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范文

2023-09-18

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范文第1篇

提高认识, 准确定位。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必须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使命感, 准确定位, 采用各种合适的审计方法, 正确协调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积极处理发现的各种问题。

强化宣传, 获得支持。经济责任审计主审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作用、意义等广泛宣传, 使被审计领导干部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在维护财经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而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地开展。

二、严控风险, 保证质量

制定方案, 提高效率。经济责任审计主审为了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全面提高审计效率, 应善于收集信息, 进行细致的分析判断, 明确审计重点, 有的放矢地制定审计方案, 提出审计总体目标, 制定具体措施, 确定人员分工, 保证审计重点涵盖其中。

结合实际, 深入分析。经济责任审计主审要善于利用已有审计成果, 结合实际情况, 对被审计单位业务工作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既要抓住普遍性问题, 又要关注具有地方特色的问题, 把审计工作做出特点;还要善于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深入分析, 使经济活动向监督过程延伸, 关注审计中发现的关键问题, 提高审计效果, 以资金运作为主线, 将问题深查到底。

三、夯实基础, 理清思路

强化监督, 提高成效。在审计时, 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应该紧紧抓住涉及群众利益的审计重点、难点, 强化对资金、民生工程的监督, 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 对经济责任加大追究力度, 使问责、问效两相融合, 有效提高审计整体成效。

突出主题, 围绕主线。在经济责任审计中, 要重点突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这个主体, 在审计内容上, 对领导干部的权利运行状况围绕主线进行系统审查。主线包括领导干部是否廉洁自律, 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 被审计部门和单位是否能做到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任职期间重大财务收支活动是否正常等。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应该围绕以上列示主线, 做好审计工作。

四、严格程序, 抓住重点

调查全面, 充分准备。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在进行审计之前, 要做好审前调查, 为审计做好充分准备, 如采取审前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 进行全方位了解。在与其他审计单位的沟通中, 通过对各种财务资料的分析, 找到疑点和突破口, 进行精准判断, 提高审计效率。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 应做到详细、科学地制定审计方案, 对审计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确保实现审计目标, 为撰写审计报告提供有力事实依据。

抓住重点, 改进方法。在审计实施时, 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必须抓住重点,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 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收到良好成效。在审计过程中, 经济责任审计主审要善于采取多变的审计方法灵活安排审计项目, 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要尽快安排, 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紧密结合, 加大问题的查核力度, 对审计中发现的疑点进行延伸审计, 追根溯源, 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认真复核, 报告严谨。在撰写审计报告时, 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必须对审计报告进行细致全面的复核, 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报告应做到事实清楚、目标明确、证据充分、法规正确、处理合理, 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评价客观。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在撰写审计报告时, 要做到文字条理性, 详细描述财务运行情况, 客观反映审计中的问题且处理适当。

五、公证审计, 运用结果

审计评价, 客观公正。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情况严格审计, 确保在审计权限之内的审计结果客观公正, 报告通俗流畅, 使相关部门能够真正用得上。

严格管理, 整改到位。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对于审计结果要定期检查、追踪问效, 对拒不整改的要进行通报, 确保审计整改落实到位。审计完成后, 经济责任审计主审还应对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分级管理、分级督查, 保证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

六、勤于学习, 提升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主审不但行使部分业务管理的职能, 还要具有掌握审计细节的把控能力, 其职责贯穿项目始终, 直接影响审计的成果。经济责任审计主审不但要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突出,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才能、良好的协作能力、创新的审计观念。

早作谋划, 全面考虑。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必须对各项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未雨绸缪, 及早准备, 全面谋划, 使工作安排条理清晰, 善于全方位思考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

善于动笔, 用心思考。经济责任审计主审要善于对遇到的审计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 找到问题根源, 归纳问题本质, 这就需要经济责任审计主审提升写作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练笔, 归纳和整理思路。每当审计某个项目结束后, 就要对项目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入总结, 融会贯通, 不断提升审计能力水平。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财务收支与相关活动进行审计, 从而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主审是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对于加强干部管理、监督预防腐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经济责任审计主审应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保证质量,抓住重点,公证审计

参考文献

[1] 兰海清.如何当好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审[J].审计月刊, 2017 (4) .

[2] 石泉田.浅谈如何做好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J].财经界, 2016 (30) .

[3] 汤翠芝.浅谈如何做好优秀审计项目[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8) .

[4] 张妍雅.基于行为审计角度的经济责任界定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 2017 (8) .

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范文第2篇

一、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一)责任界定与审计评价的难点

我国审计事业发展较晚,人才培养也不够完备,导致我国企业中的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存在较大的差异,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也没有达到要求,涉及的审计层面较为浅薄,审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主要有以下存在问题:

1、责任界定模糊

我国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存在很大差异,也缺乏一定的审计方面的知识储备。因此审计工作不能做到并驾齐驱。审计员工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审计责任界定,经济责任方面该归谁管,都没有进行明确声明,导致审计工作出现混乱现象,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1]。

2、缺乏正确的审计评价

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价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审计过程中不能运用已有知识不能进行客观评价,通常的审计结果都是以片面为主,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在没有准确的证据下就对其得出结论。

3、审计质量和效率

由于审计评价的工作量很大,因此审计人员就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或者思想上出现懈怠,导致审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进而导致审计效率低下。

(二)企业领导同岗同责的难点

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同岗同责难的现象[2]。每一个企业内部都有相应的党委书记和行政负责人,在我国经常会有一个领导身兼数职的现象,一个人拥有多种权利。往往这些权利之间存在一定的交际,这就导致了处理问题是没有侧重点,分配责任时不能很好地划定责任界限,导致两个人之间的任务出现交叉状况。

除此之外,这种一个领导身兼数职,拥有多项权利的状况也是出现专权主义,有些主要负责人没有实际权力,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往往没有决定权,而另一些不是这个岗位的负责人,却拥有这个岗位的最终决定权,导致出现严重的责任混乱状况。因此在审计工作中,要明确分工,避免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和麻烦。

(三)审计追究的难点

审计工作中将很多问题已经找出,然而在审计工作完成后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审计结束后,被审计的国企大多数对审计结果和评价都不重视,不能结合审计出现的问题,对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改正。更困难的是,审计追究难的问题,审计结果出来后,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罚,甚至还要缴纳一定的罚金,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对处罚结果根本不在乎,导致审计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基于此,有关部门也没有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将出现的问题一拖再拖,执法看似正常进行,但只是进行了表面工作,审计后续工作根本没有认真贯彻落实。

二、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是有关部门和组织领导者工作的重要依据。评价体制建设是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灵魂,关系到有关领导的功过是非,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评价力度,并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从而使得各项审计工作得以有效展开,从而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合理准确。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经济责任审计要以审计工作者高效的审计能力为前提,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与审计质量的高低呈正比关系。一方面,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工作拥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对新审计人员的招聘要有一定的要求限制,比如学历、职称、工作经历等。为让审计人员拥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要鼓励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参加相关考试,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不断使新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滑坡,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正确界定企业经济责任

坚持依法公正地界定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不将以前领导的责任问题归结到现任领导身上,划清当前责任人与以往责任人之间的界限,逐步将审计方式转变为中审计[3]。明确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可有效减少决策履行过程中的错误,并对不可预见的错误进行防范,有效界定领导任期内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做到权利、责任、审计、评价的相互贯通,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审计结果。

(四)完善国企监管考核机制

依法对国企监管机制进行完善,改善监管方式和考核体系,正确评价国有企业领带干部的经济责任,促进国企管理理念的优化,从根本上解决不履行职责、不明确责任。不重视责任追究的问题。优化整个监管环境,保障国企的固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中国经济再次腾飞助力。

三、总结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有待提高,当前的政策实施也是势在必行。面对近些年在审计方面做出的成绩,我们应该不骄不躁,继续为我国的审计工作贡献力量。如今,我国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刚刚展开,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会不断成熟,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不断提升。

摘要: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很多国家开始将企业经济审计提上日程。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助推着企业的制度不断完善, 国企经济责任审计是在前形势下高效治企的有效措施, 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腐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国有企业责任审计问题的层出不穷, 阻碍着企业的向前发展。本文就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和解决措施进行以下的探索。

关键词:国企,经济责任审计,难点,解决措施,探索

参考文献

[1] 毛叶.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以及解决措施探[J].商, 2016 (2) :137-137.

[2] 李洪.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6 (5) :29-32.

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范文第3篇

摘 要:探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做好经济审计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提高认识,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审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正确界定经济责任。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这一审计的目的、性质决定了它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等更具风险性。所以,务必做好审计风险的管理工作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风险管理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审计,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的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同时,促进领导干部所在党政机关或政府部门自觉维护财经法纪,加强内部管理。这一审计的目的、性质决定了它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等更具风险性。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客观必然性

1.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的隐蔽性

近年来,审计发现的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及经济犯罪行为已屡见不鲜,且手段愈来愈巧妙、隐蔽。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则要反映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有无违反财经法纪、有无在经济活动中的不正常行为。如果某单位明明存在问题,而审计未能发现,其后果就是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得不到遏止,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得不到追究,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还会以“审计过了”充当合法的“保护伞”。

2.界定经济责任的复杂性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直接发现其本人有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问题,还是比较好定性的。审计的重点与难点在于一旦发现其所在单位有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如何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经济责任的问题大致有:经济决策失误、国有资产流失、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经济行为失控等等。要确定某领导干部在这些问题中应负什么责任,其界限较难划分。

3.审计手段的局限性

审计主要是通过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而一些违法违纪问题一般不会在会计资料和相关资料中明显地反映。虽然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或是从领导的工作总结、群众的反映中了解情况,但是审计所了解的情况若不能在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中得到证实,其问题是难以成立的。有的问题若无一定的线索,也较难用审计手段深入查证。

4.执行审计程序中存在的随意性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执行程序不严密、或审计操作不合法,都会带来审计风险,也会引起行政复议。

二、正确认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

1.审计评价内容超越审计机关的职责范围

《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但是,在经济责任审计后作出的审计评价中,常会出现某单位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出现某单位被评为哪类先进、哪种优胜;出现与财务收支不相关的业务工作评价内容。有时还利用一些未经审计核准的经济指标,表明领导干部的业绩。诸如上述评价内容,已超越了审计职责范围。如果只是为了评价的完整,或是为了满足领导干部的要求,盲目地对某一不了解真相的情况进行肯定,就会埋下审计风险的隐患。

2.审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不够紧密

确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一般由组织部门提出建议。由于组织部门确定是否对某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保密性(尤其是离任者),因此与审计部门的工作计划衔接不够。这对审计部门来讲,工作计划的不确定因素与工作完成时间要求的紧迫,往往会对审计质量带来影响。审计项目多、工作任务重,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疲于应付、草草交差的现象。此外,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较高的要求,希望审计对领导干部管理经济的能力、廉政勤政的表现等作出结论。

3.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承担任务相对矛盾

承担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尤其担任审计组长或主审,只具备查账技能还不行,应具有相当的宏观经济知识、政策法规及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之所以具有风险性,除客观原因外,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也是一大原因。此外,审计操作方法的各异也会影响审计质量,带来审计质量风险。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管理措施

1.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准则

《中国审计规范》的审计事项评价准则适用于对被审计单位的评价,而与领导干部的评价不相适应。对领导干部怎么评价、评价什么,应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现在对领导干部的评价,一方面取决于领导在任期内的工作业绩以及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情况;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2.建立部门联系制度,及时沟通、互递信息,共同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审计机关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部门的联系,把了解的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与组织部门掌握的领导干部考核情况有机结合,为深入审计提供线索。组织部门有责任提供领导班子和被审计者的有关情况,使审计有一定的目标。在确定审计计划,选择审计对象时,应与审计机关共同分析研究,确定审计重点,以解决干部考核中群众举报或反映问题的疑点。当审计查证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需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应由审计部门会同组织部门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析研究,共同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

3.严格审计程序,发挥审计组的整体功能

(1)严格的审计程序是确保审计行为合法、审计质量可靠的前提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应严格按审计程序办事。在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列出被审计领导干部必须介绍事项的提纲,并要求表明其对某一事项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与被审计领导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事项,在审计尚未确定有无违反财经法规之前,先由有关责任人自己说明在某一事项中担任的“角色”及所起的作用,一旦查出问题,可以作为界定经济责任的依据。

(2)审计组长负责制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

审计组长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头脑中应有经济规律这根“弦”。审计组长对每一项审计取证的审核,对每一个问题的定性,对每一条法规的应用,都必须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切不可掉以轻心。

(3)周密安排,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审计组的作用

审计组长要严格按审计方案作出周密安排,合理运筹、精心组织,让审计的触角触及每项必须把握的内容,不能因工作疏漏而影响审计质量。审计组成员要服从安排,群策群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对问题的判断能力。

(4)明确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坚实基础

在具体操作中,应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掌握侧重点。一般应突出下列3项审计重点:①突出资产、负债、损益审计;②突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③突出财经法纪审计。

(5)讲究审计方法、注重审计质量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

审计中必须注重下列5个结合:

①企业自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应要求被审计企业对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自审,审计组依据企业自审资料及对企业内控测评中掌握的失控点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

②任中审计与任期审计相结合。任中审计每年进行一次,一方面为企业主管部门监督企业领导履行经济责任,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另一方面,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审企业领导,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为人事部门考核和任用干部提供客观依据。

③审计查证与调查分析相结合。为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应采取以会计资料为主,审计查证与调查研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掌握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审计查证,为摸清账外经济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

④详查与抽查相结合。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审计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如审阅法、核对法及现代审计技巧,必要时可采取详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也可根据审计目的和要求以及所掌握的线索和依据,运用抽查方法审查重点资料、事项和活动,同样可以收到预期效果。

⑤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交接审计相结合。只有把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交接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个交接点上划一个界线,才能公正区分双方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交接审计的重点:一是交接手续健全合法;二是交接内容真实可靠;三是交接事项全面完整;四是交接后各自应负的经济责任明确合理。

(6)坚持审计原则、分清经济责任,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可靠保证

①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如果离任不审,形成的损失就会职责不清,无法追究;如果先离后审,就会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往往使审计流于形式,势必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如果需先离后审,也应明确先离岗、再审计、后认命的组织程序,切实做到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经济责任。

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在如何处理遗留问题上,离、接任双方一般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此,审计人员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界定经济责任上必须以审计取证的数据作为基本依据,如实反映实际状况,分清职责、不偏不倚。

③依法审计、分清责任的原则。只有依法审计才能对离住者任期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作出公正评价。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依法界定三项经济责任归属:

界定任期责任与前任责任归属;界定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归属;界定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归属。

④综合分析、公正评价的原则。开展审计评价必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定性分析必须紧密围绕经济责任进行。如企业内控制度、经济管理、执纪情况等,评价中要注意把握“客观性、全面性、历史性”;定量分析应针对不同企业的同类问题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尺,有量化指标的尽量采用具体数据,如经营规模、经营成果、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总之,评价必须紧密围绕经济责任进行,对审计过程中涉及经济责任以外的事项不予评价,这既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也是提高审计效果的需要。

四、结论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是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审计,可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的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同时,促进领导干部所在党政机关或政府部门自觉维护财经法纪,加强内部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性质决定了它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等更具风险性。因此,要充分认识其风险性,做好审计风险的管理,建立一支刚正、廉洁的审计队伍,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方伟明,刘世林.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 王光远.内部审计思想[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杜 娟]

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范文第4篇

×××经济责任审计访谈提纲

被访谈人姓名:

现任职务:

性别:

访谈问题(访谈内容应结合企业实际和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访谈问题越具体越好)例如:

1. ×××同志任职期间主持开展了那些主要工作。

——战略规划、改革改制、内控制度建设、对外投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

1.1取得哪些重要成效

——落实国家政策、经营发展能力、资产质量状况、企业管理方面、抗风险能力等。 1.2存在哪些不足或失误

——经营发展方面、重组改制方面、投资方面、经济案件等

2. 您认为公司目前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发展战略、持续发展的劣势、内控建设与管理、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团队素质、企业文化

2.1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体制问题、不良的经营环境、整个班子问题、个人领导能力与决策能力问题

2.2针对上述问题,您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何建议

——战略调整方面、发挥哪些优势、强化哪些内部控制、需要突出解决的几个问题等。

3. 请您对×××同志廉洁自律方面做出评价;公司员工在这一方面的反映如何。

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范文第5篇

2、要根据财经审计法规确定审计内容,依法组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1)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等问题;是否存在通过虚增债权的手段来虚增收入以及将收入或非法收入挂在往来账上虚增债务等问题;有无滥用职权侵占、挪用、平调集体资产和长期占用集体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未按民主程序,私下交易变卖土地等问题。

(2)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①集体资产处置。主要审计:村(社区)集体企业改制、“撤村建居”和并村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情况,有无非法转让、转卖和侵吞集体资产的行为等。②债权、债务管理。主要审计:村(社区)举债是否经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是否存在以兴办公益事业为由擅自高息借债;是否擅自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抵抻,导致新增债务;有无借债进行达标升级活动等情况。③土地发包、承包。主要审计:“四荒”等资源型资产的发包是否采取招标、拍卖、租赁、参股等方式,是否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村(社区)基建工程是

否公开招标,有无“人情”承包和“以权”承包等。④专项资金管理。主要审计: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情况等。⑤财务公开。主要审计:财务公开是否全面、直实、及时、规范;村(社区)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程序是否规范,资金收取是否超标准、超范围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等。

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范文第6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直属事业单位: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发布施行,对于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规定》,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规定》

《规定》是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依据的专门规定,是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要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认真贯彻,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要充分认识到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教育系统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行经济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规定》精神,完善和修订有关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明确经济责任,加大审计力度

《规定》明确了经济责任的内涵,界定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对存在问题所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了解和掌握经济责任内涵,明确应当履行的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相关的责任和义务,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各地、各高校(单位)要根据《规定》将应审计对象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同时,可以在其任职期间进行任中审计,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审计监督制度,更加有效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依法界定审计内容

根据《规定》,各地、各高校(单位)要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严格依法确定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下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同时要在审计内容基础上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

四、公布审计结果,严格责任追究

按照《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

从2011年开始,对所属高校、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审计结果,视不同情况采取通报、公告和重大问题向党组织汇报等形式,提高审计工作和审计结果透明度,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整改。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责任人,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或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要专门研究处理。对违纪违规行为,依据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处罚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要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要求,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罚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健全教育审计机构,配备与本单位审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审计人员。特别是规模较大、资金量较多的单位要重视和加强审计机构和审计队伍建设,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基本保证。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努力提高审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要建立教育内部审计管理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认真执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和教育内部审计规范,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重大审计情况及时报送我部财务司;部直属高校和事业单位要将半年期的审计情况于当年7月底和次年1月底前报送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上一篇:院感监督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个人劳动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