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网络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虚拟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网络技术不断提升,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电力自动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提升,关系到我国自动化系统的拓展,关系到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还有利于保障自动化系统应用的稳定性能、安全性能、可持续性能,在此过程中,只有合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进步。科学合理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利于实时监控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的参数,对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情况进行监管,以此不断提升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安全和稳定性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保障自动化系统能够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系统;电力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区域不断拓展,电力系统规模较大,关系到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能。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大都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展电力自动化生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电力资源浪费情况尤为严重。为改善上述问题,必须强化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以不断促进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本文就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自动化系统

所谓自动化系统指的是利用自动化功能和通信功能实现远程对用户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目的,以保持电力系统工作状态的正常,保持电力供应的正常,科学合理地对电力负荷进行管理。当前社会电力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对电力资源供应的质量和应用的安全性能要求也在不断增加,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为我国配电网络的完善做出对应的贡献。为保障我国电力资源充足的供应量,改变当前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严重的情况,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以更好地利用电力资源这一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属于新的用电模式,极大程度上方便和优化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二、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特征

(一)生产质量高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在此过程中只有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不断优化电力自动化系统。传统的电力系统发应用速度缓慢,效率较低,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无法满足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能够从电子信息技术出发,彰显其系统自身的优越性。电力自动化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有利于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设备运行过程的时间,节约电力资源生产成本,还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完成调试。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有利于保障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开展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检修工作,以检修工作为例,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对线路进行稳定,对系统进行清洁,保持系统的正常通风,还能够延长自动化系统的使用寿命,保证自动化系统高效安全的运转,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必须加强电力安全作业的相关规定,以保障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1]。

(二)操作性能稳定

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电子技术,有利于不断提升系统设备的工作效率,保障设备和系统应用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其他系统相比,有利于缩减电力系统设备运行的时间,促进电力系统生产效率的提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输电速度和发电质量的最优化,此外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操作难度,确保自动化系统的操作的敏捷性能,分析这一原因,主要是自动化系统中要求设备具备自动化性能,所以人员的工作效率也需要提升,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符合这一需求,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用电安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管,能够及时发现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故障排查,降低系统调试和维护所需的时间,操作性能稳定。

(三)劳动模式优质

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输电和发电的各个环节,所以相关人员必须不断提升作业效率,对不同的自动化系统操作方式进行把握,以此尽可能地节约资源,减少生产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模式的优化,日常发电工作开展过程中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保障用电和输电的安全,一旦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将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对系统安装方式、设计质量、应用性能进行了解,必须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掌握系统运行故障的相关知识,掌握机械维修的相关形式和内容,以此实现优质的劳动模式[2]。

三、电力自动化建设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自动化的电网调度

開展自动化系统研发的过程中,必须对电压的参数和电网的负荷值进行详细的收集和分析,以确保电网能够安全运行,满足客户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必须对电力资源进行优化调度,以实现合理分配电力资源,优化能源使用的目标,降低能源浪费的发生率[3]。一旦发生电网事故,必须保障电压力的正常,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用电量,在常规的情况下,电网事故发生大多是紧急性的,只有选择科学的电网事故处理方式,才能够最大程度节约电力资源,恢复电力资源的正常供应,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电网事故进行系统化分析,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把控后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利于加强电网事故的预防工作,对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将电网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保持电网运行状态的正常。

(二)自动化的变电站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对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速度产生了减缓效果,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人员想要促进变电站的不断发展,必须强化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学习,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研发,保障变电站能够进行自动化的生产,不断推动电力事业的进步。当前计算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迅猛发展,变电站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利于提升变电站工作效率,计算机技术的存储功能和数据整理功能等性能能够对变电站的运行能力进行彰显,确保变电站生产电量和电力调度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传统变电站以人工方式进行管理,无法有效进行装置运行管控和仪表监控,以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自动化的电力系统的管理,能够优化变电站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4]。

(三)自动化的配电网

分散控制系统属于我国各个发电站中应用的最主要管理方式,其能够分散地对电网系统进行控制,还能够集中化地对总体电网系统进行管理和监管。电力企业为配合配电网自动化项目的开展,系统控制方式以分权控制形式开展,有利于提升发电企业的发电效率,保障电能供应质量,促进配网安全性能的优化。在常规情况下,组成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装置主要包括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装置和量控制装置,连接这些装置过程中采用自动化的配电网开展能够实现共享网络资源的目的,确保配电网络系统能够高效运转,发挥配电设备的自身效用。配网自动化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成果就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建立,数字化变电站先进性较高,能够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分析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快速生成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故障的报告,保障工作人员能够尽早采取措施对故障进行排查和处理,解决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应用,优化了系统状况检查效果,提升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收益。

四、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化系统日渐成熟,智能化设备数量日益增加,在此过程中,远程通信设备、互联网络设备、电力生产设备的发展均为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分析近几年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微电网技术和智能变电站的应用,明确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放线。但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困难重重,矛盾频发,其主要包括电力系统设备的运行与电子信息技术不兼容的问题,如何才能迅速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新型设备和新型技术[5]。这些问题的出现,必须进一步细化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分类,需要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合理应用微型计算机,分析电力自动化系统这一复杂的整体,尽可能地降低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减少电子信息设备遭到破坏的可能性,以确保计算机应用的稳定性能。且当前电力系统技术不断拓展和进步,包括图像信息技术、红外线成像技术和视频技术,图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全面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常见的技术包括电子眼技术,以保障预想信息监控功能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监管所消耗的时间和成本,极大程度促进了监控质量的提升。所以,可将视觉技术与电力自动化系统相结合,以实现智能化控制图像信息的目的。

五、结语

电力能源属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只有确保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能、可靠性能、高效性能的存在,才能夠保障用电量的正常。当前,电力自动化系统被广泛应用,极大程度提升了电力生产和供应的效率,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设计之中,有利于不断优化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性能,优化电能资源配置,提升电能企业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成霖.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自动化应用,2018(10):153-154

[2]王广鹏.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8,000(039):115

[3]李歌.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信息周刊,2019,000(006):0143

[4]顾春旺,刘占卫,王亮.试论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J].电脑迷,2018,000(005):168

[5]梁晶.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68(36):26

作者简介:赵海生(1985— ),男,汉族,江苏泰兴人,本科,中级职称,技术部经理,从事电子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工作。

虚拟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与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能够接触、运用到的工具也日趋现代化,网络技术的普及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今的信息技术几乎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中所有的有关现代化的要求,让人们能够在所需的第一时间接触相关信息。在此大环境下,在中职学校教学活动中如何应用网络技术改变传统政治学科的教学模式是亟待所有相关教育工作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浅谈如何将其应用到中职政治的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中职学校;政治教学;网络技术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了各大院校的教学活动中。以中职学校政治学科为例,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以网络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灵活,其营造的更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授政治学科时,其较为抽象、乏味的相关知识点经过教师应用网络技术的重新演绎,学习难度会在很大程度上被降低,变得更易被学生理解与掌握,也可以使学生对此学科的学习热情增多。

一、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了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借由网络技术,师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到最热门的时事政治,对社会上的各种事件有更为系统的理解,教师在教师政治学科时,也可以更容易获取更多的相关教学资源,教学质量能得到有效提高。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困惑时,也可以及时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答案,更为方便快捷的知识获取方式会使学生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拓展,学习质量也会得到提高。此外,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政治教师的教学效率。比如,更快捷的网络交流方式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方便,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政治学科的学习状况能做到第一时间的掌握。

二、现今我国中职政治的教学现状

综合大量相关研究表明,现今我国中职政治教学现状主要可以概括为: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教师。相关调查发现,在现今我国很大一部分中职学校中,教学理念存在错误,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状态不佳时教师也不予纠正,教师只是自顾自的讲解,与学生缺少必要互动;教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现今,有很大一部分中职学校实施的仍是应试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围绕考试要求的知识点,教师也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不被重视。此种情况完全不符合现今新课标的要求。

三、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中职政治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一)网络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授政治学科时,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其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理论知识的机会。推出的新课标指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重点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主能力。”

为了迎合新课标的要求,政治教师可以有效应用网络技术引导学生形成对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变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得到提升。此外,在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拥有对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最后,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创新,良好的创新能力也是新课标倡导的教育理念之一。

(二)网络技术可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政治学科更注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往往被忽视,从而使很大一部分学生的个人发展潜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教师,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现今的教育形式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结合当今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要求,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为形象、具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更具想象力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创建更为良好的学习情境,中职学生在学习政治学科时,不仅可以在更轻松的氛围中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也能够更主动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政治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网络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此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让政治学科变得更具有色彩性。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方面,要遵循与相关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原则,不能与教学宗旨背道而驰,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政治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韦宏.浅谈中职政治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4):148-149.

[2]朱靜嫣.谈中职政治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教学[J].山海经(故事),2016(z2):184.

[3]龙霞.中职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实践和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0):196-196,216.

[4]邱颖,赵卿.中职学校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初探[J].职业技术,2015(6):24-26.

作者简介:

刘成海(1969—),男,中学一级教师,山东省临朐县教师进修学校,主要研究方向:政治与思想品德教学。

虚拟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机制的不断革新,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展开良好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三观和人格。而目前来看,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反映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供求关系不平衡,教师的教学有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这种新乡,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团队明确学生思政学习需求,创新思政教学工作重点,转化工作思路,革新工作形式,以供求平衡为出发点,构建完善的思政育人体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为社会培育出更优异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其次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平衡的供求关系所在点,最后结合供求不平衡的現象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 供求平衡

引言

供求平衡的双方一方是学生,一方是教师、辅导员或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思政教育团队,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现象往往与学生关系不大,与思政教育团队却关系不小,学生有思政教育的需求,而思政教育团队思维固化、思政教育格式化、思政形式或产品不能满足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导致产生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现象,在新时代思政教育中,需要思政教育团队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大产能输出,给学生创设更好的思政教育体验,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政认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一、思政教育的内涵

与其说是思政教育的内涵,不如说是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要明白当前社会大环境其实并不良好,社会与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我国也产生了不少不文明现象和糟粕文化,道德缺失、审美扭曲的新闻时有发生,这些社会形态通过网络传播,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例如近年来将魔爪伸入大学校园里的“校园贷”事件,很难想象学生群体会受攀比思想和劣质消费思想的影响如此之深,针对这种现象,高校的思政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其不仅要教给学生良好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优秀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优秀的三观和人格,实现教育的本质意义[1]。

但在实际的教育中,俨然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生群体有很强的自主性,表现在对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降低,事实上,学生只是需要更加巧妙、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形式而已,而高校思政教育团队一味地展开说教,表现在思政教育供给端缺乏创新,缺乏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形式,拿不出优秀的思想教育内容或产品,很难满足青年学生的内在思政教育需求,进而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不佳,思政教育供求不平衡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思政教育团队需要优化教育方法,调整教育方向,加大的供给端的产能输出,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实现供求平衡[2]。

二、高校思政教育供求不平衡的几个方面

1.学生思政教育需求针对性的不平衡

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思政教育需求,只有精准了解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才能制定精准的思政需求,就跟治病一样,只有了解患者与病因,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而很多时候高校的思政教育供给却是全面性的、整体性的,没有尊重学生思政教育需求的差异性,导致无需的思政教育供给过剩,而急需的思政教育供给却不足[3]。

2.学生思政教育需求量与供给量的不平衡

上面一点说了,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政教育需求,所有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归整起来是很大的工作量,要完成这么庞大的工作量需要很多人手和准备。而很多时候高校的思政教育却显得并不足够,思政教育人手短缺,顾此失彼的现象时常发生,随着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这种情况稍有好转,但整体仍然需要加强思政教育供给输出,来保持供需的动态平衡。

3.学生思政教育需求方式的不平衡

当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更偏向于潜移默化,更偏向于新颖的、有挑战性、有实践性的思政教育方式,在做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而很多时候高校的思政教育更偏向于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直接口头教育学生来满足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但往往适配度不足,思政教育效果不佳。总结来说,就是学生思政教育需求偏向于“精而少”,而高校思政教育却是“促而多”,能够给学生提供的高品质思政教育不足[4]。

4.学生思政教育需求渠道的不平衡

实践证明,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需求已经从课堂阵地逐渐转向网络针对,通过线上交流,隔着一块电子屏幕,学生会更加自如,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传统面谈的交流方式,学生很可能隐藏自己的思想,总而言之,依托互联网,思政教育团队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会更加彻底,如果思政教育团队不能及时了解这一现象,及时跟进创新,有可能影响思政教育的力度,导致课堂思政教育供给过剩,产生很多无效思政教育供给,并不适配学生思政教育需求。

三、“供求平衡”理念下,对高校思政教育团队工作创新的几点建议

1.高校思政教育人员能提升思政素养

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包括各课程教师、辅导员、教辅人员等,只有思政教育人员提升思政教育素养,才能顺利开展思政教育,更好的教导学生,具体来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思政教育需求,深入了解到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需求,探索教学关系,进而思考出更优秀的思政教育开展方式,调整和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方式,一方面是加强应用互联网的能力,包括对互联网以及衍生产品的重点现象了解并引入到思政教学中的能力,以及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方便后续以互联网渠道开展思政教育。

2.贯彻落实课程思政,调整思政教育方式

随着“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提出,旨在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展到现在已有一定效用,但课程思政的贯彻落实却还有提升之处,高校必须重视课程思政,加强顶层设计,将思政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范畴全过程,发掘不同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构建起以思政课程为思政教育主要阵地,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发挥辅助阵地作用,各课程教师必须在心底里加强重视才行,加大思政教育供给端输出。

同时,课程思政并非光加强重视就可以了,要讲究优秀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从不同课程的教育内容出发,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不同课程、不同教育内容中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思考如何有效地渗透思政教育,将其看作大事、要事去办,出教学策略,学校牵头开展教研工作,各位教师分享自己的渗透思政教育的教学经验,最终探究出一条可行的思政教育框架[5]。

3.思考思政教育的展开形式

(1)日常管理渗透。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加强思政方面的思政教育,教师或高校辅导员坚持好的舆论导向,深入到学生群体中,积极了解学生群体的学习动态和生活动态,巧妙渗透,并且以身作则,让学生潜移默化被影响,被熏陶,逐渐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和人格。

(2)抓住关键节点,开展思政教育。围绕传统节日、建国、建党、劳动节等关键节点,开展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学生在关键节点时,思政教育需求会随之提升。

(3)灵活运用各类思政教育活动。在思政教育中不提倡开展宣传会、教导会等各种会议形式的思政教育,而是开展更加灵活、更加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校园范围内开展文化手工特色活动、绘画特色活动、红歌合唱比赛、读书交流会、文化馆参观、社会实践等,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慢慢渗透思政教育,学生往往更加受用。

(4)开展因人制宜的思政教育。要想开展因人制宜的思政教育,首先需要思政教育人员对学生进行精准的了解,加强交流沟通,加强日常信息收集,教师之间交换意见,对学生有更加深入、更加精准的了解。其次在于根据对学生的精准了解,开展细致的、深入的、点对点的思政教育,对学生缺陷的思想和行为,分析其成因,分析优秀的思政教学方法,而后精准展开思政教育。

(5)在实践中展开思政教育。在实践中展开思政教育,可以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让学生想象并树立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在职业规划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能力提升的平臺,例如搭建扶志自助平台、强能自助平台、勤工俭学平台、实践体验平台等。

(6)过程管理。在思政教育育人体系中提倡过程管理,构建学生档案,尤其是对于思政教育的重点对象,然后在思政教育育人过程中实时更新思政教育数据,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如有必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不是“创新后做”,而是“边做边创新”。

4.创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

创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思政教育中加入对网络内容的教育,将网络世界中的重点事件引入到教育中,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探讨,比如围绕消费贷开展一次辩论赛,在其中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养成正确分辨互联网世界美丑、善恶、正确与错误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另外一方面,则在于利用互联网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学生通过互联网展开联系,也可以和学生构建微信群,积极推送有益的思政信息,加以思政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育事业中,高校思政教育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和教师的思政教育供求不平衡,高校思政教育人员需要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供求不平衡现象,分析其中的成因,及时创新优化思政教育工作重点,调整思政教育的开展形式,更有力度培养学生优秀的三观和思想。

(责任编辑:姜秀靓)

参考文献:

[1]肖本新.高校思政教育如何实现“供求平衡”[J].人民论坛,2018,000(001):116-117.

[2]廖剑生.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226-228.

[3]韩琦.构建“高校学生工作”与“学生能力养成”的供求平衡[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85-87.

[4]白小芳.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长江丛刊,2016,000(035):198-198.

[5]冯惠芳.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内在要求及具体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5(2):1-6.

虚拟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例如,2013年发生的美国“棱镜门”事件,让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有了更进一步深刻的认识。我国政府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也给与了高度的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从原的理论认识提升到现在的战略高度。

我国高速公路近几年来建设里程越来越远,而且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进入了全国联网、信息交互的时代。一方面,这有助于高速公路网络信息的共享和传播。但另一方面,高速公路全面联网也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旦网络被别有用心的人攻击,轻则导致信息泄露,重则有可能引起大的交通事故。

一、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分析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的现状,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盛刚谈到网络安全问题时指出:一方面,不管是在设计还是建设方面,偏重于网络系统的技术和设备方面,缺乏整体系统的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重点放在外部攻击与入侵,忽视内容的监管;重视网络安全的专业性知识,忽视培养技术人员,技术储备力量不足;新产品,技术发展快,信息安全隐患日益凸显,另一方面,针对高速收费、联网监控这方面,1、建设施工方面,相关的运营单位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存在着投资大、效率低、操作难等问题;2、技术方面,未能严格按照国际相关标准规定执行,提出的技术不具备针对性。

网络安全现阶段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黑客活动,包括:木马程序、网络安全漏洞、各种病毒,而内部人员监管手段的疏忽和不规范的操作也是导致网络安全系统受到威胁的原因之一。

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上,各省又都有各自的实际问题。例如:江苏高速公路呈现出:网络宽带分配不均、网络大小不同、网络技术复杂、网络资源分散、网络系统陈旧、网络结构多样化的特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高速网络首要解决的难题,治理措施刻不容缓。

二、网络信息安全的途径分析

基于现阶段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存在的安全问题,多数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盛刚提出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虑,指出了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技术体系、运维体系、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主要从主机安全、物理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多方面考虑的综合建设体系;运维体系分为四个部分:风险管理安全、安全体系的推广落实、安全维护、安全管理的工程建设这四部分;管理体系指信息安全的方针目标,以及在完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体系方法;标准体系具体主要确定网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工作流程和总体框架。

针对各省份出现的安全问题,各自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山西省针对本省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入手,管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人员安全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管理制度安全、安全管理机构、系统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技术方面主要分为:系统主机安全、物理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在维护系统安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山西省不仅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确保高速公路网络安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更全面透彻地分析了全省高速公路在网络安全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隱患,涉及网络安全、主机设备、物理安全、网络病毒、数据安全、业务管理、应用体系安全、主机系统安全、行为操作安全等各类隐患,针对具体存在的安全问题,对症下药,采取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除江苏和山西省外,福建省也提出了自己的安全措施,制定了详细的分析报告(确定框架—制定方案—修改方案—执行方案),从2013年试开始运行,截止目前为止,安全防护措施已步入正轨,已将相关制度运行管理制度实现了良好的衔接。

在技术防控上,为解决主机安全方面存在的威胁,浪潮集团已成功研发并实施系统安全加固系统(SSR),此系统不仅解决了主机面临的安全威胁,更能做到免疫已知和未知的恶意代码从而降低“零日漏洞”风险、提升系统的安全防护。

当前,APT是安全威胁的主要因素,趋势科技提出了APT解决方案。分为:晕(数据中心)、管(数据传输)、端(移动终端),不仅解决了APT安全威胁,而且配有威胁发现设备TDA。

参 考 文 献

[1] 赵璞.国土资源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10)

[2] 彭秋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01)

[3] 蓝贤发,朱琼玲.刍议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J].丽水学院学报. 2013(03):39-57

[4] 罗晴.云计算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3(10):51-78

虚拟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在智能电网分层的基础上,以变电站的一体化监控为基础进行研究,最后就整体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的应用进行总结,提出了基于智能变电站和智能配电网的一体化调度系统的研究,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一体化调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经历了集中式RTU、分布式系统、基于网络的监控系统、数字化变电站到现在的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历程。作为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成为一体化调度的核心。

本文从智能电网中的智能变电站开始介绍,然后从变电站的一体化监控为基础进行研究,最后就整体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的应用进行总结。

1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地位

智能电网中主要包括智能变电站和输变电线路调度系统,其由一体化监控系统、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GPS时对同步和电能计量等内容组成。一体化监控系统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核心部分,其分为纵向和横向,其中纵向的作用是贯通调度和生产等主站系统,横向的作用是连接变电站内的不同自动化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基础,是备用调度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基础。

智能电网中,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调度系统是重要一环,按照智能化变电站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一体化调系统的形成是通过系统的集成优化开发实现的。通过具体的软件和硬件开发,最终实现电网信息的统一接入和存储,并通过统一的人机界面实现可视化,实现调度的运行监视、操作控制和数据分析等管理功能,并添加事故预警和其他辅助功能。

一体化调度系统直接采集智能电网中的相关运行信息和继电保护侧的状态信息,在软件和硬件的接入中,通过标准化接口与输变电设备状态相连,通过IEC61850的统一通讯规约实现最终的全景式数据采集处理,实现电网的监视控制。

2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系统设计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系统由监控主机、操作员站、工程师工作站、Ⅰ区数据通信网关机、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及综合应用服务器等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如下:

(1)调度主机:负责电网中不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现电网变电站和输变电线路的运行监控,同时,集成了防误闭锁操作和继电保护信息的控制等功能。

(2)操作工作站:该工作站是电网调度人机交互界面的主要界面,整个界面对电网的一、二次设备实施实时监控和操作,该系统具有事件记录和事故报警的功能,同时实现对电网信息的状态显示和查询等。

(3)I区的数据通信网关:该网关具有直接采集网内数据的功能,通过统一的通讯信道上一级调度中心传送实时的数据信息,整个网关具有数据优化、报警信息的传送、接收调度操作命令和远程协助等功能。

(4)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实现Ⅱ区数据向调度(调控)中心的数据传输;具备调度(调控)中心对变电站Ⅱ区数据的远方查询和浏览功能。

(5)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按照在线监测、辅助应用等功能模块划分;实现与PMS、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等其他主站系统的信息传输。

(6)数据服务器:满足变电站全景数据的分类处理和集中存储需求,并经由消息总线向主机、数据通信网关机和综合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的查询、更新、事务管理及多用户存取控制等服务。

(7)综合应用服务器:接收在线监测、计量、电源、消防、安防、环境监测等信息采集装置(系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统一展示,对外提供在线监测分析结果以及辅助应用监视与控制功能。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系统涵盖五类应用功能是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具体的内容为:

(1)运行监视:通过二维或三维的可视化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信息、继电保护保护信息、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等数据的全景式展示。

(2)操作与控制:主要针对电网中智能变电站的就地和远方的操作。

(3)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通过对智能变电站各项运行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提供告警简报、故障诊断及故障报告等结果信息。包括站内数据辨识、故障综合分析以及智能告警。

(4)运行管理:通过人工录入或系统交互等手段,建立完备的智能变电站设备基础信息,实现一、二次设备运行、操作、检修、维护工作的规范化。包括源端维护、权限管理、设备管理和检修管理。

(5)辅助应用:通过标准化接口和信息交互,实现对站内电源、安防、消防、视频、环境监测等辅助设备的监视与控制。包括电源监视、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辅助控制等。

3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的设计原则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调度系统基本技术原则为“告警直传,远程浏览,数据优化,认证安全”。这些也正是一体化调度系统的关键技术。

(1)报警远传:电网设备的事故报警信息是一体化调度系统的重要信息,应注重其完整性和可靠性。通过对电网事故的具体分析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报警结果而传送到调度中心。在传送过程中,需要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同时,生成统一的标准化报警文件。报警信息需要根据告警分类进行统一化管理。

(2)远程协助:一体化的调度系统提供数据的远程浏览和协助,实现智能电网全景式数据监控。调度人员若需要查阅相关的电网信息,可通过KVM、远方终端或图形网关等方式,浏览电网设备的二维图形和实时数据信息。

(3)数据的优化:及时、准确、可靠地对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分为电网的运行数据、故障报警、设备数据三类,然后在三类数据的基础上从厂站端的远动工作站就开始实施直接的数据采集,同时关联主站的电网结构模型,最后时限实时数据库的优化,并直观地表现在人机交互界面中。

虚拟网络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要顺应新媒体背景的要求,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基于新媒体的多元价值观的指导下,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纵观基于新媒体背景的高职思政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尚存部分亟待改进的环节,如思政教职工队伍的综合能力有待增强、思政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落后,等等。鉴于这一实际情况,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符合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政教职工队伍建设,推进思政教学方式及理念的改革创新,切实完善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路径。

[关    键   词]  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

[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位,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促进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出优质人才。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人才聚集度高,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而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与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具有密切关联。为此对基于新媒体背景的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推进思政教育方式改革创新,对高职学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现状探析

(一)新媒体对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推进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水平及发展方向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其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才这一根本性问题。从生源的角度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较为广泛,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主要采取大班授課这一教学形式。为此,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不同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是任课教师重点关注的环节,且对教师教学能力具有较高要求,教师必须优化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精心组织和设计教材内容及课堂语言。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方便和迅速,外来文化纷纷涌入我国,优秀的外来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通过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和网络有效连接起来,将网络优势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并将思政教育有效渗入学生的碎片化学习上,从而切实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这门学科的积极性。

2.拓展高职学生的学习途径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下,互联网为多元价值观的发展及碰撞创作了条件,促进了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资讯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和快捷,在接受信息上,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选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能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及交流中,独立思考和认识这个世界,对提升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高职院校的合理指导下,契合高职院校教育特点的创新型工作得以科学有序实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竞争意识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等开展学习活动,获取相关学习资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对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新媒体对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

1.对高职传统思政教育教学的挑战

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呈大爆炸的发展态势,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掺杂着多种意识形态的信息、西方不良价值理念等,若不加以筛选和过滤,会给高职思政教育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对大学生思想观念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塑造。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较为广泛,学生的教育背景及学习基础存在差异,且缺乏社会阅历,对待事物缺乏客观全面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当面对不良思想时,可能难以区分该思想是否正确,反而容易走向认识的误区,对自己坚持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及压力,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2.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造成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我国高校建设中,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践行党的教育方针,给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及认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均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新媒体背景下,多元价值观得到推广,出现了片面强调个人价值,为实现个人价值不惜牺牲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等现象。

3.使高职思政教育价值观出现偏差

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育优秀的接班人。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的黄金时期,科学适宜的引导及指导,能够为学生价值观塑造及未来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新媒体背景下,价值观呈多元的发展态势,外来思想纷纷涌入我国,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尚不充足,对事物缺乏准确全面的辨别能力,容易被不良思想或价值观所误导,产生严重的利己主义思想,缺乏集体意识和全局观念,认为自身利益高于一切。当出现这种情形时,若不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干预及引导,势必会让学生在错误的价值观念上越陷越深。

二、基于新媒体背景优化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路径的可行性对策

(一)将新媒体合理运用到思政工作中,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广泛运用,网络已然成为当代青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且使用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均可以看到网络的身影。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要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将新媒体合理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依据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注重培养教职工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优化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确保教师队伍不仅牢牢掌握思政教育教学的要点及规律,还具备敏锐的新闻素养。为此,高职院校在建立具备新媒体特征的思政工作队伍时,要组织思政教师开展专业系统的培训及学习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思想意识,并为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构建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以调动思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选拔优秀教师组建新媒体工作队伍,有效渗透基于新媒体的开放、共享理念。另外,教师要科学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及材料,增强思政教育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让新媒体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及趣味性得以提升。

(二)推进思政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切实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在新媒体背景下,当代青年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中,若仍沿用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会影响思政教学目标的思想。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能够为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及思政教学活动提供条件。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中,任课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注重构建优质的思政示范课建设,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适宜的教学策略,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在新媒体的辅助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思政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及针对性得以增强,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及影响力,并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让思政政治课程建设得以优化。另外,教師可以知道学生创作彰显当代要求及价值导向的网络视频、网络文化产品等,并将这部分内容纳入期末考核的范畴。如以中国梦为主体,让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联想周围环境及家乡的变化,并以文字报告、视频采访、直播等多种形式将自己的调研成果展示出来,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调研成果进行评比。

(三)促进“大思政”体系构建,让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以拓展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明确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推进“大思政”体系构建,让总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落实,并响应党委部门的领导,进一步细化宣传部门、学工部门、思政教师及专业教师之间的职责,并增进各方之间的交流合作及有效配合,推进健全完善的信息交流制度构建,让思想政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要加大思政教育的教学力度,专业教师要将立德树人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并在专业课教育中有效渗入思政教育因素,让思政教育的开展途径得到拓展。另外,高职院校要基于新媒体背景,加大思政课程建设、科研强度、实践教学等育人体系的构建强度,加大统一规划和分类实施的力度,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理论社团的作用,彰显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这一主阵地的价值,践行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高职院校要构建健全完善的领导机制及工作体系,增进有关部门的交流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责,为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三、总结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要深化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及不足,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指导下,推进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并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科学运用各方合力,推进“大思政”体系构建,对教学理念及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并增进和新媒体的结合力度,拓展思政教育的开展途径,扩大育人的深度及广度,从而促进思政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切实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光胜,曾炬.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的路径选择[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3):55-58,66.

[2]姜志坚.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7):52-55,70.

[3]李占昌,丁建石,樊玉霜,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策略探究[J].福建茶叶,2018,40(7):321.

[4]刘清华.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把媒介素养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J].中国培训,2016(6):193.

上一篇:文学消费论文范文下一篇:服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