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关注留守儿童简报范文

2024-08-16

学校关注留守儿童简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预防犯罪;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他们是社会在现阶段发展的产物。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原因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根据段成荣等学者的依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0.95‰抽样数据进行的推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应为2 290.45万人,而农村留守儿童在其中占了87%,约有2000万人[2] 。

第一,人身安全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有力、有效的监管,容易受到他人的侵害,也容易行为失控侵害自己的身体。第二,学习问题。调查显示,教师普遍认为留守儿童学习问题严重,父母外出打工以后,有的孩子的成绩变差了。第三,品行问题。留守学生行为上的问题主要有: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晚上偷偷外出上网,通宵不归。甚至有些人去看不良录像、赌博等。一些留守的“三无”(无上学、无打工、无人管)青少年品行问题更多,在一些地区“三无”青少年犯罪案件占到全部案件的40%。第四,心理问题。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势。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自尊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好,对学习和生活乐观向上;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孤僻,不合群。

(二)形成留守儿童的原因

1.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的劳动力的大规模的流动存在矛盾。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基于户籍壁垒原因目前全国16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高达1 000多万人。

2.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收入与消费的矛盾。没有那对父母愿意与自己的子女相分离,然而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只因为他们的打工收入与城市高额的消费水平无法一致,靠着微薄的收入,难以在城市维持一家人的消费,然而,将子女留在家里,可以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毕竟农村的消费水平要比城市的低得多;其次,大多农民工的工作环境不宜将小孩带在身边,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服务与建筑行业或是工厂,他们的居住条件非常的简陋,或则是集体的居住条件,而面对高额的房价,他们无法为子女在城市里找一个较好的安身之所,因此,经济条件的制约也使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

1.留守儿童的依恋关系遭到破坏。根据赫斯的理论,他认为依恋是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感情联系。当个人对他人或群体产生依恋时,就会作出某种决定或进行某种活动时,考虑他人或群体的意见与情感。这种感情联系越强烈,个人在打算进行犯罪行为的时候,就越有可能考虑犯罪行为会对这种联系造成的损害,因此,依恋在控制犯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理论,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是严重不足的。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使他们无法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即使在隔代的监护中,由于没有直接的血缘联系,并且缺少亲人间的沟通和交流,更是不宜形成依恋关系,即使存在也是相仿薄弱的。正是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或监护人之间无法建立起正常的依恋关系,致使他们出现越轨行为或犯罪的纪律要大于有正常依恋关系的儿童。

2.缺乏对传统价值观的奉献。赫斯认为,如果人们为了顺应传统的生活方式而花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传统的生活、财产、教育、名誉等活动中,就不大可能进行犯罪。相反,如果缺乏对传统价值观的奉献,则预示着个人具有从事犯罪等危险行为的条件,就会自然而然地用最简单等其他活动来替代传统的活动,个人就会成为犯罪人。

3.容易被卷入不良的社会活动。赫斯认为,较深的卷入传统活动,会将个人从犯罪行为的潜在诱惑中隔离开来,使个人没有时间和精力感知诱惑,考虑和进行犯罪活动,所以他认为,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成分中,对传统活动的卷入与少年犯罪的关系最为明显。所以,由于留守儿童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他们的行为与传统活动相分离,会极易卷入非传统的活动当中,例如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而这种不良行为将会诱发他们更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犯罪。

4.对信念理解的偏差。赫斯认为,在社会或群体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生活在这种社会或群体中的人们通常都相信、遵循这些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如果缺乏这样的信念或者使其受到削弱,个人就有可能进行越轨及犯罪行为。而留守儿童很容易偏离这样的一种信念,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需要、动机和价值观与时代相去甚远。受他们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需要、动机以及价值观与时代脱节明显,容易导致他们的社会在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一些孩子认为,不用读多少书也一样能在城里赚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好像读不读书并不重要。总之,祖辈的认知结构、思想、生活习惯很多和现实有一定差距,儿童从祖辈获得的“模式”很多和时代不合拍,不利于儿童社会化,容易导致儿童适应不良。

三、对留守儿童犯罪的预防

(一)从产生原因上进行预防

1.充分发挥家庭的职能,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不仅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而且是一个教育单位,执行着重要的社会化功能,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人的道德教育、生活态度、人际交往方式以及社会伦理规范的了解,首先是从家庭中长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获得的。然而,在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家庭环境,使家庭的职能无法正常发挥,正因此,家庭功能的失调或丧失,就成为留守儿童犯罪的一个因素。因此,要尽快恢复家庭的职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首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政府应加快改革,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逐步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其次,加强看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意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以外的亲人生活,而这些亲人又缺乏对留守儿童心理的教育的意识,认为管吃、管住、管穿就已经是尽到了看护的责任,缺乏对这群儿童管教的责任感,政府应当加大宣传,正确引导看护人对这群儿童的身心教育,给予他们比其他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使他们对这些亲人形成一种家庭的依恋,弥补家庭感的缺失,以便充分发挥家庭的职能,发挥预防作用。

2.学校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防止被卷入不良的社会活动,树立正确的信念

在农村,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设施的落后,使得其教学职能大打折扣。但是,学校预防是农村留守儿童越轨,行为预防体系的中心,因为留守儿童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所以学校的预防也是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应坚持素质教育理念,促进留守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二,加强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坚持因材施教。作为特殊群体,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当深入留守儿童中间,了解他们的需要,掌握他们的特点,开展特殊的教育和管理。第三,推行寄宿制,营造集体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心理氛围,促使留守儿童在快乐中生活。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学校、班级活动。第五,提高学校教育主体的素质。当前中国农村中小学里,学校教育主体素质较差现象突出,特别是反映在对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

(二)从司法角度的预防

1.法律的落实。切实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法》,使农村的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到真正的保护,让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们能够从教育当中,建立、健全人格,使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加快对留守儿童的立法保护。留守儿童虽然是这一阶段社会发展出现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这一现象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而且将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因此,为了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各项法律权利,针对他们的特点有必要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予以保护。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G]//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全国 妇联,2005:4-5.

[3]王道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刍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27-33.

[4]特拉维斯·赫希.少年犯罪原因探讨[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5]徐惟诚.“郑州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info.ong.cn/zhuanti/20050627zbnc.htm.

[6]王道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刍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

[责任编辑吴高君]

学校关注留守儿童简报范文第2篇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五个一“社会实践,我主要参加了留守儿童帮扶。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而我在与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感受着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

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

由此,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帮助他们,我觉得:

1、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2、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3、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学校关注留守儿童简报范文第3篇

“我的父母总是在春天开始的时候离开家到外面去打工,我真希望能把春天留住,这样我就能一直和我他们在一起。”谁能想到,这真是一个小学4年级的学生在自己作文里的真情流露,看后,令人心酸。事实上,即使能留住春天,也留不住匆匆而去的农民工远走异乡的脚步。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1、留守儿童家庭现状

被调查的165名留守儿童父母均在外长年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子女的一切。经调查,农村外出打工的家庭都并不富裕,少数极为贫困,连温饱都很成问题,他们出门挣钱养家,对于子女的生活、学习教育无暇顾及。留守在家的都些年老、体弱、妇幼群体,他们既要承担过重、过多过繁的农活和家务,还要代管几名留守儿童。

2、临时监护人的现状调查

临时监护人平均年龄55岁,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管的占80%,由其他亲戚代管的占205。文化程度:小学占36%,初中及以上占29%,文盲、半文盲占35%。平均每个家庭代管留守儿童个数为2.1个。

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通过调查,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耐心、严格教育,关爱型。

对于个别临时监护人素质较高,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加之和留守儿童家庭关系十分融和的这一类型,他们往往真正地把留守儿童当自己的子女看待,更关注教育和培养,同时对留守儿童的期望也较高。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在行为上,严格要求,认真教育;在学习上给予辅导、帮助,这使留守儿童感到家庭的温暖,使得他们在心理上、思想上得到平衡,不因为父母不在家,而孤独、无助、无奈。在各个方面不受到影响,能健康成长。

(2) 无能为力,只管其生活,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

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为了生计而忙碌。

(3) 过于溺爱,简单粗暴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又加之父母不在家,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耍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

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惯”,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当爷爷婆婆看不惯时,又往往是打、骂、抱怨等简单粗暴的的方法教育,其效果欠佳。

(4) 别人的孩子不好管,任其发展型。

这部分孩子主要是寄养在亲戚家中,他们一种是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是他们的自由天地了。另一种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可能就要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总结出,代别人的孩子,深也深不得,浅也浅不得,左右为难,干脆一切顺其自然,顺其发展。

4、父母教育综合型。

父母常年在外,无法关心、教育子女,只好通过书信或电话沟通、说教等方式。一种,有的父母一年在外,一次电话未通,一次书信未写,不管家里的情况,任其发展。二种,有的父母经常和临时监护人通话,随时了解家里和孩子的情况,关心孩子的教育和学习,嘱咐临时监护人多关心、教育孩子。三种,在外的父母直接与孩子通话或书信,在各个方面加以关心、引导、教育和沟通、交流。四种,有的父母直接和学校的老师联系,沟通、了解孩子的各个方面情况,得到多方帮助和共同教育。

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对子女接触少、沟通少、关心少、教育少、照管少,自然形成愧疚的心理和想法,一旦年头年尾探亲回家,由于在家待的时间短暂,加之爱子心切,顺心时,把“爱”挂在嘴上,什么“么儿”、“心肝宝贝”,又亲又叫,又搂又抱,又是许愿,又是给钱买东买西,出手大方,事可不做,书可不读,任其自由,任其撒娇和使性子,也全然不顾。一旦不顺心时,就望子成才,又急又恨,恨铁不成钢,轻则责骂与喝斥,重则棍棒相加,武力“镇压”。其实,

很多在外的家长根本没有体会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和疏导。

5、多方配合,协作型。

很多临时监护人很注重和学校配合,几乎每周到校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的临时监护人一期只有几次到校给孩子送东西,遇到教师就随便问问孩子的情况,没有主动找教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更有一部分从不到校关心孩子,与老师沟通,共同教育好孩子,没有得到对孩子的多方教育和关怀。

二、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剖析

1、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之间了解、交流的浓度和广度,一般都超过学校教师与孩子的了解、交流的浓度和广度。家庭教育中有比学校教育中更多、更重要的生活细节,而细节恰恰是塑造孩子个性、人格、文化品位与价值观的关键因素。而且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个性、人格、品格和行为习惯,在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而父母长年不在家,完全由临时监护人代管,不完整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很多缺陷,留守儿童无论是哪种情况的教育,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完整的教育。首先,无论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亲戚都代替不了父母的作用。毕竟孩子父母不在家,本身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抑,是一种不幸,哪怕爷爷奶奶再关心,再心痛,他们还是想念自己的父母,想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他们需要父母的关怀,需要在父母面前撒娇、淘气……其次,离开了父母,由于临时监护人所处身分不同,环境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也不同。由婆婆爷爷代管的孩子,由于代沟原因、爷爷奶奶的能力、观念等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总是欠缺着什么。由亲戚代管的孩子,由于亲疏关系,对别人孩子总是不会大胆地、进入角色地给予管理。因此,造成留守儿童不完整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正常成长。

2、家庭教育中缺少沟通协作。

一是家长与孩子之间了解、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很多家长为了挣钱,很少和家里联系,根本不和孩子联系,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

沟通、了解,孩子想说的话无人可说,起做的事无法可做,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关怀。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内向、孤僻的性格,心理和思想上不正常。二是临时监护人与学校联系少,缺乏沟通,未形成共同了解、教育孩子。三是监护监护人没有利用好邻居、亲朋好友的作用,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关心子女。

三、精心呵护,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本应天真活泼、聪明乐观、无忧无虑,充满童趣少年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为了学生,我们学校应更多地给份关爱来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首先,留心观察,深入了解。

教师应在平时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清楚地认识孩子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心理、思想上了障碍进行深入摸底,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使关爱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中去。

2、热情关怀,以情化人。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当孩子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爱时,他们渴望在学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细小心灵。因此,对这些学生,教师首先要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去关心他们,弥补他们缺失的爱,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爱,更多的温暖。多与孩子谈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并且,充分发挥期待效应,鼓舞他们前进的斗志,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对前途的信心。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发动全体学生都来帮助和关心他们,与他们结成互助对子,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师生情、在同窗情的双重呵护下,留守儿童不再孤独消沉,面是敞开心扉,热心的生活,努力地学习,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

3、加强指导,交流协作。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给孩子带来很多影响和心理压力。教师应主动家访,作好临时监护人的工作,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待孩子,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增强对孩子的责任感。同时,鼓励家长定期校访,认真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多与老师交谈,切实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还可以召开临时监护人座谈会,请教育有成效的监护人做经验交流,大家共同探讨教育子女的有效途径,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消除孩子的负面影响。

4、多向管理,形成教育网络。

学校关注留守儿童简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农民外出务工,活跃了城市经济,繁荣了市场,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他们把子女扔给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

1.“留守儿童”监护问题严重。当前,“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是隔代监护,这种监护关系存在着不能克服的问题:①由于天然的血缘关系,监护者常常用溺爱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一味地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而忽视了在精神和道德上对孩子进行管束和引导。②祖孙辈在年龄上的差距大,思想观念差异也很大,代沟明显,在沟通方面存在问题。③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会有所顾忌,不能做到严格管教。

2.缺失父母的关爱,孩子情感饥饿。①漫长的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慢慢地淡了下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较之农村非留守儿童,其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和生活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从而会使他们有一些不良心态出现。②由于这些孩子无法得到父母健全的关爱和有效的沟通,性格朝两种极端发展,胆小、懦弱、内向、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对父母充满怨恨,有被遗弃的感觉。学习方面则学习习惯差,自觉性相对较差,家校合作难;品行容易朝消极的方向发展;生活上日常营养得不到保证,生病了得不到及时照顾,卫生习惯较差。

3.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某些因机遇挣了钱,他们认为自己靠苦力挣的钱比文化高的人挣钱还多,在他们心中滋生着“读书无用”的想法,所以对自己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书读得好就读,读不好就去打工。而一些没有挣到多少钱的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4.监督弱化,学校教育独立难支。农村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很差,教育质量跟不上,学风不浓,再加上“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厌倦学习,继续学习的只是其中少数。据统计,在“留守儿童”之中,只有35%的学生初中毕业后能继续深造,多达60%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只能走上打工之路,5%的学生中途辍学。这种现象与家庭监管不严有密切关系。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人要么年事已高,除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外,无力教育孩子;要么文化素质低下,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一些“留守儿童”利用课外时间,有时会逃课去网吧上网、打游戏、看电影,这都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一方面,外出务工大大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这样就减少了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亲情的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等各界人士的重视,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1.家长要积极挑起教育孩子的重担。父母与孩子应多沟通,外出打工的父母可以将自己背景离乡的生活痛苦与磨难以及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说给孩子听,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长此下去,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会减弱反而会加强。若条件允许,父母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若条件不允许,可以利用打电话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引导,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若需要监护人,父母应谨慎考虑监护人的各方面情况,如思想品德、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及文化程度等,如果委托给品德素质低下、身体状况不佳的监护人监管,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反而更有害。家长应尽可能多的和孩子在一起,不仅满足孩子吃、穿、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2.学校应加强管理。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渠道。它们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延伸,以弥补“留守儿童”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使它们的健康发展。所以,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班主任应做好留守学生的摸底工作,并将其在校表现计入档案,及时通过电话或信件等形式,向外出打工父母和监护人通报他们的成长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等。对于心理和行为方面出现偏差的留守学生,教师和家长应齐心协力帮助其矫正过来,使得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应承担起家长或者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多与留守学生交流沟通、谈心,提高他们对老师的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正面引导。

学校关注留守儿童简报范文第5篇

范芳

王思凡,男,是我班的的一名学生,今年12岁;在他上了小学之后,父母便外出打工,而且地点不稳定,他一直随70多岁高龄的爷爷奶奶生活。由于他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又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疼爱,虽然爷爷奶奶也想教育好孩子,可是经常是溺爱占了上风,出现了管但是不严,教却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了王欢喜同学不听管教、不受束缚的性格。

因为他的个子比较高,自制能力又差,我把他安排在了教室的最后一排独自一个人坐,认为这样一来他总会规矩一点,也不容易影响到其他别的学生了。没想到他一会儿把一只脚放在凳子上,像蹲茶馆一样;一会儿又歪着身子坐着,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完全没有在课堂上应该有的样子。我很多次想在课堂上发作,可是想到他还是一个不懂事、需要关爱的孩子,把怒火强压了下来。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听到老师要找他谈话了,还是有点紧张,怯生生地看着我。我心里想:任你怎么调皮,毕竟还是怕老师的。我板着脸问他为什么上课时坐没坐相,他闷了半天支支吾吾地说了一句:“老师,我不会了。”既然认错了,我也就原谅了他。但是长久养成的习惯怎么能一下子就改掉呢?过后他还是会犯这样的毛病。后来和他的奶奶交流过后知道了,他在家里就有这样的习惯。不管是看电视还是吃饭,总是爱歪着斜着地坐。我想:要改掉他的这个坏毛病,还得和他的爷爷奶奶联合起来。于是和他奶奶商量好,要时刻提醒他改正。经过一

1

个学期的努力,现在,在课堂上的他基本上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坐了。

他的学习习惯也很差。本来他的字好好的写是挺不错的,秀秀气气的。可是他每次做作业总是忙忙慌慌的,想几下子写完了就出去玩。爷爷奶奶叫他好好地写,他总是充耳不闻,两个老人根本没办法。了解到了这个情况,我又和他进行了一次谈心。我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拿了一本班上写字写得最好的同学的作业给他看。看了过后他没作声,我又把他自己的作业拿给他看,他比较了一下明白了我的意思。我接着说:“如果你是老师,你喜欢哪份作业?”他轻轻地指了一下同学的那本。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能写成这样的呢?难道你比别人差?”他默默地摇摇头。“那是因为什么,你的书写总是这样的糟糕呢?”我又接着问。他又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认真!”好了应该收尾了,我摸摸他的头说:“老师相信你能写得比他还好,下星期我要把你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你要加油哦!”他高兴地点点头。一

2

星期后,他的书写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

相比较而言,我觉得最该解决的是他不听爷爷奶奶话的问题。我了解了一下,他的爷爷有点文化,在学习上能给予他一定的帮助,奶奶呢就基本上是文盲了。虽然都是农村人,但是家境还比较可以,衣食无忧。正因为家境好,两个老人就比较惯孩子一些,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只要能满足的,尽量满足。我就曾经在街上遇到婆孙俩在街上买溜冰鞋,虽然贵,但是孩子喜欢,老人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双。也许正因为这种有求必应,这种溺爱,让王欢喜看到了老人的弱点,养成了任性的习惯。基于这种情况,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搜集了一些尊老爱幼的故事,还让他回家后仔细观察爷爷奶奶为自己,为家庭做的事情,观察后向我汇报。在汇报的时候,他列出了爷爷奶奶洗衣做饭、做农活、卖菜、帮他熏蚊子等等事情。汇报完了,问他有何感受,他只说了一句:“他们太累了!”看来,他也有了触动。我因势利导给他讲了我搜集来的关于尊老的故事,他后来向我保证了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了。我相信他能做到的。

学校关注留守儿童简报范文第6篇

——记实验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对在校留守儿童的关爱,促进在校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他们快乐度过成长的每一天,我校按照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于3月9日下午在四楼电教室开展了以“春风送暖,爱满校园”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活动,会议由许丹阳老师主持,校长张建生、徐静及政教处相关领导和部分教师志愿者及近百名留守儿童代表共同参加了活动。

此次活动共有三项议程,先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汪贝贝为活动做了激情洋溢的开幕式致辞。她首先向关心和牵挂留守儿童成长的各级领导和教师志愿者表达谢意,同时也指出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责任,呼吁人人献出一点爱,大手拉小手,爱心传递,共创温暖校园。随后,她又热情的鼓励留守儿童要一路朝阳,健康快乐成长!紧接着会议进行第二项,邀请校长张建生、徐静,年级主任陈凤、吴沛颖为留守儿童赠送新年礼物。新年新气象,学校在活动举行前调查了孩子们的新年心愿,精心为他们准备了新年礼物并表达新年的祝福和期望。孩子们收到心爱的礼物,各个都露出了欢乐的笑脸,承诺会好好学习,争做积极健康的好学生。

最后,张校长为这次活动做了总结讲话。他强调:“关爱留守儿童”是关爱青少年重点工作的具体行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拿出实实在在的细化工作实施方案,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分工明确,有序组织,确保全校留守儿童都能体会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组织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让爱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通过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的展开,相信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也能够感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爱,也能懂得感恩,学会敬老,学会表达对亲人的爱;也能在党和政府、在学校、在老师共同的关心与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强、自立,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回报学校!

供稿者:刘锐

上一篇:学校禁毒教育工作信息范文下一篇:学校结对帮扶优秀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