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建设师德论文范文

2024-07-13

中职院校建设师德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高职学生作为心智发展成熟的人,对其的思想建设主要依靠于教师,并且相较于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对高职学生的教育考虑的因素更多,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关乎到对学生的思想建设和发展教育。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途径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生不仅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水平,通过师德师风的建设,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依旧存在问题,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和教师本身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解决措施,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探索出捷径。

1.高职院校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1.1师德师风意识淡薄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无论是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应的,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过分崇尚享受的观念和拜金主义等,都对高职院校的教师产生了影响。反应在具体的教师行为中,即师德师风意识淡薄,对于社会的消极观念没有较高的辨别力和抵抗力,使得教师在教学工作精神不足,工作热情不高,对于教书育人的理念践行度不足,十分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1]。

1.2实践经验欠缺

新形势下师德师风的建设,无论是为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提高,还是为了实现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都要求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但就具体的实践而言,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实践经验欠缺的现象,即对师德师风的建设缺少经验,无法有效开展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而无法有效发挥师德师风建设效果。对于教师本人而言,大多是理论型教师,对于师德师风的自我建设认识度不高,其次,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对于整个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识不足,无法有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2.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水准,还是教师的自我修养,都要具备符合新形势的要求。并且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对于教学的影响也较大,因此也务必要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同时,在新的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具有新的定义,着重在于思想道德修养,为了实现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教师要加强自我的师德师风建设[2]。

2.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职教师圆满履职的重要保证

对于教师而言,圆满履职是教师的毕生目标。在教学上,体现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实现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助力社会的发展,其次在自我建设发展上,教师也积极进行自身的教学和修养建设,使得自身能够更好的服务学生。教师要想实现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以及实现自我教师价值,实现自我和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进行师德师风的建设,如此自身才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导,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保障自我履职的圆满完成。

3.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3.1革新教育理念

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教师要想切实完成自身的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身教育价值,必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其中首要的途径,便是革新教育理念。在传统的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多是培养学生理论能力,忽视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也不足。在新形勢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高,注重在于人才的自身品格上,因此教师要想真正实现对人才的培养,便要革新教育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3]。

3.2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

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是实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好的考核机制,一方面可以检查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进度和效果,对于效果不佳的教师进行实时督促,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奖励来激发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性,提高自我建设师德师风的效果。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完成,对于学校管理层而言,要提高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关注度,加大投入力度,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学校可以通过借鉴其他学校的方式,或者通过招聘专业教师的方式,来进行师德师风考核机制的建立。

4.小结

综上所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段较为复杂的过程,但相应的,其所能够发挥的效果也十分明显。并且在新形势下,也要求对教师提高建设要求,从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对待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传统教师已经无法满足,因此无论是从哪方面,都要求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建设,一方面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为了助力社会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晓楼.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及途径探讨[J]. 科技资讯, 2020, v.18;No.581(08):234-235.

[2] 宋歌.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浅析[J]. 时代教育, 2015(15期):266-267.

[3] 刘娜娜.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探讨[J]. 当代旅游, 2018(12):193-193.

中职院校建设师德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退出是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性质是强制性退出和系统外退出。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以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为前提,以客观公正的聘用制度为条件,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保证。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退出制度

[作者简介]黄蕾(1973-),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商贸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高等教育研究。(湖北 武汉 430056)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教师资格制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13335,项目负责人:黄蕾)

所谓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亦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陈代谢既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亦应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建立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重要保障。

一、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的界定

退出的一般含义有以下三点:一是离开某个地方或场所;二是脱离某个团体或组织;三是把已经取得的东西交出来。高职院校教师退出是高校教师退出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教师退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是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以不间断的考核评价为依据,以完善的聘用制度为前提,以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保证,通过对组织内成员的管理、培训、聘用、考核、评价、奖惩,对达不到组织任用要求的成员采取退出措施,达到优化组织结构、实现成员与岗位匹配、成员业绩与效益匹配的目的。从管理系统的角度来说,高职院校教师退出有系统内退出和系统外退出两种。系统内退出是经高职院校内部进行教师调整后退出教师岗位,例如待岗、离岗培训、调岗、内部退养等;系统外退出是退出高职院校,例如调离至其他行业、其他类型学校,或者解聘、辞聘等。从退出原因上来看,高职院校教师退出有自然退出、自动退出、强行退出三种。自然退出是高职院校教师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自然而然地退出教师岗位,俗称退休;自动退出是高职院校教师“跳槽”到其他岗位工作或自动离开高职院校教师岗位;强行退出是高职院校,或高职院校主管部门采取行政手段,使不适合从事高职院校教师的人员离开高职院校,在超编等特殊情况下,为了精减教师,采取优中选优的办法,使综合考评排名靠后的教师离开高职院校。

本文所说的高职院校教师退出从管理系统的角度来讲是高职院校系统外退出,从原因的角度来讲是强行退出。高职院校教师的系统外退出、强行退出一定要有制度保证,或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或以高职院校内部规章制度为依据,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是凭制度的强制力将不适合从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实训课教学的教师,通过解聘、辞退等形式让其离开高职院校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建立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的必要性

1 建立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是大势所趋。第一,从宏观层面看,建立教师退出制度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要建立并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并且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全面实施。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和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都曾分别在不同的场合强调建立教师退出制度。因此,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第二,从中观层面看,各省、市、自治区已着手建立并实行教师退出机制。河北省、上海市、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将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建立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太原市于2011年采取措施,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对不能履行教师职责、丧失教师资格的教师依法予以辞退。

第三,从微观层面看,一些学校开始尝试打破教师职业的“铁饭碗”,破除教师职业“终身制”。例如,深圳大学推行全员聘任,尝试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根据《深圳大學人事改革方案》要求,深圳大学将自主设岗,自主聘任,以岗定薪,同时保持10%~20%的流动岗位(编制),面向国内外招聘人才。深圳大学拟对全校1249名教师和446名技术人员进行签约聘任。在全校推行职员制、聘任制,教师的去留与其教学、科研成果、服务学生等情况挂钩。由此可见,教师退出机制的建立已全面展开,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的建立已是大势所趋。

2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管理不可缺少退出制度。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具有“双师型”结构,即专业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其中,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实训课教师不仅要是“行家里手”,而且要能让高职学生快速掌握技能。然而,现有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转型而来,或由部分中专升格而来。一方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尚未形成,特别是实训课教师匮乏、专业课教师缺少企业实际经验,这就需要大量聘用企业骨干人员开展实训课教学。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数量偏多,质量良莠不齐。有少数专业课教师虽有教学能力,但却不喜欢教师职业;还有的虽然热爱教师职业,但个人能力却难以胜任。有的原本胜任高职院校教师这一职业,但却由于跟不上专业结构调整、知识更新速度而落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一种制度和机制来保证优者从教,教者从优。而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和退出机制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高职院校教师退出机制的实质是岗位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的实质是高职院校教师实行聘任制,打破高职院校教师的“终身制”(个别有特殊贡献的教师除外),彻底解决高职院校教师“能进不能出”的难题。

3 建立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是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高等职业院校今后工作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与高质量的教学,优质教育的前提是优良的教师队伍。然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需要制度保证。《意见》还明确指出: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高职院校推行教师资格认证、教师任职标准势必要建立相应的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没有退出制度的保证,教师资格认证与教师任职标准只能是形同虚设,教师资格认证与教师任职标准的推行也只能是走过场,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只能是一句空话。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定期注册认证制度,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予以注册或重新注册,即“退

出”。同样,对于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师任职标准的教师,亦请其“退出”。

三、建立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

建立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发挥作用。

1 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应实行两种不同类型的退出制度。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与实训课教师是两种不同系列、不同类型、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因此,应分别实行两种不同的退出制度。专业课教师退出制度的侧重点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程度以及知识的更新速度;实训课教师退出制度的落脚点在于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水平以及技能、技术的领先性。这两种教师退出制度的共同点在于对师德的考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高职院校實行两类教师退出制度是其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色,这两类退出制度构成了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的体系。因此,建立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两类教师的差异性和比例结构。体现两类教师的和谐发展,兼顾两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 高职院校教师退出是一个过程。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是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制度的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退出是高职院校教师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的建立以高职院校教师标准、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高职院校教师奖励惩罚制度、高职院校教师劳动合同制等一系列制度的存在为前提。所谓完善的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实际上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互相衔接的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制度,否则,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将失去依据。高职院校教师的管理系统包括准入、监督、考核评价、职务评审聘用、培养培训、奖惩、社会保障、退出等一整套流程,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或环节,都有可能导致制度失灵,出现“退而不出”的结果。

3 高职院校教师退出是一个系统。当前,全国有高职院校1239所,超过普通本科院校数量近450所,截至2008年,高职院校已有专业课教师37.7万人,实践课教师(外聘教师)11.4万人,在校生规模近700万人。如果在高职院校推行教师退出制度,势必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建立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从制度主体上讲,全国高职院校是一个大系统,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职院校是一个子系统,全国应有统一的、基准的高职教师专业标准,在这一框架下,各省(市、自治区)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标准;从制度层次上讲,高职教师退出既需要法律依据,又需要可供具体实施的条例、细则,还需要监督保障落实;从制度执行上讲,各高职院校要将教师退出纳入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大系统之中来考虑,切不可就事论事。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师退出制度的建立既要以法律为依据,又要以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的相关制度为前提,更要以科学的考核、公正的聘用、完善的社会保障为条件,分别制定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退出制度和实训课教师退出制度。

中职院校建设师德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贯穿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要以夯实师德建设为出发点、落脚点,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党员教师队伍组建。在厘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关系后,试图探讨“两学一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实质内涵。本文以“两学一做”为背景提出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路径,构建基层党组织文化环境与实现育人目标相联系,强化党员教师党性教育与提高师德素养相融合,表彰先锋、弘扬先进与查摆问、解决问题相结合。

关键词: “两学一做” 高职院校党员教师 师德 思想政治工作

2016年1月,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党员要“积极投身‘两学一做’”,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两学一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1]。本文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作为出发点、落脚点,以“学习党规党章、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做一名合格党员”为契机,提出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要增强育人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组建。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党员教师师德建设关系

(一)“两学一做”为师德建设明确了价值取向。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通过学习,提升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部分提出:大力倡导共產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两学一做”阐释的合格党员标准为“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两学一做”在内涵上一脉相承。前者是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上的明确价值追求和指导,后者则为新时期包括师品、师爱、师能、师风在内的师德建设指明了价值取向。“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是对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的新要求,有利于党员教师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杜绝师德败坏,助力成就“学高为人师,德高为人范”的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灵魂工程师;有利于提高素养,在业务和道德方面经得住考验,对得起称号,担负起责任,做永不落伍的人民教师。

(二)“两学一做”对师德建设提出了作风要求。

坚决反对“四风”是党的群众路线要解决的突出的作风问题,是深化“两学一做”党内学习教育重要实践的作风保障,也是“两学一做”对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提出的作风要求。部分教师不能做到“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3]。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工作的紧要环节,教师师德建设更显重要。当前,高职院校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把社会不良风气传递给学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产生不利影响;部分教师会觉得教师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因此工作过程中缺失爱岗敬业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部分教师只传授专业知识,课堂内外不与学生沟通,对学生漠不关心。因此,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如何通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4]?如何讲求责任,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做到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5]?如何勇于担当,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两学一做”势必能促进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作风的改进,形成风清正气、互学互鉴的政治与学术生态。

(三)“两学一做”给予师德建设方法指导。

“两学一做”是补思想之“钙”,固党性之“元”,铸党性之“魂”的党员总动员。“两学一做”重在“抓实”,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6]。根据着力解决“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单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五个问题的“两学一做”总要求,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学生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查找意识宗旨、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要求教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原因,进行自我反思、自我革新。按照“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五个坚持总要求,党员教师严明党的纪律,正视矛盾和问题,自觉把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要求转化到实际行动中。

二、“两学一做”背景下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实质内涵

(一)“讲政治、有信念”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首要前提。

理想信念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人民教师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教书育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起着主导与推进作用,讲政治、有信念是基本的、永恒的要求,只有始终使自己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7],继承发扬党的“讲政治、有信念”的优良传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系列讲话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理解把握系列讲话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经常自觉地与系列讲话精神“对标”,补好信念之“钙”[8],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讲规矩、有纪律”是健全完善师德监督机制的关键环节。

由教育部印发,作为推动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指出了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而且提及了要“制定出督导教师队伍的指标体系”。师德监督是近来师德建设中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的作用[9]。“讲规矩、有纪律”指明党的规矩包括:第一,党章;第二,党的纪律;第三,国家法律;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要充分利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机会,强化规矩意识,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党纪国法、制度条文和程序规定,准确把握规矩执行的各种要求、标准和尺度。不管做什么,首先要想到政策法规是怎样规定的,条例制度是怎样要求的,以此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10],将师德监督由外在的社会、家校、师生起主导作用转化为以“我”为主体的知纪、知责,“管住脑”、“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腿”[11]的自我监督。

(三)“讲道德、有品行”是提升党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必然要求。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要素理解,师德由师品、师爱、师能、师风构成。师品是优秀的教师具备的良好的政治素养,遵纪守法,廉洁从教;忠诚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为祖国培养新人才奉献牺牲。师爱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尊重每一位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循循善诱;教师以真诚的师爱,高尚的师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能是杰出的教师具备深渊的专业知识,涉猎广博的相关领域学问,熟谙现代教育理论、技巧和技术,业务能力过硬;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师风是可佩的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可敬的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纵观四要素,显而易见,道德、品行涵盖了师德的主要内容。高尚的师品具有“身正为范”的榜样力量,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所在,师风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人民教师潜心教学,更重品行,在“讲道德、有品行”方面走在前列、当好表率,让道德的力量在校园里传递,让道德的内涵在教育中升华。

(四)“讲奉献、有作为”是加强党员教师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必要保证。

在“两学一做”视阈下,以“四讲四有”和“四个相统一”诠释师德建设的实质内涵,需要深刻理解四者之间关系。如果说“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着重从政治、思想、素养层面强调师德建设的实质内涵,是基础、是根本、是关键,对“讲奉献、有作为”起着支撑、保障和引领作用,那么“讲奉献、有作为”则明显体现在实践层面,是目的、是归宿、是结果,也是对前面三个标准的集中展示和综合体现,更注重把学与做、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经常用“讲奉献、有作为”检验自己[12]。讲奉献是有作为的过程与路径,有作为是讲奉献的结果与收获。高职院校党员教师既不忽视讲奉献,又要有所作为,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真正把“讲奉献、有作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之以恒。建立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不论是从教育、管理、服务等角度还是将各角度相融合而言,教师均为引导者,启学生之蒙,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从“讲奉献、有作为”实践层面加强师德固然成为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德育工作的前提保障。

三、“两学一做”背景下党员教师师德建设路径探析

(一)构建基层党组织文化环境与实现育人目标相联系。

始终坚持全面把握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托党建文化促进教师队伍先进性建设,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13],增强“党建为魂,文化育人”模式的目标性,凝练具有院校特质的党组织文化生态环境。基层党建工作中,环境对教师师德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境教育比思想道德灌输更具有感染力。民主、平等、和谐、温馨的环境对广大教师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风貌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优势,建设以“勤业、敬业、创新”为精神,以“凝聚人心、团结自强”为保障[14]的组织文化。与此同时,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带领教师队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内涵探讨新时期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丰满人才培养目标,以有组织有纪律、讲团结求奋进的文化环境推动高质量实现育人目标[15]。

(二)强化党员教师党性教育与提高师德素养相融合。

学习和教育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内在动力。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要深入学习党规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讲党课上党课,写心得交流体会,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定理想和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教师群体要广泛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活动,把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教师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将学习和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展示学习效果[16]。学习教育形式讲求多样化,既要采用注入式教育,又要采用内省式反思,既可以选择正面引导,又可以选择反面警示,既能发挥他律约束,又能发挥自我约束,真正使党性教育和师德提升起到激励党员开拓进取、深化“传道授业解惑者”内涵的作用。因此,把樹立高尚师德与强化党性教育统一起来,用党性要求引领党员教师提高精神境界,以此促进师德境界的提升,努力使两种角色高度融合,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实现高度统一[17],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工作水平和建设实效。

(三)表彰先锋、弘扬先进与查摆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

“两学一做”方案指出,要紧密结合现实,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以五个“能否”检验自我。“五个能否”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合格党员的检验标准,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李保国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其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李保国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师德建设要取得成效,应将表彰党员先锋、弘扬师德先进与查摆解决问题相结合,用激勵与鞭策、批评与惩戒共同推动。一方面,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教师党员中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楷模,帮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18],营造树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注重深入查找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通过自省和民主评议进行自查、自评、互评,边学习、边查摆、边整改、边提高;负责部门对师德不正之风进行及时纠正,对师德失范、学术不端行为严厉批评,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将师德作为人才引进、评优奖励、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落实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19]。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四个方面讲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并强调“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20]。不能正其身,何以正其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又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当前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同时,也要看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两学一做”与师德建设的结合意味着党性修养与师德素质共同提升良性循环,以党性促师德,以师德增党性。因此,全国全党上下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党员教师政治信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育人意识,以知促行,才能真正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民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顾一娴.“两学一做”关键在走心[J].中国纪检监察报理论周刊,2016,3(5).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6,188,189.

[3]王库.群众路线对民办高职院校党员教师教工党员师德师风建设作用机制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4(1):91-93.

[4]彭倩倩.以“两学一做”夯实作风建设[J/OL].中国网,2016.3.10.

[5]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6-5-7.

[6][16]“两学一做”重在“抓实”[J/OL].人民网,2016.3.2.

[7][8]陈艳珍.党员干部讲政治、有信念是践行“两学一做”的政治根基[J].前进,2016(6):44-46.

[9]李英兰.加强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2017(1):54-56.

[10]王翠芳.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做讲规矩、有纪律的合格党员[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6):88-90.

[11]周爱国.做讲规矩、有纪律的表率[J].新湘评论,2016(18):18-20.

[12]张建伟.对理解把握“讲奉献、有作为”的一些思考[J].先锋队,2016(11):22-23.

[13]习近平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J/OL].新华社,2016.4.22.

[14][19]王克军.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基层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研究[J].教育求索,2015(469):189-190.

[15]刘晓勤,许晓娟.组织文化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党建文化育人模式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增刊):63-65.

[17]张建华.试论党员教师党性修养与师德素质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45):46-48.

[18]范燕燕,蔡维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9):66-68.

[20]习近平:好老师有四条标准[N].大众日报,2014-9-10.

项目来源:本文为2017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两学一做”与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师德建设路径研究》(编号:2017SCG236)的研究成果。

中职院校建设师德论文范文第4篇

一、大数据下云会计教学对中职院校教学影响

(一) 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中职院校中, 利用云会计教学, 有利于培养专业型人才, 有利于企业发展与进步。目前, 云会计教学软件的应用已经得到我国很多企业的认可, 会计行业对人才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专业人才。而云会计的出现, 则刚好符合市场的变革, 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 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 应用云会计进行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云会计的应用主要依托于计算机、互联网, 就有实时的特点, 利用此可以与企业财务进行综合处理。在会计专业教学中, 利用云会计进行教学, 可以弥补传统会计实训教学中不足,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这样一来, 不仅节省企业相关设备的投入, 同时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先进知识, 有利于推动中职院校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中职院校云会计教学的建设与实施

(一) 转变教学理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会计专业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趋于云计算技术方向发展。在中职院校教学中, 利用云会计进行教学, 不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同时, 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对云会计的认识, 充分发挥云会计教学优势, 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此外,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企业的信息数据逐渐增加, 传统的会计计算方式, 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利用云会计教学, 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先进的技术信息,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升。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利用云会计教学, 推动中职会计专业发展。

(二) 转变教学格局

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 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行业发展并不了解。基于云会计进行教学,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格局,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了解行业的发展变化, 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 重新定位教育目标

在大数据时代下, 传统教学中教育目标定位, 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及发展, 不符合时代发展变化。在未来工作中, 学生不仅需要记账、出纳、算账、报账, 还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中, 利用我国相关税法制度和财务制度, 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总结, 以此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进而促进人才的培养。因此, 在中职会计专业中应用云会计教学, 学校需要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基础, 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基础。

(四)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中职院校中应用云会计教学,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培养人才方式。明确会计专业的教学目的, 以此培养学生, 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基础课程教学, 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 提高学生理论素养。此外,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同时, 教师应该重视云会计教学的应用,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五)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将云会计更好的应用在中职会计专业中, 需要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 应该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职院校可以制定管理制度, 引导教师继续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 为云会计教学开展提供保障。此外, 学校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为会计专业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进而推动中职学院发展。

(六) 优化专业课程

在中职院校教学中, 学校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优化专业课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传统教学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不利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因此, 应优化专业课程。随着时代发展进步, 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其中, 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此外, 教师可以利用云会计进行教学, 实现资源共享, 促进学生专业素质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大数据时代, 在中职院校利用云会计教学,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同时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因此, 在教学中, 应该重视云会计教学应用,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以此促进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 培养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

摘要:基于大数据下中职院校云会计教学的建设与实施, 本文就大数据下云会计教学对中职院校教学影响, 分为两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 对大数据时代中职院校云会计教学的建设与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中职院校,云会计,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程平, 陶思颖.基于ADDIE的“互联网+会计”MPAcc财务共享课程教学设计——以重庆理工大学《云会计与智能财务共享》课程为例[J].财会月刊, 2018 (10) .

[2] 唐海静.试论云计算时代下的财务会计教学改革[J].时代金融, 2018 (15) .

中职院校建设师德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教育、考核、激励、惩处、监督与宣传相结合的机制体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德师风 建设

[作者简介]廖志平(1975- ),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湖南 衡阳 42100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教师精神需求”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K012BDY010)

师德师风是学校的灵魂,师德师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还会体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风学风。高职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形成“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德风尚,就必须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其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倡导“最好的教材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理念。

一、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思考

师德师风建设就是高职院校以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专业技能为根本,以建立师德师风工作长效机制为目标,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严格师德师风考核、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积极探索和构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新体制,在高职院校教师中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教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责。高职院校必须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引领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切实解决当前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院发展提供过硬的师资条件。

二、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1.对高职教师加强坚定正确的政治教育。高职院校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三严三实”要求,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以高尚的思想素养和道德情操影响学生,做让社会、家长和学生满意的高职院校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对高职教师加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教育。在高职院校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对全体教师开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理念熏陶,要激励广大教师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对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要引导广大教师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规范高职院校教师的从教行为。高职院校要扎实开展普法教育,要加强《教师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法律文件在广大教师中的宣讲力度,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使教师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关爱和尊重学生,切实增强教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自觉履行传道授业的神圣职责。

4.增强高职院校教师教书育人本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社会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教师要不断拓宽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帮助高职院校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在职培训、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成为一名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

5.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艰难,招生和就业难度加大、社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更新、学生的需求复杂多元,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压力非常大。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教师解决各种困难,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满足教师的正当、合理要求,使教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推进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1.师德师风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为师之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既授业解惑又传道育人。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为师之本,教师的人格魅力、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师风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部活的教科书,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2.教师务必常修为师之德,恪守为师之道。第一,社会新常态背景下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人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不断地加强师德师风修养。第二,教育新常态对师德师风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还有待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守教师岗位、践行教师道德,真诚地投入教育事业,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教师。

3.少数教师在师德师风表现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整体状况良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维护教师形象,严谨治学,精心施教,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型优秀人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也面临着新问题: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少数高职教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不强,个别高职教师得过且过,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甚至个别教师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言行失范;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和浮躁现象,甚至有学术道德问题。

四、提高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1.夯实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团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高职院校的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团队。高职院校党委、行政要加强正确领导,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真正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学院发展大局,纳入学院总体发展规划,渗透到教育、服务和管理各个环节。要建立由学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学院的日常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

2.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教育。高职院校要把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摆在教师培养的首位,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可以将课程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发挥其辐射和引领作用。可以通过建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教师寒暑假培训、世界大学城空间学习和“传帮带”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理想信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教风学风和学术规范等专项教育培训。同时,通过学术讲座、下基层锻炼、赴国内外培训进修等活动,调动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3.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考核和管理。高职院校要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对教师思想政治和专业技能考核的重要条款。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聘用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是考核录用教师的首要条件。要建立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个人工作考核范围,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并在职称评审、职务聘用、进修培训、评优评先中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4.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激励和惩处机制。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因素,作为评先评优的首要条件,在教师职务提拔、岗位聘用、职称评审、培训及进修等环节,优先考虑师德师风良好的教师。对违反《教师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的教师一律依法处置,绝不姑息,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处分,对严重违法违纪的教师要及时移交相关部门。

5.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引导。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保障教师正常工作的根本前提。各方面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比较大,个别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要设置专门面向师生的心理咨询室,配备职业心理咨询师,及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对教师加强心理疏导,缓解教师的压力。还可以通过组建户外协会、舞蹈协会、羽毛球协会、足球协会、太极拳协会等各种兴趣娱乐小组,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团体性活动,提高教师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6.严格师德师风建设监督。师德师风建设是高职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调研、师德师风建设评议、师德师风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师风舆情快速反应等机制体制,要构建由院系、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院系两级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室、师德师风监督员等在师德师风监督中的重要作用。设立投诉举报平台,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广泛接受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不良师德师风倾向。

7.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宣传。高职院校要将师德师风宣传作为学院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师德师风宣传制度化、常态化。要把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讲活动常态化、系统化,把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可以借教师节、校庆活动等,通过广播、电台、报纸、宣传栏等传统媒介,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座谈、交流等形式,隆重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在全校营造崇尚良好师德师风的舆论氛围。还可评选“功勋教师”“教学名师”“教学新秀”“巾帼标兵”等,重点宣传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8.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研究。高职院校要结合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机制。科研部门每年都要立项一批师德师风建设校级专项研究课题,对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学术层面进行创新性研究,不断从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中概括、总结、升华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Z].2012-08-20.

[2]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Z].2014-09-29.

[3]谢晓晖,欧阳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二维视角:学校和教师[J].沧桑,2011(1).

[4]申晓伟.高职院校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

中职院校建设师德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专业技术与设备已经应用在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从目前的市场人才需求来看,专业对口、技能过硬的数控人才还处在一个相对短缺的阶段。中职院校是目前数控技术人员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实际数控企业所需的人才出现不对接的现象。通过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    键   词]  中职;数控技术;存在问题;教学改进

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当前人才输出的重要方面,而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数控技术,更是处在人才欠缺的风口浪尖。因此,中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数控技术人才的输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相对而言,中职院校在理论、实习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使中职学生全面发展,输出一大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吻合的数控技术人才,是目前中职院校教师在数控专业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理论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比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目前的教育领域,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吻合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已经占据了教育领域的主导地位。因此,中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院校,它的数量和教学质量也在发生明显变化。目前中职院校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在社会和企业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人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职院校走出来的学生,认为他们就是教育的底层人员。这种错误的认知使很多人对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这种歧视不仅出现在教育领域,有时还会出现在社会中的每一个阶层,甚至部分学生也会有自卑的想法,这些都会影响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学质量不过关的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数控人才很难适应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竞争残酷的社会,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岗位,直接造成中职院校就业率偏低。就业率的低下会让那些有偏见的人认为自己的偏见是正确的,从而更加不重视中职院校数控技术的教学质量,最后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

解决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方法就是必须提高中职院校数控专业学生的理论、技能、综合素质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会带来数控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教学质量较好、学生技能水平及就业率较高的中职院校自然会赢得外界的尊重和理解。

二、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中职院校数控技术的教学来看,数控专业的教学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些问题会导致中职数控技术教学质量下降,使得学生在技能掌握和理论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满足目前的人才需求,因此不能很好的就业。中职院校比较低的就业率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通过对中职院校教育背景的深刻分析和对中职院校的实地考察,本人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教学教材没有及时更新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有些还是沿袭旧教材,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不能与实际的社会生产需求相匹配。教学资料上显示的技术和内容与当前社会发展相比落后一大截,这一大截包括几年到几十年不等,使数控专业学生到企业后不能胜任工作。对中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学习的机床维修、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及调试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与目前数控企业的设备操作是不一样的。因此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工人无法满足当今企业数控人才的需求。这就会出现所学的知识无法得到运用的局面。这种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数控企业,也需要很长的学习期和适应期,这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是大大不利的。

(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由于中职院校把教学重心放在了技能培养方面,再加上很多领域都对中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重视,就会使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老套。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上课过程中,单纯的讲授学生并不感兴趣,无法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对于一些专业的数控相关理论,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却昏昏欲睡。课堂主体没有从老师转变为学生,没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数控专业来说,有一些内容复杂难懂,目前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对相关的课本知识进行详尽解释。但是多年以来的教学效果告诉我们,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无法提高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的,甚至无法取得基本的教学效果。当今社会教育模式已经经过多次改革,目前的教学领域也基本实现了新课程,在这种教育背景下,中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甚至会起到阻碍作用。不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会降低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课堂效率,影响学生理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效果,从而影响数控人才的长远发展。

(三)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对数控技术专业而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是基础,实际的操作能力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来看,很多数控专业的老师是不具备应有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但是这种老师很可能在教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教专业技能。这就使学生学习的根源就是不正确的,是不符合实际的。专业知识丰厚,实际操作能力又强的教师在目前的中职院校中是非常少见的,尤其是对数控专业这样一门高难度的学科来说。很多院校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比如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但是目前的教师培训结构是不成熟的,由于培训期较短,很多教师只掌握了数控专业操作的理论知识,而实际的操作能力并不是短期培训可以得到明显提高的。而且很多老师都是刚出校园,又进校园,学生身份和老师身份的转换毫无缝隙,没经过实际的操作,完全没有积累任何实际操作经验,这种教学模式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明显不切实际的。

三、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改进策略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培养的人才是直接面向社会人才市场的。因此,数控技术专业等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和技能知识直接关系到毕业后的就业,这也意味着解决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问题,提高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迫在眉睫。中职院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以及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要根据社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教材

中职院校在基层的人才培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中职院校的教学定位是和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相联系的,这也意味着,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教材要和实际的社会需求想联系。中职院校应该根据企业数控机床设备的应用发展,根据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行教学教材的及时调整,起码要满足教学材料与实际需求,符合目前数控行业需要。

在数控教材选择时,先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做一个整体了解,然后学校要进入企业内部,与其进行有效沟通,从而选择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数控教材。之后,也要根据社会和企业的变化对教学材料进行及时调整。在调整时,学校要明确材料上的具体缺陷,明确材料的哪些方面是不符合数控企业需求的。然后再联系当地的相关数控企业,从它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教学材料进行合理调整,查缺补漏。

另外,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老师也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进行加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等职业院校可以与当地的数控企业联合,让学生去企业实习,从而完成学生在校部分的生产实习操作课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更能让学生对数控专业有一个深入了解,积累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这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等职业院校也要对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有足够的重视,应花费适当的人力和物力引进现代数控设备,及时摒弃过时的数控设备,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就是工作用到的知识。这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真正的教学目的。

(二)建立数控技术专业的仿真操作

中等职业院校的数控仿真操作就是让学生对数控设备加工的零件编写程序、具体走刀路线、加工精度要求及安全防护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操作进行模拟练习。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品质量或者设备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废品或者设备损坏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模拟仿真实习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如果没有模拟仿真操作设备,跳过数控专业的模拟操作这一学习过程,就会造成学生实习编程体验专业知识的欠缺。在这种情况下,数控技术专业的仿真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不会破坏真实的数控设备,也能让学生收获到经验知识。在实际的模拟操作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地方会出错,会出现什么问题。不仅让学生对数控机床设备的操作有了直观的了解,对数控编程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后编程会更加认真仔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高。

(三)培养高质量的教师团队

对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来说,大部分学生都处在较为年少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专业教师尤为重要。但是目前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师进步空间较大,因此,学校需要从教师培训和引进专业教师两个方面入手,提高整体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对于数控技术专业来说,可以将教师分为三个方面:理论教师、专业技能教师、综合教师。对于理论教师来说,学校可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二次培养,让他们对专业知识进一步学习。而专业技能教师则可以从一些校企合作企业中聘请高技能的人才,让他们带着学生进行最初的专业操作。另外,学校也可以引进一些高质量人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教学培养。

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是培养基层数控人才的摇篮,而数控人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提高,也要增加一定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吻合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獻:

[1]周健.关于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3):125.

[2]姜徐多.关于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J].职业,2019(24):40-41.

[3]李胜权.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6):206,227.

[4]张乐.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职场化教学模式探索[J].南方农机,2020(1):195.

[5]唐振宇,聂勇军.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8):60-61,65.

编辑 武生智

上一篇:疾控机构文化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积极心理学外语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