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广播电视台管理制度范文

2024-08-12

县广播电视台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迅猛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我国正在成为一个广播电视媒体大国。从国际形势以及我国和平崛起的总体战略看,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既存在难得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

新时期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了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开始向形成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整体技术水平先进、市场主导作用明显、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广播电视产业格局迈进。但由于长期以来,广播电视比较重视喉舌功能和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作用,对产业功能、市场属性还缺乏经验,存在着关注不够、认识不足、开发不够的问题。特别在政治、政策方面还有不少禁区,导致了产业功能的开发相对薄弱,除了广告之外,大部分产业功能如付费电视、付费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交易业务等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开发,极大限制和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基础、实力、规模不强,质量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在发展基础、实力、速度、规模、质量上参差不齐。东部地区一个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收入水平,有时接近甚至超过西部地区一个省级台的收入水平。发展不均衡还表现在广播电视内部事业和产业方面的不平衡,一般事业发展已经成熟,而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有就是国内国际发展的差距,在世界媒介200强和电视100强的名单中,中国勉强挤进去的唯一媒介就是中央电视台,其经济实力与前10名媒介相比差距非常大,省级以下广播电视媒介竞争力则更相差甚远。

2.媒体成分单一。西方媒体大多是混合媒体,即在一个媒体集团内,既有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也有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电子媒体,甚至还有文化、娱乐、教育、旅游、房地产等媒体之外的业务,经营范围无所不包,有许多资源可以共享。而我国媒体目前还无法做到跨地区、跨媒体经营。单一的媒体成分,对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3.经营结构单一。在我国新闻媒体的全部收入中,广告收入占70%,发行或节目收入占21%,多元经营占8%,其他占2%。广告仍是广播电视产业的主要来源,对广播电视的衍生产品、相关产品的开发不够。

4.资金分配失衡。在新闻媒介的全部收入中,其资金支出的结构为:工资与福利占27%,建设房产或改善办公环境占25%,更新媒介技术设备占18%,而用于媒介内容的只占12%,用于经营活动(广告或发行)的只占lO%。信息(内容)资源、广告资源可以拉动、引来受众资源和人才资源,因此被认为是新闻媒介最重要的资源,但在资金的分配和投入上明显偏少。这也与国外形成巨大反差。

5.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缺陷。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广播电视系统管理体制,导致产权关系不清,责权关系不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需要。电台、电视台作为事业单位,必须按照行政机关的格局设置机构,按照行政级别管理干部,人才的进口和出口始终不能打开。缺乏行业发展战略,市场准入政策不明确,各级广播电视部门的管理机制僵硬,宣传管理和经营管理相混合。宣传投人不计成本,不重效果,只重数量的增长而忽视了质的提高。虽然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已经开始市场化运作,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始终有所局限,所以广播电视管理一直无法与国际规则接轨。尤其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以及权力制约机制等方面需要打破旧的模式,尝试新的探索。

6.产业结构不合理。广播电视产业“小而全、低而散”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以新闻宣传为模式的计划经济结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还没有形成以核心业务为龙头的经营机制,产业链条、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和成本消耗过大。产业单纯依靠电视,多种媒体综合开发尚未形成。电视是龙头产业,依靠电视带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是必由之路。广播电视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以及内部大而全的机构设置,无法形成整体产业的开发优势。中国人看电视、听广播不花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数字电视、收费电视等新兴产业起步艰难,导致新的产业开发链难以形成。

7.资本运作不够成熟。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对资本运营、企业运作等市场经济规则还不熟悉,并缺少实践经验。由于国家一直以来把广播电视机构定性为事业单位,广播电视系统事业观念根深蒂固,事业建设和经营创收不分,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混淆,投入与产出脱节。在资本运作方面始终不能放手实践,企业资本、民营资本、个人资本、境外资本对广播电视产业还基本属于禁区。媒体题材的上市公司虽然有了几十家,但真正的媒体上市公司很少,更没有在香港和海外上市的广电公司。

8.法制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尚没有不完整的广播电视法,现行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是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许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广电总局制订了一系列行业管理规定,但没有形成系统,效力等级低。这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立法形成很大差距。国外一般都有非常完备的法律体系,并通过办发经营许可证、行业自律规则等手段,以多种形式和措施来规范和制约广播电视行为,保证广播电视市场有序竞争,保护本国文化传播和国家安全。

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出现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1.以内容产业为重点,特别是电视剧、动画、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经营将出现迅速发展。电视剧生产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将来的发展重点是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型国产电视剧龙头生产企业,生产、制作一批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电视剧。重点建设一批动漫产业基地,放开动画片制作、销售、播放市场。

2.赢利模式将进一步多样化。在保持广告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广播电视产业将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新业务,开拓新市场,打破单一的广告收入模式,扩大收入来源。

3.资本运作将更为活跃,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放宽。通过扩大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国企、民营和其他社会资本将渐渐参与到广播电视产业中来,从而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相对完善的资本运作体系。通过实行制播分离等手段,一部分企业性质的公司将从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通过资本整合,从而形成一批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广播电视公司。

4.随着科技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业务将更为活跃,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下一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做好数字化工作的同时,将紧跟科技发展新趋势,利用新技术,开展新业务,开发利用广播电视领域最尖端、最前沿的技术业务,通过技术进步大力培育广播电视新的增长点。

5.广播电视产业将逐步打破单一经

营模式,向多元化方向迈进。多元化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广播电视将逐步把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区分开来,在做好事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发产业,通过扩大经营领域,改变单一的广播电视业务,向多元化、集约化、集团化、跨媒体方向发展。

6.广播电视产业将打破条块分割的格局,冲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发展。通过整合,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模式将改变,市县级广播电视管理机构将削减,省级广播电视将逐步实行垂直管理。通过区域合作,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将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东西互动,南北联合,跨区域发展。

广播电视产业的PEST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

我国目前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传媒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活动,主要源于2003年以来政府不断推动的文化体制改革。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传媒产业改革,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政策推动和产业规范。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遵循着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一次由政府发动的强制性文化体制变迁,这有助于减少改革阻力、降低改革成本。

如果说以往的传媒改革是在尊重原有计划体制及其既有的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计划体制内部逐步引入市场运作机制的局部改革,那么2003年以来传媒改革已经进入到“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完善投融资体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等传媒体制的核心领域和阶段;以往传媒对资本的渴求只能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式遮遮掩掩地进行,而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之后,媒介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认,资本作为市场要素就能按市场的要求实现自由的流动,有法律规范的传媒投融资体制将解决传媒对资本的渴求。应该说,这是20多年来传媒市场运作机制改革由量的积累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传媒管理体制转变的质的飞跃。这必然成为整个中国传媒业最深刻的一场体制变革,并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

2.经济环境分析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市场,广电行业必然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直接影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化运作潮流,特别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广电行业产生了根本性转变。从生产方式上看,正在实现事业化运作向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转变。从主导资源配置的力量上看,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力量绝对垄断广电行业的资源配置,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了政府和市场两股力量对资源配置权力的分配,政府的职能正向宏观调控转变,市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微观操作层面的资源配置。从资金来源结构上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广电的资金单纯靠国家财政拨款;进入到市场化运作阶段,资金来源多样化,国家财政拨款、广告收入、企业赞助、社会资本等形式并存。

——经济环境影响广电行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对于广电行业而言,以受众市场为中心,消费者数量即是观众数量,购买力即收视时间,购买欲望直接受观众闲暇时间多少的影响。

——全球化的经济背景。全球化给我国广电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挑战,即外资将以各种形式介入电视节目的制作、流通、播出、广告经营和资本运作领域,全球性的媒介产业集团将会进入我国广电行业。因此,全球化带来了“狼来了”的普遍危机感。

(2)机遇,即我国媒介产业实体利用全球化带来的“走出国门”的思路,拓宽我国媒介市场的领域,进而形成全球性的国际大市场。

3.技术环境分析

新技术能够改变现有的传播模式。传播技术的进步过程也是媒介市场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最先掌握并运用新技术的那些组织往往会成为市场的大赢家。

(1)三网融合。三网融合简称3C革命,指的是计算机行业(computer)、通讯业(Communication)和内容制造业(Content),包括出版娱乐和媒介的相互融合、业务兼并。三网融合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大势所趋。

(2)数字化。数字化是各国媒介技术发展的重点。按照国家规划的数字电视实施时间表,到2008年我国在主要城市普及数字电视的商用播出,到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数字电视。

(3)商机。三网合一、数字电视会给电视市场带来新的商机。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例,实现三网融合后的有线电视网络可以开展视频业务、音频业务、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等多方面的业务。

广播电视产业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广播电视战略管理与一般企业战略管理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对人、财、物的管理,而更重要的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因此,我们分析广播电视内部资源,可以从信息资源(Message)、人力资源(Man)、财力资源(Money)、物力资源(Material)四个方面来进行,称之为“4M分析法”。

信息资源。信息是广播电视媒介的主要内容,如果失去信息,广播电视也就不能称之为媒介。与报纸、刊物等平面媒体不同,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的事物载体主要是频率、频道和时间。我国广播电视媒介在市场竞争中对时间资源进行了开发和拓展,对频率、频道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呈现出专业化、系列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趋势,从而扩大了信息容量。例如,山东卫视从1994年上星以来就开始全天24小时播出,在开发利用时间资源方面,先行了一步。CCTV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频道,增加到了现在的十几个频道,除了CCTV-1的节目是综合类节目外,其他各个频道的节目都是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或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设置的。在频道专业化、系列化方面,CCTV做得非常成功。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在追求地域性、品牌化的同时,为了扩大收视率,也都煞费苦心地在节目特色上下工夫。

人力资源。广播电视媒介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对人才的专业化程度、知识面、专业技能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人力资源战略是广播电视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媒介的人力资源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领导管理人员;采、编、播业务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生产营销策划创意人才;后勤保障人员等。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广播电视媒体越来越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地方广电媒体脱颖而出的人才有向中央媒体集中的趋势,但也有许多地方媒体,为了提高节目质量,扩大收视率,提高竞争力,不惜重金邀请著名播音员、主持人加盟,湖南电视台和上海东方电视台在这方面做出了典范。

财力资源。几十年来,广播电视的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资金,广播电视部门领导者一般只注重对新闻宣传的管理,忽视了对资金、资产、成本、利润的管理。在财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方面,一直以来是一片空白。对广播电视产业属性逐渐认识并加以重视,始于上世纪90年代。表1可以看出我国广

播电视收入结构的变化趋势。

由此可见,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总收入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而财政资金所占总收入的比重基本在10%左右,广告收入和其他收入绝对额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0%。广播电视已经从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转为以经营创收为主、财政资金为辅的收人格局,产业收入成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主导收入。

产业发展就要按照市场规律,高度重视财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广播电视是高投入、高成本的行业。多年来,各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一味地追求某一财政年度实现了多少广告收入,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却从来不进行成本核算,不分析为实现这些广告收入投入了多少财力物力,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物力资源。广播电视物力资源包括办公设施、传播制作演播设备等财产物质,主要是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等有形资产。多年来,广播电视机构不够重视物质资源的管理与核算,这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行业核算不计成本导致的。事实上,财产物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只有注重资产核算与分析,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提高资本利润率,实现等额资产的高额回报。广播电视物力资源除了有形资产外,还应包括商誉、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以及土地使用权、频道频率使用权等。

2.劣势分析

广播电视传播作为大众传播,有着大众传播的传受不平衡、受者处于被动等不足,同时作为一种电子媒介,也具有自身的一些劣势:

(1)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电视传输的这一缺陷也使观众很难对某一信息留下深刻印象,不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

(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广播电视是线性传播媒介,电视节目安排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受众必须按照节目表安排在固定时间接收固定频道的节目,无法在同一时间自由灵活地选择节目或内容。受众只能被动等待电视节目的播出,受到电视节目的信息轰炸,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加以收看。在所有的传媒中,电视受众地位的主体性是最差的,电视受众对传播内容几乎没有挑选余地,而且受众参与的范围极小。

(3)点对面,针对性差。广播电视的传播主要是一种点对面的传播,强调对受众共性的捕捉。另外,电视机的价格一般比广播和报纸都高,不适合个别接受,由于彼此兴趣和爱好的差异,遥控器的“控制权”之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接受效果。

(4)单向传播,缺乏互动。与互联网的互动性、参与性相比,广播电视传播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单向传播,重视传播者对接受者的作用和影响,而不太重视受众的反馈。广播电视媒体也发现了这一缺陷并不断改进电视节目,比较明显的就是谈话类节目与综艺类节目,从主持人到现场观众气氛都十分活跃,从而拉近了与场外观众的距离,但不难发现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仅是从受众感官与心理上变相改变,而广播电视媒体本身并没有摆脱单向性这一缺陷。

3.机会分析

综合来看,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三方面的战略机遇。

第一,未来20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广播电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我国具备了促进传媒加快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我国市场经济机制已基本建立,市场机制在广播电视产业经济运行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中央政策导向有利于传媒产业迅速成长。作为文化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播电视业,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方面是最超前和最有成效的,它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文化领域的其他部门产生重要影响和带动作用。因此,中央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改革非常重视。

4.威胁分析

虽然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存在历史机遇,但并不能盲目乐观,广播电视的产业化发展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首先,我国广播电视业与西方传媒业的较量。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在综合实力方面,尤其在管理和人才方面都处于劣势,在与西方传媒的较量中面临着严峻挑战。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由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地理环境复杂,经济条件落后,给广播电视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近几年来,国家广电总局部署的“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2131”,都是针对解决这些问题的。

第三,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转型期,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结构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这一转型所获得的巨大收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岗失业、三农问题、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环境破坏等都是这一转型所带来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解决,将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广播电视产业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广播电视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应用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可以清楚地分析广播电视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内有卫星电视角逐,外有音像制品、第四媒体、片商和广告商、受众的竞争压力。

1.卫星电视引起行业内竞争。原来中国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是画地为牢,采用的是“井田制”的管理方式,基本管理单元是以省、市(直辖市),省与省之间互不覆盖,所以也形不成竞争的格局,但是卫星电视的出现打破了地域的概念,打开了窗户,各省之间开始了广播电视节目真正的竞争。同时国内的广播电视通过卫星传播与海外广播电视节目展开竞争。

2.音像制品瓜分市场。家用录像机和VCD的普及给百姓家庭增加了一种影视娱乐的手段。美亚音像创建于1996年4月,到2000年底,连锁音像制品租赁点发展到200家,拥有会员20万人。它计划2010年拥有500家租赁点。随着宽带平台的建设,美亚又提出了利用宽带平台进行网上租赁,实质是想建设他们梦寐以求的网上点播业务。音像租赁业的兴起,着实让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感到了来自行业外部的强大的竞争压力。

3.第四媒体的崛起。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以互联网的方式在世界传播。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领域,今后的广播电视还有地域概念吗?通过网络来收听收看节目还有时间概念吗?这是对传统广播电视方式的挑战,是广播电视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4.广告商理智对待广播电视。企业对电视广告效应的认识变得理性。以前很多人以为在电视上做广告肯定有钱赚,随着一代又一代“标王”的陨落,企业开始对电视广告投入与产出的效应有了理性的认识,一些前卫的企业开始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改变以前过分依赖广告特别是电视广告的定势思维。

5.观众对广播电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兴趣转移,对电视节目的期望越来越高。这也导致广播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县广播电视台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中图分为号]G210 [文献标识码]1 [

[内容提要]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广播电视集团增强竞争力、赢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广播电视集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创建新的富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体系。

[关键词]广播电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人才结构不能适应产业化、集团化发展需要,人力资源存在结构缺失以及过时的管理模式等,是目前我国广播电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对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管理是行政命令式的,重身份、档案、级别,采取的是一种标签式管理,由此产生的机构臃肿、岗位职责不明确、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严重制约着从业人员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广播电视集团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集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造就一批有国际视野和水准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创建新的富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体系。

一、我国广电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滞后,管理者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由于受长期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广播电视集团的不少主管领导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淡薄,人事管理主要由人事部门按常规实施,很少涉及集团高层战略决策。正是基于此,人事管理被视为是档次和技术含量低、无须特殊专长、谁都可以掌握的管理活动,人事部门有时甚至被看作是安置其他部门不能胜任的人员的场所。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当然不能直接参与集团战略决策,深刻领悟集团战略意图,更别说与其他职能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实现战略目标了。

2、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广播电视集团不合理的人才结构,体现在年龄结构与专业人才结构两方面。当前我国广播电视新闻队伍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新闻工作需要知识、经验和技巧的日积月累,很多重头栏目和重大时事的采编,只有具备一定阅历的人才能胜任。而我国广播电视系统中那些曾经是采编的业务骨干,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要么担任了中层以上领导或管理职务,要么退居到二线部门,不可能像美国CBS广播公司的华莱士那样82岁还在一线采访。

在专业人才结构方面,目前我国广电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比例大致为8:2。经济管理和科研类专业技术人员偏少,这两类人员仅占5.6%,很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的需要,因为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各类专门化的人才。如果广播电视集团的从业者尤其是管理者缺乏产业发展战略眼光和规划能力,缺乏财务、营销和管理方面的技巧,缺乏投资和风险管理的能力,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处理商业与文化、商业与艺术、新闻与媒介经营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能适应愈来愈激烈的国际传媒竞争。

3、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市场化、产业化的广播电视集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应该是“根据传媒目标科学预测未来人力资源的供给需求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办法,从而保证集团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促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o进行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必需的步骤,但在我国的广播电视集团中,这一流程往往被忽视、省略掉了。

员工招聘人才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招聘所需人才,满足广播电视集团发展要求。但目前我国广播电视集团在员工招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招聘渠道不够多样化,不是根据用人单位所需随时自主招聘。

人员派遣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必须建立合理的用工制度和人员派遣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绩效考核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在绩效考核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从频道到部门以及栏目、节目组,政出多门,但是大体而言如学者曹鹏所说,采取的是包工头模式,即由制片人掌握全权,聘用人员相当于民工。不能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就无法进行合理的薪酬管理,长此以往必将损害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广播电视集团的发展。

4、对新形势下人才的高流动性准备不足。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主体是多元的,劳动关系表现为一种组织和员工的契约关系,组织和个人的风险责任完全由各自承担,员工对职业的忠诚超过对企业的忠诚。在这种情况下,已很难再要求新闻工作者像过去那样在同一单位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媒体竞争的白热化,尤其是许多新生媒体的创办,使得人才流动的力度在提高。而伴随着国外媒体巨头的涌人,广播电视集团的人才流动有了全球化的生存语境,一些中高级人才正被国际媒体抢走。如原安徽电视台副台长、广告部主任吴涛,现任实力媒体克顿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原上海卫视新闻中心总监、副总监黄平、顾陆丰分别进入默多克Star卫视、维亚康姆。

适度的流动一方面能为人才注入活力,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另一方面也对广电集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于传媒业这样一个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如何吸纳、维系和激励优秀的人才已成为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也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

二、我国广电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对策

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复杂人假设”认为:人是一个复杂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体,自然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人有对生理和物质利益的基本需求,同时人还有社会属性,有社会心理需求和发挥自己的潜能、自我实现的愿望。广播电视集团具有知识密集型、智慧密集型的特点,员工的心理需要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多水平的复杂系统,因此,广播电视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以人为本”,深入了解并正确对待员工的多样化的需求,根据员工的综合技能、经验和专长,为其创造一个不断发展的环境,管理者与员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主要采取激励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

2、制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合理调配就是要实现人员的适度流动,岗位配置合理,以最佳的人力组合实现工作效益的最大化。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专业人力不足就难以形成专业分工优势和协作优势。而广播电视节目采制的高技术性决定了它们必须由多部门多环节分工协作来完成。因此广播电视集团各种生产要素的工作能力必须匹配,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占有要达到一定水平。这就要求广播电视集团通过对市场需求资料收集与分析、编制规划和评估反馈,并对现有人员的素质、使用情况和员工性

别、年龄构成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现有人力进行调整,合理组织和配置各个环节工作人员,力求人尽其才,各尽所能。

3、进行工作分析,科学制定职位说明书。

工作分析就是为描述工作而对工作相关活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系统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确定工作的任务,二是确定应该用什么人来承担这项工作。工作分析做得好,才能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职位说明书一般由职位标识、职责、薪酬、绩效期望、任职要求等内容组成。制定职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能更有效地实现员工的招收、选拔、任用、考核、晋升、培训、奖惩、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旷播电视集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应以工作分析和制定职位说明书为基础。只有把人员配置建立在工作分析和职位说明书的基础上,才能解决集团的人浮于事、工作职责不清以及员工的淘汰、流动难等问题,从而科学地建立员工考核、晋升、培训等机制。

4、改革用工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

长期以来,我国电台、电视台作为事业单位,进入、用人须经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的审批,既难以解决电台、电视台的用人之急,又不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实践表明,用人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行聘用制,对聘用人员实行岗位管理,实现人力资源从单位人——社会人——岗位人的转变。2004年底,中央电视台通过“编外人员公司化管理改革”,建立了台聘职工和企聘职工两种用工制度,用工制度的改革为所有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平等择优、公平竞争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解放了自身生产力。

全面推行聘用制度,以聘用合同确立媒体与员工的人事关系,以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需求关系为基础,以履行岗位职责业绩考核结果为依据,所有员工都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广播电视集团人力资源“存量”和“增量”之间的矛盾,顺利进行“裁减冗员、消肿瘦身”,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选择。

5、建立多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集团的人才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即薪酬激励,其关注点在于正确使用薪酬的激励作用,即使薪酬总额相同,但支付方式不同,也会取得不同的激励效果。广播电视集团应当探索建立以岗位、任务、业绩为薪酬评定标准,薪随岗变,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分配方法。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建立相应岗位工资及管理办法,收入分配要向优秀人才、重要岗位和艰苦岗位倾斜。

作为典型的文化产业的广播电视集团,人才在传媒组织中寻求较高层次的需要,即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愿望更为强烈。因此广播电视集团的员工激励制度应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满足较高层次需要即社交、自尊、自我实现需要的精神激励上去。综合运用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环境(企业文化)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手段,尽可能地为战略人才提供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事业发展平台。

6、完善培训育人机制。

目前,我国媒体对现有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基本途径是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广播电视集团应把培训员工提升到战略高度,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科学、实用的培训体系。上海文广传媒集团连续3年选送上百位管理者参加中欧、复旦和交大的一些管理课程学习,并在集团内部建立培训基地和组织,还成立了自己的学校——“东方传媒学院”,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参与培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2003年设立了专门的培训中心,和员工平常上班的考核制度相似,培训也有“签到表”、“记录表”和“培训档案”。

广播电视集团应继续加大培训投入,丰富培训的项目,积极探索更多有效、实用的培训方式。如可借鉴美国企业提倡的逐级传递的“瀑布式”培训方式:高层管理人员接受培训后,作为讲师结合本部门实际对下属实施培训,这样既可降低培训成本,又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广播电视集团的人力资源培训还应当尽快实现制度化和日常化。

7、建立完善的广电传媒职业经理人制度。

从我国传媒市场环境的发展来看,广播电视集团要得到生存和充分的发展,在与国际传媒集团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规模涉足以信息数字技术为特征的新型传媒领域和市场潜力巨大的公众娱乐领域,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手段来筹措资本、加速扩张。这也就对经营管理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他们“必须转换经营思路,搞内容的要有经营头脑,搞经营的要会管理,懂财务,要学会看数据、看财务报表”。旷播电视集团的发展需要既懂新闻业务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理念及技能,熟悉中国国情和媒介实践的媒体职业经理人。广播电视集团应当首先从观念上对传媒职业经理人产生认同,并要从体制上保证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壮大。毕竟作为最高层次的人才资源,传媒职业经理人决定着广播电视集团的经营状况与发展方向。

作者:郑保章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

高慧艳大连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邮编:11602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县广播电视台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二、编制情况

1、核定的行政事业编制:行政编制12人,事业编制38人,乡镇25人,电影公司9人。

2、现有的行政事业人员共计93人,其中行政11人,事业8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8人,非专业技术人员54人。

3、聘用人员情况:我台聘用2人,属非专业技术人员。

三、经费情况

1、近3年来我局通过自筹、贷款、拆借、赊欠投入网络建设292.49万元。

2、近3年来采编播设备购置投入资金40万元,资金来源自筹20万元,县财政投入20万元。

3、现有工作用房:砖混结构播控楼1幢,面积1600平方米,投入资金140万元,资金来源省财政29.5万元,县财政14万元,自筹资金96.5万元。

4、负债情况及负债原因

广电宽带网建设负债292.49万元。

四、队伍建设情况

-1-

1、现有记者、播音、主持、编辑及技术人员情况 现有广播记者7人,播音员主持2人,编辑3人。 现有电视记者5人,播音主持5人,编辑4人。 现有技术人员10人。

2、近三年来专业技术人员流失情况

近三年来,只有一名二级播音员调入市台,其它未流失。

3、专业技术人员评聘情况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级8人,其中编辑4人,一级播音员1人,工程师1人,电影经济师2人,另外,工人技师1人。

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助理记者编辑8人,二级播音员3人,助理工程师1人,员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

以上28名专业技术人员均聘用。

4、根据目前工作需要,现缺乏计算机专业人员1-2名,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短缺3-4人。

五、特别突出需急待解决的问题

经费十分困难。去年网改贷款150万元,赊欠厂家材料款48万元,短缺市网络中心光缆加芯款54.49万元,财政贴息10万元,借县财政起动资金30万元。目前共欠款292.49万元,均无力偿还,直接影响二期工程的进展,急待解决。

二00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县广播电视台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近年来, 广播电视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 广播电视台财务管理中仍存在管理人员职业素质较低的问题。使得广播电视台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得到顺利进展。

(一) 财务管理者业务能力较差

目前, 我国广播电视台会计从业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较低, 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高素质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较为缺乏。

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广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前, 大多广播电视台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1]。有的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较低, 在处理财务工作时导致信息失真。其次, 财务管理人员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 广电企业缺乏中高层次的财务人员, 大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工作要求。

(二) 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广播电视台业务经营活动丰富, 导致政府过多干预影响广播电视台的健康发展。广播电视台财务管理部门缺乏对会计核算的管理, 未将财务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法, 阻碍了广电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广电企业受传统事业单位观念影响, 忽视了会计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理念陈旧, 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不利于广电企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广电行业大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核算机制, 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 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广电财务管理中, 一些广播电视台使用行政单位的传统管理模式。未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缺乏对资金使用的管理机制, 导致出现挪用公款的现象。大多单位员工无财务管理意识, 广电单位仍沿用财务管理的报销型会计模式。

目前广电事业的社会属性日益明显。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严重制约广电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收支管理缺少严格的监管, 有的广电企业忽视了事前预测, 资产管理, 导致企业发展的资金不足。财务管理制度与核算机制不够完善, 财务人员缺少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 极不利于广电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 财务管理模式无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广电行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多种, 大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侧重财务核算, 如自主性项目或会计部门经济收入, 通过整理分析市场经济达到企业预算, 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体制的改变不能起到长期的作用效果。

二、改善广电行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广电的财务管理是广电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现阶段, 我国广电财务姑那里存在财务管理工作者整体素质较低, 财务管理相关机制存在缺陷, 财务运作模式落后等诸多问题。应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加强广电财务管理工作。

(一) 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广电行业首先应更新财务管理意识, 应用企业先进的会计核算观念开展广电产业的工作。管理者在经营中应加强对员工财务意识的培养, 减少广电成本。管理层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力度。对成本利润的利用进行合理分配, 充分发挥企业先进的技术水平。

广电企业各级财务人员应注重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转变财务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才能按照财务工作需求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广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注重对财务信息的分析预测, 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要重视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加强财务内部管理控制, 培养以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 建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广电行业应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广电行业财务核算管理。对广电行业的经营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广电企业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环节的监管。明确分工, 落实责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广电企业工作量大, 应注重完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及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通过建立内部设计部门,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采用资金运营的管理模式保证企业资金需求。不断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2]。

(三) 加强财务管理的事前控制

广电产业的生产过程关乎成本控制的各方面。因此, 应加强综合探讨, 取消非增值活动减少成本支出, 有效控制财务管理成本。促进广电行业财务管理的合理化。通过相关市场领域进行财务制度调研制定成本目标, 通过预估项目收益降低企业支出成本。

(四) 加强广电行业相关人员素质的培养

广电行业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人才的培养方案。通过运用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予以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适当的奖励。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 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

财务人员职业素质是广电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广电企业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确保企业恩能够及时获得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广电企业可通过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 使其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注重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理念与自学意识, 增强其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提升其自身竞争力。

三、结语

近年来, 广电产业发展迅速, 其内部财务管理中仍存在很多不足问题。广电行业应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进行财务管理, 促进广电事业的发展。

摘要:财务管理是广播电视台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目前中国广播电视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素质较低, 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本文阐述了广播电视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分析了当前广播电视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提出加强广播电视台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广播电视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 2017 (29) .

县广播电视台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摘 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应用,是从本质推动广电行业良好发展基础保障,广播电视播出为广大群众获取多元化信息提供路径,关乎各领域发展。国家政策方针推行及落实,均及时、完整通过广播电视传播,与人们生活、工作密切衔接。新时期背景下,广电技术与新媒体、网络技术有效融合,高效促进广电事业良好发展,同时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安全问题。因此,为保证广电领域良好发展,持续性促使播出信息可靠性,应掌握现下广播电视技术不足,进而有目的采取措施,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及管理。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策略

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概念与特点

1.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概念

正常来讲,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指广播电视节目播放中,节目完整、信号安全和技术安全,播出信号流畅,能够轻松应对各类非法信号的干扰,避免信息被篡改,从而使节目高质量、不间断播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涵盖多个部分,外来信号源的接收和分配环节,本台节目的播出环节,播出节目的传输环节等等。

1.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特点

首先,制作和播出的过程极具复杂,在视频剪辑、声音录制、信号分配、传输过程中涉及设备种类多、环节多,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均关系到最终的播出质量。其次,即时性节目技术要求更高,特别是现场直播可以让节目的播出满足人们及时掌握新闻事件的需求,但对技术设备的可靠性、冗余性、零失误率的要求高,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最后, 系统功能趋于数字化与智能化,从而使画面更加清晰、声音更加逼真,增加抗干扰能力,但技术上呈现现代化、复杂化,对维护人员的知识面要求越来越高。

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相关内容

广播电视在播出过程中用户要能够正常收听收看到节目内容,防止不法分子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恶意破坏和修改。广播电视节目在播出时要避免因为设备损坏而导致节目无法正常播出。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要充分得到保障,为广大用户提供积极向上的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可靠性,换句话说就是广播电视节目一定是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所传导的内容是有利于我国社会和谐的,有利于我国文化和经济有序发展的;其次,广播电视节目接收的信号是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用户所接收的信号一定要经过特殊授权,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所接收电视节目内容;再者是广播电视节目在传输过程中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传播电视节目数据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各种恶意数据的破坏,所以需要对电视节目传输进行加密,使得节目能够顺利传输播放成功;最后是各类设备的安全性。电视节目在制作和播出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要安全可靠,充分保障人员安全。

3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策略

3.1 建立完整具体的安全技术维护与管理机制

对于现代广播电视台来讲,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安全播出的前提支撑,将会直接关系到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充分贴合不同工作的特征来看,规章制度包含的方向实际上是非常多的。所以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台充分贴合自身现有实际工作情况,同时充分结合各种类别的传播程序的特征,科学合理地优化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机制,同时还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对现有技术维护管理机制的更新,明确相关规章制度,对考勤、安全和检修等多方面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切实有效地发挥出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规范各种行为,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稳定播出,以此为基础更好地传递各种信息内容。

3.2 强化针对广播电视台技术环节的监督管理

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是人民群众,除却具备向观众传递各种信息的职能以外,广播电视节目还将会引导现代社会舆论走向。因为广播电视信息的覆盖范围相对广泛具体,并且其速度相当快,因而广播电视已经逐渐成为群众知晓国家大事的重要路径,更是群众加深和党的关联,和党对话的重要桥梁。因此安全地播出广播电视节目对于播出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具备足够高水准的技术质量,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价值以及艺术价值,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贴合时代发展主旋律,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走向。所以这就要求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严格地贯彻落实相关条例规范,从而打造出更为积极向上的内容,此外在广播电视节目完成以后,必须要进行剪辑、审核等步骤后才能够播出。所以切实有效地强化节目验收投入就显得相当重要,是保障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收获更多好评和收视率的辅助。

3.3 强化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

广播电视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高度将会直接关系到节目的安全正常播出,而这自然会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出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飞速提升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正在被具体且广泛地应用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地提升重视力度,强化在技术人员团队建设上的投入,定期地开展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展开讲座和交流学习活动,提高广播电视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高度, 用于为广播电视节目的稳定安全播出提供支撑作用。与此同时,技术人员需要积极地强化自主学习,明确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方法,以求能够为未来节目制作过程中应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案,为后续节目的安全播出提供良好的保障。

3.4 切实做好对播出系統的技术维护和管理

伴随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广播电视台的要求日渐提升,广播电视播出设备24h处于运转状态下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实,虽然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群体对于广播电视的需要,但是却很有可能引发各种故障问题,从而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稳定播出。

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做好对设备的维护和管控处理,解决各种隐患问题的影响。针对播出系统的技术维护和管理主要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是对数据库的检查与维护管理,在整个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当中,数据服务器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将会和节目自身的安全播放密切相关;其次是监测管理播出服务器,广播电视播出服务器对于其发展来讲,促进作用也是相当显著的,每天节目的信息量相当庞大,错误概率也将会在此种情况下日渐增加,并且因为长时间对磁盘的读写处理,将会导致磁盘自身逐渐老化,所以有必要强化对此阶段的管控处理,做好更换和维修工作。

4 结束语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与最终播出内容安全性、政治性、技术性,以及宣传国家政策宣传和社会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为有效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质量,广电人员需明确自身职责,全面做好协调沟通,保证播出内容和流程规范化,严格执行播出政策,全面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宏龙.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安全播出与机房维护浅谈[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495(5):177-178.

[2] 王宝平.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安全播出管理系统技术研究[J].传播力研究, 2020,93(9):198+200.

[3] 李淋明.广播电视转播台的安全播出与技术应急管理浅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485(21):226-228.

[4] 张文霞.广播电视中的安全播出技术及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 (13):29.

[5] 张守桢.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问题[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6):48.

县广播电视台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内容及必要性,针对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广电档案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广电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等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应用

1、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档案信息的采集、加工与科学管理的人机交互平台,其信息量不仅大而丰富,且可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和查阅。

声像资料,作为广播电视档案重要组成,镌刻着广播电视事业历史发展的辉煌,更承载着未来社会发展的重任。如何打破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高效的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需要,近年来已成为广电领域不断研究和探索的热点问题。

2、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内容及必要性分析

信息技术运用于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即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操作与控制,对各种电子文档的录入、档案查询、档案维护、分类管理以及借阅、归还登记、实物领取等进行管理。其页面由搜索引擎、档案分类列表、借阅状况及审批程序控制等构成。

将信息技术引入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大大改观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人工查找、手工记录的准确度差、劳动强度高、效率低下以及用户无法共享资源的状况。它不仅是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与国际档案管理工作接轨的必然趋势。

3、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3.1 现状分析

档案管理意识淡漠。由于档案管理理念存在局限性,对内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广播电视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对节目播出后大量声像资料的后续管理与建档等工作缺乏重视,导致数据流失。

信息化水平较低。部门之间自成体系,相互发展不协调,小网林立但各业务单元之间信息彼此孤立、无法实现优化配置以及内、外部系统资源的共享,更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

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广电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不相适应,存在声像档案不能及时归档、随人员变动或机构整合而流失等现象。且因网络安全工作不到位、涉密载体管理与防护手段不健全、保障措施不严密等原因,广播电视档案重要信息泄密事件时有发生。

3.2 对策研究

建立健全广电档案管理体系。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档案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并层层落实。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注重历史资料和所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的影像归档工作,依法加大电子档案的标准化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确保具有专业特色的声像资料归档手续齐全、内容完整且符合保密安全规定。为广电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置档案管理网络数据库相关软硬件,加快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借鉴美国“国家文件与档案署”所创建的“档案信息导航系统(NALL)”等档案资源数字化先进经验,构建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网络数字平台。集中精力开展新闻等广播电视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录入和处理,将档案资料按照国家机构、地区划分、职能分工等属性关系进行严格的分类,并转化为数字信息。设置技术人员对数字化影像资料的更改和换版权限,确保光盘、磁盘,磁带及各种新型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具有真实性、权威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对因年代久远、磁粉脱落而导致影像失真的珍贵资料应予以特别的重视,不允许轻易损坏或销毁而应在第一时间内,利用高清拍摄扫描仪、刻录机以及存储密度较大、稳定性高、记录效果好、存储寿命长且易还原的缩微等先进的现代影像技术进行修复,全面提升广电档案信息的查询、检索和利用的效能。

注重广电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俱佳的档案工作队伍,是实现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建立广电系统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确保档案管理数据系统安全运行与维护的计算机人才。因此,一方面鼓励从业人员将面向大众的广播电视行业神圣的使命感和荣誉观融入和内化到日常工作、爱岗敬业;另一方面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进修机会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快速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队伍的业务素质。

借助信息化提高档案案卷质量。档案管理既体现广电系统管理水平,又展现其精神风貌。对归档信息提出标准化要求,可规范归档资料纸张、表格、格式和字体等,达到归档资料的清晰、整齐和统一。编制基于国家标准和制度办法的案卷封面、明细表等标准模板,发布于档案信息共享版块,供归档者选取和调用,可大大提高归档资料的质量,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5、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工作。摒弃传统理念,优化管理模式,才能充分挖掘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社会潜能,实现档案信息由保管向利用的高层次转化。

参考文献:

[1]高世宇.广播电视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1,185(2):75.

[2]徐凤仙.加强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浙江档案,2011(12):44.

[3]温丽君.加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图书与档案,2011(05):309.

上一篇:消防演习总结评估报告范文下一篇:向管理要效益的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