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论文范文

2023-09-16

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临床护士; 职业伤害; 职业防护; 调查分析

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在我国,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问题仍力度不够。下面是对乌鲁木齐市5所医院2009~2010年临床护士职业危害及职业防护的调查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5所医院的300名临床护士,其中三甲医院2所,护士100人;二甲医院3所,护士200人。均为女性,年龄21~50岁,平均31岁。工龄3~30年,平均15年。中专学历98人,占32.7%;大专学历142人,占47.3% 本科学历60人,占20%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由参与问卷设计的5名不同医院的护士完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00名临床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防护知识和行为进行自愿接受答卷的调查方法。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3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包括学历层次、工作中的各种防护措施、针刺伤情况以及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各种防护措施的实施 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戴手套、戴口罩、洗手等防护措施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见表1。

表1 护士日常防护情况[n,n(%)]

作者单位:83009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李清华,韩杰);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史爱玲);乌鲁木齐市红十字急救中心(李莉);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王燕)

通讯作者:李清华

2.2 职业危害的常见主要类型 见表2。

2.3 护士掌握和应用护理防护知识技能的情况 见表3。

2.4 统计学分析

2.4.1 护士日常防护情况 手上有伤口时戴防护手套的情况按学历层次比较,P<0.01;接触化疗药物戴防护口罩、手套的情况按学历层次比较,P<0.01;护理操作后每次都洗手的情况按学历层次比较,P<0.01;更换床上用物时戴口罩的情况按学历层次比较,P<0.05;接种乙肝疫苗情况的情况按

表2 护士常见主要的职业伤害类型(n,%)

表3 护士掌握和应用护理防护知识技能的情况(n300)

学历层次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各种防护行为中,本科学历的护士防护意识均低于中专和大专生;仅在对血液传播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上优于其他学历层次的护士。

2.4.2 针刺伤情况 300名临床护士有237人被医用针头伤害、安瓿割伤及其他锐器损伤过,发生率为79.0%;有199人次是被污染针头、刀片或其他锐器损伤,占刺伤人数的66.3%。每次都将针头帽回套污染针头108人,占36.0%,经常回套者37人,占12.3%,偶尔回套者43人,占14.3%,不回套者112人,占37.4%。

2.4.3 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您认为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哪些是经由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问题的回答中,全部答对者只有53人,占17.7%。其中中专11人,占11.2%;大专9人,占6.3%;本科20人,占3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生对相关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大专生和中专生。

3 讨论

3.1 职业防护知识缺乏,医院管理层防护意识淡薄 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对普遍性预防的原则了解不够。调查表明,国内护士学校普遍未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也没有相应教材【sup】[1]【/sup】。陶新学等【sup】[2]【/sup】调查显示,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的培训,有97.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徐辉等【sup】[3]【/sup】调查26所护士学院校发现,98.6%护士上岗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针刺伤的防护培训教育。护理人员在被针刺伤的当时,约86%的人采取一般的消毒措施(碘酒加酒精),能较规范处理的仅占4%左右,有0.33%的护士未做任何处理【sup】[4]【/sup】;毛秀英等【sup】[5]【/sup】调查临床护士针刺伤后向上级汇报的仅为10.2%;调查报道显示【sup】[6]【/sup】,40.36%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因没有使用防护用品所致。护士防护知识的缺乏是影响护士防护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不难看出,护士只要平时养成严格按章操作的好习惯就会防患于未然。笔者认为养成好习惯,应做好以下几点。

3.2.1 护士要知晓本职业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强章法观念和按规定操作的自觉性。其次,护士要熟知安全防护知识和规范操作要领,养成按章操作的习惯。第三,根据职业特点,护理部和科里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勤督促、勤检查、勤总结,努力营造一切都按规范操作的良好氛围。第四,对每年新补充的护士,科内要安排专人负责,认真做好传帮带教工作,从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他们良好的工作作风。第五,护理部要定期开展群众性的职业防范知识竞赛和规范操作比赛等活动,着力提高护理从业人员职业防护能力,建立健全防护管理制度。

3.2.2 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和科学规范管理是减轻职业危害的基础。目前对医务工作者进行教育被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上岗前必须对护士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等岗前培训,强调“不怕脏,不怕累”理念在今天已过时;工作后护士应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强化安全防护意识。管理上要加强督察力度,积极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合理配置人力,减少非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各相关科室要建立健全有科室特色和针对性的防护制度,不能片面地为了节约科室成本,透支护士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徐辉,毛秀英,盖小荣,等.针刺伤防护教育的效果评价.护理研究,2003,17(9):1039-1040.

[2] 陶新学,章晓云.临床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护理研究,2005,19(5):857-858.

[3] 徐辉,毛秀英,盖小荣.毕业实习护生针头刺伤的受伤环节探讨: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现代护理,2003,9(8):637-638.

[4] 任小英,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58-260.

[5] 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6] 程雯,唐敏霞.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能力调查.现代实用医学,2006,18(7):511-512.

(收稿日期:2011-02-25)

(本文编辑:王春芸)

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严峻,高校职业指导也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指导的效果。本文认为高校职业指导不应是狭义的就业技术指导,而应是关于学生的生涯辅导。因此这也对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围绕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当具有的专业品质素养、专业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心理素养以及需要具备的其他素养展开讨论。

关键词:职业指导人员专业素养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因此,2013年也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面对史上规模最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强调:“通过开展现场招聘或者网络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一个提供就业信息的渠道与平台,为毕业生开展政策咨询、就业的指导,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持续开发岗位,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而为高校毕业生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就是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对高校毕业生指导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职业指導是专门的职业指导人员或教师以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帮助个体了解其个性特征和劳务市场的职业供求状况以及职业的条件和性质,选择既迎合社会需要又满足个体的兴趣、能力的职业。职业指导是实现劳动力供需双向选择,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并颁布的《职业指导人员职业标准》中,把职业指导人员定义为:“为求职者就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人员”,并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范围从劳动就业部门人员扩大到学校教师及教育行政部门人员。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的高低影响毕业生的供求分配关系。因此职业指导能否成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助推器,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当具有怎么样的职业素养,也就成了关键的问题。

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专业品质素养

作为一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首先是一名高校普通教师,因此应具备一名普通高等教师的基本素质。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及正确的职业观。即要能都认识到教育者所担负的社会历史责任,能够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事业,而从热爱教育事业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对工作有高度责任意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师道德形象和职业形象;并且热爱学生,真心对待学生,关心学生,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作为一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除了具有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外,还应既有坚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即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因此应当热心、耐心地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恰当的服务,积极地指导和引导学生走出“困境”。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不仅应当重视具体就业的指导或就业技能的指导,更应到意识到工作价值的引导,即从谋生就业到追求幸福的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二、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专业理论素养

职业指导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表现在它综合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揭示职业现象,解释人的职业行为。因此也决定了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根据职业指导内容和特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理论基础和政策知识。这里的理论基础包括职业指导的基础指导、生涯规划与设计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生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等等综合性各学科理论。而政策知识是指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除了应有基本的理论指导外,还应全面了解每年的就业政策,以及相关的劳动法规,例如各地的就业政策、劳动法规政策、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合同法等等法律法规。这样更有利于指导和帮助毕业生就业。

三、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专业技能素养

职业指导是要求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一项工作。而专业技能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在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具体任务时所需要用到的各种过程性的能力。本文认为作为一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的基本技能应当包括咨询和指导技能、生涯规划设计技能、预测与分析技能等基本专业技能。首先,咨询和指导技能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咨询和指导技能除了要求职业指导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各种咨询和辅导的基本技巧,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例如,心理辅导技能、职业咨询技能、求职面试技巧、与咨询对象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等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这些基本技能需要职业指导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评估和改进自己的各种咨询和辅导技能。其次,生涯规划设计技能,本身就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生涯规划设计技术主要包括职业能力测评技术、素质测评技术、生涯规划与设计实践经验。这些都需要专业指导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其次,预测能力和分析技能是对职业指导人员提出的更高的技能要求。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技术(例如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的就业政策,就业市场最新信息和动态等)、信息归纳与分析技能、信息的判断、预测和评估技能等。这些技能都需要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对每年的就业市场的走向及就业市场的形势与政府相关的就业政策等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分析就业市场可能产生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就业形势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等等。这些技能对与职业指导有重要的意义。

四、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专业心理素养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存在在校大学生。职业指导人员了解和分析求职者的心理问题是解决问题和困扰的关键所在。因此,专业心理素养是职业指导人员的必备素养。首先,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具备个性化指导的重要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职业指导开展的前期准备,是要充分了解前来咨询者的基本特点,全面把握咨询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职业指导人员才能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咨询者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咨询者的特点,有的放矢地作出个性化的指导。从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学说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潜意识的发现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学习机制的揭示,从埃里克森对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微观分析到布朗芬布伦纳对个体心理发展系统环境的全方位的解读,发展心理学不仅成为职业指导理论自身发展与建构的基础,也成为实践活动的指南。 其次,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要给出个性化的指导,需要理解和尊重咨询者,更要给予人本主义的关怀。人本主义心理学即是以对象为本的心理学理论来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动机、个性等因素构成的非智力因素是人的活动的动力系统,是“催化剂”。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重视这些非智力因素是必要的,尊重、信任和支持咨询者,把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能、自我实现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建立平等和谐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运用积极心理学方法进行积极正面引导,发挥咨询者的能动性,激发和挖掘咨询者的潜力,从而使咨询者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其次,心理咨询技巧和方法是职业指导人员在职业咨询过程中,可以借鉴技巧和方法。这可以增强职业指导的有效性。这主要包括咨询关系建立的技术、倾听或参与的技术和影响来访者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努力与咨询者建立和谐、友好、平等的咨询关系和服务关系。职业指导人员在引导咨询者去分析所处的困境时,对其感受适当地给予情感反映并表示尊重,对其进行积极、正面的影响。职业指导人员还需要具备三

种非常重要的态度: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情。真诚使人感到诚恳而有人情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可以使人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共情所表达的是一种理解与支持。这都是职业指导人员顺利开展指导工作的必要条件。最后,职业心理测量工具是职业指导人员需就具备的职业技能。在实际操作中,职业心理测量主要包括三部分:职业兴趣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职业人格测验。借助这些职业心理测量工具有利于职业指导人员对咨询者的客观理解,以及调动咨询者的自我积极性,更有利于引导咨询者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说,如果没有心理学知识作为就业指导人员的重要知识储备,是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就业指导工作的。

五、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的其他素养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除了应具有上述素质以外,还需要具有有效的沟通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包括:敏锐的洞察力、风趣的言谈以及良好的表达。当然学习创新能力也是一名优秀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观念不断变化以及职业指导专业理论的加速更新,在千变万化的形势下,优秀的职业指导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这就需要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拥有学习创新的能力,勇于突破自己,超越自己。

总之,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形下,就业市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使职业指导的工作变的更加重要,更加有挑战性。这同时对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职业指导人员应当具有专业品质素养、专业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心理素养以及其他素养。职业指导人员具备这些素养才能更好的面对新时期就业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的为咨询者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曹稳.职业指导的发展理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4).

[2]林静.职业指导人员素质之我见[J].职业,2009(8).

[3]郭欣,鲁卉铭.浅谈职业指导人员的心理学知识储备[J].职业,2012

[4]曹稳.我们的职业指导到底怎么了[J].教育与职业,2002(8).

[5][美]格里格 津巴多著,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职业技能大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因此,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建设职业技能大赛有效地结合起来,构建高职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不仅能加速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型,也能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素质 培养 职业技能大赛 体系建设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大赛水平对高职院校的建设与管理,高职学生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相对于具有某种技能更重要。虽然社会的行业各种各样,不同的行业有不一样的技能要求,但是,各公司对求职者的基本职业素养却有同样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建立职业技能大赛体系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时期,学生在大学期间有了自己足够的空间与不一样的追求。枯燥难懂的上课学习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并慢慢地逃避。为了使学生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许多学校采取了开展运动会,举行辩论赛,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措施,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是,不管大学生活多么丰富,那些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还是会因为专业能力不足,无法得到优秀企业的青睐。因此,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采取有效措施来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已经迫在眉睫。

二、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出能够服务于一线生产管理部门优秀人才。而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有着专业知识与技能,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很快适应新岗位,并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技能可以很快地形成,但良好的职业素养需要用长时间去培养。因为职业素养不仅代表学生的质量,也可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将其贯穿于学校培养人才的整个过程中。

三、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推动作用

高职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技能比赛的题目往往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因此,多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也可以帮助他们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学校必须建立好一套可行的制度,包括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不仅要确保硬件的安全,也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去购买材料,发放奖励等,这样学校与比赛相关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真正地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去锻炼。

四、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探索

1.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指导思想。对于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重视自己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发展自己的特长与个性,并在培养自己职业技能能力的同时,注重自己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形成。高职教育应大胆地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技能大赛体系的建设相结合,这样对于学生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007年开始,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大胆尝试了系统的竞赛组织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获得了一些体会。学术型的评价标准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层阻碍。高职教育只有打破这层阻碍,才能迈进能力应用型这一评价标准。高职教育建立了学生实习与实训竞赛的体系,一方面使学生开始注重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又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放于能力指导上,从而很好地把学生的工作学习精力与教师的专业教育结合在了一起。

2.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组织方式。(1)高职学校不必只让学生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大赛,可以在学校内以校级为单位进行,让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并成立大赛组委会组织全面工作,成立执行委员会负责具体事务。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所带来的弊端,使更多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亲身体会比赛的乐趣与完成比赛的成就感,也可以给学校带来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校更好地发展。(2)学校可以引入竞争的机制,即各学院中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名额不固定,既不按专业好坏分配,也不按学院人数比例分配。不给各教学单位分配名额,不按各教学单位的学生人数等比例奖励,而是采取项目申报制、竞标制等,各教学单位按照学校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申报,并根据各单位参赛人员的表现晋级。这样可以确保比赛更加公平。

总之,在当今这个教育大潮流下,就业压力不断在增加,高职院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使自己的学生可以在找工作时从容自信,更好地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也要将其与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体系的建设相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也可以扩大国家的人才队伍,为国家培育出一批具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曲文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0.

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为了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农业科技期刊的品牌化与转型必须耦合发展,办刊模式也应探求多样化,而这势必会对农业科技期刊编辑的素养和能力提出多元化的要求。因此,此类科学编辑除了要提升传统科技编辑技能(学术素养与专业素养),还必须根据期刊的发展动向做好职业规划,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升自我,寻求多元化发展,从而在农业科技期刊品牌化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成为中坚力量。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学编辑;农业期刊;职业素养;职业能力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数量越来越多,办刊模式也越来越丰富,同时在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下,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朗,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期刊品牌化与转型必须耦合发展,这势必会对传统的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的素养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学术期刊的编辑团队主要包括主编、编委、顾问编辑、执行主编或编辑部主任、科学编辑(主要负责初审稿件、送审稿件和修改稿件等工作)、助理编辑(服务和协助科学编辑,帮助科学编辑进行稿件的初审、送审和审稿意见的收集和评判,为科学编辑提供行政性的辅助工作,以及编辑部其他事务性工作)、统计编辑(负责收集和统计刊物的各项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刊物制订有效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制作编辑(对已经通过科学编辑的学术审核并确定接收的文章进行排版、格式调整、图片处理等工作,并最终在线或印刷出版)[1]。从工作经验和岗位适应性来看,青年编辑适合从事科学编辑、助理编辑、统计编辑和制作编辑岗位,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农业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身兼多职,基本都是担任科学编辑的工作,主要负责修改稿件。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进行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目前,广播、电视、报纸的媒体融合已开始发展(如抖音、短视频等),但是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秦昕玥认为,在融媒体时代,编辑除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文化等传统素养,还应增强计算机使用能力、统筹策划能力、营销推广能力[2]。李玮等认为,在融媒体、“互联网+”时代,编辑应找准定位,在审稿和组稿中发挥作用[3]。此外,期刊编辑部(或杂志社)应积极推进现代企业运作机制,优化流程和绩效考核,构建内部竞争和协作机制,提升编辑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4]。为了顺应这些发展趋势,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应该持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好职业规划(包括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从而为在农业科技期刊品牌化发展与转型中成为中坚力量做好准备。

一、长练“内功”,内外兼修

(一)应运用统计学思维应对数据与结论

处理数据是编校农业学科稿件最烦琐的工作,科学编辑不仅要用读者的思维去辨别结论,还要用作者的思维去归纳规律。处理数据的过程其实就是按照作者的思维去优化稿件,让语句在数据面前变得通顺,经得起推敲,让数据在语句上变得明晰,经得起检验。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应该要学习并熟练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在处理数据时,科学编辑不能仅仅简单核对图表与文字中的数据,还要对作者得到的结论或规律所提供支撑的相应数据(图或表)进行验算,以验证作者得到的最终数据是否正确。

农业科技期刊专业性很强,其测得的一些数据都具备一定的常规性与合理性。以水稻产量为例,其常规范围大致在500kg/667m2—600kg/667m2,小区高产一般在700kg/667m2,超级稻一般在900kg/667m2。根据这些常规的大致范围,科学编辑在编校水稻栽培类的稿件时,如稿件里有水稻产量的数据,则应按照产量公式计算出相应的理论产量,并将其与稿件中的数据进行比对,正常情况下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会有15%的浮动,如果相差太大应将其问题反馈给作者,并要求作者说明原因或者重新核算数据。此外,科学编辑还应结合地区、气候条件等综合帮助作者核对产量数据。

(二)应注重语言文字和专业知识储备

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应注重积累语言文字。如坚持每天看20个左右的汉字(包括形、音、义、组词等),可以采用每天打卡的方式在本子上进行记录,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或积极参加省内或者全国举办的相关技能大赛,以增加语言文字储备。

农业是一门交叉专业学科,农业论文具有多学科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常会用到一些专业用语。如农药名称,作者容易将“芸薹素内酯”“30%辛酰·烟·滴丁可分散油悬浮剂”写成“芸苔素内脂”“8%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10%硝磺草酮·4%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青年科学编辑对此类问题辨识度不高,这里除了出现错别字,还涉及农药名称规范用法的问题,所以,青年科学编輯应注重平时的学科知识积累,可将高校基础学科教材当作工具书使用,练好基本功。

(三)应加强计算机软件学习,灵活运用

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农业科技期刊的青年科学编辑应该能熟练使用Excel中的常用函数,如sum、average、min、max。此外,科学编辑还应根据处理数据的需要,自学Excel中的一些不常用函数,如sumproduct(该函数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的数量)。一是可以将发现数据错误的整个思维过程呈现给作者,而并非只是简单地告诉作者他的结果或者数据是错误的。二是可以提高处理数据的工作效率。例如,从五六百个数据中提取五六个符合某个范围的数据,科学编辑可以用传统观察法去目测出来,而从这五六百个数据中提取五六十个符合某个范围的数据,若沿用传统方法,至少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还有可能出错,这时候运用sumproduct函数,就能事半功倍。

此外,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应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农业学科的常用软件,如R语言、Design-Expert等。对于其中涉及编程要求的农业学科软件,如R语言,青年科学编辑应能看懂编程语言,并能分析编程语言中的数据,将农业科学研究者所运用的编程语言在软件环境下进行准确运行。一般与计算机相关的编程语言格式和相应的程序代码是固定不变的,在运用农业学科软件时,农业科学研究者只需要将数据套用进去即可,而这些套用进去的数据经常会出错,或出现选用的数据范围与文字描述不符,或将数据a输入成数据b等。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要学会分析编程语言中的数据,并能将作者的编程语言在相应的软件中进行运行,从而找出相应的错误,这尤为重要。

(四)应用发展的眼光做好作者工作,传递学术诚信的观念

做好作者工作,是对每一个农业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要求,也是用以检验自身“内功”的重要手段。做好作者工作,很大程度集中在做好与作者的沟通交流上。对一些作者和编辑观点不同的问题,农业科技期刊的资深编辑会与作者灵活沟通,凭借多年的丰富经验将问题暂缓处理,然后再根据问题的症结,通过重新查阅资料等各种途径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资深编辑在与作者的沟通中,还会及时学习、更新自我的“知识库”,从而达成编著双方互相促进的良好互动。农业科技期刊的青年科学编辑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往往很难把控编著双方观点的矛盾处,由此出现困惑,并将这种困惑投射到与作者的沟通中,甚至将其转化为情绪,进而站在作者的对立面去解决问题,让作者觉得沟通简单粗暴,缺乏专业性,从而降低对编辑的认可度,产生反效果。

农业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尤其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其发展速度更快,知识更新更迅速。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去看待新知识,尤其是一些前沿知识,对于相应的问题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理解与接受作者的观点,并为己所用。

除了做好作者工作,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还应该向作者传递诚信的学术观。中本聪早在2008年就已经证明每个节点都是真实的才能构成最长的区域链[5]。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对于科研论文成果的查重越来越全面和细致,即使是同一观点的不同表述也可以被AI技术所识别,AI技术的发展势必杜绝学术不端的滋生,而农业科技期刊品牌的长远发展与转型,必须坚持学术诚信,作为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就更要以身作则,给作者传递学术诚信的观念。

二、发掘自身优势,做好职业规划

(一)农业科技期刊青年科学编辑的职业规划路径

1.短期规划

从短期规划来看,青年科学编辑应该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在本职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自我提升在工作中才具有价值。为了有序开展工作,青年科学编辑应该按照期刊的出版周期,根据自身的工作量制订好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目标,完成好每天的工作任务,避免延误期刊的正常出版。

一般农业科技期刊稿件包括农作物基础栽培类、农业管理类、生物技术类、植物保护类、园艺与林学类等多种类型。这里以农作物基础栽培类的稿件为例,这类稿件一般是按照测定指标的种类将一篇论文划分成多个农业试验来处理。从横向来看,每个试验所涉及的材料、方法、结果(数据分析)都要与其所得的结论综合起来编修;从纵向来看,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该指标在不同农作物中的特性,均需要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处理数据(包括图、表)的工作应该放在处理文字之前。面对这类稿件,青年科学编辑应该先从整体框架上把握稿件内容,对大概的修改步骤、修改花费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按照这类稿件规律,分步骤处理。此外,青年科学编辑还可以通过每天坚持做工作记录的方式,来分析和归纳自身的工作节奏与规律,对不同类型稿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编辑。

2. 中期规划

根据规定,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应该要拿到相应的从业资格,即需要计划用3~5年的时间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认真复习教材,学习和熟悉相应的出版知识与流程,但并非仅以考取证书为最终目标,而是要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农业科技期刊的青年科学编辑还要通过参加出版行业或者农业学科专业的学术会议等,多与行业、学术界的人员交流,关注时势动态发展。此外,青年科学编辑可以尝试撰写、发表与期刊出版相关的论文,更加主动地深入期刊研究,关注期刊发展动向,加强基础学科知识积累,从而促进本职工作的开展。

3.长期规划

成熟的学术期刊编辑团队通常分工明确,角色定位明晰,在各自的领域和工作岗位上都表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1]。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期刊青年科学编辑绝大多数还是以编辑稿件为主,即科学编辑。而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与转型步伐也在加快,青年科学编辑应该根据所在期刊的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的优势,找准自我定位,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升自我,寻求多元化发展。

(二)农业科技期刊青年科学编辑的自我成长平台

首先,编辑部应积极且正确引导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做好职业规划,通过设立多个编辑岗位,明确岗位定位,有意识地引导各个岗位的编辑向专业化发展。编辑部在平时工作中强化“1+1>2”的团队合作意识,创造相互学习、向作者学习以及自我学习的良好氛围。其次,编辑部应实施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通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绩效考核,注重编辑工作质量的考核,以奖代惩,积极调动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编辑部要鼓励青年科学编辑积极参加各种编辑证考试、技能大赛以及与期刊相关的会议,甚至撰写相关论文,多角度地认识与研究期刊及其发展动向。

三、结语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已开始向“互联网+”转型,如将纸质内容电子化到互联网上,开始尝试期刊众筹模式。农业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和转型是大势所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青年科学编辑,只有长练“内功”,时刻关注时势变化与学科前沿知识,不断地提升自我,寻求多元化发展,才能成为能力过硬、专业过强、学术水平够高的编辑队伍里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媛.从国际期刊的编辑角色看高校科技期刊编辑的定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06):74-76.

[2]秦昕玥.浅析出版融合背景下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及能力[J]. 新闻研究导刊,2021(01):199-200.

[3]李玮,康鲁豫,李育燕,等. 推進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需内外兼修——以2019年华东地区期刊出版研究优秀论文的统计分析为出发点[J].科技传播,2020(24):39-41.

[4]陈永,李金龙. 建设行业期刊转型升级发展思考[J]. 编辑学报,2019(S2):110-112.

[5]中本聪.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Z/OL].[2021-02-02]. https://bitcoin.org/files/bitcoin-paper/bitcoin_zh_cn.pdf.

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中国进入新时代,传统媒体纷纷与互联网进行融合联姻,形成了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博客等不同媒体形式的融合发展,由此,在传统媒体就职的新闻记者的角色和身份,也得跟随时代潮流进行改变,以适应融媒体的发展。转变了机制的新闻编辑、记者的角色身份,需要具备新的职业素养,才能被社会认可,本文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传统媒体;融媒体;新闻编辑记者;社会身份认定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快速变革是时代的特征。融媒体时代铺天盖地的发展,颠覆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新媒体、个人角色变化,身份的重新认定,都是对社会大众的重大考验。社会生活里,在传统媒体工作的新闻编辑、记者,是时代的话筒,时代的传声器,应该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紧抓时代脉搏,增强文化自信,唱响中国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投入“融媒体”的大变革,从内到外,内外兼修,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更新观念,重塑角色形象,以适应时代的大融合大发展。

(一)一些传统媒体机制改革太慢,影响了编辑、记者的角色转换

许多传统媒体虽然知道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在飞速发展,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世界,在冲击着传统的大厦,但是这些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仅仅是对新媒体的表面认同。虽然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这些传统媒体也做了积极的努力,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了融合,但是生米没有煮成熟饭,做成了夹生饭。运作理念和思想意识都跟不上融媒体发展的速度。传统媒体的体制还是传统媒体体制为骨,新媒体体制为肤,新旧体制没有做到完完全全的骨与髓、血与肉的融合,这就造成传统媒体新闻编辑、记者与时代发展的脱节。

(二)部分新闻编辑、记者有吃老本的思想

许多新闻编辑、记者,在传统媒体已经工作几十年,不断重复的工作讓他们形成了某种定式思维与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如同一场地震,不断颠覆传统媒体的程序,颠覆固有的思想观念和操作方式。这些老新闻编辑记者知道必须要改变,要创新,但是对新媒体技术的生疏和陌生,使他们产生畏缩情绪,恐惧情绪。由于这个因素,这些新闻记者们对业务工作就不再追求精益求精,不愿认真学习互联网知识,掌握现代高科技技术,而把工作尽量推给年轻编辑、记者去完成,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

(三)理想丢失,社会责任感缺失,自律精神弱化

新闻编辑、记者的社会理想和社会责任是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从事融媒体这项事业的人都是光荣的。新闻传播也是一项与人接触,与人打交道的事业。因为与人打交道,就存在着经营,就存在着利益的得失,因此有的新闻编辑、记者在工作当中,在利益面前,看到利益向自己招手,职业道德的天平、自律精神就发生了倾斜,做了某些商家的广告代言人和商品推销商,以及为了某些群体的利益做了不光彩的新闻报道。这些事情的产生,虽然与新闻有关部门监督不力有一定关系,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素养弱化,社会理想丢失是其主导因素。

(一)重塑新闻编辑、记者新职业技能素养的紧迫性

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融媒体像一张巨型大网覆盖和颠覆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样一个时代,对它的拒绝是徒劳无用的。我们对待融媒体只有妥协、接受、容纳、消化、吸收,才是正确的方式和态度。如果不以积极的心态和新思维改变自己,转变固有思维、观念,从事多年传统媒体工作的新闻编辑、记者将被时代大潮淘汰,成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门外汉,被时代抛弃的旧人物。因此,改变新闻编辑、记者的旧的思想观念,掌握新的写作技巧、技术技能是新时代的要求,是融媒体发展的需要。这样,在传统新闻媒体打拼多年的新闻编辑、记者,具备新技能、新素质,才可以重获新生。

(二)重塑传统媒体新闻编辑、记者角色认定的必要性

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博客等媒体融合后,融合就是发展,改变就是新生。媒体结构已经脱胎换骨,发展轨迹已经步入全新轨道,只有新思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发展。融媒体向媒体工作者提出了新职业素养和新职业技术技能要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有不停地向高处攀登,不断进取,不断进步,才可超越旧我,赶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路越走越宽,事业越做越轻松。

(一)融媒体新闻编辑、记者要具有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大局观念和发展判断能力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话筒,时代的发言人。作为时代的话筒,时代的发言人,新闻记者所说的话,所做的新闻报道,代表着时代的特征。“山高人为峰”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人要时时刻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新闻记者如何站得高呢?

首先,新闻记者要有对时代发展的清醒判断力。时代是一列火车,它的车头永远向着前方奔驰。在列车奔驰的过程中,会经过许多岔道,哪条是主道,哪些是小道,新闻记者一定要能分辨清楚,一直跟随列车奔走在主道上。只有判断不出现误差,新闻报道才能代表时代的真实话语,发出人民大众的心声,真正做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其次,新闻记者要掌握全面的全媒体的理念、技术、操作流程等。新闻记者只有具备全媒体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职业素养,在分析问题上,才不会出现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情况;在工作操作中,才不会出现失误、错误。

(二)新闻记者要具有大众情怀、时代使命感和改造社会的追求、理想

新闻记者要永远充满激情,充满勇气,要敢于打破小格局的自我,勇敢地超越自己,抛弃旧我。新闻记者要做到打破小格局的自我,超越自己,抛弃旧我,就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与时代的大众情怀、时代使命感紧密结合起来,要敢于为人民大众歌唱,为时代歌唱,要敢于打破旧观念、旧思想、旧意识,改革那些阻碍时代发展的落后规章、习惯、行为,勇敢地迎难而上,为创造新时代的新面貌,为人民大众带来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三)新闻记者要敢于做有个性、负责任的记者

首先,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做到坚守政治原则,坚守职业操守,坚守职业道德。要做不为违规利益动心,克己奉公,遵纪守法的专业记者。要做到:我只为社会的正能量报道,我只为人民大众的利益报道;我的报道是社会的,人民大众的;我不会为了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做马前卒和枪手,做出损害社会和人民大众利益的事情。

其次,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做到“思利及人”。“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及人。”这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他写的《争座位帖》里所撰的一副对联,成为后世许多人提高道德修养,自我规范,自律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副对联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抛弃自我的私利,要时时刻刻考虑他人的利益,为对方着想,要有换位思想。作为新闻记者就是要在工作中,抛弃“小我利益”,时时刻刻心中装着社会效益,人民大众的利益,新闻报道要为社会服务,为人们大众服务。

(四)新闻报道要“尊人民大众为上帝”,写出接地气的新闻作品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媒体已经丢失了“我是王,我报道什么,你们就得听什么”的强势优势。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用户客服端”将媒体与人民大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民大众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阅读新闻,了解新闻。人民大众还具有了在媒体发言、倾诉、演讲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新闻面积在飞速扩大,人民大众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全媒体时代传媒要求新闻记者必须俯下身子,全方面地倾听人民大众的心声,要“尊人民大众为上帝”,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大众写出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这是时代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要求。

(五)要有吃苦耐劳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闻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一个人的战场,新闻工作是团队的工作,团队的战场。传统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要求就是如此,融合后的全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要求更加苛刻和嚴格。从事新闻工作的媒体记者要把新闻报道写好,写人民大众的心声,写出时代的良心,写出不辜负时代的精品,就要不怕严寒酷暑,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深入采访的第一线,与团队记者协作好,互相支持,团结一致,深挖新闻事实,才能写出震撼人心的报道。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时代的主流,是时代大潮滚滚向前的时代特征,是传播媒体可歌可贺,皆大欢喜的大事。媒体融合了,新闻记者的角色身份和职业素养也必须跟随着改变。改变就是突破、发展、超越、完善自我。能够快速改变自我的新闻记者就会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立于事业的潮头,反之则被时代抛弃。我们欣喜地看到,进入全媒体时代,处于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绝大多数的人都积极参与到时代改革的洪流中,冲破了小我,突破了自我的小格局,融入到时代大潮的发展、变革、创新之中,蝉变成为具有全媒体传媒职业素养的优秀新闻记者。

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第6篇

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经营货币与信用的特殊属性,决定其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成为社会公众比较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由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引发的案件不断发生,不仅给银行本身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严重的还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分析研究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强化职业道德风险的治理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特点及主要表现形式

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特点:

一是不确定性。风险发生的个体、时间、业务领域和环节都是不确定的。

二是主观故意性。道德风险与操作风险不同之处,在于操作风险往往是由于业务不熟悉或粗心大意造成,而道德风险则为员工的主观意识所致,明知不能为却率性为之,其发生也没有规律性。

三是偶发性。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并不是从员工进入银行开始就产生的,也不是说凡银行员工就一定会产生职业道德风险,往往是由于一时思想发生偏差,或因一些突发事件,如家庭变故、炒股、赌博等致个人心理或经济上受到恶劣影响,而使银行员工突发邪念,丧失职业道德做出不当行为。

四是贪利性。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定的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贪图利益和物质享受。

五是后果不可预知性。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后果是不可预料的,可能只是一个轻微的损失,也可能是无法弥补的。比如英国巴林银行事件,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

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服务变质。银行员工职业道德是银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对员工的行为具有约束性,员工一旦丧失职业道德,最轻且最普遍的就是在对客户的服务中不会尽职尽责,消极怠工,背离诚实守信的原则,出现故意刁难客户或因私利而损坏客户利益的问题,败坏行业风气和银行形象。

二是隐瞒歪曲,弄虚作假。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每个银行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银行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出现虚夸瞒报、弄虚作假等情况,轻者影响组织决策,严重时就会误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影响。

三是泄漏银行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在市场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银行人员必须对银行内部信息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外传,这是银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银行人员还掌握着客户的大量信息,有的员工通过出卖客户重要信息获取利益。

四是违规操作。钻制度的空子,利用程序中的漏洞违规操作,获取不正当利益。

五是违法犯罪。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银行职业的重要特征。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在与“钱”、“物”打交道的过程中,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贪污受贿或挪用盗取资金,走上犯罪道路。

具体到各业务部位,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主要有以下表现:

会计、储蓄业务部位:一是违背帐户管理制度,主要表现有:柜员利用内部帐将银行资金转入个人客户帐户据为己有或挪作它用;私刻客户印鉴、自制、篡改、伪造凭证挪用或盗取客户资金;内外勾结盗取、诈骗客户存款资金;存款不入帐或空存(虚增)存款盗取利息。二是违背往来对帐规定,出现截留或挪用人民银行、同业往来及系统内资金等风险。三是违背存款对帐规定,利用客户长期不对帐的漏洞收取款项不入帐、少入帐或延迟入帐;上门服务、延伸柜台业务人员出具虚假银行回单、涂改现金缴款单、单独或伙同企业人员截留挪用上门收款资金等。四是在交易环节容易产生以下风险:员工出资办企业或从事第二职业;利用客户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以客户名义办理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伪造、修改信用卡核销资料,对不符合核销条件的信用卡透支进行核销等。五是在现金及重要单证的管理方面,柜员故意增大尾箱现金库存量私下挪用;利用销毁作废的重要单证盗取银行或客户资金;故意跳号使用重要单证,使监督者管理核查难度加大等。

信贷业务部位:贷前调查环节。一是借贷款调查之名,接受客户的宴请和土特产品,参加高消费娱乐活动,占用客户的交通工具,私下收取资料费用等。二是责任心不强,对客户的某些重要情况没有深入了解和掌握,导致对客户经营状况、还贷能力评价不准。如不进行双人调查,不深入企业、工地调查,不如实揭示贷款风险,高估抵押物价值,预测企业前景乐观等。三是受利益驱使,在调查报告中报喜不报忧,宣扬有利信息,隐瞒不利信息,甚至帮助客户调整财务数据,夸大还贷能力,迎合贷款审批偏好。

贷款审批环节。主要表现在有的信贷审批人员收受客户的红包、贵重礼品或有价证券等好处,不坚守信贷准入原则,尽量不提或少提贷款条件,为借款开绿灯;有的通过作假发放人情贷款、虚假担保贷款等。

贷款条件落实环节。有的信贷从业人员在接受客户的好处后,减少贷款发放的落实条件,有的甚至私下变更抵质押物或担保单位,使贷款形成风险;有的对抵押物评估不客观、不公正,人为高估抵押物,导致贷款担保形同虚设。

贷款发放环节。有的按照信贷或资金市场的“潜规则”,充当资金“捐客”,从客户单位享受贷款提成或从中借钱借物或入股分红;有的在借款人没按规定落实贷款发放条件时就发放贷款,导致贷款抵押物虚假、贷款担保“悬空”。

贷后管理环节。一是贷后检查图形式、走过场,没有真实反映贷款存在问题和揭露借款人的不利变化,给贷款带来潜在风险。二是不尽管理职责,不按规定用途支用贷款,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三是个别信贷人员与借款人合伙办公司或参干股,对贷款使用该检查的不检查,该催收的不催收,该扣收的不扣收,使贷款形成不良或损失。

呆帐核销环节。主要表现:一是内外勾结,帮客户制作虚假核销材料,贷款核销以后,收取客户好处。二是对已经核销的贷款不告知借款人,私下继续从中收取本金利息,不入大帐,据为己有或进行私分。

中间业务部位:在银行中间业务中的职业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收取手续费不入帐;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未经批准擅自免收客户手续费;在批量代付业务中截留、挪用、贪污客户资金等。

资产处置业务部位:银行资产处置环节最容易产生职业道德风险,是需要加强防范的重要部位之一。一是虚高接收、低价处置、暗箱操作导致银行资产流失。二是擅自放弃银行债权、虚假呆帐核销。三是内外勾结、不及时行使债权导致诉讼时效丧失。四是自用或无偿出借、私分、毁损抵债资产。五是贪污、截留、挪用资产处置收入。六是默许、放任企业逃废金融债权。七是对不符合减免条件的企业进行违规减免利息。

2.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缺失。由于个人缺乏理想信念,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出现偏差,在行为上表现为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缺乏敬业精神,没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客户的意识和理念。由于受不健康心理支配,工作中疏忽大意,不以为然,浮躁焦虑,从而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甚至违法违规的事情。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高标准的物质生活。有的人梦想一夜暴富,便试图通过走捷径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便有人迷恋上了炒股、彩票、期货、赌博甚至其他不法行为。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对于一些自制力差,人生观和价值观薄弱的银行员工来说,就丧失了职业道德,利用工作中的职务便利制造了一些风险事件甚至是案件发生。

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由于银行业务竞争激烈,有的银行就出现了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尤其是忽视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一味地进行业务知识和流程的培训和考核,而对于主导员工行为的思想,并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来处理。还有的就是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流于形式,对员工思想状态不了解,没有从员工内心深处出发,教育缺乏针对性、经常性和有效性;缺乏系统和持久的职业精神的文化培养;缺乏刚柔结合的思想教育方法,如道德风险的成本分析、犯罪事例教育等,最终结果也只能是表面文章,没有触及员工心灵,职业道德风险依然存在。

制度约束不力。银行素有“三铁”之称,不能说制度不健全,关键是在贯彻落实上打了折扣,执行力不强。有令不行、有令不止或打“擦边球”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银行对于屡查屡犯的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行为,查处不力,造成不良行为失查或迁就照顾,搞下不为例,“铁规章”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硬约束和震慑作用。长此以往,员工思想麻痹大意,职业道德风险的发生就成为必然。

3.治理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措施

正确认识职业道德风险的危害性,提高科技防范水平。有什么样的道德风险认识水平,就有什么样的道德风险治理水平。对于职业道德风险的治理首先要认识到位,统一思想,预防为先。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理念,做好道德风险治理的损益分析,实现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的银行价值最大化。要注意识别职业道德风险,围绕业务工作的主要流程和环节进行分析和预警,及时排查和处置,避免因员工思想和行为失衡引发职业道德风险。要在加强“人防”工程的同时,积极推进科技防范措施,通过建立和改进完善业务管理系统有效控制人为因素对业务运作的影响,实现“物防”、“技防”与“人防”的有机结合,提高高科技防范的覆盖范围,扩大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水平。同时,对新业务推出、新系统上线中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缺陷,要加强识别、评估,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道德风险的发生。

强化教育引导,促进员工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基础。持续有效的教育能够帮助员工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因此,要把教育作为治理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重要措施,通过持续有效的教育来影响员工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和自律意识。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突出针对性,重视有效性,采取综合性措施。一是传授和灌输道德知识,提高员工对职业道德的认识。银行的管理者必须率先垂范和建立这种意识,通过对员工传授职业道德知识,使他们对银行职业道德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认知、理论的指导,员工才能自觉履行银行职业道德的义务。应把传授和灌输道德知识作为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起点”。二是陶冶员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情感,一般是指职工通过对职业道德行为善恶判断而产生的一种爱憎分明的感情。培养银行员工关于职业道德的是与非、好与坏的情感,就能使员工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忠于职守,避免发生“以权谋私”、“以贷谋私”、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三是树立银行职业道德信念。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道德信念,这是人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有机结合。银行要通过传统的“三铁”教育和正面典型教育、案例警示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四是培养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习惯。人都是有惰性的,职业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时半会儿的,需要持之以恒。但单靠说教会引起逆反,必须通过多方面引导使之形成习惯,变成员工的“思维模式”,才能保证其履行各自道德义务。五是把银行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以及业务技能培训结合起来。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把提高员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结合起来,增强员工综合素质,才能强化“内功”,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道德风险的治理在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与组织的目标和行为保持一致。要在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富有激励约束作用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质奖酬制度、工作设计制度、职工参与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对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效降低道德风险水平。

加强督察和问责,及时排除职业道德风险隐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没有监督的行为必然偏离组织的目标。要通过加强内外监督,及时发现和阻止职业道德风险的滋生漫延。一是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对关键部位、重要业务环节和容易产生道德风险的风险点的清理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二是倡导社会公开监督,鼓励公众对银行的经营和服务进行监督。可以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建立神秘人暗访、设立意见箱等不记名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为银行经营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加大问责力度。鼓励员工对周围发生的不正当行为和违法违规问题,通过合法正当的渠道进行举报,一经查实,对举报人员给以奖励和鼓励。同时,对行为当事人按规章进行严肃处理,对涉案的相关责任人员严格问责。

开展银行职业道德评价,筑牢风险案件防范基础。要使银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发挥作用,就必须对银行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评价,通过考核评价促进员工优良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保证职业道德规范在实践中的落实。目前,不少银行对员工实施了年度考评制度,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作为考核评判员工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员工职业道德的养成。但在考核力度上不及业务指标考核力度大,考核内容上需要进一步深化。现代伦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道德,尤其是包括银行职业道德在内的职业道德,具有一特殊的功能,那就是道德感情的感染或传递。通过开展银行职业道德评价,促使广大员工把职业道德作为银行从业的基础条件,就会深化银行职业道德观念,形成人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良好氛围,从而进一步筑牢银行案件风险防范的基石,保障银行安全运营和稳健发展。

上一篇:物联网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