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范文

2023-09-21

教育科研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改革 创新素质 创新人才 创新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过轰轰烈烈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步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养目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经济形势要求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同时,更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使得高校教育组织模式和过程也随之发生改变。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其根本又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大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和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和谐发展,使其具备即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创新人才、创新素质与创新教育的含义

创新人才是指有区别于常规人才的一种人才类型,通常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其核心特征是创造性思维,其评判标准是创新实践能力与能否取得创新成果。具体来说,创新人才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1)创新人才首先应是一个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具有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自由发展的个性;(2)创新人才应该在某一领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在该领域的应用中具备一定程度的特殊技能,而且德才兼备;(3)创新人才在创新意识方面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具有相当的创新悟性,注重对已有知识的学习、重组、应用、提升乃至创新;(4)创新人才在自我价值实现方面具有很强的进取欲,能应对挑战,知难而上;(5)创新人才在创新实践过程中能扼制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浮躁心态。

归纳上述创新人才的特征,在这里我们认为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创新素质应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基础和创新人格五个方面。

通常我们认为:“凡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新的志向、培养创新的精神、增长创新的才干、训练创新性思维、激发创新热情、开展创新性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称为创新教育,也就是开发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教育。

创新教育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创新教育环境,主要指创新的氛围、创新的认同、创新的鼓励、创新的条件,在高校中尤指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的校园环境,包括硬件支持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2)创新教育师资,一个合格的创新教育者能将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对受教育者进行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训练,通过他的引导受教育者能有效地形成创新意识,养成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3)受教育者,作为创新教育的主体,其创新能力的形成是衡量创新教育成败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施体制,它包括创新教育目标、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考评制度、创新教育师资的培育等,实施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创新教育得以开展并坚持下去的保证。

从创新人才创新素质的养成来看,创新教育的实施内容包括:(1)创新意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不满足现状或现成的答案,不墨守成规,敢于提出问题和探索新的问题,这是创新素质的灵魂,是创新素质的理性引导方面;(2)创新能力教育,即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基础的教育培养,它是创新素质的基础支撑方面。创新能力包括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包括在大量信息中选择、辨别知识的能力,具有关于创造的知识、技能;(3)创新人格教育,就是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创新或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质。

2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当前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从创新人才创新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实施内容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教育理念偏离创新教育

我国的人才培养从小学开始就在升学的压力下注重“应试教育”,乃至于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高校教育屈服于“就业”而进行“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复习备战考取研究生、报考公务员,或开展各种就业技能培训、从业资质考证。使得部分高校教育忽视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先天”不足。

2.2 课程设置制约创新教育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由于过分强调按学科划分专业,按专业设计课程,一切都紧紧围绕专业这一轴心转,导致学生专业面过窄,教材的选用、课程的选择、教学大纲基本呈一体化。专业教学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及教学课表刚性强、弹性弱,不能从培养学生专业创新素质的高度进行科学设置,如当前我国高校大都实行的选课制、选教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修课的门数和权重,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由于选修课的门类、课程类型、各学期修学分数存在一定的限制,且多数仍受专业教学培养计划制约,学生选课也只是为了完成学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使得选课制、选教制等制度大多流于形式。

此外,在课程内容上过于专业化,缺乏通识性、实践性,让学生发挥个性化的内容较少,使得学生对课堂以外的知识,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学,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理论素养差、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弱等缺陷,不利其创新基础的积累和形成。

2.3 教学模式滞后创新教育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照单收”的教学方法缺乏浓厚的创新意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中,养成了学生以获得学分为目标的机械性、服从性学习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此外,尽管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提出了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和“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三步骤环节,来弥补传统教育的缺陷。但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受到学校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学科建设框架合理性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创新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实施与目标实现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2.4 考评制度束缚创新教育

一方面,从创新教育的构成要素来看,我国高校当前对受教育者及教育师资的评价考核存在局限,严重束缚了创新教育的开展。高校当前对学生的考核往往以统一、硬性、简单的要求居多,缺乏灵活性和宽容度,学生往往照搬教科书,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评价考核主要以分数、考试为指挥棒,层层的过级考试使学生疲于应付,而牺牲了创新基础构建的知识积累时间;另一方面,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使得教师对研究急于求成不注重积累,不能以身示范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在教师管理方面,重视整齐划一和效率的刚性管理,缺乏灵活的、个性化的柔性管理,既压抑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发,还会造成学术浮躁和学术腐败,不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养成。

3 创新教育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为保证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才,发挥其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结合创新教育的构成要素我们认为必须从教育理念、培养体系、考评机制和师资培养等角度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

3.1 创新教育理念的重构

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本科教育理念的重构问题。所谓教育理念的重构既包括对教育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也包括对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问题。就高校教育改革而言,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基础和创新人格应为大学教学的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实现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要树立以培养创新人才创新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转变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树立综合素质教育的观念,以创新素质培养为核心,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总体要求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树立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基础和创新人格的教育教学观,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融入整个教育过程。

3.2 创新教育的培养体系建设

培养体系是保障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基础。在培养体系中,应明确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基础和创新人格的要求。一般培养体系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但其共同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培养体系建设与实施过程中,要将學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系统地分解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求教师应该是在系统介绍本学科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将最新的、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引入到课堂,引发学生的讨论和质疑,建立新思维,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的创新精神,要求教师能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角度将学生引入到由已知到未知并对未知进行转化、应用和探索的过程中。

培养体系建设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紧密结合课程实践或课题研究,使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中解放出来,多参加点实践,多接触点问题。

3.3 创新教育的考评机制优化

创新教育的评价考核机制应体现创新人才创新素质的特点,体现培养创新人才崇尚自由、鼓励创新、勇于实践和彰显个性的精神实质,因此,评价考核机制应具备灵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首先,应考虑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评价,推进考试制度改革,强化课外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其次,重视过程监督与考核,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的积累,重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同时,推行多种成绩评定方式,实行结构化成绩,采取主考教师评定、考评组评定、团队考评、学生参与评定、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等多种成绩评定方式,以结构化成绩形式综合考核学生的创新成绩。

3.4 创新教育的师资培养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全面更新自身素质,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具体来说要求教师有更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树立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课程观和教学观;要求教师具有更全面、更新的教学技能,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在创新教育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

提高创新人才培养师资水平的途径主要有:一是激发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鼓励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开展学、研、产和创新实践活动;二是加强在职培训,通过短期培训、经验交流与研讨、专家指导与交流、教研室活动等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来掌握多渠道信息、创新教学方法和集体传帮带,以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教学实践操作能力;三是利用科学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完善创新教育的物质条件,提升创新教育水平;此外,在师资配备的数量和结构层次上做到科学化、合理化,结合创新实践,加强与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把创业者和各类社会创新人员引入高校创新教育体系,实现高校自有师资与社会师资两条渠道师资队伍的整合。

参考文献

[1] 王秋华,向铁元,吕艳萍.高校创新教育之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1).

[2] 谢梅,苗青.中国高校创新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部分理工科院校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5).

[3] 刘学忠.论大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育的教学环境[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教育科研方法范文第2篇

苏格拉底认为护卫者必须从童年起接受严格训练以致一生,有了好的心灵和品格就能使天赋的体制达到最好。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必须改变好睡贪吃的缺点,用音乐照顾心灵,用体育照顾身体。音乐包括了诗歌、神话故事、舞蹈、音乐、绘画造型艺术等,泛指艺术及文学各个方面。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使护卫者具备勇敢的美德。

音乐教育之后,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苏格拉底在论述体育教育时对比着音乐教育,他认为最好的体育与理想的音乐文艺教育相近相合,这是指一种简单而灵活的体育,尤其是为了备战而进行的那种体育锻炼。复杂的音乐产生放纵,复杂的食品产生疾病。至于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年轻人接受了前述简单的音乐文艺教育的陶冶,养成了节制的良好习惯,他们显然就能自己监督自己了。苏格拉底认为,音乐和体育都要对心灵提供训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这种受过音乐教育的青年,运用体育锻炼,通过同样苦练的过程,他会变得根本不需要什么医术。在不畏艰辛苦练身体的过程中,心灵也得到锻炼。天性中的激情部分的确会产生野蛮;如果加以适当训练就可能成为勇敢,如果搞得过了头,就会变成严酷粗暴。似乎有两种技术——音乐和体育——服务于人的两个部分——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这不是为了心灵和身体(虽然顺便附带也为了心灵和身体),而是为了使爱智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达到和谐。

用音乐照顾心灵,用体育照顾身体.对于护卫者的教育,总而言之,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科研方法范文第3篇

2008年的7月,我有幸参加了一届中英项目培训。在这届培训班上,我第一次听到周宏老师的赏识教育。回来之后我从网上了解到周宏老师是赏识教育的倡导者,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第一位发现孩子没有错的教育家,全国第六届热爱生命家得主,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首席专家。他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硕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国内外近千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创造的教育奇迹!他被誉为“赏识老爸”,他创立的赏识教育被称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在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看了周宏老师和他女儿周婷婷的故事,我回想了一下自己以往的班主任教学,一次失控的情绪,一场失败的说教,一堂低效的课,都能在我心里落下阴影。在教育教学上一路走来,拾起点点滴滴的收获,才发现教育成功的秘密不是惩罚和说教,而是真诚地去赏识每一个孩子,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就真的象周老师说的那样,赏识的言语和行动,像温暖的阳光,能融解人心中的冰山,在我的赏识下,我的学生会是健康快乐而又自信的孩子,会快乐地成长,下面我简单的谈谈我在用赏识教育来教导孩子时的一些感受: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善于赏识学生的“伯乐”,对学生

毫不吝啬自己的赏识。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要善于欣赏,发掘每一

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优点,让学生扬起奋进的风帆。美国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 “在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

赞美。”赏识学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获得成功

感。促使其努力进取,化短处为长处而且能以更高的热情去接受新的

事物。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才能,而是更多的时

候我们缺少发现学生的眼睛。作为学生普遍存在着爱表扬怕批评的强

烈心理。一个目光、一个微笑、一朵小红花、一句由衷的赞美比如“别

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你准能行!”“努力争取,老师相信你是最棒

的。”或者顺手拍一下肩膀、头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

马,平时纪律较差的孩子取得进步,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

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敏锐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表扬,

鼓励。因此在班级管理以及教学中我首先是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记得在一次班会课上,当我谈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时,我告诉

孩子们:“我相信我们班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亮的光点。”我让他们找

找自己的优点,再找找其他同学的优点。这时一名学生竟然情不自禁

地脱口而出:“王老师,杨彦龙身上也有闪光点吗?”我听了这声幼稚

的发问,心里感到一颤,寻声而去,哦,原来是好问的刘文涛。这时

他的眼神充满期盼,脸上露出疑惑,望着他一脸的纯真,我马上说:

“杨彦龙同学,他身上怎么会没有闪亮之处呢?他热爱劳动,做事认

真,而且遵守纪律”当我表扬他时,我看到了不少学生不屑的眼神。

下课回到办公室,我陷入了沉思:刚接手这个班时,就听说杨彦龙是

个极其不爱学习的孩子,而且考试成绩只有个位数。正式上课后发现,他的确很厌烦学习,上课不掏课本,只是坐着发呆,从来不交任何作业,对于这样的学生,的确让老师很头疼。因为他的学习以及内向的性格,使他在这个班上经常受到同学的冷漠与嘲笑,因此他的心理是自卑的。由此让我想到: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骨骼必然会变得弯曲;同样,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来,他的心灵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孩子需要昂起头来走路,需要昂起头来做人,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课后,我找他谈话了,要让他学会正视现实、接纳自己,并善于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除了思想上的教育我还让他主动参加一些班级活动。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欣喜地发现杨彦龙勇敢地举手发言了,尽管所答的问题很浅显和简单,尽管他的回答在其他学生眼里不屑一顾,但他能站起来了,能发言了,可见他的心理开始拥有阳光了,虽然只是斑斑点点的阳光,有时我也会欣喜的看到他的脸上流露着灿烂的微笑。从他的身上我感到班主任的呵护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颗关爱童心的心。在你年年月月、朝朝暮暮和学生相处时,要更多地呵护童心,关注学生生命的进程。当老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给学生一个机会,可以让学生创造辉煌,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看到奇迹的发生。老师的一份童心、爱心与耐心,可以使铁树开花,顽石说话,这也就是我所说的赏识教育。

教育科研方法范文第4篇

杨永久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246000)

2007年度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阶段成果

摘要:文章从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关系切入,以青年作家、学者陈进为例,分析通识教育理念中非理性与理性的融合、校园文化环境里的内在自由与创新动力、地域文化资源的学科视野与本土情怀,论证出它们对大学生文化创新的促进作用,从而洞悉高等教育在时代创新中应有何作为,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应从何处着手。

关键词:文学创新陈进通识教育校园文化地域文化

现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大学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结合现代文学史考察后,我们可以这样认定:没有北京大学的贡献,五四新文化运动很难取得实绩;没有北平的学院文化氛围,京派文学也难有立身之处;没有西南联大的存在,九叶诗派便无从谈起。这一切,都喻示着大学的教育对文学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创新精神不断被时代召唤,人文素养不断被加以重视的今天,我们不妨从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角度切入,从而洞悉高等教育在时代创新中应有何作为,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应从何处着手。本文便试以青年作家、学者陈进为例,探讨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内在联系。

陈进曾就读于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安徽大学中文系09级硕士研究生。他在读大学期间,就出版有两部长篇小说《固都》与《青春那么八卦》,成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理事,因其作品中展现出的渊博学识和睿智设譬,而被美誉为“少年钱锺书”。在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青年文学最高奖)的评选中,他一举成为安庆市的唯一推选人。《中国教育报》2005年2月3日发表评论文章,评价其是超越韩寒、郭敬明的青年作家。

在文学创作成果丰硕的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上也同样有不凡之处。他的本科毕业论文《言文互动——中国百年新诗流变》深受学界专家好评,并发表于中国社科百强学报《安庆师范学院学报》上,成为该学报历史上发表的第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他撰写的大量学术性评论发表于《文汇读书周报》、《山西日报》、《新安晚报》等全国各级报刊上,并被收入《石楠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国际国内中学生获奖作品精品集》(人民日报出版社)等重要选本,还曾为一些青年作家的著作作序。他先后出席过安徽省第二届签约作家评论会议、安徽省农村题材作品创作座谈会等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目前,他正在主持编纂《1919—2009:安庆新文学史》这一浩瀚的学术工程,并应出版社之约,独自撰写《诸葛亮评传》、《钱锺书评传》等著作。

在对陈进的成长经历进行研究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他的文学创新上,高校的通识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环境、地域文化影响这三重因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识教育理念:非理性与理性的融合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310同样,仅仅接受专业教育,也无法进行文

学创新。在陈进的文学创新上,可以很明显地考察出通识教育的作用。

陈进的长篇小说《固都》素来以睿智幽默和旁征博引著称,知识涵盖十分广博复杂,很多评论者认为其有钱锺书《围城》之风,但是很少有评论者对其中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在《固都》的征引中,除了古今中外的文史哲典故外,还包涵了很多理科知识与流行文化。而在他的短篇小说《上帝之手》中,那种引经据典的风格更是发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不到两万字的小说先后引经据典一百多处,而且包罗万象:先秦哲学、唐宋诗词传奇、明清小说、亚非欧美文学、西方哲学、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等等,无一不纳入小说之中,且很巧妙地和叙事融合在一起。这种学院派风格的小说在今天的文学界是非常罕见的,没有足够知识储备的社会作家难以表现出如此从容的学者风范,一般只接受专业教育的作家也无法进行如此炫智炫博的写作。考诸文学史,会发现能有如此腹笥的作者基本都是如钱锺书、林语堂这样的学贯中西之士。可以如此断定,假如陈进不接受通识教育,便不可能进行此项文学创新。

然而在高校推行通识教育又谈何容易?在今天这个功利至上的社会,很多人将接受大学教育视为习得一技之长,并藉此而谋得稻粱的途径。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与塑造下,很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仅仅由自己的专业知识组成,专业之外的东西一概不闻。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很难具备创新的能力。但是,另外一个不得不直面的现实是,高校学生在毕业时将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与竞争,这又不得不使他们埋首专业技能的学习上。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确实应该为日后的就业而进行专业的训练;而从非理性(而非反理性)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则要广收博采,接受通识教育,“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2]5,毋庸置疑,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因此,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将是大学生能否进行文学创新的关键,也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从这一角度考察,会发现陈进在通识教育理念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非理性与理性的融合。

陈进最初并非是中文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他学习的是理科,2001年高考之后,被录取为安徽工程大学应用数理系数理金融和应用软件专业的本科生,这是一个复合型的新兴专业,并非只有数学。陈进先后学习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大学物理、初等会计学、C语言编程、微观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在2003年9月退学之前的两年时光中,陈进所学习的知识可以说横贯了数学、物理、经济学、计算机、会计学等各种学科,理科方面的知识面不可不谓之全面。相对于一般文科学生对理科知识的了解只是阅读科普读物,他的理科知识却来源于专业著作,除了定性的了解之外,还可以进行定量的计算。所以,当我们看到《固都》中出现的广博的理科知识,《青春那么八卦》里灵动跳跃的思维时,也就不以为奇了。

在应用数理系学习的过程中,陈进迷恋上了文学,阅读了大量的文史哲书籍,并且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这也为他日后在中文系能驾轻就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对文学的兴趣越来越炽烈,2003年6月,当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固都》确定可以由广东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公费出版时,他毅然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感到吃惊的决定——从安徽工程大学应用数理系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由理转文,报考中文系。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他的这一行为会浪费金钱,推迟毕业,延缓就业,是极其得不偿失的;从非理性的角度来说,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既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需要,日后也甚至有可能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通才。陈进的这一决定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此时,我们还不能说他融合了非理性与理性,而是青春年少的他以非理性压倒了理性。

2005年9月,陈进考入了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刚进校时,他就立志要博览群书,横扫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藏书177.3万册,横扫岂是人力可为?但大学四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的图书馆度过,阅读面极其广泛驳

杂,虽然远远没有做到横扫,但也确实成长为一位博学的青年。

在钻研学术的同时,他也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因为综合素质高,他成为安庆师范学院第二届十佳青年学生,并在安徽省十佳青年学生评选中进入前30名,获得省优秀青年学生荣誉称号。

毕业之前,因为综合素质高,他受到了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包括一些垄断性的能源国企、公办中学、报社都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陈进最终因为考取研究生,而谢绝了这些用人单位的邀请。毕业时,陈进既拥有大量的文学创新成果,同时也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就业问题。可以说,在安庆师范学院学习的四年,陈进自觉地融合了非理性与理性,他并非没有考虑到将来的就业的目的,而是“实现这些目的是靠着一种特殊精神的努力,这种精神一开始的时候是超越这些实际目的的,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后以更大的清晰度、更冷静的态度返回到

[3]20这些目的中。”

这至少给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两个启示:

一、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关键在于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于坚持通识教育理念,而非从大一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注重就业和培养创新人才并非不可兼得。

校园文化环境:内在自由与创新动力

每一所大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沉淀下它的文化底蕴,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在校大学生“不仅接受学校里传授的各种专门知识,还把学校传播知识的宗旨、目标、手段、途径,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来加以反省,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或拒斥”,“将‘大学’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一种社会组织、一种文化精神,仔细地阅读、欣赏、品味、质疑。”[4]101所以说,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对于课本知识的灌输,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塑造更加自由,是一种激发学生内在自由的教育方式。“自由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因素”[3]83,这种自由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自身,而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

[5]8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内在的自由,而不是服从外在的压制,如此便可以转化为创新的动力,释放创新的空间。

陈进本科时所就读的安庆师范学院具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学创新在校园里具有浓厚的风气与土壤。

首先,安庆师范学院的一些制度性措施,如建立创新奖学金,对发表文章实施奖励,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学生科研立项鼓励办法,等等,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创新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与促进。陈进的评论《暗夜所言 烛照人世》便曾获得优秀读书笔记评选的全校一等奖,并被《安庆晚报》择优发表,然后迅速被《山西日报》、《北海日报》、《马钢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转载。

在文学院的学生工作中,这些制度便更加具有针对性。文学院以院刊《季节风》与《敬敷文学》为平台,大力弘扬文学创作的风气,并且逐渐形成传统,届届相传。几乎每届学生中都会涌现出一些文学创新人才,如李进、胡源、葛启文、谷卿、游庆文、王光龙等。

其次,安庆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具有青春理想的诗性光辉。从菱湖之滨波光潋滟的老校区,到龙山脚下山清水秀的新校区,安庆师范学院美丽的自然风光为青年学子的吟咏创作提供了曼妙的素材。而热爱文学的激情一旦与之合拍,校园文化中便会荡漾起青春理想的诗性色彩。在陈进的文学作品中,那些充满诗意的描写俯拾即是。小说《江南》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和意识流技巧展现出现代人的心灵孤独感,从容的笔致将初冬水乡的风景融入到少年维特式的悠悠情怀中,读之余味无穷。《青春那么八卦》虽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却显示出陈进跨文体写作的能力,很多地方竟仿佛“独语体”的散文诗,语言充满了

奇峻的变异,在古典与现代的张力中,传达出诗性的魅力。

第三,安庆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具有探索学术的求真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思考与研究的治学意识。大一时,陈进对研究金庸小说产生了兴趣,便经常带着大量的问题在图书馆中查阅资料,进行研究。四年下来,他的研究成果终于汇集成了一篇数万字的《杨过的原型是谁》的讲稿,并且登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周末讲坛,进行专场学术报告,其思路新颖别致,征引磅礴有序,给广大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好评。

探索学术的求真精神不仅只针对学术研究,也可以用理论来指导写作,促使创作精英化,研读过大量西方现代主义著作的陈进,在《青春那么八卦》中“以先锋的写作姿态„„及西方现代派的表达方式,表明青春文学正式走入了纯文学的殿堂”[6]3。

以学养人,沉浸于学术也可以养成节制情感、敦厚平和、勇于批判的学院派性格。《固都》曾被如此评价:“没有郭敬明拖拖拉拉、莫名其妙的长篇感怀,也没有韩寒一大筐道不尽的尖酸刻薄,陈进以温和幽默的语句,表达了对现实最强烈的批判”[7]6,这显然和陈进养成的学院派性格密切相关。

“所学课程或许相同,但效果就是不一样。因为,我们都被所在的大学氛围所浸润。这些各具特色的‘校园空气’,无法在互联网上传递,这也是大学永远存在而不可能被‘虚拟课堂’或‘标准教授’一统天下的原因。”[4]101所以,在推动大学生文化创新上,我们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并且努力形成与维护每所大学所特有的校园文化。

地域文化资源:学科视野与本土情怀

地域文化往往可以为大学教育提供丰富的本土资源。这种资源是双向度的,一方面,它作为教育资源对青年学生进行濡染和熏陶;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其历史文化特征成为青年学生的研究对象与创作素材。

从前者来看,陈进父亲一脉的祖籍是安庆怀宁石牌,这里是皖江文化的发源地和黄梅戏之乡;母亲一脉的祖籍是徽州黟县,是徽文化的中心和程朱理学的兴盛之处。虽然陈进的成长过程并没有与这些地域产生直接联系,但是先民的文化积累在血液中代代流传,从而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一个舞蹈并不是舞蹈演员本人情感的征兆,而是它的创造者对各种人类情感的认识的一种表现。”[8]8在对陈进作品的文化批评与原型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固都》里的叛逆少年陆帆影和80后作家春树、孙睿笔下的边缘青年群体有着显著的不同,他并非那种“叛逆得要命或是狂妄得要死的类型”[7]6,也没有对主流文化采取决绝的姿态,而是始终在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追求价值认同,又竭力保持自我的独立;在精神世界里寻找柏拉图式的早恋,又在插科打诨中渲染市井俚俗,这双重矛盾可以看出皖江文化的精英意识和黄梅戏剧的通俗特征在文本中无意识的流露。而《固都》里的初恋少女林郁嘉既心仪于陆帆影,又拘于礼法,耽于前程而不得不若即若离,这又依稀可见程朱理学和世俗爱情的抗争。

陈进从小成长在安庆市,这里曾是安徽的首府,文风昌盛,人民群众普遍视读书为崇高之事,有“穷不丢书”之说。这种民风对孕育文学创新人才是大有裨益的。陈进的外公程崇宗曾是徽州儒商,是我国最后一批接受传统私塾教育的士人。在他的指导下,陈进幼年就接受了国学启蒙,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小学时即熟读四大名著,以及《封神演义》、《七侠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古典小说的原著,极大地超越了同龄人的阅读层次,并且开始实践文学创作,9岁时第一次公开发表文章,13岁时便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楹联。由于经常濡染陈独秀、朱光潜、张恨水等家乡先贤的事迹,幼年的他便萌生出将来要成为大作家、大学者的理想。文学功底的积累,远大理想的树立,由

此看来,当他17岁时用《围城》笔法创作21万字的长篇小说《固都》其实只是水到渠成。

进入安庆师范学院后,陈进则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安庆师范学院的大学教育尤其重视本土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不但成立了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专事本土地域文化的研究,还编写了《安庆师范学院与皖江文化》、《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等校本教材以熏陶广大青年学子。

当然,仅仅施以地域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专业教育以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离开整体性的学科视野,地域文化显然会陷入狭隘的境地。如果没有清代文学的视野,对桐城派的理解便缺乏宏观背景;如果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视野,对陈独秀的认识只能浮于表面;如果没有文学理论的指引,那么所有地域文化知识只能变成材料的堆砌„„为此,拥有多个省级精品课程文学院先后制定完善了多个版本的学生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文字学、外国文学、文献学,等等,几乎每个专业都拥有较强的师资条件,这对学生的学科视野的奠定与拓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可以这样说,专业教材建构了陈进的学科视野,而校本教材则培养了他的本土情怀。陈进开始在他的学科视野里对皖江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大一时,他从姚斯的接受美学和读者批评入手,别开生面地研究了安庆著名作家石楠的成名作《画魂》,写成评论《迟到的第三只眼睛——谈评论〈画魂〉的新视角》,发表后不但引起很大影响,还和苏雪林、公刘等大家的评论一起被收入《石楠文集》第十四卷;大三时,由他创意并撰写剧本的DV《走进安庆,走近皖江文化》获得安徽省首届大学生电影节二等奖;大四时,他结合中西文论,研究陈独秀诗歌中的器识胸襟;现在,他又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视野下研究安庆文学的现代性,着手主持编纂《1919—2009:安庆新文学史》。

地域文化以其独特性,可以为大学生的文学创新提供特有的资源,这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但是必须做到专业教育与地域文化教育双管齐下,如果偏于后者,那么缺乏学科基础,地域文化的优势便无法发挥,更谈不上创新,这是大学教育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文学创新的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它的内在特点决定它无法批量生产,不可能模式化,也无迹可循,而是出现在创新主体灵光突现的瞬间。但是,文学创新的环境却可以建立。大学教育正是要为这种创新建立良好的环境,提供合适的土壤。通过陈进的案例可以看出,通识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环境、地域文化资源都是大学教育中值得重视的因素——通识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权衡理性与非理性,极大可能地使学生以超功利的心态去读书治学;在校园文化环境上,我们必须给予学生以内在的自由空间,使他们产生创新的动力;而在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上,也必须绳之于专业的学科背景之中。我想,对于大学生的文学创新应当如此,那么,大学生在其他专业上的创新也同样应遵循这一规律。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 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陈平原.弄花香满衣——阅读大学的六种方式[J] .河北:社会科学论坛.2009.4(上).

[5] 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6] 本报讯.青春文学进入第四阶段 少年作家陈进将成旗手[N].海南经济报.2006.7.14

[7] 刘雯.迷糊的青春还能重来一次吗?[N].中国教育报.2005.2.3

教育科研方法范文第5篇

一、填空题

1.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满足原则、原则与原则。

2.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以做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的活动。

3.教育调查法可以分为。

4.教育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有、、、。

5.按照中图参考文献格式规范要求,“论文集”对应的标识为

6.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和两大方面。

7.依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把假设分为和。

8.抽样观察法可以分为三类。

9.教育观察法可以分为和四类。

10.根据其结构化程度,教育调查研究中的访谈法可以分为与

11.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必须满足以下标准:、和。

12.教育文献资料的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主要有、、和。

13.按照研究的目的,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区分为。

14. 依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把假设分为和。

15. 问卷调查结果的前后一致性与稳定性称之为问卷的

二、判断题

1. 基础研究是指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思辨的方法,从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教育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 应用研究是运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

3. 按照中图参考文献格式规范要求,“学位论文”对应的单字母标识为“[C]”()

4. 创造性研究是一种简单的研究,它是将教育现象和已有的教育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5.课题论证一般有开题论证、专题论证、综合论证等几方面的工作。()

6. 问卷调查法中涉及到的人口学变量越多越有利于调查的全面性。()

7.效度是对测量工具可靠性的量度,它是鉴定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概念。()

8.假设的功能主要在于它是理论的先导,起着纲领性作用。()

9.相关研究能够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0.操作性定义在可观测的事件与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

11.时间抽样观察法在特定的时间内专门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的现象和过程的一种方法。()。

12.信度是对测量工具的有效性的反映,它是指测量的结果能够真正反映测量目的和意图的程度。()

13.零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

三、名词解释

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也称基本理论研究。是认识各种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索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概括教育的基本原理,形成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

2. 资料寻疑法:资料寻疑法,即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课题。

3.小组研究:小组研究也称小样本跟踪调查。实际上是对一个小群体的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

4.演绎性假设:演绎性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理论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5.因变量: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因此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自变量就无所谓因变量,没有因变量也无所谓自变量。

6.教育观察法:教育观察法是指教育科学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

7.纵向设计:纵向设计特指研究者对所关心问题的时间变化特点或规律感兴趣,因此,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使用相同的调查工具进行多次取样和测量的研究设计。

8.预测性假设:预测性假设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

9.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已有的知识、结论等进行重复检验或对已有的实验成果进行再实验,以及移植、模仿和改造。

10. 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运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凡是与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紧密联系的专题和学科研究都属于应用研究。

11. 伦理性原则:教育科学研究者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时,必须具有专业的伦理道德。在方法的使用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原则,尊重被研究者的利益。

12.自变量:在教育实验中,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自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也就是研究者施加于被试的可以操纵的教育影响。

13. 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为搜集能够证明所提出的假设的实验结果,而在实验中有意无意通过各种动作、表情和语言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实验假设的效应。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2. 简述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

3.简答科学研究中哪三种假设不具备可检验性。

4.简答教育观察法的局限性。

5. 一名4年级的教师做一个有关课外辅导教材对学生阅读成绩影响的实验。他使用了两种课外辅导教材以及传统的课堂教材,2个实验组使用课外辅导教材,控制组使用传统课堂教材,每组各有15名学生组成。8周教学之后,以随堂考试的形式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测试,请简要指出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分别是什么。

6.简述教育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7.请简要列举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

8. 因变量分类的客观指标主要有哪些?

9.简答选择课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简答教育科研成果意义的具体表现。

11. 简答教育文献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2. 简答文献综述撰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论述题

1.以下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制定的课题方案书,他希望以此申报课题。请结合教育科学研

究的规范与要求对其进行评价,指出该方案存在的问题。

2.联系实际谈谈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标准。

3.使用一致百分比法和Cohen’s Kappa法计算两名观察者之间的观察信度,并判断该研究的观察信度是否可以接受。

4.联系实际谈谈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5.假设某小学3年级某班学生参与一个为期一年的数学思维训练营,在入营前开展一次数学测验(前测),平均成绩为75分,通过一个半月的培训,在出营前再实施一次数学测验(后测),平均成绩为92分。数学思维训练营的负责人由此下结论:数学思维训练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注:假设前后测的平均分经统计检验确属差异显著)。请结合本实验谈一谈影响这个研究内部效应的因素可能有哪些?请逐一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

1.可证伪原则;关联性原则;收敛性证据

原则2.教育理论;科学结论 3.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4.综合性;描述性;评价性;浓缩性

5.[C]

6. 教育实践;理论文献

7.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

8.时间抽样法;场合抽样法;阶段抽样法

9. 抽样观察法;隐蔽观察法;追踪观察

法;综合观察法 10. 结构性访谈;半结构性访谈 11.反应速度;反应的正确性;反应的难度 12. 书籍;报刊;教育档案;非文字资料 13.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14. 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 15. 信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2.教材第十二章,第205-206页。注意:重点突出两个方面:教育研究的质量评价(基本过程)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要求。

3.第五章教育观察法PPT。注意:一定要使用两种计算方法。评分时将按步给分。

4.教材第一章,第4-6页。注意:大标题请牢记。

教育科研方法范文第6篇

按照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意思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事项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使全体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拥军的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4、学习军体活动的技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

(一)健全国防教育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和任务。

建立健全学校国防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由书记亲自带头抓,分管领导配合抓,中层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确定国防教育总体目标、主要工作、重要措施等,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以初一新生军训为契机,开展国防教育。

8月26日至31日聘请技工大队的教官对初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

1、军训的目的:

⑴学习解放军的顽强作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⑵掌握队列训练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2、8月6日8时,军训启动仪式;8月31日下午14时30分举行军训结业式。

3、军训结束后,德育处组织召开军训主题班会,要求每个学生写军训心得体会,在班会上进行交流。把军训作为半学期学习和生活的强大动力。把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带到学习中去。

三、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国防观念。

依据《国防教育法》及教育局工作要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拥军爱民月”时机,利用宣传专栏、标语等形式,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观念。如:4月清明节到蛇山子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继承革命遗志;“五一”劳动节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庆祝“七一”建党90周年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创新组织生活,铭记党的宗旨,增强国防意识;“八一”建军节可组织职工到驻区部队开展主题为“热爱军队、情系国防”的宣传教育活动;9-10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革命烈士故里,重温革命光辉历史;11月庆祝“十月革命”,让每一位职工了解“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等等。

四、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国防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校园。发放《国防教育》教材和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每月开设一节国防课,初中的语文、历史与社会、政治等学科也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渗透。

五、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国防教育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中,突出把国防教育课渗透到体育课教学之中。一是把队形、队列训练。新生入校后,结合新生广播体操比赛,对学生进行两个月的队形、队列训练。二是把军事技能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把标枪作为体育课教学的一项内容,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篇二:2012年学校国防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增强国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切实抓好国防教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初步基础。

2、培养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亲身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自强、自立、自理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国防教育的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四、主要内容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

4、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巨大作用;

5、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6、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在学校重大活动中举行阅兵式、分列式,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

7、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五、国防教育的形式

(一)利用学科渗透开展国防教育

把国防知识渗透到学校文化课和一切活动当中,使之水乳交融,达到自觉和不自觉的教育目的。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途经之一,不占课时,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可渗透的课程多,范围广,能够使学生在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

一是要成立组织,督促检查。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成立国防教育组织,如学校成立人武部或国防教研室,分工专人具体抓这件事。上级要经常督促检查下属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情况,以推动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要编写统一的渗透教案。把中小学各学科教材整理出能渗透国防知识的章节,结合浙江省编《中小学国防教育读本》,编写成统一的教案或教学参考书,使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能根据教案进行渗透。

三是要建议在会考和升学考试时有国防知识的内容,以调动老师教和学生学国防知识的积极性。要把国防教育开展情况列入每年的学校督导评估范围,促其开展这项工作。

四是要培训师资力量。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会同当地国防教育委员会和人武部门,有计划地对国防教育骨干进行短期培训,以增长教师的国防理论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从优秀退伍军人或转业干部中选聘专职军事教员,担任国防教育和部分体育课。 五是要解决经费。为保证国防教育工作的持久开展,结合各地的实际,可以向学生适当收取国防教育费,做到专款专用。另外,学校每年在教育费中挤一点,地方财政拨一点。这样,国防教育所需的必要经费就可以保证了。

(二)利用军训开展国防教育

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初级军官和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我国近代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

通过军姿、队列动作、国防知识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三)利用节假日开展国防教育

1、请进来。学校邀请县驻地部队的领导担任少年军校的名誉校长,聘请部队的优秀战士担任少年军校的校外辅导员。当学校开展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德育活动和三结合教育活动时,请部队官兵参加,让他们参与指导学校的重大教育活动。

2、走出去。每年的暑假,学校可以依托部队举办“少年军事夏令营”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到驻地的军营中、到国防教育基地和军事训练基地里,参观军史陈列室、观看部队训练和内务管理,体验部队生活,学习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

3、军校联谊。在建军节到来之时,组织校文艺队的同学去学校附近的驻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向他们表示节日的祝贺。二是组织少年军校的同学与驻港、驻奥或其他边防部队的官兵开展多种形式的书信联谊活动,给他们寄去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亲自画的图画、或亲自拍摄的照片等,尽情地向解放军叔叔、阿姨们汇报着自己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畅谈着自己的远大理想,表达着自己对军人的无限崇敬和向往。

4、认真落实双拥工作。双拥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寻访自己身边的复员退伍军人和军烈属,把他们的姓名、

地址及家庭状况登记造册,建立一本完整的《复员退伍军人及军烈属档案》,然后鼓励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去为这些复员退伍军人和军烈属做好事、送温暖,从中感受到当军人、做军烈属的光荣。

篇三:国防教育工作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我校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大力推进国防教育的改革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教育内容,继续普及国防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把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系,做到统一协调,注重实效,突出特色,长期坚持,使这项工作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1、加强组织建设。

为了确保国防教育在学校顺利开展,学校建立了一支校长负责,教师组成的工作班子,形成了国防教育网络。认真研究分析国防教育工作的要求、任务,制订计划,制订管理措施,落实教育阵地,保证了国防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2、发挥宣传手段的优势。

针对大多数学生认为参加国防建设是大人的事,国防意识淡薄,国防知识知之甚少的现象,我校注重发挥宣传手段的优势,利用国旗下讲话、小主人广播、《小鬼当家》报、张贴国防知识标语、布置国防教育板报和宣传橱窗,定期对全校师生进行国防教育宣传,普及国防教育的知识,适时点评国内外形式,教育学生居安思危,增强学生国防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

3、国防教育进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各学科教学中有丰富的国防教育的内容。我校要求教师能善于把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语文课使学生从前辈的风范中吸取营养,培养他们御敌卫国的自觉性;思想品德课使学生明辨是非,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以及长大后建设祖国的志向;社会课上使学生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树立“不忘屈辱历史,誓死保卫祖国”的观念。

4、影视、读书、讲座活动相结合。

我校结合“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并要求学生收看各电视台播放的现代化战争的纪录片、电视剧,了解相关的军事设备,撰写观后感。在“我与国防”主题读书活动中,我校组织学生利用阅读课、午间、双休日、节假日大量阅读国防书籍。

5、开展班队主题活动。

我校把国防教育纳入到少先队活动计划之中,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如组织学生运用“十分钟队会”、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在班队会的设计中,学生通过翻阅书籍、上网查询、向老师家长咨询来加深自己的国防知识,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6、紧抓时事教育。

我校每逢重大节日或者历史上的纪念日,就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7月1日开展爱党活动,在8月1日开展“爱我军队,护我中华”活动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7周年之际,我校组织学生通过板报、标语等工具在校园中营造双拥氛围,于返校日运用集体广播的形式,对全体师生做建军节拥军优属的宣传。

7、积极开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路子,

我校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领导和家庭、社会的支持,及时做好宣传、汇报工作,主动与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逐步形成一个大家都来关心、支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和制度。

8、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及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

我校有效利用网络媒体为传统的国防教育活动增添新的活力,学校定期组织学生上网,通过网络集中展示国防知识、军事常识,实现国防教育的目的。

篇四:方塔小学国防教育工作计划

一、目的要求:

(1)理解有国必须有国防、有国防必须有国防教育的道理,

认识保卫和平、保卫祖国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

(2)牢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任列强侵略的历史教训,了解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对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破坏与和平演变的图谋要提高警惕,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3)认识“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道理,学习解放军不畏艰难、英勇作战的优良作风和当代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4)认识现在的和平生活,是革命先辈流血牺牲、长期奋斗得来的,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民富国强,青年学生必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认识长期的和平环境不能忘记国防,只有人民军队的壮大、国防科技的兴盛和全体公民国防意识的增强,才能筑起保卫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青年学生要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加强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基本任务:

1.了解基本国防知识:(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4)了解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多次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史,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一批民族英雄的历史功绩;(5)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巨大作用;(6)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2.掌握必备的军事技能:(1)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2)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学习“三防”知识,进行战场救护等军事训练,掌握其基本技能;(3)学习投掷、攀登、越野、远足等军体活动的技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4)结合军事夏令营、少年军校等活动体验军营生活。

三、各年级教学内容:

一年级: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3)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二年级: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4)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三年级: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4)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5)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四、五年级: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4)了解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多次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史,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一批民族英雄的历史功绩;(5)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巨大作用;(6)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篇五:国防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二、主要任务

1.营造国防教育浓厚氛围,普及国防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爱国、爱军、崇武思想和组织纪律性,从小树立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志向。

2.加强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国防教育水平。

三、具体工作

1.营造国防教育氛围

(1)组织师生学习《国防教育法》,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加强和接受国防教育的认识和自觉性。把国防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2)抓好国防教育环境布置,让国防教育气氛浓浓地布满学校、班级。

2.上好国防知识课,让国防教育进入教材,进入课堂。

3.发展和完善国防教育阵地和载体,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增强教育实效。

4.加强国防教育队伍建设。

(1)经常组织国防教育教师学习国防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经验。

(2)聘请校外地方和驻军的热心国防教育人士、指战员,成为我校国防教育辅导员,或邀请来我校给学生讲座。从而逐步形成一支校内外结合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5.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求实效,重培养,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活动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上一篇:血液透析护士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感谢老师的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