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与三生教育论文范文

2023-11-04

生活教育与三生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云南省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以下简称“三生教育”) , 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得到了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的认同。教育部派出的专家考察组认为, 云南开展的“三生教育”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有鲜明的时代教育特征, 有深远的现代教育价值意义。

1.1 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运用身体练习、健康知识学习等手段,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 重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锻炼身体的意识与能力, 使学生受益终生。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及各单项选修课, 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 由学校或学生自行组织, 以学生发展身体, 增强体质, 愉悦身心,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课余体育锻炼、训练、竞赛等多种组织形式。

1.2“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 提升生命质量, 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 掌握生存技能, 保护生存环境, 强化生存意志, 把握生存规律, 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 掌握生活技能, 实践生活过程, 获得生活体验, 树立正确生活观念, 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三生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 “三生教育”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 从人生的起点上逐步建构个体成长的基础,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三生教育”体系有机地整合了现有教育资源, 全方位地推动了传统教育理念变革, 使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学校体育在“三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2.1 学校体育能很好的融入生命教育

2.1.1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著名论断。生命运动是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生命在于运动的内涵是:生命的产生在于运动, 运动是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 没有物质运动就不会有生命的产生;运动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要维持生命体存在, 离不开物质运动;生命的发展在于运动, 运动又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其外延是:生命运动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运动, 更包括人类生命体运动;对人体生命来说, 不仅包括宏观的躯体运动, 还包括微观的细胞运动、分子运动等诸多运动形式;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 正如古语云:“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2.1.2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佳途径

体质是人体的综合质量, 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 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高度概括了体育与体质的关系。影响体质的因素很多, 如遗传、环境、营养、教育、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 在这些因素中学校体育锻炼, 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了血液循环, 加强了新陈代谢, 增强了骨骼的坚固性, 同时还能促进骨骼的生长;肌肉血液供应充足, 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储备能力增强, 可使肌肉强健;在运动过程中, 完成各种复杂多变的动作可提高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的伸展性能, 扩大关节的活动幅度, 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体育锻炼使心脏重量增加、容积增大、心脏变得更有力, 血管弹性、心输出量增加, 可有效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2.1.3 体育锻炼能促进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目前,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证明:有氧代谢运动可奇迹般地扭转神经紧张, 让抑郁症等恶性症状得以治疗好转;运动锻炼, 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 消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持续一年以上的锻炼能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长期锻炼, 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明显。全面的身体锻炼和适宜的运动竞赛, 能显著地松弛人们紧张的精神, 改善人的自我感觉, 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满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友谊的需要, 消除沮丧和失望情绪;这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消除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

2.2 学校体育能很好的融入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意识、生存知识、生存能力、生存价值等方面进行的有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从而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健康地发展。体育来自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 为了获得生存条件, 学会了跑、跳、追逐、角力、投掷, 或模仿鸟飞、兽走、鱼游等技能, 学校体育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预防并降低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意外事故的发生, 让学生体验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 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提高生存质量。

2.2.1 学校体育能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学校体育使学生展现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体育教学的环境是开放的, 但又是有规则的, 学生在活动中必须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教师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 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 教育学生掌握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事故引起的极端情况下应有的行为准则, 从而学到一些必要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以后的社会生活, 提高生存质量。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 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 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2.2 学校体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

教育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顺应自然规律, 使人类更好的生存。生存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健康体质, 需要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坚定信念, 需要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需要在灾难来临时保全生命的技能和智慧……在生存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俱佳的前提下, “体能”是“生存”的基础, “技能”是“生存”的保障。学校体育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付诸于实践, 练就良好的身体、稳定的心理、过硬的技术, 不断提高生存技能。

2.2.3 体育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学校体育重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与能力, 养成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为了检验学习锻炼的效果,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举办体育竞赛是非常普遍和必要的。在体育竞赛中要充分发挥个人、集体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才能取得最佳成绩。参加体育竞赛, 可以使压抑已久的表现欲充分释放, 实现自我价值, 增强自信心, 协调人际关系, 发泄和转移不良情绪, 摆脱平日过重的心理负担;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培养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勇敢坚毅、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可以体验在竞争中的胜败得失, 乃是人生的平常事, 不必大喜大悲而伤心劳神;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素质, 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经得起各种逆境的考验, 顺利完成学业, 远离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提高将来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

2.3 学校体育能使学生弘扬体育精神热爱生活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 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 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 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 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 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在去年召开的两会上, 代表委员就呼吁加强学校体育推进素质教育, 国家需要体魄强健的青年一代。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说:“我今年7 1岁了, 精力还很好, 我在小学、中学的时候就很注意锻炼。体育锻炼教给我不服输、力争上游的精神, 就像跑一百米, 你是1 2秒, 我就要跑到11秒8, 在我的工作中, 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一直支撑着我。”除了是著名的“抗非英雄”, 还是一位体育健将。据说北京大学医学部 (原北京医学院) 至今还有他创下的几项运动纪录无人能破。广州亚残运会和北京残奥会所有的运动员都用不屈服命运的奋斗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运动员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体育改变了我的人生。”残疾人在运动场上的一举一动, 都是对旁观者心灵的一次次强烈震撼, 激励着健全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不断奋进。

在朝气蓬勃的运动场上, 良好的群体氛围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乐观向上的精神情绪。在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过程中, 同学、老师的互动可促使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 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 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这种健康的人格品质, 将带给学生生活的幸福感。现代人除了要学会生存以外, 还要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 终身体育已成为现代人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结语

体育和教育从来就有紧密联系, 体育能给“三生教育”提供理论实践的场地, “三生教育”又能促进体育更好的发展。“三生教育”的实施, 使学校体育服务于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具体。2007年以来,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以及奥运会、亚运会的成功举办, 使学校体育备受关注和重视, 校园呈现出生机勃勃, 健康和谐的场面。目前, 教育部已下发通知, 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 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让“三生教育”在学校的实践活动又多了一份保障。

摘要:学校体育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内涵, 而实施“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 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既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学校体育,“三生教育”,关系

参考文献

[1] 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M].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8.

[2] 陈锋.学校体育与生存教育[J].梧州学院报, 2009, 12 (15) .

[3] 孔祥.生命教育思想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0, 10.

生活教育与三生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遵循认知规律,落实四个促进

“三生教育”贵在学生受益,重在遵循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

课堂教学促认知。学校制订了《“三生教育”进课堂基本要求》,各科教师必须充分挖掘“三生教育”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围绕“生命与自我” “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主题,安排教师授课,促进不同学段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常识。

主题教育促强化。围绕“三生教育”,学校定期开展认识自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文明礼仪、毒品预防、消防和疾病防控等知识讲座。组织开展“三生教育”主题班队会评比;围绕“三生教育”内容,学校确立“三生教育活动节”。此外,学校还重视结合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法制宣传日”与安徽大学法律系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世界禁毒日”邀请安徽省戒毒所干警来校为学生和家长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艾滋”的宣传教育。

活动体验促内化。围绕“三生教育”,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如 “我为妈妈洗洗脚”“我劝爸爸不酒驾”活动,“绿色银行——旧物回收”“小树认养——我与小树共成长”活动,开展“文明在我心中”“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地震、消防、防空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诸多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内在体验。

社会实践促外化。为了促进学生“尊重和珍爱生命,建立和感悟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之美,体验生命的丰富多彩和价值”,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如“养活自己一天——我来学会做家务”视频评比活动,“我是小交警——上路来执勤”活动,社区“绿地认领”保洁活动,组织参加“少年军校”夏令营活动,与社区妇联开展“旧物交换”活动,与安大法律系开展“我是小法官”小法庭模拟活动,“普通话推普周学生进社区”宣传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居民和学生家长高度评价。

重视全面渗透,强化八个结合

“三生教育”不能孤立推进,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植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注重强化八个结合:即“三生教育”与德育工作、安全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学校文化建设、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做好阶段总结,跟进一个评价

在实施“三生教育”中,我们不仅重视各项活动的开展,还注重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价工作。学校建立《“三生教育”班主任专题会议制度》等九项工作制度,制订《“三生教育”工作评价细则》。通过总结,积累经验找到不足,及时调整和矫正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评价跟进,不断激发师生参与“三生教育”热情,提高“三生教育”实践能力。在制度层面上保障了“三生教育”持续有序推进,确保“三生教育”推进质量。

几年来,在实施“三生教育”历程中,不断收获喜悦。学校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师生面貌意气风发。《安徽商报》《新安晚报》、合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给予专题报道,学校受到区级以上集体表彰41次,教师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暨论文、辅导学生获奖累计144人次,一大批师生在素质教育活动中获奖,其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8人次,学校被评为合肥市特色小学,跃居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学校还形成了以“仁”立身、以“融”修身为核心的“仁融”文化,“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已成为广大师生共同的生命态度。“三生教育”为学生精彩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朝霞小学)

生活教育与三生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从本质上说,“三生教育”就是学生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就是最根本的德育。在罗崇敏先生的推动下,“三生教育”已经坚持了四年,这种由行政力量全力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方式,值得当作麻雀解剖。通过研究“三生教育”,我们能分析当前素质教育推进的难点,以及如果在现行教育评价制度不调整的情况下,是否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素质教育。

从教育价值理念和教育内容看,“三生教育”所包含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都是我国教育所急需的。但“三生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少争议,归纳起来有两方面:其一,中高考制度不改革,在现行考核、评价体系之下,学校有多大积极性推进“三生教育”?其二,靠行政力量强推的“三生教育”,有多大可持续性?如果新的行政领导对“三生教育”不热情,是否就将面临难以继续开展的风险?

这些问题罗崇敏都考虑过,他也将行政推力发挥到了极致。在任期间,他不仅主导了云南取消中考的改革,还努力通过行政建制的方式,将“三生教育”常态化——罗崇敏率先于全国在云南省教育厅成立了“三生教育处”,在云南省教科院成立了“三生教育”研究中心,还促使云南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成立了“三生教育工作室”。

云南推进“三生教育”的做法,对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首先,在教育评价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只要教育行政部门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愿意集中力量推进素质教育,完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从“三生教育”过去四年的发展势头看,如果罗崇敏不卸任,这一教育模式在云南以及全国其他地方(三生教育已经拓宽到30个省市有关学校)很可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影响更多的教师和学生。

其次,如果不改革高考评价制度,推进素质教育空间将十分有限。虽然“三生教育”在行政力量强推之下已有作为,但只要应试教育体系在,老师和家长們最关注的仍将是学生的分数、应试能力。近年来国家一再发文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可这些教育都难以落地,原因也正在于此。只有从根本上改革评价制度,才能引导社会形成全新的价值观。

再次,要想顺利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增强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性。从短期看,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改变校长、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而从长期看,只有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并保障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学校教育才能回归本质,素质教育才会即使没有行政部门倡导也能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需求。

在国外,中小学的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一般比知识教育重要得多。这种素质教育,是让一个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以前我们有一个口号叫“科教兴国”,要实现这一点,不能仅有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短板更要尽快补齐。

责任编辑 薛小琴

生活教育与三生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开展拓展训练,教会学生生存。雄鹰以矫健的身姿搏击浩瀚长空,学子用饱满的激情演绎青春火热。该校八年级全体同学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来到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始了为期四天的封闭式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素质教育的特殊方式和有效手段,是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重要形式。本着“教育学生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宗旨,该校精心组织了本次拓展活动,制定了周密细致的计划和方案。拓展训练活动过程除了进行常规的军事队列训练之外,还安排了攀岩、高空组合、障碍穿越等惊险刺激的考验生存能力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拓展训练生活锻炼了同学们的筋骨,磨练了同学们的意志品质,教会了学生生存的本领。

设立“激情广场”,教会学生生活。为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高雅的艺术氛围,促进学校校园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给广大同学一个展示自我、展现青春活力的舞台。该校,相继启动了“激情广场”和“每日一歌”活动。“激情广场”是校德育处组织领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的阵地,是学生课余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舞台,也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每周三是同学们最最快乐,也是最最盼望的日子,这一天的课间操时间,全校师生都会齐聚在学校的激情广场上,这里的表演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令人惊赞不绝。有时横笛悠扬,有时歌声悦耳,有时演讲即兴,尤其是有动感十足的《江南Style》舞蹈表演,师生们用完美的形体语言,诠释出舞蹈作品的内涵,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每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或是特长,通过“激情广场”和“每日一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释放他们的活力,丰富了师生生活。如今“激情广场大舞台,如果有才你就来”的宣传口号早已深入人心。“激情广场”已成为该校德育主阵地和亮丽的风景线。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艺,也通过活动体会到了生活的快乐。

组织逃生演练,强化生命教育。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该校自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每年都会举行2-3次逃生演练活动。活动前各班根据全校活动要求,进行演习前的准备。向同学们详细讲解演习活动的意义,并进行模拟训练。同学们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灵敏快捷。当警报声响起,同学们没有惧怕,在老师的掩护疏导下,有序的沿着安全线路,逃离现场。教师们认真呵护着每一位学生,直到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清点人数,确认学生全部撤离。该校通过开展逃生演练、消防演练等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

参加技能大赛,提升综合素养。2012年12月8日,xx港市首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在赣榆县隆重举行。全市共有9支代表队参加本次大赛,xx县xx中学师生选手发扬团结拼搏、敢于争先的精神,在激烈的角逐中,一路披荆斩棘,以优异的表现夺得了初中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该校因在县前三届劳动技能大赛中的突出表现及取得“三连冠”的骄人成绩。被县教育局指定为市首届劳动技能大赛参赛队。县局领导均高度重视此事,对该校参赛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保三争二”的目标。并多次到校了解队员们的训练水平、状态,并勉励参赛师生在训练阶段,要抢抓时间,科学安排,积极训练,争取要赛出水平,赛出成绩,为县争光。

赛前该校江宋标校长对参赛一事高度重视,把参加技能大赛作为锻炼师生的重要平台。学校成立了以江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训练工作做了周密部署和统一安排,精心制定了训练方案,在资金、人员和组织安排上全力保障。做到场地有保障、人员有保障、设施有保障、时间有保障、经费有保障。学校选派业务能力最强的专业教师指导和训练学生,蔡亚军副校长亲自参与学生训练指导工作。全体参赛师生赛前刻苦训练,认真钻研,精益求精;赛中沉着应战,机智应对,团结协作,充分发挥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不负众望,表现突出,赛出了风格和水平;既充分展示了该校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又为全县人民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近年来,该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劳动技能的培养,通过实施“三生教育”的办学策略,开展军训、远足、拓展训练、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建立“雷锋车”志愿者团队、搭建“激情广场”平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生活教育与三生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今春开学,我校在语文数学两科教学中继续探索三生课堂教学,先将我们的 做法汇报如下:

一.创设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会不错。我校五年级语文老师刘玉强在教学《草虫的村落》一文时,以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了探索和向往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他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喜欢童话的特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走进小甲虫的心里,体会小虫之间的情感,然后带着感情读句子,感受草虫们也有人类社会一般的生活。充分实现了“三生课堂”即:生活、生存、生命,使学生会学、乐学。

二.展望生存需求,培养生存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生存需求,把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永恒目标。

如教学四年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结合学校的地震演习引入课题:抗震救灾中发现,遇难者常常死在门后,为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由此展开了大胆的猜想,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展开了以下的探究实践:1.小组合作:利用分发的七根筷子、橡皮筋等材料做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做得迅速;2.拉一拉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制作图形后拉一拉,切身体会到了三角形不易变形和四边形不稳定的特性。他们不但悟出了“遇难者常常死在门后”的原因是由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还提出了地震逃生的重要原则“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这时趁热打铁补充讲解了《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教学中适时教给学生生存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中自主发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知识的探究,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实践研究意识、探究发现意识、信息处理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通过对生存技能的培养,能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在应急状况下自救、自护和逃生能力得到增强,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正如达尔文所说“适者生存”,如何成为“适者”?需要知识和技能。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孩子生存能力的强弱,除先天遗传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语文教材中,就隐含有这方面的学问。《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告诉人们坚定的信念也是重要的求生手段。《顶碗少年》

中的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精神震撼每个同学的心;这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进行生动实在的挫折教育。

生活教育与三生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1 明确宗旨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 提升生命质量, 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2]。“生命教育”的层次为:认识、尊重、珍爱、发展。“生命教育”的逻辑是:以人类生命为中心, 自我→他人→人类→自然。“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和谐。

2 教学思路

生活中, 我们每一个鲜活健康的生命都很少去思考和感悟生命本身, 只有在大灾大难之后或生命垂危之际, 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之可贵。正是我们平素对生命的漠视, 才导致了无数原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的发生。因此, 我们将“感悟生命”作为第一阶段, 其目标是通过充分整合基础医学中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 以“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的存在”为切入点, 采用相对自由、宽松的组织形式, 利用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使用生动、形象而又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方式, 将生命科学的知识进行文学化表达, 让学生在信任和尊重生命知识的同时又产生出情感的共鸣。让他们通过认识生命的过程来感受生命的奇妙和伟大, 进而对生命产生尊重之情、珍爱之意。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对知识点介绍分寸的把握尤为重要, 既不能将“感悟生命”的活动讲成一堂医学课, 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 并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伟大,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对教师的要求

本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能通晓基础和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基本知识, 并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 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 具备与学生平等沟通的魅力和素质以及自然引导课堂进程的能力。

4 教学方式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 学生才是其主体, 只有在尊重、信任、平等参与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 所以, 我们采用参与互动式小型讲座的形式。

5 操作程序

(1) 感悟生命 (分五个步骤进行) 。

第一步:营造氛围。

相互介绍、教师自我定位是“主持人”, 目的是与大家一起共同感悟生命, 从而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活动氛围。

第二步:引出主题。

(1) 提出问题:你认为自己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

(2) 展示学生的答案:要求同学认真思考后分组将答案用彩色笔醒目地写在大白纸上, 之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体同学展示本组答案。

(3) 观察答案、发现问题。

答案可能千差万别, 但是从同学们的答案中我们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少甚至没有人想到——生命的成功。

(4) 引出主题——生命的成功。

第三步:展示生命的成功。

(2) 方法。

利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图片和动画, 配以教师生动活泼并且带有强烈情感的讲解, 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的主题是感悟生命, 并非正规的医学教育, 所以, 不能变成一堂医学课, 医学知识的介绍不是主题, 只是为目的服务的一种手段, 因此, 必须把握好对医学知识的介绍分寸!而且, 讲解时一定要带有强烈的情感, 可以有文学的修饰。这一点是我们医科类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的。

(3) 内容。

(1) 生命的诞生。

导入:展示图片。 (可爱的生命)

主题:对生命诞生过程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拟人化的语言进行介绍, 例如:通过对女性卵细胞发育成熟过程的讲解突出几率的及其微小;再通过对男性生殖过程的简单介绍充分强调竞争的惨烈与悲壮!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生命诞生之壮烈!

(2) 生命的存在。

导入:展示图片。 (生命的浪漫与活力)

主题:整合基础医学中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作为教学素材, 用深入浅出的方式, 对生命的神奇和伟大进行生动、有趣而又不失严肃性的展示。例如:可以从生理学的角度展示生命功能的复杂和精致;可以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展示生命强大的创造力 (无与伦比的化学合成器) ;可以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展示生命的顽强 (人类生命与微生物的战争和相互利用) ;可以从遗传学的角度展示生命表达的无穷奥秘 (生命的语言——基因表达) 。

通过对生命存在过程不同角度的展示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奥妙!

(4) 分享感悟。

(1) 写出感悟语:分发彩色小卡片, 要求每位同学用简短的句子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语。

(2) 分享:这是一个感动心灵的过程, 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 (最好有背景音乐的配合) , 请同学自愿上来说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从而产生同伴激励效应。

6 反馈调查

本活动结束后, 我们对全体480名学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经统计显示, 回答“非常满意”者占51.6%, 回答“满意”者占323%, 回答“基本满意”者占9.4%, 回答“不满意”者占5.2%, 回答“非常不满意”者占1.5%, 以上数据表明本次活动已经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 提升生命质量, 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参与互动式小型讲座。结果:有51.6%的受教育者对本活动表示“非常满意”。

关键词:三生教育,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施[Z].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社会管理与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