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2023-09-23

物联网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2、基于MOOC的《物联网工程项目开发》课程探究

3、诺德传动系统将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4、数字化时代,德国赶不上趟了吗?

5、智慧小区的物联网应用设计

6、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7、适应行业需求的技术核心外延型综合布线课程改革

8、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课程体系构建

9、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10、2015中国集成电路突出贡献企业

11、绿色智慧建筑的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研究

12、物联网工程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讨

13、胆量专业:要兴趣爱好,还是就业前景?

14、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工程素质培养方法研究

15、“灯泡君”也有智能范儿

16、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17、基于OB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研究

18、通用汽车:物联网点津需求

19、基于物联网数控的机械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20、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21、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教学探索与实践

22、工作过程系统化促动下高职教育的过程能力评价①

23、支付宝钱包携手住建部打造“未来公交”等

24、全国高职物联网技能大赛的发展趋势及备赛策略研究

25、物联网专业应用能力的教学实践模式研究

26、模式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27、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教学的发展与探讨

28、多网融合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与创新

29、地方高校物联网专业定位与学生培养初探

30、兰溪市河道堤防数字化管理控制系统平台设计

31、PT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获2015年CAD Society领袖奖

32、高职物联网专业企业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33、物联网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探讨

34、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坚固基石

35、电力工程建设数字化发展提升优化策略研究

36、CDIO理念下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37、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8、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9、万华金慧:致力多方共享与合作信息服务平台

40、新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41、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践教学设计

42、基于CDIO模式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43、下一个十年属于物联多联机

44、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

45、物联网技术与煤矿智能化系统的结合研究

46、浅谈物联网的工程设计与实施

47、电子信息工程优势特色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48、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应用展望

49、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物联网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2、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3、物联网工程专业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

4、大数据背景下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探究

5、物联网工程专业中“物联网安全”课程的教学研究

6、构建贯穿始终的物联网工程项目案例库的探讨与实践

7、基于MOOC的《物联网工程项目开发》课程探究

8、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设置及运行研究

9、基于区域信息产业园应用型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0、物联网工程专业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11、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天线设计课程正当其时

12、计算思维指导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13、基于“1+X+Y”书证融通的高职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14、从系统与控制的角度浅谈关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

15、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

16、农业类高职院校物联网工程实训应用平台

17、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18、物联网工程“无线传感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9、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互联网+下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1、物联网工程课程群建设的研究

22、“面向双创、项目驱动”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研究

23、互联网+教育时代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思考

24、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25、物联网工程专业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6、独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7、对分课堂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8、物联网工程项目训练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29、新工科形势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30、关于商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31、高职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32、物联网工程专业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33、基于校企合作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34、新工科背景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问题及对策探究

35、基于项目驱动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6、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

37、虚拟仿真技术在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8、高职“物联网工程项目应用”教学设计与实践

39、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工程中的运用研究

40、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1、人工智能在物联网工程中的应用讨论

42、物联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43、试论基于教学模式创新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44、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45、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训平台的构建

46、物联网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47、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48、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工程中的运用研究

49、物联网工程专业《Linux与嵌入式系统》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物联网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2、面向企业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3、“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研究

4、抓住新基建机遇打造物联网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

5、物联网工程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讨

6、高职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与实验室建设探索与实践

7、五大新兴产业催生的新专业盘点

8、就业驱动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9、探析如何定位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10、通信工程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分析

11、浅谈通信工程发展前景

1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在“科技社区”建设中的应用

13、论物联网产业发展及与高校相互促动的关系

14、基于通信工程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

15、校企合作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16、“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开设的思考与分析

17、浅谈NB-IoT技术在消防物联网中的应用

18、大数据背景下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探究

19、以综合型项目开发为驱动的物联网教学模式探索

20、理工类高校物联网专业创新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建设

21、应用型本科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2、物联网领域中通信工程技术的应用

23、基于多学科交叉的物联网控制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24、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5、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

26、物联网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27、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研究实践

28、《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29、信息与通信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探究

30、“面向双创、项目驱动”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研究

31、Multisim14.0软件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电路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32、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初探

33、浅析M2M的特征与业务发展前景

34、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

35、试述我国通信工程发展现状与前景

36、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37、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大数据挖掘系统

38、物联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资源建设与实践

39、通信工程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

40、浅谈加强通信工程档案管理的途径

41、通信工程技术在物联网的运用

42、利用科技社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43、基于智慧城市建设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4、物联网通信工程技术应用分析

45、通信工程技术在物联网的运用

46、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47、物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48、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研究

49、新建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物联网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为智慧城轨的发展战略、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等提供了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现状进行了介绍,概括了当前运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监”“检”“修”“管”4个维度,分析了智慧城轨下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的需求,并对智能运维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对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智慧城轨  基础设施  智能运维  智能检修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Infrastructur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for Smart Urban Rail Transit

WANG Jun  YUAN Chao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 Ltd., Zhuzhou, Hunan Province, 412000  China)

近几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到2020年底,全国共4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共计233条,总里程7545.5km。2016—2019年每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里程535km、880km、728km、975km,年均增长率达到16.8%[1],而在2020年,我国新增运营里程1240.3km,较2019年增长20.1%,运营里程持续高速增长。伴随着城轨规模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数量急剧增加,相应地,基础设施运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的运维模式在安全、效率、经济等方面的不足逐渐显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维护摸索出一条新路,成为行业内研究的热点。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不仅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发展智慧城轨的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發展方向,更为智慧城轨规划了“1-8-1-1”[2]的布局结构,如图1所示,成为发展智慧城轨的重要参考。针对传统运维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建设智慧城轨为基本目标,结合新技术,提出智慧城轨框架下的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思路。

1  基础设施运维现状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庞大而繁复,涉及多个专业,大量设施设备。这些设施/设备的正常运作对城轨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及时发现排除故障和隐患,是城轨基础设施运维的根本目标[3]。

1.1 基础设施运维现状

传统的运维模式以分专业“检”“修”为主,采用定期巡检和故障维修的模式,根据规章修程,在“天窗期”对基础设施进行周期性检查,检查的方式以人工为主。为弥补人工效率不足,近年来,专门的检测车辆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检测车辆采用城轨车辆或专门的工程车为载体,搭载特定检测装置,以较快的速度进行作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城轨基础设施运维的压力。

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基本由最初的纸质记录变成了电子文档保存。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地铁公司都为各专业的基础设施运维开发了繁简不一的信息化系统。时至今日,信息化仍是城轨智能运维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发展程度不高,纸质/电子形式的数据记录情况仍然存在。

1.2 基础设施运维存在的问题

城轨基础设施运维虽然较最初的运维形式,已经有很大进步,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设备设施运维大量依赖人工,运营成本高;同时人工检修效率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营需要。

(2)“计划检/修”导致过度检/修,造成资源的浪费,且周期性检修作业无法及时发现病害,在检修空档期发生故障。而“故障修”又会影响城轨正常运营。

(3)各专业独立运维,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浪费。各专业独立开发的信息化系统“烟囱”林立,既重复建设,增加投入和维护成本,又形成数据孤岛,难以充分利用数据、无法发挥信息化优势。

(4)应对环境、自然灾害的影响能力不足。

2  智慧城轨下基础设施智能运维需求分析

安全、高效、经济是智慧城轨下基础设施运维的主要目标。与传统运维中的“检”“修”不同,智能运维从“监”“检”“修”“管”4个维度着手,通过装备升级、技术创新、流程优化,构造智慧城轨下基础设施运维解决方案[4]。

2.1 “监”的需求

监测是利用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等,对基础设施状态、地质气候等线路周边自然环境、异物入侵等进行实时感知并上报。在《纲要》中,在线监测更多的属于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实时在线监测的优点有以下3点。

(1)及时性。在线监测可以全天24h感知设施/设备/环境状态,对异常情况实时反馈,并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2)非挤占式运维。在线监测既不影响正常运营,也不占用“天窗期”时间,可以将宝贵的“天窗”时间留给其他检修作业。

(3)可预测性。基于实时感知得到的海量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对故障/病害进行预测,实现状态修。

尽管实时在线监测的优势明显,但受限于传感器技术发展水平和通过数据进行状态评估的理论基础,在线监测技术还无法广泛应用。

2.2 “检”的需求

《纲要》中,巡检属于智能运维安全体系。在智慧城轨框架下,要逐步降低人工巡检劳动强度,减少巡检人员数量,最终完全取消人工巡检;实现多专业融合的综合巡检;减少巡检对“天窗期”的依赖。

2.3 “修”的需求

“状态修”是智能运维的理想状态,但偶发导致的故障不可避免。及时的响应、快速的问题定位、智能化的专家指导、高效的维修施工、完善的闭环验收机制是智能运维中“修”的目标。

2.4 “管”的需求

以城轨云和大数据为平台,进行线网级的综合智能运维,实现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益化、可视化。围绕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即时推送、分级响应,为运维提供决策支持,并辅助现场作业。

3  智慧城轨下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的关键技术

3.1 在线监测关键技术

3.1.1 实时在线感知技术

针对不同的基础设施,设计关键参数采集方案,包括采集项点、采集位置、传感器类型、数据传输方案等。利用传感器技术、视频监测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等,实现基础设施状态实时感知。在线监测要做到合理设计,既要考虑施工性,也要避免线路设置大量监测设备后造成过多的额外运维工作[5]。

3.1.2 基础设施状态评价体系

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图片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等,结合在线感知数据,多专业的数据融合分析,对基础设施状态进行判别。预测设施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提供运维决策支持。

3.2 新型巡检装备

智慧城轨下,不同的地铁公司会根据线网运营的实际情况,选择运维方式,基础设施的智能运维仍然不会完全摒弃巡检作业。但巡检装备会不断的进步,新型巡检装备包括机器人巡检、自走行检测小车、多功能综合巡检车、电客车为载体的基础设施巡检系统等。

3.2.1 机器人巡检

利用机器人平台,搭载检测设备,在“天窗期”自主巡检,实现巡检的智能化、无人化。机器人巡检要重点保证安全可靠,不破坏基础设施、不掉落部件,不在线路上宕机。

3.2.2 自走行检测小车

以小型带动力车体为平台,可灵活地配置不同巡检/作业装置,既可以实现类似机器人的无人作业,也可以载人作业。与机器人相比,自走行小车可以有人全程参加,能够快速进行突发事件处置。小车也可以快速改装成为人员代步或运输工具。

3.2.3 多功能综合巡检车

巡检车向功能集中方向发展。集成线路、供电、信号、通信等多专业巡检设备的综合巡检车,通过一次作业,对多专业基础设施状态数据同时采集,综合分析。新型综合巡检车可以有效压缩“天窗期”占用,合并司乘人员,并通过FAO、自动化作业,进一步减少人员配置。

3.2.4 电客车为载体的基础设施巡检

与多功能综合巡检车类似,将多种基础设施检测设备集成到电客车上,在电客车运行过程中完成检测作业,释放“天窗期”,减少作业人员。该方案需要解决检测设备小型化、处理器集成化、通信高速化、作业自动化的问题。

3.3 维修的关键技术

3.3.1 智能化的作业设备

以安全、高效、节能为主要目标,研制智能化工装和机械,实现快速精准的基础设施维修。

3.3.2 专家系统

利用专家系统,根据基础设施状态数据,对故障成因进行分析,对故障影响进行评估,为维修提供技术指导。

3.4 智能化管理的关键技术

3.4.1 BIM技术

建立基于BIM模型的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的可视化。结合实时监测和巡检数据,在BIM模型上直观呈现基础设施状态,提高运维效率[6]。

3.4.2 智能化作业过程管控

以工作流的机制对现场作业进行管控。管理平台可以自动或手动下发作业任务和数据到智能终端,同步下发的还可以包括智能诊断结果和专家处理意见。作业过程可以拍照或摄像进行存档备案,以保证作业的规范性,结果可以通过终端上传,实现闭环。

3.4.3 精益化的资产和库存管理

在状态检/修的基础上,实现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判断设施健康状态,时刻保持设施状态良好,避免过度检修带来的浪费。同时,根据对设施状态的预测结果,精准调整配件库存,降低成本。

4  结语

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轨基础设施的运维将越来越智能。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完全取代或大幅减少人工,降低运维成本,并由此带来安全、效率的大幅提升。信息化、流程化、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将是智慧城轨下基础设施运维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崔学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情况总结与展望[J].城市轨道交通,2020(10):24-26.

[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G].2020.

[3] 陈文.城市軌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

[4] 于鑫.基于智能高铁建设实践的智慧城轨整体设计方案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8):1-7.

[5] 何奉禄,陈佳琦,李钦豪,等.智能电网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发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0,48(3):58-69.

[6] 罗文城.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D].南昌:南昌大学,2020.

物联网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一、计算机物联网工程专业课设置分析

就目前的高校计算机学院专业课程设置而言, 很少涉及到物联网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需要计算机学院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添加相关内容, 加深学生对物联网的认识, 提升其信息化水平。一般来说, 高校计算机学院可以将物联网技术相关知识纳入到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以及专业选修课中, 并在专业基础课中添加计算机专业考研需要考察的课程知识。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考试为全国统考, 基础考试内容涉及到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以及数据结构等多种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联系密切。由此可以看出,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全面开设物联网工程教学, 难度较大。

因此, 计算机学院可以在专业各个主干课程的基础课程中添加物联网相关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物联网技术有初步的认识, 并按照物联网技术的不同应用方向, 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多个与物联网相关的课程。这种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专业选修课的灵活性较强, 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发展水平及时更换校本教材, 使学生接触行业最先进的技术, 有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 专业必修课的课程相对紧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专业选修课的选择, 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 对物联网相关知识有更为深入的认识[1]。

二、物联网发展角度下的计算机物联网工程专业课设置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 物联网取得了较为迅猛的发展,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学院在进行计算机物联网工程专业课设置时, 需要从物联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入手, 提高计算机物联网工程专业课设置的有效性, 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集中于农业、智能家居及物流等行业。其中,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作物生长环境的自动监测, 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为集合RFID技术、ZigBee技术以及有线通信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主要是指智能设备间的通信, 物联网技术可以支持智能家居系统的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控;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主要通过RFID技术产品来实现, 低频、高频及超高频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均有应用。由此可以看出, 在计算机物联网工程专业开展课程教学时, 需要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入手, 加深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 培养更多的物联网专业人才, 拓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有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 计算机物联网工程专业课设置

虽然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但是其应用存在一定的规律。总的来说, 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涉及到组网方式、远程监控等技术方案, 涵盖嵌入式Linux、Java编程、Android应用开发以及ZigBee协议等多项技术。就目前的计算机学院专业课设置状况而言, 学院开展的课程存在课时要求, 难以将所有技术方案纳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因此, 计算机学院需要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要点, 选择关键技术纳入到计算机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

以某高校为例, 该高校的计算机学院根据现有的课程设置状况、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学生发展需求, 在专业必修课中添加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 主要涉及到GPRS、WIFI、ZigBee以及蓝牙技术等物联网技术。与此同时, 该高校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选修两门专业课程, 计算机学院将RFID技术、嵌入式Linux、Android应用开发以及ARM体系架构与编程设置为计算机学院物联网工程的选修课程, 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两门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 由于该计算机学院在传统专业课程中开设了C语言设计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课程, 学生对计算机开发语言有初步的了解, 所以计算机学院针对学习能力较强、有发展需求的学生, 提供了Java自学课程。在上述课程设置的支持下, 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可以选择物联网应用开发、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或者Android应用开发等多个方向, 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为我国培养了更多技术人才, 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2]。

三、结论

综上所述, 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开设势在必行。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计算机学院需要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作为基础, 根据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及操作要点, 进行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的设置,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 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物联网技术人才。

摘要:物联网可以看做是引发信息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 在计算机发展和信息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培养计算机人才及技术人才的计算机专业, 需要开设计算机物联网工程专业, 培养学生的物联网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 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计算机学院需要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教学大纲要求及课程开设现状, 在现有课程中合理添加物联网技术相关内容, 提升学生的物联网技术认知水平及应用能力。

关键词:物联网,计算机,专业课

参考文献

[1] 苟彤彤.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中多学科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 (8) :99.

物联网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物联网产业已经被列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而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专门技术人才,物联网的发展同样也不例外。 目前,我国物联网专业人才还非常紧缺,大批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学校来承担。 因此为了加大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专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 近年来,全国许多高校获批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 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专业,摆在这些高等院校面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类物联网专业人才。 笔者结合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实践,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模式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1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和物联网人才需求层次的分析, 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以瞄准物联网应用并为产业服务为宗旨, 培养目标定位在兼顾为成都市经济和物联网产业发展服务,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既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和初步的工程经验,还具有一定的设计和研发能力。

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物联网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能综合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多学科知识、技术,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其他行业和应用领域。

2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是综合多学科的新兴专业,需要多专业课程的汇聚,取其共性,许多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不够成熟和稳定, 还处于探索阶段。 这就需要各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课程的设置。 通过相关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必需的通信、单片机、传感器、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原理,网络协议栈,有线和无线网络拓扑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熟练并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硬件与软件设计、 互联网应用等,

目前, 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在现有较成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上, 增加与物联网相关的核心课程,但侧重点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结合学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物联网专业课程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任选课程;跨学科课程。 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概论、传感器原理、物联网设计与应用、移动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 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学校应该加强物联网专业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 “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物联网培训, 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程能力。

4扩大交流,注重校企合作,走开放办学之路

学院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物联网企业以及兄弟院校的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走开放办学之路。 目前许多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相对比较独立, 缺乏全国范围的教学沟通平台,阻碍了新学科的发展。 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新学科有必要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此外,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借鉴世界先进的专业建设经验, 提高我国物联网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物联网专业建设只有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占领世界物联网人才高地。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基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然而目前有关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 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摘要:本文针对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以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上一篇:舒婷的诗集范文下一篇:全球贸易摩擦试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