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政策范文

2023-09-22

就业政策范文第1篇

摘 要:高校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三大功能,毕业生就业连接着高校与社会,现阶段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就业政策。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从战略理念、法律保障与体系完善三方面,探索提升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政策诉求。

关键词:高校 服务 就业 政策

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而且直接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不只通过教学和科研服务社会,更为根本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毕业生,以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社会价值实现来直接服务于社会。毕业生就业连接着高校与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就业政策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1 就业政策对于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意义

我国目前实行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工作机制,这意味着政府要负责就业政策的制定、实施与监控,而学校与社会要在政府指导下具体贯彻落实。就业政策联结着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1)就业政策的制定与有效实施,能够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使潜在的人力资源转为现实人力资源,通过毕业生服务社会来彰显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功能,这也是高校服务社会最本质与核心的体现。

(2)就业政策体系的建立,可以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与社会氛围,为人才奉献社会提供政策保证,也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用人机制的改革,使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也使高校与社会的互动进入良性循环。

(3)就业虽然表现在高校毕业生这一时点,但实质是贯穿于大学始终的,直接影响高校招生与培养过程,通过就业政策这一外力的作用发挥,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深化改,充分发挥高校的教学功能,为社会培训专业人才,形成直指就业的高等教育办学思路,从实质上提升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2 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现状

河南省正在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文化大省转变加之中原经济区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吸纳就业的能力,但作为第一人口大省,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省情和阶段性并未根本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0所,高等教育总规模258.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7.22%。201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达51.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69.47%。

毕业生就业关乎全社会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面对庞大的就业生力军,要转化为现实人力资源,迫切需要政策指导与支持。国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人才流动政策、就业准入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派遣接受政策、加强领导和明确责任等。河南省也依据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并结合本省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综合而言,河南省出台的就业政策包括一般政策和特殊政策。一般政策包括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建设、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有关规定、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和整顿毕业生就业市场秩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等方面;特殊政策包括自主创业、三支一扶、选调生、西部计划、村官、参军入伍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但政策的实际实施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 就业政策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差距分析

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正在逐步得以完善和发展,对于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与政策预期还有很大差距,造成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政治、经济、观念、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自身及家庭等,但最重要的仍源于就业政策本身。

3.1 对就业政策的认识层次有待提高

从目前的毕业生就业政策看,偏重于特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忽略一般政策的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就业政策还停留在遇问题解决问题,修补漏洞,而没有从整体和长远出发。如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当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时,又将面临新的就业问题,政府不得不出台新的政策来应对,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究其原因在于,特殊政策相对于一般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更容易,且短期见效。但就业政策的实质是行为准则与指导方针,起调控、引导、规范和约束作用。就业政策可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但政策的初衷不只要解决具体问题,更要起到观念引领、提升就业质量与满意度等,因而,对政策的认识需要从整体、长远和战略出发。

3.2 就业政策的实施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就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略显被动,力度和效度不够。以西部计划为例,毕业生最大的顾虑在于国家给予的优惠待遇不够明晰,更害怕今后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想返回城市而回不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根本却在于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就业法律保障体系。政策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且与制定者的意志变动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法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且与制定者的主观意志基本分离,可以弥补政策的稳定性不足问题。同时,法律本身具有的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能实现那些仅仅依靠政策本身力量无法实现的目标任务,因而,就业法律的完善与体系建立迫在眉睫。

3.3 就业政策的内容落实与现实存在偏差

就业政策的内容整体而言,不成体系且缺乏可操作性,真正落实到位的不多。如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享有创业小额贷款等相关优惠政策,但这在一些地方却难以落实。究其原因,除政策不够健全、配套政策不完善外,政策制定过于理想化,操作性不强也是重要因素。如大学生创业贷款,必然要涉及银行,银行的本质是求稳的基础上赚钱,因此,没有政府的强力推动,银行是不会轻易拿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由此,就造成了国家有政策,而地方在落实政策的时候困难重重,甚至落实不了。就业政策的制定需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各部门统筹协调,并逐渐形成政策体系。

4 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建设

毕业生就业不仅是检验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就业政策引导。同时,就业政策的建设完善,是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关键。

4.1 从战略高度提升对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认识层次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高校改革和解决民生之本的关键。就业政策不应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为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与方向,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针,起到调控、引导、规范和约束作用。对就业政策的认识,首要的是政策制定者与实施者要更新观念,有破有立,站在战略高度认识就业政策,使就业政策能够引领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质量与满意度等。

4.2 以就业法律保障毕业生就业政策有法可依

政策与法律不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在功能上也是相辅相成的。政策是法律制定的重要依据,而法律是政策贯彻落实的有效保障。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是我国在就业领域制定的第一部专门法律,明确了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确定了政府在促进就业中负有重要的职责,也为就业政策奠定了法律基础。随后,河南、山东、陕西、湖北和天津等地相继出台各地的就业促进条例,作为就业工作的指导性规范发挥着总纲作用,标志着我国就业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缺乏相关配套的单项法规,如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关于就业培训、关于失业救助等专项法规,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就业立法工作任重而道远。

4.3 从现实出发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

就业政策的战略性决定了就业政策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同时,就业政策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完善科学的就业政策体系,因而,就业政策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至关重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包括就业观念的引领与就业工作的指导、就业专项政策与特殊政策、就业政策的信息化建设、就业政策实施的评价与监督等。同时,毕业生就业政策还应与其他政策相结合如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培训政策和社保政策等,并适度细化和明确量化政策内容,形成合乎实际、具体且操作性强的就业政策体系。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要在就业法律指导与监督下健全完善,并与就业法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联合,以战略的视角,在法律保障下,建立健全就业政策体系,并保障其落实到位,使就业政策在推动毕业生就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在毕业生就业政策完善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借助就业政策这一外力,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自身内在的发展,并由此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提升河南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政策诉求与行动策略研究”的后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2400410820。)

参考文献:

[1] 谢英.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

[2] 万茗.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

[3] 王丽敏.国外就业促进政策及其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0).

[4] 李艳.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

[5] 2013年河南高校毕业生达51万 将举办160场招聘会[EB/OL].http://henan.china.com.cn/news/henan/201211/059412RB6F.html.中国网,2012-11-22.

就业政策范文第2篇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

(一) 大部分农民工集中在传统行业上

通过观察和农民工人数流量, 大部分农民工在机械制造业、建筑业、商务服务业、矿山采掘业、房地产业、家政服务业、纺织服装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从年龄上来分析, 35岁以下的新生农民工就业于餐饮类、电子电器行业、机械制造类, 36岁以上的老一代农民工主要是机械制造、商务服务行业类等。[1]

(二) 大多数农民工就业于非国有企业

从就业性质来看, 在民营和私营方面农民工就业比重最高。另外, 港澳台独资以及合资企业就业比重高, 国有企业就业比重没有民营或私营企业高。

(三) 就业方式和就业渠道不同

根据统计结果, 许多农民工就业是自己进城寻找的, 有的是老乡介绍的, 也有的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就业的, 还有的是通过用工单位和职业中介介绍的, 在就业方式上, 大多数农民工是靠本人及社会关系就业的。

二、农民工就业存在问题

(一) 农民工被动性流动问题

许多农民工在同一个单位就业最长时间是3年以下, 时间越长农民工数量就越少, 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性最明显。虽然就业流动性很明显, 但是大部分都是农民工自己主动流动。比如一些企业只签短期合同甚至不签合同, 使得就业问题更加复杂。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建筑业、服装加工业、电子组装等行业部门的被动性就业明显。

(二) 农民工缺乏权益保障

很多农民工被用工单位超时、延时工作时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 加上农民工就业环境恶劣, 缺乏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农民工得不到心灵的归属感, 也不能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2]这对农民工也是相当不公平的, 因为他们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却不能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被当地人歧视归属感很差。

(三) 农民工总量下降, 就业难

在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的情况下, 农民工开始出现数量上的下降, 例如一些出口加工企业。[3]因为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一些出口加工企业倒闭或者出现经营困难, 导致很多工人下岗, 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小, 就业增长速度缓慢。

三、促进农民工就业政策

(一) 进行外来人员居住证管理制度

可以在一些中小城市实施农民工居住证的制度, 如果在小城市发展顺利的话可以在大城市实施。对外来务工人员颁发城市居民居住证之后, 可以降低农民工身份在当地城市的陌生感, 也能保证农民工获得心灵上的慰藉。除此之外, 城市社区还要发挥服务功能, 引导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组织活动, 提供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机会。对待农民工子女应该也要一视同仁, 保障子女入学、住房、就业等多方面的利益。

(二) 加强农民工就业保护措施

我国的农民工数量大劳动力旺盛, 但是由于现在居于买方市场, 农民工往往只有被别人挑选的份, 用工单位处于优势会造成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4]这就需要劳动监察部门对用工单位各个环节的进行监管,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以及人身安全。

四、结语

我国每年的农民工数量庞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很多中小型企业正逐步发展, 需要用工用人的地方有很多。只要合理运用农民工, 能发展企业促进企业利益。但是, 同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明哲保身开始进行裁员, 大量的农民工失业, 人力荒废。为此,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对策, 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 增加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教育, 逐渐提高农民工的能力。企业在用人方面, 应该给予农民工足够的物质保障, 要多多考虑农民工生活不易, 不能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 更不能在劳动合同上做手脚欺负农民工。用工单位要多关心农民工生活, 让他们在他乡也可以感受温暖。政府以公共服务职能和企业齐心协力, 带动农民工就业向更光明的方向发展, 解决农民工心理担忧, 发挥农民工价值, 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摘要:最近几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增长脚步明显放慢。为了了解农民工在经济债务危机下的就业情况, 政府从公共财政、公共服务等角度出发,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如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 解决企业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 促进了农民工的权益。在实际生活中, 农民工因为知识水平不高、技能不强等特点, 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业。为此, 政府应该利用法律手段调整农民工就业形势, 以公共化服务推动促进农民工就业, 提高农民工就业水平。

关键词:经济增长,农民工就业,就业政策,关心农民工

参考文献

[1] 张新岭, 赵永乐, 林竹, 宋成一.农民工就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耦合分析[J].农村经济, 2007, 12:117-120.

[3] 王飞.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城市社区为平台的视角[J].当代青年研究, 2013, 02:104-110.

就业政策范文第3篇

征地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是大建设工作难题之中的难题。如何在关注民生和推动发展中统筹兼顾,求得平衡,是检验干部工作方法和成效的重要标尺。我作为一名挂职干部,在牵头组织实施蚌山区某项目(二期)征地拆迁工作的过程中,深刻地体味到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感悟到工作方法的重要。该项目涉及84户,拆迁面积2.6万多平方米,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由未完成任务的10%,转变到拆迁户主动到拆迁办排队办理拆迁结算手续,最终如期完成了拆迁任务。在拆迁工作中,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注重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各方的心理特征。通过进村入户,宣讲政策,与村里的干部、群众交心沟通,我们了解到,对于拆迁,群众普遍存在着“三怕”思想:一怕补偿政策多变,导致先拆的吃亏;二怕干部办事不公,使得“老实人”吃亏;三怕带头拆迁生事,遭到其他户的反对。由于“三怕”思想的存在,出现了“三等”现象:一等补偿政策再优惠,获得更多的利益;二等干部让步开口子,期望抬高补偿标准;三等拆后安臵早着落,耗时间寻求“照顾”。从而也导致乡村干部存在着“三担心”心理:一是担心拆迁户集体抗衡,局面难以收拾;二是担心上门做思想工作,受气吃闭门羹;三是担心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不好对上级交代,影响到工作大局。

第二,注重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拆迁工作队伍的骨干作用。从群众的“三怕”“三等”到干部的“三担心”,可以看出做拆迁工作,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公开透明,能否做到不损害群众利益。要做到既公开透明,又维护群众利益,关键在于把握好政策、发挥好拆迁工作队伍的积极作用。为此,在与所有拆迁人员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临时组成了一个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激发工作效能;不断督促引导,提醒拆迁人员要经得住考验、耐得了诱惑,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强化教育宣传,组织拆迁人员学习拆迁政策,宣传拆迁政策,帮助群众想其所想不到的事,努力把落实政策的过程变为服务群众、赢得民心的过程。

第三,注重深入分析,积极搞好协调服务做到按规律办事。由于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大家心中无底,甚至无所适从。为此,我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汇报工作思路和进展情况,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与大家深入分析,理清思路,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如,在掌握情况阶段,我让承担此项任务的村、乡干部细化每天的工作,按时完成承诺任务。期间,我不断强调“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一再明确不求拆掉多少户,但必须要摸清掌握所有拆迁户的情况和问题。后期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为整个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第四,注重实事求是,灵活运用政策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该项目于2006年进行摸底登记,当年拆迁还原政策是按户还原,不少家庭进行了分户(有的夫妻甚至“假离婚”),但没有考虑合理分割各户所有的房屋面积。如今是在拆一还一的前提下按照人均45平方执行安臵还原,不仅老百姓对政策不理解,而且导致了两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同一大家庭内,有的户因人多房少致使有的人无法按产权调换政策还原,有的户人少房多致使多出的房屋还要被低价买断;二是夫妻离婚形成的分户,基本上都有一户因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而不能执行还原,只能买断,群众意见非常大。为此,我们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提请会议研究,决定采取大家庭合并计算房屋面积,本户内符合分户条件的给予安臵的办法予以解决,很快突破了工作局面。如果不顾历史、不顾现实教条化的执行政策,不仅工作推不动,也会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甚至会推倒房屋一处,失去民心一片。

第五,注重因户制宜,切实保证拆迁工作有序稳步推进。坚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于积极配合的拆迁户,尽快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办理手续;对于观望户,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讲解优惠政策,帮其算好“经济账”,促其尽快下定决心拆迁;对于有抵触情绪的拆迁户,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逐步消除疑虑,使他们变抵触为接受和理解。注意利用亲戚、朋友、老邻居等多种关系,以叙旧、拉家常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做好被拆迁户的思想工作,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用诚心获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有人说,十年前基层工作最难的事是搞计划生育,如今最难的事是征地拆迁。通过在乡镇挂职参与征地拆迁工作,我深刻体会到,要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必须做到征地规范化、拆迁合法化、补偿标准化、安臵亲情化。只有尊重群众、善待百姓,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的工作就会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做到:

一要坚持公开、公正。要及时将拆迁方案、拆迁范围、补偿标准等信息全部公开,并对每户的拆迁面积、补偿金额张榜公布。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坚持“四个到位”,即拆迁政策宣传到位、拆迁方案落实到位、拆迁工作程序到位、拆迁资金补偿到位。编制拆迁工作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要求,落实工作责任人。各个环节适当分权,形成互相制约的工作机制。畅通举报、投诉途径,对以权谋私及侵害群众利益的进行严肃查处。

二要坚持依法推进。要严格落实拆迁政策规定的补偿标准,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堵”不“避”,不“拖”不“压”,建立方便快捷的利益表达通道和利益协调解决机制,使拆迁户所反映的问题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要克服因“怕”出事而不敢做事的思想,对于那些涉嫌违法违规、倚仗势力借机敛财的投机户,要敢于采取强硬措施,从而保证拆迁工作顺利进行,体现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维护。

三要坚持正面引导。要加强舆论引导,宣传项目建设的意义和拆迁政策,使每个征地拆迁户既理解政府的决策,更对今后的生活有良好的心理预期。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对在约定期限内搬迁的拆迁户,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奖励,调动群众参与拆迁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拆迁户愿意搬、想早搬、争着搬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一切可以动用的人际资源做好群众的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而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征地拆迁不仅要考虑到大局的利益,更要考虑普通群众的利益,努力寻求政府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平衡点和对接点,并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立足点。在拆迁安臵中,要将征地拆迁与安臵统盘考虑,既要确保征地拆迁中群众眼前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又要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和被拆迁群众的生活出路和就业问题,使群众的长远利益得到可靠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征得下、拆得出、安得好,从而构建和谐友好的拆迁关系。

五要坚持群众路线。征地拆迁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群众,群众工作更需要走群众路线。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要充分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争取群众。要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把道理说明白,把政策讲清楚,把工作做细致,把思想做顺畅。同时,以征地拆迁安臵工作为契机,走近群众,联系群众,亲近群众,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使拆迁安臵工作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六要加强队伍建设。当前,各地在征地拆迁工作上普遍没有固定的机构,工作人员也是临时选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要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专门的征地拆迁机构,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地方,可以先行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征地拆迁队伍,专门负责本地区的征地拆迁工作。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管理和监督,努力打造一支精通法律政策,具有专业技能,富有实际经验,擅长群众工作的专业化的征地拆迁队伍。(刘 冲)

讲求方法深入推进拆迁工作

为确保外八庙周围环境整治及城郊村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双桥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成立六个分指挥部深入拆迁一线进行工作。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作用,讲求工作方法,深入农户家中细致宣讲政策,耐心进行思想工作,认真评估测量,积极签订协议,热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公平对待每户村民,为顺利推进拆迁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以政策教育引导人,树立公道正派形象。各分指挥部充分发动五个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层层发动,轮流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进行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积极动员群众早签约、早拆除、早得益。面对少数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拆迁工作组的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思想,多做疏导、说服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理念,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始终坚持笑脸相待,做到不急不躁,耐心谦让。通过不断家访,多次上门宣传政策、说服沟通,消除群众疑虑,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最终把群众的拆迁要求引导到合法化、合理化的范围中来。

二是以真心付出感化人,树立亲民爱民形象。拆迁过程中,分指挥部许多干部都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拆迁第一线,用“和风细雨”的语言温暖人、“春风拂面”的行动感化人。工作组干部从实际出发,在不违反既定政策的前提下,积极帮助文化程度低、生活困难的拆迁户拿主意、出点子、找房子。位于喇嘛寺村6组的拆迁户张某,60多岁,是位孤寡老人,生活拮据,无固定收入,虽然对政策已经了解,但是仍然感到有些迷茫。拆迁工作人员先后上门5次和老人进行沟通,通过拉家常、解问题,深入了解老人的内心想法,考虑到拆迁后老人暂时没地方住,工作人员向领导进行了专门汇报,领导许诺要积极帮助老人联系敬老院。细致耐心的工作最终换来了老人的感动和理解,老人对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举措表示极大的支持和理解,配合工作人员顺利进行评估,还表示要带头拆迁,支持外八庙景区治理工作。

三是以实际行动帮助人,树立良好服务形象。各分指挥部干部深入开展“情系拆迁户,共建新民居”主题实践活动,以送温暖、献爱心、树形象为主要内容,为广大拆迁户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各分指挥部干部对拆迁户进行深入走访慰问,对生活困难拆迁户进行帮扶。罗汉堂村田某是位残疾人,区残联在工作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为他送去一台新轮椅,帮助解决了实际困难。区卫生局还积极开展卫生服务进农村活动,为拆迁范围内的居民进行体检,为当地居民送温暖、献爱心,使他们“拆”得放心、“迁”得安心。

深度谋划 细化措施 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

——遂资眉高速雁江段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在忠义有序推进

四川新闻网资阳5月18日讯(李福勇)5月17日上午,忠义镇组织召开了全体党委成员、项目所在村的驻村镇干部和村社干部以及国土、林业、建管、派出所、经发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遂资眉高速雁江段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动员大会,区交通局工会主席王良军、区拆迁办杨杰出席会议,大会由镇党委书记王汉忠主持。

动员会上,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王国清详细传达了区“5.12” 遂资眉高速雁江段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镇具体实际,制定了忠义镇《遂资眉高速雁江段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了我镇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区拆迁办杨杰就我镇涉及到的房屋拆迁工作做了技术指导,详细说明了房屋拆迁范围、房屋面积丈量、房屋附属物统计等技术性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区交通局工会主席王良军做了重要讲话,一是要提高认识。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到遂资眉高速建设工程的重点意义,它对雁江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要强化责任。各级干部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明确各自职责,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做细工作;三是要严肃纪律。各级干部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坚持依法征地拆迁,严禁徇私舞弊,工作中若有违规违纪或舞弊行为发生,将严格追究责任;四是做好保障。在人力、财力等方面都必须做好保障,确保按时交地,确保遂资眉高速雁江段按时开工;五是确保稳定。各级干部要想尽办法,增添措施,做细工作,必须保证忠义镇此次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不发生任何不稳定因素,保证“零上访”;六是加强宣传。立即组织召开好镇、村、社、户各级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宣讲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政策以及具体实施的步骤,打通干线,确保工作透明、政策透明,求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支持和理解。最后,镇党委书记王汉忠对我镇遂资眉高速雁江段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做了强调: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严禁在此项工作中出现任何差错;二是明确措施,统筹安排。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上的步骤、时间安排,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干部、各部门必须通力协作,听从指挥,形成强大合力,做好做细各项工作;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气氛。各级干部必须领会精神、吃透政策,统一政策、统一口径,使此项工作家喻户晓;五是严肃纪律,确保稳定。政策要公开透明,严禁乱张口和徇私舞弊,确保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的各种政策公开、公平、公正。

动员会后,各级、各部门相关人员立即进入角色,投入工作,确保了我镇遂资眉高速雁江段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

五项措施推进东区拆迁工作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日 浏览次数: 425 次 〖 字体:大 中 小 〗

近年来,城东区紧紧围绕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拆迁力度,严控违法建设采取五项措施,市辖区拆迁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是工作周密细致,拆迁成效明显。城东区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旧城区改造为切入点,把拆迁工作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来安排部署。为保证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城东区在年初的工作安排会上对拆迁工作进行了重点强调,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深刻认识拆迁工作对东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并动员各相关单位、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力以赴,扎实推进拆迁工作进程。

二是注重宣传引导,拆迁氛围日渐和谐。城东区坚持把宣传引导工作作为助推拆迁的重要手段,健全宣传工作机制,创新宣传载体,大造舆论声势,为推进拆迁鸣锣开道。针对不同拆迁群体特征,采取相对应的思想工作方法,加强分类引导,凸显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凝聚人心、营造声势、推动工作的作用。通过持续、强大、深入的宣传动员工作,被拆迁群众由不理解到理解、由被动到主动,有效地加快了拆迁进度。

三是关注民生民计,使群众在拆迁中得到实惠。在拆迁过程中,城东区始终坚持房屋拆迁与关注民生相结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推动拆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让群众在拆迁中真正享受到实惠。通过对老弱病残及贫困拆迁户惠民政策的落实,群众对拆迁的思想、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开始观望、抵触,向主动参与、支持拆迁上转变,为重点建设项目和谐拆迁奠定了基础。

四是依法打击违法建设,拆迁工作强力推进。城东区对借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之际,乘机新建、加盖、扩建房屋以期套取政府补偿的违法建设重拳出击,先后组织大规模强拆行动10余次,对在重点项目区域内违法建筑取得确凿证据后,及时组织强制拆除,有效震慑和遏制了违法建设行为。尤其是今年4月份成立区城建监察大队以来,违法建设监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截止目前,全区拆除各类违法建筑物17.2万平米。

五是加强拆迁队伍建设,拆迁工作顺利开展。城东区拆迁量大,时间紧,按照区政府要求,各项目均成立了拆迁办,并从各部门抽调了部分工作人员充实、壮大拆迁队伍。针对工作人员缺乏拆迁经验,有的甚至从没有接触过拆迁工作等问题,我们把加强拆迁管理、强化服务基层作为工作重点,着重加强拆迁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业务培训,保证了拆迁工作人员执行政策的准确性,经过上岗培训,目前抽调人员都已经成为各项目拆迁工作中的骨干。

城厢镇四措施推进重点项目拆迁工作

填报时间: 2010-08-09 责任单位: 青白江区城厢镇

截至目前,城厢镇涉及物流园区2期、蓝光1期、成都北部建材中心项目、青白江大道北延线、成都二绕路5个重点项目,应拆迁户数共计1295户,已丈量1214户,已签订协议417户,搬家户数326户,拆除户数315户。面对当前拆迁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人手紧等困难,我镇进一步增添措施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拆迁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加强拆迁队伍建设。一方面根据拆迁项目和拆迁工作计划,实行拆迁组负责制,规范拆迁工作程序。根据拆迁项目情况,设立由机关干部组成的拆迁小组,拆迁小组由一名牵头领导对口负责管理,拆迁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拆迁相关文件,严格按照拆迁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明确了拆迁小组和拆迁办的工作职责,拆迁小组按要求开展本项目、本拆迁安置范围内的拆迁工作,并对拆迁项目所涉及业主建(构)筑物、地面附着物的数据、资料以及该范围内的住房安置人员资格审查负责。拆迁办即为拆迁小组做后勤保障和征地、拆迁和住房安置过

程中的相关工作。

二是超前谋划,做好征地拆迁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拆迁工作启动前,做好拆迁摸底工作,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同时进行预测预判和风险评估,摸清可能存在的矛盾隐患,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在拆迁工作开始时,一旦有矛盾苗头,立即启动相关工作预案,群工办、劳动保障所等部门以及村组干部根据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化解矛盾。

三是深入基层,耐心细致的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做好群众动员工作。在拆迁工作开始之前,组织村、组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从拆迁工作对我镇的发展着手,以群众得益为落脚点,以宣传拆迁相关政策为手段,充分发动群众,得到群众的支持者;将拆迁宣传工作融入到日常宣传工作中,落实到拆迁户,营造良好拆迁范围。拆迁小组在拆迁过程中,耐心细致的为农户讲明拆迁政策、讲清拆迁程序;拆迁办工作人员认真为群众解疑、答惑;充分发挥村、组,以及有威望的村民的作用。拆迁工作涉及到拆迁户的切身利益。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带头作用,做“无言”的宣传。同时,发动村民尤其是有威望的村民做村民工作,

提高拆迁工作的可信性。

就业政策范文第4篇


随着新冠疫情基本受控、经济全面复苏,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正逐步退出,并回归正常。

8月11日,A股市场下午风云突变,行情由强转弱,尾盘更是大幅跳水。

当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同比少增631亿元,从环比看,较6月的18100亿元,缩水了近一半。这也是人民币贷款2020年以来第二次新增不足1万亿元规模,而市场此前预期7月新增信贷为12000亿元。

同时,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9万亿元,预估为1.85万亿元,前值为3.43万亿元,环比几乎减半,创下5个月以来的新低;M2亦大幅回落0.4个百分点,并创4个月新低,亦明显弱于预期。

上述数据显示,随着新冠疫情基本受控、经济全面复苏,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正逐步退出,并回归正常。事实上,市场对2020年下半年信贷增速不会再现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已有预期。

8月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其中谈到,201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央行重回宽松模式,但利率过低会导致“资源错配”、“脱实向虚”等诸多负面影响。2020年以来,中国央行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利率水平与中国发展阶段和经济形势动态适配。

《报告》称,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促进贷款投放与市场主体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使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向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

事实上,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8月3日召开的央行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都明确表明,下半年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此后的8月9日,央行行长易纲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

星石投资表示,随着疫情好转、经济逐渐恢复至准常态水平,货币政策最宽松的时候也确实已经过去了。但非常规性货币政策的退出,不用过多担忧。一方面,这对宏观经济长远发展有利,有助于遏制资产泡沫和通胀走高。另一方面,对股市长期影响比较有限。非常规性的货币政策虽然退出,但整体流動性仍然保持在合理充裕的状态;且不同于宏观流动性,股市还有大类资产配置迁移的利好。
回顾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2020年上半年对流动性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无疑是新冠肺炎疫情。

1月,受春节前居民取现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基础货币大量流向实体,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了自然收紧,央行采取了加量投放逆回购+普降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的操作组合进行对冲。正常情况下,随着春节度过后基础货币通过居民存款自然回流银行体系,元宵节前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就会逐步回归正常。

然而,2020年的情况较为特殊,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疫情防控措施限制了经济活动的恢复,导致居民取现的资金长时间大量滞留在居民手中,无法顺利回流银行体系,使得春节后银行体系基础货币回升的速度明显慢于往年,超储率在2月进一步下降,这就要求央行加量投放基础货币进行对冲。

此外,疫情快速蔓延以及史无前例的防控措施对经济的短期冲击巨大,一季度经济出现大幅负增长,也倒逼央行采取阶段性的货币政策刺激措施以托底经济增长。因此,2月起央行一方面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了大量的短期流动性,对冲春节取现资金回流偏慢导致的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缺口;另一方面通过定向降准、MLF和再贷款再贴现投放了大量长期流动性,起到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稳定实体经济预期的作用。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疫情期间推出的财政、货币稳增长政策逐步见效,复工复产加速推进,二季度经济出现了快速回暖的趋势,房价等资产价格也出现了加速上涨的迹象,因此从二季度开始,央行就开始逐步退出疫情期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具体表现在4月开始央行连续近2个月暂停逆回购操作,MLF到期缩量续作回笼长期流动性,5月起利率债发行高峰期央行也丝毫不为所动,并未在公开市场进行操作对冲利率债供给压力等等。受央行货币政策基调出现微调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从4月开始逐步趋于收紧,超储率从3月底的2.1%回落至6月底的1.6%,隔夜资金利率中枢也从4月份的1%以下,快速回升至6月的1.8%左右。

由此可见,上半年流动性格局主要受疫情影响,疫情爆发后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央行采取了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投放了大量短期和长期流动性托底经济,带动超储率快速攀升,资金利率创下历史新低。进入二季度后,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经济出现快速回暖,央行就开始逐步退出疫情期间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叠加利率债供给压力的快速放量,银行体系流动性开始逐步收紧,资金利率中枢出现显著抬升。
定调

8月6日,央行发布的《报告》强调,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由此,定下了下半年货币政策基调。屈庆认为,《报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值得关注。

首先,央行对下半年经济预期十分乐观,货币政策总量宽松希望渺茫。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指出,“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基本趋于正常,经济加快恢复增长”,并表示“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回到潜在增长水平”,这一方面表明二季度经济的恢复速度快于央行此前的预期,从侧面证明了经济恢复好于预期是导致央行5月起边际收紧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央行对未来经济复苏的趋势非常乐观,央行下半年总量货币政策进一步加码宽松的概率已经很低。

其次,央行对未来货币政策基调的表述明显趋于谨慎,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适时调整。在对经济十分乐观的预期基础上,央行对未来货币政策基调的表述也变得更为谨慎。央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与此前央行曾多次表达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2019年”相比,基调明显趋于谨慎。

此外,央行还强调“要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这表明央行未来将更加关注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和精准调控,一方面根据经济复苏节奏适时放松或收紧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更加关注货币政策的直达性,宽信用仍是货币政策的中心,预示着未来全面宽松货币政策出台的概率进一步降低,结构性和定向货币政策加码的概率依然存在。

第三,央行明确表达了逆回购和MLF利率是市场利率中枢的观点。《报告》中,央行指出“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国债收益率曲线、同业存单等市场利率围绕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波动”,“促使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作为短期市场利率中枢的作用”,明确了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作为市场利率中枢的地位。

此外,央行明确指出4月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低于公开市场利率是外部因素影响,而非央行有意引导,是非理性的,5月资金面的明显收紧是“市场预期回归理性”。这意味着7天回购利率中枢2.2%,1Y国股存单利率中枢2.95%才是央行合意的利率水平,也就预示着未来资金面仍有进一步小幅收紧的可能性。

第四,央行调降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意在宽信用而非宽货币。对于4月央行调降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操作,央行指出,“这一措施对于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表明央行此举意在宽信用,而非当时市场一致预期的打开货币市场利率下限,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这一理解偏差一方面导致了4月份回购利率创下历史新低;另一方面也招致了5月央行的“纠偏”操作。

第五,央行强调贷款利率对存款利率的引导作用。在《报告》专栏二中,央行梳理了LPR改革以来贷款利率下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的逻辑,即“为了与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其负债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并指出在存款基准利率未调整的情况下,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降,结构性存款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有所下行。

这一方面表明银行负债成本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行,央行通過货币政策宽松引导银行负债成本降低的必要性已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重点仍将放在降低银行贷款利率,推动银行向实体让利方面。

第六,央行反思利率过低的副作用。在《报告》专栏四中,央行详细阐述了对全球低利率的看法,认为低利率政策效果不及预期,不仅对经济和通胀的提振作用有限,反而会因为损害银行利润和造成流动性陷阱,对经济和通胀带来反作用。此外,央行还指出了利率过低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资源错配、脱实向虚、鼓励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等。

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十分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短期内不会采取低利率;另一方面也表明央行对低利率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资源错配、脱实向虚、鼓励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等问题持高度警惕态度。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央行为何在二季度明显加大了防风险的政策力度,原因就在于4月的低利率环境引发了央行的高度警惕。

第七,央行再次强调房地产调控基调不动摇。《报告》中,央行再次重申了对房地产高压调控的态度,明确“牢牢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这预示着未来即使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房地产调控政策也很难有放松空间,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在疫情后短暂的回暖后,未来仍将面临回落风险。

第八,央行对未来通胀压力的关注有所升温。央行在谈及通胀问题时表示,“近期部分省份汛情可能给农产品生产运输造成一些影响,发达经济体货币供应量快速攀升未来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之全球疫情演进及防控措施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冲击还有不确定性,仍需对各种因素可能导致的短期物价扰动保持密切关注”。这表明央行对未来通胀的潜在上行风险的关注有所升温,未来需持续关注全球大水漫灌环境下一旦需求逐步恢复,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可能引发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综上所述,屈庆认为,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传达了偏鹰派的货币政策基调,对下半年经济表达了十分乐观的态度,对未来货币政策的表述明显较一季度趋于谨慎,强调了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和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中枢作用。这预示着下半年总量货币政策虽然不太可能明显收紧,但难有进一步宽松空间,货币政策的关注焦点将重新回到结构性宽松政策和宽信用政策,灵活适度、相机抉择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关键词。
启幕

所有超常规的货币宽松,都是为了有朝一日经济和货币政策能够回归正常。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秦泰表示,2008年美联储开始实施QE政策6年之后,于2014年中,在发达国家中率先走上“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从而为2019-2020年美国经济的疲弱和外部冲击的情形提供了重要的货币政策空间。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遭受疫情引发的大幅冲击,中国央行及时反应,在全球主要央行之中率先进行“冲击应对式宽松”,投放规模力度、工具叠加以及反应速度,堪称罕见的中国版“非常规货币宽松”阶段。而8月6日公布的《报告》,则以“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的全新导向,成为中国版“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重要序幕。自此央行事实上已经宣布,未来的货币政策将重回中长期趋于中性的操作模式,央行用数月的灵活操作向市场传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宽松阶段已经过去,调整的大幕已经开启。

秦泰表示,本次《报告》提出一个全新的货币政策导向——“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这一提法本身具备很强的“货币政策正常化”信号,或预示中国将成为本轮疫情冲击之后,全球首个率先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阶段的主要经济体央行。

对于何为“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报告》中并没有进行直接的详细阐述。但秦泰认为,央行报告中长期以来对于“周期”的提法实际上是代表某种经济发展的阶段,例如逆周期调节,实际上更多表达的意思就是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过程中进行货币政策的呵护,而在经济过热阶段则进行一定程度的货币紧缩。

从这个角度出发,“跨周期”实际上是指跨越“疫情冲击经济阶段”、“经济快速恢复阶段”以及“经济区域中期增长趋势阶段”三大阶段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的灵活调整和工具组合设计。这也就意味着,央行实际上站在当前视角,已经确定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操作方向,并且已经在为未来从第二阶段(经济快速恢复阶段)向第三阶段(经济趋于中期增长趋势阶段)转型进行政策工具和操作模式的储备。

因此,秦泰建议,年内观察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应从此前的第一阶段迅速大幅宽松期,扭转为经济快速恢复期的“对冲式净回笼”模式,并且为更长时期的“货币政策趋于中性”的阶段提前进行准备。

申万宏源表示,中国版“货币政策正常化”大幕开启,有利于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中国版“货币政策正常化”大幕开启,有利于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进行了规划。居民需求升级和产业链安全成为新的发展模式选择,三大长期关键词:复杂、人民、安全,逐步从“地产基建内需+制造业外需拉动”的二元经济格局,转型为国内消费升级需求与外需相融合的“开放大国”发展模式。

本次会议聚焦“十四五”时期的长期问题,首先指出“十四五”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立意进取。这一阶段的发展大背景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在此背景下,会议对居民需求结构的升级,以及以此带动供给升级的思路更加凸显,指出“必须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长期较大的大背景下,本次会议格外关注产业链的长期安全,提出要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整体来看,“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征将以国内需求拉动国内供给为主要思路,但同时也将坚持开放,逐步由一个“地产基建内需+制造业外需拉动”的二元经济格局,转型为国内消费升级需求与外需相融合的“开放大国”发展模式。

申万宏源认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突出国内居民消费升级带动制造业高级化的“开放大国”发展模式导向。

内需重要性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表述,相比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表述更为紧迫。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但随着近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中国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本次会议对消费的表述更为强调,从两会“推动消费回升”转变为“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級创造条件”,进一步明确中国第三次经济结构转型是消费和制造业高级化。

考虑到制造业升级对实体需求的依赖度远大于货币政策刺激,同时实体制成品需求又更多由财政扩张所带动的居民收入增长所驱动,所以在当前中国正在探索的“开放大国”转型、“双循环”发展格局中,货币政策将在中长期内从地产基建拉动经济增长模式中的政策前台,逐步隐退至后台,更多承担一个流动性支持和配合经济结构升级发展的角色。这意味着中长期中国货币政策将真正意义上趋于中性,货币政策的周期性波动将大幅弱化,中国版“货币政策正常化”大幕已经开启。
拐点

8月11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7月新增社融1.69万亿元(前值3.4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9927亿元(前值18100亿元),社融存栏同比增长12.9%(前值12.8%),M2同比增长10.7%(前值11.1%),M1同比增长6.9%(前值6.5%)。

华创证券解读表示,7月社融存量同比上升至12.9%(前值12.8%)但上行节奏放缓,当月新增1.69万亿元略低于预期,主因表外融资与短贷、票据收缩幅度较大,但在低基数下依然足以支撑社融增速。同时信贷余额增速及M2双双下行分别达到13%和10.7%(前值分别为13.2%和11.1%)。习惯了上半年极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虽然市场已存货币政策调整的预期,但金融数据总量的调整依然令市场为之一紧。华创证券认为,对应货币政策不同阶段的目标,金融数据的各项拐点正在进入逐步验证期。

拐点1:广义流动性M2的持平乃至回落。

早在5月M2同比就已经暂停上行,并持平于11.1%。对应来看,其时正逢货币政策由“宽货币”转向“宽信用”。如果说此前一季度货币政策希望以宽松来挽救企业的现金流,期间央行量价双松,那么二季度初套利资金的涌动(债市杠杆的上行、理财收益率与中短期票据利率的倒挂),均预示了货币政策随后的调整。通过定向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利用低成本资金扩大信贷投放,以及监管政策配合打击类高收益存款阻断资金套利,提升“宽信用”的效率,二季度信贷增速维持高速增长至13.2%,银行超储率压降到1.6%的低位,货币乘数由一季度的6.55提升至6.92。但同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由净投放转向净回笼,并且伴随财政存款的高增,基础货币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4.6%回落至1.5%,使得M2得以保持稳定(M2=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7月M2同比回落至10.7%(前值11.1%)开启下行,对应来看,是货币政策提出“总量适度”。一则受制于信贷增速的下行(见后文拐点2),货币乘数前期的高增长难以再持续,二则受制于央行货币投放的收敛,即便财政支出提速有一定的反补,但基础货币增长再提速的空间有限。华创证券预计下半年M2或将小幅回落。

拐点2:信贷余额增速的下行。

7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至13%,正逢货币政策提出“总量适度”和 “精准导向”。首先,在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三季度货币政策虽然仍未退出宽松,但定力进一步增强,在宏观杠杆率高增(上半年上升21个百分点)的掣肘下,货币政策开始提出“跨周期设计”以保留未来的政策空间,并进一步加强对于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此外,同时在前期信贷高增的基础上,未来每月新增信贷同比持平,全年新增信贷也达到19.2万亿元接近20万亿元的新增目标,银行在央行收紧流动性投放的基础上,继续加码放贷的动力有限。最后,鉴于6-7月以来房地产销售持续超预期(百强房企销售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速超10%),未来地产调控政策或将加码,居民长贷高增势头或将缓和。

拐点3:社融增速达到高点。

对比信贷和M2增速,7月社融继续上行0.1个百分点至12.9%。相比信贷仅仅包含了间接融资的情况,M2增速又受到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货币政策微调下未来社融转折的时点成为近期市场最关心的问题。

当前来看,人民币贷款、表外融资以及企业债券均将拖累未来社融增速上行节奏。由于央行加强信贷投向监管以及后续可能的地产调控加码,人民币贷款增速难再回升,保守估计未来信贷新增持平于2019年同期,表外融资或再度持续收缩。而企业债券1-7月净融资3.57万亿元同比多增1.7万亿元也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净融资多增1万亿元的目标,叠加8-9月利率债供给再放量,后续进一步高增的可能性有限。但考虑到10年国债利率中枢至年末小幅或回升至3.1%(根据四驱车模型推算),同时信用债对企业直接融资的意义,企业债券融资亦不至于短期快速收缩,中性预计平均每月净融资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

但政府债券融资短期内依然是支撑社融上行的主要动力,8-12月仍有2.2万亿元的国债和4200亿元一般债的净供给,以及约1.5万亿元的专项债需要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华创证券预计8-9月政府债券每月至少还有1万亿-1.2万亿元左右的净融资规模,而10月政府加杠杆虽将接近尾声,却会面临同期低基数效应。综上,华创证券判断未来社融增速将持续上行至10月达到年内高点(13.4%左右),随后至年末或小幅回落,边际波动幅度受表外和信用债融资调整幅度影响。

拐点4:M1增速达到高点。

7月M1再度回升至6.9%,华创证券认为,未来M1仍存上行动力,或将在2021年一季度达到高点。

展望未来,推动M1上行的宏观因子短期内转向的概率不大。首先,房地产销售层面,近两个月居民长贷连续高增预示商品房销售改善势头强劲,后续或面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加码,但销售增速短期内快速下行的可能性有限。其次,政府债券融资及财政支出层面,专项债8-9月发行将再次提速,以及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的提速都有利于支撑企业现金流表现(预计下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区间在12.7%-15%,高于二季度的4.1%)。最后,货币政策虽有边际调整,表外融资可能再度面临收缩,但制造业与小微企业贷款依然是结构优化的重中之重,是中小企业改善现金流的重要渠道。额外考虑2021年一季度的低基数效应,M1同比或将持续温和回升,至2021年一季度達到高点,或达到9%附近。

华创证券总结称,7月金融数据结构依旧呈现出短缩长增的格局,宽信用质量进一步提升,但居民长贷的高增或引起政策关注。在货币政策“宽货币”→“宽信用”→“宽好信用”的精准导向诉求下,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严控资金套利以及信贷投向,同时注重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以实现稳企业保就业的目标。

但应注意到居民长贷新增规模连续两个月达到2020年的历史新高水平,新增信贷中居民长贷占比超过60%达到2017年以来的新高,意味着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避免的刺激了房地产升温并导致了流动性地倾斜,预计调控政策还要进一步加码。
展望

民生证券表示,7月新增信贷不及预期,主要与临时性支持政策退出、银行主动压降贷款有关,贷款余额增速严格遵循了政策要求;债券融资和M2增长不及预期,主要与7月股市债市大幅波动有关,不具有持续性。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民生证券预计,未来几个月,货币政策将继续围绕“保持定力+精准导向+跨周期”展开,降息概率大大降低,结构性支持更加明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权重重新提升。

展望下半年流动性格局,屈庆认为,决策层对经济预期较为乐观,央行货币政策基调由极度宽松转向适度宽松的背景下,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已经明显下降;但考虑到经济复苏的斜率已经明显放缓,就业、消费、外贸等重点领域仍需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货币政策显著收紧的概率同样较低。而外汇占款、财政收支、利率债供给等主要因素对下半年总量流动性的影响整体有限,下半年流动性环境将大概率维持现状,进一步放松或收紧的概率都不高,隔夜回购1.8%-2%,7天回购2.2%左右中枢震荡的格局或将延续更长时间。

这种流动性格局将对A股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国盛证券的研报显示,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流动性大幅宽松,国内央行也跟随放松,利率以罕见的速度快速下行。但从5月开始,整体宏观流动性边际上有所收紧,3个月Shibor利率从1.40%上行119个bp至2.59%,6个月Shibor利率从1.49%上升122个BP至2.71%,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54%上行43个BP至2.97%。

宏观利率的边际上行,不禁引发市场的担忧,宏观流动性收紧是否意味着股市即将面临调整?但从5月以来市场的表现来看,A股并未受到宏观流动性边际变化的影响,市场整体继续向上,上证综指、沪深300、创业板指以及科创50指数分别上涨了15.7%、20.0%、35.1%以及29.7%。那么,为何2020年宏观流动性拐点并不重要呢?什么对市场的影响更为重要呢?

国盛证券表示,宏观流动性与股市流动性并不等同,前者主要是指货币政策的基调,反应到跟踪指标上就主要是指利率的变化,主要包括短期银行间的Shibor利率、长期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以及信用利差等。股市流动性则主要是指进入到A股市场的资金,其增量资金的来源渠道也较多,主要包括公募基金、海外资金、融资余额、个人投资者资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养老金、银行理财资金等等。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宏观流动性的变化能否传导至股票市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股市监管政策。监管政策的周期性是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根本原因,也导致了宏观流动性和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差异。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06年至2007年的牛市。2007年通胀持续上行,为抑制高通胀,整体宏观货币政策收紧,10年期国债利率持续且大幅的上行。但该期间股市监管政策較为宽松,证监会发布了《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重启IPO,同时第二批银行系基金公司也正式成立,2007年个人投资者新增账户大幅增加,偏股型基金新发行规模也接近5000亿元,市场整体流动性充裕,并迎来一轮大牛市。

另外一个例子则是2013年下半年,整体宏观流动性偏紧,特别是2013年6月和12月分别发生了“钱荒”,银行间Shibor利率大幅飙升。但该期间A股市场的监管政策没有太大变化,仍然维持相对宽松的状态,2012-2014年期间,分别三次降低了股票交易费用,2014年年初又颁布了国九条、再融资放松等政策。因此,我们看到,虽然在6月“钱荒” 冲击下,市场出现了一轮急速的调整,但随后上证和创业板均大幅反弹。

类似的,2020年5月以来虽然宏观利率开始上行,但是市场整体监管政策较为放松,新《证券法》落地,科创板及注册制、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改革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极大完善,叠加再融资放松、并购重组放开、分拆上市、红筹回归等,使得微观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

特别是基金发行规模大幅增加,截至2020年7月24日,偏股基金发行规模接近8000亿元,考虑到赎回,净增量也达到4000亿-5000亿元;其他资金包括外资、保险、杠杆资金等也在稳步增加,因此即使宏观流动性边际上有所收紧,但是在整体货币基调不变、A股监管方向不变的背景下,市场仍然继续上涨。

监管政策的周期性是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根本原因,也导致了宏观流动性和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差异。

因此,股市增量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包括公募基金、海外资金、融资余额、个人投资者资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养老金、银行理财资金等等。平时可以重点跟踪高频增量资金主要包括公募基金发行(日度)、北上资金(日度)(QFII更新频率也较低)、保险资金(月度)以及融资余额(日度),而且前三者已经成为近几年市场最为重要的增量。

首先,对于公募基金,2020年1月至7月,全部基金发行的规模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的体量,其中偏股基金发行规模达到8545亿元,偏股基金的发行占比也上升至53.2%,预计全年偏股基金发行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从单月的发行来看,2019年平均每月发行355亿元,而2020年以来,除了4月,单月发行规模均在1000亿元左右,而7月发行规模已经接近3000亿元。因此,2020年公募基金是市场上最大的增量资金,虽然宏观流动性从5月开始收紧,但并没有影响A股市场的微观流动性。

其次,海外资金同样值得关注,如果仅从陆股通渠道,即北上资金的净流入来看,2017年北上资金净流入1997亿元,2018年北上资金净流入2942亿元,2019年北上资金流入继续放量达到3517亿元,2020年1月至7月外资净流入约为1285亿元,预计2020年全年净流入在2000亿-3000亿元左右。

最后,保险资金和融资余额整体规模变化较为平稳,主要受到政策的影响。保险公司近三年的持仓规模基本维持在1.3万亿元左右(按照重仓股计算,数据偏小)。过去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股票+基金+股权)的监管比例上限是30%,2020年7月,银保监会超预期提升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最高达15个百分点,保险资金未来还有较大的增量空间。融资余额自2015年以后,整体维持在万亿元规模左右,由于杠杆资金受到监管,杠杆资金的交易占比始终维持在低位,可以作为市场情绪的参考指标。

从A股市场大势来讲,国盛证券表示,宏观流动性整体的基调仍是偏宽松,在没有出现极端波动的情况下,宏观流动性并不是市场的主要矛盾,市场的每一次回调都是入场的好时点。从市场结构来讲,增量资金对风格的塑造至关重要,增量资金的边际变化是风格得以形成的直接推手。2020年以公募为代表的机构增量资金是主导,是大分化时代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强化了消费、科技行情的趋势,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就业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税收政策;促进就业;影响;新形势

税收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指导制定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税收政策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我国经济今年主动调速换挡,宏观管理部门已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调低至7.5%,这是2005年以来,中国首次调低GDP增速预期目标。“就业是经济的派生需求,先要经济增长才能拉动就业”。经济增速下调意味着会影响拉动就业的效果,导致了我国今年就业形势“两难”的局面:一方面,经济增速下调意味着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繁重;另一方面,新增就业人数为900万,绝对数较大。总体来说,今年就业压力巨大。面对如此险峻的就业形势,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 在调节和促进就业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中央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最具实质性的政策之一。1992年,根据中央关于利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 扶持第三产业发展以促进就业的政策精神, 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以鼓励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及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 安置待业人员和企业富余人员。1998 年, 由于国有企业和机构改革等原因,使得“隐性失业”显性化,下岗职工人数大幅度增加,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通知, 鼓励下岗职工从事社区服务业,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也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2002 年9 月, 全国举行再就业工作会议, 会后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又下达了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失业人员就业和军队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就业以及随军家属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进一步扩大就业,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于2010年10月22日发布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决定自2011 年1 月1 日起实施新的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该通知的发布将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安置就业工作有很大帮助。自此初步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覆盖广泛、多层次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一、我国对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研究

对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我国理论界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维度的探索,政策部门也针对不同的从业人员,制定了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

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有数百万大中专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秦建国(2011)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种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税收政策这种宏观调控可以用以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他强调:对大学生就业而言, 适当的税收政策选择具有能刺激经济增长的非凡意义,并且可以为有着人力资本优势的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毕丽(2009)总结了目前税收政策作为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且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日期在其毕业后两年以内的,自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经营涉及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第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在一定期限内按实际招用人数定额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第三,激励企业接收实习生。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企业,在学生实习期内支付给学生的报酬,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并且,对由学生勤工俭学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征营业税的优惠。应该说,这些政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税收政策仍存在程度偏低、可操作性不强、宣传力度不强、财政补贴落实比较困难的问题。这些不足之处引发了刘宏波(2010)对该现象的思考,他通过对广东省现有的促进高校毕业生的税收政策的分析,提出要优化财税政策,扩大吸引力;扩大政策优惠范围,增加基层就业岗位;加强职能部门协调,简化操作程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动学生创业就业。段铸、程颖慧(2009)建议加大对中小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的财税优惠以及开征高学历人才使用税约束人才资源的浪费,特别应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给予重点保障。 从容、袁伟(2010)则强调仅靠单一的手段和方式很难有效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国家应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及财政政策、社会保障等政策方面制定

合适的政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激发企业活力,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才能不断增加有效的就业岗位,从而真正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问题。另一方面是高校、学生、企业等要积极主动地从各自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的角度,进行改革,合理利用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促进农民工群体就业的税收政策

农民工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的人,其中包括大中专院校毕业后户口在农村而在城市工作的中高学历人员。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为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巨大的贡献,随着中国户籍制度的完善,将不再拥有城镇和农村户口的差别。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2005)评价“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也表现出难以形成稳定的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农民工”输入地区满足于低成本扩张,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不足,经济不能持续快速发展;不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的缺陷。许经勇(2004)强调“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范畴,是渊源于中国传统的城乡分割制度。李鹏(2010)提出要解决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既需要有效引导农民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又不能因此加剧城市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结合我国国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税收手段扶持乡镇企业,积极促进乡镇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乡镇企业劳动力需求总量,着力实现我国城乡就业统筹发展。杜剑、李家鸽、赵雪(2009)通过分析“农民工”群体就业的现状和特点设计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税收政策:(1)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税收政策就不仅要定位于如何保护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而且还应定位于如何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发展,以期能更可能多的吸引农民工就业;(2)鼓励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素质,缓和结构性失业。国家对“农民工”再就业技术培训应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对农民工再就业服务的中介机构进行的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而获得的收入应给予营业税、所得税方面的优惠;(3)统一出台一些鼓励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税收优惠措施,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允许一些以农民工为就业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合理标准在税前列支生活费用,对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所得税优惠,以及对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服务和中介服务的机构、企业、个人实行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优惠(4)分区域、分类设计开征社会保障税,合力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三)促进残疾人员就业的税收政策

残疾人群体是在社会中具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就业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意味着生活状况的改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同时也意味着获得自立社会、自我发展的机会。王雪梅(2006)分析有劳动能力( 包括部分劳动能力) 的残疾人目前主要通过在福利企业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等几种有限的途径和形式实现就业。而在社会转型期, 残疾人群体面临新的挑战, 形势严峻。钱鹏江(2007)认为随着我国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导向机制转轨,就业方式从集中就业为主向多样化发展,促进就业的手段从单纯依靠政策向法律、行政、道义、教育等手段多元化发展,就业规模迅速扩大。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改善和完善的对策。2007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和中国残联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这是一项含金量很高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政策。新政策调整和完善了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适用的优惠政策,规定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同时实行增值税(或营业税)优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同时重申和规范了残疾人个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它建立起了残疾人就业的各项权益与安置单位的实际利益直接挂钩的机制,对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生活水平,推动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文玉(2007)针对调整后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提出企业应积极应对调整后的税收政策:招用残疾人员的标准要按新政策规定进行调整;福利企业必须符合认定条件;严格福利企业减免税金的收缴。

二、促进企业创业带动就业的税收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法国政治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Say,1800)首次提出了“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创业家能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低的地方转移到生产力高、产出多的地方。自此,企业家精神就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实现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创新”(Innovation) - 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在熊彼特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成功地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人会最先被市场淘汰。刘艳萍(2011)认为创业一方面能够实现自身的就业,还能带动一批人就业。另一方面,创业过程中的

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又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经济增长本身就是真假就业的基本源泉。王海南、黄继(2008)指出在完善支持城乡居民自主创业的政策中,税收优惠可对就业资源的配置数量和方向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

三、国外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相关研究

源自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的经济风暴,带来了世界性的消费紧缩,各国政府均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额外增加的就业压力。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失业问题的处理,不仅仅关系着经济问题,若处理不当将会演变成为政治问题和社会危机,各个政府都在试图寻找应对措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将危机造成的冲击降到最低。 美国经济学家A·奥肯在上世纪60 年代提出了用以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规律——奥肯定律( Okun’s law: 失业与实际GDP 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即失业每减少一个百分点与实际GDP 增长提高两个百分点左右相关。) 为依据, 提出了以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来减轻企业税负, 刺激经济发展, 进而带动社会就业的增长。 牛华勇(2009)介绍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西方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都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之中。从具体政策而言,发达国家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整体宏观税率的下降。从整体上减少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缴纳,以加强本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影响劳动供给,提高劳动需求。减税的国家包括西欧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北欧国家、加拿大和日本;(2)产业和企业间的差别税收待遇。例如丹麦、比利时等西欧一些发达国家着重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给予第三产业更为优惠的税收条件,使得他们第三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其GDP的70%以上,大部分企业和人群都能直接受惠;(3)特殊税收优惠。对吸收特定人员(失业、残疾、少数族裔等)或增加雇佣劳工的企业给予特殊税收优惠;对自主创业和弹性就业人员直接实行减免税收待遇;对农业采取长期、高额的补助政策。

四、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我国在发挥税收政策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起步较晚,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进行一系列的政策实践来促进就业:一方面从宏观层面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拉动就业;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上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然而陈科良(2008)指出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依然存在很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政策复杂多变,难以操作;

2、税收政策限制条件多,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3、税收政策形式单一,未形成体系;

4、管理存在漏洞,影响执行效果。 孙红缨(2006)认为我国税收政策和措施与就业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继续完善的地方:税收税种有限,优惠范围小,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再就业税收政策适用条件不合理,不利于体现公平性;政策复杂,手续过繁。 周培岩(2010)通过对比欧盟创业税收政策的实践及其特点,分析得出目前中国创业税收政策仍然存在缺乏战略思想,长期效果不明显;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全面性;范围窄、效率低;鼓励中小企业投资的税收政策不够全面;税收政策对创业的相应性不够。 我国近日发布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自2011 年1 月1 日起实施新的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扩大享受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人员范围。刘艳萍(2011)指出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应该积极发展面向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公开资本市场,帮助企业疏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注册成立公司提供更多的便利,并且创新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内容。 针对我国现有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张媛(2009)认为要取消预设的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时间限制,并要学会利用税收政策解决影响就业的新问题。还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抵御失业的冲击。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的吸纳能力。 杨帆(2010)强调要调整税收优惠政策的鼓励方向:

1、要落实扩大税收政策优惠范围;

2、要改进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并且要完善优惠税种及方式

3、细化政策规定。姬宏昌(2008)提出应该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按照国际惯例, 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机制, 对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社会救济保障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 建立就业援助制度。

就业政策范文第6篇

珠府办函〔2017〕79号

横琴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保持和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力度,完善土地出让机制

进一步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优化住宅用地出让节奏和规模,平衡全市各区住宅用地出让计划,防止区域分化进一步拉大。加大共有产权房、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平衡市场供给。进一步完善全市各区域“招拍挂”出让住宅用地的土地溢价率和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面积配建标准的设定工作,强化土地出让工作的监管。

二、优化土地出让模式,加强土地购置资金监管

研究试行“限地价、限房价”等新型土地出让方式,稳定市场合理预期,促进土地市场理性稳定。

强化对土地购置资金的监管,提高竞买土地保证金的比例,企业和个人竞买土地保证金不得低于出让底价的60%;企业和个人参与商品住房用地“招拍挂”前,承诺土地购置资金来源不属于开发贷款、资本市场融资、资管计划配资等,违反承诺的取消中标资格并没收竞地保证金。

金融监管机构严查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住房用地资金的来源,税务部门严查偷税漏税行为,对存在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以及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严厉处罚。

三、强化“限购、限售、价格备案”政策 (一)加强住房限购、限售政策。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加强本市范围内的住房(含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房)限购、限售政策。 规定如下:

1.全市范围内的所有户型住房,全部纳入限购范围。

2.无法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5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证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暂停在全市范围内向其销售住房。 3.通过赠与方式转让住房后,须满3年之后方可以再次购买住房;接受赠与的,必须符合本市的现行限购政策。

4.居民家庭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新购买(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购买,下同)的住房,须在取得不动产权证满3年之后才能上市交易(转让)。 5.下列需购房的非本市户籍的高层次人才,按非户籍居民家庭标准执行购房政策,但不需要提供纳税和社会保险证明:

(1)新引进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广东省领军人才等; (2)博士后研究人员; (3)取得《珠海市青年优秀人才证书》的青年优秀人才; (4)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以上高层次人才由市人社部门认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二)加强商品房交易价格管理。

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备案时,要严格按照调控政策规定的程序,对项目前期价、周边价和区域价逐级进行比选,不得超越比对级次、比选高价进行价格备案。

四、加强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经广东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研究通过,对我市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作以下调整:

(一)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无住房且无住房贷款记录的,继续执行购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

(二)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无住房但有已结清的住房贷款记录,或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贷款已结清的,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购买非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 (三)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

(四)对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居民家庭,继续暂停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五、发挥联席会议联动作用,建立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市房地产市场调控联席会议的工作力度,完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分析工作,及时完善相关监管措施。

六、加大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

市房地产市场调控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强税务稽查、工商经营检查、金融检查。产权登记、税务、人社等部门要严格审查购房居民的购房资格,严厉查处规避限购政策、偷税漏税、虚假广告、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整顿房地产中介市场,并积极指导各企业进行行业自律、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开发企业、中介机构违反规定依法受到处理的处罚信息纳入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七、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充分发挥舆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加强对“房子住而不炒”的属性以及房地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倡导住房理性经营和消费观念,禁止各类机构及个人利用公共平台散布虚假消息及制造、传播谣言,稳定市场预期。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8日 珠海各区最新的价格表

老香洲12月二手房均价 24088 元/m²; 新香洲12月二手房均价 25678 元/m²; 吉大12月二手房均价 25968 元/m²; 拱北12月二手房均价 21088 元/m²; 前山12月二手房均价 21418 元/m²; 湾仔12月二手房均价 32000 元/m²; 横琴12月二手房均价 42086 元/m²; 唐家湾12月二手房均价 24460 元/m²; 金湾12月二手房均价 11466 元/m²; 斗门12月二手房均价 9967 元/m²。

业内对热门板块指出:珠海主要有三大热点片区,珠海北边是唐家湾,该片区近年来拍出了很多高价地块,预计这些新项目将陆续面市。而由金湾和斗门组成的珠海西区,作为楼市成交的主战场,去年成交量占全市的百分之七十,也是政府这两年来重点发展的区域。珠海第三个片区,则是以前被业界称为“保十琴”的区域。“业内有一个说法,湾区看珠海,珠海看横琴,横琴看横琴湾。地图上可以看到,横琴湾的位置得天独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呈现给大家的就是一片工地,这也说明它后期的升值空间很大。”

【唐家湾板块】

得益于最新的《高新区建设唐家湾滨海科教新城实施方案》城市发展的大势,珠海唐家湾也加快了脚步,正在按“八大片区”的规划思路加足马力开发建设,发展势头极为引人关注。

该区域除了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先进的科教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更是发展“大学园区高新区信息产业片区”的龙头地区。在珠海市区土地稀缺的背景之下,唐家湾在填海再造的形势下保留了大量的土地储备,已开发用地比例仅占规划范围的20%,潜力巨大。目前,引来以九州绿城·翠湖香山,万科红树东岸、格力海岸、保利西海岸、泰盈玖悦湾等配套项目为代表的高端房地产项目聚集。

该板块,最近兴业快线(北段)项目已经正式动工,建成通车后,届时将实现珠海主城区南北快速化出行、对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区域价值不断攀升,吸引越来越多的业主和开发商的眼光。

【“保十琴”板块】

为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港珠澳大桥开通的历史机遇,珠海市委作出了推进城市发展重点南进西拓,向南对接港澳促进横琴、珠海保税区、洪湾片区一体化发展战略。而在17年12月26日,横琴新区、保税区、洪湾片区一体化区域重点项目动工、签约、揭牌仪式,标志着横琴新区、保税区、洪湾片区一体化落下实锤。同时,共有9个大型项目启动,10家银行机构达成共计2600亿元综合授信合作,6个战略合作伙伴签约,3个道路项目委托建设签约,以及15个社会投资项目签约,“保十琴”新城市名片雏形初显。

“保十琴”现已成为众多品牌房企争相进驻的重点区域,除了奥园,还有泰禾、富力、龙光、华发等品牌开发大鳄也纷纷落子这里。区域内已有14个总货值超千亿的房地产待开发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横琴为龙头加上保税区、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南湾、洪湾等形成的全新区域正在崛起中,各区域通过优势互补,发展前景大。保税区与横琴仅一江之隔,同时享有特殊的政策,区域内楼盘未来的升值空间是值得期待的。

目前,片区内几个新楼盘时代保利中环广场、奥园观山海、朗廷、百家达国际广场已亮相市场,该区域已然成为目前投资客关注的焦点。

【珠海西区板块】

由金湾和斗门组成的珠海西区,作为楼市成交的主战场,去年成交量占全市的百分之七十,是政府这两年来重点发展的区域。

在珠海“工业西进、城市西拓”的战略规划下,西区是政府大力发展的区域,平沙新城及航空新城在大战略规划下,正承接空前的发展红利,带动了区位价值的提升,也是近年政府重点推进的板块。以及平沙新城及航空新城区域多个基建项目已投产建设,17年区域总投资额50亿以上的重大项目5个,从政府对区域投入力度看,新城建设是有实质性推进。不难看出西区成为热门板块有其原因。

上一篇:婚姻庆典服务范文下一篇:国家安全个人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