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性别教育分析论文范文

2024-07-29

家庭性别教育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从高校团学工作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在基本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基本要素、存在的问题及其培养的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基本能力 素质 存在问题 培养途径

知识经济下的社会竞争对人才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如何积极地以良好的基本能力与素质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社会竞争,这一命题急需我们认真思考,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一方面大学生在丰富的团学活动中参与锻炼、培养了一些基本能力,了解了一些基本社会知识与事务。另一方面存在着能力不强、素质缺失等问题,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团学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锻炼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的一些社会事务,在具体活动中提高对社会事务的认识,充分积累一些经验,为今后就业奠定扎实的能力基础,储备丰富的社会经验。

一、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一般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既包括学生自身的专业基本知识、综合素质、思想素养、品德品性,又包括学生在团学活动的锻炼、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对社会的基本认识、经验、处理能力等。大学生基本能力与素质主要有如下几种。

1.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言语表达与书面文字表述能力。人际交往的过程就是语言交流、思想沟通和关系协调的过程,与人交往就必然要进行语言的表达与思想、情绪的沟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帮助我们准确、敏捷、精要和个性地表达我们要传递的一切思想内容,而且有利于别人及时、准确和全面接收我们的各种信息。所以语言流畅准确表达是前提。语言表达应标准、清晰、流畅、准确,语速适当。彼此交流的语言应一致,表达应标准、清晰、流畅、准确,语速适当,这是交流的前提和理解的基础。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我们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流畅使用本国语言,而且需要较熟练、流畅地使用一、二门外国语。其次,表达的内容与方式应适当。与同学、朋友、老师、领导、陌生人及上下级之间应根据不同的交流对象、内容选择适当的交流方式(包括交流的表情、语气、语速、辞彩等),才能使得交流顺畅、理解通畅、心情舒畅。所以要具备良好的内在语言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同学交谈对学习、社会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思辨能力;与老师交谈以提高认识水平与视野,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中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从容不怯场。通过与人交流,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

2.人际交往能力。当今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语言、情绪、思想、物质等内容的交流、交往。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指的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是妥善处理不同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信息的交流、吸收、转化、传递的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关系的能力。它分为个人的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三类。(1)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清晰、准确和适时表达出来,准确理解他人传达的信息。(2)人际融合能力则表明一个人能否体验到他人的可信或可亲,它和人的个性相联系,但又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与心灵上的感受。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就不能很好地解决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与摩擦,就不能积极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去正确对待人际交往。(3)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隔阂、矛盾、误解或寻求帮助时,通过正确、恰当的表达方式,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缺陷是当前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的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3.理论学习与应用能力。它包括专业知识与理论、政治与哲学等理论。大学生对理论学习及其应用能力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较好地完成基本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基本问题,而且能帮助他们游刃有余地解决毕业求职、工作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比较系统的理论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宇宙、自然、事物的科学认识,学会用规律、原理解释基本现象,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层面掌握操作的基本技能技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内的一些基本问题,增强专业问题处理的实际处理能力、水平与经验。而这种能力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历练和提升才能形成。

4.分析决策能力。分析决策即是面对错综复杂的事情、局面、情况、现象,能够科学理性地分析,透过表象发现问题的症结、现象的本质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针对问题之所在,运用规律与事物间的联系作出正确的判断、合理的处置和科学的决策。分析决策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多方面了解情况,冷静分析现象或问题,找出现象的本质、规律与联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二是针对问题的症结,在规律与联系的基础上科学决断、合理解决问题。这种能力的缺失易使人优柔寡断、错失良机或判断错误。

5.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是在分析决策前后为了同一目标而进行的关系协调。分析决策中分析的是问题主因,次因可忽略;决策的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决定性因素,次要矛盾与因素则较少考虑。而在实际应对中,我们必须清晰把握事情的全部细节、种种矛盾与现象,精心组织好各方面的人、事、物,使之最优化配置;及时协调好各方面人、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使之保持持久和谐;及时把握细节的问题、环节的漏洞、操作的细节等,将各方面人、事、物协调到同一目标同一步调,发挥各自作用,才能保证我们的既定目标与任务得以顺利圆满地完成。

二、大学生能力素质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家庭教育的直接影响,教育资源与模式的限制,目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与素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较多。具体表现如下:

1.语言表达的陌生化。“80后”、“90后”学生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上表现出一种陌生化,即语言表达虽更加标准、流畅,但主体个性上却表现出陌生化,不主动与人交往交流,语言方式上性别错位、中性或模糊化,彼此沟通有心理胆怯、内虚与隔阂。

2.人际交往的情绪化。因个性与独生子女的文化背景制约,大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普遍容易情绪化:合则往,不合则散;行则交,不通则闪,从不委曲个性、求全他人。

3.理论学习的边缘化。除了专业技能技法,大学生还须学习一定的专业理论,掌握和运用基本的政治理论。而目前大学生对理论学习普遍表现出一种应付与厌烦,对必修的理论课仅限于完成考试,通常是束之高阁,敬而远之,理论学习边缘化现象十分明显。

4.分析决策的过激化。遇到棘手问题时,大学生往往表现为分析不冷静,处理问题过激化的倾向。青年学生一是不能自己或组织团队多方面了解情况,冷静分析、发现本质与规律,透过现象发现问题的症结;二是对问题的某些症结短时内无法找到解决方法时往往情绪化、简单化甚至过激化,急躁地以事对事、就事论事进行简单处理,这样必然把关系僵化、矛盾激化,不利于问题及时正确地化解。

5.组织协调的无助化。组织协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对人的综合素质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人际交往等能力在质与量、强与弱上表现缺失或不平衡,思想不能统一,人不能团结,资源不能最优调配,导致大学生在独立处理时组织协调不到位、无奈无助。

三、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途径

针对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予以高度的重视。因为不解决好会直接影响、制约我们对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我们工作的顺利完成与正常运转。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

第一,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给大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提供实践平台、基本操作方法和管理制度的保证,鼓励大学生更多地自主实践与历练,引导其积极面对,独立处理,逐步积累经验。

第二,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团学活动。新生进校时,应分年级分班级组织开展大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团学交流、比赛活动。并将其纳入综合素质评比体系,激励大学生明确个人努力方向,有的放矢,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人就其位,位列其责,行见其效,效含其利。同时注意加强活动过程的指导,及时指出问题所在与原因,共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容易得到进步。

第三,积极总结,建立成功案例,积累经验。为了鼓励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锻炼,我们应提供基本平台、必要资源,建立大学生基本能力的多媒体课件,做好资源共享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积累,应分项目整理一些优秀学生的成功案例,将比较规范的基本能力要素与案例予以多媒体化、课件化,这样面对新生就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最优化、最大化地使用资源。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4.

[2]唐之享.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长沙:红旗出版社,2005.9.

[3]《入党知识问答》中央组织部组织局五处.北京:新世纪党建杂志出版社,2003.5.

[4]湖南理工学院学生手册2008.岳阳:岳阳鑫容印刷有限公司,(2005)044号.

[5]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学生手册2007.岳阳:岳阳鑫容印刷有限公司,(2005)044号.

[6]黄湖滨.成功管理论谈.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11.

[7]谭先锋.春华秋实.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家庭性别教育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英国高等艺术教育在我国的信息,以“精英”教育时代的院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为多,进入大众和普及时代的英国高等艺术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英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学位体系、学科分类、专业设置现状,可以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英国高等艺术教育;学位体系;学科分类;现状

“艺术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学校艺术教育,例国内三十年代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等等;二是指以职业教育为目的的专业艺术教育,即以艺术专业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成为某一艺术行业从业者的教育。以各级各类的专业艺术院校为培养机构。本文的“艺术教育”是指后者。“高等艺术教育”是指以艺术各门类专业教育为主的各层次的中等后教育。根据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推出的学科基准,“艺术”大学科概念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表演;艺术与设计;艺术史、建筑和设计;传媒、电影和文化研究;艺术治疗六大学科。英国高等艺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中世纪末,音乐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已成为独立的学科,15世纪中叶的英国大学已明确规定授音乐学位,到了19世纪,出现了独立设置的单科艺术学院[1],例皇家音乐学院、皇家艺术学院等。

一、英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学位体系

英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在过去4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2006年在大学和学院学习的学生超过2百万,还有198,000左右的学生在继续教育学院接受高等教育[2];学生的入学年龄也发生了变化,从全日制的应届学生到部分时间制的成人学生;高等教育是“终身学习”的一部分。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对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作了如下阐述:(1)提高个人能力和个人工作能力、并挖掘他们的潜力;(2)通过教学和研究推进知识和认知的领先;(3)为建立一个经济繁荣和文化多样的国家作贡献[2]。

根据英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于1997年成立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简称QAA)制定出一套符合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学术基本准则,便于对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进行质量审查,其中之一便是“英国国家学位资格证书框架”(Fram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学位资格框架对各层次学位和取得学位的资格作了分类说明。其中适于英格兰、威尔士和南爱尔兰的框架如下:

其中,证书水平的要求:具有稳固的学科基础概念知识,学会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能正确地进行交流,具备工作中需要的个人责任感。

中间水平的要求:具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良好理解能力,学会广泛地运用专业理论,用不同的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具有一定职业倾向,能在选择的领域取得成效。具备工作所必须的个人责任心和作决定的素质。

荣誉证书水平的要求:能理解复杂的知识,其中有些是现时范围的学术理论。掌握分析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运用到不同种类的工作中。能通过对事实的估价、证明和假设获得稳定的判断和有效的交流。具备工作岗位需要的个人责任心,以及在复杂和不可预测的环境中作决定的能力。中间水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主要课程需要全时制三年学习,获得荣誉学士学位,如艺术学士学位、科学学士学位。在这个水平还有短期课程和专业换位课程,针对在读大学生,还有在其他领域获得毕业证书和毕业文凭的学生。

硕士水平的要求:能掌握学术或专业理论的前沿知识。学生能展示在应用知识时的独创性,能有系统有创造性地从事复杂问题的研究,并能显示承担和解决问题的独创性。具备在复杂和不可预测的专业工作环境中需要的稳定的判断力、个人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大部分硕士学位课程学习需要全时制一年教学型和研究型或混合型的学习,研究为基础的学习往往是针对哲学硕士学位。科学与工程学位需要获得荣誉学位证书一年以上才可申请。还有一些短期课程可获得研究生证书和研究生文凭。

博士学位水平的要求:能通过独创性的研究创造和诠释知识,拓展前沿理论。能对新知识进行概念化和工具化。具备对专业领域复杂问题的前期信息判断,以及在承担和解决问题中的革新能力。学位课程由一个研究组合构成,一般需三年全日制学习。

英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在这个框架下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院校办学模式。包括传统的单科专业院校、大学中的艺术学院、独立设置的多科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高等教育证书和学位课程学习。

1、传统的单科艺术院校。英国国内传统的单科艺术学院,如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英国皇家舞蹈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均由皇家发起和经费支持,属于政府部门主办的学校。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为例。学院创办于1837年,在1967年,学院获得皇家许可与大学法定机构(是指通过“议会法案”设立,从而有一个满足法律需要的机构对某个特别领域的办学进行评审)商议获得学位独立授予权。学院目前提供的学位学习包括:艺术硕士(Master of Art)、哲学硕士(MPhil)和哲学博士(PhD)。为对应质量保证署的“研究生证书框架”,学院还提供两年制的“高级硕士”课程学习,可获得学院颁布的“艺术硕士证书(MARCA)”。

学院根据新定义的使命和学科教育政策要求,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合作教育:与维克特里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签订政府协议,与皇家科学、技术和医学学院(ICSTM)建立合作项目,在合作期间,学生可以获得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硕士学位或哲学硕士或哲学博士学位;学院工业设计工程学学部与皇家科学、技术和医学学院合作推出一个“双学位”,包括皇家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和皇家科学、技术和医学文凭;艺术设计史学部还与维克特里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合作提供皇家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和哲学硕士和博士的学习。在2001年,学院成为国家电影和电视学校的学位认证部门,学生在国家电影和电视学校学习二年专业课程,可以获得皇家艺术学院的电影和电视艺术硕士学位。

2、大学中的艺术学院。英国的大学是指由“皇家宪章”“议会法案”或“枢密院”授权来开展其课程并具有学位授予权的独立自治性机构。英国的大学从中世纪后期就有记载艺术教学的情况,到中世纪末,音乐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已成为独立学科。如牛津大学(1431年)要求教师职位候选人学习“为期一年的音乐”。15世纪中叶的英国,大学已明确规定授音乐学位[3]。到19世纪,在其他一些大学(如伦敦、威尔士、曼彻斯特)常提供国立或市立教育机构所没有的音乐教学。下面以剑桥大学的音乐学院为典型,了解英国传统大学中的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学习在剑桥有悠久的历史。1464年世界首个音乐学士学位由剑桥颁发给亨利·阿比歌顿,儿童宗教音乐硕士学位给爱得沃德四世,在此期间,著名的音乐人如威廉姆·博尔斯等一大批音乐家都在剑桥学习或教学。在最近的十年间学院的智力中心已经从音乐历史学转移到音乐评论、民族音乐学和音乐认知学。目前剑桥大学音乐学院研究领域包括:音乐学史,音乐作曲,民族音乐学,科学和音乐。

3、独立设置的多科艺术学院。英国的多科艺术学院大部分是20世纪40、50年代从教师教育机构发展而成,一般以所属区域或创办者的名字命名,如“卢斯勃洛夫德学院”、“威斯敏斯特城市学院”等。多科艺术学院最显著的特点是服务于地方企业界,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并向各类学生提供一种开放式的教育[4]。进入20世纪90年代,多科艺术学院有的升格为大学,具有独立的学位授予权,但大部分学院仍保持多科技术学院的办学模式和特征。卢斯勃洛夫德学院成立于1951年,创办的目的是培训演员和教师。学院是“欧洲西部最大的和最综合的提供表演、实践和研究的专业学院。”[5]1976年在全国率先提供戏剧职业学位。学院提供一个宽泛的本科专业课程学习,在1996年,通过远程教育引入戏剧学位学习。学院提供的学位学习多种多样。荣誉学士学位有:表演、音乐表演、美国戏剧艺术、服装生产、导演、欧洲戏剧艺术、灯光设计、多媒体设计、音乐技术、戏剧研究(远程教育)、舞台效果艺术、舞台管理、剧院设计。其中,舞台管理、表演、服装生产、舞台效果艺术由国家戏剧培训协会认证,其他所有专业由大学认证。

4、继续教育学院中的高等艺术教育课程学习。英国的继续教育学院(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s)数量非常庞大,主要负责义务教育后的职业技术教育[6]。继续教育学院层次多样,有高级水平的多科技术学院,普通水平的技术学院,还有基础水平的夜校等。随着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的结束,继续教育学院也具备1989年教育改革法赋予多科技术学院和高等教育学院的自主权,满足学生和雇主对高质量继续教育的要求。目前,英国约有20万左右学生在继续教育学院学习[2]。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对继续教育学院中的学科学习每隔5年进行一次学科审查(Subject review),以保证继续教育学院的学习质量。下面以曼彻斯特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作简略分析。曼彻斯特艺术与设计学院是英国第十七大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1950年。学院提供500多种课程的不同程度的学习,学院在曼彻斯特城有5处校区,每个校区都设在教育和社会发展较弱的地区。学院提供的国家高等教育证书和文凭学习均受Edexcel的认证,学院的学术教学结构由15个课程部门组成。学院有关艺术类学科学习包括“艺术与设计”和“音乐”,学院提供的高等教育学习包括:A.荣誉学士学位学习:家具设计和制作(全日制)、家具修复和保护(全日和部分时间制);B.高等教育证书学习:家具修复和保护;C.高等教育文凭学习:家具修复和保护(全时或半时制);D.国家高等教育证书学习:乐器技术(全时、半时、短期)、动画设计(半时、短期)、音乐生产(部分时间制、短期培训);E.国家高等教育文凭学习:乐器技术(半时制)、动画设计(部分制)。“艺术和设计”类课程由17名全日制教师和5名部分时间制教师担任,“音乐”类课程由5名全时制教师和7名访问学者担任。每个课程的所有学位课程模块是必修的,有一个范围的选修模块。根据Edexcel标准,完成10个单元可获得国家高等教育证书,16个单元可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文凭。

二、英国高等艺术教育学科分类和专业设置

英国高等艺术教育系统中的艺术类学科的划分,依据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2002年开始颁布的国家高等教育学科基准的划分,包括(1)音乐(Music);(2)舞蹈,戏剧和表演(Dance,drama and performance);(3)艺术与设计(Art & design);艺术史,建筑和设计(History of art,architecture and design);(4)艺术治疗(Arts therapy);(5)传媒,影视和文化研究(Communication,media,film and cultural studies)。2006年英国泰晤士报(Times)英国大学学科排名表,艺术与设计排名5;传媒,影视和文化研究排名14;戏剧,舞蹈和表演排名17;艺术史排名30;音乐排名45。(共58个学科参加排名)[7]

1、音乐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有教养的艺术行业,是一种表演艺术[8]。三种基础的学习包括:作曲\\表演和听觉训练。音乐学科基准列出了目前英国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专业领域的学习,包括:

与音乐学科相关的专业设置还有很多并在发展和调整中,目前英国音乐学科荣誉学士学位的名称就有音乐学学士、科学学士、工程学士和音乐应用学士等,是一个可以与不同学科交叉学习获得学位的学科。

2、传媒、影视和文化研究

传媒、影视和文化研究,是指以文化和交流活动作为中心力量,能识别和领悟日常生活的社会和心理特征以及经济和政治活动的组织特征、公众文化的建构特征、创造力的新表现形式特征等等,都是专业实践的基础范围[9]。

这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因此这个学科中的专业设置也是在实践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目前较完整的专业设置包括:广播,传播学,文化研究,电影电视研究,记者,媒体制作,媒体研究,流行文化,公共关系,出版。此外还有一些正在发展的学科学习:

A.有些学位课程围绕着文化或传媒,其他的专注在某一实践领域如电影,摄像或记者;

B.有些侧重传媒和文化研究的技术因素,而另一些侧重它们的经济或商务应用,它们的工业的和管理的结构和程序,它们的社会应用或它们的符号学、审美学或有可能产生的影响。

C.有些包含历史成分,有些强调当代发展,有些侧重建立媒体和文化活动,有些侧重新的显现的传媒、文化或交流形式;

D.有些研究建立在人类交流的通常模式上(说和书写的语言、视觉和听觉交流,直接或间接交流,团体活动);一些侧重在特定的媒体、文化、和审美系统中(例如印刷媒体、电影、电视、收音机、流行音乐或数字化形式和计算机媒介);一些侧重物质文化和日常文化(例流行文化,公共和私人空间组织,文化机构如画廊、博物馆和剧院;以及正统的和流行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E.有些首先关注专业实践和相关的生产、商务和管理,包括智力和技术能力;而还有一些既不提供与传媒、文化生产直接的经验,也不提供实践经验,类似评论或反馈。

传媒、影视和文化研究的学科学习,随着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的中心化,其学科专业实践需要系统性、批判性和反馈性的教育。目前英国有约60所大学开设这个领域的课程,有超过15,000名学生在这个领域学习。

3、舞蹈、戏剧和表演

舞蹈、戏剧和表演,在现代的英国高等艺术教育领域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的学科学习范围包括:

A.舞蹈、戏剧和表演各领域的相关活动。包括传统的智力/表演实践、知识、技能和观念;

B.能组成这些学科学习活动的相关领域包括:影像、电影、电视、无线广播和各学科的表演;

C.融合各种表演和创作模式的工作:其他媒体和新技术,交叉学科和混合媒体的表演。特别是表演艺术的界限在新的实践中在现有观念的挑战下日益模糊。

因此,关于表演艺术的概念和实践的多样化和相互关联,并没有一个稳定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但因为社会挑战、政治和艺术的价值和实践而显得有独特的个性,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科。这些多样化和不断的发展在英国的荣誉学位水平学习中有不同的反应,例:

A.有些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专业职业培训,包括舞蹈、戏剧、歌剧、表演和艺术生产;

B.有些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单个荣誉学位在舞蹈、歌剧、戏剧或表演,或相似名称的专业;

C.有些学院提供荣誉学位的交叉专业,使舞蹈、歌剧和表演结合,或舞蹈和表演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D.有些学院提供还未有学位名称的交叉课程学习(如现代艺术)。这些课程各艺术形式的分类是模糊的,特别是当代的实践,已经导致舞蹈、戏剧和表演的结合,例视觉艺术、音乐和写作;

E.有些高等教育机构的行政部门承担命名和分类这些补充的部分,如英语和歌剧,戏剧、电影和电视研究,戏剧和媒体艺术。

与舞蹈、戏剧和表演相关的专业学习基本包括:

表演、训练和身体训练;表演人类学;剧场应用;艺术与文化政策,投资和管理;编写和创作;编舞和编舞术;社区表演;评论方法和文学分析;舞蹈实录分析和重组;教育;风格;舞蹈;创作;导演;舞蹈、戏剧和治疗;性别、性和表演;舞蹈、戏剧和表演中的健康和安全;历史、理论和美学;生活艺术和表演艺术;管理和生产;运动研究和剧场训练;音乐和音乐戏剧;表演理论和分析;表演和计算机;表演和社会和流行文化;表演实践和专业表演技能;剧本撰写,透视技法;影视戏剧和舞蹈;舞台管理;剧场技术;舞蹈、戏剧和表演理论。

4、艺术与设计,艺术史,建筑与设计

艺术与设计学科是英国的强势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国家平均水平。“艺术与设计”应用在一个宽泛的、复杂和多样的学科范围。在英国,关于这个学科有不同的名称,从“实用美术”、“装饰艺术”、“艺术和工艺”、“美术和应用美术”,一直到20世纪后半期才被指定命名为“艺术与设计”。《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1998-2000学科概览报告(艺术与设计)》中指出:“艺术与设计”有9个不同的领域,时尚、纺织品;美术;图形设计;摄影、电影、电视;三维动画设计;普通艺术和设计;多科艺术和设计;媒体生产;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研究。英国高校招生部列出了涉及这个学科的至少170个不同课程[10]。艺术与设计学科由于运用新媒体和技术,特别是数字、透镜和时光媒体,同时还通过改变当代文化状态而重新定义学科。但大多数学生需要有一个艺术与设计的宽基础的学习,在本科学习前要有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有些专业不需要太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修复与保护;艺术博物馆和画廊管理和经营;教堂设计和管理;出版。

5、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属于英国保健卫生署(NHS)管理的保健专业.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与保健卫生署合作制定了保健专业标准,目的是建立或者恢复保健专业基本准则,制定有关学术和执业标准,提供一个不同背景的保健员工教育和培训框架[11]。

艺术治疗包括艺术治疗和艺术心理疗法,舞蹈运动疗法,戏剧疗法,音乐疗法四个领域。

A.艺术治疗和艺术心理疗法。

英国艺术治疗协会对艺术治疗和艺术心理疗法的定义是:是指在受过专业训练的艺术治疗师的引导下,应用艺术元素作自我表达及反思的活动。治疗师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应用艺术元素使病人在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中产生影响和变化。病人和治疗者的关系是重要的中心环节,但艺术治疗和艺术心理疗法与其他心理疗法不同的是它涉及到三个因素:病人,治疗者和想像或艺术作品。

艺术疗法和艺术心理治疗是一个交叉(中间)学科和应用学科,进入该学科学习包括120天的临床实践,培训持续二年全日制学习或三年部分时间制学习,是属于硕士水平的学习。

B.舞蹈运动治疗。

英国舞蹈运动治疗协会定义该领域为:运用运动和舞蹈的心理治疗技术,通过治疗师的创造性活动推进病人的情感、认知以及身体与社会和谐相处[11](ADMT UK 2002,P1)。

该学科已不仅仅把舞蹈当作听觉艺术,治疗师受现代的物理技术理论和心理治疗技术和治疗实践启示,以及舞蹈的多文化传统,身体运动和精神层面的发展,都不断地在国内和国际研究的基础上推进。

舞蹈运动治疗执业者的年龄必须满23周岁,并且需要应聘者有以下条件:有相关领域学习的本科学位,或专业资格证书,或多方面的相关经验;至少有二年持续的学习舞蹈和运动的经历,或者有多样的运动和舞蹈经历;有能力在双人或群体互动中运用运动进行即兴的叙述故事和交流;有至少一年相关工作经验(志愿或付费);具备作为治疗者需要的个人训练相应的成熟度。

C.戏剧疗法。

戏剧疗法是指:以运用歌剧和戏剧的倾听艺术作为治疗主要过程的活动,是一种通过行动方式推进创造力,想像力,学习力,洞察力和身心成长的活动。

戏剧疗法从业者注册前的高等教育学习,包括至少100小时的戏剧临床实习,培训需要一年半至二年的全日制学习或四年部分时间制学习。

D.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是指:建立在非言辞介入互动的基础上,提供给病人一种能表达自己,使情感交流和互动更容易的方式,主要以音乐创作为交流形式。

音乐疗法的高等教育学习,需要一年或二年全日制学习,或二年至三年但不超过五年的部分时间制学习。

英国高等艺术教育学位体系与学科分类,体现出以下一些特征。一是体现了高等艺术教育的一元体制下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学位体系。英国的高等艺术教育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培养艺术精英的院校,又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培养艺术大众化人才的院校,表现在扩大中间水平学位的设置,如基础学位、高等教育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的设置等。二是体现了艺术学科领域的变化。英国艺术协会在《2006-2008年规划》中认为:文化消费已经不再是过去被限制在精英阶层,创意的工作也不再是专业艺术家的领域。英国的“创意产业”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因此,艺术学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在审美领域和文化消费领域的学科。艺术学科正被重新整合、分化,与其他学科如物理、医学、工程技术交叉而生成新的学科和专业;有些艺术学科的领域的边界已逐渐模糊,例舞蹈、戏剧和表演的发展趋势是随着新媒体的介入将出现新的气象;有些艺术学科正在建设和发展中,例如传媒、影视和文化研究学科;学科名称也在不断更改中,例如“艺术与设计”学科名称,从“实用美术”、“装饰艺术”、“艺术和工艺”、“美术和应用美术”,一直到20世纪后半期才被指定命名为“艺术与设计”;等等。三是体现了英国高等艺术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密切呼应的特征。英国高校外部质量保证传统上还存在着一个各种专业领域的外部鉴定和专业认证制度,这一制度是通过各种专业协会或法定机构对授予专业头衔的课程进行鉴定。这类鉴定保证了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执业所必须的能力和认识。英国高等艺术教育“艺术与设计”学科名称的变化,艺术治疗学科的发展等都不同程度体现出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互动的特征。(责任编辑:陈娟娟)

参考文献:

[1]戴定澄主编.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3.

[2]HighereducationintheUK2005[R].NorthavonHouse ,Coldharbour.Lane.BRISTOL,BS16 1QD 2005.10.

[3]戴定澄主编.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3.

[4]杨晓波.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4).75.

[5]Rose Bruford college (institutional audit)[R].Southgate House,Southgate street,Gloucester GL1 1UB.2003.4.

[6]徐辉,郑继伟编著.英国教育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7.374.

[7]2006年泰晤士报Times 英国大学排名[N]。Http:www.the timesonline.co.uk.2007-10-22.

[8]Music [EB/OL].Southgate house, Southgate Stree.QAAAR055.2002.2.

[9]Communication,media, film and cultural studies[EB/OL].Southgate house, Southgate Stree.QAAAR055.2002.2.

[10]Art and design,History of Art,architecture and design[EB/OL].Southgate house, Southgate Stree.QAAAR055.2002.2.

[11]Artstherapy[EB/OL].Southgatehouse,SouthgateStree.QAAAR055.2002.2.

家庭性别教育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是晚清时期中兴名臣之一,是湘军的重要首领,也是践行宋明理学的先驱者。说到晚清时期中兴名臣,人们更容易想起的是曾国藩,但实则他是让曾国藩都敬佩不已的一个人。胡林翼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他独到的见解,最为出名的就是他的家训观,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文章主要从其家训观中的读书务实、齐家崇俭、为官尚廉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其家庭教育思想。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都具备着当时所处的时代特征和他个人的特色,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学习与研究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胡林翼;家训;读书务实;齐家崇俭;为官尚廉

家庭教育是我国从古代到如今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一直以来人们思考的问题。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笔者就这个热门话题,以我国晚清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胡林翼為例进行探究,研究其家庭教育思想。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最多体现在他的“胡氏家规家训”,它是胡氏家族的精神引路,融合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理念,这也有他们对于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1]。包含了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持家治业各方面,形成了他朴实的家庭教育思想风格。

一、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首先是时代背景,一个人的思想的形成必定离不开的就是他所处的时代。胡林翼出生于1812年,那个时代是末世的封建王朝,那个时候的清王朝可谓是危机重重、风雨如晦。民族的矛盾很容易爆发,列强虎视眈眈地盯着清王朝。政治上,出现了大批大批贪污腐败、对民生漠视的官员们,制度上的八股取士,使很多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流失,上位的都是一些靠别的途径没有真正实力的庸才。社会上底层人民生活步履难行,不少迫于改变的农民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正处社会变革时期,而胡林翼就是出生在了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

其次是家庭背景,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离不开他的家庭背景。胡林翼所在的胡氏家族,是当时有头有脸的书香世家,门庭素有“不贪不诈不淫不巧”之风,家族内成员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务之学,很多都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经世派人物。

胡林翼的父亲曾在嘉庆年间考中进士一甲第三,后又当四品官职,品行也是十分端正,这样一位父亲对胡林翼的教育也是特别严格,在胡林翼很小的时候就教他“性理之书”,为胡林翼以后的成就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胡林翼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

最后,胡林翼的良师益友对其家庭教育思想起着一定的影响。曾从师于蔡用锡,老师本就是一个读万卷书的人,受他影响,胡林翼也是无书不读,在书中更加见多识广,各个领域都有所了解。然后是胡林翼的朋友,他的朋友不仅涉及各个领域,更是当时声名显赫的重大人物,比如说左宗棠、汪维城、王柏心等等,这些人物的思想对胡林翼的思想是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使得胡林翼为人处事上一直都是正直不阿,尤其是在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上的体现,更是淋漓尽致。

二、胡林翼的家训的主要内容

胡林翼的思想涉及的方面很广阔,他的实干精神更是贯彻到了各个方面,包括处世、持家、读书、仕宦等方面。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其个人特色的就是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中的读书务实

在读书方面,胡林翼所倡导的读书态度及目的,都把他鲜明的理学特点体现了出来,他所认为的读书必须是务实的基础上。

从社会角度来说,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社会风气匡正。当时社会局势动荡,很需要的就是社会风气的端正。他认为纠正社会风气,至关重要的就是士人的榜样、教导力量。所谓“将欲弥天下之乱,终必自正学术,培养人才”,而士人的教导力量,要从读书中获得。学者的文章就是人民群众学习的标杆,诗人笔下的习气就是民风的体现。民众只有从读书中务实,才能改善人民之间的风气,从而改变社会风尚,走向更好[2]。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就是胡林翼乃至胡适家族一直遵从的经世致用,他认为,学问之道,首先要先去学,这个学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胡林翼本身是一个特别务实的人,他所指的“根本之文学”就是史学,他推崇史学,因为他认为有益于实事离不开个人能力和见识的增长,通过史学可以更快地了解古往今来的军事、政治、财政、民生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通过仔细研究历史事实分析其所反映出的道理。所以他认为实用的学问是最值得人们去读的,为有用而学习,这就是他的家训思想中的读书务实。

(二)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中的齐家崇俭

在齐家方面,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里面体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字“俭”。这深受他受经世致用和传统俭德的影响。胡林翼家庭条件在当时是十分优越的,虽然他年少时也曾有过轻狂岁月,但是经过他成长的种种事件,让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胡林翼教育自己的弟弟时曾说道:“吾家素尚简朴,人生衣食住行,缺一不可,然而衣追求暖即可,食物只要饱食即可,住只要追求安定即可,不必要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和华美之室。”[3]

可见胡林翼家风素尚简朴,都是有可寻之处的,在胡氏家规中,其中的第八条就是“刻苦耐劳,节俭朴实,不容有奢侈游荡之行为”,并且胡林翼的父亲也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的规范准则。

胡林翼的齐家崇俭的家庭教育理念,在他自己的生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和他的夫人都十分节俭,虽身处高门,但是在吃穿用度上都会约制自己。他也常常叮嘱自己的夫人一定要勤俭持家,自己不可以奢侈,但是在做好事上,绝对不可以吝啬。

事实证明他也确实是那样做的,在兴办箴言书院一事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也是胡林翼思想的一种人文主义和济世之志,这也是他齐家节俭的最高境界,所以齐家崇俭,也是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中的为官尚廉

胡林翼家训中,常常教导家族成员为官一定要高尚廉正。他自己也是一位彻彻底底的廉史,在为官期间用宣誓之姿表明自己的为官态度,是用治自己的家事的心去做当官,作为百姓有益的事,这也正是他思想中为官方面的公仆精神。胡林翼为官期间曾把天下第一烂省变成了天下第一富强之省[4]。即便这样,他从来没有因为他的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过一分钱,甚至会把自己的钱财捐出给更需要的人,尤其是捐给书院,这也体现了第一点他注重读书的家庭教育思想。

胡林翼不仅清廉不贪污钱财,在组织纪律上也是严于律己,十分清正,一直以来他都是以推举贤才为准则,不管亲疏关系,看重真才实学,在执法上也是绝不徇私枉法,影响司法公正。可见胡林翼以身作则,是一名遵纪守法的清廉官员,赢得了后人的尊敬。以此作为他家训中为官的准则,也影响了胡氏家族的发展。

三、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

启示及意义

现代社会,人们也处于不断的转型,只有把家风建设好,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研究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能对家庭家风建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在面对我们的家庭中,需要学习胡林翼读书务实,不断学习,不断读书,不仅是提升自己,更是为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学习其勤俭持家,为了节约资源,更是为了社会的美好和和谐;学习其为官尚廉,如今社会上多了很多“关系户”,失去了公平公正。

学习与研究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是为了给更多百姓机会,也是为了让社会风气更加的正,更好地进行家风建设。

学习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中的各个部分,建设良好家风,一个好的家风对家庭稳定具有维持作用。一个家庭家风稳定使一个家庭受益,众多家庭家风建设的稳定就是社会和谐受益。

另外,好的家风建设能够给一代又一代带来积极影响,培养出一代代的优秀人才,对推进社会文明有重要作用。

四、总结

胡林翼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优秀的将领,很多人因为他的丰功伟绩而淡化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笔者认为,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胡氏家族的家训都是值得后人仔细参读的。

胡林翼家庭教育思想中的读书务实、齐家崇俭、为官尚廉三个观点对现代社会建设是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借鉴意义。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对自己和对后人都是严格要求,所以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家风建设,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胡林翼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作为新时代的一分子都应该学习的,从而建设好自己的家庭,以“小家”带动“大家”建设,对社会起着积极进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有猷.胡林翼家书简述[J].益阳师专学报,1984,(4).

[2]徐敏,唐元兢.胡林翼家训中的讀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社科学论,2020,2(6).

[3]胡林翼.胡林翼集(二)[M].长沙:岳麓书社,2008:947.

[4]徐敏.胡林翼家训思想对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借鉴意义[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26-4).

作者简介:

张瑜,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湖南交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家庭教育研究、家庭伦理研究。

家庭性别教育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的性别平等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理论体系尚未形成,针对女大学生的研究更少。本文试图对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的社会性别视角做一综述,并发现目前研究的缺乏以及分析不足。

【关键词】社会性别意识 女大学生 性别平等教育 综述

一、关于社会性别意识的研究

“社会性别”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浪潮。《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对男女差异的理解,指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质和行为方式。”20世纪90年代,gender作为一个新的词汇引入我国。禹旭才在其博士论文中强调社会性别实质是一种“社会文化观念”,它体现的是两性角色分工、男女气质、行为方式的社会现实。

1.关于社会性别意识的研究

丁梅君在硕士毕业论文中将其定义为用性别角度去洞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李国华认为社会性别意识是从两性关系的视角去审视与了解社会,去探索男女两性的位置和价值。

刘东发指出社会性别意识的三层涵义:平等意识,男女都具有平等的权利与尊严;差异意识,用性别的视角解释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特点。协调意识,强调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赵艳红等将其总结为三大特点,用动态发展的目光看待流行的社会性别文化;批判不恰当的性别文化和性别现象;男女之间应是彼此尊重、和谐发展的伙伴关系。

周晶晶提出社会性别视角是独特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社会性别关系的动态性,关注性别关系中的差异性。张淑香强调,社会性别意识认为女性不应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应拥有独立的人格,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力,积极适应社会。

2.社会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

现今关于社会性别意识与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的研究不多,正处于起步阶段,对女大学生的研究少之又少。现有研究主要是把社会性别视角引入女性高等教育研究。例如,谭咏梅从社会性别视角透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差异问题,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陈新叶等运用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制约女性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问题与成因,发展女性高等教育事业。整体而言,社会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研究还很薄弱,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关于性别平等教育的研究

1.国外性别平等教育概述

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一系列法案以提高教育中女性的权利,如《妇女教育平等法案》等。韩国于1992年制定了《性别歧视预防与救助法》,明确教育过程不应存在性别歧视。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的女性主义者推动女性机构的建立和课程的改革。英国于2006年出台了《平等法案》和《性别平等义务》,规定学校消除不合法的性别歧视和骚扰。

美国建立女性非政府组织与促进女子学校发展以推动性别平等教育;加拿大致力于改变课程内容和消除教育过程中对女性的歧视;韩国则是努力营造良性平等的学校文化,开设女性学课程以提高女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培育提高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

2.国内性别平等教育概述

(1)台湾地区性别平等教育研究与实践

台湾的性别平等教育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获得了十分不错的成效。1988年台湾妇女新知基金会号召教育部改进教科书内容。交大开设《两性社会关系》成为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发展的领头军。1996年立法院通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1997年成立两性平等教育委员会,1998年“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将两性与人权融入学习领域。新世纪后台湾的性别平等教育稳步发展,2004年颁布《性别平等教育法》。

台湾性别平等教育主旨是让学生检视日常遇到的性别问题,培育彼此尊重的性别态度。台湾主要是通过营造三大环境促进性别平等教育。其一是法律环境,中华民国宪法保障女性基本权益、性别平等工作法保障女性工作权益、性别平等教育法保障女性教育权益、防暴三法保障女性人身权益。其二是社会环境,民间女性组织是源头,政府组织将性别纳入政策主流化。其三是学校环境,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认知,破除性别偏见;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均衡的性别观点;建设校园性别平等精神文化。

(2)大陆地区性别平等教育研究与实践

章梦瀚提出性别教育并不是“无视性别”的教育,而是尊重差异的性别平等教育。学者林妙珊提出性别平等教育帮助学生从性别视角认识自我与观察社会,正视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树立性别平等意识,。

赵媛指出高校在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方面已有进展,但仍面临教师性别平等意识不足、课程和学科建设缺乏性别视角、课堂教学环境存在性别隔离现象等困境。姜蒙蒙提出现存的四大问题,分别是课程设置各异、教材建设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以及性别教育效果难维持。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性别平等教育途径主要包括将性别平等融入课程内容、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师教学、将性别平等观念渗入校园环境、制定性别平等教育政策以及加强家校协同等。

符建华指出我国“男尊女卑”现象虽得到改善,但因性别而产生的教育歧视仍然存在。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性别平等教育后,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大部分高校尚未落实,大学生的性别平等教育尚处于开端阶段。

三、关于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很少,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孟彩强调将性别平等理念内化入心理健康教育,以女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女性教育。朱小桃则将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关注女大学生当前生活学习状态与长期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性别与性别平等教育研究已系统化,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的研究较少,将社会性别与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屈指可数且深度不够。当前大陆地区关于性别平等教育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数量与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文献来源上,大部分为期刊论文,本土化著作严重不足,学位论文偏少。 研究内容上,许多研究只是纯理论的论述,缺乏数据支撑和实证检验,提出的建议对策泛化且可行性不高。此外,有关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的数据比较陈旧,难以说明现下的情况及变化。研究视角上,现有文献资料以两性视角为主,以一概全。

作者简介:王琳慧(1992-),女,海南海口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德育原理研究。

家庭性别教育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奥康纳立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域,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侵害环境正义的根本因素,提出环境正义实现的路径在于从“分配性正义”到“生产性正义”的转换。奥康纳对环境正义及其相关问题所作的分析,对于当前环境正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奥康纳;环境正义;分配性正义;生产性正义;启示

[作者简介]张乐民,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山东济南250100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众多关注这一问题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然而,在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奥康纳看来,这些剖析和批判或者是从文化观念人手反对“消费主义”,或者是从经济增长人手反对“盈—亏式言说模式”。“资本与劳动以及它们对地形、河流、邻里、种族、性别等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却很少被历史学家,社区、环境或劳工方面的活动家,区域规划的设计者以及政治策略的制定者们在政治的维度上加以认真的考虑。”面对资本主义全球化实践的高歌猛进,奥康纳认为,资本对自然的冲击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隐蔽。原有的批判视角已很难把握住损害环境的真正因素。在他看来,必须增强政治生态学的批判力度,深刻揭示并着力消除全球化背景下存在的各种环境不正义。才能使人类社会逐步转向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公平的社会。

一、侵害环境正义的根本因素: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和新自由主义的广泛传播

在政治意识形态维度上,奥康纳把资本和新自由主义称为一唱一和的“孪生兄弟”。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和新自由主义的广泛传播相辅相成。进一步加大和加深了对人和自然的控制,它们试图在当今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占据支配地位,由此造成了对环境正义的全面侵害。

首先,在种际正义层面上,对于自然的存在价值缺乏应有的承认和尊重。一方面,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上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自我扩张性,其目的是无限增长。或者说钱滚钱。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它需要永不停息地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由于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以及再生产的资料和对象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从地球上获得的,因此决定了资本须臾离不开对于自然的利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奥康纳形象地把自然界称之为资本利用的“水龙头”。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的实践中,自然界并没有被作为交换价值的财富的来源而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资本家只把自然界视为“自由商品”而不充分估量它对人类的慷慨赠予,自然被资本利用之后反过来又成为随意污染的“污水池”。最终,在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扩张中,“自然界作为一个水龙头已经或多或少地被资本化了;而作为污水池的自然界则或多或少地被非资本化了。水龙头成了私人财产:污水池则成了公共之物”。然而,资本主义为了自身的缘故追求积累和增长可以不顾一切地进行自我扩张。自然界作为“水龙头”却不可能永远拥有满足它的一切需要的能力,因为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节奏和周期根本不同于资本运作的节奏和周期。由此带来的必然结局只能是:由于资本低估自然界的存在价值,因此,它只有通过经济危机的形式来触及到生态维度上的局限性。

其次,在代际正义层面上,对于后代人的权益缺乏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很长时间以来,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视域中,一直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伴随着“征服自然”的号角,资本对于自然资源进行了无度的索取和无节制的耗费。但是,在奥康纳看来,“水龙头”里的水是有可能被放干的,“污水池”也是有可能被塞满的。资源贫乏、能源短缺、全球变暖、遗传多样性减少、热带雨林丧失、沙漠化、有毒废料扩散、海洋污染、环境健康下降等等,这一切都表明人类的破坏程度已使大自然的大部分难以为继,并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延续。对此,奥康纳指出,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变的话,那么,我们的后代将遭遇更糟糕的命运。为了不使人类的延续者一出生就沦落为物质上和环境上的贫穷者,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想要与亿万未出生的、他们在当今的市场以及政府的委员会中还没来得及捞到发言机会的人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坚持无节制的扩张的资本主义和无限制的所谓“民主”的新自由主义显然无法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在对总体上的资产阶级经济及其政府机构的观点作出批判性评析时,奥康纳引用了生态经济学家贾安·马丁尼茨·艾略尔的话:“经济学出于一种短视的行为,内含着把废弃物和越来越有效的资源移植给子孙后代的理论思路,在它的内容中并不包含有建立在几代人之间的相互谅解之基础上的资源配置的思路……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遭遇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本体论困境。即如何面对我们的后代。”

最后,在代内正义层面上。对于穷人和弱势群体的侵害缺乏应有的担当和补偿。生态危机是全球性问题,然而,人类却并非是平等地承受着由此所造成的灾难,最糟糕的人类和生态灾难通常发生在南部国家以及北部的那些“内陆殖民地”。乡村的穷人,城市中的失业者和就业不充分的人。再加上北部的那些受压迫的少数民族和穷人,他们往往最先成为生态恶化的牺牲品。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考察,奥康纳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就已经开始了其危机的全球转移,经济危机所付出的代价已经被转移到了南部国家、被压迫的少数民族以及北部国家中的穷人那里。这是通过忽视、损害或毁坏资本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条件,即通过在总体上对南部国家和世界范围内的穷人欠下一笔“生态债”来完成的。今天,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更是实现了联合的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新全球经济”,它所体现的是19世纪的劳动条件及政治形式与21世纪的技术之间的结合,或者说,是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在一种新的统一体中结合了起来。从环境正义的角度讲,这种联合的发展是对欠发达国家的一种深远的侵害,联合的发展意味着污染的出口以及危险性产品的出口——既有生产资料的因素又有消费资料的因素,从北部国家转移到南部国家去的,不仅仅是资本和技术,而且还有一连串的社会和环境成本。

二、实现环境正义的路径选择:从“分配性正义”到“生产性正义”

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和新自由主义的广泛传播对环境正义造成了深度伤害,同时也损害了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条件。这种生产条件主要包括外在的自然界、人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与空间三种类型的要素。其基本内涵在于:它并不是作为商品,并根据价值规律或市场力量而生产出来的,但却被资本当成商品来对待的所有东西。奥康纳指出,为了积累的需要,资本在使人类劳动力异化、外在自然和基础设施与空间资本化等

方面所采取的形式是自我破坏性的,它引起了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力)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从而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由此使得资本主义的合法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为了解决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瓶颈,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大力倡导一种所谓的“分配性正义”,即主张对于环境利益和环境危害、风险与成本在不同人们之间进行平等分配。比如,有毒废弃物的生产者以及那些从生产有毒物质的工厂中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中获益的人,应该对受压迫的少数民族以及靠近有毒废弃物倾倒场所的其他一些居民提供补偿等。

在奥康纳看来,这种分配性正义所遵循的依然是用资本或者说金钱来衡量一切的逻辑。“分配性正义(‘生态性的社会民主’?)是以当前视域中的市场,以及根据市场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濒危物种等等的生命就更不用说了)的估价所作出的有关罚金与红利、税收与补助金的核算为前提的。”然而,在社会客观现实中,随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体制的日益社会化。已经根本没有办法去找到一个可靠的标准来合理的测定和计算各个个体和团体的利益和成本,这也就意味着分配性正义这个概念在消除环境不公等问题上越来越没有适用性,同时也越来越无法加以真正地实施。因此,要想纠正环境领域里的不正义做法,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实现从“分配性正义”到“生产性正义”的转换。分配性正义的关注点是社会交换关系,而生产性正义的关注点是包括劳动关系在内的社会生产关系。因此,“生产性正义强调能够使消极外化物最少化、使积极外化物最大化的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具体劳动和使用价值),例如,如果某个公司致力于社区建设、工作中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对有毒废弃物的拒斥等,那么生产性正义就对其持赞成态度”。

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分析,奥康纳进一步指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把其生产的社会和生态成本进行大规模外化的基础上的。如今,资本的全球化非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用外在的方式拯救自身”这一趋势,反而有变本加厉之势,“尤其是在如今这个过度资本主义化的世界中,货币或金融资本不会为(生产条件的)维护去做哪怕是一点点的事,但却可以为尽可能快地实现自我增殖去做任何事”。由此也决定了生产性正义不可能在当前的资本主义模式中得到实现,而只能寄希望于他所倡导的生态学社会主义模式。与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资本主义不同,生态学社会主义在密切关注生态问题的同时,也关注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关注女权主义问题、反种族主义以及社会正义与平等问题。因此,正义之唯一可行的形式就是生产性正义;而生产性正义的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生态学社会主义。

在西方社会,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种流行组织或运动对于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的联姻大多持否定态度,奥康纳则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和生态学根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恰恰是互补的。社会主义需要生态学,因为后者强调地方特色和交互性。并且它还赋予了自然内部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以特别重要的地位。生态学需要社会主义。因为后者强调民主计划以及人类相互之间社会交换的关键作用。各种流行组织或运动局限于社区、都市或村庄,仅凭他们本身是不可能同时有效地应对全球资本主义在经济和生态维度上的破坏性特征的。立足于全球化视野,奥康纳指出,在政治力量对比的当前局面下,要想同全球性的资本和那些不断壮大的维护资本利益的全球性准国家组织相抗衡,建设一种没有剥削的、社会公正的、生态型的社会,就必须联合起来进行斗争,必须发展某种统一的政治策略。对此,他满怀信心:“生态学社会主义已经来临,它们形式迥异,并且丰富多彩。在激进绿色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的阐释以及它就业已存在的极度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全球经济所提出的各种替代性方案中,我们将听到更多的生态学社会主义的声音。”

三、对当代环境正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启示

环境正义问题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环境正义运动。1991年。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全美有色人种环境保护领导人峰会”,通过了由17项原则所构成的环境正义基本原则,对环境正义的思想内涵和实现目标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揭示。时至今日。环境正义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同时也遇到了一些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奥康纳立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域对环境正义及相关问题所作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和克服这些困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环境正义关怀的主要对象是人类还是自然,或者说环境正义应当在人与人之间展开还是应当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展开?这一问题在当前环境正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批评以当代环境伦理为指导的环境正义过度聚焦于自然的观点认为,探讨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施正义原则具有抽象性和虚假性,表达的只是一种浪漫情怀和环境幻想,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保护环境的实践并无益处。“在当代环境伦理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仅仅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作为其言说的主题,而对由环境问题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正义问题)却甚少关注。”而立足于社会正义角度把环境正义限定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观点同样受到了质疑,把环境正义的本质归属于社会正义,可以彰显现实生活中有差异的利益主体,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维护自己正当的环境权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这样的研究范式往往矫枉过正,“从学理方面来看。环境正义的本质是社会正义,是对人的正义而非对自然环境的正义,其不以自然环境为对象,将自然环境排除在正义安排之外,用对人的社会正义代替对自然环境本身的正义”。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把自然还是把人类作为环境正义关怀的主要对象都有其合理性,但如果过度强调一方而有意无意的忽视另一方则会有失偏颇。奥康纳坚持把环境正义和社会正义结合起来,_方面倡导不能低估自然界的存在价值,特别是要尊重自然界之本真的自主运作性;另一方面又强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境正义问题深刻的现实根源在于社会问题,过多的浪漫情怀和公正幻想无益于环境正义问题的解决。奥康纳分析环境正义关怀对象时所坚持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无疑有益于我们厘清上述争议的问题所在。

其次,环境正义关注的重点是分配性正义还是生产性正义?回顾环境正义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环境正义关注的主题主要是分配性正义,即不同民族、国家、区域、阶层特别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在享受环境权益、分担环境责任问题上的公平对等。在全球化的今天,立足于分配性正义视角去研究环境正义问题的缺陷日益显现。“大多数研究或侧重于各自国家的环境权利之分享,或仅停留在单纯的分配正义范围,直接沿用照搬已有正义理论去阐释环境正义,利用权利分配式正义模式去解决环境保护与社会正义双重难

题。较少从全球化背景中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价值观念转变以及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即‘类’的角度去研究环境正义理论基础等问题。奥康纳对于分配性正义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传统社会主义,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是为了满足需要,在资本主义社会,数量重于质量;传统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本应该导向“生产性正义”,但事实上却同样导向了分配性正义的要求。因为传统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批判,但后来却致力于改革资本主义的交换关系。虽然说奥康纳过度推崇生产性正义而彻底摒弃分配性正义在现实世界中同样带有应然性和乌托邦的色彩,但他的这一结论立足于全球化生态危机这一最新时代背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因而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我们今天进一步推进环境正义的研究开启了新的视域。显然。为了应对环境保护与社会正义这一双重难题,仅仅把源远流长的分配正义思想作为环境正义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做毕竟带有把人际伦理强加进环境伦理的色彩,无法做到真正地尊重和重视自然环境的存在价值,当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全面解决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环境正义只有既重视分配性正义又重视生产性正义,从社会历史和自然等多重维度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其自身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求。

最后,环境正义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其他?长期以来,在生态学问题上,马克思以及在他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更多地是被质疑和批评。在许多生态主义批评家看来,生态学者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而马克思固守人类中心主义观点,他不喜欢自然界,因而马克思是反生态的。在这样的攻击下,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可信度被推翻。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后马克思主义开始粉墨登场,试图指导包括环境正义运动在内的生态运动的斗争实践。后马克思主义遮蔽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整体性概念、革命思想以及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方法,他们在环境正义等运动中坚持非阶级性或多元阶级性,坚守“差异性”,不再把传统的工人阶级视为历史转型的法定代表,不再为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认为任何普遍性的政治要求都成为不可能。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困境是显然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像资本的反生态本质,它对自然的利用和滥用所造成的世界性生态危机和环境不公正等问题,后马克思主义根本无法作出透彻的分析和批判。实践也已证明,后马克思主义试图把社会正义要求与自由主义调和在一起。并进而把这两者与市场和市场激励机制调和在一起的做法只是虚妄的臆想。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缺陷决定了它无法担当起指导包括环境正义运动在内的生态运动进一步发展的重任。要摆脱这一困境就必须要回到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联姻,特别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环境正义等生态运动。奥康纳把这一联姻所产生的新理论称之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以环境正义等为主题的生态运动中的指导作用深信不疑。“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既避免了那种不可实现的纯粹乌托邦,也没有沦为一种空想式的思想,它完全有能力确定什么才可以被称为‘内在(规律)’,即哪些社会的和生态的运动将肯定获得成长和发展,哪些则可能会中途夭折。”

家庭性别教育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3-6岁是幼儿性别角色建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能否掌握正确的性别认同关系到个体一生的性别角色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一生的幸福。性别恒常性作为性别认同的核心内容,影响着幼儿的后续性别观念和行为。本研究主要运用图片访谈法对大连某幼儿园50名中班的幼儿进行了测试,探讨中班幼儿性别恒常性的特点,发现幼儿性别恒常性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相关结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合理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幼儿;性别恒常性;性别认同

一、问题的提出

性别恒常性是性别认同的核心内容。性别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在生理特征上属于某一种性别的理解和接受,又被称为性别理解。性别认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正确标定性别又称性别概念,即标定自己和别人是男还是女;理解性别的稳定性,即认识到性别不会随时间的延续而发生改变;理解性别恒常性,即理解性别不会因外部条件(如衣服、发型、活动等)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又称为性别的坚定性。幼儿性别认同是指幼儿对性别的理解和接受,一般认为,幼儿能正确标定性别的年龄最早,大概2-3岁;然后是性别稳定性,大概4—5岁;最后出现的是性别恒常性,大概6—7岁。

本研究选取了性别认同的核心内容——性别恒常性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研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及时发现幼儿性别恒常性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教育对策,以保证幼儿性别认同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在对幼儿进行访谈之前要准备访谈问题和访谈记录表以及访谈涉及的材料,通过对中班幼儿进行访谈来了解其性别恒常性的特点。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该研究以大连某幼儿园随机抽取的50名中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孩22人,男孩28人。为测查中班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的基本情况,在该方面我共设计了15个问题。本研究按照男、女幼儿在性别恒常性的问题上回答“正”或“误”(选着错误、不知道及不确定都按照错误整理)的人次进行了整理,具体情况详见表1。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幼儿对一个人性别的判断会受其所玩的玩具、服饰及发型的影响,并表现出影响因素越多其判断的正确率越低的趋势。从表中可以了解,幼儿几乎都能意识到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的性别都不是想变成异性就能变成的,中班幼已经能有50%的幼儿回答出“生来就是男孩(女孩),不能变”、“在妈妈肚子里就是男孩(女孩)了,所以不能变”、“生来就是男孩(女孩)了,所以不能变”,说明幼儿已经试图从根本上找原因。

在面对服饰及发型的干扰因素时,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幼儿面对发型的干扰因素,其正确率明显低于对面服饰的干扰因素。很多幼儿能正确判断自己或他人穿异性衣服时不变性别,但是改变成异性发型时就认为改变了性别,由此可以得出:相对服饰,幼儿更依赖于从发型来对性别进行判断。在玩具、服饰、发型的干扰情况下,选择错误答案的幼儿通常给出这样的原因,“因为玩了男生(女生)的玩具所以就变、,“只有男生才能玩手枪”、“只有女生才能穿裙子”、“留短发就是男生”等类似原因,由此可见,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已经出现性别刻板印象。还有的幼儿因为“她/他这样很像男生/女生”而直接選择了错误答案,在他们认为“像”就意味着“是”,这也是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水平低的体现。在从头到尾分析访谈结果后,我还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几乎全部的幼儿都认识到性别不是想变就能改变的,但是在变化服装和衣着之后,他们不能正确选择答案,出现前后矛盾。当然出现这些问题都是性别恒常性发展不成熟造成的。

在自己或小雪、小亮同时变化服饰及发型的问题上,中班男孩的正确率分别为39.3%、28.6%、35.7%,中班女孩的争取率分别为55%、45.5%、31.8%。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女孩对自己及小雪性别不变的正确率要高于男孩,而男孩在小亮性别不变的正确率上要高于女孩,并且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对自己性别不变的正确率要高于对他人性别不变的正确率,对同性的正确要高于对异性的正确率。这一发现也同样适用于单独变化服饰或发型问题的统计结果中。除此之外,我还发现有些幼儿在单独变化服饰或发型的时候可以正确判断,而二者同时变化时则判断错误,还有些幼儿回答服饰或发型变化的问题时,会从不变的发型或服饰上找原因来判断性别,但是当二者都变时他们依然能判断正确,因为他们及时地转变思维不再从主观的因素判断,而选择从客观上找原因,比如说“生来就是男孩(女孩),所以不能变”,但也有些幼儿虽然判断正确,却不知道从哪找切口来回答被追问的“为什么”,因此表示不知道。

以上的种种分析都证明中班幼儿对性别恒常性的理解得还比较模糊,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幼儿性别恒常性的不成熟亟需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与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性别恒常性的发展存在较大的问题,仅有一半左右的幼儿面对访谈问题能作出正确判断。而且虽然几乎全部的幼儿都认识到性别不是想变就能改变的,但是在变化服装和衣着之后,他们即刻就回答错误,出现前后矛盾。虽然性别恒常性是性别认同的最高层次,对幼儿来说本身就有些难度,但是发展的情况如此不好和家庭及幼儿园的性别教育不够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性别教育意识不够,不能利用幼儿的日常生活对性别恒常性的进行引导等,或家长及幼儿教师本身就有性别刻板印象,这样也容易使孩子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如此一来,一旦男孩玩女孩东西,女孩穿男孩衣服等干扰因素存在,就会使幼儿做出错误判断,同时教师评价方式不恰当、家长性别教育方式不合理等方面也会对幼儿性别恒常性的发展造成相应的影响。

(二)对策研究

因为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就是幼儿园及家庭,所以针对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主要从两大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即幼儿园性别教育和家庭性别教育两个方面。

1.幼儿园教育中的性别教育

(1)提高性別教育的意识

对性别教育意识的匮乏,使得教师不能反思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存在的性别认识问题,从而对其听之任之。因此,教师应在关注的基础上积极反思,有意识地进行性别教育。

(2)创设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性别观的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加深幼儿对于性别恒常性的认识,创设轻松的性教育环境,同幼儿共同探索影响性别的因素,纠正幼儿的性别刻板印象,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别观。

2.家庭教育中的性别教育

对于幼儿的性别教育,仅仅依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合乎时代要求的、科学的家庭性别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儿童对自己的性别具有一定看法。儿童能够根据自身积极做出选择, 所以家长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在对他们无伤害的前提下, 鼓励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对待不同性别的幼儿时, 父母的奖惩措施也要存在不同,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要看孩子的性别, 还要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在性别角色行为上,不要对孩子有过多的束缚,父母不应该反对孩子玩异性特征明显的游戏和玩具。当然,这种对孩子性别差异的忽略也是有“度”的,是建立在使孩子认同自我性别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事物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综上所述,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性别教育,不但要依靠幼儿园里的性别教育,还要有家庭中科学的性别教育,同时更应该重视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别观。

参考文献:

[1]陈红.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述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版) ,2003(4).

[2]范珍桃.学前儿童性别恒常性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6(1).

[3]丛中笑.浅析现代幼儿性别教育的基本问题[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4).

[4]李晓军,李阳.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5] 张付庆,钱文.3-6岁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与性别角色偏好的实验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6).

[6] 刘博宇,陈利.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的深层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7]李艳丽.关于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2).

[8]吴佳佳.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3).

[9]周薇.幼儿性别角色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3(11).

[10]张宏.3-9岁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及性别教育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5.

作者简介:朱秀月(1991年),女,汉族,山东单县,幼儿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大连市沙河口区第二教师幼儿园,幼儿教育

上一篇:职工教育企业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河道生态环境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