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的作用范文

2023-09-18

法律文化的作用范文第1篇

1 法律法规的定义

1.1 什么是法律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要求有各种规则来调整社会关系, 舆论、道德和法律都属于社会规则, 相比较之下, 法律的调控力度更强。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都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包括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条例、规章等。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表现。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 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 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 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1.2 什么是法规

法规, 在法律体系中, 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法规即指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 之所以是规章, 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 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 为执行法律、法规, 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1.3 法律与法规的主要区别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 主要在于制定机关的不同, 一个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一个是国务院或地方人大等机构。再次, 其效力层次也是不同的, 法律的效力大过法规的效力。综观法律条文, 可将其呈现的内容根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二是鼓励或提倡公民履行某些行为;三是禁止公民的做出某些行为;四是对公民没有履行义务或者做了法律禁止的事件的教育和处罚方式和措施。

2 我国主要教育法规的特点和在教学中的特效作用

在社会发展中, 我国教育方面也形成了一些教育性、教育类法法。教育法规是关于教育的法规, 通过立法程序把教育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具有约束力。教育法规对宣传教育理想, 动员人民关心教育, 防止和克服领导人的主观随意性, 促进教育的世俗化、民主化, 建立和改革教育制度, 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普及义务教育, 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等, 都具有重大作用。但是, 随着区域性发展的不同, 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经济情况以及文化传统不同, 因而各国教育立法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等也各不相同, 但也有许多共同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育法规是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水平的具体体现, 对我国教学将起着积极的推进和促进作用。各国的教育立法都是把本国的基本教育政策以及教育的各方面、各时期的重大政策, 通过立法程序, 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达到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基础、灵魂, 而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体现, 是政府实施教育政策的有力保证。教育法规能保证教育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有效性。

(2) 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和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对高等专业教学将起着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根据法律实施教育行政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后的产物。随着中世纪基督教会统治的全面崩溃, 国家逐渐控制教育并用法律规定了教育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形势发生很大变化, 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科技革命和经济竞争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各国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 并在法规中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教育立法是限制教育行政首脑独断专行、命令主义的重要措施。

(3) 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所以教育法规具有显明的时代性, 对中小学及职业教学将起着普及和导向作用。如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开始推行“两免一补”, 部分经济发展的省市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全免费和12年免费教育。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国家也加大投入鼓励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育质量。以前我们侧重于精英教育, 现在我们大国推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大众教育, 禁止分重点校、重点班, 在培养的重点上, 以前我们只强调知识和技能, 现在更多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重视教育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

3 在教学中应把握的主要法律法规与重要条款

教学法律法规已成为职业教育阶段一个独立的科目, 主要内容由法律基础理论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为目的,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教学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率呢?这是任课教师要不断探讨的问题。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学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率。

3.1 法律法规任务教学法

教学法律法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在教学时, 采用任务教学法非常适宜。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学全过程中, 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 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 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 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法律法规课程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法律问题“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2 教学法律法规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法的可行性

教学法律法规是与教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 例如职业院校物流法律法规的教学, 它不但涉及运输、仓储知识, 还涉及保险知识, 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培养方向的定位而开设的法律课程。它既不是单纯教法律理论, 也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 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 让学生掌握在专业领域中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法律开展工作的能力, 满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需要, 而任务教学法正符合教学法律法规实用性特点, 因为利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把培养教学法律法规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 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不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由此可见, 任务教学法特别适用于教学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 易于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3.3 任务教学法在教学法律法规教学中的应用

以前, 在没有掌握任务教学法时, 教学法律法规课程都是纯理论的灌输, 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没有兴趣,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 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任务教学法启发我对该课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的知识, 分别对待, 增强每个环节的可操作性。任务教学法中, 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 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任务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符。

完成任务的过程, 就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学法律法规课程中的任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载体, 而且是教学的内容之一。因此, 就要求“任务”与教学内容相符, 要包含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那么, 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 也就完成了涉及的知识点的学习。如果任务与教学内容不符, 与知识点脱离, 那么这个任务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2)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完成某个任务, 要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目标有大有小, 可以是一节课的目标, 也可以是总目标。要求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 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 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综合的任务, 再考虑到这个任务涉及的各个知识点, 然后把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 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完成。从而保证教学总目标的顺利完成。任务的分解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注意包含的知识点的多少与大小, 一般一个任务包含的知识点不要超过3个, 前后任务之间最好能有一定的联系。

(3) 任务设计要难度适宜, 要符合学生特点。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同一个班的学生, 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 如果任务过于简单, 就达不到训练的目标。如果任务太难, 学生无法完成, 使学生有挫折感, 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故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分别设计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需求的任务。有些学生基础较差, 接受能力较弱。对于这类学生, 只要求达到基本教学要求。设计的任务只要在教材或教师演示的任务的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变换。大部分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前提下, 还有一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要求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这类学生, 设计具有综合性能力, 加以变换和创新的任务。有少部分学生基础好, 接受能力强, 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他们喜欢尝试多样的变化以获得更丰富的效果。对于这类学生, 设计的任务要有特点、有创新、有一定难度。

4 对教学中法律法规教学的建议

(1) 学习教育法规是参加教师培训和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职工一定要认真学习、随时查阅本文所列举的13部法规, 特别是前6部法规, 不仅是新教师岗前要学, 老教师也要坚持学, 因为时间长了有些做法难免产生惯性, 更重要的是法律法规也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以前法律未禁止的, 可能现在法律规定不能做了。

(2) 学习教育法规与加强师德建设相互促进。加强师德建设与加强教育法规学习并不矛盾, 正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互促进的。教育是育人工程, 在职来道德层面, 要求我们老师敬业爱岗, 忠诚教育, 要有爱心、童心和责任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最高的境界是言传身教、无为而教。可以这样说, 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是不会轻易触及法律的禁忌的, 而是处处维护法律的尊严。

(3) 及时学习、深入领会党和国冢的教育方针、政策,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基础、灵魂, 教育法规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具体化, 如果我们及时学习, 深入领会, 就能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 走在发展的前列。如党的十七大有关教育的表述中, 特别提及教育公平及均衡化, 相应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马上加大了执行力度, 具体到深圳市, 学校均衡化建设和义务教育全免费就是最好的实践, 因此, 退费就是一个政策性非常强的间题。

5 当前学校教育中在法律法规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 教职工在法律层面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要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 学生受教权的保护与保障。管理好学籍, 不能随便拒绝或开除学生。

(3) 尊重学生, 讲究教育方式、方法和技巧, 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 保障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异常情况或危机事件要第一时间联系学生的监护人。

(5) 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 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摘要:法律法规, 是规范人们日常活动的总和, 也是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体制机制保障, 更是一种社会公共行为的有效约束。在教学中坚持把法律法规做为教与学的必修课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是对教者, 也就是老师来说, 有着更直接的规范与约束作用;其次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学生来说, 法律法规教育, 更有着特殊的作用与效果。再就是通过教学相长, 法律法规将更加深入人心, 使学生一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 就会自觉遵纪守法, 自觉维护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生产秩序, 为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立规范的社会体制。因此说, 法律法规教育必须始终做为教学的必修课, 而且还将加大学习时间、师资等投入和保障, 对我国普法教育也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关键词: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特效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思想品德政治教材委员会.思想品德[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河北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重要教育政策文献.

[3]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中国教育报.

法律文化的作用范文第2篇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群体意识、企业精神和道德规范的一种综合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概括起来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物质企业文化如企业面貌、产品包装、技术工艺等,这些能体现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和审美意识;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理念的最深层,是长期生活和工作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经营思想和精神风貌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狭义的企业文化仅指企业在创业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明领域,如企业的价值观、理念、行为准则等。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应属于狭义理念。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企业文化有三个层次:一是品牌形象方面。企业品牌首先具备的就是商业价值,其次是社会责任。商业价值通过盈利模式来体现,表现为行业中的竞争实力,商业价值和竞争实力的来源是客户价值;社会责任体现了社会公众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度,只有关注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有望获得可持续发展。二是企业的外环境,即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该层次的关键在于服务质量,即在相同价格体系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三是企业的内环境,即内部的组织体系、管理流程、员工激励等,体现了企业为员工创造价值的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特性

独立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淀积,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相融性: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注重的全面发展,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

整体性:企业文化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引导企业职工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

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在继承中创新,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改革发展,引[2]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

三、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企业仅仅有领先的高科技,并不一定就高速发展;高科技只有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相结合,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微软的成功,在于比尔.盖茨较早地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如果说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从不同的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企业文化则渗透了上述各个方面之中,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精神支持。众所周知,海尔用了仅仅20多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接近倒闭的集体家电小厂发展到现在的国际跨国大公司,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的独特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它独有的“人单合一双赢”的文化模式下,每一个员工都成为自己的CEO,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新空间,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自己创新的能力,每一个人不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梦想而创新,并通过创新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梦想。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支撑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它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了引领全球家电发展趋势的核心能力。

(二)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这些无形资产正在成为推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其实力正越来越取决于它所掌握和拥有的独特而先进的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而产品品牌就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环。企业通过持之以恒地培育企业文化,就会在员工心目中,形成讲质量、讲品牌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品牌的氛围,自觉维护品牌的形象,为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提供强有的精神文化支撑。

(三)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人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性因素。启动一个企业,要从启动人开始。可以这样说,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同样,没有职工队伍的素质,也就谈不上企业文化。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职工素质上去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不论我们抓品牌还是抓管理,都是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一方面是为了抢市场、创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职工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职工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精神,培养职工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职工遵章守纪、热心服务的精神。有了这些精神,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四)更好地树立企业的形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培育企业文化,创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企业宣传自己形象的过程。企业环境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建设又是企业形象的突出表现。所以说,环境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形象树立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作用的过程。当前,很多企业之所以十分重视厂区的美化、绿化、净化,是因为这不仅仅是树立企业良好的环境形象,从企业文化这个角度上看,环境形象好,体现管理上水平,管理上水平,产品的质量就有保障,用户就放心;环境形象好,体现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它象征着这个企业蓬勃向上勇于进取;环境形象好,让人们感到舒心舒适,增添工作热情,增加企业的凝聚力。纵观世界500强企业,它们都十分重视企业的环境建设。加强企业环境建设,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扩大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这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企业文化实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产物,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当今时代,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型向文化层面飞跃,从过去的生产现场组织到以人为本,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并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潮流。因此要强化企业文化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的有机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形的生产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社会影响。企业在具备了较先进的企业文化后,企业内部才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外在的公信力,企业才能快速发展,而这些动力的形成恰是良好的企业文化。

导向作用: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观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因为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播种一种观念,培育一种行为,从而收获一种结果;灵魂深处闹革命,解决人们的观念、感情、情绪、态度方面的问题,要靠企业文化。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 激励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规范、调适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心理的约束,可以规范行为,并能代替部分的正规约束。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

社会影响: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公众形象、公众态度、公众舆论和品牌美誉度。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成为社会的优秀成员,对社会乃至环境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怎样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鉴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当今许多企业也在不断致力于公司的文化构建。 虽然企业文化理论发端于美国,但纵观全球,恐怕很难找到象我们这样重视企业文化的国家了。企业文化能够在我们的企业中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与我们传统的教化思维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做法不无关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些传统的方法和手段似乎都“不好使”了。于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企业文化,便被理论界和实践界奉如神明,认为找到了新时期教育员工的一个新手段。其实,看看企业文化理论诞生初期被称为“四重奏”的四部著作,无论是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还是迪尔的《企业文化》,抑或彼得斯和沃特曼的《追求卓越》,他们论述的企业文化无一不与企业的管理实践相关。而企业文化在西方企业实践的诸多案例,更是专注于在理念指导下的企业战略、制度、组织及管理者的变革与创新。所以,企业文化理论自产生那天起,就是一种管理的理论,一种将文化建设与管理实践融合在一起的学问,一种从文化角度观察企业、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企业实践运行与成长的方法。可惜的是,囿于传统的窠臼,加上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一知半解和以讹传讹,使得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脱离了经营管理实践,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入了误区:

(一)企业文化政治化

在许多企业的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些已经被滥用的词汇无法真实地反映该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更遑论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了。

(二)企业文化口号化

把企业文化等同于空洞的口号,缺乏企业的个性特色,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其所代表的具象表现,对员工自然无法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文体化

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建立舞厅、成立音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

(四)企业文化表象化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但这种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企业精神内核的苍白。

(五)企业文化僵化 有些企业片面强调井然有序的工作纪律,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把对员工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造成组织内部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创造力、活力和凝聚力,这就把企业文化带到了僵化的误区。

那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怎样建设企业文化呢?从企业文化建设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相互影响与提升的螺旋进程。

第一个阶段,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文化创造。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组织内部广泛认可的一些组织运营的理念或者思想。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鲜活的个性特征,零散的而非系统的,在组织内部可能是“未经正式发布的或声明的规则”。在这一个过程中,企业关注的是发展进程中那些难忘的、重大的事件或者案例背后所体现出的文化气质或者精神价值。这些事件或者案例的背后往往是组织面临着巨大的利益的冲突和矛盾的情境下发生的,这种冲突和矛盾下的企业选择正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第二阶段,自觉的文化提炼与总结。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取得一定的市场进步或者成功时候,就需要及时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市场成功的核心要素有哪些。这些成功要素的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成功的工具和方法,具有可参考或者复制的一般性意义。更加重要的是,企业往往在取得市场成功的同时,吸引了更大范围,更多数量的成员加盟。各种管理理念与工作方法交汇冲突,企业如果缺乏共同的价值共识往往会发生内部离散效应。这一阶段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亟待自觉的进行一次文化的梳理与总结,通过集体的系统思考进行价值观的发掘与讨论,并在共同的使命和愿景的引领下确定共同的价值共识。

第三阶段,文化落地执行与冲突管理。日益庞大的组织规模和多元化的员工结构,为文化的传播和价值理念的共享提出了新的挑战,前期总结和提炼的价值理念体系如何得到更大范围内组织成员的认同就成了这一阶段最为重要的事情。文化落地与传播的手段和工具不计其数,从实践来看,企业在文化落地阶段应该遵循“从易到难、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文化落地建设。

1、文化传播平台和渠道的建设。企业首先要建设一个打通内外,联系上下的传播平台。所谓打通内外就是要发挥好文化对内凝聚人心,对外传播形象的作用,既要在内部传播,更要重视对外的展示。所谓联系上下,就是要建立一套高层与员工能够平等互动的文化沟通管道。从实践来看这样几个平台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文化案例与杰出人物代表,日常活动建设以及专题活动建设等。

2、价值观的识别与管理。组织在确立自我的价值体系之后,要能有效的识别和管理组织内部的价值观。最重要就是做好人才输入时的价值观甄选、组织内部日常的价值观检测以及员工的价值观培养与矫正等三项工作。首先价值观测评是一个对人才进行有效甄选的工具和方法,保证进入的员工在价值观与理念方面与企业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或较高的匹配度;其次,岗位素质模型也是落实文化理念与价值规范的良好载体。

第四阶段,文化的再造与重塑。文化建设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没有终极答案的建设过程。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对企业的领导者而言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否定与肯定的过程,任何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提炼并不代表着企业的经营者们掌握了全部真相或绝对真理。因此,一个健康的组织一定是有一个“活的”文化体系与之相伴相生,这个活的文化体系具备并不具备自动进化的智能,需要企业持续不断的进行系统思考,并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与组织发展的需要进行文化的更新、进化甚至是再造。至于文化更新的频率妻有一个合适的时间。文化建设进程是企业主动进行的一次从实践到理论,进而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过程,文化落地阶段正是理论(总结提炼了的文化思想体系)指导实践的过程。只有牢牢把握价值观管理这个核心,企业文化的建设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或者失误。

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 2013年5月16日午后,同心动力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兵对《中外管理》记者说,“不需要任何表达,文化在心中,认同在行动!”位于毗邻北京世纪金源的同心动力咨询有限公司总部,除了满眼的绿植和四面白墙之外,不见任何一条标语、语录或者价值观之类的。但是他们企业员工进行交流时,会不约而同地发现,大家所信仰的东西,大家所谈及的工作方式都出奇地一致,而且公司从来没有让大家背任何东西,这就是文化认同。

一些创业5年以上的创业企业,谈到了企业文化的时候他们说,企业文化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并且总结了他们公司文化战略的10个基本元素,他也称其为“文化的10C”。

1、核心价值(Core Value)

核心价值是非常关键的,它会指导员工进行每天工作的决策,以及员工在会议中引用他们。核心价值成为公司的路标,比如在公司的发展中,沟通中,运营中都保持一致的态度。价值就是无论公司如何变化,价值也那些不会改变的行为准则。

2、友情(Camaraderie)

友情只是不只是同事,而了解他们下班后的生活。那些企业会在公司组织盛装日、聚会、游戏,以及不同时间的各种活动。公司有传统的家庭日,奖章展示,疯狂三月、秋季假期等等。而且在这些活动中,不仅是员工参加,也会有他们的家人。公司印制公司内部的全彩双月刊杂志,递送到同事的家。员工的孩子们竞赛设计每年公司的家庭日T恤,而且全家参与公司的才艺表演。

3、庆祝(Celebrations)

千万不要低估认识团队的重要性。虽然一个员工收到来自CEO的信是重要的,但是收到同事的信也会让他们感到很好。有些公司设立了一个活动PRIDE(Peers Recognizing Individual Deeds of Excellence,即发现每个人美德的同事)。这让同事去发现那些按照公司价值生活的其他人。他们也会和那些得到PRIDE证书的人进行季度性的竞赛。而且他们也会利用各种方式来庆祝员工个人的成功,如宝宝派对、体育成绩、学业结束。

4、社区(Community) 作为成功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还要发展与社区的联系,并且回报社区。虽然是全国性的公司,但他们还会花不少时间帮助所在区域中有需要的人。这不仅有助于公司的结构支撑,也为员工带来骄傲。

5、交流(Communication)

在公司内部的各个层面上开展各种正式、非正式的交流。每季度开全公司性的会议,也会进行一些非正式的闲聊。 领导每个月都会发给全体员工一封信,信中附有他们家庭的照片。同时他也建立了一个内部网站。专门向他提问,方便员工问一些不便公开的问题。

6、关心(Caring)

表达对你员工全部生活的真正关心。

7、崇尚学习(Commitment to learning)

要在组织内部传递一种认同专业成长的精神。这可以从一些小变化开始,比如成立读书俱乐部。而且随着时间变成一种正式的行为,比如订购在线培训,发展管理培训课程等。

8、一致性(Consistency)

文化是基于传统的,当公司提出一些大的计划和活动时,把他们变成常规的活动,并保持一致。提升文化的一时性努力是不真诚的。经年累月,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同。当员工们喜欢他们的工作,也喜欢他们的同事时,就会带来巨大的回报。

9、联络(Connect)

领导不要让自己高高在上,要和公司不同层面的人建立联系。远离自己的舒适区。多参加公司的各样活动,和员工同哭,同乐。

10、传承(Chronicles)

传承,是让每个员工都知道公司是如何开始的。了解创始人个人的故事,以及什么让他们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人们都想了解他们是一些特别和完全不同事物的一部分。通过讲述公司的历史来问候每个新员工,并让故事引导出公司现在的文化和战略。

法律文化的作用范文第3篇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管理制度以及企业的形象。在今天,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最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企业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制度,几乎也不取决于企业的战略计划,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文化。这里指的"文化"指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上的混合。它是以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为基础,以员工的大众意识为反映,是与企业物质文明建设相造应的微观上层建筑。它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每个成员的一种精神支柱。体现着企业高层领导者

的价值观念,思想宗旨和心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通过创造一种自主管理,积极向上、和谐一致的气氛,使员工以高昂的士气投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在共同价值观作用下,员工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统一到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克服了有形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人为本,转变机制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发展的的必由之路。

很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要高速、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机制,法人代表独立负责制,企业经营主权,人员企业内外流动的动态调节机制,拉开档次并顾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全面的监督制约机制,科学管理民主决策机制,这种机制是公交公司发展的法宝,也是搞活企业的"一剂良药"。

建立公交企业的激励的原则。

企业的各项制度、工作、管理程序的标准,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使员工能够体验感受到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第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机结合。在物质上应对工作绩效突出的员工报以优厚的待遇,在精神上为员工提供多种发展机会,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举办经常性的活动,为员工提供交往机会。适度奖惩结合,形成一套明晰的、规范的奖惩制度。

第二,工作激励机制。①要能打破国有与集体、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打破原有的职务职称等级和级别、实行岗位竞争。用员工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企业不应录用其它企业辞职,退岗或被辞退人员到本企业工作。②员工培训、考核、奖惩。采取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专业培训结合的方式。在职培训的目的在于使员工不断学习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技能。各级主管人员有责任随时施教。以此提高全体员工的自身业务素质。醒方有一则"木桶理论"认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块,而不取决于最长的。这一理论给企业界的启示是,在企业这一大系统中,系统内的最差成分的水平,决定着企业的整体水平,这一现象在企业人事管理这一子系,统中表现的特别突出。③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淘汰不称职人员,要在选材上下功夫。营造企业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筛选人才。并实行经常性的动态管理,对人才进行"修理"淘汰。注意因材适用,让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使企业的员工处于良性循环之中,企业才会有勃勃生机,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知识经济就是把创新的理念转变为有组织的活动,把零散的力量转化为有利系统管理和突出重点的策略。④公司要建立一种人和文化,营造"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成就人,使人充分发挥创造才能,营造心情舒畅,实现自我的价值,创造以人为本的内部环境。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其实质就在于强调以人为核心的管理。这种注意到人的管理方式,就是人既要求做为一个组织的成员,又要脱颖而出,既要求做为一个胜利队伍中坚固的成员,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而成为明星。企业文化正是利用人的这一特征,用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协调和控制人的行业,使人既能把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必充分发挥出来,又能自觉地与组织协调一致,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做出贡献。这样,人的最大优势思维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要员工们的思维优势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都开动脑筋想办法,企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机制综合对公交的企业文化产业着深刻的影响,发挥作用,对全体员工产生共同的认识和共同价值观,形成公交企业文化特色、价值观的作用促进了人的信念,而信念又有力地调整着人的动机,自觉地约束和激发员工的行为。

开创创优,拼搏奉献创一流的客运服务水平是公交企业文化的核心。

公交公司是服务市场营销性企业,服务好是公司的拳头产品,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是公交公的一贯宗旨,"爱公交、爱本职、爱乘客、开拓创优、拼搏奉献创一流的城市客运服务水平。"就是乌鲁木齐公交人的一贯企业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与当前的市场竞争、企业的命运结合起来,作为发展企业的精神支柱,这样,企业才会有积极性、凝聚力。要使企业的形象走向市民心中,在乌鲁木齐发展的大潮中,公交要占有一席之地。在这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文化激励下,公交人一定能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企业建设之中。这种共同的价值基础上的员工意识是企业行为深层次的动机,它集中体现了企业的生命力。

在公交的企业文化建设上①企业领导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和带头作用,领导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始终要坚持树立好企业精神文明的榜样,就是要求下面做的自己首先要做,要求下面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是形成良好内部环境、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重要因素。他集中体现了员工的信念,形成了共同的认识,归纳出行为的基本准则,为企业员工产生导向作用。②企业文化建设上要注意的手硬,既重视物质文明丰收,也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看成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粮食食粮。打好企业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的管理手段,要发挥其特定作用,一定的具有规范性特征的措施必不可少;这些具有例行特征的活动应该凝聚和渗透企业文化的意图。使其对树立和强化共同的价值观能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③企业在制定政策时应强调向一线倾斜。即方面政策所形成的例行规律都是向一线倾斜的,这种倾斜就是企业的价值取向,表明了企业领导得的基本态度,当这些政策为员工所成赞成的时候,员工不但从观念上,而且从利益上体会到自身价值,进而引伸出自身的责任。这些政策就会引导员工的自觉行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因为价值观并不仅仅是人的某种认识,它会演变为企业的行为规范,成迷人们行为自觉遵守的无形界限。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爱公交、爱本职、爱乘客、拼搏奉献、创一流的城市客运服务水平。"是公交的企业精神。这种被员工所接受并日益形成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灵魂。成千上万名思想、性格、兴趣、经历各异的员工,也是集合在"企业精神"的旗帜下,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而忘我工作,企业精神就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就会持续稳定、良性发展。

建设企业文化创新激励机制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曾说,“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能给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着力创新企业激励机制。

激励对于组织经营至关重要,对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起着关键的作用。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在按时计酬的制度下,一个人要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还更高。由此得出了一个公式:工作绩效=能力+激励。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潜能,大大提高企业绩效,从而也能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创新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立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物质需要作为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建立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是创新激励机制的重要举措。要彻底打破分配中的“大锅饭”,强化企业经营中的责任主体,实行“责权利”对等,激励和约束同步。要以岗定薪,实行同工同酬,彻底杜绝论资排辈式的排列,实行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工资随着岗位变动而变动。此外,应通过转变机制,进行内部股份制改造,吸收职工入股,按股分红,把企业的利益与职工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造就一种新的有效激励机制,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激活企业用人机制。当代企业的竞争归纳到一点就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企业只有在人才上占尽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发展。大型企业要凭借企业雄厚的实力,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优厚的待遇等软硬条件来招贤纳士。中小型企业因资金实力有限,一般无法采取高薪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宜采取事业留才与感情留才的办法。事业留才,就是通过企业的事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感情留才,就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他们以团体的温暖,使他们有一种组织的归属感和团队感。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对企业员工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在具体操作中,一方面要破除传统观念,彻底打破论资排辈,构造全新的人才晋升渠道,大胆起用优秀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劳动用工置换机制,通过竞争上岗、下岗培训、二次竞岗,形成螺旋式提高队伍素质的用工、培训和再就业方式,逐步增加高素质的在岗职工,从而逐渐形成竞争淘汰机制,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法律文化的作用范文第4篇

1 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及其影响力

关于什么是校园文化, 目前学术界对其定义表述不一, 大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前者认为,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 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 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因此, 我们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并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为主的校园文化, 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 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校园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 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 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也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 上述认识和理解无疑是正确的。

校园文化具有多种功能。有的人总结为教育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等。笔者认为, 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包括教育的功能和娱乐功能。这是校园文化的目标决定的, 是校园文化最具个性的功能。教育功能的发挥有明显的目的性、影响的一致性、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等特征。随着文化领域改革开放的扩展, 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越来越广, 求知求乐欲越来越强, 渴望在课堂之外能够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他们不仅是出于兴趣, 更是为了得到锻炼和教育。高等学校, 不仅要向社会提供高科技、高科学、创造新精神、新文化, 而且更要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能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又红又专人才。这种特定的目标使它所孕育的校园文化必然充满社会主义改革时代的伟大精神。大学校园始终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但作为根植于中华大地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历史母体的现实土壤的校园文化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具有中国特色, 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从而体现它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亚文化的民族性和阶级性。当务之急,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首先要把握文化导向, 创造有益于传统文化成长发育的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因为社会文化环境与校园文化是休戚相关的, 前者失误就会导致后者的偏离。

2 关于校园文化的现状和建设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的校园文化道德应该是社会主义校园文化, 我们要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人才。但当前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仍很薄弱, 现状不令人满意, 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 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信息的输入缺乏积极有效的反馈、筛选和导向。 (2) 我们的校园有的不利于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主要表现为建筑陈旧、布局零乱、设施短缺、学生活动面积小。 (3) 校园文化有的处于松散无序状态, 缺乏整体计划和综合管理。一些调查资料表明, 当前在校园中的崇洋媚外、崇尚自我、拜金主义、封建主义、无政府主义、轻视劳动、读书无用、民族虚无等思想倾向有着相当的市场。 (4) 校园文化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通俗文化、低层文化, 这种文化与学校教育学生的文化要求和校园的主导文化尚有一定的距离, 需要正确的引导, 促进其层次的提高。 (5) 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凝聚力。 (6) 师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性和潜能未充分发挥出来, 有待于开发。

3 建设性意见

根据校园文化现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有必要对上述问题作几点建设性意见。

(1) 坚持师生共同参与, 提高校园文化的质量。学校的教师与学生组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方面。作为特殊文化载体的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样要起设计师的导向作用和楷模、榜样作用, 故教师是校园文化水准的代表者。然而以往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师参与作用常常被忽视。因此, 要求教师逐渐完善自身, 要求有广博的知识, 成为校园文化中的良师挚友。学生是校园文化中当然的主力军。当然我们决不能由学校教师一手操办, 否则学生将处于被动受教育的地位。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把握全局, 对学校文化中的普遍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 以便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导向。

(2)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丰富性的特点, 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所谓校园文化丰富性的特征是指它适合青年学生的特点, 以形式多样, 具有吸引力、向心力, 发挥思想教育、知识传授、陶冶个性、行为训练等多种作用, 促进学生学风、思想、品德、意志的全面发展。

还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变化、成长规律等特点, 因势利导。他们喜欢交行为表现, 人际交行为表现朋辈化和异性化这一特点,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此外, 追求新知, 注重个人价值, 在校园文化中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发挥和表现个人兴趣、特长、才能的活动, 为学生创造诸多的环境, 是增加校园文化吸引力、凝聚力的有力措施。

(3) 树立良好的校园精神,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它是师生共同认同的文化价值, 它通过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多方面来体现。怎样树立并不断强化校园精神呢?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校风, 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它包括学校的许多优良风气和具有典型意义的某种作风, 如, 我们学校在今年全面整顿校风中使学生逐步牢固树立了“务实创新, 刻苦拼搏”的学风和“政治坚定, 技术优良”的校风, 它显示了我校学生的个体特点, 传之久远而不衰。

实践证明, 现代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 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对青年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是不能被替代的。通过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 可以使现代青年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精神上满足思想品德的净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校园文化绝非是课堂外的奢侈品, 而是关系到塑造青年, 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问题。我们要大胆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校园文化, 发展校园文化, 优化育人环境, 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素质及思想品德水平, 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摘要:现代校园文化是从文化视角来研究现代学校教育的有关问题, 本文探讨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并就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法律文化的作用范文第5篇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灵魂所在。医院文化,是一长期以来沉积在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是一所医院特有的传统和风气。先进的医院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医院的体现。

工会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方式。我院工会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在医院党组织的带领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围绕医院重点工作,促进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医院文化氛围,并且不断创新服务观念,增加服务内容,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医院文化对一个医院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而工会又对医院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医院工会是党和群众之间联系的纽带,工会工作的目标与党在医院的目标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医院建设中,医院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工会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载体,要更好地发挥其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我与医院工会

虽然我进入工会工作时间只有两年,却深深感受到了医院工会这个集体的温暖。它所彰显的民主精神和创新意识让我越发觉得当初的选择是多么正确。

刚进入工会时,对即将上手的工作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即将踏上全新的工作岗位,一腔青春热血在心中澎湃;忧的是自己并非医学生,对医院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模式并不熟悉。身边的同事并没有排斥我这个新手,积极鼓励我,为我加油鼓劲;带我的上级领导不厌其烦的指导我工作,他的谆谆教诲至今萦绕在我耳边;每天迎面碰到工会的同事,无论是否相识,他们的会心笑容让我温暖无比。我知道,自己已经与医院工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工会的时间长了,逐步了解了医院工会对医院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院的创新表现在设备更新、技术突破、管理严谨、服务优质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工会的全程监督与参与。我院工会积极履行民主监督和民主议政的职能,派专干全程参与讨论医院重大医疗设备购买、医疗基地的建设。此外,工会明确目标责任制,建立起高效的管理、考核体制,每月组织专门人员对各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德医风等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向病患派发问卷,以病患的满意度作为标尺,来衡量院职工的服务水平,实行工资绩效考核制,促进管理严谨和服务优质。

三、如何运用工会促进医院文化建设

依据自己在工会工作的经验,结合自身思考,对如何运用工会平台来建设医院文化,有以下几点认识:

工会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工作思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医院民主管理,组织文体活动,塑造医院形象等来参与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

工会工作的对象和医院文化建设的主体都是职工群众,工会的社会职能也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密切联系。工会是群众的组织,群众性是工会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工会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而这种参与的结果,正是可以体现出职工在高层次上的一种精神及心理的需求,它可以产生一种被尊重的主人翁的自豪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工会可以采取一切积极手段,去激励和保护这种需

求。

1、当家作主,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医院职工的权益包括民主权利和劳动利益,工会应当从这两点出发,切实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我院工会非常重视女职工的保护工作,每年都为医院女职工办理保险,做好会员统计工作,这些工作也受到院内女职工一致好评。此外,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势和传统,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革新创新等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工会组织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和共同点,不断丰富医院文化。

民主管理是职工群众参与医院管理的有效形式,工会通过切实有效的民主管理,可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形成各尽所能、各展其才的良好氛围。我院工会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良好的践行了民主管理:一是坚持职代会制度。把职代会融入现代医院管理之中,使之成为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做到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度资金运作及院长工作报告、医院改革方案和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交职代会讨论审议。二是积极开展院务公开,努力实施阳光工程。一方面使领导了解员工的愿望、意见和要求,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准确度;另一方面使员工了解医院的发展状况,提高员工参与医院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热情。三是维护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评选劳模、聘任干部、购房补贴和评先评优等项工作做到事前公告公示,为医院的和谐、稳定、快速和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2、发展医院文化,促进医院两个文明建设

我院工会每年都会举办多次职工文体活动,并带领优秀职工参加上级工会的文体活动。医院文化既能陶冶职工的情操,又能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会的活力在于活动。工会要用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文化占领医院文化阵地。

积极运用工会健全的组织体系,通过工会小组等基层最小的组织,将医院文化的基本知识延伸到每个职工的头脑,开展诸如象棋比赛、扑克比赛、乒乓球比赛、摄影比赛、歌手大赛,举办摄影知识讲座、等活动,让职工不仅得到休闲还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同时发挥自己的文艺才华,活跃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职工的身心健康,陶冶职工的情操,为职工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增强职工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凝聚力,还增进了科室之间的友谊,培养了集体荣誉感,职工有了激情,医院就更有了生机。

3、以人为本,充分挖掘职工潜能

我院工会推崇“以人为本”医院文化。医院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发展,而医院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

首先,应该把职工看作医院的最大资本、最好资源,要围绕“人”这个主体,以信任人、关心人、培养人,注意发挥人的潜能为立足点,力求人和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的最佳结合,职工通过工会提出了职工在管理、生活、医疗技术、设备投入等方面很多合理化建议。同时工会切实给他们创造快速成长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宽松环境。如: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绩效利益挂钩的分配制度,添臵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加强了人才建设工程,创造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氛围。

4、以工会为中心,创建医院“家”文化

我院工会极其重视院内职工的福利待遇,院内职工生日时主动送上生日礼物,

在“护士节”等医务人员节日时举办文艺晚会,发放节日福利等。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的“娘家”,最贴近职工群众,最了解职工群众的喜怒哀乐,最清楚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具有很亲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工会要及时了解每一位职工的生活、家庭状况,对职工家庭生活情况基本上做到胸中有数,对婚、丧、病、困职工及时做好救济、慰问工作,帮助职工解决燃眉之急,工会把凝聚人心服务员工看成是组织联系员工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稳定、发展、快速提升的重要保证,是“铸造团队精神、搭建友谊桥梁、稳定发展环境、营造和谐氛围”的重要措施。工会通过实施“送温暖工程”、“解决子女入学入托”、“捐资助学回报社会”活动,以及坚持“五个必访”等制度。从家庭、工作和学习上关心爱护;从精神、生活和身体健康上关心体贴,使他们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馨,工作定心、顺心、开心、尽心。

5、工会牵引,发挥榜样力量

工会联系着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可以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达到教育职工的目的。因为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是医院的精神,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组织要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发掘和宣传,发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全院职工学有榜样,行有楷模。工会可以通过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企业精神,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职工群体意识和良好的共同习俗和道德风尚。通过医院网站、工会刊物等宣传媒体和形式大力大力宣传先进个人立足本职、忘我劳动、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号召全体职工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真正让先进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在医院文化建设中产生重要影响并继而发扬光大。

四、总结

法律文化的作用范文第6篇

人人都有父母,父母对于儿女,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正是这种无私的爱,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和亲爱的感情,当儿女长大懂事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孝是中国文化之根本,我国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一、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

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封建社会亦是意识形态的精髓。孝道文化深刻的内涵既有丰富的文化理念,又有完善的制度礼仪。从“敬养”的意义上分析,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

敬亲: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在于提倡父母对于长辈首先要做到“敬”与“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自己的父母等长辈不仅仅是物质的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他们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老人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

1 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保持这种“爱”,既心情愉悦地对待和关心父母及其他长辈。 奉养:传统孝道文化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生活上物质上供养自己的父母及其他老人,即赡仰老人。“生则养”,这是孝敬老人最低最基本的要求。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证老人,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文化强调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享有优先性。常言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和“有子能替父”就是这个道理。 侍疾: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功能逐渐衰退,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得疾病。因此,侍疾是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的说,侍疾就是子女对患有疾病的老年人要精心侍候。比如老年人得了疾病,应当及时请医生诊断治疗,并细心护理,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

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所谓立身,也就是指安身立业,勤俭持家,是尽孝老人的基础。这就是说,做子女的应该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便于更好地实现孝敬父母和其他老人的愿望。儿女在事业上有了成就,家业兴旺,父母就会感到欣慰,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反之,那些一生好吃懒做,无所作为,家贫如洗的人,也可以说是对父母的不孝之举。

谏诤:《孝经》谏诤章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2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父母的言行不一定完全正确,在父母有不义言行的时候,子女不仅不能随和顺从,而应尽力劝说父母,使其纠正不义之举,这样就能防止父母遭到不义的责备。

善终:《孝经》 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就是说尽孝道之事必须亲自为之,老有所居是对老人的尊敬,老有所养则老有所乐,对患病老人精心护理则解其忧虑,老人逝世时必亲自到灵前哀悼,祭奠时要遵从礼仪。“送老归山”也就是善终的意思,儒家的孝道思想把善终同样看得很重要,在祭奠和送葬时施行多种礼仪,以此来缅怀老人的一生,祭奠老人的英灵。

二、新型的孝道文化

传统孝道与新型孝道的最大区别,就是传统孝道既有基于亲情关系基础上的合理性因素,也有与封建社会集权政治相联系的不合理因素,拥有两重性,精华与糟粕共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思想快速进步,我国古代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以及为维护统治阶级愚昧民众的“三纲五常”等遗忠遗孝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而,现代孝道文化一定是去除了其不合理性的糟粕,而保留其合理的内核,向利于尊敬父母、家庭和睦、尊师敬贤、尊长爱幼、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等美德方面发展,也使新型孝道文化具

3 备更强的生命力,从而促进社会及人类的发展。

(一)奉养父母,善待双亲

奉养双亲,不仅仅是传统孝道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型孝道内涵的最基本要求。赡养父母即被视为子女当然的社会义务和道德责任。在子女年少,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父母有义务抚育他们长大成人;但是父母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子女同样有赡养双亲的义务。这就是代际互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孝文化赖以形成的血缘基础。传统孝道中赡养双亲这一条非常符合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类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是极其合理的内容,必须要继承发展。

(二)敬爱父母,顺从长辈

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不仅仅是要满足老人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更要表现在敬爱父母上。敬爱父母就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一种一切道德美好感情的源头。传统孝道在父权主义的作用下,子女对父母往往是畏惧多于敬爱。现代社会,由于“父权”的削弱甚至被取缔,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得建立于人格平等基础之上的父母和子女相互尊重、相互亲爱的情感易于形成。尊重长辈也是新型孝道文化的重要内涵。孔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也就是说,敬爱自己父母的人,都会尊敬别人的父母,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不敢轻慢别人的父母。这种由敬爱自己的双亲,推广

4 到敬爱所有长辈的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修养道德,完善自我

孝道教育就其实质来说是塑造人格的教育,一个能够成就大事业的成功人士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父母行孝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从本质上说,儒家学派是道德学派,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是儒家的重要教义,而其教育方法之一就是倡导孝道,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孝道教育实质就是塑造人格的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倡孝道,大力倡导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信守义,利于培养我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精神品质,利于塑造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理想人格。因而,进一步完善我们人格的忠诚、友爱、谦虚、诚信、自强等内容与孝道息息相关,亦成为新型孝道的重要内容。

(四)奉献社会,回报祖国

忠君报国一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抱负,自古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未有不能尽孝而能尽忠者”一说,可见传统文化中忠孝是分不开的。古代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只有能做到对父母长辈的孝顺,把家庭照顾好了,才能做到在社会工作中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宏伟大业。当今社会,行孝不仅仅是要求为自己的父母尽孝,要为祖国

5 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孝道,从而达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目的。新型的孝道内涵要求人们要自觉树立起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为父母争光相统一的道德价值观。

当然,新型的孝道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以上四点的内容是孝道的核心内涵。

三、孝道的误区

孝道文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之前,由于忽视了孝道思想的教育培养,致使一些人不懂得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懂得报效祖国的培育之恩。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些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不能和谐相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视老人为家庭负担。年老体弱的人不能自食其力,这是自然规律,应当有子女供养,这正是子女报答养育之恩和尽孝的时机。然而,有的子女则把老人视为家庭负担,不愿与老人在一起生活,甚至不愿供养老人,这些老人尽管有儿有女,晚年还过着孤单或游离的生活,有些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把供养老人的责任推来推去,谁都不想供养老人。有的是通过兄弟姐妹协商,把自己的父母平均分配,你家供养一个,我家供养一个,致使老年夫妇不能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还有的则把老人当作包袱一样甩来甩去,子女间按月份平均供养,都生怕多供养几天,甚至在接收或移交老人时

6 还要称一下体重。上述这些尽孝的方式,实质上是仅仅把尽孝当作任务来完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敬老人,反而是在不同程度地折磨老人,致使那些老人在社会上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在家庭失去了长辈应有的地位。

二是顾自己而不顾老人。人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肝、脾、肺、肠、胃和血管等器官就逐渐萎缩,耳不聪目不明,生活不能自理,心烦意乱,遇事爱唠叨,故有“年老体弱”、“老还小”之说。所以侍候老人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在生活起居方面照顾周到。然而有些人只顾自己生活得潇洒愉快,不顾老人的身心健康,把老人视为家庭保姆。有的人借口以事业为重,以“忠孝不能两全”为由,关心领导和上级比关心父母还要重要。这种人在领导面前是一张笑脸,回到家在父母面前就是一张“马脸”。他们经常在外面吃喝玩乐或游山玩水,从来不过问老人在家吃什么、穿什么、想要什么?老人生病了也不及时送医院诊治,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也形同路人。有的人心里的“代沟”不可逾越,不愿意听老人的倾诉,不愿与老人交流思想感情,认为老人唠叨起来很烦人。老人的心里话不能在儿女面前倾诉,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和压抑,这样无形之中就伤害了老人的身心健康。

三是婆媳不能和谐相处。常言道“媳妇就是养老女”,“儿子孝顺不为孝,媳妇孝顺才为孝”。一般来说,取了儿媳的

7 家庭,生活上就多了一个帮手,其父母就该享清闲了。然而,有的儿媳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很好,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甚至水火不相容,待公婆牛马不如。既不帮忙做家务活,还对公婆没好言语,态度生硬。这样的家庭,往往当儿子的是听之任之,平时也跟着自己的女人起哄,所以一些老人只有叹道:“儿子结了婚就是媳妇的人了”。 四是嫌弃自己父母无能。世世代代家庭之间的贫富之差本是正常存在的,这种差距是不可完全消除的。有的家庭确因父母能力弱小而贫困,有的家庭则因居住地自然条件差,或因天灾人祸而导致贫困。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子女,总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没有创造出良好的家庭生活条件。他们要么懒惰成性,无力或不愿意孝敬父母和其他老人;要么恨自己的父母无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发牢骚,不尊重父母,不孝敬老人。有的家庭尽管贫困,为了子女成才,不惜一切代价千辛万苦地送子女读书,目的是改变家庭贫困面貌,老了就可以享清福。可是当子女完成学业后进入了机关单位或企业就忘了本,摆阔气,讲排场,过上灯红酒绿的城市人生活,视父母为无知,嫌弃自己的父母,不愿把父母接到一起生活,甚至在别人面前还假装不认识。

四、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弘扬传统的孝道文

8 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么?尤其当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之际,不尽子女的孝道,能说得过去么?可惜,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有些人却因“金钱至上”而被迫“靠边”。因此,一定要大力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

其次,我们要继承发扬把敬老、爱老、养老等孝道文化重要内容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优良传统。我们略做考证便可得出结论,传统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出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

9 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关心对子女孝敬父母的教育。她要求,对子女的教育不能只讲大道理,首先要教会子女如何关心父母、爱护父母。显见,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很多事例证明,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人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

其三,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体国民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古代的孔孟儒学提倡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正处在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期,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

10 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我们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对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当代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出发点。现在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敬,等到老人死后却大办丧事,有权有势者甚至圈地筑坟,车队簇拥,络绎不绝,连日宴席,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这决不是什么孝道,而是借着父母的牌位显示自己的“荣耀”。这种现象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歪曲和渎亵!而通过对这种“孝道”的批判,也正显示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其四,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

11 传统模式。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它赖依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为此,在我国倡导和弘扬孝道文化,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刚才是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那么,我们有的戒毒人员可能会想,我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戒毒,现在没有机会,没有条件,没有心情尽孝。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是消极的,每个学员都应该注意克服。那么,在戒毒所如何体现自己的孝心呢?

实际上,安心戒毒、戒除毒瘾,这才是目前孝顺父母的最好方法。这也是我们父母最大的一个心愿。如果你愿意去完成父母的这个心愿,你就必须从现在开始,逐渐提高自身素质养成,按照所里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智力、体力、毅力、自律意识和意志力水平,平时严格遵规守纪、加强康复训练和习艺劳动、注重日常行为养成,最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使自己出所以后彻底戒断毒瘾。当然,我们也可以现在从小事做起。有时间,给父母打一个电话,一声问候,

上一篇:学生会文育部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环境管理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