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民族文化范文

2024-07-10

特色民族文化范文第1篇

摘要:“乡村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之一,而乡村特色文化的建设则是乡村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大力提倡公共文化服务的今天,公共文化服务为些许困惑的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及时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也从公共文化的政策体系和服务模式为乡村特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作用

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涵。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区别一个社会与另一个社会的不仅仅是金钱和自然资源的财富,而首先是它的人民的价值观念、积极性和创造力”。基于此,人们关注文化,理性思考发现,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文化建设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建设犹然,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不相适应。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保障乡村文明建设,保障乡村特色文化建设,实现农村、农业、农民持续健康科学、和谐的发展,是我们将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特色文化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在政府加强公共服务职能的背景下提出的。从党的十六大明确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到十七届六中全会“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出。体现了一个现代政府对自身职能的清晰定位、对公民文化权利的尊重和对文化民生的主动担当。

实际上,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来提供、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服务。目前,我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主要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中心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等,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内容有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看戏、公共文化鉴赏、文化素质培训、群众性文体活动等。

(二)乡村特色文化建设

“乡村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之一,而乡村特色文化建设则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特色文化是一个乡村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和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播、整合、演绎、变革而形成的具有公共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一种有别于其他地区或其他形式的特色文化活动方式,在乡村,主要表现在各类的民间文化上。比如:民间歌舞、民间文学、民间体育、民间美术、民间风俗、民间信仰、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商贸文化等等。以浦口区的乡村特色文化为例,就有《手狮舞》、《龙舞》、《老汉推车》、《跑驴》、《船灯》、武术、国际象棋、回民风俗等等。这些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繁荣了文化的千姿百态,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乡村的文明建设。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经济和文化的看法的偏颇,造成了乡村文化建设的严重失衡。正如早年梁淑溟先生所认识的那样:“中国的问题是文化失调的问题,那么在乡村就是乡村文化的失调问题。”可见,文化建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益性可以保证乡村特色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主要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公益性排在第一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内容。公益性,就是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免费服务,或是低于成本、收费很少的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体现对人的关怀, 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而乡村特色文化则包罗万象,有积极健康的文化,如健康的民间文化活动、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活动等,但也有消极颓废的文化,如不科学的巫术、不健康的赌博、个别愚昧的习俗、甚至有反动的邪教等。积极的主流文化的传播,政府需要一定量的投入进行必要的引领。在过去,政府往往只是倡导,并没有或少有真正把乡村的特色文化当做经济建设一样来硬抓,使得一些健康的文化不能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例如,在我们浦口区,原来几乎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民间文化活动,经过文化大革命至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没有政府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和引领,使得石桥乡的柴龙、星甸镇的花灯、汤泉镇的板凳舞、永宁镇的河蚌灯以及大批的旋律优美的民歌等或全部失传或鲜有人知之。经过二、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思,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没有健康文化背景的发展,只是一种没有灵魂的经济增长而已。所幸,党和政府看到了社会发展的软肋,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益性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如在我们浦口区的一些镇街,正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挽救了濒临灭亡的一些民间文学、民间传统习俗;恢复了一些民间歌舞、民间体育活动;传承发展了一大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特色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唤醒了乡村的文化自觉,提高了乡村的文明程度,保障了乡村特色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公共文化的政策体系可以保证乡村特色文化建设的长久发展

乡村文化尤其是特色文化,要想长久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长效的公共文化政策体系作为支撑。换言之,即是指政府在特定情境下为达到一定的文化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或行动准则。它带有很强的指向性、目的性。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起着主导性、支配性、决定性作用,承担着主要责任。政府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从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体系,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公共文化人才、资金、技术保障体系,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和制度设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激励、监督体系等构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个方面全面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我们浦口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镇(街)一品”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为例,这个计划早在十年前就曾提出,但一直没有真正得到有效落实,经济状况和人才优势好的镇街还能坚持三两年,一般的镇街仅是为了落实区里的文化部署而落实,不是真正为了发展乡村特色文化而真抓实干,检查时有,不查时没。这种没有公共文化政策保障体系的部署,最后大多流于形式。

随着最近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的出台,还是“一镇(街)一品”的乡村特色文化发展,就明显比过去落到实处,且在我区的镇街文化建设中有了竞争的势头。比如,在“一镇(街)一品”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中,原来永宁镇的民间舞蹈《手狮舞》算是发展比较好的一个项目,但最近沿江街道的《荷花灯》、星甸镇的民间武术、汤泉街道的《采茶舞》、顶山街道的合唱队、乌江镇的《龙舞》、泰山的《跑驴》等特色文化,在各自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都歌舞出了自己镇街的特色,今年6月18日还在永宁镇举办了一场“浦口区镇街特色文艺汇演”,加强了交流和沟通,切实让乡村老百姓感受到了政府的文化惠民,同时也增强了乡村百姓文化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促进了乡村文明社会的建设步伐。

四、公共文化的服务模式可以保障乡村特色文化的有序发展

既然是乡村特色文化,那就自然是各个乡村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说,“人没我有,人有我特”,总之是与众不同。为保障每个乡村自己特色文化的有序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服务模式,而公共文化的服务模式恰恰可以解决这些。

以浦口区的“一镇(街)一品”文化特色建设为例,在没有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之前,我们也曾做过要求,每个镇街要有镇街的特色文化,但一直没有真正的得到落实。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政策支持的专项经费;二是凭镇街自己没有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的专业老师;三是即使有地方特色文化也没有专业的辅导老师;四是有些镇街的乡村或是社区盲目上,看到人家玩龙,我也玩龙,看到人家玩花船我也玩花船,等等诸如此类,这样既体现不出乡村特色文化来,同时也显得很无序。

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以及运行管理系统和制度。尤其是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公共文化人才、资金、技术保障体系,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等为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这个前提下,自去年以来,区文广局首先对全区乡村的特色文化进行了梳理,挖掘出各个乡村的真正特色文化,由区、镇街二级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在政策上、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的文化单位要在专业技术、专业老师、文化产品的挖掘、辅导和配给上给予保障。对本来就有的而且一直在活动的特色乡村文化给予进一步打磨、做大做好;如永宁的《手狮舞》、汤泉的《采茶舞》、盘城乡村的《霸王鞭》等;对本来就有但近年没有活动的乡村特色文化要帮助其恢复起来,如:乌江镇多年没能玩耍起来的《龙舞》耍起来了,桥林农民曾经过唱到中南海的民歌唱起来了,石桥乡村早年的《莲湘》打起来了;对有些镇街乡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帮助挖掘项目,建立自己的特色队伍。如:星甸镇在解放前习武的人较多,帮助其建立自己的武术队,不仅能带领村民强身健体,还能参加一些演出。江浦街道社区民间队伍多,就帮助建立各种体操队、腰鼓队、 锣鼓队、合唱队等;对早年就在各地已经挖掘的一些民间文艺项目,虽然现在也没人演出了,但区文化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配置,如在汤泉地区挖掘的《荷花灯》舞配置给沿江乡村玩耍,泰山街道一个村的《蝴蝶灯》舞配置给另一个村排练演出,这样,就保证了全区每一个镇街都有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活动,在这种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引领下,目前,各镇街也都在完善“一村(社区)一品”特色文化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公共文化的服务模式确实可以推动乡村特色文化的有序发展。

五、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体系可以激活乡村特色文化品牌的诞生

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子体系,它由三部分力量组成,一是政府,二是相关部门和公益性文化单位,三是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乡村潜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开发不尽的文化宝藏。乡村文化资源是乡村开展文化建设重要的基础和依托。只有充分挖掘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乡村文化才能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从而促进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而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体系一旦和乡村的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激活乡村特色文化品牌的诞生。

以我们浦口地区为例,浦口地处古都金陵江北,非遗项目众多,有着丰厚的乡村文化资源。但资源优势不一定就是品牌优势。近两年来,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强劲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在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凸显出了无比的优越性。如省级非遗项目《手狮舞》、市级非遗项目《茶山会》等在传承发展中,从浦口区财政、区文广局相关政策、到镇、村财政均给予了大力的扶持,《手狮舞》演遍大江南北并三出国门,成为了我区的品牌乡村民间文化。

汤泉镇,既是一个著名的温泉镇,也是我国较有名气的苗木大镇。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两年来,由区政府和汤泉镇政府共同承担的“中国汤泉温泉节”和“中国汤泉苗木节”各两届均获得圆满成功,大大提升了汤泉的地位和品位,并使这两个节日成为了在中国温泉和苗木业界的品牌文化活动。在这几届苗木节和温泉节的文化活动中,所有参加活动的文化节目和特色活动内容皆有政府买单,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品供给中发挥了强劲的效用,激活了乡村文化品牌的诞生。

总之,乡村特色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更是以文化人、以人为本的根本内涵体现。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只有将它的文化资本、自然资本和国民健康与它的GDP看着一样的重要,这样的国家才有前途。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那样:只有文化的繁荣才是最高的目标。我们相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将对我国乡村文化的崛起和繁荣,乃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戴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答.

(作者单位:浦口区文化馆)

特色民族文化范文第2篇

摘要:婚俗文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岭南地区的婚俗文化内容 ,丰富多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岭南地区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婚俗文化形式多样 ,内容繁杂 ,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岭南、婚俗、文化

岭南地区的婚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随之变化,这昭示着岭南地区社会的进步,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岭南地区的汉族婚俗文化从不同区域可分为三类广府婚俗、客家婚俗与潮汕婚俗,另外还有疍民婚俗和其他一些婚俗习惯。

一、广府婚俗指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珠三角及周边地区的婚俗习惯。在20世纪80年以前,广州的婚配嫁娶按时间先后可分为3个阶段。

①婚前礼,婚前礼又可分为六个步骤:一曰纳采。由男家请媒人携带礼物向女家提亲。二曰问名。提亲后,交换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男女“八字”宜婚,婚事方能进入正题。三曰纳吉。实际上是订婚仪式,是日要请酒祝贺。四曰纳征。俗称“行聘”或“过大礼”,这次送的礼比纳采时的礼厚,仪式也较隆重。五曰请期。下聘礼后,男家选择婚期,征求女家意见,双方商定嫁娶日期。六曰迎亲。婚礼前最后的重要程序。男家派出代表到女家迎亲;女家收取男家送来的部分礼物(不能全收),并回礼致谢。

②正婚礼,新娘到男家后当天的礼仪。新娘和新郎双双拜天、拜地、拜祖宗、拜父母以及对拜。之后,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向男家父母和年长者以及贺喜的亲友献“心抱”(即媳妇)茶。被敬茶者喝完茶后,要给新人封“利市”(即红包)。男家随后设宴款待亲友。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敬酒,散席前要敬茶。在入洞房前,新郎、新娘要对饮莲子糖水,取其“连生贵子”的好意头;要对饮“百合茶”,取其“百年好合”、“白发齐眉”之意;要吃和顺榄,取其和气、顺利、甜蜜的意思。

③婚后礼,新婚夫妇于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称“三朝回门”。这是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回门时,夫家备上礼品,包括烧猪、鸡和礼饼等。新婚夫妇必须于当天日落前返回夫家;且往返都要顺着迎亲时的原路走,不能“三天走两条道”。

从20世纪80年代起,广州兴起新式婚礼,并将整个婚礼过程录像留念。

婚礼前,先通过婚纱影楼照婚纱相。通常,新郎、新娘会提前请自己的未婚朋友做男傧相、女傧相(俗称“兄弟”、“姐妹”)。婚礼当天,新娘由“姐妹”陪同到预先约定的美容中心做发型、化妆;而新郎的“兄弟”则装扮花车:在轿车上挂上或贴上鲜花、丝带、彩球,车的正前方则矗立一男一女2个洋布娃娃。吉时一到,新郎领着众“兄弟”到新娘家接新娘。这时候,新娘的“姐妹”会严守层层大门,不让新郎轻易接到新娘,而且与新郎及其“兄弟”唇枪舌战,索取“利市”(俗称“姐妹钱”),拿到一封“利市”开一道门,有的还会藏起新娘的鞋,直到新郎“求饶”、“认输”才放新娘出门。这时,众兄弟、姐妹才热热闹闹地簇拥着新郎、新娘去男家。有的时候,尽管新娘家离酒楼近在咫尺,花车也要特意绕个大圈子经过吉祥路、长寿路、万福路、百子路等,以取好“意头”。随后,新娘由新郎陪同返回娘家,俗称“回门”。在婚宴中,新郎、新娘每席必敬酒;宴毕必敬茶,宾客则以“利市”相赠。整个婚礼过程,有的新娘会换2~3套衣服,迎宾时穿西式白色婚纱;宴中着传统红色裙褂;宴毕送客时则换艳丽旗袍。婚宴的菜谱也很有讲究,如是初婚,必有“烧乳猪”这道菜;还有红枣莲子汤,取“早生贵子”之意,有甜汤甜糕,取新婚甜蜜之意。婚宴后,主家还会向来宾回赠“利市”。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则选择旅行结婚。

二、客家婚俗指梅州、河源、惠阳等地区客家人的婚俗习惯。客家婚俗一般要经过“六礼仪式”:

(1)说亲。男孩长大成人,父母便托人作媒,寻访适当人家未婚女。媒者向女方父母说明男方家庭、男子年龄、品貌等。如女方父母同意,便进一步相亲,谓之“探人家”;如不同意,则婉辞谢绝。所谓“探人家”就是女方父母邀请几位至亲内戚前往男方观看郎貌,了解家迁,男设宴款待并赠送礼品。过去女儿本人不去。经同意,女方将女儿出生年、月、日、

时,俗称“时辰八字”写在红帖上送往男家,谓“送庚”。男家将“庚帖”放在祖牌位前,三天内诸事顺遂,则进一步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如认为“合”,婚姻就算定了。

(2)送定(札定)。说亲合适后,女方提出条件,聘金若干,猪、酒、鸡、鱼若干,桔饼、糖果若干,农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干;男方则提出要妆奁若干,由媒人在男女双方间调和讲定。农村往往用书面形式,称“写婚约”或“写合婚字”,正面写“文字厥祥”,底面写“天作之合”,由双方家长及媒人亲房签字画押,各执一份。写字时要由男方备办盛宴。在城关则由男方送桔饼、糖果并布料、鞋袜、戒指或手表等到女家,女家回送帽鞋衣服给男方。有的还由男家请一二桌“订婚酒”。从此,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送定以后,逢年过节,男方要送礼物给女方,直到结婚为止。

3)报日子和送聘金。男方择定“斗床”和接亲的日期后,告知女方,叫“报日子”,一般要在结婚一个月以前,同时男方将聘金送给女方。客家人对聘金的尾数喜欢用“九”,图其谐音“久”的吉利。女方在男方斗床的时候,要送柚子和木炭到男家,含有平生贵子和暖新房之意,俗称“探子探孙”。男方要做许多大肉圆送给女方分赠亲朋好友,以示结缘。

(4)盘嫁妆。嫁妆丰厚俭朴相差很大。旧时一般人家嫁女的妆奁有五色衫裤、梳妆台、脚桶、尿桶、门帘席、木箱或皮箱等,富贵人家则加绫罗绸缎、被褥毛毯、金银手饰等,招摇过市,极尽炫耀。送嫁妆的人叫“青娘”,由男方给予红包。嫁妆送到后,男家宴请亲朋“看嫁妆”。盘嫁妆的时间在日间,具体日期各地不同,城关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乡间多在新娘出嫁的第二天。

(5)接亲与送亲。接亲也称迎亲,旧时多在日间进行,现多在深夜。男方在午间要备猪头、鸡公、鱼及香烛、喜炮声中到女方家中接亲。“我是花轿抬到夫家的!”这是旧时妇女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俗话说:“破扇子扇扇也有风,破轿子坐坐也威风。”同去接亲的人要双数。女方家中看到接亲人员前来要将大门关住,待接亲者连放三次鞭炮以后,接过蜡烛火种,才开门恭迎。女方要备办酒宴款待接亲者,谓之“无块席”,婿郎、陪客稍微动筷,不多吃。出嫁姑娘洗澡后,由媒人和喜娘为之梳妆打扮。女方送客的人也要双数,一般有新人伯娓和新娘的兄弟及其他亲友。出门时,女方父母应回避。到男家后,若入门时候未到,新娘先要在门外等待。入门时,鼓炮相迎,男方父母亦应回避,到拜堂时相见,以避免“相撞”,造成日后不和。跨进大门槛时,由厨子宰杀一只公鸡,叫“拦门鸡”。一些乡间习俗在门槛下放一把斧头,新娘踏着米筛进入新房。

(6)拜堂与吃面碗鸡、交杯酒。这是结婚姻最后的仪式,新郎、新娘先同拜天,次拜祖宗,然后夫妻相拜。拜毕同入洞房,洞房内点红烛,桌上放着煮熟的鸡、面条和两个鸡蛋,新娘新郎共同进餐,吃交杯酒。这是新入门第一次与新郎进食,需选吉时。新床上放的东西有讲究,城关一般是放四个柚子,上贴喜字,“柚子”与“有子”谐音。乡间放一个红斗,装满白米,还有尺秤、算盘、剪刀之类,象征婚后生活富裕,会划会算;另有一盏红灯,取“添丁”之意。

闹房,闹房不属结婚仪式,或有或无。一般在宾客宴散以后,一些青年男女亲友进新房与新郎新娘逗乐,要新人说唱捧逗,如新郎抱新娘咬红花(红包),新郎新娘合吃一颗糖果,唱歌跳舞等。过去还有“坎压油堆”的陋习,就是一个个压到新娘身上。这种现象多少带有人类早期野蛮群婚的遗风,现已革除。过去有些地方因新房狭窄,闹房改在厅堂举行。闹房连续三天,这三天内不分大小,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客家闹房,还受一种观念的支配,认为越闹越吉祥。广东客家人闹洞房的习俗中特别突出说四句,以吉祥、祝福、禧 戏的语言构成押韵四句词,贯穿着整个闹房过程,典雅、风趣。

圆房,不少地旧俗有圆房验贞之陋俗。南方特别是广东一带,在三朝回门时随送烧猪以示新娘贞节完好,新娘得到男家的尊重,女家为此而感到骄傲。。“吃烧猪”成了新娘子是否贞节的代名词。三朝之日新郎伴新娘回门,女方父母翘首盼望,在看到随来的“烧猪”时才放下那颗久悬着的心。女儿是守身如玉的处女,婿家已表示对她满意了,父母才为女儿终身有托而感到欣慰。

请三朝,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要设宴席请女儿、女婿。女儿以客人身份回娘家,可坐首席,宴后当众脱去红衫,改穿普通新衣裳。这天不能在娘家住宿,无论远近都要赶回夫家,有的乡间,娘家过几天邀一些亲戚(妇女)至女儿家中做客;有的结婚满月时,做母亲的请女儿回家做满月酒。男女亲家各择定日期,设盛宴互相请酒,谓之“上门”。这些喜庆的余音,可以加强两家之间的往来。

婚宴设于厅堂,桌位分尊卑。左上为首席,右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外戚尊,本族插。主要宾客,新郎须一一到他面前恭请并带到规定的席位,奉献碗筷。嫁女宴席则由新娘家长礼请宾客。新郎和新娘的母舅为上宾,坐首桌首席。女方来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他们来了,要在门前放鞭炮迎接,他们未到席,不能开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执壶,斟酒从母舅开始。

三、潮汕婚俗指汕头、潮州和揭阳地区的婚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

(1)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2)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3)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 。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

婚宴队,结婚宴请宾客,俗称“喜酒”,礼节甚为隆重,尤其过去娶亲更甚。

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

(4)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

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

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 。 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

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新婚三天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闹洞房。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四、疍民婚俗指在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及水上运输,并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的婚俗习惯。疍民们的婚俗,虽和陆上居民一样,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其婚庆有自己的特色。谈婚时,先将男女双方生辰请相士推算,如算得双方八字无碍,媒人再将两边的家庭详细情况通告对方家长,然后双方家长再商酌礼金,若男家不允女家提出的条件,便封回一个红包,把年生送回,此门婚事便告吹了。饼礼则同陆上居民大同小异,突出不同的是要加槟榔五十七斤。婚礼宴客也不在艇中进行,而是择一开阔、平坦的沙滩,以地当席,海碗当杯,畅饮庆祝。

五、其他婚俗,是岭南特有的一些婚俗习惯,有一些特别的称呼。

童养媳,长江长期以来有带童养媳的风俗,俗称“新婢子”。过去产生童养媳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重男轻女;二是一些人家娶媳妇

困难。生女孩者常在一二个月内将婴儿送给别人,收养者只需出几斤猪肉和细面。如果将来不做儿媳妇,也可将其出嫁,获取聘金。

过去童养媳结婚往往比一般人早,十五六岁结婚者不少。仪式也很简单,一般不请客,不拜堂,除夕日吃过面碗鸡便同房,俗称“合卺”或“圆房”。婚后夫妇感情多不太融洽。

赘婚,男到女家结婚,长汀俗称“打合同”或“招亲”。女方多属童养媳或等郎妹,前者指婴儿时抱来长大后配童婚(有男孩匹配),后者指抱养来后等着生郎的。因无男孩将新生女儿与人“打合同”的则很少。“打合同”主要条件是生的孩子两姓平分,男方对女方父母负责生养死葬。结婚仪式也较简单,女方家长请本族亲房和男方的家长商议签署合同即可完婚,男方不出聘金,女方也无所谓嫁妆,男方可继承女方父母财产。

转亲,城乡均有此种婚姻,但为数极少。

换亲,兄妹双双互换结成夫妇。两家均可省去聘金、送礼等费用,接亲、拜堂等仪式照样进行。这主要出自家长的意图,双方男女并无爱情基础。

改嫁,寡妇再醮与离群的妇女再婚,过去在社会上受歧视。结婚仪式不能与

普通婚姻相同,如不能穿红衣,不能在厅堂正门出门,要提前一两天离开原来的家,有的地方要半路上轿,接亲时间不能在晚上而在白天等。也有寡妇不改嫁他家,招男子来家结婚“打合同”的,多因其有子女并与翁姑有感情不愿离开所致。离婚妇女也有离婚不离家的,与家人照常生活在一起,除了与丈夫脱离夫妻关系外,其地位与离婚前相同。

特色民族文化范文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很荣幸接到上级领导布置下的军训任务。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我们的天职。虽然这次军训任务中,训练量大,时间有限,但我们军人,一向不怕任务艰巨,勇于挑战任何困难,战胜困难,夺取最后的胜利。

同时,我们也有义务训练社会的接班人。

对于我自身来说,这次军训是我历年来

,所带受训人员中最多的一次。我也会把握好这次提高自己的机会,结合往年军训经验,把这次军训任务出色地完成。

通过这几天的训练,参训人员,不论是中南大的新生,还是我们负责训练的教官同志,都做到了尽心、尽力、尽责、尽善、尽美。这与领导的指导和下属各级人员的工作配合是分不开的。

我们一团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

有些同学协调性不够好,我们先用引导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协调意识;再通过教官认真负责的反复纠正,将其动作加以更正。最后使之与队伍中其他同学协调一致。

我们各排教官也都是训练有素的优秀队列标兵。他们头脑灵活,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

时间、场合、身体状况来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我对我的工作能力和学员教官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

从这几天的训练效果来看,我们新生在对自身的要求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服从命令、令行禁止、守时的良好习惯基本已经养成。相信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们会有长足的进步。

既然是一团,我们就会以第一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力争把我们一团的学生训练成为最棒的军训生。篇二:军事开训动员决心书

开训动员决心书

尊敬的站领导、战友们: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军事训练开训动员。作为军人,爱军精武是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是我们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为了把我站的军事训练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各项xxxx任务,我代表全体战士决心如下:

一、 端正思想,以饱满的热情全力投入训练。

俗话说,思想是行到的先导。我们将充分认清开展军事训练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认识,倍加珍惜作为一名xx军人的荣誉。开训后,我们将根据xxx的训练计划,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按照自身职责,以高昂的斗志全力投入到训练中去,确保各项军事训练任务的完成。

二、 刻苦训练,不断提高完成各项边防任务的能力。

在军事训练中,我们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革命军人精神,在训练场要有争先创优的意识,树立爱警习武,争当训练标兵的思想,为更好完成各种xxxx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作为士官班长,我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给战士起到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时刻以我们为榜样,不折不扣的完成各项军事训练任务。

三、 严守条令,始终坚持用条令规范言行确保安全稳定。

我们将加强条令条例的学习, 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持之以恒。坚决以思想不放松,言行不放纵,作风不散漫,纪律不松弛, 标准不降低五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条令条例为核心,各项规定为依据,以训促管,狠抓作风养成,培养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严格按规程施训,科学施训,确保安全稳定。

四、 爱岗敬业,确保边防中心任务圆满完成。 我们将通过训练、学习,不断强化执勤能力和职能意识。执勤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树立“哨位就是战场,执勤就是战斗”的居安思危意识,确实做到“上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严格落实士兵职责,遵守执勤纪律,并做到依法执勤、文明执勤,确保执勤工作万无一失。

领导、战友们,训练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我们一定不辜负xx领导和战友的期望,力争在军事训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用实际行动为xxx各项任务的完成而奋勇争先。 xxx 二〇一二年四月一日篇三:部队开训决心书

决心书

伴随着今年的征兵制度改革,在海训场、演习场捷报频传之际,夏秋季新训工作也紧锣密鼓的拉开了帷幕。全连官兵个个精神振奋、士气高昂,誓与兄弟单位逐鹿沙场、一决雌雄,在各项工作中勇拔头筹、亮剑罗浮!为圆满完成此次新训任务,我连将按照上级党委首长的决策指示,在新训期间坚决做到以下几点:

一、统一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人心齐、泰山移”,我连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做好新训思想发动,树立大局观念,统一思想,充分调动起一切可调动的积极因素,做到有准备、有组织、有计划、协调分工明确,确保万无一失,打响征兵制度改革的第一仗。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打牢思想根基。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我连将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帮助新兵端正入伍动机,校正人生航向,铸牢全面发展、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坚定爱军习武的人生追求。

三、狠抓军事训练,练就过硬军事本领。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连队将掀起军事训练热潮,激发新战士训练热情,苦练军事本领,打牢基础技能;科学施训,严格按纲按计划训练,突出重难点科目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干部骨干的“领头雁”作用,树立“夺红旗,争第一”的思想。

四、严格作风纪律养成,提高管理水平。

作风纪律是部队的灵魂,我们将以条令条例为准绳,严格一日生活制度落实,培养新战士自觉养成严谨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加强检查评比,保持良好的内务秩序和生活秩序,在管理工作上下功夫,常抓不懈,提升连队正规化水平。

五、注重安全防范,确保安全稳定

新训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很多,我连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落实好安全工作责任制,搞好安全常识教育,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切实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树深、树牢,确保新训工作安全顺利。

六、抓好后勤建设,搞好伙食调配

针对新训生活紧张、训练苦等特点,我连将严格落实各项后勤制度,搞好伙食调配和卫生防病工作,保证官兵按标准吃足、吃够和身心健康,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训练中去。

“凯歌催人从零起,英雄志在最高峰”,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四连全体官兵将用实际行动向首长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特色民族文化范文第4篇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企业文化已成为推进电力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凝聚力之一。进一步搞好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成为我们好好研究的课题,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有利于形成企业整体运行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动因,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电力企业来说就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求生存,为用户提供“可靠能源、可信服务”已成为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而这些价值观的形成,又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电力企业文化就是要保证企业员工具有共同目标和价值观,为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准则界定成功和追求的目标。

二是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素质,培养合作意识。企业文化的构成,包括思想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品质文化和娱乐文化,这些文化的整合与相互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共同文化的熏陶,形成共同的意识和行为导向,保持和维护了团结、协作、融洽的员工关系,客观上加强了团结奋斗、共同创业、整体发展的效能。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是有利于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电力企业作为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要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的交流、互相融和、相互依存。社会环境相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更具有客观性。电力企业要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要求,明确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社会需求及潜在市场,完善电力企业的各种薄弱环节,调整企业战略,塑造全新的企业文化,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达到动态平衡,为电力企业营造良性循环的外部环境,促使电力企业进入良性运作状态。

电力企业文化不仅需要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共性特色,还需要具有行业个性,从而形成具有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电力企业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体现服务性,电力企业的产品就是通过为用户提供服务来体现其价值,这就决定了电力行业的两重性:既强调生产又强调服务。生产和服务是电力部门统一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就对企业文化中的服务态度、情感和理念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电力企业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为核心,不仅是电力企业的经营理念,也是电力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电力行业特点体现公益性,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电力企业,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这就要求电力部门一方面取得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用电需要;另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在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提高社会公关利益,发挥电力行业的作用,为社会、用户提供安全、优质的能源和一流的服务。如何塑造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如何把电力企业文化灌注于实际工作中呢?

一、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突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为重点

安全是衡量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综合指标,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电力企业增效的重要保证。因此,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需把保证安全生产作为主要内容,以促进企业建设目标的实现,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优化。

第一、电力企业文化要突出在“硬性”管理方面的强制作用。在管理文化中,体现硬性和强制特征的管理方式,这就是企业的管理制度。电力企业点多、线长、多层次、多部门、多工种联合劳动。安全生产成为中心工作,必须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要求企业必须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强制命令去进行生产指挥协调,对作业人员进行硬性化的行为控制,保证生产的安全有序,从文化的角度讲,强化安全的制度管理,一是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二是注重制度的科学性。三是注重制度的权威性。企业制度一旦形成,就对企业成员形成了一种不可逾越的管理和行为准则,以形成一种安全管理氛围。

第二、要发挥电力企业文化在软性管理方面的激励功能。安全管理中的软管理:通过感情投入,以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管理方式,培养和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提高保安全的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能力。安全管理的感情投入也能形成产生出职工与管理者情感上的共悦,思想上的共鸣,进而促进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即感情激励效应。电力安全“软管理”的具体方式可以概括为表扬、信任、关心等三大形态。表扬:就是在安全生产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如:大会表彰,通报表彰等。信任:就是管理者对职工的作业行业、工作效果充满信心和期望,使其从中体会到自己的尊重。关心:就是对职工感情上和物质上的关怀、帮助、解除后顾之忧。“软管理”的效应是综合的,有时一碗面、一声亲切的问候,都能调动职工安全的积极性。

第三、电力企业文化强调“硬管理”和“软管理”的紧密结合,形成相互依存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管理网络。严格管理的本质是从根本上维护企业的利益,而只能从尊重人、关心

人的角度去实施,才能被职工接受,才能变企业的意志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这样,情法结合,就会形成一种更完善的、更有人情味的、更有效的安全管理哲学。

二、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塑造弘扬企业精神为灵魂

企业精神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生活、劳动和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信仰、共同价值取向的群众意识。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电

力企业精神,成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和灵魂,并体现在各项工作中。

第一、宣传、弘扬电力企业精神,规范统一职工行动。企业精神确立后,要把企业精神贯彻于企业工作、生产全过程,并坚持不懈地组织培养教育、规范统一职工行为。充分利用报纸、有线电视、黑板报、宣传牌、标语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媒体大力宣传、提倡和弘扬企业精神。与此同时,各级党工团组织、行政部门也把企业精神熔于党工团活动、职工文化活动、经济活动分析会、评先创优等大小会议和活动中,造成一种强烈的企业精神舆论环境和良好的企业精神氛围。

第二、用企业精神调动职工积极性。通过对电力企业精神的培养,在职工中产生了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命运感,这一精神被企业职工所认可和接受,使电力企业荣褥与共的感情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企业精神的培育,坚定了电力企业建设的基石,为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证。

三、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要内容

职业道德建设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和塑造功能。因此,应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切入点。职业道德是企业价值观在生产经营中对职工主体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具有管理作用,它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到软管理的作用。

第一、职业道德建设对激励职工为实现企业理想和目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企业理想和目标得到职工的确认和追求时,才能激励职工为企业的远大目标而奋斗,在困难中互相激励,对职工产生动员和鼓舞作用。职工道德常常以一种人格化的道德形象,使广大职工从这些先进人物身上,明确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的,从而把员工的本职工作自觉地纳入企业目标之中。

第二、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规范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职工的道德品质和意识,增强职工对国家、社会、企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促使其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加强职工道德教育,本身就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经常对职工进行道德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职工才会很强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企业的信誉才会树立和逐步提高。

第三、职工道德建设对企业领导行为具有评价和监督作用,有利于改善领导的工作作风和经营水平。企业的经营思想和方向、领导的作风,领导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通过企业职工的道德评价表现出来。并能产生一种严格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企业有良好的作风和端正的经营思想。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建设一流的电力企业,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能适应各种复杂竞争环境的员工队伍。教育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是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关键措施,是一个学习型企业必须具备的基础功能,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在一种新的企业文化实施计划安排好后,就要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电力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电力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

五、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倡导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中心任务,而领导方法同经济效益是相通的,两者间有着基本和必然的联系。科学的领导方法是领导工作有效性的直接要求,是领导者顺利实现领导职责的重要保证,每一位企业领导人都要讲究自己的领导方法,不断加以改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企业文化向深层次发展。

特色民族文化范文第5篇

一、 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历史、规模、特点及社会功能

1. 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它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在我市境内,有称“歌坡”“侬垌”“陇峒”“富坡”“旦圩” “巷单”等多种称呼。我市的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以宁明花山岩画为代表的左江岩画中,就以粗犷有力、朴素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先秦壮族人民聚会欢歌狂舞庆祝胜利的热烈场面。我市壮族歌圩习俗的汉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其中,清道光年间龙州举人黎中产就写有“岁岁歌圩四月中,聚欢白叟与黄童”的诗句。每年春秋两季是我市壮族歌圩最盛行的时节,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于山脚、水边,或汇合于城厢村寨,或簇拥于指定的会场,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随着歌圩文化的流传、演变,壮族歌圩成为壮族人们相互接触、交流思想、传播知识、增进友谊的娱乐 场所。

2. 我市壮族歌圩数量多、规模大且分布广。

我市是壮族聚居区,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38%,是广西壮族人口最集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人称“中国壮都”。自古以来,我市壮族人民素以善唱山歌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歌的海洋”、“山歌的故乡”。各地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歌圩”流传,数量多、规模大且分布广。下面是调研组了解到的我市2009年壮族歌圩情况的数据,列表如下:

从统计表看,全市共有各类歌圩点349个,分布在全市的57个乡镇254个(社区)屯,可谓壮乡到处有歌圩。歌圩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每年1—4月份新春季节和8—10月秋收季节。活动规模在1000人以下的占38.6%,1000—10000人的约占57%,10000人以上的约占4%。大新县下雷霜降歌圩、天等县向都霜降歌圩、宁明县纳利坡花炮节、龙州县伏波诞、江州区左州金山节、壶关歌坡等均超过3万人。

3. 我市壮族歌圩活动丰富、民族特色鲜明。

一是歌圩中“传歌择偶、绣球传情”最具壮族文化魅力。原生态的歌圩中最热烈、最吸引的是对唱山歌、抛绣球活动。姑娘小伙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开展情歌对唱,以歌谈情、挑选意中人,最后姑娘们把绣球抛向她看中的小伙子,如果他中意,便能把礼品绑在绣球上,抛还女方,五颜六色的绣球来回飞舞,这是我市歌圩中 最有诗意、最具魅力的活动。

二是歌圩中饱含丰富情感的山歌对唱,美妙动听,耐人寻味。山歌调虽然是基本固定 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演唱方法为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其中,高亢激昂的大新高腔山歌、多情浪漫的宁明明江山歌、朗朗上口的天等西部山歌、神奇飘逸的龙州山歌等尤为动听,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美、比兴美;一挥而就、出 口成章的流畅美;整齐严谨、朗朗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很多山歌已经成为现代的民族文化经典作品,世代流传,久盛不衰。

三是歌圩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多、趣味浓。在我市歌圩中,抢花炮、打陀螺、赛龙舟、打尺子、掰手腕、打扁担、壮拳表演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仍保留较完整的有30多种,其中壮拳在许多地方已失传,只有龙州一带还有传人,被称为壮族一绝。仍广泛盛行的抢花炮项目堪称民族体育的经典,有东方橄榄球的美称。全市目前有6个歌圩是逢圩必有抢花炮。赛龙舟也是我市壮族歌圩的传统项目,在扶绥县的龙头乡凤庄村、江州区的驮卢镇、龙州县的上金乡可谓年年歌圩赛龙舟。现在的壮族歌圩还增添了篮球、足球、气排球赛等体育项目。

四是歌圩中的祭祀、法事等原生态民俗活动最具民族特色。各种祭祀、祭祖仪式、祈福水源的法事往往最能吸引人的不仅是这些活动充满神秘的民族和宗教色彩,而且也是壮族人民的信仰和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凝聚族人人心的途径。现在的歌圩里仍有32%保存有这种原生态的民俗活动。

五是歌圩中的民间艺术大放异彩。歌圩中,还有贺茶歌、春牛舞、师(道)公舞、麒麟舞、庆丰年、彩调剧等丰富多彩的民族器乐、歌舞、戏曲文艺节目,这些节 目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有的已经成为世界民族艺术的瑰宝。比如龙州的弹天琴唱天谣,壮话称为“鼎叮”的天琴灵巧轻便,为左江流域壮族最有特色的一种古 老弹拨器,音色圆润明亮,尤其是伴着壮族方言的演唱,清新、幽雅,又富于神秘色彩。在2003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壮族天琴的一曲《唱天谣》一炮打响后,应邀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远赴欧洲奥地利萨尔茨堡、德国汉堡演出,古老的天琴艺术走出了国门,奔向世界艺术殿堂。

4. 我市壮族歌圩社会功能多、价值高

一是宣传教育的功能。歌圩的各种活动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大多是比较客观的壮民族生活,其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都是壮族人民自己所熟悉的,它能够感染人、鼓舞 人,具有宣传教育的作用。通过山歌演唱、文艺表演等形式,把传统民族文化与各种国策民规宣传相结合,使各族群众在歌圩活动中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教育。

二是文化传播、陶冶情操的功能。歌圩是集各种壮族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人们自愿参与,自娱自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同时,歌圩蕴含丰富的 民族事象及祖辈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生活知识等,在歌圩中用方言把民族文化口口相传,世代传承,是传播壮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是人际交往、促进和谐的功能。由于地理环境所致,左江流域壮族人们居住分散,而约定俗成的歌圩给人们提供了这个机会,人们不约而同前来参与,认识不认识的人在歌圩的气氛中,通过对歌或其他方式来互相沟通感情,交流经验,以此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协调关系,促进和谐。

四是凝聚人心、民族团结的功能。共同的语言,共同心理特征和共同的习俗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而歌圩这一传统的民族盛会正是壮族人们共同意识 的反映。歌圩里,人们会穿上本民族特色的服装,使用本民族语言交流,尝本民族特色的饮食,开展本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增进民族感情。同时,赶来参加歌圩的兄弟民族,与壮族人们同欢共乐,加深彼此的情谊和团结。

五是商品荟萃、繁荣市场的功能。古时的歌圩,姑娘们做新装、缝绣球、纳布鞋;小伙子们购买头巾、梳子、绒绳新线;家长们则准备五色糯米饭、棕粑、备好酒菜。歌圩日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现在的歌圩仍以它特有的方式刺激城乡经济的供需两旺。大的歌圩,商品交易额达600—800万元。

二、 我市传承和发展壮族歌圩文化的措施及成效

新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传承壮族歌圩文化,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和传承我市的歌圩文化,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1. 抢救性挖掘整理壮族歌圩文化。组织了民族、文化、文史等部门人员及老民间山歌手等,开展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搜集编撰工作,其中的《民间歌谣集》共收录壮族山歌近4000首,系统地汇集了全市壮族山歌的各种唱法唱腔。编印了《崇左壮族山歌集》。还把山歌资料拍摄整理,录制成光碟,有效地抢救和保护壮族山歌文化。

2. 开展节庆壮族山歌赛会,利用崇左市花山文化艺术节、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旅游节、中越边关(凭祥)国际文化旅游节、天等指天椒节、扶绥县文化旅游美食节、龙州天琴艺术节等节庆开展壮族山歌比赛活动,给节庆活动助兴,融进歌圩文化元素,将壮族山歌展现给八方来客。

3. 举办山歌大赛。从2007年以来,我市举办了两届全市性的壮族山歌大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今年三月三,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文化局、市民委、市群众艺术馆承办“三月三”壮族山歌擂台赛,主题为“展示壮族风情,演绎壮族民俗、推进经济发展”。400多名山歌手参赛,分为专业民歌比赛(专业组)和原生态山歌(业余组)比赛,参赛曲目多为民间歌手原创作品。

4. 让山歌当好各种宣传和广告载体。我市充分发挥山歌强大的宣传优势,让山歌在政策法规宣传、行业宣传、企业广告宣传或多种重大活动中充当宣传载体,推动歌圩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我市首届壮族山歌大赛中,新创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山歌50首,新农村建设山歌50首。在“花山杯”铁路护路法规宣传山歌赛中创作山歌30多首。大新县山歌大赛创作廉政建设山歌40多首。市电力、环保、水利、通讯等行业相继举办山歌宣传活动,创作脍炙人口的广告宣传山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行业形象,助推壮族山歌文化发展。

5. 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设置赛歌台,使壮族山歌更显现代气息。据了解,去年,互联网红豆社区崇左论坛山歌赛歌台,10天内点击率超过10000人次,回帖数超过3000帖,即兴创作山歌超过2500首,论坛版主还评选歌王、歌后、最快嘴、最受欢迎、最热心观众等一系列奖项。

三、 我市壮族歌圩文化传承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因遭禁止,使传承出现断裂,极大影响了壮族歌圩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壮族歌圩在古代曾遭封建统治者以“有伤风化”为由下令禁歌。解放后的“四清运动”,尤其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做“四旧”遭到禁止,壮族歌圩由此步入失传或销声匿迹,歌圩文化传承出现断裂。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歌圩这个民俗文化瑰宝才逐渐复兴。

2. 因山歌传承手段、形式多样化,使歌圩的诱惑力减弱或变味。如今歌圩 不是传承山歌文化的唯一场所,因而失去了歌圩原有的诱惑力,有的甚至出现了变味。有些地方因交通不便变成无圩无歌,有些地方以喝酒会友为主变成有圩无歌;有些地方是有歌有圩,但多以歌赛的形式带动群众性的聚唱活动,吸引力不强;有些地方圩正歌好,这类歌圩主要是有民间得力人士大力挖掘歌圩本色资源,极力恢 复歌圩原有面貌而形成的。这些歌圩不仅有歌有圩,而且比较完整的展现了本地壮族的传统事象,但此类歌圩目前只占少数。从以上统计表看,目前仍盛行或半盛行的歌圩有207个,占59.3%,已经停办或濒临消失的有143个,占40.7%。

3. 观 念变化,使壮族歌圩作用逐渐缩小,面临发展尴尬。虽然“歌”也是一种知识,一种智慧,但更多地限于娱乐、消遣。现代人认为歌圩不是唯一的娱乐消遣方式,加上大多数壮族人听不懂壮语山歌,因此对山歌的热情变淡了,歌圩活动的主角由年轻人变为中老年人,歌圩的作用也不是倚歌择偶或是祈福丰收的重要方式了,那种 “唱支山歌带妹回”的情景已成昨天的记忆。

4. 民间文艺传人的缺失,使壮族歌圩 难以回归本色。由于打工潮的影响,壮乡大量的年轻人出去打工,广大农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山歌无人唱,歌师无处传。过去歌圩场上稍微识字的人几乎每人手都会有一本书或数本用古壮字抄写的歌书。后来歌圩被当作封资修的产物禁止,歌书已残缺不全,使得人们没歌可唱。许多作为学歌、唱歌、编歌的山歌传习馆已 不复存在。歌圩逐渐恢复后,由于许多优秀的老歌手和壮族民间文艺的传承人逐渐逝去,许多歌圩文化慢慢地从全民性转变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许多优秀的作品 消失在茫茫的旷野间。

5. 缺乏经费使歌圩文化发展步履艰难。壮族歌圩的举办方式 是民间自发组织。歌圩这种纯粹的公益性文化娱乐活动,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活动所需经费主要是通过收集善款或向社会各界募捐筹集而来。由于举办盛大的节日活动开支很大,筹款不过是杯水车薪,活动费用短缺困扰着歌圩发展的步伐。

四、 传承和发展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建议

壮族歌圩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壮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保护和传承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对于“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我市民族文 化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我们要按照中 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因势利导,切实保护、传承和发展好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瑰宝。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强化“三个结合”,加快推进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 政 府组织与群众自发相结合,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歌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壮族歌圩,是一种群众性的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形式,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是歌圩活动健康发展的基础。应通过政府组织引导,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建议政府成立一个由文化行政部门牵头,规划、住建、民族、旅游、财政等部门领导参加的组织机构, 组织和领导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精神,建议用1—2年时间完成《崇左市壮族歌圩保护与开发规划》,从而建立起抢救保护为基础、传承发展为核心、开发利用为目的的比较完备的制度。建议市、县两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规划设计以及歌圩活动的资金补助。

2. 政 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拓展歌圩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民间参与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建议政府积极探索建立富有活力、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歌圩文化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变歌圩文化资源为资本,调动文化单位、专业人员、民营企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和民间 投资,共同参与我市歌圩文化产业的开发。

3. 歌圩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 合,做强做大我市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把歌圩文化有机地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研制、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之中,变歌圩文化为旅游产品,形成良性的互促互动局面。充分利用“中国最美的瀑布—德天、”“中国天琴之乡—龙州”、“古骆越文明之都—宁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祥”、“恐龙故乡—扶绥”等旅游品牌,作为 推动我市壮族歌圩文化传承的载体,融入壮族文化元素,提升歌圩文化的魅力。

(二)实施“三大思路”,打造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品牌

1. 以大思路打造壮族传统精品歌圩。把全市各地零散歌圩点整合起来,做大传统歌圩规模。每个县(市、区)集中力量重点打造2—3个 传统歌圩节,形成自己的品牌传统歌圩。扶绥县可打造渠黎新安“三姐”歌坡节、渠旧壮族歌节;大新县可打造下雷霜降歌圩、宝圩观音诞;天等可打造向都霜降歌 圩、福新壮族歌圩;宁明可打造纳利花炮节、峙浪桥公母歌坡;龙州可打造金龙侬侗节、龙州伏波诞;凭祥可打造武圣功庙会、中越歌圩节;江州区可打造左州金山节、太平壶关歌圩等经典歌圩。各乡镇、村传统的歌圩节,政府要加以引导,并适当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延伸和增强歌圩节的生命力。

2. 以 大手笔将现有节庆活动打造成新兴壮族歌圩。对现有的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旅游节、中国—东盟指天椒节、崇左(宁明)花山文化艺术节、龙州天琴艺术节、扶绥 文化旅游美食节、中越边关(凭祥)国际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进行民俗文化包装,融进民俗文化元素,提高壮民族文化在节庆活动中的含量,打造成为新兴的壮族歌圩,让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

3. 以高水准打造专业壮族歌会。建议山歌大赛活动升格为市政府主办,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大赛活动,做强做大歌会规模,以更高水准和更大层面包装打造专业壮族山歌大赛,推动壮族歌圩文化上新水平,创出歌会大品牌。

(三)采取“四个一”办法,营造我市歌圩文化发展的大环境

1. 在 大新、凭祥、宁明、江州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壮族民族文化一条街。在建设规模中注重民族文化特色和品位,特别是一些标志性建筑要当作壮族文化艺术的精品来设计。街上的各种工农业产品和旅游的工艺品讲求壮族文化含量,突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街内要开展壮族歌圩及民间民俗活动,体现浓郁的原生态的壮味,让游 客有一种“想看壮族歌圩,请到壮族民族文化一条街来”的感觉。

2. 组织一个壮族 歌圩专题论坛。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我市壮族歌圩文化论坛,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借助专家学者的智慧,运用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理论,从定位、策划、包装、传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审视,深入研究、探讨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打造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品牌。

3. 开办一个专题栏目。充分利用影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及各种社会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我市壮族歌圩文化,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左江日报、崇左新闻网分别开设“崇左壮族歌圩”专题栏目,崇左电台开办“唱山歌”节目,崇左电视台每周播放一曲壮族山歌。

4. 利用一个平台,推介我市歌圩文化。我市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中越两国山水相连,边民习俗相近,两国边民开展的文体活动比较活跃。我们要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这个平台,把我市壮族歌圩文化推介出去,使壮族歌圩从山里走向全国,走向东盟,提高我市歌圩文化的影响力。

(四)抓好“五个环节”,培养歌圩文化人才

1. 坚持办好山歌手培训班。每个县(市、区)每年至少举办2期山歌手培训班,重点培养骨干歌手,尤其要注重培养年青歌手。不仅培养他们会唱山歌,还要培养他们会编山歌、收集整理山歌。文化、民族等部门要把山歌手的培训工作作为主要业务来抓,确定工作目标任务,确保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经费到位,有实际效果。

2. 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山歌队。队员中老中青都各占一定比例,以老带新。山歌队作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经常组织开展山歌演唱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优秀的壮族山歌传承人,是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宝贵财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壮族歌圩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作用。

3. 组织山歌手到区内壮族歌圩文化较繁荣的地区学习,开展联谊活动。也可请外地的山歌手到我市进行联欢,互相交流山歌文化艺术。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使我市的山歌手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4. 成立崇左市壮族山歌协会。对我市壮民族歌圩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及研究,策划和组织开展各种歌圩活动,同时抓好歌圩文化人才的培养。

特色民族文化范文第6篇

特色引领

文化育人

加快发展

——庐丰中心小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特色品牌学校实施方案 朱永新教授说:“办学风格,第一是特色,第二是特色,第三还是特色”。特色成就学校,特色铸就品牌,而学校文化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一所名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办学特色的第一要素。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特色建设,现制订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主题

传承畲乡文化,推进畲乡教育

二、定位

1、和全县一道开展“读、写、算”的转盘工作。

2、作为全市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的庐丰,要做好“民族”这篇文章,在“民族”二字上寻求新突破。为此,我们以“做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把办学目标,定为“实施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逐步把学校办成现代化具有民族特色的农村寄宿制示范小学”。

三、思路

(一)、围绕各科教学,建设民族特色学校。

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以兴趣小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积极开展创建民族特色学校活动。

语文科通过编小报、写作文、讲故事等展示畲族的历史、文化、人物;数学科通过调查、计算、画统计图等展示畲族人口、地理、经济、交通、通讯等情况,有一组畲族或畲乡相关情况的分析与统计数字;音乐科,学习畲族的山歌、舞蹈、打香灯、龙灯、船灯等传统的文艺表演以及编课本剧、相声、小品等再现畲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悠久历史;体育科,开展毽球、跳绳、蹴球、舞龙、舞狮等民族体育特色项目活动,其中毽球、跳绳在全乡范围实现“四进”:进入校本教材,进入课堂教学,进入运动会比赛项目,进入特长生培养的一项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科,开辟绿化造林、烤烟、养猪、茶山、梅场、畲乡烈士墓、蓝家祠等学生实践基地,开设畲族拾贝、畲族变迁、畲族人物轶事等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研究性学习;美术科采取书法、绘画、手工、剪纸等形式研究畲族的服饰、美术作品,从而表现畲族的特色;品社(生)、科学、劳技、信息技术等学科也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实践与研究。

(二)、具体做到以下“十个一”

1、开展一批民族课题研究

各校精选骨干教师,围绕中心学校的总课题每学年至少开展一个子课题的研究活动。每学年初(9月份)为课题申报阶段,每学年末(6月份)为结题或课题申报阶段,各校及教师要结合学校、当地的实际和师生的特长,围绕畲族和我乡特色,根据中心校的总课题“开发民族课程资源,创造特色品牌学校”,自主确定研究的子课题,向中心校申报批准后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与综合实践活动。要制订子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组织与开展活动,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在每次活动和上课前要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师生活动资料要及时整理,认真保存,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活动成果,课题研究完成后要认真总结,撰写经验小结、教学论文和学生总结性文章等。中心校每年的六月份进行一次结题验收,定期汇编课题研究优秀论文、案例、烦死文集。

课题研究的材料要讲质量、上档次。课题申报表、研究的方案、总结及所有材料的封面等均要按统一的规格打印,学生活动的过程材料也要统

一、规范,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等一律用拟稿纸。各项材料切忌粗糙、低劣、应付。

2、编印一套反映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每学年出版一期或二期。 围绕畲族的历史、文化、人物、民风、民俗、地理、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结构等,编印一套反映民族常识的资料汇编或校本教材。教材力求图文并茂、语言浅显,适合儿童阅读和课堂教学。

3、汇编一本畲族民歌集。

师生深入广泛收集各类畲族民歌和山歌,在精心筛选和整理的基础上,把健康、优秀的畲族民歌、山歌汇编成册,并印发到各校供师生学唱。让畲族明歌进入音乐课堂,各校音乐教师要积极学唱畲族歌曲,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一首以上的畲族民歌或山歌。

4、第二年,策划一台反映民族风情的文艺节目,民族服饰、三月三畲民节。 各校、各班要精心策划能反映畲族风情的文艺节目,选好演员,认真指导。要有一台质量较高、展现畲乡特色的文艺节目。中心校适时组织文艺汇演,对优秀节目、演员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5、每年组织一次以“展畲族风采,促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师生书画比赛。 在全乡各小学师生中开展一次“展畲族风采,促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师生书画比赛。优秀作品给予表彰奖励,并在成果展室中进行展示。

6、布置一个展现畲族特色和我小创特历程的成果展室。

精选畲族各项特色内容和各校开展创特的历程制作成展示牌,选择具有典型性、富有代表性的各种图片、数字和文字资料等,布置好一个层次较高的展室。

7、开展一组民族体育运动。

在全乡各小学师生中广泛开展毽球、跳绳、蹴球等民族体育运动,真正实现民族体育运动:“四进”进入校本教材,进入体育课堂,进入大课间活动和运动会的竞赛内容,进入特长生的培养项目。中心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师生民族体育运动的竞赛活动。

8、开辟一组以畲族为特色主题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并开展基地活动。 全乡各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年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与畲族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要认真指订活动方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放手学生大胆实践,及时整理活动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并组织好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汇报。中小至少要有一节档次较高的以畲族风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观摩课。

9、开展一系列以民族特色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学生征文、演讲、讲故事等形式的读书节竞赛活动。

以民族特色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积极开展学生征文、演讲、讲故事等形式的读书节竞赛活动,中小学适时组织全乡学生的竞赛活动。通过活动来促进师生积极学习,大胆实践,既增长学生知识又提高学生素质,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从小就牢固树立在学生心中。

10、建一个反映民族文化的长廊 在校园内建一个全面展示畲族特产、名人、风景、风俗等的畲族文化长廊,让学生亲近家乡,了解家乡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二)加强环境与文化建设,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1、进一步建设好校园花草树木文化、墙壁文化、走廊文化、道路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厕所文化等。让墙壁说话、花草育人,校园充满人文气息。在校园绿化带、楼梯上等设置教育或警示牌,在教学楼悬挂古诗词、名人名言、学识优秀字画作品等。并定期更换,在食堂张贴珍惜粮食等标语、在厕所张贴注意卫生等标语。

2、进一步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力度。创作条件,建立优美优质的校园育人环境,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指定专门人负责,科学合理进行绿化造林的规划、选种、栽培和管理。加强对学生进行校园文化教育,由少先队负责,开展“校园环境卫生”专项教育,整治周活动。教育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形成“人人自觉保持清洁卫生”的良好风气,确保校园贴图洁净。

3、进一步减少长廊文化,建好校园书香长廊、德育宣传栏、校务公开栏、黑板报等,定期更新内容,并注意精心选择内容。继续完善学校德育长廊,科技长廊、体育长廊、建设数学长廊、艺术长廊等。

4、进一步建设班级文化。提倡班级自主策划、特色自主打造、学生自己动,体会童真童趣。进一步充实教室门口班徽、班风等布置,进一步加强班级花草的管理,做到教室前后及两侧墙壁悬挂或张贴有国旗、班训、“三表”、评比栏、展示栏、图书角、卫生角、家长寄语、学生书画作品、格言警语等;完善班级布置的内容,提高班级文化的质量与层次,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自己策划、排版、书写,做到图文并茂,既美观又能方我便定期更新,让整个个教室充满文化气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校面都会说话,都能你育人。

5、进一步建设寝室文化。由各寝室管理教师负责,组织寄宿生对寝室文化建设做进一步的完善与规划,适当增加学生的书画剪纸手工等作品展示、张贴学习与生活格言。布比较简单的寝室学习,充实内容,提升内涵。

6、进一步建设各处室与功能室文化。各处室、各功能室做到标志统

一、清晰美观。根据各室特点,书写相关励志名言,张贴制度,种植花木等。

7、进一步办好校史展室,培养展室小主持人,定期组织学生叁观学习,充分发挥展室的育人功能。

8、建设校园水文化。综合考虑安全、美观、经济、协调等各开面的情况,在校园设计小池、喷泉、假山,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和诗情画意,赋予校园更多智慧、生命和希望的灵性。

9、编好校本教教材《芦花》小。加快适合少年儿童的畲乡特色文化的研究,丰富内涵,提升品味,开发民族资源,凸显民族特色,紧扣民课程,全面搜集整理各学科、各方面的内容,'争取分年级编印畬族校本教材,继续编好《芦花》小报,创建民族特色学校。

(三)优化学校管理,打造管理特色。

1、实施全员管理,全程管理方略。实行民主管理,以法治校,依法治教,以制度规范人,以机制约束人,采取人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以柔性管理相结合,坚持原则,以德育人,以理服人。进一步建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特别要完善好出勤、上班、住校、上公开课、备课、改作、铺导、进修学习、教育科研等制度,把教绩、表现、学历进修、上公开课、住校、值班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完善在全乡范围内实行教师的交流制,激活机制,营造氧围,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建全德育工作制度,包括学校、班级、部门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学生思想到德发展状况状题陶制度;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激励制度,家校、警校联系制度,“三帮”“牵手留守而已”制度,德育经费保障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学生评价方法,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学校现有一系列的规则制度基础上,从新予以修订和完善。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经过教师讨论修订后汇编成册予以执行。

2、配齐各室的专职人员,制定好计划,建立指导、检查、督促制度,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办公档案推行计算机管理,开通教职工邮箱,办好网站建设,健全网上办公。

3. 抓好学生养成教育活。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 国旗下讲话。开学式。闭学式,学生聚会,,红领巾广播站,板报,宣栏等广泛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并进行全面解读。引导各班制订各自的班级公约,重新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庐丰小学生在校一日行为习惯’和庐丰中小教学楼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等,尤其是要强调讲文明,

懂礼貌,讲卫生,利用开学一,二周的时间集中整顿学生吃零食,乱扔果皮纸屑等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以正确的学校舆论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营造良好校园氛围,让班级体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谐共处,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四)营造良好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1.着力建好书香校园,从抓好学校书室,班级图书角入手,配备转职的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要求图书室,阅览室每日开放,转职图书管理教师应准时到岗,尽职做好师生借书等有关工作。班级也应建好图书角,通过学生捐献图书的各种方法保证图书数日和质量,并做好管理工作。各科任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好书,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并定期进行读书交流。学校通过购置教育转职。赠送教育专著给教师,征订教育教学杂志等方法引导教师读书,适时开展读书交流和读书征文等活动。开展一系列等书节,朗诵会,赛诗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之家。啄步营造一种让读书成为时尚,成为乐趣的氛围。

2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古诗词积累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必备古诗词70首,并指定了篇日。但除了各年级教材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外,还有大量的诗词没有安排学生背诵。结合我校开展的‘加强小学生语文积累’的研究课题,我们全面考虑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古诗词内容,统一安排,将70首古诗分年级要求学生积累。将安排表及所有古诗词内容印发给全乡每一个学生。要求平时不断积累,逐渐达到要求,期末进行测评。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读古诗文的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积极积累语言,促进他们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古诗文鉴赏水平,陶冶高尚情操。

(五)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育人特色。

1、以“育人为本”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至关重要;

2、“素质领先”,即开齐开足并上好每一节课,特别是初小、教点不能单纯强调客观原因,不落实各科课程。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培养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创造素质、文化素质、实践素质等。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落实到实处。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办学条件改善后的今天,更应唱响抓质量的主旋律。我们反复强调反对“片追”,反对唯分数论,我们无比把学生‘减负;落到实处,坚决制止节假日办补习班,执行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备课与上课,辅导与家访,教研与教改等办学行为。从过好五关入手抓质量;一是思想意识关;二是过好课堂关;三是过好知识点单元及年段关;四是过好备课、作业及及批改关,各校要抓好每期四次常规检查、反馈与整改,初小教点要提倡作业面批面改;五是过好辅导、补漏补检关。校长、片长、教导、教研组长、辅导员要采取集体备课,推门听课等行之有效办法帮助落后班科走出困境;六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设备设施的教学辅助作用。狠刹质检之风,制止附读生,弱智、残儿也是儿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3、“发展特长”,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现并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他们的个性与特长得到全面有效发展。

4、积极开展节日文化活动。结合节目和每一个纪念日开展文化活动;如三月植树节,积极引导师生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活动。四月清明节扫墓,带学生扫革命烈士墓,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六一儿童节,举办庆六一学生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我校校生活充满着文化气氛,使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不断提高。

(六)抓实本校研修,实现教研特色。

1、树立科研立校、兴校的思想;

2、卓有成效开展“开发民族课程资源,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的活动,真正逐步把民族特色工作做强做大。搞好各学科的课题研究;

3、搞好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研一般初小可围绕每一位教师的一学年一节公开课来开展,力避教研纸上谈兵,流于形式。校本培训,期初要落实培训计划表,开出培训“处方”,定好培训内容,培训对象,主讲人,培训时间,要继续坚持例会前培训这一实实在在的工作。完成第八册校本教材编写。

4、建立“实、活、新”的课堂教学:“实”扎实求实不造作,不摆样子,不搞花架子;“活”不教条,不照抄照搬,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不断创新;“新”教学内容新,教学手段要新,教学中建立新型“平等、民主、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七)培育一代新人,实现艺术教育特色。

1、举办美术、音乐等科学兴趣小组,培养音、美各科的特长生;

2、开展艺术节活动;

上一篇:碳税与碳排放范文下一篇:台湾教育改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