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课程实践范文

2024-07-11

c语言课程实践范文第1篇

一、PBL教学模式概述

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 是基于现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以预习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 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教学目标, 最大化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有效地将预习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问题解决了, 自然就完成了有效的课程预习。

二、PBL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一) 医学院校在程序设计课程开展PBL教学法的现实需要

医学院校的科目设置有其专业特点, 课程专业性强, 学习科目繁多;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 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倾向于被动接受知识、背诵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降低, 进而影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开展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程。而程序设计课程的开展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短板。

我校针对影像技术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课时量为32理论学时和32上机实习学时。任课教师面对教学任务重, 课时少的实际, 尝试进行了PBL教学模式。

(二) PBL教学法实施环节与教学实例

PBL教学的教学准备主要由任课教师来完成。根据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问卷星手机端发出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让学生利用课余零散时间, 通过教材和教师推荐的慕课进行有效预习, 预习完成后, 再针对问题, 采用“写流程——写代码”的方法给出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 并通过问卷星反馈给教师。教师接到学生的反馈后, 针对学生解决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在本班级课程微信群发布微课进行讲解, 课上再进行系统完整的串讲, 圆满解决问题后, 再进行知识点的深入拔高。

下面, 结合笔者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循环结构”知识点教学实例阐述应用PBL教学的实践。

(1) 提出问题针对以往循环结构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总结的知识重点或难点, 提出几个问题, 并分难易程度给出应用该知识点的三个小程序, 通过问卷星软件发布给学生。

(2) 推荐网络慕课通过微信群给学生推荐针对该知识点和问题的慕课,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知识点的预习。

(3) 完成预习学生利用教材和慕课完成预习, 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和教师沟通, 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解答。

(4) 完成初步设计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 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初步算法方案和代码。

(5) 反馈问题解决方案学生针对不同问题, 写出算法, 并初步用代码实现, 通过问卷星反馈给教师。

(6) 教师对学生上传的问题解决方案给予初步判定, 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班级课程微信群发布微课, 进行知识点细节讲解。

(7) 课上串讲在完善算法和代码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对每个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串讲, 让学生更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样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得PBL教学法顺利实施下去。

(8) 教师课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 进行知识点的拔高, 并针对拔高的知识点开展实例教学。

三、总结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 PBL教学方法应用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下预习的质量, 实现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化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深切体会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使学生从单纯使用手机的娱乐通讯功能转换为利用手机进行学习。

但是, 在实施PBL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笔者也发现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医学院校的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问题选定工作很重要, 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要注意和医学相结合,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知识, 又能满足日后学习、工作的需要。

(2) 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 单个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限,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力和学习方法也存在区别, 掌握的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因此需要在课上拿出一定的时间来系统完整地进行串讲, 课堂时间略显紧张, 需要教师预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机动灵活安排课上内容。

值得肯定的是, 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任务重但课时少的现实情况下, 从时间和空间上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完成教学最有力的支持。虽然在应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是, 随着经验的积累, 通过教师的摸索和总结, 这些问题将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PBL教学法也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成为解决任务重、课时不足等实际问题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

摘要:针对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课时少、任务重的现状,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开展PBL教学, 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质量。本文就实践中应用的理论依据、实施环节以及在PBL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对以后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PBL教学法,慕课,《C语言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晓瑛.PBL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150-151.

c语言课程实践范文第2篇

1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选用不足、内容陈旧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范本,它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方法[2]。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应该具有它的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和科学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是谭浩强教授著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此教材出版时间较早,不适用于现在高职的教学。

1.2 经费投入不足、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近几年来,教学经费拨款总额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却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3]。由于建设经费投入不足,造成对教学设施的投入有限,从而导致教学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方式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1.3 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实验和实训是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素质的主要途径,将实践教学有机的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在以培养劳动技能为主的高职教育中体现的更加明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独立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实验活动。然而,现在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教学设备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学生上机实验要求。

1.4 考核机制不健全

课程考核是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有反馈功能,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检验:又有导向功能,不同的考核方法会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出不同的安排和选择学生也会根据考核方式调整学习方法。公平合理且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不仅会对教学效果做出真实、客观的反馈和评价,而且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现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依据平时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分别占30%、70%,而期末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方式。

2 解决方法探讨

2.1 教学内容现代化

教学内容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教材上。谭浩强教授著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教材出版时间较早,且对象主要面向的是高等学校本科生,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底子薄、自学能力较差,所以此教材不太适用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编写相应的教材。

2.2 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依托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传统教学论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帮助指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体系的建构,达到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目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网上教学系统、制作多媒体CAI光盘、测试评价与操作练习课件、教学VCD等途径改善教学手段。

2.3 考核手段现代化

现行课程考核虽然不再是以往模式单一的考核方法,能够比较合理地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能力有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同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虽然能起到全面、公平地考核的目的,但不能因材施教、甚至会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建议采取平时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实践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2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到课率、上课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40%,实践成绩占40%。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幅度地提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高职教育应紧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改革。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大了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力度。本文着重分析了高职C语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高职教育,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 高宏欣,韩茜.浅谈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金色年华,2010(11).

[2] 李惠斌.成人高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3,18(3):22~27.

[3] 粱爽,宋艳华,邹前.浅谈高职院校发展与办学经费筹措途径[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8,6(4):45~47.

c语言课程实践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对C语言嵌入式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嵌入式学生的教育, 然而C语言嵌入式专业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应该紧随时代潮流, 将新理念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对C语言嵌入式专业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研究, 本文介绍了三种改革措施, 即教学目的与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校C语言嵌入式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 高校对于C语言嵌入式专业教学方式主要为“理论+上机”, 这样的方式直接的弊端是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并且两者分隔的时间比较长, 对教学效果也有比较大的影响。有些高校也使用了举例教学法、企业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自主式教学法, 但是单独的一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教学知识的混乱, 对于知识的讲解也不能深入、全面, 实际改革效果不明显, 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影响不大。

三、高校C语言嵌入式专业课程教改研究

(一) 教学目的与内容的改革

嵌入式专业学生学习C语言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编写出功能强大的程序代码, 主要是为嵌入式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帮助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高校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课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理解, 例如, 以基础编程知识与流程管理知识为理论指导,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立企业员工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为员工的考勤数据、员工工资的计算等, 通过实践课程, 让学生学会对理论知识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模式的改革

当前阶段, 教学方式通常采用黑板、教室多媒体设备或者幻灯片播放等,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的全面普及下, 以网络教学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层出不穷, 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以及提升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翻转课堂、微课以及慕课的出现都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充分利用当前阶段的互联网优势资源, 让学生和老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答题解疑, 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 改善C语言嵌入式专业的课堂教学效果, 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教学方式的改革

除了上文中讲述的两种课改措施, 还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的办法来促进C语言嵌入式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 举例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课程教学中, 老师通过列举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经典案例, 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可行性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在了解案例中的要求和问题后, 通过翻阅相关书籍并运用输入输出的知识制定可行的方案, 举例教学法主要以学生为核心老师进行指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

2. 企业教学法

企业教学法是授课老师根据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项目为基础, 向学生提出实际项目运行中的问题,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建议性的解决方案, 教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负责查阅资料制作方案, 老师对项目的开发进度进行管控, 并和学生保持沟通交流, 为学生解答其中遇到的问题, 对其进行指导。

3.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中的主旨是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 实现“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老师根据书本中的重要知识点为学生设置多个任务, 通过这样的设定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老师的启发, 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 增强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 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去探索知识。

4. 自主式教学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中的优势资源, 将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教学结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将网络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课前通过老师分享的教学资源提前预习, 自主的选择地点和时间进行课前知识的学习, 学生可以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有规划的学习课堂中的内容, 老师也可以将大部分教学时间用于解答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这样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 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结语

嵌入式专业C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为嵌入式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不要求对C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 教师老师应当有主次的进行教学活动, 新时代背景下, 社会对C语言嵌入式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高校能够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结合时代新技术和自身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本文从教学目的与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三个方面解析了教改的措施, 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

摘要:C语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C语言的学习是学习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 嵌入式开发是对软件和硬件共同研究的过程, C语言嵌入式专业也就是以C语言为载体的嵌入式开发研究, 目前, 高校C语言嵌入式专业的课程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 需要对C语言嵌入式专业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主要从教学目的与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促进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C语言,嵌入式专业,高校课程

参考文献

[1] 刘路路, 范庆春, 谢飞.以“嵌入式”培养为特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7, 16 (11) :57-59.

[2] 雷道仲, 李平安, 黄亚辉, 阳领.机器人系列产品开发驱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设计——以“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电子测试, 2016 (21) :86-88.

c语言课程实践范文第4篇

1 C程序设计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由于C语言牵涉到的概念比较复杂, 规则繁多, 使用灵活, 容易出错, 不少初学者感到学习困难, 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对C语言认识不足, 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验目的不明确, 部分学生存在“听得懂, 编不出”现象, 导致对该课失去信心。 (2) 实验教学内容有待优化, 现有教材和资料有待完善, 其中上机实验大多立足于C语言本身的一些语言规则, 和实际开发脱节, 比较死板、枯燥, 很难培养上机兴趣, 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2]。 (3) 实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实验课上, 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尝试的机会, 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创新思维的训练无从谈起。 (4) 实验考核方面缺乏科学的考核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实验成绩的考核标准不统一、不全面、不客观, 这样导致学生轻视实验教学, 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

2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实验教学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要求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的求解进行分析、设计,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综合能力, 笔者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 结合我院信系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 提出“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的一些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2.1 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3]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院课程设置,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目前还不够 (实验18学时理论54学时) 。因此,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建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上机实践, 通过上机调试程序提高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实验教学的质量, 整体教学质量也无从谈起, 因此, 必须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2.2 改进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 将实验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基础实验, 又称为验证/设计型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训练, 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 每讲完一个知识点, 安排学生进行一次编程练习, 使学生经历“模仿、改写、编写”的过程, 逐步训练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综合实验, 其目的是针对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训练, 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 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实验中的题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教师在综合实验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程序。

2.3 重视实验教学过程[4]

将实验教学过程划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 明确每个阶段应完成的任务以及应达到的目标。实验前:应该从知识上为编程做准备, 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些单项练习题, 让学生从基本概念方面进行训练, 发现并纠正自己在概念理解上存在的问题。实验中:教师应注意激发、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会学生排查错误的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编程技巧, 从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实验过程中遇到普遍遇到的问题, 可以随时作简短的统一讲解、提示, 与课堂上单向地向学生讲授枯燥的语法、抽象的原理相比, 这样可即学即用, 立竿见影。实验后:学生完成实验后, 认真要整理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结果, 总结编程经验, 教师要注意总体上把握学生的实验情况, 并适时引导学生对实验题目进行拓展,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 使他们探索性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2.4 注重实验兴趣小组的作用

开课前, 对选修该课的所有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摸底, 了解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情况, 根据不同层次分组, 不同组安排不同的实验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 分设不同的题目, 学生在完成必做题目以后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 从中选择某些选做题目来实验, 这样做可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实现了学生互帮互助。当然, 这种区别对待不同兴趣小组的方式, 并非一味强调特性而忽略共性, 各个兴趣小组还是有一些基础的、共同的题目。

2.5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 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 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 求知欲望增强, 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6 改变实验课核方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 笔者发现实验课程的考核若以实验结果正确度和实验报告为准, 并不能测出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反, 这有可能助长拷贝别人的结果等虚假行为, 考核应注重学习态度、实验过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等多种因素在成绩评定中的影响, 综合各种因素共同决定学生的实验课成绩。

3 结语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实践教学的方法、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研究非常必要。笔者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的改革与实践,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几届学生观察发现, 学生更容易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学好C程序设计, 实验教学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分析了目前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通过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C语言,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世基.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福建电脑, 2007, 5:207.

[2] 万其中, 李文生.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4) :103~105.

[3] 寻亚利.计算机实验教学新论[J].科技信息, 2007 (33) :183.

[4] 刘梅彦.“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136.

c语言课程实践范文第5篇

1 进行教改的理论依据

在诸多问题当中, 主要表现是:学生学习语言学的积极主动性不够, 他们缺乏学习的热情, 课堂上所学内容觉得没用, 总体来说, 教师的投入和产出不能成正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有效地提高英语语言学教学?建构主义理论给英语语言学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体验性的新的语言学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 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 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品质等制约, 在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已有的信息体验、认识和了解, 对学生来说, 只有那些关联的、成体系的、符合个人情感价值的知识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才容易被调动,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该理论为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改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向。同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因此, 它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控制教学活动的角色观念, 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该理论全方位地为英语语言学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改:

(1) 优化课堂教学; (2) 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 (3) 科学组织实施教学; (4) 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语言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 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格外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互动, 注重教学内容, 教授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教学方法。

2 改革研究与实践活动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框架结构, 我们制定了英语语言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 (2)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 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

语言学课程改革研究主要从二个方面着手, 一是理论方面的改革, 即对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探索和完善;二是实践方面的改革, 即对语言学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和探索。

(1) 在具体实践教学中, 我们首先调整教学内容。由于课时不足与课程内容量大、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等矛盾, 在教学内容方面, 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取舍, 适当降低难度, 增加广度, 同时注意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课程的内容主要放在如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6章, 因为它们是今后继续学习的基础内容。把这些作为该课程的重点内容, 同时在各章中针对专业特点突出重点。改变理论教学忽视应用的做法, 注意改变传统语言学就语言研究语言的状况, 使教学全面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及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教语言学课程时, 我们注意它开设的先后相关课程, 例如英语词汇学是它的先行课程, 而语用学、修辞学、语言学理论是语言学的后续课程, 在讲课中可舍弃相关专题, 这样既可避免与有关课程重复, 又节省了课时。

在选取教学材料中, 注意挖掘学生周围可用的、和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 使学生确实感受到语言学学习不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而是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这样老师的教学内容也就更趋丰富与合理, 这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诸如在讨论语言的变迁和社会语言学时, 我们注重选取学生熟悉的网络用语, 让学生收集此类的用词以及从社会语言学分析网络用语, 让学生做“大学生网络用语的调查和分析”等内容。

(2)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方法, 把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师生讨论、学生报告法、网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协调整合起来。其目的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以实现课堂互动教学。我们通常会拟很多有关语言学内容的题目供学生学习小组选择, 学习和研究, 然后到课堂上向大家汇报所研究的结果, 其他学生听后可提问讨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以实现互动教学。总之, 根据不同的情况, 不同的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为学生布置些贴近他们生活的教学活动, 在讨论社会语言学时, 有语言性别歧视, 我们让学生分组查找语言上有性别歧视的例句以及背后产生的原因等, 这些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素养和实践学习、研究能力。

(3)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处理以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 积极引进并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做了大量的研讨和开发工作。英语语言学课目前已有比较先进的用于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电子讲稿、课堂上使用的PPT及网络助学系统等, 网络助学系统包括学习方法指导、思考与练习集、参考文献等内容, 构成多媒体、网络环境、文字教材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了教学效率, 优化了课堂教学, 为传统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同时, 我们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注重资源共享, 让教学突破仅仅依靠“教材学习”的封闭教学模式, 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 同时丰富的信息资源还为满足不同层级的学生学习需求提供帮助。也为老师开辟了第二课堂, 解决语言学的内容较多, 课时少的问题,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3 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现教学目的, 在语言学教改过程中, 我们特别注意强调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 在教学设计上强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讲授密切配合, 突出语言理论的应用价值, 强化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这主要包括: (1) 在编写练习中, 加入实践性较强的思考与练习题。 (2) 在课堂教学中, 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多运用启发式、答疑式、讨论式和学生讲课等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 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3)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拓展课程教学资源, 最终实现课程趣味性、系统性、自主性和先进性的有机结合。满足现代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4) 利用课外环境, 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布置语言调查和流行语资料收集以及对语言现象的分析研究等活动;组织英语演讲大赛、辩论赛等活动, 撰写学期论文等活动, 以此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 善于发现、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3)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例如我们安排学生搜集旅游景点翻译的语用失误语句、评析广告用语的规范性, 找出一些生活中不规范的广告语等。通过讨论学习, 最后要求学生写成学期论文。

通过开展语言学实践教学活动强化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讲授密切配合, 强化实践教学与培养提高学生探求知识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提供空间和平台, 以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学知识的兴趣, 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在英语语言学课程改革研究中,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教改思路明确, 在课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 注重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拓展和优化教学空间和环境, 有效地提高了英语语言学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袁维新.试论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J].外国教育研究, 2002, (6) .

c语言课程实践范文第6篇

最有效的学习要求是为特定个体制定适当难度的任务, 有意义的反馈以及改正错误的机会。对特定个体及现状的了解是我们工作的基础。

1 现在高职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状态

“抄写”—“录入”状态:即目前绝大部分学校都在机房进行讲授, 采用讲授、演示和学生练习交替的模式进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 教师在示范阶段, 大部分学生是在抄写教师的代码;学生练习阶段, 就是将刚才所抄的代码进行“录入”, 对于初学者, 在“抄写”和“录入”的两个阶段, 都难免出现错误, 任何一点错误都导致程序无法运行, 这是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的第一个原因。

“盲码”:即学生“抄写”完老师的代码后, 绝大部分学生不会课后就这段代码的功能进行消化, 而且在课堂上急匆匆抄写的代码, 一星期之后, 再次见到这些代码时, 已不知所云。

2 目前教材的主要特点

对高职教材的改革一直是高职教师关心的问题, 这几年来最明显的进步就是出现了许多基于案例的教材, 在使用这些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以下有待改进的几点: (1) 案例提供的信息不多:即设置案例的目标、案例的运行效果、案例的方法分析、具体实现、常见问题提示以及与案例配套的素材、匹配练习等信息提供得不够完整, 这样使得案例的缺少整体感。 (2) 练习与例题的匹配程度比较差。 (3) 无配套素材或者素材的可操作性不强。

3 主要教学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是程序设计的基本功和可视化界面设计。通过训练程序设计的基本功, 如基本知识、基本语法、编程方法和常用算法等, 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掌握简单问题的编程方法, 但这也是初学者的难点;而可视化界面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不可缺少, 但其在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中很容易掌握和实现, 因此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若只重视可视化设计而不重视程序设计基本功的训练, 这门的教学易遭到失败;若只加强程序设计方法和常用算法, 不兼顾可视化界面设计方法, 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 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可提高编程效率和教学效果,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所以提高切实可用的、针对性强的配套素材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4 实现案例

以训练VB.NET中If语句 (该部分属于程序设计基本功的训练) 为例, 说明上述想法的实现。

(1) 案例的目的及具体要求。 (1) 进一步熟悉VB.NET编程环境。 (2) 给项目设置启动对象。 (3) 加强“获取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的意识。 (4) 利用取整“”和取余“Mod”运算符。 (5) 掌握各种形式的IF语句的应用。

参考界面如图1所示。要求如下。

(1) 加载配套素材的窗体文件Exp1.vb, 并将其设为启动窗体。

(2) 编写代码实现以下功能:单击按钮“”时, 对其左边文本框中的整数进行奇偶数判断, 并在其右边的标签控件中显示诸如“4是偶数”或“5是奇数”的结论;单击按钮“”时, 对其左边文本框中的3位数的整数进行水仙花数判断, 并在其右边的标签控件中显示诸如“345不是水仙花数”或“370是水仙花数”的结论;单击按钮时, 根据x计算y, x的值由左边文本框获取, 其右边的标签控件显示y的值, x和y的关系是:

(2) 具体解题步骤分析及相应的详细参考代码。

(3) 注意事项与难点分析。

(4) 归纳使用If语句时的典型逻辑错误。

(5) 知识拓展:如本例代码中涉及Math类和Convert类, 可进一步对其扩展。

(6) 与此例题配套的理论练习和提供配套素材的上机训练。

5 结语

本文所给的例题是作者对教材建设理念的诠释, 教师在示范这例题时, 由于有配套的素材, 可以集中重点讲解和训练学生的“If语句的编程”, 好处有两点:一是避免学生将时间和精力去画界面, 偏离上课的重点;二是由于统一了条件和要求, 这对于控制教学进度和评价教学效果是必要的,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 采用这种界面形式, 具有初学者易于接受的“要求明确、效果直观”的特性;三是实例紧扣知识点 (表达和处理条件) , 在要求上由易到难, 信息量较大, 便于教师对实例的总结、对比和扩充。

由于教材中教学案例要求明确、针对性强和可操作性强, 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充实;学生根据其基础不同, 比较好的可以在教师示范完后, 独立完成, 程度稍微差一些, 可以参照教材, 按图索骥;对例题进行的详细分析和提示, 并给出参考程序, 方便初学者快速学习和掌握;将例题中常见的错误和难点进行分析, 为使初学者少走弯路, 提高调试程序的效率;通过与例题匹配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巩固和能力的提高;通过拓展例题中用到的新知识点,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摘要:高职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状态和目前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内容, 就教材建设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具体朴素的建议, 并通过一个实例诠释了作者的想法。

关键词:盲码,编程规范,案例,素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c程序员求职信范文下一篇:初三2班家长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