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案例范文

2023-09-22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1篇

挫折教育课题组

李克

基本情况 张某

男,15岁,父亲为高中物理老师,母亲为数学老师,2010年入学,父母平时工作比较繁忙,但能够保证与学生在家的相处时间。较少跟父母出去游玩,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人带在家里玩电脑做作业。和父母关系融洽。虽然父母都是老师,但是不会对他有过高的要求,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他的英语基础薄弱等问题,能够为其聘请英语家教辅导。

主要表现:

(一)学习方面。该生偏科情况较为严重,根据其期中考试成绩来看,英语和语文都排在全班的倒数第二,总分成绩倒数第一。平时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神,爱做其他事,有时会扰乱课堂纪律。据数学老师方老师反映,案主对作业的态度是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自由散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态度不够严肃认真。

最喜欢的科目是体育和数学。虽然语文和英语成绩差,但不会产生排斥心理,只是在课堂上无法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有点焦虑情绪。

(二)交往方面。

案主在班上没有特别好的朋友,也不会与他们说知心话,认为不能轻易暴露自己。常常感觉被大家排斥,但却很想努力表现让大家接受并喜欢他,所以在一些班级集体活动和赛事,往往积极参加,希望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如在校运会上,也能够主动参与多项比赛项目,如: 800米赛跑等。并能够在比赛之前,和同学相约一起练习跑步。但所得的名次靠后,他心里有点受挫。在班上,案主常常会做些奇怪的动作或者故意说些无厘头的话来引起班上同学或实习老师的注意力。

他基本能够诚实坦诚地面对老师,对于老师的批评,虽然还会推卸责任和不服气,但经过分析和教导,最后还是能够认识到自己问题,能够虚心接受。在实习老师第一天巡午休的时候,案主能主动与实习老师谈及学习的问题,对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够虚心地接受。

至于与家长的关系上,案主在谈及父母的时候,情绪较为平淡。与父亲的交流比较少,母亲偶尔会主动了解其学习情况。当案主考试不理想时,父母都会责骂案主。若案主顽皮不听话时,其父母甚至会打案主。

分析诊断

(一)学习方面。学习上,在该生的语数英三科中,数学学得比较好,但其期中成绩却在全班平均分之下,除了由于父母亲都是理科老师,平日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一些遗传原因外,也与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和信心有一定关系。但是由于案主学习态度散漫和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在实验班的尖子生之中,案主的成绩只能处于全班中下的程度。

至于语文和英语,案主的基础较差,但根据与案主谈话的内容来看,案主对语文和英语并没有厌恶的情绪。当被问及为何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时,他便老实回答是因为听了也听不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案主无法适应B班。

(二)交往方面。

案主由于父母工作变动的关系从外地来到太和,对本地的生活和语言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所以由于文化背景的关系,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导致案主和班上的同学产生心理距离,这很可能是案主感觉自己被排斥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案主在班上没有特别好的朋友,也不会与他们说知心话,认为不能轻易暴露自己,这是一种明显的强烈自我保护。这可能是因为案主内心深处还无法完全放下对新环境的警惕心理。

案主内心自卑,他一直都在寻求机会极力的表现自己,目的是想被关注。由于成绩无法成为大家羡慕和关注的焦点,他便在课外活动和行为言语上寻求机会,希望得以被同学和老师认可。

辅导目标和对策

针对该生乐于表现,希望被关注和能够虚心接受教育等特点,因势利导。具体措施如下:

1、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抓住该生的长处,如擅长体育、头脑灵活等,不断给予表扬,并给他施展长处的机会。平时注意观察,只要发现他在某方面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起色都给予鼓励,不断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内心向善的一面。对他的错误,如果是轻微的,可说可不说的,就不予追究;如果是比较严重的,也不公开他的错误,而是与他个别谈话,引导他认识错误,并告诫他类似的错误不能再犯。

2、帮助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经常与他交流、谈心,在闲谈中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当他情绪较好时,我就利用课间或放学后的闲暇,不失时机地找他交谈、聊天,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询问他的生活状况,让他说说生活中愉快的事、苦恼的事,或生活中的困惑,对他所说的适当给予肯定、认同。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通过表扬减轻他的自卑感。让其多些参与班级活动,提供其表现的机会,并给予帮助,让其能够感受到班上同学对他的认可和支持。多举出身边的典型事例,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拿这些事例作比较,找出他身上的优势与不足,鼓励他向好的方面努力,

从反面事例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3、可以询问其意见,是否愿意参与班级管理。若愿意,则可以让他担任课代表或者小组长等利索能力的职务。同时告诉他班干部在班级中是要起带头模范作用的,除了数学的学科要学得好,其他学科也不能太差,以此来诱导他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的学习热情。并通过这些职务增加案主与其他学生接触,早日真正融入这个班集体和广州的社会生活。

4、采取目标指导法,增强学习动力。

帮助案主设定每日目标,如按时完成任务,课余时间可与同学友好交流,但是不能与他们发生任何口角之争。若经过两个星期,这个目标达到了,便进入第二个阶段,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开小差。并让其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增加其在班上同学的好的印象,可向知心的同学说心里话。

谈话记录

问:期中考试成绩如何?有没有达到自己制定的目标? 答:不好,语文和政治达到了,数学和英语没有达到目标。 问:那对于没有达到目标的科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英语太难了,数学没考好。

问: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对喜欢的科目你愿意花时间学习吗? 答:体育和数学。还行。 问:你评价下自己课堂上表现? 答:有时候没有认真听讲。 问:问什么没有认真听讲呢? 答:英语、语文听了也不懂。

问:那父母有没有请家教老师帮你辅导呢?

答:有。刚刚开始是每天都上英语辅导课,和后来改为周

六、日。 问:上那么多课,你会觉得累吗? 答:刚开始会,后来习惯了。 问:爸爸知道你在班里的成绩情况吗? 答:知道,他说让我换个班可能会好点。

交往:

问:在班上与哪位同学最要好?

答:没有与谁特别好。我喜欢独来独往。感觉自己被排斥。但也有知心朋友,但不会与他分享秘密。

问:可是老师看起来觉得你和朋友相处得都还不错啊,怎么会有被排斥的感觉呢?

答:嗯,有时候有这种感觉。

问:上次与李镇江同学发生口角之争,还拿起椅子砸,虽然没有砸到人。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答:当时只是想吓唬他,并不是想砸他,因为他叫我打扫卫生的时候对我大呼小叫的。

问:觉得27班是个怎样的班级?喜欢27班这个班集体吗? 答:这个班很好,一般喜欢。 辅导过程记录

老师: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很好。至于你说被同学排斥,这只是你的感激。在老师的观察中,并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你刚来到广州还没能适应广州的生活和人文,再加上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缺乏同学间的沟通,所以你才感觉自己被同学排斥。老师建议你应该多与同学交流,不要独来独往。多说些有意义的事情,多主动帮助同学,主动了解同学们的爱好,主动与趣味相投的同学交朋友,如果学习和生活上有疑问也可以适当的请教同学和老师。争取早日缓解这种被排斥的感觉。

至于学习方面,老师建议你应该好好地与父母亲聊天交流,主动向他们倾诉你在学习上的困惑和困难。父母是会理解你的,并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并且给自己制定一个个小目标,每天努力达成一点点,日积月累你会发现自己在渐渐进步。这次你的两个成绩都达到了自己制定的目标,这就是一种进步了,只要再努力些,争取把语文和英语的目标也达成,那么你就成功一大半了。

辅导结果与反思

由于时间所限,无法检测辅导结果,但在与学生谈话后的三天里,学生的以前种种的逆反心理得到了控制,如午休的时候捣蛋到午休安静的看书,也不找其他同学麻烦,能够服从班干部的指挥。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2篇

例二:我今年已经大三了,一直优秀的我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当然这也与家庭的期望有关,父母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严传身教下,我从小就知道努力与奋斗。在大学,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生涯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成绩要拔尖,英语二年级通过国家六级和托福考试,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好准备;三年级入党,使自己的政治生命有所昄依;与此同时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大学我像一只陀螺飞速运转着,珍惜大学的分分秒秒,因为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我却发现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我忽然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感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在失落,甚至多年积累的自信也受到挑战,对未来,我忽然担心起来,我该如何办?

从上面两封学生来信可以看出:他们二人都因为学习动机不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不同的是前者是因为学习动机不足,后来是由于成就动机过强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当呢?

1、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学习动机不足主要是学习动机不正确,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观念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毅力不强,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自我的学业期望不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

2、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是:个体学业期望过高,自尊心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恰当的估计,因而造成学业自我效能感下降,因而心理压力大;渴望学业成功而又担心学业失败,受表面的学业动机的趋使,渴望外在的奖励与肯定,特别是由于学业优秀带来的心理满足使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学业优势,因为造成学习强度过大,引起心理疲劳。

(三)学习动机不当的自我调节

1、学习动机不足的自我调整。一是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目标,重新规划学业与人生;二是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意志战胜惰性;三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业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3篇

基本情况:朱XX,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有按时完成过,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孩子现在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自由散漫,母亲感到束手无策。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1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没有文具给她,天冷提醒加衣服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起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4篇

心理健康辅案例报告(初级)

姓 名: 王宏喆 身份证号: 13302319800404002x 学 号: 1020273405 培训中心: 衡水电大

考试日期: 2011年3月26日 完成时间: 2011年3月20日 阅卷教师: 阅卷教师: 论文成绩:

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姓名:王宏喆

考试时间:2011年3月26日

摘要:应班主任蔡老师的要求,七年级的李小明(化名,下同)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和班主任及家长的介绍,我认定他已经网络成瘾。于是我开始了自己平生第一次的心理辅导,经过科学的诊断,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李小明同学的上网行为得到了很好的自我约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基本上克服了网络成瘾的坏习惯。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 网络成瘾 初中生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李小明的家庭就是这样),上网的条件越来越方便,然而,痴迷电脑游戏的初中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一旦沉迷于电脑游戏,就难以自拔,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我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伊始,就遇到了这样一个网络成瘾的七年级学生。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李小明是我校七年级学生,据班主任蔡老师介绍,最近两个多月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变得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好像是每天都若有所思似的。考试成绩下滑很快,以前总是喜欢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的他,现在更多的喜欢独来独往。王老师多次与他及家长沟通,均不见效果。他上网,玩游戏,感到很过瘾,很开心,谁也拦不住,如果不让他玩,他会很难过,每天都不由自主地玩很长时间。蔡老师得知我在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课程,报着一线希望,将李小明同学的这一心理健康问题交给了我。

我找到了小明,请他坐在我身边,倒了杯水给他,与他谈论起了电脑,谈论起了网络。开始他还隐瞒着什么,可是当他看到我的真诚举动,他把心放下来了。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很喜欢电脑,对电脑操作很精通,更重要的是他更喜欢打电脑游戏,要是在星期六日,他可以一天连续玩十几个小时。父母工作较忙(忙于店里的生意),由奶奶在家带孩子,奶奶很疼爱孩子,可以说他在家中就是老大,说一不二。

二、评估与诊断

多次找到李小明同学与其谈论电脑,谈论他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到其家里进行家访,与其同班同学了解情况,并根据自己学习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知识,我暂时确定李小明同学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网络成瘾。为了确定正确的辅导方案,用下面的方法对李小明同学的网络成瘾程度进行了测试。

以下内容请选择是或否,内容有:

(1)我会全神贯注于网络,并且在下网后继续想着上网的情形。 是或否 (2)我觉得需要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得到满足。 是或否 (3)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上网没有成功。 是或否 (4)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上网时,觉得沮丧、脾气暴躁。 是或否 (5)我上网花费时间比以前想象的长。 是或否 (6)为了上网,我甘愿冒风险。 是或否 (7)我曾向家长、朋友等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 是或否 (8)我上网是为了逃避或释放一些情绪,如焦虑、孤独、沮丧等。 是或否 李小明同学已经选择了六个“是”,所以我诊断为严重的网络成瘾症。

初步分析如下:李小明同学网络成瘾的最初原因是想逃避现实,感到自己不能得到像正常孩子一样的父爱与母爱。他热衷于聊天、玩网络游戏。在网上,他们可以找到很多与自己行为和想法相似的伙伴,这使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表现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随着上网时间的增长,游戏在他的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玩游戏,他才能寻找到快乐,从而导致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学习无精打采,成绩越来越差,爱独来独往。

三、目标及方案

为了消除李小明同学的网络成瘾行为,制定了如下三个不同阶段的方案:

(一)真诚沟通,转变想法或观念。

阶段目标:转变李小明同学对网络、学习的认识,为克服网络成瘾打下思想基础。 在真诚的谈话面前,我们就像是两个朋友一样,在谈话中他把从未与别人说过的想法及他的上网经历,发生的事情都坦诚的展露了出来。经过多次与他沟通,发现他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明白其利与弊,有了想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回到认真学习的轨道上来的想法。

(二)制定契约,约束上网成瘾行为。 阶段目标:减少上网次数,控制上网时间。

正是有了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想法,根据心理健康辅导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帮着他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契约,内容如下:

我,李小明,同意减少上网和玩游戏的次数和时间,具体如下:

1、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网的时间只能在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一段的时间内。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2、周六周日,每天上网的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

3、任何时间不得去网吧或其他同学家中上网。

4、任何一次上网都必须先征得父母或奶奶的同意。 监督执行标准:

1、如果我违反了以上标准,如私自打开电脑或上网时间延长等,则在违反规定的第二天起,连续四天不能上网,还得打扫家里的所有房间。

2、如果我能连续一个星期遵守规定,父母或奶奶就必须给你五元零花钱。

3、如果我能一天不上网,父母或奶奶就发给我一个凭证(事先设计好的不上网凭证),积攒十个凭证,父母或奶奶就得带我去城里玩一次。

我愿意接受老师、同学和父母、奶奶的监督,配合父母、奶奶每天记录我的上网时间。 我们(父母和奶奶),愿意每天监督和记录李小明的上网行为,并严格执行以上规定。 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李小明同学同意了以上行为契约,家长愿意为此配合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承诺。他们都在行为契约上签了字。

同时我告诉家长,要懂得电脑网络知识,要对孩子上网进行有效地的监督。不能只顾提供孩子上网所必须的硬件和费用,还应该即使跟孩子交流,要教育孩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地帮助自己的学业,要谨慎上网,少玩网络游戏。要关心孩子的心理。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而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多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避免他们沉迷于网络。家长表示认同。

因为有了思想上的转变,在包含严格奖惩制度并为期一个月的行为契约面前,李小明做的很好,在减少了上网次数与时间的同时,得到了更多的父母的关爱与奖赏,他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更加自信了。

(三)重新制定契约,引导正确利用电脑和网络。

阶段目标:进一步减少上网次数与时间,并引导李小明正确使用电脑与网络。 适当进一步缩短李小明同学的玩游戏和上网的时间,并制定奖惩方法,用契约形式约束其执行,经过耐心谈话与沟通,引导他科学合理的利用电脑和网络,科学合理的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学习方面加大引导的力度。

四、效果评估 通过对李小明同学网络成瘾行为的认真分析与真诚的沟通,经过制定并执行以上三个阶段方案,李小明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和游戏,合理的利用网络,基本能够很好的分配学习活动和玩电脑及游戏的时间。李小明同学找回了自我,成绩明显提升,上课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愿意和老师同学及父母沟通与来往。心理健康辅导初见成效。

对李小明同学的这一网络成瘾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还没有结束,虽这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今后的辅导工作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的努力,相信,李小明同学会早日调整到一个很好的学习状态来学习。这次成功的“第一次辅导”给自己增加了更大的信心,为今后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在自己的以后心理健康辅导道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帮助更多的心理问题学生,使他们步入正轨,正常生活,正常学习,使他们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年

(2)明宏主编《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年

(3)刘颖等编著《心理健康辅导 团队训练》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年

(4)王志超编著 《中小学心理问题个别辅导》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7.8 (5)灵均 《在网络中生活》 《家庭教育》 2000年第5期。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纷纷建立起心理问题应急处理预案。但是高校的心理相关工作重点大多放在危机事件的干预处理上,对于更好地调节学生不良情绪等一般性心理问题、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不够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考试焦虑学生的案例,初步探索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干预学生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焦虑 案例分析

一 案例概述

1、成长经历

L,女,22岁。该生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异,她由父亲抚养,哥哥由母亲抚养。母亲自离婚后从未看望过她,父亲将她安排在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自己在其他城市组建了新的家庭,并且有了孩子,只给她少量生活费。该生经济比较困难,上大学后负担较重,平时生活很节俭。

刺激因素:

(1)从大三開学初该生就开始准备专升本考试,报了线上的培训班,但近期总是完不成自己制定的学习任务;

(2)该生最近发现她所认识的一些在名校读书的朋友在熬夜学习;          (3)最近得知家里一直陪伴她的猫因病不治而亡,心里非常难过。

目前的困难

该生主动前来咨询,自述自己近期夜里常常睡不着,或者睡着了又频做噩梦。因为完不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感到非常焦虑,担心如果不能通过专升本考试,自己将要怎么办。同时,对在名校读书还在熬夜学习的朋友表示钦佩和羡慕,但自己如果熬夜就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导致学习效率低,所以晚上睡觉时内心很矛盾,造成既没有学习又无法睡好的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二 案例分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学习动机二者之间呈倒U关系,适度焦虑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发掘内在潜能。但实际中,考试焦虑往往会造成学生的睡眠质量差,学习专注力下降,非但不能让学生发挥出自身潜能,反而更多地影响着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本案例中,L因家庭、个人认知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对专升本考试太过看重,引起了焦虑情绪,导致睡眠、学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为:

1 心理因素

(1)认知方面:该生将专升本看作改变其人生轨迹的重要节点,对专升本成功带来的结果有过度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学校,向往更好的大学,如果不能专升本后继续读书,就不认为自己有踏入社会工作的能力。近期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学习状态不够好,时间不够充裕,焦虑情绪的产生又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而其他人在熬夜学习,认为自己与他人差距越来越大,如此反复导致小李焦虑情绪愈发严重。

(2)原生家庭的影响:该生内心感觉自己是被父母抛弃、放任不管的,内心很孤独,缺乏依靠。家中一直陪伴自己的猫的死亡,让她非常难过,这似乎重现了自己被抛弃,孤独一人的恐惧感受。这也可能是其频做噩梦的诱因。该生自述高中时可以花钱去一所更好的学校读书,但是爸爸没有支持她,因此她想通过专升本来证明自己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好学校读书,同时迫切想要独立。

(3)个性方面:该生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与室友和班级同学关系融洽但不亲近,遇到问题时无法敞开心扉与人交流,因此无法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情绪得不到释放和舒缓。

2 社会因素

(1)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高职院校学生初就业收入较低,达不到学生的心理预期,专升本成为很多同学的选择,导致竞争压力大。

(2)本校大三学生大多在外实习,同学之间心理和物理距离变大,朋辈间支持较少。

(3)家庭支持较少,与父母基本不联系,爷爷奶奶只能勉强照顾她的生活,对她的学习和心理上的压力无法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要一个人面对各方面的压力。

(4)其他支持体系未成功建立。该生主动去做心理咨询,但认为咨询师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而不愿意继续咨询;申请学费减免没有申请上,认为辅导员尽管了解她的处境,却没有帮她争取名额,而表现出对辅导员的疏离。由此早年的客体关系模式影响,对来访来说别人总是抛弃她的,不能帮助她的,所以在和外界互动的过程中,她会把这种客体类型投射给身边的人,认为别人都是帮不了自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的。这给她建立支持系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  解决思路与实施办法

1 理解关怀,重新建立信任关系

L同学自小就生活在离异家庭,母爱缺失,父亲又将重心都放在新的家庭中,导致小李内心孤独、自卑。作为辅导员应该从心理上理解她,生活上关怀她,主动约谈,倾听她心里的想法,给她提供倾吐内心、排解不良情绪的通道。首先当面交流学费减免情况,说明这个名额是根据评选要求公平公正地给到了更需要帮助的同学。解开L与辅导员的心结,重新建立信任关系。建立起信任关系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2 纠正认知,树立正确考试观念

L同学焦虑情绪的产生一方面是对专升本结果的过分看重,即对考试失利带来的后果严重性的错误认知。另一方面是总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进度与别人有很大差距,即严重缺乏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专升本,从社会上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和统招专升本之外的升学渠道等方面,让L同学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 提升自信心。如该生能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并能努力按照计划学习不拖延;能坚持学习;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有相对充足的学习时间,虽然学生自己认为时间不够用,但相对于边实习边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同学,该生有明显的时间和精力优势。正确看待与别人的差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比较意识,要专注于自己的学习而不是专注于别人的学习。笔者:你知道国家现在高度重视高职扩招工作吗,说明社会对高职毕业的应用型人才有很大的需求。我们学校在高职类院校中排名靠前,你们如果毕业就出去工作的话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3 剖析需求,制定合理学习计划

L产生焦虑的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有时不能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剖析原因,有相对充裕的学习时间,但完不成学习任务,那么可能的原因就是两点:学习效率低和计划的学习任务较重。针对学习效率不高,建议学生调整自己的焦虑情绪,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与L一起根据考试时间和学习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在按部就班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家校联动,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L产生焦虑情绪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家庭,其对校园爱情的向往和觉得自己找不到另一半的矛盾来源于自卑和对家庭关系的不信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后,联系其父亲,向其父亲说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建议给予学生应有的关爱、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并保持及时沟通。

四 工作成果与案例启示

1、工作成果

通过以上措施,L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大的缓解,睡眠质量也恢复良好,并且其每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度在逐步提高,自信心逐渐恢复,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学习而不是过度关注他人的學习方式。父亲和爷爷奶奶的关心,也让她在心理上感受到了支持。该生最终通过专升本考试,顺利进入本科学校学习。

案例启示

焦虑、暴躁、偏执等一般性心理问题在大学中是非常常见的,除了危机事件的处理,对于如何帮助学生舒缓不良情绪,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同样需要足够的重视。

(1) 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创建良性心理环境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健康心理,什么是心理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增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和危机引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掌握解决心理危机的方法。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及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顺利开展,构建良性的心理环境。

(2) 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朋友及导师,作为辅导员应扎实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掌握相关工作方法,落实辅导员工作职责,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愿意倾诉的人,我们才能准确地干预,合理处置相关问题,达到好的效果。

(3) 构建心理健康关爱网络,发挥朋辈互助作用

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多级心理健康关爱网络,充分发挥各层级作用,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屏障。充分利用朋辈互助作用,提高班干部问题识别敏感度,培养朋辈辅导能力。同学之间共同上课甚至共同生活,最先发现问题的往往是同学,利用好朋辈互助作用,有利于心理问题的早发现及时干预。

(4)落实家校互联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结合很多案例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往往在家庭,爆发往往在大学校园。只有家校联合,建立并贯彻落实家校互联机制,辅导员和家长相互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蔡莹.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J]. 决策探索(10):1.

林竹.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辅导员帮扶问题学生个案研究[J]. 高校辅导员, 2017, (004):76-79.

陈红义, 王波. 大学生考试焦虑所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34(011):17-18.

【作者简介】王倩(1990—),女,工学硕士,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6篇

考核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姓名:__ 刘 杰______

身份证号:130921199112070064

号:__________________

培训中心: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心理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张官屯刘辛庄小学 刘杰

摘要:本文从一名学困生入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自己的亲身 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相应策略,并进行了实施和反思。

关键词:学困生 心理健康

策略实施

俗话说,五个手指都有长有短。每一个班集体,所包含的学生的 素质也是有差别的。作为学生,谁都不愿意成为学困生。作为家长,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作为为班主任,更不愿意自己班里 存在厌学的学生。所以转化学困生,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快乐的成 长,对班主任来说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俊,男,12 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品性善良,懂事,喜欢为班级服务。幼年生母因病去世,从小缺乏母爱,爸爸常年打工为生, 对他的学习无暇顾及。他的成绩在班中倒数第一。

二、主要问题概述

小俊书写困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上课 时,经常自己摆弄手中的笔、小刀或尺子,或者在座位上发呆。有时 也会突发兴趣,举手回答问题,可是却答非所问,经常惹得同学们哄 堂大笑。家庭作业经常忘记做什么或者忘记需要带的课本或作业。课 下经常与周围的同学发生口角甚至打架,不管老师怎样耐心教育,都

效果不佳。

三、评估与诊断

小俊成长环境特殊,幼年缺乏母爱,又与父亲之间缺乏沟

通,使孩子从小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由于父每天在外打工,无暇

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待学习也是马马虎虎,没有什么兴趣。而每个孩子都是希望得到关注和关爱, 学习困难的他只能靠“特殊的手段”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四、心理健康辅导措施

1、家校结合,提出教育方法

通过家访、与小俊父亲电话沟通或网上交流的方法,提高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促进家长与孩子生活方面的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践之以行”,并向孩子父亲坚定地表示,不管怎样,我都会 与他一起努力,共同探讨,齐心协力做好孩子思想的转变工作,让他 也树立起信心。

2、循循善诱,健康教育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的直接辅导方式,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该生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该生的意志力。 其次对影响该生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他老师、与 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我首先告诉小俊,不管做什么事都离 不开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学习知识和做每一件事一样肯定很辛苦, 要有毅力才行。慢慢来,学一点总比不学好,他表示同意我的观点。 接着,我告诉他,一个人只有“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又和他一起研究制定了学习计划,我负责帮他找一个好学生帮助他,包括上课提醒他听讲,课后帮他辅导、检查作业等等,他表示一定配合, 同时表示一定克服困难,让大家刮目相看。

3、寻找优点,建立自信

聪明的孩子不努力就能轻松体验成功,而学困生付出很多努力为什么就得不到肯定?学困生的世界更需要帮助和赞赏。对于小俊这样 的孩子,我决定用放大镜开始去寻找他的优点。虽然小俊学习困难, 但是善良懂事,热爱劳动,每次他都抢着发作业、擦黑板、倒垃圾, 所以我就有意识的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并且让同学们向他学习,积极 为班级服务。只要他及时完成作业,我就会在同学们面前给予他进步 的肯定。他的声音很洪亮,我会叫他为大家朗读课文,同学们都为他 的勇气鼓掌。体育课我会组织接力赛、跳绳比赛等,同学们都会为他 呐喊助威,渐渐的他开始融入集体,找到自己,拥有了自信。如果一 个孩子体验不到成功,又怎么能杨帆成长?每一个老师都需要为学困 生提供一个平台,展示他们的优点。

五、心理健康辅导追踪

1、师生反映:该生学习自觉性有了一些提高,作业基本能按时 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乐于与同学们一起玩,学习习惯好转 明显。

2、父亲反映:该生在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父亲做点家 务,父亲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

3、自己放映: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 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也不再是倒数几名了。

六、心理健康辅导反思

1、从结果来看,矫治基本上是成功的,当然对其教育与帮助还 将持续下去。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的确是非常大的,提高 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尤为重要。

3、对于缺乏母爱家庭子女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转变一个学生首先应理解他,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而心理引导应摆 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主编:明宏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年10 月出版

2、《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主编:明宏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年10 月出版

3、《心理健康辅导 团体辅导》主编:明宏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年10 月出版

上一篇:生态哲学范文下一篇: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