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选择范文

2024-07-24

党史知识选择范文第1篇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 祝彦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说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巨大的事变。今天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一讲建党的有关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诞生于中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背景。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的斗争。流血的革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国起义,还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另外还有改良运动的推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这场运动的掀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打开了闸门。

第四,20世纪的国际环境为我们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条件。在20世纪初的世界史上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和各种腐朽的现象,使得原来许多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失望,从而开始思考,接受走别的道路的问题。最后选择了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应该仿照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是20世纪初,在世界历史上还有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国的国情和中国十分相似,俄国的工人、农民能够挣脱国内反动统治的压迫,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就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成为当时很多追求进步的中国人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以上四个方面,为党的创立提供了四个条件,或者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四个大历史背景。

第二,我们讲一讲五四运动与党的建立。

1 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那么五四运动与党的创立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

第一,五四运动为党的创立直接准备了大批的干部队伍。可以说,投身于“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我们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干部和主要成员。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李达、邓中夏等等这些人,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后来成为我们党创建的主要成员。

第二,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五四运动中,无论是陈独秀还是李大钊,都在杂志上、媒体上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学说。大家熟悉的比较有名的李大钊同志署名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这两篇文章就是在当时发表的,影响很大。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宣传过程中,通过与中国是否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是否应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以及同无政府主义等问题的论战,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普及,从而他的影响在知识界、理论界、思想界,尤其是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第三,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农的相结合,因为在五四运动中,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到工人夜校去讲课,到农村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向工农群众补习文化、宣讲知识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农群众中得到宣传,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工农运动的相结合,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五四运动同党的创立的关系

第三个内容,讲一讲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920年初,李大钊专门将从监狱里面释放出来,但仍然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监视的陈独秀护送到天津,然后转往上海。在护送的路上,李大钊和陈独秀商定要建立中国共产党。所以我们大家熟悉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就来自这样的历史背景。陈独秀到了上海之后,便于1920年5月间就组织了一个秘密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那么在考虑成立组织的名称问题上,陈独秀特意跟李大钊写信商量,李大钊明确表示,我们党的组织就叫共产党。于是,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的直接领导下,上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间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的杂志编辑部成立了,当时党的组织名字就直接叫做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诞生的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当时发起人一共有8个。其中有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杨明斋和李达,大家推举陈独秀为书记,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后,实际上就开始了全国党的各地组织的成立指导工作。他们通过写信的方式或者派人去直接指导等等方式来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产生。因此,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实际上起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这样一个作用。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织及担任书记的陈独秀在指导全国共产党组织建立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这样,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会议上特别讲到,陈独秀创造了党,有功劳。那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指导下,各地开始建立共产党的 2 地方组织。北京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下成立的。早在1920年3月份,在北京大学就成立了马克思学术研究会,以这个研究会为基础,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同志的办公室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名称为共产党小组。到1920年底,北京的党组织召开会议,名称正式确定为共产党北京支部,由李大钊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武汉党的早期组织是1920年8月份成立的,由刘伯垂组织召开会议,名字是共产党武汉支部,当时参加的成员有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包惠僧等人,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于1920年初冬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秘密产生,由于当时湖南军阀的残暴统治,长沙党的组织活动十分隐蔽,直到1921年7月,党在长沙的成员也只有毛泽东、何叔衡、彭璜等少数几个同志。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于1921年春开始成立的,命名为广州共产党。先是由陈独秀,后是由谭平山任书记,陈公博负责组织工作,谭植棠负责宣传工作。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1年春成立,成员有王尽美、邓恩铭同志在内,这样包括上海在内,全国共有六个城市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且开展工作,成员也逐渐地增加起来。根据1921年的一份档案文献记载,当时党的组织全部加起来的党员分子有53个成员,张国焘回忆是59个人,称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约350人,其中上海党员9人,北京党员15人,武汉党员8人,湖南党员约10人,广东党员约7人,山东党员8人,旅日党员8人。我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党的早期组织没有统一的名称,比如有的地方叫共产党支部,比如北京就叫北京共产党支部。也有叫共产党小组的,还有直接就称共产党的,这是第三个内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情况。

第四个内容,党的“一大”的召开。

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之后,这为成立全国性的党组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组织基础。同时,不断高涨的革命运动迫切的要求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党组织来领导。于是,在这样一种客观条件具备、主观要求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应运而来。1921年6月份,共产国际派了代表马林,还有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代表尼科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在了解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建立情况后,他们主张应该尽快的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成立正式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于是,当时在上海组织工作的李汉俊、李达就和在广州的陈独秀以及在北京的李大钊联系商量,在得到他们两位同意后,取得了大家的一致共识后,就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是,由上海的发起组织向全国其他城市的共产党组织写信,联络通知他们派人来、派代表到上海来开会,每个地方派两名。那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时白色恐怖的统治,再加上交通条件的不方便,以及各地党组织在初创时期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手续等等情况,各地党组织推出代表的方式不一样。另外,到达上海来开会的时间也前前后后不一致,有的早来,有的晚到。但是,在1921年7月23日前,各地的代表基本陆续到达。各地的代表情况是,北京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湖南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上海的代 3 表李汉俊、李达;广州的代表陈公博、包惠僧;另外旅日共产党组织的代表有周佛海,我们大家可以算一下,13个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7.98,也就是约28岁,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的干事业的年龄,因此,某种意义上,这个年龄反映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历史的一种方向。 大家会注意到,上面的上述代表中没有李大钊,也没有陈独秀,那么,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都没有出席一大。什么原因?在1920年12月份,陈独秀在领导成立上海早期组织后就到广州去了,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的委员长,在那里为筹办一所大学而奔波。李大钊当时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主任、教授,另外他还兼任北京国立大专院校教职员工代表联席会议的主席。无论李大钊同志还是陈独秀,当时都脱不开身,由于这样一种客观原因,他们两位都没有出席党的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各地代表陆续到达后,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在上海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也就是现在的兴业路76号,李汉俊的兄长李书城的住宅内,各地代表13人出席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来的代表尼科尔斯基出席了会议。会上首先由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致辞,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介绍了有关共产国际的情况,并建议把会议的进程及时报告共产国际书记处。之后,代表们讨论大会的任务和各项议程。7月24日,由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本地区团组织的建立情况,7月25日、26日两天休会,由张国焘、李达、董必武三人起草会议讨论的党纲和今后的工作计划,其他的代表休会。7月27日、28日、29日这三天连续举行会议,主要是讨论由前面三位同志起草的党的纲领和决议,大家发言进行讨论。那么,7月30日晚上会议继续进行。但是,在会议召开期间,突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闯进了会场,这个人环视了会场一周之后又匆匆离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凭感觉他认为刚才这个冒然进入会场的人可能是侦探、特务,于是他建议会议立即中止,代表分散转移。果然在代表们分散后,大概10分钟左右,巡捕房的特务就把会场包围,并且对会场进行了搜查,但是代表们转移及时,巡捕们虽然搜查折腾了一番,但一无所获。那么,在原定的地方会址不能开会了,怎么办?在大家讨论在新的会议地点时,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建议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南湖去开会,因为嘉兴离上海近,交通比较便利。于是,代表们就陆续转移到嘉兴。在浙江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当时,为了不引起怀疑,特意租了一艘比较豪华的游船。另外,还在游船上摆了一些比如麻将等等娱乐工具,表明大家是来南湖游玩的。于是,会议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结束了。党的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会议最后还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基于当时全党党员的数量不多,而且各地党组织也不够健全,会议决定暂时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而只成立中央局,来负责领导党的工作。经大会代表讨论,最后选举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个人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

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情况,也就是党的一大。

4 第五,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与别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共产党,包括日本共产党等其他国家共产党的诞生创立,有什么自己的特点呢?我们归纳一下,有这样几点:第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进程比较快。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7月份,中国共产党就完成了酝酿、筹备到正式建立的过程,应该说时间比较短。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以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为榜样,也就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第三,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的党内纪律和组织原则。第四,我们党从一开始成立就力求保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以上四个特点或者说我们党创立方面的优点表现。

另外,我们也总结一下,我们党的创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弱点,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时间短,没有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

第二,理论准备得不足。很多同志是先入党,再接受理论的教育;先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活动,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

第三,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开始,很大程度上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这个影响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足的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特点。

第六个内容,也就是最后一个内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过,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一个大的事变。自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具体来讲,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过去一切旧的革命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因此,党的创立就使得进行斗争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武装成立的。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正是因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而取得了胜利。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的方案。经过艰苦探索,经过曲折失败,中国革命终于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上三点,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真正的焕然一新。

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主讲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刘宝东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又说“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 5 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怎么理解小平同志的这两个概括?他讲的是一条道路,还是两条道路呢?其实,小平同志这两个概括讲的都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不过一个讲的是广义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它包括革命的总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实现总战略的方法(三大法宝)和途径(农村包围城市);第二个讲的是狭义的革命道路,即专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后者,专门谈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二是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三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一、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大革命的失败。下面我就简要地梳理一下大革命时期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

1962年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时对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作了总结,他说:“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个阶段才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由此可见,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党际合作实现后,党主要干什么呢?事实上,党将主要的精力投向了开展民众运动。在城市中领导了广州沙面工人罢工、五卅运动等一系列规模浩大的工人运动,将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关于农民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也是比较重视,但是有个问题,国民党虽在政策上比较重视,但却是只有政策而无行动,因为没有人愿意深入基层。毛泽东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随后他积极参与了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他看到了国民党浮于上层、少于深入基层的现实,1924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讨论了十项提案,其中四项是毛泽东提出的,他在议案中提出了加强党员作用、重视基层群众工作等建议,如他说:“地方党务方在开始,中央及执行部事务必不甚多”,“宜以全力发展下级党部,不宜将党里人才尽聚在最高党部”,可惜毛泽东的建议不是“留案备核”,就是束之高阁。

6

其实对于国民党不能深入基层的原因,孙中山本人看的很清楚,也解释的很清楚,如他说:“迄今为止我和国民党还没有与农民进行接触。在国民运动中出现这一大的疏忽主要是由我的拥护者们的社会身份造成的。”“我本人是资产阶级出身,我的大部分拥护者属于大学生阶层、城市知识分子,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商界。由此,我们没有合适的人去深入农村,在那里扎根。”也即国民党缺乏吃苦耐劳、深入基层、扎实工作的农运人才。毛泽东曾说:“孙中山这个人有个好处,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就找我们。”就来找我们共产党,而国民党的弱项正是我们共产党的强项,如早期农民运动重要领袖阮啸仙所说:“不要和国民党争无谓的风头和用不着的权力,吃苦的工作我们自己争来做,占小便宜的事情让给他们。”这导致了什么后果呢?据中共广东区委1926年6月的统计:“国民党中央党部农民部的特派员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是我们同志。”

这样大革命时期党虽然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但是毛泽东、彭湃等人不畏艰险、深入乡村、开展农运,为日后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积累了经验。1925至1927年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就是这一时期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总结。他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开篇就提出“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他还号召要立刻下决心,把农民问题开始研究起来,到乡村中去。这些认识为他日后创造性地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不过客观的讲,当时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农民运动的了解还是“异常肤浅的”。1956年9月25日,毛泽东在与参加中共八大的拉丁美洲一些党的代表谈话时讲到:当时“我们许多同志从平面看农村,不是立体地看农村,„„在这个时期,我研究过农村,办过几期农民运动讲习所,虽然有些马克思主义,但是看得不深入。”对于如何发动农民、如何深入农村、如何取得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仍然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由于国民党人大多不愿意从事吃苦的下层民众运动,这方面工作就由中共党员承担。由此一来,国共两党的合作形态,就逐渐呈现了国民党主要做上层工作、共产党主要做下层工作的分工。不仅如此,党在推动国民党改组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如1945年4月21日毛主席在七大预备会上讲:“当时各省的国民党,都是我们帮助组织的。那个时候,我们不动手也不行,因为国民党不懂得组织国民党,致力于国民革命三十九年,就是不开代表大会。我们加入国民党以后,一九二四年才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由我们起草,许多事情由我们帮它办好。”这个忙帮的可不小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崭新的理念、清新的形象、务实的作风等区别于其它旧式政党的先进性,非常有魅力,非常有凝聚力,非常有吸引力, 7 甚至于吸引了一些国民党员加入共产党,这个变化可非同小可,它标志着国共合作初期共产党员单向加入国民党的党际合作模式被打破了,而是变成了双向互动。这种党际合作形态的变化,可是非同小可,引起了国民党内一部分人对国共合作的方式产生了疑虑。国民党一方面对自身组织的松懈而忧虑,另一方面又因为共产党组织的严密而感到恐惧,这种忧虑和恐惧就逐步地衍化成了“分共”和“反共”的主张和行动,而这种倾向在北伐之前就已很强烈地表现出来了,通过这个时期蒋介石的思想变化,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变化。比如1926年3月蒋介石的两条日记就很能说明当时他对共产党的态度。3月10日,他在日记写到:“近来所受痛苦,至不能说,不忍说,且非梦想所能及者,是何异佛入地狱耶!”是什么原因使他这么难受呢?就像佛祖被扔到地狱中经受煎熬。3月17日,他在日记中给出了答案:“共产党自以为阴谋之毒,不知其狡计皆为人利用。鲍氏之肉,尚足食乎。”哦,原来是共产党的阴谋毒计,背后还有个共产国际,此时蒋介石痛恨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已经达到了想吃人肉的地步啦!

那么我们中共党内对国民党、尤其是对蒋介石的动向就一点警觉都没有吗?答案是有的。比如,就在蒋介石记这个日记的次日,也就是3月18日,毛泽东在国民党政治讲习班上,为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作了个演讲,谈了应该从巴黎公社失败中吸取两大教训: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集中的有纪律的党指挥”,二是“对敌人太妥协太仁慈”。演讲中,毛泽东还说了句大家都熟悉的名言,那就是“我们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敌人便给我们以致命的打击”。

非常不幸,毛泽东的判断是非常有预见性的。两天之后,即3月20日,蒋介石就发动了“中山舰事件”,两个月后,即5月20日,他又提出了排斥共产党的“整理党务案”,翻过年来就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给了我们党一个致命打击,中国革命经历了胜利的大喜,转而又遭受了失败的大悲。

可以说,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当两党互相合作时,无疑是一对优势互补的搭档。当合作破裂时,共产党就吃大亏了。就像毛泽东在七大的一次讲话中说的:我们“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在共产党员由六万锐减到一万人的情况下,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中,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奋起,开始了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二、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

毛泽东在后来谈起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背景的时候,屡次都说那可是“逼上梁 8 山”。如果说用逼迫的“逼”字来形容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背景的话,那么就可以用摸索的“摸”字来概括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大革命悲惨失败之后,党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是:还要不要革命?怎么革命?在这个关键时刻,党做出了正确抉择,结束了陈独秀右倾中央的工作,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开始了从进攻城市向农村进军的艰难转变。

(一)从进攻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艰难转变

为了总结失败教训,确定新时期的路线和政策,1927年8月7日,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会议是在汉口租界内苏联援华农业顾问洛卓莫夫的住处开的,正式会议只开了一天,但实际上用了一周时间,也就是用三天时间将会议代表偷偷领进来,会后又用三天时间将与会代表偷偷送出去,可见当时白色恐怖之严重、革命形势之危急。与会同志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作了认真总结,会上除了主持人李维汉和中央主要领导人瞿秋白之外,毛泽东发言的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反思的也最为深刻。他在发言中讲了三个问题:一是领导权问题;二是农民问题;三是军事问题。关于领导权问题,他有个很形象的说法:他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地搬进了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即忽视了争取革命领导权。关于农民问题,他批评了忽视农民运动的偏向。关于军事问题,他谈的最深刻:“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着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可见,这时候毛泽东已经提出了争取农民支持、独立领导革命的思想,而具体的途径则是把民众运动和军事运动结合起来。这次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即“党的现实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在此精神指导下,党先后组织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百余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从起义目标来看,几乎都是剑指大城市,秋收起义的目标是长沙,广州起义的目的就更明确,占领广州、建立苏维埃。二是从结果来看,这些起义基本上都失败了,即便夺取了城市也占不住,广州起义占领了广州,但仅坚持了3天,其他各地起义夺取城市的目标也几乎都没有实现。各地武装起义实践证明,攻打大城市的路走不通,一些起义部队开始转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始从攻打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伟大转折。

毛泽东在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中说:“马克思主义者走路,走到那个地方走不通就要转弯,因为那个地方走不过去”。而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乡村这个弯,毛泽东转的最快,也转 9 的最好。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认为攻占长沙已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果断决定退兵文家市,当时队伍驻扎在里仁学堂,经过激烈的讨论,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得到认可,放弃“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原定计划,“议决退往湘南”,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

文家退兵,议决退往湘南,其实并没有明确目标。文家会议后,起义军沿湘赣边界南下,经莲花县时,被派去联络江西省委的联络员宋任穷回到军中,他带回来江西省委的信中谈到“宁冈县有我们的武装,有几十只枪。”毛泽东又经过一番实地调查,了解到井冈山地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落脚点。但是,要想上井冈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山上真有“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

袁王二人都是穷苦出身,大革命高潮时也参加过革命,袁文才还是中共党员。袁文才有点文化,王佐会些武功,一个驻在山下的茅坪,一个驻在山上的茨坪,成犄角之势,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很有群众基础。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慢慢做通了袁王二人的工作,毛泽东才将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

各地起义军撤到农村后,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在农村怎么生存,怎么发展。各地情况虽不尽相同,但都面临三个共性问题:一是怎样战胜敌人的围剿;二是如何争取农民的支持;三是怎样建设巩固的根据地。这三个问题是互相联系的,下面我就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例,谈谈工农武装割据是如何开展的。

起义军上山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部队给养问题,即吃饭问题。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说:“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开始1000多人还好办,等到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近万人队伍需要人吃马喂,而井冈山东西南北方圆“共计五百五十里”,“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吃饭太难”是边界割据的致命伤。

那用什么办法解决呢?最初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打土豪,因为打土豪既可以扫除革命的障碍,又可以鼓动农民起来革命。但土豪的存粮和资财也是有一个积累的周期,不能今天打完,隔两三天再来一遍。毛泽东很快认识到打土豪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而要取得农民的支持就要用事实证明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那么又如何代表呢?当然是解决农民最关心问题,而农民最关心什么呢?是土地问题。毛泽东就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领导了边界各县轰轰烈烈的分田高潮。分地也是个很复杂的事,丈量土地、统计人口、协调分配,都需要有人牵头,都需要组织来领导,这样在广大农 10 民热烈拥护下,宁冈等县的基层党组织逐步恢复了起来,并且相应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分了地后农民最怕再次失去土地,这就需要红军的武装保护,由此支前拥军成为了农民的自觉行动,红军的基本生存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领导红军反围剿的过程中,毛泽东等人又总结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这样就形成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循环,工农武装割据在井冈山地区就蓬勃开展起来。

经过一年多实践,毛泽东对如何革命有了初步正确认识,他及时作了理论总结,1928年

10、11月先后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著述,他从国情出发揭示了红色政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完整阐述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提出了红军和红色政权发展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这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重要基础。

可以说,毛泽东这时已经看到工农武装割据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个有效途径,如他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写到:“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但客观地讲,这时毛泽东的认识仍然仅是战术层面的个案思考,还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的统筹考虑,革命新路仍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二)革命新路在教条主义束缚中破茧而出

党探索革命新路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是难在没有经验,二是难在共产国际城市中心论的束缚。可以说,教条主义是前进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八七会议后实现了斗争形式的转变,但是党内的“左”倾情绪却潜滋暗长,仍然坚持通过城乡武装总暴动以造成一省或几省的革命胜利的局面,对于毛泽东引兵井岗、保存实力的做法很不满,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开除了毛泽东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3月,湘南特委代表周鲁到了井冈山,他批评井冈山“行动太右,烧杀太少”,说毛泽东是“右倾逃跑主义”、“枪杆子主义”,更为严重的是他还将开除毛泽东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决议错传为“开除党籍”,当然,这个性质非常严重的错传很快就纠正过来了。

随着各地工农武装割据蓬勃发展,中央对割据农村和夺取城市的关系的认识也有了进展,提出在省一级的局部地区由割据农村,进而包围夺取城市。1928年6月4日中央在《致 11 朱德、毛泽东并红四军前委信》中,提出要吸取广州暴动的教训,“在全省总暴动之先,必须要有几个重要的中心区域的割据,而向全省的中心区域作包围的发展,如此全省总暴动才有胜利的可能。全省政治中心的暴动„„一定是全省暴动的完成而不是全省暴动的开始。”这个思想已经非常接近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了,但这种正确探索在六大召开后就停滞了。

中共六大是党的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党代会。为什么跑到莫斯科开,一是因为白色恐怖的严重,很难在国内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将各地的代表集中起来开个会;二是也有到莫斯科直接接受共产国际指导的因素;而苏联和共产国际也确实想要直接指导一下中国的革命。在六大上,共产国际批评了乡村包围城市的提法。毛泽东建立巩固根据地的思想,与共产国际“走州过府”式的“流动游击”思想是相违背的,这引起了红四军内部分人对他的质疑。由于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全是农民成分的党,重军事轻政治、反对党管一切、主张流动游击等错误思想很严重,尤其是1929年4月3日中央指示红四军分散游击的“二月来信”到了军中,使得有流寇思想的人似乎从中央的信中找到了根据。结果1929年6月下旬召开的红四军七大,解除了毛泽东前委书记的职务。

失去了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政策上发现许多错误,党及红军组织皆松散”,要求恢复毛泽东领导的呼声很高。9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发出的“九月来信”,肯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建设的基本原则,毛泽东重新出任红四军前委书记。12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红四军九大(古田会议),会议着重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毛泽东提出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同时从组织上建设,通过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无产阶级化。二是如何建军,毛泽东强调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并规定了正确处理军内外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两个关键问题的解决,使得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夺取政权,有了可靠的保证。

这个时候,毛泽东开始思考更大的问题,那就是中国革命的出路到底路在何方?他这时看到不仅是他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取得了成功,闽浙赣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左右江根据地和东江根据地等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也在蓬蓬勃勃地发展,这使他感觉到以根据地为依托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已经不再是一个战术的权益之计了,而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全局问题,即道路问题。这时,他收到了时任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带有悲观情绪的元旦贺信。古田会议后五天,即1930年1月5日,他给林彪回复了一封信,借着批评林彪以阐述自己的主张,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48年收入毛选时应林彪的请求,删除了对林彪个人的一些批评内容。毛泽东批评了“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反对“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主张应该采取“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强调只有坚持农 12 村根据地斗争,“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可见,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在农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路。这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成功开辟出来了。但是,这一思想为全党所接受并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又经历了一段极其坎坷的历程。

(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形成后遇到的曲折

毛泽东历经艰难探索出来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未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严厉批评。当时由于周恩来到苏联汇报工作,六大选出的总书记向忠发又能力不强,所以中央工作实际上由政治局常委兼宣传部长李立三主持。他是坚定的城市中心论者,他认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死命。”这种说法乍听起来也是有一定道理,就像我们个体一样,最怕脑子和心脏出问题,因为那是致命的,其他器官出问题还比较好修。但将这种观念移植到如何看待中国革命的问题上,可就不那么适合了。

李立三有坚定的城市中心观念,加上他对当时革命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我们知道这个时期爆发了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国内又爆发了规模浩大的中原大战,所以他认为革命高潮到来。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李立三点名批评了主张“以农村中心”的毛泽东,他认为“中国是帝国主义矛盾最尖锐的地方”,中国革命势必促成“西方无产阶级与东方殖民地革命的总爆发”,为此他制定了全国总暴动的方针并付诸行动,造成严重危害。

“立三路线”本来是在共产国际影响下形成的,因为此前共产国际认为中共中央有右的倾向,但李立三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判断和一味坚持全国暴动的冒险做法,又有点过“左”,就是连联共(布)中央也认为是有点过头了,如8月13日斯大林在给莫洛托夫的电报中严厉地批评说:“中国人的倾向是荒诞和危险的。在当前形势下,在中国举行总暴动,简直是胡闹。”可是李立三并没有听从共产国际的指示,而是公开宣称“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形势”,这种“不听招呼”的做法引起了共产国际的强烈不满,而红军进攻大城市相继失利,终于使得中央放弃了原定的暴动计划。周恩来和瞿秋白从苏联回国后,于9月24日至28日,主持召开了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

这时,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对“立三路线”的定性又发生了分歧,中央认为“立三路线”是“中央在策略与工作布置上犯了冒险倾向的错误”,也就是工作方法出了问题,但不 13 是原则问题;而共产国际则上纲上线地认为这次错误“并不是个别的错误,它造成了许多错误观点的整个系统,定下了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针,其行为更是敌视布尔什维主义和敌视共产国际的。”

下级与上级争论的结果可想而知,只有下级服从上级,中共中央政治局被迫承认犯了调和主义的错误。但对这个说法,共产国际还是不满意,不换思想就换人,要在以后杜绝这种不听招呼的现象发生,关键还是要让能够不折不扣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同志负责中央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秘密潜到上海,在他一手操办下,1931年1月7日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把他的得意门生王明推举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实际上中央领导权主要由他掌握,王明之所以得到共产国际垂青关键是他听共产国际的话。

王明上台之后,仍然顽固地坚持共产国际所主张的城市中心论,他在表面上虽然猛批李立三太“左”,实际上他更“左”。如他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主张关门主义,如他所说:“国民党军阀政客这一群狗窝里,绝对找不出一条‘少通人性’的好狗。”关于革命形势的判断上,他在为中央起草的一个文件中公开宣称:“目前中国政治形势的中心的中心,是反革命与革命的决死斗争”,他还把所有反对这种冒险行动的主张一概斥为保守退却,甚至说成是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并且他还利用组织手段把他们那一套强行推行到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1931年4月,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参与领导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被捕叛变。在危急形势下,王明提出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而周恩来则要到中央苏区,这样在上海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已不到半数。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提议,在上海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负总责任。

博古仍然听命于共产国际,继续推行“左”倾教条,如他自己后来回忆说:“其实我和一些同志当年都还只是学生,只学了一些理论,拿了一套公式和教条就回国了,当时我们完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因此过去党的许多决议,不过是照抄照搬国际的指示而已,完全没有结合中国的实际。”这种完全没有结合中国实际的结果,就是经过一番折腾,1933年初临时中央在上海难以立足,不得不转移到中央苏区,直接领导中央苏区工作,“左”倾教条的影响就更恶劣了。如毛泽东后来的说法就是,先是“钦差大臣满天飞”,而后就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那些喝了一肚子俄国墨水的中央领导人,根本不把靠钻山沟、打游击的毛泽东放在眼里,他们对毛泽东探索出来的革命新路置若罔闻。从1931年11月赣南会议开始,一直到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毛泽东被排除在了中央苏区红军领导之外,此时尽管他仍然担任着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但是遭受到了接连不断的批判和不公正对待,当时他的处境是相当艰难的。据伍修权回忆,长征前研究转移的时候,博古、李德等 14 人甚至于还曾经想不带毛泽东走:“最初他们连毛泽东同志也不打算带走,后来因为他是中华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在军队中享有很高威望,才被允许一起长征。如果他当时也被留下,结果就难以预料了,我们党的历史也可能成了另一个样子。”

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下,在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瞎参谋、乱指挥之下,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土地革命战争失败了,党和中国革命再次陷入绝境。实践证明照抄马列本本、共产国际决议,照搬俄国革命经验行不通,而毛泽东等人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经过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胜利和失败,经历了革命的大风大浪,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他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吸取了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一系列著作,形成了完整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内容,中共中央文件从来没有作过完整的概括和表述,其基本内容我在讲稿中作了归纳,现在简单的梳理一下。

毛泽东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阐明了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一是阐明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特点:“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这种国情就决定了中国革命不能像资本主义的国家那样,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后再进行起义和战争,而是以武装的革命对武装的反革命为主要斗争形式。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且长期占据城市,所以农村是孕育革命的温床,而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则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二是论证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方面是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决定的。对于这个特点,毛泽东有过生动的描述,他说:“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 15 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通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这六个“同时存在”将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再从地理特征来看,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革命势力有着充分的回旋余地,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正是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域首先胜利的可能,同时也决定了革命的长期性和艰苦性。

三是进一步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详细地论述了抗日战争中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胜利前景。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国际和苏联认为中国应该以国民党为中心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共产党尽量迁就、服从、支持他们,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中国拖住日本,减轻苏联在远东方面的军事压力。1937年11月王明回国后,由以前的“左”,又变成了右,他不折不扣地执行共产国际的意图,主张运动战,反对游击战,甚至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口号,实质上就是一切听命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错,但放弃领导权那就会重蹈大规模失败的覆辙。王明不仅自己宣讲右的一套,而且还利用控制的《新华日报》大肆传播他的论调,而对于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王明则予以弱化,如他以篇幅过长为由拒绝在《新华日报》上登载《论持久战》。王明的右倾言论在党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得党内一些同志对于在国共合作抗日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产生了动摇。针对于此,毛泽东在一系列论述中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提出要坚持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仍然必须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仍然要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指出这是夺取抗战全面胜利乃至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必由之路。

这样,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在理论形态上逐步臻于成熟和完善了。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启迪作用。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主讲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李庆刚

这一讲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及其最后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一举洗雪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百年民族耻辱,是中国由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在抗日战争时期,尽管 16 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由于当时已经有了已经觉醒或者正在觉醒的广大人民群众,有了经历过两次革命胜利和失败的考验、在政治上达到了成熟的中国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人民的军队,有了局部的人民政权即解放区人民政权。总之,当时的中国按照毛泽东的判断,是处于历史上的进步时代,这是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依据。虽然不能说抗日战争是单独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处于历史上进步时代的主要代表,却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一讲将围绕中国共产党如何成为抗战中流砥柱这一主题,分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制定了正确的抗战指导方针。第二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第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

下面先讲第一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制定了正确的抗战指导方针。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起进攻,第29军奋起反抗,伟大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由此爆发。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在这紧急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实行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制定了正确的抗日战争指导方针。

第一点,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努力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卢沟桥事件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向全国发出通电,大声疾呼:“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事实上,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其中明确提出共产党和红军愿意同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一切抗日党派和团体,共同抗日救国。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初步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以后,中共中央采取了和平解决的方式,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在随后举行的国共两党关于和平谈判的过程当中,国民党方面的表现不是很积极,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到华北抗战前线,所以在谈判中表现出了较大的主动性。8月22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份按战时序列改为第18集团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的正副总指挥(后来改称正副总司令)。以叶剑英为参谋长,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第115师,师长林彪;第120师,师长贺龙;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当时红军改编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很多指战员思想认识搞不通,他 17 们认为红军改编就相当于共产党、红军向国民党投降,过去与国民党进行的十年血战白打了。针对这一状况,红军各部普遍向广大指战员开展了一次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教育。当时,朱德、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左权等高级将领带头向指战员做思想说服工作。1937年9月,在120师举行的抗日誓师大会上,朱德就明确指出,红军改编,同志们思想不通,这个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毛主席说了,红军改编,统一番号是可以的,但是有一条绝对不能变,就是中国红军必须绝对处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贺龙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过去国民革命军的服装我穿过,青天白日帽徽我也戴过,青天白日旗我也打过。从大革命失败到现在,我和国民党打了十年,但是现在是国难当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我们红军才实行改编。从表面上看来,我们是白的,但是我们的心却是红的,永远是红的。

经过思想教育工作,广大指战员思想认识上的疙瘩逐渐解开,普遍认识到大敌当前建立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有句古话,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这一民族传统在民族危机现实之下的再次复活,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能提出这样一个具体目标,是谈不上政治领导的。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自始至终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先后掀起了两次大规模的反共高潮,其中以“皖南事变”为标志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使新四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当时新四军军部以及所属皖南部队一共9000多人,遭到国民党预先埋伏的部队的围剿、袭击,除2000多人突围以外,其余大部分牺牲、被俘或者失散,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副军长项英遇害。“皖南事变”的爆发,使很多人认为,国共合作将破裂,内战有扩大的危险。但是中国共产党面对这种严峻的事态,还是以抗日大局为重、以民族大义为重,采取了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联合、求团结的政策。在军事上严防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在重庆,周恩来对国民党当局提出了严重抗议,他亲自打电话给国民党总参谋长何应钦,说你们的行为,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皖南事变”的爆发,得到全国人民、中间阶级、国民党内正义人士以及国际社会舆论的普遍同情。当时宋庆龄、何香凝就致函蒋介石,反对国民党围剿新四军。冯玉祥也说,新四军抗战有功,妇孺皆知,此次被剿灭,“政府”方面实难挽回对人们的信赖,在国际社会上,苏、美、英等国也反对国民党这种做法。这样形势的发展就完全出乎国民党顽固派的意料之外,反而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是坚持抗日作战的,这样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就输了理,而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却在全国的地位大为提高,后来更加证明共产党是坚持团结抗战的柱石。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的存在及其发展,使得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发现他面对的中国不再是一个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中国,而是一个团结起来的中国,这就注定了他灭亡中国的美梦最终必将破灭。

第二点,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

抗战爆发以后,在如何坚持抗战问题上,国共两党从一开始就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线,形成了两条对日截然不同的作战指导路线和方针。国民党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力图使抗战的进行不致损害他们的统治,而且想在抗战结束以后继续维持他们的统治。因而采取了片面的抗战路线,也就是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依靠政府和军队来进行抗战。不注意给人民以抗日民主自由各方面的权力,不注意改善人民的生活。1938年3月至4月,国民党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其表现的抗日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对于发展民众运动增加了很多限制。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一条全面的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指出其包含了极大的危险性,存在着严重失败的可能。毛泽东明确指出,应该使我们共产党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必须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作斗争。会议向全国人民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十大纲领》中包括进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良政治机构、改良人民生活、维护抗日民族团结等十个方面。这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

毛泽东明确提出,目前急需把共产党与国民党区别清楚,《十大纲领》的提出就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1937年10月,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就明确指出,我们的基本口号就是全面的、全民族的对日抗战路线。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这样的路线。1939年7月,是抗战两周年,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对时局的宣言,其中再次重申我们的路线就是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在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提出一条政治路线,也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对于这条政治路线,毛泽东是这样解释的。他说,“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指的是人民队伍;“在我党的领导下”,指的是指挥官、司令官;“打败日本侵略者”,指的是敌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指的是目标。他说这是一条“总路线”。他还说“我们党历来就是这样的路线”。这样的路线,实际上也就是全面抗战的路线。

可以说,两条路线、两个前途。坚持和采取全面抗战路线,必将得到一个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独立自由的前途。采取片面抗战路线,就不会取得抗战胜利,而且很可能得到日本占领中国的前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符合并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路线。

第三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比较坚决的抵抗,并组织了像淞沪、忻口、南京等会战,但是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的抗战路线,最后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屠杀我国军民30多万人,制造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事件。国民党首府南京被攻克以后,国民党的首府就迁到武汉,最后又迁至重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这样作战状况,就使得全国人民充满了忧虑:战争将如何进行下去?中国能否取得抗战的胜利?怎样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在抗战爆发以前,国民党阵营里一直就有人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全面抗争爆发以后,“再战必亡”的论调又甚嚣尘上,当时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就是其中的代表。当然,速胜论也有相当的市场,国民党中一部分人妄想通过或者依靠国际援助来迅速地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特别是1938年3月至4月,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在山东峄县附近的台儿庄取得了歼敌二万多人的大捷,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来,速胜论的观点又抬头。但是不久,日军南北对进夹击,军事重镇徐州陷落,这样人们盲目乐观的情绪又再次受挫。

这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整整十个月,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无不渴望和平的早日到来。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觉得有必要对这10个月的经验做一个总结性的解释,给全国人民一个关于抗战前途的说法和答案。1938年5月至6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这一论著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最重要的军事著作。它清晰地回答了有关抗日战争的种种问题,解答了人们的思想疑惑,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首先明确提出中日战争的历史方位问题,他说中日之间的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所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一历史方位上,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第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第三,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它的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第四,日本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的,中国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得道多助”的。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可以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抗日战争要经过艰难的历程,后三个特点决定 20 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胜利最后属于中国。

《论持久战》还科学的预见了抗日战争的进程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时期;第二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进攻,敌之战略退却时期。第二阶段,也就是战略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转换的枢纽,中国将在此阶段获得由弱转强的力量,最后胜利属于中国。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明确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威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起来全国的老百姓,就会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弥补武器弹药的不足,最后取得抗战的胜利。毛泽东的这些论断,清晰地回答了人们最关心而一时又看不清楚的问题,使得人们对于抗战的历程和前途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历史证明,在中国人民陷入对抗战前途渺茫、苦闷、彷徨的情绪之中时,当政的国民党并没有给全国人民一个关于抗战前途的答案和说法。但是,国民党没有做到的事情,中国共产党做到了。毛泽东对于抗战前途的预测是那样准确,使人深为佩服。对这一点,1945年4月,在我们党的七大上,朱德就指出,在八年过程当中,抗日战局经过了复杂的变化,但是不管战局如何变化,如何复杂,其发展进程都没有超出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关于三个阶段的科学预见,也就是敌人的进攻阶段、敌我相持阶段、我方反攻阶段。

综上所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提出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第一个方面的表现。

第二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存在着两个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独立的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上抗击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兵力,在淞沪、忻口、南京、徐州、武汉等会战中,共歼灭日军25万人,国民党也遭受了重大伤亡,最后节节败退。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中国的华北、华中等大片国土和华南的一些战略要地落入敌手,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八路军、新四军在正面战场作战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插入敌后,展开广泛的人民战争,发动起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创建了令世人瞩目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敌后游击战争的序幕是从著名的平型关战役拉开的。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一部在山西平型关附近 21 设伏,击毙日军一千多人,击毁汽车一百多辆,缴获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从整个战争的进程来看,平型关的战役不算大战,但它却意义深远,影响全国。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在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军队所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平型关战斗结束后,八路军参加了忻口作战,会战失利以后,八路军迅速挺进敌后,策应友军撤退。1937年11月,在上海、太原沦陷以后,八路军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迅速在敌后展开了全面的对敌作战。当时115师一部挺进以恒山为依托的晋察冀地区,主力则进至以吕梁山为依托的晋西地区,120师进至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晋北地区,129师及八路军总部挺进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地区。八路军完成了战略展开以后,迅速地开展了创建根据地的战争和其他各方面的工作。这样,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就在华北大地上建立起来。在华中,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南方八省游击队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随后新四军展开对日作战,华中抗日根据地也建立起来。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地区,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首府延安成为全国革命者向往的革命圣地。敌后战场的开辟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就使得日军腹背受敌。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共对敌作战1500多次,毙敌5万多人,牵制日军兵力30万人,八路军由不到5万人发展到15万人,新四军由1万多人发展到2.5万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能够在短时间内,在敌后打开这样的局面,是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包括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的意料之外。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就逐渐停止了正面战场的进攻,而以其主要的兵力把守占领区,这是抗战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转变的一个重要条件。

以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为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从此以后,日军的对华方针有了重大的变化。从这时起一直到1944年,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停止了战略进攻,而逐渐以主要的兵力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就担负起抗战的主要责任。

随着人民武装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1940年8月到12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进攻作战,作战部队陆续达到100多团,参加人数有20多万人,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共对敌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5万多人。“百团大战”给日军企图分割根据地军民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在抗战局面比较沉闷的时候振奋了全国民心。对此,蒋介石也致电朱德、彭德怀表示嘉奖。到1940年,在三年作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共收回县城150多座,1940年八路军、新四军抗击着侵华日军的58%和全部的伪军,人数达到70万人。到1940年底,八路军、新四军人数发展到50万人左右,同时还有大量的民兵和地方武装。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16个根据地,加上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已经发展到1亿多人。中国 22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逐渐成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主要力量,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百团大战”使得日本侵略者大为惊慌,日军就认为华北“治安”的症结在于中共。所以从1941年到1942年,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根据地的“扫荡”和“清乡”活动,根据地进入了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在日军的残酷进攻中,敌后军民伤亡很大,部队减员很多,到1942年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下降到40万人,华北平原地区的一些抗日民主政权被摧毁,根据地面积缩小,总人数由1亿多人下降到5千万人以下。面对日军这种残酷进攻,中共中央认为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打击日本侵略者。各根据地在与日伪军的作战中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歼敌方法,像大家熟知的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交通破袭战和水上运动战等一系列的战术,充实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与敌人的顽强斗争中,敌后军民不怕牺牲,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像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对敌作战英勇顽强,日军就把马母当作人质,要马母逼迫马本斋投降,但马母坚贞不屈,最后绝食而死。还有像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等,都是我们熟知的抗日英雄事迹。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八路军总部遭到日寇合围的情况下指挥部队突围,在率领最后一批人员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他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方面牺牲的最高将领。

在敌后军民的牺牲坚持下,随着世界反法西斯的不断胜利,到1943年解放区战场形势好转,各抗日根据地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1944年根据地军民还展开了局部的对日反攻作战。到1945年初,解放区军民热烈响应中共中央提出的“削弱敌寇、发展我军、缩小沦陷区、扩大解放区”的号召,向一切被敌人占领而有可能攻克的地方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作战,这时人民军队由高度分散转向集中,由分散的游击兵团上升为正规兵团。到1945年4月,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华南抗日中队已经发展到91万人,民兵200万人左右,创建了19块大的解放区,解放区的面积已经达到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解放区地处当时全国重要的战略区,当时全国重要的城市像北平、天津、保定、太原、济南、徐州、上海、杭州、郑州、武汉、广州等均处于人民军队的包围之中,全国重要港口也大多数处于人民军队的活动范围之内。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解放区成为对日大反攻的主要力量和争取抗战胜利的强大基地。而这时国民党政府在哪里呢?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他回忆中是这样写的,他说抗战后期,国民党的权力、蒋介石的权力仅限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连国民党政府的影子也找不到。

在解放区战场节节胜利的时候,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上这时却遭到了可耻的溃败。1944年4月到12月,日军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也叫“一号”作战),我们称之为豫湘 23 桂战役,在8个多月作战中,国民党丧失兵力五六十万人,并丢失了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6千万人民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日军一直进攻到贵州的独山,逼近山城重庆,这震惊了山城的国民党党政军要人。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与国民党所担负的正面战场作战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八年作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这样的:1938年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59%,1939年是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不难想象,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发动全民抗战,日本侵略者就会集中其主要的兵力用于正面一线作战,并可充分利用占领区的资源来维持这种战争的路线,实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企图,果真那样,抗日战争的局面将是另一番情景。对此,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抗战胜利前夕就明确指出: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的与敌相持的战争,如果解放区战场的这种战争不能在最困难的时期坚持下来,那么日军必然继续会长期向西南、西北进攻,而国民党的政治机构及其军队则又必然招架不住,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段,抗日战争的局面早已是不堪设想的了。朱德还明确指出,他说任何人如果轻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解放区英勇战斗的9千万人民,对于中国解放事业和对日大反攻的伟大重要性,必将犯很大错误,那是一定的。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八年作战中逐渐成为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成为中国坚持持久战的台柱子,争取胜利的主力军,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

第三个方面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

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的兴旺是一切抗日党派的责任,是全国人民的责任,但在我们共产党来看,我们的责任更大。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确以民族责任为己任,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真正成为毛泽东所说的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团结统一的模范,成为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成为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逐渐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可以说在抗日战争中,民心的砝码不断加在共产党一面,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共产党方面倾斜,抗日战争胜利之时,国共两党胜负大局已定。

第一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日臻成熟完善。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延安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毛泽东便集中精力进行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工作。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抗战时期,是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阶段,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重要阶段。毛泽 24 东选集四选中有159篇文章,其中有112篇是这一时期完成的,像著名的《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作。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深刻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精辟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发展规律,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这一理论创新,符合中国的实际,完整解决了有关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体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日臻完善成熟。1945年4月到6月,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做了一个总结,特别是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会议决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使我们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最后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这一次代表大会是一次代表着光明的中国之命运的大会。在中国共产党举行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1945年5月,中国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六大的主题是,顽固坚持一党专政和独裁,拒绝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并且积极的准备内战,妄图独享抗战的胜利果实。可以说与中共七大相比,国民党的六大是一次代表着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的大会。

第二点,中国共产党从各方面加强队伍建设。抗战爆发以后,大批的革命者纷纷奔赴延安,到延安后他们又纷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38年底,中共党员的人数由抗战初期的4万多人发展到50多万人。由于当时的新党员大多是充满着爱国热情的学生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富有爱国激情,抗日热情很高,但是又有组织散漫、不服从纪律的特点。为了把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1939年10月,中共中央专门创办了党的建设方面的理论刊物《共产党人》,毛泽东亲自为《共产党人》题写了发刊词,在发刊词中他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共产党,并且指出这是一项伟大工程。至此,“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法一直延续至今。为了团结全党完成民族抗战的神圣使命,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共中央还在延安开展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延安整风运动,整风的主题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我们党认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着我们学。通过这次整风,总结了历史经验。从思想根源上纠正了左右倾错误的根源,使我们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就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点,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根据地的建设。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还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建设,根据地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5

在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践行民主,其主要的标志是“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提出和实践。1940年3月毛泽东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任务,“三三制”简单地来说,就是在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如果共产党员的人数超过三分之一,多余的人就要退出。在“三三制”政权中,党外人士像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是有职有权的,比如在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民主选举中,党外人士、著名开明绅士李鼎铭先生就被选举为陕甘宁边区的政府副主席,他当选副主席后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政策,对这一政策,中共中央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肯定。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亲自写了一篇《一个极其重要政策》的社论来宣传“精兵简政”,在《为人民服务》这一名篇当中,毛泽东就这样说:他说“精兵简政”这个意见,就是由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提得对,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精兵简政”这一政策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渡过困难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民主和选举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为了真正实现普遍的选举,根据农民当时文盲占多数的情况,各根据地普遍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民主实现形式,像投豆法、画圈法、画杠法、烧香燃洞法这样的选举方法,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鄂皖边区访问的时候,亲眼看到当地的群众用手中的黄豆、绿豆、豌豆、蚕豆等作为选票,选出自己中意候选人的情况。他感慨,这是比近代英美还要进步的普选。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各种力量都在争取知识分子。但是结果确是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不畏艰难万阻奔赴延安,他们来到延安,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高粱,不但要工作学习,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甚至还要拿起武器到前线作战,他们为什么这么向往延安? 就是因为延安有着“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的民主氛围。

除政治上追求民主以外,在根据地经济建设方面,应该说我们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抗战爆发以后,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减租减息的政策,兼顾地主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把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改善农民的生活结合起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生产也就得到了发展。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以后,为了减轻根据地群众的负担,渡过经济困难,根据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像我们上面提到的“精兵简政”的政策就是其中重要一个政策,还有一个重要政策就是开展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些领导人都亲自参加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机关、学校等纷纷垦荒开田,纺纱织布。由王震率领的359旅开赴延安以南的南泥湾,通过几年的辛勤劳动,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一个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应该说“大生产”运动是有重大意义的。一方面使得根据地群众的负担大为减轻,使得根据地居民生活大为改善,一方面改变了我们党工作的作风,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

26

除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以外,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科学技术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这些工作当中,根据地的群众与我们党结成了血肉联系,群众更加信任党、信任军队。正如当时一首歌唱得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这样和谐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对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坚持抗战,直至取得抗战最后胜利,应该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0年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比较国共统治区的人民生活状况以后,就断言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历史果真被他言中。

在共产党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同时,我们来反观一下国民党在干什么呢?国民党在政治上一方面是继续顽固地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另外一方面是压制民主。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使国民党方面极其尴尬,既然中国有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既然中国人民可以享有人权自由,为什么还要忍受国民党一党独裁呢?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为了与中国共产党争夺话语权,1943年蒋介石亲自出马,请人捉刀写了一部《中国之命运》的小册子,大谈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对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唱彻全国,深入人心。在军事上,《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不久,国民党就在军事上,在正面战场上遭到了豫湘桂战役的可耻的大溃败。对此,当时新华日报发表的社论,就贯以这样的标题《一党独裁,遍地是灾》。在经济上,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并没有改善人民的生活,经济恶化,物价飞涨,加剧了人民生活的负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各级党政官员以“接收”为名,贪污腐化,大发国难才,搞所谓的五子登科,哪五子呢?一是票子,二是房子,三是车子,四是位子,五是女子。这样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后国民党是威信扫地,就连原来拥护他的中间党派也逐渐远离它,而逐渐向共产党靠拢。中国共产党逐渐就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三个方面的表现。

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斗争,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断取得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向中国递交了投降书,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们上面讲的这三个方面,就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一个充分表现。对于这一点,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这篇文章当中就指出,他说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个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人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27

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我们这讲的内容,与这一论断是切合一致的。

好,谢谢大家。

第四讲: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卢 毅

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不仅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而且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顾延安整风,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延安整风的历史背景

(一)延安整风的主要起因

毛泽东之所以要发动延安整风,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历程有关

第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危害,必须从思想路线上加以彻底解决。

28

延安整风之前,我们党曾先后发生过瞿秋白、李立

三、王明等三次“左”倾错误,其中在1931年1月召开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台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是理论形态最完备、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危害最大的一次。它在军事上实行冒险主义,在政治上实行关门主义。这一系列“左”倾错误直接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南方各根据地相继丧失,全国红军从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党员从30万人减少到4万人,白区的党组织也几乎损失殆尽。

尽管在遵义会议上博古“左”倾中央的统治宣告结束,但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当时只是解决了最为迫切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而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问题并未做出正确的结论。此后,毛泽东在1940年12月政治局会议上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彻底否定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左”倾政治路线。但是由于教条主义在党内的思想基础仍然根深蒂固,他的努力没有获得完全成功。这让毛泽东逐渐认识到,必须在全党范围开展一次整风运动,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

第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错误一度引起党内思想混乱,必须予以肃清。

1937年11月,王明从莫斯科回国。这一次,他又教条地搬用共产国际指示,提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口号,主张对国民党让步。在1937年12月政治局会议和1938年3月政治局会议上,他还一再反对洛川会议以来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不点名批评了毛泽东。当时,毛泽东虽然赞成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但他认为我们不能过分相信国民党,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从后来的事实来看,毛泽东的这种主张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当时却受到王明的批评。由于王明手握共产国际指示这道圣旨,而共产国际当时在中共党内有着很高的威信,因此他的这种右倾思想一度占了上风,这就给全党带来了很大的思想混乱,给党在抗战初期的工作造成了不良后果。而要纠正这种右倾错误,就必须通过开展整风,肃清教条主义的影响。

第三,皖南事变的发生,促使毛泽东思考如何尽快改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导火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遭到惨重损失。而在事变前,毛泽东就对国民党存有戒心,曾制定过一个先发制人的计划,打算派15万精兵打到国民党后方去,但这个计划最终被共产国际否定了。这件事深刻反映了中共与共产国际的重大意见分歧,同时也让毛泽东的警惕性进一步增强。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决心尽快改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从实质上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开展一次全党的整风运动,从 29 思想根源上破除将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和教条化的氛围。

总之,在延安整风前,我们党在处理中国革命问题时还不够成熟,时常犯“左”倾或右倾错误。而无论是“左”还是右,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照搬照抄共产国际指示的结果,都是教条主义的表现。这就说明我们党还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延安整风,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延安整风的历史条件

20世纪40年代初,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局势相对平稳,特别是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形势比较稳定,这就为我们党集中时间进行整风提供了客观条件。与此同时,党内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之后,逐渐形成了一批在政治上比较成熟的领导骨干。尤其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并在40年代初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还经受了各种复杂斗争实践的检验,日益显现出其高瞻远瞩的正确性,逐步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巩固,并获得共产国际的承认和支持。这些都为延安整风提供了条件。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重返中央领导层,但当时他的领袖地位并不稳固。尤其是王明回国后,更是不断向他和中央发出挑战。1938年9月,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口信,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承认毛泽东是中共领袖。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取得了与王明斗争第一个回合的胜利。

时隔三年,在1941年9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大家围绕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左”倾错误和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展开了热烈讨论。毛泽东首先严厉批评了长期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他的这一重要讲话,使与会同志受到很大启发和教育,博古与张闻天等人均对自己曾经犯的错误做了诚恳和深刻的自我批评。而王明却一再推卸责任,为自己辩解,他的这种拒绝认错的态度遭到了与会者的一致批评。至此,毛泽东获得了与王明斗争的最终胜利,为开展整风运动提供了条件。

二、延安整风的基本过程

在充分酝酿和准备的基础上,延安整风于1942年正式拉开了帷幕。延安时期的全党整风运动按毛泽东的部署,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30

(一)思想动员阶段(1942年2月至4月)

1942年2月上旬,毛泽东先后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以及中宣部和中央出版局联合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上,做了《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任务,同时阐明了整风的宗旨和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两个报告实际上是发动全党整风的动员报告。会后,各单位均传达了毛泽东的报告,并制定了学习计划和检查工作计划,普遍和充分地向党员、干部做了思想动员。

(二)整顿三风阶段(1942年4月至1943年10月)

1942年4月3日,中宣部发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进一步对整风运动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做出明确规定,从此开始了以整顿三风为中心内容的全党整风。

1942年4月至8月初,重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这是延安整风的中心内容。毛泽东着重指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2年8月至12月中旬,重点是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毛泽东认为,宗派主义是主观主义在组织关系上的一种表现,它妨碍了党内的统一和团结,必须加以反对。1942年12月中旬到1943年3月中旬,重点是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毛泽东指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和表现形式,因此必须反对党八股,才能使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无藏身之地,实事求是的、生动活泼的创造精神才能发扬,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1943年3月中旬至10月,是总结学习阶段,各单位就自己的工作和整风学习进行总结。

(三)总结历史经验阶段(1943年10月至1945年4月)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高级干部进一步研究和讨论党的历史问题,延安整风由此转入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整顿三风的基础上,对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史上几次大的路线错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做出结论。当时,广大干部主要围绕《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党史文件汇编,展开了热烈的学习和讨论,同时还先后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毛泽东也做了《学习和时局》的报告,针对同志们存在的一些疑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些学习和讨论,大家普遍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端正了思想方法和政 31 治路线,更好地认识党史上的重大路线是非问题,从而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充分讨论和反复修改的基础上,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党在各个时期的经验教训,对党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结论,并且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至此,延安整风胜利结束。

三、延安整风的深远影响

延安整风历时三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后来的历史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一)破除了对共产国际指示的迷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延安整风前,教条主义在党内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许多人把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奉为金科玉律予以照搬照抄,甚至不惜牺牲我们自己的民族利益。通过整风学习,全党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出现了建党以来最大规模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重新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这样,就使广大党员和干部逐渐从教条主义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从根本上端正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进一步明确了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历史已经证明,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我们党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克服了长期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扫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障碍,极大地推动了它的历史进程。

(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在延安整风前,尽管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已经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但是由于教条主义的干扰,其理论家地位并没有被人们普遍认可,毛泽东思想也没有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而正是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才在七大上得到正式确立。

(三)开创了以整风进行党的思想建设的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我们党在历史上曾经开展过多次反对“左”、右倾错误思想的斗争,但由于方法不妥当,“一方面,没有使干部在思想上彻底了解当时错误的原因、环境和改正此种错误的详细办法,以致后来又可能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另一方面,太看重了个人的责任,未能团结更多的人 32 共同工作”。有鉴于此,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开展整风来解决党内思想问题的办法,这是对党的建设学说的创新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实践证明,延安整风的这一方针是完全正确和行之有效的,不仅在当时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而且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第五讲: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实践

主讲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张旭东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实践这个专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要讲这个专题,以及大家为什么要学这个专题,我想无疑有两个背景。首先,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之前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们作为共产党的继承者,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新中国的继承者,对于国家怎么建立的,怎么从历史中抉择的,历史的由来、历史的脉络要弄清楚,这是第一个背景。第二个背景,有一些现实的原因,我们知道近几年在国际上和国内有一股思潮,叫什么思潮呢?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是否定现行中国制度的一种思潮。比如说它主张中国走多党制、三权分立制、议会制。我们为了驳斥这种思潮,我们应该有一些理论准备,在2009年建国60周年之际,中宣部理论局出版了一个小册子叫《六个为什么》。《六个为什么》实际上就是为驳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以及为了建国60周年而编写的。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一讲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怎么形成和确立的?一个核心的点就是这个国家是怎么形成和确立的。主要讲四个问题,第一是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怎样形成和确立的。第二是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怎样形成和确立的。第三个问题是政党制度。我们现在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为什么没有选择多党制?没有选择一党制?而选择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个我要讲一讲。第四个问题是国家结构问题。我们都知道国家结构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中国是单一制,大陆主体是单一制。为什么没有选择联邦制,而以选择民主区域自治为补充形式的单一制,这四个问题。另外,讲一讲导言。

首先第一个问题,导言,建立新中国的背景。

我们知道革命的直接问题是什么?革命的直接问题就是夺取政权,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例外。共产党从1921年7月成立就开始探索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不同的时期,我们有不同的建国口号。我简单捋一捋,比如1922年提出了真正民主共和国的建国口号,并且在这个口号下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但是后来由于我们党的领导人的右倾错误以及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民主共和国没有建成。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提出了苏埃工农共和国,苏埃工农共和国在1927年就提出来了,这个从名称上来看,它就是学习苏联的,苏维埃。实际上现在从后来来分析,它实际上有一种关门主义的倾向,把民主资产阶级排除在外面的,就是工 33 农苏维埃,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工农苏维埃共和国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背景下,它越来越不适应当时的形势,我们在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为标志,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党要提出一个什么样的建国口号呢?如果还是以工农苏维埃共和国,那么民主资产阶级,甚至一些具有爱国热情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他也不会接纳你这个建国口号,所以共产党认识是很聪明的,我们需要从策略上、口号上实现转变,在1935年我们提出来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应该比工农苏维埃共和国要进步,因为提了人民的范畴,人民比工农的范畴要广,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以及一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阶级和阶层。但是这个口号从字面上来看,它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它还是苏维埃。所以很快共产党就发觉它的缺陷。到了1936年提出来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比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有进步,但也有缺陷,紧接着我们提出民主共和国,民主是个好东西,我们从1840年以来,中国缺少的就是民主,一直到现在,我们讲政治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的核心还是民主,所以民主共和国受到各阶级、各阶层的拥护和欢迎,这是1936年12月份提出来的。民主共和国应该说在当时背景下提出来有它的积极性,但是民主共和国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蒋介石不承认。蒋介石也提民主,孙中山也提民主,这个民主到底是什么样的民主,和蒋介石的民主有什么区别。另外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时候,蒋介石发动了一系列反共溶共限共的事件,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建国口号来真实的表达共产党的建国意愿,所以在1940年1月份,以《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为标志,我们提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应该说比民主共和国有进步,我们切忌不要从字面上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比民主共和国就多一个字“新”,其实内涵上有很大的区别,是一种新质的表现,包括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政治,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一种文化,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提出来以后,应该说受到国内各阶级、阶层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当时也比较欢欣雀跃,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论述到:“新民主主义的桅顶已经冒出地皮线,新中国是我们的,我们拍掌欢迎它吧!”毛泽东很少写出这一类抒情的文章,但是在新民主主义论和对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期待,他是富有热情的,饱有热情期待着。所以,到了1945年前后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即将要战败和投降的时候,在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政权目标,就是建立联合政府。联合政府最早是由林伯渠代表中共在重庆国民党三届三次参政会上提出来的,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当时我们应该说对民主联合政府的设想,在当时背景下,我们是以蒋介石为核心的领导的一个民主共和国,所以毛泽东也预料,哪怕蒋介石给我们几个官位去做,我们也去做。我们加入民主联合政府,不是去给蒋介石砍头,而是去给蒋介石洗脸。同志们想一想,我们当时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目标呢?实际上更多是从力量上对比。我们的力量比蒋介石的力量要薄弱。另外,考虑当时国内背景,因为饱受战争影响的中国国内各阶层、阶级迫切希望民主和和平,所以我们提出民主联合政府。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为了实现民主联合政府这样一个建国的目标,冒着自 34 己生命的危险,1945年8月28日,乘坐美龄号专机到了重庆和蒋介石谈判,但是我们知道蒋介石为什么叫毛泽东来,实际上他做了两手准备,一手如果毛泽东不来,不要民主、不要和平的的借口就压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来,我提一些苛刻的条件,迫使共产党交出政权、交出军队。蒋介石后来在日记中回忆说到,这两种手段,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彻底解决共产党的问题,当时蒋介石是充满自信的。哪知道毛泽东一来,也是不好对付。焦点主要是在政权,在军队问题上。当时我们共产党有48个师,我们最低底线是24个师,蒋介石最多给12个师,包括政权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没有谈妥,当然有一些成果,最核心的问题是政权,军队的问题没有解决。蒋介石当时在重庆谈判期间就做好了内战的准备,他扬言三个月要消灭共产党,说共产党有什么,我们有飞机、坦克、大炮,共产党有什么,三个月彻底消灭共产党。毛泽东去重庆之前,跟刘少奇谈了一天一夜,在窑洞里面,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准备着坐班房。如果坐班房,正好在班房里写一点东西,毛泽东当时做了充分的准备,表现他英勇的、大无畏的气概。针对蒋介石的挑衅,毛泽东在重庆的不同场合,冒着自己生命的危险,毛泽东在不同的场合会见中外记者,表达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的真实意图,所以有的记者问毛泽东,说共产党是不是要吃独食呢?吃独家饭呢?毛泽东说绝对不会,共产党绝对不会吃独食、吃独家饭。但是,如果蒋介石不给我们饭吃,我们饿了一天还可以,饿了三天我们就要造反,所以这里面话里也有话。所以,我们是真实的想加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政府里。如果蒋介石不给我们饭吃,我们也会另起炉灶的。所以,针对蒋介石扬言三个月,气势汹汹的内战的阴谋,毛泽东在记者会上就说到了,蒋介石气势汹汹,军队力量很大,但是他人心不顺,经济上有困难,最终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所以这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这种气概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毛泽东在记者会上做了一个比喻,什么比喻呢?他说蒋介石的蒋是怎么写的呢?是一个“将”,再加一个草字头,是草头将军。我的毛,毛字是什么呢?是反手,言外之意,我擒草头将军易如反掌。这里面话里面也有话。当然,我们知道最终的重庆谈判协议被撕破了,1946年6月,蒋介石最终挑起了内战。针对蒋介石内战的挑动,我们也做好了准备。在前一阶段,一直在1947年10月之前,我们都是想通过内战的胜利,迫使蒋介石让步,还是想加入到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政府里去。但是后来我们知道46年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了伪国民大会,以及47年年初进攻延安,占领了延安,这两招一做,共产党彻底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所以在1946年9月份的时候,当时毛泽东写了一封党内指示,第一次提出什么口号呢?以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来解决中国国内的问题。第一次提出人民解放战争。以前还叫什么战争呢?还叫自卫,迫使蒋介石让步,还是对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政府抱有希望,现在不是的。现在是人民解放战争,所以我们人民解放军就是这样来的。到了1947年10月10日,我们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在这篇《宣言》里面,第一次向国内外表达了共产党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口号、愿望,是第一次表达出来,打倒蒋介石。以前是拥护蒋委员长,现在是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10月10日,双十宣言,对全世界进行公布,10月10日是什么日子,10月10日是国民党的国庆节,选择这一天发表打倒蒋介 35 石、建立新中国的宣言,应该说是别有一番韵味的。但是,虽然口号提出来了,国家到底怎么建,新中国到底怎么建?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迫切需要共产党深思熟虑的考虑。

第一个问题,国体,人民民主专政。1947年10月10日提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之后,以前国体不能用了,以前我们是什么?以前是以蒋委员长为首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我们很少查到以共产党为领导的,那时候是拥护蒋委员长抗日嘛,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现在这个口号不能用了,用什么口号?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个国体口号最早是在1948年6月1日中宣部的一篇宣言里提出来的,关于列宁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宣言,说我们新中国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到1948年9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用到了国体口号,在党内形成共识。到了1949年1月,毛泽东为了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布,我们新中国要搞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年献词实际上就是写给全世界人民看的。另外也是对苏联斯大林当时在奉劝共产党对国民党谈判,甚至有搞划疆而治、南北朝这种阴谋的一种反击。毛泽东引喻了农夫和蛇的故事,共产党千万不要学农夫,在中国还有很多蛇,冻僵的蛇,美蛇、花蛇,都没有冻僵,我们要彻底把它们扫干净,这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毛泽东第一次说我们要搞人民民主专政,向全世界进行公布。到1949年我们即将进入中南海的时候,毛泽东在香山的双清别墅,为了纪念建党28周年,毛泽东发表了一篇著名的建国的文献——《论人民民主专政》,勾画了新中国建设的蓝图。毛泽东在当时的双清别墅,我看了毛泽东好多的图片,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是最春风得意的,他也没有料想到国民党这么不经打,原来有430万,我们只有127万的部队,其中还有66万的地方部队,61万的正规军,国民党是一半的日式装备,四分之一的美式装备,四分之一的混合式装备,就是飞机加大炮、坦克,我们是小米加步枪,国民党控制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共产党只控制一所大城市就是哈尔滨,连延安被国民党占领了。

另外,我们知道蒋介石当时控制了70%多的土地,70%多的人口,7

9、71,我们剩下

21、29的土地和人口,(删)力量悬殊是非常大。但是没有想到,蒋介石这么不经打,原来计划长期打,后来不到三年,三大战役即将胜利。毛泽东在这一时期非常的春风得意。我们为什么能打倒蒋介石,实际上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时候写了几句话,实际上表达了我们为什么能战胜他。具体来讲,内容是很复杂的,毛泽东说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是在西柏坡即将进入北京之前,毛泽东题词的。军队向前进,加强生产,生产长一寸,就是我们既要注重生产,又要加强纪律,这是蒋介石恰恰缺陷的,所以他经济不行。另外统一战线做得不好。农民们没有跟他走,民主资产阶级也没有跟他走。另外,它的军事战略有问题,我们是运动战、游击战,所以我们敢于放弃延安,毛泽东做了一个比喻,假如农夫背了一袋金银,在路上遇到一个强盗,如果农夫舍不得这袋金银,农夫金银得不到,因为命也保不住,因为金银很重呀,跟强盗打,肯定打不过。假如你舍得金银,金银给强盗 36 背了,你轻装上阵,跟强盗打,说不定你把强盗杀了,那怎么办?金银也得到了,这就是运动战,所以我们敢于放弃延安,放弃延安是为了打到南京去。运动战比蒋介石那种指挥,片面夺取城市,片面拉长战线的战术有它的机动性。另外,我们知道蒋介石手下的人心也不顺,投降的很多,投诚的很多。最近我们知道反映间谍战的电视剧很多,潜伏,实际上也反映出我们的情报做得很好,蒋介石很多的命令,到不了军一级,毛泽东就知道了,毛泽东当时在延安失守以后,毛泽东率了一个连的部队转战陕北,转战了一年,有时跟蒋介石的部队就隔了几里路,但是蒋介石的部队就是不知道。我们说毛主席真是神了吗?不是,是靠情报。我们当时知道著名的熊向晖就在当时的胡宗南手下做纪要秘书,很多情报到不了师一级就到了我们共产党手中。

另外,军事指挥也不当,比如我们攻打济南战役的时候,当时王耀武后来的回忆,我们国民党当时很强大的,但是他们人心不顺,不协同作战,等着王耀武死。徐州会战的时候,徐州是南京的北大门,徐州一失守,南京就保不住,当时蒋介石就放了他的亲信,刘峙在那里守卫,刘峙不懂军事,一夜之间五万士兵全投降了,所以后来有人回忆说国民党的将领回忆说(删去),五万将领,假如放五万头猪放在那里,共产党一天也抓不完。你看看国民党的五万将领,一夜之间就投降了。徐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不派一头虎,最起码要派一只狗在那里守卫,但却派了一只猪在那里守卫,后来讽刺徐州的剿匪总司令刘峙的,这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指挥系统,他的人心、战略有一些问题。恰恰共产党指挥得力,运动战搞得好。另外在信念上,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刚才毛泽东在重庆和蒋介石谈判,说到一系列的话都反映了我们当时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一个策略。所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毛泽东1946年8月在延安会见美国著名女记者斯特朗的时候提出来的。当时蒋介石正在准备攻打延安,毛泽东说了,别看蒋介石是气势汹汹,但是他是纸做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所以,这主要是给将士鼓气,不要怕,但是战术上要重视它。所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在建国以后说得很多,抗美援朝前期也说了,当时谁也不想跟美国打,美国刚刚在长崎广岛掉了两颗原子弹,威力吓人。当时我们新中国刚刚建国,百废待兴,敢跟美国打,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是纸老虎,原子弹是纸做的,无非是死人,中国有的是人。所以,后来敢于出兵朝鲜。毛泽东在70年代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时候,尼克松就问,听说主席在学习英语,毛主席说了两个词:paper tiger(纸老虎)这是话里有话,纸老虎,言外之意是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正是因为共产党做了这些准备,统一战线做得好,武装斗争搞得好,党的指挥有力,另外加上信念上、信心上做得好,所以最终打败了国民党,打败了蒋介石。在1949年建党28周年之际,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些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体系。有的同志就问了,人民民主专政是不是空穴来风,其他国家不叫人民民主专政。前苏联叫无产阶级专政,东欧也叫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叫人民民主专政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因为人民和民主是我们惯用的政治思维,另外从当时考虑,因为民主资产阶级, 37 有小资产阶级在里面,所以当时叫人民民主专政。后来我们知道转变了,从现在来看叫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从本质内涵来讲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这是内涵本质上是一致的。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以后,我们需要有国名来表现,现在我们知道是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在这之前,对国名的抉择也是煞费苦心的。从1948年1月12日,任弼时第一次提到我们要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同意。但到1948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又更多使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突出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又不用了,到底用什么名字?1949年政协筹备会期间进行抉择的。当时黄炎培、张志让主张用什么名字呢?中华人民民主国,把“共和”给省掉。因为民主和共和,它的意思是说democratic(民主)和republican(共和)在西方的意思相近,没有必要重复。但是这时候有一个人,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站起来说,他说人民和民主重了,因为人民就是民主,民主就是人民的,所以没有必要把人民和民主重了,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张奚若的意见提出来后,政协委员一致赞同,名字是这样来的。现在有一个观点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张奚若,是民主党派提出来的,这也不对。刚才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提出是任弼时提出来的,后来我们不怎么用,后来为什么采用民主党派的观点呢?表明了我们当时虚心接纳各阶级、各党派意见的胸怀,但最早提出还是共产党提出来的。这是第一个问题,国体怎么确立的。

第二个问题,政体。我们知道政体叫人民代表大会制。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形成和确立,应该说共产党确立得比较早,只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实践。我们跟苏联学的,苏联叫苏埃代表会议,苏埃代表会议就是人民代表会议,我们叫人民代表大会制。我们在七大之前都已经确立了叫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产生政府,这是我们的设想。只不过跟蒋介石合作期间,我们没有实践,我们用的是参议会制,因为这个跟蒋介石是统一的。我们当时在陕甘宁边区,蒋介石在重庆,搞的是参议会,通过三三制的政权,选举产生政府。所以邓小平改革开放后回忆,当时就是一国两制,我们跟蒋介石搞的不同,也有区别。现在提出打倒蒋介石了,肯定要把蒋介石的参议会制,蒋介石的国会制要废除掉,重新把人民代表大会制提上议事日程。但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当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是党内对它还产生一些疑虑,因为人民代表大会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当时战时背景下还很难付诸实践。另外,民主党派对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不抱有希望的,因为民主党派号称中国革命史上第三种势力,他的政治主张就是政治上学习美国,经济上学习苏联,调和国共,兼亲苏美,政治上学习美国的,所以有两个困难。我们怎么解决的呢?首先是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在47年10月蒋介石宣布取缔,民主党派纷纷转入地下,有的转到香港去活动。蒋介石宣布取缔,民主党派彻底对蒋介石丧失了信心。同时也宣告了第三条道路在中国破产,后来被迫跟着共产党走了。我们1948年4月30日发表五一建国口号,当时民主党派都在香港,发生“五五通电”,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并且说太阳就要出来了,这是马叙伦说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内部,我们通过七大,通过七届二中全会也逐渐形成共识,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党内外形成共识。 38 人民代表大会制,我们知道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中央人民政府,这是一个政权合法的途径。如果一个政权不是选举产生的,那是不合法的。我们现在来看,当初我们设计也是这样设计的,先召开政协,因为政协不用选举产生,现在政协也是推荐选举产生政协委员。通过政协来商量人大怎么召开,当时是两步骤的建国,从政协到人大,再产生到中央政府,是这样设计的。当时我们1948年4月30日的建国口号准备邀请180位代表到东北或者西柏坡,后来决定在北平召开一个小政协,商议人大怎么召开,怎样选举中央人民政府,这是两步走的建国路径,也是合法的建国路径。但是后来形势变化了,因为我刚才讲到了,蒋介石当时计划打倒蒋介石,消灭蒋介石的有生力量,时间需要很长。但是,现在1948年底的时候,我们感觉不需要那么长了。毛泽东也没有料想到胜利来得如此之快。这样我们建国就摆在议事日程,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就摆上议事日程。如果按照两步走的建国程序来不及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和民主党派、共产党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修改原来的建国程序,一步走,通过政协产生政府。但是这个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政协我们都知道不是选举产生的。政协产生中央人民政府,意味着政权不合法。到现在西方,包括前苏联的一些学者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看那时非法中的合法,我们做了一些弥补措施。怎么弥补的呢?当然我们是两难中的一种抉择了,一个建国提上议事日程,迫在眉睫,召开人大又不行。在两难中我们采取了一步走建国程序,通过政协产生中央人民政府,我们怎样弥补的呢?首先要扩大政协代表的面。另外增加它的人数,原来180人,现在增加到662位代表,毛泽东说他相当于一个人民代表大会。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我们1949年6月15日政协筹备会召开,9月21日政协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这样一来,我们就决定了当初建国之初的政权是过渡体的政权,一来名义上是政协代替了最高权力机关,人大没有召开,到1954年召开,但政协代行最高权力是名存实亡的。因为通过政协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它是最高权力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它产生了其他机关。政务院也不是最高行政机关,因为政务院跟部委的关系不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协调指导的关系,这些部委、地方、政府都听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所以周恩来还兼任了外交部部长,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政务院当时也不是最高行政机关,最高行政机关、最高权力机关都被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肩挑了,这是有过渡的体制,到1954年就理顺了,1954年以后,第一届人大召开之后,就理顺了这个关系。这是第二个问题,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怎么来的。在建国之初,建国前夕的一个过渡体制,怎样看待合法与非法的问题,我们弄清楚。

第三个问题,政党制度。我们现在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是多党制,也不是一党制,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个政党制度是怎么抉择过来的?为什么没有选择一党制,前苏联、东欧搞的是一党制,为什么从中国国情出发呢?我们要分析,也是我们现在驳斥当下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有利工具,理论问题从历史中,以历史的依据来分析和驳斥最有说服力的,理论问题,往往从理论来驳斥理论,往往显得有些空洞,没有说服 39 力。下面来简单分析一下。

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就面临着和其他党派的关系问题,但是我们知道,如果共产党孤军奋战,关门主义,肯定会是失败的。所以“党的建设”是一大法宝。这个我们有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在1945年七大的时候这样说的,中国要成立各党联合政府,是一个历史法则,任何人都是不能违背的。说得很清楚。共产党人绝对不会搞一党制,搞一党制是违背历史法则,这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在1947年10月10日提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以后,政党机制怎么抉择,我们肯定要把蒋介石、大地主、大的国民党排除在外。有没有一党制的考虑呢?之前答案没有揭秘,大家都是持否定态度,说没有。因为这是1945年的时候,我们确定了搞多党合作制,是确定的历史法则。实际上苏联解体以后,在200

3、2004年,我们挖掘了一些档案,因为毛泽东确实在建国前夕有过一党制的考虑,但是这个考虑我把它形容为左顾右盼,根据是什么?毛泽东搞一党制的根据是什么呢?1947年11月他发了一封电报给斯大林,斯大林明确说到,共产党成立之后,其他党派将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将只会由共产党一党存在,这就是一党制的根据。1948年4月,斯大林回电说他不同意,在中国现在还是搞多党合作制比较好。一来一回,有的学者,包括现在俄罗斯的学者,以此为根据,说中国搞多党合作是斯大林告诉我们的,确实斯大林有一份电报,1948年4月,毛泽东是1947年11月份去电。真实的背景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考虑一下。首先要分析毛泽东为什么搞一党制,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之前说那么斩钉截铁,现在说要搞一党制,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我们要联系当时的背景,1947年10月当时是什么背景呢?恰恰蒋介石宣布民盟解散,民盟当时是最大的民主党派,号称三分天下有其二,三万民主党派,民盟占了两万。当时宣布民盟的非法团体,蒋介石宣布,民盟被迫在国内宣布解散。这样一个事实在毛泽东的眼里、心里是不是产生这样的错觉,民盟解散了,其他党派也纷纷会解散,所以他给斯大林的电报,我觉得更多是从这个事实出发的。但是,毛泽东很快就发生转变了,在1947年12月,斯大林是1948年4月,不到1个月的时间,毛泽东又回到原点,什么原点?多党合作制的原点,1947年12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中国要搞多党合作制。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毛泽东为什么又回到原点呢?还是从当时的背景出发,民盟虽然被蒋介石宣布解散,但是没有真正的解散,在香港又重新召开了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它的合法性,这在国内是非法的,毛泽东一看这个现象,原来如此,民主党派不会解散。民主党派不会解散,对中国当然好了,所以他又回到了原点搞多党合作制。我们通过毛泽东1947年12月在政协扩大会议上,也可以驳斥斯大林1948年4月来电以这个依据来说我们搞多党合作制是斯大林告诉我们的。因为之前已经回到了原点,斯大林,我们通过建国前夕、建国后,中央领导人去苏联访问,斯大林是很担心中国多党合作制,对其他民主党派,说共产党赶快召开人大,在政权中牢固你的地位,然后把其他民主党派踢出去,因为苏联本身搞的是一党制,这个我们要搞清楚,多党合作制重新回到了 40 原点,为什么有一党制的左顾右盼。这样一来,1948年4月30日,建国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到解放区来,召开政协,同时商量人大怎么召开,产生中央人民政府。民主党派也纷纷到了解放区,到了东北,重心拱北,通过三批,把在香港的民主党派转移到解放区。到1949年6月15日政协筹备会,民主党派都参加了,我们有民盟、民革、共产党三党召集的,当时有11个民主党派,后来我们合并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民革,另外中国人民救国会解散了,现在8个民主党派就这么来的。

在建国之初,我们确实实实在在的履行多党合作制的诺言,我们看一看建国之初当时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当时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是六个人,中共人士我们都知道,有朱德、刘少奇、高岗,非中国人士有宋庆龄、李济深、张澜,1:1,政务院总理是周恩来,副总理有四个人,中共人士是两个,一个是董必武,一个是陈云。非中共人士也有两个,一个黄炎培,一个郭沫若。当时28个部委、正部长,民主党派占了当时15个左右,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也是沈钧儒,民主党派。当初我们建国初的中央民主政府委员会实际上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府,所以建国之初,我们的经济为什么恢复得那么快,到1952年就恢复了1936年最高水平,和七大民主党派积极加入政府建言献策有一定的关系,很多民主党派在国民党时代丧失信心了,丧失做官的信心了。黄炎培已经70多岁了,国民党时代做官都做怕了,建国之初,周恩来去他家去了三次,黄炎培说我年事已高,不堪胜任。说这是为人民做官,为人民做事,是自家的事,你不得不做。黄炎培感动的就出来了。林垦部部长陈希,周恩来一去他家,他说年事已高,不堪胜任。周恩来就说,为人民服务,当仁不让。后来感动了,他也说了感慨,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这样一批人出来做官,纷纷建言献策,也同时消除了各阶级、阶层的疑虑,体现了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力量。当然,我们这之后发生了一些曲折。特别是文革期间。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应该有一些举措,但是我们和建国之初比较,我们还看出了一些悬殊,民主党派担任正部长,副委员长、副主席不算了,正部级的就两个,一个是科技部部长万钢,一个是卫生部部长陈竺,但是我相信这种局面是越走越宽的,因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同时以史为鉴,从建国初期的实践可以作为借鉴。当时很多共产党人想不清楚,说民主党派是一根头发丝的功劳,在革命年代老跟我们作对,为什么对他们这么好呢?让他们有职有权呢?让财政养着他呢?当初我们计划,共产党的经费由党产来解决,后来毛泽东说了,不用党产来解决,全部吃财政。因为共产党的经费用党产来解决,民主党派没有党产,人家就有话了,所以一碗水要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莲花出水有高低。所以禁止党政机关,经营性事业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建国前夕毛主席说了,共产党取消党产,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经费开支都从财政开支,这是我们讲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放下一党制。

41

第四个问题,国家结构问题。国家结构,我们都知道现行的国家结构,联邦制、单一制,中国是怎样的国家结构呢?同志们肯定这样回答,中国是单一制,对,又不尽对。因为我们从小学课文一直这样学的,但是我告诉大家,如果你再具体的分析,如果把台湾、香港、澳门包括进去,能说中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吗?香港、澳门、台湾能够单独参加奥运会,台湾甚至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你说美国的州有这样的权力吗?中国的国家结构是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如果从大陆主体来看它是单一制。今天我们主要是讲大陆主体的问题,是怎么抉择的,主要讲民族区域自治是怎么来的。我们是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形式的单一制。这个问题现实性很强。我们都知道现在不光是中国,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民族问题,中国也有这个问题。最近中东北非也更多的掺杂了民族的问题,民族纠纷。

中国也面临这个问题,疆独、藏独,2008年3.14打砸抢,2009年7.15驱汉事件,疆独、藏独,就是以第十四氏**,**1935年,今年76岁,还有疆独的代表热比亚两人沆瀣一气。**我们都知道,年年都派代表跟中央政府的代表谈判,都是无果而终。因为**这几年有一个主张,他要搞一个大藏区制度。大藏区制度,包括西藏、青海的90%、宁夏的一部分、四川的一部分、贵州的一部分、云南的一部分,9千万人口,占了中国领土的四分之一,搞一个像香港、澳门这种制度的大藏区、特区,当然我们是截然否定的。因为西藏和香港、澳门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在海外影响很大,所以美国一个调查机构,说**在美国青少年心中的地位是偶像,比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还高。我(张旭东)是去年2010年

6、7月份到意大利学习,我在罗马市中心,穿越罗马市中心一条河台伯河,我晚上没事去散步,当时很多集市,其中有一个印度商人,卖银器的,房里面挂了一个**的唐卡,我问他多少钱,说这个不卖,这个是他心目中的偶像,这也反映了**在海外的影响。**提出大藏区制度我们怎样否定呢?我们从历史中否定,怎样选择民主区域自治的。共产党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提出要搞联邦制,这个我们也承认。恰恰有很多人不知道,**知道。我们要承认,确实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想在少数民主地区搞联邦制。比如1922年,二大就提出了联邦制,联邦制主要的是向前苏联学习,前苏联搞的是联邦制,苏联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要学习他。但是我们到了30年代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国的背景下,我们搞联邦制适合不适合?因为搞联邦制势必对日本分裂中国、分裂东北带来了一些口实,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提出要搞民族区域自治的统一国家。但是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统一国家之后,联邦是否也放弃了呢?也没有放弃,我们是两条路走路,更多期待是搞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更多是到联邦的一个过渡,是到彼岸的一个桥梁,这个说法我是有根据的。包括在党的七大上,包括在1947年10月10日的《双十宣言》里面,我们都提到了要搞联邦制。想一想,七大是最高级别的会议,都提搞联邦制。《双十宣言》向全世界宣布要搞联邦制,联邦制在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心目当中是一种 42 期待,最终的期待。但是在当时我们也在搞民族区域自治,47年4月份成立了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一方面在实践,理论也在发展。但是联邦制理论也在发展。所以两条腿走路。到底搞联邦制还是区域自治?我们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确立得最迟,也最棘手,因为我们很长时间期待着搞联邦制,但是现在马上要建国了,你要写进宪法里面,对全世界进行公布的,如果一个国家,你的国家结构没有确立起来,证明你肯定没有统一。到底搞什么?所以在这些筹备会议期间,毛泽东特别咨询的李维汉,李铁映的父亲,李维汉资历比较老,他长期分管民委工作,李维汉做了一个比较:“主席呀,您无非担心苏联搞联邦制,你也东施效颦要搞,但是中国和苏联不一样,前苏联当时有200个少数民族,俄罗斯民族,一半一半。在十月革命之前,他们成立了一些独立国家,列宁为了团结他们一起来革命,被迫承认了它的合法性。所以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波罗的海沿岸,一下子成立了大大小小15个国家,都是从前苏联集体出去的。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和汉族比较少得多。另外,中国传统上一直是大一统的国家,不适合搞联邦区。另外,马克思老祖宗也主张搞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所以李维汉的建议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所以毛泽东同意了。李维汉,是政协筹备会的秘书长,他在政协会议期间,功劳应该是很大的,在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说,政协会议筹备会期间,李维汉,功最大。但是,我们知道李维汉没有参加开国大典,这几年档案也解密了,为什么呢?以前都不知道,李维汉按计划要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的,后来没有去开国大典,秘书长也没有当成。现在我们知道李维汉担任了统战部的部长,担任周恩来的政治秘书的童小鹏在《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本书里面,李维汉为什么没有参加开国大典,当时因为在建国前夕的一天,在中南海看露天电影,毛泽东、江青也在看,李维汉也在看,大家都在看,后来上厕所,也反映了当时,我们刚刚进程,条件艰苦,露天厕所,李维汉被绊倒了,个子大,爬不起来,腿被摔断了,说起来也很丑,实际上档案已经解密了。童小鹏也掉下去了,但是他个子小,很快爬起来了,掉到马桶里去了,李维汉个子大,爬不起来,腿摔了。当时周恩来很生气,严厉谴责了当时工作人员,毛泽东也很生气,但是腿被摔断了,所以后来没有参加开国大典,这是档案解密出来的,所以李维汉的建议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另外一个,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分裂,这是我们的现实原因,新中国建立前后,帝国主义,包括印度都在窥视我们边疆地区,包括新疆、西藏,包括台湾,要分裂。在1949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发生了藏族同胞驱汉事件,**把驱汉事件和2008年3.14驱汉事件进行比较,当时也发生了驱汉事件,幕后的操纵就是英国、印度,搞西藏独立。针对这些分裂的图谋,我们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指出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包括台湾,美国也在染指,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搞联邦制,势必给这些地区分裂带来了一些口实,所以我们提出单一的国家,也是当时防止帝国主义分裂的一个现实原因。

43

另外还有一个背景,就是当时内蒙古自治区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选择,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形式的单一制的国家机构提出了成功的样板。所以在政协会议召开前夕,很多人到内蒙古去考察,包括陈嘉赓这些委员去考察,回来之后都说好,这样加速了中共对民族区域自治的选择而逐渐放弃了对联邦制的期待。事实证明,抉择是英明的,是正确的。要不然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到现在要严重得多。

至此,通过以上国家是怎样建立的,主要讲了四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历史由来,核心问题,新中国是怎样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怎样建立起来的。我想弄清楚这些问题,这些制度的选择,都是中共领导人,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从历史中,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没有学习苏联。我们好多东西和苏联不一样,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所以,著名的美国学者头号中国通——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约翰?金?费尔班克)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就说到了。中国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寻找了两三代,但终究没有寻找到。直到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实践证明他是正确的,是有生命力的,它必将具有长远的生命力,这是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里面说到的。外国人都这样评价,我们怎样评价呢?今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我想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能够更好的坚信我们政治制度历史选择的必然性,也是我们驳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有力工具。所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就说到了,我们要永远铭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主要功绩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基础,这是十七大胡锦涛对毛泽东的最新评价,实际上这个评价也更多的从政治制度,从建国、从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这个角度来评价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六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罗平汉(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1952年秋,党的领导人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和党预定的社会主义目标,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秋,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提出,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44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当时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其序言中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在其总纲中,又作了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对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作了明确的表述。《共同纲领》中并没有任何“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样的文字,但它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实际上用另外一种方式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联合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共7人,其中非中共人士3人,分别是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其中非中共人士27人。在随后组建的政务院及其所属机关的负责人中,政务院副总理共4人,其中非中共人士两人,即郭沫若和黄炎培;各部、委、署主官中,非中共人士超过三分之一。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亦由非中共人士沈钧儒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的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

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共同纲领》作了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民主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多种经济成份共存在。以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提出前的1952年为例,各种所有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0.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

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国营经济数量虽不占优势,但它处于领导地位并显日益壮大之势。对于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民生计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凡属国有的资源和企业,均为全体人民的公共财产,为人民共和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主要物质基础和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从1949年至1952年,国营经济发展迅速。1949年国营工业的总产值为36.8亿元,1952年达到了142.6亿元,增长了387.5%。国营商业机构1950年的批发 45 和零售额分别占全国的23.2%和8.3%,1952年则上升到60.5%和19.1%。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经济成份,1949年至1952年其总量也是显增长的趋势,但由于国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它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则显下降之势。在1951年之前,私营工业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超过了50%,即1949年63.3%,1950年51.8%,1951年50.1%,而1952年下降到了39%。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由此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老解放区此前已完成了土改)。土地改革之后,农村经济体制仍基本上是个体农民所有制。这不单体现在生产方式上是农民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对于土地具有所有权,以及附随所有权而产生的土地处置权。《共同纲领》第二十七条规定:“凡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三十条亦规定:“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即就是说,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农民依法具有土地所有权以及土地的处置权,土地的买卖是合法的。

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共同纲领》规定得比较简略,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文化体制上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存在的文化产业格局。据1950年3月底的统计,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长沙、西安、重庆等11个大城市,出版及贩卖书店共计1057家。其中自行出版书刊者269家,计公营19家(包含新华书店总分店6家),公私合营6家,私营244家。专营贩卖的书店788家,计公营16家,公私合营7家,私营765家。1950年1月至12月,全国共被版图书7049种,其中私营3681种,占52.3%。全年共有定期刊物295种,其中私营113种,占38.3%。又据1950年3月的统计,全国共有私营报纸58家,私营广播电台34座。建国之初,国营的电影制片厂只有东北、北京、上海三家,而私营电影公司则有十几家,其中有一定制片能力的主要有昆仑、文华、大同、国泰等影业公司。

在新中国成立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人基本上是老老实实、不折不扣地按照《共同纲领》来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由于认真执行了新民主主义的各项政策,中国人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提高了生活水平。这三年,是中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三年,是中国人民意气 46 风发的三年,也是中国社会面貌得到彻底改观的三年。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提出

新民主主义社会无疑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那么,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呢?毛泽东曾这样说过:“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这段话集中概括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所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这就是说,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而且根据中国人民的需要和意愿,才能实现这种过渡。

到了1948年秋,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指日可待,中国人民盼望已久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很快将变成现实。在这年9月的中共中央政治会议上,中共领导人对何时转入社会主义进行了讨论。刘少奇在发言时提出,不能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毛泽东插话说:“到底何时开始全线进攻?也许全国胜利后还要十五年。”当天为会议做结论时,毛泽东又说:“关于完成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准备,苏联是会帮助我们的,首先帮助我们发展经济。我国在经济上完成民族独立,还要一二十年时间。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在1949年1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又表示,不要急于追求社会主义化,合作社不可能很快发展,大概要准备十几年功夫。这是党的领导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入社会主义社会最早提出的具体时间表。

1949年7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团校第一期毕业典礼上又讲:20年后,我们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看其情况进入社会主义。1949年6月至8月,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访问苏联,期间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说:“从现在起到实行一般民族资本的国有化,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到底需要多久?这要看国际的和国内的各种条件来决定,我们估计或者需要十年到十五年。”

这是一个内部掌握而没有向社会公布的时间表,因此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共同纲领》时,有人提出,既然承认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一定要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在《共同纲领》就应该把这个前途写出来。经过讨论,最后没有采纳这种意见,理由是“应该经过解释,宣传,特别是实践来证明给全国人民看。只有全国人民在自己的实践中认识到这是唯一的最好的前途,才会真正承认它,并愿意全心全意为它奋斗”。

47

直到1951年,党的领导层还一直坚持需要一二十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后才能转入社会主义的思想。这年年5月,刘少奇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说:“现在就有人讲社会主义,我说这是讲早了,至少是早讲了十年。当然,作为理论和理想,我们做宣传工作还要讲,而作为实践的问题,十年建设之内社会主义是讲不到。十年以后建设得很好,那时我们看情况,就可以提一提这个问题:社会主义什么时候搞呀?但是还要看实际情况才能答复这个问题。十年以后可能采取某一些相当的社会主义步骤;也可能那时还不能采取这种步骤,还要再等几年。”同年7月,刘少奇在给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做报告时,也认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少则十年,多则十五年,二十年恐怕不要”。

之所以党的领导认为需要一二十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才能采取社会主义步骤,其着眼点就在于只有经过一个比较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在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充分条件后,才能考虑过渡的问题。这本来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但从1952年开始,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这个设想被提前放弃了。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考虑可以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据薄一波回忆,1952年下半年开始,毛泽东就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1952年9月24日,他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从这时到1953年上半年,毛泽东一直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所谓向社会主义过渡,就是将私有制改造成为公有制,其中关键是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国营企业,将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集体化改造。这时,毛泽东认为,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已经具备了对其进行改造的条件。

1952年10月,少奇同志率我党代表团参加苏共十九大期间,他受毛泽东的委托,于10月20日在莫斯科给斯大林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对我国过渡到社会主义所需的时间和能够实现的条件,进行了估算和分析:中国现在的工业生产总值(不包括手工业),国营企业已占67.3%,私人企业只占32.7%。在苏联帮助中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工业中国营经济的比重将会有更大的增加,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比重则会缩小到20%以下。十年后,私人工业会缩小到10%以下,国营工业将占90%以上。私人工业在比重上虽将缩小,但它们在绝对数上还会有些发展。因此,这时候多数资本家还会觉得满意,并与政府合作。他们的企业大体都要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成品及银行贷款等,并纳入国家计划之内,而不能独立经营。到那时,将征收资本家的工厂归国家所有。设想多数情况下采取的方式是,劝告资本家把工厂献给国家,国家保留资本家浪费的财产,分配能工作的资本家以工作,保障他们 48 的生活。有特殊情形者,国家还可以付给他们一部分代价。

刘少奇还谈到了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参加互助合作的农民已占40%,而在老解放区这个比例已高达80%,已建立了几千组织较好的以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几个集体农场;富农阶级原本不占重要比重,老解放区的旧式富农已经消灭,虽然新富农近年有所发展但由于采取禁止党员雇工的政策,新富农不会有大的发展,而新解放区虽然保持富农经济,但在农民的斗争中富农经济已受到很大削弱,估计今后也不会有大发展。因此,互助合作运动是今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中共中央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斯大林的赞同。10月24日,斯大林接见中共代表团,并且说:“我觉得你们的想法是对的。当我们掌握政权以后,过渡到社会主义去应该采取逐步的办法。你们对中国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态度是正确的。”

斯大林对中共中央关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表示赞同,坚定毛泽东加快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信心。经过半年多的酝酿,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会议期间,他在一个讲话提纲中写道:“总路线是照耀一切工作的灯塔。”“党的任务是在十年至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改造。”“所谓社会主义改造的部分: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资本主义企业。”两个月后,他对这个总路线作了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1954年2月10日,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这条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总纲,它反映了亿万人民群众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强烈愿望。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以后,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党内迅速统一了认识,也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开始。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49

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如何把亿万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我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较长时间的互助合作传统和实践。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就建立了“劳动互助社”、“耕田队”、“犁牛合作社”等互助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组织了“变工队”、“扎工队”等劳动互助形式。在解放战争时期,互助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

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互助合作会议,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这是我国第一个指导互助合作的文件。《决议(草案)》在总结我国20多年革命战争时期的互助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合作化的三种主要形式:即互助组,分临时性的初级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土地入股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初级社;集体农庄,即后来的高级社。《决议》指出,土改后在农民中存在着发展个体经济和实行互助合作的两种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在农民中提倡“组织起来”。《决议》提出,互助合作运动要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与可能的条作,采取稳步前进的方针;同时还明确了初级社是走向社会主义农业的过渡形式;规定了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必须贯彻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必须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到1952年,我国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有了很大发展。这年全国共有互助组803万个,参加的农户为4500万户,占总农户的40%。初级社共有3600多个,入社农户为5.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0.05%。高级社有10个。

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我国互助合作进入大规模地发展阶段。195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这种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我们党指出的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并指出初级社将“日益变成为我们领导互助合作运动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从这时开始,互助合作运动的重点,也就由发展互助组,转变为重点发展合作社。

党史知识选择范文第2篇

A、5000多万B、6000多万C、7000多万

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________。C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3、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________。A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

4、中共“八七”会议决定党的总方针是________。B

A、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5、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是________。C

A、八七会议B、文家市决策C、三湾改编

6、中共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B

A、广东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7、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________。C

A、抗日义勇军B、抗日救国义勇军C、抗日联军

8、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________。C

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9、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________。A

A、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问题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C、领导了独立自主的武装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是________。B

A、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B、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C、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袭击

11、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最核心是________。C

A、开展武装斗争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2、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的是________。B

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的胜利C、土地改革完成

1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B

A、新中国成立B、三大改造完成C、一届人大召开

14、中共八大中提出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B

A、实现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变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C、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

1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________。B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工作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B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在________。C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

18、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________。A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强化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C、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19、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________。C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党的领导主要是________领导。A

A、政治、思想和组织B、经济、政治和思想C、政治、经济和组织

21、党员必须坚持________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C

A、党B、人民C、党和人民

22、________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A

A、民主集中制B、为人民服务C、民主评议党员

23、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________。A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立法、司法、行政相互制约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4、新时期党所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是________。B

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提高执政水平B、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C、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25、“三个文明”是指:________。A

A、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B、经济文明、政治文明和思想文明C、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思想文明

26、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加强党的________建设。A

A、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B、思想、精神、基础和制度C、队伍、组织、作风和思想

27、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是要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________。B

A、组织者、指挥者、实践者B、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C、组织者、推动者、引导者

2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________为核心。B

A、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________。C

A、与时俱进,开拓创新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0、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________。A

A、坚持以人为本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可持续发展

3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________。B

A、关键B、源泉C、保证

3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________番。B

A、一B、两C、三

3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________。B

A、先进的生产工具B、科学技术C、科学的管理水平

3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B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的问题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35、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________,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B

A、减轻农民负担B、增加农民收入C、提高农民素质

36、新世纪党的三大任务是________。A

A、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B、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C、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7、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以学习实践________为主要内容。C

A、邓小平理论B、科学发展观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8、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________和促进各项工作。A

A、服务人民群众B、处理问题党员C、发扬党内民主

39、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是________。A

A、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0、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维护和实现________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C

A、工人阶级B、基层群众C、最广大人民

41、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________,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C

A、革命性B、代表性C、纯洁性

42、党的________明确提出,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A

A、十六届四中全会B、十六届五中全会C、十六届六中全会

43、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________、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A

A、党的执政能力B、领导水平C、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44、2004年9月举行的________,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B

A、十六届三中全会B、十六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五中全会

45、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C

A、十四B、十五C、十六

46、“十一五”期间要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________番。A

A、一B、二C、三

4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________,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B

A、前提和基础B、目标和要求C、方式和方法

48、“十一五”期间,必须把________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C

A、经济结构调整B、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9、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________。A

A、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B、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经营体制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0、________,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A

党史知识选择范文第3篇

1、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围绕迎接建党()周年,向党的()大献礼两个重大节点展开。(B) A.89,17 B.90,18 C.90,17

2、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 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B) A.1 B.2 C.3 D.4

3、1978年12月召开的 ,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B ) A.中共十一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4、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C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改革开放 C.发展 D.体制创新

5、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C)。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

A.坚持以人为本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可持续发展

7、中共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B)。

A.广东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8、《我的祖国》是哪部电影的插曲?(A) A.《上甘岭》 B《.五朵金花 》 C《.柳堡的故事》

9、1945年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歌剧是(A ) A.《白毛女》 B《红色娘子军》 C《鱼美人》

10、红军长征时期我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B)。

A.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1.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C)。 A.两河口会议 B.俄界会议 C.遵义会议

1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A) A. 浙皖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1 C. 萍浏醴起义 D. 镇南关起义

13.党章规定,可以申请入党的最低年龄为(B ) A.16岁 B.18岁 C.20岁

1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B)

A.行动指南 B.重大战略思想 C.重大指导方针

15、大革命时期,在红安创作传唱,并随着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而唱响全中国的革命歌曲有:( A)

A、《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B、《义勇军进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C、《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黄安谣》

D、《再见了大别山》《红星照我去战斗》

16、“创先争优”活动中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是指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和( E )

A.思想建设好 B.组织建设好C.作风建设好D. 制度建设好 E.群众反映好

17、党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是(C ) A. 井冈山 B. 延安 C. 西柏坡

18、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意义在于(B ) A. 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史的开端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9、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是( C )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20、1928年4月, (A )等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A、朱德 B、林彪 C、刘少奇

2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A )

A、1945年8月15日 B、1945年9月3日 C、1945年9月9日

2

22、“创先争优”活动中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是指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和( C )。 A、带头任劳任怨 B、带头以身作则 C、带头弘扬正气

23、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A )。 A、一年 B、二年 C、半年

24、党章规定,党的组织原则是(C )

A、个人服务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 B、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C、民主集中制

25、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起义是(C )。 A、秋收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26、(B )的基本完成,使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 摆脱千百年来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缚,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A、肃反运动 B、土地改革 C、三反运动

27、1920年8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由(B )翻译问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A、陈独秀 B、陈望道 C、李达

28、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B)。 A、“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B、“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C、“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

29、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A)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A、6个月B、1年C、2年

30、1926底至1927年初,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从广东北迁,(C)成为全国大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心和革命运动高潮的中心。 A、南京 B、北京 C、武汉

31、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A)的道路。历史证明,这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A、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 B、夺取敌人力量相对弱小的城市和发动城市暴动相结合 C、领导、组织工人运动来推动革命的发展

32、1927年9月,毛泽东和湖南省委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革命队伍称为(C)。 A、工农红军 B、国民革命军 C、工农革命军

33、1927年9月至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C),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A、井冈山会师 B、南昌起义 C、三湾改编

34、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的领导人是(B)。

A、彭德怀、项英 B、项英、陈毅 C、张国焘、陈毅

35、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B)。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36、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这一事件史称(C)。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37、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B )。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思想路线

38、“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是周恩来在(C)后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控诉和回击。

A、西安事变 B、四一二政变 C、皖南事变

39、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出(B)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盟国作战。” A、《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B、《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C、《团结起来,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4 40、1946年5月10日,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以及马歇尔的代表、北平军调部执行处处长白鲁德在武汉签订了制止中原内战的(B)。 A、《国共停战协定》 B、《汉口协议》 C、《双十协定》

41、1956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A)的方针。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2、1981年6月27日至29日,(B)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A、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七中全会

4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4、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出:这一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B)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改革创新 B、科学发展观 C、和谐发展

45、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C)。

A、全面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 B、全面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6、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B)。 A、阶级成分 B、理论和纲领 C、路线和方针

47、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 C)。 A、抵御风险能力和水平 B、驾驭全局能力和水平 C、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48、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就必须高举旗帜,与时俱进;发扬民主,团结统一;(A),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一心为民。

A、艰苦奋斗 B、加快发展 C、昂扬向上

5

49、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B)

A、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理论联系实际

50、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B)。

A、反腐倡廉建设 B、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建党史竞赛答题卡

单位 姓名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11( )12( )13( )14( )15( ) 16( )17( )18( )19( )20( ) 21( )22( )23( )24( )25( ) 26( )27( )28( )29( )30( )

党史知识选择范文第4篇

一、填空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是(1934年10月)。

3.井冈山时期,红军游击作战的“十六字诀”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4.西安事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5.党的第

(七)次代表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抗战时期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参战人数最多、战果最大的一次战役是(百团大战)。

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1945年8月15日)。 8.党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是(西柏坡)。 9.新中国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0.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具体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

11.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 12.“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 13.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 16.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17.“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8.本世纪头20年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976年10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0.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简答题(共8小题,每题5分,计40分) 21.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 22. 延安整风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答:延安整风运动,是1942年党内开展的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24.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答:一是要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二是要坚持一

2 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三是要努力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四是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加速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继续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 25. “两个务必”是谁、在何时提出来的?其内容是什么? 答: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3月提出来的。其内容是: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6. 五星红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底上更加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旗面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五颗星在旗面左上四分之一处,旗杆套为白色。

2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什么?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8.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题10分,计40分)

29.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独占殖民地,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决定了中华各民族和一切阶级、政治派别的态度: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坚决抗日的,他们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贱的基本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总的特点是动摇,他们中间的一部分有参加抗日的可能,另一部分也有由动摇而采取中立的可能。因此,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的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是完全可能的。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抗战期间,中国和世界革命虽然比过去壮大了,但是中国和世界反革命暂时还大于革命力量;革命总的形势是更加发展了,但是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革命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要使中国和世界革命力量战胜反革命力量,把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状态变到大体上平衡状态,还要经过很长时间,更要花费很大气力,还要依靠党的策略路线正确。只有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的统一战线,广招人马,聚集力量,准备持久战,才能战胜反革命力量。 30.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答: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4 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未来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必须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相适应,人类依存于自然界、人和自然界应和谐相处,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彼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等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战略思想和重大观点,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科学发展观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广泛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 5 辑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同时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

3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第一,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根本区别。社会主义制度能充分地解放生产力,调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就使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保证之一。虽然目前我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进,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是百年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大大缩短了这种差距,因为社会主义具有资本主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只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经济上赶上以至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大的民主。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绝不是可以不要对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实行专政。为了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就必须一方面高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另一方面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同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反动分子和社会势力作斗争,充分发挥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机器的作用;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

6 也没有四个现代化。

第三,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同样没有四个现代化。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历史重任。

第四,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基础,我们要团结全国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我们要组织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保证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必须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而这就要有正确的理论,即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把其作为行动指南。 32. 我们党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

7 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证。

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凝聚各方面人才和力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

8 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党史知识选择范文第5篇

1、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什么会议?

2、1955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是什么?

3、毛泽东系统提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著作是哪三部?

4、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是什么?

5、党的七大概括的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什么?

6、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8、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时候通过的?

10、1956年4月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其基本方针是什么?

11、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史上的第一个秘密性机关刊物是什么?

12、中共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13、1956年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是谁?

14、1956年长春一汽装配出的第一批载重汽车是什么品牌?

15、1957年我国在长江上建成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是什么?

16、1959年我国在黑龙江省发现了什么大油田?

17、1963年后,新中国所提倡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同义词是什么?

18、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什么时间?

19、1966年在全国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是谁?

1

20、我国第一条地铁于1969年在哪个城市建成?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一切合法权利是在哪一年?

22、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何时实行的?

23、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是谁?

24、1978年5月11日,从根本上对“两个凡是”提出否定的署名文章是什么?

25、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什么决定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

26、中国改革率先取得突破的是什么改革?

27、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什么时间?

28、邓小平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29、1980年我国在哪几个城市设立了首批经济特区?

30、最早提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是在什么时候?

31、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在什么时候全面展开?

32、“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3、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34、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来的?

35、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考站是什么?

36、“四有”新人中“四有”的内容是什么?

37、1986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8、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什么?

39、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第一位中国人是谁? 40、1987年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是什么?

2

41、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是什么?

42、我国大陆最主要的促进海峡两岸交往的民间团体是什么?

43、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44、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什么体制?

45、获得“当代毕昇”称号的人是谁?

46、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是指什么?

47、被称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的是谁?

48、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什么战略?

49、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客运站是什么?

50、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是什么?

51、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52、党中央什么时候决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53、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是在什么时候?

54、“西部大开发”战略什么时候正式启动?

5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56、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第几个成员国?

57、“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并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第几

3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58、被誉为“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的活动是什么?

59、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哪年开始? 60、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6

1、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6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什么? 6

3、全国农业税是何时取消的?

64、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决议何时通过? 6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66、“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在什么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67、2007年,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增产,本世纪以来首次超过多少万亿斤?

68、中央规定,全国耕地不得少于多少亿亩的红线? 6

9、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70、“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71、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9.8%,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多少左右的增长速度?

72、什么是“双百”、“二为”方针?

73、拉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7

4、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会议是什么? 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是谁?

76、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

4

争的是谁?

77、一二.九运动首先发生在什么地方?

78、中共中央在什么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7

9、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什么?

8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是什么?

8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派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是哪两位?

82、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

83、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开始于什么时候? 8

4、我国现有的民主党派有几个? 8

5、西藏和平解放于哪一年?

86、到2020年中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什么?

87、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文件在新解放区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88、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城市引水工程是什么?

89、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90、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原则是什么? 9

1、“公民道德基本规范20字”是什么?

92、新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是什么? 9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主攻方向是什么?

5

94、“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这是邓小平在哪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重要观点?

9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9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97、1947年12月,中共中央重新发布了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两个文件,它们分别是什么文件?

98、中国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来的? 9

9、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100、全民族抗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 10

1、中共七大提出的党的任务是什么?

10

2、在什么会议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0

3、党的七大是在哪里召开的? 10

4、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10

5、我国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10

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党开展了什么讨论?

10

7、“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提高什么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10

8、四项基本原则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10

9、我国实现小康的目标是由谁提出来的?

110、十七大新党章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分别是在哪一年? 1

12、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什么会议上? 1

13、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问

6

题。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1

14、“一五”计划把什么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1

15、哪项税收是十二五中提出开征的?

1

16、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什么时期?

1

17、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三个面貌”是什么? 1

18、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了什么崭新的命题?

1

19、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吴文俊、袁隆平2000年度什么奖项? 120、1986年3月3日,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等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科技的建议。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什么? 1

21、在党内民主建设上,党员应该怎么做?

1

2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

23、1988年,邓小平在正确判断和总结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时,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

1

24、关于台湾问题的新“三段论”的内容是什么?

1

25、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1

2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什么? 1

27、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

28、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同苏联签定的条约是什么? 1

2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130、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什么重要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了八项主张?

7

1

3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1

32、“邓六条”是哪一年提出来的?

1

33、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1

34、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党面临的新任务,审议通过了什么?

1

35、构建和谐社会的四大对策是什么?

1

36、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是在什么时候? 1

37、“三农”问题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1

38、十六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什么内容的科学发展观?

1

39、统筹兼顾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40、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什么? 1

41、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委员时,精辟地阐述了什么?

1

42、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的“四个坚定不移”是什么?

1

4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什么为中心? 1

44、我们的强国之路是什么? 1

45、我们的立国之本是什么?

1

46、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1

4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8

1

48、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什么? 1

49、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平等权是什么?

150、1927年6月,蒋介石、胡汉民、冯玉祥秘密集会,决定“清党反共,宁汉合作”的会址是什么?

1

51、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1

52、党的基本思想路线是什么?

1

5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重要的优越性表现在什么方面? 154. 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是什么? 1

55、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什么?

1

56、年满多少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

57、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多长时间? 1

58、党的纪律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1

59、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什么权利以外,同正式党员一样? 160、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几年进行一次? 16

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由谁召集?

16

2、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什么选举产生?

16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什么?

16

4、凡是成立党的新组织,或是撤销党的原有组织,必须由什么决定? 16

5、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只有什么有权做出决定?

16

6、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大会,设区的自治州代表大会几年举行一次?

16

7、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由什么级别的党的委员会负责召集?

9

16

8、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为几年?

16

9、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为几年? 170、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什么?

17

1、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由什么负责? 17

2、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几年以上的党龄?

17

3、1994年12月14日,什么工程正式开工,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17

4、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几次? 17

5、企业中的工会共青团属于什么性质的组织? 17

6、党的纪律处分有哪五种?

17

7、党内干部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几年?

17

8、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党的什么组织批准?

17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是什么? 180、中国共产党党徽是由什么图案组成?

18

1、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在什么组织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的? 18

2、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18

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18

4、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

18

5、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什么地方举行?

18

6、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

10

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确定了党的什么?

18

7、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18

8、1925年爆发的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的震惊中外的事件是什么?

18

9、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了什么著作对怎样认识和对待资产阶级作了出色的论述?

190、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一个最大亮点是什么? 19

1、1927年8月,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什么方针?

19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在进军井冈山时,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进行了著名的什么运动?

19

3、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什么道路?

19

4、1929年12月下旬,在福建省上杭县召开什么会议确定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

19

5、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的会议是什么?

19

6、“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将政府建设的目标设定为什么?

19

7、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次会议是什么?

19

8、人民解放战争的三大决战是什么? 19

9、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规模浩大

11

的什么战役?

200、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0

1、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作了题为什么的政治报告? 20

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什么协定?

20

3、1947年7月至9月,第一个为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0

4、延安时期,带领359旅在大生产运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将军是谁? 20

5、中共十七大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32字目标是什么?

20

6、“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一著名命题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207.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什么?

20

8、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20

9、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

210、十七大报告指出,国民收入分配应做到怎样?

211、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什么?

21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什么?

214、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1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是什么?

21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12

21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218、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我国未来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219、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220、1943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是谁?

2

21、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到多少人? 2

22、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什么? 2

23、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什么? 2

24、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什么? 2

25、邓小平为景山学校的题词是什么? 2

2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什么? 2

27、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什么?

2

28、1941年3月,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概念的党的理论工作者是谁?

2

29、在党的“七大”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概述的是谁?

230、以优良作风促政风带民风的四个“大兴”是什么?

2

31、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32、毛泽东在1941年对实事求是作了具体的解释的文章是什么? 2

3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2

34、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中把哪两项指标的大

13

幅降低作为约束性指标?

2

35、建国后我们党惩处的第一大腐败案是什么?

2

3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什么重要文件?

2

37、1950年10月19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

38、惟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党代会是哪一次党代会? 2

39、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

240、中共二大确定的党的最高纲领是什么?

2

41、最早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观点的人是谁?

2

42、党的哪次会议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

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2

44、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在外交上作出了哪两个决断?

2

45、党的什么会议将党中央的主席制度改变为总书记制度? 2

46、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2

47、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2

48、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什么?

2

4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250、北伐战争是何时发动的?

2

5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具体内容是什么? 2

5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原则是什么?

2

5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2

54、到2020 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什么?

2

55、十七大报告对改革开放的性质是如何表述的?

2

56、我国农村改革经历了哪几个基本阶段?

14

2

57、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是什么? 2

57、《共产党宣言》

2

58、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哪一年在哪里建立的? 2

58、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的 2

59、中共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2

59、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260、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是什么?

260、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的广州和香港工人的省港大罢工。 26

1、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26

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6

2、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是哪一年发表的? 26

2、1927年3月

26

3、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什么时间的什么起义?

26

3、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 26

4、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什么? 26

4、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26

5、中共几大在历史上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26

5、中共五大

26

6、八七会议确立了什么总方针? 26

6、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5

26

7、“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26

7、八七会议

26

8、红军长征是何时开始、何时胜利结束的? 26

8、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6

9、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了什么著名口号? 26

9、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70、中国共产党在什么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

270、瓦窑堡会议

27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是什么报?

27

1、《新华日报》

27

2、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7

2、《论持久战》

27

3、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发展什么样的现代产业体系?

27

3、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27

4、毛泽东提出全面抗战的理论形成的代表著作是什么?

27

4、《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27

5、1943年7月,谁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先使用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27

5、王稼祥

27

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是什么?

27

6、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6

27

7、1944年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了什么主张?

27

7、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27

8、抗日战争是何时胜利的?

27

8、1945年8月15日

27

9、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同蒋介石集团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27

9、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的问题 280、什么是党风?

280、是指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它是党员世界观的外在表现 28

1、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战是什么战役?

28

1、昌都战役

28

2、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内容是什么?

28

2、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8

3、“解放台湾”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28

3、1949年3月15日

28

4、1949年国共和谈拟定了什么协定?

28

4、《国内和平协定》

28

5、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什么?

28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8

6、什么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果?

28

6、中共八大

28

7、谁提出了“在全国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

17

28

7、邓小平

28

8、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什么?

28

8、《论十大关系》

28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什么?

28

9、成渝铁路

290、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290、民族区域自治

29

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是什么?

29

1、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9

2、1961年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29

2、196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29

3、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在何时发表的?

29

3、1963年3月5日

29

4、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哪三大政治运动?

29

4、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29

5、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29

5、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9

6、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29

6、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29

7、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并宣布建

18

29

7、中日关系正常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9

8、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29

8、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9

9、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主要议题是什么?

29

9、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00、毛泽东思想是何时成熟的?

300、抗日战争中后期

30

1、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0

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 30

2、1991年,中宣部作出组织实施精神文明设“五个一工程”的决定,“五个一”是指什么?

30

2、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影片、一部优秀电视剧(电视片)、一篇或几篇有创见有说服力的文章

30

3、十七届五中全强调坚持科学发展 “四个更加”,其内容是什么? 30

3、十七届五中全强调坚持科学发展 “四个更加”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0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0

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0

5、“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哪些?

30

5、“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通较快增加;社会建设

19

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30

6、1985年中共中央提出的义务制教育的时间为几年? 9年

30

7、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什么? 30

7、人民民主

30

8、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念的是中共几大? 30

8、中共十三大

30

9、1990年9月11日,国务院第67次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国家专项什么制度? 30

9、粮食储备

3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什么?

310、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31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技术基本法是什么?

31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312、“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地解决了哪两个问题?

312、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313、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什么的能力?

313、发展

314、确定中国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哪两者的关系?

314、计划和市场

315、中共十五大提出,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20

这是指什么?

315、党的建设

3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什么?

316、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317、保持党的先进性

318、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什么?

318、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什么? 脱离群众

319、党内的最高处分是什么?

319、开除党籍

320、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20、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21、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

321、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22、在对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党员和群众享有“四权”,其内容是什么?

322、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323、《反分裂国家法》是哪一次会议颁布的?

323、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

32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24、一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21

义理论体系

32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什么?

32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26、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326、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327、什么是“三会一课”?

327、什么是“三会一课”?

三会是指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课是指按时上好党课

328、新时期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328、改革开放

329、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反贪文件是什么?

329、1926年8月4日颁布的《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 330、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是什么? 330、红二十五军

3

31、井冈山时期红军游击作战的“十六字诀”是什么? 3

31、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

32、红军是什么时候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的? 3

32、1937年8月

3

33、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曾设立长江局,其所在地是哪里? 3

33、武汉

3

34、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包括哪四个方面? 3

34、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22

3

35、中共十五大的主题是什么?

3

35、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3

36、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什么决定?

3

36、《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

37、“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

3

37、姚文元1965年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

3

38、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

3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3

39、建国初期进行的“三反”斗争的内容是什么? 3

39、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340、1989年6月,党的什么会议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形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340、十三届四中全会

3

41、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什么? 3

41、共同富裕

3

4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什么决定的? 3

42、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3

43、“一国两制”是哪一年写入《宪法》的? 3

43、1982年12月

23

3

44、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展的新的革命、被称为第三次历史性巨变的是什么?

3

44、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3

45、将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划分为“三个世界”的理论是谁提出的? 3

45、毛泽东

3

46、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

4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

47、百色起义的三位主要领导人是谁? 3

47、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

3

48、十七大关于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是如何表述的?

3

48、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49、旧三民主义是指什么?

3

49、民权、民族、民生

35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50、领导经济建设

党史知识竞赛参考资料

(地方党史部分)

1、1918年,毛泽东等在湖南长沙组织的进步团体叫什么?

24

1、新民学会

2、五四运动期间,湖南宣传十月革命最有力的刊物是什么?

2、湘江评论

3、五四运动后,在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有两位长沙县籍人,他们分别是谁?

3、李维汉、徐特立

4、1923年春,中共铜官支部成立,直属湘区委领导,由谁任支部书记?

4、刘汉之

5、中共长沙县执行委员会成立于什么时候,谁任书记?

5、1926年11月成立 由殷美琮任书记

6、1921年6月29日,代表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是谁?

6、毛泽东 何叔衡

7、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著名文章,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经验,这篇著名文章是什么?

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8、1930年7月27日,由谁率领红三军团攻克长沙?

8、彭德怀

9、湖南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建立的?

9、1926年4月 在长沙县建立

10、1937年11月,受中共中央派遣,谁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谋、驻湘代表身份,在长沙建立八路军驻湘联络处?

10、徐特立

25

11、育英儿童抗敌工作团

11、从1939年1月开始,在湖南省委和长沙县委领导下,一支抗日团体在省内外坚持了两年的流动抗日宣传,被誉为“抗日烽火下的一簇奇花”它的名字叫什么?

12、毛泽东夫人杨开慧是什么时候壮烈牺牲的?

12、1930年11月

13、发生在1941年12下旬至1942年1月上旬的第几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结束?

13、第三次长沙会战

14、毛泽东的著名诗句“我失骄杨君失柳”中提及了我县革命战争年代的哪两位人物?

14、杨开慧、柳直荀

15、1927年1月4日至2月7日,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其身份是什么?

15、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

16、解放前夕,中共长沙县工委在农村发动群众,组织了一个党的外围组织叫什么?领导农民开展了什么斗争?

16、农民翻身会,反征兵、反征夫的群众运动

17、1949年7月26日,长沙县人民政府在什么地方成立?

17、金井

18、1949年8月14日,南下中共长沙县委与坚持地下斗争的中共长沙县工委在什么地方胜利会师,成立新的县委,书记是谁?

18、在榔梨会师,书记陈郁发

26

1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经军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攻占的省会城市是哪里?

19、长沙

20、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长沙县从哪年至哪年,在全县胜利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

20、1950年11月至1951年3月

21、北伐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在哪里?

21、湖南

22、在上世纪5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中央提出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方针是什么?

22、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立功受奖

23、1951年7月,《新湖南日报》开辟专栏,就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的什么思想展开讨论?这一讨论首先是从哪里发起的?

23、李四喜思想 长沙县

24、195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全军宣布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24、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与全国各地一样,长沙县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25、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6、长沙县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年?

27

26、1956年

2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名女党员是谁?

27、缪伯英

28、中国共产党长沙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28、1955年3月

29、为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1961年1月,长沙县委制定了什么政策?

29、关于开展社会家庭十项副业生产运动的意见

30、1961年4月1日至5月15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我县什么地方进行了深入的蹲点调查?

30、天华大队

31、长沙县新县治搬迁的具体时间是什么?

31、1996年1月

32、1982年,长沙县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又将承包期延长了多少年?

32、15年

33、政协长沙县第一届委员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33、1984年4月

34、1984年7月,县委、政府提出“飞鸟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4、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

35、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在哪一年作出“关于开展向长沙县学习,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

35、1990年8月

28

36、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鼓舞下,县委、政府作出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其中对我县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是什么?

36、建立星沙开发区和迁移县治

37、1996年7月,县委根据省委部署,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实施了一项党建“先锋工程”,这一工程的内容是什么?

37、领导班子创先进,领导干部作表率,共产党员当模范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

38、1938年1月底,著名的《抗战日报》是由我县哪两位著名人士创建的?

38、田汉、廖沫沙

39、1995年4月,县城和开发区建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县委、政府提出了一个什么战略口号,极大的鼓舞了广大干群的政治热情?

39、达小康、进百强、搬县城

40、上世纪90年代中期,县委根据农村小康建设的需要,把计生工作政策规范与利益导向结合起来,推出了一个什么口号?

40、少生快富奔小康

41、1926年12月1日,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应邀作了什么讲话?

41、《关于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

42、县委、政府从哪年开始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生产环节“零赋税”?

42、2004年

29

43、省委、省政府在哪一年授予长沙县“小康县”的称号?

43、1997年

44、县委、政府“一区带六园,园区带全县”的战略是哪年提出的?

44、2000年

45、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哪一年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的?

45、2004年

46、县委、政府构建“1+6+3”的经济核心圈指的是什么?

46、“1+6+3”经济核心圈是指一个中心以县城与经开区为中心;六组团即黄花、黄兴、榔梨、春华、安沙、干杉等六园;三重镇,即暮云、江背、金井

47、湖南和平解放是在什么时候由哪两位将军通电起义的?

47、程潜、陈明仁

48、全国十大元帅、十名大将中,湖南籍的各有哪些人?

48、元帅:彭德怀、贺龙、罗荣桓

大将: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

49、长沙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时间是什么?

49、1968年9月13日

50、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是谁? 50、徐特立

30

党史知识选择范文第6篇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B)。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五卅运动

2、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 A)召开。

A、上海、嘉兴 B、上海、天津

C、北京、上海 D、北京、广州

3、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B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4、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成立不久,方毅、张体学即率领100 多人袭击 日军据点,打响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在鄂东抗日的第一枪。(A)

A、淋山河 B、上巴河 C、溢流河 D、磙子河

5、‚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论断是毛泽东在(A )提出的。

A、八七会议上 B、古田会议上 C、反‚围剿‛斗争中 D、井冈山斗争中

6、(C )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A、井冈山会师 B、工农武装割据 C、三湾改编 D、中共六大

7、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C )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A、八七会议 B、洛川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十二月会议

8、1937年( D)事变爆发,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A、九一八 B、一二八 C、华北 D、卢沟桥

9、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A)。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长沙大捷

10、1945年,党的(C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A、六大 B、六届六中全会 C、七大 D、八大

11、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 ( C ) 向中国留学生讲话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A. 贝尔格莱德 B. 布达佩斯 C. 莫斯科

12、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划(暂和)》规定,团员选举大会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A),方可进行选举。

A. 五分之四 B. 三分之二 C. 五分之三

13、团内的‚三会一课‛指的是 ( B) 。

A.民主生活会、团员发展会、思想教育总结会和团课 B.支部委员会、支部团员大会、团小组会和团课 C.支部委员会、支部发展会、团小组会和党课

14、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称号是( A) 。

A.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B.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C.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15、(A ) 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A.1919 B.1921 C.1922

16、1935年,在中共《八一宣言》的感召下,北平共青团组织配合北平党组织通过北平学联,成功发动了( C ),在全国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

A.五四运动 B.五卅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7、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D )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向全党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

A、阜平 B、延安 C、北京 D、西柏坡

18、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以(B )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

A、朱德 B、彭德怀 C、贺龙 D、刘伯承

19、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 B),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0、1971年10月25日,第(B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

A、25 B、26 C、27 D、28

2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党开展了(A )。

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要不要改革开放的讨论

C、如何评价毛泽东的讨论 D、转移工作重心的讨论

22、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A)。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八大

C、党的九届二中全会 D、党的十二大

23、(D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

A、江泽民 B、叶剑英 C、胡耀邦 D、邓小平

24、中国共产党第( C)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十二 B、十三 C、十四 D、十五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一百年时间。这一百年是指( B)。

A、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20年前后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 C、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1978年到2078年前后 D、从本世纪开始的2000年到2100年前后

26、中国共产党第( B)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十三 B、十四 C、十五 D、十六

27、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邓小平( C)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A、改革开放 B、全方位外交

C、‚一国两制‛ D、和谐世界

2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A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实事求是

3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C )是党的生命。‛

A、先进性 B、执政能力

C、党内民主 D、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31、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A ),是我们党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 A、《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3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B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人本主义 B、以人为本 C、民本思想 D、为民服务

33、(D )对党章进行了修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入党章。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34、首次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的会议是(D ) 。

A、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 B、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35、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宗旨是 ( A )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思想理论建设 C、以人为本

36、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是 ( A ) 。

A、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B、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C、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全党

37、( B ) 是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A、思想理论教育 B、理想信念教育 C、传统文化教育

3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理论成果是 ( C )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科学发展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C ) 。

A、理想信念 B、爱国主义精神 C、马克思主义

40、以( A )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A、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B、集体主义 改革创新 C、爱国主义 改革开放

41、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凝聚各方面人才和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 ( B ) 。

A、先锋模范作用

B、领导核心作用

C、战斗堡垒作用

42、中国著名哲学家、‚新唯识论‛的创立人熊十力出生于 。(C)

A、回龙山镇 B、马曹庙镇 C、上巴河镇 D、总路咀镇

43、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C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4、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贯彻扩大选人用人民主新要求,坚持 ( A )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A、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B、科学、公开、择优、竞争

C、平等、竞争、民主、有序

45、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李四光出生于 。(A)

A、回龙山镇 B、马曹庙镇 C、上巴河镇 D、总路咀镇

46、在哪年哪月哪日,团风县正式成立?(B)

A、1995年6月18日 B、1996年5月18日 C、1996年5月8日 D、1996年6月18日

47、四中全会指出, A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A、实践 B、发展 C、理论建设

48、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 ( C )的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A、公道正派、任人唯贤 B、思想境界高、道德品质优 C、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49、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的 ( A ) ,使他们切实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

A、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 B、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C、党性修养和环境磨练

50、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确立_B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51、(B)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使党的路线、方针得以顺利贯彻的根本保证。

A.调查研究 B.三大作风 C.两个务必 D.纪律严明

52、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A)。

A.‚五四‛运动中的工人罢工 B.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C.‚五卅‛运动中的工人罢工 D.中共一大的召开

53、2008年5月12日1 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D)级强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次地震。

A.7级 B.7.5级 C.7.8级 D.8级

54、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在(A)成立。 A.上海 B.广州 C.北京 D.武汉

55、在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是(C)。 A.孙中山 B.蔡和森 C.李大钊 D.毛泽东

56、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C)。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 C.实现共产主义 D.和平共处

57、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由(A)等发起,在(A)首先建立的。 A.陈独秀 上海 B.李大钊 北京C.毛泽东 长沙 D.董必武 武汉

58、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A),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遵义会议B.俄界会议C.洛川会议D.古田会议

59、(C)年11月13日,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 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举行了秋收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史称‚黄麻起义‛。 A.1925 B.1926 C.1927 60、夏家山事件后, 五大队和黄冈中心县委被迫转移,开辟 (A)

A、王家坊抗日根据地 B、回龙山抗日根据地 C、上巴河抗日根据地 D、但店抗日根据地

61、毛主席在( C )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因此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A.1960年 B.1962年 C.1963年 D.1965年

62、1926年( B )发生,刘和珍、杨德群等32位青少年殉难。这一天被鲁迅称作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A.‚五卅‛惨案 B.‚三•一八‛惨案 C.‚四•一二‛政变 D.‚一二•一‛惨案 6

3、我国第一部关于青少年的专门法律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 A )起开始在全国实施。 A. 1992年1月1日 B.1993年1月1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6年1月1日

65、‚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这是毛泽东同志在(A)中提出的。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自由主义》 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66、1956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A )的方针。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67、1979年10月,湖北省与美国( A )州正式建立省州友好关系,成为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后第一对友好省州。

A、俄亥俄 B、俄克拉荷马 C、俄勒冈

68、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 B )。 A、反腐倡廉建设

B、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9、1971年10月25日,( B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

A、第25届 B、第26届 C、27届 70、武汉城市圈发展的重点是‚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 A )、城乡建设一体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 A、区域市场一体化 B、人才培养一体化 C、社会资源一体化

71、1938年10月,中国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团风是哪支红军队伍坚持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后方基地(C)。

A、红六军 B、红七军 C、红二十八军 D、红十五军

72、共产党在团风组建了全省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这支武装队伍名为 (D) 。

A、红六军B、红二十八军C、红七军D、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

73、939年9月1日,国民党一七二师和保安八团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悍然向五大队主力驻地发起猛烈攻击,100 多人壮烈牺牲,200余人被杀害,制造了震惊全国的 (C)。

A、张家山事件 B、大崎山事件 C、夏家山事件 D、马鞍山事件

74、1939年4月,鄂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刘西尧派漆先庭组织了在鄂东乃至江南一带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庞大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数达数十万人,这个组织的名称是 (D)。

A、景堡山汉留 B、民国山汉留 C、紫金山汉留 D、全华山汉留 7

5、1928年1月,中共黄冈县委在哪里组建起中国工农革命第六军(C)。

A、杜皮张家山 B、回龙山八斗湾 C、回龙山烽火山 D、王家坊湖区 7

6、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6月,中共 区委奉命成立(B)。

A、但店 B、贾铁 C、上巴河 D、回龙山

77、1938年12月,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十一集团军独立游击第 大队‛。( B)

A、四大队 B、五大队 C、七大队 D、八大队

78、1938年1月,中共湖北临时省委命刘西尧为黄冈中心县委书记,组建了全省抗战时期的第 个县委----中共黄冈中心县委。(A)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填空题

一、填空题

1.中国共产党是_______的先锋队,同时是_______ 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

2.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________原则,也是________ 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组织、群众路线 )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中国共产党代表________,代表________,代表________。(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4.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________。 (实现共产主义) 5.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________阶段。(社会主义初级 )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 、________。(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7.________ 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 )

8.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最后一天会议转移至________ 举行。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 上来,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 的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 )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的明确提出是在党的________。 (十二大 ) 11.以1992年初_______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________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邓小平、十四大 )

12.一九八二年,中国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广________制。(包产到户的联产责任 ) 13.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________、________。(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14.一九七九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元旦发表《________ 》,提出尊重台湾现状,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实现‚________‛。(告台湾同胞书、三通 ) 15.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________。(中国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16.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我国航天员________ 顺利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___(国)、____(国)第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俄、美、三)

17.在‚和平统

一、________‛基本方针指引下,香港和澳门分别于________年___月__日和________年___月________日被顺利回(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 18.于_______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1年12月11日 ) 19.2002年我国 _______ 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这将是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上海) 20.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_______ 。(李大钊) 21.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_______ 。( 邓小平理论 ) 2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_______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_______ 和它产生的_______ 。(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 24.198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_______ ‛科学命题。这不仅是这次大会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_______、 _______ 、_______。(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6.党在执政中,必须紧紧抓住 _______ 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发展) 27.‚ _______ ,_______ ‛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8.《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 ____ 年 ____月 ___ 日起施行。(2007年10月1日) 29.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________,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30.劝党员退党,应当经_________讨论通过,并报_________批准。(支部大会)

31.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______和它所产生的______。(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 32.党按照______________的原则选拔干部。(德才兼备)

33.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______、______、开除党籍。(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

34、我国有5 个自治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5、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上来。(经济建设) 36.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37.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起义是____________。(南昌起义) 38.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团十六大代表座谈时对加强群团工作提出的要求——两个全体青年:______、______。(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39.延安精神的精神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0.‚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这四项是______(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1.我国开放型经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

4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43.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提出‚两个务必‛即:______、______。(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4.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______、______(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4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______(依法治国)。

46.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7.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五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48.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49.建设创新型国家,______是关键,______是核心,______是基础。(科技、人才、教育)。 50.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四个大别山‛总体建设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色的大别山、发展的大别山、绿色的大别山、富裕的大别山) 51.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于______年成立,初期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8个县市。(2011,红安县、麻城市、英山县、罗田县、团风县、蕲春县,大悟县、孝昌县)

52.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11年3月份开始,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省开展______。亦称‚三万工程‛。(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 53.2012年6月16日,我国______飞船发射升空,将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并与在轨运行的______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对接过程中,航天员将实现______,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旺、刘洋,手控交会对接)

54.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______。(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55、1921年7月,在回龙山成立了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进步团体其名称是 (‚共存社‛)。

56、《资本论》中文首译者、经济学家王亚南是团风县 人。(团风镇王家坊村)

57、1922春,在我县什么地方建立了党小组,因此团风是全国最早建立农村党小组的县份之一(回龙山八斗湾)。

58、1927年5月,黄冈县建立起湖北省最大的农民协会,当时党员 人,农协会员 人,共青团员 人?(党员达643人,农协会员24万余人,共青团员800 余人。)

59、1936年6月,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命黄冈便衣队与黄冈地下党组织一起组建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并宣布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 。(汪少川、漆先庭)

60、回龙山林家大湾林氏三兄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分别是青年运领袖 (林育南),共产国际代表、工人运动领袖 (林育英,又名张浩) , 共和国开国元帅、著名军事家 (林彪)

61、1946年3月,原国民党中央委员、九十七军军长 出任黄冈县长。他提出‚建设新黄冈‛、 ‚宁可错杀一千,不准放走一个‛等口号,对共产党和进步群众实行血腥镇压。他就是电影《太行山上》中专搞摩擦的国民党将领 (朱怀冰)。

62、中共一大召开十三人中,有两位黄冈县人,他们是 (陈潭秋、包惠僧)。 6

3、1947年10月11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机关和直属部队经三庙河到达 。邓小平政委指示召开群众大会,安定民心。(总路咀樊家榨) 6

4、在哪年哪月哪日,黄冈县军事指挥部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十二兵团四十三军一五六师四六六团攻克团风,活捉敌营长,全歼守敌,团风获得解放。(1949年5月14日)

问答题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是什么?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 5.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 6. 请简述抗日战争三个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7.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内涵是什么?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8. 坚持‚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9.‚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0.‚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11.‚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3.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1)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2)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4)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5)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14. 入党誓词是: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什么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17.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8.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19.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有?

——

1、警告;

2、严重警告;

3、撤销党内职务;

4、留党察看;

5、开除党籍。 20.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1.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四个着眼于是什么?

——‚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六项工作是什么?

——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2.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4.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5. 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6. 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23.团风县提出‚双强工程‛是指:

——农村经济工作中的‚强村富民‛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强基固本‛的有机结合,这是团风县近年来推进农村工作的一条战略举措

24.团风县‚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中开展‚六讲‛活动,是哪‚六讲‛: ——讲政治、讲正气、讲责任、讲廉洁、讲奉献、讲发展 25. 什么是‚五星创建‛?

——在农村打造‚星光带‛、创建‚星光点‛、建设‚星光村‛、培植‚星光户‛、培养‚星光人‛

26.团风县‚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中开展‚五亮五比五创‛的活动内容: ——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点评、亮评议;比素质、比干劲、比奉献、比创新、比作风;创一流部门、创一流队伍、创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创一流形象。 27.‚三抓一促‛是指?

——抓作风、抓环境、抓落实、促跨越。 2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9.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三大法宝是?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30.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四个着眼于?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着力点。

31.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32.党章总纲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一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

33.‚喜迎十八大 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

上一篇:党史知识汇总范文下一篇:低碳环保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