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

2023-09-17

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第1篇

2、仙人球不是化煞,是添刺!

3、一联体别墅的风水改造实例

4、室内陈设设计中的风水陈设品

5、浅谈中国家装设计中的风水运用

6、大学奇葩选修课之“五宗最”

7、传统风水学与现代室内设计结合运用

8、浅谈地下室的抗浮设计

9、家居设计的空间功能布局与风水

10、人生上境而居之,定制专属你的美

11、浅析住宅景观中的风水

12、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中的影响

13、风水理论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14、浅谈花艺软装在空间氛围营造中的应用

15、室内设计教育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研究

16、家居巧摆设 营造客厅好风水

17、家庭电脑的“风水档案”

18、自学命理数术风水不求人 您也是命理数术风水大师

19、风水养生(一)住宅风水初探

20、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21、建筑风水学与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

22、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

2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24、浅论风水学在家庭装修设计中的重要性

25、中国周易与风水学流派探析

26、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体现

27、“中国风水”缘何全球走红

28、简论徽派建筑的文化元素

29、传统风水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0、空谷回音——中国山水画与风水理论

31、浅析道家思想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32、浅析建筑设计中的风与水的文化

33、那些湿润而温暖的小事

34、解密 :“煞气”是如何影响你的运势的?

35、对“风水轮流转”和“风水高手在民间”的批判

36、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与表现手法的思考

37、浅析园林植物风水及其在私家庭院中的应用

38、论风水学与建筑学的关系

39、大道自然风水学 利国惠民佑中华

40、浅谈现代风水学说对建筑学的启示

41、民风民俗 家居吉祥物妙用

42、论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风水观

43、浅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44、浅谈风水学在现代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45、庭院好风水 帮您守“财气”

46、论室内设计中的风水学

47、儿童房装修布置要诀(下)

48、方体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49、浅析住宅室内设计的现代科学风水观

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论文提供了一种建筑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决策方法,针对木构架古建筑保存年限较短、刚度、硬度、稳定性较弱需要进行定期保养与修缮而提供的一种普适的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構架古建筑的保护系统方法,为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修缮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显性信息;隐性信息;数据库;决策评价

1 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大江南北遗存有大量的古代木构架古建筑。对于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正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大力开展并重视的领域。对于保护的技术,已经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古建测绘、复原设计、施工修复的工程链。在信息时代之前的一套系统不能做到自动化实时监测且人为干预过多等方面原因并不能正确保护修复这些木构历史建筑,造成了地域建筑文脉,历史风味的遗失。同时,过于单一而重复地修复修建技术手法,也使得各个施工项目的为拼工作量争相模仿与错误的效仿,不能有效地与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相结合,使得修复的历史建筑区域未能合理的使用,或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2 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木构架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有:

2.1 信息匮乏:对于建筑文化遗产中的木构架古建筑只存在“显性信息”的认识,信息搜集没有系统化。只是停留于认识木构架古建筑的平面、立面与剖面结构。对于单体木构架古建筑所包含的“隐形信息”没有进行深度挖掘。所谓的建筑“隐性信息”是指作人文信息,具有外延性,是构成建筑价值的重要内容。分为两大类别,至少包括历史社会信息、文化艺术信息。

2.2 没有完善的监测系统:木构架古建筑存在易腐蚀、刚度小、易损害等问题。且如果在问题出现初期不能及时采取维护修缮措施会导致建筑整体结构的损坏,更有可能到不可修复的程度。因此对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实时监测是有必要的。而现在的木构架古建筑保护大多秉持“加固缝补”的原则,没有起到治病治根的效果。

2.3 修复模式单一固化:传统木构架古建筑的修复方法认为古建筑的修缮“能支顶的就支顶,能加固的就加固,只要不塌不漏,能不动的就不动,能不修的就不修,能不换的就不换”。这种主张显然不符合我国木构架古建筑的具体情况和修缮规律。对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的木构架古建筑尽管眼下还没有倒塌,不等于数年之后不会倒塌。这些严重损坏的构件就像是一座随时爆发的火山坍塌只是时间问题。由此可见传统的修复模式没有有效的划分建筑破损等级,也没有“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修缮措施。

2.4 修缮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律:木构架古建筑经常性的保护修缮,是适合中国木构架古建筑的修缮规律和修缮方法,是从古到今都在严格遵循的唯一正确的原则。进行木构架古建筑修缮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木构架古建筑“延年益寿”,使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与科学价值一代代传承下去。三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木构架古建筑的修缮要有时间规律性。不能在建筑快要坍塌的临危之际才意识到修缮的重要性,那已经为时已晚了[1]。

因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打破传统固化单一的木构架古建筑保护决策方法,将信息技术融入木构架古建筑保护中,形成高效率、系统化的木构架古建筑保护决策方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信息处理的手段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论文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文化遗产中的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决策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视觉三维重建的古建筑模型生成方法以及建筑构造测绘方法获取木构架古建筑的显性信息,所述显性信息至少包括:木构架古建筑的平面信息、立体信息、剖面信息、构造信息和材质参数,根据显性信息构建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搜集木构架古建筑本身存在的隐性信息,所述隐形信息至少包括木构架古建筑的构建朝代信息、构建所在地环境信息、历史修缮信息及其蕴含的文化、科学与历史信息,将木构架古建筑的隐形信息进行系统整合,从地域、时间和主题特色三方面分析木构架古建筑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等级决策机制,将木构架古建筑的显性信息、隐形信息和保护等级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归档,构建木构架古建筑的信息数据库[2];

步骤二、依托数据库利用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对木构架古建筑进行显性信息的实时采集及录入,对显性信息进行信息管理分析,评估木构架古建筑的量变信息以及输出需要维护的结构与节点;

步骤三、根据木构架古建筑的量变信息对木构架古建筑的结构或节点进行破损程度的分类与分析,结合信息数据库中的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等级,输出木构架古建筑的修复方式以及其所对应的信息数据库中的显性信息以及隐性信息,根据修复方式以及其所对应的信息数据库中的显性信息以及隐性信息对木构架古建筑进行修复保护[3]。

3.1 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建筑

3.1.1 信息搜集

3.1.1.1 显性信息:平面、里面、剖面、节点详图;建筑装饰及构建样式;温度、湿度、沉降偏移;木构建筑结构类型;木构建筑构造方式;建筑的组成部分。

3.1.1.2 隐性信息:木构架建筑修建的朝代;历代的维缮维护信息;木构架建筑的礼制等级;地理人文环境;阴阳风水观念。

3.1.1.3 建筑文化遗产木构架建筑数据库。

3.1.2 木构件建筑实施监测系统: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输出。

根据输出信息进行预警。

3.1.3 破损类别的分析与根类:轻度破损,中度破损,重度破损。

3.1.4 根据破损类别制定维缮方案:保养性修复;维修性修复;落架大修。

4 具体实施措施

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信息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可以肉眼所见和测量所得的显性信息;通过文献搜集资料查阅以及历史推演所得的隐形信息。由此将木构架古建筑通过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进行转译,这两类信息的叠加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木构架古建筑[4]。

为了高效、系统地对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进行保护,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文化遗产中的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决策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基于视觉三维重建的古建筑模型生成方法以及建筑构造测绘方法获取木构架古建筑的显性信息,所述显性信息至少包括:木构架古建筑的平面信息、立体信息、剖面信息、构造信息和材质参数,根据显性信息构建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

基于视觉三维重建的古建筑模型生成方法,1)获取不同视角的古建筑图像;2)对古建筑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进行特征匹配;3)根据特征匹配的结果,计算图像拍摄时刻的摄像机相对位置姿态和古建筑稀疏三维点云;4)根据图像拍摄时刻的摄像机相对位置姿态和古建筑稀疏三维点云,利用图像面片匹配获取古建筑稠密三维点云;5)根据古建筑稠密三维点云,生成古建筑三角面片模型;6)利用古建筑三角面片模型,根据三维点与图像的匹配关系,计算纹理映射并生成古建筑三维模型,即可获取木构架古建筑的立体信息和部分构架信息,通过建筑构造测绘方法,获取木构架古建筑的平面信息、剖面信息、部分构架信息和材质参数。建筑的构架信息至少包括屋顶,斗拱,墙身,门窗,柱子,台基等各部分的样式以及尺寸、彩画纹饰;材质参数至少包括木材种类、腐蚀程度等等。在建立数据库时可在信息项中进行适当的增加。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搜集木构架古建筑本身存在的隐性信息,所述隐形信息至少包括木构架古建筑的构建朝代信息、构建所在地环境信息、历史修缮信息及其蕴含的文化、科学与历史信息,将木构架古建筑的隐形信息进行系统整合,从地域、时间和主题特色三方面分析木构架古建筑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等级决策机制,将木构架古建筑的显性信息、隐形信息和保护等级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归档,构建木构架古建筑的信息数据库。

所述层次分析法的标准分析步骤是:把决策问题按照总目标、子目标、评价标准直至具体措施的顺序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结构,然后利用求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方法,求出每层次的各元素对上层次某元素的权重,然后利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求出各方案总目标的权重,越重要的因素权重越大,权重值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反映了木构架古建筑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很重要,按照权重值排在前百分之四十的木构架古建筑界定为优先级,其余界定为一般级,层次分析法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具体叙述。

步骤S2的具体过程是:

(1)将信息采集频率分为一次性测定、周期性检测或者持续实时监测,其中,一次性测定和周期性检测的信息专业的检测机构独立检测,最终将这些信息按照规范的数据格式录入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使用数字化传感器自动采集长期实时监测的信息,并通过数据接口录入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

(2)信息管理分析首先根据采集到的不同类别的数据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预处理,预处理得出标准的、能准确反映监测信息的数据,将预处理后的数据以合适的数据类型放到相应数据库表中,之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相应古建筑专业保护知识及相关法律建立数字化的模型;数字化模型的建立与起初数据库中的模型进行比对,从而评估木构架古建筑的量变信息以及输出需要维护的结构与节点。

步骤S3:根据木构架古建筑的量变信息对木构架古建筑的结构或节点进行破损程度的分类与分析,结合信息数据库中的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等级,输出木构架古建筑的修复方式以及其所对应的信息数据库中的显性信息以及隐性信息,根据修复方式以及其所对应的信息数据库中的显性信息以及隐性信息对木构架古建筑进行修复保护。

所述步骤S3的具体过程是:

(1)根据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输出的木构架古建筑的量变信息对木构架古建筑的结构或节点进行破损程度的分类与分析,破损程度分为三种状态:“轻度破损”状态、“中度破损”状态和“重度破损”状态;

(2)结合信息数据库中的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等级,输出木构架古建筑的修复方式,保护等级分为:优先级和一般级;

对于保护等级为优先级的木构架古建筑,对应的修复方式如下:

“保养性”修复,对于被判定为“轻度破损”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进行的是“保养性”修复,建筑修缮是经常性的,尤其是保养性的岁修工程几乎每三年一次;

“维修性”修复,对于被判定为“中度破损”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对木构件残缺或者遗失部位进行原形制、原材料、原做法、原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复原依然有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

“落架大修”,对于被判定为“重度破损”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进行拆修大木重新盖造;木构架古建筑的模数化便于木构架古建筑进行解体修缮;同样进行原形制、原材料、原做法、原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复原依然有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

对于保护等级为优先级的木构架古建筑,对应的修复方式如下:

对于被判定为“轻度破损”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不进行“保養性”修复;

“维修性”修复,对于被判定为“中度破损”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对木构件残缺或者遗失部位进行原形制、原材料、原做法、原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复原依然有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

“落架大修”,对于被判定为“重度破损”状态的木构架古建筑进行拆修大木重新盖造;木构架古建筑的模数化便于木构架古建筑进行解体修缮;同样进行原形制、原材料、原做法、原工艺进行认真修复,科学复原依然有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需要进行:一、对建筑文化遗产中现存的木构架古建筑进行主体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的采集,根据隐性信息评估期价值,并决策其保护等级,建立数据库。二、依托数据库利用木构文物保护监测系统对木构架古建筑进行实时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分析和信息输出。三、对木构架古建筑的破损程度进行分类分析。四、根据建筑破损程度及数据库中采集的信息进行修缮。本发明是针对木构架古建筑保存年限较短、刚度、硬度、稳定性较弱需要进行定期保养与修缮而提供的一种普适的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系统方法,为建筑文化遗产中木构架古建筑的修缮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明孝, 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探讨.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

[2]路杨, 吕冰与王剑斐, 木构文物建筑保护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3): 第327-330页.

[3]王树魁等, 基于现状三维GIS的南京城市设计综合管理平台研究及建设. 测绘通报, 2018(12): 第138-143页.

[4]丁辉, 文物建筑历史信息的构成及保护, 2007, 太原理工大学. 第 87页.

作者简介:张雨清,1994.11.17,男,江苏盐城,学生(苏州科技大学,建筑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

通讯作者1:楚超超,1978.11,女,汉,河南,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

通讯作者2:周晓锋,1978.10,男,汉,江苏盐城,河海大学 纳米功能材料研究 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 纳米功能材料研究。

本文受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项目“江苏省地域建筑特色传承研究”资助。

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第3篇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悉达多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5年。因为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学术界有很多说法,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明帝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明帝将原驿站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因此白马寺有中国佛教第一寺之称。

佛教经典大致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称为三藏。三藏均通晓的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合编在一起称“大藏经”。佛经种类繁多,内容晦涩难懂,我们不需要深究。

去过少林寺的人或许对其大门外影壁上的八个字“大乘胜地,禅宗祖庭”还有印象,那么,这几个字代表什么意思呢?他有两个含意,一个是说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二是说佛教有宗派之别。

小乘佛教形成于公元前四世纪,衰于公元后一世纪。其教义与原始佛教接近。该派认为只有绝对遵循佛陀之道的少数幸运者才能够达到涅盘之境,强调借严格自律与修养得救。同时该派认为,佛祖只是一位教师(正如释迦自己宣称的一样),而且已进入涅盘,不再为人。现在,小乘佛教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居支配地位

大乘佛教公元一世纪在印度兴起,公元

八、九世纪衰退,大乘佛教除在若干教义上与小乘佛教不同外,它与小乘佛教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把释迦牟尼奉为神,奉为全人类的拯救之神。至此,佛祖被神化为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由于宣扬释迦为拯救之神,大乘佛教远比小乘佛教更获人心,在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居支配地位。

佛教的宗派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不同的师承,不同的寺庙,不同的修行方法而逐步产生的。在我国流行的大乘佛教中一般常说的有八个宗派,分别是“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密宗”“三论宗”和“律宗”。在藏传佛教中还有好多派系,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唐代玄奘创立了法相宗,祖庭为陕西西安的慈恩寺。山西交城的玄中寺为净土宗的祖庭之一。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来,有过兴盛也有过衰落。北魏杨炫之所撰《洛阳伽蓝记》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总数达一千余处,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中也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当时佛教的兴盛。当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佛教也有过衰落,有记载的灭佛就有过四次。

简单了解过佛教以后,我们来继续了解佛教的建筑及其塑像。

佛教建筑现存的有石窟、塔和寺院。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的石窟,造像以石雕为主,依山雕凿,而因为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艺术,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艺术技法融合交汇,成就了我国特有的石窟雕像、绘画艺术,集大成者有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

塔随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中国,塔的音译是“窣堵坡”“浮屠”。外形为半圆球形。这种佛塔进入中国后,与我国传统木结构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相结合,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了不同形象、不同风格的造型。从平面来分类,有方形、圆形和多边形等;从建筑材料来分类,有木塔、砖塔、铁塔、石塔、琉璃塔等;从塔的造型来分类,常见的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楼阁式佛塔:西安大雁塔、山西应县木塔、介休的史工塔;密檐式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云南大理千寻塔;覆钵式佛塔:北京北海白塔、五台山白塔)。塔的功能也逐渐扩大,从存放佛舍利,发展到存放藏经、供奉佛像等。

佛教传入中国后,其寺院就和中国的传统建筑、传统思想相融合,其有三个特点:一是院落式布局;二是中轴对称布置;三是主次分明,等级严格。下面是介休回銮寺平面布置,在这个寺庙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院,其两侧的关帝庙、土地祠和财神庙等是佛教和中国传统的宗教融合后的产物。我们再来看洪洞广胜寺的平面布置,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二门、飞虹塔、弥陀佛殿、释迦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进入二门后东西两侧为祖师殿和伽蓝殿殿。广胜寺有四进院落,其中飞虹塔为明嘉靖六年(1527)建成,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在佛教的寺院中,大雄宝殿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所以这个建筑位于中轴偏后的部位,形制最高、用材最好、用料最大。天王殿供奉的主像是大肚弥勒佛,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像(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后面为护法神韦驮像。山门开间和形制可以高于院中的其他建筑但要低于主殿,山门两侧各有一尊金刚力士像,即哼哈二将,把守山门。进入山门后在天王殿前的左右两侧位置为对称的钟楼、鼓楼。回銮寺的大殿两侧耳殿为地藏殿和明王殿。地藏菩萨一般为出家像,右手持锡杖,左手持如意宝珠,地藏菩萨两侧的胁侍为道明和尚和闵公长老。明王是密宗佛、菩萨的化身,有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和十大明王这分。

大雄宝殿的主像为佛祖释迦牟尼,两侧一般为迦叶和阿难的站像,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各骑狮、象的座像。大雄宝殿主像为三尊的布置方法有横三世佛和竖三世佛之分。横三世佛为药师佛、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竖三世佛为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佛。另外不常见的还有五尊和七尊的布置方法。

西方三圣主像阿弥陀佛,左胁侍观世间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 东方三圣主像为药师佛,左胁侍日光菩萨,可胁侍月光菩萨。华严三圣主像为释迦牟尼佛,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为普贤菩萨。

伽蓝殿的主像是的是波斯匿王,左边是祗陀太子,右边是给孤独长者。也有的伽蓝殿供奉的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关帝圣君。

祖师殿主像是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左方是达摩的弟子六祖慧能禅师,右方是慧能的三传弟子建立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禅师。

张壁古堡现在的佛教寺院有:南门外区域的观音殿、韦驮殿、西方圣境殿(旁边有地藏殿遗址),村中兴隆寺,村北的三大寺殿、空王行祠等五处。观音殿为泥包铁像窑洞处,原为一观音像,匾书写“急早回头”院中一小殿为韦驮殿。村中的兴隆寺为06年恢复的建筑,是现村中比较完整的一座寺院,山门(天王殿)为三开间带前廊的硬山建筑、正殿为五开间带前廊硬山建筑,另外还建有东西配殿及南禅房。三大寺位于北堡门上部真武殿的西侧,为一带前廊的三开间四架悬山建筑(现存木构架为康熙三十一年的修建)。西方圣境殿为三开间三架梁悬山建筑(现有建筑为雍正九年重修)。西方圣境殿西侧为原地藏殿的遗址。空王殿为堡内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建筑(明万历四十一年建成),为三开间四架梁带前廊的悬山建筑,屋顶有精美孔雀蓝硫璃脊饰,檐下保存有国内唯一的硫璃碑。殿内塑有一佛两菩萨,据碑文记载为空王、摩斯和银公。

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居住环境设计与风水学

1.1 风水概述

风水是这样一门艺术, 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 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 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施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 利用阴阳之平衡, 来获得吉祥之气, 从而促进健康, 增强活力。风水是中国闻名于世的一大文化现象, 风水术乃古建筑理论之精华。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 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

1.2 室内设计与风水学

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传统风水学中有许多科学的内容, 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居住的生活环境的重视。良好的居住环境不仅有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 而且还给人们的大脑智力发育提供了条件。风水学非常重视这一点。但随着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 使人类得到其极大利益的同时带来了一些新的环境污染问题, 使人类居住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污染日益加剧。所以, 文明必须重视环境问题, 不得不总结历史教训, 以借鉴和发展科学的环境工程学, 同时也要纠正人与自然关系的非正确观念。

2 风水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现代风水学对居住环境设计的影响渗透到很多方面, 包括空间的布局、形状、色彩、材料的选择、绿化的配置、室内的采光与照明等。例如:传统风水学认为室内各部位功能有如人体的各个器官, 均有新陈代谢的作用。气在室内必须平衡地普遍地流通, 从大门通道到卧室、厨房、书房、客厅之气, 要顺畅地出入。尤其大门和窗子是房屋的口和鼻子, 使室内室外之气分开。大门之气经由室内门窗、通道、墙壁、屏风、屋角、家具等物品, 引导至各个空间。然后, 室内居住的人, 才能获得健康的平衡之气的滋养。

3 风水学对居住环境设计的指导作用

建筑风水上无论是五行或阴阳八卦, 最高原则是平衡原则。这种平衡原则对于房屋、房间、地基、屋形都以方正为吉, 歪斜缺角为不吉。建筑构件影响着家宅或家寓的内部环境, 所以, 重要的是设计好建筑内部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给人以舒心愉悦的感觉, 一般来说也是好的风水格局。下面就探讨一下风水学对居住环境设计的指导作用。

3.1 客厅的风水

在现代的住宅设计中, 从阳宅风水的角度看, 客厅所占的面积不宜太大, 要给卧室、厨房等留有适当的空间。房屋住宅不能用于炫耀, 而是为一家人的方便活动而设置, 如果不合乎住家的目的, 对客厅设计过于宽敞或装横得富丽堂皇, 则违反了阳宅风水的指导原则。

客厅在风水上称“内明堂”, 为接纳“气”的场所。所以, 客厅不宜塞满古董、杂物或装饰品, 多了会使人目不暇接, 神不定、气不顺。客厅光源宜充足, 源于通常所说的“光厅暗房”, 即客厅应保证光线充足, 明亮的客厅能带来旺盛的家运。与客厅相连的阳台上应尽量避免摆放太多浓密的盆栽, 以免遮挡光线。客厅的墙面不宜选太暗色调, 柔和的色彩搭配适当的灯光即可营造合适的客厅风水。

3.2 卧室的风水

人类生命的三分之一就是在卧室度过的, 所以十分重要。卧室是人们心灵的避风港, 是使身心得到休息的私人空间。卧室的布局应特别注重其安静性与隐密性, 故应根据家宅及室内的气来安排好床的位置。正因为床的重要作用, 床位的摆放更显重要。睡床的摆放一般需考虑以下方面:床不要面向窗户, 特别是西面的窗户, 因窗户接收光和热, 即使是向东的窗户也欠佳, 因为居住者会被早晨眩目的阳光所妨碍。另外, 床也不能置于倾斜的天花板之下。根据“风水家”看法, 把床靠着坚固的墙, 比放在玻璃窗下好, 因为墙壁如同保护家宅的山丘或山脉一样, 给睡者以坚实的感觉。

风水上反对经常搬迁, 搬迁特别对老人健康不利, 如要搬迁, 床也不宜改变方向。床、卧室以方正为佳, 切忌圆形卧室及床, 因为方主静, 圆主动, 卧室需要安静祥和, 以中性、柔和的色彩为佳。

3.3 厨房的风水

厨房有炉灶生火煮食, 又须用水洗涤食物, 从五行的生克来看, 所以在安排上有一定的原则和忌讳水火相克。厨房的设计应尽量放置在房屋的后半段, 即使每栋住宅的方位和格局安排各有不同, 也要从隐秘、卫生视角出发, 特别是要保证主妇煮食不受干扰, 垃圾容易清理, 易于排油烟等。

厨房具有财富的象征性, 是全家人身心的补给站, 应该放置在宅内, 才有整体感觉, 不宜放在宅外或另外凸出的一间房间。厨房门不可正对大门, 《阳宅三要》指出:“开门见灶, 钱财多耗。”此格局将使家中女主人健康有损并且家中难聚财, 运气反复。厨房门不可正对厕所门, 炉灶作为一家大小的口腹之源, 须纳吉气, 厕所为不洁之地, 且厨房代表火, 厕所代表水, 水火不容, 会导致夫妻失和, 家口不宁。如果遇到这样的格局, 唯一的避免方法是改门。厨房中的各种菜刀、水果刀不应悬挂在墙上或插在刀架上, 应该放入抽屉收好。厨房也不应该悬挂蒜头、洋葱、辣椒, 因为这些东西会吸收阴气。

4 结语

在这个倡导科技的新时代, 风水观确切地说是一种蕴藏着丰富哲理的, 可资借鉴的人类环境观。随着对现代风水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我们要对传统的风水学去伪存真, 其科学的一面, 应该继承和保留下来。人文的时代我们应该用辨证的思想去看待这门学科, 因此, 我们应通过现代高速发展的科技信息, 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 仔细弄懂风水学的理论知识, 求得与自然和谐的最佳境界, 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摘要:风水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很大, 渗透到室内设计的方方面面, 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居住的生活环境的重视。这些对设计者在居住环境设计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风水学,室内设计,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贵军.议现代室内设计与风水学[J].群文天地, 2009 (7) .

[2] 李书琴.浅谈风水学在21世纪的住宅室内设计的运用[J].时代文学 (双月版) , 2007 (6) .

[3] 高爱新, 曹伟华.浅谈风水学与家居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7) .

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风水理论 园林景观 天人合一

一、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概述

若从字面理解“风水”,就把它分为了自然界中的两个事物,风和水,也可以说是气流和水流。中国的先人自古以来就敬畏自然,然而他们想要了解自然就需要通过自身与自然的沟通和交流。气流和水流是自然的反映、是人们生存不可欠缺的元素,可以说是自然与人类沟通的媒介,正是有了这种边缘性质,所以风水就自然成了人们仰望和迫切想要了解的对象。

风水理论在我国古代被称为某种数术,特别注重实践,宗旨是审慎周密的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建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一种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

二、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思想的作用

中国传统思想的山水审美意识和哲学思想深受风水思想的影响,这种审美意识和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1.1 哲学渊源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至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天人合一”在园林景观中的体现。“天人合一”的本质是尊重自然、珍视自然,因此,人们向往自然、尊重自然是天性。研究中国园林就能发现古代匠人和现代园林规划人员在造园思想和技术上都锲而不舍的追求“以自然为本”和“以人为本”的生态规划目标,这都是受到风水理论“天人合一”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探索“天人合一”的生态关系,寻求人与自然的平衡,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今年兴起的建设“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正是“天人合一”理念思想的具体实践。

1.2 审美意识

山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环绕是风水学的标志。中国古代文人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这种寄情山水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哲学,人们崇尚、欣赏自然之美。文人以诗抒发其钟情山水的情怀,而风水家则将这种思想付诸实践,参照山水之美加以人工裁成建造了结合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中国传统建筑,赋予古典建筑深沉隽永的美学气质,风水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功不可没,把它看做中国传统美学和建筑实践的中介显然并不过分。

2.理论风水思想在园林规划选址中的作用

风水最开始是古人“择局”的一种理论,理想风水格局对我国传统园林的规划选址有重要影响。关于选址,风水理论提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水是生气所生,有水就表示生气旺盛,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因此水收到风水家的特别重视。风水家认为水是山的血脉,在无山脉可依的平原地区,风水家择地就是以水代山。在今天的园林选址中,有水的地方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有水就使基址多了几分灵性,这是造园的理想条件之一。但也应当理性对待园林用水,风水理论中有“无源之水不可谋”的论述,切忌盲目追求人工水体而造成生态破坏。基于风水格局所蕴含的的景观意义和生态思想,在进行园林规划选址时,需要用整体观的思维和宏观的视野来审查基址,综合考虑地形、水文和生态等方面,力求让规划选址科学性和合理性。

3.风水在园林构成要素中的作用

3.1.1 风水与地形

自然地形千姿百态,应当避开山势陡峭、生态状况不良的地形,这些地方易发生地震或暴雨时易发生滑坡或泥石流,其次不能选择四周封闭的地形,这会影响通风,妨碍周围的视景。而风水理论中风水宝地说的是那种三面环抱,一面望野的开阔地形,促进通风易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设计时应当深入分析自然地形特征和景观效果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做出最佳方案。

3.1.2 风水与水体

风水学中,择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风水关于水的景观作用和审美意识有较详细的论述,认为水的血脉作用能够造就生气蓬勃的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还可界分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及和谐的环境氛围。风水认为“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分其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山水想得如方圆之中规矩,山水相济如登堂之有门户”。我们看出,风水对于山水地形的处理要求在于利用有利的自然山形,根据山形的连贯和主次来梳理走向,调整水面的大小节奏,结合山水和建筑队水向的疏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创造良好的园林生态小气候,达到对局部生态小环境的优化作用,最终促成各造园要素在竖向上的有机结合。

3.2 风水与园林建筑

风水与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风水形式说规定“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可远观,形须近察”;“形成势来”;“驻远势以观形,聚巧形而展势”等,这些理论内涵丰富,概括性强,不仅阐明了形势说的概念和意义,而且定量规定了“形”和“势”在建筑设计和布局中的尺度标准。“形”有形式、形状、形象、表现及个体、局部、细节等含义;“势”则具有姿态、态势、趋势、威力及群体、总体、宏观等寓意。形与势总体上是近与远、大与小、个体与整体、局部与总体等对立性空间形成构成关系,但同时他们又可以互相转化。

3.3 风水与植物

园林离不开树木,园林之美,以树木为衣。树木在风水中,一是为了围合空间,减少空间气场,二是为了阻挡直吹的风,避免烈风入骨,破坏气场。这是植物在风水学中有趋吉化凶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植物造景方面选择合理的栽种方位、合适的树种,植物形态和色彩的搭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风水理论中的用途。

风水理论认为植物也有吉凶,园林植物也具有五行属性,选择适当的植物能起到趋吉化凶、生克制化的作用。例如,桑树很少在园林中种植,因为“桑”音同“丧”,不吉,而竹被认为能使子嗣兴盛,延年益寿,因此园林中少不了竹子,如扬州个园多种竹子。因此,在营造园林景观富有艺术美感的同时,充分发挥植物的功能,建造良好的风水环境。

3、结语

风水理论作为一门实现性强的理论,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發挥着重要作用,若想将风水理论呢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需要提出风水理论思想中的迷信成分,提高对这种思想的了解和认识,建立科学的实践方式,将现代科技和风水理论相结合以补充风水空白的技术体系。在风水理论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现代科学从实际出发,必能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复昆.风水理论的传统哲学框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1-33.

[2]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0-76.

[3]卢春生.中国古典园林的环境观[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 32-35.

[4]朱小雷.风水说的现代恩局焊接评价学批评[M].广西大学学报.2012(2):16-21.

建筑风水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形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借鉴国外经验,从各方面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并提出了实践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步,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培养学生。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独立学院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独立学院能否生存的关键。

一、我国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实践教学理念滞后于社会发展

首先,学时普遍偏少,实践教学的学时数约占总学时的30%左右,且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采取“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原则,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如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总学分163,实践教学学分57,占总学时的35%左右,且在57学分里有1/3左右是学生自主实习或看视频资料,使实践教学留于形式,很难有质的保证。

其次,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认知实习”、“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实习”等近十门课,这些内容基本上是对理论课内容进行验证性实践,且实践环节较为单一。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训练体系,没有上升到专业的系统工程来统一建设,导致学生只能在短期、间断性地接受不完整的实践训练,难以真正体验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

1.我院基本上没有专职实践教学的教师,实践教学主要由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完成,一线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因此科研能力较弱,普遍缺乏实践经历和经验。

2.实践教师引进困难。由于经费、工资待遇、工作量要求和学历要求等原因,引进人才政策形同虚设,教师多数达不到“双师”标准,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三)校企合作多数停留在形式上

1.校企合作多数停留在形式上。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习人数激增,联系实习单位和教师指导的难度越来越高,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空泛化,基本留于形式。与学校建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偏少,职业范围不能覆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更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实践学习需求。

2.缺乏长期合作基础,合作关系随意。独立学院科研力量不强,经济实力弱。难以给企业带来实惠,缺少发展合作关系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合作各方根据自身需要形成松散的合作关系,合作形式偶然性多,合作关系不稳定。

(四)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不到位。

独立学院绝大多数的经费来源仅靠学生的学费,要想建立一流的应用型大学仅靠学生的学费是远远不够的,从而限制了实验室的建设,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能使学生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缺乏实践教学方面的制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与监督方面的规范,或即便有文件也缺乏可操作性。担负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导致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二、美国、德国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介绍

在美、德等国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学时数比例达50%,且实验与科学技术同步,强调能力培养。德国的应用型大学把新技术已进人了他们的实验教材。德国、美国在实践教学中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某个实际项目,把学生组织在若干个小组内,几个学科的教师联合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合作完成项目。从而既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又训练了团队合作能力。

三、关于改变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几点措施

(一)采用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

首先,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从立法和监督的两个层面来加强独立学院的办学管理,从法律上保证经费投入到位,资金使用合理;凡是资金不到位的独立学院限期整改,如整改效果不佳者,则取消办学资格或几所独立学院合并,交由有能力的办学单位来办学;其次,独立学院可以向社会或企业融资,共同创建实验室、实习基地、科研基地或共同开发合作教育项目,做到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共同开发的综合实践教学或科研模式。

(二)改革教育理念,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手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教育理念,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为全部学分的50%左右。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主次之分。国外成功经验证明,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本科教育,使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高等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双证书”教育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全面展开;可以促进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促使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三)实践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步,强调能力培养

在具体实施上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进行自选课题和自己拟订课题,或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由几个学科的教师联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创新项目的研究,也可以采用企业的真实项目,把学生组织在若干个小组内,老师和学生共同作完成项目。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又训练了团队合作能力。以本人带领学生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结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为例,项目从开始到结题历时2年,参加项目的同学跨越三个年级,共有16名学生参加。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同学们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都表现出极强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遇到实际问题师生在一起共同讨论研究,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时能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可以学到书本里没有的前沿技术和技能。同学们反映通过和老师做项目,把原来学习的零散知识综合运用到课题中,虽然该课题是针对“工程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但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涉及“建筑制图”,“工程测量”,“组织施工与技术”,“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等内容,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训练内容。通过后期对学生的跟踪回访,参加该项目的大多数同学到工作岗位后熟悉业务较快,职业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这些得益于和老师一起作项目。

(四)加强校企的深度合作,达到多赢

学校要与企业建立一种平等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利益。可以尝试由企业提供资金和项目,学校教师进行开发研究学生参与,达到校企的深度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平台。这样学生既可以获得实习和参与科研的机会,也解决了实践教学经费不足问题,同时在开发项目过程中,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学校赢得了社会声誉,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也得到了全面综合的训练,做到多方共赢。

(五)建立实践教学制度,完善實践教学评价体系

主要包括:(1)实践教学资金保障制度;(2)实践教学规划方面的规定;(3)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方面的规范;(4)担负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和管理规定;(5)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6)实践教学检查、评价、奖惩方面的制度等;(7)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实践教学条件评价、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学依托于实践,学校应在教学计划、模块设置、资金保障、硬件设施、软件投入、师资培养、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同时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多内容等多种方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接触到以后工作的内容,使实践教学接地气,有真实感,做到以项目研究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形式规模化、常态化、规范化,并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双.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

[2]王德宜,朱庆仁.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3]陈微微.高校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新探 理论纵横,2011,(3).

[4]胡杰,黄琼,蒋远胜.提升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上一篇:写给十年后的我范文下一篇:描写长江的古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