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专业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0

档案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建档案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这一方面为城建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机遇与挑战,城建档案馆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开拓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当前城建档案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城建档案馆为了适应发展,一直十分注重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致力于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档案工作,无论是早期只能对馆藏档案进行目录管理的单机运行档案管理系统,还是对城建档案馆内各项工作和档案资料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管理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档案管理上信息共享、自动化处理以及数字化档案的初步要求,但它仅仅是实现了一些新技术的运用,这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模式仍是计算机技术加上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实质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运用新技术的改进,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数字模拟。并没从根本上真正改变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管理仍是围绕纸质实体档案进行的,对知识的占有、信息的转化、利用与传输都停留在较为落后的基础上,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社会对其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一)电子文件这一新型载体的产生,给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了的极大冲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行政机关办公活动中,在城市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出现了新型载体文件-电子文件,整个社会信息流通的基础结构发生了变化。“电子文件的产生,决不仅意味着一种新型载体档案的诞生,而且也标志着人类记录信息、传达信息、存留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这场革命是纸张产生以来,是近现代档案学理论诞生以来,文书、档案工作领域最剧烈的一次变革,他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运作方式、基本理论乃至思维观念”。

(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行,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2002年初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随着各级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逐步成为机关公文处理的平台,作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电子文件的归档问题受到广大档案理论专家、电子政务的建设者、以及实际工作者共同关注。

2002年8月,国务院在部署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建设工作时,明确提出了加强“电子公文的归档”的工作任务,同年国家档案局制定《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强调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把电子公文归档管理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环节纳入其总体设计框架。

档案理论也冲破传统的档案学的束缚,摆脱了传统的“档案实体”的狭小的实践范围,进入到信息与信息系统领域。针对传统档案管理的“一元理论”,提出了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处理并行的“二元理论”,以及将城市建设记录、文件与档案集成化和一体化管理的“集成化理论”,这些崭新的现代档案学理论,为我们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

(三)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现状,对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城建档案涉及行业众多,其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而“存在了上千年的纸张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深深扎根与人类社会”,以其载体的稳定、信息的可靠等优势,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同时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完整性、安全性、可读性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还摆在我们面前。因此电子文件不会在一朝一夕替代纸质档案,二者的将长期共存。

现实与理论都向我们表明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需求,面对实体档案、电子档案并存,面对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现状,城建档案馆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来面对的重大挑战和发展机遇。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场历史性的转变,是城建档案部门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建档案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对档案馆人员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出发,培养一只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从更本上保证新的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

多元化并行的模式是文件载体转换时期,必经的一个阶段,尽管目前全国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发展迅速,但主要是针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真正接收、管理电子档案还都刚刚起步,在电子文件管理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未解决之前,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因其固有的优势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多元化并行的管理模式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城建学院)

档案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为了在“十四五”背景下,实现对基层文书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管理,需要完善文书档案管理机制,在其中的细节出发,优化基层档案管理流程。基于此,本文对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

由于文书档案内容比较多,要想保证文档信息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完善基层文书档案管理机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各项管理问题和信息等进行更加详细记录。尤其是在“十四五”背景下,基层档案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需要创新和优化,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一、档案室文书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一)文书档案收集不完整

虽然我国大部分单位已经认识到了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其中的文件内容多,零散文件归档不全并不齐全。再加上,大多数单位的职能工作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进行临时性工作[1]

例如,上级部门在进行临时检查时,或者是有领导临时视察时,这个时候会产生相应的文件材料。但是,在对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部分单位临时性工作,也产生一些不同的文件材料,这会导致零散文件材料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再加上,我国文档材料频繁,各科室中的职能不同,这会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对其中的文件材料进行整合和收集,严重影响了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不准确

在对文书档案进行保管时,发现基层人员并没有按照具体要求对其中的期限进行合理性划分,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合理性和保存状态。当其保存满一定期限后,需要对相关的基层文书档案进行鉴定销毁。在执法检查档案时,需要规范化管理流程,加强对不同文档材料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文档保管中,其中的期限划分并不够准确,一些重要档案并没有得到有效保存[2]

例如,某个单位在召开工作会议的时候,需要对其中的文档材料进行定期保存,半年计划需要在划分完成后,长时间保存。但是,如果不对保管期限进行划分,这就会导致档案管理质量不断下降。

二、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一)加强对一体化文档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

在以前,对基层文书档案进行管理时,一般会以“十四五”规划为主,这种制度的实施会影响基层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为了加强对基层文书档案的综合性管理,部分地区创新了基层文书档案管理方式。

如,海南烟草为结合时代发展的情况,改革了发展新局面,主要结合中央及省委省政府中的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建设的具体要求,对其中的重要文档材料进行了整合。在此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清楚文件资料是档案的前身,文件资料的准确性,更直接影响着档案的管理质量。

在对文件资料进行处理时,还需要兼顾档案工作,合理应用文书与档案一体化的方式,加强对各种文档信息的管理。如,需要保证纸张规格的统一,不能使用圆珠笔、铅笔和复写纸等起草文件材料,如果发现有文件缺失,就会影响账外资料管理质量。例如,还需要结合领导会议报告,在保证文件资料完整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书部门立卷”工作,保证其中文件材料信息的准确性。

(二)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划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有效性

第一,为了保证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通过各种培训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划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还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到不同的档案管理培训工作中,对文书档案保管的期限进行合理划分。此外,还可以通过综合业务的培训,需要提高基层档案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他们对文档档案内容的认识[3]

第二,基层文书档案管理部门还需要对档案的保管期限表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但是,由于以一些文件会出现频繁变动,这会影响档案保管期限划分的准确性。因此,在此背景下,基层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综合性审核,并且还需要按照保管期限表的内容,对文件材料进行整合,将归档的文件材料和保管期限表进行对比,进而完善基层文书档案管理机制。

如,朝阳区的档案局,为了加强对文书档案的保管,完善了其期限表审核流程,对所收集到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等内容,更进行了非常严格的审核。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划分不准确,需要将这些事项反馈给基层单位,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适当修改,从而进一步保证对不同文件材料够保管期限划分的合理性。

(三)提高文书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新时期下,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有效应用。基層文书档案管理部门要想在满足“十四五”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对不同文档信息材料的整合,需要加强数字化建设。再加上,文书档案工作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其中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这会导致数字化建设比较复杂。因此,各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单位,需要结合实际的管理情况,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文书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管理,节约人力资源的成本[4]

此外,基层单位加强数字化档案建设,创新管理模式,还可以实现不同文档信息和资料之间的共享,将与长期的发展战略有效结合,然后构建一个现代化基层文书档案内部管理机制,积极采取监管措施,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主要目的是保障对物资的有效储备。

基层文书档案管理部门在当前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类纸质档案进行归档处理,应用数字化技术,对其中的重点材料进行整合,主要目的是预防档案的丢失,将不同的文档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而实现对基层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高水平的基层文档管理部门,需要建立规范的处理文件部门,规范管理行为。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基层文书材料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邵玉翠. 试析基层档案管理员如何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J]. 卷宗, 2019, 9(35):27-27.

[2]王桂娥. 试析基层档案管理员如何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J]. 经济师, 2019, No.368(10):273+275.

[3]金惊哲. 浅谈基层档案管理员如何做好文书档案工作[J]. 赤子, 2019, (20):175-175.

[4]李洁. 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策略分析[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 2019,(2):1-1.

档案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学人专业责任档案学术

对档案学人的研究首推胡鸿杰教授,他是最早关注档案学人并将其作为一个元命题进行过专题研究的学者,“是中国档案学人及其文化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主体特征’,决定了中国档案学的基本理念和模式。一部档案学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档案学人的成长史和生活史。因此,对档案学人的研究就势必成为档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档案学人是中国档案学术研究的脊梁,在档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界定

(一)档案学人

对“档案学人”这一命题,目前学术界尚无严谨的概念界定,学者们只是约定俗成地将档案学理论研究者泛泛称为“档案学人”。胡鸿杰教授认为,档案学人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并将其大致划分为“启蒙者”、“开拓者”、“继承者”三代。[2]

目前,较为流行的划分是将学人分为“草根派”和“学院派”,这种划分方法没有十分科学的依据,充其量是一种形象比喻,但是却以其超凡的亲和力为档案领域甚至是其他领域广为接受。大致说来,草根派主要是一线档案工作者之中既有实践感悟又有一定理论素养、对学术研究感兴趣且实际从事过学术研究的人,学院派主要是指高校档案专业的教师及部分接受过系统的理论训练并热衷于档案学术研究的学生。草根派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学院派的优势在于其较高的理论素养。

档案学研究的主体主要来自三个群体:高校的档案专业教师、档案专业的学生和一线档案工作者,但是其中真正对档案学术研究有所贡献的毕竟是一部分人。

笔者认为,既然档案学人的主体特征决定着中国档案学的基本理念和模式,那么他们就应该且只能是对档案学术研究有着真正贡献的人,因此,笔者尝试将其概念界定如下:档案学人是对档案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具有专业责任感,实际从事档案学术研究且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贡献的档案学科学共同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从事研究工作的持久动力;责任就是力量,更是保证学术研究科学健康的航标。只有同时具备浓厚兴趣和专业责任感的学者才能始终关注档案学理论发展的前沿,才能持续不断地开展理论研究,而只有这样的学者才是真正对档案学有所贡献的人。

(二)专业责任

“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3]。档案学人之于档案专业,“分内的事”当然就是档案学理论研究了。

“档案学理论研究可分为两部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是从横向、宏观的角度,揭示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档案学科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原则、规律,并对历史事实和实践经验进行抽象的概括和升华,为档案学其他分支学科,为档案工作实践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而“档案学应用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主要是为档案馆和档案事业建设提供具体的理论支持与指导。因此,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的根本取向在于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尊重档案工作实践的客观发展情况及其实际需要,着力于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所出现的较具体的各种理论和认识问题。”[4]

对档案学人来说,档案学术研究不仅仅是词典上解释的做分内应该做的事。它更是一种付出,一丝包容,一份执着。真正能够称之为档案学人的人只是一少部分人,因为这部分人都具有共同的特质,那就是热爱档案学,对档案学术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他们而言,从事档案学术研究已经超脱了低级趣味的束缚,而成为一种自觉。

由于“中国档案学人及其文化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主体特征’”的不同,不同来源的档案学人有着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草根派主要关注的是档案应用理论研究,学院派主要关注的是档案基础理论研究。但是作为承担着档案专业发展重任的档案学人来说,仅仅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一门已经发展成熟的学科而言,档案学人这一群体实在是太小了。据统计,“2010年各高校档案学专业教师总数为314人”,而“2010年全国4所高校共招收档案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5人。”档案工作人员之中可称之为档案学人的数量没有具体统计数字,但是可以通过一组对比数据管窥其全貌,“档案学科31名核心作者(高产作者)中29人来自高校,仅有2人来自档案实践部门。”更为严重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实行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型,推行公务员制度,相当大一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转为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再评审专业技术职称。于是,档案实践部门工作人员研究档案学的动力大为降低,研究力量日益萎缩。”[5]如此小的学人群体,必须要有一种视专业发展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除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深入研究、有所建树外,还必须要有大爱无疆的胸怀,着力培养热爱档案专业、立志于档案学术研究的后备力量。

二、什么是档案学人的专业责任

(一)学术研究之责任

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叶恭绰1921年在开学演讲中说:“尝以为诸君修学当以三事为准衡:第一,研究学术,当以学术本身为前提,不受外力支配以达于学术独立境界。第二,人类生存世界贵有贡献,必能尽力致用方不负一生岁月。第三,学术独立斯不难应用,学术愈精,应用愈广,试申言之。”[6]笔者以为,以这三条准则考量当今档案学人的学术研究之责任尤为精当。

1.独立性。档案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对行政力量的依附。中国档案学发端于“行政效率运动”,而研究的对象和基础——档案实践工作自古以来就是政府的附庸,而至今依然依赖于行政力量而存在。也就是说中国档案学的学术研究与行政力量有一种近乎天然的联系。二是减少功利因素的影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档案学界不可避免地也遭受了不良社会风气的污染——急功近利地争抢各种科研课题却敷衍了事,剽窃抄袭屡见不鲜……说到底都是一颗功利心在作祟。三是摆脱去档案化的倾向。目前,档案领域去档案化的倾向非常严重,学术成果中大量充斥着挂靠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解说档案问题的现象,更有甚者,许多档案学学者、博士研究生染指图书、情报甚至是计算机科学等其他领域,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对档案学本身的问题却不闻不顾,尤其对档案学元问题鲜有人研究。

保持档案学学术研究之独立性对档案学人来说是一种两难的抉择,一方面档案学对行政力量的依赖关系无法在短时间内打破,要求档案学人完全摆脱功利性因素的影响去搞学术研究也不太现实,更为困难的是,由于档案学发展历史较短,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有时不得不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另一方面,要想促进档案学的发展,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是其首要条件。因此,对于档案学人来讲,如何尽自己的努力摆脱枷锁,独立地研究学术是一项长期的命题。

2.有用性。所谓学以致用,任何学术研究成果如果没有发挥出它的价值,就是一堆废品。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档案学理论研究其最基本、最大的价值就是为档案工作实践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着力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所出现的较具体的各种理论和认识问题。因此,对于档案学人来讲,你的研究成果要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理论性,要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或者二者兼有,否则就如同种了庄稼却不能打粮食一般,费时费力。

3.精深度。对于学术成果而言,越是精益求精的成果其作用就越大。要达到精深的高度,首要任务是资料的储备,档案学术研究尤甚。实证主义方法应该是档案学术研究必须遵循的科学方法,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才能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践,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才能对档案工作实践有理论指导意义。

(二)学科发展之责任

2007年9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07]4号),公布了自2006年12月以来进行的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增补和一级学科认定等三个阶段工作的结果。武汉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获得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继续巩固了该学科在国内的优势地位。藉此,该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档案学专业随即跨上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7]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档案学业已获得了社会的公认,其学科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而与此相应地是,支撑其发展的科学共同体——档案学人的数量极为有限,增长率很低。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当今,档案学研究领域去档案化现象极为普遍,作为未来中流砥柱的档案学博士研究生们其博士论文选题与档案学渐去渐远。

档案学的发展需要档案学人共同努力。首先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既然档案学的边缘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档案学人就没有必要为此杞人忧天,但是决不可放任自流。造成档案学边缘化趋势的因素很多,有一些甚至是无法克服的。但是边缘化不等于消亡。其次是要回归本位。本位是什么?对档案学术研究来说,本位就是档案学本身,就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8],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只能是一种借鉴,决不能喧宾夺主。再次是要培养一批批有志于档案学术研究的生力军,为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储备力量。

三、强调档案学人专业责任的意义

(一)克服两种心态

“研究主体的心态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科本身的学术状态及其价值的实现”,造成目前中国档案学“资源优势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出现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研究主体的盲目心态。这种盲目心态主要表现在‘盲目的自信’和‘盲目的自卑’两个方面。”[9]

笔者以为,这两种心态主要是档案学研究主体在面对档案专业地位发生变化时的两种极端反映。档案学植根的档案工作实践自古以来就是在政府的庇护下发展的,而中国档案学说到底不过是“行政效率运动”这一政治运动的产物。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学及其档案部门不得不从政府的翅膀下走出来以应对政治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对于已经习惯于躲在政府权力庇护下并已产生严重依赖心理的档案学和档案部门来说一时难以适应。不太敏感的人由于对这种变化感受不强烈,依然生活在政府行政力的阴影里而过分乐观,而较为敏感的人在面对社会的冲击、尤其是档案学边缘化趋势不断加剧的现实时过分悲观,由此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心态。

责任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态度,是一种发奋图强的干劲,更是一种永不消失的精神。时代的发展带给我们专业的不仅仅有挑战,还有机遇。只有视专业发展为己任的档案学人,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档案学专业发展的事态和学科所处的地位,也才能不断关注档案学发展的前沿并进行理性地思考和研究。

(二)化解两种倾向

当今档案界有两种倾向对档案学的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一种是挂靠倾向,一种是追风倾向。挂靠倾向前文已有叙述,在此不再赘述。追风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方向的趋同。时代的发展也为档案专业的研究领域带来了许多清新的空气,如电子文件,家庭档案等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后来者充其量称之为模仿。对于学术研究而言,盲目地跟风无助于学术。近年来,中国档案学术界出现了一种令人欣喜的事态——久违的理性化,集中表现为对民生档案等内容的关注。但是,很快这种理性化的苗头就被淹没在盲目跟风的大潮中。其昙花一现的乏力,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专业责任感。责任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坚守,更是学人从事学术研究的根基,根基不稳只能如墙头芦苇随风倒。

四、强化档案学人专业责任感的措施

(一)将草根派引入档案专业的教育队伍

草根派档案学人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具备着一种对本职工作异乎寻常的责任感。精神力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传染并在受体身上发扬光大。将草根派引入档案专业的教育队伍,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鲜活的实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给他们带来精神熏陶,逐步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和责任,甚至是对档案专业的热爱。

目前,我国开设档案学专业教育的高校普遍缺乏师资力量,尤其是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与此同时,许多开设文秘专业的高校对档案教育也有着强烈的需求,许多高校从学校档案馆甚至是校外档案局(馆)聘请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作者承担一些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通过此项途径走进专业教育的草根派也大有人在。笔者认为,在聘请草根派档案学人做兼职教师方面,步子可以再大一些,甚至可以和学校档案馆乃至校外档案局(馆)联合培养学生,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档案局(馆)校政合作培养档案人才的模式就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10]。

(二)坚守自己的责任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对档案学人来讲尤为重要,尤其是对档案专业的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前者是档案专业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后者是主要储备力量,均是档案学术资源和权利的主要占有者。档案专业教师,尤其是教授、副教授们,他们不仅占有丰富的学术资源,而且还把握着关乎档案学发展的命脉——招生的权利。在博士研究生招生的过程中,这一权利体现地更为明显。档案学博士的招生规模非常小,每年也就15人左右,这是档案学术研究十分珍贵的储备力量。因此,将那些热爱档案专业,有志于档案学术研究的人招收进博士生队伍并加以认真负责地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相应地,对于已经占据这一地位的学生来讲,视专业发展为己任,为将来真正从事档案学术研究储备知识,就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发展积累资本,而是专业发展赋予的重大责任。档案专业需要的是有责任心的博士研究生,而不是敷衍了事只为混文凭的人,因为它没有资本,承担不起这种资源的浪费。

(三)重振学术正气

学术正气是学术研究责任感的凝聚和体现。目前,档案学领域迫切需要重整学术正气,尤其是诚心诚挚、客观科学地进行学术讨论的正气。笔者一直坚信,诚挚客观的学术讨论不仅是一种对学术研究负责任的态度,更会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档案界已经许久没有这种讨论的氛围了。由于档案学研究领域的圈子很小,彼此之间都很熟悉,大家都抱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生怕说错话得罪了他人,殊不知这种气氛是不利于档案学术研究的。争论出真知,有争论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促进学术的进步,如果大家都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档案学术研究只能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

“事越辨越清,理越辩越明”。学术争论不仅仅是观点的商榷,思维、模式、方法都可以成为争论的对象。争论的阵地也不必局限于专业期刊,目前我国几个重要的档案专业论坛都可以成为战场,而且在论坛上争论更加自由,也更加快捷。

参考文献:

[1]胡鸿杰.论档案学人[J].档案学通讯,2002(2):4-9.

[2]胡鸿杰.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0:13.

[3]夏征农.辞海(第6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4]朱玉媛.关于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范畴的认识[J].档案学研究,2008(5):9-11.

[5]徐拥军,张斌.中国大陆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研究[C].2011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2011-07-22.

[6]叶恭绰.不受外界之利诱而后读书真乐[N].光明日报,2011-09-23.

[7]颜海.档案学专业发展历程机遇与基点——基于“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背景[J].档案学通讯,2008(5):61-64.

[8]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3.

[9]胡鸿杰.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0:174.

[10]谢永宪,孙爱萍,沈蕾.校政合作培养档案人才模式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与北京市档案局(馆)合作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2(4):62-64.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档案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人事制度发生重大改革,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改革形势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该文对此提出了新思考。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高校;人事档案管理

1.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人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核心内容是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在这些变革的带动下,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A.人员身份的变化

人事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旧的管理体制下,高校教职工的身份分为干部和工人两大类,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后,人员管理上重新分类,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三大类,改变了传统的干部制度终身制,通过实施全员聘用和岗位设置管理,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B.用人制度出现新机制,从行政用人关系向协商聘用关系转变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0年发布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高等学校的用人制度从行政任用变为聘用(聘任)制,这种聘用制度将在高校全面推行,高校和教职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聘任)合同确立新的人事关系。

C.人事关系出现新变化,职工与高校之间的关系从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之间关系转变

实行聘用制度后,高校的教职工由“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学校对聘用人员有聘用和解聘权,教职工对高校有应聘和辞聘权,加之《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继实施,高校教职工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除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外,又增加了聘用关系、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等多种形式,这样,在高校中延续了几十年的教职工对单位的行政依附将逐渐淡化直至完全消除。

D.分配制度和退休工资制度出现新突破

隨着社会分配制度改革的发展,各高校采取按岗定薪、工资浮动、确立岗位津贴、实行目标管理等多种分配方式,从根本上突破了事业单位传统的工资总额控制制度。职工退休养老由退休工资制度向社会保险制度转变。

2.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考

A.设立新的人事档案管理种类,适应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人事档案主要由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学生档案三大类构成,这种划分办法在过去一直占主流地位,高校人事档案的构成也是以此分类,其中以干部档案为主体,其它档案均按干部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后,高校教职工分类由原来的干部、工人两大类变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三大类,这就使高校人事档案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因此,传统的人事档案分类已不适应人事工作的要求,这就必须建立新的分类体系,按照人事档案特点实行分类管理。档案管理分类应与人事管理人员分类相对应,可分为管理人员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工勤人员档案,专业技术档案又可分为教师档案、试验工程系列档案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档案。

B.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丰富人事档案的内涵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及时建立新的、更为合理的人事档案制度,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法制化。在档案材料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材料的鉴别上要“取之有据,舍之有理”,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才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

C.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

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中所记录的各项信息是制定全员聘用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要提高高校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将其纳入高校整体工作计划中,给予足够的支持,扩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领导的档案意识提高了,档案工作就会有发展。二是要加大对高校教职员工的宣传力度,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使教职员工能积极主动向档案部门送交归档材料,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三是要增强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可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等材料上门为主动收集材料,在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行为上有一个较大的转变,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D.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高校实施全员聘任制需要利用人事档案的信息对教师综合素质、人才结构等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为人才预测提供各种数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由传统的手工方式向信息化、现代化转变,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以适应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通过信息统计,对个人政绩、业绩的评价提供量化依据,实现计算机对人事档案完整、准确和动态、立体的管理体系,从而极大提高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充分满足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人员信息的高效利用需求,达到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服务的目的。

E.实行相对开放性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长期以来,高校人事档案都是实行封闭式管理,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人事档案只有少数人看,供组织查证使用,老百姓是不能涉足的。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事档案的政治性、神秘性将越来越弱化,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本观念的深人人心、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都将不断推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的社会化、开放化、合法化。在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时,既要充分发布有利于展现个人才华的相关信息,又要完全保护个人隐私,通过全面规范人事档案上网的政策、法规、手段、方式,既确保人事档案管理者与社会需求者实现畅通无阻的开放式、多渠道的人才信息交流,又确保这些人才信息交流的合法性,有力有效地防止人事档案信息无遮拦流通。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地改革摸索规律,完善体系,逐步建立一套适应现阶段人事制度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提供具有服务价值的信息资源,配合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适应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绪刚.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N]中国人事报.2007.12

[2]李 群,周海燕.浅析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创新[J]黑龙江史志.2010.17

[3]鲍春燕.从人事制度改革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J]黑龙江档案.2009.04

档案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档案是人类记忆的真实记录。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对于国家各领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保存和参考价值。科学合理地保护档案安全,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便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重要任务。笔者选取了国际档案管理水平名列前茅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国的国家档案网站进行浏览和学习,了解国外的档案保护工作特色并加以总结,得出改进和加强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的档案保护工作的完善奉献一己之力。

关键词:档案保护;档案网站;保护特色

Key words: Archives Protection; Archives Website;Features of Protection

档案是珍贵的社会记忆,我国档案界一直非常重视档案保护工作,在档案的预防与修复、档案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积累了珍贵而丰富的经验。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数据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发扬我国档案保护技术特色与优势的同时,也应放眼世界,了解学习世界同行的发展现状,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新理念,知其情,晓其艺,取其精华,补我之短。
1 国外档案网站档案保护工作内容概况介绍

对现代档案保护工作情况的了解,档案网站是首选便捷渠道。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档案工作具有较高的档案管理水平,选取四国作为代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外档案工作的发展现状,因此笔者通过观察四国国家档案网站了解国外档案保护工作的情况,以期找到共同特点和经验。

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页面内容丰富,分上下两部分,其上是检索栏和七个服务窗口,其下是8个细致入微的有关档案馆、档案服务、馆藏资源、公众参与、合作机构等链接。其中对档案保护的介绍大都在Preservation部分,分成四大板块,(1)你想保存什么:将档案按照形成机构和载体材料分成7类,分别介绍保护的方法;(2)NARA保护策略:既有宏观保护政策也有微观保护技术,利于用户进行系统查询;(3)保护项目:主要介绍本馆的档案保护部门,档案保护规划以及圣路易斯市档案保护部门;(4)事件和特殊项目:对重点档案保护的过程和先进经验进行展示等。

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页面呈现上中下三大部分,其上是馆藏资源检索与利用,中间是档案馆最新动态、档案服务、信息管理以及教育,最下面是档案馆的相关网站、相关法律法规、档案馆联系方式以及网站搜索帮助等链接。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档案保护内容,不够集中且分布不明显,初用者不容易直接发现,通过“preservation”关键词检索,可发现檔案保护的内容分列在about us下的collection care和Managing risk部分。collection care介绍国家档案馆职能基础上的档案保护工作。其下分可持续环境管理、传统科学研究和发展、档案保护建议和指导、出版物、贷款展览五部分。Managing risk下分档案信息安全、电子数据传输、政府机构变化三部分。前者偏向对传统档案的保护,后者偏向对档案转换和数字档案的保护指导。

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网站内容较紧凑,大体分上下两部分,其上是对馆藏资源检索、档案服务、档案馆最新动态及公众参与等,其下是档案馆相关介绍、档案馆最新消息以及档案馆联系方式等链接。其中档案保护介绍陈列在Services and programs下的For archives & archivists板块的 Preservation 中,分七大类。一是对书籍、文本以及可视原材料的保护:根据档案用途和具体需要进行不同幅度和强度的修复和保护;二是对视听档案的保护;三是对数字档案遗产的保护;四是数字化技术:根据图像质量的标准来完成,标准是根据被数字化的材料的类型进行的;五是对已有图书档案文件的管理:制定发展政策、标准和指导方针确保其安全;六是对缩微影像的保护;七是对石版画保守的保护技术措施。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网站页面简约,呈现上下两部分,其上是检索栏,其下是六个服务窗口和隐私、版权、免责声明、可访问性、站点地图、就业、开放时间、反馈、商店等链接。有关档案保护的内容主要在About us窗口下,其中一部分在档案收藏品(the collection)下的保护档案收藏品(preserving our collection)中,根据藏品类别划分为数字文件、纸质文件、实物、照片和缩微胶卷、声像文件五类并分别提供保护工作实践指导。另一部分在文件管理(records management)板块下的管理政府文件(managing your agency records)部分,下细分为物质文件保护、数字文件保护、声像文件保护三类,看似和前者内容有包含关系但是却更加详细全面。


2 国外档案网站保护技术内容透视出的档案保护工作特色

2.1档案保护组织机构健全

2.1.1设有专门的档案保护机构。对档案的最佳保護无疑是采取“对症下药”式的呵护。要想做到“对症下药”就必须具有专业本领,专业本领首先施展的地方是专门的档案保护机构,其设置能更为全面有效地对档案实施专业性保护,这对档案的长期保存十分必要。通过对四国档案馆网站的浏览不难发现四国档案馆均设有专门的档案保护机构。

美国设巴罗实验室、大型馆藏机构等多个专门的档案保护实验室来修复破损档案,研发档案保护技术,建立专业标准来保护档案,提供专业的保护组织,接受公众求助。英国设专业的档案保护部门机构来对档案进行保护修复,并提供建议和指导;加拿大设档案保护中心;澳大利亚设档案保护实验室PLNA(The Preservation Lab at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Canberra Office)、保护保存设施建设、联邦记录系统等,对破损档案进行修复等。这些实验室里的档案保护技术人员技术娴熟,经验丰富。例如加拿大国家档案馆档案的首要保管员是技师,他们经过专业技能培训, 拥有专业实际经验,掌握许多精炼的人工修补技术。

2.1.2积极同其他机构合作。四个国家档案馆除了加强自身的档案保护机构建设以外,还积极与图书馆、博物馆协同合作,并且积极与其他商业性机构合作,综合利用各方资源保护国家档案等文化遗产。例如英国的档案保护机构Icon负责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Icon不仅利用线上介绍档案、书籍、文物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还利用线下有计划地开展保护交流活动,实现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三馆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澳大利亚的AICCM组织和英国Icon职责相似,负责档案、文物等的保护工作,同时给公民提供保护指导,包括应急预案和灾害抢救,并提供专注于保护工作的公司联系方式,公民可通过选择条件检索公司的基本信息。

美国鼓励与档案保护相关供应商合作。美国有大量的档案保护与应急相关的商业机构,经过成熟的市场化发展,这些企业已经有了详细的市场分工,能很好地提供档案保护方面的专业服务。例如自然灾害救助恢复,数字档案文件的备份、恢复,业务连续性保护,应急预案规划的制定,风险评估等。在美国NARA网站能够容易地查到第三方商业公司的联系信息、工作范围和专业技术。

2.2档案保护知识宣传普及到位。美、英、加、澳四国以档案网站为载体,详尽地介绍了档案保护知识与相关工作,不管是档案保护工作者还是普通公众都能轻而易举地获取档案保护知识和信息。

从形式上,各国档案馆网站对档案保护内容条目陈列清晰精要,排版整洁有序,展现形式生动多样。网站检索方便,信息易获取。四国档案馆网站每一个页面上都有超链接和检索窗口,强大的搜索引擎技术以及超链接技术可引导用户轻松查找到所需内容,而不会出现死链接以及在查找过程中遗忘初衷的现象。有关档案保护的信息获取度极高。例如NARA的“preservation”页面对档案保护内容进行系统全面展示,四大板块下分别有3-8个链接进入详细内容,同时用户也可通过检索功能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信息;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网站上输入“preservation”检索词,用时0.2秒得到相关结果526条。从内容上,档案保护内容丰富翔实。四国档案网站承载的档案保护内容不仅涉及纸质、数字、缩微胶片等不同载体档案的保护方法、抢救措施,还涉及各国的主要档案保护政策,各国所做的特色档案保护项目介绍以及档案保护工作开展的线上线下不同方式等等,档案保护内容非常丰富,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非常强。例如美国NARA网站在“档案应急信息管理”一栏下就针对联邦政府,国会议员和国会工作人员,州、部落和地方政府,文化历史机构等不同机构的特点分别提供了详尽的、可参考性极强的应急措施。

2.3相关制度建设完善。国外对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从其颁布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行为准则中反映出来,这些条文律令既涵盖了对未破损档案的预防性保护,又包括了对受灾档案的应急性指导。

美国出台保护策略涉及档案的修复保护,档案存储环境的管理,档案的数字化及档案存储格式的转化,紧急的救助措施,以及电子档案的保护等;英国制定档案保护标准和工作程序、工作质量控制、提出保护工作预算、制定保护优先方案等。加拿大为长期对档案进行保护保存制定了视听迁移策略等一系列发展政策、标准和指导方针。澳大利亚制定政策规范来指导工作人员在预防保护、展览保护、保存数字化以及可视化和数字化保护保存档案等方面的工作,并为档案工作人员设定行为准则。

国外注重对现有经验的运用并及时形成详细实践指导,强化对档案的风险管理。美国介绍档案紧急保护修复的方法,并规定所有机构都设应急措施以最大限度保护档案;英国对档案开展预防性保护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开展风险评估,落实档案管理利用过程中的全程保护,实施环境监控等;加拿大定期举行消防安全教育和演练,采用两种到位的保护措施,一是安装自动喷水系统,二是采用保护层屏蔽防火;澳大利亚档案馆实施对档案灾害的防范及受灾档案的恢复战略,按照灾害发生过程进行抢救指导,分七方面详细介绍灾害前的准备工作。

2.4公众参与程度大。国外档案保护工作注重公众参与,社会服务水平高,在国外,档案馆充分认识到公民不仅是档案的利用者,同时也是家庭档案拥有者的双重身份,在指导公民对家庭档案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公民对国家档案工作的认可,增强与档案馆的互动,进一步做到全方位参与。另一方面对馆外潜在“档案”进行了很好的预防保护工作。

美国档案馆网站what do you want to preserve板块,可查询到保护家庭档案、拯救书籍和照片的技术方法;英国国家档案馆提供档案志愿者服务,设专门保护咨询中心,在每年组织的研讨会、档案保护会议或家庭档案日,档案利用者、参观者和专业人士等可免费咨询保护方法;加拿大、澳大利亚档案馆设有关档案保护的博客,记载着对珍贵档案的修复保护过程,使档案保护工作变得开放透明,融入公众生活。对“潜在”档案,四国为国民提供了可行性与操作性极强的建议措施。内容涉及档案存放环境、档案展览光线要求、破损档案修复步骤等多方面。


3 对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启示

3.1加强业务指导,提升档案保护重视程度。从宏观层面,国家档案部门制定多层次、多角度、涵盖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档案保护工作全面展开;站在全国档案管理的高度,加强档案风险管理,积极推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和元评估的研究与实践,重视评估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将档案馆现有的涉及常态与非常态档案安全的档案保护经验、教训进行统一梳理、及时成文,形成指导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实践工作的指南;增加档案保护相关的科研立项,从机制设计上鼓励学者和档案部门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保护科学研究,促进档案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建立可量化的档案保护工作评价体系,将档案保护工作开展与执行情况纳入档案馆评价的重要指标。从微观层面,指导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和工作特色制定档案保护工作制度,加强对档案保护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的制定,例如从事档案保护尤其是重要档案保护工作人员的准入机制,建立资质认证,持证上岗;建立日常档案修复与保护工作的质量监督机制,实行量化评价;建立档案保护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将修复工作纳入修复人员的绩效考核,对有突出贡献与工匠精神的档案保护技术人员进行嘉奖与宣传,营造支持档案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3.2加强机构间合作,协同做好档案保护。加强机构间合作,首先应加强档案部门同图书馆、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图书古籍保护、档案保护、文物保护工作,在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存手段、利用方式、保管设备、修复技术、工作流程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加强三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不仅可以相互借鉴保护的经验、教训与研究成果,最大限度提升研究、保护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形成保护资源相互利用,共同攻关,解决重大问题的局面,例如可设立档案图书博物馆一体化保护技术机构或者联盟,作为我国文化资源保护的平台,提升三个机构整体的保护水平;建立协调LAM的合作执行机构,统筹规划,借鉴英国MAL理事会制度,即设置一个由LAM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跨行业、跨系统、一体化的常设合作管理机构。经由此合作管理机构的跨机构协调,既可以促进三个机构所属部门的协同合作,又可更有效地运用人员与经费,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亦可将眼界放置国际,加强与国际文献保护界及各个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联合组建档案保护技术交流组织等。

加强机构间合作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档案部门与社会团体间的合作。一方面,民间社会团体手中持有丰富的档案资源,这些档案是极具价值的“潜在”档案,档案保护工作的对象应当包含这部分档案。另一方面,从事档案保护的商业性机构具有专业的档案保护技术设备,可提供专业化保护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性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他们开发的数字系统较完善而且安全。与社会团体的合作,可采用档案保护工作外包托管形式,积极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找到适合的档案外包服务机构,加强档案外包服务过程中的监督,与档案外包服务机构及时沟通,确保档案外包托管服务机构档案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既可弥补专业技术的不足,又能减轻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和成本,提高档案资料的价值利用水平。

3.3加强宣传,普及档案保护知识。加强档案保护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三个“不局限”。档案保护技术知识的传播主体不局限于高校教师与专业人员;档案保护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局限于高等专业教育;档案保护技术知识传播渠道不局限于口耳相授。档案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职业的培训是档案保护知识传播的重要的渠道,但应广泛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与传播媒介,面向社会开展档案保护知识的宣传。

国外网站通过线上的视频、微博、博客,线下的提供档案保护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有效、广泛地宣传了档案保护知识。我国也可以充分借鉴,借助档案网站、微信等多种媒体手段,增加档案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笔者浏览我国各级档案网站,发现鲜有涉及档案保护内容。因此,建议我国各级各类网站开辟“档案保护”相关宣传板块,普及档案保护基本知识、宣传档案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开展破损档案修复展览、上传一些简单易行的档案保护与修复方法的动态视频;公布档案保护合作的机构及联系方式;公开档案保护相关的社会活动如会议、展览、培训等信息,这不仅可以为行业内专业人员提供全面的档案保护资源,利于学习和工作的开展,而且利于使档案保护技术走近社会公众。

此外,还需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博客等平台,对档案保护技术内容进行动态视频推送,静态技术知识的传播(可定期发档案保护技术知识的推文),对已修复完毕的档案进行在线展示,亦可对部分档案的修复过程进行直播,与社会公众进行互动,以其需求为导向,对档案保护技术进行宣传和推送,同时积极采纳其建议,不断完善宣传方式。借着新时代新技术的东风,对档案保护内容进行全方位生动的普及宣传,能使得档案保护走出档案机构,走向大众,使得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触接受了解档案保护内容,掌握相关档案保护技术。

3.4采取众筹模式,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档案保护工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一方面,提高公众参与度有利于借助群体智慧做好档案保护工作。当前,我国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短缺,笔者认为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加强档案保护宣传,可以充分挖掘社会公众中有相同爱好与特长的人士,有机会参与到档案保护工作中来,即档案保护工作也可以采用“众筹模式”。鼓励全民参与,接纳公众的建议,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以公众的集体智慧和需求来倒推档案保护工作进步的理念模式。以此模式推动公众积极参与档案保护工作,为使此模式保质进行还可建立众筹信用档案体系。我国档案保护工作所遇到的难题可采用分包式的解决方式,将问题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传播,请公众积极参与,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审查,档案机构对胜出的解决方案提供者进行奖励,以此既能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还能激励公众进一步参与到档案保护工作中来。另一方面,提高公众参与度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档案保护工作者的服务意识。社会公众手中可能拥有年久失修的珍贵的家庭档案、珍贵的名人档案等等,据笔者了解他们的修复需求很难找到相关渠道或者机构满足。因此,借助档案部门的保护内容宣传,一方面,公众可以得到档案保护工作者专业的帮助,解决修复难题,增加对档案保护的认知度。另一方面,能够增加档案保护工作者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为公众服务的热情。此外,档案部门还可以借助宣传平台,进行召集和宣传,利用“众筹”模式,吸引“民间高手”一起帮助解决问题,实现档案保护技术的全民参与。
参考文献:

[1]张美芳.国际背景下的中国档案保护技术及其教育发展[J].档案管理,2008(04):49-51.

[2]李明华.在全国档案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7-1]. http://www.saac.gov.cn/news/2017-06/26/content_192040.htm.

[3]谭燕萍.探析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元评估[J].2017(01):52-54.

[4]张美芳.图书保护、档案保护、文物保护学科整合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07):69-73.

[5]高雄.我国圖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档案管理,2016(02):43-45.

[6]王梓林.社会档案人的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5.

[7] 雷安琪.众筹网站信用档案体系建立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3):91-93.

[8]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网站,http://www.naa.gov.au/,2017-10.

[9] 美国档案与文件署网站,http://www.archives.gov/,2017-10.

[10] 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http://www.nationalarchives.gov.uk/,2017-10.

[11] 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http://www.baclac.gc.ca/eng/pages/home.aspx/,2017-1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http://www.saac.gov.cn/,2017-10.

档案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由于一些单位的领导只注重抓经济工作, 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造成了档案缺失的严重后果。如开会带回的文件材料不及时交文书保管, 而是把经常需要参考的文件带在自己身边, 不注意对其进行妥善保管, 如果稍不注意, 就会损坏文件或将其丢失。一个年度如果缺了文件材料, 立卷之后案卷中就存在遗漏问题。到基层调研时, 听说一个单位的领导在打扫自己的房间时, 将一些重要的文件也当废品买了, 这是典型的档案意识不强问题。这样的单位领导连起码的归档意识都没有, 试想一下, 他们的档案能齐全吗?针对这些问题, 文档人员有必要从对工作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 向领导讲明道理, 给他们上一堂文书立卷常识课, 讲明立卷归档范围及档案的作用和意义。而对于领导经常用的文件材料可提供复印件给他们, 这样用起来放心大胆, 用旧了可以再复印, 丢失了可以再补。

二、内部机构各自为政

在一些基层单位, 有些归档的文件材料只有复印件而没有原件。问明情况才知道, 是内部科室将文件的原件留存了下来。他们认为, 这类文件与本科室关系密切, 自己保存原件放心, 而没有认识到原件交到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才是最安全的。在这种情况下 , 文档人员应主动协调好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关系, 讲明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好处, 并把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反复说给他们听, 让他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配合档案部门进行年度文书立卷之前, 本单位要下好通知, 让各科室把已经形成的或已阅办的文件材料 (原件) 及时送交档案室集中立卷, 以确保文件材料的完整与齐全。

三、文档人员配备不合理

有些新上岗的文档人员, 由于对文书立卷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平时的收集工作就不可能做好。如请示、批复不在一起, 底稿与正稿分家, 尤其注意不要把一些跨年度的文件材料如年度工作总结、统计年报等归入文件, 形成年度文件。这不但造成了有些年度文件收集不全的问题, 还会给日后的提供利用工作带来后患。再就是, 在档案指导鉴定工作中, 出现跨年度文件或上年度遗漏文件的问题时, 业务指导人员往往会将其剔出, 让文档人员带回去归入相应的年度, 但如果遇上不负责任的文档管理人员, 在这些文件材料剔出不能及时归档的情况下, 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其丢失, 人为地造成立卷工作中的“脱节”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除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文档人员上岗之前加强业务培训外, 业务指导人员还应该在立卷鉴定工作中, 注意向文档人员讲明跨年度文件材料应归入相应年度, 并及时督促, 指导他们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总之, 基层档案收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我们广大档案工作者共同努力, 这项工作既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宣传、指导、监督, 更需要各单位文档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 提高业务能力, 把可能在立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消灭在平时的工作中。这样, 定能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地保证立卷工作的质量。

摘要:笔者在对基层文书立卷的调查中发现, 文件材料收集不完整的现象仍然存在着, 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文书立卷的质量问题。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档案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分析造成文件材料收集不全的原因, 接下来才能对症下药, 把问题处理好。

关键词:基层档案,档案收集

参考文献

[1] 王焕霞.基层档案室如何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A].新形势下档案资源管理服务[C].2014

[2] 王冬梅.做好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收集工作之我见[A].新形势下档案资源管理服务[C].2014

[3] 孟安生.地域文化特色档案收集的思考[A].行与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档案工作[C].2012

[4] 陈晓荣.浅谈如何做好档案资料征集工作[A].档案利用与档案文化——2012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2012

[5] 郑文章.特色文化档案资料征集工作的几点思考[A].实践·创新·发展——全国地 (市) 县 (市) 档案局馆长论坛文集[C].2007

[6] 冯荣球, 黄巧波.也谈综合档案馆档案收集工作[A].实践·创新·发展——全国地 (市) 县 (市) 档案局馆长论坛文集[C].2007

[7] 罗永猛.浅谈档案征集工作的难度及建议[A].实践·创新·发展——全国地 (市) 县 (市) 档案局馆长论坛文集[C].2007

[8] 郭玉凤.浅谈档案馆的征集工作[A].实践·创新·发展——全国地 (市) 县 (市) 档案局馆长论坛文集[C].2007

上一篇:会计财务管理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建筑中级职称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