响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课堂上教学和训练,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基本条件,也无法提供与学生相符的教学内容。而网络美声声乐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它利用论坛形式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快速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另外,网络美声声乐教学可以利用BBS发帖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帮助,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答疑解惑。

(四)有助于高校学生共享学习资源

现如今,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网络美声声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快速了解相关知识,并且共享有关的学习资源。无论是国内的声乐知识还是国外声乐资料,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快速查阅到,这给学生的声乐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资源,并且可以随时与志同道合的人进行交流,这种资源共享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声乐学习更加便利,也使学生的资料查找更加有效、省时。[2]

二、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交互性缺乏

现如今,网络美声声乐教学虽然使学生的课后学习更加便利,但是在无形中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和教师无法面对面交流,靠文字和语音描述问题产生的偏差是无法避免的。一方面,教师面对着电脑屏幕授课,无法快速了解学生的条件和能力,讲课内容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学生在屏幕前听讲,无法即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反馈,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产生交互性。

(二)网络平台资源组织管理无序

网络平台虽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辐射面广、内容较多,但资源相对比较零散,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想要的资源,再加上网络平台资源组织管理无序,导致有些人发布恶意、消极的作品,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效率也会降低,这是高校美声声乐网络教学的一个弊端。

(三)高校美声声乐学科特殊性的局限

高校美声声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差别,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照本宣读,也不能完全依靠板书和课件进行讲解,即使是面对面授课也要讲究讲解方法,学生才能心领神会。另外,美声声乐与其他声乐又有很大差别,对声音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网速、设备以及环境的影响,声音质量会发生一些改变,影响教学效果。

三、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推广的对策

(一)建立网上论坛为师生提供交流互动平台

教师以互联网为平台提供网络美声声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师生交流的时间增多,学生也可以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因此,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在推广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建立网上论坛,为师生提供交流互动平台。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专业,并在平台设立相符的栏目,增设交流这一环节,让教师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可以在这一栏目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其次,教师可以在此平台上建立学习档案,将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写在档案中,并且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练习曲目。此外,高校美声声乐学习网络平台的推广必须结合实际,摒除师生交互性差的缺陷,延展课堂时间,扩大教学空间。

(二)建立科学有序的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

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的推广不仅是一个推广的过程,更是一个平台建立的过程。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序的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是十分重要的。在网络平台推广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声乐这一基础学科,还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基础学教育等学科知识,将这些学科和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加以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方案。一方面,可以让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资源整合,编写合理的教程,使教学纲领的质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聘用专业的组织机构进行技术支持,使网络平台的建设更加完善。此外,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不同,学生无法即时进行记录,考虑到这一情况,教学平台可以添加这一环境,方便学生进行课堂笔记记录。网络教学平台虽然比较便利,但是单纯地一对一教学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可开设不同的教师课程,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生也可与这些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文字、音频、图片以及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使网络高校美声声乐课堂的建设更加完善和全面,信息更加丰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

(三)增加课程资源,打破学科局限性

推广高校美声声乐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于课程资源的全面性,因此必须打破美声声乐学科的局限性,增加有效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和教师可以从中获益。一方面,要打破地域和学科的限制,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提供给需要的学生,让学生可以从课程资源中受益;另一方面,要关注學生的需求,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将不同的课程资源按照类别进行整合。另外,可以添加选课这一栏目,让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跨校自主选课,打破校园之间的限制,充分利用声乐资源和教师力量。推广高校美声声乐课程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必须做到增加学科的丰富性,增加学科的关联性,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便利。

结论

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的推广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因此音乐网络资源必须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知识的资源整合固然重要,但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也是不可或缺的。[5]高校美声声乐网络课程平台的推广是时代的产物,虽然出现得时间不长,但为高效美声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和推广还不够完善和全面,因此需要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将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有效的学习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校美声声乐教学课程网络平台也会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注释:

[1]戴宇山.探析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设计[J].黄河之声,2018(16):77—89.

[2]邱琳琳.“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8(12):112—117.

[3]张华.浅析“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声乐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18(08):61—79.

[4]陈素娟,张瀚玉.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的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8,23(03):116—118.

[5]周涵. 将“互联网+”融入声乐教学改革[N]. 中国教育报,2018-05-14:005.

(责任编辑:张洪全)

俄罗斯高校声乐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近年来,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加之古板、机械的教育方法,导致我国高校声乐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课堂氛围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性以及趣味性,课堂效率低下,使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声乐类课程教育,声乐类课程教学中的精髓便不能得到有力传播。因此,提升高校声乐类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们对于声乐类课程教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使高校声乐类课程的学习具有趣味性与生动性。

【关键词】我国高校声乐类;教学模式转型;思考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旧时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新的教育课改便应运而生,高校声乐类教学也成为了新课改时期所关注的重点。相对于以往高校声乐类教学的机械性与古板性,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声乐类教学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活泼性、灵动性特点,并且在学生们得到良好的声乐类教育的同时,还可使学生们全面了解声乐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有力依据。因此,我国高校声乐类教学模式现代化转型已是必然之势。

一、传统高校声乐类教学所蕴含的问题

(一)教学侧重点偏差

在传统的高校声乐类教学当中,教师的讲解以及教材的内容成为了声乐类教学当中的重点,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则被抛之脑后。将教师和教材作为了教学中的重点,使学生无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无法深刻了解声乐类文化知识中所包含的精髓,原因往往是教师的个人思想见解硬性给予学生,进而教师的思想主体性占据学生的思想主体性,不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以及思想的创新,使学生无法独立思考与分析,思想活跃性受到限制;其次,声乐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自身的讲解,没有切身的融入到学生学习当中,忽视了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掌握程度,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观念陈旧

从声乐类教育的教材方面来看,传统教育教学只是刻板机械的将教材的知识搬到课堂上,让学生们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与记忆,与声乐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创造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深刻体会声乐类课程知识中所涵盖的价值与内涵的主旨出现偏差。声乐类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们体会声乐课程知识的博大精深,提高个人的素养以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传统的声乐类教学课程的弊端以及缺乏实践性引导是实现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声乐类教学的现代转型的巨大障碍,更新与变革传统的声乐类教学课程,正确实现声乐类教学的主旨是高校声乐类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性缺乏

以往的高校声乐类教学中,教师便是课堂的主导,教师按部就班的进行教材教学以及学生不加思考的接受,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没有生机,对声乐类教学中所包含的精华与思想便不能很好的被学生所接受以及吸收。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导致了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思想创新性、发散思维开发以及独特的见解受到抑制,声乐类教学中的活泼性、创造性以及生动性便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们便逐渐失去声乐类学习的乐趣,甚至变得反感。对于教师而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会觉得是浪费他们的时间,有时会以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作为不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借口,因此,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对实现高校声乐类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显得尤为重要。

(四)传统的高校声乐类教学缺乏实践性

在我国高校传统的声乐类教学中,学生们的声乐学习只是老师的刻板教学以及知识讲解,缺乏了声乐教学的实践性,使声乐类教学只是一味的教材教育,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比如在声乐类钢琴教唱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的进行一句一句的教唱,没有使学生们进行自我学习展示以及对外的实践演唱,进而导致学生无法更加深入的学习到声乐学习的精髓,以及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由此可知,我国高校声乐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二、实现我国高校声乐类教学模式转型的具体方法

(一)将学生作为教学侧重点

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声乐类教学的现代转型必须以学生为重点,将学生的切身体会做为关键所在。把传统的“教师为主,教材为辅”的教学现象彻底改变,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模式。教师在声乐类教学中主要作为引导者,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声乐文化知识的学习具有独特见解与分析,在独立思考中可以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以及改变自我,使个人文化素养、知识素养以及为人素养得到稳固提升。实现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声乐类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主旨,以及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使我国声乐类教育教学的发展可以实现质的飞越。

(二)改变传统课程教学观念

声乐类教学的教材的滞后性与陈旧性是实现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声乐类教学模式现代转型的又一大障碍,更新变革传统的教学教材已是迫在眉睫之势。只有不断引进新的教学观念、教育见解以及思想理念并且积极有效地引入到新的教育教材中,舍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声乐类教育教材具有引导性和方向性,保证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持和发展。因此,只有不断更新与变革声乐类教学教材,与时俱进,才能实现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声乐类教学的现代转型的最终目标。

(三)提高声乐类教学中的沟通、交流性

沟通与交流是提高人们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而声乐类教学中的沟通与交流则是提高声乐类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备课是教师与教学教材的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则是声乐类文化的交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了解学生的想法,积极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到见解,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究声乐类课程教学文化中的内涵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把师生平等对话作为新的教学观,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固有思想,使学生在声乐类学习中更具有主动性与探究性。改变以往沉闷、死板的课堂氛围,让声乐类教学更具灵动性和创造发展性是新课改背景下高校聲乐类教学模式的现代转型的主要发展方向。

(四)加强我国高校声乐类教学的实践性

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们的学习记忆,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们在检验自身学习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找到合适自身的学习方法,并且加以改正与提高;其次,实践性的声乐类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声乐能力水平,加深声乐学习记忆,拓宽声乐的学习见解,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高校、分析能力以及实践创造能力,对学生理解与探究声乐类课程知识,提高个人学习理解能力,以及改善自身素质涵养,增强自信心以及社交能力具有深远影响,也是我国高校实现声乐类教学模式转型的声乐类教学是学生学习时期的关键所在,只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力依据,这是我国声乐教育发展与进步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吴莉.关于我国高校声乐类教学模式转型的思考[J]. 明日风尚,2018(1):149.

[2]莫大尼.对我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模式网络化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10):182-183.

[3]达古拉.关于高师声乐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探究[J].北方音乐,2015,35(17):189.

[4]罗嗣海,何小陆,张和仕,等.行业特色高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6(3):84-86.

俄罗斯高校声乐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地方高校应立足、服务于地方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这是地方高校的职责和使命,高校的声乐教学改革,应该与地方优秀的音乐文化紧密结合。本文以新化山歌传承人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培养为例,对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地方音乐文化紧密结合的依据、意义和创新等进行了阐述,旨在促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同时,促进新化山歌的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声乐教学 改革 新化山歌 结合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立足于传统,民族文化才能彰显出独特魅力,这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推动文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音乐作为一个国家风土人情的重要体现,成为国际间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新化山歌作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它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它可以让人们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湖南民歌和梅山文化。地方高校立足地方能成为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生力军。新化山歌是当地民众在生产生活的发展历程中沉淀下来的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财富和地方文化。因此,本地方高校有责任义务为新化山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出努力。

一、依据与趋势

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地方优秀的音乐文化的紧密结合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校教育为重要抓手的。通过将新化山歌纳入高校声乐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优化了高校声乐教学手段,丰富了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必能探索出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个性化、特色化、跨越式发展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化山歌文化的持续化与科学化,使新化山歌得到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提升新化山歌的社会教育意义,促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新化山歌的可持续性发展。

地方高校应立足服务于地方的文化和经济,承担着为地方服务的职责。新化作为“蚩尤故里”,在悠长的历史沉淀中因其地域及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形成了特色鲜明新化山歌。新化山歌在中国民歌中独树一帜,它既是新化人民的忠实伙伴,同时也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地方高校在思考课程改革,思考如何较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思考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了彰显地方高校的特色办学,促进地方高校声乐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新化山歌,促进新化山歌的可持续性发展,将新化山歌传承人的培养与地方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结合在一起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二、价值与意义

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教学除了培养人才,还承担着服务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职责。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地方高校在思考如何较好的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加快自身办学特色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为促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了新化山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将新化山歌与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学术价值来看,对新化山歌的研究,如果仅从艺术学的角度切入,研究的重点仅集中在山歌的艺术特征、音乐形态等音乐本体的研究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分析新化山歌的音乐元素、特色风格、文化内涵、演唱方法、表演形式等,将新化山歌纳入到地方高校声乐课教学当中,使其与地方高校的声乐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能丰富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突出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特色,更能培养新化山歌的传承人、使新化山歌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提升新化山歌的社会教育意义,促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新化山歌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现实意义来看,将新化山歌这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形态,通过与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相结合,能发掘新化山歌的音乐教育价值、山歌艺术价值和音乐审美价值。同时,将新化山歌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研究对象,丰富了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内容,促进了高校声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通过艺术与高校音乐教育结合,让新化山歌真正走进高校课堂教学,在学生当中培养新化山歌传承人,促进地方高校的特色教学、丰富了学校和学生的文化艺术层次,促进和谐社会的稳步发展。

三、内容与创新

新化山歌作为地方的一种特色文化艺术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将新化山歌传承人的培养纳入到地方高校声乐课教学体系当中,首先要在教学中揭示新化山歌与当地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分析整理新化山歌的音乐形态、歌词内容、演唱方法和社会功能等;研究新化山歌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新化山歌传承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培养策略,研究高校教师与地方山歌歌手共同授课、新化山歌在创新与保持原有特色风貌等问题。突出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特色,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声乐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将新化山歌与地方高校声乐课教学教学的对接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以往学者研究新化山歌是仅从文学文本或音乐形态角度出发将其进行研究;在教学中重视新化山歌与声乐课教学、高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体现出新化山歌的文化教育功能和教育意义。在高校教育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下将新化山歌传承人的培养与高校声乐教学的有机结合,就地方音乐文化的教育、保护和传承在新的时期的创新和发展问题给出有益结论,给其他地方的民间艺术进高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化山歌传承与旅游开发对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BA18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改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声乐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KJGY1312。

参考文献:

[1]蒋菁,管建华,钱茸.中国音乐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1.

[2]周涵.论新化山歌的传承与艺术特点[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01).

[3]刘亦群.论湖南新化山歌特征与演唱[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01).

[4]陈征南.简析湖南娄底民歌的地域特征[J].中国音乐,2008,(02).

[5]康晓丹.湖南新化山歌形态特征和传承保护[J].大众文艺,2011,(23).

俄罗斯高校声乐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中国历史文化丰富而悠久,艺术歌曲是我国的文化珍品,从古至今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工作具备着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随着时代变革背景下所呈现出的多元化教学要求下,高校的声乐教学工作更是面临着挑战。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的独特符号,是文化的象征与传承,这笔宝贵的艺术财富更是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效用。本篇文章立足于我国国内的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分析了中国艺术歌曲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并具体阐释了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意义以及作用发挥。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带给艺术教育工作者一些工作的借鉴和启发,促进中国艺术歌曲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高校;声乐教学;作用;意义

[收稿日期]2017-12-24

[作者简介]宋晓晨(1988— ),男,山东威海人,硕士,玉溪师范学院教师。(玉溪 653100) 艺术歌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不仅能够演绎生动的文化,更能抒发人的真情实感。无论哪一首歌曲,都存在着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有的委婉有的直接,有的借物抒情,有的借事抒情,各具特色的歌曲有着各自的核心内涵,给我们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和情感体会。高等院校作为文化元素聚集的载体,更是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要承担起历史的担当,提升对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视,更好地将中国艺术歌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高校学生能夠在体味学习经典的同时更是让中国艺术歌曲源远流长。在当前信息网络时代大背景之下,高校的声乐教学活动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高校必须要意识到中国艺术歌曲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现实价值,需要在日常的声乐教学活动中增加优秀的艺术曲目的教学比重,让学生也能够意识到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以及价值,能够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特别是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更是要稳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地位,最大限度地降低来自于其他国家地区音乐文化带来的冲击影响,更好地迎接全球文化带来的挑战,传承的过程中能够融入创新的元素,让中国艺术歌曲能够在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活动中有所成果,凸显艺术价值。

一、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现状

当前,网络时代成为主旋律要素,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世界充斥着大量的文化元素,青春时期的学生更是对新鲜的文化符号充满着好奇。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声乐教学遭受了冷门,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冲击。很多高校学生呈现出对中国艺术歌曲并不感兴趣的状态,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歌曲演唱方式的改变,在传统的民俗以及美声的唱法之外,原生态唱法甚至通俗的唱法演化为当前国内音乐赛事里的主流,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歌唱者的水平,并且展现出独特的个性。一些有名气的歌唱家创新演唱方式,给传统化的声乐演唱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网络上的热门网络歌曲更是吸引着高校学生的注意力,这一系列的影响因素都需要有更加正确的心态去应对。网络时代下,高校教学课本中的声乐珍品遭到冷遇,却让一些没有营养的流行歌曲占据巅峰,这也跟当前高校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中国艺术歌曲声乐教学的宣传有一定关系,甚至一些高校的声乐教师没有理解歌曲的精神内涵,只是为了唱所唱,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是不利于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存在与发展。

二、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更是在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把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一大研究课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中国艺术歌曲蕴含着珍贵的价值,中国艺术歌曲开启了我国音乐前进的新序幕,明确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形式,对于我国音乐发展过程中“乐”以及“诗”的关联进行了渗透和融合,奠定了艺术歌曲的发展根基,更是为声乐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赵元仁、青竹等著名的作曲家都是满含着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以及对人民的热情进行着艺术歌曲的创作,在作曲的过程中更是广泛地吸取外国先进元素,将先进的因素融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让国家传统的音调以及民族和声都能够应用得相对自如,与此同时更是吸取了欧洲音乐文化的亮点,呈现出丰富的优秀作品,给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比如《大江东去》《春思曲》等艺术歌曲的结构都相对简短,音域比较适中,适合不同声部演唱,有助于训练高校学生的吐字发声的准确性,能够更加自如地进行呼吸。另一方面,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体,凭借着独特的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成为歌曲中的明珠,内敛而婉约的歌曲韵味有助于提升演唱者的艺术修养水平,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音乐文化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进行着密切的沟通与交流,艺术歌曲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及关注,成为高校声乐教学的必修课,凸显了重要的艺术价值。下面我们将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具体阐释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艺术歌曲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从古至今,著名的歌唱家都具备着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这也是对歌曲精神内涵进行理解感悟的前提。音乐文化素养不仅仅涉及音乐方面,更是涉及文化方面。艺术歌曲是文化的综合,让文学诗歌与音乐实现美好的融合,尤其是放眼我国的近代艺术歌曲,歌曲的内容主要是源自于我国著名诗人的优秀作品,不仅仅有唐诗、宋词,还是存在着民谣,凸显出了较高的文学价值,将其运用到当今高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品位。高校学生自主创作歌曲时,自身具备的文化素养能够最为直接地传达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表达上,这就需要学生文学知识面广泛而深厚,有助于理解分析艺术作品的艺术手法、作曲背景、音乐手法等,再次创作能够顺应作品作者的意思,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与此同时,学生演唱好作品更是需要良好的音乐素养,不仅仅涉及对艺术歌曲作品的节奏、调性、调式以及音高的理解,对作品的曲式以及结构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唱特征,比如《大江东去》这一作品的再次创作之前,就需要从历史以及文学的角度去理解歌曲歌词内容,了解歌曲的来源,源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古诗词中存在着一些生僻字词,这就需要演唱前对读音进行考证,避免出现错误。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是获得良好演唱效果的重点,仅仅有一个好嗓音却没有音乐素养是很难将作品演唱得生动传神的,更无法传达给观众歌曲的精髓,难以撼动观众的内心深处,中国艺术歌曲为当今声乐教学工作的实行提供了专业的舞台,为高校学生在声乐方面更好地创作注入了巨大的能量。

(二)艺术歌曲有助于强化高校学生的历史积淀与爱国情感

无论哪一首艺术歌曲,都散发着时代性,能够展现时代的变化、历史的风貌以及特定的社会现象。演唱者若想演唱好一首歌曲,就要对歌曲进行充分的了解,其中一个主要的部分就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艺术歌曲是历史长河流淌的产物,无论是歌词还是题材都标记着历史的痕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应用艺术歌曲不仅仅提升学生的音乐技巧水平,更能够让学生透过中国艺术歌曲去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0世纪初期,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思想都有着较大的改变,在这一阶段的中国经历着战乱纷争以及社会变革,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更是让西方元素进入中国社会,我国的作曲家也存在着一些留洋学者,西方的艺术文化形式被引入到了中国,但是中国的作曲家并没有被完全西化,而是借助音樂形式来引起大众对社会的关注,展现出真实的社会生活现实。比如《大江东去》就既有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又有对英雄的怀念,传达出政治感悟以及个人情感,作曲家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下完成作品创作的,因此,想要唱好歌,首先要了解歌曲背景,才能够体味歌曲感情,诠释歌曲的韵味,在声乐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歌曲分析,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更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强化爱国情感。

(三)艺术歌曲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演唱自信与学习热情

自信心是歌曲演唱的保障,更是歌曲演唱的前提。中国艺术歌曲应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能够有效建立学生的演唱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发挥演唱的主观能动性。声乐作品是教学训练的首要载体,无论是优秀的歌唱技巧还是良好的歌唱效果都需要借助声乐作品进行体现,一些难度大的作品会导致学生唱不好而自信全无,甚至还会给学生的声带造成损坏,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碍。中国艺术歌曲曲调优美而简洁,淳朴而深情,歌曲的调式变化比较小,曲式的结构相对简单,学生更加容易把控,艺术歌曲的融入,能够让高校声乐教师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进行曲目的灵活选择,题材丰富并且内容多样的艺术歌曲让学生在声乐练习中不断地积累与成长,增强学生的歌唱自信心,更是激发了学生无限的歌唱热情。

总 结

对于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中国艺术歌曲是音乐学习的殿堂,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融入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巩固了教学成果,激发了学生无穷的音乐潜力,为学生能够在声乐方面获得更优异的成绩提供了无限的便利,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郑 健,张 森.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探析[J].艺术教育,2017(13).

[2]高冠男,梁彩云.中国艺术歌曲中古诗词艺术歌曲和现代创作艺术歌曲演唱[D].中国音乐学院,2016.

[3]于 洋.论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

[4]赵春美.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J].中国西部科技,2016(08).

[5]何 婷.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5).

[6]赵春美.论黄自《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艺术歌曲的教学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张洪全)

俄罗斯高校声乐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趣味性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师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就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主要对高校声乐趣味性启发式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 声乐 趣味性 启发式 教学

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使用趣味性启发式的教学办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把知识技能充分的融合到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最终提升自身的艺术能力。

一、高校声乐趣味性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能够让学生用更加饱满以及积极的态度投入进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与此同时,也应该有效的激發学生声乐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愉悦以及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声乐的学习,全面的感受声乐的美妙之处,自觉的探索声乐中存在的魅力。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与兴趣,这个培养一般分成三个时期,分别是有趣时期、乐趣时期以及知趣时期。有趣时期的兴趣主要是一种不稳定的以及低水平的兴趣,更多的体现是直接兴趣。乐趣时期的兴趣主要是相对稳定的兴趣,因此,人们对自身有兴趣的声乐活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之后,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乐趣。知趣时期的兴趣主要是一种稳定的以及高水平的兴趣,这个时期的声乐兴趣不只是体现在表面,而是掌握声乐的本质与规律,因此,知趣时期的兴趣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迈入成才的道路,从而成为一名具备高素养的声乐专业人才。

高校声乐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声乐兴趣以及热情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果声乐教师喜爱声乐,并且对声乐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这样的话,这个声乐教师的学生也会对声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声乐教师对自身的教育事业保持着冷漠的态度,他的学生就会很难对声乐产生兴趣。因此,声乐教师一方面应该认真的钻研声乐教材,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以及难点内容从教材中进行分区,之后再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及搭配,从而让学生更加理解声乐相关教材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应该在教学办法以及语言、仪态方面细心的处理,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实践练习,从而更加全面以及牢固的掌握声乐基础知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以及热情,充分的掌握声乐技能,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养。

在调动学生学习声乐兴趣以及热情的过程中,虽然高校声乐教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要重视诱导启发的工作。首先,高校应该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声乐教材,让声乐教材的选择在一定的程度上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实际生活相贴近,这也是调动学生声乐学习热情与兴趣的重要条件。其次,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这也是调动学生声乐学习热情与兴趣的有利因素,只有灵活利用此类积极心理因素,并且在声乐时间的过程中提出准确的要求,积极的引导学生尽量的完成这些要求,才能够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创作的乐趣,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声乐兴趣以及热情的主要手段。最后,为了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与兴趣,应该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到音乐就像空气、阳光以及水一样,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高校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音乐应该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也不是未来谋生的一种手段。

二、高校声乐趣味性启发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声乐实践的主动性

首先,高校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不管是在声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课下的音乐活动过程中,都应该首先确定学习的目标,这个学习目标是学生认为具备参与价值的,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声乐相关问题探讨的时候,应该把这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声乐评价的标准,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而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这个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具备关联性,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终身的音乐素养。因此,学生一定会认为这种问题的探讨具备一定的价值,从而展现出更强的参与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其次,高校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各式各样的教学办法,尽可能的给学生最多的空间。例如在《黄河大合唱》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认真的聆听音乐,并且组织学生收集更多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充分的讨论《黄河大合唱》的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全面讨论冼星海对我国音乐事业做出的贡献等。这样声乐教学的办法,能够有效的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形式,采用新型声乐教学的形式,并且这样的声乐教学形式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

最后,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和谐、平等以及民主的教师与学生关系。高校声乐教师不能够只是自己讲解,应该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见解,并且保留探讨的权力。

三、高校声乐趣味性启发式教学应该全面的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办法应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高校声乐趣味性启发式教学的作用。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全面的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以及思想情况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分析;另一方面,高校声乐教师还应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备自身独有的特点,声乐教师应该真正的做到因人而异,并且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声乐能力,这也是声乐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要求。

因为先天的遗传以及后天的环境因素对学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高校声乐教师以及家长和学生个人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办法、能力、兴趣以及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这也就要求高校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趣味性启发式的教学,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四、高校声乐趣味性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声乐的理论知识较为复杂,并且其中部分理论知识具备着抽象以及难以理解的特点,学生在高校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候可能无法充分的理解,而这样的时候,就需要声乐教师充分的利用趣味性启发式教学办法,把声乐中较为复杂以及枯燥的理论知识使用生动以及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聲乐,寻找出学习声乐的窍门,树立自身的自信心,有效的激发学生自身的发散思维。高校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灵活性的思路以及拓宽性的思维。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声乐知识的讲解,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在声乐课堂上,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而这种灌输式的声乐教学办法,让学生变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趣味性启发式教学手段,应该重视学生的地位,充分的活跃课堂的氛围,并且经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发散自身的思维,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高校的声乐教学办法相对落后,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趣味性启发式教学办法,能够全面的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与兴趣,提升学生自身的声乐实践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声乐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等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莺.高校声乐教学中地方传统声腔的融入与传承[J].黄河之声,2017,(23):12-13.

[2]钟鸣.高校声乐教学实践要点探析——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9):136.

[3]周熙婷.地方民歌进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思考——以凤阳民歌为例[J].当代音乐,2017,(09):19-21.

[4]于洋.漫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4):163-165.

[5]匡泓锦.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歌唱助音操的运用[J].艺术评鉴,2017,(05):106-108.

上一篇:我国反垄断立法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消费城市化探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