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24-08-03

新课程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新一轮的教改课改正如火如荼的推开。从教多年,自以为得心应手,可参加此次培训才觉收获颇丰。是我加深了对新教材理念、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以及新教材对教学的要求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理解,对以后的实际教学有着重大影响,课改势在必行了,我理当也与时共进。此为师之道。

一、 认识了新教材的基本特点:

新教材的编写和大纲版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首先,新教材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降低了初高中的台阶。教学实践表明,力学知识中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把力学知识放在第一章,学生学习难度很大,新教材将运动学放在第一章,从大量实际现象出发,是学生对运动的形式有了初步了解,进而引入了运动规律,这样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每部分知识的编写都引入了大量的实例,从实例出发使知识具体化,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增强了学生的切身体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书中和增设了课题研究、随堂实验、“做一做”等栏目,使物理走向生活。其三,增加了物理学史的内容。物理学史的知识,不再以小常识的形式出现,而是融入了知识讲解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物理知识的研究过程和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感动于物理学者们实事求是、严谨执着,献身科学的态度,加强了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 提高了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是三维课程目标的基础;只有有了较好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才能有真正意义的过程和方法的教育;只有有了较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育,才可能有真实可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科学性;技能的教学要注重规范性;从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学生更为需要的与其说是作为研究结果的知识,不如说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离开引向研究结果的发展本身去把握结果,就几乎等于没有结果。因而应该强化过程和方法的教育。过程的教育要注重真实性;方法的教育要注重典型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注重可信性和开放性;要把科学改变社会历史进程,科学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科学改变人类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思维观念结合起来,展现科学的价值;还要展现科学大师的感召力,培养科学态度,使前辈科学大师成为青年心中的楷模。

三、 明确了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1、 教师教学必须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重视科学探究”适度转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教学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正确地选择、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作用。要领会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法等科学教学方法,注重物理研究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去理解物理知识,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屋里走向社会。

3、 注重物理学史的教学。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史料进行组织后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来达到教学目的。科学的还原那些重要的历史足迹,是对历史最具体的重演,是很好的过程体验教学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规律并从相关历史事件中广泛吸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把物理学史教育真正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按照教材展现的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的过程,先提出是什么原因使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追寻牛顿的足迹,重演历史过程,动手和动脑,经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让他们在万有引力的简洁公式中看到了宇宙的统一与和谐。

新课程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这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要求。社会对不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首先要进行教育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发展的要求。在世界的发展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层不变的教育模式,教育是社会以展的前提。我们的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高中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教育和普及。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每个人的发展是多样化的,可选择的。更强调和注重个性的发展。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们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以及其深厚的内涵。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为教师教学创造较大的空间

通过听取先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省的报告,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在新课程改革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

1、教育观念问题,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主要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

2、课时不够,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同时也有教材本身的问题。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注意强调知识的选择性。尽量及早通览教材,对高中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禁止在教材的选用上版本的不同。

3、对三维目标的落实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本实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要流于形式。

4、在新教材改革中,很可能会造成教师忽视基本功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不认真研究课标。(2)不备学生,(3)不敢批评学生,盲目赞扬。(4)不重视教学设计。(5)不重视学生的习惯的培养,甚至导至性格外向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冷落,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等一系列可能出现的问题。

新课程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高三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解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英语科) 》) 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卷) 英语科考试大纲的说明》。 (1) 新课程理念是教学改革的指南, 是教材制定的依据, 也是高考命题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因此教学程序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来设计并实施。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作业评价等方面都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 《考试大纲 (英语科) 》规定了英语学科高考的考试目标、内容范围、能力要求和题型示例, 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通过比较近年来大纲的变化来探究高考命题的动向对于教师指导考生复习备考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浙江英语科考纲”坚持新课标中“发展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能力能力”的原则。考试大纲告诉我们英语的高考基本是在语篇当中进行的, 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短文改错都得首先成文, 而不是一句一句孤立存在的, 即使是纯语法的单项填空也凸显一个完整的语言背景。在大纲要求下, 考生要想做到更有针对性地高效备考, 进一步夯实好知识, 提升能力, 就要把握好“语境”、“语汇”、“语篇”和“语感”等四个关键词。 (3) 《考试说明》是在《考试大纲》基本精神的基础上, 由浙江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编写, 对本省高考试卷的试卷结构和考试形式进行分析说明。可以说《考试说明》是《考试大纲》的细化和补充, 从中不仅可以了解高考考查的知识重点、难点和能力要求, 还可以通过试卷, 洞察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可以说考试说明》是把握高考“脉搏”的最佳材料。2009年浙江英语高考考试说明总体上体现“在稳定中求发展”的原则, 具体表现在几个题型的变动:听力测试使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二级) 听力试卷, 单独设考, 满分30分;取消原来总分10分的单词拼写;改版的短文改错不再设行而是提供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考生找出10处错误。不管考试题型如何变化, 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我们熟练掌握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我们就具有了面对任何题型任何题目的信心和勇气, 也就具有了夺取高分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以上三项研究 (即“课标”、“大纲”和“说明”) 可以看出2009年浙江英语高考“注重基础、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提高能力”的试题设计原则, 它要求高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think in English) , 着重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 以及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

2 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2.1 试卷结构和题型

如表1所示。

2.2 试卷内容和特点

20道单项填空所覆盖的语言点主要有情景交际 (1, 17) ;冠词 (2) ;形容词 (3) ;代词 (4) ;副词 (5, 10) ;名词 (6) ;非谓语动词 (7) ;连词 (8, )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9, 20) ;词义辨析 (11, 15, 19) ;同位语从句 (12) ;情态动词 (13) ;定语从句 (14) ;短语搭配 (16, 18) 。总的来说, 基础知识考查难度有所降低, 呼应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命题模式充分显示了语言以实用为目的的宗旨, 绝大部分试题都有明确的语境设置, 注重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得体性, 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检测的力度。

今年的完形填空以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为题材, 绝大部分挖空处考查综合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难度上比以往略有增加, 主要表现在词汇量和语义理解上, 考生可能会在某几个在语境中很难把握的选项上出现大范围的答题失误, 比如:25题、27题、33题、38题。但是只要考生能立足语篇运用上下文语境原则的语言分析能力来解决问题, 还是能够克服困难的。

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的重中之重, 难度大分值也重。今年是新课改的第一年, 三年新教材中的文章是一年比一年长, 一篇比一篇长。下表是笔者统计的近三年阅读理解中最长的三篇的篇幅长度。

如表2所示:

由此表可以看出高考阅读理解对于学生阅读速度和词汇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表3所示:

多样的题材与体裁, 体现了命题者对新课改中诸如情感、态度、人文等维度的关注。

试卷中阅读理解考点分布情况:

如表4所示:

阅读理解题型的设置, 除了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事实细节, 更是把重点放到了考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把握、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以及根据全篇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判断。

今年改版的短文改错没有设行, 而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寻找,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难度。但主要还是考查冠词、动词、名词、连词、副词、形容词、代词及时态等一些常规的语法和词法。

书面表达话题涉及到关爱老人, 体现时代性和生活性。要求考生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写一则新闻报道, 叙述学生志愿者去阳光敬老院的一次活动。试题呈半开放性, 要求考生说明“时间、地点、人物、活动”, 叙述“老人们的反应”, 也需要考生作出“简短评论”。在给予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的同时, 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信息的组织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 整份试卷都体现出了新考纲所渗透的课标新理念: (1) 在语篇中考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2) 在应用中考查语言的综合能力; (3) 提供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4) 注重语言与情感文化等因素的融和。

3 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英语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离不开高考, 高考就是引导高三复习的指挥棒。09年英语高考试卷所蕴涵的新意、所体现的内涵给我们有效组织复习提供了很好的导向:如何在复习中体现考试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结合;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给考生提供最有效的备考策略。

3.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应试教育的制约, 教师往往是一味地讲授知识,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 教学活动单一乏味,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违背了教学规律, 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变“教”为“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让学生乐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发表自己的意见, 发挥最大的潜能, 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复习定语从句这一语法知识时, 我发现学生对于whoever、whomever和whom的概念和用法十分混乱,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道典型题目上:

(1) He had 3 children, none of_______had gone abroad ever.

(2) I want to give the gift to_________shares the same opinion.

→ (1) He had 3 chidren.+None (of the chidren) had gone abroad.

→ (2) Iwant to give the gift to someone.+Someone shares the same opinion.

在解答过程中, 我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法, 先让学生自己拆分句子结构, 自己分析句子成分, 甚至不需要任何其他提示, 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归纳用法, 使学生在尝试中体验成功, 在参与中获得自信, 同时提高分析、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的身份应该是旁观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我们要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出来的, 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插手, 让学生从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事实证明, 教师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

3.2 重视基础, 回归课本

新课标明确指出:“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能力是不能凭空发展的。英语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就曾经有过这样的反问:没有基本的语法和词汇, 哪里来的语言运用能力?试想, 如果一个学生英语词汇知识贫乏, 或是英语语法知识不巩固, 那他根本就理解不了结构复杂的句子, 看不懂篇章内容, 当然不能去正确地解答试题;同样, 没有一定累积的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 就谈不上正确的英语表达, 就写不出通顺的英语短文了。不难发现整份高考试卷中, 几乎每一道试题非常注重学生的基础, 没有出现故意为难考生的难题、怪题、偏题。所以我们的日常教学首先打知识基础, 然后渗透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们要特别强调的就是基础, 基础, 再基础;落实, 落实, 再落实。

纵观历年来的高考试题, 教材 (即课本) 内容始终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资源依据, 课本语篇中大量都是最基本的高考词汇和语法知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在课本的每一个角落都隐含着高考题的原型。今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access to、adapt to、build up one’s strength、indicate等词汇以及强调句、同位语从句等都原原本本甚至一字不差地来源于课本, 新增设的IB自选模块第二部分的形式其实就是我们课本每个单元课后习题的词汇填空。新教材内容丰富, 材料新颖, 题材多样, 信息量大,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性, 而高三英语课本尽管是选修课程, 但文章篇幅长, 词汇量也明显增加, 而且大量复现了高一、高二所学的语言项目, 如果教师善用之, 会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2009年高考是采用新教材后的第一年自主命题的新高考, 在这个改革背景下, 教师全面理解新教材, 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增设的探究性活动, 运用教材所提倡的“整体性阅读教学法”, 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对于学生获得高分具有重要意义。

3.3 听、说、读、写统筹兼顾,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为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任何一方面的影响都会制约另外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把他们紧密地结合起来, 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加强语言输入 (听和读) , 促进语言输出 (说和写) , 从而使得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知识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阅读是英语四会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应该“听、说、读、写综合发展,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并对此做了进一步的阐释:“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 它是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

在高考英语试卷中, 阅读理解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50的满分明显是整张试卷中赋分最高的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全卷的答题水平——无论是完形填空和阅读表达, 还是单项选择和书面表达都与阅读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提高成绩, 阅读理解是关键。高考英语试题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即主要考查学生在答卷时能否根据语境进行正确选择的能力、是否具有查漏补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判断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通篇阅读找错的审校能力以及根据所给信息运用自己所学语言知识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高三英语复习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学生英语水平从知识为主的层面提高到具备综合能力为主的层面上。

教师要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 以阅读为“核心”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阅读不断完善阅读技巧, 提高完形阅读的应试能力, 同时, 应该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阅读技巧和能力培, 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新课标理论指导下, 通过切实有效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 我们坚信教师和学生在英语高考新题改革的契机下一定能取得教与学的双赢。

摘要:2009年浙江省高考是在实施新课标和新教材背景之下的新高考, 如何准确地解读新课标、新考纲和新考试说明, 从而扎扎实实、有的放矢地做高考的复习准备工作, 提升考生应对新高考的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分析2009年浙江高考英语试卷的结构和题型, 试图提出了适应性、针对性、有效性的高三英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试卷结构和题型,高三英语教学,备考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琳.解读高考英语大纲:2009年高考英语复习攻略指导[J].考试周刊, 2009, 8:1~2.

[2] 石磊.2005年高考英语试卷整体评价[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5.

[3] 魏春红, 王宪军.浅谈高考英语复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 4:5~8.

[4] 张广军.英语试卷应体现人文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 1:48~49.

[5] 戴军熔, NMET反拨作用调查与启示[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 10:1~7.

新课程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我认识到人教版教材中,特点鲜明,那就是知识系统,重视知识的落实与训练。在新教材体系中,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训练恰为所忌。所涉及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展开科学探究。基于这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利用分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然新教材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如教师用书、教学指导书、活动手册、学生基础训练、测试试题等,教材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探究活动和高质量的“在线测试”、“挑战自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教师去选择。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

旧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少,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而新的教

学模式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新课标中没有了知识点的特别具体的要求,教材中没有了非常集中的知识点,“教学指导用书”中没有了明确的重点、难点,难怪我们有时会感觉不知所措。

而我认为,要教好新教材,首先要研读国家新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领会教材意图,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另一半则要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准确定位。

另外,教材中减少了明显的暗示性的、提示型的问题和作业,大大增加了的问题设计的开放性,甚至是不确定性,往往只提供广泛的背景素材,提供解决问题种种途径的可能性。这样做显然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根据暗示或提供了明确答案,只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思路思考,求得一致的答案。我认为教材中“反思交流”、“挑战自我”中设计问题的目的不在于得到何种既定答案,而在于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可能一百个学生会有一百种发现,有的对有的错,有的有道理有的无道理,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如果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外在的表现就是对化学课产生了空前的兴趣。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化学好像不那么难了!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了过去“听、记、背、练”的被动状态。由于探究学习更具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教室内外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一样?”的实验时,学生在选择收集室内外空气样品时,各抒己见,方法多样,然后争先恐后地作实验,当教室内的空气样品使二氧化碳迅速变浑浊,而室外的空气样品没有使二氧化碳迅速变浑浊时,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惊呼“开窗换气!”,教学的三维目标已经达到了!这不就是教育工作者盼望已久的场面吗?

在学习形式上,课程改革打破了一本书一本作业的多年一贯的僵化模式,变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 的新理念。教材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信息冲浪”,学生可以撰写化学小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改变了过去作业的千篇一律。取而代之的是以小论文、小资料、小实验等。这些得益于新教材新颖形式的启发。

综合以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转变,我觉得新教材使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照本宣科的少了,研究教法的多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少了,课外实践多了;学生作业少了,作业形式多了。要求教师备课更应注意细微环节。 当然,新教材带来的变化已经显而易见,但是,对课该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升

新课程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涞源晶华学校

董雪洁

2013年3月18日,我有幸在我校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全体中学语文教师《语文课程标准》培训会,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我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目的。 首先,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在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它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老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其次,要明确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观念不变原地转 观念一变天地宽”。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当然,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再次,要明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语文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而我们的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当然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订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如此,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利用小组活动,小组评价,真真正正的让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意识到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让学生有很大的积极性去参与到学习当中来。通过这次的语文新课标的学习,我领悟到,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只要我们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上出语文味!

新课程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通过从新课标是学习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学习,细啃美术课标,从中感受最大的是美育课改中的两大变革。一从单纯的美术技能训练到美术的人文教育。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次学习课标,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在学习完课标走下楼梯的瞬间,突然,有三个元素涌上心头,在这一空间,我,学生,我将如何来引领他们?如何让他们喜欢上我的美术课,我并不希望他们各个都成为画家,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是他们因为爱上我的美术课因为我的某一节美术课而让他们爱上了历史,爱上文字,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发明和创造!

上一篇:湘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范文下一篇:新进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