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教学研究

引 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就要将德育教学和学科教学融合起来,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德育和各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体育德育教学效果比较突出。但是,部分体育教师对德育教学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导致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出现了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德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初中体育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体育教师对德育内涵的认识有待提高

初中体育教师虽然认识到在课堂上渗透德育内容的重要性,但是对德育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体育教师把德育教学片面地认为是道德说教,需要与体育教学分开单独进行教学,这反映出其对德育内涵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教师对学生过多地进行理论说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其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德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传递教育意图,即结合具体的体育项目进行[1]。

(二)德育渗透的随意性较强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有计划、有目的。然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参与体育课堂学习,就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无须特意进行德育渗透,导致德育渗透的随意性较强,德育内容有时与教学内容不相符,教学效果较差[2]。

(三)过分追求德育教学效果

很多体育教师掌握了非常多的德育内容,几乎每堂体育课都能和德育联系起来,似乎体育教学可以承载所有的德育内容。但是,从德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上的具体开展情况来看,不是所有的体育教学内容都能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过分追求德育教学效果,容易忽视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影响体育教学实效,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

尽管在体育课堂上适合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比较多,但是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程度,合理选择比较重要的德育内容进行渗透。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没有对德育内容进行恰当的归类整理,所选择的德育内容缺乏系统性,使德育教学杂乱无章,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德育教学效果[3]。

(四)应试教育影响德育教学的开展

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中考考什么,体育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体育教师在每堂课上都要带领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到了初三阶段,只重视增强学生的体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上。

二、提高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对教师进行德育教学方面的培训

部分体育教师对德育内涵的认识不足,这与教师平时较少接触德育知识有很大的关系。体育学科不同于语文、政治和历史等人文学科,大部分体育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体育竞技和运动项目上,对德育关注相对较少。还有部分教师缺乏丰富的德育知识,也很少接受相关培训,无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学校要带头对教师进行德育培训。

例如,学校可邀请德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座,给教师讲解德育理论知识,提高体育教师对德育的认识,同时交流德育教学经验。学校可以分批次对教师进行德育培训,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大规模人员培训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培训质量。学校可以每两三周进行一次培训,在培训之余,邀请教师观看培训点学校的体育课,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而促进学校之间教师的合作交流、教学资源的流动共享,从而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二)归纳、整理德育教学内容

针对德育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教师在备课和业余时间要对体育课上涉及的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从而使德育教学工作能够有序、正常开展,进而保证德育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德育教学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爱等道德情操;二是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讲文明、懂礼貌等品质素养;三是顽强拼搏、团结合作、自信、公平、规则意识、勇敢坚强等体育精神。

(三)結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合理选择德育内容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个性、认知和心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行为能力不同,因此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要避免“一刀切”,而要全面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观察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行为和思想上的微妙变化,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选择德育教学内容。

例如,由于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比较陌生。在学期初,教师就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将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以此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尽快熟悉新班级、新同学,提升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初一学生的纪律性比较差,教师可以通过列队形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并让学生意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另外,初中阶段的文化课的学习难度与小学相比明显增加,很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初中知识,容易产生畏难和焦虑心理。教师在体育课上可以适当渗透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德育内容,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增强学生学好文化知识的自信心。

初二学生与初一学生相比,自尊心更加强烈,叛逆心理和争强好胜心更加明显,情绪上容易冲动、爱出风头,不服从教师的管教。针对这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谦虚、理性、节约等德育内容,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应对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受中考的影响,初三学生容易过度重视学习成绩,从而产生焦虑心理。对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成绩,使其保持健康心理,从容应对中考。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全面认识德育内涵,积极探索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从而在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的同时,做好德育教学工作,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刘丽萍.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探[J].华夏教师,2018(27):78-79.

马凌波,杨清风,张中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同维度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效果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1):22-24.

马凌波,杨清风,张中印.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效果的纵横比较研究[J].运动,2017(11):52-54.

作者简介:吴乾辉(1976.6-),男,福建诏安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高中学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

关键词:高中体育德育教育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体育课是高等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任务

體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的一切行为置于规范的制约之下,使学生乐意接受并自觉服从规范,让他们在严肃、公正、平等的竞技条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练习,行为关系复杂而频繁,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在练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会出现过多的失误。对此,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协作、尊重对方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如前不久在我国举行的第43届世乒赛中,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我国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不负重望,终于夺得了全部项目的冠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懊丧,以便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无高不攀,无坚不摧,胜不骄、败不馁、坚韧不拔,敢于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

(三)体育教学是一项集体活动。我们应当根据这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国家观念,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品德。在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中为国争光的典型人物不胜枚举。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典型事例,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进而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常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又往往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的,于是就形成了若干个小集体。由于这些游戏大多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我们除了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体育课的教学阶段,着重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这一教学阶段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根据各类教学内容制定出德育教育计划。

第一,将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与武术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武术教学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学习武术,首先是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次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祖国的保卫者,而不是为了打架斗殴,以强欺弱。因此,要告诫同学们,习武一定要有良好的武德。

第二,将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教育与田径类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田径项目的练习既苦又累,枯燥无味。特别是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时,有些同学更是感到心里发怵。这时,教师除了要对同学们进行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的指导外,还要对同学们进行中长跑锻炼的实践意义教育,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的终点。

第三,将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球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多数球类项目都是通过集体配合进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球类教学和比赛中努力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承受了一定的负荷。体育课的结束阶段首先要通过一些放松的整理运动,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除了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技术上进行总结归纳外,还要对同学们学习情况,包括思想品德进行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教育同学们取人之长,克己之短,使他们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能够在身体和思想上都有所收益。

三、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表率作用

体育课同别的课程一样,有优秀学生,也有比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比较差的学生,不能歧视他们,而要热情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帮助。对于他们的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使他们逐渐地树立信心,积极参加动作的学习,掌握应该掌握的动作。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因此,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在努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同时,理应担负起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思想意识、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发展的重任。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所指出的“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智能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舟寓丰富道德之舍也。”即身体健康是前提,德育是关键。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符合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与规律。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中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与建设的生力军,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这也符合党和国家所要求的未来学校教育要“有助于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需要和善于应对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这一宗旨。因此,我们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所特有的优势并加以整合,展开多种形式的教育,或利用“师表”对学生潜移默化,或利用群体活动以情动人、以形感人、以理服人、以境育人,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审美观。

二、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有利于体现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地位。

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因此,要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在完成体育学科本身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结合体育课的特色,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德育教育,强化并注重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促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有利于凸显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因为教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

三、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是新形势下教育环境所必需的。

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物质文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却并未与时俱进。作为学校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及体育老师,理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我们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特点强化德育教育。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奥运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国家的声望和民族自信心,我们据此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员们努力拼搏、为国奉献,我们据此可进行人生理想教育。总之,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既是形势所需,也是切实可行的。

四、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

1、构建合作训练小组,强化学生团结协作的品德意识教育。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条重要理念。一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仅是出现在文化课堂教学中,其实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可以组织实施,这无论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完成还是强化德育教育,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具体实施办法是:依据班级人数,6至8人组成一个合作训练小组。首先由全班学生共同推选组长若干名,再由组长依次挑选本班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为公平合理见,各组长每次只能挑选一人,挑选顺序为S形,挑完为止)。这样组成的合作训练小组,基本上体现了学生自主平等的原则,对小组以后的管理、训练任务的完成,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的。目前,排球的垫已作为无锡市体育中考项目,在体育课上,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练习方法。此时,教师在分组完成后,就可向各小组提出具体要求并组织竞赛活动,看哪个小组对垫排球的技巧掌握得又快又好。对成绩突出的小组,教师除口头表扬外,还可适当予以物质奖励,以提高学生练习垫排球的积极性。

2、结合课堂常规,强化组织纪律教育。

大部分同学只是把体育课当成是活动课,不能像上语文、数学等课时及时到、认真听、严格练。对此,我们体育教师就要严格执行课堂常规,特别是要加强出勤管理。我在担任初一年级的体育课时,就明确向学生宣布:一是要准时到操场作好上课的准备;二是如果要请假,必须写书面请假条并得到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同意后才可不参加具体课堂活动,但必须在场边观摩。此举,一方面保证了体育训练的普及率,有助于提高全体同学的体育技能和身体健康水平;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证了体育课堂教学顺利、有序的展开;更重要的是,能配合学校其他途径的教育,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3、注重田径运动的训练强度,强化勇于拼搏精神的培养。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现代的中学生要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而这恰恰又是目前中学生所最欠缺的。例如在800米达标测验中,有些同学由于缺乏拼劲,最后往往以几秒之差而达不到标准;而他们如果能够拼一下,是完全能够达标的。田径项目的训练既苦又累,且枯燥无味,更使同学们感到心里发怵。对此,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注重提高田径运动(特别是中跑)的训练强度,以此来强化对学生勇于拼搏精神的培养。首先是向广大家长宣传,800米跑等项目已作为我们无锡市的体育中考项目之一,要想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平时加强训练,以期得到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第二是明确向学生告知,中长跑训练既是考试的要求,也是强身健体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也把往届学生中因中跑不及格而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的教训告诉他们,使全体同学明白提高训练强度的必要性。第三是向同学们详细讲解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等要领,尽最大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第四是充分利用所构建的合作训练小组,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让800米跑成绩较好的同学带2至4名较差的同学共同训练,让那些同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第五是通过科学手段,在掌握学生身体条件的前提下,明确具体的训练指标,如果达不到,给予必要的处罚,如加跑等。通过以上措施,训练强度有了明显增加,学生的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培养,为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刻苦学习乃至踏上社会应付艰苦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然,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并非只有以上所说,其他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都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寻找到合适的途径及契合点,我只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对此进行了一些尝试,因为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技巧、意志和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既有健康体魄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学、教育工作者,我愿为之付出自己的全部。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指出辽西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从管理、师资和教学三方面给出提高辽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奠定了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辽西地区的农村小学在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而作为小学体育老师来说,我们也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手段,力求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整个学练过程中,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辽西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各级领导对小学体育教学重视不够

辽西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还相对滞后。学校各级领导和家长都追求文化课的高分,对学生往往侧重于“德”和“智”的培养,特别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学好书本知识,而非常容易忽略“体”和“劳”的训练。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各级领导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理解层次较低,认为小学体育课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跑跳玩闹,只要不出什么危险就行。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要求不高,对小学体育教师也是放任自流。

2.小学体育教师层次不一,部分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辽西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以非体育师范类转型为体育教师的情况为主,中专体校和大专院校体育系毕业的体育教师较少。转型的体育教师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都较为欠缺,体育方面的素质偏低,致使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一般。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体育教师接受过相关专业的训练,在技能技巧上能够达到教学要求,但是需要继续进修,加深理论涵养。而大专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基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可是人数偏少,在小学体育教师中所占比例低。另外,个别小学体育教师不重视继续教育,松懈懒散,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放弃提高自身素质,导致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使小学体育课形同虚设。

3.投入经费有限,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以笔者所在的朝阳市凌源为例,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教育管理部门在体育教学方面投入有限,体育教学器材数量小、种类少,且较为陈旧,操场基本是沙土场地。虽然校方和某些体育教师多方面筹措资金,购买或者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体育器材,以便改善教学环境,但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辽西农村小学的体育课有很多教学内容难以开展,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全方位的训练,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严重脱节。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辽西农村小学的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从总体上看,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师在学校中不受重视,这种情况客观上导致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上无计划,不备课,不钻研业务,不追求教学效果,在课堂上简单地执行讲解、示范和练习的“三部曲”,或者放弃教学管理,干脆“放羊”。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不是在老师的管束下按部就班地操练,就是乱跑乱闹。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态度。

二、提高辽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建议

1.教育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关注和监督

教育局和学校领导要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德智体三者要并重,要象重视德育、智育一样去抓体育。首先,领导应该重视并懂得体育教学,每个学年或者学期,专门检查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计划,督促体育教师的备课,组织人员定期听评体育课。其次,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在农村小学增加一定数量的教学器材,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最后,各级领导要关心和照顾辽西农村小学的体卫工作,多进行宣传教育,以转变某些校领导、师生和学生家长的错误观念,进行督促检查,使小学体育教学得到应有的重视。

2.建立稳定的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辽西农村小学中多数体育教师都是兼职的,体育师范专业出身的教师数量较少。近年来,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兼职教师随时可能调换课程,将体育课视为过渡桥梁,极其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因此首先要稳定小学体育教师的队伍,笔者建议将一些有志于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组织起来,由体育师范专业出身的老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培训通过后再上岗。在学校,则要强调稳定教学岗位,设立专职体育教师,并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

3.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小学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地设计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例如设计竞赛性质的练习或者游戏,把竞赛和训练科目糅合在一起,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爱玩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注意力时间短。这要求小学体育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一节课中设计多个兴奋点,寓教于玩,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小学低段的教学以养护和锻炼并重,重点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辽西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和观念上的局限,更要发挥体育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安心本职工作,用心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作者单位:辽宁省凌源市城关中心校西五官蒙古族小学)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众所周知,德是个人立身之本。有着强健的身体,且才德兼备的人,才是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体育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起着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体魄的作用。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要求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在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体魄的过程中,使他们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实现健康成长。

1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1 形式化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老师们要注意不要将德育教育等同于简单的讲大道理,其中最忌讳的主要的表现就是形式主义、理论空话和喊口号,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整齐一致。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老师要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把握好德育时机的同时,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用具体的行为来让学生们直接切身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1.2 缺乏条理化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更加地宽松化,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老师更多地会花心思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科目的兴趣上,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放松玩耍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通常老师会通过一些教学小游戏,这些小游戏的确让体育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但是很多时候,游戏化也会让体育课变成游戏课,淡化了体育课的教学性质,使得体育课缺乏教育条理,只剩下了娱乐。

2 小学体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策略

2.1 应用德育资源,实施德育教育

挖掘德育资源,便于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結合。在挖掘了德育资源之后,教师要结合教学所需,应用多样的策略将这些德育资源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们在获取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以“篮球”为例,这是一项以集体为主的体育项目,在参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多样的篮球技能,提高篮球操练水平,还要集体作战,学会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合作,正是篮球项目中的德育资源。为了实现该德育资源的有效应用,笔者在实施课堂训练的时候,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某一动作要领,引导学生们小组观看、合作讨论、总结动作要领。之后,则引导学生们在小组中,互相监督、互相指导,合作掌握动作要领。之后,笔者则立足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创设竞赛活动,鼓励学生们遵循比赛规则,对所掌握的动作要领进行应用,通过应用提升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如此教学,合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还可以使他们潜移默化地锻炼合作能力,尤其通过体验比赛活动,不断地增强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如此,为学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2.2 游戏增趣,乐中明理

游戏对于一节体育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这样的一个环节中,学生们可以真正地放松自己,有效地投入游戏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这种学生能够放松并且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中就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学,因此在游戏的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在开展一些队列、队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们参加一些相关队列队形的游戏的话,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要点,以此来帮助学生培养相关的纪律性。在开展一些障碍跑的教学时,教师们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投入这样的训练过程中,以此来锻炼学生们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而在开展一些相关技巧体操类的游戏时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团结和合作来有效完成,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团结友善的品质。在开展一些相应的分队游戏练习过程中时,每个学生们都需要组成相应的队伍,并且听从指挥来进行正确的行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完成相应的活动内容,并且教师也应当在这样的过程中良好地引导学生们培养集体主义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锻炼了各自的体能和技能,还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也得到了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体育教学的价值。

2.3 积极开展教师评价,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对于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良好品质的养成、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因此,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定期的做好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在教学评价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考核、评价、分析教师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综合素养。

例如,开展教师间的互评、教师的自评、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重视评价工作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全面性,考核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教师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日程教学的风格和行为规范等;根据考核评价的结果,将教师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针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表现良好和合格的给予鼓励,不合格的进行批评和再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严于律己,自觉的遵守规范,做好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3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新时期教育领域提出的根本教育任务,在实施小学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学科中,深入挖掘学科德育资源,结合教学所需,多样方式地应用德育资源,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熏陶,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龙港市白沙小学)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体育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本文就如何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德育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育人放在首位,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不断提高品德修养。

一、思想品德教育面临新挑战

近几年来,一些学生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如果此时学校不及时在学生中进行正面教育,势必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娇惯、溺爱造成现在的孩子怕苦怕累、团结协作意识不强、集体意识淡化。此时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想要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

道德品质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和教育的熏陶,以及个人自觉锻炼与修养逐渐形成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是通过自身练习形成的,体质的增强是在刻苦锻炼的基础上获得的,思想品德要经过运动过程的磨练,才能产生质的变化。因此,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

1.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培养学生品质

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教师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乃至着装都无一不影响学生,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体育教师要精神饱满地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的精神和对学生的爱融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炽热的情感。师生之间架设情感的桥梁,学生才能信任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才有说服力。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障碍。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

2.利用体育基本知识,树立德育意识

结合体育基本知识,如我国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和方法,身体与学习和工作的关系等,对学生进行理想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树立为振興中华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还应使学生认识到理想是从现实起飞的,理想是与体质紧密相连的,实现理想,体质是成功的支柱,使学生自觉地把体育锻炼与理想联系起来。

3.利用体育活动知识,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一般都有队形练习,队形练习可以加强对学生组织观念、纪律和集体观念的培养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对于思想性不太明显的教材,要善于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懂得该项教材对锻炼身体的价值和实际意义,并严格遵守一定的要求。例如:长跑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极好的教材,因为长跑中的“极点”现象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只有在练习中闯过“极点”,出现第二次“呼吸”,其意志品质的质变才有可能产生,并通过反复实践的积累,不断扩大和巩固质变的效果。如果在长跑练习中一出现“极点”现象就终止跑步,那么不但达不到“通过长跑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反而会起到消退意志的作用。又如篮球、足球、这类对抗性极强的项目,进行“过人”“投篮”“射门”的教学时,如果学生出现个人英雄主义和急躁情绪,教师可教育学生:只有靠集体的力量,队员之间默契配合,才是胜利的保证。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只有结合教育实践,具体化、形象化地进行教育引导,才能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我们应把道德品质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以防止不切实际的说教。

总之,将德育教育寓于体育教育过程中,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针对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只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德育教育,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翎,徐小荷.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问题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2007(1).

[2]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4).

[4]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2).

上一篇:财务内控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铁路线路工技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