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时代同行范文

2024-07-18

我们与时代同行范文第1篇

让师爱与春天同行

吕凤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有人把老师比作蜡烛,我不喜欢,它太容易让人想起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流泪”的调子太悲,“成灰”的结局太惨。老师的心里其实压根就没那么多的悲与苦;有人把老师比作春蚕,我也觉得不合适,春蚕是”作茧自缚“的,作茧拘囿了老师的眼界:自缚割断了老师的攀登。我觉得老师更像一座座桥,引渡着千万学子,要会忍辱负重,又能铁骨铮铮!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师爱与春天同行》

古语有云:“家有半斗米,不做孩子王”,这句话说尽了老师的无奈与心酸。“闻鸡起舞”属于老师,披星戴月属于老师,循循善诱属于老师,语重心长、苦口婆心都属于老师。一家一户一个孩子尚且难倒了不少父母,一个班是几十个金枝玉叶和混世魔王的集合,不是如来佛祖,教育谈何容易?教师难当,已成为我们当老师的一种心病,一种无情的压力,但是,我们既然已经当了老师,那如何当好新时代的好老师呢?

那一日,在五中网校里看到丘秦晓老师的这样一段日志:有时候我看到被我骂的灰头土脸的孩子隔天就一脸灿烂地对着我时,心下真的感到很惭愧,孩子们好可怜啊。为了完成我们大人的心愿整天胆战心惊,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察颜观色,个性被磨去,这难道不是我们大人的过错吗? 我想经常挨骂的孩子的防火墙早已修练的很厚了,他们变得麻木了,学会了敷衍,学会了阳奉阴违,学会了保留心事。为什么孩子不和我们多说那么多,真是他们不会说,不敢说吗?我倒觉得更大程度取决于他是否想说。是啊,有哲人说过:恋爱中的人,爱在右,情在左,两手相握便有了沟通,也有了爱情。师生之间岂不如此,交流沟通随时发生,随时传递情感。师生之间有两种距离:物理距离和心里距离。物理距离近了,心里的距离也就近了,邱老师就是用“我们班的宝贝”拉近了学生的心里距离,在我们的眼中,那些滚刀肉,混世魔王居然都成了她们两个班任课老师眼中的宝贝?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这样一个场景:夕阳西下,一个秀发飘逸的身影搂着一群满脸堆笑的孩子,一边下楼一边莺歌小唱,歌声飘荡在校园里,更荡漾在孩子们的心里。我认为从来训斥和发怒都不是与学生最好的交流方式,只有心怀纯洁的愿望与学生谈话、谈心、谈人生,我们才会感受到“风景这边独好”,享受心灵沟通的无限春光。

五中走过了快两年的风雨历程,其中的艰辛与苦痛历历在目,然而就在这样的荆棘之路上,有一群人却始终闪现在我的视线中,暖气漏水了有他们奔跑的脚步,卫生间堵了有他们清扫的背影,门口放学了出现了他们严肃的面容,植树种草了洒下他们的辛勤的汗水,蹬着云梯上楼顶,提着管钱下地沟,远到土操场,近到教学楼,沙尘里、暴雪中,阳光下、寒风中,处处都有他们的忙碌的身影, 几个大老爷们的工资杯水车薪,但却任劳任怨,五中建设的功劳簿上有他们浓重的一笔。他们虽没有站在教学的一线上,但却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桥梁,使得我们在建校的艰苦教学中“天堑变通途”。在这里真诚的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我惊叹:有了这样的一线名师,我们的老师怎能不让人满意?有了这样的后勤保障,什么样的坚冰不可融化?是的,透过五中这扇小小的视窗,让我们深省的平凡事迹真是太多、太多„„每天早晨看到陈霞老师单独辅导孩子,放学时间谈迎春老师还在批改作业,

在这些优秀教师的熏陶下,我带着爱心、带着微笑走到学生中间,在我的心中存着这样一份信念:用心、用情,精心打造教育这份平凡而崇高的事业。爱学生是一种快乐,被学生爱更是一种幸福。又是一个教师节,手机里的短信提示音不停的想起: “老师:您是我们三班永远的班主任,可敬的老师!当看到教室里的布置时,好难过,还记得您每天查美文、把苏州园林的扑克牌给我们看、为了演讲比赛一遍又一遍的为我改正错误、在课间师生活动的场面仿佛重现眼前、还记得那次队列队形比赛、那次大合唱、那次春游、那次运动会......一次又一次,当我们没有看见您的时候,同学们那失落的表情,当我们看到陌生的老师时,走回来的时候都哭了!老师也许您不知道,在私底下,同学们都 叫您老X,一提起您就是我家老X这,我家老X那,我们没有把您当老师,而是朋友、家人!老师,新生肯定比较难管,不要太生气,注意自己的身体,注意休息,看军训的时候多带点水,这几天天气不稳定,要注意天气变化,我们永远爱您!三班永远是您的地盘!”;

记得那次课上,孩子们说到:“老师,我们叫你大姐姐吧?”我表情严肃的故作深沉的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我们就叫你干妈吧!”我终于憋不住了,嬉耍似的对孩子们说“你们谁见过这么年轻的干妈?”刹那间,教室里乐开了花,一个个稚嫩的脸上如同迎春花绽放一般,顿时,我的眼前满是充满希望的春天。

我们与时代同行范文第2篇

尊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诚信与我们同行。”

站在国旗下,举目仰望那高高飘扬的红旗,眼前顿时展现出一幅雄鸡傲立的画面——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心中不禁感想万千,每当这个时刻,我们都沉浸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庄重而严肃的向祖国,向国旗默默许下自己的志愿。新一代的我们身上担负着千斤重担,我们作为祖国最宝贵的财富,首当其冲的一条就是要讲诚信。诚信是什么?农民说,诚信是秋天里结出的丰硕果实;老师说,诚信是师生间如纸般纯洁的感情;工人说,诚信是辛勤劳作下生产出质高价优的产品.简而言之,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

翻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会发现,以诚实守信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因失去诚信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也可信手拈来:商纣失信,加速了国家的灭亡;楚怀王失信,不但亡了国,还使一代贤臣——屈原饮恨汩罗江;吴三桂失信,留下千古骂名……。所以,以史为鉴,诚信是我们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

作为未来祖国的主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要想使自己能够适应于这个时代,使我们的民族立于这个竞争的世界,就必须诚实守信。同学们诚信做作业,诚信考试,诚信待人,这是顺应时代的号召,是势在必行的。朋友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让诚信只出现在

纸上,成为我们的口头禅,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诚信无处不在。同学们,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我们的祖国建设将如日中天,欣

欣向荣。同学们让我们同声呼喊“诚信与我们同行!”

【2】

做一个讲诚信的中学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用,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要有责任感。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诚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诚信就在你我的身边。我们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中学生。古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为诚信创造提供了一个经典的例证。风再大、雪再狂,也没有使求贤若渴的刘备退缩,结果他的诚信打动了诸葛孔明那颗高傲的心,不但忠心辅佐刘备,而且为了兴复汉室,完成托孤重任而鞠躬尽瘁。试想假如刘备当日心浮气躁而往,孔明还会出山吗?还会有流传后世的三国鼎立吗?诚信,即是治国之道,兴邦之计,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修德之道。树无根不活,人无诚信难成事。 诚信是多种多样的,对国家的诚信,叫“忠”,对父母的诚信叫“孝”,对朋友的诚信叫“义”,对真理的成信叫“德”。有诚信,世界才有美丽;有

诚信,世界才有真情。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占

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而中学生仅占20.1%,

而且,少数中学生还有考试作弊、言行不

一、欺骗他人等经历。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场考试舞弊得逞,能说明你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吗?不做老实人,而最终受伤的还是你自己!试想,如果在学生时代我们就随意糟蹋自己的信用,用虚假得到的成绩怎么能参加明日的各种竞争? 同学们,国家建设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请每位同学都珍惜自己的信誉,守住一片纯净的心灵!在每一次考试,特别是即将举行的期中考试中,请同学们都自尊自爱,都来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学

生,拒绝考试作弊或被作弊的行为!

诚信是最宝贵的美德,是我们取信于人的根本。一个人只有讲诚信,别人才会称赞他、尊重他、亲近他、信任他,有困难时才会帮助他。否则,他将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偶然有一次,大家能原谅他,时间长了,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没有人愿意与他共事,这样,他还怎么能在社会站住脚,还怎

么能做大事呢?

同学们,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人,答应他

诚信——珍贵的品质

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国王的花种和诚实的孩子》,是说中国古代一个皇帝要选一个继承人,他发给王国内每个孩子一粒花种,并承诺说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选谁当国王。评选时间到了,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端着漂亮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男孩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被选中了。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其实都已被蒸过,根本不可能发芽。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要选出最诚实的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非常高尚的品质,所以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就是〈诚信——珍贵的品质〉。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人类的美德,无论哪个国家它都是一种最受重视和最值得珍视的品德。诚信,是一粒种子,只要辛勤耕耘,就能绽放美丽的花朵。诚信,是一股清泉,只要奔流不息,就能滋润干渴的心田。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广阔的天地;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精彩的世界;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有一位名人这样说过“我在小学校园里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识,学会了借东西一定要还,学会了把自己拥有的分享给他人,学会了真诚以对,学会了诚信。”可见,诚信在我们的人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其实,讲诚信并不难,从一点一滴做起就行。例如我们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要主动的还给卖主,自己捡到了钱物,要主动交给失主或老师。考试不好时,要实事求是的告告诉家长,不能弄虚作假,别人向你求教知识时,会就是会,不会就说不会,答应别人的事要办到等。

同学们,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真的讲诚信了吗?想一想当你在离开座位后,自觉地把椅子贴着课桌放回原处了吗?当老师在上课时能做到不插嘴吗?当看完书以后能归还原处吗?当你答应别人的事你努力做到了吗?这些看起来是一件件小事,但诚信就在这点点滴滴中。养成诚信好品质需要从小事做起,更需要坚持去做,只要同学们能以诚为本,以信为根,坚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从小养成一种对任何事情认真踏实,对任何人以诚相待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那你就会逐渐成为一个具备诚信好品质的人。

我们与时代同行范文第3篇

一、班会主题:让我们携手同行

二、班会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 “团结就是力量”。

2、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

3、知识:珍惜集体的团结,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珍惜集体的团结,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

四、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讨论法、解析法。

五、教学准备:

1、 搜集影视资料片段。

2、 学生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名人名言。

3、 学生搜集有关团结的故事

4、 制定班会课件。

六、教学过程:

老师:团结是一个重要的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还必须要有能够同别人合作的精神。要想烤火,必须添柴;只有添柴,才能取暖。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进集体,才能展现他的才华和生命的价值。个人与集体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良好的班集体能使自己受到熏陶,健康成长; 1 个人的荣耀也能使集体增添光彩。我们有缘来到一起,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一.(视频欣赏)播放音乐视频《相亲相爱一家人》 老师:欣赏了这首歌曲,你能谈谈对班集体的认识吗?

同学: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团结协作。班集体同样如此。 同学:每个同学都是班集体的一员,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应有集体荣誉感,贡献我们每一份力量。

二.活动: “乒行其道”游戏

活动目的:体验“团结就是力量” 。 活动过程:大概 5 人左右,站成一排,每人准备一张纸,卷成弧形,主持人把乒乓球放 在第一个同学的纸上,然后传给第二个同学,如此类推,第一个同学传完之后立刻跑到队伍 后面,以防球掉下来,然后第二个同学也立刻补上,一直把球传到目的地,一旦球掉在地上 的话就必须重新出发,保证球不落地。 (需要计时员两名) 活动小结:让获胜的小组谈谈心得体会。

三.( 真实再现)学生欣赏案例

一、二(4分钟)。

老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这两个小故事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

同学甲:上面例子中的五位小朋友,若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团结合作,那么一个也活不了;相反,若团结起来,则全部可以生还。

同学乙: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2 同学丙:大家想要得到温暖,就必须把自己点燃,放进去,煤块越多,烧得越旺,那么我们 的班集体也就越温暖 四.欣赏身边的故事, 是不是也发生在我们身上呢? 五.下面请同学们来阅读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 1.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2、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3、不怕不翻身,只怕不齐心。

4、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

5、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

6、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 权

六.学生自由谈实例,并且说说自己在集体以后的做法。 七.发出倡议

老师:集体就像汪洋大海,个人就是其中的一朵浪花。有了大海的宽阔,才有浪花的 多姿多彩;也正是因为有了壮美的千万朵浪花,才为大海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一个只强调自我,只强调个性的人,是很难有合作精神的。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本领无论有多么大,离开了集体,就像离开大海的一滴水,不久就会消亡。

我们与时代同行范文第4篇

踏进校园,一切都让孩子们感到新鲜。他们努力地寻找着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认真地观察着校园里的每个角落。在操场上孩子们精神饱满地和哥哥姐姐一起参加了升旗仪式,齐唱国歌,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小学生在升国旗时的庄严肃穆。

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带领下,我们成为小学生的心情就更加浓烈了!看,孩子们情不自禁的敬礼、唱国歌...随后,在小学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怀着好奇和憧憬参观了小学的教学楼、阅览室、操场、种植养殖园、厕所等校园环境。

课堂上,哥哥姐姐认真听讲、积极举手、专心学习的情景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宽敞明亮的教室,听到小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孩子们对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幼小衔接的工作,我们幼儿园摈弃了往年的参观,一年级教室的观看,在形式上进行了“上一节小学的课”的更新,更让孩子接近了小学,产生做小学生的美好愿望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孩子们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验,近距离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感受到了小学校园生活的无限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成长的期待和美好向往,为孩子们顺利进入小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不久的将来,孩子们一定能迈着自信、从容的步伐进入小学,开始新的生活!

我们与时代同行范文第5篇

——青春期的异性交往

浙江省宁波慈溪市慈溪中学 王金立

主题:青春期的异性交往

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两性交往的意义,并树立起积极的交往观、掌握恰当的异性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设计背景:

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恰当的异性交往对高中生来说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促进智力与人格的健全发展。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很多个体还难以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与距离,在与异性互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交往过密、交友观困惑、交往方式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得到澄清和解决,不仅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影响其今后的社会适应问题;也会对个体的其他方面如情感发展、人格形成等造成影响,从而阻碍个体的整体发展。

设计思路:

由于性别意识的逐步觉醒,高中生对于两性问题变得异常敏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随着身心的剧变,两性之间的交往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挑战。作为一个“准成人”,他们需要更为深刻的认识异性、了解异性,并懂得如何与异性对象在学习与生活中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顺利适应。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很多高中生尚不能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尺度与距离,在两性交往中容易出现交往疏离、交往过密、交友不当等各种误区,而有害于个体的发展。为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渡过这一危机,本课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心理辅导的原则得出了如下思路:

随着大脑机能的成熟及知识经验的增多,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已经接近于成人,甚至在某些方面(如记忆力)好于成人。随着思维的发展,高中生更热衷于也更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问题的解答。因此,本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及开放性原则,本课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模式,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置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出关于两性交往问题的思考,再通过讨论等方式帮助个体对原有的思考进行扩充与调整,最终帮助高中生解决其关于两性交往问题的困惑,并树立起健康友爱的异性交友观,掌握两性交往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得完成性别社会化,促进其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最近有点烦

高一女生静雅最近有点儿烦。最近,不知道校长怎么“突发奇想”,竟然要搞什么教育实验:说是要趁文理分班之际实施一项叫做什么 “因性施教”的教育实验,要把新的文科班分为男生班、女生班和男女混合班。虽说学校说了想报文科的同学可以自主报名,可这个问题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对于要选哪个班,死党、父母、老师意见不一,到最后把静雅弄得是左右为难?

女生班?混合班?

如果你是静雅的朋友,你会给她怎样的建议呢?理由?

注意事项:在本环节中,要注意激发出关于异性交往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异性交往的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导入到异性交往的课题上来。

教师小结:

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看到:虽然在异性交往的问题上,我们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与担心,但是学会和异性相处与交往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忽略了这一课题,就可能对我们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也是上海八中在2001年所实施的教育实验告诉我们的:

幻灯片呈现:2001年9月,上海市第八中学在一份基于2000人的关于性别差异的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推出了一项“因性施教”的教育实验:在2001级新生中实行男女同校分班的教育模式。一年之后,实验表明,男女同学通过分班教学在学科学习上都有许多进步,但是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交往能力的发展上。

有一部分家长对男班的纪律不满,男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比以前更贪玩,似乎更容易妥协,缺乏认真的态度。而女生则更“小心眼”。进入男班或女班后,孩子好像更不善于交流,尤其是男孩子。有些男班学生的家长发现,进入男班后,孩子的性格比以前更活跃,但交往能力更差,因为男生之间的交往很少需要过多的考虑交往技巧。在这一问题上,一部分意见认为对交往能力的影响不一定是长久的,进入大学后,在男女同班中会有改变;但也有家长认为,高中阶段是交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

通过各种意见的综合,学校增设了共同选修课以提供男女同班共学的机会,并鼓励男女生在分班下的正常交往。并且在2002年新生入学时,学校没有继续进行男女分班教学,而只是在数学和外语两门课上实行男女分开的小班化教学。对此,当时的校长作出了这样的解释:这关系到学生的将来,所以学校每走一步都必须谨慎,实验方案仍处于不断的完善中。

来源:南方周末(2002年10月18日,记者:沈颖)

二、我的舞伴

在听取了更多的意见后,静雅最终选择了“男女混合班”。一段时间后,静雅发现这种选择还不错,班上的男生相对来说视野更为开阔,思维也更加灵活,班上的氛围相对女生班来说也更加活泼。不过,烦恼也来了。新潮的海归老班说为了培养绅士淑女,竟然要搞一场舞会PARTY,让班里的男同学邀请女同学参加。这在校内掀起了热议,静雅心里也变得颇不平静。开始时,静雅非常担心没人邀请自己,后来是静雅面对四个邀请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最后,静雅决定去跟死党征求一下意见。

四个男生的介绍:

志明:聪明好学,活泼开朗,兴趣广泛,能力强,被同学们推举为班长。

亚辉:老实善良,为人热心,值日时经常主动承担重活累活,也帮过静雅很多 高超:俊朗有型,老爸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所以贵气十足,但为人傲慢,与班里的大多数人几乎没有交集

刘伟:为人体贴,对女生特别热心,被女同学暗地里称为“花心大少”,听说这次舞会他其实跟好几个女生都提出过邀请,还经常跟男生炫耀说自己多有“女生缘”。

如果你是静雅的朋友,你会做出怎样的建议呢?理由?你会不会先都答应下来,最后时刻再决定选谁?为什么?

注意事项:本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出关于交友观念的探讨。同时,基于心理辅导的价值中立原则,教师要避免简单的“是非对错”的道德判断,而应该是尽量引导学生认识到交友中“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积极的交友观。

三、心跳的感觉

虽然亚辉很好,也多次帮过自己的忙,但是静雅考虑到自己与志明之间有更多的共同兴趣,静雅选择了志明。最终,班级的舞会办得非常成功。在舞会当中,男生和女生彼此都有了更多的了解。舞会之后,在老班的带领下,班里的气氛活泼中多了一份素雅,男女同学间有了更多的尊重与理解。在相处时更加彬彬有礼。而静雅因为舞会中跟志明的近距离接触,竟对他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虽然之后也没有特别的接触,但是偶尔的眼神碰触,竟会让静雅生出一种心跳的感觉。静雅是怎么了?你有过类似的感觉吗?你对这种感觉有怎样的理解?

注意事项:本环节重点帮助同学们理解青春期性心理,对于两性之间的好感有更科学理性的认识。

教师小结:进入青春期后期,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我们的性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性激素的作用下,我们会体验到一系列的变化,精神兴奋程度明显增高,在自己欣赏或喜欢的异性面前特别容易体验到心跳的感觉。这时,我们对于异性也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关心他/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甚至会为对方的一个眼神而失神良久,总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能与他/她接近和交往。这时的我们由于对异性变得非常敏感,会特别在乎自己在异性眼里的形象,关心他们对我们的评价和反应,尽管这些心理有时让我们感到非常的困惑,但也成为我们塑造与培养自己的重要动力,是我们由青涩走向成熟的开始,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四、特别的邀请

不知不觉,静雅的生日快到了。在生日的前一天,静雅收到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是志明写来的。在卡片中,志明邀请她第二天去一个叫做“神秘树”的餐厅,说是有神秘大礼相送。收到卡片后,静雅的心乱如麻。在生日时被邀请,她不知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更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最终,静雅又想到了死党。

现在,如果你是那位死党你有何建议吗?理由?你如何看待这张卡片的含义?

注意事项:本环节意在引出同学们对交往过密的认识与看法。并最终帮助大家认识到同学间的交往完全可以大方自然些,但是要学会把握距离和尺度,在交往中要懂得遵守“公开性原则和群体性原则”。

五、大结局

在死党的陪同下,静雅到达了“神秘树”。在进入餐厅的瞬间,静雅惊呆了。„„静雅看到老班和全体同学站在面前为自己唱起了生日歌,这让静雅感到意外之余也特别感动。原来,静雅的父母一直远在外地做生意,因为担心静雅在生日时冷清而感到难过,班长策划组织了这次生日聚会,并特别邀请到了老班参加。

宴会结束时,老班还给大家来了一段真情告白(引出异性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同学们,今天看到你们彼此之间能够如此体贴和照顾。我觉得特别欣慰。说实话,带我们这个班,我心里其实有很多压力。像你们这么大时,我的观念比较保守。(众人讶异)除了老妈和老师,都不敢跟男生讲话,是个标准的“好学生”。(众人笑)等我到了大学,没男生追倒算是小事,反正那时还不到成家立业的年龄,关键是还看到男生就脸红。都不知道怎么跟男生打交道,快毕业时,因为这事都不敢去找工作,后来才决定出国留学。到了国外,我把什么面子都扔了,反正谁也不认识我。李开复不是为了锻炼沟通能力,专门找老板聊天吗,我是专门找男生说话。为这一度还被同学当成“花痴”,被女同胞指指点点。慢慢得我才认识到跟异性交往其实有很多门道。在跟异性同学交往时,我们要学着做绅士和淑女,要把握住几点:

1. 公开交往 两性之间的交往尽量公开化,这样可以避免无端猜疑,更能保护自己。 2. 集体交往 尽量避免个别朋友的密切交往。团体交往可以吸收多个异性的优点;缓解与异性交往时的羞涩与困窘;避免陷入“一对一”的交往;也更容易得到家长、老师的理解。

3. 自然交往 言语、表情、行为举止及情感流露要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要恰当地表现自己。

4. 适度交往 不要故意疏远,也不能过分亲密,要保持适当的心理和空间距离,做到诚恳待人和热情大方。 5. 保持独立 要有独立性,不能过分依赖朋友。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要学会独立思考与感受。

6. 尊重对方 交往中要尊重对方,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要毫无顾忌,谈话涉及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不随便干扰对方 。

7. 自尊自重 同异性交往时要自尊自重,更不能自作多情。要注意衣着打扮和言行举止,不随意打闹和挑逗,身体接触要有分寸。

六、结束(如时间宽余则请男女同学互赠祝福)

同学们,在成长的里程中,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知识经验,我们要真正的学而为人: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知道学习和工作,我们也要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懂得如何生活。而这就需要我们男女同学在青春之路上携手同行。

我们与时代同行范文第6篇

青皮死去,嬉皮没落。规则、谦和、努力并优雅着的雅皮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主流,宣告着雅皮一统天下的时代来临。

所谓雅皮,也就是yuppie的音译,在《简明英汉词典》中,又称雅皮士,是社会中上阶层的时尚一族。

雅皮在财富的底座上寻找更加有秩序的生活,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上层社会风格。

宣言:优雅成为主流是因为优雅有无可抗争的力量。

雅皮是知识经济、信息文明、全球一体化时代脱颖而出的一个社会阶层,是最终的主流人群。

从美女的朋克造型开始联想

20年前,那个年代没有中产,没有向往,没有值得一过的生活方式。

今年,在徐克的电影《七剑》里,对时尚敏锐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发现,他们看出一个崭新的龙套形象眩目地出现了,这是近几年的中文电影里极为罕见的反派女角——光头妹。角色名叫瓜哥洛,她剃光了半个脑袋的朋克头,一身拉风的金属夹克,凌厉的眼神,诡异的笑容,临死前的古怪举止——我相信,这部电影让观众印象最深的,一定不是七个侠客,而是这位勾起一代人回忆的嬉皮形象。

这个演员已经引起电影界的关注,这位美女芳名陈佳佳,北京体育大学三年级武术专业学生。

她生于1985年。

是的,正是20年前的80年代,一个叛逆的时代,迷惘的时代,嬉皮的时代,催生摇滚和朋克的时代,一个诗人说,我们曾经反英雄、反崇高、反文化,反对一切已有的权威——我们的行为勇猛但空洞。那个年代的诗人们正忙着培养自己身上的怪癖和邪恶:喝酒、泡妞、打架、毛片、流浪、逃学——他们引领了一种时尚,反崇高,同时必须厌弃小资产阶级的优雅;反文化,同时也必须反对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那时候,我们一无所有,可以在雪地上随便撒野,崔健的流行民谣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生存哲学,诗人海子在一次流浪中走进了饭馆,他对老板说,我没有钱,我给你朗诵一首诗。那个年代的诗人不会饿肚子,那个年代的没有中产,没有向往,没有值得一过的生活方式。

20年过去了,从朋克走过了小资、小私、波波族、雅痞——一切都已烟消云散,过去的记忆碎片还能在银幕上让我们会心一笑。

但今天不一样了,一切反叛都变得那么轻描淡写。

当年,那些所谓“垮掉的一代”,那些走南闯北的莽汉和糙哥也和后来的艾伦·金斯堡一样,身穿名牌,开着奔驰宝马住进了豪宅,他们作为文化商人、成功人士,传媒大腕,已然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形象代言人。

在时尚泡沫中沉淀的美玉——雅皮

当年嬉皮和朋克的反叛不过是一场做秀,当年的愤青如今都已功成名就,成为今天的雅皮。

亦舒在她的小说中写道:一个姑娘20来岁的时候,可以穿牛仔裤挤地铁,等到30多岁的时候,如果没有车来接就不太美妙了。是的,30多岁依然寒酸,就真是不怎么美妙了。亦舒说这段话当然不是励志,她历来都能刻薄地说出真理。

这也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如果说,中国的80年代像一条脏兮兮的牛仔裤,那是合情理的,因为她刚开放,像个农村姑娘刚进城,20多年过去,她怎么也该有珠光闪耀的晚礼服穿上了。是的,我们的80年代正如西方的60年代。60年代的西方社会发生了一场后来被称为“文化革命”的运动,性领域空前解放,摇滚乐、波普艺术、女权主义——也许,那个年代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性的许多信条和规范都被颠覆了,那是一个男性狂欢的年代。在主流话语中,80年代的社会思想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90年代则是“创造自我、享受生活”。这一切与年轻人的追求融合在一起,共同塑造了一代人的狂热景象。

时光流逝,当年嬉皮和朋克的反叛不过是一场作秀,当年的愤青如今都已功成名就,成为今天的雅皮。而在新世纪,则是“享受更有格调的生活”。在新奇事物产生的刺激感当中。新新人类之所以勇于行动,是因为他们的经济状况要远他们的兄辈和父辈好,他们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消费选择。

在不同年代的时尚中,“时尚”永远是一块耀眼的水晶,而能够沉淀下来的则是一块美玉。在东方文化中,玉是中庸的,平和的,也是永恒——她那秀丽挺拔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让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这,就是优雅的力量。如此精辟的话居然被芙蓉姐姐说了出来,这太容易被人理解为讽刺,而我们更愿意相信——这表明对优雅的向往已完全深入人心。

雅皮力量

2005年8月26日,号称全球华语乐坛教父的罗大佑现身北京首都体育场,带着他的《之乎者也》,也带着怀旧的情绪,但座中的看客们已经不是当年的愤怒青年,买着每张1280元的门票,他们抚摸着自己已经鼓起的小肚腩和腰包,优雅地探讨——我们还“一无所有”吗?

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拨人在经历了“愤青——嘻皮”之后终于安静下来了,逐渐具有了如此特质:中青年,拥有家庭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教育背景,依靠自身智商维持着稳定而良好的生活品质,他们用细节标明身份,他们用规则填充格调。罗大佑老了,嬉皮长大了,成了雅皮,对社会体制他们不再反叛,而是契合——他们是雅皮,是步入“上行社会”的主流,而且拥有超强的魔法力量——

雅皮阶层的崛起改变了城市格局

写字楼和高尚社区带领着全国各个城市长胖,并由于雅皮的趣味生活,不自觉划分成不同的个性区域。中国的城市地理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改名。第一次是文化大革命的激进命名,所有的路名、地名都掉进了红色的海洋,激进的革命歼灭了日常生活。随着雅皮时代的到来,地产商、策划公司和广告公司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地名。与第一次改名不同的是,它开始按照不同的目标客户给生活贴上不同的标签。

雅皮阶层的话语权改变大众语态

雅皮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新新人类,他们是新新人类的老师。不仅仅如此,雅皮还能不断制造生活焦点:潘石屹就是一个榜样,申奥成功,他用3600公斤上写“2008北京”的幕布,把SOHO现代城包了起来;刘晓庆税案,他就把公司上税材料向社会公布;SARS刚过,他又约请一干名流组织到长城放风筝,名曰中国精神。

雅皮是时尚生活态度的推销者

2002年,一本名为《格调》的书大肆流行,雅皮阶层的生活主张不再被称为矫情造作,相反却成为大众追逐的目标,白领,金领,中产一类的新词被频繁当作标签贴在不同的场合。

雅皮是新经济构架的核心

跟中国古代传统的精神领袖不同,雅皮首先是财富英雄,他们稳固地成为社会中坚阶层,“仓廪实而知礼节”,财富的积累最终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消费力量在这个社会是最具有原则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他们在新经济领域如鱼得水,在政治层面也崭露头角。他们就是主流。

雅皮气质

雅皮有文化,有理想和难得的精神追求,有细腻的情感,以及许多绝妙的幽默感。

雅皮不把文化当作谋生的手段,但一定把文化作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

雅皮不会说“今天下午的心情很咖啡,房间里的空气很爵士”,也不会故意用港台普通话这样遣词:我今天下午比较没有事。雅皮从不矫情。

雅痞有语言天赋,外语除了二外甚至还有三外四外,让人叹为观止。他们个个精力充沛,但不嗜赌;他们不吸毒,却要跳舞。

雅皮旗帜

买的不是东西

在雅皮掌权的世俗生活中,要的就是一个“品”。

雅皮有钱,但雅皮的财富观绝对不是葛朗台式的守财,也不是暴发户一样挥霍无度,当享受过财富积累的过程,雅皮的消费精神就在于购买品味,并积累满足格调的基础。

雅皮的消费观念进入精致化甚至是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时代,所以市场跟着他们在变,“贵族领地”成为所有城市楼盘的宣传语。

活的不是存在

在欧洲,衡量一个人的雅皮品质,需要看其所受的教育程度,听多少音乐会以及为慈善事业募捐过多少。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句话说了多少年了,在太多人仍旧为“吃饭”而奋斗的时候,只有雅皮才算找到点真谛。由于对高雅精神境界的追逐,对优雅生活态度的崇拜,使得他们“活着”的意义,脱离了存在的粗陋。

目的不是享受

据说某上市公司老总宣称自己每天生活花销不超过百元,他这样跟别人解释:睡不过一张大床,饭不过一日三餐。雅皮的生活由简陋化成睿智,雅皮的目的不在于打下天下然后坐享天下,他们如同亚当斯密在理想国中描述的:富人在不断追求财富的同时,带动整个社会不断“上行”。

雅皮索引

雅皮行头拎超大公文包,西装革履或者职业裙装,即使休闲装,也是师出有名的品牌,有了这些才能心神笃定,浑身有力。

话语风格用“概念”、“分析研究”来影响公司的决策人,用“适应”和“追随主流”来教育不成熟的嬉皮,用“企业理念”在办公场合脱销自己的生活态度。

专业水准 “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对雅皮而言,万一不小心被如此鄙视是心灵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恐怖袭击,因为只有良好的教养才能换来高薪的工作,怀里只有揣着DOCTER、MASTER、BACHELOR等学位标签,腰板才能挺直了对老板大声说自己的意见。既没有为生存发愁的悲苦处境,也没有暴发户的轻狂之气,精尖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是雅皮的立身之本,借此在人才掠夺和商业竞争中使自身价值实现最大限度的货币化。

财富观雅皮通常能比一般员工领到更厚叠的薪水,而且很有在商言商的明智,但他们从不讳言对财富的渴求,但也绝不是见钱眼开的市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种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高尚职业。他们有着自己的信条:金钱不是生活目标,而目标就是以各种优雅的方式更好地生活,存款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存款折子上数字增加的方式和过程。

情色观雅皮反对24小时工作的狂热精神,他们重视自己的真实需要,绝不自欺。“好色而不淫”是女雅皮对男雅皮的最高要求,红颜知已,青衣之交是雅皮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绝不会用一种纯生物的概念去建构男女关系。

社交观雅皮有着固定的交际模式,在雅皮的交际圈子里,雅皮们被格式化成温文尔雅,得体大度的群体,高贵和优越简化成一种形式,并向社会微笑致意。

从嬉皮到雅皮:

25年的时间简史

准生(1978——1985:一部分人先嬉皮起来)

六十年代,嬉皮在美国是主流,他们反体制、反战,追求迷幻药、性开放;但在中国,嬉皮能够诞生,准生证还是小平同志颁发的。

1978年年末,从十年浩劫中苏醒过来的人们,开始拼命地呼吸国门外的新鲜空气,带着对过去时代的强烈反叛,嬉皮精神跟着迪斯科和流行歌曲一路窜红。喇叭裤,长头发和火箭一样的三节尖头皮鞋,使得一部分人还没有富起来的时候,已经先酷起来了。

那个时代的嬉皮,颓废就是他们的表情,甚至没规矩,游手好闲是他们的表面特征。但即使是文化层面中的嬉皮,也是在享受着城市生活的同时,又心不在焉地做着小小的梦:“我们的生活就要开,往哪儿开?往幸福里开;我们的爱情就要开,往哪儿开?往永恒里开。”

1980年之后,港台歌星的盗版磁带卖到2元一盘,嬉皮们迷上了霹雳舞,身体可以剧烈扭曲,但嬉皮精神却开始没落,而此时改革开放的设计师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的概念,中国有了经济特区,那些文革后的大学生开始在这些地方扎堆。精英文化崭露头角,雅皮悄悄崛起,准备夺取嬉皮的时尚地盘。

蜕变(1985——1995:10亿人民9亿商)

随着社会财富的流转加速和社会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造导弹”的把“卖茶蛋”的远远抛在后面,1992年连续半年,上海工商局每个月都要发放掉2000个个体营业执照和160个私企执照。北京大学的南墙被拆除换成了商铺,教授下海学生经商成为新时尚,点子公司和头脑企业成为新经济焦点。雅皮倚仗着知识积累和财富积累,逐渐掌握话语权。而原来的嬉皮姿态也逐渐被日益上升的小资情调所解构,雅皮风尚理所当然成为许多知识人的生活选择。此时嬉皮的所谓反主流仅仅是用来招人耳目的策略,他们内心深处真实的念头是梦想过上中产阶级的白领生活,这也意味着嬉皮阵营的日渐式微。

命名(1992——2005:雅皮捍卫秩序)

知识经济崛起了,在中国人对所有可能的发财机会都试过一把之后,这才开始从杨致远、张朝阳和比尔·盖茨等“知识英雄”身上找到了那句早听得耳朵起老茧的名言含义:知识就是财富。而“知本家”的出现,更标志着雅皮阶层登堂入室。跟嬉皮风格不同的是,雅皮在财富的底座上寻找更加有秩序的生活,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上层社会风格,利用行为举止跟嬉皮区别开来,他们不屑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他们对于春树们的残酷青春宛尔一笑。□

优雅的真理

优雅是什么?它就是一种人性的独立,温润而不可摧毁。

自亚当和夏娃穿上狐皮裙被上帝赶出伊甸园那一刻起,人类宣布告别蛮荒时代,走上寻找优雅之路。

这是一条艰难的救赎之路。优雅的权杖,最早本是掌握在母系社会的女神手中。二神教出现后,圣母玛利亚成为一个生产工具,基督继而成为参拜的对象。优雅的权杖于是转交到男人手中。此后,在西方,男人陷入一场优雅的狂欢不可自拔,女人现在几乎所有代表性别的服饰都曾被男人垄断。但商业时代的到来逐步瓦解了专制时代,男人先是失去了对另一群男人的专制,然后开始失去了对所有女人的绝对控制。直到近代,一战和二战耗费掉男人的所有精力,女人走入工厂,获得经济独立,从此,女人在逐步收复失地中赢得了优雅的自主权。

1968年,一群女性主义者在“美国小姐”的比赛现场,把口红、性感内裤、胸罩、假发统统丢进了火堆,她们宣称:一切女性化的东西都是男人强加在女人身上的,女人如果不想成为观赏动物,不想继续被奴化的生活就必须抛弃自己的性别。

一时间,女人开始穿上男性衣服,甚至裸胸上街,美国地铁特地规定如果有裸胸女人出现将一律扭送警局。但是没过几年的性解放运动让女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女人开始反叛一切过去关于优雅的定义,放纵自己的肉身,用身体作战,终于女人获得了性的解放,可艾滋病也从此盛行。

随后,女人发现从男人手里夺来的优雅的权杖,落入了巨大的商业机器手中。女人对优雅的追求已经到达了畸形的边缘。

据统计,美国女性每年购买化妆品约花费300亿美元;在日本,一个女性平均一生所要使用的基本化妆品中,化妆水为980立升,各类霜膏为150千克,乳液为125立升,口红400克。如果我们把范围扩大到服饰以及各种优雅的消费上,我们将面对一个更让人震惊的天文数字。

到底谁是优雅的上帝?是T型台?是服装设计大师?是时装模特各种明星?还是好莱坞和时装杂志?或者是我们自己?

什么样的优雅才是正确的,才是真理?

这样的争执也许是愚蠢的,正像我们争执超女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审美标准的中性化一样,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时代,绝对的性别专制已经过去,我们正在进入性别分权的时代。关于优雅的定义,开始像一个盛满各种染料的大染缸一样,已经分不出本来的颜色。

女人拥有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后,那些柔弱的依赖的美感自然会逐渐消失,或者说不再成为主流,而刚强、坚韧和自我的美感开始溶入女人的体内。另一方面,一场关于针对各种专家对审美的垄断运动已经开始。

我们可以认可各种美,比如木子美,比如芙蓉姐姐,她们的出现,对过去传统的美感都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同时我们也在建立新的优雅观念。看看今年的超女,李宇春身上拥有着现在男性缺失的纯真,而某一天我们也可以发现某一个美男身上拥有现在女性难有的品质。

全新的优雅标准开始出现,优雅开始变得不可捉摸,无法预测。

可是优雅的本质没有变,它不是繁文冗节,不是虚荣做作,不是炫耀浮夸,不是风骚性感,更不需要风华绝代,它与特权无关,与性别无关,与种族无关,它只与我们的心相关——高贵的骄傲的自由的心。它就是一种人性的独立,温润而不可摧毁。听从它的召唤,它能让你永远上流,永不自弃!

优雅“英雌”

所谓“英雌”,就是那个时代优雅女性的标本,她们在女性优雅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沙龙女人,优雅的第一次高潮

18世纪的法国女人用头脑,而不是用心去爱。

朗布依埃夫人,法兰西之魂

1608年,世界上第一个文学沙龙在法国诞生了,创办者为德·朗布依埃夫人。“金色的阳光透过长长的窗户披泻下来,窗外的小花园直通杜勒丽宫。室内陈设精美绝仑:蓝色和金色交错的垂幕,造型奇特的橱柜,典雅古老的艺术品,威尼斯风格的灯盏,中国风格的水晶花瓶,瓶中鲜花不断,四时如春……”4个世纪前,圣西门如此形容坐落在巴黎卢浮宫圣托马斯路一带,著名的朗布依埃院蓝色沙龙大厅。

如果说这个大厅里珍藏着法国之魂,这个优雅的带有古希腊美感的贵妇就是掌匙人。在沙龙中,人们从时尚到政治,从文学艺术到飞短流长,无所不谈。他们诵读作品,讨论批判,写诗歌咏。在座的有孟德斯鸠、丰特奈尔、梅朗、伏尔泰、卢梭等等,都是法兰西最有才华最有学识的精英,一个人在沙龙中的地位,不取决于他的权势,而在于他的谈锋。

这个智慧从容、敏锐和独立的女人,把与生俱来的社交天赋和高超的鉴赏能力及善于取悦他人的天性,文雅、喜好评价及谈吐锋利的性格赋予了沙龙,决定了沙龙的主要特征。

这个“女性的共和国”是当时最显赫的名士淑女聚会的场所。内阁要员的政治生涯在这里起落,作家和艺术家在这里开始成名,法兰西学院的院士也从这里产生。每个追逐名望的人都要来此接受批判。沙龙成为这一动力的策源地,成为公共论的喉舌,其地位堪比现代报纸,在沙龙,冰雪聪明的女子能够找到驰骋的疆场:18世纪的法国女人用头脑,而不是用心去爱。

女性力量全面潜入政治。据说,法兰西学院的院士有半数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造就,每一场政治运动都少不了女性的影子内阁,女性的地位大为提升。卢梭说:“和一群哲学家讨论道德问题不如和一个巴黎美妇讨论。”

为了确保沙龙的圣洁,杜绝狎亵,朗布依埃夫人尽量避免相互之间太过熟悉,沙龙里对语言的使用也有严格的规定。独特新颖的会客厅,精致的礼仪准则,让沙龙迅即脱俗于红尘凡世,使所有宫廷中沾染的所有喧嚣粗俗,到了这里都得到了良好的净化,所有的女性被供奉于高台之上,接受柏拉图式的崇敬和仰慕。

罗兰夫人之死

1793年,法国大革命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5月31日,雅各宾派终于在残酷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全城搜捕政敌。罗兰夫人的被捕,就是在这一天的深夜。

罗兰夫人没有任何公职,但她却是“吉伦特的无冕女王”。这个39岁的女子风华绝代,才华横溢,她的沙龙是吉伦特派最主要的聚会场所,她的意见决定了吉伦特派的政治走向,以罗兰名义发出的各种决议,几乎无不出自她的手笔。

令人费解的是,当天她已经获知被抓捕的消息,而她本人却回到家中休息,直到警察拿着逮捕令找上门来。

为什么罗兰夫人要自投罗网?悲壮而浪漫的结局,让人感慨万千。19世纪末,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几封书信重见天日,这些书信,是罗兰夫人在狱中写下的,它们彻底揭开这个悲壮故事的谜底。

这个出身于巴黎雕刻匠家庭的女孩,从小表现出罕见的天赋,早熟的她最终和比她年长20岁的罗兰结婚,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也因为罗兰的年龄让她安心,她可以用一种与父辈相处的心态,建立起靠着精神纽带维系的夫妻关系。

1791年,仪态优雅的吉伦特派政治家博佐出现在罗兰家的客厅。罗兰夫人沉睡了多年的情欲在这一刻苏醒。他们疯狂相爱。但罗兰夫人无法放弃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她向丈夫坦白了一切,希望他能谅解这份柏拉图式的恋爱,但丈夫的心胸远没有她想象的那样宽广,罗兰完全被痛苦压倒。

逮捕时,罗兰夫人束手就擒,在狱中也放弃了越狱的机会,她刻意选择死亡这个结局:“我的被捕,让我能将自己奉献给丈夫,同时与我所爱的人结合。多亏了刽子手们,让我的义务和我的爱情能够并行不悖。”只有在牢狱里,罗兰夫人可以问心无愧地思念爱人。她常把博佐的信紧紧贴在胸口,一遍遍亲吻;连续几个小时伫立在窗前,任泪水如潮水般流淌。

11月8日,罗兰夫人被判处死刑。她的死也同样从容。她最后的遗言今天已经传遍世界:“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罗兰夫人之死意味着自德·朗布依埃夫人所开创的沙龙时代的告终。法国大革命后是黑暗的资本积累时期,文学艺术这些优雅的事物在赤裸裸血淋淋的金钱面前黯然失色。女人再也无法通过沙龙操纵整个时代,此后就是无休止的战争,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被硝烟所覆盖。

优雅的标本

无论是时势造“英雌”,还是“英雌”造时势,不同时代出现了不同的优雅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些优雅的标本已经成为定义今日优雅的灵魂。

标本一:骑士和贵妇

——优雅的起源

108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整个欧洲陷入无休止的200年战争之中。西欧的吟游诗人创作了大量赞美骑士爱情的诗歌,并游走于各个宫廷,到处煽风点火。女人第一次拿过男人的皮鞭,她们成为婚姻与情爱游戏的主角。

骑士,成为一种“优雅”的职业。在某种程度上,骑士和他们的情妇,改变了今天关于男人的概念。贵妇人担负起培养骑士的任务,过去的骑士大都是举止粗鲁,目不识丁。在法国南部出现了所谓“骑士爱”,出于对贵族的崇拜和一种恋母情结,从小在贵妇人照料下长大的骑士子弟变得温文尔雅,为炫耀而写作诗歌。

真正意义上的Romantic的爱情模式都源于那时的公爵夫人城堡下的歌唱,从梯子爬到窗下送上的玫瑰花,或者大规模的爱情决斗。

就是在等级森严、宗教裁判所进行酷烈统治的时代,骑士的优雅风度与缠绵爱情成为法国12世纪普罗旺斯爱情文学的源泉。

标本二:“欧洲的祖母”

——典雅爱情的起源

埃莱亚诺先后当上法王路易七世和英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在其所生的5子3女中,有两个儿子做了英国国王,3个女儿嫁给了其他欧洲君主,她因此被称为“欧洲的祖母”。

“欧洲的祖母”把典雅爱情引进了法兰西和英格兰的宫殿。埃莱亚诺及其女儿们甚至还创办了“爱的法庭”,裁决什么样的行为是“正当的”爱情。确定了典雅爱情的31条原则。Romantic故事风靡一时,当时任何进入法国巴黎的外省骑士都可以轻易得到一本花都贵妇的花名册,详细记载着她们的地址、性格、爱好和容貌,供乡下青年选择。爱情成为贵族女人的一种时尚。女人教会了男人如何“文明地尊重女人”的习惯。丈夫的情妇和妻子的情夫都被对方容忍和尊敬。

标本三:伊丽莎白一世

——女皇的力量

50年来,25岁登基的伊丽莎白面对着王公贵族的求婚,谁都知道,获得了这个金发女人的心,就得到了一个帝国。但伊丽莎白知道,没有权力,她什么都不是。她别无选择,只能“雌雄同体”地活下去,成为王座的祭祀品。1588年,英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她对士兵发表演说:“朕虽有柔弱的女人的躯体,却也有君王的狮心。”

为了掩盖脆弱的女性气质,她将胸部推成平原,用兽骨打造的坚硬马甲紧紧锁住胸部,她的乳房如钢板铸就,无坚不摧。就这样,她将乳房扼杀在马甲之中,也拒绝了女人这个性别,她牺牲了婚姻,换来一个强盛的大英帝国。

标本四:凯瑟琳小姐

——文艺复兴时的女神

亨利二世是个平庸的帝王,但他在位时期遇到了几个不寻常的女人,他明媒正娶的妻子是教皇侄女凯瑟琳,她把瑰丽的意大利文化带到巴黎,巴黎就是在她悉心调教之下,成为世界时尚之都。她是彻底的天体主义者,巴黎市民对她何时去塞纳河中洗澡了如指掌。

凯瑟琳小姐即将去巴黎与亨利二世完婚时,她在嫁妆里增添了“秘密武器”——高跟鞋。还给肮脏而不肯洗澡的法国人带去了香水,从此法国人香水名甲天下。

在万众瞩目的婚礼上,凯瑟琳与亨利二世翩翩起舞,恍若天人,她立刻成为整个欧洲最轰动的美女。很快,魔法鞋子传遍整个欧洲上流社会。

从此,晃动臀部是当时欧洲女人的生存技能之一。随着臀部摇晃,用衬架支撑起的裙摆就会抖动不已,高跟鞋使这样的扭动更加剧烈,而提起裙裾,露出层层衬裾和高跟鞋与袜子,更充满香艳的刺激。

标本五:奥黛丽·赫本

——好莱坞定义下的“秀场时代”

“她是我们中的一员。”在会见赫本后,英国皇太后伊丽莎白对女儿说了这么一句话。她优雅、简洁、大方的风格已经成为优雅的最完美定义。

奥黛丽·赫本几乎每演一部电影,都会带起一股新的流行浪潮。《罗马假日》后风靡整个欧洲的“郝本头”,《蒂梵尼早餐》中的黑色长裙,超大镜框的太阳镜……即使是最有贵族血统的女王也以攀附她为荣。

通过奥黛丽·赫本,好莱坞终于成为继时装设计师之后最大的优雅制造者之一。优雅也从此进入“秀场时代”,通过电影和各种媒体用最直观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于是,优雅可以被操作,被定义和被预谋,变成了一种可以购买的商品,成为女人的必修课。犹如头羊带领着群羊,我们在奥黛丽·赫本的旗帜下走向优雅终点。

标本六:凯瑟琳·赫本

——世界之颠的电影女神

这个高颧骨、褐色头发、有着可以杀人的鹰钩鼻子和可以粉碎玻璃的尖锐声音的女人,她被誉为“高贵、不朽的电影女神”;被电影人称做“我们的陛下”。

和她咄咄逼人的外表一样,这个差点成为运动健将的女斗士,永远拥有女超人一样的超级神经,每次排戏时,她总像一头怒吼的母狮子,这个大姐大总喜欢一个人搞定所有的事情,如果她想要某个角色,她会直接冲进制片人的办公室,拎着他的领子发号施令。

凯瑟琳·赫本的独特在于她的高贵,不同于费雯丽的清丽狐媚,不同于梦露的性感天真,她仿佛占据世界之巅,俯视众生。在此之前从未有第二个女人制造出这样的帝王形象,她的表演已经无足轻重了,重要的是她开启了一个女权主义的时代,女人可以像她那样骄傲地活着,赢得那绝顶之上的孤独。

标本七:夏奈尔

——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女设计大师

“当你找不到合适的服装时,就穿夏奈尔套装。”这句至今仍在欧美上流女性中流传的“衣经名言”足以表现夏奈尔品牌的魔力。

夏奈尔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女子,她一生际遇无数优秀男子,每一次爱情,她都收获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从每一个男人身上,她榨干了他们身上的精华和灵魂。在她之前,服装设计一直被男性所垄断,夏奈尔设计出了完全女性主义的服装,舒适、方便实用,女人从此告别了自我摧残供男人观赏的历史。她的服装已经超越了服装概念,充满了自我、独立,最重要的是已经成为一种主义,一种优雅的精神。至今,夏奈尔依然为优雅女性所青睐,她的衣服只为这个绝无仅有的人类新物种设计。自夏奈尔之后,优雅属于所有的女人,它的定义不再由教会、国王和丈夫指定,也不再是贵族妇人的沙龙上的禁脔,而是由设计大师、时尚杂志所指定,正像夏奈尔所说的那样:“我让优雅走上街头”。

那些优雅的男人

原来男人的刚健可以如此绚丽,男人阳光可以如此灿烂,男人的生命可以如此纷繁如花。

妖娆,男人的优雅进化史

奢侈、鲜艳和华贵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革命在于一个阶级的消亡。

在中世纪,几乎所有国家都颁布有关于衣着的法令,非贵族不能穿金戴银、不能着丝绒和毛皮衣物,甚至规定衣着的长短及颜色。

国王的宫廷,各级领主的府邸,都是最新式样的创造者与推动者。优雅是有阶级属性的。它终结了进化,而是靠血统世代流传的。

这种垄断同样存在于男女之间,贵族们在服装上的开支是很惊人的。1300年德国提洛尔伯爵的账簿中记载:“为缝制公爵的服装,共花去6000颗镀金珍珠,6000颗珊瑚,3串五颜六色的珍珠,5盎司白珍珠和6块丝绸。”

优雅是一种贵族的特权,一种奢侈的义务,最终,它成为贵族存在的所有意义。

铁血优雅

路易十六生前最喜爱的巨大的金黄色假发套和所有弄臣戴的假发套被人放在破箱子里当抹布和拖布贱卖。法国大革命后,贵族们的假发成了他们黑类身份的象征。《遮盖物和道德》中记载:当时税额是一个吉尼,任何在街上戴假发的贵族都成了“吉尼猪”,人人喊打,最终导致了这些修饰之风的终结。

奢侈、鲜艳和华贵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革命在于一个阶级的消亡。三级会议上服装的对峙说明,优雅而妖娆的男性优雅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从19世纪开始,资本主义的实利主义开始缓慢地侵入男人体内。男人们在这个物欲扩张的社会形态中,逐渐朝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着。实利主义忽略身体美感,转而强调男人身上的功能性。男人们为了争夺、维系统治地位,需要成为商业机器上的一个关键齿轮,这使得那些靠装饰维系地位的前一代优雅的武器全部失效。

男性的服饰也不再继续从前的翻云覆雨,而是变得越来越简洁干练。

进入20世纪以来,时尚舞台的主宰就让贤给了女性,男士对于自身的美化和修饰到达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男性对于自身的美化仅限于理发和剃须,甚至连个人护理用品也只局限于洗脸用的肥皂而已。女性主宰了时尚,繁华似锦的时装层出不穷,各种美容护理品如雨后春笋,美容美发的对象也转为针对女人。

都市优雅,男人最后的进化?

1994年英国记者马克·辛普森发现男人出现了一个全新物种:“metrosexual”,这个词由metropolis(都市)和sexual(性)两个词复合而成,指那些中性主义的都市人类。

10年以后,这个物种正在逐渐成为主流,并统治世界。美国方言学会甚至将Metrosexual选为2004年度风云词。

这些男人具有如下特性:

1.男性潮流引导者 2.异性恋者 3.消费主义者 4.中性风格

他们拥有社会认同的正常性取向;他们时尚、敏感、极度自恋;看起来很像花花公子,但却有一套完美的道德价值观;他们颠覆了资产阶级问世以来传统男性的刻板形象,更精致、更纯粹、更优雅,如同淬火的钢。

第一个完成进化的当然是小贝,他就是“metrosexual”的“icon”。如果不是遇到维多利亚,这个带着伦敦西区土得掉渣的口音的穷小子绝不会有今天的“万人迷”称号。当初皇马花2500万英镑买下小贝的时候,商人佩雷斯更在乎合同对小贝广告的一半开发权。这是一个公司并构案。勋爵小贝、任意球王小贝,这些都只是附属品,真正值每年8000万美元进账收益的是他那身光洁紧凑的皮肤和漂亮协调的肌肉,还有他完美的脸蛋。

在维多利亚的调教下,他已经成为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亚洲的潮流引擎,时尚之王。他来定义什么叫作男人,他拥有自己都无法想象的权力。

他使得大都市美男成为一种样板,过去人类的进化是通过基因进行的,而现在人类的进化是通过电视、杂志网络甚至在球场上进行的。

最重要的是,男人们意识到,他们也是需要取悦女人的。最完美的男女关系应该是互相观赏与互相取悦的。原来男人的刚健可以如此绚丽,男人阳光可以如此灿烂,男人的生命可以如此纷繁如花,他不再是机器,不是冷血杀手,不是黑帮老大。

他就是一个跟女人一样美丽的生物。

他们的武器

16世纪文艺复兴到发现新大陆的18世纪,男人的服饰发生了巨变,崇尚自然和复古巴洛克与洛可可式的花样越来越繁复,在征服东方世界的同时,涂脂抹粉的男人们也在探索着优雅的极致。他们发明了很多优雅的武器,杀伤力惊人。

大腿

在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巴思之妻爱上了她的第五任丈夫,因为她看见他跟着当时整个欧洲的男人那样露出他的“美腿”。在一幅描绘英女王伊丽莎白在布莱克弗莱尔的画中,穿着厚厚衣服的女王,被一群暴露着大腿的男人包围。无论在古希腊、在罗马、在中世纪,在文艺复兴时期,男人总是穿着更短更暴露更性感的衣服。

纽扣花及香粉

15世纪,纨绔子弟们为了炫耀,常在胸前戴上一枝鲜花,于是扣眼就成了插鲜花的插座,雅号称作“美人眼”。至今在有些重要场合中,男士仍有在扣眼上插上一朵鲜花的习惯,以示优雅。男人们最喜欢的是暗红的石竹鲜花;而在晚餐服中,又习惯佩戴寓意为荣耀的白色石竹花。

17世纪的欧洲,男士的优雅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男人们扑上满脸的香粉和丝绸做的“饰颜片”,撒上金粉和香水,留有尖梢很长的口髯,并用玫瑰花来装饰,在脂粉气重重地包围中,男人的阳刚之气消失殆尽。

性感围巾和领带

1764年,一些年轻英国人从意大利回国,创建了花花公子俱乐部。俱乐部的成员们带领了一种挑剔而又夸张的服装样式潮流:他们有平领的外套短得几乎可谓过分,还有短身马甲,丰富繁多的编织,大大的褶边,背着透窥的望远镜,戴小小的三角帽,左肩上镶着大大的花束,这成为花花公子,更是那个时代优雅男人的标准制服。

荷包

莎士比亚的时代,活跃在舞台上的男人们的屁股后面的衣褶上别着精美的荷包。上面嵌着名贵的宝石黄金。

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男人开始穿紧身裤了,吊得很高的双排套或者夹克也越来越短了。荷包就从身后转移到了前方,一开始这只是突发奇想的小装饰,但随后,这竟然成为一种极其隆重的服饰风潮。

长筒袜

圣女贞德以女巫罪被烧死,其中最大的证据就是她居然穿着男人的服饰——她穿着鲜亮的甲胄,铠甲之下是她的红色紧身裤,最难以容忍的是,她居然穿着只有男人才能穿戴的长筒袜,为了不让长筒袜松垮,袜子顶端都有成对的扣眼,就像双排背心一样,中间可以用绳子串起来系紧。一般来说,普通男子要用7种以上的花色系这种袜子,而贞德居然用了20种。

尖角鞋

在感观享乐主义盛行的13世纪,一种叫做保莱茵的鞋流行于大不列颠宫廷,这种鞋有极长的鞋尖,开始还只有2英寸长,但随后就像比诺曹的鼻子,不可遏制地长了起来。以至于到最后必须用木头、头发塞到鞋里才能让它竖起来。保莱茵一般在4英寸到8英寸左右,最长的有14英寸。后来,为了避免不互相踩到,保莱茵鞋上多了一个小铃铛。

紧身衣

在14世纪,欧洲贵族脱下传统的宽松式服装。男式服装的灵感是从军装中汲取的(男式时装几百年来一直是这样)。中世纪骑士的衬衣变成了当时的男式紧身上衣,男人的线条分外突出。

毛发运动

16世纪,男子头发长短适度,做成波浪卷,有时还留齐眉的刘海,他们留着鬓角和络腮胡子,显得很有风度,西班牙男人有时还在头上戴上夸张变形的玫瑰花装饰品。那时流行高耸垂肩的假发,许多男人甚至为了戴假发而把头发剃光。法国人制作假发的技术在欧洲首屈一指,戴着法国制造的庞大假发成为高贵者的标志。17世纪,所有法国士兵每周都会发一磅面粉,以便给他们的假发扑粉。

优雅的道具

如果没有这些细节,优雅只会索然无味。

内裤的由来

从20世纪初透气的棉束裤,一直发展到今天的“维多利亚的秘密”,裙下的束裤是现代史中最早的内裤雏形,而这要拜一个舞女所赐。1727年,一位女芭蕾舞演员的裙子被舞台布景上的一个东西挂住了。她的屁股让台下的男人几近疯狂。从此,巴黎通过了一项治安规定:女演员或者舞女不着束裤不得登台表演。

1876年,巴西发生橡胶籽偷窃案。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克汉姆爵士逃过巴西政府的层层封堵,偷偷带着上万株巴西特产的橡胶树树籽回国,然后将其运到锡兰和马来西亚。英国种植园从此发达起来,加速了廉价橡皮筋的开发。到1900年,束裤再也不需要那种很难缠束带了,因为这些束带有可能会掉入厕所,橡皮筋的出现使女人穿上了更贴身而不下垂的内裤。从此妇女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内裤。

鲸骨裙

沃斯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宫廷设计师,他的设计总是巴黎服装界最昂贵的衣服,他本人也成为巴黎的代名词,妇女们对他的设计着迷,甚至崇拜他的一切。

19世纪中叶,宽大、臃肿的撑架裙正在流行时,裙衬用马鬃、棉麻等制成伞状骨架,向四周扩张,故又称之“鸟笼裙”。沃斯为有散步嗜好的皇后设计前裙裾提高到腓部的散步裙,不久,沃斯把裙子的支点从腰部移到肩部,这种镶金银的绣花天鹅绒礼服,让人耳目一新。

胸衣

上流社会频繁的社交活动意味着女人像孔雀开屏一样展示服装,女士们一天之内通常需要换装达5次之多,她们的外衣里面罩着多层内衣。内衣是用高档丝绸和花边制成。此类精致柔软的织物很容易受损,大多数衬裙有豪华的饰边,其在走动时发出的嗖嗖声被认为很有挑逗性。

法国大革命时期,胸衣被当成贵族女人的阶级象征,弃之如敝履。1795年执政官塔宁夫人“以乳作则”,参加巴黎歌剧院的舞会时,只穿一件无袖丝质长衣真空装出席。

1816年,不甘寂寞的女人们又想出了新的花样:让乳房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好,其实让乳房分开,就是变相地将乳房隆出地面,是对遮盖禁令的软性反抗。

便鞋

在中世纪以前,女人是植物性的,她们就像脚上那双精美但不实用的便鞋一样,只是用来欣赏的,但绝无用处。事实上,女人与柔弱同形。

即使是男人们也都喜欢这样的真丝锦缎或天鹅绒平底便鞋。到了伊丽莎白执政期间,英国的男男女女都流行穿带跟的便鞋。精美华丽的装饰和昂贵的材料无不炫耀着自己的身份和富有。

18世纪,除了高跟鞋以外,缀满宝石、鞋头微微翘起的便鞋很受喜爱,和高跟鞋异曲同工的是,它都致力于将人们的目光引到足下。在革命中渐渐发达起来的中产阶级的妇女们穿着装饰豪华的仿制木底鞋,模仿昔日的贵妇们。鞋底上刻意的装饰几乎以假乱真,就好像用真正的花锦缎、花边、丝带和宝石等稀有昂贵的材料做成。

法国大革命后,贵族们专有红色高跟鞋被禁止了,18世纪80年代,鞋成为危险的政治工具,一度流行于法国的带扣带的高跟鞋于法国大革命后停止了流行。断头台像疯狂运动的机器,贵族的头颅像韭菜花一样纷纷跌落。没人敢再穿这样嚣张的昂贵的鞋子在大街上晃了。

在19世纪,舞会上玫瑰花饰品、小绒球或蝴蝶结装点的娇小便鞋大多用极薄的山羊皮或轻盈眩目的真丝制成,这种轻薄的鞋子属于一次性鞋,往往一场舞下来,就会穿破。精致、细腻的便鞋成了新贵们显示身份的标志。

高跟鞋

世界上第一双高跟鞋,传说是由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威尼斯商人做出来的,高跟鞋令当时的意大利贵妇如弱柳扶风,花枝招展,可以想像到鞋跟在威尼斯的石板路上发出惊心动魄的脆响和女人们纤纤摇摆的娇娇模样。

那时女人还没有像现今的女人这样久经考验,别说像霹雳娇娃里穿着高跟鞋大打出手,这些贵妇,简直要经过一段时期的“高跟鞋特训”,才能走路。至于要达到在舞会上的凌波微步,那就需要更长时间的磨砺了。贵妇们在平地上,尚可袅袅娜娜,但到了台阶处,却不得不脱下鞋子,赤脚走坎坷,虽然麻烦,但她们乐在其中。

女人穿高跟鞋时,由于重心放在前脚掌,身体不稳,使女人把肩向后放,背向后弓,这使她们的胸部像花一样盛开,胸部更大,腹部更平坦,臀部由于弓背而更圆更翘。最后由于腿部紧绷,身段显得更直更修长。对女人来说,高跟鞋就是传说中的红舞鞋,一旦穿上就无法脱下。在这个冒险的旅程中,女人发现,自己的体型在高跟鞋的魔法中,开始变得销魂荡魄。

高跟鞋给女人带来根本性的气质上的改变,这是一场身体的革命,它使女人完成猎物到猎人的转化,比起只能袒露而无所作为的胸臀来说,脚是身体第二灵活的器官,它的运动会带来全身所有部位的运动,进可攻,退可守,既可以将男人勾来,又可以将他们踢走。

丝袜

一战后,一个摩登时代到来,由于成衣的普及,时尚不再是上流社会的特权,下层妇女们纷纷起来闹革命。

1937年,杜邦公司的化学师卡罗瑟斯发明了尼龙,击溃了当时横行一时的日本真丝出口业;接着他又发明了合成橡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美军大量使用,一为越野车轮胎,一为女人丝袜,前者征服了沙漠之狐隆美尔,后者征服了整个世界的男人心。

为推销尼龙丝袜,杜邦命令公司里的女秘书们每天穿丝袜上班,很快,该公司男员工们成了世界上第一批为丝袜流鼻血的人。巨大的广告效应和口耳相传的舆论造势之下,1940年5月5日第一批2美元一双的尼龙丝袜上市后,在短短一天中72000双被抢购一空。这种深色半透明的东西把整个美国裹了起来。从那时起,丝袜成了Q博士发明的新性感手枪,成了好莱坞女星们屡试不爽的“杀人”工具。

就连后来的时尚教母夏奈尔都制定了铁律:不穿袜子不戴帽子休想出门!那时一双玻璃丝袜要比一顿奢华的法国大餐还要昂贵!不出1年,整个世界为尼龙颠倒不已,街头巷角传唱《尼龙之花常开》之歌。

不久二战爆发。尼龙被列为军需品,丝袜生产陷入瘫痪。1942年,尼龙丝袜开始限量发售。此时,日本的真丝袜又开始在美国市场占了上风。珍珠港事件后,一双丝袜的黑市价格已卖到3000—4000美元。这对当时的女人来说无异于另一场经济危机。丝袜恐慌开始蔓延,没钱的女人只好用眉笔在腿上画出丝袜的条纹应急。二战期间一次调查女人最想要什么,2/3的女人选择了“尼龙丝袜”,只有1/3选择“男人”。可见男人是奢侈品,而丝袜是必需品。

对美国女人来说,最黑暗的时期莫过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那段日子。当时,美国开始抵制日货,当时的日货主要是丝货。日本生丝85%销往美国,占美国输入日货的大半,其中尤以丝袜为主。美国各大学女生只好唯心地发誓不穿丝袜,而代之以棉袜。学校纷纷举行仪式,女生们一脸肃穆,由礼堂排队而出,手中各执一只丝袜,扔入垃圾桶里,脸上犹有泪痕。而男生们也保证绝不与穿丝袜的女生跳舞。

二战后,尼龙终于恢复生产,女人们兴高采烈地排长队抢购尼龙丝袜,“求袜若渴”的女人买到了尼龙丝袜后,等不及回家,干脆坐在马路边,露出雪白大腿当众换上,一时肉色撩人,风情万种,鼻血飞溅。

优雅的救赎

我们经历了杀戮,经历了战火,经历了那些黑暗绝望的时代,更经历了神志错乱乃至失去自我的生活,但是即使在最黑的深渊之中,依然有微弱的优雅之光在闪烁,它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希望,有了它,我们永远不会迷失于阴郁的暗黑丛林中。

华裳:移动的城堡

18世纪末段,欧洲对性的压迫进入到了变态的境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18岁继承王位后便致力于绞杀性的运动。她规定:任何作品中都不能出现女人的大腿,为了不使人们轻易窥察到女人的大腿和臀部,女人必须穿上层层包裹的僵硬而宽大的衣服。甚至连所有的家具和钢琴的腿都要包裹起来,防止一看到“腿”就联想到女人。鸡的腿肉改称为“黑肉”,鸡胸肉统称“白肉”。医生给女人看病时,只能在医生们随身携带的人体模型上由女病人指明病痛的部位。人们被告知:“一个有德行的妇女是很少有性欲的”,男人不应该在妻子身上逞欲超过“绝对的需要量”,最好是每月一次即可。而性行为应该是冷淡的、有计划的、没有任何激情的,那样才对健康无碍。

维多利亚时代的贵妇在穿着极不科学的紧身胸衣和大撑裙外,还须穿九件衣服和七至八条裙,若要外出还须加一件厚重的羊毛披肩和一顶插上羽毛、花朵、丝带及面纱的大帽子。据统计,体面的淑女至少背负10——30磅重的衣饰。不难想像,在路易十六或伊丽莎白一世的华贵衣袍下,是多么羸弱的身躯。“穿”衣成为一种繁文冗节和让人难以忍受的酷刑。现藏于布鲁克林博物馆内的一件18世纪的对襟长袍,外加长斗篷,这是20世纪初的海水浴衣,即如今的“沙滩装”,可见上世纪初人们面对脱衣问题,远比今天想像的要困难得多。当淑女们的曳地长裙刚离开地面,舆论界便戏谑道:“原来女人也是两足动物!”

到19世纪圆撑裙依旧是女人的惟一服装,裙子沉重的龙骨常有十几磅重,女人拖着沉重的尾巴,疲惫不堪。

哭泣的乳房:女巫迫害风潮

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但对女人的迫害也到了顶峰时期。大规模猎杀女巫的行动进行了300年,一共处死了15万“牛鬼蛇神”。人们相信有超自然现象的女巫,是魔鬼的使徒。人鬼何辨?英格兰人认为,女巫身上有第三个乳房,那是为了喂养小魔鬼分泌鲜血的地方。判别女人是否是女巫,只要拿针在她第三个乳头上刺一下,如果毫无反应是女巫。大多数“女巫”的乳头在私处,其实那是女人处于紧张时的阴蒂。那些所谓的第三乳头很多都是疣、痣、雀斑、胎记、疤痕而已,医学证明,每200个女人中,就有一个女人拥有“额外乳”,这不过是人类早期多乳头的返祖现象而已。

最大的惨剧发生在17世纪一个叫做彭海瑞的巴伐利亚女工身上,一直从事挖墓、掏粪工作,在猎巫运动中,她经不住严刑拷打,只好承认自己和魔鬼私通,最后全家一起被活活烧死,死之前,她的双乳还被砍下,塞进她两个孩子嘴中。

一向喜欢出风头的亨利八世也以身作则,揪出了身边女巫总头目——皇后安波琳,她也是因为有三个乳头被砍了头。这场战斗使民众沉浸在疯狂的SM游戏中,它发生在欧洲历史中最黑暗的时代,是统治者一次巧妙转移视线的行动,通过猎巫,他们可以方便地排除异己,又让人民在这场屠杀游戏中得到些许残忍的快感,将他们的怒气发在无用的乳头上,何乐而不为呢?

战乱:永远的牺牲品

战乱中的女人,是最不幸的。战乱最大的代价、最沉重的灾难和黑暗部分,往往都落实到女性身上。胜利亦只是男人的胜利,而不会给女人带来多大的轻松。比如日本侵华战争过去了那么多年,但“慰安妇”问题直到今天,还成为笼罩受害国的一块阴云:被炸毁的城市、被抢掠的资源,被虐杀的生命,都可以不要赔偿,不要精神安慰,但被侮辱的女性身体,却需要讨一个说法……或许在我们眼里,战争最大的毁坏,就是对女性身体的蹂躏,最严重最难以愈合的创伤,即女性体内的创伤。

即使在西欧,在文明程度较高、理性发达的地区,也难有例外。在法国或意大利,二战胜利后,人们竟自发地组织起来,对那些和德国占领者或侨民通婚的女子施以惩罚,将她们剃光了头,令其抱着“孽子”上街游行示众,随意羞辱、虐待甚至杀戮……在男人眼里,她们是“不洁”的,是不能被原谅的。即使对德军俘虏,也没有这般态度。

所有的摧残中,以暴民色彩的反智主义最为危险,这种带有愚昧色彩的义和团精神反对一切文明精致的艺术品,它用最恶俗的品味消解一切可以优雅起来的事务。

再回首

回到那些风姿绰约的年代,暗香浮动。

萌芽:前优雅时代

女人没有解放,就永远沉沦在黑夜里,做那个戚戚惨惨切切的千古息夫人。

中国式优雅的萌芽始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妇女不仅居于较自由的地位,还有着惊人的创造力,她们是创造发明的神灵,社会生活的主宰。和后来嗜血的男权社会不一样,母系社会充满了伊甸园一样的温情,成为人类关于天堂的永恒怀念。在中国的女神时代,几乎所有原初的女神都是创造者,都是和平主义者,而夸父、共工、盘古无不是破坏者。

随后的历史证明,男性不是最好的优雅权杖的持有者,因为他们对美的态度是兽性的观念,优雅是一种分享,一种共享,但是那些利欲熏心的男人们却只想着占有,垄断和摧残。

女人从社会上消失了,消失在寂寞的深闺中,消失在厚重的纱幕下,她们被剥夺了出行的权利,也就丧失了优雅的资格。一个花瓶是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风格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红颜薄命”之说了。

周代的褒姒有烽火戏诸侯之罪,春秋时又有著名的桃花夫人息夫人,清朝诗人邓汉仪咏息夫人的名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说的就是息夫人的美貌引起了三国的战争,类似于海伦之于特洛伊,最后息夫人被楚王掳去,生了两个儿子,从此却一生不语。唐代王维对这个优雅夫人有诗: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其实还有另一个典故,当时他在宁王的欢宴上,宁王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其中有一妓是王府旁卖饼者妻,是宁王凭借权势夺取过来的。他对这个卖饼人的老婆非常恩宠。

宴席上宁王问她:“汝复忆饼师否?”她凄然不语。宁王召饼师和她相见。她双泪垂颊,若不胜情。在场者无不凄异。王维当场赋诗:“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

西周时候的悲剧、春秋时期的悲剧,到了开放的唐代依然重演。优雅的女人是男人眼中的猎物,她们除了不笑不语、垂泪,又有什么可以反抗强大的男性社会?

直到近代,中国才结束了前优雅时代,女人没有解放,就永远沉沦在黑夜里,做那个戚戚惨惨切切的千古息夫人。

鼎盛:唐朝的沙龙主义

想要想左右自己的命运,她们首先要变成一个男人。

隋唐时期胡汉相融,在基因上一扫南北朝时期汉人的委靡。唐人不仅气质上“大有胡气”,在礼法薄弱的“胡人”社会,唐代女人豪爽刚健,绝不类南朝娇羞柔媚和两汉的温贞娴雅,她们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优雅时代。

唐前期,女性盛行穿胡服、戴胡帽;施面妆也是“浓妆艳抹”。她们以男装的形象出现,意味着和男人分庭抗礼的愿望,这和后世的女权主义者的主张不谋而合。

唐朝女人在家庭生活中拥有一定的法定继承权,女性可以单独为户主,具有较为独立的经济地位。从高宗到睿宗统治时期,武则天、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上官婉儿等女性几乎将唐朝变成“女人国”,盛唐时期,有登基制诰、号令天下的女皇帝,有设立幕府、干政决狱的女显贵,有挥翰作诗的女才子,也有擅长丝竹管弦、轻歌曼舞、色艺皆佳的女艺人……她们都得以抛头露面于社会。

《女论语》作者宋若昭五姐妹自幼随父读书,她们都不愿意嫁人,立志要以学扬名,唐德宗时将她们召入宫中,称为“学士”。许多著名文士的妻子都是丈夫的闺中诗文之友,有的还常代丈夫作诗应酬或书写文卷。诗妓薛涛与女道士李冶、鱼玄机都是此中翘楚。鱼玄机在观看新科进士题名时曾吟出“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的诗句,表达了不能大展雄才的遗憾。

在那时,道观和尼姑庵甚至青楼俨然后世法国巴黎的“沙龙”,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当时诗坛巨擘、各界名流如白居易、刘禹锡与女诗人薛涛;元缜与刘采春;陆羽、刘长卿与李冶都是红颜知己,他们不是南朝宫体诗的下作文人对女性进行色情想象,追求的是一种思想上的共鸣。

大历中才女晁采与邻生文茂时常以诗通情,乘机欢合,晁母得知,叹曰:“才子佳人,自应有此。”《西厢记》出自唐代的《莺莺传》,莺莺和张生私通,实际故事的结局也并非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莺莺另嫁,张生另娶,他们后来还互有诗文往来,非常洒脱。唐人对离婚态度较为开通,离异书上还有祝福之语:“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士……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我们称唐代的小说叫“传奇”是因为那时的优雅之风,对情感的潇洒态度,已经超乎后人的想象,甚至超过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水准。

那时,女人可以自由出入社交场所,她们拥有展示优雅魅力的机会。唐中宗韦皇后和权臣武三思同坐御床玩“双陆”,中宗还在一旁为他们点筹。安禄山在后宫与杨贵妃一起吃饭、打闹,常常通宵不出。宫中的女官们时常“出入内外,往来宫掖”,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叙述了一位商人妇在丈夫外出时夜半与一群陌生男子在船上聚会交谈并弹奏琵琶的事情。宋朝人洪迈曾感叹道:“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饥也。”坦诚公开的男女社交在中国封建社会可谓空前绝后。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那些出类拔萃的女诗人们最后都不免悲惨命运,说到底,她们依然没有像后世巴黎的沙龙女主人那样,成为社会风雅的灵魂所在,她们更无法让沙龙变成一种主流意义上的社交中心,左右一个时代的命运。武则天时期,女人一度掌握了男权社会的权柄,但是她们最后发现,如果想要想左右自己的命运,她们首先要变成一个男人。

高潮:上海名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送给我们“摩登主义”。20年代的上海前所未有的出现了中产阶级,奢华和优雅开始,更难得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名媛阶层也开始形成。

名媛在有一个老上海有个别称:名件。单单一个“名门闺秀”仍不足表示她们的优雅。在一篇描写上海名媛的文章中,这样阐述“名件”:“要有血统纯正的高贵族谱,她们的闺中密友可能是李鸿章的孙女、美国第一夫人的妹妹,母亲可能陪英国百岁玛丽皇太后饮下午茶,踩起华尔兹舞步来一点也不含糊;她们喜欢骑马打网球玩女子棒球甚至开飞机……”

上海名媛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纯粹的优雅阶层,这样的优雅不再是闺门之内的幽闭之气,或青楼暗娼暧昧风流之所,而是一种融合了东西方优点的全新优雅。上海名媛具有东方的含蓄温柔,又有西方的开放自由,淑女贵妇大批出现,宋氏三姐妹,堪属当时照亮刚刚苏醒时的女界的三颗灿灿明星,陆小曼是第一个敢于离婚追求爱情的名媛,赵四小姐有胆识以名媛之身爱上有妇之夫,孙多慈17岁与徐悲鸿私奔……有如天雷勾着了地火,名媛们的爱情多是惊天动地,而她们的结局,因为乱世的风云,更充满了悲壮的色彩。

而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媛,比起那些著名的优雅人士,她身上的优雅精神更加纯粹,更动人心魄。

李霞卿,出身广东世家,童年时代便随父漂洋过海,周游欧洲,说得一口流畅的英、法语。父亲李应生和叔叔李沛基都是反清的革命党人。1926年李应生与友人合组上海民新影片公司,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在开明的父亲支持下,李霞卿走上星途,一时成为20年代末期家喻户晓的明星。

1930年,18岁的她突然从银幕上消失。6年后上海大街小巷的报童高举着红色号外吆喝着:“号外号外,请看今日神话——女娲补天!”上海市民倾巢而出,跑马场大世界一带更是水泄不通,上海人翘首仰望蓝天:“知道吗?那开飞机的就是6年前的明星李霞卿!”

她在上海上空飞了三圈,又在国际饭店上空做了一番特技表演,然后轻盈降落,在一片镁光灯的扫射下,只见她穿着蓝缎宽袖圆边大襟衫,蓝缎宽脚如意裤,一双大红闪光缎子绣花鞋,束起的发髻上斜插着一朵黄菊,妩媚动人。正牌上海名媛,不是为了个人的风头,是为了唤醒同胞觉醒。那时名媛们的抗战作秀都是昂贵的:珠宝、名车名衫、豪华辉煌的场地和达官贵人的捧场,她们和李霞卿相比判若云泥。

“八·一三”淞沪之战爆发,李霞卿投入救亡工作。她开始环美救亡募捐飞行。所到之处受到华侨及美国航空界人士热烈欢迎,盐湖城还派出15架飞机在离城市二十分钟航程的上空迎接,俨如国宾。

1940年,在一次募捐飞行中,李霞卿失事遇难,一代名媛的生命,陨落在蓝天碧海之中。

重生:文革后的时髦

尽管如此,文革中的女人依然没有失去对优雅的最后的追求。

文革,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悲剧。虽然中国历史上不乏战祸,无论是白起的坑杀十万降卒还是张献忠的杀尽四川,战争和动乱都不过是从肉体上消灭人类。但是文革却是从精神上毁灭了审美,从精神层面上消灭了优雅这个名词。

最后充满革命激情的文革沦为暴民的专政,它彻底毁灭了一切美的东西。人们必须接受统一的,刻板的制服,严禁拥有个性和自我。整整一代人失去了对美的触觉、听觉、视觉、嗅觉,他们接触的都是残忍的、可怕的和扭曲的人性,最终中国人的优雅精神出现了断代。

当文革中的十二三岁的红卫兵女孩们用皮带头打作家,用大皮鞋去踩钢琴家、小提琴家的手的时候,她们已经失去了世界上最可贵的东西,那就是优雅的人性。

尽管如此,文革中的女人依然没有失去对优雅的最后的追求。“穿‘毛装’的中国人骑在自行车上,男女老少一个样”,这是70年代访华洋人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之一。但这个印象只是相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才是对的。住在中国的老百姓,尤其是都市的青年男女,一眼就可以看出人群中的差别来。军装一度十分时髦,但军装有各式各样的,时髦程度也不一样。假军装没有真军装时髦;两个兜的军装没有四个兜的军装时髦;新军装没有旧军装时髦;旧军装中将校呢的最时髦。

鞋也有讲究。如上海产的“回力”牌白色深腰球鞋,北京产的灯芯绒面黑边白底懒汉鞋一度在武汉青年中很时髦。同是“回力”鞋,蓝色或棕色就要差一个档次;同是北京懒汉鞋,黑边黑底就不够味道。至于外地仿造的“回力”鞋或懒汉鞋,不管仿造得多像,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真假来。

姑娘们的讲究更多,头发怎么梳、用什么颜色的头饰、领口怎么翻、衣裤如何配……名堂多了。总之,文革那些年头,仍有时髦要讲;在讲时髦的人眼中,世界仍是多采的。

艰难的崛起:25年优雅大事记

1976年起,中国终于回到了优雅的进化路线上!1980年到2005年,中国的优雅正在艰难地崛起。即使到今天,“优雅贵族”这个物种还没有出现,《刘老根》和《康熙大帝》依然统治着这片大地。但是,这次的重生是不可阻挡的。

1980

1.上海芭蕾舞学校到湖南演出,舞台上出现身穿白色紧身衣的裸体。一场关于芭蕾的风化的讨论在全国展开。

2.国人拍婚纱照时穿西服成为一种时尚。

3.电影《佐罗》的观众达到创纪录的7000万人次。但这一年最火的是《大西洋底来的人》的主人公麦克哈里斯,他的“麦克镜”成为年轻人出门必备品;游泳池里多了一种泳姿。该电视剧还使飞盘这项健身运动风靡全国。

4.新《婚姻法》离婚的要件被修改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并经调解无效。中国人终于可以在法律上自由离婚了。

年度焦点:校园歌曲

“歌星”一词替换了“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身份,由此出现了代沟现象:凡是青年人喜欢的,对中年人以上的人来说,都是靡靡之音,都是不健康的。

邓丽君的歌声如同天籁,革命歌曲的时代终于一去不返了!刘文正和罗大佑带来了长达10年流行期的校园歌曲时代。

青年人的爱情,有了这些美丽歌曲,忽然变得浪漫温柔了——也终于走回了人性的正规。

1981

1.“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全国展开。礼仪之邦的中国忽然开始重新学说话了。

2.《加里森敢死队》。由流氓和罪犯组成的特工队在打击德国鬼子的任务中,我们忽然发现自己不能分辨好人和坏人了。

3.《少林寺》。让成百上千的叛逆少年离家出走到少林寺拜师学艺。

4.资生堂来到北京。德国威娜公司提供的洗发水威娜宝成为首个国外日用品品牌。

年度焦点:琼瑶教

对中国人来说,琼瑶已经成为一种宗教。是琼瑶教我们谈恋爱。林青霞、吕秀菱(女孩纷纷效仿她们的中分长披肩直发)、秦汉、秦祥林等偶像席卷了内地。18年后琼瑶卷土重来,《还珠格格》系列再次风靡神州。琼瑶是惟一能“毒害”三代青少年的华人女作家。

1982

1.《血疑》使山口百惠成为中国的超级偶像,满大街“幸子衫”、“幸子头”、“光夫衫”,从此白血病成为一种小说、电影、电视中最常见的疾病。

2.日本动画片《森林大帝》开播,讲述小狮子雷欧成长的故事。《森林大帝》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广告。日本广告商提供动画片,在节目进行30分钟后插播1分钟商业广告。

3.黄书泛滥中国。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玫瑰梦》被查禁,这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焦点事件之一。黄书的出现意味着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淳朴道德开始动摇。

4.军装归来。对越反击战的隆隆炮声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街头上重现穿草绿色的旧式军装和布鞋、挎军用包的年轻人。

年度焦点:李宁

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一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一人夺得共7个比赛项目中的6枚金牌,这在体操史上尚属首次,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里。李宁不仅是25年来第一位大众体育明星,也是最成功的一位。此后,他的名字成为中国本土最成功的运动品牌。

1983

1.美女封面。杂志和日历的封面上的大美女,引起妇联干部强烈反感。指责出版社侮辱女性。

2.精神污染。有人大代表提出,近年来大陆社会上出现“精神污染”,一些青年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嗜好裸女相片、色情录像和黄色读物。

3.《排球女将》。小鹿纯子展示“流星赶月”的发球和“晴空霹雳”奇门绝技扣杀时,中国女排正进入鼎盛时代。街上到处都是“纯子头”。

4.锅盖头。《霍元甲》的精武精神成为这个昂扬向上时代的背景音乐。黄元甲和梁小龙剪的那种前面有刘海、后面长及脖子的发型开始传染到年轻人中。

5.著名外科专家王大玫教授主刀,张克莎成为中国首例变性人。

年度焦点:春晚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主持的春节联欢晚会获得空前成功,从此成为中国人过春节的主要模式。春晚成为中国最大的造星厂和销金窟。

1984

1.健美操。年龄无分老幼,地域无分南北,女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穿上勒脚的紧身裤,全民操练健身操。

2.《我的中国心》让张明敏红遍南北,《我的中国心》成为中国人的“第二国歌”。

3.涉外饭店。长城饭店等涉外饭店纷纷建成,中国第一代优雅人士在此聚集,这些人多为暴发户,他们的生活方式多为体验式,美国友人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林茨果子牛油蛋糕,只有窗外的沙尘暴是中国货。

4.第一次公开招聘模特。中央美院等10所艺术院校在《北京晚报》上联合刊登启事,为美术系公开招聘模特儿,吸引了171个报名者,大多数是待业青年。

5.街上流行红裙子:《红衣少女》中的安然掀起了穿红裙子的风尚。

6.录像厅如雨后春笋,无所事事的青年人如饥似渴地接受港台片和好莱坞盗版片的“灌鸭式教育”。

年度焦点:流氓青年

长头发、花衬衫、喇叭裤、走私的电子表这些都成为定义一个时髦青年的要件……

1985

1.西方流行乐队首次在中国演出。英国“威猛”乐队在北京、广州的演出轰动一时,北京的门票是5块一张,相当于普通中国人半个礼拜的工资,黄牛票卖到了25元一张。

2.万元户。万元户成为中国的顶级富豪。

3.高尔夫球合法化。长期以来被视为大毒草的高尔夫球和保龄球被正式承认。

4.中国模特儿首次登上法国T型台。在巴黎为皮尔卡丹表演。5月工人体育馆里,1.5万名观众欣赏了“有伤风化”的表演。

年度焦点:上海滩

周润发饰演的许文强头戴礼帽、西装革履,白围巾轻拭鼻尖的绅士派头倾倒无数少女。确立了中国人优雅标准。

1986

1.朦胧诗。创造并统治这一时代的几人,改变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2.婚姻要件出现。“海陆(落)空”成为婚姻的基础。“海”指海外关系,“陆(落)”之文革期间被没收的财产落实政策后被退回来,“空”指有一个现成的单元房子能够马上搬进去住。婚姻往往要问“有多少条腿”,也就是有多少件家具。农村结婚讲究四大件:自行车、手表、风扇和缝纫机。城市结婚要求“四个现代化”:电视机、洗衣机、立体声和电冰箱。结婚的平均开销是3500元。中国人的婚礼“奢侈”起来。

3.奔驰开进中国。梅塞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成立。

4.比基尼。第四届全国健美比赛在深圳举行。比基尼女孩在台上的竞技,引起一场风波。

5.桌球进入中国每一个角落,逃学去玩桌球的孩子多如今天逃进网吧的孩子。

年度焦点:崔健

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信天游》引爆了“西北风”,以齐秦、苏芮为开端,港台艺人大举登陆,“翻唱歌曲”宣告灭亡。这时,一个穿着黄军装、其貌不扬的家伙用沙哑的嗓音喊出了一代人的心声。摇滚开始走入还没有堕落的黄金时期。

1987

1.霹雳舞。“太空步”席卷中国,是当时最酷的舞蹈。有人在大街上跳舞,观者如云,堵塞交通。年轻人烫爆炸头。

2.肯德基。11月12日肯德基北京前门设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

3.“大哥大”横行。摩托罗拉首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开始向国人推销的模拟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大砖头”),成为身份的象征。

4.街机。青年男子们因酷爱打游戏而在街头消失了。

年度焦点:第一批追星族

1987年的春节晚会上,费翔说有火,于是第二年大兴安岭就燃起了大火。从此,第一批追星族出现。直到15年后,我们才逐渐认识到:费翔是一个敬业的艺人,不是明星。

1988

1.《红高粱》。这部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作品,让那个糙老爷们的声音响彻中国。

2.“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作为呈堂证供。”《神探亨特》的民主精神大普及。

3.人体摄影。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参观者多达22万人。

4.少儿不宜。电影《寡妇村》中出现露脐装被列为首部“少儿不宜”。

5.宝洁。宝洁带着飘柔、舒肤佳等产品来了,它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外资公司。

6.绿卡:中国第一次留学潮开始。

年度焦点:王朔

王朔的4部作品同时搬上银幕,他的流氓语言成为一种术语,他彻底融解了已经不堪的中国文化已经日益虚伪和刻板的那套面皮。王朔影响了一代人说话和写字的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人们开始重新打量世界。

1989

1.模特职业化。首届“新丝路”模特大赛结束。

2.港台明星引进年:大批台湾歌星的盒带正式引进,形成自邓丽君以来第二次港台歌曲输入的高潮。王杰、童安格、姜育恒、张雨生、千百惠、小虎队、红唇族、谭咏麟、梅艳芳等港台歌星风靡一时。

3.王菲出道。她一度左右了流行的风向标,从熊猫眼、蝴蝶妆到晒伤妆,惊艳一时。

4.席慕容热。那时年轻人有两件大事:背英语、背席慕容的诗。

5.名片热:最时髦的小纸片上各种装模作样的头衔,有身份的象征。

6.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传唱一时,身体乃至心灵的归宿问题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严峻课题。

年度焦点:宫廷风

“宫廷风”席卷中国,月饼盒与保健药的外包装上比比皆是。阔起来的中国人试图找回帝国时代的骄傲和雍容。

1990

1.“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围城》的忽然火爆,成为整个时代的隐喻。

2.《渴望》让让中国的普遍城市百姓和知识份子,回忆起“文革”那个特殊的充满辛酸和泪水的年代。

3.夜总会。在深圳、广州出现。奢侈开始成为时尚。

年度焦点:汪国真

朦胧诗太朦胧,不如看点简单的,汪国真的诗以手抄本形式风靡全国。5月21日,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连续5次印刷,印数达15万册,成本年十大畅销书之一。

两年后,汪国真淡出人们的视野,诗歌的年代成为绝响。

1991

1.内衣外穿。麦当娜使这种风尚行销全球,也成为中国男人最喜欢的性感象征。

2.呼啦圈。呼啦圈全民运动,是当时最普及的运动器材。

3.卡拉OK。至今依然是娱乐的主流,不过在硬件上更专业化了。

4.“傍大款”和“养小蜜”如同瘟疫蔓延整个社会。

5.传呼机。今天短信的前身。买不起中文机的年轻人发明了一套表达爱意的符号系统。

年度焦点:金学出现

金学进入大学教授研究的范畴,武侠成学问,所谓的严肃文学和通俗已经没有分野。

1992

1.炒股。全民炒股从此开始,上海重现“轧金花”抢购风潮。

2.《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曲让大陆人有了自己的校园歌曲。

3.国际顶级时尚品牌集体进入。路易威登的第一家专门店在北京王府饭店开张,阿曼尼、夏奈尔和古琦、CD跟上。专卖国际中高档品牌的国贸商城开业。

4.洋酒。轩尼斯XO再次打入中国市场。无数暴发户无此酒不欢。

年度焦点:《编辑部的故事》

国产轻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笑倒了大半个中国。很多笑料都来自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种种不适应和尴尬。

1993

1.第一份吃喝玩乐的报纸《精品购物指南》创刊。

2.建国后第一本时尚杂志《时尚》杂志创刊。时尚类杂志从此登上历史舞台,至今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优雅方式的主要媒介。

3.《北京人在纽约》告诉我们留学真相。

4.最大的商业化民间外语学校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成立。

年度焦点:《废都》废了谁?

《废都》出版,被称为“当代的《金瓶梅》”。正式印刷48万册,加上各种盗版发行量在100万册以上。

同样都有性描写,陈忠实的《白鹿原》却受到了欢迎。其实原因很简单,乡土作家贾平凹始终无法把握城市优雅之魂,像一个刚进城打工的农民一样,他迷失了自己。

1994

1.《过把瘾》让王志文和江珊成本年度最受注目的影视明星。他们那时的着装,在现在看来很有沧桑感。

2.第一部进口大片11月12日《亡命天涯》首映,主演哈里森·福特。

3.诺基亚接通中国第一个GSM移动电话。2003年,它挤下摩托罗拉,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供应外商。

4.宝马在北京设立第一个代表处。国人“开奔驰、坐宝马”的财富大梦想由此起步。

5.马来西亚零售商百盛进入中国,超市出现。

年度焦点:哈日

70年代人共同喜欢的《樱桃小丸子》、《灌篮高手》等卡通片,看《情书》、《爱情白皮书》等日剧,他们穿着松糕鞋和有短流苏的裙子,顶着一头纤维烫发,他们疯狂地热爱酒井法子、安室柰美惠、宇多光和木村拓哉。人们管他们叫小资。但是随着中日关系紧张以及韩流的崛起,中国人和日本人拉开了距离,在现在的中国公然叫嚣哈日,一定会被“正义人士”所扁。

1995

1.正版大片强势进入。进口分账电影成批进入,《北京青年报》率先称其为“大片”。这一年,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和汤姆·汉克斯的《阿甘正传》引人注目。成龙的《红番区》是首部在全球华人区同步上映的贺岁片。

2.口水歌出现,《大中国》响彻街头,毫无意义的口水歌猖獗一时,人们还处于春晚势力的笼罩下,我们的歌越俗越好。

年度焦点:《大话西游》

经典桥段被1970年代和1980年代出生的人长期地大面积地引用,痴迷者要看上十几遍才觉过瘾。周星星摇身一变成为“后现代”掌门人和大陆大学生的偶像,这才是他所经历的最滑稽的桥段。

1996

1.搜狐网问世。张朝阳创办了这家门户网站后,成了时尚人物,受到国内媒体的追捧。他通过包装自己建立公司地位的办法堪称经典,尽管他长得的确对不起观众。

2.李保田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吸引了大批观众。连刘罗锅爱吃的芋头也突然热销北京。同该剧一同蹿红的还有饰演和坤的王刚。此后,他几乎包揽了所有和坤的角色。

3.《廊桥遗梦》。人们对婚外情开始抱有一种诗意的情怀。

年度焦点:韩流入侵

当哈日成为禁忌的时候,比日本更生猛的韩流趁虚而入。比韩曲更打动人的是韩剧,随便一部韩剧就能让中国人泪雨滂沱。安在旭、张东健、金喜善等韩国明星如日中天;从中国足球队到韩国汽车,韩国的一切东西都博得中国人青睐。

1997

1、MBA(工商管理学硕士)成抢手货。书店冒出各种MBA书籍。醉翁之意不在酒,MBA是贵族俱乐部的雏形,每次听课都如同一次商贸洽谈会。

2、拖鞋本是家居和澡堂里的专利,本年,大街上出现了趿着五颜六色的凉拖鞋的年轻女性,它们大多以透明塑料和真皮制成。

3、都市白领的标准着装成为时髦。

4、《心太软》。一首小男人的内心独白竟然轻而易举地捕获了数以亿计的脆弱灵魂。

年度焦点:香港回归

香港的回归使中国的大众流行文化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香港的时尚流行都能更迅速地渗进内地;香港娱乐圈的狗仔精神和八卦新闻移植到内地娱乐界。

1998

1.《还珠格格》。连续火了两年后,至今仍有电视台重播。女主角小燕子的扮演者赵薇从此新闻不断,成为话题大王。

2.“今年过节不收礼,除非你送脑白金。”脑白金就是恶俗文化的代言人。

3.内地第一部贺岁片,冯小刚登场,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票房电影。

4.《泰坦尼克号》赚走国人1.04亿人民币。

5.三家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的网站在这一年诞生:联众网。成为全球最大华人游戏网站;腾讯公司更成为我们的第三种通讯工具,它的即时交流性使网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新浪网诞生,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网站。

6.“相约1998”。“来吧、来吧、相约酒吧”,酒吧文化席卷中国。酒吧迅速从优雅和贵族的代言人转变成摇头丸、吸毒、滥交、性乱这些肮脏的名词。

年度焦点:“伟哥”

蓝色药片其实并不只是帮助一些男人坚挺起来,更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思想的洗礼:我们终于不再回避食色性,从而直面我们的性福。

1999

1.星战迷,卢卡斯星战系列第4部《星球大战前传之魅影危机》在华首映,好莱坞大片征服中国。

2.湖南卫视的“欢乐总动员”栏目推出“超级模仿秀”,夺得本年度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桂冠。央视大哥地位渐渐失落。

3.1999年9月9日在整个20世纪再也找不出比这个日子更合适结婚的了,本着天长地久的美好愿意,中国婚龄男女有相当一部分都选择了在这一天结婚。

4.《常回家看看》。中国的流行歌曲依然没有摆脱晚会歌曲和节日歌曲的窠臼。甜腻的曲调和空洞的思想让人绝望。

5.痞子蔡。痞子蔡的出现,为已经陷入绝境的文学指明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网络文学。

年度焦点:美女作家身体写作

美女作家和身体写作成为潮流。乌鸦的妓女文学、木子美的放荡文学、甚至到了今天的芙蓉姐姐和真的用身体写作的青瞳老师,她们告诉我们:出名,就是生产力。

2000

1.MP3。MP3逐渐替代CD机成为主流音乐播放器。

2.“爸爸”掀起励志热。《富爸爸,穷爸爸》是第一本类型书,从此《谁动了我的奶酪》、《水煮三国》等励志书成为畅销书。

3.哈里·波特光临:哈里·波特系列丛书上市,同时电影和游戏也破门而入,中国与世界同步。

4.宽带中国人的信息接受能力以几何级数速度增长。

5.丁克。没有人知道爱能否永恒,那么何必要拖累?丁克成为社会潮流。

年度焦点:世纪末情结

一个世纪即将终结,人们惶惶不安,70年代忽然想起小时候老师说的“跨世纪人才” ,现在,大家终于跨了过去,可是,为啥没啥感觉呢?

2001

1.“传奇”缔造传奇7月,上海盛大网络公司引进大型网络游戏“传奇”。一年后,同时在线游戏人数突破50万人。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和机器斗的时代,《黑客帝国》的预言,已经开始兑现。

2.《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做成FLASH后随着网络火遍大江南北,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声音放到网络上去,此后的《刀郎》《两只蝴蝶》都是由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

3.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大受16——35岁之间潮流人欢迎,和柯南一样,大家都想做回小孩,我们实在是太累了。

4.同性恋不再被当作精神病。中国做了个美国28年前就作出的决定。

5.唐装享誉全球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国家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齐刷刷地穿着大红色和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中国唐装迅速流行,为期3个月。

6.《花样年华》带动旗袍热。片中张曼玉身着旗袍的造型性感、优雅,我们发现旗袍不只是服务员的工作服。

7.劳斯莱斯正式在内地建立了专门的展示厅。

8.主题餐厅引人关注:我们终于从吃转移到对吃的环境和意趣的方面上来了。

年度焦点:911

这一年,所有奢侈行为都受到遏制。世界沉浸在痛苦之中。

2002

1.手机短信拜年火爆春节期间,共有70万条短信从手机发出。

2.《谁动了我的奶酪》。小资教科书。

3.新同居时代异性合租风潮出现,虽然炒得火,但从之者寥寥。

4.小资成为昨日黄花,BOBO一词开始流行,虽然影响力不如当初的小资,但中产阶级的雄起让顾盼自傲的小资相形见绌。

5. 德国大众超过美国成为德国大众第一海外市场。满街都是桑塔那、POLO和帕萨特。QQ系列更成为白领的专宠。

6.F4。不知道我们的偶像为什么越来越弱智?男明星的迅速花瓶化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

7.野蛮女友。当男人变成弱智和花瓶以后,女人只有野蛮了。赤名莉香、会动粗会永不屈服的杂草杉菜都代表了时代的主流。

年度焦点:汤加丽

这本2002年9月出版的写真集,仍然跻身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它就是号称“中国第一本人体模特署名”的《汤加丽人体艺术写真》。她是第一个敢于亮出姓名的写真者,由此她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女性,直到木子美的出现。

2003

1.木子美:我要一盒持久型杰士邦。

2.碧咸,你还穿短裤吗?6月18日,当弗洛伦蒂尼·洛佩斯以3000万欧元为皇家马德里买到小贝时,他知道买到了世界流行引擎。这个“涂指甲油,穿妻子内裤,4年换12次发型”英国男人,连飞眉骨上的十字胶布都成了全球男人疯狂模仿的对象。

3.地狱之音。8月28日,作为世贸大楼的安全负责机构———纽约新泽西港务局首次公开了世贸大楼倒塌前死难者打出的电话记录。也许只有聋子才能坚持听完这1,2000页原声记录,你会感觉到,这是从地狱传来的呼喊。

4.博客。木子美三个字火了博客两个字,于是成千上万人忽然都成了网络作家。

年度焦点:日本

近年来的中日之争,让哈日族和使用日本电器的中国人产生精神分裂的倾向,日本在文化上的确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但是从政治上彼此却无法相容。同时日本也在想象中与中国文化对接,比如12乐坊。

2004

1.小私。所谓小私,就是拥有自己的私人发型师、私人营养师、私人购衣指导等等,只要价格能接受,什么都可以私。

2.Thumbculture。拇指文化——打电脑,发短信,玩PDA,拇指才是当代最有用的“finger”。

3.IF一族。中产们还没完全在中国站稳脚,另一个生活概念“IF一族”(国际自由人,International freeman)又诞生了。

4.BJ=单身女人?BJ源自电影《BJ单身日记》女主角布里吉特·琼斯,已代表了这样一群女人:30岁左右、白领、感性、迷茫、小资情调、有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嗜好、向往完美的爱情和婚姻,并且,单身。

年度焦点:刘翔

当刘翔站在领奖台上时,全体中国人仿佛回到霍元甲打败俄国武士时的至HIGH境界。他证明,亚洲人同样可以在短跑领域战胜黑人,因此成了中国人眼中的神。所潜藏的品牌资源价值也是让人晕眩。刘翔用12秒91的速度跑进了中国富豪的行列。

2005

1.超女。超级女生在中国掀起的巨大风浪简直要比“麦莎”还要惊心动魄。我们震惊于FANS的组织能力,她们几乎像选举总统一样有效率运作。我们的时代标准是不是“中性美”?

2.芙蓉姐姐。芙蓉姐姐更像一个蓄意的玩笑,只是当事人不这么认为而已。

3.林志玲崛起。一个30岁的“老模特”忽然成为台岛第一美女,让人惊奇,她的忽然横祸更让人感到无常,但是我们发现比起超女,她还是典型的花瓶。人类的审美变得如此宽容。

4.康熙来了。小S肆无忌惮和搞笑风格以及蔡康永的性取向,让我们乐不可支。看过台湾的节目你很难再看大陆的访谈节目。

年度焦点:超女

超女对我们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一个节目的局限,它对我们的审美的挑战的意义是深远的,事实上它意味着专家模式下的所谓专业偶像的罢黜,人民的偶像,人民选!

上一篇:橘颂原文及翻译范文下一篇:小白菜观察日记范文