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实验设计论文范文

2024-07-14

油气实验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1 山区油气站场平面设计

某地油田位于盆地, 地形横跨多以高原与山区为主, 油气站场多分布在各类陡坡或者不规则地形之上, 其站场的平面设计要综合考虑诸多地形因素, 以实现最优设计。站场平面设计优劣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总图设计优劣。地形作为影响平面设计至关重要的因素, 对于一般情况下可参考标准规模与工艺设计相近站场的平面布局, 山区地形由于较为复杂, 设计时必须加以修改, 不能直接套用, 尤其是地形特殊情况下, 各类功能区的布局与设置要综合考虑需求与最优地形条件, 避免将站场布置在沟壑、陡坡等危险因素, 应尽量以地势较缓、地形地势分布较为统一的区域为主。若设计中无法避免沟壑之类的特殊地形, 则要尽量将一些小型辅助设施布局进行优化, 以降低站场风险, 提升最终设计成果的稳定性。

某地油田因为横跨高原、山区与盆地等地形, 在平面布置无法参考标准化设计的情况下, 尽量选择了一些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安置各类功能区, 比如净化区站址的选择就尽量以平坦区域为主, 对于有些恰好处于沟壑或者山区、两沟等复杂地形的功能区, 以理想平面布置图为指导进行了辅助设施优化, 最大限度的提升了战场设计的稳定性。像是办公区与生活区被布置在地形稳定区域, 污水处理系统、储运装置、生产装置、进站阀组区等则尽量靠近进站道路, 一些诸如污泥焚烧、硫磺回收、供热系统、变电所等则布置在向阳坡。

山区站场平面设计要综合考虑标准平面模板、山区地形、站场布局等特点做好内部功能区的规划与设计, 尽量结合山区地形特殊性, 将一些工艺联系紧密或者对地形要求相近的区布置在同一区域内, 避免过度高填、高挖等, 部分特殊地形则要做地基处理, 以减少沉降、变形等可能造成的破坏。

2 山区油气站场竖向设计

山区的特殊地形决定了油气站场竖向设计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尽量做到平面与地形相结合, 符合平面设计要求, 做到二者相互辅助, 以实现核心竖向设计的优化与完善。山区复杂地形下要尽量对地势较缓的场地做合理平整, 对高填、高挖区域可采用台阶式竖向布置以减少土石方量, 配合山区坡向走势做到对地形条件的最大限度利用。比如某油田油气站场地形高差在30m左右, 坡度15°~38°, 按照统一高度进行平整的话将会形成较大的挖方与填方, 对于场地稳定性无疑有较大影响, 且涉及土方工程量也较大, 施工压力也很大, 所以综合考虑到多方因素, 可采用三台阶式布置, 将高差定为每级7m左右, 将最大坡度控制在8%一下, 通过四级土护坡与三级台阶完成竖向设计。

场地内台阶高度确定之后, 为了更好的与平面设计相结合, 内部功能区的设置要做好划分, 以便确定每级台阶的最佳宽度, 按照不同功能区互相之间的联系、与出入口之间的联系、工艺流程走向、对地形高差的要求等河流安排污水处理系统、办公区、生活区、储运系统, 便于管道有最佳进展路线, 各类功能区符合自身设计要求, 兼顾视野与管理应用。另外, 还要考虑到山区自然条件与季节风向变化, 将污染区的布置放在最小风频最上侧, 以便于污染气体的挥发, 避免扩散到场站内部影响生活与生产。山区油气站场竖向设计要对地形高差、坡度、平面等综合考虑, 尽量选择台阶式竖向设计以减轻负担, 合理确定台阶高度与护坡安全高度, 以提升竖向设计的实用性。

3 山区油气站场排水及挡护设计

考虑到山区油气站场本身场地边界与站外地形有一定高差, 所以出于稳定性考虑, 要做好边坡挡护的设计与雨水排外设计, 以便尽可能的预防洪涝, 实现急流槽、跌水井、集水井、截洪沟等的合理布置。因站场平面设计与竖向设计要求, 护坡位置的确定同样要综合考虑地形因素, 尤其不同山区地质条件有所差异, 要考虑到护坡高度、承载力及作用、工程费用、施工拿督等, 做好护坡设计。

排水设计中要将场地标高、地形地貌、洪涝灾害、排水需求等纳入考量, 在不阻塞或占用排洪通道的基础上, 通过边坡挖方合理设置截水沟, 以减少以边坡的冲刷作用, 配合排水通道、出水通道等保护场站。要结合山区地形条件、气候与自然条件选择适用排水方式, 尽量顺应坡向, 在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施工压力的基础上配合战场功能区布局实现最优设计。

4 结语

综上所述, 山区油气站场的总图设计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 在平面设计、竖向设计与排水设计上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与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 融入设计规划要求实现功能区的最佳布局, 做好山区油气战场的总图设计。

摘要:山区油气站场总图设计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难度与进度, 要充分考虑山区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地质条件的影响做好平面设计、竖向设计与排水设计, 以确保总图设计最优化。本文从平面设计、竖向设计、排水设计三个角度分析了山区油气站场总图设计的要点, 希望能为山区站场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油气站场,总图设计,排水

参考文献

[1] 宋华.浅谈山区输气站场总图竖向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 :75~75.

[2] 韩东强, 杨肇琰, 赵亮, 等.浅析油气处理站场空压站的设计[J].化工中间体, 2015 (4) :48~51.

油气实验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1油库油气回收原理分析

在油库油气回收方面, 目前可以使用的方法有膜分离法、 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针对装车时的油气回收, 则可以使用吸附法油气回收方法。使用该方法, 需要利用吸附系统、解吸系统和吸收系统构成的油气回收装置进行油气回收。而该装置中含有两个交替的活性炭床, 并且利用活性碳进行油气的吸附。在油气装车的过程中, 挥发出的轻质油油气将进入吸附器, 然后被活性碳吸收。在装置出口体积分数达到预先设定的数值后, 出口阀将自动关闭。此时, 装置的真空解析阀门将打开, 同时装置的真空泵也将启动。而在负压力的作用下, 活性碳孔隙中的油气分子将与活性碳脱离, 然后经由真空泵传送至吸收塔。在与自灌区的贫油逆流充分接触后, 这些油气将被吸收并形成富液, 然后被输送至低标号储油罐。而装置内此时将存留一些未被吸收的油气, 这些油气将与挥发的轻质油气混合, 然后再次被装置重复吸收[1]。

2油库油气回收工艺设计

2.1油库油气回收流程设计

从油库油气回收工艺流程上来看, 回收装置由两个装有活性碳的吸附罐组成。在装置工作的过程中, 其中一个吸附罐将进行油气的在线吸附, 而另一个吸附罐将离线, 并且将已经回收的油品转化成液体。所以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 将始终有一个吸附罐保持运行状态。吸附装置完成油气吸收后, 其中的烃类气体将被吸附, 而剩余气体将经过净化然后排放至大气中。 在一个吸附罐的活性炭床饱和后, 系统将进行吸附罐的自动切换[2]。在进行油气转化的过程中, 真空泵则起到了提供真空和戏曲高浓度烃蒸汽的作用, 可以将蒸汽送往立式填料吸收塔。 在吸收塔中, 蒸汽将被吸收剂吸收。为了进行汽油蒸汽的控制, 可以使用外部储罐的汽油作为吸收液。同时, 为了进行吸收剂循环, 还需要为吸收剂配备供应泵和回流泵。经过吸收, 参与蒸汽和少量空气将从塔顶流出, 然后重新进行吸附循环。 此外, 设计的该种油气回收装置能够进行自启动, 在罐车装车完毕后也会自动关闭。

2.2油库油气回收系统设计

在设计油库油气回收系统时, 需要做好回收装置规模大小的控制。根据相关设计规定, 需要将装置规模设计为最大装车体积流量的0.6~1.0倍[3]。同时, 需要进行发油区和灌区油气回收工艺管道的铺设, 然后在管道上进行止回阀和阻火器的设置, 从而区别管道的安全运行。在油气管道的低点, 需要进行凝液管的设置, 并且配备手摇泵、液位开关和放爆阻火呼吸阀。在装置与油气回收主管的连接处, 需要进行阻火器和截断阀的安装。在设计管道直径时, 需要根据油罐车的承载压力和回收管道及装置的允许压力损失进行直径大小的计算。在管道的水平段, 应使管道坡向收集装置, 并且坡度应大于5‰。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 管道敷设坡度应大于2‰。如果回收管道敷设的线路中间有低点, 则应该坡向低点, 并且进行凝液管的设置。在油罐进油的过程中, 油罐不应该同时出油。同时, 考虑到油罐内无油的情况, 还需要采用低标号油气为装置吸收油气提供贫汽油。此外, 如果装置产生故障, 还需要利用排气管道呼吸阀进行排气。

2.3工艺设计效果分析

采取该种工艺设计方式进行油气回收装置的制作, 只需要花费约450万元的成本费用。而利用该装置进行油气回收, 可以每年为企业带来约200万元的收益。所以, 使用该装置在短期内无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但是经过长期使用却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 使用该装置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并且使油品品质得到提高。同时, 使用该装置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并且实现油库的清洁安全生产, 所以能够为油库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此外, 从安全角度来看, 使用油气回收装置可以使发油区的油气浓度得到降低, 所以能够缩小汽油装车的爆炸危险区域。因此, 使用该装置可以为石油生产企业员工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 并且能够减少油气挥发对操作人员的身体伤害。

3结语

总而言之, 通过设计油库油气回收工艺, 可以为石油生产企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安全保障, 所以将有助于促进石油生产企业的发展。因此, 相关人员还要加强油库油气回收工艺的设计, 并且加强旧库改造, 从而更好的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 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

摘要:汽车在油库装车的过程中, 将会产生大量的油气, 从而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 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通过设计油库油气回收工艺, 则能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油气, 继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效益。因此, 基于这种认识, 本文对油库油气回收工艺设计展开了探讨, 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库,油气回收,工艺设计

参考文献

[1] 崔永超.成品油油库油气综合处理技术及工艺设计[J].广州化工, 2010, 09:247~248+254.

[2] 李一庆.石油库下装鹤管装车油气回收工艺设计[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5:596~600.

油气实验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教程改革中,我国的教学研究越来越重视科学探究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的作用。科学探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也就是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锻炼。实验设计能力是检验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标准和环节,尤其在现阶段,对于高中生物的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专业素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研究方法;设计能力训练

当前,小学、初中、高中对于生物课堂的的实验教学都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尤其是高中生物教学。生物教学同其他科目一样都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灵活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因此,要加强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以实验教学为出发点,把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课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这样不仅能完善教学机制,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一、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及流程

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操作性。学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实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学业繁重的高中生来说,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学习压力,使之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同时,在充分掌握科学知识原理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实验,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实验者可以及时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制定学习步骤。生物学实验设计主要从七个方面把握: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确定实验类型、设计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确认变量、设计实验装置。

二、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训练的过程

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需要很长时间,这就要求学生要寻求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一个好的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来制定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1.了解实验目的。了解实验目的是实验进行的前提,因此,要明确实验解决的问题,准确把握实验重点。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变量,要准确地 把握这些变量,就必须了解实验的目的,以便正确地选择相关实验原理进行实验设计。由于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原理,所以还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基本原理,以加强理论研究。

2.掌握实验原理。掌握实验原理是在明确实验目的后的工作,对于生物学的实验来讲,还要了解一些化学方面的知识,如水的形成原理、二氧化碳的形成原理等,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实验操作的科学依据。实验步骤和方法都要依据实验的原理来制定,因此,掌握实验原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非常必要。

3.实验材料的选择。掌握实验原理后就要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在选择实验材料中应做到以下五点:符合实验的原理、便于取材、容易观察、符合实验的目的、便于操作。实验材料的选择看似简单其实非常有讲究,需要学生细心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样就可以为实验减少出错率,提高效率。

4.分析变量。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变量,它是随着实验的进行而产生的。根据变量在实验中的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自变量和因变量;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一般使用的是自变量和因变量。因此,为了保证实验的稳定性就必须严格控制好变量,并及时做好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便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5.明确实验类型,设置实验装置,计划实验步骤。实验的方法有很多,种类也多种多样,在明确实验类型前,要把握实验的种类,再根据实验的目的、原理确定实验类型。确定好实验类型后,要设计实验步骤,这一环节是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给学生提供了根据实验设计的原理设计实验步骤的创造平台,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设计遵循的原则,不能盲目设计。最后是设置实验装置,这个步骤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学生要选好器材进行正确的设计、装置,为实验做好前期准备。例如,一些实验器材的摆设和调整,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实验器材及其用途,为实验的实施减少不必要的技术错误。此外,在实践过程中,还要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做到全面分析。

三、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实验思想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融汇才能作用于实践。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教师要熟知各个实验方法和内容,通过讲解来引导学生探索实验研究所隐含的知识,并且使学生产生探索兴趣与求知欲望。高中生物课包含许多实验,学生必须实践参与,才能有所体会领悟,所以教师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让枯燥理论与日常生活情景结合在一起,丰富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学科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课本上的知识就能够举一反三,使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开发提供了帮助。

3.增强实验设计的操作性。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培养锻炼才能逐步形成。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布置符合学生某一发展阶段的适量难度的实验设计课题,让学生自主尝试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实验,有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加强学生实验设计方法的实训。通过这种锻炼模式,在进行了一定数量的实训后,学生有了一定能力后,教师要适时予以指点,消除学生的疑虑,又必须引导他们互相交流、探讨彼此的想法和设计成果。之后,还需要教师指引学生,让学生自主总结,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学校既要为学生提供可供实验的器材和场地,也重视要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尽量增加教师人数,为学生的生物教学实验设计予以指导。还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会运用网络的力量,实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实际实验设计能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实验思想理念,锻炼其思维能力,由此,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濮宏星.高中生物实验中不同浓度酒精的作用[J].生物学教学,2006,(5).

[2]郑美妹.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之间[J].福建教学研究,2003,(2).

油气实验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1 问题的引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是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为了培养和选拔人才,实验考查是目前高考必考的内容.而实验设计灵活多变,可考

作者:徐祥宝

油气实验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对照性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通常设置对照组。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实验设计中可采用的对照方法很多,除了有阳性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之外,通常采用空白对照的原则:即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值得强调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

2.随机性原则

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化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使显著性测验有意義;二是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的偏差。

3.平行重复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上述随机性原则虽然要求随机抽取样本,这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抵消非处理因素所造成的偏差,但不能消除它的全部影响。平行重复的原则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

4.单因子变量原则

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

二、实验设计模式

l.从实验步骤出发设计研究性实验

模式:教师对实验步骤提出建议→学生选择比较实验→分析对比结果→得出结论→填写报告。

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例。本实验的步骤是:去除叶柄、粗叶脉的新鲜菠菜叶5g,剪碎放入研钵,加少量碳酸钙、石英砂,15ml无水酒精,研磨成匀浆后过滤,得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滤液,在干燥的滤纸条上划一细线,烘干后再次划线,重复多次,然后放入层析液中进行层析。

教学中,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哪种方法能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如建议学生对所取菠菜与酒精量的比例作一研究(可以采用10g菠菜叶与5ml无水酒精组合、10g菠菜叶与10ml无水酒精组合、5g菠菜叶与5ml无水酒精组合、5g菠菜叶与10ml无水酒精组合等);也可对滤纸条的划线次数(可以是3次、5次、7次、10次等)、划线方法(可以是用毛细管、载玻片、铅笔、滤纸条折线等器材或方法)、取用碳酸钙的量(少量或较多)、是否需要过滤等实验步骤提出建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选择对比实验组,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很高,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相互之间主动交流实验的结果与体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对比结果,对实验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如采用10g菠菜叶与10ml无水酒精组合,层析后色素带分层比较清晰;划滤液细线的方法可直接采用载玻片的一侧蘸取匀浆。压在滤纸条上,并称其为“敲图章”。此法可以节省实验时间,且滤液细线细而齐整,划线次数超过7次后对实验影响就不明显了。部分学生的研究结论被教师介绍给大多数学生,学生的研究直接参与进教学的研究,这对这些参与实验的学生是一种激励,反过来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从允许学生故意出错的角度设计研究性实验

模式:教师针对教材中某些“不许”“不能”“注意”等内容提出质疑→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不能让层析液浸没滤液细线,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影响实验结果;“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解离后必须经过漂洗,否则盐酸同染色剂反应,会影响根尖细胞内染色体的染色效果;“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蓖麻籽的薄片需用95%酒精洗去油脂,以免影响对蛋白质晶体的观察;“水质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验中合成洗涤剂对生物的影响应使用普通的洗衣粉等。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以往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把答案告诉学生,要求学生记住,实验中不能如此操作。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后,教师不再给出答案,而是建议学生不妨在实验时试一下,通过亲自进行“错误”操作,学生知道了此操作所造成的后果,其印象比教师口头的讲述要深得多,也更有说服力,其心理体验是前者无法相比的。也有一些“错误”操作的结果对实验并无多大影响,如“水质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验中使用普通的洗衣粉与使用加酶的洗衣粉的实验效果是相同的,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为什么教材中采用前者,由此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油气实验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生物试卷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又以实验设计题居多。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和动手,搜集和处理相关的科学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设计是科学探究的关键步骤,是当前素质教育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原理,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并能独立地根据实验方案来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

近年高考的生物实验题将实验设计和完成实验设计能力的考察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实验设计方式,学会科学的实验设计。

1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培养

学生科学的设计方法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放开手脚,允许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过程,但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学方式。实验设计关注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

1.2 科学性原则

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不能违背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其他科学原理。

1.3 指导性原则

实验设计是一个构思、磨合、实现的过程,思路应该以所学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作指导,教师不能指挥学生去做,更不能代替学生做,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进行实验设计。

2 拓展实验思路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是“有想法、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学生;其次,要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善于启发和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思考问题。

2.1 开放实验室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而开放实验室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活动。开放实验室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按自己的要求,自己的实验课题,自己的实验设计提出申请,由实验室提供仪器材料,实验教师协助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在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这一节内容,除了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外,笔者还让学生准备了不同的实验材料,比如自己的头发、随手可捉的小虫和随处可见的叶片等,他们兴致盎然地在显微镜下“乱”做一通,有学生惊奇地发现:“哎呀,我的头发这么粗?”“哇,怎么我的头发一端开叉了,好像一条叉路似的?”“小虫身上有这么多毛!”另一个同学很气恼地说:“蚊子在显微镜下是这么大的,原来是用这根‘针’来吸我们的血!”……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发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把部分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

实验课中仅仅根据课本实验中的材料、要求、步骤进行实验,难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有各种想法,有的想法也有一定的价值;有时也会提出种种问题,得到各种不同的结论,甚至是错误的结论。教师不能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应该肯定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因此,除了完成课本实验外,更应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教材中用0.3g/ml的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完成实验后,有部分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呢?如果用浓度小于0.3g/ml或者大于0.3g/ml的蔗糖溶液来做实验,实验现象是否一样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让学生分组进行不同的探究:探究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分离情况如何,复原状况又如何?表1是学生记录的数据。

从两组实验中看到:用0.1g/ml的蔗糖溶液时,细胞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滴加清水复原较慢;用0.6g/ml的蔗糖溶液时,分离很明显,滴加清水但不能复原;而用0.3g/ml蔗糖溶液时,分离较明显,而且分离速度快,有一部分细胞原生质层已经脱离细胞壁,滴加清水,复原较快,现象明显。通过实验对比得出:蔗糖溶液浓度过小,不容易发生质壁分离而且分离速度慢;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不能复原。因此,同学们得出一个结论: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最适合做洋葱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

3 巧挖课本 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

实验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巧挖课本,从不同角度,增加一些相关的实验设计内容,进行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1 从实验过程出发进行实验设计

在教材的实验中,大多数实验都已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步骤设计中隐含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思维过程,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其次根据实验可能的各种条件,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并做认真记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由结果推导出结论。如在学习《DNA分子结构》时,在简要介绍DNA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指导学生进行制作的具体程序如下。

(1)讨论确定本组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大小,设计方案,制作方案,确定使用的各种材料;

(2)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具体分工,逐步完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

(3)对所制作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检验,并进行必要的修补;

(4)回顾制作过程,复述DNA分子的结构,重点是双螺旋结构的构成方式;

(5)展示各组成果,开展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并小结。

在DNA分子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工作,每一位同学都会在主动的参与中获得自己的体验,学会分析,学会研究,学会合作与分享共同的成果。最终使学生形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得出结果→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方法。

3.2 利用实验习题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题都是以课本中的知识点为依据的,这样既能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又能使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不至于无从下手。例如有一道习题:“被子植物花粉管的萌发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为了探索微量元素硼对花粉的萌发有无影响,笔者向学生提供了如下的实验材料和用品:新鲜葱、兰花、葡萄糖溶液、琼脂、硼酸溶液、稀盐酸、蒸馏水、滴管、镊子、载玻片、显微镜等,让学生自行选择,自主探索,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4 体会与反思

探究式实验设计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勤于“动脑想”,不要局限于课本的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勤动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做”,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知识。

(3)注重学生“动口说”,在探究过程中给学生

提供讨论、交流、各抒己见的机会,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德育小学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洛克家庭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